乳腺纤维范文

时间:2023-11-23 06:07:23

乳腺纤维篇1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综合分析;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66-02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体来讲,乳腺纤维腺瘤通常为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处发生的混合型肿瘤,多见于18~30岁处于青春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女性,是一种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乳腺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的女性患乳腺纤维腺瘤,这些女性多为青春期后期的女性,19~20岁的女性是主要的患病人群。目前,医学界有关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尚无官方定论,一部分学者猜测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基因因素和药物因素,有可能是造成女性发生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率不高,但是,若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乳腺纤维腺瘤有转变为乳腺癌的趋势,当患者伴有肿瘤细胞过度增生时,该危险性显著上升。虽然有些学者认为,由于患者体质差异,一些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会在患者体内保持稳定,甚至被患者吸收,不需要外介入治疗,但是,此种说法缺乏临床医学数据的支持。目前,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手术切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切除充分考虑了美学原则和功能性原则,采用了乳晕切口、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先进技术。彩超诊断技术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乳腺纤维腺瘤的本质,同时提高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性。一般来讲,患者通常发现自身两侧或单侧乳腺生有无痛性肿块,超声学诊断能够利用多切面扫描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在彩超扫描中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状、边界回声等信息,这对于肿块性质的明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该研究通过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该院检查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加深b 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的进一步认识,提高现诊断的准确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检查的已经确诊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检查进行分析,30例患者年龄集中在18~60岁之间,其中最小者为18岁,最大者为63岁,中位年龄为35岁。具体比例如下:18~20岁3例(10%),21~30 岁2 例(40%),31~40岁10 例( 33.3%),41~50 岁3 例(10%), 51~ 60 岁2例( 6.7%)。所有患者都经手术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且病史最长为7年,最短为3个月。30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7例肿瘤期伴随生理期有胀痛感,10例乳腺肿瘤区有压痛感,其余3例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为体检时检出。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L12-3,频率7. 5~10 MHz。

1.3 方法

首先,调节仪器状态,要求患者平躺或者侧卧在检查台上,充分暴露部位,在检测部位涂抹耦合剂,注意涂抹要均匀,对各个方向做扫查排除,当发现有疑似病变部位时,检查人员需要做如下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①观察并记录疑似肿块的主要声学特征:测量肿块的大小,观察肿块的形态、存在部位、内部回声、边界回声等,同时,检查肿块有无钙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依存关系。②观察并记录肿块周围组织主要的声学特征:重点检查部位包括与乳腺相连的淋巴组织、腋窝淋巴结等。③观察并记录肿块内血管的走向及形态特征。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反映肿块内的血流情况,并根据血流情况的不同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分级依据是目前广泛采用的Adler 方法,分为0、I、II、III 级。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中所有的统计分析均利用PSS20.0完成。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图像结果

①肿块大小:30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在0.5 cm×0.2 cm~9.1 cm×2.6 cm之间变动,其平均直径为2.1 cm。其中,单发性肿瘤为26例,所占比例为86.7%,多发性肿瘤为4例,所占比例为13.2%;②肿块声学信息:所有患者的肿块均为低回声,但是回声的均匀程度不同,其中,回声均匀的24例,不均匀的为6例;后方回声状况也有差异,其中19例后方回声增强,其余11例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③肿瘤边界情况: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肿瘤呈现出不同形态,有的肿块形状为较为规则的圆形护着椭圆形,其边界较为光滑,清晰可辨,有的肿块则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边界毛躁,有突起;同时,肿块的分叶状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有7例患者肿瘤呈现明显分叶状况,9例患者肿瘤分叶不显著。④肿瘤钙化情况:30例患者内肿瘤呈现较为明显的钙化情况的为12例,轻微钙化为6例;⑤肿瘤包膜情况:30例患者内中,肿瘤呈现包膜的为16例,怀疑为包膜肿瘤的为8例。

2.2 彩色多普勒分析肿瘤内血流情况

利用彩色多普勒分析,可对肿瘤内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依据Alder提出的半定量法对患者肿瘤内血流情况进行如下分类:无明显血流情况的为0级,少量血流为Ⅰ级,例如点状血流;中等血流量定位Ⅱ级;血流量较大的为Ⅲ级,例如有丰富的血管等。30例患者中,Ⅰ级20 例,Ⅱ级6 例,Ⅲ级4例。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为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肿瘤,且多发于年轻女性。典型的乳腺纤维瘤的彩超图像特征为:肿瘤为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几乎没有粘连,肿瘤分叶化状况明显,边界清晰且容易辨认,肿瘤的纵径一般大于肿瘤的直径,肿瘤的边界回声一般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后方回声状况一般为增强,或无明显变化,肿瘤外部可有纤维包膜,内部可能出现明显的钙化现象。同时,其多普勒反映的血流状况为:肿瘤内部有呈现点状或者棒状的血流信号。当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检查结果符合上述描述时,则一般可以进行确诊。在该调查研究中,呈现明显的乳腺纤维腺瘤特征的病历高达26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90%。

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学图像特征与患者的病理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患病初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外部包膜呈现出不完整的包膜情况,甚至可以看到突起,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逐渐消失。

同时,肿瘤的钙化情况也需要引起注意。在该调查中,50岁以上的2位患者的肿瘤彩超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钙化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肿瘤内部出现砂状钙化。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纤维腺瘤出现的粗大钙化应当与乳腺癌的微钙化相区别,微钙化为乳腺癌的明显特征,同时乳腺癌的后方回声往往呈现出衰减的状况,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相区别。

通过对30例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特征。综上,对于具有明显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图像特征的患者,可以确诊,否则需要进行穿刺检查,以进一步确诊,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方超,李家淑,等.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在乳腺癌和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 672- 674.

[2] 游德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42例报告)[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 :53.

[3] 永昌,郭万超.超声医学[M]. 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4-156.

乳腺纤维篇2

这位读者提出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一般讲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约占乳腺良性肿瘤的3/4。本病发病年龄在18~40岁,多发于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60%以上的病人是30岁以下,绝经后的女性很少见。

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或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作用过于敏感有关。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而又调节紊乱的年轻女性,部分病人伴有月经不调或原发不孕。

乳腺纤维腺瘤发病部位多在乳腺的外上方,肿瘤通常是孤立的,约13%是多发或双侧,可为两侧乳腺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一般该肿瘤界限清楚,活动性好,质硬,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般在1~3厘米,大者可达10~20厘米。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又有慢性乳腺纤维瘤之称。多数为无痛性,仅14%的病人可出现轻度疼痛或阵发性疼痛或偶痛。在月经期有些病人可出现胀痛、隐痛、钝痛,极少数病人出现针刺样疼痛。

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最好的办法是手术切除。一般都可一次性治愈,而且不影响哺乳及乳腺外形。一般主张在婚前或妊娠前切除肿瘤,因为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刺激肿瘤的生长。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对于术后乳腺内再次出现肿瘤应视为多发性肿瘤,而不应是复发。对于未生育的女性,单发肿瘤一般采用乳晕外放射性切口,不会影响婚后的哺乳。对于已生育的女性,大多采用乳晕切口。对于乳腺内多发肿瘤,多采用乳腺外切口,同样亦不会影响哺乳及外形。应强调手术切除的肿瘤应做病理检查,以防恶性肿瘤的漏诊。另外对于那些多次或切除后不久很快原部位复发者,应该高度警惕,行乳腺全切除实属必要,以防恶变。

乳腺纤维篇3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痛经;探讨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28-02

Correlation between fibroadenoma of breast and dysmenorrhea

SU Hongchu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Liuhe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Liuhe 13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adenoma of breast and dysmenorrhea. Methods: A random samples of 30 patients with fibroadenoma of breast were selected to discuss whether this disease was relevant to dysmenorrhea. Results: 23 patients(76%) had dysmenorrhea. The diameter of these fibroadenomas ranged from 2.5 to 11.5 cm. The average was 4.7 cm. 1 patient who had severe dysmenorrhea was cured after resection. The amounts of fibroadenoma in the other 7 patients who had not dysmenorrhea were lesser. The diameter of these fibroadenomas ranged from 1.0 to 3.5 cm. The average was 2.2 cm. Conclusion: Fibroadenoma of breast is relevant to dysmenorrhea. The more and larger the fibroadenomas, the younger the patients, the higher disease incidence of dysmenorrheal occurred. The symptoms of dysmenorrhea may vanish after resecting both breasts.

[Key words] Fibroadenoma; Dysmenorrhea; Investigation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FA)和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是女性的常见病,对于两者有无关系,临床鲜有报道,笔者治疗30例FA患者,表明二者可能有某种关系。其中1例年轻患者痛经严重,双乳多发FA,多次手术,最后相当于将双乳腺皮内切除。奇怪的是痛经症状随之消失,由此病例受到启发,进而发现许多患FA的女性合并PD,现将按就诊先后顺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A有完整资料的30例患者总结如下,探讨两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6岁,平均21岁。30例中,16~25岁20例,25~35岁7例,35~46岁3例。肿瘤直径1.0~11.5 cm,平均4.1 cm。单乳单发10例,单乳多发4例,双乳单发6例,双乳多发10例。

1.2 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证实为FA。

2 结果

2.1 痛经定义及发病率

痛经的定义[1]: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痛经。按此标准,30例患者中有痛经者23例(76%),23例痛经患者中,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3例,双乳单发5例,双乳多发10例。肿瘤直径2.5~11.5 cm,平均4.7 cm。7例无痛经患者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1例,双乳单发1例,肿瘤直径1.0~3.5 cm,平均2.2 cm。

2.2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23岁,14岁月经来潮,初潮1年后出现痛经,表现为行经前2 d出现下腹疼痛、坠胀逐渐加重,行经第1天达到高峰,下腹部呈痉挛性疼痛,向外阴、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头昏、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难以忍受,辗转于床上,苦不堪言。16岁发现双乳多发肿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18岁双乳再发肿瘤,又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2次手术后痛经症状并没有消失或减轻。22岁又因双乳多发肿瘤来诊,检查见:右乳有3个光滑的肿物,卵圆形,直径为11.5、5.0、3.5 cm,几乎占据整个乳腺。左乳肿物4个,肿物直径为6.5、5.0、4.5、3.5 cm,双乳已变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乳肿物切除,术中发现双乳几乎无正常乳腺组织,肿物切除后相当于将双乳腺皮内切除,病理证实为FA。切除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2年,痛经症状未再出现。

病例2:患者,46岁,15岁初潮,初潮2年后痛经,症状较例1轻,20岁右乳肿瘤,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38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痛经症状消失。46岁发现左乳肿瘤,来院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

3 讨论

3.1 FA和PD的发病机制

FA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或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有关,也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质或量异常有关。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2]。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有关,主要有PGE2和PGE2α[3]。PGE2有抑制子宫收缩作用;相反,PGE2α可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张力增高。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其中PGE2α/αPGE2的比值更是明显升高。PG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PG急剧大量产生,子宫内膜必须先接受雌激素然后再接受孕激素的刺激[1]才能发生痛经。临床上用口服避孕药(如复方甲地孕酮)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4],反面印证雌激素与痛经有关。

3.2 FA与PD的关系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FA和PD有一个共同的发病原因就是雌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解释FA伴PD的原因。病例1切除双乳腺后PD症状消失,而例2切除子宫后FA仍发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产生,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雌激素对靶器官的调控。笔者推测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乳腺而非子宫,当例1双乳切除时雌激素失去了作用的靶器官,抑制了雌激素的产生,从而使痛经症状消失。病例2由于子宫不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不影响雌激素的产生,就不能抑制FA的发生。遗憾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能进行雌激素、孕激素、PG的测定,但笔者在临床上确实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

[2]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

[3]黄荷风,何赛男.子宫前列腺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22(5):265.

[4]Robinson JC, Plichta S, Weisman CS, et al. Dysmenorrhea and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in adolescent women attending a family planning clinic [J]. Am J Obstet Gynecol,1992,166(2):578-583.

乳腺纤维篇4

关键词:左腋窝副乳;双乳纤维腺瘤超声;表现

Left Axillary Supernumerary Breast Fibroadenoma Ultrasound in 1 Cases and Double Nipple

HOU Wei-hua

(Jinan Military Region Qingdao Second Sanatorium Special Clinic Branch,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Abstract:Breast fibroadenoma of breast diseases were more common in women, no symptoms, often found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or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and the masses were found to touch. It is formed by the epithelium and fibrous tissue hyperplasia and two components, hormones on the role of local breast tissue. Fibroadenoma of breast in addition to occur in normal breast also can occur in two, but relatively rare, according to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occurrence rate is 0.1%, both more rare.

Key words:Left axillary supernumerary breast fibroadenoma; Double nipple ultrasound; Performance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扪及左腋窝肿块1w前来就诊。体格检查:左腋窝触及一个、双乳各触及两个肿块,大小约1~3cm,质中,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好。超声声像图表现:左腋窝距皮下0.2cm处可探及一大小约2.5cm×1.4cm×1.2cm的低回声包块,呈椭圆形,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尚均匀, CDFI示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乳腺扫查,右乳见三个低回声包块,最大者大小为1.1cm×0.9cm;左乳见两个低回声包块,大小分别为2.0cm×0.7cm、1.0cm×0.3cm。回声特点同左腋窝包块,其中右乳最大包块内可探及粗大钙化灶回声。超声诊断:①双乳实性占位: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性大;②左腋窝实性占位:性质待定。术后病理:双乳纤维腺瘤及左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

2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较常见的乳腺疾病,多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或患者自行摸及肿块前来就诊发现。它是由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形成,可能与激素对局部乳腺组织作用有关。乳腺纤维腺瘤除发生于正常乳腺外也可发生于副乳,但较为少见,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两者同时发生更为少见[1]。发生于腋窝处的副乳最为常见,它是由始基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造成的,超声表现类似于正常乳腺,但腺体回声较少,脂肪回声较多[2]。同正常乳腺一样,副乳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因此与乳腺有着同样的生理病理变化。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腺体增生,也可发生纤维腺瘤、囊肿、癌变等[3]。正常乳腺的纤维腺瘤根据超声特点不难诊断,而发生在副乳的纤维腺瘤超声表现虽与内纤维腺瘤相似,但由于副乳位置表浅,腺体菲薄,肿块紧贴于皮下,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副乳通常与正常乳腺有着相同的生理周期变化,因此在检查中除应用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其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等声像图特点,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结合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同时还要掌握其它浅表肿物的声像图特点并与之进行鉴别,如腋下肿大淋巴结、脂肪瘤、副乳腺癌等疾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钟富.现代实用疾病诊断学[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208-209.

[2]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7-138.

乳腺纤维篇5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mmary gland fibroma.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mmary gland fibrom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operat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50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urgery for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P < 0.05),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 <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mammary gland fibrom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on tim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mprov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 :mammary gland fibrom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curative effect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肿瘤体积较小的乳腺肿瘤,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纤维瘤的检出率得到提高[1]。对乳腺纤维瘤进行及时的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遏制乳腺纤维瘤的癌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特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为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其肿瘤直径为0.5~2.9cm。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手术方法有所了解,均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2~51岁之间,平均为(38.67±10.37)岁;其中33例患者已婚,17例患者未婚。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3~52岁之间,平均为(38.71±10.41)岁;其中34例患者已婚,16例患者未婚。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婚姻情况等方面作比较,P>0.05,其基本资料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良好的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前,使用医用注射针对肿瘤体进行穿刺,并注入浓度为0.01%的美兰注射液5ml。在瘤体周围注射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4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60ml进行浸润麻醉,在瘤体附近的外缘作弧形小切口,沿皮下脂肪层分离瘤体,沿瘤体被膜进行钝性分离,取出完整的瘤体,在术野范围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常规留置负压引流导管,采用美容缝合针法关闭手术切口,并对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2]:显效,即瘤体被彻底切除,无残留,两侧外形基本相同;有效,即瘤体大部分被切除,有少量残留,两侧外形无明显差异;无效,即瘤体少部分被切除,有大量残留,两侧外形有明显差异。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进行t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

表1 手术情况对比(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表2 手术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其中5例患者为切口感染,1例患者切口疼痛;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

3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肿瘤体积较小,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乳腺纤维瘤可能会发生癌变,发展为乳腺癌。在临床上,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通过对瘤体进行切除,从而有效预防纤维瘤癌变的发生[3]。但传统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肿瘤切除不够彻底,有部分瘤体残留,残留的瘤体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较为不利;传统切除手术的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对手术效果较为不利;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手术后外形恢复效果较差,美观程度低[4]。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

综上所述,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宁.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79-180.

[2]黄登会,李时珍.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6):67-67.

[3]于长义.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7):180-180,181.

[4]杨建山.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3,3(21):185-186.

乳腺纤维篇6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选取纤维腺瘤患者32例。对其超声诊断进行观察,分析其超声图像。

结果:在30例浸润导管癌患者中,有23例为形态不规则,22例为边界不清,20例为内见点状强回声,4例为蟹足样改变。14例见血流信号,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有19例形态规则,27例为边界尚清,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可通过超声图像进行鉴别和诊断。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13-02

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人数75%左右。目前,其发病率每年不断在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浸润性导管癌疾病早期的诊断较为重要,其对疾病的治愈起到关键作用。纤维腺瘤则多发于中青年妇女,通常在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乳腺肿瘤的总人数中,纤维腺瘤占9.5%以上。为取得更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本文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0例,有纤维腺瘤患者32例,患者年龄为20.5~62.5岁,平均年龄为(36.5±15.5)岁,62例患者全部为超声诊断证实,并为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规定超声诊断仪和探头频率,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保持仰卧位,患者双手臂保持上举,使腋下充分暴露,并暴露双侧。可使用直接扫查法,行纵横切扫查,范围为乳晕区和腋下,对各象限做扫查。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有无肿块,显示肿块部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观察其边界和内部回声,观察是否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有无侧方声影。对肿块大小进行测量,对其纵横比进行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进行观察,观察范围为内部和周边,观察其是否出现血流信号,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测量,最后对腋下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在本组62例患者中,74个肿块全部进行手术证实,并经过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个,纤维腺瘤39个。在35个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左乳22个,有右乳13个;在39个纤维腺瘤中,有左乳22个,右乳17个。

从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上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7例为轮廓规则,有23例为轮廓不规则;纤维腺瘤有29例为轮廓规则,有3例为轮廓不规则;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8例边界尚清,有22例边界不清,纤维腺瘤有31例为边界尚清,有1例为边界不清,见表1。

从患者彩色多普勒表现上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0例内见点状强回声,有4例为蟹足样改变,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其内及周边见彩流为14例;在32例纤维腺瘤患者中,2例内见点状强回声,蟹足样改变、腋窝淋巴结均为1例,无患者见流血信号,见表2。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两者多为单发,其全部可以扪到无痛性肿块[2]。经过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进行了观察,如轮廓和内部细微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肿块边界和血供情况,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观察其有无肿大,并以此作为鉴别依据。对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疾病而言,其在乳腺癌中较为多见,占乳腺癌总数的75%左右。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较多超过34岁,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超过34岁。浸润性导管癌较多为纤维组织,其通常集合成索状,或者集合成片状,其体积较小并且质地较硬,边界呈凹凸不平状,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为边界不规则,占76.6%,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通常较高,比较容易早期出现转移。在本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占3.3%,内见点状强回声并且有蟹足样改变,在本组30例患者中,分别为20例和4例。其内及周边见彩流,本组中为14例。

对于纤维腺瘤这种疾病而言,其较多发生在中青年妇女中,其超过9.5%的乳腺癌总人数[1],患者年龄多为19岁以上40岁以下,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满足上述标准。纤维腺瘤通常为2cm左右,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27例为3cm以下,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刺激相关,较多出现在外上象限,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19例,肿瘤边界通常较为光滑,在本组32例患者中有31例边界尚清,其形态分为两种,即规则和不规则,在本组中有29例为规则,3例为不规则。纤维腺瘤患者中较少出现颗粒状钙化,在本组中仅2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大部分为少血流,或者是无血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超声无放射性,在对乳腺内部的观察中,其可显示其细微结构,并且可对肿物性质进行鉴别,进而帮助排除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对乳腺肿块内部进行观察,可显示其血流信号,对于新生血管而言,较多考虑为恶性[3];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观察中,超声可对其进行提示,即是否出现肿大淋巴结。但是两者存在重叠,进而较难进行区分。在超声诊断时,微粒样钙化较难显示,毛刺样结构较难显示,目前超声检查不够规范,因此应具有足够经验手法技巧,但在目前的乳腺弹性成像中,其可对肿块弹性技能型了解,进而判断肿块的性质,即肿块良恶性。

参考文献

[1] 洪筱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69-70

[2] 高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61-62,封3

乳腺纤维篇7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髓样癌;乳腺纤维瘤;鉴别诊断

乳腺髓样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7%,一般好发于年轻女性,根据资料显示,乳腺髓样癌占35岁以下女性乳腺发病率的11%[1]。由于乳腺髓样癌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2],因此患者就诊时一般乳腺髓样癌的肿块已经很大,且表面观察移动性良好,这与乳腺纤维瘤临床表现相似,很难鉴别,但两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截然不同,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十分必要,故作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9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价值。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39例乳腺肿块且怀疑髓样癌及腺纤维瘤的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5±1.3)岁。所有患者都排除其它肿瘤,严重肝肾等疾病。

1.2 方法 仪器选择飞利浦HD9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为3.5~5.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及腋窝皮肤充分暴露,检查者首先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详细观察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等。检查结束后,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及周边的血流及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双侧腋窝淋巴情况。诊断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级: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1~2点状血流或棒状血流信号;Ⅱ级:中量血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1条较长的血流信号;Ⅲ级:很多血流,5个以上点状血流信号或2天以上较长的血流信号。②符合率:超声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例数与总例数的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符合率比较 139例患者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乳腺髓样癌的例数为65例,与病理符合例数为63例,符合率为63/65(96.92%),乳腺纤维瘤74例,与病理符合例数为71例,符合率为(95.95%)。

2.2 超声图像比较 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超声图像的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清晰包膜的检出率为90.77%,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为36.92%,而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图像无包膜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检出,乳腺髓样癌包膜检出率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检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包括B超,X线及CT等,但由于X线及CT的辐射较大,除必要情况下一般不选择。而B超自然成为了女性乳腺无创检查的首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9例乳腺肿块高度怀疑乳腺髓样癌及乳腺纤维瘤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显示B超对这两种疾病检查与病理的符合率都高达96.92%及95.95%。张雅珉等[3]对89例患者进行了研究,乳腺髓样癌及乳腺纤维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5.35%,95.27%,基本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合。

在本次研究中,乳腺髓样癌中有2例患者于病理结果不符合,这两例患者都为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故这次检查中对侧出现肿块,检查操作者参考上次手术后病理结果,考虑不排出乳腺导管癌复发。患者手术后病理显示乳腺髓样癌。而乳腺纤维瘤中有3例患者于病理结果不符合,其在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髓样癌,分析漏诊原因是这3名患者是在检查胸部CT或X线过程中发现乳腺有可疑肿块,但乳腺肿块较小,B超很难显示,故造成了误诊。

吴丽足等[4]研究显示,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在清晰包膜,腋窝淋巴结肿大及肿块内的血流上有明显的差异,可做为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参考。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在于乳腺髓样癌一般呈局限性膨胀生长,因此在B超图像一般会呈现清晰包膜[5],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从而造成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由于恶性肿瘤会释放肿瘤血管生长因子,这必然会刺激产生新血管,而随着新血管数目的增加,肿瘤边缘的血管壁会变薄,血管的走行也会出现迂曲,紊乱,有的甚至会出现血管环,静脉瘘等,因此超声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与乳腺纤维瘤不同的超声血流显像,这为乳腺超声诊断病理生理学基础[6]。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及乳腺纤维瘤的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且超声图像差异明显,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乳腺髓样癌及乳腺纤维瘤鉴别诊断方法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对于直径较小的肿块容易造成漏诊,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联合其它检查手段进行诊断,防止漏诊。

参 考 文 献

[1] 文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0,2(11):143144.

[2] 雷祖国.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保健营养,2012,2(18):4648.

[3] 张雅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髓样癌与腺纤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08309.

[4] 吴丽足,林礼务,高以达,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纤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8):738741.

[5] 王秀芹.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外健康文摘,2013,5(23):208209.

乳腺纤维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检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200例进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其中,手术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其诊断符合率;非手术患者对病变乳管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乳管镜下见乳管未见异常20例,乳管炎1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0例,乳腺恶性肿瘤1例,病理符合率81.25%。非手术患者短期随访大部分病人乳头溢液消失,复发率48.03%。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

[关键词] 乳管镜;乳溢

Value of breast fiberoptic duct endoscopy for diagnosis of nipple discharge without lump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fiberoptic duct endoscopy (FDS) for the diagnosis of nipple discharge without lump.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nipple discharge without lump were studied using FDS from 2001 to 2005.Some were operate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y.Others were adopted the intraduct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observe the effect.Results FDS detect normal in 20 cases,galactophoritis in 132 cases,mastitis in 1 case,intraductal papilloma in 36 cases,malignant tumor in 1 case.Compared with pathology,the correspondency rate of the diagnosis was 81.25%.After intervening treatment,mostly nipple discharge was disappeared during short time,but the relapse rate is 48.03%.Conclusion FDS may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ipple discharge and will become a regular examination.

[Key words] endoscopy;galactorrhea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疾病所引起。自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 endoscopy,FDS)问世以来,因其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能直观乳管内的病变,被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我院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对200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现总结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乳头溢液患者200例,经临床体检、B超、钼靶均未发现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双侧溢液50例(25%),右侧溢液82例

(41%),左侧溢液68例(34%);血性溢液16例(8%),乳汁样溢液72例(36%),混浊溢液34例(17%),浆液性溢液46例(23%),透明溢液12例(6%)。

1.2 设备 (1)日本Fujikara公司提供的纤维乳管镜(FVA-3000)及辅助设备,由冷光源、影像显视器、影像记录器和光导纤维(内视镜)组成。乳管镜内视镜子直径0.72mm。另配有Bowmamn眼科泪管探条,用来扩张乳腺导管。(2)冲洗液:生理盐水30ml+利多卡因+庆大霉素8万u。

1.3 检查方法 乳房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Bowmamn眼科泪管探条自细至粗地对有异常分泌的乳管开口部进行逐步扩张。以乳管开口部扩张至0.6~0.8m为宜。插入乳管镜内视镜,助手沿乳管镜内置的倒水孔用注射器通过专用连接皮条开始注入冲洗液,压力宜适中;待充盈较满意后可见到管腔,此时慢慢地向深部插入,适当将乳头提起,至乳管分叉处时,可通过左手调整乳腺和乳头位置,而右手调节乳管镜的方向,协调完成。FDS检查过程中主要观察管壁是否毛糙,局部有无不规则隆起,管腔是否通畅,局部是否有狭窄或闭塞。发现异常的增生性病变的形状,包括病变的大小、形状、色彩、数量有无坏死和出血,肿块占整个管腔的比例等,同时确认病变与乳管开口方向,距离乳头的距离,深度和体表投影,检查完毕后,排除乳管内的生理盐水和空气,乳头涂以抗生素软膏,当日禁浴。

对于乳管镜问题病灶,均行包括病变导管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其诊断符合率,恶性者进一步手术。其余患者,在检查的同时用含庆大霉素的冲洗液对病变乳管进行冲洗治疗,随访观察疗效。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均操作成功,无乳管破裂及局部感染。乳管未见异常20例(10%),乳管炎132例(66%)。共152例乳管进行冲洗,随访3~48个月,平均25.5个月。短期内大部分病人乳头溢液消失,但73例(占48.03%)再次出现乳头溢液。乳管镜下问题病灶共48例(24%),均行包括病变导管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恶性者进一步手术。病例诊断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FDS诊断乳头溢液与病理相比,符合率为81.25%(39/48)。

2.1 正常乳管的FDS表现 乳管可分为乳头内乳管、主乳管、分支乳管、末梢乳管。从乳管1~2cm开始逐级分支,依次称为Ⅰ~Ⅳ级分支。正常的乳管管壁光滑,表面光亮,可稍带粉红色,毛细血管清晰可见,管腔通畅,无絮状分泌物,主乳管部似轮状摺,乳管分叉处锐利。

2.2 乳管炎症 导管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充血,管腔可有渗出物,局部狭窄或闭塞,管壁毛糙,有时甚至失去正常的结构,絮状物粉红色、乳白色,形态多样化。

2.3 乳头状病变 常见的有单发性乳头状瘤、多发性乳头状瘤病,多成黄色、灰黄色或粉红色,桑椹状、半球状或扁平隆起,有光泽,多有蒂。可有周围点状出血或上游出血。

2.4 乳腺癌 导管腔内为不整齐的隆起性苍白病变。管腔有密集型散在小隆起性病变,管腔变小,管壁僵硬,有时伴出血。

2.5 乳管内癌的FDS表现 病变沿管腔内壁纵向伸展成灰白色不规则突起,基底宽,管壁僵硬。表面可有糜烂、点状出血。

3 讨论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3%~8%。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主要为乳腺本身疾病所引起,常见的原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和乳腺急慢性炎症等。常用的诊断乳头溢液的方法有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及溢液中的CEA测定、选择性乳管造影术、B超[1]。由于这些检查有局限性,不能直观反映乳管内病变情况,给诊断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诊断更为棘手,使患者不得不进行手术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1988年,Teboul[2]首先用外径为1.7mm的硬管内视镜,在超声波的引导下,成功地观察到了乳腺导管腔。其后,Makita等[3]使用外径为1.25mm的内视镜,对镜下可疑病变进行了活检,认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作用。1989年,Okazaki等[4]和Fujikura公司合作发明了纤维乳管镜,由冷光源、影像监视器、影像记录器和光导纤维组成。并对4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乳管内镜检查,13例发现有异常病变,其中4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8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为导管炎症。提示乳管内镜对乳头溢液患者有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作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并报道关于乳腺导管内视镜的价值。有报道显示乳腺导管内视镜的病理符合率为92%[5],我院统计病理符合率为81.25%,低于文献报道,但仍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溢液涂片诊断阳性率31.1%[6]和乳管冲洗液测CEA的诊断阳性率60%[7],可能因为初学者对各种类型的导管内病变的诊断尚属学习阶段,且乳腺内乳头状瘤微小,质脆易脱落,用手触摸不宜发现,容易导致组织丢失。因此,还需进一步积累经验,同时,术者须协助病理科医师找寻病灶,沿乳腺导管切开组织,做好标记,尽可能地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

过去许多医师认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癌为血性溢液,因此,只有患者出现血性溢液才需进一步检查或手术。但本组病例中,有43例(21.5%)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2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8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局灶癌变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导管内癌2例)均通过FDS和病理证实导管内病变,而血性溢液仅为16例(8%)。其中有1例患者初诊时为浆液性溢液,乳管镜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但未手术。3个月后转为血性溢液,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局灶癌变。另1例患者为浆液性溢液,术后病理示导管内癌。因此,无论何种类型的乳头溢液,均应行FDS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另外,本研究发现由于检查时对病变乳管进行冲洗,乳腺导管内视镜可以对乳管良性病变,尤其是乳管炎的病人进行治疗。本组132例乳管炎和20例乳管正常的患者,由于在检查的同时用含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的冲洗液对病变乳管进行冲洗,短期内大部分病人乳头溢液消失,这可能由于乳腺病导致乳腺导管排泄功能退化,导致乳管内聚集分泌物,引起导管内炎症,通过乳管的局部冲洗,使管腔通畅,炎症消退,溢液消失。但随访的患者中,仍有73例(48.03%,73/152)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可能与炎症复发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有必要在随访中重复行乳管镜检查和乳管冲洗。

乳腺导管内视镜的并发症主要有乳管破裂和局部感染[8],主要与乳腺导管内压力过大、内镜擦伤管壁以及不注意无菌操作有关。一旦发生,临床只需对症处理。本组20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笔者体会,操作时注入的水和空气适量,动作轻柔,注意无菌原则,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FDS作为一种微型内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几乎无并发症,能直观乳管内的病变,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

1 朱锡琪.乳房外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91-95.

2 Teboul M.A new concept in breast investigation:enchohistological acinoductal analysis or analytic echography.Binomed Phamacother,1988,42:289-296.

3 Makita M,Sakamolo G,Akiyama F,et al.Duct endoscopy and endoscopies biopsy in the evaluation of nipple discharge.Breast Cancer Res treat,1991,18:179-188.

4 Okazaki A,okazaki M,Asaishi K,et al.Fiberoptic ductosocopy of the breast:a new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nipple discharge.Jpn J Clin Oncol,1991,21:188-193.

5 许娟,王欣.乳管镜的临床应用800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4):285-286.

6 沈坤炜,陆劲松,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乳管内视镜检查.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75-277.

7 Nishiguchi J.Clinical usefulness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easurement in nipple discharge as a adjunctive tool for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Rinsho Byori,1992,40(1):67.

上一篇:阻燃纤维范文 下一篇:纤维素水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