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15 20:25:24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0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英语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然而,要想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就需要克服两大障碍三大误区。

一、英语阅读前的两大障碍

1.心理障碍

从初中到高中,英语这个学科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个阶段掉队,其原因是:高中阅读篇幅相应变长,内容上又难度加深这无疑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困难,他们在做阅读时心情浮躁,五篇文章只能读两篇,其余三篇无心读下去,胡乱写上答案草草了事,所以形成初中英语还算不错,到了高中就不及格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心态,必须从高一抓起。

2.英语单词记忆障碍

有些学生记忆单词没有科学方法,有的只用眼看,有的机械的一遍遍的写,一个单元的单词大约要花两个小时左右,其效率极低,所以,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用脑,科学记忆单词会有一定的收效,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英语阅读的三大误区

1.语言误区

由于有些单词有许多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误区

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且做一些泛读训练也很有帮助。

3.阅读技巧误区

阅读技巧涉及极广,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观点给出文章标题等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他们无从下手,常以偏概全。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缺乏耐心。

1.培养耐心

在教学中,发现有时功夫没少下但收效甚微,经了解发现,是学生读不下去,高一下半学期开始一个班级采用新的方法,即把每个单元配套习题的家庭作业在学校限时检测,每篇要求八分钟训练,高二阶段时间缩为六分钟,并且要求准确率。而另一个班级在作业量同等的条件下不做限时训练。研究结果:试验班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浮躁情绪消除了,随之带来的是心态平和的读完五篇阅读。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明显的高于另一个班级,准确率有时达到100%,70%~80%的学生阅读准确率达80%以上。而另一个班级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到了高三有的学生还存在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不成指定的阅读量。所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克服心理障碍是我们不可忽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培养记忆单词方法

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时要闯过的一道关卡,有些学生因为不会背单词,在阅读中就会有很多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记单词是提高阅读的关键所在,否则学生会放弃英语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全方位记忆词汇。一个单词由音、形、义构成,还有词性区别形式变化等等,需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2)全盘轰炸。即通过多种方法记忆单词。谐音记忆法,例如,botany学生听到这个读音类似汉语(包点泥)泥土植物学。对比法,例如,(go)abroad,aboard 上船或登机去国外等,效果极佳。

(3)定期检测单词。学生互批,通过给别人批,又一次巩固了这些词汇。为了避免遗忘,检测通常以新代旧滚雪球式复习。

(4)科学用脑。记忆单词要科学用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会受到干扰,要达到最佳记忆就必须排除干扰选择最佳记忆时间,据英国剑桥大学多次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力最佳时刻为:上午6∶00~7∶30、8∶00~10∶00,下午4∶00~5∶00,晚上8∶00~10∶00,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阅读技巧

在阅读强化训练达到一定数量时,要适时给予学生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在各种英语考试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小标题、段落、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2.略 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2)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据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3)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moreover,序列词firstly,secondly等。

3.查 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当视线在文字上掠过时,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小标题和说明。确定文小标题里是否包含有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2)抓提示词。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阅读技巧范文第2篇

其实,作为已经掌握了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高中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长篇阅读材料感到恐惧。因为在整份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难度是相对较低的,理由有二:首先,相较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材料是完整无缺的;其次,相较短文改错,阅读理解的材料是正确无误的,这些都为理解文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历年高考的阅卷情况也表明,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

所以,阅读之前请先放下思想包袱,告诉自己“无论文章长短,我都能正确理解”,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你会发现长文章并不难理解。

(1) 阅读前先审题干、读选项

这是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在阅读长文章时其作用更明显。因为长文章信息量大,阅读时很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而题干中含有命题的意图、问题的指向、答题的要求等,事先审读有利于阅读时抓住主要信息,减少回读次数,节约答题时间。事先细读选项则有助于边阅读文章边作出鉴别,排除错误选项。

(2) 化长为短,增强语篇意识

阅读材料篇幅变长,文章内容就会更充实,层次也会更丰富,读起来会更有趣味,但文中与答题无关的冗余信息也会增加,干扰答题。这时,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判断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时。所以,阅读长文章时必须增强语篇意识――不仅要正确理解各个句子本身的含义,更要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不妨借鉴语文阅读时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将文章划分为若干部分来理解。比如2011年参考卷中的D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Frantz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第二部分叙述Frantz到教室后看到的情景,第三部分描述Frantz的感触。这样一来,文章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3) 以意群为单位,快速浏览

有些同学认为在做阅读理解时,读得慢一些,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能更好地理解文意。事实并非如此,逐词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遇到较长的语篇,如果逐词阅读,没有形成对句子的整体认识,到头来不仅文章没看懂,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统计显示,在阅读英文文本时,一眼望去可以看见的最长的文字长度是29个字母。因此,同学们应该尽量以意群为单位,一次多看几个词,这样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有利于理解句意。

比如2011年参考卷D篇的最后一句:It was also a way of / thanking our teacher / for his forty years of faithful service, / and of paying their respects to the country / that was theirs no more,阅读时,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默读,而是以“/”划分的意群为单位,快速扫视句子,就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句子结构、理解句意了。

(4) 巧妙应用略读和寻读

略读就是根据题干要求,有选择地跳跃地阅读文章的起始段、结尾段以及其他段落的主题句,力求抓住重点信息,以便概括出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多数情况下,英语文章的主题句位于段首或篇首,也有位于段尾或篇尾的,位于段中、篇中的比较少。当然也存在没有明显主题句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主题句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采用略读的方法,就能比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中心。

寻读是一种从较长语篇中查寻特定细节内容的快速阅读法――根据所要查找内容的主题词,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目标信息。遇到考查文章细节的题目,在划分出文章层次的前提下,采用寻读的方法,就能快速锁定细节信息。

阅读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92-01

小学生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在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1 朗读训练

1.1 “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础: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做到“四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1.2 “技巧指导”是朗读的灵魂: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1.3 “形式多样”是朗读的兴奋剂: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朗读可采取以下形式:(1)带读,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带领学生读。(2)学生自由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3)个人读,由教师指一名学生朗读。(4)范读,由教师示范朗读。一般说来,开始新授或教学重点时用范读来对学生进行示范、帮助作用。(5)开火车读,可读同一课文,也可按课文一节一节地开火车读。(6)分角色朗读,要先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研究语调和语气,在分别练习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下去。(7)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1.4 “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在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2 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2.1 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2.2 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阅读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课外书 阅读方法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读课外书,越来越受到中学生朋友们的重视。

可是,茫茫书海,烟波浩渺,怎样才能把握阅读技巧,驾驶求知的小船,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自由泛舟呢?

首先,要选择好书

读书需选择,首先因为世上之书汗牛充栋,任何人都不能尽读,其次,图书亦有粗俗精雅之分,希腊谚语曰: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当前图书市场良莠混杂,要读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中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因此,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是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尤其是中学生,主要精力要用于课程学习,又因年龄特点,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书海”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

第二是要适合中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符合自己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再去选择书目,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

第三是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要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选择课外书籍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可以涉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等。凡是觉得对自己有益的,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有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都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

其次,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一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不懂得归纳积累,吸取技巧,不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简介几种供大家参考: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十则》一课后,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论语》一书中的其他内容。又比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类的说明文后,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古人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由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快速地观其概貌的阅读方法。这要求我们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提倡速读能力由来已久。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把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技巧范文第5篇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我就谈谈散文阅读的个人浅薄认识。

一、挖掘“一个中心”。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师,谓之乌合。”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无不寄托着作者的喜怒哀乐,都意在表达一个“情”字。领会这个“情”字进而挖掘出文章的中心,就占领了把握文章的制高点,进而高屋建瓴地通览全文,散文阅读尤其如此。纵观历届中考题,大多数题目设计都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抓住了主旨就抓住了解题法宝。

如:《念着你们的名字》2010年中考题,这篇散文是台湾当代作家张晓风女士写的一篇洋溢着人文气息的说理散文。作者以充满母爱的心灵和学生说着关于成长、做人的心里话,鼓励学生们读书、修行和励志、萦绕着尊重生命价值的情感。其中有两道题(即15、16题)要求学生紧扣文章中心来作答。明确了中心解题自然一语破题。

二、抓住“两个基本点”。一篇经典作品总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毫无生命力;而优美的形式如同人的华丽的外表,失去它,文章势必会枯燥乏味,读起来味同嚼蜡。中考所选篇目,大多是名家名篇,自然文质兼美。因此,我们在阅读不能不从“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入手,通过双向的解析、综合,准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精神实质。通过阅读,要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文章最明显、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不得面面俱到。譬如,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古讽今;是对比衬托,还是欲扬先抑……抓住这两个基本点,也就宏观上把握了全文,为解题铺平了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三个代表”。散文就其内容性质或表现手法,可分为叙事散文、情景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面对一篇材料,必须通过细小研读,弄清统领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并根据三大类别准确归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最能代表文章风格的重点字、语段,进而归纳分析:是叙事散文,所叙何事?有何线索?叙事意图?是情景散文,所绘何景?所狀何物?所抒何情?情景如何相生?是议论散文,如何开篇?所持观点?蕴含哲理?弄清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做答时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四、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散文阅读还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简而言之,在应试中应遵循四项原则:

一是精神提升原则。任何一篇好的散文,都是精品美文,它无不透露出作者美好、善良、真诚、纯洁的心灵,表现出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时要特别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引起情感共鸣。要把阅读过程当做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熏陶自己情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情感上尽可能深地“进入”字里行间,深刻把握文意内涵。那种完全排除精神因素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迷失方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是着眼全局原则。要力争从整体出发,而不是死扣,硬套个别词句,断章取义必然会影响到对整体的把握。要细小体味文中蕴含的感情,进而体悟在这种感情中又渗透着怎样的思想、观点或人生见解。要善于据理想情或缘情入理。应试者应始终站在高处,居高临下,洞察万象,文中情理,自在心中。在这种心态下去解题,自可胜券在握。

三是重点突破原则。在整体感知之后,文章脉络已铭记于心,此时要迅速准确地筛选文章最明显、最主要的信息点,归纳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譬如,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若属后者,所托何物?所言何志?二者有何相通之处?这样层层提挈重点,对全文要害洞若观火,成竹自在胸。

四是一视同仁原则。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文风,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雄奇,有的秀美,无论应试者性格如何,爱好如何,都应该对不同风格的选文一视同仁。无论是抒豪情壮志,还是渲染虫鱼之乐,我们都应该抱一颗“公”心尽快进入角色,决不因偏爱而造成阅读心理上的障碍。

总之,散文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技巧,对此,我们不能把深思不慎取,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技巧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文章体裁 词汇学习 语法结构 解题步骤 解题能力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等,同时考查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等基础知识及直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验。因此,搞好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意认真分析文章体裁

分清文章属于哪种体裁,以记叙文章为例,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以史地知识和科普文章为例,应注意人名、地名、大小、数月、年代、作用、现象等(可以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核对时以便于寻找)。

二、加强词汇学习,夯实语法基础

我们常常将词汇比做建房子的砖头,语法是构架,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外语能力,没有牢固的词汇和语法作保障,是无法阅读文章的,更不用提理解和做题。

词汇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记忆单词有很多种方法。如:(1)语音规则记忆法。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a,ee,er,ir,ur,or,tion,ture,ing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掌握这些规则,记单词时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忆。而且绝大部分单词都是按语音规则记忆的,一般要做到会读就会写。(2)构词记忆法。掌握一些构词法知识,可以大大增加自身的词汇量。英语构词法主要有派生法―就是在一个词根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前缀或后缀,从而构成另一个新词,如常用的前缀in-,im-,un-,dis-等表示否定含义;后缀-er,-or,-ist等表示人;以及后缀-y,-ly,-ful等表示形容词性等;(3)联想记忆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打球时联想到:ball,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playground等。

词汇的记忆需要技巧,更需要勤奋。根据遗忘规律,人的遗忘从识记后便开始,先快后慢。因此,复习的时间间隔就应是先短后长。例如:当今天学到的单词,在当天背熟之后,在背新词之前的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都应复习一次,这样才能形成长时间的记忆。

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碰到一些长句难句,比如:使用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倒装或独立主格等一些较高级的、难度较大的语法现象,这显然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懂得该语法现象及其所隐含的意义,否则即使单词看懂了也不知道它的真实意思而造成理解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分析句子结构,平常上课时要注意老师是如何讲解一些重点语法的,记住一些典型的句型,熟能生巧,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难句就不难了,长句也变短了。

三、掌握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快速阅读,理解文章大意。一般情况下,快速阅读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个一个单词地读,这样不利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影响速度。平时阅读时身子坐正,眼睛离文章一尺左右,使目光覆盖较大的阅读面,尽量争取一眼能将一个句子从开头快速扫到结尾,并明白整个句子的含义。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碰到生词就翻词典。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到考试时就会因为不能翻词典而心慌,以致无法正常阅读。正确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句子和文章的关键意思上,而不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词上。一篇文章读下来,我们要做到理解文章大意,抓住主题思想,明确作者态度或意图;并且理清文章思路,逻辑关系,确认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每段的大概内容;同时也要注意阅读文章和每段的主题句。

快速阅读后,我们可以阅读题干和选项,逐个解题。根据历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干的设计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主旨要义题。此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在阅读理解题中所占的比例和难度较大。主旨要义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对全文或某一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因此,确定文章的主题句是获取段落大意,总结归纳全文中心思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信息题。具体信息题是相对比较容易但容易做错的题型,这种题型选项的设计往往会使用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或稍微改变某个主语、某个副词或某个数字,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凭印象做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回到文章中,找出与答题相关的词语和句子,细心对照,找到相同、相近或相反意义的词语,仔细比较;或找到相关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推敲以确认正确答案。

推理判断题。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读懂全文,还应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为说明但意欲表达的意图,即推理判断。这类题型近年分值比例在加大,对我们的要求有所提高。首先我认为排除法在推理判断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这类题型时,我们要擅长于抓住文章的主题句,作者的心理特征、感彩和文章中的特定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发掘隐含的深层意义,最终选出最佳答案。

猜测词义题。即不用词典而通过上下文认识生词的能力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也是高考中阅读理解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对单词、词组甚至是整个句子含义的推测。在猜测词义的试题中,最主要的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而推测词义。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在平常学习中注意积累词汇,注重语法,增加阅读量,主要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莉芳.阅读课堂提问的认知特征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02:68-79.

阅读技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2-01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题。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但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教好作文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体现一个语文老师水平的平台。作文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我一直在教学中摸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我在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1.重视阅读教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很重视阅读指导,做法有以下两点:

1.1立足课本。语文课本内容多是各类经典文章,字里行间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我教学时侧重两点。(1)品读妙语佳句。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和体味语言,品读蕴蓄于语言内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良好的语感。(2)仿写。让学生适时对范文进行仿写的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好方法。作文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模仿中摸索、领悟,在模仿中成熟创新。我每教一课,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项作文知识的传授与写作技能的训练,克服了学生怕作文的畏难心理。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要求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因为本篇课文主要采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内心恐惧,所以我在布置作文时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这种写法,批改和讲评时也特别表扬那些采用这种写法的同学。同学的写作热情表现得很高,写的作文也很不错。

1.2放眼课外,博览群书。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而课本上的几篇经典文章,对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学生放眼课外,博览群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极为有限。因此,学生一开始读书是被动的,我采取了措施,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甚至利用学生的零花钱,让每个学生能够人手拥有几本名著,组建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互谈感想,让学生与书形影不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名著会以其本身的魅力吸引住学生,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了,学生的收益就大了。久而久之,就真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可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至关重要。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文就会变成一种乐趣,而不再是负担。在平时作文批改中,我采用"闪光点"式批改。老师及时的评改,趁热打铁地适时点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评语中多用鼓励语言,多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相信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主动修改文章、写好文章,给学生以人格力量,这是评改作文最重要的。例如,在"军训感想"作文批改中,我重在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凡是学生作文有一两句写得好的句子,我就用红笔在下面画波浪线,并写上"好"字。课堂讲评作文时,就表扬这些同学哪些句子写得好并念出来,且让其他同学点评哪里写得好。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经常来询问我"这样写好不好""要怎样改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反复写,反复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提高了。

3.写作技巧指导

写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必须让阅卷者的眼睛不断闪亮,闪亮的次数越多,印象就越好。让人眼睛闪亮的方法很多。从大的方面讲,文章的基本要素,诸如主题、结构、立意、开头、结尾等,哪个地方精彩,哪个地方就能激得眼睛亮一下。小的方面说,一个词语,一句有分量的话语,一个新颖的观点,一段恰如其分的故事等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因此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也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

3.1教会学生审题。"审题,即审视作文题目,它包括深入思考,细致分析,正确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首要条件,常用的方法是'分析法'"①。分析法就是把构成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逐一推敲,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各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区分题眼,中心词和修饰词语等,弄清题目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如命题作文《幸福的我》,中心词是"我",属于写人记叙文;"幸福"则是关键词语,是用来修饰和限制中心词的,这篇作文应当写"我"幸福的事情。

3.2指导学生选材。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要中心突出,言之有物,就必须精心选择材料。要围绕中心选材,要选择典型的、真实的、新颖的材料,只有这种材料才能融进自己的感情,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终于战胜了自卑》的作文,选取"考试考砸了,心绪低落、彷徨,正当自己心情郁闷,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突然看到了一句话,顿时心中豁然开朗,有了信心"等,这样的作文题材真实,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写出来的作文就能以情感人。

3.3指导学生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它决定着文章的价值。文章的立意要遵循以下原则:要鲜明,要健康,要深刻。深刻是说立意不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而要能找出其深层意义,小中见大,平凡中见不平凡。例如,有一位学生作文"由一棵快凋零的梧桐树枝杈长出嫩芽,想到人碰到困难,绝不能轻言放弃,要努力克服。"这样文章就显得深刻。

3.4指导学生使用形象的语言。近几年来,中考作文语言和内容所占的分数是一样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取得作文高分的关键。"这就要指导学生写好场景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②。如,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 外面突然下起了小雨。下课了,可老师还在讲课,而同学们的心已完全不在课堂上。" 这是反映老师拖课,而外面正下起了雨,同学们心不在焉地听课。这个场景可能每位同学都有亲身经历,但是就这一句话无法给人深刻的印象。可以改成这么一段:"天色沉了下来,灰蒙蒙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动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铃声骤然响起 ,打断了老师投入的讲授,也打断了同学们的思路 。走廊上渐渐热闹起来,时而听到欢呼声:'下雨了。哎!湿漉漉的。''雨点怎么那么大,打在地上都会蹦回来''哦,下雨喽 !下雪喽!'……欢呼声传入了教室,同学们的头逐渐转向两边。"很明显修改后的这一段语言形象生动,而这主要用了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就让读者感受到所发生的一切如在眼前。

总之,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和练笔,也需要老师长期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

阅读技巧范文第8篇

一、阅读测试的基本体裁

初中英语文章的基本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记叙文通常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是以记人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通常以人物传记、趣味故事为多。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说明文通常以科普知识、体育运动、异域文化、热门话题等题材文章为多。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处理日常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的公私事务所经常和普遍使用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的内容通常有书信来往、电话留言、广告、说明书等。通过对近几年来南京市中考阅读短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文已从单一的故事型转为背景文化型和知识介绍型,这说明记叙文已从为阅读而阅读的怪圈中跳出来,使每篇文章成为真实阅读的材料,不但学习语言,也是学文化、长见识。在阅读中设置真实的“信息沟”,让学生从每篇阅读材料中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通过阅读有所得。说明文也更加真实有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考阅读理解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加突显语言的功能性。

二、阅读测试的基本题型

初中英语文章的基本题型有: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是否正确;阅读短文,在所给ABCD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阅读短文,根据所读短文内容,填写另一篇短文中所缺的单词;阅读短文,填写另一篇短文中所缺的信息。这里的信息可能是词组,也可能是句子。其中阅读短文,填写另―篇短文中所缺的信息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答案灵活。不但要求语言正确,还必须符合逻辑,符合内容情节。

三、阅读测试的设题原则

初中英语文章的设题原则一般是围绕主题概括、词义猜测、问题推理、细节寻找、简单计算等内容而设计的。

A.主题概括

1.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_______.

2.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

3.The best title for this article might be_______.

4.Which sentence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5.What's the writer's main point?

B.词义猜测:

1.The word“them”in Line 3 Paragraph1 refers to____.

2.The expression“pick up”probably means_____.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at is“……”?

4.By saying“Joe was at the top of the world",the writer means that_______.

5.The word“sink”in the passage means_____.

C.问题推理

1.What does the passage say about_____?

2.The writer may agree wit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3.The writer suggests that_____.

4.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_____.

D.细节寻找

1.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________.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rue?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second passage?

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e can know______.

E.简单计算

1.How many people were trapped in the car?

2.How long did David stay on the train?

3.John Cadbury opened a factory to make chocolate drinkin_______.

4.According to the doctor,Scotl Bautch,if a child in Grade 5 weighs abut 30 kilos,the school bags he carries shoud not be over_________.

A.5 kilos B.3 kilos C.5.5 kilos D.4.5 kilos

四、阅读的一般方法

快速阅读(通读:速度、视幅、中心句)、精细阅读(细读、分析、猜测、推理)、对策阅读(复读:问题、针对、决策)。快速阅读法也称为快速略读法。在阅读短文时,先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略读)。快读时精力要集中,但不要注意细节,遇到少数生词或难懂的语法,均应忽略。重点应放在全文的概貌上,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开始段和结尾段,以及各段的开头句子;再就是紧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句子、数字,专用名词等等,借助它们可以描绘出文章的大概轮廓。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是获得正确答案的基础。精读(细读)的要求是比较彻底地搞懂文章的内容,即文章的主旨大意、具体细节、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文章的基本结构,尤其是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要细细琢磨,不仅要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看懂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在快速阅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支撑点(理论依据),因为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可根据据原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而获得。带着问题阅读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五、阅读的有效方法

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即短文―问题―短文和问题―短文―问题。

A:短文―问题―短文(Passage--Question--Passage)

短文―问题―短文即先阅读短文,再阅读短文中的问题,最后回到短文中去寻找“支撑点”。其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全局性问题、推理判断和词义猜测等深层次问题。但阅读速度慢,学生不能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的内容,缺乏主观能动性。

例题1:

One day a man walked to a pet shop and said to the shop assistant, (1)“I need two small mice and about five dozen (打)roaches,and two spiders(蜘蛛)”“What do you need these things for?” The shop assistant was very surprised.

“Well”,___ repliedthe man,(2)“I'm moving out of my apartment and the landlord insists that I should leave the house in exactly the same condition as I found it.”

Question:

The passages suggests that when the writer moved into the house,it was_________.

A.just cleaned by the landlord

B.dirty and full of insects

C.tidy and comfortable

D.very clean

答案与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个问题推理题。面对问题推理题,我们建议学生要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把握,或是对作者的意图进行推断。通过画线(1)和画线(2)作者跟宠物店营业员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当作者搬进这房子时,房子是既脏又有许多虫子。”因为作者说他要买两只小老鼠、五打蟑螂和两只蜘蛛以恢复他搬进去的情形。

B:问题―短文―问题(Question-Passage-Question)

问题―短文―问题即先阅读短文中的问题,然后再带这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再阅读问题以检查答案。阅读时学生要把注意力放在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语上,一直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立即停止扫描式的阅读,然后仔细地阅读相关部分后再答题。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时间,可以用来解决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对解决主旨性和推理性的问题效果不明显。

例题2: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wo countries,They are on the same continent(大陆)next to each other and share the same language.

These two countries also share on other ways.(1)Canada buys many things from the U.S.A. Cars and clothes are two examples. The United States also buys things made in Canada.

(2)Much of the paper used the United State comes from Canada. Some of the oil they use comes from Canada,too.

Question:

From the passage,we know that Canada is a country which produces a lot of_______.

A.clothes B.cars C.paper D.machines

答案与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个寻找细节题。所谓寻找细节题,是指对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进行回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寻找细节题对阅读理解的深度要求远远不如主题概括题和问题推理。我们可以从画线(1)中知道“加拿大向美国进口小汽车和服装”。从画线(2)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大量纸张是来源于加拿大”。

例题3:

(CHINA FOOTBALL,February,3)

Shanghai Shenhua Team VS Beijing Guo'anTeam

Time:February 8,Sunday(3:00)

Place:Hongkou Stadium

TICKET PRICE:RMB 25 yuan(for adults)

RMB 15 yuan(for students)

NAME:China Cup Football Contest

COACHES:Xu Gengbao,Jin Zhiyang,

Question:

If three adults and six students want to watch the match,the tickets will cost RMB______yuan.

A.165 B.135 C.195 D.225

答案与解析:答案为A。这是―个简单计算题。三个成人是75yuan,六个学生是90yuan,因此这些球票合计人民币165yuan。

六、阅读短文的技巧

A.阅读须讲速度

阅读必须讲究速度。在生词率少于5%的阅读材中,一般读速应为每分钟60-80个单词。为达到快速阅读并提高能力的目的,必须注意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时尽管脑力活动是非常紧张和复杂的,但除了眼球的转动和手指翻动书页以外,几乎再也看不见其它任何部位的动作,同时也听不到除了书被翻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外的任何声响。切勿手忙脚乱,动个不停,手指字行,头部摆动,口中念念有词。逐字阅读,复视,心译,词典翻来翻去,单词旁注满了密密麻麻的汉字等坏习惯都是要不得的。

B.阅读须扩大视幅

阅读时视幅一般要长达20个字母,可将四、五个单词或一个意群收入眼帘。眼球直观范围应控制在每行文字中间,视线左右扫描。阅读时视线从左向右移动,作跳跃式阅读,着重扫捕意群,同时捕捉意群中的重要单词,以寻求必要的语言信息。在理解句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虚词、小品词或不起关键作用的词一溜而过,抓住那些极富信息的词,可有助于准确把握所读内容,加快读速。

C.阅读须抓中心句

有的文章每段的第一、二句就揭示了该段所讲的主要内容,其后的句子是围绕它展开的,而整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是这些中心句的组合。

D.阅读须分析句子

阅读须分析句子结构及句式特点,这样可避免过多地受生词的困扰,实际上有些生词意思就存在于字里行间,读完―句、一段或整篇后,就可自悟其意。

E.阅读须分析文体

阅读时要认真分析文章体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在史地知识和科普文章中,应注意人名、地名、物名、大小、数目、年代、作用、现象等。阅读时要因文而易,区别对待,灵活运用。

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办法是不断地阅读。要注意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日日坚持,持之以恒。所谓精读,就是仔细地一句一句,甚至―个词―个词地读。弄清每―句的意思和结构,了解每一句的用法。必要时,要查字典,要请教别人,要反复看,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将较难英文译成中文是检查是否真正理解的一个好办法。精读的文章,可以是正在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短文。这类文章应有一定的难度,最好是地道的英语。所谓泛读,就是泛泛一读,尽量不查字典,不分析结构,也不必字字必看。这种阅读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内容上,它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泛读的东西很多,如各种简易读物、中学生报等。

阅读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并未做到这一点,部分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心理。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语文文章的阅读本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师“填鸭式”的阅读教学下,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降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精选阅读材料,掌握阅读技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

1.养成默读的习惯

有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喜欢采用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于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还要认真地标注。这样的阅读方法不利于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通过视觉直接感知文字内容,避免看到文章内容时下意识地就读出来,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影响阅读速度。

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如果学生使用朗读的方式阅读课文,需要花10分钟时间才能够读完整篇文章,但使用默读的方式只需要4分钟就能够读完。所以教师要改变学生在阅读时出声朗读的习惯,让学生适应默读形式,在考试中合理安排好做题时间。

2.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而小学阅读中的陌生词汇较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执着于陌生字词的意思,将时间花费在寻找字词的含义上,浪费阅读时间,而且学生在阅读时没有一种紧迫感,认为花5分钟阅读完一篇文章与花10分钟阅读完是一样的,不重视阅读时间。这种形式的阅读会使学生优柔寡断、思维缓慢,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需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节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例如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有40多个自然段,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会花费大量的r间,所以教师只给学生8分钟的阅读时间,然后就要求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这种要求下,学生会想尽办法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教师的不断培养下,学生也能够适应小学语文试卷中出现的不同的阅读题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

二、精选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

语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背诵,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找到有趣的阅读素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精选阅读材料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名著、有趣的故事以及电影,增加学生的阅读材料。

例如在学习《奥运五环》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选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表现我国奥运健儿的素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就在身边,可能教师选取的阅读材料较为复杂,学生不能够一下子理解,但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早已经了解到教师说的话题,对话题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课文学习。

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1.寻找主题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小学语文阅读中虽然有不同的文体,但不论是哪种文体,都有脉络与逻辑,以及中心句。一般文章的中心句就是开头的一句或是结尾的一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还有一些文章是没有直接给出主题句的,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细节归纳出不同段落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文章的第一句“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做了报告”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句,让学生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以及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在考试中碰到陌生的阅读内容时,也可以采用寻找主题句的方式来分析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2.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

在考试中遇到不同的阅读理解题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来分析文章,一般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型都会让学生对某些自然段进行概括,或是说一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有一些问题就透露出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做《》这篇阅读时,文章的第二问“同学们都称赞为‘小神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可以有一个基础的认知,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他很聪明,通过这样的分析再去阅读文章,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关键句,回答问题,节约做题时间,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考试中占分较重,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精选阅读材料,掌握阅读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水,代会.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拓展阅读[J].小作家选刊,2016(35):174-175.

阅读技巧范文第10篇

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高考试题对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分值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散文阅读,因作品篇幅短小,文字精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外在形式上。“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之中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线索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发展脉络。解读散文,既要把握“神”,又要抓线索。

【考题回放】

(2012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听朗诵(节选)

孙 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试题重现】

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区间在第二至六段,应留意“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等关键句。)

【解题技巧】

一、 读懂全文,整体把握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准确地理解、赏析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加以回答。如2012年上海卷所选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文章前一部分(第一至二十一段)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前一部分大致又可分为五个层次:

1. 冬阳里,骆驼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2. “我”看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

3. “我”和爸爸谈论骆驼为何系铃铛;

4. “我”真想替骆驼剪剪垂在肚皮底下的皮毛;

5. “我”问妈妈骆驼哪儿去了。

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要点及主题,再看试卷上的考题,答案就相对明确一些:

例:“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解析:首先,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一定是与全文的内容、形式有关系的;就散文来说,主要跟主旨、线索、题材、语言风格等有关。就本文标题来说,“童年”是回忆的主体内容,“骆驼队伍”是中心事件,也是文章线索,而“冬阳”除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外,主要的是“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同时也以“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其次,散文特别是现当代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情境、氛围的营造。“冬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有助于情境、氛围、意蕴的营造。另外,还要注意答题格式——先总说,再分说。

参考答案:“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评价1分,分析3分。)

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旨意。

二、 返本求实,准确概括

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对于概括句段意思的试题,也要做到实在、明确而具体。概括的要求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有关句段的要点,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述要点。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这是良好的概括所必备的条件。请看下面的文段与试题:

她(指冰心)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节选自谢冕的《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 。

原文有三个要点——“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都参与创造和建设,都具有温情和人性”(参见加点文句),而一般考生容易遗漏第三点。此外,概括意思有时会限定字数,那么,就要在有限字数中包容较多实实在在的要点。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麻鞋之歌

叶 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

2. 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答:

3. 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 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答:

参考答案:

1. 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一点1分。)

2. 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④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一点1分。)

3. (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2分。)(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每点1分。)

上一篇:说话技巧范文 下一篇:英语听力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