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0 09:10:46

乳腺癌化疗方案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1

【关键词】  妊娠期 乳腺肿瘤

    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在妊娠期、哺乳期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大部分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病期更晚,侵袭性更明显[1]。近20年来,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治疗。在乳腺癌领域,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总生存率尚存争议[2],但其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和抑制外周微小病灶等方面的价值已被公认[2,3]。现将我院2000~2005年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20例妊娠期乳腺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中位年龄30岁;均获病理确诊,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5例,小叶癌4例,小叶癌合并导管癌1例。按肿块大小:2~5cm 14例,≥5cm 6例。腋窝淋巴结通过粗针穿刺证明转移12例。5例终止妊娠后治疗,15例停止哺乳后治疗。

    1.2   治疗情况

    活检组织病理确诊后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pr和c-erbb-2。20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cfe:ctx 500mg/m2,epi 80mg/m2,fudr 500mg/m2第一天,21天为1个周期。本文将化疗过程中乳腺原发灶或肿大的腋淋巴结体积缩小25%的化疗视为有效,反之视之无效。用该方案化疗3~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9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按病人的要求行保乳根治术,15例术后加用放疗。术后再做病理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测er、pr和c-erbb-2。

    1.3   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

    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体积缩小>25%,有效率90%,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

    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

    1.4   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

    全组20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有9例为er阳性,其中4例于术后变成er阴性;11例术前为er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变成e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0例为pr阳性,其中的3例于术后变成pr阴性;10例术前为pr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变成p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5例术前为c-erbb-2阳性,有1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阴性。

    1.5   完全缓解病例

    新辅助化疗后有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原发灶的完全缓解(cr);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达到腋淋巴结的完全缓解(cr)。此7例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er阴性、pr阴性、c-erbb-2阴性;术后的病理检查仍是浸润性导管癌,免疫学检查er阴性、pr阴性,但c-erbb-2检测有2例变成阳性。

    新辅助化疗评价无效的2例病例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1例是浸润性导管癌,1例是小叶癌合并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查er阳性、pr阳性、c-erbb-2阳性。

    2   讨   论

    2.1   新辅助化疗疗效

    妊娠期乳腺癌发病年龄在20~40岁,平均35岁[4]。预后差[5],延误诊断是最主要原因[6]。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外周微小病灶,从而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7]。

    妊娠期乳腺癌在初诊时80%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本组为60%。治疗效果较其它类型乳腺癌为最差。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妊娠期乳腺癌的适应证为:①经病理确诊,②无肝、肺、骨骼、纵隔等转移,③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④心电图正常。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体积缩小>25%,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这些病例中33.3%(4/12)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的患者。

    2.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改变

    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类型无变化,er、pr和c-erbb-2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不符合,本组不符合率分别为35%、25%、35%。变化的原因不明,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①化疗药物引起了细胞内的结构变化,②化疗后引起c-erbb-2表达的变化,③化疗后引起了肿瘤密度的变化。

    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结果不相符合,多数为治疗前的阴性结果,变成了治疗后的阳性结果。本组新辅助化疗后的3例原发灶完全缓解(cr)和4例腋淋巴结完全缓解(cr)患者,均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患者,这可能与er阴性的癌细胞对化疗更敏感有关[8]。nsabp11,nsabp15报道c-erbb-2阳性的患者,有对含蒽环类的药物敏感,本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这些患者对含蒽环类药物是否还敏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3   存在的问题

    患者乳腺癌原发灶明显缩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病理分期可能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相符,这让医生在决定是否给患者实施放疗的时候感到很困惑。因为对于治疗前未能扪及肿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术后病检所示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我们的资料显示,部分患者(33.3%)在新辅助治疗前确诊有腋淋巴结转移,但治疗后病检为腋淋巴结阴性。我们的做法是暂时“无视”病理分期,根据新辅助化疗前的临床分期决定是否给予放疗。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后病检结果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因此,有待进一步前瞻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仍需放疗。另外,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取舍,主要依据是er、pr状况,可是我们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导致治疗前后的er、pr结果分别有35%和25%的不符合率,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寻,但目前而言,这样的结果给我们选择内分泌治疗与否,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出现阳性即视之为阳性并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治疗。至于c-erbb-2的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也有35%的不符合率,考虑到由它所指示的基因治疗(hercertin)费用极其昂贵,我们选择新辅助化疗前后c-erbb-2均为阳性的患者作为治疗的候选对象。

【参考文献】

  [1] 赵卫红, 徐冰河. 妊娠与乳腺癌[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 9(6):1-3.

[2] 沈镇宙, 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71.

[3] 张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2):112-114.

[4] 吴祥德, 董守义. 乳腺疾病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71-373.

[5] 王效勤, 刘代合. 农村妊娠期乳腺癌诊治现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 9(4):69-70.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2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吡柔比星;疗效:毒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08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63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LI Donghua

The Seventh Department of Innternal Medicine, Dujiangyan Medical Center, Sichuan Provinc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E (Docetaxel, Pirarubicin)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3 cases of stag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were given TE plan (specificall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75 mg/m2 Docetaxel, d1,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50 mg/m2 Pirarubicin, d1) a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3 courses, 3 weeks for each cours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after 3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84.13%, among which, 5 cases (7.94%) were CR and 48 cases (76.19%) were PR;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mainl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alopecia. The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bearable after treatment and didn't affect surgery du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an of Taxol combined with anthracycline has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relevant toxicity can also be tolerated, thus it is an effec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has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ocetaxel; Pirarubicin; Efficacy; Toxicity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用于乳腺癌术前的一种辅助化疗模式,目的是缩小病变,降低肿瘤分期,争取手术机会。国内有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也有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63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多西紫杉醇加吡柔比星联合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63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在我院有可靠、完善的临床记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化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化疗同意书。肿瘤临床分期根据AJCC TNM 2002版分期,经病理学(针吸细胞学检查)、实验室、乳腺彩超及/或钼靶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年龄31~66岁,平均(44.5±4.6)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33例绝经前患者,30例绝经后患者;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腺癌1例,髓样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ⅡA期4例,ⅡB期15例,ⅢA期23例,ⅢB期21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90分。化疗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ECG、胸片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3

关键词 乳腺癌 P53 蒽环类药物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1]。以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作为乳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协助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等优点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化疗方案和周期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2]。因而,乳腺癌蒽环类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回顾57例采用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结合乳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2011年收治乳腺癌患者57例,均为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54.4岁;绝经前39例,绝经后18例;临床分期依AJCC标准:Ⅱ期36例,Ⅲ期21例;病理分级: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经改良根治术33例,传统根治术24例。

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500mg/m2,表阿霉素75mg/m2,5-氟脲嘧啶500mg/21m2,21天1周期,第1天给药,共3~4周期;治疗前使用格拉司琼止吐治疗,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酌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完成化疗周期2周左右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T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顺铂50mg/m2),21天1周期,共4周期,再进行包括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后续治疗。

P53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乳腺肿瘤常规行核心针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具体步骤[3]:标本经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染色法(SP法),一抗为P53单克隆抗体,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二甲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阳性细胞的数目及着色程度决定反应的强弱,P53阳性物质呈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核,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数>10%计为(+),其余为(-)。见图1。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分为[4]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进展(PD)。①完全缓解:临床触诊肿瘤完全消失或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75%;②部分缓解: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③病情稳定: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加<25%;④疾病进展: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统计指标:有效率(OR)=CR+PR[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乳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阴性表达25例。

新辅助化疗疗效:57例乳腺癌患者中CR 10例、PR 27例、SD 14例和PD 6例,化疗总有效率64.9%(37/57)。

P53蛋白的表达与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一些肿瘤化疗预测因子来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将会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率,减少不合理的化疗药物选择带来的浪费及药物不良反应。

自20世纪80年代,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辅助化疗的优点至少有:①降低分期;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6]。蒽环类药物是当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基石。然而,仍存在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不理想,甚至耐药。

P53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短臂上,有两种类型,野生型能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DNA修复,但其半衰期短,含量低,用免疫组化方法难以检测;而突变型P53蛋白因构象改变,半衰期长,故临床测定主要是突变型的P53蛋白。P53阳性提示对烷化剂耐药,患者预后差,对该组患者,应考虑使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邵志敏等发现新辅助化疗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7],抑制增殖。但文献报道的P53的表达状态预测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结论存在争议[8]。

本研究参考等的检测方法也发现P53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蒽环类化疗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因样本量较小,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资料来验证。总之,本研究认为乳腺癌组织中P53过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吕长刚,齐凤杰.NGAL和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10):1287.

2 杨俊娥,陆苏,刘红.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7):405.

3 林黎娟,曹中良,林贞花,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5):679.

4 周波,谢菲,王思源,等.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2):129.

5 章丽丽,葛海燕.术前TEC与EC-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3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0):1565.

6 Fisher B,Bryant J,Welmark N,et al.Effect of p re-operative chemot 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an with breast cancer:findings from NSABPB218[J].J Clin Oncol,1997,15:2488.

7 邵志敏,李俊,吴炅,等.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00,22(4):295-296.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4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近期疗效;Ki-67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30

目前, 针对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NAC)在增加保乳几率、强化手术切除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目前, 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NAC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也有所作用不同[1, 2]。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乳腺癌患者, 分别应用了TE与TEC两种NAC方案治疗, 通过观察两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副作用及Ki-67肿瘤增殖因子的变化完善临床治疗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且经病理检查证实。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C组与TE组, 各40例。TEC组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60.5±5.3)岁;TNM分期:II期20例, III期20例。TE组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60.3±

5.5)岁;TNM分期:II期19例, III期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TE组给予75 mg/m2表阿霉素+75 mg/m2多西他赛。TEC组在TE组的基础上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化疗当天、化疗前1 d及后1 d服用7.5 mg地塞米松, 2次/d, 1个周期为21 d。化疗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及心电图变化, 并于化疗后3、6、9 d再次复查血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评价标准[3],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4周;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30%, 且持续时间>4周;疾病稳定(SD):肿瘤缩小20%, 可见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血液毒性。③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穿刺组织条内的Ki-67肿瘤增殖因子表达水平。阳性:阳性细胞(细胞核内黄色沉淀)>2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TEC组CR15例、PR13例、SD10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0.00%;TE组CR16例、PR14例、SD8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药物血液毒性对比 TEC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7例、白细胞减少25例, 发生率为80.00%;TE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白细胞减少13例, 发生率为42.50%;TE组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EC组(P

2. 3 两组治疗前后Ki-67表达比较 TEC组治疗前35例(87.5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前34例(8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TEC组治疗后16例(40.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后18例(4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指南中认为, NAC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紫杉类与蒽环类的二联、三联用药[4]。在乳腺癌治疗中, 蒽环类药物具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初期的首选治疗药物, 其作用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密切相关, 属于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5]。有研究指出, 单纯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总有效率约为35%, 临床收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6]。多西他赛是由紫杉醇内提取并研究而成的新型抗微管药物, 其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 可以在微管β位点发挥特异性作用, 重新调整微管序列, 避免微管重组, 以便发挥出抗肿瘤的功效。

NAC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它通过放疗或手术前进行全身化疗达到促使肿瘤缩小、杀灭转移细胞的目的。大量资料指出, NAC治疗乳腺癌可以为患者创造更为有利的手术机会, 改善预后状态, 保证生存率[7, 8]。然而, 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研究发现, 蒽环类化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CMF, 而表阿毒素的毒性作用明显低于阿霉素, 现已替代阿霉素在蒽环类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同时, 有学者指出在蒽环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紫杉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TEC组与TE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然而, TEC组化疗后血液毒性发生率为80.00%, 低于TE组的42.50%(P

近年来, 许多报道对NAC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进行了研究, 然而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指标能够作为NAC的有效预测因素在临床得到推广, 这是由于这些指标对NAC疗效的预测效果参差不齐, 且缺乏特异性[11]。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内的核抗原, 最早由学者Gerdes et al发现, 在细胞周期M期、G2期、S期、G1期均有表面, 而在G0期时缺失, 是测定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同时, Ki-67还可以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 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肿瘤细胞增殖高, 则说明肿瘤组织长成速度越快, 恶性度最强, 易发生转移。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TEC与TE均能够抑制Ki-67的阳性表达, 现两种方法却无明显差异。

总之,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Ki-67的影响相当, 但TE的血液毒性作用低于TEC, 适于临床应用。此外, 乳腺癌NAC治疗前后Ki-37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其表达变化与NAC疗效相关, 可能是评估化疗疗效的敏感性指标。由于肿瘤的化疗耐受度与敏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NAC治疗后生物学因子的变化机制, 与疗效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意义仍有待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永峰, 陈杰, 谢尚闹, 等.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84-86.

[2] 张彦, 李曼, 赵璐, 等. 乳腺癌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10(15):1168-1173.

[3] 李丽, 张亚男, 尤承忠.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6):766-771.

[4] 李恩喜, 尹威民, 王旭, 等.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0(1):122-127.

[5] 水若鸿, 杨文涛, 龚西e. 腔面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研究进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8(3):235-239.

[6]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康莱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14(2):95-97.

[7] 冯惠仪, 苏逢锡. Ki-67作为三阴乳腺癌进一步分类的指标及预测作用. 广东医学, 2014, 28(1):119-122.

[8] 王红梅, 张晖, 张京雪.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 PR P53 c-erb-B-2 Ki-67表达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4, 32(6):724-726.

[9]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薏苡仁提取物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组织Survivin及Ki-67表达的影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40(6):671-675.

[10] 赵瑞华, 李向柯, 张伟杰. 血浆miR-22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肿瘤防治研究, 2014, 17(10):1087-1092.

[11] 吕晓皑, 王蓓, 陈建彬, 等. 三叶青散结抗癌方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的影响. 中医杂志, 2014, 15(23):2016-2019.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5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ZHOU Lin.Wang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ingapore Branch of Hope Town,Wangcheng 410205,China【Abstract】Objective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to explore.MethodsIn this group of 75 patients were female, aged 28 to 67 years, mean 453 year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fter operation. 29 patients with CAF program, CMF program in 25 cases, CEF program in 12 cases, ET programs in 9 cases. All patients 4 to 6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each treatment interval of 28 d.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group of cases is diagnosed within 24 h, 70 patients (9333%), 2 ~ 4 d after treatment in 5 cases were diagnosed (667%). 75 patients in this group appeared to subcutaneous chemotherapy spill occurs, pain and redness in 5 cases,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67%; phlebitis in 19 cases, incidence 253%; 71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was 947%, 23 cases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the occurrence rate of 307%; stomatitis in 26 cases, incidence 347%; hair loss in 57 case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76%. 75 cases of chemotherapy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program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18 cases (24%), mild improvement in 16 patients (2133%), relief obvious in 7 cases (933%), ineffective in 34 patients (4533%), effective 5467 %.ConclusionAlthough chemotherapy drugs kill cancer cells can be maximum, but its side effects can not be ignored, chemotherapy, effective care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s, chemotherapy can reduce the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Key words】Combination chemotherapy;Breast cancer;Clinical treatment;Experience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乳腺癌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乳腺癌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腺上皮组织的恶性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乳腺癌之一[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女性,年龄28~67岁,平均453岁,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6例,腺癌5例,髓样癌6例,导管内癌8例,黏液腺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鳞状细胞癌3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69例,其中离异6例,丧偶7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中学、中专或技校20例,大专及以上47例。经济状况:月收入水平低于l000元者25例,1000~2000元者20例,2000~3000元者15例,3000元以上者15例。住院付费:公费者10例,自费者15例,医保者30例,农村合作医疗者20例。

12方法采用CAF方案29例,CMF方案25例,CEF方案12例,ET方案9例(C代表环磷酰胺,M代表甲氨蝶呤,A代表阿霉素,F代表氟脲嘧啶,E代表表阿霉素,T代表紫杉类),所有患者化疗4~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8 d。2结果(1)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70例(9333%),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5例(667%)。(2)化疗并发症例数及发生率见表1。(3)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结果见表2。

表1化疗并发症例数及发生率症状表现例数发生率疼痛、红肿者567%静脉炎19253%胃肠道反应71947%骨髓抑制23307%口腔炎26347%脱发5776%3讨论化疗药物虽可最大限度的杀死癌细胞,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从表1就可看出,化疗并发症例数及发生率还是较高。化疗期间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要使乳腺癌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疗程,除患者主动配合外,护士必须做好各方面的临床护理和对病情的细心观察,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对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要了解,这样才能对每一位化疗患者采取及时的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2]。同时,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治愈的信心。只有这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因素,才能更好更快的康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内分泌的调节活动,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和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患者疗效较佳反之,则较差。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心理状态[3]。乳腺癌化疗是乳腺癌最重要全身辅助治疗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4]。经过人们几十年不懈的探索及历练,约100多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从CMF到CAF/CEF,从蒽环类药物到紫杉醇类药物的开发利用应用临床,从术后辅助化疗到新辅助化疗,化疗可以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也使晚期或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缓解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正常细胞具有相同的杀伤作用,以致化疗对乳腺癌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当接近,同时也由于化疗本身能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当所投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超过抗乳腺癌作用,有时可对主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希引起注意[5]。乳腺癌化疗是指通过口服、注射抗癌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新药的研制、治疗方法的更新以及观念的不断转变,乳腺癌化疗已从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发展到根治化疗从单一化疗发展到联合化疗到中药与化疗并用,临床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化疗一化就“了”、“化疗就只是开开药而已”等误解依然困惑着乳腺癌化疗患者。走出误区,正视化疗,更好地配合医生,对化疗患者非常重要。乳腺癌患者只有走出求医的误区,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人员,接受正规手术、放疗、化疗、中药、内治外治相结合的系统化综合治疗,坚持到彻底治愈才是明智之举。乳腺癌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越高,抑郁水平越低。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化疗前给予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减轻其抑郁症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况。乳腺癌患者也应该享有知情权。乳腺癌患者刚开始得癌症时都可能会感到恐惧,但是等到他对癌症有了正确的认识时,就会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有些乳腺癌患者很自卑,认为自己对社会没有作用了。因此,社会更应该同情他们、支持他们。表2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结果组别例数明显好转轻度好转缓解不明显无效有效率CAF方案295(1724%)7(2414%)2(690%)15(5193%)4807%CMF方案256(24%)6(24%)3(12%)10(40%)60%CEF方案124(3333%)2(1667%)1(833%)5(4167%)5833%ET方案93(3333%)1(1111%)1(1111%)4(4444%)5556%合计7518(24%)16(2133%)7(933%)34(4533%)5467%参 考 文 献

[1] 周波,佟富中,杨德启,等.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2,13(1):102-105.

[2] 方伟达,赵斌,余其昌.乳腺癌肺转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防治杂志,2002,12(1):115-118.

[3] 全宝库,刘微,杨学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现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3(10):106-108.

[4] 陈建清,吕霞.乳腺癌化疗进展.四川乳腺癌防治,2001,7(1):148-150.

[5] 刘德生,赵晶,赵利红.无痛苦抗癌化疗的探索.实用乳腺癌杂志,2008,13(6):357.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6

HER2是由原癌基因Her2/neu编码的185kD的跨膜受体,是表皮生长因子(EG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的成员。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标准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效果差。Her-ceptin(赫赛汀2),是一种针对HER2蛋白的高纯度蛋白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以癌基因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对于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将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治疗反应的重要预测指标,该文简要综述HER2过表达在乳腺癌中治疗中的作用。

1 HER2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

HER2基因在20%~30%的乳腺癌患者中呈明显扩增或过表达,意味着这些患者其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Kunito-mo在对一个乳腺癌患者施行手术21个月后,发现患者肝脏和胸膜发生了转移,两种转移的细胞表面都过表达HER2分子。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比HER2阴性的差,表现为生存率低、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化疗缓解期缩短、对三苯氧胺和细胞毒性化疗药耐药,但对大剂量蒽环类、紫杉类药物疗效好,Herceptin联合特素已成为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

2 HER2过表达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预测作用

2.1 HER2过表达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预测作用 HER家族基因的表达状态与三苯氧胺耐受性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广泛探讨。据统计,ER2过表达的乳腺癌常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低(45.7%&60.6%,P

2.2 HER2过表达对化疗的反应预测作用 MA.5(北美癌症委员会加拿大临床试验组织)进行了一项随机的临床试验,该试验选取639例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乳腺癌妇女(这些病人都接受过CAF或CMF方案化疗)的标本,结果表明HER2扩增与预后差相关,在那些HER2扩增的乳腺癌患者中,CEF方案优于CMF方案,无复发生存期(危险度比率:0.52:概率P:0.003)和总生存期(危险度比率:0.05;概率P:0.06)。Pegram等调查发现,HER2基因被转染到这些乳腺癌细胞株中,并暴露在多柔比星中,HER2过表达或HER2扩增增加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这些数据表明:对于那些HER2扩增或过表达的乳腺癌病人来说,应该使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例如CEF。最新文献报道,不同方案治疗乳腺癌,包括特素,结果表明,HER2阳性的患者的治疗反应率为65%,而HER2阴性的患者的治疗反应率为35%,(P

2.3 HER2过表达对Herceptin治疗的反应预测作用Hercep-tin增加HER2阳性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的疗效,三个随机的研究报道Herceptin与化疗之间有协同或叠加作用,显著提高了进展期的乳腺癌病人的疗效,这些数据由近来的一个临床研究得到证实,即20例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人中,其中7例病人HER2阳性表达,使用Herceptin联合特素、卡铂治疗,43%的反应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17天,而HER2阴性的13例病人,仅单独使用特素、卡铂治疗其治疗反应率仅为8%,中位生存期为118天;此外Kitsch等回顾性分析91例出现脑转移的乳腺癌病人,有45例病人中表达HER2阳性,其中35例使用Hereeptin治疗,结果表明HER2过表达的出现脑转移的乳腺癌病人,其总的生存期显著的延长(中位时间23个月&10个月,P

2.4 HER2过表达与肿瘤免疫治疗的预测作用 癌基因在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以及它在细胞表面的分布是由HER2调节的。理论上,HER2/neu疫苗能特异性激发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使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位。Ishi2 ham等设计了7种HER2来源的肽段,体外实验中能引起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在乳腺癌患者中体内检测到了抗ERB-2的抗体,此外,在乳腺癌患者体内还分离出了抗ERB-2的细胞毒T细胞(CTC),在华盛顿大学的Human SubjectsDivision和FDA已经通过了HER2/neu多肽疫苗的1期临床试验。应用合成肽作为癌症疫苗中的免疫原具有很多优点,如容易合成、具有化学稳定性、无感染和致癌性等。Wang等已调查了从脐带血单核细胞产生CTLs的可行性,并表明了CTLs对HER2/neu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细胞毒效应,不仅抑制原发肿瘤生长,而且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

3 讨论和展望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7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多西他赛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067-03

Clinical trial of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versus cisplatin plus docetaxel for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r cancer

ZHAN Ying TONG Yuanhe CHEN Zhiyong LU Cuiping

Cancer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Longyan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GP regimen) versus cisplatin plus docetaxel(DP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was designed, 38 patients confirmed TNBC patients by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divided into GP regimen group and DP regimen group. The response rate(RR),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median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TTP)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19 case of GP regimen group, 1 patient had CR, 7 patients had PR, 7 patients had SD and 4 patients had PD. The RR and DCR were 42.1% (8/19) and 78.9%(15/19), the TTP was (5.4±0.5) months. Among the 19 case of DP regimen group, no patient had CR, 7 patients had PR, 8 patients had SD and 4 patients had PD. The RR and DCR were 36.8%(7/19) and 78.9% (15/19). The TTP was (5.2±0.3) months. The main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hematologic toxicities,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and myelosuppression.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in the GP regime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P regimen group(P

[Key words] TNBC; Antineoplastic combined chemotherapy protocol; Cisplatin; Gemcitabine; Docetaxel

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1],虽对化疗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往往不超过15%[2]。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不表达,对内分泌及抗Her-2靶向治疗抗拒无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比较推荐的有紫杉醇、蒽环类[3]。但对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在既往辅助治疗中多应用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铂类、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对于复发的晚期三阴乳腺癌都显示较好的客观缓解率[4]。我科近五年来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晚期三阴乳腺癌化疗共38例,比较上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5]: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入组38例患者,随机分为DP方案组(既往使用紫杉醇≥6个月以上)和GP方案组。纳入标准:①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术、保乳术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或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为晚期转移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杂交法证实为TNBC。②至少有1个经CT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可测量的客观病灶。③大部分患者既往已在新辅助、辅助化疗中应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近1个月内未使用化疗。④年龄22~68岁。⑤ECOG评分为0~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血象、肝肾功能正常。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6]

随机分为DP方案组(既往使用紫杉醇≥6个月以上)和GP方案组。(1)DP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适当配合水化,每3周重复,共使用2周期以上化疗。(2)G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适当配合水化,每3周重复,共使用2周期以上化疗。化疗前给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止吐,化疗后配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1次临床疗效。

1.3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以(RECIST)评定[7],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有效率(RR)为获得CR和PR的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疾病控制率(DCR)为CR、PR及SD的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疾病进展时间(TTP)为化疗开始到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毒性反应参照WHO(1998年)抗癌药物急性或亚急性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分成0~Ⅳ度[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共接受175周期化疗,平均接受2~6周期化疗。其中GP方案组83个周期,中位数为3个周期;DP方案组92个周期,中位数为3个周期。两组有效率各为42.1%、36.8%,TTP分别为(5.4±0.5)个月、(5.2±0.3)个月,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GP方案组和DP方案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为主,其中GP方案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三阴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免疫组化上ER、PR及HER-2均不表达。三阴乳腺癌大多数为基底细胞样癌,发病率一般占乳腺癌总数的10%~20%。由于三阴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阴性,失去接受内分泌和抗Her-2靶向治疗机会,联合化疗是其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目前治疗三阴乳腺癌最常用的方案,但效果却不佳。

由于三阴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率高,而BRCA1基因突变后由于DNA修复发生障碍,使其对破坏DNA的化学药物顺铂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交叉联结,导致DNA双链断裂,阻碍DNA的复制、转录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Byrski T等[9]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携带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的疗效,含顺铂治疗组患者pCR率为83%,远高于其他不含铂类方案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而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G/S期,抑制DNA合成,干扰DNA的自我修复,且可阻止RNA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吉西他滨800~1200 mg/m2在乳腺癌治疗中单药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25%~37%,二线治疗中为18%~28%[10],已于2004年被批准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用药。在体外实验中也已经证实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吉西他滨可以克服由于细胞上调DNA修复基因导致的顺铂耐药[11]。Koshy N等[12]发现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对三阴乳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中位PFS为5.3个月,而其他类型乳腺癌中位PFS仅1.7个月(P=0.058)。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是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又一选择。文献报道[13,14]在多个国内临床试验中,蒽环类耐药的乳腺癌中该方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52%,主要的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因此,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有效且毒性可耐受。

含多西他赛的方案是乳腺癌常用药之一,其作用在抑制微管解聚,影响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和增殖。BCIRG001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含多西他赛的方案与FAC方案相比,能明显提高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15-18]。前期英国已进行一项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入组的40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疗效,明确此方案在三阴乳腺癌中的地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2.1%和36.8%,控制率均为78.9%,TTP分别为(5.4±0.5)个月和(5.2±0.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对于不同化疗方案的完成比例均较高,近期疗效相近。两组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度常见,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多为可逆性。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血小板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GP组略高,P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晚期三阴乳腺癌化疗中应用,近期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率虽以血小板减少有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可耐受。针对三阴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内脏转移病灶数目不多,GP方案和DP方案疗效确切,均可作为晚期三阴乳腺癌优先推荐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立新,黄玉霞,方月兰,等.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1,15(9):1149-1150.

[2] 杨慧,黄海欣,李桂生.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14,22(5):1076-1078.

[3] Kreike B,Van KM,Horlings H,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riple-negative/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J]. Breast Cancer Res,2007,9(5):R65.

[4] 李慧丽,曹蕾,王静.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46-47.

[5] 李静静.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54-55,58.

[6] 王英姿,陈燕,孙德文. 77例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87-88.

[7] 徐家亮,徐春华. 晚期三阴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6,22(8):149-150.

[8] 刘剑,徐韶东. 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与防治[J]. 中国药房,2013,24(30):2857-2859.

[9] Byrski T,Gronwald J,Huzarski T,et 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rates in young women with BRCA1-positive breast cancer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J Clin Oncol,2010,28(3):375-379.

[10] Seidman AD. Gemcitabine as single-agen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s[J]. Oncology,2001,15(2):11-14.

[11] 袁M,徐兵河,王佳玉,等.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与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方案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Ⅲ期临床研究的安全性[J]. 中华肿瘤杂志,2012,34(6):465-468.

[12] Koshy N,Quispe D,Shi R,et al. Cisplatin-gemcitab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mproved outcome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to non-triple negative patients[J]. Breast,2010,19(3):246-248.

[13] 赵德辉,唐瑜琦,付荣,等. 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29-530.

[14] 路丹,李永萍. 吉西他滨及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9,15(21):3291-3293.

[15] Hugh J,Hanson J,Cheang MC,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s and response to docetaxel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Use of an immunohistochemical definition in the BCIRG 001 trial[J]. J Clin Oncol,2009,27(1):1168-1176.

[16] 吴F骅,吴伟主.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73-75.

[17] 范艳兰,张桂枫,郑艳,等.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新进展[J]. 医学综述,2016,22(4):718-722.

[18] 朱婷婷.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J]. 当代医学,2015,21(11):143-144.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8

    早在上世纪,Fisher等即已明确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仅是局部病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乳腺癌辅助/新辅助化疗的理论。晚期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可手术乳腺癌之所以需要辅助化疗,一方面因为作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乳腺癌早期即不断有肿瘤细胞从原发瘤体脱落,经由组织间隙、血管或淋巴管转运,到达机体其他部位,形成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医疗操作,包括手术本身都可能因瘤体挤压、翻动和血管阻断等因素促进肿瘤细胞的脱落、游走,加大复发/转移的风险[1,2]。在理论支持之外,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实了乳腺癌化疗的积极意义,对于Ⅱ、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都能够有效提高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3]。作为一种全身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可以看作是可手术乳腺癌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的巩固和补充。

    1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应用指征

    和多数病种一样,近代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自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的过程,目前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即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全身治疗则不仅指化疗,还包括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个体化治疗并非和综合治疗互相独立,恰恰体现和融合在综合治疗之中。现今乳腺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策略是根据乳腺癌危险度分级、性激素受体表达、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情况决定患者治疗方案,是否施予靶向治疗和/或化疗都有明确的指征[4]。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如是表述:目前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已经有两个,就是性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不唯靶向治疗可以根据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决定,化疗的选择也可能会具有实验室标准[5]。NCCN指南已经将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基因检测推荐为选择化疗的依据,但是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及St. Antonio乳腺癌论坛还不建议这么做,对于化疗敏感性预测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尚存争议。

    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关于乳腺癌治疗策略,见表1。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高反应型-多数肿瘤细胞中ER和PR同时高表达;不完全反应型-HR低表达或ER、PR之一无表达;无反应型-无法检测出HR表达。ET对肿瘤预防及DCIS都有效果,所以在部分很低危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可考虑单用。ET高反应及不完全反应患者可据HR及危险度分级来考虑是否增加化疗。原发灶<1cm且LN阴性患者曲妥珠单抗不作为常规,尤其是ET高反应或不完全反应型患者。据已有的临床证据,曲妥珠单抗应与化疗同时应用或在化疗结束后续贯应用,但有专家同意将来曲妥珠单抗可以先于化疗使用或不与化疗同时使用。表1  乳腺癌全身治疗选择依据(略)

    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关于可手术乳腺癌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级。(1)低危:淋巴结阴性且具有下列特征:pT≤2cm,Ⅰ级;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ER和/或PR(+);无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年龄≥35岁。(2)中危: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有一项下列特征:pT>2cm,Ⅱ-Ⅲ级,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ER和/或PR(-),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年龄<35岁;淋巴结阳性(1~3枚)且具备以下特征:ER和/或PR(+),无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3)高危:淋巴结阳性(1~3枚)且ER和/或PR(-),或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或淋巴结阳性≥4个。部分专家认为pT1a及pT1b期且淋巴结阴性的肿瘤,即使组织学分级较高和/或患者年龄较轻,都应视作低危;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使疾病危险度增加,但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无这一影响;部分肿瘤如髓样癌或乳腺大汗腺癌,即使HR无表达也可视作低危;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需要由可信的免疫组化法或FISH法来检测;中危患者包括淋巴结阴性及1~3枚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2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方案及策略

    当前国内外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众多,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临床中心各有其倾向性。但是近年来由于多项大宗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的,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对于乳腺癌有着良好的疗效,目前绝大多数化疗方案都是以蒽环类或紫杉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或是蒽环类药+紫杉类药组成的联合方案[6~7]。截至目前包括SABCS、ASCO BCS以及St. Gallen乳腺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所达成的共识认为:上述两大类联合方案中尚无任何一种联合化疗方案被认为优于另外一种,更无一种联合化疗方案被推荐为首选方案,常用的几种方案如AC、CEF、FEC100、TAC/TEC等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2008年SABCS会议上,一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NSABP B-30首次公布了结果。该研究直接比较TAC×4周期、TA×4周期、AC×4周期T×4周期三组方案,主要目的一是评估序贯应用(ACT)是否较联合应用(TAC)能进一步改善DFS和OS,二是评估TA是否与TAC及ACT的疗效相当。结果显示,ACT组的DFS率与TAC组相比提高17%(P=0.006),与TA组相比提高20%(P=0.001),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而TAC组与TA组基本相当(P=0.58)。OS分析显示,ACT组与TA组相比死亡危险降低17%(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AC组相比降低14%(P=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组与TA组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包括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淋巴结阳性数目及受体情况,均未影响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本研究中ACT组的DFS优于TAC组,但应考虑到TAC方案治疗周期数仅为4个,并非常用的6周期标准方案,且两组的OS差异不明显,因此尚有待进一步探索。TA组的DFS率和OS率均低于ACT组,但与TAC组基本相当,如果从生育功能及生活质量考虑,临床上也可选用TA方案。国内常用的可手术乳腺癌一线辅助化疗方案多为以上所列方案或是在此基础上加减。包括NCCN指南及几大着名乳腺癌学术会议/论坛的共识主张辅助化疗采用3周方案为宜,部分剂量密集化疗的临床试验,一方面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疗效优势,另一方面其伴随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8]。

    辅助化疗的介入时机意见目前比较一致:可手术乳腺癌辅助化疗应在术后6~8周内开始[9];化疗不宜与内分泌治疗同时进行,内分泌治疗应于化疗结束后序贯应用;放疗可以与化疗同时或在化疗结束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可以与化疗同时或续贯应用,但应避免与蒽环类药同时使用[4]。辅助化疗应至少4周期,无论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以及新辅助化疗的周期数。

    3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近期不良反应多为化疗常见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粘膜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及药物过敏反应,肺纤维化及神经毒性罕见。所有不良反应都可以根据NCI或WHO的AE分级标准评分,Ⅰ级AE可以密切观察或心理/安慰剂治疗,Ⅱ级AE应给予适当的药物处理,Ⅲ级AE需要严格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以至终止化疗,Ⅳ级则是极其严重可能导致病残甚至致死的不良反应,需积极抢救。

    预防静脉炎及口咽黏膜炎等主要通过加强护理,先进的技术如PICC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可以采用护理措施或药物治疗。肝肾功能损害多为一过性及自限性,少数需要保护肝肾功能药物治疗。胃肠道反应为乳腺癌辅助化疗各种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恶心、呕吐以至腹泻,偶有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而出血者,可以考虑常规给予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5羟色胺阻滞剂,精神性呕吐可以于化疗前给予安定注射。脱发几乎发生于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但凡方案中含有细胞毒性药物者都会引起脱发,但在化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可以重生,所以防止脱发的药物剂型或辅助用药意义不大。特别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严重者如处理不当可致残以至致死[10]。

    化疗后骨髓抑制三系均可能出现,但常见者多为白细胞/粒细胞降低,而红细胞/血小板降低较为少见。红细胞降低至于中重度贫血者应予EPO注射或输注红细胞,中重度血小板降低可以注射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白/粒细胞降低可能导致发热、腹泻及各系统感染,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化疗期间密切监测血象是必不可少的临床项目,一周至少复查1-2次血常规。化疗后出现白/粒细胞降低的时间窗一般为化疗后一周,部分敏感患者可能于化疗后第2或第3天即出现,部分药物导致的白/粒细胞降低可能出现于化疗后4周时。对于白/粒细胞降低<3×109/L通常采用G-CSF或GM-SCF注射,如<1×109/L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前NCCN指南建议乳腺癌患者预防性应用G-SCF,但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共识认为除了剂量密集型化疗外不应常规预防性应用,除了对预防性应用的效用存有争议外,G-CSF或GM-SCF注射后可能导致的骨髓增殖功能异常(MDS)及白血病需要足够的重视。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心脏毒性主要见于应用蒽环类药物时,蒽环类药的心脏毒性主要是抑制心肌细胞代谢,常见导致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律失常,故临床应用ADM总剂量不可超过550mg/m2,EADM总剂量不可超过1000mg/m2,化疗方案中含有蒽环类药物时避免与同样有心脏毒性的曲突珠单抗同时使用[11]。最新的报道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10%~20%,严重的心脏损害最终将转归为扩张型心肌病以至心衰,一般于化疗后20年左右出现[12,13]。除了总量控制外,蒽环类药化疗时联合营养药物以及心肌保护剂右丙亚胺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14]。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远期影响除了心功能损害外,还存在继发肿瘤及性生殖功能损害。常见的第二肿瘤有急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等,鉴于乳腺癌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长的生存时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15]。性生殖功能损害问题国内研究较少,与国人观念有关,理应日益重视[16]。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社区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