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6:24:21

篮球发展论文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系统查阅了21世纪前十年(即2001-2010年)间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体育与科学、北体、上体、武体、成体、西体、沈体、天体、广体、山体、南体(社会科学版)、首体、哈体、河北体院等学报以及体育科学研究、浙江体育科学、体育科技、四川体育科学、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3种国内具有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科研综合类期刊以及第7、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科研论文369篇。

1.2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论文分类,并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形式,对10年来篮球教学理论科研论文进行分析,并进行逻辑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篮球运动已走过61年的风雨历程,期间有曲折有停滞,但篮球运动还是在和平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前进,并逐步走向强盛。进入新世纪,社会一切事务都有新气象、新规划,对过去几十年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是我国体育工作者矢志不移的重任。因此,对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科研情况进行研究,正是对过去几十年篮球教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的一次系统总结,从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篮球运动科学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从数量、篮球教学理论内容分布、论文作者的基本情况(职称、年龄结构、单位)、基金项目、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2.1十年来科研论文总体发表量分析

如表1所示,23种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科研期刊、两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0年间共计刊登论文66079篇,其中篮球运动科研论文3260篇,在所刊登的论文数量中占4.9%。如果就中国篮球运动整体的发展对篮球运动理论研究的需要而言,这个量显然是有差距的。在篮球科研论文中,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论文524篇,在研究篮球运动的论文中占16%。其中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55篇,因此,在23中体育科研期刊中实际论文数369篇。说明目前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整体力度是明显不够的。

2.2十年来各期刊量情况分析

十年间,我国体育类科研论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篮球运动方面的论文亦如此,但对篮球教学理论方面的成果情况并非如此,据表2分析。从表2可知,十年间,23种体育类重要期刊共发表篮球教学方面论文369篇,平均36.9篇/年,1.6篇/刊/年。其中年份最多的是2004年,共发表62篇,占总量的17%,但是当年是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年,其中有八篇论文被选用此次大会,而在这之前已经在期刊上发表,所以2004年的实际论文为54篇,占总量的15%。纵观10年间各期刊总量可发现,《哈尔滨体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四川体育科学》是篮球教学理论科研的重要阵地,10年里共刊登论文149篇,占总量的40.4%。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体育类最核心的《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两家期刊10年来仅各有一篇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论文,不难想象在篮球教学的科研成果方面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距离更高的科研殿堂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清楚表明10年间23种体育期刊的篮球教学理论论文的年度变化情况,绘制了“十年来各年度论文变化趋势图”(见图1)。该图清楚的显示出10年间变化趋势,各年度数量波动起伏状况。由图1可知,2001-2004年呈逐年递增状态,2004年达到10年来的最高峰。2005年突然减至波谷,2006-2007年又一次呈递增趋势,但2008-2010年又逐年递减,10年来篮球教学理论论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减趋势。表明了我国篮球教学科研的松懈,很多科研工作者把目光从教学转移到其他上去,忽略了教学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2.3十年来我国篮球教学科研论文内容分布情况

2001-2010年十年间,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内容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新形势下篮球教学的目的与指导思想的转变、教材教法改革的思路与建议、技战术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最优化和篮球教学与考核的标准化与科学化等几个方面。根据研究的需要,依照多年来我国篮球教学理论主体结构,将篮球教学理论内容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文件制定和考核与评价等7个部分。论文分类结果表明(表3):在369篇论文中,教学手段与方法134篇,占总量的36%,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研究,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篮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朝着自动化、遥控化、轻便化、模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篮球科研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科学发展。因此,开发现代化设备成为篮球科研的重要工作,例如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但从统计数字来看还是太少,10年来仅14篇关于这一类的研究,占总量的4.3%。但从数量上看,这十年来篮球科研工作者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采用新手段、新模式和新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下了很多工夫。其次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技术、战术和裁判方面90篇,占总量的24%,表明篮球技战术依然是研究的重点、热点。教学原则方面的研究论文仅有1篇,占总量的0.3%,研究还有待加强,原则是处事的准则、方向不能偏离。

2.4篮球教学理论科研队伍及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10年间,对369篇篮球教学研究论文作者职业群体分析,研究者包括:专业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的篮球专项教师;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的公体部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业余体校篮球教练;省、市及俱乐部职业队的高层次的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科研刊物的编辑;篮球专项研究生等9个职业群体的人员。10年来,篮球教学科研成果所获得基金支持项目主要有:部级课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级课题、院校级管理课题以及其他优秀的论文和博士论文,这四大类基金项目。10年来,篮球教学科研论文撰写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六大类,以教学实验法、文献法、访谈法、数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2.4.1篮球教学理论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情况

2.4.1.1队伍结构

表4可知,我国篮球教学科研工作者所在单位呈大分散、小集中状况。在标明作者单位的369篇论文中,作者来自全国85个单位,其中普通高校大学公体部126篇,数量最多,占总量的34%;专业体育院校76篇,占总量的21%;而体育科研所最少仅有4篇,仅占总量的0.9%;其他单位如师范类体育系、普通高校体育系、专科院校以及职业学校共计130篇,占总量的35%。说明普通高校大学公体部和专业体育院校是篮球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而师范院校和体育科研所应加强对篮球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师范院校,是培养我国体育师资的重要输出地,教学科研成果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影响深远,关系重大,所以必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另外,从统计资料反映出体育专业科研人员和高水平专业队教练员,科研成果严重不足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体育专业科研人员有扎实的科学研究功底,有较强的科学抽象和理论概括及逻辑分析能力,掌握了系统的科研和理论研究方法,对教学的实践把握能力也很强,能够凭借其自身素质总结出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而专业队的教练员,其首先就是一名教师,工作在训练和比赛第一线,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篮球运动训练、比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刻程度又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两部分人在研究队伍中的明显不足,反映在他们身上的这些优势便无法体现在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这无疑是一种缺憾。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篮球强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水平专业队的教练、体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和体育科研人员这三部分人构成研究队伍中,在此基础上辅以其他群体的研究人员,共同构成篮球教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完整结构。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队伍目前的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状况,对于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整体发展是很不利的。

2.4.1.2年龄结构

表4可知,在统计的369篇论文中,注明年龄的275篇,35岁以下的47篇,占总量的17%;35-45岁的112篇,占总量的41%;45-55岁的论文88篇,占总量的32.2%;55岁以上的26篇,占总量的10%。可见我国篮球教学科研队伍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5-55岁这部分中青年教师群体的年龄段,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为评定职称的需要。职称反映的是教师、教练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取得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各项事业的“黄金时期”,为了能在学术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获得成就、取得很好的成绩,逐级成功评定职称,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研当中,以实现自身价值,达成目标;第二,对篮球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然而,更多的缘由是二者兼顾的。55岁以上的科研工作者就相对较少了,主要是因为在职称的评定上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顶”了,主要是出于对篮球事业的关心、热爱,希望就平生所学、所沉淀的渊博知识、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留给年轻一代参考、借鉴和学习,同时也为决策者出谋划策。35岁以下的群体,主要是刚走入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教练员、科研人员和在校篮球方向的研究生,十年来发表篮球教学方面的论文47篇,占总量的17%。教学经验的欠缺和科研能力的不足,是他们在教学论文的阵地上还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缘由,还需努力。

2.4.1.3职称情况

369篇论文中,注明职称的283篇,283篇中正高职称22篇,占7.8%,副高职称83篇,占29.3%,讲师124篇,占43.8%,其他52篇,占18.4%。说明篮球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主要是副高职称人员和讲师。究其原因:一是正高职称人员总体人数较少且年龄偏大,许多已经离开了工作第一线。二是副高职称人员和讲师正是事业高峰期,且需要向更高职称冲击。

2.4.1.4基金项目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在369篇论文中,属于基金项目的论文40篇,占总量的10.8%,其中部级管理课题8篇,占2.17%,省部级课题15篇,占4.06%,院校级管理项目14篇,占3.8%,其他包括博士论文3篇,占0.8%。随着社会的发展,篮球运动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中地位逐渐提升,篮球教学科研受到了体育总局和各体育院校的重视,但在大多省市仍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基金课题项目总数不多,说明我国篮球科研工作依然以分散型和自发性的科研为主。增加篮球教学理论研究课题基金项目的研究,是今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4.2研究方法运用情况

从图2可,10年来所发表的369篇篮球教学理论论文,使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117篇,占总量31.7%;使用2种的61篇,占16.53%,使用3种的75篇,占20.32%;使用4种的59篇,占16%,使用5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14篇,占3.8%。在对369篇论文调查中发现,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教学实验法、计算机处理以及个人经验总结等方法最常用,其中教学实验法和计算机技术在这10年中运用的频率逐渐增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他几种方法在篮球教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常见。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每一项新的探索,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巨大支持;体育科学的每一个新的成果,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去推广”。我国篮球教学科研方法由最初的经验总结、图片表格分析、技术统计,逐步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录像、影片解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等多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使篮球教学科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显著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研工作者收集资料和加工资料的效率,进而提高科研能力,使得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结论

(1).十年来,我国在篮球领域的研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有关篮球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在减少,学术上重复性劳动现象明显,缺乏创新,没有形成篮球教学理论的完整体系。

(2).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战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法、职业联赛经营运作以及重大赛事的技战术数据分析上,同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上也有成果,但不多。

(3).科研队伍方面,从事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工作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教师群体,且主要来源普通高校大学公体和体育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不足;职称结构多为讲师和副高层次;科研基金项目较少。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传习式重复活动因此,构建篮球运动先进的训练理念,更新和完善我国篮球训练理念是我国篮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改变我国篮球运动落后局面的根本出路,本研究的任务是在探讨运动训练理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我国专业篮球运动与训练的现状,寻找我国篮球训练理念的偏差,从更深层次寻出我国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监宣现有体育学、运动学理论,造笠国外的篮球训练理念和中国运动训练理念倡导之先行者的思想。建立系统哲学、管理学等的人文社会学理论,兰达建立适合中国现状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从而为我国制定出符合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训练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为有关部门指导篮球训练工作、尽快摒弃不符合现代篮球运动实际需要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提供佐证。

1982年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委员会和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举办了我国首次篮球学术论文报告会,征到论文篇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还召开了篮球部级教练员复核、套改高级教练员技术职称论文答辩会,这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1984年,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科研所,联合召开了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讨论会,随之展开的科学化训练研究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引入篮球训练和竞赛之中,研究重点集中在篮球训练原理、训练过程的调控及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方法、途径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篮球训练的特点与规律、篮球训练原则、篮球训练方法、篮球训练的组织与管理等一整套系统的训练理论。

1985年12月,中国篮球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篮球科学成果讲学班,以《篮球科学化训练》为主题的13个子课题的优秀论文在讲学班上报告这些成果为我国篮球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广大篮球科研工作者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为前提,围绕篮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不仅研究的范围明显扩大,涉及到篮球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选材等诸多领域,而且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这一时期,我国篮球专业理论建设进展较快,从我国出版的篮球书籍和发表的篮球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明显反映出来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家宏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谈心理训练》,通过对全国甲级联赛和其它比赛的观察与调查,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的因素,即比赛规模与比赛性质、比赛的动机与目的、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比赛名次与成绩、赛前准备与比赛对手、比赛中缺乏适应力与应变力等,并提出训练中应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重视准备活动等建议;王家宏、茅鹏等的《关于儿童、少年篮球适宜形式的研究》认为,小学篮球的适宜形式是应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小学生体育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及其意识,对小学生,特别是对高身材儿童普遍具有吸引力。

训练理念,近年在我国训练实践界的专家学者和体育学术期刊文章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一个学术性的专有名词,然而,查阅相当的文献资料,很少有人对训练理念做过清晰的界定和表述,分析了我国使用理念或有关训练理念的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训练理念的理解和解释也众说纷纭,尚无一致的见解,很多人仅是为了论述观点的需要而把它作为一个既成的成熟概念借以使用,不难看出,我国有关训练理念的研究最初是由训练指导思想开始的。1957年广州教练员座谈会就提出中国篮球运动训练要贯彻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指导思想;1959年上海教练员座谈会提出,发扬很、快、准、灵的战术风格等这是中国篮球界以指导思想方式提出较早的宏观性的篮球训练理念,这种宏观的训练理念(指导思想)虽然不够完善,但却顺应了当时世界篮球运动向快速方向发展的趋势,适合了当时我国篮球运动员个子小,但速度快、灵活性好的特点,对我国现代篮球运动初期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杨桦在《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一文中谈到:篮球运动的理论相对滞后于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提出了篮球理论的瞻前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刘玉林教授在《篮球运动特性和基本规律》一文中提出:对篮球运动特性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因为对该研究进展的深度与广度与我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程度休戚相关,进而制约着我们发展篮球运动的水平与规模,世青赛后中国队教练组在总结中提到:差距和问题关系到体制和机制、训练理念、指导思想、科学管理、训练质量等。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篮球 教学 思维能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收集整理了近二十年和思维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国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军事和生产,以及生理科学、生态环境、市场经济等领域。其中对于思维学研究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有日、美、德等国家,且这些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开始在体育行业运动思维能力的研究,但对于思维能力训练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们对于思维教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成熟。

最初开始思维教学研究的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他的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们是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分别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版发表。他从思维学理论的角度诠释了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问题。他在书中多次谈到"什么是思维",并提出"思维五步";他提出教学法要素与思维要素是一致的,由此,他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指出在思维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思维,强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励学生在活动时调动思维,通过观察、推测,实验、分析,比较、判断等,促进学生自身的体表器官以及大脑等成为智慧的源泉。他指出思维教学的实现可以借助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教育家斯腾伯格(robwert J.Sternberg )对思维教学做了更为深层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思维教学》,本书内容旨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书中在以思维三元理论为前提的情况下,介绍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能力。斯腾伯格的理论基础是不局限于传统的智力理论,他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的思考。进而通过分析三种思维模式,提出了三种教学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四步模型用以传授三种思维。他在对思维学的研究中,多为信息加工以及认知等思维过程的研究。除此之外,他也涉足智力领域中思维问题的研究。

思维教学很早便出现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加拿大,一位颇具成就的华裔教授在介绍他的教课经验时曾提到,教材上的内容非常清楚明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定理、定律的来源,凭借学生自身的领悟,开发思维活动,教师仅仅需要引导和启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思维的研究,主要侧重从具体学科出发对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出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和培养模式。它以历史教育家先生赵恒烈发表"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很有代表性,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探索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通过查阅1998-2013年该国的主要体育期刊与体育教学课到思维科学专著,发现一些研究运用思维在体育理论教学,且多数文献资料是在提倡体育教学中需注意思维能力培养,而对于将这些理论知识运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的却少之又少,并且现阶段发表的许多文献资料中,对于思维的形态和方式的分类也没有严格的界限,部分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论文资料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帮助。例如,贾志强的《在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运用“操作思维引导式”教学法的研究》;杨国庆的论文《中外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等;谭联斌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战术思维的特征》;邱月婷等发表的《篮球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评价模型初探》;郭斌的论文《谈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思维技能的共扼发展》等;这些文献资料中都提及了在篮球教学中引入思维能力训练。也有影响对体育教学的学术著作部分思维的描述能力,表现形式和教学思维能力,包括徐占出版的《思维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表现》;刘超的论文《良好的思维预测是成功踏板起跳的关键》;许爱萍的论文《加强高师篮球专选课中的思维技能训练》。也有些权威性较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具体的思维能力类型和教学训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田运发表的《思维论》、《思维辞典》;施羽尧的论文《教育思维学》;刘爱伦主编的《思维心理学》;陶伯华和马禾主编的《超前思维》等。虽然国内对于思维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关注和接受思维教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二、结语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在对思维教学进行研究时,侧重点和关注点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着手点在于以基础理论为背景,研究思维教学原理、具体操作模式和策略等。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以国外的研究为基础,从面到点,具体到特定的学科以及特定的思维形式,研究具体某一角度下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在篮球教学中培养运动员的思维能力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于思维在时间或空间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泛,同时对于如何在篮球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现。而由于笔者知识面有限,对于思维学自身的理论知识没有更深入的探究。建议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体育教学与思维学的关系,并进行深入研究,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Benami, Ore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creative conceptual desig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ume: 63-12, Section: B.

[2]Ugur Sak. About Creativity, Giftedness, and Teaching the Creativity Gifted in the Classroom. Roeper Review.2004,26(4):216-221.

[3]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约翰・杜威(Dewey.J.)(作者)姜文闵(译者).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R.J.斯腾伯格(作者),(译者).思维教学[M].中国轻工业,2001.

[6]Rips, Lance, The Psychology of Proof:Deductive Reasoning in Human Thinking,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4.

[7]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杨朝晖.认知策略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144-147.

[9]李钢.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自学指导式教学实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77-78.

[10]刘俊杰.浅谈高职篮球教学现状[J].体育观察,2012,2(1):10.

[11]许方龙.试论WTO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4):517-518.

[12]马德.认知策略教学对篮球防守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3]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7.

[14]Mark A Runco. Creativity[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4, 55:657.

[15]薛星华.探究高职院校篮球有效教学方法[J].高教前沿,2012(7):56.

[16]Kathryn E Kelly. A Brief Measure of Creativ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4,38(4):594-596.

[17]Giovanni B Moneta, Christy M Y Siu. Trai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reativity in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2,43(5):664-682.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篮球活动;协调性发展;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2.008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2-019-02 收稿日期:2012-01-15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工作放在首位。”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由来以久,但在教育实践中,健康教育还是一直被家长和幼儿园忽视。课题组以篮球活动为研究内容,有其价值性、可行性、创新性,并能发挥优势。为此,我们在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对促进幼儿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体育活动。

课题组选择以篮球活动为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资料显示,目前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在社会重智轻体的思想影响下,幼儿小小的年龄也开始承受巨大压力,“小学化”现象严重,幼儿也疲于奔波这样那样的学习班之间,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幸福之源”,所以,提高幼儿身心健康迫在眉睫。

2.以篮球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体能运动在健康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缺乏整合。运动材料对幼儿身心发展、篮球对幼儿多元智能发展有哪些益处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去研究、挖掘,幼儿操作材料(篮球运动)在健康领域的运用和开发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3.我们城市素有“篮球城”的美称,“幼儿的发展、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开展篮球活动,挖掘篮球丰富而适宜的教育资源,是使篮球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作用于幼儿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在政府支持,全民喜爱的环境下,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之精髓,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课题组充分挖掘篮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现较为完美的结合。

二、 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力图通过对篮球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把《纲要》先进的幼儿健康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师教育行为中。

2.深化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纲要》中反复多次强调“幼儿园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在以篮球为载体构建幼儿园课程时,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3.在篮球活动中开启幼儿多元智能。每个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本身应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依据幼儿兴趣,通过幼儿在篮球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

(二)实践意义

通过篮球活动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正确的健康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增进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守规则、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合作态度。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篮球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养成正确运动习惯,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灵活性。

2.构建以篮球活动为主的课程模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幼儿篮球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课程评价上,构建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篮球活动课程模式。(改变以往盲目的随意玩球,形成系统的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探索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不仅关注篮球对幼儿体能发展起到的作用,而且关注篮球对幼儿情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2.篮球活动对幼儿发展价值的研究。以篮球活动为载体,研究健康领域篮球活动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开启幼儿多元智能要素。(新的课程观――不应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加以理解。“课程不应是单一的书本,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篮球活动能激发儿童“内在潜力”,使之获得自由、自然的发展。)

四、研究的理论假设与创新之处

理论假设:《规程》、新《纲要》是我们进行实验的理论基础,假如有效的开发幼儿篮球活动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发展体能、提高其机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篮球活动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创新之处:利用球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篮球活动如(有趣的篮球操、边走边拍球、双手拍球等)创设出各种有趣的篮球运动形式,创设富于自然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运动环境,开展富有挑战性的身体运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快乐,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篮球的兴趣与需要。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全园幼儿参加,以实践为教材,分析现状,制定计划,对行动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形成一种课程模式。

2.观察记录法。

五、实验研究的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收集、学习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及组建课题组;

召开实验教师会议;

撰写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1月

实验教师按照“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方案,制定阶段性计划;

撰写实验期研究报告;

活动记录;

录制优秀教育活动;

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收集整理研究过程性材料;

优秀活动纪实;

撰写实验报告;

组织成果报告现场会(活动观摩、录像、照片等)。

六、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

3.优秀活动纪实;

4.音像等成果展示。

七、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组,建立有关制度。

2.幼儿园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会议、资料、外出经费等。

3.加强研究过程管理,如学习研讨、召开经验交流会、建立研究档案、跟踪调查研究。

4.收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计划、优秀课、论文、音像资料等。

5.按阶段评选优秀课、优秀论文、制作录像资料、评选优秀教师等。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对策

1.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职业化篮球经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发展,职业篮球联赛已经形成规模。随着职业篮球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日益普及(群众篮球运动本质是以篮球运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在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群众基础雄厚,普及率较高,人们喜欢进行篮球运动,活动相当频繁,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此,本文选取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影响徐州铜山地区群众篮球运动的现状及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体育教师,铜山区部分单位系统职工联赛(柳泉实验小学教职工篮球联赛)的各球队队员及教练以及徐州市铜山区部分俱乐部(江苏国立雄狮俱乐部)运动员及教练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群众篮球运动方面的文章,各种期刊杂志,并通过互联网查阅了群众篮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吸取了作者对群众篮球发展的建议和观点。这些都为本论文的构思、研究方法的确立及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2.2.2专家咨询法。访谈体育领域的专家、区内某些俱乐部及单位系统职工联赛负责人、管理人员等,了解他们对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俱乐部现状的看法及对未来发展对策的见解。

2.2.3问卷调查法。在徐州市铜山区各校篮球场馆进行整体随机抽样,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团体及个人,地方篮球俱乐部以及徐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相关专家,个别单位系统职工联赛的工作人员及运动员进行针对论文有帮助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3.结果与分析

3.1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分析

3.1.1参与者的性别及年龄。参与者的性别及年龄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性别结构

性别男女合计

人数18317200

百分比91.5%8.5%100%

表2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年龄结构

年龄18岁以下18-2728-3738-4748-5757以上合计

人数517029211910200

百分比25.5%35%14.5%10.5%9.5%5%100%

根据对表1的分析可见: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性别比例中,男性占91.5%,女性占8.5%,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的比例。说明铜山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而8.5%的女性参与者多数是职业运动员和学生。

3.1.3参与者的动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机。篮球运动的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篮球锻炼、进行篮球活动,并导致篮球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内部趋向和动力。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动机见表5。

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动机中娱乐健身所占比例最高为43%,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大大增强,大众体育深入人心。

3.2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场地分析

打篮球需要有场地,通过表8可知,铜山区的群众篮球运动缺少自己专用的篮球场,一般是到学校(占76.5%)或是体育场馆(其中公益体育场馆占7.5%,收费体育场馆占14%)活动,这些场地通常设施比较齐全,有很多要收受一定的费用,而且要去打球的人也很多,场地比较紧张。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一,铜山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第二,篮球运动并没有成为大众的体育运动,与参与者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第三,群众自身状况的因素,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以及适当的媒体宣传,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

建议:

因此,要促进徐州市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的长足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第一,营造良好的群众篮球硬件设施;第二,推动群众篮球运动的游戏化发展;第三,努力争取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支持,扩大篮球普及面,壮大爱好者队伍;第四,加强群众篮球运动的管理,改变铜山区群众篮球运动往日的无序性,有目的、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群众篮球运动;第五,以繁荣校园篮球运动为突破口,促进群众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者单位:1.淮安外国语学校;2.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升平.浅谈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3]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5]杨铁黎,张建华.关于中国职业篮球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6]白喜林,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8]李敦杰,叶新新.世界篮球市场发展对我们的启示[u].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9]曹桂祥.关于中国篮球运动深化改革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0.

[10]陈胜.中国篮球市场发展潜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11]田东.全民健身篮球竞赛游戏方法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1999.

[12]张发强.2005年全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篮球 模块教学 高中体育 有效性

与传统篮球教学相比,篮球模块选项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和良好效果。其是依据新课标要求设置教学目标,以分组教学为活动形式,以让所有学生都能树立篮球学习信心,并通过努力较原有基础有更大进步和提高为教学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特长,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以高中篮球模块教学水平(一)为研究对象,以实际教学实验数据为依据,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篮球模块教学作较为系统地探究,并略抒管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论文的调查研究对象为,本校高一级部六个班160名男生。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即2010年9月~2011年6月。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其一,文献资料法。查询有关模块教学尤其是篮球模块教学的论文和材料,对其进行系统整理,汲取作为本课题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其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感兴趣的篮球项目、教学组织、学习情况等方面设计问卷。实施篮球模块教学之前,即实施传统篮球教学时,发放问卷(一)160份,回收152份,有效率95.0%。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实验结束后发放问卷(二)160份,回收158份,有效率98.8%。其三,对比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篮球四项基本技术的成绩测试,对比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前后学生在篮球兴趣与体质方面的区别。

二、数据统计研究

在实施篮球模块教学之前,本人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在篮球方面的兴趣、爱好与愿望。接着,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制定出篮球模块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模块教学即将结束时,又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非常喜欢篮球课的学生只占28%,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篮球课的则占到了46%,接近一半的比例;主动参与篮球活动的学生也仅有38%;大部分学生对篮球模块教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而表2中的数据则显示出,实施篮球实施篮球模块教学之后,非常喜欢篮球课的学生提高到90%,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篮球课的仅有3%;主动打篮球的学生的百分比提高了一倍;学生对篮球模块教学的支持率发生了很大改观,上升到94%,等等。

也就是说,实施篮球模块教学之后的各项数据均远远高于实施传统篮球教学时的数据。亦即,篮球模块教学比传统篮球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与此同时,在实施篮球模块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学生的传球技术、运球技术、移动投篮技术以及半场比赛进行了考察,并且将之与实施篮球模块教学之前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如下面表格中所示:

观察表5,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篮球模块教学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一,能极大地提高篮球教学中的优秀率,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后的优秀率明显高于传统篮球教学,就是明证。其二,更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篮球智商,利于其熟练掌握各项篮球基本技术。以达到良好以上成绩的百分比为参照,其与传统篮球教学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比如。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后其良好以上的百分比为34.1%,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的16.88%。其三,在有效提高优秀率与良好率的同时,更能大幅降低甚至基本杜绝不合格现象。比如,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后其的不合格率仅为4.35%,与传统教学的17.5%相比有明显下降。

三、篮球模块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高中实施篮球模块教学,已成为当前学校篮球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对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来说,都要顺应这一教学改革趋势,但与此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实施,切不可盲目照搬。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1.引言

随着体育文化在中国不断普及,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竞技魅力在青少年甚至中年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篮球长期以来就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1],是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参与社会交际、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所以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重要意义。由于篮球运动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和激烈的拼抢,增强比赛观赏性的同时,也提高篮球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几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运动损伤会直接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可能导致缩短运动寿命、退出赛季甚至残疾。对篮球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如何预防损伤和发生损伤后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减少“损伤”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是我们该探讨深究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浦城第三中学高二篮球队学生21人。

2.1.2浦城三中校队共13人。

2.1.3浦城三中高一(6)班学生篮球爱好者,共计14人。

2.1.4浦城青少年宫室外篮球场篮球爱好者6人(随机)。

共计:54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浦城县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相关专著及研究论文,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观察法:观察研究对象在篮球运动中身体哪些部位容易出现损伤,并找出原因。

2.2.3访谈法:去篮球场采访篮球运动参与者与篮球教练,交流运动损伤的原因,并做好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2.4逻辑分析法: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的调查与研究,采用逻辑分析法,分析形成论文初稿。

3.研究结果分析

表 篮球运动参与者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原因所占百分比

由此表可以得出:篮球损伤以脚踝部位发生率最高(占28.07%),其次是手指和膝关节,大约为18%。在损伤类型中,皮外伤比率所占最高,其次是软组织挫伤,合计占到全体的60%左右。在损伤原因中:热身不足、技术动作和犯规等原因合计占到60%,成为篮球损伤原因中较大的因素。

4.引起运动损伤的因素

4.1主要原因

4.1.1热身准备活动不足:热身准备活动是体育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热身准备活动的功能是在较短时间内,使篮球参与者中枢神经系统迅速达到兴奋刺激的状态,加强心、肺系统的循环功能,提高心输出量、脉搏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肌肉黏滞性,提高其弹性,增强关节柔韧性,使机体柔韧性和敏捷性提高,使参与者迅速进入篮球运动或比赛状态[3]。但是由于参与者忽略这个环节,或者热身活动不充足,导致机体没有完全处于兴奋状态,出现韧带拉伤、软组织挫伤、骨折甚至更严重的运动伤害。

4.1.2技术动作:在调查和走访中发现很多篮球参与者都是中学生和青少年,这个群体的特性是:缺乏篮球理论知识和正规系统的技战术训练,因此没有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其中许多篮球动作都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违反力学原理、人体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的特点。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者错误,导致篮球参与者在从事篮球运动过程中出现节奏错误,时机控制不当,手型、步伐错误而产生皮外伤、擦伤甚至跟腱断裂等严重的运动损伤。

4.1.3犯规原因:现在的竞技运动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竞技运动,其目的就是获得比赛胜利。因此在激烈的比赛和高负荷的身体对抗中,由于对手或他人的犯规致使自己处于运动受伤境地,或者由于自己犯规导致其他篮球参与者受伤,表现形式有:肘击、拉拽、推挡、冲撞等,这些都是篮球运动损伤中重要的因素[6]。

4.1.4客观场地、器材条件: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学校和大众户外篮球场地采用的都是水泥质地的地面。少量室内篮球场采用的是木地板质地的地面。有的篮球架出现年久失修,板面破坏,没有篮圈的情况。这对篮球参与者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篮球运动是集速度、力量、耐力、智慧等于一体的运动,技战术包括跑、跳、投、急停、转向等。要求场地条件尤其地面一定要平整,具有弹性等。但是由于经费问题和相关部门不重视,导致场地建设时大多采用水泥地的质地地面,特点是坚硬、无弹性、很光滑,导致篮球运动参与者摔伤、跌伤等。

4.2次要原因

4.2.1体能不足:篮球运动要求篮球参与者有非常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突破和防守时需要高负荷的体能。体能下降的同时导致身体迟钝、反应速度下降,表现为抢夺篮板时,落地崴脚,踝关节韧带撕裂闭合软组织挫伤[4]。突破时,身体重心跟不上篮球,出现摔伤甚至骨折,对抗时出现肌肉拉伤等。

4.2.2气候、服装条件:不良的气候是运动损伤的原因。夏天气温较高,气候闷热,引起机体大量出汗,参与者大量暴饮,影响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中暑、脱水、抽筋等现象。冬天温度较低,使肌肉的黏滞性增强,心血管系统循环降低。出现肌肉坚硬,没有弹性,弹跳下降,身体协调性下降引起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

从事篮球运动最好穿专业的篮球鞋,这样对踝关节是有效保护,专业的护踝、护臂、护腰对篮球参与者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调查发现很多参与者穿着低帮田径鞋、没有佩戴任何护具就参与篮球运动,自我保护意识差。

4.2.3心理因素:心理原因是篮球运动损伤不可忽略的因素。篮球参与者大多是青少年,其心理和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情绪不稳定,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如遇篮球比赛会出现赛前综合征,焦虑,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对自我情绪调整缺乏强有力的调控等表现。加上赛前高强度的训练,疲劳也会导致运动损伤。

5.预防篮球损伤的措施

5.1加强篮球正确的技战术训练和篮球理论知识学习,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5.2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机能水平,坚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杜绝疲劳和过量训练[5]。

5.3尽量选择场地条件好器材完善的场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调节心理素质的能力。

5.4篮球训练、比赛前,加强准备活动的力度和强度,尤其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应该尤其注意热身幅度。

5.5在着装上,应该穿专业的篮球服和篮球鞋,天气恶劣的环境中,建议不要参加篮球训练和比赛。

5.6篮球运动中遵守篮球规则,遵守体育道德。

6.结语

6.1篮球运动中,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运动后要积极做好放松准备活动。

6.2篮球运动损伤中,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陆海.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教学中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6).

[2]司高峰、代会莹.分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机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3.

[3]张楠,孙培江.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4):116-117.

[4]周庆玉.篮球专修学生踝关节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致因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4):22-28.

[5]陈安刚.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其预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一、课堂导入的“三次呈现”

这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次,找逻辑”。“层次”学生好理解,就是给文章分段落。但“逻辑”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自己的班级试讲,也是让学生先写文章,然后从中选了一篇结构有问题的习作作为修改对象。导入是这样的:

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有没有列过提纲,给文章分过层次?

生1:没有列提纲的习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生2:有,但考试时间紧,不能完全按照构思的提纲来写,脑子里大致有个思路,提纲没时间写出来。

师:有没有考虑过层次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生1:有关系,一般是总分总。

师:好像大部分文章都是这个结构,再具体点,中间的段落安排呢?

生2:中间的段落可以形成递进关系。

师:除了递进之外还有其他关系吗?

生3:对比、并列、因果等等。

师:你们提到的并列、递进、因果、对比、总分等等就是议论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

这样的导入,表面上看起来贴近学生,课堂也很热闹,但仔细一想,学生答出来的总分、并列、因果、递进等所谓的语法上的逻辑关系只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逻辑关系所呈现出来的语法现象或者说是表面结果,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或认识到到底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才是事物内在的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学生的头脑里没有鲜活的例子来印证,学生还仅仅是从“知”的角度作浅显的自我认知,仍是被动灌输,未能调动学生的习得经验去体察、去印证。

于是在另一班试讲时笔者更换了导入的形式:

师:什么是“逻辑”?“姚明能成为篮球巨星,是因为他个头很高。”这样的因果关系能成立吗?

生1:不能。

师:为什么?

生2:个子高不一定就能成为篮球巨星,比如巨人症患者。

生3:篮球巨星不一定就个头高,艾弗森才1米8左右,也成为篮球巨星了。

师:那么如何使下面的因果和递进关系成立呢?

姚明能成为篮球巨星,不仅因为他具备出色的身体条件,也因为他……更因为他……”

生4:也是因为他“能够坚持勤奋刻苦的训练”,更是因为他“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师:你为何这样填?

生4:我认为“刻苦训练”比“先天的身体条件”重要,而姚明在每次遭受伤病之后都能坚强地站起来,虽然他最后还是因为伤病退役了,但他的这种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是他成为篮球巨星的最重要因素。

师:那你能说说这些原因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4:第一个是先天或者客观原因,后两个是后天或主观原因。我认为后天努力比先天条件重要,意志强比刻苦重要,所以形成这样的递进关系。

利用“姚明成为篮球巨星的原因”导入,让学生从内在生活体验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内涵上的“逻辑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被老师灌输“逻辑关系”的概念。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内涵上的逻辑关系,他们的文章就不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语段颠三倒四的逻辑错误,也会针对一个论点切分出彼此关联的逻辑层次。思路清楚了,文脉清晰了,文章自然就清通了。正如案例背景里面提到的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营构意识,不列提纲,也分不清基本的逻辑关系和条理层次。如果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立意无法达到“深刻”的等级目标或者与大部分同学雷同,文章的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文训练课要从学情出发,才能击中学生的“要害”,而教师要围绕“要害”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即使是小小的导入环节也需要认真仔细地打磨,发掘学生情绪的兴奋点和知识的增长点,能够接上“地气”。

但似乎这样的导入还是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只是在浅表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上徘徊。能否找出一句话将“分层次”和“找逻辑”串联起来,并与“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原因”的导入形成深与浅的内涵搭配,最好还能掉一掉学生的胃口,激发探究的欲望?在陌生的学校,面对素未谋面的学生,笔者又做了新的尝试,就是把笔者这节课的结语调整到前面来,于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字――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师:这八个字是我国南朝文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精辟概括,“论”就是“议论”,“薪”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是柴禾。

师:写议论文就像劈柴禾,贵在破出“理”。这“理”又当如何解释呢?我们在完成这节课“分层次、找逻辑”的议论文结构学习目标之后,再请你们揭晓答案。

……

(完成学生习作的修改之后)

师:下面请同学说一说,如何理解“论如析薪,贵能破理”的“理”?

生1:写议论文就像劈柴一样,要按照木头的“纹理”来劈。

师:就议论文而言,这“理”指什么?

生2:就是《高考评分标准》里面所讲的议论文要有“条理”。

师:仅仅指“条理”吗?条理好像侧重的是议论文的“层次”?如果就“逻辑”这个词来看呢?

生3:如果就“逻辑”这个词来看,我认为“理”又可以理解为“道理”,也就是前面讲的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人们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顺序。

在导入完成蜕变之后,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理”的悬念贯穿整个课堂,在课堂结束时学生对“理”做出了自己的探究和解答。学生对“理”的理解有了理性的升华,由条理(层次)上升到了道理(逻辑),这样的导入才是笔者理想中的的导入:深浅搭配,循序渐进,同学再不是肤浅的知识嫁接和气氛营造了。学生这种“思维上升的乐趣”是通过怎样的教学环节来完成的呢?

二、作文修改的“自我解构”

主体环节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鉴赏和修改。在试讲的过程中,为了给品读范文腾出时间,笔者省略了例文作者解构自己“作品”的环节,让同学们分组划分出文章的层次,并找出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有问题可以对段落进行调整,使逻辑顺畅。然而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同学们未能了解作者的想法,就先入为主,口诛笔伐,修改意见也不够客观公允,修改方式也仅仅是对文章段落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并未关注前后文内涵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公开课中笔者加入了学生对自己习作进行“解构”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客观地了解作者的构思脉络,更重要的是让本文作者意识到自己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向作者提出质疑:

师:作者能否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何关联。

(设计了一个结构图,让这位同学能够更直观地理清自己的结构脉络)

作者:第1段是导入;2、3、4是反面论证好奇心的历史作用;5、6是正面论述如何发挥好奇心的作用;7、8两段是对上面的补充概括;第9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分组讨论后质疑)

生1:第9段:“如是说,好奇心可谓是开启历史巨轮的动力了。”似乎写的是好奇心的历史作用。能总结全文吗?特别是7、8两段。

作者:不能。

生1:为什么?

作者:7、8两段写的好像是好奇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生2:第5段写的是“如何发挥好奇心的作用”,是在写“怎么做”吗?(下面有学生在窃窃私语,好像写的还是好奇心的历史作用)

生2:3、4、5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分开吗?

作者:反面论证和正面论证好奇心的历史作用,好像不能分开。

生3:7、8两段与上文是什么关系?

作者:是补充概括。

生3:是补充还是概括?

作者:概括。

生3:7、8两段写的是好奇心对现代社会有何重要作用,怎么能对上面的历史作用进行概括呢?概括应该是对上面进行简要的总结啊。

作者:那就是补充。(作者笑,同学们笑)

师:看来这篇文章的层次和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你自己并没有理清楚。当时写的时候列提纲了吗?

作者:没有。

……

各组同学提出了很多结构层次和逻辑上的质疑,也有偏离结构的,总体而言,同学们都能讲出结构调整和修改的原因,有了“分层次”和“找逻辑”的意识。作者也对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反对有赞同,并表示课后会作进一步修改。

这堂作文课从学生可以理解、可以参与、可以发生联想的角度导入,让学生解构自己的文章,在解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逻辑错误,以班级合作讨论形式提出修改意见,进而使作者产生修改的冲动和欲望。这与美国教育界实行的基于概念转变模型的教学法比较类似:通过预言让学生思考或表明立场;通过分享让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检测和小组讨论,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解决观察到的事实和前概念之间的矛盾,促使学生发生顺应,接受新概念。也与黄厚江老师所提出的“共生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写作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互相激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让写作者把自己的行文思路呈现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调动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写作者能够“自我解构”,让修改其文章的其他同学也能够“感同身受”。议论文的结构问题不是个别问题,当某一位同学的作文结构问题在课堂上被关注,其实等于其他同学的结构问题被曝光。针对这篇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讨论,其实也为其他同学的文章结构打开了思路。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同学们理解了寻找作文的层次不仅仅是分段,层次与逻辑是密不可分的,行文的过程也是逻辑呈现的过程。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关系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联系所形成的思维规律或思维方法。逻辑关系既包括并列、顺陈、因果、递进、假设、对比等语法层次上的逻辑关系,也包括先后、正反、客观与主观、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关系,当然更要包括人们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顺序。行文不仅要有条理,更要有道理,只有深入思考,理清前后文的逻辑关联,才能分出理想的段落层次,写出严谨的议论文。

高三的作文课要分点训练,但真正将这些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并不容易;学生作文要反复修改,如何将修改环节融入课堂教学,这也是个难题。这堂写作课让笔者认识到漠视情绪体验,一味强调知识的讲解,会让作文课失去生气;注重气氛营造,一味强调课堂的活跃,又会让课堂丧失理性。感性的“情绪体验”与理性的“思维提升”都是学生想要的,个体情绪的相互激活和认知的相互补充会让作文课真正“生动”起来,充满“理性的乐趣”。“要害”、“地气”、“理性的乐趣”,缺一不可。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9篇

一.落实素质教学要求,加强自身发展

以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坚持“三个面向”为指导,确立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明确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教研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十六大三中全会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领会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增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三个代表”和“两个率先”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努力在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实践。XX年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评比中,体育教研组有1位老师被评为教学能手,2位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

二. 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加强规范管理

1、 认真执行体育工作条例是我校领导管理常规,加强《条例》的宣传和学习是班级常规重点之一,学校为了加强规范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体育工作会议,体卫领导小组研究计划,落实措施,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全校性体育活动大家齐动手,上下齐心协力,各方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成功举行了秋季运动会。

2、两操两活动是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学生风采,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缩影,因此,学校严格活动的秩序和形式,狠抓两操两活动的薄弱环节,课间操每周评比一次,记入班级考评,校运会课间操也是比赛项目之一。

3、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活动水平有较大改进,针对我校班级多、活动场地少的实际困难,通过体育组的精心安排,班主任的严格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开展办法,使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举行了多次班级篮球友谊赛,并成功举办了高一、高二、高三的小型比赛。

三、深入体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1、坚按以教学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教学大纲,坚持上课六严格,严格教学、严格备课、严格上课、严格教学研究、严格常规管理、严格考核,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攻方向。根据体育与健康新教材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能力的最强化。

3、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体育组成员分别参加由中央教科所、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体育与艺术素质多元化主体发展的策略和评价研究》子课题《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根据课题要求,认真开展研究活动。本学期体育组有四篇论文参加溧阳市体卫论文评选和省级论文评选,其中有三篇获溧阳市三等奖。

四. 加强体育传统建设,抓好课外训练工作

1、加强运动队的管理,制定了运动队管理条例,严格要求运动员全面发展,有主管领导、班主任、教练员、任课教师共同关心运动员的成长。

2、加强篮球队科学训练,做到六落实,即分管领导落实、教练员落实、运动员落实、训练时间落实、训练场地经费落实、训练计划落实。

3、提高群体篮球运动水平。增加篮球传统项目教材比重,并规定为考核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增加篮球次数;篮球列入校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年级小型竞赛以篮球为主;建立班级篮球代表队。

4、本学期校田径队在溧阳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校男篮在溧阳市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常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

篮球发展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从师资状况、课程安排以及篮球课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情况,旨在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改进和提高篮球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篮球 教学 现状 调查

篮球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实用性、集体性、对抗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难以发挥、教学重点和教学评价片面的侧重于某一方面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不良教学效果的产生,扼杀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不利。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为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平顶山理工学校和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设计:师资结构、科研能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课师资状况分析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篮球课及课外体育锻炼、训练的开展和实施,必须由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团队组成,这是学校篮球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平顶山市高职院校篮球教师学历结构比较合理,有81.5%的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据主体地位,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0.5%;从教师的年龄特征来看,30岁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27.5%,30-40岁占50.5%,40岁以上的占22.0%。从男女教师数量比来看,男教师人数明显高于女教师人数,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为8:1。从教师的职称情况来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例占52.5%,其中,高级职称占总数的17.5%。从教学年限的情况来看,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占据大多数,其中执教年限为1-5年的占21.5%,执教年限6-10年的占32.5%,执教年限达到10年以上的教师占46.0%。从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来看,20.5%的教师数量为1篇,17.5%的教师数量为2篇,15.5%的教师发表过超过3篇的学术论文,46.5%的教练员尚无公开发表过任何论文,这表明平顶山市高职院校篮球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二)篮球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要求。研究发现,教师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的占44.5%,将运动技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占45.0%,将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作为教学目标的占10.5%,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师人数较少。在选择篮球教学内容时,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对篮球运动技能的传授上,其中49.5%的教师是以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为主,29.5%的教师以篮球比赛等实战练习为主,15.5%的教师表示篮球教学要重视战术的运用,其他教学内容如篮球游戏、比赛规范和基础理论知识则所占比例较少。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讲解与师范法,占调查总量的85.5%,其次是重复练习法,占调查总量的56.5%,排在第三位的是分组练习法,占调查总量的65.5%。

(三)教学评价状况分析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揭示教学的真正价值、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情况、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及教师和学生掌握其教学或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状况提供依据,然而将考核作为教学的目的是错误的,还要对考核评价的反馈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教学评价在调节教学方面的功效。目前篮球教学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传统定量、定性的方法,是以检查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是否提高为标准,即对学生做结果性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体育意识等远期、隐性指标,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性,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调节作用,不能调动学生体育积极性、参与性,不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也不能反映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情况和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以技能考评为主的占80.5%,仅19.5%的教师会在课上进行过程性评价。

三、结论

平顶山市高职院校篮球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教师的篮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较高,但科研能力不强;教师的执教年限普遍在5年以上,但女性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篮球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目标明确,但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目标的重要性认识;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和游戏法的运用不够,教学手段单一。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但对学生的进步幅度等隐性因素关注不够,忽视了在课上使用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义.探析高职体育教学中篮球课程改革措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77-79.

上一篇:高校篮球论文范文 下一篇:作文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