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范文

时间:2023-09-19 18:01:27

商业银行利率

商业银行利率篇1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

从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看,政策性风险远大于其他风险。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性因素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权重较大。由于目前我国利率管理权限集中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只是授权代管机关。因此,国务院往往从宏观角度考虑利率的升降,这种政策导向在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中体现较为充分。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目前贷款利率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点,而1994—1996年储蓄存款高速增长存人的定期存款从2000年后进入兑付高峰,高付息率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这种利率风险往往是政策性的,商业银行只能是被动接受。二是受信用环境及国家诚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这些企业常以下浮10%的优惠利率作为融资的附加条件,给银行收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三是存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权重较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业务结构过度集中在存、贷款等利息类业务中,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产品创新在业务结构中占比过低,使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中承受了直接损失。

当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非均衡性也会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缺口风险,一是在总量上,资产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承受风险;二是在期限结构上,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如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贷款,当利率上升时,负债成本加重,资产收益下降;三是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间没有合理利差,如为竞争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无原则下浮,甚至亏损经营。

二、目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利率技术管理方面,还是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

(一)利率风险管理的观念滞后,人才匮乏,制约利率风险防范技术的。一是由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迟钝,对利率风险较为陌生,各家银行的竞争观念也比较单一,虽然存贷款竞争已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上升到追求效益的竞争,但在价格等深层次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还十分肤浅。二是商业银行各个经营层面认识不同,部分人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国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入WTO的客观需要,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会太快,坐等观望气氛较浓。三是由于现行各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基础工作较弱,所以只能被动应付利率风险。四是具备利率风险管理要求的人才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二)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管理机构。一是利率决策机构缺位。目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二是利率体系构成中重要决策因素缺失。近几年,对优质贷款客户的营销中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而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遵循的原则、操作的程序、定价的技术等方面相对缺乏。

(三)利率风险衡量、评估和规避机制尚未建立。一是由于各商业银行对利率敏感性缺口技术等手段的运用缺乏资产负债期限、数量结构等详细的基础数据支持。二是尚未建立合理的利率风险评判系统,对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不能进行正确的衡量、分析。三是潜在的利率风险报告机制、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对风险的发生。四是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补偿机制。五是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避险工具。

(四)资金定价能力有待考验。利率市场化下,资金价格的定位涉及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竞争策略等宏观和微观层面。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实践仅局限于对贷款利率进行一定幅度的浮动,基本上没有在市场中进行资金定价的经验。

(五)资产负债品种、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需要。目前商业银行非存款性资金来源、非信贷产品品种的开发和金融创新能力都十分薄弱。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基本以存贷款为主,且多处于“正负缺口”形态中,利率上调或下调都会给部分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损失。而且,限于资产负债业务品种、结构单一的现实,即使商业银行测算到缺口风险的大小,也未必能根据所承受的风险状况,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组合,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控制。

三、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一)适应央行宏观调控方式的变化,做好利率走势。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逐步走向间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来传导政策意图,间接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因此,商业银行要关注央行政策举措,捕捉政策信号,准确预测政策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减少政策性风险。

(二)加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一是积极运用敏感性缺口和技术,在准确预测和测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缺口值始终适应利率变化方向,降低差额风险。二是采用投资组合、新产品开发以及借人资金等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利率风险;三是随着金融市场和交易品种的增多,可以通过表外项目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

(三)构建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资金定价的目的是收回商业银行付出的各项成本、实现发展目标、获取目标利润、有效控制风险、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因此,建立、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四)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利率风险指标体系,能直观反映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水平,准确评判利率风险损失值。二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在准确预测和测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差额风险。三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将资金投向不同区域、行业、,形成资金在地区、行业和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风险的分散平衡原理,优化风险组合,分散风险损失;四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通过一定的工具,如利率互换、期权、期货等,使利率风险转移或置换,以降低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度。五是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在利率风险发生并造成损失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补偿。如在办理资产或负债业务时,附加一些保护性条款,在利率发生急剧变化并发生损失时,从其他渠道及时得到补偿。

(五)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率管理组织。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利率管理办法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央行、市场利率走向及对本行经营成果的;制定系统内往来利率和外部资金基准利率;指导和检查利率政策贯彻执行情况。二是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的职责。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部门和人员,并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避免“扯皮”现象发生。如计财部门作为利率主管部门,负责基准利率的确定。各对外业务部门根据客户综合贡献度、业务风险等因素,在基准利率上进行上下浮动,制定对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差别定价。当然,这些必须经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执行。三是科学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程序。利率主观和利率执行部门要定期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向部门负责人提交分析报告及建议。部门负责人审查同意后,向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提交议案后执行。

商业银行利率篇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业务 机遇与挑战 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现状

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变化自发形成的一种市场价格。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市场价格机制形成。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利率政策是利率管制。利率管制主要是指利率的变化由国家严格加以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2012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营销

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有了存款、贷款的定价权。商业银行可以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可以给以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定价。在市场上,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吸引优质客户,使负债优良化,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同时商业银行对于非优质存款客户实行利率下浮,减少成本;对于非优质贷款客户实行利率上浮,增加收入。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法人贷款业务多样化营销

目前,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对于法人贷款业务整体营销思路在于营销一些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收入损失但是具有贷款高安全性的优质客户。一旦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会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营销不再仅仅高度集中在上述客户之中。在不同客户市场中,现有五大商业银行必然依然积极营销大客户;高风险的同时是高收益,中小银行在一定风险承受范围内,必然以创新产品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个人贷款业务结构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主要分为房屋按揭贷款和非房屋贷款。第一,无论自然人申请哪一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自然人申请贷款都具有一定的刚性。控制个人贷款业务风险关注的要点在于自然人违约的概率。考虑自然人违约的概率的因素在于自然人的人品、工作单位、截止申请贷款日的信用状况等等。在自由利率定价的条件下,可以对于违约概率较小的自然人适当给以利率优惠,吸引其选择利率较低的商业银行贷款;可以对于违约概率较大的自然人以利率上浮,作为风险补偿。第二,个人贷款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衡量收益与风险,在一定政策情况下,以利率的变化调整商业银行自身的个人贷款业务结构。在需要大力发展某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的政策指导下,适当将该业务品种的利率定价给以优惠;在需要控制某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的政策指导下,即可上浮该业务品种的利率。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

在利率市场化下,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变得灵活。存款大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并不高,严重受利率变化影响。利率一旦变化,存款大客户即采取行动,即将自己名下存款流动到存款利率较高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大客户,短期内各商业银行必然大幅增加存款利率,造成恶性竞争。商业银行受利润驱使的这种短期行为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产生经营危机。

(二)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定价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需要考虑利率定价的问题。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对于商业银行必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下,五大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可能促使定价趋于同质化。商业银行如何合理进行利率定价、如何吸引优质客户、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等等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定价的难题。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结果,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博弈的结果。最优的商业银行定价,是实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博弈的均衡。

(三)利率市场化必然降低存款与贷款的利差,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依然主要集中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对利率自由定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做出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短期行为。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存款与贷款的利差必然下降,商业银行的利润必然下降,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必然减弱,必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的状态下,由于借款人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为了争夺优质的借款客户,会降低贷款利率,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一些非优质客户会进入借贷市场。这些非优质的借款人违约的概率较大,可能给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带来挑战,会恶化商业银行的整个资产结构。

(五)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利率从市场管制走向市场化,利率从在政府不调整的情况下一成不变走向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利率波动变化,存款客户的流动性增加,贷款客户的敏感性增强。当然利率波动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利差会下降、盈利会减弱,存款人提前支取、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可能性会增加,负债与资本的机构匹配受到挑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协调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将是利率市场化下的另一个难题。

四、商业银行业务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审慎考虑,合理定价

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状况,针对所处细分市场,协调风险与收益,完善资产负债机构,结合同业定价情况,审慎考虑利弊后合理定价。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定价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避免短期行为,避免与同业恶性竞争,以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预测利息收入,全面考虑利率影响因素,以此作出合理利率定价。

(二)细分客户,差别定价

商业银行作为法人组织,在控制风险、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营销优质客户。在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下,商业银行可以细分客户,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别利率。第一,对于存款客户,规定一定存款额的区间,不同区间内客户实行不同的利率。执行利率的原则在于客户存款金额越大,利率越高。第二,对于贷款客户,优质客户实行利率优惠,曾有信用逾期的客户实行利率上浮。

(三)创新产品,吸引客户

目前,商业银行仅仅经营传统业务,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与时俱进的发展的根本在于产品创新。在利率市场化下,利差收入降低,商业银行再以利差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是有碍其发展的。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于产品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目前,金融发展已不再处于以需求、供给为导向,而处于内生引导发展的阶段。当前,商业银行要想发展的一方面就在于面对自己的细分客户,创新产品,找到新的利润增加点。

(四)完善制度,甄别客户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针对借款人,商业银行应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甄别借款人,减少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应以有效信用风险计量为导向,制定相应防范风险的制度,平衡收益与风险,有效选择优良借款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五)建立体系,防控风险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下,受利率波动影响,商业银行行为选择以逐利为核心。促使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约束商业银行短期逐利行为的有效措施在于商业银行自身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在于有效进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的管理。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有效利用机遇、面对挑战,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以研发创新产品为基点,有效进行利率定价,并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成功实现转型,稳健、可持续经营下去。

参考文献

[1]游春,胡才龙.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影响的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08).

[2]李海波.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J].银行家,2013(01).

[3]李克川.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01).

商业银行利率篇3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讲的,利率管制是国家为了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而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成为历史必然。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两类风险,即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

(一)阶段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中,享有稳定的收益,当利率管制放开时,利率波动幅度加大,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利率管理经验,会产生较大风险。

(二)恒久性风险

恒久性风险是所有银行都要面对的长期性的风险,它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四种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是指当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或者期限匹配而数量不匹配下产生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中长期存款利率均按存入日利率计算,属于固定利率,而中长期贷款实行的是一年一定的浮动利率政策。由于资产负债的利率形式不同,当利率变化时,会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重新定价的不匹配,产生巨大风险。

2.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

长期的资产或负债由于风险相对较大,会要求较高的利率。商业银行通过短期负债来支持长期资产,从而获得一定的利差收入。我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因而收益率曲线会有平行甚至倒挂的可能,这时银行的利差收入会大幅减少。

3.基差风险

由于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基准利率不同,即使期限一致,当利率发生变化时,也会产生收益差额不同的风险。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的利率机制,存在着利率定价的基差风险。

4.期权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金融工具和合约隐含着选择权,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客户可以选择提前偿还贷款和提取存款,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利率风险。例如当贷款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提前归还高息贷款并申请降息后的贷款;当存款利率上升时,储户会提前支取尚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并重新存入以获得更高的利息。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利差收入减少的巨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机构,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管理好风险成为重要的课题,其中利率风险管理是关键。

(一)资产负债表内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内管理方法也称利率风险的表内管理,是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资产或负债的头寸,或者改变资产或负债的内部结构(例如构造免疫资产组合),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

1.利率敏感性缺口法

商业银行通过对市场利率变化趋势进行预期,达到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超额收益。或者商业银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银行都会有稳定的净利差收入。

2.业务多样化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资产、负债策略,如贷款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借入资金策略和新产品开发等来管理和控制利率风险。

(二)资产负债表外管理方法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西方商业银行广泛地使用金融工具来控制利率风险,这种方法被称为表外管理方法。它是为现有资产负债头寸的暂时保值以及针对个别风险较大,或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某一项(类)资产或负债业务,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表外管理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条迅速而有效地减少利率风险的途径,但表外管理策略也有可能放大风险,这一点必须得注意。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利率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即通过市场来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融资的利率水平。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再贴现率的调整等间接的宏观调控措施来体现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直接调整市场利率,即金融机构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和对市场的预测来决定存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融资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金融主体间的合理竞争,有助于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开发。然而利率市场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如利率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弱、经营管理不善的银行会面临危机、利率的波动幅度加大等。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从本质上讲,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对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而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金融产品价格,当利率变动对于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和所有者权益有害时,使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所带来的风险。

依据利率风险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阶段性风险主要存在于利率市场化的早期阶段,主要由于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之中,难以适应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波动,市场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恒久性风险指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颁布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定义的四种利率风险,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与阶段性风险相比,这四种风险存在于改革的始终并且改革完成后也会存在,它是长期性的,主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是它会被资产的组合投资所分散。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进行得比较迟,且在1993年之前改革进程比较缓慢,之后才有较快发展。然而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之中,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认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一直未把利率风险作为主要风险对待,风险控制措施主要用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不够。此外,有的商业银行由于利率管理能力不够,导致部分人认为利率风险难以衡量,这是不可取的。

(二)缺乏高效的利率管理机构

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严谨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和部门来实施,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分工协调,然而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仍然采取以前利率管制时期的利率管理方式,并没有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团队和相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尚缺乏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这在利率风险管理的决策、实施方面就会导致责任不明确,会导致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且缺乏相应的奖励惩罚制度,会导致利率风险管理进程缓慢。

(三)缺乏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利率风险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这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金融市场知识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且要对国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都有一定了解。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波动幅度会加大,因此,利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经验判断出市场走势并及时采取一定的利率风险控制措施,但我国精通利率风险管理的人才较少,这对于我国利率风险管理不利。

(四)金融衍生工具开发不足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套期保值的衍生品,然而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银行的业务仍然集中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产负债表结构单一,利用利率远期、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发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对于规避利率风险甚至通过风险进行盈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来管理利率风险。

四、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的管理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促进金融市场竞争的公平。同时,对于利率市场化下规避利率风险有着重要意义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法律法规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条例,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要防止盲目逐利带来的风险,为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努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仍然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为了更好的管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等,为了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应不断丰富在金融市场交易的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增加交易主体的类别。此外,金融衍生品具有杠杆性、跨期性、风险转移的特征,有利于商业银行转移利率风险,因此应合理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培养或引进利率风险管理人才

专业的人才对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因此需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他们必须能够灵活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并且懂得相关的数理金融知识。同时,银行的内部管理也需进行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让这些人才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此外,专业技术人才需对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宣传,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建卫.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7

商业银行利率篇5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一、引言

1986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尤其是2004年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渐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面临很多挑战,尤其是作为金融市场中介的银行,更是面临着彻底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必然面临着利率的升高这使得银行的筹资成本增加,而且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盈利仍然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得存贷利差减少,减少银行的赢利点。我国金融机构之前的分业经营背景,再加上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自主性很差。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如果不改变状态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很可能面临着破产的压力。另外,在不断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各商业银行也会出现片面追求利息利润而忽略风险的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自主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那么银行应该如何选择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及管理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利率呢。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利率风险的管理也是必然的趋势。从1997 年底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资本要求将把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包括进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利率风险衡量管理的理论,实践上,从美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实践来看,各个银行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 )为核心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对利率风险的衡量从早期的缺口分析发展到今天以收入模拟分析为主,对利率风险敞口的管理也从早期的表内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运用。国内的研究则主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实践中虽然已经有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独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利率风险的管理还缺乏经验。

二、利率风险识别和衡量的一般方法介绍

1.利率风险的识别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7年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具体划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差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种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产生于利率变动的时间与银行现金流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 是指某一时期内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与需要重新定价的负债数量不相等, 二者存在一定缺口时, 银行再吸收存款或再次贷款时所承受的风险。

收益曲线风险是在收益曲线发生了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很不利的变化时产生的。

基差风险源于存贷款利率的不同基准,利率变动时不同的基准变动幅度不同从而导致银行的利率风险。例如分别以LIBOR和国债收益率作为存贷款的利率基准,当两者变动方向和幅度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基差风险。

选择权风险是一种产生于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组合的期权选择中的风险,更多的表现为隐含期权的风险。如在利率上涨的情况下,存款可能被提前提取以更高的利率重新投资,或者在利率下降的情况下,贷款可能被提前偿还以更低的资本重新融资,这些都会对银行的业务产生影响。

2.利率风险衡量的一般方法介绍

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形成的利率风险衡量方法主要有缺口分析法、Var分析法、期权调整利差、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方法。

(1)缺口分析法

这是最为传统和经典的方法,它又可以分为敏感性缺口分析和持续期缺口分析。

敏感性缺口分析主要针对重新定价风险,也是一种收益分析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为,衡量特定时期中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值,其具体计量模式又分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与利率敏感性比率(SR)两种方式:

GAP=RSA-RSL

SR=RSA/RSL

其中,RSA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RSL表示利率敏感性负债。

GAP或者SR的值衡量了利率风险的大小。当GAP为0或者SR为1时,代表银行的利息收入不会受利率变动的影响。GAP为正值(SR大于1)时,称为正缺口,此时,利率上升,银行获利;GAP为负值(SR小于1)时,称为负缺口,此时,利率上升,银行损失利息。银行通过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以限制GAP来控制和管理利率风险。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也是通过限制资产与负债之间的缺口来减小利率风险,但是这个缺口以资产负债的持续期(久期)来衡量:

GD=DA-(PL/PA)DL

其中GD表示持续期缺口,DA、DL分别表示资产持续期和负债持续期,PL、PA分别表示资产负债的现值。

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也称久期,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D 表示持续期;t 表示各现金流发生时间;Ct表示金融工具第t 期现金流;r 表示市场利率。

当持续期缺口为正值时,银行净值随利率上升而下降,随利率下降而上升;当持续期缺口为负值时,银行净值随利率上升而上升,随利率下降而下降;当持续期缺口为零负值时,银行净值在利率变动时保持不变。

(2)Var模型分析以及情景分析方法

所谓Var是指在给定的置信度内,某一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其中蒙特卡罗模拟是Var的计算方法中一种功能性强应用比较多的方法。

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是Var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在情景分析方法中,首先假设出各种情景,同时结合假设各种可能情景的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压力测试是情景分析方法的极端情况,它主要用来测定当设定的意外事件发生时而导致风险因素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的潜在影响。

(3)OAS期权调整利差

OAS方法弥补了缺口分析方法没有考虑选择权风险的缺陷。它综合考虑了期限结构和隐含期权,以传统的利差为基准,上浮一定利差,综合考虑利率的波动,将调整后的现金流进行贴现,得到含权证券的理论价值,最终使得理论价值等于市场价格的利差水平。OAS的计算需要模拟利率的波动过程,这其中需要运用很多方法,如CIR模型、Rendlemen-Bartter模型等,然后计算模拟过程的现金流,并进行贴现以计算OAS。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涉及许多模型和参数。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引入利率风险识别、度量的方法,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面对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的进程,商业银行必须引入利率风险识别、衡量的方法,建立利率管理机制来管理利率风险。缺口管理方法作为一种收益性方法应主要作为短期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从当今美国银行业的利率风险管理实践来看,对利率风险的衡量和管理已经脱离静态的缺口分析方法,而主要采用动态的模拟分析来评估银行的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该在缺口管理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引入各种价值分析方法,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形成系统全面的利率风险识别及测量体系。具体来说,需要建立利率信息库和风险分析系统,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以利率为导向来管理内部资金,以在损失发生前有效的抑制风险,在损失发生后有效的管理以使得风险不致扩大以确保银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改变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度,这种策略称为资产负债表管理策略。

应该完善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核心的利率定价机制,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有简单的定价模型,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定价模型无法真正落实,因此必须落实以利润为目标的定价模式,使得风险与利息挂钩,真正实现以利息来补偿风险。

2.建立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利率风险的管理

在商业银行内部,加强内控机制的建设,对于如何识别因现有或新的产品或业务活动面产生的利率风险, 银行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权责制, 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督控制部门,直接对董事会或经理负责, 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 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以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可有效地运用。

商业银行要建立起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对市场利率、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和分析将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建立在正确的利率预测基础上,同时要摸清内部的期限和利率结构以及利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力求形成一整套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要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内部风险监控体系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估价和控制,同时明确政策和规程加强内部授权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贺书婕:美国银行业的利率风险管理实践 全球望 P65

[2]郭奔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实证研究 金融研究 2005,11, P62

[3]解川波 尹志超: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 p69-p137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曾冬青: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003,6,P33

[5]王晓光:基于缺口模型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实现 研究技术应用 2010,3 ,P95

商业银行利率篇6

利率市场化改革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仍旧以较为传统的存贷利差为主,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而这种影响进一步通过银行的利润水平和营业收入反映出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将面临的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上。

(一)商业银行的阶段性风险在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部分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由此所产生的金融风险称为阶段性风险。1.市场竞争风险。一直以来,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存贷利差。在有严格管制的固定存贷利率制下,存贷利差稳定,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常规业务获取稳定且巨大的收益。而放开利率市场化后,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现有利率水平不能很好的反映资金的实际价格,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存放贷款的利率上有了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意味着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点将落在存贷款利率上,银行间为了争夺优质客户,短期内无疑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价格手段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争夺市场。商业银行间的相互竞争使得原本稳定且较大的存贷利差收窄,严重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上限从1.1倍提高至1.2倍,各银行纷纷上浮了各自的存款利率,以浙商银行、绍兴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更是将五年期定存利率上浮到顶,达到5.4%。2.逆向选择风险。受利率市场化影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将会上升。尽管由于商业银行间的价格竞争,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将略小于存款利率涨幅,但对于企业而言,其向银行融资的成本较原来仍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银行难以针对不同企业给出合理的贷款利率。对拥有完善的经营模式和稳定营业收入的低风险企业而言,过高的银行融资成本促使其转向通过其他融资成本更低的方式取得资金,而风险较高且经营不佳的企业难以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或筹资成本更高,所以只能继续向商业银行寻求贷款。同样,当获得银行贷款的成本更高,贷款单位必然会寻求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求得高回报率,而当贷款对象逐步被高风险企业取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升高,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进行弥补,这又进一步使优质企业转寻其他融资方式,恶化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产生更多的问题贷款。3.储蓄分流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变动势必带动其他投资产品的收益变动。当其他信用工具的收益相对银行存款利率更2015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58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4,2015(CumulativetyNO.585)高时,银行的存款很容易被分流至银行外,增大了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和不足,或是通过其他途径再回流至银行,提高了银行吸储的成本。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代表余额宝为例,截止2014年9月底,在4%左右的利率水平下,这款投资于货币基金的产品规模已经达到人民币5349亿。尽管对于银行而言余额宝的规模不算惊人,却也给银行敲响了警钟。随着各种收益高于银行货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出现,商业银行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商业银行恒久性风险恒久性风险即为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利率产生不利变动时银行的净利差收入降低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存贷款期限失衡问题,因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面临四类基本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1.重新定价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到期日的不同及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存放贷业务时,往往通过将短期储蓄存款用于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发放的形式赚取利差。由于长期贷款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利率,银行能够获得相对稳健的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放开以后,短期利率有明显的提升,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而在长期贷款业务上银行的收益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导致了银行盈利能力的降低。商业银行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规模的不平衡,产生利率敏感性缺口,则当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银行的净利差就会随之减少,对银行的收益产生消极影响。2.收益曲线风险。收益曲线风险是由于收益曲线斜率的变化导致期限不同的两种债券的收益率之间差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业务时,通常会购入一定规模的国债以保证稳定的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性。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市场利率升高,长期债券的价格下跌,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债难以达到预期利润。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升高也抵消了债券收益的优势,阻塞了商业银行对国债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尽管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一般总是低于长期利率,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市场上也可能出现利率倒挂,即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如2013年6月,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涨至13.5%左右。此时,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益大幅减少乃至成为负值,短期负债比重较大的银行面临明显的收益曲线风险。3.选择权风险。选择权风险源于银行所经营的资产与负债业务具有期权性质。我国的银行业以客户自愿为原则,允许客户提前取出存款或偿还贷款。因此相较于银行,客户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当贷款利率降低时,客户往往会选择提前偿还贷款,而当存款利率上涨,储户也可以选择提前将定期存款提出重新存入银行,尽管客户的这种选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利率变化明显时,客户总是会选择提前结束存贷关系,即客户可视为掌握选择权的理性人,做出的选择必然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与此同时,银行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利率市场化放开后,利率浮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而不受银行控制,利率变动会更为频繁和明显,客户在存贷业务中的主动地位使得银行很难准确控制资产的收益和负债的成本,商业银行的选择权风险大大增加。

二、对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打破了商业银行通过存贷差稳定获利的盈利模式,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面对全新的经营环境和盈利模式,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一)强化利率风险控制短期内,商业银行难以迅速找到能够弥补存贷利差收入收缩的盈利业务。银行应当关注利率风险,通过建立内控机制、提高利率预测水平、差别定价等手段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1.提高利率预测水平。利率的频繁变动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负债业务时很难调整恰当的资产负债比例,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和周期搭配不能达到最优。商业银行应当时刻监测利率的变动方向、波动幅度和周期拐点,并以市场供需形势为基础,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国家的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走势判断,做好利率的预测工作。通过对利率区间的预估来调节适当的资产负债规模和比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2.完善利率内控机制。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遵守的四点利率管理原则。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严格遵照四点原则,妥善监控利率风险;不断强化和完善内部制度,做到外部审计的独立;执行恰当的利率风险管理程序;健全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利率内控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有客观全面的把握,有能力规避或淡化潜在的利率风险,降低银行可能因利率意外变动而面对的计划外风险。3.增强差别定价能力。银行在调整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定价时,要加强对不同顾客区别定价的能力。银行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资金去向,综合客户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和贷款的金额、期限等因素给出合理的报价。例如,对于国企、资金较为雄厚,有稳定盈利模式和良好商业运作机制的大中型企业,可以给予相对优惠的利率,既利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在利率制定上获得的自由,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够尝试与优质客户建立起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有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而对于存在风险较大的企业,银行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贷款用途和企业前景,确认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下,适当调高贷款利率,使银行预期取得的收益能够与其承担的风险相互匹配。

(二)寻求多种渠道避险除了应对利率风险以外,商业银行也可以向国外银行学习经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投资金融衍生品,参与存款保险制度等多种渠道弱化利率市场化中利率风险给银行盈利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1.开展金融创新业务。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放开而日趋激烈,针对利率的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金融创新产品,通过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方式对冲利率风险,也可以将资金投入期权、期指交易中以达到避险保值的目的。以利率互换为例,交易双方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并不发生本金的交换,通过这种方式,银行能够在不改变资产和负债基本结构表的前提下,达到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2.发展传统中间业务。面对存贷利差持续压缩的市场,中间业务的展开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其他业务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存贷业务盈利能力的下滑。且由于传统中间业务中,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佣金,并不需要动用自身资金,避免了风险的承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仍然处于规模小、贡献低的状态,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机制,提高中间业务的综合技术,重点培养优质客户,参照国外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中间业务能够有效降低银行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3.反映存款保险制度诉求。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向某一保险机构按相应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并在发生经营危机时得到保险机构的资金支持。作为中国已全面展开的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存款保险制度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最后手段。2014年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中商业银行面临经营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表达自身诉求。

三、结论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随之而来的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银行因获得了利率的定价自由,产生了新的同业竞争点。银行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利差减少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利率变动的频繁,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2015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585期)时代Times来了更大的困难。要妥善处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既需要通过提高利率预测水平,完善利率内控机制,增强差别定价的能力来强化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又要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寻求多种渠道的避险方式。通过以上途径,商业银行能够在保证良好收益的情况下对风险有足够的控制和承担能力,从而谋求新环境下的稳定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利率篇7

关键词:利率调整;利率风险;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种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利率结构与利率水平,不断的改善管理体制,加强对利率手段的利用,逐渐让利率变为一个重要的调控杠杆。近年来,针对国内物价持续攀升、经济过热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数次提高了贷款利率,每一次的提高,对于控制通货膨胀、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利率以及利率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多变性,也使得其风险系数陡增,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的风险,其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重定价风险。这种风险又叫做成熟期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该风险往往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例如,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2)基差风险。基差风险一般是收益利率与成本利率的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匹配,导致净利息收入、现金流发生变动而产生的利率风险。其一般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出现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导致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二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变动的浮动、频率与幅度都会加大,基差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3)收益曲线风险。收益曲线是指用来反映银行收益与期限关系的变化路线。通常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收益越大,收益曲线呈向上倾斜状。如果商业银行的债券利率普遍高于存款的利率,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商业银行可以将存款剩余资金投资于国债中,能够保证稳定的收益。反之,如果利率倒挂,或者利差缩小,那么商业银行的收益曲线就会偏离,就会导致收益曲线风险,所以说收益曲线风险也是利率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4)选择性风险。选择性风险也可称之为期权性风险,一般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购买期权获得在一段时间中对融资重新定价的权利,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行使这个权利,但是这个权利就很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比如,利率的上升可能会促使存款人提早取出存款,转而以新的利率重新存入该笔存款;如果利率下降了,则借款人也会提前归还贷款,以一新的利率再借入资金,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尽管购买或行使期权将会给融资人带来一些费用支出,但在利率变动比较大的情况下,行使请求权的收益将会超过这些费用,从而给银行带来期权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日益突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即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个组织来管理利率风险。在西方,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管理,主要是试图将利率水平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尽可能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而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组织,对于我国银行来说,无论是从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外部管理的环境而言,都存在诸多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化利率的风险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大方面:第一是当前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新需要。长期以来,因为我国在利率机制的构建上存在观念与执行上的僵化与扭曲,所以导致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缺乏一种主动的、内在的适应能力,敏感性不强。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还是附属在计划资金与财会部门,仅仅是从事着僵化的利率文件的管理与利率正常的观测落实,真正具有统筹的、战略性的管理几乎还是空白。即使一些银行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的部门,但是由于其职能不集中,对利率风险的分析往往不够专业,或者是只注重资产在全国的调配,根本就很少涉及利率风险的管理。不难看出,当前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大障碍,当然这也跟管理人才紧缺有关。第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相当高,但同时,我们国家仍对商业银行给予了极大的信用支持,大部分中国公众也并没有对商业银行失去信心,至今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维持了支付能力。然而随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在日趋激烈的利益竞争中

[1] [2] 

,众多的商业银行又不得不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来吸引客户存款。笔者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自身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央行又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那么随着存款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即银行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必将会促使商业银行出现高风险(即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商业银行的成本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利益就会受损);另外,由于成本上升导致的恶性影响也会加剧,为了生存或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商业银行必然要想尽办法弥补存款成本上涨的损失,这必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长,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建设。即增强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增加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投入,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等,最终健全利率风险管理的内控制度;其次,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短期内甚至是长期内利率水平的上升趋势是难以避免的,商业银行要建立战略性的缺口管理策略,从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战略上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以防范利率风险。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从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而言,笔者认为,国家应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制度与指导支持,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发。另外,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也是对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有利的。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市场化的利率通常是由银行公会协商来确定的,然后国家的中央银行再通过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实行调控。事实上,我国银行业协会也早就成立了,这些同业协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人民银行做市场秩序的规范,帮助商业银行完善运作机制,使利率的风险降到最低。尽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公会在行业政策上还没有真正的决策权,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不断成熟起来的银行同业公会必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利率篇8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机遇 挑战 策略 措施

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是否市场化主要是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进行直接管制的,利率的决策权主要是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进行自主调节的。最终以人民银行形成的基准利率为引导,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4个方面。

最近几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提速。2012年,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正式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原来银行制定的利率将会完全被新利率所取代。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能够给银行的盈利等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这也是银行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2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双重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促进银行的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主要是短期内为银行存款获得上浮利率,扩大融资成本。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届时,那些能给客户提供优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就会脱颖而出。例如:目前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小区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路线,开启了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转型之路。“小区金融战略”的实施,使得传统业务“让客户到网点来”转变为“到客户身边去”的新业务形式,不断拓展银行业务的外延和内涵,让金融、非金融服务渗透每个居民的生活。小区金融便民店是支行渠道的延伸扩展,这不仅仅是民生银行战略转型,全面提升零售业务占比的需要,这也是做大支行的历史机遇。

2.1.2 有利于银行的结构调整,突出专业化。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存款,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严重同质化。利率市场化后,各商业银行势必利用利率上的差异来吸引公众存款,因此,在资产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管理效率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此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客户结构的优化。

2.1.3 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利率管制情况下,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存款、贷款的利率,存贷款利差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导致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依靠利息收入维持高利润,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方式由原来的资产规模竞争等非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通过开发新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等提高经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会发生质的变化。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进绩效考核等措施,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利率市场化会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为我国银行业构建一个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商业银行及早实现管理转型、业务转型,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2.1.4 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率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国家财政曾拨款450亿美元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是我国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难题之一,而控制新增不良债权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自主定价,不得不面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实。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摆脱政府政策性负担的干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通过定价决策筛选项目,有效控制新增不良债权。可见,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成熟,各种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联系,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2.1.5 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我国多年的经济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一直没有实现完全商业化运作。较低的存款利率水平导致“金融脱媒”,使得银行之间存款竞争的非价格成本提高。甚至,部分民间资金存入地下钱庄,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直接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统一的贷款利率政策难以避免贷款的低效率使用。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利率差别区分贷款人的风险等级,使得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拥有利率的自主定价决策权,促使其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存款组合以及存款产品的创新把处于“体外循环”的资金吸引回来;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实行差别定价,真正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本质在于迫使商业银行面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2.2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2.2.1 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利润空间的减小。利率是否进入市场化,主要是由政府决定的。在没有明确利率浮动的情况下,政府决定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很大。这时候商业银行可以在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依据存贷差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就会上浮利率,融资成本会增加,同时就会出现抢占客户的竞争中必然会出现贷款利率下浮的情况,商业银行存贷款的竞争会加剧,存贷差的空间较少,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利润下滑。事实上,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80%都是来源于传统经营下的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的实行无疑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2.2 利率市场化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首先是经营风险,利率进入市场化,主要设定商业银行资金的价格,要受到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影响。利率遵循金融市场资金需求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利率波动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利率期限的结构就会更加复杂。我们通过杠杆效应能够迅速涉及到存款、贷款、投资等领域,因此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和市盈率等,就会给商业银行稳定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其次就是信用风险,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调解下,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给愿意支付高利息的借款人,但此类借款客户中很大一部分是高风险客户,而某些具体偿还能力且低风险的客户会因为不愿支付高利率而退出信贷市场,这种逆向选择使得信贷市场中的高风险客户比重增加,加大了违约风险;再次是道德风险,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若一些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不惜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形成商业银行间的盲目竞争,扰乱金融市场次序,不利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3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和措施

利率开始市场化主要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利率市场化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为了避免以“利率市场化将增大银行风险”为借口而阻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因此改革虽然需要付出代价,但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各商业银行明确目标,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冲击和挑战。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开始制定自行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将会成为各商业银行之间主要的竞争因素。而制定较高的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能够吸收更过的存款,但是客户在选择资金存放银行的时候除了看存款利率外,更看重银行的服务、业务种类、银行的网点数量、方便程度等各项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在市场基准利率上需要依据成本收益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存款利率的定价机制。

3.2 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的完善,主要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利率风险。而商业银行需要有专门管理利率风险的管理机构,由专业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当前市场宏观信息的分析,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金融市场的形势走向等方面。在微观方面,商业银行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宏观信息的基础上,科学的预计利率的走势,以便更好地制定适合本行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合理的配置资产和负债的数量以及期限结构。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利率预测模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3.3 加强战略转型,优化经营结构

通过战略转型和优化经营结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将由规模经营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转变。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包括体制机制转型和经营结构转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变革组织架构、引进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内控等。经营结构转型是战略转型的核心任务与具体体现。经营结构转型包括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渠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首先,提高综合盈利水平。逐步由信贷资产为主转变成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以此来提高资产的综合服务盈利水平。其次,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创新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各类负债替代型产品。将更多的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金融工具。逐步地以利息收入为主转变为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第三,业务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重点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和经营模式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第四,优化客户结构。努力改变优质客户占比低、客户综合贡献率低的局面,扩大优质客户比例。第五,大力推动电子渠道业务的发展。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的发展,促进传统渠道与新型渠道的协同发展,构建适应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构网络布局。当然,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商业银行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

3.4 人才引进与培养

业务的创新、风险的管理,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商业银行应制定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对本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此来增强风险意识,业务知识,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锻炼,加强与各家银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应积极从国外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标志着利率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是处于改革中心的各家商业银行都需要面对这些重大的改革变化。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际上主要是对金融进行改革,金融市场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进步。商业银行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抓住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尽量避开不利因素,以便在改革的过程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银行挥别“高利”进入“战国”时代:利率市场化将让1/3商业银行消失.华夏时报.金融行业网,2013.12.07.

[2]工行行长为你解读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金融.金融行业网,2013.11.07.

[3]马蔚华演讲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是生死挑战,应退出金融机构破产制度.金融行业网.2013.12.08.

[4]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2(1).

上一篇:维修专业范文 下一篇:家用电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