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7 05:14:38

中医英语教学

中医英语教学篇1

就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中医英语教学中引入翻译理论和实践,实现课堂互动,切实提高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医英语 教学改革 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reinforcing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ing 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 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 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 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 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 blood pressure”。

4 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3]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4(1):26.

中医英语教学篇2

关键词:听说教学 专业英语 医学院校

一、引言

随着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2007 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英语学习形式和专业内容结合起来,让专业英语进入英语学习是医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对于医学院校的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应树立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理念,融入专业英语的听说内容,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1]

二、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

大学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部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英语语言基础。专业英语,是围绕专业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展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优化医学人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和要求。

医学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通过学习,达到两者相互促进,包括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公共英语语言基础,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专业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因此,在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补充专业英语,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三、医学院校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的策略

1.根据不同专业增加相应专业英语听说材料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医学英语划分不细,临床、药学、护理、检验、影像的专业英语都是统一的医学英语教程,范围大且针对性不强。教师应对不同医学专业英语进行细化。例如,把医学英语细化为临床医生英语、药学英语、护理英语、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医学影像学英语等。明确教学目的与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英语听说教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率。专业英语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傅堤,2010)。[2]

2.根据学生需求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有效结合,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建立自主学习平台。第一,教师可建立公开邮箱、专用学习网页、微博,或在部门的网站建立专业英语听说资源库,包括专业英语视听说、电子教案、写作、翻译等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及完成教学任务提供资料。第二,提供专业英语听说网站、医学期刊网站、医学网站的链接。第三,给学生推荐经典的医疗、护理方面的原版电影,供学生在课堂内外反复进行听说学习。总之,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关专业英语听说文章供学生练习,选择需符合学生英语水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 运用多媒体提高专业英语听说授课技巧

多媒体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持条件。英语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良好的听力、口语能力离不开大量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授课技巧,运用多媒体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

第一,重视监督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可提前安排下节课预习的听说内容,或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内容安排、检查、反馈等,这样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把握听说练习的技巧。针对不同的听力资料,教师可先设计些简单问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尽快进入即将听到的话题。在第一次播放录音时大部分学生就能掌握主要意思。第二次播放则要求听懂的同学边听边跟读,尽量用自己的话复述主要内容。另外,将录音文本资料给学生课后反复学习,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专业英语的记忆。第三,教学形式上,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可开展各种专业英语对话、角色扮演、讨论、模拟学术会议、案例分析等活动。此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还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专业英语演讲比赛、小品表演、英语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专业英语,做到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辅作用,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专业英语听说授课技巧;多给学生创造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结合的应用机会。[3]

3.1 完善教学评估

为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结合是调动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积极性、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形成性评估应包括学生出勤,专业英语课堂发言、专业英语模拟对话,及专题报告模拟等课堂表现(曲景秀,2010)。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专业英语资料,练习专业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内容在形成性评估中所占的比例。其次,终结性评估可设计为口试与笔试、听力的结合。终结性评估应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考察学生专业词汇的掌握、构词法的应用、常用句型的掌握等。总之,教师应调整并完善教学评估,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对医学院校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策略的探索,不仅明确学生对专业英语听说学习的目的、内容,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听说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英语原有水平、教学课时、专业英语教师缺乏等因素还需进一步探讨解决。总之,医学院校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应有意识地从语言角度引导医学生了解专业英语的知识,在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才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傅 堤.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问题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2):69.

中医英语教学篇3

探索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对2013级3个中医学专业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模式进行中医学英语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医学英语术语和中医术语英语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医学英语术语的讲授可以为中医学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升中医学英语翻译的水平。

关键词:

中医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医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培养既精通中医学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开展中医学英语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医学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其中医学英语术语是中医学英语的重要基础。大多数中医院校的中医学英语教学侧重于中医理论术语翻译的教学,而忽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学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造成很多中医知识的翻译都是中文式英语,而中医和西医的交流与传播必然首先体现在专业术语上,术语成为概念沟通的唯一途径[1]。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在中医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介绍,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的基础上,力求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中医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术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熟悉一些常用的中医学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中医学英语水平,为国内其他中医院校的中医学英语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校2013级(三年级下学期)中医学专业3个班级(A1班、A2班、A3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71人,其中A1班57人、A2班56人、A3班58人。

1.2教学内容及方法

1.2.1教学内容

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和中医英语理论教学。

1.2.2授课模式

A1班采用模式一:传统只教授中医术语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A2班采用模式二:传统只教授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模式;A3班采用模式三:医学英语术语与中医术语英语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期末成绩评价方法。按照形成性评价方法,设置平时成绩(30%)和期末卷面成绩(70%)两部分。3个班级同时进行期末理论考试,考试内容相同,按照同一标准,由同一教师批阅同一题型。(2)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认可情况、对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建议与需求。共发放问卷171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中医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2.2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公共英语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西医基础知识、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增强了学生中医学英语阅读和翻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讨论

中医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全球医学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助于扩大现代中医学在全球的影响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意识到中医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在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了中医学英语课程。但是,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医学英语术语学是一门以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为基础,以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及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英语基础课程[2],是国内外西医院校的基础学科,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医学英语术语学的研究[3]。医学英语术语中,大约70%来源于古希腊语,25%来源于拉丁语[4],现代医学术语受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影响最大,大量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与英语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医学术语,使医学英语术语的数量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致有1500多个新的医学英语术语产生,了解掌握这些术语有利于医学英语的学习。本研究在本校中医学专业3个不同班级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中医学英语教学。研究发现,2013级(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总体上较好,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化学等西医基础课程,已经形成了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架,能够很好地理解西医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词汇,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很适合开展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和中医英语理论的教学。本研究在中医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介绍,对医学英语术语的语言起源、语言形成、结构调整、语义演变、词素合成、应用方式、认知变异、多语同源和多源同义等方面进行讲解,结合西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按照人体系统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讲授,让学生学习了人体各系统的重要词汇。医学英语术语中大部分词汇较长,构词方法与现代英语不同,词汇量大、复杂,单词记忆困难,学生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侧重于介绍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方法和词汇归纳记忆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角色扮演、词缀接龙、猜词抢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中医学英语术语的讲授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学英语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理解能力,为学习中医学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医学英语术语的基础上,再讲授中医术语英语翻译,让学生熟悉中医术语的英文表达,更好地理解中医英语的翻译方法,尤其在涉及疾病名词的英文翻译时,应用“意译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中医术语的英文表达,还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有关中医翻译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调查结果显示,A3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A1班和A2班(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医学英语术语教学。

综上所述,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与发展。作为中医学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比、分析和了解西医及中医两种术语体系之间的异同点,将传统中医文化、现代医学知识和英语语言相结合,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培养出勇于创新、精通英语的高质量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作者:杨畅 李雪菲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兰凤利.论中西医学语言文化差异与中医英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4):368-370.

[2]牟剑.医学术语学对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9(23):3064-3065.

[3]吴菲,叶立霜,雷馥源,等.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术语学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33-35.

中医英语教学篇4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构建

作者简介:彭爱民(1969-),男,湖南长沙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广东广州5103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41-02

一、文化、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

文化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们共同拥有的思想和标准。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如个人如何表达自己感情及思维方式、如何交往、如何解决问题等都与文化相关并随之改变。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无线电波一样,它承载信息,尽管无形但无处不在。正如大多数常听收音机的人却难以描述无线电波是怎样转化成声音的一样,人们难以描述文化,尽管文化是构成人们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文化的无限性很明显,同时也很微妙、难以理解。人类特定的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在这无形、难以捉摸的文化中逐步形成的。但如果把收音机调到正确的频率,它便能传达强大的信息。因此很有必要构建准确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学习者对其所习得的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要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这些母语本族人的思维一样思考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味着英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际过程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讲授英语知识时,只教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也就是必须掌握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懂得何时何地该用何种语体、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着力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构建。R. Lado认为:“在倡导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也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

医学英语的教学更应该进行文化比较,构建跨文化意识,这是由医学英语的特点决定的。从词源学来看,医学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占极高比率,其语源差不多全部来自希腊语和罗马语,其次是来自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其本身所含的文化信息量就多,加之中医传统文化本身难以理解和学习,中西医药文化差异极大,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各种技能的集合体。构建学生跨文化意识,有助于他们语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交际效率。

二、了解中西医文化背景,消除跨文化交际误会

中华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医是其瑰宝之一,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我国政府曾经提出了团结中西医、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和措施。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源自中西医文化。不懂得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西医学。因此,医学英语教师要比较中西医学,让学生在中西医学对比中体会中医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硕果,在对比和构建中继承中医文化,同时也接受西医文化的精髓。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文化大熔炉,它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以“WASP”为主流的文化到“大熔炉”文化再到“多元大拼盘”文化的演变过程,其医药文化也是世界诸多民族医药文化的综合。在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医治疾病的模式,病人和医生之间文化的脱离往往会造成少数民族中不成比例的疾病和死亡。美国白人常对少数民族文化持偏见态度,例如,黑人患心脏充血或肺炎时,接受治疗的待遇比白人差;黑人或西班牙人很难得到肾透析或肾移植。目前,美国的医院、医疗机构、政府健康组织,特别是医药和护理学校都在招募不同种族的人,以更好地训练他们治疗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病人,摆脱文化偏见。

因此,在吸收西方优秀医药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医药文化的背景,消除与国外医务人员或病人交际时的跨文化障碍,消除文化偏见和民族歧视,让不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误会消灭于未然之时。

三、医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1.词汇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表达。词汇的差异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不同特点。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曾这样描述:每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内涵丰富的成语、谚语和格言、比喻和联想、典故、委婉语、禁忌语中。

医学英语词汇通常有七种构词方式:词缀、合成、词类转换、混成、逆构法、剪切、首字母缩写。根据词源,医学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本土词汇和外来词汇。本土词汇来源于古英语,外来词汇来源于其他语种。而大部分医学英语词汇是来自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外来词汇。因此教医学生学习这些医学英语词汇时,很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这些词汇不同的文化背景来源,这样学生既可以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又能了解国外文化,避免词汇记忆时的单调、枯燥、乏味感。

如cold一词,先说明其症状类似于“寒冷”,来源于古英语,有两种词形,即盎格鲁方言的cald和西撒克逊方言的ceald。1537年引入其“感冒、低温”之意。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大量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来,医学英语词汇也同样受到希腊语的冲击。

又如anorexia一词,它是1598年引入英语的希腊词汇,由前缀an-(意为“没有”)和词根orexis(意为“口味”、“食欲”)构成,因此原词意为“缺乏食欲”。1873年,英国著名医生William Whitney Gull创造了Anorexia nervosa一词,意为“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多发生在青少年女子中的心理失常,其特征为非正常地害怕身体发胖,体形不佳,连续性厌食和体重锐减,通常伴有自发性呕吐,经闭和其他生理变化。

再如来自拉丁语的医学英语词汇,最早受其影响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日益扩大,罗马人把其语言也带到整个帝国的其他地区。英格兰被征服者威廉领导的诺曼人征服以后,受拉丁语影响更大,因为诺曼人的语言就来自拉丁语。如abscess一词来源于1543年拉丁语abscessus,字面意思为“离开”,由前缀ab-(意为“离开”)和词根cedere(意为“走”)构成。意为“瘘管,即由于受伤、疾病或先天性变形引起的把脓肿、腔洞或空器官同身体或其他空器官连接起来的病变的通道。”

医学英语教师通过诸如上述词汇教学,医学生便能了解医学词汇中不同的词源,从而熟悉词源背后不同国家的医药文化。

2.文化背景知识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文化背景知识指的是与具体某一语言材料有关的政治、历史、经济、地理、文教、科技等背景知识。医学英语教师在处理语言材料前,应适当介绍与材料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既能建构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材料内容。

中医学是一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学中现代科学术语虽不多见,却有大量的中国文化哲学术语。如果教师不从传统文化背景上去讲解,只从定义出发是不行的,况且,教科书、工具书上的定义都有可斟酌之处。因此,只有从这些术语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着手,才能真正把握中医术语的内涵和本质。以“阴阳”(yinyang)为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的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的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中医学则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黄帝内经》开篇说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不仅是中医药整个文化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总原则,而且是中医药学在养生方面的总原则。

西医学有很多新的现代科学术语,人们常能通过一些西方地名、人名等了解西方医药文化背景。例如,川崎氏病(Kawasaki’s disease)最早在日本发现,现在仍然发病频率最高。在美国,川崎氏病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每年有4000多名儿童发此病,80%的患者年龄小于5岁;波动热(Brucellosis)或马耳他热是病人患的一种细菌感染疾病,由布鲁杆菌引起,通过与受感染的动物接触而传染,症状是发烧、虚弱、头痛,也称布鲁氏菌病或地中海热;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亦称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tosis)或霍奇金肉瘤(Hodgkin’s sarcoma),根据恶性度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分类不断在变动,本病是一种以淋巴结系统的肿胀为特征的重症疾病。

3.文化价值观念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无论是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医学英语特定词语文化内涵的教学,还是医药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价值观念的构建,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强调个性、金钱、超越、进取精神、上帝、标新立异、效率、守时等,而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则强调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奉献、回报、谦逊、和谐、礼貌、道德、和平、勤劳等。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中医英语教学要结合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跨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Sitaram,K.S,Gogdell R.T.Founding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hio:Charles E.Merl,1976.

[2]Hanvey,Cultural Awareness [A].E.C.Smith and L.F.Luce,Toward Internationalism[C].Newbury House,1979.

[3]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Bristol:Great Britain J.W.Arrowsmith Ltd,1997.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杜学曾.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罗传伟.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9]彭爱民.论医学类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

[10]孙庆祥.医学英语术语学及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2]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3]王兰英,王玉安.新世纪大学医学英语教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中医英语教学篇5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互动式

一、引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医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比起公共英语教学来说,专业英语更枯燥、乏味一些。教育学家雅克搏维次(jakobovits)曾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动机占33%,能力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由此可见,学生首先要有学好医学英语的强烈愿望,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动力,然后才会认真去学。通过几年来医学英语教学的总结、分析,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互动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构筑课堂主体结构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代替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在互动过程中双方提供信息,并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潜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从而使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时具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功能。若医学英语教学注重各种因素和资源的交流和互动,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避免单调、沉闷,充分实现趣味性、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改变医学生怕学专业英语的状况。

三、互动的方法

1. 问答法。

针对上课内容提出问题后回答,这恐怕是所有老师最常见、最普通的教学互动模式。但我这里提出的问答法其实是可以多种多样的。a 师-生间的问答。这是我们在课堂上用的最多的。医学英语涉及的文章多为科普性,介绍性的说明文,只要我们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课题-帮助理解-巩固反馈。在讨论 the skin,《人体皮肤》这一课时,我用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is the biggest organ in the human body? 这个问题学生们很感兴趣,有的说是 liver, 有的说是stomach,当有人答出是skin 时,我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在带着对人体皮肤充满好奇的情绪中,开始了对这一课的学习。b 生-师间的问答。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这在复习课上我用的比较多,我鼓励学生多向老师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既忠实于该课的内容,又体现了语言重点,既训练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c 生-生间的问答。这通常也放在复习环节上。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这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我通常把学生分为ab两组,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至少一个问题,接着从a组里选一位学生代表提问,表明it’s up to you to invite one classmate from group b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学生往往很乐意选自己的好朋友来回答问题,回答后先由他们自己来评判问题的正确性,老师再给予指导。a组结束后交换,由b组的同学提问,邀请a组的某位同学回答。如此互动,学生们都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提问和回答时,既对文章的内容更进一步地巩固和理解,又大大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复习了语法。同时,组和组之间还可以开展比赛,看哪组的问题提的又多又好,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 用简笔画、图片、图表等进行归纳比较。

医学英语既是语言技能课,又是医学知识课。很多文章涉及的内容知识含量大,中英文的语言表达差异也很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记住更多的东西,善于归纳总结很重要。在讲到如何合理饮食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用笑脸让学生归纳合理饮食的注意点,用哭脸表示以下的是不良的饮食方式。别小看了这样两个小小的图标,它一下子就能让学生产生新奇感,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另外,利用图表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讨论vital signs,《生命体征》这一课文时。我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 填表格。根据生命体征的四项内容: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blood pressure, 分别让四位同学脱稿在黑板上写出它们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异常情况等。表格既高度概括、清晰明了又可以横向、纵向比较,加深记忆。

3. 编对话及角色扮演。

这个互动方法在练习学生口语上有着很好的效果。语言的本质在于交际,我们很多医学生能阅读材料、能做题目、甚至用英语写论文,但最简单的医学单词都读不准,开口说话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专业英语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口语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在nurses wanted 招聘护士一课上,我们模拟面试现场,一位学生扮演面试考官,其他的同学分别来应聘。面试的问题有:1). how do you decide to study nursing?/ why do you choose to be a nurse? 2). do you have working experience? 3). introduce your education background. 4). what are some of your professional goals for the future? …学生们都能做好课前准备,热情参与。其实,与医学相关的业务交际都可以创设情景,进行编对话互动练习,如病人的接诊、询问症状、病史、安慰病人、医疗检查、用药指导等等。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出关键词,帮助学生更顺利地编出对话。

4. 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等互动模式,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就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医学英语本身比较枯燥,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但是有了多媒体,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有趣、生动活泼。例如,大量的复合词的词根、前缀、后缀采用多媒体演示,反复操练,比板书的效果更好;色彩鲜艳的图片,更吸引学生了解各组织、器官、系统等的英文表达;与文章相关的小视频,产生强大的听觉、视觉、感觉冲击,唤起医学生对人体奥秘的积极探索。

四、初步成果

1. 学生对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 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对医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大增强。

3. 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4.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近两年我校学生的mets考试(全国医学英语等级考试)来看,一级过关率达95%以上;二级过关率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1. 倪红武,2001,浅谈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医英语教学篇6

随着中医英语教学活动在中医院校的日益普及,大多数的中医院校都成立了中医英语教研室,配备了专业的中医英语教师。但中医英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由于发展时间短,在教学理论和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提高。首先,现行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常采用灌输式教学,主要内容是讲授文章,配以数量巨大的中医专业词汇,枯燥而又难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导致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必然会降低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质量[1]。另外,目前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听、说、写方面训练不够。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英语的应用能力欠缺,有悖于教学目标。其次,目前使用的中医英语教材不规范,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比如有些教材中,对英文的中医学术语的来源、翻译遵循的原则等缺少注释,有些教材中翻译方法、原则与课文中英文中医术语实际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原则不一致[2],导致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中医术语的翻译,不同的教材不统一,甚至同一本教材前后不一,如“三焦”一词,有的译成“threeJiao”,有的译成“threeheaters”,有的译成“threewarmers”等。同一个中医术语出现不同的翻译,给学习者带来困惑,也给授课教师造成了麻烦。另外,中医英语师资匮乏导致中医英语教学难以全面开展,师生比例失衡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英语教学活动的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模式改革

2.1.1准确定位中医英语课程

随着中医国际化,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成为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医英语课程承担了完成任务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围绕中医英语课程的定位、教学原则和方法给予中医英语课程高度重视,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和研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医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1.2合理设置中医英语课时

中医英语是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生僻、句型复杂、文体特殊是中医英语的特点,与基础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其难度要远高于基础英语。因此,中医英语教学活动所需的课时量应该等于或高于基础英语的课时量。通常中医专业学生的医学类课程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量较大,因此,中医英语课程的课时设置时应兼顾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不少于3个学期,每学期40个课时,每周为4课时,在学期的前两个半月完成授课。提前完成中医英语教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复习、消化。这种课程设置,可减少中医英语教学与中医专业的冲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2.1.3加强中医英语听说写的训练

以往的中医英语教学,对听说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不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国内大学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能用正确的常用中医术语进行交流[3]。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更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医药的疗效,主动采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和治疗。在使用中医方法诊疗过程中,能够用熟练的英语与患者沟通,言者清楚,听者明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与外国患者沟通,参加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都需要中医学生有较强的听说写能力。因此,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中医英语听说写的训练。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中医英语词汇是听说写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听资料,加大学生“听”的输入量。鼓励学生开展情景式对话,多说多听,比如问诊,讨论病历,学术交流模拟。教师应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最终促使学生达到独立完成一般中医文献翻译的水平。教师可定期开展多种测试、考核,督促学生听说写的训练,检验教学效果。

2.1.4提高中医英语阅读能力

中医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常会逐字逐句的对课文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效果有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阅读训练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灵活应用PBL和TBL等教学法,教师事先安排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扩大阅读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教师也可使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并归纳出阅读内容的大意。此外,教师可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阅读资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2教材建设改革

首先必须重视中医英语教材建设,并将它作为一项关键性、系统性的工作来抓。教学系统由教师、媒介和学生三要素组成,教材作为中间环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英语课程主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的背景,迫切需要用英语表达所学的中医理论和知识。近年来,各地有不少英文中医药书籍出版,其中不乏高质量的作品。但仍有必要请权威中医药专家和英语专家,参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WHO(世界卫生组织)英译的标准,联合努力编写更多适合现阶段中医院校特点的、能反映中医药最新进展的、与世界接轨的教科书,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满足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要求。因此,中医英·257·语教材的内容编排应以主要纳入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内容,辅以内、外、妇、儿、骨伤科的典型病例,还需要纳入中医诊疗的方法,如针灸、推拿等[1]。使学生对中医英语知识有全面的掌握,适应今后实际工作需要。我们中医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培养,让学生具备与国际同行用英语进行中医知识交流的能力[4]。国外流行的中医科普读物或中医英文教材,语言道地,是中医“英语”教材选材的最佳来源。采用这些书籍作为教材,可以使中医英语教材与国际接轨,使教师和学生能了解这些教材的译介理念和行文风格[4]。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建设中医英语资源库,将中医英语听、说教学课件,词汇练习课件,中医英语词典等工具,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视频等资料纳入库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作为资源库的管理者,教师应勤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资源库,使学生能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料,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3师资建设改革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建立高水平的中医英语师资队伍,是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目前现状是,会英语的教师不懂中医,懂中医的教师不会英语,二者兼备的教师严重匮乏。一名合格的中医英语教师,应有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深厚的综合英语功底,以及大量的中医英语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应当给予英语基础较好的中医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英语培训的机会,同时,也要给普通英语专业教师提供更多中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一些中医专业知识[5]。加强中医英语教师培训,邀请有国外教学经历的教师及资深中医英语教师,成立教学评估组,对中医英语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切实指出不足,并给出提高的指导方案,促进青年中医英语教师的成长。同时,通过学生评议和教学督导听课等方式,中医英语教师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可选派中医英语教师出国学习,或前往外语院校进修,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活动[3]。此外,中医院校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等机会,邀请国外的教师和中医专家来讲课,并鼓励中医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口译,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结

中医英语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前景广阔。中医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中医专业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都有良好素质。但目前国内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英语教学不尽人意,中医英语教学改革可从几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教材建设改革、师资建设改革等。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国际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的国际化事业。

中医英语教学篇7

关键词 职业模块;药学英语;有效教学

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规定:中职英语应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要求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和职业模块三个模块。其中,职业模块为限选模块,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专业课的设置为学生开设一定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服务。笔者作为中等医药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如何进行药学专业英语的有效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简要概括如下:

一、课程目标

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和“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药学专业的英语职业模块的课程目标的设定遵循“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和实践导向”的原则。

当前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调查显示(蒋乃平,2008),38.63%的入学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入学时有10%的学生不能认读26个英文字母。我校学生第一年进行文化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学习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课程,第三年顶岗实习。通过对就业岗位的调查,了解到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药物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第一线的岗位,其中在药店从事销售工作的占60%。并且用人单位看重的不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知识的应用。

据此,拟定了职业模块教学的课程目标:能听懂药店、药房日常工作场景中的简单指令,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处理药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能借助普通词典读懂英文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用药必需项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语言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性质为选修课,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课时为36~72学时。

二、教材选编

现有出版的大中专《药学英语》教材注重医药科技文章的阅读与翻译,不利于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对话为主的药师交际英语学习书籍,又没有相关的词汇语法讲解,不利于中职生课堂学习,故需自编校本教材。按照“英语学习情境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的原则,而《大纲》中也规定: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真实性任务”评价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编写了《药店英语》。教材内容编排按照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以“对话形式的药店英语”为主线,学习各类药品销售的英语对话。在教材中,设置虚拟对话角色-药剂专业的实习生李婉仪、健民药店的经理王先生、健民药店的职业药师蔡女士、买药顾客若干。在学习中,学生“跟随”李婉仪到健民药店面试,接受王经理的工作培训,为买药顾客提供售药服务和咨询,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

整个教材共分十一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药店面试;第二单元为药店店员培训;第三单元至第九单元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各类OTC常见药品的销售;第十单元为保健品的销售,第十一单元为护肤品的销售。在每一单元中,按照“听说先行,读写跟后”的语言学习规律,分为课前预习、情景英语、阅读英语三部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原则,所用词汇语法相当于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级水平。为了方便学生以后的工作需要,还设置附录部分,内容包括:几种常用药的中英文说明书、常见病名称、药品英文名称归纳等。

下列表格是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宏观设计: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和实践导向”的教学目标,药学专业英语职业模块的教学模式以CBI为教学理念,采用主题教学模式,运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自主学习策略。利用模拟药店实验场所,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一个“店长”,其他为“店员”,每个单元的学习相当于完成一项药品销售工作。每个单元教学采用多个教学策略,力争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

下面以各类OTC常见药品的销售教学过程设计举例:

1.明确工作任务,准备相关药品知识的资料

每次课前安排一项药品销售工作任务,结合“课前预习”部分所问的问题,由“店长”带领“店员” 参考药理学、医药商品学等专业课内容,复习即将销售的药品的专业知识,准备相关的资料,以PPT的形式呈现:(1)该类药品的常用药;(2)情景对话中的药品的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包括不良反应,禁忌症,贮存等)。

2.学习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

各组由“店长”在讲台前展示所准备的PPT,同学评价,评最佳准备奖两组。然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校本教材,学习该类药品名称、适应症、不良反应等的英文表达方式。该部分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掌握,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

3.完成工作任务

该部分活动侧重培养实际能力或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组内同学练习,一位扮演顾客,一位扮演药店店员,练习英文销售对话,其他人在旁参照学习评价量规表,进行评价。

4.班内举行模拟药店销售

该部分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或价值观,采用突出社会活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小组以抽签形式分为三大组,每组包含两个小组,组成甲方和乙方阵容。模拟药店销售,由甲方扮演药店店员,乙方扮演顾客,在校内模拟药店的实验室完成药品销售任务。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议,修正自身的不足,促进英语销售技巧的提高。

5.学生作品成果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反馈

评价方式采用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和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其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下的表现。

教师对模拟药店销售现场进行录像,在任务完成后在班上评讲。学生填写主题学习评价量规表,由学生自评、组评及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反思

在课堂学习中,主题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结合药理学、医药商品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感觉言之有物,降低了语言学习的焦虑,有利于英语的习得;同时又复习、应用了专业课程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不过,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对话,以至于模拟销售时像是在演戏背台词,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而且学了几个单元后,兴趣性有所降低。这需要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等医药学校的药学英语教学应坚持针对性、适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采用主题模式教学,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实践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

附录:药品销售英语主题学习评价量规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2]戴庆宁,吕晔. 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 国外外语教学(FLTA) ,2004 (4):16-20.

[3]吕晓娟,杨跃.主题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9):84-86.

[4]赵向奎.专科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高教论坛,2008年8月第4期:130-131.

[5]李荔.医药英语学习漫谈[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2): 81-83.

中医英语教学篇8

[论文摘要]以英语完成医学英语的课堂讲授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在专业英语的阅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单纯以英语难以向英语学习者讲述清楚的东西,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某些复杂的句式结构等等,这就需要辅之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本文从医学英语特点出发阐述了语法翻译法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变得愈加重要。长期以来在中国英语教学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语法翻译法,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了交际法后,“交际”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写入各级教学大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法翻译法是否过时、是否违背素质教育的原则?其实,自有语言教学和教学法以来,语法翻译法一直颇多争议。无疑这一方法有其弊端,但迄今目前尚无普遍适用的教学法,因为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况且实践证明,交际法教学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法。本文拟探讨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地运用翻译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语法翻译法理论

刘润清[1]指出:“语法翻译法认为,文学材料中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是由一组描写规则构成的,规则规定着如何组音成词,组词成句。衡量一种语言的知识就是看学习者是否熟知这些规则,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母语翻译成第二语言或把第二语言译成母语。”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②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③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束定芳[2]认为:“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①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其文学作品或从外语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翻译法主要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把语法知识应用到翻译外语句子和文章的实践之中。②阅读、写作是学习的重点。③词汇选择主要根据课文,课后所列词汇表。④句子是语法教学中的基本单位。⑤强调精确性。⑥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⑦学生的口语为教学用语。”

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同时将英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也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2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就英语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来说,以英语进行课堂讲授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和巩固运用英语技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而是必须提倡采用的。

但是,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毕竟有它自己不同于基础英语的特点。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大量专业名词,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多选自原版材料,不经任何加工和删减。在专业英语教程中遇到的许多抽象概念和阐述过程常常使人感到艰涩难懂。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给授课者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抽象的概念或关系,有的可以通过比喻和举例等手段来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而往往有许多东西很难找到简单浅显的比喻或事例来说明。有时候,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你得花相当多的时间,费很大周折来解释,其结果是喧宾夺主,偏离了课堂授课的主题,效果反而不好,而且从课堂时间的运用来讲,也是很不经济的。即使课堂活动表象上完全以外语进行,但大多数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仍存在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转换。

杨明山[3]指出:“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必须与翻译技巧结合。因为有时句子能意会,却难以言传。”如果通过翻译的方法将某一术语的中文译名直接交待给学生,或者将某个问题的陈述直接翻译成中文供学生比较,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对于有关的专业知识本来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缺乏对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感受经验,因此在单纯的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难以迅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经老师适时适度的提醒,则会谜团顿解,一切释然。原本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立刻可以活跃起来。

3语法翻译法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①在医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专业储备较少,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教师对某些句子、词汇、短语、句型能够进行英汉对比,学生对此就会印象更深刻一些,然后再做一些巩固翻译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语言点。通过翻译,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某些句型、词组短语等的掌握情况,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医学英语教学中应把握好英语讲授与中文翻译之间的度。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应当坚持以英语讲授,什么情况下需要适当加以中文翻译呢?一般来说应从词和句这两个层面上加以把握。医学英语和普通英语比较,在词汇、语法现象、句型结构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因此,对医学英语词汇与句型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就成了医学资料阅读的重点。在医学英语阅读的词汇层面,要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明确其医学语境;在语法层面,要判断基本的英语句型结构,注意医学英语的句型结构特点;语义层面,要利用医学知识,逻辑连接词的语义关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功能词、构词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读材料,从单词到结构,从一般语义到医学语义,进行仔细推敲,才能顺利地理解医学资料。

在词这一层面上,医学英语从语体特点来分,可分为普通词汇和正式词汇。普通词汇大部分是英语本族语,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正式词汇大部分是外来词,常用于科技、政治和经济等较正式的文章中。医学英语是一种正式语体,因此,经常使用比较正式的词汇。这可能是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从普通英语向医学英语过渡的一座桥梁。举例说明:普通词汇/正式词show/demonstrate;things/objects;make/manufacture;often/frequently;buy/purchase;about/approximately;find/

locate;finally/eventually;help/assistance;enough/sufficient;change/convert;so/therefore在具体的文章表达中,体现为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正式词汇和普通词汇两种形式来表达,例如,要表达“改变”这个意思,在普通英语中,通常用的是change,而在医学英语中则用con-vert,如果不注意医学英语应用正式词汇的文体特点,将会给阅读和翻译造成很大困难。

在从句的层面上,英文原著中经常有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一味地强求以英语解释,则费力又费时。所以对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加以适当的翻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医学英语在结构层面的这些多用分词短语、被动语态、名词化现象以及经常出现分隔等的特点,并以此为图式来处理医学英语材料,逐步适应医学英语的阅读。

②从教师方面来讲,医学专业英语教师有必要给自己定位,为bilinguist。如果课堂上只讲英语,则是把自己退化成monolin-guist。作为医学专业英语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双语能力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上,要做到娴熟自如,确切无误地表达其意,否则学生不知所云、受到误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性地扫除词汇上的障碍,尽量避免课堂上的尴尬。

综上所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适度地采用英汉翻译的手段,不仅不会冲淡英语教学的氛围,相反,由于消除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了,教学效果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1-51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8-102.

上一篇: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 下一篇:史学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