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投资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9:44:52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1

【关键词】投资战略;投资组合;实物期权

企业的生存靠发展,企业的发展却要依赖于投资。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原有领域内的创新。固然,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依托于某个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企业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创新,无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良,都会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方面的风险,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具备了投资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项目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无论是扩大再生产或是开拓新市场都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鉴于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坚决杜绝决策程序的随意化和形式化,要深入的考察和权衡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将项目纳入到企业整体中加以系统的考量。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项目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做了简要的思考,并对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备注】

【1】许世刚,茅宁.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65-69

【2】陈海芳,宋平.管理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0

【3】郭百钢,韩玉启.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科学管理研究.2004.2:73-76

【4】李向红.内含报酬率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不足与完善[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2-33

【5】李晶莹,刘金兰.投资组合理论在实体项目投资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13:26-27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2

一、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界定

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是指企业采纳了不能满足资本成本的投资项目,或者放弃了能够给股东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不仅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反而使股东财富遭受减损。

由于企业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不可逆转的特征,这就使得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判断可以从是否选择了合理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时点两个角度展开:如果企业投资超过了合理投资规模的话,则意味着企业把大量资本投入到预计报酬率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项目上,会导致投资行为的净现值出现负值,从而毁掉同等数额的股东财富;而如果企业投资低于合理投资规模,则其机器设备可能无法满足生产质量和数量的需要,从而使企业丧失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重新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需要支付相当大的成本。投资时点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本质上来看,企业投资过早就是进行了过度投资。这是因为企业投资过早,不仅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且由于投资行为的不可逆性会使企业丧失一定的投资选择权。如果投资过晚,一定时期内会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投资不足行为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例如会造成企业丧失市场份额,降低企业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等。因而,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其最终结果均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不能实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将会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或者倒闭。

二、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综述

在完美资本市场假设下,新古典投资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黑匣子”,仅仅从预期盈利能力、资本使用成本等纯技术指标来研究如何选择企业投资决策,完全没有考虑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存在。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客观存在,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企业进行非效率的投资行为呢?

(一)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客观因素 新古典投资理论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解释的过程中遭遇了较大困难。这种局面一直到阿克洛夫发表了其作为信息经济学诞生标志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在该文中,阿克洛夫提出的“柠檬市场”问题为解决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困境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解释企业的各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成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不对称信息影响理论认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成因是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对项目投资机会的高估或者低估。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外部潜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甚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项目投资机会的信息不完全情况的客观存在,这些都会导致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高估或低估,从而形成非效率投资行为。

依据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不对称信息影响理论,不对称信息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既可能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可能导致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而非效率投资行为究竟是投资不足还是过度投资则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的类型。Myers和Majluf(1984)指出融资契约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内部经营管理者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即当一个公司进行项目投资而需要股权融资时,由于公司经理和外部潜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可能出现高估或者低估两种情况。如果具有信息优势的公司经理认为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且市场低估股票给股东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项目投资带来的利益,则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公司经理往往会放弃一些净现值等于零甚至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从而出现投资不足行为。相反,如果公司的股票被市场高估,则经理层会愿意发行股票融资,甚至将筹集的资金用于净现值小于零的投资项目,从而造成过度投资行为。Narayanan(1988)通过研究企业的外部潜在投资者与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关系,得出其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是对企业投资机会信息的不对称,而不是对企业现有资产的估价信息不对称,然后,在这种假定前提下证明了所有其项目的净现值超过某个小于0的阈值水平的公司均将发行股票并且实施该项目投资。即不对称信息下导致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过度融资。这是因为投资项目净现值为负数的企业可以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中获利,而且企业从发行被高估股票中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会弥补净现值小于零的投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

(二)冲突是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制度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理论的发展以及委托理论和契约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在企业财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形成了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冲突影响理论。

非效率投资行为冲突影响理论认为:普遍存在于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冲突是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制度影响因素。在现代企业的投资决策中,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主要形成了两类冲突,即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以及股东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这两类冲突的存在导致企业极有可能选择非效率的投资决策,从而形成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一方面,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会引起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由于股东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仅以出资额为限来承担风险,却得到全部的剩余收益的所有权。这就使得股东更愿意选择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认识到这一点的债权人会对此采取增加利息或限制投资条件等措施,形成资产替代效应。这种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资产替代问题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而Myers(1977)的研究也表明当企业资产负债率为零和利用内部资金以及发行股票来为项目融资时,企业都会表现最优投资行为;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正,那么发行风险负债来为项目融资,就会出现投资不足行为。

另一方面,股东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则会导致过度投资的投资决策。Jensen(1986)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出发,首次提出了企业的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冲突,即股东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人的目标是私人利益最大化,经理人为了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而倾向扩张企业规模,甚至投资于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从而出现过度投资。股东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这种非效率投资行为成因的研究已经成为过度投资研究的主流,目前在此理论基础上,后来的理财学者们又对其理论进行深化,形成了所谓的“管理层壕沟防御学说”和“投资多元化学说”

“管理层壕沟防御学说”认为:企业经理人偏好NPV为负的投资项目,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使企业的行为无法与其个人能力分离,进行“壕沟防御”。经理人的壕沟防御是指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经理人通过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来强调自身的优势和技能,而不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经理人选择NPV为负的投资项目来进行过度投资,可以使经理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通过营造“经理帝国”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通过扩大公司规模进而提高公司对其依赖的程度,最终使得经营者获取更大的职业保障。

“投资多元化学说”认为:经理人出于薪酬和职业安全等考虑,通常会偏好多元化投资,即使多元化会损害企业价值,而且,多元化企业大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从而能够为经理提供更多远离外部市场监管的资金。通过多元化投资,经理能获得额外的私人收益,即个人威望、权力、地位和在职消费,并且加上多元化投资能降低经理人的转换工作成本,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使得经理人更易于寻找到其他合适职位。经理通过多元化投资能够巩固自己的职位,股东很难轻易替换他们。尽管这种风险规避的本能使得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背道而驰甚至形成过度投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三)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财务因素 新古典投资理论认为,只要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投资项目即为可行,不管其所需资金究竟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是来自于企业外源融资,有效的资本市场总是可以保证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即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存在融资约束。然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现实资本市场中客观存在着“信贷配给不足问题”,这就使得企业的项目投资,会受到其自身融资能力的影响,而作出非效率的投资决策。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融资约束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重要财务影响因素。这就是所谓的“非效率投资决策的融资约束影响理论”。

依据这种理论,如果企业面临一个NPV大于0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企业内部资金不足,而且外源融资能力有限,从而极容易形成被动放弃良好投资机会的投资不足行为,此类投资不足行为多发生在以前年度绩效不好的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的现金流严重不足,造成其外部融资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企业面临好的投资项目却不得不放弃的困境。笔者认为这种投资不足行为虽然是非效率的,但却并不是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的,因此,对此类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改善往往需要社会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的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相反,如果企业具有充足的内部资金或者说“自由现金流”,但是企业不再具有NPV大于等于0的投资项目,却极有可能形成非效率的过度投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Jensen(1986)在“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是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理论认为由于经理目标是最大化自身利益,在不存在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形下,经理倾向于将企业过去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投资在负的净现值项目上,而不是将其分配给股东,从而形成过度投资行为。Lang and Litzenberger(1989)在自由现金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他通过检验股息公布时对股价的影响来证明了自由现金流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他们用小于1的托宾Q值来标明过度投资者,发现对于具有小于1的Q值的企业来说,其与股息变动公布相关的平均收益明显大于其他企业。并根据更清楚的数据划分的进一步检验结果与围绕股息公布的赢利预测变化的分析,都支持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

关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得到大量实证依据,主要有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Schaller(1993)、Hoshi,Kashyap和Scharfstein(1991)、Owen(1997)、Kaplan和Zingales(KZ)(1997)、Cleary(1999)等均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

(四)管理者有限理性是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心理因素 从上述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信息不对称、冲突和融资约束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理论都是建立在管理者完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相反,管理者像普通的人们一样具有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这种管理者有限理性心理特点被引入到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就形成了所谓的“管理层过度自信假说”。

关于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假说”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有限理性是导致企业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理论的创始人Roll(1986)首次提出了管理者“自以为是”假说,分析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企业的并购收益,使得本身不具有价值的并购活动得以发生。之后,Heaton(2002)提出了一个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模型,该模型将管理者过度自信、自由现金流变量结合起来,推导出在不同的自由现金流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分别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Malmendier等(2005)对Heaton(2002)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越大,投资和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越高,说明在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会造成过度投资;而在现金流缺乏的情况下,又会造成投资不足。

四、结论

综观国内外研究资料,关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冲突、融资约束和管理者有限理性四个微观角度进行,针对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进行的研究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其宏观经济政策内化为企业融资约束等直接因素,从而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小。而目前的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乃至企业投资行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而我国政府制定的投资刺激计划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使得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复苏。这些都使得在我国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引入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探讨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环境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郎咸平:《公司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Schaller, 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Canadian Investment[J]. Canan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26:552-574.

[3]Hoshi, Kashyap, Scharfstein, Corporate Structure, Liquidity, an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Japanese Industrial Groups.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33-60.

[4]Owen Lamont. Cash flow and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1):83-109.

[5]Kaplan,Steven and Luigi Zingales.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69-215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3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投资分析

1投资项目决策的概念与内涵

本文中所指投资是直接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投资形成的“产品”不是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只能是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最终要服务于最终产品。投资项目是指为特定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设备仪器、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项目。投资项目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之前的全部活动,即设想、提议、论证分析及决策过程,但不包括筹资。投资项目决策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做不做和怎样做。同时,这里的投资与一般的购买有区别,投资目的是获得预期的收入,而这种预期收入可能是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可以凭借经验对未来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但这种预测是不准确的,即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2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投资波动也是决定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投资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变化过于激烈,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数行业中过剩等等。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2.1企业经营的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对于部分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这样的企业在逐渐淡出市场,但留给企业的启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2.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2.4投资决策方法应用不够

经济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投资实践结合,才能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导实践,但由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资实践中决策较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资项目决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而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对容易把握,不足以成为决策关键。

3.1投资项目符合企业总体战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3.2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3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1)现值法。除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投资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外,要正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就必须对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率等动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投资分析。应用净现值法进行的投资决策,是在假定企业投资环境确定性下得出的,意味着企业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是确知的,没有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这样,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简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过程,根据不变的折现率计算投资收益来决定是否投资,要么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预测技术局限等原因,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测结论出现不一致,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存在风险。

3.4其他投资决策因素分析

(1)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2)投资项目伴随的经营基础和经营计划分析。即对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内部控制计划等进行分析,考察新增投资项目及其最终产品对经营体系的适应性,以便进行经营调整。

(3)项目后评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项目后评价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相关评价分析资料也可服务于投资决策,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总之,在分析的最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方案比选与决策。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得到各投资建设方案的市场、技术、经济等可行性分析结论,根据企业对风险的好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肖超苏.论企业投资前的研究工作[j].云梦学刊,2002,(2).

[2]陈云卿.企业投资评估[j].管理科学文摘,1996,(6).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4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投资分析;战略规划;财务分析

投资是企业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投资项目的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之前的全部活动,即设想、提议、论证分析及决策过程。投资项目决策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做不做和怎样做。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规避企业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企业投资的热潮。由于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过热、过于盲目,导致投资失败,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目前,企业在投资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分散,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目前,对于部分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这些企业,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没有主要投资目标,造成了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

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一些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二、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及方法

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

1.投资项目要符合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2.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4.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总之,在分析的最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方案比选与决策。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得到各投资建设方案的市场、技术、经济等可行性分析结论,根据企业对风险的好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夏君玉:加强企业投资决策项目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

[2]黄忠伟:论企业投资高效的途径和形式[J].企业经济,2000.10.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5

关键词:项目申请报告 作用编制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体现联系

Abstract: The project proposa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ooks,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and the application report is the project of project approval, an important basis for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the qualit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ow to prepare construction projectsindispensable importance in the application report on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from the concept, role of project application report, prepared, and aspects of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report and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links to how to prepare a good construction project application report.

Key Words: project application report, the role of the preparation of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studies, reports, distinction, contact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申请报告是项目审批立项、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社会效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

1关于项目申请的报告

1.1概念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应报政府核准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其重要举措之一是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今后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而只有“项目申请报告”一个环节,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同年,为了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并予以施行。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应报政府核准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200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了《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提出了一般要求和详细解释。

1.2主要内容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建设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项目申请报告的具体格式如下: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括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3项目申请书的作用

1.3.1申请者通过申请书向有关主管部门陈述申请研究理由和需求事项,以此获得评审通过及取得支持;

1.3.2申请者在完成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作为有关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和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之一;

1.3.3申请者在开展研究的每个阶段,作为布置和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书。

2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要求

2.1内容真实: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2.2预测准确: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具有预测性及前瞻性。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也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有效的进行项目的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论证严密:论证性是项目申请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方面,这样就能更严谨论证项目的建设可行性。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区别主要体现

2004年,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以后,向发改委申报项目,要求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这两者在编制深度上是基本一致的,在格式和内容上是有区别的,一般,只有政府性资金建设的项目审批时才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时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这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目的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要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前景可行性、技术方案可行性、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可行性等,也包括对是否满足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环保法规要求等方面的论述;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对企业项目从自身角度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研究,而是在企业认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项目已经可行的情况下,回答政府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关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投资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二是角度不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项目申请报告是从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角度进行论证,因此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外部性的角度进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论证。

三是内容不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市场预测、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财务分析、企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进行研究论证,回答企业所关心的各类问题。项目申请报告是对维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垄断等方面进行论证,回答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四是时序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件,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的简单补充。对于一个理性的企业投资主体,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应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获得企业内部决策机构―――董事会同意后,应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此,就研究的逻辑顺序而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先于项目申请报告。

五是法律效力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对企业内部股东及董事会负责,遵循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及法人治理结构的约束。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和报送具有政府行政的强制约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受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如行政许可法及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项目投资管理约定的约束。

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和可研报告有根本的区别,但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可研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基础。

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政府仅核准项目申请报告,但这不等于可以不编制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可研报告的替代物,可研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基础。

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主体,在进行规模和投入都很大的投资决策之前,应该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论证项目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可行,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只有在可研论证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对准确建筑工程资料和进度、建设内容。

二是项目申请报告可以看成是可研报告基础上的提升和拓展。

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写一般应先于项目申请报告,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在项目申请报告中阐述拟建公路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因此项目申请报告可以看成是在可研报告基础上的提升和拓展。

4结束语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6

【论文摘要】资本结构直接影响投资行为。通过系统梳理研究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发现,国外学者认为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负债和融资方式两个方面;国内学者则认为负债比例、负债类型和负债融资的约束性是影响投资行为的重点因素。但是,很多学者以股东、债权人、经理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切入点的研究,忽视了负债本身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我国企业融资中最经典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究竟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融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投资资金的运作决策?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企业的金融目标、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重大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对于资本结构与投资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

一、国外关于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关于资本结构和投资行为的研究,西方文献最初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研究。1952年美国学者杜兰特提出用企业净营运收入或净收入来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这个研究使得杜兰特成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过渡者。modigliani和miller(1958)研究指出:如果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套利且充分竞争,个人融资成本与市场替资机会的收益率相同,那么在无交易成本和企业所得税情况下,同一投资所需的融资资金,无论是采用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均无差异。该定理指出在一系列严格假设和完美世界的前提下,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它成为资本结构理论中的经典文献,其后众多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此开展的。

(一)负债对投资行为影响

jensen和mackling(1976)指出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负债契约所给予股东次优投资的激励。一方面,对于负债企业,股东能通过选择高投资风险的项目来侵蚀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预期到企业的这一行为,会通过提高利率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就形成了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针对“资产替代效应”现象。myers(1977)指出,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可以通过缩短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来抑制。企业针对新投资项目发行的短期负债,能够避免原有债权人对新投资项目收益的分享,因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这种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与长期负债相比,短期负债的价格对企业资产风险变动相对不敏感,所以,适当缩短负债期限能够在一定程度抑制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未来的投资机会越多,负债融资产生投资不足与资产替代的概率越大,所以拥有大量投资机会的企业应增加负债中短期负债的比例。myesr(1977)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负债对股东和管理者最优投资行为的约束。他认为,在管理者与股东利益致的前提下,过量的负债就会使得管理者放弃一些正净现值投资项目,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比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放弃有价值的成长机会。即在理论上,负债导致了潜在的投资不足。但是如果未来的成长机会可以被提前识别,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财务杠杆,来使这种负效应削弱。stulz(1990)~究指出负债和投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公司具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和较少投资机会时,过度投资问题会加剧,但是发行负债可以使过度投资问题得到缓解。jemen(1986)~出,负债的好处是能够增加企业还款付息的压力,减少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滥用,提高所在组织的效率,从而起到“控制和纪律效应”。zingales等(1995)~在研究资本结构和管理者行为控制时作出了与jenson相似的论断。

(二)融资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ross的基础上,myers和majluf(1984)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了融资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得出资本结构的作用在于减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企业投资行为的无效性,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他们认为,投资者相对于内部人,在关于企业资产价值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的权益价值将被市场错误估价,如果此时企业为投资项目进行权益融资,由于企业价值受到市场低估,而使得新投资者从新项目上获得良好的收益,而原有的股东则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新的投资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也可能遭到拒绝,从而造成投资不足。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不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如内部基金或无风险债券,为新投资项目融资,则企业的投资不足将可以避免。narayanan(1987)和heinkel和zechnef1990)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与myesr和majluf(1984)类似的结论。他们证明了当信息不对称主要集中在新项目价值上时,将会出现过度投资,某些具有负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也会被选择。因为当可观测的信号仅仅是投资项目的执行与否时,完全通过投资项目对企业进行分类是不可能的。此时,企业的权益融资价格为全体企业待融资项目的平均价格。这样,投资具有负净现值的投资项目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出售股票获利,从而弥补投资项目上的损失。

二、国内关于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负债比例对投资的影响

从国内文献来看,学者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资产替代和过度投资(江伟和沈艺峰,2005;童盼和陆正飞2005;油晓峰,2006;何源等,2007)。童盼、陆正飞(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债融资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比例与企业投资规模负相关,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到新增项目风险的影响,项目风险越大,过度投资就会越严重;反之,项目风险越小,投资不足就会越严重。陆正飞等(2006)依据企业资金流假说设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考察长期负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增长期负债作为一种资金来源与新增投资正相关。江伟、沈艺峰(2004)分析了我国不同成长性的上市企业中负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成长性企业,负债没有引起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反而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替代行为;而对于低成长性企业,负债并没有导致资产替代,但是负债的控制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范从来、王海龙(2006)利用1998-2002期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结构、控股股东与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性质对负债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在国有控股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在民营控股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

(二)负债融资约束对投资的影响

郑江淮、何旭强、王华(2001)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他们选取的样本是1996—1999年度沪深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国家股比重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国家股比重越低上市公司越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源融资约束,而国家股比重越高的上市公司却受到了外源融资约束。何源、白莹、文翘翘(2007)通过建立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模型。试图探讨负债融资对大股东控制下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因谋取私有收益而导致过度投资的趋势就越弱;负债融资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尤其是来自与控股股东具有很强谈判能力的债权人的融资,从而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杨兴全(2oo4)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债务融资确实能够完善公司治理,存在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相对于长期负债而言,短期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资产替代行为。因为在债务期限较短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流动性压力,对企业的投资选择必然产生较大的约束。为了保持偿债能力和避免破产,企业一般不会用短期资金投资于风险项目。

(三)负债类型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陈耿、周军(2oo4)分析了不同类型债务的特点及其在克服债务成本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商业信用由于风险在事前基本能“锁定”而含有较低的成本,其债权人银行是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代表,有能力对企业进行干涉和对债权资产进行保护,但它在控制成本方面同样存在缺陷。除了对债务与投资行为的研究,我国学者对融资偏好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黄少安、张(2001)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分析,原红旗(2003)、管征(2oo6)、郑祖玄(2005)等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和过度融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饶玉蕾和汪玉英(2006)从另一角度进行研究,以2001—2003年的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负相关系数更大;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7

【论文摘要】资本结构直接影响投资行为。通过系统梳理研究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发现,国外学者认为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负债和融资方式两个方面;国内学者则认为负债比例、负债类型和负债融资的约束性是影响投资行为的重点因素。但是,很多学者以股东、债权人、经理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切入点的研究,忽视了负债本身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我国企业融资中最经典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究竟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融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投资资金的运作决策?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企业的金融目标、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重大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对于资本结构与投资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

一、国外关于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关于资本结构和投资行为的研究,西方文献最初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研究。1952年美国学者杜兰特提出用企业净营运收入或净收入来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这个研究使得杜兰特成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过渡者。modigliani和miller(1958)研究指出:如果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套利且充分竞争,个人融资成本与市场替资机会的收益率相同,那么在无交易成本和企业所得税情况下,同一投资所需的融资资金,无论是采用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均无差异。该定理指出在一系列严格假设和完美世界的前提下,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它成为资本结构理论中的经典文献,其后众多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此开展的。

(一)负债对投资行为影响

jensen和mackling(1976)指出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负债契约所给予股东次优投资的激励。一方面,对于负债企业,股东能通过选择高投资风险的项目来侵蚀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预期到企业的这一行为,会通过提高利率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就形成了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针对“资产替代效应”现象。myers(1977)指出,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可以通过缩短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来抑制。企业针对新投资项目发行的短期负债,能够避免原有债权人对新投资项目收益的分享,因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这种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与长期负债相比,短期负债的价格对企业资产风险变动相对不敏感,所以,适当缩短负债期限能够在一定程度抑制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未来的投资机会越多,负债融资产生投资不足与资产替代的概率越大,所以拥有大量投资机会的企业应增加负债中短期负债的比例。myesr(1977)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负债对股东和管理者最优投资行为的约束。他认为,在管理者与股东利益致的前提下,过量的负债就会使得管理者放弃一些正净现值投资项目,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比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放弃有价值的成长机会。即在理论上,负债导致了潜在的投资不足。但是如果未来的成长机会可以被提前识别,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财务杠杆,来使这种负效应削弱。stulz(1990)~究指出负债和投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公司具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和较少投资机会时,过度投资问题会加剧,但是发行负债可以使过度投资问题得到缓解。jemen(1986)~出,负债的好处是能够增加企业还款付息的压力,减少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滥用,提高所在组织的效率,从而起到“控制和纪律效应”。zingales等(1995)~在研究资本结构和管理者行为控制时作出了与jenson相似的论断。

(二)融资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ross的基础上,myers和majluf(1984)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了融资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得出资本结构的作用在于减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企业投资行为的无效性,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他们认为,投资者相对于内部人,在关于企业资产价值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的权益价值将被市场错误估价,如果此时企业为投资项目进行权益融资,由于企业价值受到市场低估,而使得新投资者从新项目上获得良好的收益,而原有的股东则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新的投资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也可能遭到拒绝,从而造成投资不足。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不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如内部基金或无风险债券,为新投资项目融资,则企业的投资不足将可以避免。narayanan(1987)和heinkel和zechnef1990)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与myesr和majluf(1984)类似的结论。他们证明了当信息不对称主要集中在新项目价值上时,将会出现过度投资,某些具有负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也会被选择。因为当可观测的信号仅仅是投资项目的执行与否时,完全通过投资项目对企业进行分类是不可能的。此时,企业的权益融资价格为全体企业待融资项目的平均价格。这样,投资具有负净现值的投资项目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出售股票获利,从而弥补投资项目上的损失。

二、国内关于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负债比例对投资的影响

从国内文献来看,学者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资产替代和过度投资(江伟和沈艺峰,2005;童盼和陆正飞2005;油晓峰,2006;何源等,2007)。童盼、陆正飞(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债融资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比例与企业投资规模负相关,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到新增项目风险的影响,项目风险越大,过度投资就会越严重;反之,项目风险越小,投资不足就会越严重。陆正飞等(2006)依据企业资金流假说设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考察长期负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增长期负债作为一种资金来源与新增投资正相关。江伟、沈艺峰(2004)分析了我国不同成长性的上市企业中负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成长性企业,负债没有引起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反而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替代行为;而对于低成长性企业,负债并没有导致资产替代,但是负债的控制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范从来、王海龙(2006)利用1998-2002期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结构、控股股东与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性质对负债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在国有控股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在民营控股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

(二)负债融资约束对投资的影响

郑江淮、何旭强、王华(2001)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他们选取的样本是1996—1999年度沪深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国家股比重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国家股比重越低上市公司越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源融资约束,而国家股比重越高的上市公司却受到了外源融资约束。何源、白莹、文翘翘(2007)通过建立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模型。试图探讨负债融资对大股东控制下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因谋取私有收益而导致过度投资的趋势就越弱;负债融资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尤其是来自与控股股东具有很强谈判能力的债权人的融资,从而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杨兴全(2oo4)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债务融资确实能够完善公司治理,存在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相对于长期负债而言,短期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资产替代行为。因为在债务期限较短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流动性压力,对企业的投资选择必然产生较大的约束。为了保持偿债能力和避免破产,企业一般不会用短期资金投资于风险项目。

(三)负债类型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陈耿、周军(2oo4)分析了不同类型债务的特点及其在克服债务成本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商业信用由于风险在事前基本能“锁定”而含有较低的成本,其债权人银行是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代表,有能力对企业进行干涉和对债权资产进行保护,但它在控制成本方面同样存在缺陷。除了对债务与投资行为的研究,我国学者对融资偏好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黄少安、张(2001)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分析,原红旗(2003)、管征(2oo6)、郑祖玄(2005)等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和过度融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饶玉蕾和汪玉英(2006)从另一角度进行研究,以2001—2003年的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负相关系数更大;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企业项目投资论文篇8

关键词:投资管理;事前预测;监督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资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投资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加强企业投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企业管理,在企业投资管理中也采用了新的方法,无论是在投资方向,还是投资规模上都有了新的调整,企业投资逐渐走向理性化和科学化。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根据实际的研究调查,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企业投资管理方式落后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投资管理方面本来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加上社会中没有一定的投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的投资管理没有严密的制度作保障,而且投资管理办法落后,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往往没有科学的投资战略规划,也没有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没有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使企业的投资方式落后,在投资管理中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容易造成运行中的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投资决策主观性过强

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投资决策是所有企业决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需要进行科学的企业投资决策。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投资项目的了解,对投资项目中的各种资料没有认真分析,很多企业决策者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制定投资决策。这种没有经过科学研究的投资决策不仅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而且很有可能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企业投资没有有效的监督

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要在投资之前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而且在投资之后也应该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企业在投资之前虽然对投资项目进行了了解,但是投资之后就减小了管理力度,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跟不上。作为投资项目本身来说,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项目本身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一些在投资之前有很好前景的项目也会变成比较棘手的项目,而企业在投资之后疏于对投资项目管理,对投资项目中的实际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了解,很容易造成投资亏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措施

1.进行有效的事前分析

要保证企业的投资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投资之前就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严密的预测分析。企业决策者要结合投资的项目资料,对投资项目中的各种风险和企业的在未来的经济收益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分心研究,尽量不要加入个人的主管感情。在事前分析研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研究。在项目投资研究中技术上的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只看到投资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丰厚收益就进行投资活动,那么企业不但不能获得投资回报,而且有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本企业的技术实力有详细的了解,然后结合投资项目中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对比,如果企业的技术实力满足投资项目的需要,那么投资就有可行性,反之就没有可行性。另外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中,一方面应该对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如果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较好,那么就有投资的可行性,反之,就没有投资的必要。另外一方面,企业要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在考虑投资项目的规模的基础上,对项目中需要的费用有大概的了解,并且要对自己的筹资能力和还贷能力进行考虑,如果投资项目中的资金用量太大,企业无法负担,强行投资的化会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那么就应该放弃对这个项目的投资。

2.项目投资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很多企业正是由于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对项目运行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投资的失败。加强投资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利润。首先,在企业中要建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项目进行各阶段成果进行严格的评审,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转,降低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其次,建立投资项目管理责任制。在目前的投资项目管理中缺乏责任制,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但是建立责任制之后,将项目中的责任逐级落实到企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上,这样他们由于承担一定的压力,对投资项目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进行积极的奖励制度。在项目投资中实施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帮助投资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加强投资后期审计工作

在企业对项目进行了投资之后除了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审计验收。对于企业来讲,很多投资项目的运行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加强各阶段的审计验收工作,这样就能对短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通过审计验收报告企业可以对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针对出现的大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正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结论

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面临的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投资的成功与失败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要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做好投资之前的分析预测,投资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并且进行定期的审计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德林.浅谈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财富,2009(18).

[2]陈玉亚.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能力[J].今日科苑,2009(18).

[3]赵俊.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科技,2008(02).

上一篇:实物期权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力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