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2 10:52:48

阅读体验论文

阅读体验论文篇1

关键词:高一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基本的方法,在高中生时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他们终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着主体体验性、多元开放性、平等对话性等特征,并能起到强化教学的生活特征,促进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功能,目前许多高中教师已将之引入阅读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该教学模式,结合自身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针对性实施策略。

1.掌握体验式阅读教学之程序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展开,学生是体验的主体,教师则化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师”,因此,教师应围绕“尊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来确定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步骤,这是该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阅读中的“体验”,是学生主动认识阅读材料的过程,即学生不由自主被阅读文本所吸引,随之进行感受、体味、咀嚼并陶醉其中,由此还并发着联想、想象和领悟,甚至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根据体验生成的这一规律,教师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大致经历“感知文本生感确立形象升华意义”这一过程,即学生首先要感知阅读文本,去看、去听、去思考,由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对文本进行初步体验,而由于情感依赖于感受和认识,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阅读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即产生“入境以亲”的体验,继而根据这一情感对阅读文本形成新的形象,与情感一道,通过综合分析、沿坡讨源,最后升华意义、突破认识、提升价值观。教师根据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宜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受体验内化反馈外化这四个步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感受是体验有效之始,在实施中,教师宜改变首先介绍阅读文本作者和背景,之后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学生体验来肢解阅读文本,加深对作品深层境界的阅读。例如,在体验内化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展开课堂对话,教师凭借自身对作品的熟悉度,以作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相关“对话”,引出作品的核心话题和相关知识、概念框架等等。

2.把握体验式阅读教学之“核心”

正如“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命名,其最主要的核心特征就是“主体体验性”,即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1],并且这种体验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感受、品位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把握这一核心。高一学生是一个尤其特殊的过渡性群体,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变化阶段,他们面临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于新的心理断乳期,体验也更为之丰富,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手段在阅读中“促体验”。一是以感知促体验,即教师要善于调动高中生各种感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阅读体验式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教师人在进行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课文之一――《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可先为学生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作为文本诵读的背景音乐,并设计导语“同学们,这是一首很流行的现代首歌,你们一定听过吧?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比这首歌还有魅力的文章,那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此来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感、知觉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感知促进学生的初级体验[2]。二是以亲历促体验,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求知,学生增强自身实践可有效进行这一转换,即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材料中,加深文本体验。如教师对那些经典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以“移情入文”,这也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方式,如在进行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鸿门宴》、《荆轲刺秦王》、《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角色扮演,对阅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身处地的深入体验;又如,对于那些文己尽而意未了的阅读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亲身体验续写、改写等二次创作,如《我也有一个梦想》、《孔雀东南飞》,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作品的了解,还能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3.避免体验式阅读教学之误区

在进行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这几个误区:一是不辨文体的误区。人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沿用了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模式,仍是以多篇选文组成一个单元,但是以“主题一一情境”形式,并大致分为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两类,若是实用类文体,其功能主要为“实用”,学生在阅读时目的是“得意致用”,如果教师过分强化“体验”,势必会弱化文章目的;而文学类文章大多为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载体,则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二是不辨文本的误区。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由作者、文本、读者相互作用形成的意义,现阶段一些教师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时,过分倾向学生于对作者的体验,而忽视了文本才是体验的“家园”,这种体验、往往被称为“伪体验”,即文本才是支撑学生体验活动的根本,如果文本字、词、句、篇被搁置,则极不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三是不讲知识的误区。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体验”,但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但体验与知识并不矛盾。因此,教师在实践中不宜过分淡化阅读知识,而走向“学生体验”极端,那将会违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初衷。

阅读体验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提出正是适应了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在理论上,体验式阅读教学吸收了体验式学习理论、西方体验美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强调阅读教学的“主体性”、“互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上,体验式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概念化教学模式,它变教师机械、枯燥的文本分析为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式的阅读体验活动中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品味文本,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1]。

1.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学生自身的体验为主,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与不断争论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最终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形式。它注重的是学生自主性阅读实践以及学生独特的感受,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种种意义,构建完满的个人精神世界。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

2.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阅读在本质上是读者主动建构与参与的过程,只有当文本被内化为读者的体验才是最有意义的。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其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体验。它注重学生主动去经历和体验,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疑问,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2个性化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之间因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学生的体验各不相同,其体验具有个性化。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特的体验。对于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应该给与尊重,可以让学生讨论菲利普夫妇是不是一无是处,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使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3]。

2.3 互动性原则

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也将自己的体验及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进行愉快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体验式具有极大的互动性,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自主体验,互动讨论。

3.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3.1创设情境,唤醒内心体验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学习都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有不少的认知经验。这些已有的认知经验,就以不同的图式储存在头脑中,当形象的事物作为某种图式出现时,瞬间引起头脑中原有图式的复活,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立即建立起联系,随之感知也就直接产生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也就是用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唤醒他们内心的体验。情境创设可以通过音乐渲染,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实现。

3.2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双向对话活动和情感交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更注重学生对文本意义的丰富和填充。所以,我们更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因此,在学生掌握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有效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加贴近,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学生随着扮演角色、担当角色、体验角色,扮演“他角色”的情感体验,会顿时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设身处地体验情感,这会使学生更容易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的教学效率会事半功倍。

3.3读写并举,体验升华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双翼,只有这对双翼并翔,才能使语文教学有显著成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的体验,必须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才有意义。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体验,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经验,认识人间的假恶丑,感悟人生的真善美,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些体验与经验积累的越多,思维就越开阔灵活。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无意识地习得各种文章图式和写作技法。所以,可以这样说阅读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习作的过程。教师应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以读促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体验的深度。写作起到在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吸收后,将体验升华的作用。

4.结论

总之,体验式阅读教学顺应了新课程的思想,它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主动权,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文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学生积极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体验语文:一种教学方法结论的解释[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3.

[2]田育生.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

阅读体验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35-02

语文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其重要性而言,可以说“阅读是语言学习之母,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能力是个人发展之基本”。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和发展思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促进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是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因此,以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为指针,加强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当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1.体验与阅读。关于“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辞源》则认为体验既有“体味”、“领悟”和“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含义,又有“实践”、“实行”和“以身体之”的外部实践含义[1]。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当人们带着感彩去观看和思考时,就可能呈现不同的主观上的心理感受,所以在心理学意义上,“体验”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2]。从认识论角度看,“体验”是通过实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并获得主观感受的一种方式。从文学创作角度看,“体验”就是作者对表述对象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与感悟。而从阅读角度看,“体验”是指学习主体与客观文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验”既被认为是一种亲历活动,也被看作是这种活动的结果,它是指读者在全身心阅读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作品中人物事件、语言文字和文章结构等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绪。语文阅读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实践去与作者及其作品进行对话,或引起共鸣,或产生质疑,所以阅读的本质特征就是“体验”。

2.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络及背景资料的获取,并在多媒体技术手段支持下,授课教师在事先备课阶段构建出所要学习知识的准真实情境,然后让学生对此知识发生的情境进行体验和感悟,并通过提出问题、问题探究、群体交流和总结提高等教学环节的实施,进而领会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深化,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验需要并通过创设准真实情境来实现。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包含亲历体验、交流分享、总结提升,并尽可能进行应用实践的体验式学习过程[3]。体验式阅读学习要求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设身处地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文本的内容、结构与表达,去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深层次对话,并联系自身实际进行独立思考获取主观感悟。

二、初中语文阅读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1.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教”转向“重学”的大背景下,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共识,而体验式教学理论的提出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基本要素,学习的效果是由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过程中,并将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归纳为“内化机制”。体验式教学理论强调基于特定环境的群体性互动活动是个体获得知识结构、积累学习经验、改变思想观念和奠定发展思维的根本途径。

2.初中语文阅读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初中学习阶段是人类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另一方面是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是智力水平趋于成熟并具备了基本的语句分析与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主性的增强而趋于展示自我和表达自我[1]。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获得的进步和发展都应该是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建构而实现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内化结果,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一个能令人心灵激荡的自主体验过程。教育部新课标也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教师要在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文本,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注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显然,开展初中语文阅读的体验式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在正确领悟文本内容、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充分体验自身价值并收获成长,而且将会有效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授课教师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中学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求知欲、保护好奇心,鼓励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三、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体验式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要求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为基础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引导、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和传承者,而要努力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互动交流的引导者。语文阅读教学中个体生命体验的重要性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应该定位于主导[1,2],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组织并带领学生跨越了时空去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一种活动。对于教师来说,体验式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进行知识的讲授和演练,而重在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进程的设计和控制、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总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创设一个可视、可听、可感、可思的寓含学习知识的准真实情境。其主要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氛围、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和主动学习的冲动,进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文本的理解、感悟和对情境的知觉、体验中去,实现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素质。事实表明,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刻感悟,而且能有效地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在自主性的体验式阅读实践过程中,才能真切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知识和情感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得到完善和提升。

2.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体验情境。精彩、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和教学进程的精心设计,教学资料准备越充分,教学进程设计越详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就越强,学生体验阅读的成效就越显著。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基于文本内容、文章架构及其作者背景等资料,或为学生呈现、再现文本情境,或为学生创设准真实情境,以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观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在亲历(身历或心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陶冶品德情操、体验作者情感和建构生成意义等[1]。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资料准备过程中,授课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水平及情感需要出发,围绕授课文本的人物事件、文章架构、表述方式、作者生平和文章背景等,着力创设意境逼真、情深意远的准真实情境,从而将学生带进一个形式多样、声情并茂、内涵丰富并充满美学韵味的阅读世界。教师要用真心、真情和真诚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尊重的教学氛围,借助情境的烘托并通过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奠定一个情感交流的互动平台,进而唤醒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还可根据文本的基本内容及其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结构好、逻辑强的同时,真切地体验到作者当时的真实情感和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5]。

3.适时鼓励和注重评析以有效提高教学效能。作为阅读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语文教师肩负着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重任。在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个体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这是因为学生个体的体验总是建立在联系了自己的经历、经验、性格特征和知识基础上的和作者和文本之间观点与情感的沟通。同时教师又要注意引导个性化的体验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内容、文章结构和表述方法的正确、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上。这就是说个性化体验的原始依据必然是文本本身和作者、文章的背景资料,要力求避免漫无边际、夸大其词和无中生有。与此相应,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适时点拨和注重评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适时点拨可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以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并采用适时、客观、中肯的课堂评析,除了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和促进深层思考外,还有助于形成参与深层阅读的体验感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治国.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与素养提升[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关尚敏.“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57-60.

[3]谭筱英.体验式学习_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J].厦门科技,2007,(6):51-53.

[4]蔡建红,曹开文,祝祖福.关于高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初探[J].职教论坛,2010,(2):29-32.

[5]杨虹.“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施[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63-6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海安县教育科学微型课题“课外阅读积累与习作训练整合的研究”(项目编号13135CA)研究成果。

阅读体验论文篇4

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获得的习得过程,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英国教学法专家杰米里·哈默认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完成任务,而不是简单地回应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而阅读教学则要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的结果(王蔷,2006)。体验式教学主张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主体体验式阅读即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对目标文本进行建构、探索和重构的阅读过程。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明确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出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二、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而是被动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阅读任务。本文将结合沪版《新世纪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TwoLessonTwo“FestivalsinChina”中阅读部分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感知文本,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堂阅读课的教学文本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SpringFestival(春节)。语言项目要求学生谈论中国的传统节日,描述庆祝方式;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及别人在节日中的活动,谈论自己及他人最喜爱的节日,并说明原因。文本由一个总起段落和两个主体段落构成,总起段落介绍了春节的属性和起讫时间,两个主体段落则分别介绍了春节前人们的准备活动和除夕夜人们的庆祝方式。每个段落之间以节日进行的时间顺序衔接,层次感分明,文本体裁具有鲜明的说明文特征。这堂阅读课的教学,笔者在Pre-taskpreparation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如SpringFestival,LanternFestival等。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并回忆2015年的春节自己及家人是如何度过的。然后组织学生谈论自己及家人在春节中的活动,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

在While-taskpresentation部分,笔者带领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建构关于春节的基本信息,了解春节的属性、起讫时间,节前准备和除夕夜的庆祝活动。接着学生第二次阅读文本,探索春节的重要性,节前准备的意义,除夕夜人们的具体活动。最后学生对文本进行第三次阅读,感知文中透露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并对节日里人们的需求和邀请他人一起参与节日活动进行互动。在Post-taskactivities部分,笔者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接待外国朋友一起过春节,向朋友介绍春节的相关信息,邀请朋友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组织对话,进行对阅读文本的重构及口头输出。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的交互过程,在对阅读文本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要发现文本的预设性意义,更要注重文本的生成性意义,创造性地将文本内容以新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与“朋友”对话谈论春节,不是简单地复述文本,而是渗入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悟生动地发挥出来。最后,假设外国朋友回国后,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给他(她)写信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时间、庆祝活动、典型特色及喜欢的理由。以笔头输出的形式进行对文本的深层次重构,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对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1.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体现层次和梯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设置难易不同的阅读任务与评价。

2.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体验为升华

阅读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语言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熟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融入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本质,发展学生个体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

阅读体验论文篇5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阅读体验论文篇6

关键词: 阅读情趣 情感体验 角色演绎 阅读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教师应注重阅读活动中的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历、感受和观察,积极进行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借助自己或别人的表达,以及自己的阅读想象,领悟文本的深刻涵义及思想感情,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验审美乐趣。

一、利用巧妙情境,激发阅读情趣

阅读情感是阅读主体与文体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主体对文体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文本内涵,创设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即善于利用阅读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研读阅读文本,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感悟,对阅读的文体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专注倾听习惯,培养学生深入体验感悟文本的倾向。

例如教学《长征》时,我以多媒体呈现歌曲《十送红军》,画面展现人民群众挥泪送别红军战士,让学生在观赏画面的过程中,被红军战士不畏艰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此时,学生心潮起伏,沉浸在画面的情境中,歌曲以激昂的旋律伴随着画面,感悟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体验到红军队伍是人民的队伍,为解放劳苦百姓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勇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阅读情绪受到感染。接着,我又激情朗诵了《长征》,使学生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吟诵中,脑海里再次浮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情境:不屈不挠地翻越高低起伏的五岭,跨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在富有情趣的阅读氛围里,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文本的内涵,阅读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互产生共鸣,在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里,理解文本作者的情怀,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和谐统一,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强化感悟文本中心的效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研读文本词句,增进情感体验

教师要充实、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阅读个性,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的阅读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文本知识,实现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合作中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在表达与倾听时弥补各自的不足,让学生透过文本词句,窥视和体验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体会文本的表达情感。

例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我出示语句: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提出:“这句话表现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在经过学生品味与交流、表达各自理解的观点后,我激励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情感:“为了一家子的生活开支,母亲不珍惜手中那点钱吗?然而母亲为了满足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母亲却什么也没说。从母亲‘掏’、‘数’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在相互探究研读中,学生从母亲掏钱满足“我”读书愿望的这些细小动作上,体会出文中母亲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深切感受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及相应的、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增强阅读情感体验能力。又如,教学《 唯一的听众》时,我紧扣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列举出思考题,让学生互动探究这些问题。然后我及时分类个别指导,让学生把各自的阅读体验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最后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独特阅读情感体验的行为。

三、运用角色演绎,深化阅读体验

教师充分利用阅读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角色演绎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情境,在演绎文本角色的过程中,让演绎的角色与文本的内涵融为一体,使角色演绎活动充满情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加深阅读情感体验,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立体、直观的语言,再现文本的内容,激发阅读自主性与探究性,升华阅读体验性与感悟能力,体验到作者赋予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内容,深切地理解和体验文本内涵,锤炼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阅读体验论文篇7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理论 英美文学课程 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价标准

一、前言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颁发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学作为专业知识必修课程, 旨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省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注式”、“填鸭式”教学形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 无法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审美意识,背离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因此,改革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是迫切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构建英美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库伯,1984)。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文学作品阅读、评论(口头与笔头)、故事情节复述、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欣赏、舞台表演等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培养其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赏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基于大卫・库伯四阶段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主要结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课内、外体验式情景与环节的设计与研究,并应用于教学中。

1.课内体验式情景与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1)作者生平介绍

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形式,指定英美作家,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阅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反思、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口头概述,初步了解作家的生平。这一体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 情节复述

精选不同时代英美经典作品,规定学生课前阅读,亲身体验阅读活动,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反思、理解,指导学生从小说构成的要素如背景、人物、叙事角度等方面,进行复述,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3) 作品评论

有针对性地设计与作品相关的讨论问题,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分享交流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最后形成个人的经验这种模式,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4) 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欣赏

设计课内影片欣赏体验环节,让学生进行观看《简爱》、《伟大的盖茨比》等名著改编的作品,直接感受、体验人物的个性、情节的发展、作者的语言魅力,从而进行反思、归纳、概括,提炼主题思想。在这一情景体验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地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分析与评论,从中体验学习文学的乐趣,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5) 文学作品改编的舞台表演

布置学生课下熟读名著经典片段,进行改编,并在课堂上表演。在这一体验环节中,学生通过熟读、背诵经典段落,直接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性格、内心,形成反思,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加以再现、应用。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感悟,语言风格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2. 课外体验式情景与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课外体验式情景与环节的设计与应用是课内体验活动的延伸与深化,体现了更为完整的学习体验过程。这一体验环节与活动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文学作品、撰写读书报告与书面评论

首先,课题组成员制定了英美文学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规定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性的阅读,强调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学生自我个性。

设计课外全文阅读文学作品的体验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文学作品,体验阅读的完整性。课堂内的作品选读虽然是经典作品的精选片断,但由于是节选,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而只有当学生完整地读过一位作家的一部作品,才能真正称之为“读过”,从而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来。此外,在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了体验学习四个阶段,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从体验阅读到反思、归纳总结形成个人观点、撰写书面报告、阅读心得。

在这一环节中,课题组成员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撰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阅读,受其熏陶,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文学作品活的语言是“英语的精华”,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能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风格各异的语言,这不仅可以扩大词汇、增强语感,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其民族文化传统, 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在这一体验环节结束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即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强化学生笔头输出的实践。学生通过相应的写作练习,充分发挥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写作的能力。

(2) 英语戏剧周与校英语体验节“戏剧表演”

为学生拓展了戏剧实践的平台,充分弥补了课内体验教学环节的戏剧表演的空间与时间的受限性,指导学生参与外语学院英语戏剧周与校英语体验节“戏剧表演”的体验活动。

文学作品的可表演性很强。在阅读、讨论作品之后再进行表演,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因为,要将一部文学作品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首先,必须将它改写、编剧。其次,在表演中,学生必须思考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如何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在这样的思考与言语实践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表演的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安东尼奥、鲍西娅、夏洛克,充分体会到到安东尼奥的重情忠义、鲍西娅的睿智和夏洛克的残酷。

三、形成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体验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的评价,事实上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于这种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体验学习应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为了保证体验活动的有效实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的每一次体验活动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并把其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分值,与每一次体验实践活动相结合,强调体验学习的过程性。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提高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与语言应用能力,扩大文学作品及选读的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作家的写作风格、培养了文学素养、增强赏析能力。英美文学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成绩标准实施细则如下:

英国文学(考查课):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30%

平时成绩70%=作家介绍5%+情节复述5%+作品评论10%+影片欣赏5%+舞台表演5%+(作品阅读+读书报告)10%+书面评论15%+戏剧表演15%

美国文学(考试课):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40%=(作家介绍+情节复述)5%+作品评论5%+影片欣赏5%+舞台表演5%+(作品阅读+读书报告)5%+书面评论10%+戏剧表演5%

四、结语

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英美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赏析能力与创新造力。

1.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所教授的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大大增强了,真正成为学习英美文学的主体,文学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热烈、活跃。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教科书内容、文学作品、查阅相关的资料,认真准备教师布置的各种体验活动。积极参与课堂,参与文学作品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并且对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欣赏显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从作品的阅读、改编,道具与服装的准备,语言的提炼等方面,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热情高。

2.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文学赏析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学作品的体验活动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并能结合所学习的文学知识以及掌握的文学批评方法,进一步提出个人见解。阅读文学作品,撰写读书报告、心得、文学评论,学生的理解、分析、欣赏作品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作品的分析比以往要敏锐、观点鲜明、能够抓住作品的主旨。同时,在课内外英美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及戏剧表演中,学生学习到了经典作家的优美语言,如奥斯丁、海明威语言的简洁、质朴,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中,语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学生在制作英美文学专题课件的活动中,从内容的展示、版面的设计、图片的使用等,创意都比较新颖。

英美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切实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有助于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的语用能力的提高,注重激发文学学习者的积极性、体验性、感悟性,符合本学科的发展规律,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Kolb,Davi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84.

[2]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C].2008.

[3]郭佳,包兰宇,王晓娟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3(11).

作者简介:

阅读体验论文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自主体验 英语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最璀璨的明珠:学生自主体验多、分析归纳多,和传统的灌输课堂相比,教学效果好毋庸置疑。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课堂理念下,老师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体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生活的多姿、体验创新的喜悦、体验成功的自信。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主、体验的氛围,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英语阅读课精彩纷呈。

一、营建阅读教学氛围对“自主体验”的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每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是语言习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运用自主、体验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体验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自主和体验两个方式的结合。

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愉快地投入阅读中。

“体验”指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认识结果,体验更需要氛围和情境,体验教学以自我体验为主要方式,在互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体验学习是课改的总体目标,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需要情境氛围,因此,营造阅读氛围对发展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

大多数高中生阅读时,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关注单词的用法、注重短语的掌握等,很少关注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主旨大意等,把阅读等同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任务、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对于“Protecting ourselves”的单元主题,看到这一主题,先思考一下,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我们自己”,那么,这个主题可能从哪几个方面说,是环境?是健康?是安全?还是身心?再思考Why do you think people do things that are harmful to their health and liv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ids? Can you think of some other bad habits that harm people’s health and lives?等问题。看到本单元的reading:Aids today,不要急于找本课中有几个生词、有几个不会的短语,不是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而是看到题目先停下来,思一思、想一想: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ids?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再根据根据文章的题目“Aids today”,确定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当今的艾滋病,是令人发指的内容,从而与话题Protecting ourselves相连。最后预测文章可能从哪些方面介绍,从而养成善于推测的良好习惯。

2.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的真正目的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同,阅读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说到阅读方法,多以Scanning,skimming,inferring等方法为主,阅读教学应走出教师满堂灌的误区,而应创设情境、激活氛围,促其乐读。

如“Aids today”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呈现艾滋病传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1981年在美国率先发现艾滋病,然后传到中国。再呈现一张中国地图,说明中国的一些艾滋病检测人员在哪些省份发现了艾滋病患者,就在地图上画红点,最后到了2000年,这个工作停止了。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艾滋病在不到十年时间,已经由美国传到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说明艾滋病的传播之快。

在这个情境的创设和解读下,进一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infected with HIV every day? 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等,引导学生通过速读、细读和推断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3. 自主体验学习的活动开展

(1)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语言点,相互学习,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备上课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活动贯穿阅读课始终,而不是课前几分钟走过场的汇报方式。

(3)小组汇报时,参加过汇报的学生一节课不能参与同一个活动,但可以参与讨论性质的活动,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提高参与率。

(4)自主体验学习方式,形式应注意多样化,如单词、短语基本知识的检查和督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性质的汇报,可以进行看主题讲故事,也可以是书面表达等。

英语阅读教学应走出传统的块块教学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种种尝试中领会其精髓,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不断改进,营造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会读、乐读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自主阅读、体验式阅读、合作、讨论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巧,发展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优化阅读方式,深化感知理解,促其合作交流等宗旨,构建阅读教学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柳颂国.优化阅读步骤,深化理解感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步骤合理运用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3(98).

上一篇:语文课件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本阅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