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范文

时间:2023-11-28 04:05:52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篇1

将文中的计数资料(%)录入软件SPSS16.0中,采用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病理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病理确诊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确诊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分别有23例和17例,良性肿瘤中,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瘤和乳腺脂肪瘤分别有10例、8例和5例,恶性肿瘤中,乳腺纤维肉瘤、乳腺分叶状囊肉瘤及乳腺恶性淋巴瘤分别有9例、6例和2例。

2.2CT诊断的准确性评价表1中,CT对于良性乳腺肿瘤、恶性乳腺肿瘤分别为82.6%、88.2%,而钼靶摄片的良性、恶性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47.8%、41.2%,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CT、钼靶摄片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45.0%(18/40),C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显著更高(χ2=14.066,P=0.000)。

3讨论

乳腺肿瘤在女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肿块是其较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家族性遗传、放射性刺激、原有乳腺疾病、腺体致密等均为乳腺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1]。乳腺肿瘤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有效确定病灶位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鉴别肿瘤良恶性,对于控制乳腺肿瘤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在乳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中,钼靶摄片超由于辐射量低、安全性高、价格低廉而成为了应用较多的辅助诊断手段,但钼靶摄片的分辨率较低,摄片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干扰阴影(伪影),从而导致其不能有效识别所有肿块,造成漏诊情况,另一方面钼靶扫描层面较为单一,对病灶的位置、范围、大小缺乏直观、定性的分析,不利于隐性病变的发现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钼靶摄片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的层次多、清晰度高、立体感强、覆盖范围广,同时CT也可准确定位病灶、测量病灶大小,而良恶性肿瘤又具有较为显著的CT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这也更利于医师对于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3]。

本文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钼靶摄片、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CT对于良性、恶性乳腺肿瘤的及总体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钼靶摄片(P<0.05),这也与上文论述的内容较为一致,即病灶边缘的毛糙、毛刺征像,病灶高密度强化是恶性乳腺肿瘤的重要CT扫描影像学特征,除此之外,CT扫描还具有图像清晰度高、分辨率高的优势,因此CT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乳腺肿瘤篇2

其实,孙女士的困惑并非个案。乳腺癌目前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面对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手段,以及不同专科医生的不同推荐,很多乳腺上长有包块的患者真的是无所适从。在上述检查中,钼靶照相、MRI和彩超属于影像学范畴,均可用于初筛;而穿刺和活检为病理学手段,都可用于确诊。

在影像学检查中,钼靶照相选择X线作为成像手段,特异性最好,但敏感度较低。由于运行成本高而收费低廉,目前武汉市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拥有这种设备。MRI有一段时间很受临床医师推崇,但价格昂贵且假阴性率过高,应用前景不被看好。目前,只有在彩超和钼靶不能充分评估疾病的时候才可以用。

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拥有彩超。与国外女性相比,我国女性乳腺体积较小,比较致密,彩超对这一类型的乳腺更有优势。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彩超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明显大于钼靶。从筛查的角度来说,敏感性高有利于早诊。所以在初筛的时候,我们推荐首选彩超。

在影像学初步怀疑乳腺癌之后,为进一步确诊,应行穿刺还是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呢?

很多医生认为活检浪费医疗资源,手术时间长,易引起患者焦虑及可能产生并发症等等。其实不然。活检的费用虽然稍高于穿刺,但手术时间与穿刺没有区别,而且能够很快得到准确的结果,事实上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并发症也较少。

最重要的问题是,穿刺会破坏肿瘤的完整性,得到的仅是病理细胞学结果,不可能有全貌分析,有时甚至根本得不到准确的诊断。而活检得到的是病理组织学结果,信息全面,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一步定江山”的目的。

乳腺肿瘤篇3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治疗;观察

乳腺肿瘤以良性居多,常见于女性群体,较少一部分发生于男性群体当中。其中,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临床种类有乳腺肿块、糜烂、溢液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上述症状不完全有特异性,因此,早期的检查和诊治极其重要。本文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8例,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的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为(35±10.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并且有可触及肿块,其中,单侧24例,双侧9例,溢液者为8例,乳腺部皮肤橘皮样者为5例。给予其彩超检查,发现患者的乳腺占位肿瘤大小各不相同,为4×8mm-110×100mm;其中,12例为单侧肿瘤,7例为双侧肿瘤,病灶位于患者左乳者为15例,右乳者为8例;病灶生长部位为乳腺外上象限和内下象限者分别为5例和7例,乳晕周围4例,其他部位为6例。

1.2影像检查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乳腺X线检查、B超检查、红外线扫描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其结果如下所示。

术前给予68例患者乳腺X线检查:所有患者乳腺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肿块,其中,有12例疑似恶性肿瘤。术前给予30例患者乳腺B超检查:所有患者的乳腺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肿块,其中,有5例疑似恶性肿瘤。术前给予60例患者乳腺红外线扫描:所有患者乳腺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肿块,性质无法准确判断。术前给予65例患者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符合,其准确率为76.25%,其中,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2%。

1.3方法首先,对患者常规病灶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工作,固定好包块,使用一次性活检穿刺针刺入,刺入角度为以45°角,对其肿块进行取样;通常穿刺针刺入到肿块内部之后,要根据不同方位不断进退,针刺的深度保持在包块的2/3左右,见到乳白色物或者有血性后,即可将针抽出;将抽出的组织涂在玻片上,主要必须涂抹均匀,一般切片厚度是4μm,将其放入到酒精中固定30min,酒精浓度在95%左右;对其进行常规的HE染色,观察其在光镜下的形态,如为恶性肿瘤适应证的患者。必须再加做免疫组化SP化疗[1]。

2结果

108例患者中,85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18例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术,外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共有5例;术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其病理结果证实,所有患者中,19例患者为乳腺癌,55例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16例患者为乳腺增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患者一共为20例。

3讨论

乳腺肿瘤以良性居多,常见于女性群体,较少一部分发生于男性群体当中。其发病的原因是女性年龄逐渐增长后,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就会逐渐失调,然后长期分泌出一些过多的雌性激素,对其乳腺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形成乳腺肿瘤。其中,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乳腺肿块、糜烂、溢液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由于上述症状并不完全有特异性,因此很容易导致误诊,而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都已处于中晚期。因此,早期的检查和诊治极其重要。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已有很多,如X线检查、B超检查以及红外线扫描等。其中,B超检查和红外线扫描通常只能够较快地检测出肿块直径大于1cm的乳腺癌。而采用X线检查,则能够将出现微小钙化的病灶或肿块直径小于1cm的肿瘤准确地检测出来[3]。对于恶性肿瘤的检测,简单的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出来,通常要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者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这两者都具有极高的符合率。

手术治疗是乳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的状态下,作放射状切口;如果患者的肿块较大,则手术切口选在乳腺下,切口为缘弓形。通常,术中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微创操作的要求,确保组织缝合时的整齐性,与周围肿块粘连的剥离必须仔细,必要时可将腺体区段切除。本文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二次手术患者仅5例。并且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还对每位患者切除的肿块组织进行了常规病理检查,对其肿瘤的性质进行判断。

本文研究表明,108例患者中,85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18例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术,外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共有5例;术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其病理结果证实,所有患者中,19例患者为乳腺癌,55例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16例患者为乳腺增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患者一共为20例。彩超、X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确诊率以及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乳腺癌是临床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彩超、X线检查以及红外线扫描等;患者肿块切除后,对其进行再次的病理检查,对其肿瘤性质的判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铭厚.112例乳腺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26):197-198.

[2]余小满,郑春鑫,邱妙爱.25例乳腺肿瘤病理的临床治疗[J].医学信息,2013,19(13):417.

乳腺肿瘤篇4

【关键词】超声图像;乳腺肿瘤;病理学

The rel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ultrasonography character and the histopathology of breast tumor

FU Shao-bo,WANG Wei,et al.Hospital of Meihekou City ,Jilin13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trasonography character of breast tumor and the histopathology diagnosis,so that we can diagnose the breast m alignant lesion with the Duplex more exactly.Methods To analyze a total of 46 breast tumor patients’ histopathology and the ultrasonography image.Results The feature of breast benign tumors includes the distinct boundary,the regular shape,the uniform echo pattern,the vascularity adjacent to lesion and no microcalcifications in mass.On the other hand, the m alignant lesion has the opposite feature.Conclusion The feature of breast tumors, such as the lesion boundary, the shape, the echo pattern, the microcalcifications in mass and the vascularity , is very important to differentiate benign from m alignant breast lesions.

【Key words】Ultrasonography;Breastneoplasms;Pathology

本文将4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旨在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乳腺肿瘤均为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住院患者,皆作过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30例。19~68岁,均为女性。使用仪器为AcusonSequoia512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7.5 MHz。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探头以为中心,沿放射状排列的乳管长轴为切面,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检查乳腺,并纵横多方位扫查。分别记录肿瘤大小、数目、外形、有无包膜及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切面检查标本组织结构、细胞成份、数量、形态及有无浸润和间质纤维血管的数量。最后将超声图像分别与各例病理诊断及大体观察逐一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学特征。

2 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16例中,纤维腺瘤12例,状导管瘤3例,叶状瘤1例。恶性肿瘤3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20例,状导管癌9例,乳腺髓样癌1例。具体声像图特征及病理资料如下:纤维腺瘤:本组12例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椭圆形,大分叶状,边界清楚及包膜样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无、少量、丰富的血流,多为绕行低组不规侧,呈点状及短棒状。病理表现为:上皮及组织不同比例增生,多有包膜。状导管瘤3例超声表现为:扩张导管内见中低回声结节,CDFI:无血流或少许血流信号。病理表现为:导管内的新生物,多位于大导管乳窦内。叶状瘤1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光滑,呈大分叶状,内为低回声,欠均匀,结节后方回声增强。CDFI:无血流。病理表现为:纤维上皮成分组成,境界清楚但无包膜。恶性肿瘤3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20例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CDFI:未检出血流或血供丰富,高速高阻,内呈不规则的穿入血流。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周围组织。乳腺髓样癌1例,边界较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减低,后方回声增强,CDFI:未检出血流。病理表现:瘤体较大,圆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多,间质纤维少。恶性肿瘤典型病例见图1、2、3。将上述乳腺肿瘤按良性与恶性分组比较它们的声学特征(见表1),经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本组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的形状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内部是否有微小钙化灶及内部血流是穿入型还是外周环绕型方面的病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在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第一位。目前乳腺癌几乎无法预防,一旦发生之后,彻底治愈的希望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超声在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组有病理学诊断对照的4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分析结果表明:乳腺肿瘤超声良性征象:肿块为椭园形或大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有明确的包膜;无血流或少血流,血流分布多为外周环绕型。乳腺肿瘤的恶性征象: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状,边界不清有毛刺、强回声晕,导管内结构紊乱,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分布多为由外向内的穿入型。各项特征对诊断的影响方向为:边缘越不光滑(至毛刺征出现)、微小钙化出现、穿入型血流信号越丰富、后方回声衰减、形状不规则病灶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在超声表现上,良性乳腺肿瘤常边界光滑;乳腺癌的边界多为毛刺状或锯齿状、边界不整、不清、欠光滑[1]。从病理学理论上讲:肿块边界回声的超声表现与乳腺癌的浸润方式,浸润部位的组织结构,浸润癌周边的间质反应程度有关,癌块周边浸润程度轻,癌细胞成份少,声界面少,回声少则表现癌块边界模糊;如果癌块浸润程度重,癌细胞数量多,则边界有毛刺样回声;形成毛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癌周的间质反应,癌瘤直接向外浸润扩散,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展,或是癌周的小梁结构向肿瘤方向牵拽等因素所致。如果癌块周边成纤维细胞反应重,新生成的成纤维细胞多,声界面增多,回声多,则边界可出现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取决于癌变内间质的量,构成成分以及分布的情况,间质成份多,或有大量致密玻璃样变的纤维成份,声阻抗增大,声衰减增多,则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结构紊乱的病理学基础:超声表现导管内结构紊乱,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这是由于癌组织浸润导管,造成导管占位阻塞,导管内液化坏死,引起远端导管不均匀扩张。

微小钙化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圆形或砂粒体样钙化,堆积成簇,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无特定形态的钙化,多见于低分化导管内癌,位于管腔中央坏死物质内。乳腺内的微小钙化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钙盐沉积形成,绝大多数乳腺癌在病理上可见到微小的钙化。随着高分辨率探头技术的提高,超声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Soo等[2]报道超声检出有微小钙化的乳腺肿块比未检出微小钙化的乳腺肿块是恶性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也证实微小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穿入型血流是乳腺癌的又一超声特征。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分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及邻近组织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在形态、数量、功能上与良性肿瘤血管不同。因此,借助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3]。本研究也证实了穿入型血流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特异性强,但检出率低。

本组46例乳腺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对照表明:良性肿瘤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规则,大多边界清晰,有包膜,CDFI血流多为环绕行;恶性肿瘤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回声模糊,呈小分叶、毛刺样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结构紊乱,血流形态多为穿入型。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超声显示的非浸润性乳腺癌与浸润性癌均以肿块表现为主,部分导管内癌表现为导管内结构紊乱或导管内占位。穿入型血流是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特异性强,但检出率低。对于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灰阶超声是最为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CDFI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边界回声表现、微小钙化及肿瘤血流分布部位是鉴别乳腺良、恶

性肿瘤的最为重要的超声征像。

参 考 文 献

[1] RahharG.SieAC.HamsenGC,et al.Benign versus m alignant solid breast masses:us differention.Radiology,1999,213(3):889-894.

[2] Soon MS.Baker JA.Rosen EL.Sonography of solid breast lesion :observer variability of lesion description and assessment,AJR,1999,172(6):1621-1625.

乳腺肿瘤篇5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诊断 治疗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由乳腺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因大体切面呈囊状、分叶状特征而得名[1]。在乳腺肿瘤中占0.3%~1%。但组织学分类方面因生物学行为较难测定而一直存有争议,临床诊治工作面临着一定难度。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例,均女性,年龄34~49岁,平均42.5岁。病程1.5~7.5年。入院时肿物有迅速扩大史5例,肿物4~10cm,乳腺表面呈菲薄状,静脉为怒张征象,肿物甚至占据整个。5例为纤维瘤术后1~3年复发,肿物边界清楚,呈分叶状,与胸肌及表皮粘连不明显。3例局部有囊性感,肿物为实、囊混合物。3例乳腺纤维腺瘤。2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为乳腺癌。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单纯乳腺切除术8例,因伴液窝淋巴结肿大且肿瘤巨大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行病灶切除术8例,其中术后复发5例,3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术后均经WHO制定的病理诊断分类,其中交界性肿瘤3例(15%);恶性3例(15%);14例良性(70%)。

结 果

术后对患者均行6~40个月的随访,复发5例,复发率25%。复发时间术后3~12个月。

讨 论

乳腺叶状肿瘤是1838年Muller首次提出并以乳腺叶状囊肉瘤命名。并未以恶性概念定义,主要以形态学为描述基础[2,3]。之后国际上学者相继发现其具有恶性特征且存在转移现象,故国外的病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将叶状囊肉瘤大多定义为交界性、恶性、良性3类。WHO在2003年将此肿瘤大部分诊断为良性,命名为分叶状肿瘤。

从病理学上分析,肿瘤边界呈清楚表现,有完整或部分包膜,切面灰黄色、灰白色、鱼肉状,有时出表现为裂隙征象,叶状结构形成,以囊肿比较常见。囊腔内可见结节状、状突起。肿瘤较大可见灶性或出血性坏死。镜下见由纤维样丰富的间质细胞和良性的上皮成分组成。间质通常为纤维母细胞组成,呈不同分化程度,因间质高度增生,可由叶状结构形成向囊腔突入,上皮挤压呈裂隙状,受压后成扁平形。间质成分在叶状囊肉瘤中可分为软骨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骨肉瘤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可有鳞化上皮成分表现,呈状增生,筛状或实质性。同时可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当上皮发生癌变时,均为癌肉瘤。临床上一般以生长缓慢、有较长病史为主要表现,病例中有部分有迅速增大病史,边界通常呈分叶状,比较清楚,肿物巨大时甚至可将整个占据,因皮肤较薄,静脉呈怒张状态,皮肤多不受到累及,较少淋巴结转移及粘连到胸肌。以血道转移为主,肝、骨、肺为主要转移部位[4]。术前经乳腺超声检查显示:分叶状肿块体积较大时,边界呈清晰表现,主要为实性内部低回声,同时可伴有无回声区。可采取乳腺钼靶片对较小的肿物进行检查,肿块以椭圆形、圆形显示,可伴有微小钙化或透明晕环,边界呈清晰表现。

乳腺叶状肿瘤在乳腺肿瘤中占0.3%~1%。但组织学分类方面因生物学行为较难测定而一直存有争议,临床诊治工作面临着一定难度。

术前对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与乳腺纤维腺瘤比较,肿物活动性良好为小结节状时不易进行区分。如肿物边界清晰,巨大,有良好的活动性,或乳腺纤维腺瘤在术后出现复发,特别是复发呈多次性,或肿物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然长大均应考虑发生乳腺叶状肿瘤的可能。因钼靶片影像及超声检查与纤维腺瘤有相似度,术中冰冻及穿刺细胞学因组织较少不能明确诊断,故主要依据术后病理对本病进行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依据2003年WHO制定的分级标准包括:①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呈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长生,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②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③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依据肿瘤性质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良性一般行病灶扩大切除术,交界性和恶性肿瘤通常行单纯切除术,同时需依据病情而定是否有化疗和淋巴结清扫术指征。综上,规范化手术治疗乳腺叶状肿瘤一般有较好的预后,交界性及恶性分叶状肿瘤有较高复发率,多与手术不彻底有关,故加强诊治力度,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耀华,代文杰,姜洪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6):507-509.

2 Tavassoli FA,Devilee P.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 genetics,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R].Lyon:IARC Press,2003:10.

3 Meneses A,Mohar A,De la Garza-Salazar J,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n 45 cases of phyllodes tumors[J].J Exp Clin Cancer Res,2000,19(1):69-73.

乳腺肿瘤篇6

关键词 良性乳腺肿瘤 美容切口

Abstract Goal:improves looks the effect clinical discussion after 106examplesbenign mammary gland tumor patient surgery way and the techbique.Method:distinguishes under a line of nipple edge margin,the breast after106examples benign mammary gland tumor surgery the wrinkle margin and the armpit margin carries on the surgery and the technique makes afollow-up visit from march to 1 year.Finally:adopts the mammary gland cosmetology margin basically scar to be very few,the mammary gland outward appearance achieves a better effect.Conclusion:carries on the mammary gland benign tumor surgery using the cosmetology margin and may absorb the cosmetology line to carry on the intracutaneous to suture,the promotion wound heals,the breastoutard appearance does not have te influence,has the goodcosmetology effect.

Key word benign mammary gland tumor;cosmetology margin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良性乳腺肿瘤患者106例,女102例,男4例,年龄16~59岁,平均36.5岁,已排除恶性肿瘤,乳腺肿瘤直径0.8~6.9cm,术前根据病史、临床体征、B超、靶等诊为断良性肿瘤。病理结果:乳腺纤维腺瘤86例,囊性积乳5例,状瘤4例,女性纤维瘤伴乳腺结构不良6例,脂肪瘤1例,男性乳腺增生4例。

手术方法:①术前标记,皮瓣剥离区域的估计,术前预先用划线笔作标记,皮瓣潜行剥离的宽度应与乳晕倒肿瘤的距离相当。②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沿乳晕边缘或其他标记线做皮下浸润麻醉,然后做垂直麻醉,直至后间隙,注射后局部轻轻按摩。③乳晕弧型切口,切口长度1~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浅行分离至肿瘤位置,在肿瘤边缘用细线缝扎提起,显露肿瘤,沿肿瘤至边缘少量心体组织切除,如管肿瘤者,现在病变乳管注入美蓝(美蓝加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切除蓝染区段至后间隙,边切边止血,切除腺体腔如果小,可不予缝合,切除范围大,先行腺体内及皮肤上修复,再用可吸收线腺体表面缝合,皮下连续缝合,皮内缝合,或切口表面加用粘涂胶,美容效果更佳,然后加压包扎。④下皱襞切口:选用病例5例,肿瘤直径>5cm,肿瘤位于下方或下象限,首先让患者坐起,划出下皱襞弧线,切口长4~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接切开腺体至后间隙并分离,将腺体向外翻,从后间隙分离腺体后,完整将肿物切除,边切边止血,然后按解剖部位,足层缝合,皮内缝合伤口。⑤腋尾区切口,用于肿物靠近腋尾部及外上象限偏上方者及副乳腺切除。于腋毛线末端皱襞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皮下层分离至肿瘤表面,切除肿物及0.5cm正常组织,副乳腺沿其团块外周切离,组织较大者行打包加压或置半边管引流,并加压以防积液。

结 果

切除组织范围大,预防抗生素3天,伤口加压包扎24~72小时(根据伤口情况而定),伤口无红肿,无渗液,较干燥,无需特被换药,全部手术病例Ⅰ期愈合一般术后两周脱痂,无明显瘢痕,术后局部伤口周围稍硬,一般1~3个月后局部腺体变软,术后随访3~12个月,乳晕切口90例,90%看不出明显瘢痕,有时乳晕区皮肤的色素起到很好的掩盖作用,下皱襞切口5例,瘢痕增生因体质而异,无瘢痕体质增生不明显,79%基本上无瘢痕。腋尾部切口,因此处切口有腋尾区,本来有一些皱纹,按皮纹切开缝合,切口较隐蔽,不易显露,95%效果较佳。

讨 论

利用美容切口切除的病灶或腋窝处的副乳腺,并予可吸收美容线皮内缝合伤口,益处有如下几点:①腺体内缝合用可吸收线,以后腺体内反应少,不易造成传统不可吸收线所致的线头反应,复查不易造成假象,腺体内恢复较快。②术后伤口愈合快、无渗血、换药次数少。③术后瘢痕明显减轻。④适用于经济上无力承受麦默通手术,但又要求达到美容效果者,因投资少,值得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代替麦默通微创手术。⑤直视下切除肿瘤,能确定完整切除送检,减少患者疑虑。

乳晕切口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因乳晕处有特别的结构及颜色,可以很好的掩盖瘢痕,且不易出现瘢痕增生,是用于各象限肿物切除。溢液者,经检查疑为状瘤者,与过去的房舍状切口,切除病变短观及乳腺小叶区段,美容效果明显增高,但作腺体切除时,腺体作放射状切除,以减少乳管的过多切断、损伤,全部病例均须加压包扎24小时,无需做引流处理。下皱襞切口主要用于巨腺纤维腺肿瘤及肿物偏向下弧线者,特别肿瘤直径>5cm者,一般从后间隙入路,切除肿物,再按解剖位置予可吸收美容线逐层缝合,术后勿用置引流管,只需加压包扎,无1例出现积液现象。腋窝切口主要用于副乳腺及腋尾区出现的肿物,作腋尾区皮纹一致切口,隐蔽性好,但此处淋巴管较多,易积液,故一般用打包成团块状敷料,固定并加压包扎,副乳腺大者打包后用细线固定于皮肤局部加压,预防积液的发生。

临床选择切口时,结合肿物位置及性质而考虑,良性肿物在腺体内的,最好用乳晕出口,但如果术前未排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要求作保乳手术,上象限肿物,一般作与乳晕外缘平行切口,肿物于水平线一致的作水平线状切口,肿物位于下象限者,作放射状切口,手术后较前“挺”了。良性肿物切除术时,尽量用美容切口及可吸收美容缝合层,皮内缝合切口,取得很好的治疗及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 骆成玉,主编.乳腺肿瘤微创与功能治疗学.

2 金骥,庄洪兴,李森恺,等.下皱襞皮肤内胶原纤维的观察.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3):182.

乳腺肿瘤篇7

【关键词】超声;乳腺肿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9-01

乳腺肿瘤作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之一,其无法进行预防,只能通过早发现早治疗进行疾病控制。而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对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患乳腺肿瘤的患者70例,患者的年龄段在19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2.3)岁,经过相关病理证实后证实70例乳腺肿瘤患者共有75个病灶,而其中54个病灶为良性,占72.00%,有21个病灶为恶性,占28.00%。患者的病灶的最大直径在7.6mm至89.5mm之间,其平均病灶的最大直径为(19.1±10.2)mm。

1.2 方法

在对所选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以及彩色超声检查,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根据其超声表现将患者的疾病病变分为恶性可能大、不能定性以及可能良性。而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即通过使用型号为LOGIQ5 EXPERT(GE)的彩色超声检查仪,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纵横切面检查,对其超声特征进行检查,其中主要包括对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以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检查。

1.3 数据处理

将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χ?检验、t检验。p

2.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更高,p

3.讨论

乳腺癌作为现如今较为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疾病死亡率较高,且无法进行疾病预防,只能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手段控制其疾病死亡率[1]。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疾病死亡率,而患者的疾病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超声检查作为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病变的主要手段,对于疾病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由于乳腺肿瘤患者的组织硬度会随着肿瘤的发展或恶化出现不同状态,根据患者的恶性肿瘤的硬度相较于正常组织较大这一特性,可对患者的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2]。

在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传统超声,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综合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回声、形态以及血流信息等进行了解,并且初步的对乳腺肿瘤的良性或恶性进行诊断。而随着现今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多普勒超声、弹性超声成像检查等[3],其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由相关研究可以得知,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变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患者的恶性病变弹性系数小,则其硬度大,一定程度上为鉴别疾病的良恶性病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4]。

常规的灰阶超声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回声以及形态等方面信息的了解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诊断。但是灰阶超声检查的表现形态较为多形化,且内部回声不均匀,难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彩色超声检查相对于灰阶检查能够较好的显示患者乳腺肿块的血流,并且能够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如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搏动指数等)进行测量,其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有积极临床意义。由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且血管不规则,可以此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并且由本次实验所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相对于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灰阶检查,对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其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瘤患者的疾病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相对于灰阶检查,彩色超声检查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青薇,王绍文,孙宁,孙国英,毛慧芳,王萍,朱征涛,李明. 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05:285-288.

[2] 关少卿,罗葆明,智慧,杨秀娟,文艳玲,欧冰,冯霞.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03:181-182.

[3] 张文芳,王志刚,张群霞,冉海涛. 多普勒超声收缩期峰值与阻力指数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No.10905:309-311.

[4] 欧婉燕,丁辉,麦连清,林萍. 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v.30;No.14204:378-379+382.

乳腺肿瘤篇8

1.1一般资料

收集1999年1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69例,均为女性,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40.5岁;左侧29例,右侧40例。病程3d至20年;均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肿块直径1.0~25cm,平均5.6cm;既往有乳腺肿物手术史12例,病理为纤维腺瘤9例,3例不详。15例有肿瘤短期迅速增大史;术前诊断15例,粗针穿刺确诊10例。1.2治疗方法(1)已经穿刺明确诊断者直接行扩大切除术;(2)行肿瘤切除术后冰冻或常规病理确诊为叶状肿瘤的患者,可再次接受扩大切除术、乳腺切除术或改良根治术,以保证2cm以上的切缘。共计5例行肿物切除术,47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7例行单纯切除术(其中保留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2例),4例行单纯切除+即刻再造术,6例行改良根治术。

2结果

2.1术后病理

69例患者中恶性8例,交界性19例,良性42例。6例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2.2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5月~12年,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获得随访54例:4例局部复发,复发时间7~27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良性2例,交界性2例。远处转移3例,发现时间16~58个月,平均33个月,其中肺转移2例(死亡1例),脊柱转移1例,均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物切除术2例复发未接受再手术,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复发行单纯切除术,单纯切除+即刻再造术1例复发后行改良根治术、再次复发后行胸部肿物切除术2次、最后辅以局部放疗痊愈,1例肺转移患者行肺叶楔形切除术,椎骨移者行椎管手术,现生活质量良好。

3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病因不明,可能雌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有主要关系或在纤维腺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种族、地域、卫生习惯、生育哺乳等也是影响因素。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从青春期到绝经后的任何年龄,绝经前患者多于绝经后,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25岁以下少见,终生未曾结婚、生育的女性以及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患本病的危险性更高。男性十分罕见,偶见于接受激素治疗和一些男性乳腺女性化者。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肿块,单侧单发为主,病史一般较长,但常有肿瘤短期内迅速增大史,可累及全乳。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为膨胀性生长,呈分叶状,质地韧实而有弹性,有时可有囊性感,一般边界清楚,可活动,不侵犯胸肌和皮肤,局部皮肤温度正常或稍高,无桔皮征,少见凹陷。当肿块较大时,有时张力增加致使局部皮肤受压变薄,皮下浅静脉曲张明显,偶有巨大肿瘤侵及周围组织伴溃烂,甚至菜花状隆起或侵犯胸肌。本病按生长过程可分为双相生长期和单相生长期,前者肿瘤发病先经历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之后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临床上提示恶性的明显变化;后者是指肿瘤在一开始即进行性生长,呈现恶性。在本组患者中,均可观察到上述情况。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误诊率较高,首先因其发病率较低,医生认识不够,其次与其和纤维腺瘤在组织来源、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相似,许多特征相互重叠,无论超声、钼靶摄片还是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难以明确分辨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的差别有关。文献报道,12%~20%的患者有被诊断为纤维腺瘤而行手术治疗史,其中有的患者病理标本可见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并存。本组病人中亦有此现象:有乳腺手术史12例,多为纤维腺瘤。故当患者表现为

(1)中年女性,一般大于35岁;

(2)单发肿物短期迅速增大,尤其是长期稳定的乳腺肿块变化者;

(3)既往有多次纤维腺瘤手术史原位复发;

(4)肿物较大一般>5cm;(5)肿物导致皮肤变薄、甚至出现皮肤溃烂,创面反复不愈等情况时,我们需要警惕叶状肿瘤的可能性,而如钼靶摄片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较清晰,密度高,外周呈稍低密度影,发现脂肪成分,则注意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可能。对此类患者我们应行粗针多点穿刺活检,即使这样因良性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在病理切片上难以区分,仍有漏诊误诊的发生。因为术中冰冻切片亦较难区分良性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同时肿瘤成分有可能误诊为未分化癌,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所以冷冻切片诊断效果不满意,目前可靠的诊断要依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多数病例均先行肿瘤切除术,待石蜡切片报告为叶状肿瘤后,根据其危险性,行进一步如扩大切除术、切除术等。手术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从良性有局部复发危险逐渐到恶性有远处转移风险的肿瘤疾病,属于潜在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复发率,6%~40%,多发生于术后4~12个月,恶性有远处转移的风险。目前认为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不一,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肿瘤复发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切除时切缘未达到干净,Mangi等发现所有复发病例均发生在手术切缘<1cm者。一般认为,叶状肿瘤局部扩大切除至少需切除周围1cm的正常组织。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与胸肌粘连,应将肿瘤基底部分的胸肌一并切除。对于复发的患者进行第2次切除,切缘应>2~3cm,如果无法保证乳腺的外形,亦可行乳腺切除术。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呈现较高的局部复发率,有报道1/3的患者在接受保乳手术后因发生局部复发再次接受了全切除术。所以无论其病理类型如何,均需保证手术切缘阴性。但选用何种手术为佳,目前尚无定论,但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单纯局部肿瘤切除并不适宜此病的治疗。我们认为应根据病变分类来确定手术方式。对于良性叶状肿瘤,由于部分区域缺少包膜,单纯切除肿瘤易造成切缘阳性而复发,应采取局部扩大切除术至少切除周围2cm正常组织(必要时行MRI判断肿瘤周围组织受浸润的程度)。对于交界性叶状肿瘤,应根据肿块大小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肿瘤<7cm,可切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2~4cm;肿块>7cm或为复发病例,可行单纯切除。对于恶性叶状肿瘤的治疗,现在仍然存在争议,单纯乳腺切除应是首选术式,且对大多数肿瘤是足够的,如发现不能排除其他癌或癌并存时,可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怀疑存在下胸肌转移则需同时切除胸肌或伴有淋巴结肿大,则可行改良根治手术。史凤毅等报道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率为27.7%,而且复发后肿瘤细胞更加丰富,故对于良性病肿瘤局部切除反复复发者,应按恶性对待。本组随访2例良性复发病例均为肿物切除术(切缘0.5cm)后,而后行扩大切除术良性病例无复发,效果满意。叶状肿瘤转移途径主要通过血行转移,常见部位是肺、骨及脑,一般为3%~4%,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仅为1%~2%,本组6例行改良根治术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故对于术前不考虑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直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可不必行淋巴结清除。对于术后是否还需其他治疗方法,以往认为放射疗法对乳腺叶状肿瘤无效。但有观点认为,当肿瘤直径>5cm,基质过度增生,核分裂象>10个/高倍视野可在术后采用局部放疗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Barth等的一项研究,分析了46例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手术后行放疗患者,平均随访56个月发现均无局部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亦支持这一观点。至于化疗,目前虽有散在成功病例报道,但一般认为本病对化疗不敏感,本组出现远处转移的3例患者,均为恶性叶状肿瘤,其中死亡病例曾行化疗,效果不满意。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复发转移病灶的患者,是否可行放、化疗尚需我们进行大样本临床观察才能确定。

上一篇:胰腺肿瘤范文 下一篇:电气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