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7 15:55:11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知识萃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53-01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W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 微课开发手段

微课开发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的微课开发手段有:录制屏幕、实拍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静态HTML页面等。在具体的微课开发过程中,大多数微课都使用这五种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2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通常是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微课类型可以是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训实验类、活动类。

微课选题要尽量“小而精”,微课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同时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的作品。

通常来讲,微课设计一般可以归纳总结为三步: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知识萃取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提取微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且尽量采用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微课内容。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设计一个简明扼要、体现微课内容的微课标题。在微课标题的设计方面,需要避免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微课标题太大,无法从标题获知微课内容;二是将系列课程标题融入到微课标题中。

教学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授课方式及撰写脚本。教学设计应该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微课设计中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思路要清晰,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严谨充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等信息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简单易懂,注重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

媒体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的选择及微课的包装设计,同时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运用与知识点的衔接。

3 微课程的开发流程

微课程的开发一般需要经历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这样几个阶段。

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其主要任务是选择知识点和微课程标题。微课选题角度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关键点要突出,内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等。

微课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根据脚本撰写模板撰写脚本,不同的开发路线,脚本撰写的方法也不一样。

确定开发路线主要是根据要制作的微课程内容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开发手段,如录屏、实拍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HTML页面等。

微课开发阶段主要是素材的开发和各种资源的整合阶段,如教学实施与拍摄(或录制)、动画制作等。在微课程形成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与技术人员协商修改。

微课检测阶段主要是制订检测标准与检测表。对效果不理想的微课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改进微课设计。

4 微课程设计总结

与传统的教育资源相比,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众多优点。微课程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仅需短暂的学习时间即可完成每个微学习过程,而且知识更易于消化吸收、深入理解及掌握。

在微课设计中,微课程选题要紧贴教育教学实际,做到主题立意鲜明,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性。微课内容展现形式要丰富,而且微课程开发时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正确选择使用各种富媒体,辅助教学。微课程选择的知识点不要太长,时长以5-10分钟为宜,微课视频图像要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课型都适合微课程,也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微课程。每个学科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构建微课程,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Rom Patton著,张小松,王钰,曹跃等译.微课制作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立足岗位任职,是现阶段我院教学训练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定岗位的特定任职,自然有特定的专门要求.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针对特定装备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教学中,设计制作一些针对性强的微课程短片,将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微课程的可移植性好,能适用于多种相关的学习情境.如针对部件故障诊断维修的一般流程制作的微课程,很多课程都可以使用.4)微课程教学的广泛开展,必须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这是微课程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2微课程中对立统一的“微”与“宏”

以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教学为背景,为辅助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第3章的教学,选取“数据中心”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主题,制作了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这种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员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深入理解绿色数据中心的能耗评价方式以及各类节能环保措施.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选定主题、提炼内容、制作完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了特定微观念和宏观念的对立统一.

2.1微主题与宏背景

微课程的“微”,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时间短;②中心突出,主题凝练.微课程必定有一个微主题,而该主题也必然对应一个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广泛深入应用的背景,本文称之为微课程的微主题与宏背景.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选题,也经历了一个由面到点的过程.数据中心包含的可探讨的要素很多,如数据中心的产生发展历程、建设需求、软硬件构成、服务方式等,都可作为课程的微主题.经过课题组分析筛选,结合当前数据中心的应用实际,最终选择了“绿色”作为主题,并将微课程的题目确立为绿色数据中心,所有的内容都围绕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建设节能环保的数据中心来展开.无论是以绿色数据中心为主题,还是以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服务方式为主题,每个微主题都来自于“数据中心”这个宏大的应用背景.总之,在一段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程中,我们只有将特定背景下的宏大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微主题,围绕一个确定的中心思想展开阐述,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于微课程而言,微主题与相应的宏背景必然对立统一于课程之中.

2.2微内涵与宏外延

除了主题凝练,微课程的内容也必然是短小精悍、高度集中收敛的,本文称之为微内涵;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够适用于多个相关的教学情境,也很好地实现了对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本文称之为宏外延.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在确立了“绿色”这一主题之后,课题组围绕绿色环保等相关概念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发现,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与数据中心的建筑布局、设备选配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设备的种类很多,包括IT设备、电源、环境控制、数据通信连接以及安全设备等.经过对设备能耗的比重分析,最终确定以环境控制设备(主要指制冷设备)的选配为出发点,并以如何降低能耗评价指标PUE的值为微课程的主线,即本文所说的微内涵,以冷池和冷却塔为例,探讨数据中心的节能问题.通过选择和提炼,最终实现了微课程的内涵短小精炼、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微内涵的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除了能辅助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第3章的教学之外,在针对本科、研究生以及各类任职教育期班的教学活动或各类科普讲座中,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相关的内容,都可引入该微课程的内容,既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对拓展学员的知识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题清晰、内容精练的微课程,将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期班、不同类型的学员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需求,不仅能让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同时也实现了对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为教学应用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2.3微元素与宏平台

确定了主题和内涵,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微课程的制作.为了丰富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教学形式,以灵活多样的元素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在学院数据中心机房中进行了实地拍摄,并依托虚拟演播室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录制.最终的微课程中包含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微元素.这些微元素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包装下,最终形成了一段具有一定程度听觉、视觉冲击的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微课程以何种形式展现给学员、怎样与学员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同时如何检查学员的学习进度、评判学员的学习成效,最终都要在特定平台的统一支撑下完成.这个平台不仅能实现微课程的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还能支持在线测试练习、师生的交流互动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平台)[4]则能很好地实现上述功能.总之,微课程的微主题、微内涵,需要通过诸如图像、音频、视频等若干微元素来集中展现,一段完整的微课程则是集中展现的最终形式;而微课程在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应用,必须要依托于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平台,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微课程的微元素与宏平台.目前,我院军网上的MOOC平台可以作为微课程主要的应用支撑平台.

3微课程教学对推进军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3.1利用微课程聚焦重点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短与内容精,是微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对教学要点的高度提炼,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教学展现形式,微课程能很好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聚焦,从而引导学员更清晰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2利用微课程和MOOC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出现,为军校开展军人终身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也为拓宽军队院校职业教育服务渠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5-6].在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撑下,我院目前已初步开展了MOOC平台的应用,2014年4月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MOOC课程开讲,并在士官函授学员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良好.通过总结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以及学员的学习反馈情况,我们发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若能更多地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元素和教学形式,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将能更大程度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也正是微课程所具备的显著特征.微课程的产生和发展极大丰富了信息化条件下MOOC平台中的教育资源类型.下一步将以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为牵引,深入开展研讨课的教学,并尝试在学院MOOC平台上开设该课程的学习;同时将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适时引入课程教学,进一步寻求微课程与MOOC平台之间更合理的结合形式.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当前高校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积极倡导学习者的主动性参与。而微课以其时间短、重点突出等优势,迅速活跃在各大高校的课程改革中。笔者通过挖掘TED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高校本科《影视艺术专题》的微课程设计,以供其他教师和学生加以借鉴、研究和使用,推动教学改革。

二、TED学习模式

TED学习模式,就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讲述最深奥的科技发展、人生哲理,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通过演讲、视频等给学习者以最有力的传播,引起学习者深入的思考。TED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育、鼓励与发展。在《影视艺术专题》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听取专题讲座,了解和熟悉影视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要把握各种作品的艺术视角、走向。如果课程过于枯燥,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而将TED学习模式的特点融入本课程的学习,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于TED学习理念的《影视艺术专题》微课程设计

根据上述TED的学习模式理念,微课程的教学特点应该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幽默风趣的方式来教学,但是微课程由于教学时间较短,执教者须突出重点,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录制成教学视频。探讨了基于TED学习模式的微课程后,笔者分析了《影视艺术专题》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影视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欣赏与评论影视作品能力。结合TED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影视艺术专题》的教学重难点,笔者发掘出具备强大感召力的《影视艺术专题》的微课程设计程序如下。1.目标制定。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就是“灵魂”。《影视艺术专题》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向学习者展示中外影视艺术发展的历程,论述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并且较为系统地阐述影视欣赏和评论的基本知识。因而在制定本微课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围绕影视艺术的多元化视角来展开。2.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影视艺术专题》微课程的学习对象是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四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把握更加灵活,因而TED学习模式中幽默实用性的知识体验将会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3.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由于TED微课程时间短,笔者所选取的《影视艺术专题》的知识模块,也就是用来“刺激”学习者的“工具”,必须迅速吸引学习者,激发兴趣、提升动机,卓有成效地完成每一次的学习帮助。在加涅的九段教学步骤中,“引起注意”和“呈现刺激材料”也是TED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必须着重的,这是基于TED学习模式的微课程中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4.微画面设计。基于TED的微课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更注重视频画面的动态视觉效果、独特的感官享受、清晰的思维导向等,而不是物理场所层面上的学习环境。5.评价学习结果。笔者研究的基于TED学习模式的微课程的学习结果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综上所述,使用TED教学模式设计本微课程的一般过程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可以卓有成效解决问题的微课程方案。以下是基于TED学习模式的《影视艺术专题》微课程设计图。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在国外,如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在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微课程最早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McGrew教授提出60秒课程,他将60秒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2]。Kee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因而提出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并要求演讲须做到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与近年国内相近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3]。微课程的主体是核心知识点,学习目标更加小而明确,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快速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4]。“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个席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国性推广与普及“微课程”的活动自此展开。微课程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专题组成,每个专题专门探讨某一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主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程度和进度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通过若干微课程的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或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简言之,微课程就是把某门学科或某项知识、技能的学习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微小的专题进行知识重组和编排。微课程的开设以学习者及社会需要为依据,以服务并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为标准,因此微课程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内容微小、独立、针对性强,更适用于成人学习及非正式学习。

二、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而移动学习平台是面向教师和学习者的一个便捷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平台是提供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创新学习方式。在服务器端,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管理和学习内容管理,进行各种学习资源的上传、修改、删除等;在客户端,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手机学习者通过安装学习客户端工具,连接到学习平台,可方便快捷地进行视频浏览、在线交流、师生互动、在线测试等,进行移动终端交互学习。与传统的PC网络学习不同,移动学习平台具有接收推送信息的特性,使得移动学习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特性。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提出了问题,传统网络环境下,关闭浏览器后就很难得到响应。而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即使用户退出学习软件,也可以接收到答案的短信,从而使得学习的交互特性得到充分显现。并且教师和学习者在移动平台上的长时间待机,这也是传统PC所无法比拟的。移动学习平台一般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第一,用户身份认证:包括教师、学习者、管理员等多种角色的身份注册、认证、权限管理等;第二:服务器端:教师对课程体系、课程权限、学习资源等管理;第三:客户端:学习者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

三、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中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微课程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可视化处理,受到了学习者普遍的欢迎。在移动学习平台下开发微课程尤其必要。

1.微课程提供多种学习环境,实现按需选择,适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者要拿出整段的时间进行正式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存在较大的现实困难。同时,随着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广泛覆盖,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依托移动设备开展“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遇到问题,通过检索就可以找到相关解决问题方法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适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

2.微课程结合通信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式学习。近两年,悄然兴起的“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的特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微课程将工作生活中的盲点、要点、笑点,教学中的重点、疑点、难点等浓缩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点播或下载。可以满足学习者片段化、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5]。

四、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微课程设计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学习逐渐趋于个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微课程设计也要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目标明确。在移动学习平台上设计时,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是微课程的选题范围。内容上针对难点突破,可以是知识、题型讲解,难点、疑点、考点的归纳等,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技能展示。

2.小模块呈现。在移动学习平台上设计时,为了适应学习者碎片化的时间,要尽量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分割,采取结构化、短时间、知识粒度较小、知识点单一聚焦的原则,保证一个学习内容中仅包含一个知识点,以适合短时间、短流程的片段化学习。

3.界面简单。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各种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事情,因此微课程内容的呈现界面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对屏幕呈现的信息要聚焦,突出关键内容,排除干扰信息,教学内容的解说应准确精练。

4.适当排序。根据杨进中等人的研究,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可以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排序、安排适当的信息序列来降低[6]。在微课程资源设计时,可以对微内容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排序,达到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中微课程设计的意义

1.增强学习者的兴趣。用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微课程进行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信息统一,把静态的问题和枯燥的资料糅合在三维空间之中,形成动态画面给学习者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弥补了教师单一讲述的不足。

2.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习者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空间,还要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或自己的需求,自主上网查找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或复习,完成作业。

3.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日后的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课程;碎片化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36-02

Micro Course Design Patterns Shallow Exploration//ZHANG Meixia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change of the micro deal with learners’ learning mode, further study of the course design, further deepen curriculum concept, grasp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icro course, elaborate design effective curriculum model, aimed at using micro course idea to better promote to adapt to the era of fragmentation, anytime, anywhere, on demand of flood i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cro course; fragmentation; teaching design

1 引言

自2009年开始,“Weibo”一词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人们的生活伴随着微博、微信,走进了“微时代”。以合作、开放、分享的理念为指导,以通讯、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教育的微时代――微课(微课程)也应运而生。

2 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最初定义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McGrew,1993),指在碎片化时间(如等公共汽车、搭乘电梯以及舞会休息间隙时刻),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普通民众中普及有机化学常识。

当下风靡全球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

“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中引申出来的新概念,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教学资源内容,此外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前素材情境的引入、课中教师的教授技巧、内容呈现模式、课后总结与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3 微课程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学生角度,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就教师而言,区域化网络同行教研讨论将大有益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技能。

1)教学视频时间短。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集中注意力大约在5~8分钟),充分尊重认知特点,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教学内容微小化。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微小化,集中教授一个知识点、难点、重点或一个故事片段。

3)教学视频容量小。微课总容量在几十兆以内,模式方便学习者在自己手持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学习,也便于教师观摩、教学反思。

4)教学主题鲜明。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2]。

5)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师要营造一种真实的、案例化的、主题鲜明的情境教学资源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 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实际教学的。时代呼唤微学习,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3],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微学习。微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有效发展的载体是微课程,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微课件(微视频)。

1)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魅力在于吸引使用者更便捷、高效率地运用此产品,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因此,设计者必须紧紧专注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使用过程的心理行为。微课程的交互设计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期待,注重交互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学习者和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学习者之间这三种交互形式同样存在于微学习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2)主题突出的微内容。微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有两类。

①从现有的素材如小说、故事、典故、电影转载的日志、下载的文章等精心挑选他人的作品,设计、开发、加工成自己的兴趣所在。

②从自己的教学资料中挖掘适合的材料重新提炼加工成微内容。

微课程的核心信息单元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画等,但内容必须主题突出、简单明了、前后连贯,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

3)教学过程设计。

①上课前:微课程(微视频)时间短小、内容精悍,要求教师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引入正题切入点要精炼、快捷,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②上课中:微课程大约5~10分钟,在有限的、短小的时间内讲解透彻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实现教学目标。

③课堂结尾:以三两分钟做简洁的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设计模式

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学习者的泛在化、碎片化的微学习理念,在现有的微课程概念基础上提出微课程设计模式。

1)任何教学设计必须分析用户学习行为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组织学习内容,抓住重点,抽茧剥丝,凝集成核心的微内容教学资源,并有相应的课后练习检测、教学评价、反馈,与现实课堂相互整合。

2)微视频不仅仅是微内容呈现给用户学习,也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辅助支持服务,其中包含辅助工具、讨论与协作、练习与评价、反馈与超链接的相关学习资源[4]。同时,教师利用交流工具给予学习者同步、异步的反馈、评价,让学习者真正体验学习乐趣,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实现课堂学习与移动学习的互动、联通,形成统一的学习框架。

3)微课程的动态学习资源是建立在教师同行评判、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由不同的点状资源相互连接、融合,逐渐形成发散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提供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技能,而且能够跟踪学生学习足迹,提供学习者分析自身的特点,制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6 几点建议

微课程与平民技术 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化大时代,人们迷航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干扰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微课程”正是避免干扰的平民技术,它能实现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课程的迅猛发展,满足了平民日益增长的快速E-Learning、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需要。

微课程与大智慧 其内容虽然短小,但精悍、主题突出、讲解简洁、透彻,教学设计精彩纷呈,是大智慧的高度凝结。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吸引用户专注学习,知识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解决。

7 结束语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智能化,微课程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微课程的生态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入,以期满足学习者对于微内容、策略的深度需求,实现为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义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

2013(2):42-44.

[3]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25-26.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针对于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特点以及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性的体验对儿童艺术才能的培养作用、进行手工创作时多样化材料的选择和创造对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微课程在时间上显著的“微”的特色及教学内容集中明确的特点、面对儿童学生时所需要选择的易于儿童理解的教育语言与富有趣味性教育方式的合理选择。下面我将针对以上四点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

1.技术性的提升

手工课不分年龄,其所首要注重提升的能力都是技术方面的提升,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这门课程就是手工的实践和提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一技能,打好手工制作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保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熟练,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当然,手工课是一门锻炼艺术才能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各种方法所能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效果碰撞下会产生何种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过程中,切记要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单一的形象对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此外,教师需要明确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耐性相比于成年人来说通常会小很多,于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重复性技能练习的质和量,尽可能地“多质少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材料的难易不同,手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学生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学生们一些表扬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们通过这种创造艺术的成就感来保持对美术手工学习的热情,以此达到增加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成果的目的。手工作品之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能打动人,关键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有浓重的个人气息,作品保存着足够多的个人的痕迹,在制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每一步、每一种情绪都清晰地反映在这上面,使得在作品成型后,这些情感都能更直观地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教授技巧、制作流程和培养艺术思维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带领和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材料对儿童的影响

自古以来,评价一个手工作品的好坏,从来都不可以只看重其材质而进行片面的评价,在进行艺术鉴赏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材料的搭配和艺术加工,这才是艺术品的灵魂所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色:特有的纹理、独特的颜色、浑然天成的形状……甚至有些最初看来是瑕疵的部分,在创作者独有的想象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变成闪光点。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时,需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发掘每一块材料的特色,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艺术的学习来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点的视角,因此在进行手工美术教育的时候所选择的材料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甚至是一些废品,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废报纸、碎布头、水瓶等,为学生们讲解一下这些材料适合用什么手工技能进行加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雏形来进行引导。因为这些材料本身的花色就很丰富,并且利于改造,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创作难度较低,而且由于这种材料本身十分常见,在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材料处理方面知识的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各类不同材料时最恰当的方法。材料虽然不是艺术品唯一的评价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艺术品中所占的比重极大,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锻炼学生这种处理和搭配不同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创造;或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个特定的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这两种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手工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

3.时长的把握

在时间的把握上主要注重两点:一是教学的时间尽可能短;二是给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尽可能长。第一点是教学时间的“短”。在微媒体语境下,学习者通常不需要也不喜欢长时间地听课,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且丰富,最重要的是时间尽可能短;同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情况,长时间的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幼儿的记忆力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差,如果教学时间太长,从记忆力方面也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时,课程中教学的部分最好保持在3~8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有研究表明这是能保证教学成果最大化的一个时间段。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尽可能缩短教学时间实际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它所需要的艺术构思的时间其实是不固定的,灵感虽然可能会是在一瞬间就降临作者身上的,但是更多时候这种灵感是源于对材料和主题长时间地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尽量长时间地构思对手工创作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并且手工创作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材料的复杂度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并且有的时候可能因此出现失误或者构思的突然改变而临时需要重新创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作时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和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推动一个优秀的手工作品的产生,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未来的“小艺术家”。

4.教育方式(运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学前美术手工的教育,在教育时选择的教学方式应尽量是游戏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最好多样化,不要随便套用,这种乏味的做法有时反而会妨碍教学效果。对于教学时语言的选择,教师应当尽量亲和友爱,选择学生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正面评价,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要努力给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媒体语境下的课程设计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师口述和手写板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PPT、flash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智能式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凭借网络的力量可以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自身因知识或技能水平所受到的限制,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来说明一下在微媒体语境下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所需要做的课程准备。在开展一个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内容简洁、主题明确、PPT上的内容要醒目且有提示意义,进口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的开头应当有视频内容的简要说明、在视频的结尾必须有结束性的部分,这一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可以是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是下一节课的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精简,时长一定要尽可能短,内容最好是以手工制作过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通过播放有关制作过程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手工制作流程,视频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教师简单的口述来说更为直观。在进行视频拍摄时,尽可能选择像素好的视频设备,有条件的教师建议选择相机进行拍摄。通过拍摄视频教师最好能完成声音、影响、教学内容、材料讲解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时间。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或视频中可以适当添加当下学生们喜好的内容,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光头强等),这样能给教学视频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具体的微课程拍摄流程分为以下四步。

1.教学设备的准备工作

因为教师需要拍摄一个教学视频,所以需要准备一个摄像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等),另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手工制作工具,如有特殊要求,可能还需要布置一定的场景。为了让儿童更易于接受,教师在录制时可以选择儿童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场景进行拍摄。例如,在幼儿园教授手工课的教室,或者是家庭化的环境,尽量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亲和的教学环境,不让儿童因为刻板冷硬的背景而对教学视频失去观看的兴趣。

2.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由于我们是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所以主要的拍摄内容是材料讲解与准备过程以及手工制作过程。在进行材料的讲解时,对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接下来实际课程中提供给儿童的材料相符,这样才能达到讲解的最佳效果。每一个材料都应当有适当时间的特写,便于学生的观察。在拍摄手工制作过程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拍摄角度,必要时可以寻求一个助手进行辅助拍摄,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视角,能够更好地记录手工制作的过程。

3.后期视频制作

因为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其实是重复性的,没有讲解和播放的必要,因此在拍摄完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和制作。比如,长时间的同样的步骤,教师可以只保留最初的步骤教学和成果展示,在此期间的单调重复的内容可以加以删除,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降低参与观看的学生的耐心值。对于视频中需要特殊说明或者着重注意的部分,教师可以后期在视频里加上标注。再有就是片头和片尾的部分,教师需要表明课程主题,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视频。为了增加参与观看的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视频中适当添加学生喜欢的元素。例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富有个性的音效或者是一些儿童喜欢的、可爱的小特效,但是这些内容切记不要过度,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结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果。

4.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有的课程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仅需一个PPT即可,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实用录屏软件将对PPT的演示加以录制,同时进行语音讲解并录音,这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加上字幕,这样相比于单纯地播放PPT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三、结语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课程设计和运作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吸取微课程的长处,不断地为手工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并利用新鲜的知识,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为祖国的花朵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设计思想;制作

1概述

在这个信息资源共享时代,我们无时无刻都接触着大量的新知识,网络在线学习以及移动终端学习逐渐难以满足现在学习者们的需求。如何更加高效得学习新知识是当今许多学习们所思考和探究的,然而既能随时随地又能反复的学习的短小精炼的微课程引起众人的关注。在国外,微课程已经发展趋于成熟,而在国内还有待发展,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很多行业都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大学教育作为实施很多研究的先行者,微课程即成为很多高校老师研究的选择。因此,对于微课程来说,在了解完其概念及特点后,学习它的设计模式和制作方法成为了重中之重。

2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针对某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微课程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在教学方面具有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的特点,对于资源来说,具有容量较小、可以构成情景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便与传播和制作简单的特点。自从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我们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始对微课程进行研究,主要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等。

3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一般情况微课程是以ADDIE模型作为基本设计过程框架制作的,五个阶段有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程度、理解能力、社会背景等因素及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甚至包括对制作时间、设备和人员的分析,再加上合理的组织策划多角度合理的设计,再进行制作、在相应的服务平台上,最后通过一些评价分析来完善相应的微课程。分析阶段涉及四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对学习需求的分析、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以及对资源和约束条件多角度的分析。该阶段虽然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及系统层次的教学设计过程很相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步骤存在很多的不同。设计阶段包括教学目标和顺序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辅助资源和视频制作工具的选择五个步骤。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结合所讲授的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样教学策略也很重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更好的表现所要传授的内容,更能让学生吸收所讲授内容,另外教学顺序、辅助资源都是辅助老师讲授课程的。作为微课制作核心阶段的开发阶段,主要步骤包括教师日常所需的课件制作、课程脚本模板的设计、测试题库的汇总搭建、微课程录制。微课的实施阶段在实际的教育环境当中可能有以下情境:一是将微课上传至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微博、空间或者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服务平台;二是上传至学校公开的学习资源平台上;三是上传到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所组建的学习资源平台上。国内微课发展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目前为止,已经有几个主流较大的微课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因此已从原来的前两种上传和传播形式逐渐转变为后两种。另外很多高校也基本尝试搭建微课平台,即使很多平台搭建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实施,很多学生老师联合多个高校一起搭建,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评价阶段,作为最后的反馈主要有两种形式,依次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普遍来看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将微课上传至网络后进行推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目的是通过校内师生的观看后,提出反馈建议,使制作者发现制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微课进行相应的修改。

4微课程制作

在制作任何事物前,我们一般都要考虑设备、素材,那么微课程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准备录像设备、课程脚本、PPT、录屏软件还有手写板软件等等。通常以真人拍摄型、PPT录屏型和手写板录屏型三种制作方式为主。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是先经过分析和设计后,根据课程脚本的顺序进行录像拍摄的,而PPT通常则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课件。至于PPT的制作,其实看似很简单,但是做到结构清晰而不单一,内容丰富而不过多,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模板的选择要根据教师所讲授的课程选择恰当的主题背景,在排版的时候,要保证PPT的完整,封面、目录、内容和结尾四个部分都要有所涉及,特别是在一个页里的内容不要太多,至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要统一基调突出内容主体,尽量控制在三个颜色内,同时也可以考虑图片、图表,能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并直接得表达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裁剪、加映像等效果,插入和内容相符的视频,以及添加一些文字动画避免过于单调。熟练使用PPT制作出和内容相匹配,适合学习者们观看需要精心设计,同样在制作微课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视频制作软件,像一般系统里自带的MovieMaker、简便性的会声会影和更加专业的AdobePre-miere,这些软件其实学习起来并不难,但在很多细小的地方也常常让人不太好把握,像MoiveMaker过于简单有一些操作它实现不了相较于后两种,而Premiere无论是音频还是字幕都有各自的控制窗口,甚至更多,适合制作专业像广告电影那样的视频。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微课制作者,会声会影是绝佳的选择。会声会影主界面以播放器、素材库和时间轴三大面板为主,旁边都应相应的按钮可以根据相应的教程来使用,可以适当的添加字幕,录制旁白,设置个别的特效以及有必要的进行抠图。会声会影简单易于操作,多次使用后就可以掌握其要领,需要制作者多加练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录屏软件也有很多,常见的有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WebExRecorder和AdobeCaptivate,其中Camtasiastudio功能更多一些,所以更推荐大家使用,它不单可以进行屏幕录制也可通过相应设置将教师录制进去,这样学生听课也可根据教师神态来理解重点,同时它还有相应的音效设置可以重录也可以去除一定的噪音。另外,Camtasiastudio也是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在处理视频声音时,如果对原来的声音并不满意的话,可以将原来的声音删除掉再重新录制,录音时可以设置音质。其次也可以对所需内容的剪辑,在视频中添加文字,在各个视频中间添加图片。对于视频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可以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多加练习。

5结论

微课程,它的出现不单单顺应这个时代还有力得推动了教育的快速发展,让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它不单单提高学习者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后,配合合理的教学设计,需要制作者熟练掌握必要的软件,这样才可能制作出更多优秀的微课程,并将其传到慕课平台上,使微课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践。

作者:王馨敏 张伟杰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3]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2015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8篇

“唐诗晋字汉文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开篇第一个字,即“永”字。“永”字笔画数很少,仅五画:点、横竖钩、横撇、撇、捺,笔法却很多,在书法中是典型字。永字八法,即八种笔画,分别是侧、勒、努、、策、掠、啄、磔。从学习书写角度来说,学习“永”字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汉字结构及运笔态势。学习书写“永”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需要反复的练习,这种传统的书写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是比较常见的。

习字、写字贯穿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学习中,笔者所在学校有专门的写字课,为了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起始阶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示范“永”字并详细解释:①点为侧;②横为勒;③竖为努;④钩为;⑤提为策;⑥长撇为掠;⑦短撇为啄;⑧捺为磔。然后利用笔画逐一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基本笔画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浓厚的模仿、学习兴趣。

学“永字八法”重要的是体会每笔的态势,写出精气神来。另外,“永”字的各势相互间都有呼应、结构布局等,学习者都应加以揣摩。书法再高一层讲究境界,而书法的最高境界往往不在书法之内,这是因为“书”写的是汉字,“法”度往往体现着国画艺术的章法和韵味,其精髓与整个文化文明紧密联系着。这里面的深远含意值得练习书法的学生去感悟、体会。

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它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原则: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识“永字八法”,欣p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及“永”字的典故,明晰“永”字有几画和几种笔画,掌握“永字八法”的书写要点四个环节;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自学。

笔者设计的微视频,首先从王羲之“学书十年深山中”的故事导入新课“永字八法”,然后出示“教学目标”讲述“八法”的来源,让学生体会王羲之学习书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辅以王羲之作品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讲述“八法”的名称,此处为精讲,是本节课的重点,笔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深刻理解“八法”的名称及其内涵,并将古时的名字一一详细介绍。

“运笔路线”是写好每种笔画的关键所在,理解运笔姿势更是正确书写笔画的重中之重。此部分,笔者使用了动画演示法,并在运笔路线运动过程中作旁白解说,然后由学生齐声复述,用手指空临,加强理解,为书写做准备。为了彻底突破难点,笔者又使用了“动画添墨”的方法再次强化理解,并在黑板上亲自演示,每写一步都做进一步解析,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完全领悟“八法”的含义和书写方法。

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在指导训练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古筝演奏的中国古音乐,营造了临写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全神贯注地练写。

练习书写并不是学习的终止,教师还要做到有效的点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互评,然后笔者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总评。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基本掌握了“永”字的写法。

在学法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以小故事的形式说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以及“永字八法”在书法学习上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讲述“八法”时,将古汉语和白话文相结合,用恰当的词语加上形象的比喻,再用手势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紧紧跟随笔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进行学习。

制作过程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笔者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介绍书法,产生兴趣;②了解王羲之,埋下伏笔;③分析永字八法,教授书写技能;④总结写字要领,鼓励积极练习。由于低年级书法教学是整个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每种笔画都必须有较高的精准度,否则会对学生之后的书写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借助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永”字分解为八种基本笔画,并做成动画融入到教学课件中。视频的录制主要是借助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再对视频的时间轴进行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进行渲染后生成视频。

教学运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在此环节,教师先展示学生“永”字的书写,检测学生微视频学习掌握的效果;再由各组学生集体评议、分享、交流、评价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最后对自己有待改进的笔画,重新尝试书写。

2.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本环节主要借助《永字八法》笔画练习纸完成,在练习纸上将八种基本笔画以及“永”字放入米字格中,方便学生寻找、模仿笔画的位置、走势。对于“永字八法”的讲授,笔者采用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的方法,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聆听,接着让学生再次书写。书写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相互评议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根据反馈指导进行再书写。这样的练习将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落到实处。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此环节强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笔者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写好各种笔画”“每种笔画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中领悟了“永”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并通过教师的演示范写,自主研究每种笔画的书写神韵。

4.第四环节:展示交流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书写以上八种笔画,其他同学点评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基本笔画。推选学生代表上台书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他们课堂所学。生生间的交流、点评能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再书写。

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对本课进行反思,本课的亮点有以下两点。

1.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知识的趣味性。所以,笔者在微课中以故事、动画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更是借助古语中对每种笔画的称呼以夸大的动作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每种笔法的走势,了解并初步掌握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实施,学生全神贯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每种笔画的位置、走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一节课中调整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仍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在微视频中通过动画展示笔画走势,并将起笔、行笔、收笔展露无z,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学效果。

评委印象

“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徐老师的《永字八法》微课程设计把枯燥单调的写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也让写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1.紧扣课标写字要求,整体入手教基本笔画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学段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要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教学汉字的起步阶段,徐老师通过选择教经典的“永字八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八种笔画――“点、横、竖、钩、提、长撇、短撇、捺”及其写法。这种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较孤立地教每一种笔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也更便于学生识记和掌握这些基本笔画的名称与书写规则。

2.将写字与文化融合,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

徐老师通过“永字八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八法”即八种笔画,古今名称不一样: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提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因为是全新的知识,所以学生就充满新鲜感,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边学边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汉字及其书写的美妙。于是,写字不再是简单的写字,写字与文化紧密融合,写字育人,以文化人,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种在了学生的心田里,一颗颗热爱祖国的种子由此播下。

3.微课程教学实施,更利于学生有效练习

在徐老师的微课程设计中,自主学习任务单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提前学习,课上进行巩固与提升,这样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教学基本笔画的微视频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若没有完全掌握或淡忘这些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可以重复播放视频,按需学习,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课堂教学“一刀切”“齐步走”导致的“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移动环境 武警山岳救援技术 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微课程是近几年教育受“微时代”发展所驱动和催化的直接产物,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认识微课程

1.1国内常见的微课定义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2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可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学习。微课程学习是一种泛在学习范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场所,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消化新的概念和方法;还可以回放视频,及时捕捉那些丢失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课程进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常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是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最大优势。

1.3微课程的不足

微课程也有其局限性。微课程所处的移动环境,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学生不具有约束性以及师生即时互动性弱等缺点。

2“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设计

学员对于视频的感知共鸣和有用性最为看重,如何把理论推导过程形象演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类比,决定了一个微课程视频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否抓住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与山岳救援案例联系起来,将救援技术简单清晰的描述出来,则能够大大降低学员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化的视频情景易于将自己的领会和感悟传递给学员。同时,在讲述知识点之后,如果能够将其与现地相融合,结合现地不同情况讲解救援技术,则能引起学员深入的思索。

互动性也是微课程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微课程的主要资源之一的微视频为例,尽管教员可以在教学录像中通过以往经验有意识地分析讲解学员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但视频教学的录制与观看的分离决定了微课程的即时互动性弱于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甚至可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互动,微课程的教与学事实上是被移动终端所隔离。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微课程时,预先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有障碍之处,从而在讲解时尽可能多的进行分析解答,让学员观看视频时达到思维上的默会效果;学员学习后也可借助移动终端在教学网站上进行反馈,包括课程的易理解性、可接受性、评价和建议等,从而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微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视频观看,这事实上也产生了约束性弱和依赖学员主动性问题。除了从学员感知体验出发,增强视频共鸣性与有用性之外,下述方法,如在视频中提及课程网站资源、布置思考题目也是一种间接的增强约束性的手段。

3“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开发

3.1微课程的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示范性、完整性,要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学规律,教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

3.2微课程的设计

对《山岳救援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其中的“微”具有时间段的含义,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中应以短小的时间设计为主, 以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为参考时间长度,一般设置在8-20分钟内,并在微课程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3.3微视频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类型主要分为PPT 课程模式、讲课式微课程以及情景剧式微课程。其中,后两种模式的教学时间稍长,而PPT 课程模式的教学时间则控制在5 分钟左右。本项目采用PPT 结合讲课式模式,教师制作PPT 文件用以衔接各种素材。PPT 设计力求简洁,色彩不要太复杂,否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不宜过多,字号应不小于24 号。然后使用CamtasiaStudio 8 软件对PPT 文件、信息化资源进行录屏。之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 8 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和配音、字幕等,也可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生成结果推荐MP4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640?80。微课程学习的终端通常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常见的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P4 格式文件。

3.4微课程的管理

微视频制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要求输出相应的视频格式,然后到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也可以到其他公众视频网站。时要注意视频的标题、简介、关键词的填写,以便宜于学生搜索。

参考文献

[1] 郑义,张宇飞,华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微课程设计[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1):26-28.

[2] 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2.

[3]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北京: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MOOC;微课程;反假货币技术;课程设计

1【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SPOC视阈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KT2015074);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 “反假货币技术”教学中的应用”(kg2013750);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均等化:杭州市MOOC教育发展战略研究”(Z15YD020);2015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混合学习视阈下的高校SPOC课程模式应用研究”资助项目。

开放课程最早源于麻省理工学院2002年启动的Open Courseware计划。本文尝试借鉴“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设计模式”,以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原则为指导,构建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模式,并将该模式用于《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课程是精细设计的教学进程,是一个设计方案、一项教学活动。微课程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服务学习型个人的特征。这三大特征客观上要求微课程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度分解原则

MOOC环境下微课程中的“微”有微型、时间短、便捷等含义,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潜在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微课程的表现方式、潜在学习方式等方面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分解。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MOOC环境中学习者高度自主,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掌握学习进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课程可能潜在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实用需求,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更加有效、深入的学习。

(三)社会性建构原则

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具有课程开放性、学习者多样性等特征,MOOC环境中的学习者并不是一个单独个体,除了学习微课程视频之外,更主要的学习形式是提问、解答、话题讨论。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能够多方位地引导学习者展开交流,高效地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提供多种社会化网络工具让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共享,让他们在建立新连接和强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四)课程资源多元化原则

MOOC环境是基于网络的,环境中的微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终端进行学习。并且微课程提供的资源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在课程资源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面向微课程视频、学习评价和学习互动的学习支持为基础进行资源设计。

(五)为学习者提供内嵌学习支持原则

内嵌学习支持应该是针对微课程视频、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三方面的,并且在设计时应考虑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技能指导、鼓励学习者进行相互支持以及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自身学习网络。

(六)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信息设计原则

在进行课程内容信息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内在认知负荷(如减少视频中无关信息的出现,将抽象内容图形化等),提高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如在关键内容展示时做出标记或者文字提醒等)来促进有效学习。

二、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国内外尚无应用于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而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设计模式较为成熟。本文借鉴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设计模式(图1),以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为指导,构建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模式(图2)。

三、《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的设计

(一)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分析

1.潜在学习者分析

《反假货币技术》课程主要是介绍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假货币能力?MOOC环境中《反假货币技术》课程潜在学习者如表1所示:

2.确定教学目标

本研究中的《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面向学生、教师、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总体教学目标是:让金融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掌握反假货币的基本常识,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假币识别技能和假币处理能力,为现代金融业培养一批具备从事金融机构柜面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诚实守信、廉洁慎独、遵章守规、严谨细致等职业素养的金融一线复合型人才。

3.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是以整体内容分析和分割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MOOC环境中反假货币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如表2所示(以项目一为例):

(二)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的设计

本文在前面内容构建的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模式(图2)的指导下,应用相关模板,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于《反假货币技术》内容的微课程。下面选取第13个知识点“彩钞版100美元纸币的防伪特征分析”为案例,从微课视频的设计、MOOC环境的选择、学习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设计以及内嵌学习支持设计这五个方面介绍“彩钞版100美元纸币常用防伪特征分析”微课程的设计。

1.MOOC环境的选择

在设计微课视频、学习活动、过程性评价以及内嵌学习支持之前,应选择一种MOOC环境作为用于支撑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鉴于能够让用户既作为学习者又作为课程者的MOOC环境,经过案例分析倾向于Udemy课程平台作为《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的课程平台环境。

2.微课视频的设计

“彩钞版100美元纸币的防伪特征分析”中分为三个小节,由于这一知识点整体上是进行100美元纸币中各防伪特征细节的介绍,所以本文决定采用拍摄来制作这一知识点。

(三)过程性评价设计

根据上述微课程视频的设计,本文针对其内容设了过程性评价如表3所示:

(四)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上述微课程视频和过程性评价设计,我们建议课程设计人员从“学习者经历”的角度编写,即课程设计者假设自己就是学习者,记录你所体验到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应该包括个体学习活动、人际互动活动以及社会化联通活动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2.通过微博进行互动

(五)内嵌学习支持设计

接下去,需要为己经设计的微课程视频、过程性评价以及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支持,将学习支持资源中的内容传递给学习者。鉴于MOOC环境中学习者学习的时间零散、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MOOC环境中微课程的学习支持材料应该是显著的、易操作的,并且资源的形式也应与课程设计者所选择的MOOC环境所支持的动作、资源的行为等紧密相关。

四、结束语

在没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支持如何设计微课程的今天,基于远程开放教育的设计模式,在微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出《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设计模式,切实可信,其可行性也在实践中得以检验。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只要我们倾心付出、精心设计,基于MOOC的《反假货币技术》微课程必定会使众多学习者大受裨益。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刘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上一篇:电子信息技术范文 下一篇:课程设计实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