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0 16:02:14

篮球课程

篮球课程篇1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篮球课程;项目课程;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74-04

篮球运动是集对抗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内学者从教学视角对篮球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涉及到深层内核改革,因此有必要重新对篮球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对篮球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反思。本研究从知识分类学和项目课程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篮球课程改革。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在课程内容上,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高校篮球教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篮球发展史和裁判规则,实践知识主要包括篮球技术(多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运球上篮为主,部分学校还包括持球突破、抢篮板球)、基础配合(掩护)等主要内容,涉及到战术教学内容少;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的组织上,也是按上述内容罗列,长期以来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上述教学内容基本与中学教学内容雷同,造成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逐渐减少[1]。无论是篮球课程内容,还是学习顺序均以进攻技战术为主,直接导致学生形成重进攻、轻防守的篮球意识,与现代篮球注重攻守平衡训练理念大相径庭,从根本上颠覆了篮球育人和篮球文化传承的课程功能。

在课程实施上,高校篮球教学基本形成传统教学定势,其特征表现为教学顺序上依附于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以示范和无目的的教学比赛为主,练习方法以重复训练为主,教学组织上重队形,形成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篮球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紧紧盯在篮球技术的传授上,以致每一堂课学生们都在简单模仿,这种用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2]。这种重形式、重教法、轻学法、轻能力培养的篮球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主体、情境教学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技术与基础配合内容多,战术内容少,技术练习与战术训练没建立任何联系,这种多技能、轻战术、少比赛及活动开展的篮球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观的篮球和全局的篮球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评价上,高校篮球教学考核内容主要为投篮和运球上篮,评价内容结构上仅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五大目标之一的运动技能目标,形成以技能为主导的、“工具理性”式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上的导向性直接导致篮球运动本身的价值及课程目标严重缺失。

从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差,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爱篮球运动,但同时也有85%的学生对篮球课程不屑一顾[3];仅有25%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学是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75%的学生对学校篮球教学是提高自己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持否定态度[4]。

1.2 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以学科体系模式组织课程内容,没体现实践知识体系的特点。

学科体系是按知识的系统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主要为学科课程开发及静态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篮球课程是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篮球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组织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更强调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传统理论与实践关系模式表现为实践知识是叠放在理论知识之上,表示理论知识是实践知识的基础,实践只不过是理论演绎的结果,认为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践,才可能发展实践能力。篮球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组织,还是教学的逻辑顺序上无不体现了上述传统观念。这种脱离现代篮球运动实战,按照现行的技术理论体系组织教学的现状,其结果仅仅是使学生学会了篮球运动的某些动作(技能),而没有学会打球,在教学训练中普遍幻想的那种“只要动作做对了就会成功”的因果关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3]。这种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教学效率低下,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2)没有理解技能与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5]。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技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能力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来看,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6]。按以上定义,通常讲的篮球技术实质是操作技能(动作技能),篮球基础配合则是操作技能的组合,不仅如此,篮球是开放性技能主导项目,完成各类动作技能必须同时有心智的参与,需要操作思维和实践中的直觉思维,因此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技能的简单应用,而是技能、心智、情境等综合活动和复杂的转换过程,技能只是能力形成的条件,仅依靠动作技能的重复练习是不能提高能力的,而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基本是以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这就是技能主导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经过一年的篮球课程学习后还是不会打球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复杂结构的转换,必须解构传统篮球课程内容结构或内容组织形式,重构以篮球实战为基础的内容结构。

3)没有深刻领会课程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现代课程涵义的演进上看,课程横向上是老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7],纵向上是从国家、地方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课程,而且现代课程是由静态向动态扩展的。对高校篮球课程而言,必须考虑各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需各高校及教师等多元参与,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对篮球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与设计。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有其学科基础,任何课程开发必须以知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科学组织课程内容。其中知识论用于理解篮球课程内容性质、来源与结构,篮球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而且篮球实践活动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等的有效整合;学习论指学生如何学习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基础,构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主动性参与和问题解决,情境认知心理学强调实践活动重要性,共同构成学生能力形成的理论依据,成为篮球课程主要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技能、认知、情境是篮球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论从教师角度研究教学设计,这是传统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据。

课程思维是指课程开发、设计或改革的工作逻辑顺序,课程开发多采用演绎模式,即以泰勒的课程原理为指导,按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的课程思维逻辑路径展开。传统的演绎模式为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从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课程改革从怀疑课程内容及内容组织的合理性开始,上述已对篮球课程“技能主导”的内容提出质疑,如要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势必打破传统的篮球课程内容体系或内容组织顺序,转变以能力为本,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这种以任务式知识结构中任务处于焦点,与任务直接相连接的是实践知识,其次是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知识的解释。能力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上,能力可表述为完成相关任务,任务的结构与组织比任务本身更重要,这样使得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而不是知识的地位结构成了课程知识构造的基本依据,以此理论为基础,可将篮球课程内容与内容的组织作为篮球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即采用以篮球战术聚焦篮球技术与基础配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篮球教学内容。

2 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设计

2.1 项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项目课程源自17—18世纪课程教学中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沙盘演习等组织教学。我国学者将项目课程是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7]。基于上述概念,项目课程的实质是以一个或多个项目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一种模式,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项目课程起源于职业教育,但已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对于篮球课程内容,项目的确定体现为战术体系的形成。篮球战术是为取得比赛的胜利,队员根据一定的战术指导思想,以篮球技术为基础,在战术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的阵势,全队有组织、有策略地进行协同配合的方法和原则[8]。按篮球战术的定义,每一种战术形成都可以看做一个产品,如快速进攻体系、防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阵地防守、阵地进攻等均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项目、任务与技能间的关系,项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是指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项目是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进行一系列操作所获得的结果。以人盯人防守这个项目为例,防溜底、防突破、防挡拆和掩护、防内线、防策应和夹击等是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各种操作技能(篮球技术)和瞬时判断、经验、决策等智慧技能。

2.2 篮球课程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的设计与序化

项目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排序是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这是影响课程目标达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课程开发最为复杂的问题。篮球课程中项目设计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依据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篮球运动是一项以对抗为核心的攻防体系,涉及到攻防体系的任一环节都会影响篮球的制胜规律。2)认知性原则。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的形成机制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的项目顺序。3)实战原则。即以篮球比赛实战为依据,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学习篮球,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9]。4)适度性原则。篮球课程内容多,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特别是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依据篮球课程目标、学生的需求与认知规律、知识的性质等选择和组织适量的课程内容。

项目序化是指篮球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或逻辑顺序,包括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高校的篮球课程设计中,比较关注篮球知识与篮球技术等具体知识、技能,认为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具备了能力,不重视让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篮球课程内容必须重视内容的结构设计,使由教学生“知道什么”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依据项目设计的原则,以知识论和学习论为基础,根据篮球的竞技规律和实战特点,重构篮球课程内容(见图1)。

把篮球课程内容划分为阵地进攻、从攻转守、阵地防守和从守转攻等4个项目,任何一个项目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一个项目的结束即是下一项目的开始,在篮球比赛中,任何一个环节做的不好,都可能影响比赛的结果,这4个项目构成了自循环的、封闭式的篮球知识体系。设计项目时,根据实际需要或按实用的思路,可以把综合性或大项目分成子项目,如快速进攻体系可以分解为快攻和抢攻两个子项目,阵地防守也可分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紧逼防守等子项目。按项目课程理论重构的篮球知识体系,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项目,又有利于从项目顺序结构上重新认识篮球规律,从而形成了篮球运动的过程观、全局观和整体观。

2.3 篮球课程实施

1)按项目结构构建篮球课程结构。

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大部分高校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高校篮球教学不断探索篮球分层次教学改革,即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分班组织教学,具体实施上分为两类,即同一学期分为初、中、高3个不同等级的3个层次班级,或是第1学期为初级班,经过考核合格后第2学期到中级班学习的教学模式。事实上,一方面学生的技能水平本身不太好甄别,传统意义上篮球有8大技术之多,而且篮球比赛中5人位置不同,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另外分层教学的考核标准设计也是一个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分层次教学理论上设计非常好,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按分层次教学设计篮球教学实质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学科体系组织教学的模式,要真正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可采用项目式篮球课程内容组织篮球课程教学,按上述构建的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每个项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即每学期安排一个项目内容,如第1学期课程内容安排项目1(阵地进攻),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1-3-1进攻等;第2学期内容安排项目3(阵地防守),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2-3区域联防;第3学期到第4学期为综合项目,增加攻守转换项目。

2)学期课程的内容设计。

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按篮球技术、基础配合和战术的顺序组织知识模式,转向围绕项目或任务组织知识和技能,每学期篮球课程都是以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按单个项目及其任务的学习需要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即按项目-任务-知识与技能的顺序进行项目内容开发。以第1学期学习为例,由于阵地进攻是一个大项目,可选择其中一个子项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如1-3-1进攻项目,经分析该项目包括外线与内线(罚球线策应中锋)配合进攻、内线与内线或外线之间的进攻、内线(策应中锋)的进攻、外线队员的进攻等典型的任务,其中内线(策应中锋)进攻任务包括中距离投篮、突破上篮或分球、给内策应中锋和底线两侧外线队员传球等技能,外线队员进攻任务包括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技能,技术理论知识包括阵地进攻、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的定义等,还包括进攻队员的移动路线、进攻点及原则与要求等知识。

3)篮球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课程有5个领域目标,篮球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获得或掌握技术、战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还要达到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能力形成的实质是知识与任务建立联系,能力的形成机制是通才实践活动的构建[7]。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能力的形成就是建立战术、任务与技能(基础配合)的联系,学生是在完成各类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篮球技战术知识的,学与做融为一体,在做中学。在学期课程中以战术实践知识为主要内容,单元内容设计上围绕以完成任务需要的典型技能和基础配合为主要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比赛为主要教学手段,组织各种课外竞赛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一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 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理论的现状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2(7):170.

[2] 潘如福,邓国良.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2(11):143-144.

[3] 李杰凯. 论篮球教学训练中技术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的理论误区[J]. 体育科学,2008,28(1):82-88.

[4] 曹竟成.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 体育与科学,2002,23(5):73-75.

[5] 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王利明,陈小荣.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16.

篮球课程篇2

1.1在体育课程引导阶段运用

体育课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先开展一些简单的与篮球相关的游戏,老师可以亲自演示做一种篮球运动基本动作,将动作技巧要素反复演示给学生们看,避免直接讲解复杂的篮球技术动作的要领。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课程中,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力应当哪个集中在篮球运动所带来的竞技娱乐中,在愉快地掌握了篮球球性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并为今后篮球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在体育课程准备活动运用

在熟悉篮球球性基础上,体育课程准备活动中,学生们就可以开展一些运用篮球游戏,代替慢跑等其他准备活动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上课积极性更高涨、更活跃兴奋;另一方面,篮球游戏所带来的体育锻炼活动量,是远远超过其他准备活动的生理运动要求。比如,“三人传四球”、“不倒翁”、“三角传球”等简单篮球游戏,运动强度不大、身体活动却很充分,还可以安排有球或者无球环节,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在体育课程基本部分运用

根据教学大纲学习任务,体育课程可以将篮球专项课作为主要内容。在这样课程中,可以联系引导教学中学习过的篮球技巧,加上准备活动中的篮球游戏内容,直接开展具有竞技到篮球联系,让学生们反复莱纳西,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技能的目的。同时专门设计篮球对抗练习,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学生们勇敢顽强的竞技精神和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在规定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篮球竞技活动,设计一些专门游戏,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篮球知识的目的。

1.4在体育课程结束部分运用

经过了一趟篮球课的锻炼,学生已经做过了比较剧烈的体锻活动,应当适当安排一段修整。这时,可以安排以篮球为按摩的工具的肌肉按摩放松,帮助学生从身体兴奋状态中慢慢恢复过来,彻底放松肌肉,课后身体不会出现酸痛的情况。此时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注意运动量要逐步减少。在课程接近尾声时,让学生们边巩固篮球动作技巧,边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程。

2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训练设计

2.1运球训练设计

运球作为篮球练习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在体育教学总可以引入快速推进进攻、带球摆脱防守、上篮得分等内容,这些都是竞技对抗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训练中,老师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引入一些带球的技巧,帮助学生们熟悉球性,并对相关运球的手法进行练习,对手部击球的动作予以纠正。比如个别学生臂力不够,运球时常常会使用手腕发力;学生们会在运球时,会左顾右盼或眼睛总是盯着球看,总是掌握不好手感,此时老师就应当帮助学生纠正这些容易犯错的问题,并指导反复练习。在对同学们对基本动作都过关后,老师可以安排一些运球变化动作,也是比赛中常用的动作,如体侧运球、急停运球、体前换手运球等,或者变化联系花样运球,如“之”字型、“8”字型运球等。

2.2传球、接球训练

篮球是团队竞技运动,传球、接球与运球一样,不仅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基础,还是团队默契配合,联合完成比赛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中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老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需要将传球、接球训练与运球训练有机配合起来,组织学生们开展传球、接球的技术的严格训练,传球的手法有双手、单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老师应当指导学生们练习行进间的传球和接球上篮,还有原地的双人双球练习等,并鼓励学生在训练之余多进行接传球的练习,锻炼自己的手感,从而不能够完成简单战术配合。在训练中,老师除了要注意教授一些动作注意事项,还需要强调让学生们注意观察球的飞行路线,并判断球的最终落点,来确定传球接球的手法。同时,适当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对抗联系,要求在训练中注意运球、传球、接球中的配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们,加强对球的控制,避免传球、接球时的丢球现象。

2.3攻防训练

经过一个阶段课程训练后,学生们通过篮球训练掌握了必要基本功后,可以开展组间的攻防训练。可以先让学生们联系最基本盯人战术,用一防一形式来阻挡对抗的进攻行为,强调贴身盯住对方,做好防守工作,并教授联防技巧,在场上积极跑动,兼顾防人控球,防止对方传球持球。在掌握以上动作基础上,课程中可以采用两人行进间传球的形式,训练学生们传球、接球、运球、上篮的连贯技术,也可以配合对抗另一方的几个防守队员。对于那些在竞技对抗中没有机会持球的学生,老师要多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抢篮板,培养学生竞技拼搏意识和积极抢防能力。

篮球课程篇3

关键词 高校 篮球 教学

篮球项目是当今世界影响力巨大的体育运动之一。篮球运动在高校中开展广泛,大学生对篮球课程拥有较高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进行篮球运动可以从中获得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顽强的意志等优良的思想品质。高校篮球课程作为学生接触篮球学习篮球的重要方式理应得到足够重视,篮球课程的上课质量直接影响到篮球运动的普及,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思路下的篮球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使上课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变身“顾问”

高校中的大学生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趋于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已经较为理性。学生之所以选择篮球作为选修课程,说明学生对该项目有兴趣需要,内心存在求知欲。与爱好并存的就是学生必然会带着对篮球运动的知识匮乏来上课。新思路下的篮球课程教学就应该抓住学生内心已经拥有的兴趣爱好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技能的完善提高这种基础展开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积极教学模式。

上课教师在保证课堂正常安全进行的前提之下应该怀着积极帮助学生的心态适当隐身成为课堂的“顾问”,从而摆脱之前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中心的位置,改变“讲述者”的身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达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活跃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进行练习,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学习的困惑或者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学生自己遇到问题之后教师的讲解会令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学生也能保持热情乐于学习。

当然,教师作为课堂的“顾问”,应该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纵观大局。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个人练习时的不正确动作以及其他不端正行为。

二、新型多媒体进入课堂

新型多媒体的出现惠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势必,一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高校的篮球课程教学中来必然能够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知觉于一体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篮球相关影像资料也是篮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集锦展示给学生看乐意非常清晰地向学生解读动作要领。另外,高水平运动员优美的动作完成情况往往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在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的同时内心也产生了对完美动作的渴求感,提高了学习热情。

教师借助新型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也能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简单明了提高效率,减小师生间的陌生感,让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旧的教学方式只是在已经设定好的环境下教给学生正确的动作。然而实际上,篮球技术是一项讲究人球结合有对抗性的开放式技术动作。学习动作技术要应用于实战,实战中旺旺伴随着身体的对抗以及瞬息万变的形势和各种比赛气氛的影响。

简单的教学方式只是交给学生学会了动作,但是当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取得时候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当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时,学生已经脱离了课堂,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就相当于之前的课堂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新思路下的篮球课堂教学应该把技术动作应用时所涉及到的任何环境尽可能真实的渲染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是在打篮球,课上的内容就是自己以后遇到的内容。要设计最真实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某项技术动作设计针对性的比赛环境。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程度,这是常规教学无法预见的。

四、鼓励团队教学

团队意识是篮球项目取的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必须从一开始教学入手,渗透到每一堂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团队的重要性。篮球初学者往往更加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乐于突出个人表现。然而,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项目,每一名队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明确的分工。

教师在教授某一个技术动作时可以分团队学习,每一个团队为一个学习小组,基础较好的带队学习。最后比较每一个团队中每一名队员成绩的综合。也或者以比赛的形式比较团队之间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会在学习每一个动作时都是可铭记团队的概念。

五、总结

新思路下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讲求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上学到的内容能够真正用到平时的锻炼生活中去,拜托传统教学假把式的状态。篮球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怀着热情来学习,让学生带着满意走出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涛.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8):100-101.

[2]贺金梅.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5):66-67.

篮球课程篇4

篮球课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此项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授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篮球运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专项竞技运动项目,并深受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篮球运动在学校教学中受到了时间、场地、器材设施、学生生理等特点的制约,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联系脱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握到教学任务所规定的基本技战术和技能。篮球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形式,在广大爱好者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教师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篮球课教学改变以往的枯燥、呆板,向着生动、活泼化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并保证教学任务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文通过试验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篮球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笔者经过体育教学一线总结出篮球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

1.它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活动方式。通过此项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遵守纪律、格守规则的优良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它具有突出的竞赛特点。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

3.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特点,符合青年的心理。每个游戏不仅在技术动作和技巧上有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变化较多,新颖独特,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篮球教学中受到时间、场地、器材设备、学生生理特点的制约,造成教师的教与学之间的脱节,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握教学任务所规定的基本技术、技能,而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游戏与篮球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要求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能的身体教育观念,将游戏与篮球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篮球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即在情感上主张乐学、反对苦学,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使学生能在游戏中学到技术和技能.篮球运动的发明者―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斯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老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初发明篮球运动的设想和愿望也是发明一种新颖的球类游戏,而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转变为竞技运动项目.可见篮球运动是由游戏转变而来的,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在篮球教学中经常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智力,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使大脑皮层始终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篮球是一个以集体竞争的形式通过投球入篮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运动.学生在学习篮球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一点,因此当教师用滑步和徒手投篮来开始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在理性上知道这是在学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篮、无对手、无同伴、无比赛、无胜负,实际上他们在感性上并没有认为在学习篮球,而且加之单元、学时偏少,经常是还没有打篮球,还没有比赛,学习就结束了。

实施篮球游戏的试验组的学生情绪高涨,运动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组织纪律性以及对篮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与运用等各方面都优于实施传统的篮球教学的对照组。由此可说明,在篮球教学中运用新颖有趣,有针对性的篮球游戏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篮球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同时也说明篮球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相互团结,互帮互助,勇敢顽强,灵活机智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再则,篮球游戏与篮球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篮球游戏的参与、分析、整合和改编,自己对技战术的练习方法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有利于篮球教学的进行,值得推广。

基于以上的教学要求和任务目标,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游戏使篮球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技战术,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中培养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并且有能力将常见的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引导学生利用游戏辅助教学,贯穿于教学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应紧紧围绕课的内容有选择的运用,可选择跑动中“贴膏药”、“喊数抱团”、“你追我赶”等游戏,比一味的慢跑显得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浓厚,趣味性强,既能达到准备部分的热身效果,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互助的品格,发挥了游戏的功能,改变了准备部分的传统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游戏在基本部分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三基”,增强体质,使学生精力充沛、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篮球课的基本部分是学生学习技战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部分。如果将游戏穿插在专业技术教学过程之中,能改变单调枯燥的练习形式,起到诱导和辅助作用,加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在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过程中,可采用“曲线运球接力比赛”及“一人运两球”等相关联的游戏,再如在进行投篮技术的教学时,可在基本部分实施“跳投接力”、“罚球比多”等游戏,又如在针对抢断球技术教学,安排如“运球掏球”、“二抢四”之类有针对性的游戏,形成科学、实用、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完成了篮球教学娱乐身心的目的。任何一种练习形式与教学方法如若长期使用,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没有兴趣,情绪不高,积极性不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三、结论

篮球课程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篮球教学;优化

近年来,在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前提下,篮球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篮球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它以篮球为工具,以投篮准确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整体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战术作为进攻和防守的手段,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且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激烈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但是由于我国篮球教学起步晚,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训练管理体制跟不上现代篮球的发展水平,因此针对篮球教学的现状转变篮球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高中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篮球教学在高中的普及率极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篮球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方面。

(1)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成不变,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让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体育技术动作,无法提高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阻碍了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

(2)教师对新知识以及新方法的认识仍处于初级水平,重复讲解知识,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篮球学习需要足够多的实践,但是体育教师往往无法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时间,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提高篮球技术。而且,老师与学生沟通也不及时,有时师生矛盾严重阻碍教学进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3)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一,体育教师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特殊的个性化的教学,而只是一味地将技能灌输给学生,这样发展下去会让学生的体育水平逐渐走向两个极端。许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并没有学到什么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步伐和控球技术都没有掌握。

二、优化篮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体育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目的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方面。在高中的篮球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并非篮球特长生,所以在提升学生篮球技能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休闲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希望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控球等基础性练习的时候,安排 “叫号”等游戏,通过游戏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性技能。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来分组,将几乎没有接触过篮球或者技术较差的学生分为初级组,以培养篮球的基本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有一定篮球技术基础的学生分为中级组,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主要目的;针对技术已经到一定层面的学生,挑选其中一些去参与学校的篮球比赛,作为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分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积极性。另外,在课堂中定期举办篮球比赛可以训练学生在竞争中的灵敏度,比赛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战术破坏;在理论课上给学生放映NBA的视频,展开篮球战术设计、篮球欣赏、赛后点评等意识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3.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篮球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提高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保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多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学生在技术上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并给予他们信心;作为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尊重并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让学生能感觉到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使师生感情和睦,配合默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基础练习为根本,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在缩短了教师与学生距离的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优化高中篮球教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篮球技术和实践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积极性,为高中篮球教学水平取得整体突破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高强度的训练转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篮球课程篇6

关键词:校本篮球课程;体育课;兴趣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意义重大。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场地、师资等特点,将篮球作为校本课程在全校普及,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来进行篮球教学。研究表明,校本篮球课程对促进体育课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颇多益处。它具有健身性、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在小学中将篮球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因篮球课的开设对篮球充满兴趣,继而将这种稳定持久而积极的心理倾向长期保持且融于体育课中。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其中采用的问卷分别是:(1)关于体育课调查问卷;(2)关于篮球课调查问卷;(3)关于体育课和篮球课的调查问卷。三张问卷的重测信度R分别为:0.81,0.79和0.84。三张问卷发放人数都为116人,回收率分别为95.61%,97.37%和100%。

三、结果与分析

1.篮球课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意义

本次研究前后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从所得的数据分析:通过篮球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在没有接触篮球之前对篮球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占52.25%,对篮球不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为47.75%,而当学生们上了一段时间的篮球课后,有75.68%的学生认为通过上篮球课培养了自己的篮球兴趣。经过篮球课教学之后,学生对篮球非常感兴趣的有55%,一般感兴趣的有34%,总的感兴趣比例达到89%。从两张图表来看,上篮球课之前和之后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着相当大幅度的提高。可见,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2.篮球课对促进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意义

篮球校本课程的开设,通过实践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调查显示,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利用一节课来上篮球课,篮球课的开设不但没有影响到体育课,反而对体育课的上课效果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绝大多数的学生(75.23%)都认为通过上篮球课促进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又有72.48%的学生认为通过上篮球课使自己更喜欢上体育课了。篮球作为体育的一项内容,在实践中表明,如果学生上好篮球课后,到上下一节体育课时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会更高,从而使他们在较少课时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尽管,将体育课的一部分课时用于上校本篮球课,但事实上篮球课的开设对体育课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学生对增加篮球课和体育课课时有着强烈的渴望。84.40%的学生希望一个星期多上一些篮球课和体育课。由此可见,篮球课和体育课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是相当高的。

3.篮球课和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情感的意义

调查表明,篮球课和体育课之间存在着兴趣的迁移关系。除此之外,它们对学生意志、情感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锻炼的各种收获中,学生认为体育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占有36.41%,这或许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但在各种收获比例中依然占首位,可见,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从篮球课开设后,分别有76.15%和73.3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使自己获得了快乐轻松的感觉和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篮球课的开设使体育课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体育课也更感兴趣。这也证明了两者的兴趣迁移关系,同时又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校本篮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调查研究得出,篮球课对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和促进学生的体育课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篮球课的开设使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增进了他们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另外,学生对篮球课和体育课的认识也是非常有见地的,他们认识到了二者对其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篮球课和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从“筛选型课程”到“普及型课程”[J].教育参与,1997(6).

[2]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68-469.

[3]丁俊武,刘晓飚,迁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教学意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61-63.

篮球课程篇7

关键词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篮球裁判员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to Train No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Basketball Referee

――Take ollege as an example

YIN Jie

(Teaching Se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Xucah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basketball referee curriculum for the study. Studies suggest that basketball loved by the students, but students referee lack of knowledge; college basketball referee courses have opened th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basketball referee courses focus 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rtional alloca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no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basketball referee; curriculum

本课题拟从篮球裁判课程建设的视角出发,通过进一步细化篮球裁判教学课程,丰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其终身体育理念,创新篮球裁判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为篮球裁判界提供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裁判员。

1 设置篮球裁判课程的必要性

有益于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里是最受欢迎和参与学生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基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的大学校园篮球运动需要裁判的执法工作。每学期在大学校园都会开展各种篮球比赛,虽然比赛层次低水平不高,比赛程序同正式篮球比赛相比有所简化,但对篮球裁判的要求则更多更细,裁判必须面面俱到,不仅要在场上正确执法,还要随时管理场下出现的任何情况。

有益于满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篮球爱好。通过篮球裁判课程的学习,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由业余转向半专业,对篮球活动的理解更为透彻,技术动作变得更为规范。在课余的篮球运动和比赛中,也就减少了篮球场不必要的业余性的矛盾和争吵。

有益于丰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有公共体育教学部负责实施,目前共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软式排球、基础体育、武术、散打、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定向运动等室外体育课程,课程多偏重于教授和指导学生体育运动实践,类似篮球裁判等带有专业性课程没有。因此通过开设这一课程,既丰富了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2 设置篮球裁判课程的有利条件

学生对篮球裁判课程学习方式熟门熟路。大学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课程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非体育专业篮球裁判员作为大学生对课程学习方式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学校对篮球裁判课程管理有章可循。学校有专门管理和考核相关课程的部门――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对全校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管理办法,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审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并划拨经费;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等。

篮球裁判课程教学力量雄厚。公共体育教学部作为实施篮球裁判课程的主体单位,共有篮球教师8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建设合理,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教龄最少为8年,最长为25年;部分教师获得过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在学生评教中1位教师排在全校教师第三名,得分为95分。

教师裁判执法经验丰富。有国家一级篮球裁判5人,二级裁判3人。每年篮球教师都会组织和参与学校篮球赛工作,多位教师曾参与2012年中美篮球对抗赛(许昌)(下转第70页)(上接第64页)等国际和国家篮球赛事裁判执法工作,最近又有3人参与市第七届城运会篮球裁判执法工作。通过多年的长期的各类篮球赛裁判执法工作,篮球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裁判执法经验,裁判执法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篮球裁判课程研究

3.1 篮球裁判课程的性质

篮球运动是综合性的同场竞技的集体项目,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需要裁判及时公正的裁决。本课程是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开设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基础课中的一门选修课。

3.2 篮球裁判课程的目的

通过篮球裁判课程的系统教学,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篮球规则的理解,帮助吃透规则;提高篮球裁判的执法水平和能力;通晓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知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规则吃透,执法水平较高的初步合格的篮球裁判员。

3.3 篮球裁判课程的任务

以人为本,贯彻素质教育,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与提高篮球裁判基本理论知识和执法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调节,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篮球裁判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协作精神。

3.4 篮球裁判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熟悉大纲各部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要点和难点,创新教法,选择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施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激发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篮球裁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执法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健身意识,奠定良好的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素质与心理方面的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

3.5 篮球裁判课程的内容

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教学:篮球规则的演变历史及其修改原则、篮球裁判员的等级标准及其培养;篮球裁判的教学和实践;篮球竞赛的组织和实施;身体素质。

3.6 篮球裁判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第一学期:篮球规则、800米(女)1000米(男)、考勤。第二学期:篮球裁判、15米空鄯蹬堋⒖记凇

考核方法:15米空鄯蹬埽涸诶呵虺〉囊惶醣呦呱献銎鸬悖龇⒖诹罘⒊龊罂技剖保苤亮硪惶醣呦撸檬执ゼ氨呦吆蠓祷氐狡鸬憬崾咳瞬馐砸淮巍@呵蚬嬖颍罕徊馐哉咚婊蛹嗫祭鲜κ种谐槿∪鲋教酰缓蟀凑罩教跎厦娴囊笙晗杆得鞴嬖蚰谌荩⒆龀鱿嘤Φ亩鳎咳瞬馐砸淮巍@呵虿门校涸诮萄П热讨校咳嗽诔∩现捶ü讨卸韵嘤Φ姆腹婧臀ダ鞒鲎约旱呐蟹#屑嗫祭鲜Ω璐蚍郑ㄓ惺质萍际跗蓝ǚ郑咳瞬馐砸淮巍

4 结论

篮球运动在高校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非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基本没有,学生裁判篮球知识缺乏。作为本科院校已经具备开设篮球裁判课程的条件和环境。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篮球裁判课程体系,重点在课程内容比例分配、考核标准等方面。

基金项目:校教研项目(编号02012112)

参考文献

[1] 闫育东.篮球裁判员晋级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潘祥.对建立我国篮球等级裁判员考核指标标准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 张秀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54-655,664.

[4] 吴建逊.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15-116.

篮球课程篇8

关键词:篮球 精品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49-03

前言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篮球课是我校体育部的主干课程,通过篮球精品课程的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带动我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迈向新台阶。

1 目标定位与教育思想

1.1 目标定位

通过学习篮球基本知识、技术与战术,积极参与各种篮球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定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篮球运动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以篮球为主的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有效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能科学地测试和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能平衡地膳食,能选择和维护良好的运动环境,通过科学的身体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析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能通过篮球或其他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在具有挑战性的篮球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篮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将篮球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主动关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事务。

充分挖掘和发挥篮球课程的文化内涵与育人强体功能,通过课程的教学行动使学习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提升高等学校篮球课程的质量与水平,为更好地、更多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积极的贡献。将本课程建设成全院乃至省内同类学科中的一流精品课程。

1.2 教育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将篮球课程建设成一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具有示范性、辐射性的精品课程。

根据广东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篮球运动自身规律与学生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体质、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生体育意识。

2 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2.1 主讲教师状况

本课程教师12名(见表1),均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占42%、硕士以上教师达到75%、45岁以下教师达到83%,表明我校篮球教师队伍具有职称高、学历高、年轻化的突出特点。

2.2 师资培养及效果

广东药学院十分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自2004年以来共引进篮球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硕士6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合理,学缘结构得到改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导师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不断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篮球教师队伍成为体育部教学训练工作中的中坚力量。2008年7月及2010年7月有两名教师参加了全国高校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以来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女篮球队均保持在前八名水平;2011年获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第四;男子甲组第八名。

2.3 师德师风

篮球教师队伍中,有1人先后两次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0人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教学中教学事故和差错出现为0。

2.4 教学科研与学术水平

该课程组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2004年以来,篮球课程教师共主持课题部级2项、省部级3项、厅级(含校级)5项;第一作者发表体育类核心论文18篇,非核心论文60余篇(见表2)。

3 课程教学

3.1 教学大纲修订

自2004年以来,体育部每两年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要,组织各个项目组成员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部分修订。在原有《广东药学院篮球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新编《广东药学院篮球教学大纲》,《篮球教学大纲》修订小组由所有篮球专业教师组成,由教授和副教授领衔,首先组织对现有教学大纲展开讨论,查阅大量专业资料,由讲师以上的篮球主讲教师组成编委会参与大纲的修订与编写工作,最后由教授、副教授审稿、定稿。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东药学院篮球教学大纲》基本适应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东药学院篮球课程的建设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3.2 教学内容更新与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对篮球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根据本课程的技术、战术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我们根据最新《教学大纲》,修改《教学进度》,突出了篮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加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学专门人才的要求。

(2)篮球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

(3)篮球教学内容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错误纠正法、教学比赛法,循环教学法等,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3.3.1 理论课

理论讲授法主要是用来讲授篮球运动概况、技战术分析、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得大量的技战术信息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好。

3.3.2 实践课

讲解示范法是用来向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方法、要点、易犯错误等,示范正确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如双手胸前传球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解动作方法与动作要点,边讲解边示范。

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是在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时,教师把这一技术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环节,然后逐一教授,在各环节都掌握后再将分解的技术动作完整教学。如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先教持球动作,再教出手动作,最后将持球和出手动作完整教授,使学生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

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如教师提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是如何发力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徒手做出正确动作。

3.4 教学辅助环节

教学辅助环节包括作业布置、课后辅助等。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部分,课堂作业主要有课堂提问、素质练习等,课外作业主要有布置思考题、布置课外技术练习、画战术配合图等;利用课余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课外篮球辅导、定期举办篮球比赛,使学生复习课堂学过的内容,提高掌握篮球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等,训练学校代表队参加各级赛事。

4 教研活动

篮球课程组围绕课程建设目标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加强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篮球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变,注重发挥我部篮球课程整体队伍的教学优势,积极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丰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进行篮球教学教法的探索性研究。

(2)改进篮球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3)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建设,贯彻素质教育。

(4)篮球课程组全体教师经常性举行教学与课外活动,对篮球教学、训练、科研等进行研讨。这种活动对进一步规范教学与训练,提高教师责任感、及时解决教学、训练、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于2009年5月建成,内容涉及课程简介、课程目标、主讲教师、竞赛规则、技术战术、训练监控、教学效果、教授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等,并根据课程的建设进展不断地加以更新,师生访问量大,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6 教学质量评价

篮球课程授课质量高,教师能深入浅出,密切联系实际地讲述篮球运动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篮球课的学习能够较系统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实践效果良好,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总体对本课程的反映良好,每年学生对篮球教师和篮球课程的评价均为优秀。

7 结论

7.1 结论

上一篇:道路交通范文 下一篇:公共体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