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6 03:14:03

阅读工作总结

阅读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我们以《启蒙阅读》第三册幼儿听读游戏识字配套教材为主教学,大范例、大字卡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把“玩”与“学”科学的结合起来,化“机械记忆”为“感长记忆”,适应了儿童的生理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和识字。

为避免幼儿学习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也为了让幼儿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本学期在《启蒙阅读》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字宝宝游戏、儿歌诵读、听说游戏、情境表演等内容,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了很多字宝宝,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划指习惯,这些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视听觉,使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让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变得爱说、爱讲、也爱大胆表现了。

在启蒙阅读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习语言和识字。为了使孩子对启蒙阅读识字产生兴趣,我们也特别注重与家长的交流,能为孩子们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使家长明白幼儿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强迫幼儿机械去学习,施加压力的学习只会使孩子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

通过《启蒙阅读》第三册的学习和培养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让幼儿丰富词汇,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轻轻松松掌握汉字宝宝。这个学期的工作虽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但我自己知道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很好,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大班启蒙阅读教学工作总结相关:

· · · · · · · · 

阅读工作总结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及发展的必备文化技能,对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第二语言教育工作中,阅读环节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它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同时也是其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1]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阅读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教学方法简单陈旧且针对性不足、教学内容枯燥、教学重心失衡低效、教学评价延缓滞后等问题,[2]制约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质量保障。为有效保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改进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其中一种有益的方式就是强化定向控制原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探索。这项工作贯穿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环境的适度定向控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环境对阅读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为此应本着适度原则对其进行定向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喜好、教师特长、师生关系、学校硬件设施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适度定向调整阅读教学环境,以有效满足阅读教学工作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如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通过选用适当主题并采取“阅读+理解+表演”的模式,定期组织同学们将自己的阅读内容及成果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促使同学们认真阅读并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每一个部分的内涵和要求,尤其是其中一些在传统英语阅读环境中学生们很难关注到的细微之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英语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同学们能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良好氛围,同学们通过表演能够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学习的乐趣,提高其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并进而产生内在动力促使其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环境下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适度定向控制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注重对初中生英语阅读情绪的适度定向控制,不仅使学生能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担忧等消极情绪,同时也应该能够对学生的情绪方向进行合理控制,简单而言就是能够及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合理引导其方向;第二点是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进行适度定向控制,注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之间配合,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强化英语阅读学习效果。 二、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适时定向控制 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艺术和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为有效保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效果,应该对其采取适时定向控制。这项工作主要是指根据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兴趣及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师在各阅读教学中环节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笔者通过分析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英语阅读分为阅读准备阶段和阅读等两个环节,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对阅读教学采取适时定向控制。首先,在阅读准备阶段,笔者常对地点、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背景介绍,借助分层提问的方式使同学们对阅读内容有初步了解,如Doyouknowthestoryabout?或Whatcanyoulearnfromthisstory?此后还可以再次提问:Doyouwanttoknowtheresultofthestory?通过层层提问,一方面消除同学们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其阅读兴趣及激情。其次,当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笔者本着适时定向控制的原则开展关键的阅读环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学期英语U6ReadingA,课文Fishingwithbirds为例,笔者带领同学们通过扫读使其对阅读内容如文章段落、时态、主人公等有初步了解;通过略读使其对文中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如who、where、which、when、what等;通过精读使其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就通过适时引导,对阅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定向控制。 三、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弹性定向控制 阅读教学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环节中处于关键地位,因此为保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应该针对不同年级、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组合,如基础阅读和兴趣阅读内容相结合、提升阅读和专题阅读内容相结合、课外阅读和教学阅读内容相结合,以此充分实现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弹性定向控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低年级初中生提供能够展现异域风情的英文杂志、电影及歌曲,如在学习英文歌曲《CountryRoad》的过程中阅读其歌词内容并了解其写法,实现基础阅读和兴趣阅读有机结合,既切合该阶段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好奇心里,又借助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打好英语阅读基础;在初二年级阅读教学基础内容上,给他们提供《GonewiththeWind》、《RobinsonCrusoe》等英文版的世界名著和难度适当的英文报纸及杂志,拓展其课外阅读视野,提升其阅读水平,增强其阅读能力,实现课外阅读与教学阅读有机结合,为其提供了拓展、提升的机会;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开展如阅读速度练习、各个阅读题型和阅读环节练习、答题技巧练习等,实现提升阅读和专题阅读有机结合,有效促使其英语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上述工作可以看出,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弹性定向控制,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初中学生的能力及兴趣有及时、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那、提升最为有利的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四、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反馈定向控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反思阅读教学工作存在问题、改进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反馈定向控制有效保证并促进了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了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改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合理并完善以往的反馈渠道。以往的反馈渠道也有其合理之处,能够对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反映,因此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完善以充分发挥其效果及功能。笔者从同学们对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速度、兴趣,尤其是答题的正确率和错误之处进行细致分析并进行科学总结;同时和其他的英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比其他班级学生英语阅读情况。汇总各方面信息后写出总结报告,反思英语阅读教学得失,积极进行改进。其次,建立并健全新型反馈渠道。在尊重和充分应用传统反馈渠道的同时笔者还重视建立并健全全新型的反馈渠道。通过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将阅读教学效果反馈意见制定成详细的问卷,定期发放给年级里的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广泛搜集同学们的意见和想法,深入了解同学们对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的建议;此外笔者还设立意见箱,同学们如果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通过意见箱进行有效、及时反馈,然后笔者将反馈信息汇总起来,每周五下午在课上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商讨,认真对待同学们的每一个想法和建议,通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方法和措施。#p#分页标题#e#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涉及诸多方面,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应该更加积极的探索定向控制原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有效保障并切实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改善,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工作总结篇3

为了进一步激发师生阅读兴趣,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育人审美标准和校园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师生集体,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根据《汭丰教育办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方案。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推进全科阅读,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入开展“培养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主题活动,大力引导全体师生以书为友,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努力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兴趣,塑造美好心灵,打好人生底色。树立“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关键”的理念,提升学生“自觉读书读题”的意识,为打造精神高地、建设文化强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更新和重构师生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情趣与价格品质。最终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书香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提高办学品质,提升教育质量。

2.通过阅读,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陶冶师生情趣,并引导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开展全民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科阅读,共享快乐。

四、活动时间

2019年9月——2020年1月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发起(2019年9月)

各校召开阅读工作安排动员会,组织学习教育办及本校的阅读工作实施方案,向各年级推荐读书目录,下发倡议书,制定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读书之星的具体要求与评选标准。要求图书进教室,阅读上课表,各教室建立图书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9年10月—2020年1月)

(一)落实阅读常规,规范阅读行为

1.培养阅读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微信群、和家校联系会等阵地每周定期开展好书推介和经典分享,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加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力度,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引领阅读方向。针对目前学生阅读现状,各校(园)要有意识规范学生阅读方向,根据不同学段分享精品书摘和传统文化精髓,推荐有益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和道德情操的书籍,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观、健康的审美观。

3.培树阅读典型。各校(园)要定期收集师生的感人读书故事、优秀读后感、好书分享文章等内容,积极向“泾川教育”杂志、“泾水读书人”、“泾川教研”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丰富内容资源,优化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益,引领全民阅读。

4.落实阅读内容。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引领中小学生大量阅读,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文化基础。确保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0万字以上。其中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各校(园)要根据县局梳理制定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篇目,组织师生认真落实,落实情况将成为县局及教育办对学校读书活动考核的主要依据,届时考核组将直接进入班级对学生进行抽查考核。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1.建好阅读场所。各校(园)要充实和完善校(园)阅览室,要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图书的阅读育人功能;建设开放的阅读长廊、读书角等阅读场所,及时更新充实相关书籍,要把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作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读环境,满足全体师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师生阅读积极性。

2.推进全科阅读。各校(园)长要不断更新阅读理念,树立全科阅读意识,大力推动全科阅读。要把阅读行动从语言学科向非语言学科拓展延伸,从文科向理科、艺术学科拓展延伸。要结合课程改革要求,鼓励研发绘本课、整本书共读课、儿童剧等课程,逐步实施主题阅读、深度阅读,构建富有校本特色的阅读课程群。要根据学生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逐步开发文学阅读课程、人文阅读课程、科学阅读课程和新媒体阅读课程。

3.保证阅读课时。各校(园)每周至少安排二节阅读课,课内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欣赏和阅读交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倡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要及时安排阅读公开课、示范课展示,确保每一堂课出实效;要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共读共写共研等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教师要定时检查并及时向家长反馈阅读情况。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要保证达到半小时,晨诵时间要保证达到20分钟。

4.开发阅读课程。各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发阅读校本课程,组建阅读社团,由语文教师或文学素养较高的教师担任课程开发者或阅读社团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社团活动对校本课程进行讲解,同时利用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切实将校本课程充实到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学生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审美品味、情感体悟等素养得到大力提升。

(三)拓展阅读空间,丰富阅读载体

1.搭建阅读平台。各校(园)要积极组织师生、家长及时关注“泾水读书人”阅读推广平台,并督促师生、引导家长向平台积极投稿,参与平台互动活动,助力全民阅读。

2.强化家校共读。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周与父母分享一个好故事、每月与父母共读一本好书、每学期与父母规范养成一个习惯、每年与父母完成一次社会实践)。通过“家校共读”、“亲子阅读”等形式,让家长和学生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获得思想,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开创师生及家长爱读书、愿读书的良好局面。

3.拓宽阅读渠道。各校(园)要组织师生利用寒暑假、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为时机,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创新阅读指导形式,开展有意义的“节庆阅读”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少儿阅读,充分发挥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拓展“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并通过文学社刊、师生阅读QQ交流平台、“考拉阅读”中文分级阅读平台等,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和引领。

4.转化阅读成果。把阅读活动整合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组织开展“我们是泾水读书人”歌曲传唱、读书故事分享会、读书成果报告会、读书沙龙、读书主题征文(低年级读书主题手抄报展)、读书过关达标赛、文学知识抢答赛、师生阅读笔记展、经典诵读演讲赛等活动培养师生阅读的兴趣,有效转化阅读成果,大力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5.丰富阅读活动。在开展阅读常规活动之余,各单位要根据实际,积极广泛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要配合县局2019年“春天,点灯人和你一起读书”,“阅读夏令营”、“泾水读书人在行动”、等活动,各校也要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6.开展主题阅读。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联合的安排部署,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包括两个栏目,一个是“走进新时代”主题,讲解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内涵;另一个是“从小学用典”主题,学习用过的典故。通过阅读学习,使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

7.组织阅读评选。各校(园)要积极参与“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创建活动,选树师生参与“书香教师”、“读书之星”、“最美读书人”等评选活动。

六、强化阅读保障,推进阅读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育办成立了以教育办主任史祥武为组长,教研员王福荣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组员的读书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各校(园)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靠实工作责任。制定读书活动方案,语文教研组要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落实阅读各项活动。学校每学年根据图书情况适时更新,购买的图书要适合学生阅读。同时,要加强领导与管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2.落实措施,保障时间。各校(园)要注重阅读活动的组织与阅读效果的生成,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处理好日常教学活动与阅读工作的关系,为读书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各校(园)长要当好阅读推广工作的决策者,也要当好参与者、组织者、实施者、推进者。各校班子成员既要带头阅读,也要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开展阅读;全体教师要带头阅读经典书籍,写好读书笔记提升自身素质,潜移默化引领学生爱读书、好读书。

3.及时督查,加强考核。各校(园)要把阅读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中,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要将阅读活动纳入教育教学成效管理范畴,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序列,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要把阅读成果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做到评价有载体、有指导、有内容、有效果。教育办将加强阅读活动的督查考核,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评定考核,提高考核占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积极跟踪回访,真正确保把阅读推广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4.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教育办将把责任追究作为阅读推广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抓手,以强有力的问责机制推动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教育办将通过召开阶段性推进会、观摩会、反馈会、交流会,发现表彰典型学校、典型经验,督促问责后进学校、薄弱学校,切实把责任压力传导给全科教师,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阅读工作总结篇4

1图书馆的藏书和读者概况

1.1馆藏情况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建设,已初步建成门类比较广泛的藏书体系,现流通的图书总量为152313册,馆藏中文图书流通库藏书基本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见图1。

1.2读者概况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读者构成主要由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和外聘人员构成,读者总数计8956人。

2图书流通统计总体分析

2.1读者人次分析.

由表1人次统计结果看,图书馆读者来馆最多的是在校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本科生年均到馆6.96人次(本科总人次/本科生总数),是图书馆中文图书最主要的读者群,研究生年均到馆5.7人次,他们是图书馆重要的读者群;而学校教工的到馆人次很低,年均到馆0.63人次,今后应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吸引教师来馆。2010年馆藏中文图书借阅流通图书如表1、表2所示。

2.2读者册次分析

从表2的册次统计数据看,本科生的借阅册次居首位,这是由本科生的读者基数决定的,也能看出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要比其他类型的读者的要高;从借阅册次的类别看社科类借阅比自然科学类图书流通量大,社科类图书年借阅65161册次,占66.9%;自然科学类图书年借阅29585册次,占30.4%。从表2的统计结果看,中文图书各学科的借阅流通量有很大的差异,借阅流通量按类别分,前四位的是文学类占首位,为27203册次,占总借阅册次的27.9%;其次是语言类,为20587册次,占总册次的21.1%;再次是数理化类12052册次和医药卫生类10256册次。另外工业技术类图书的流通也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借阅量增多,这是由于本科生需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软件的需要所决定的。

2.3读者借阅情况分析

从表1、2统计数据看,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读者借阅专业图书的特点主要是根据教学安排和进度,如对数理化类和医药、卫生类图书主要是紧密联系教学所需的参考书,语言类(主要是英、日语)贯穿本科生四年的始终,一年两次的外语四、六级考试等,促使学生加强对语言类图书的重视,包括词汇、听力、各类真题等方面的图书成为首选;随着考研热的升温,各学科考研用书成为即将毕业学生追捧的热点。从读者借阅类别看,无论是那一类型的读者除了语言类以外,对文学类书籍的需求都很大,借阅量排在第二位,年借阅20587册次,占全年借阅册次的21.1%;读者人次为11484,占总人次的22%;读者人次排在第一位。本科生读者对社会科学图书比较感兴趣,如对历史类图书比较喜欢;对哲学、社会学类等提高自身修养的图书,借阅量也有增加。研究生读者对专业图书需求较大,如对医药、卫生类和生物科学类等专业图书需求较大,同时也涉猎文学等其他学科,并对语言类和医药卫生类图书借阅要求的深度比本科生的要高。同时从人次和册次看,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读者集中在某几个类,对其他类图书不感兴趣,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涉猎知识面更广泛些,以利于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图书的利用率。从读者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看,本科生的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都很高,这说明学校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利用图书馆;研究生的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较高;而教师读者的这两项指标都很低,如何吸引教师读者群利用图书馆藏书的工作需要再大工作力度。

3分析结果的思考

统计分析是为了了解馆藏图书流通情况,掌握读者对借阅的需求特点,以便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服务。

3.1关于读者阅读倾向

学生读者的阅读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仅要及时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更要着眼于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诸如现在流行的“武侠炫幻热”、“文化快餐热”、“网络文学热”等,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开展根除有害阅读,正确引导读者阅读等方面,图书馆应及时开展阅读倾向的辅导,针对学生阅读中的一些热点、要点和难点问题,开辟场所,组织讨论和演讲。如有条件时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给予辅导。

3.2我馆图书利用率和复本量

学校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部分图书藏阅结合,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经过统计发现仍有大量的图书未被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图书品种不被认可,因此花大力气深入研究读者需求,如何筛选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品种,显得更为重要。藏书的复本主要是解决多名读者同时对同一种图书的需求。根据高校读者的特点,一方面同班级人数较多,教学进度一致,需要一定的复本量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有人手一册的教材,利用图书馆非常方便,更希望看到更多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参考图书。因此,我们应当在图书经费紧张的条件下,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品种。

3.3不同读者需求

不同的读者群需求在学科分布上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尤其是我们专业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现在有许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应付评估,盲目追求图书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和读者真实的需求,图书馆的决策人员防止饮鸩止渴的现象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服务是围绕读者需求的,重视读者需求是提升办馆水平的有效举措,应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需求的问卷调查等活动,它是图书馆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它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依据。如本科生在不同的年级对文献的需求特点不一样,各专业的学生需求不同,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待专业图书有参考书和研究型图书的差异等。

3.4读者借阅时间规律

高校读者的借阅时段有一定的规律,借阅专业图书和H类(外语)的时间较长,续借的情况很多,借阅文学、人物传记的图书量大,周期短、频率高;教学参考书的借阅相对集中,图书围绕教学需求的情况很多,因此,在探讨图书利用率和图书拒借率方面,我们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

阅读工作总结篇5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阅读工作总结篇6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阅读工作总结篇7

    一、阅读理解过程的基本理论

    正确认识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有助于教师对阅读诊断和矫治策略作出选择。近二十年来,教育界对阅读 理解过程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若干阅读理解过程模式理论。

    (一)阅读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相互作用”模式理论

    1.“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理论。阅读理解的“自下而上”或“以课文为基础”的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从 辨认字母开始,组成单词、词组、句子、语段等,逐级由语音、词素等最基础的单位聚合向上、向整体意义发 展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合理序列应是先教字母,再教字词,然后逐渐过渡到培养高级水平的阅读技能。显然, 这一理论把阅读看作仅是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而忽视了读者固有知识对阅读的影响。笔者认为,“自下 而上”模式只能说明阅读过程中的某些现象,而不能解释阅读过程中各种信息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早期线 性信息加工理论对阅读研究的影响。著名学者高夫(Gough, P.B.)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自下而上”阅读模 式较为明显的读者常把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背景知识与所读内容割裂开来。(注:R. J. Tierney & P. D. Pear son,"Leatn-ing to learn from text: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pr-actice", In H. Singer &. R. B. Ruddel(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3rd.ed).P.878, Newark.D.E.:in 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5.)

    2.“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理论。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理论又称“以读者为基础”或“概念驱动”模式 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阅读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系列加工过程,而是一个以读者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取样、预期 、检验和证实的“从内而外”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把比课文内容更多的信息带到课文中来,在阅 读时不断进行假设检验,读者先前的知识和语言被用来对所读内容作选择。随着阅读的展开,读者综合已有知 识证实或修正自己的预测。笔者认为,这种强调读者已有知识经验而轻视文本信息对理解作用的观点也是片面 的,它在实践中易于造成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严重后果。从理论上讲,用绝对的自上而下模式来解 释阅读过程也是困难的。著名学者古德曼(Goodman,K.S.)就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以读者为基础”倾向较 为明显的读者,在理解和解释课文时常常过于概括。(注:M. Strange,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of a conceptnal theor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Reading Technique,33,1980, P.391.)

    3.“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带到阅读中来的知识和课文中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都 是重要的;阅读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应有机结合起来,读者正是运用解码和语言技能以及他们 关于世界的知识去获得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的。首先,课文激发读者运用他们的解码策略,随着对词语加工的展 开,读者运用他们的知识去接受或拒绝关于涵义的假设。这种观点认为,从本质讲,理解是建立在读者不断填 充当前阅读主题空缺基础上的,然后在阅读时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结果就产生了不同读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 理解。因为读者的知识是有差异的。鲁姆哈特(Rumelhart,D.E.)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代表。他从图式理论出发, 提出了读者阅读理解失败的若干原因:(1)读者可能并不具有适合该课文的图式,因此不能对课文内容作出假设 ,不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概念;(2)就语言结构和内容而言,读者具有适合该课文的图式,但作者在课文中没有提 供激活读者这些图式的足够线索;(3)读者可能作出了对课文的一致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原意,在这 种情况下,读者的图式被激活了,而且读者认为自己已理解了课文,然而,所获得的理解不同于作者表达的思 想。理解中的这种情况常发生于“自上而下”模式较为明显的读者身上。(注:D. E. Rumelhart, "U-nderst anding understanding", In J. Flood(Ed.) Understan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 PP.86~94, Newark ,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84.)图式理论关于理解失败的原因分析,对诊断阅读理解具 有直接意义。

    (二)阅读理解五过程模式理论

    传统的阅读理解教学是把理解分解为若干子技能来传授的。近年来,理解的这种子技能模式受到了猛烈批 评。欧文(Irwin,J.W.)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客观地描述读者阅读理解过程的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子技能模式;只 有客观地揭示了理解是怎样发生的,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去理解课文。为此,他以认知心理学家和阅读研究者的 有关研究为基础,提出了阅读理解五过程模式理论。(注:Judith Westphal Irwin, Teaching Rea-ding Com prehensions Processes,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86,pp.1~15、pp.141~ 157.)该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至少同时涉及微加工、整合加工、宏加工、精加工和元认知等五个加 工过程,其中每个加工过程又包括了若干子过程或技能。

    1.微加工过程。读者的第一项任务是从每个句子的各个观念单位中提取意义并决定这些观念中哪些观念需 要记住。这种对单个句子中的单个观念的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称微加工过程(Microprocessing),它主要包括了把 字词组成有意义词组的“组块”(Chunking)能力和不断地对各个句子中的重要细节进行选择性记忆的微选择能 力等两个加工子技能。

    2.整合加工过程。读者只有把各个句子中的各个观念连结为有机整体才能有效阅读。这就意味着读者必须 理解从句间或句子间的关系。这种对单个从句或句子间的关系作出推论或理解的过程称为整合加工过程(Integ rative Processing)。在整合加工过程中,读者必需具有鉴别代词所指的对象,对因果关系和次序以及所描述 的整个情景作出推论的能力。整合加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对首语重复的理解;(2)对连接关系的理解;(3 )填补空缺推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整合加工能力,应相应开展这三方面的训练。

    3.宏加工过程。概念只有被组织在一个总的结构模式中,才能得到有效连接和保持。因此,在阅读理解中 ,读者必须把单个概念综合和组织成概要或一系列结构化的总概念。这种对课文的主要思想不断进行归纳和选 择的过程,称为宏加工过程(Macroprocessing)。在宏加工过程中,至少需要两种加工子过程或技能。第一,选 择总体概念并对段落进行概括的能力,而这又包括了选择主题句、删除、概括、形成上位概念等子加工过程或 技能;第二,运用课文总体结构模式进行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宏加工能力,应 针对性地加强这两种加工子技能的诊断与教学。

    4.精加工过程。在阅读中,我们常会作出一些既非必然是作者意想的也非必然是字面解释所需要的推论。 阅读中的这种推论过程称为精加工过程(Elaborative processing)。它主要包括五种类型:(1)预言;(2)把课 文信息与读者已有的知识综合起来;(3)形成心理意象;(4)情感反应;(5)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级思 维反应过程。在这些精加工类型中,预言对阅读理解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优秀读者在阅读时经常 带着对课文结构和各种事件的期望,预言有助于读者对理解的监控,并把注意引向课文重要的信息。因此,对 有阅读理解问题的学生可以教他们运用预言这一自我帮助的技术。其基本步骤是:(1)教师示范。教师阅读标题 、插图或课文的某些章节,并作出预言,然后向学生解释这样预言的理由。(2)学生尝试。教师示范数次后,学 生进行尝试性预言。(3)实际运用。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不断作出对课文事件的预言。

    5.元认知过程。元认知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和控制,它涉及读者对自己是否理解 了读物以及怎样实现一个认知目标的意识。这种有意识地通过调整阅读策略从而对阅读理解和长时记忆等认知 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元认知加工过程(Metacognitive proc-essing),它主要包括为了理解意义而阅读的元 认知活动和为了记忆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两种类型,而读者为了特定目标而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则是阅读 理解中最主要的元认知活动。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依赖于读者积极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对认知活动监控的 失败可能导致严重的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诊断和发展元认知加工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附图{图}

    欧文强调,为了改进阅读理解教学,仅对阅读理解五个加工过程作一描述是不够的,还应弄清理解过程是 怎样受整个阅读背景影响的。首先,理解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把自己的态度、兴趣、 期望、技能和知识(读者背景)带入阅读之中,并据此对课文作出积极推论和解释。其次,课文特征和阅读的 总体情景也对理解产生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些影响理解的因素可用“背景金字塔”作出图示(图一)。因此, 为了使阅读教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应把读者背景课文特征和阅读的总体情景等背景变量综合起来,不 断作出诊断和分析,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

    阅读理解五过程模式理论对阅读诊断与矫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为我们确立了阅读诊断的基本范围 ,也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矫治性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就可能综合阅读背景的各种因素 ,按照阅读理解发生的过程,针对性地设计个别化阅读教学计划,开展阅读理解过程教学,从而提高课堂阅读 教学效率。

    二、阅读诊断的概念和过程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笔者认为,所谓阅读诊断,就是为了使阅读教学更好地适合学生个别化阅读 学习的需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或教学后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有关资料和学生学习表现的综合 分析,查明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优点、缺陷及知识、能力、需要等各方面的状况,判断阅读问题 和困难的特征、性质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治性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

    1.阅读诊断的目的是通过对阅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使阅读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独特的阅读学习 需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诊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前、教中和教后各个环节之中;

    3.诊断和矫治的对象并非局限于阅读差生或智力迟钝学生,它同样适用于阅读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

    4.诊断的目标应是系统地提出矫治策略和方法。教育诊断只有转化为特定的教育策略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从上述阅读诊断定义出发,阅读诊断依其展开顺序可依次分为如下个基本环节:

    1.概观性调查与诊断。即以较为总括的形式鉴别小组或班级学生的总体阅读学习情况,从众多学生中筛选 甄别出具有阅读问题、需要进一步诊断的学生。它一般是由课堂教师以班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潜力或阅读期望 水平与阅读成就水平作出比较而进行的。

    2.阅读困难症状鉴别。即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和量具进一步弄清有关学生阅读困难的具体表现和症状。与步 骤一所不同的是,步骤二是一个具体的、个体的和临床的诊断过程。

    3.鉴别和分析阅读不良症状的具体原因。

    4.制定干预和矫治方案。诊断就意味着矫治,没有干预方案的诊断是不完整的。

    三、诊断矫正性阅读教学模式和策略建议

    (一)个别化矫正与矫治阅读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基本过程

    为使矫正和矫治阅读教学适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鲁珀利(Rupley, W. H.)等人在对有关阅读教学变量分 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的个别化矫正与矫治阅读教学设计模型,并对诊断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作 了详尽阐述。(注:Williarm H. Rupley & Timothy R. Blair, Reading Diagnosis and Remediation, Merr 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89,P96、pp.43~46.)该设计模型要求教师在个别化阅读教学方案设计中对学习 者类型、任务状况、资源特征和教师风格等教学变量作出综合思考和逻辑分析,从而使学习任务的外在条件与 学生内在的知识状况相匹配。

    1.学习者类型。通过对学生关于某个学习情景准备状态的诊断分析,作出对特定学生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和教学难度水平等有关决定。

    2.学习任务。教师对行为目标和学习结果作出鉴别,对任务状况作出详细阐述,明确矫正与矫治阅读教学 所应达到的目标,从而使阅读教学与学生需要相适应。

    3.资源特征。教师不但要明确可以得到哪些资源,而且还要确定这些资源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阅读 需要和动机特征,并努力使资源与学生需要相匹配。

    4.教师风格。为使个别化阅读教学有效运转,教师应把学习者类型、任务状况、资源特征与教师风格结合 起来,不断作出诊断分析和必要的教学调整。

    总之,个别化阅读教学设计模型集中于对学习者类型、任务状况、资源特征和教师风格等变量的逻辑分析 ,它反映了个别化阅读教学是一个涉及读者、教师、课文和资源等因素的综合性活动。

    在对个别化矫正与矫治阅读教学设计模型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鲁珀利等人还详尽阐述了诊断性阅读教学的 基本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1)教学诊断。诊断性阅读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研究领域应是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应首先对自 己的教学作出反省,把诊断教学与诊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2)材料收集。运用恰当评价工具收集学 生标准化阅读测验结果、非正式阅读测量与教学水平、字面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批判性阅读理解等方面的信息 。(3)测验解释与材料综合。这一环节着重了解班级学生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认知和理解的优缺点、潜在水平与 现实阅读能力的不一致性程度,以及是否需作进一步诊断性测验等信息。

    2.个别化阅读教学。在诊断性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教师作出诊断的决定并向学生提供实际教学。(1)确定 重点。教师就有关教学重点作出决策,并确定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潜力的领域。(2)设置学习环境。以学生的学习 准备状态为基础开展教学,需要教师对阅读材料和环境作出深思熟虑的设计和安排,尤其是材料的数量和类型 必须符合个别化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3)教学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个别化设计模式灵活综合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努力使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4)持续诊断。诊断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核心。最初 关于学生的诊断性结论必须得到不断评价,作出新的诊断性结论,并相应调整原来的矫正性阅读教学计划。

    长期来,汉语阅读教学设计和基本过程是以“预习—讲习—练习—复习”的线性序列为基本模式的,其主 要特点是重课文和讲解,轻学生阅读问题诊断和研究,把课文理解与读者特征、资源特征和教师风格等阅读背 景割裂开来,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很难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这里,鲁珀利等人提 出的个别化矫正与矫治阅读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基本过程对改进当前我国汉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关于诊断矫正性阅读教学的若干策略建议

阅读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那么这种兴趣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与生同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方面,要做到把每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阅读如果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结果肯定会收效甚微。

二、保证学生阅读的自由以及足够的阅读时间

所谓的“学生不爱读书,读不懂书”,这一切都是客观理由,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学习方面的书,偏偏喜欢看那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书籍呢?” 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首先,要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其次,要合理的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时间的保障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业负担,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读书计划,安排固定时段阅读,利用早自习、上课前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诵读,或开设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书籍、消化知识。

三、让阅读与学生同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同步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让学生阅读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步。其次,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自身气质,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类型的书籍。学生的年龄、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也都不同。最后,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品味了如指掌,学生的阅读层次一般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品位到高品位的发展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让学生从功利性的阅读中解放出来,从低品位的阅读中走出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四、正确引导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了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开始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下面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

1.精略结合。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精读,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的时候,要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两种方法互相结合,合理运用,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效果。

2.读记结合。著名学者胡适提出了读书须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讲的就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善于学习的人,总是读书离不开笔的。读书要注意摘录文章的重要处、精彩处等,以备日后需要时选用。历来人们只着眼于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讲读对写的作用,胡适认为,写对读同样不可缺少。因此,在阅读的同时,结合笔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写阅读日记,对书籍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一来,学生不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必须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体现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与书为友,从内心喜欢阅读,有阅读的欲望,从而主动去读。

参考文献:

[1]吴丽娜,马娟.阅读兴趣之我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梦玲.提高阅读兴趣的几点意见[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宾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