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8 02:00:12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篇1

【关键字】全科医学 教育模式 问题 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作者单位:1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临床医学院2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全科医学教学篇2

1全科医学与全科医学教育的内涵

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是在通科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可概括为:以医疗为核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以一级预防(即无病防病)和二级预防(有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服务对象不受性别、年龄、病因、病种的限制;服务空间突破医院门诊和病房可深入患者家庭。所以全科医生是在拥有通科医生实力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综合素质的社区医生,主要解决社区里常见的健康问题,必要时还能够提供专科转诊意见。据世界各地调查结果统计显示,所有病人中5%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治疗,而95%的健康问题可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的重视。与此同时迅猛更新的科学技术也快速提升了我国的医疗诊治水平,这使得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利用卫生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是全科医生的职责,在我国经过正规教育或培训的全科医生数量无法满足公众所需的社区卫生服务。1999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2000年我国基本构建了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框架。卫生部和人事部在2001年举行了全科医师资格认证考试。2004年“全科医学专科医师会员资格认证试点工作方案”出台,试点工作启动。同年,卫生部针对本科医学毕业生制定了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即为时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以后,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并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的资格认可。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教育,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借鉴了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即医学基础教育、毕业后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有:

(1)医学基础知识教育,主要以本科阶段学习的医学生为教育对象。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核心知识、技能为必修或选修的理论课程,以完成医学基础知识教育。但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仍以开设临床医学课程或中西医课程来完成基础知识教育。

(2)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以本科应届毕业生为对象,培训结束以后需考取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这类似于国外毕业后专业教育,是现阶段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主要的方式。

(3)岗位培训,分为两种:一是在岗专科医师转向全科医师的转岗培训,一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我国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主要是指对已经从是全科医师工作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信息、新发展和有关政府在管理上的新政策、制度、规定方面的教育。是现阶段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重要的方式。

2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开展情况

强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科医学改变了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截止2010年,在我国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的128所医学高校中,仅有63所高校在理论课程中开设有《全科医学概论》,其中14所院校将其设为必修课程,其余均设为选修课程,而设置全科医学系或教研室以承担理论教学的高校只有27所,大部分院校的全科医学课程是由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或其他学科负责承担。而全科医学实习课的开设在63所高校里仅仅只有12所。1989年全国首个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在首都医科大学建立。2000年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成立于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将全科医生培训与学位教育接轨,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5+3”和“3+2”模式综合方案,前者与临床专业硕士接轨,后者与成人学历专升本学历学位接轨。2001年广州医学院开办了全科医学专业方向选修班并开设全科医学实习课。2004年山东滨州医学院成立了全科医学系,初步建立起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硕士培养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探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四证合一”的课程建设。2011年广州医学院首创国内与国外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同年,广西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学学院,实行了“3.5+1.5”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即三年半理论学习,一年半实践教学。

3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基层保健服务者和社区卫生服务者的业务素质还普遍偏低,而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办学目的应该首先满足基层、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师壮大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促进基层卫生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地方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全科医师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各地方医学院校结合实际条件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两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在校临床专业本科医学生为对象,先接受5年临床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而言,地方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问题存在于培训以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这与专科培训没有太大的区分,因此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认为全科医学是多个专科的简单叠加或拼凑、中医教学可以替代全科教育、全科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成为专家。面对规范化培训耗时较长与当前急需全科医学人才的矛盾,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成了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最主要的过渡性措施。其培训对象大部分为专科在岗医师,小部分为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提升业务水平的全科医师。其培训目的是为其开阔思路,让其掌握新概念,了解全科医疗思维和临床全新的诊疗模式。可是岗位培训能否强化不同水平医师的薄弱环节,这是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过于片面,甚至存在误区;岗位培训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全科医师相关配套政策目前并不完善,其从业环境不太理想,发展前景不如专科医师明朗,其待遇、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大部分接受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医学生、医师最终并选择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数量也并不多。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医学院校应怎样进行全科医学教育上的改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各科室应派专人接受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互动,将全科医学的理念与原则切实带到实践教学中,并对岗前培训的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满足不同需要的进修课程;除此之外让医学生在专科科室里实习的同时,带学生到社区开展医疗、预防、康复等服务及各种宣传活动,使学生尽早接触社区卫生服务,加深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学校还可邀请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举办讲座,请卫生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会议,使学生了解怎样在社区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地方医学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在促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地方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全科医学教学篇3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院校开展留学生全英医学教育[1-2]。我校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留学生,而内科学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程,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涵盖解剖、生理及病理等多个领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疾病谱覆盖面广,学科跨度大。我们全程用英语为留学生授课面临着巨大挑战,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现介绍如下。

1留学生教学现状

1.1留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校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家。作为一名内科学带教教师,在与留学生的交流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语言问题。由于留学生多来自英联邦成员国,英语为其第二官方语言,书面语言能力较强,但口头交流口音较重;汉语基础薄弱,书写困难。(2)文化背景的差异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课堂上留学生遇到问题会随时提问,学生之间也会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很难接受沉闷的课堂气氛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

1.2师资问题

留学生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全程用英语进行讲授,所用教材也必须用英文编写,这对授课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采用英语授课形式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英语,能够正确地表达专业术语。因为教师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想随心所欲地表达及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堂上,教师一般借助幻灯片进行教学,这或多或少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导致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减少,影响教学效果。

1.3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的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仍为课堂授课—临床见习—复习巩固。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的水平和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所接受知识的上限,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在接受和理解上大打折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此外,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更喜欢互动性教学,乐于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而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因此,他们对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比较抵触,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所以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2应对策略

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内科学的特点,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1提高英语水平

一方面,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在课前及课后与留学生积极交流,让教师与留学生尽量了解相互的发音特点和思维方式,排除交流障碍,使留学生更容易学习专业知识。

2.2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的制作

与国内学生一样,我们选择以PowerPoint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3]。通过图片、动漫以及视频等,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准备全英教学用的幻灯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图片、视频,并将日常工作中拍摄的典型病例图片、视频运用到幻灯片制作中,使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另外,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临床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必要时可以在黑板上画示意图,甚至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3课堂授课为综合教学模式

2.3.1LBL式授课为主导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保持每门课程教学的系统性,保证学习的进度和教学质量。但由于文化的差异,留学生大多不能安静地听完教师讲课,听到不懂的就问,容易打断教师的授课思路。为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我们将每次课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结束一个部分,我们就进行小结和提问,一方面了解留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可当场解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记忆。另外,在课堂上我们会将不同的临床病例穿插在相关理论讲解中,如“肺炎”一课,向学生提供发热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求学生讨论案例中尚未提供的症状、体征、阳性实验室结果,让学生在病例中积极思考,不仅牢固地记住了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留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3.2Seminar式授课为辅助在以LBL式授课为主导的同时,我们穿插Seminar式授课,Seminar式授课是学生就某一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的学术交流形式[4]。通常我们会在一个内容结束之后进行。例如“发热查因”一课,我们首先介绍发热原因待查诊断的临床路径;然后提供一个发热的临床案例,将留学生分成2~3组进行讨论;再让每组学生就发热原因待查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断思路,每次讨论的时间约15~20分钟。这样的授课形式不同于国内传统的“填鸭式”授课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同时从其他人的发言中也可以得到启发[5]。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留学生比国内的学生更适合这样的授课方式,而我们则在讨论结束之后对他们的发言进行点评,提炼要点并强调重点。

2.4临床见习

无论LBL或Seminar式教学,均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不能简单将他们割裂开来,所以我们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在临床见习时,留学生与患者之间很少能直接交流,一般要通过教师的翻译。于是我们在见习开始前,先复习该次见习的重点病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然后提出具体问题:如何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以及治疗原则是什么等。留学生按照提出的问题采集病史,然后就采集到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讨论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哪些会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哪些会对指导治疗并进行病情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及特殊有创操作的学习,首先给留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留学生熟知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及操作顺序。其次让留学生之间相互进行重点部位专科检查,以便在临床见习中可以熟练进行相应操作[6]。

2.5课后交流

除了课堂上的交流,课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3]。留学生来到中国后,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有很大改变,因此课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为重要。我们主要通过E-mail及QQ的方式在课后跟留学生进行交流。同时由班长收集留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供我们改进。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还需重视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注重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阿迪拉•艾山,杨萍,穆拉迪尔,等.循证医学在医学留学生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98-99.

[2]盛瑶环,李启华,冯霞.留学生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1):36.

[3]邓锦波,于东明,文曙光.留学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51-1053.

[4]张跃忠.论Seminar教学范式的现代价值[J].教育与现代化,2006(2):24-29.

[5]BaetenM,DochyF,StruyvenK.Theeffectsofdifferentlearningenvi-ronmentsonstudents'motivationforlearningandtheirachievement[J].BrJEducPsychol,2013(3):484-501.

[6]刘琼.提高留学生临床内科见习质量的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53-154

全科医学教学篇4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4]郑志红,赵春燕,袁素娴,等.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模式初探[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17-18.

全科医学教学篇5

目前,我国全科医师培训教育普遍存在下列问题:①培养目标不明确: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全程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有效、经济的基本卫生服务。而我国的培训模式未能深刻领会全科医生培养的的内涵,教育理念落后,仍采用以疾病为中心、专科医生的培养理念和模式。②课程设置不合理: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服务范围涵盖各年龄、性别、各系统及各类健康问题和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的照顾,并将个体照顾与群体照顾融为一体。③教材内容滞后,脱离基层社区卫生需求:教材多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压缩版,过分强调各门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④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⑤师资队伍匮乏: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迟,缺乏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学师资,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⑥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尚不完善,未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上述情况,要针对南阳的全科医师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对课程设置的需求进行广泛调查;要加大全科医师的岗位需求,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订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 加强师资培养力度

师资素质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医学教育模式变革中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制定长期的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1.1 组织参加各种培训。积极参加部级、省级的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或借助现代网络系统,更新理念,学习全科医学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素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经验,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师资水平。

1.2 深入基层,充分调研或参加实践。要求带教教师开展全面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卫生服务需要,以指导教学活动;鼓励临床带教老师轮流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富其基层服务经验,深入体会社区独特的服务模式,改变其惯有的专科理论体系,增强全科服务意识,提高带教针对性。

2 课程设置

以社区“六位一体”的卫生医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全科医疗临床思维、全科诊疗模式为原则,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3 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的“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制订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全科医学教学篇6

1998年,山东省卫生厅在我校成立了“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以“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始探索尝试全科医生在职岗位培训工作,制定出了全科医生在岗培训短训班、专业证书班所需要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实施[3]。1998年与1999年2年间我校连续举办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管理干部培训班3期,共有163人结业,这些学员学成后返回原单位,现已成为滨州、东营、潍坊等地区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

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4]。

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

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科学组织与实施”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筹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学习美、英、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医疗卫生实际相结合,对于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对外国的全科医学理论与技术要合理的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再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要不断地总结全科医学教育经验规律,科学的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尤其是按照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受到城乡老百姓欢迎的全科医生。

2.4“师资队伍”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发展全科医学必须要有一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各门课程的教学、学生的教育以及各项技术技能的训练均离不开教师。我校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年龄、知识、学缘等各方面结构均较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为我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全科医学教学篇7

我国引入全科医学模式近20年,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尤其在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教学模式方面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束缚

基于国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影响,缺乏对全科思维的重视和培训。全科医学概论虽已纳入本科必修课,但课程多由专科医师传授,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地亲身体验。全科医师进入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后,仍以专科轮转为主;在社区基地培训中,缺乏具体细化的培训内容和标准。国内虽已开始尝试全科PBL教学,但师资无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中国学生比较约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部分学生甚至对于课堂布置任务也无法积极配合完成。

2.全科教学资源限制

PBL教学师资需要有较高的医学综合知识水平,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PBL多以小组课为主,也需要一定数量高水平的专项指导老师。全科培训教材也处于建设阶段,而教材质量直接影响到问题式学习的实施效果,因此,合适的病例和题库建设也是全面推行PBL教学模式的瓶颈之一。对于开展PBLI,需要一定的模拟教学硬件设施,但目前临床和实践基地缺乏对实训教学器材的基本投入和实际使用,缺乏专人指导和系统化管理,标准化病人的资源也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PBL教学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保障,高质量针对性的全科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提供不可低估的软、硬件支持。

3.社区临床实践不足

国内传统医学教育采用“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全科医师在大学期间的全科医学概论基本是纯理论内容,缺乏对社区工作的感性认识。而规范化培训安排社区实践的时间仅为7个月,专科轮训也以处理接诊住院病患为主,缺乏社区实践和门诊实践,这种培训安排仍未摆脱重专科轻全科的意识,培训出站学员难以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二、运用PBL的双重含义,发展国内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

结合国内现状,运用PBL的双重含义,创建“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师资为保障”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1.改革传统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PBL教育手段

在全科医师培训方式中,全面加强PBL教学。明确教学目的是锻炼全科医师自主终身学习的技能,最终提高学生掌握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PBL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全科理念的运用,重点放在社区常见病的诊治,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早期判断;以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提高为主;加强全科医学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服务特色,注重医患关系和健康管理的教育,为居民提供从生命孕育到终结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将PBL教学方法贯穿于医学本科教育、实习以及规范化培训的各个阶段。

2.加强社区临床实践,体现“能力本位教育”

PBLI作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育理念,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按照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标准,由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结果,决定设计适宜且有效的方法。规范化培训后的全科医师主要从事社区服务,以门诊为医疗活动主体,因此尤其需要加强门诊实践培训。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先导、能力培养为主线、岗位实用为重点”的指导思想,从大学本科阶段到医院实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全科思维和增加社区示教,使得医学生在早期就能得到全科医学的教育。在坚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基本专科轮转学习的基础上,可通过长期穿插性社区学习模式增加社区门诊实践,使社区实践贯穿于全科规范化培养的各个阶段,增加学员在社区实践基地的实习时间,强化“六位一体”的多种常用技能培养。加强社区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包括硬件教学设施建设和临床模拟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及社区师资带教能力的软性支撑。在临床基地培训阶段,增加全科医学科的门诊实践,对于没有全科医学门诊的基地,可通过加强专科门诊见习实践,培养全科医师独立思维和行医能力,树立年轻医生为社区服务的自信心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3.加强全科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全科教学资源投入

全科师资建设是提高全科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加强专科带教老师的全科基本理论的培训,使之带教中增加全科思维,为全科学员提供专项的指导,同时对于本学科技能的综合提高也多有益处。对于社区带教师资,需要提高理论知识和学科进展的补充,进行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技能培训。可以通过持续性、菜单式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专家授课、临床带教和业务指导,组织急救演练,开展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部分优秀师资可派遣出国进修学习。在全科规范化社区培训中可采取导师制,临床基地专职导师为主导,指导学员系统安排培训工作,社区专职导师负责加强学员社区能力培养及跟师学习。需要加强全科教材和培训资料的建设,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PBL题库建设,为全面推进临床全科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病例资源和合适的教学案例。在加强全科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增加对临床和社区全科师资的综合管理和有效考核,建议对于全科师资的教学工作给予一定的补偿措施,优秀的全科师资可优先入选晋升或参加附属大学副教授或教授的评审。通过以上对全科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和全科教材的建设,最终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科实践教学体系。

全科医学教学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健康宣教;全科医生;妇产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4;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136-03

Discussion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WANG Bei DU Herong YAN Puling

School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Yanqing Hospital, Beijing 10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in general practitioners. Method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the content of health education was also expande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86.1% of the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way of case teaching and the expanded content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Conclusion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cas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are easier to grasp the focusing knowledge, and the expanded content of health education will further help to adapt to future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Health educati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全科医生是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的服务模式,其在基层医疗服务场所、服务内容宽泛,特点是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广博、基本技能全面、岗位职能延伸等,其涉及预防、社会、行为、伦理、心理、循证医学和卫生经济学以及卫生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但我国的国情特点是,群众有病都要去综合医院检查、诊断和治疗。社区医生面临的患者人群大部分是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基本检查和治疗,同时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的今天,社区医生肩负起了健康宣教的重担。

妇产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在临床教学中承担着大量本科生、“3+2”模式全科医生的基本教育。由于妇产科是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临床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患者疾病的隐私性、不愿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未来将面临的患者人群的特殊性(产后患者访视、孕期患者监测、避孕需求指导等)。所以选择学生能易于接受、适合远期工作需要的教学方式及适合临床工作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基于普遍调查问卷,对全科医生在妇产科学的教学上添加健康宣教内容同时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进行探索。

针对全科医师的专项培训,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教学法;同时结合临床加强健康宣教内容,能够在“3+2”模式的全科医生教学工作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工作后能最快适应临床工作,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

1 结合临床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健康宣教内容

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大部分全科医生在结束实习回到社区开始工作后,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患者极少。绝大部分妇科患者均到综合医院就诊治疗。而全科医生能够接触到的妇产科人群为访视产后(42 d内)患者、产后复查及计划生育患者(避孕需求咨询)以及少数急腹症患者。所以针对全科医生工作即将面临的群体及实际临床工作,教学中除了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外,结合实际临床添加健康宣教等方面的知识,如以下两方面。

1.1 孕期监管及产后访视

针对目前生育高峰,生育年龄偏小及高龄产妇增加,各种合并症孕产妇增加。高危孕产妇孕期监管、督促孕检等需要社区医生完成。临床教学中同时需要重点强调各种高危孕产妇的孕期及产后风险,使其进行访视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监管、随诊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状况监测,督促其按时按需孕检,产后康复指导等。对于年龄偏小a妇(

1.2 计划生育

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科学避孕知识以及避孕方式的选择(药物避孕、工具避孕等),以及优生优育、孕前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全科医生在工作中能够对孕龄女性做好计划生育知识宣教,避免非意愿的妊娠及流产。加强孕前检查、优生优育宣教,增强农村、社区待孕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目前高龄待孕女性的增加,增强其孕前保健意识,提前发现合并症,早期诊治,避免或减少胎儿异常、孕妇孕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转变教学模式――换位思考

妇产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患者群体均为女性,心理较为敏感。这里的换位指两方面。

2.1培训医学生与患者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

此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病例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并在案例正文后面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患者,演示患者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2.2学生与医生的角色换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即带教老师讲授临床知识,操作示范。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无论是问诊、诊断、检查还是治疗,医学生均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模仿、学习。“3+2”的模式是两年的临床实习,医学生实习结束后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接待患者,进行诊治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实习的过程中转换身份。即由旁观者的医学生转换为独立诊治患者的医生身份,而带教老师可以旁观,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引用传统的教学法LBL(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学生提前进入医生的角色,有助于全科医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得到纠正。

3 转变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3.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3.1.1 更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案例教学运用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实践,更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2],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学会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已有的概念和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3.1.2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 通过典型案例,学生设身于特定的情景中,面对提供的病例,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独立做出判断、分析,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5]。

3.1.3 案例教学过程中使用角色练习和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组,每个小组内部通过沟通、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增强他们聆听他人意见及说服他人的能力。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培训其医患沟通能力,体验和掌握沟通技巧。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8,9,11]

3.2.1 选择案例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案例[12],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轮换作为典型案例中的患者,演示患者就诊过程。此演示形式方便学生与拟定的“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病情,问病史、查体,也可用于教师演示妇科产科标准查体过程。既方便教学也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典型症状有真实感和对标准查体有立体感,同时学会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3.2.2 汇报病史 学生分组,自己归纳整理病例。经过初步询问病史、查体及讨论后,每小组选一个学生,根据典型病例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查体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向其他同学汇报病史。

3.2.3 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汇报的病史进行补充,并对应该解决的问题给予引导。

3.2.4 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完善本小组对该病例分析的观点得出该病例诊断、鉴别诊断,若为急症,给出下一步紧急处置。另一方面,对本次案例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及待解决的问题做出归纳。

3.2.5 总结 在课堂讨论结束,任课教师就本次案例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

3.2.6 健康宣教 结合临床实践过程,将健康宣教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好宣教工作。

3.3 案例教学的评价

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我科实习的42名学生,所有结束妇产科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案例教学能否提高学习兴趣、对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否有帮助、对尽快适应工作是否有帮助、是否有利于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对增加的健康宣教的内容是否对工作有益、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评价等25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别使用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别记做“4分、3分、2分、1分”,其中4分代表非常满意,3分代表满意,2分代表一般,1分代表不满意。问卷调查共计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满意,61~80分为一般,

结果如表1所示,学生对案例教学在妇产科的实践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临床思维,对增加健康宣教内容满意程度较高。

3.4 案例教学的效果

3.4.1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亲自进入角色(医生或患者),扮演患者时,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典型疾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扮演医生时,学生不再是站在老师身后的“观察者”,而成为真正需要去处理问题的执行者。增了妇产科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10]。

3.4.2 结合理论知识,对真实案例进行实践诊断、治疗,使妇产科教学更加符合“3+2”模式全科医生的特点(面向基层,服务对象广泛,服务内容宽泛,知识结构复杂,基本技能全面等),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针对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以及保健相关知识讲授。

3.4.3 通过换位思考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及与人的沟通技巧,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6,13-15]。

3.4.4 临床教学中根据可以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例如:针对全科医生,将来工作的重点是疾病的首先发现及远期保健。案例教学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认识,以及疾病远期影响、健康保健等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余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向学生教授教学重点的同时,将针对全科医师需要的相关保健知识贯穿其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针对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面对当前的生育高峰,为适应目前医疗形式,进行的妇产科学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及病例本身的归纳总结程度以及通过典型案例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评价。发现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使其思维方式更开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育方式[7]。案例式教学方法经过临床应用后,受到广大临床学生的认可。特别适合全科医生的妇产科临床教学上的广泛应用,通过妇产科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可以逐步推广至其他临床科室及其他领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工作后能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

[参考文献]

[1]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2] 王上.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温病教学中的运用[J]. 中医教育,2015,34(2):34-36.

[3] 宗晔,赵海英,孟凡冬,等.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七年制学生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77-79.

[4] 赵云霞,赵士弟,陈前芬,等. 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2-1393.

[5] 李青,王艳娜,秦殿菊,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8-31.

[6] 付艳芹,王崇贤,辛雅萍. 浅议临床医学教育中的换位思考[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5):645-646.

[7] 黄小平,邓冰湘,李峰,等.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生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尝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 13(6):101-103.

[8] 蒯秀丽.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11,(12):50-51.

[9] 余成跃.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1,(3):51-52.

[10] 杨蓓.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1,(9):62-63.

[11] 周华,胡国良. 谈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13,(5):143-144.

[12] 孙华. 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99-101.

[13] 张丽芳. 预留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812-814.

[14] 周帅.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内科实验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9):181-182.

[15] 张春青,杨辉. 案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16):99-102

上一篇:市政路桥工程范文 下一篇:情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