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07:22:45 版权声明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论是在学科的特性还是工作环境,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我院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全科医生特殊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了解培养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

全科医学学科有以下4大特性:学科属性实用性强;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诊疗思维过程强调整体性;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阶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疾病的首诊分诊、急诊抢救、患者转诊及健康教育问题。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帮助老百姓诊治常见病,又要及时做好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还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见全科医学的最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探寻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需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2]。

2注重临床思维的拓展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全科医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注重横向思维(以症状为主线)培养。全科医生担负着基层大量患者的分诊工作,需要在资料和时间有限、病因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对各种疾病进行合理处置,而对急、危、重症患者则先救命再治病,故教学中应打破原来教学过程中以疾病的发展为主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以发热、心悸、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常见急诊症状为主线,贯穿引起该症状的疾病,结合病史、症状,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救治,再根据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做进一步处理,以防止疾病发展到不可逆阶段。(2)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了目前抗感染治疗中常用的“降阶梯”思维方式[3]。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求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因素,病情可能进展至何种阶段,哪些是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首优的问题。通过这种独特的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全科医生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减少了误诊率,避免了延误患者病情,从而保证了居民健康。

3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

虽然三级医院急诊门诊病种丰富、病情复杂,但当今医疗大环境下,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且传统被动式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全科医学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后,分析、总结并提出诊疗意见[4]。带教教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科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讨论,得出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结合全科医学生执业环境进一步总结该疾病诊治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点,带着问题去积极主动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

4联合互联网教学提高临床技能的培训

急诊工作量大,患者较多,带教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繁重的工作,因此讲解示教时间较少;而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威胁生命的因素,教师无法像其它专科那样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教;加之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常常感觉自己无法参与救治生命活动,导致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急诊医学的兴趣减退。为了解决这一客观矛盾,我们急诊教研室开展了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互联网平台互动教学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联网平台互动学习弥补了教师讲解示范少这一缺点,为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5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除了承担社区临床综合救治工作,还承担了慢性病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患者发病急,危重症多,临床急救技术操作有一定危险性,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转归往往不理解和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对全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结合实际情况教授学生沟通技巧。此外教学过程中需强调全科医学生应严格遵守医疗程序,杜绝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避免引发医疗纠纷。

总之,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针对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特殊性,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顺应全科医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文静 陈安宝 关黎 韩瑞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参考文献

[1]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2]王晓龙.以急诊医学为依托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1B):81-83.

[3]富学林.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J].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医学信息,2010,23(8):2818-2819.

[4]张泓,俞凤,王楠,等.对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J].安徽医药,2012(3):412-413.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全科医学;教学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21-0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医学界乃至全世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1]认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这句话定义了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强调最佳证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的结合,并指出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循证思维的主体。全科医学强调的以人为中心,力求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与循证医学医疗决策结合患者需求不谋而合,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是必然趋势。

1 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是积累了传统医疗的成功经验,结合独特的执业范围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门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由于全科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全科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比普通专科医生更为复杂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传统医学教育所无法涵盖的,这就需要全科医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通过循证和系统分析等手段,最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2]。Shin等将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EBM课程与传统医学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毕业生在掌握高血压的最新诊断、处理知识上明显优于后者的毕业生[3]。李迎春等[4]的研究也显示在全科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喜欢采用循证医学进行全科医学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中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入循证医学促使学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树立循证的思想。只有循证的全科医学教学才能塑造众多优秀的具有横向整合知识的社区医疗工作者。

我国全科医学起步于20世纪后期,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也带来了医学科研的迅猛发展,据统计,Medline每天有大约1500篇以上的新文献,掌握正确评价医学文献真实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系统、全面而又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将设计科学、结果真实的文献用于医疗、科研实践中,是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曾经说过:“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中,有一半在十年内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刘昌文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循证医学教学一文中提到,美国内科医学掌握医学知识的水平与其毕业年限呈显著负相关[5]。尤其基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保健的特点,更注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而这些知识最容易被忽略而疏于更新。有专家认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由教授新知识转为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目前有最佳证据、评价并综合分析最佳证据,从而正确使用结果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因而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实现高效终身学习最佳路径。

2 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循证医学教学

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要想在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成功实践循证医学教学: 第一,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包含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同时还必须对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有一定的认识。第二,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查阅研究证据的方便。除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 如Med line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及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或杂志如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等, 还需要具备一些全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ScienceD irect全文数据库等。第三,采用PBL教学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6]。

3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机遇与挑战

全科医学跨越了各个临床学科并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又涉及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建立医患关系,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和重点人群保健中,还涉及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人类学、替代医学等学科领域,因而作为全科医生需要拥有多学科横向整合的知识。作为一个复杂又新生的学科,目前我国全科医学学科体系还不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育难以学生带领完成知识整合的重任。循证医学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他强调最佳证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的结合,要做到这些,同样需要知识的整合与横向联系。这些背景,使全科医学与循证医学的有机整合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仍需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循证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许多全科医学老师本身还缺乏必须的循证医学训练与实践,对循证医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在授课过程中不自觉的出现偏重推理和个人经验,轻证据和客观事实,对已有证据视而不见等现象。另一方面,全科医学涵盖的范围很广,而循证医学在其各领域的发展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基层医疗版块有大量相关证据;但有关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等的证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的需要。因此,循证的全科医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面临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家骥. 全科医学概论. 2010. 科学出版社.

[2] 齐殿君, 王爽, 何旖旎, 于晓松. 全科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07): 784-786.

[3] Shin JH, Haynes RB, Johnston M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self-direc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CMAJ. 1993. 148(6): 969-76.

[4] 李迎春, 陶兴永, 胡传来. 循证医学在全科医学案例讨论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06): 81-82+122.

[5] 刘昌文, 马迅, 田江华, 赵斌. 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循证医学教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06): 623-625.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 G64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21-03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 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 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 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全科医学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众的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优质的、第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日益高涨。全科医 学在我国亦应运而生。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改 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战略任务 。1999年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发展 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体系构架、发展方针、 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等。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一布署,桂林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2006年 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工作,笔者现对全科医学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的特点

学员主要来自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站)、各专科医院保健科、诊所,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但是学员学历、职称偏低,基础较差,个别学员年龄偏大,这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情况类似[1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影响了学员工作的积极 性,导致部分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员并不能完全脱岗学习,仍然要完成单位部分 工作,影响了培训学习时间。根据学员的特点,在教学上应加强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础技能 的培训。同时,适当更改上课时间,将部分课程安排到晚上和周末。

2 全科医学教学特点与体会

2.1 重视基础培训

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由于学员接受过专科医学教育以及部分教师为专科医生,学员很容易 走回专科医学学习的误区,难以把握全科医学的特点[2]。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 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员从全科医学基础开始学习,逐渐了解全科医学的特点,接受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师打下理论基础。

2.1.1 转变观念,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由于学员都经 过传统的医学教学和实践,有较深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更容易依赖高度发展的 生物科技来诊断、治疗疾病,而全科医学重视患者胜于重视疾病,它将患者看作有个性、有 感情的人,而不仅仅是疾病的载体。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员接受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让学员学会在医疗服务中,必须视服务 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 以解决;以人性化的服务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

2.1.2 教会学员全方位的全科医疗服务 学员大都经过医学专科知识培训,很多学员还在各专科工作很长时间,因此,仍然习惯专科的服务模式。而全科医学要求为患 者提供“全方位”、“立体性”的照顾,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 ;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就服务层面而言 ,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就服务 手段而言,可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与工具,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 。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重视培训学员“全方位”的服务理念,要求学员掌握一般的 内、儿、妇产科、门诊外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骨科、精神科常见问题,以及老年病 、慢性病、环境及职业病的防治;在预防保健方面包括婚前检查、计划生育指导和优生优育 咨询、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职业体检、周期性健康检查;还有心理咨询、医学咨询、健康 教育、家庭医疗护理等。

2.1.3 让学员学会对患者提供连续性照顾 在学员以往的工作中,为患者提 供的医疗服务通常是阶段性的、非连续性的。而全科医疗为患者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 ,其连续性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婚育咨询开始,经过孕期、产期、 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直至濒死期,都可覆盖在全科医疗 服务之下。②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全科医疗对其服务对象负有一、二、三级预防的 不间断责任。③任何时间地点,无论何时何地,全科医生对其都负有连续性责任。在全科医 学培训中应突出这一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2.2 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因此,在全科医 学教学中,除了上理论课外,还要有一定的操作实习课程。例如,在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和绘 制家系图的技能培训上,要求学员能够独立建立一份社区家庭档案和绘制一份家系图,通过 这样的培训,使学员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

总之,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不同,有其特点与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应重视全科医学基础知识 和基础技能的培训,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逐渐理解全科医学的内涵,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 则。目前,在全科医学教学师资中,只有少部分获得全科医学教学师资合格证,其他很大一 部分师资未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有些师资对社区卫生服务也是一无所知,只能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全科医学培训点也较为常见[3 ]。为了提高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应建立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机制,每年派一定数 量的教师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逐步壮大和充实全科医学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福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结构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 杂志,2009,26(5):306.

[2] 王勤荣.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如何融入全科医学临床教学的探讨[J].全科 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89.

[3] 梁万年,郭爱民,崔树起.我 国全科医学培训现状和几点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937.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方法;体会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它是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学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从而预防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与各门窄而深的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的范围宽而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性别、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以及各类疾病研究。面对人口老龄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药费用的日益高涨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分化等状况,全科医学应运而生。

一、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1.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一,由于全科医学的涵盖范围广泛,内容烦琐,理论性较强,所以要求教师尽力做到全面精通全科医学的各类教材及目录大纲,在备课和制作PPT的时候要注重合理取舍和归纳。要把握住重点和精髓,把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最重要的部分着重强调,把那些次要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并做出必要的取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将自己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还要关注和掌握全科医学的新进展和新动态,讲授一些课堂外的新知识,这也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在讲课中,教师讲解的内容要涵盖教材要求,并注重一些实际案例的运用和讲解。教师要将时间着重花在重点和难点上,比如诊断、治疗、高血压的分类、临床表现等重要内容。在临床表现中,教师要着重强调突出的重点症状,其他方面简单讲解即可。

2.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第一,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新兴媒体软件的功能,针对教学的不同要求,合理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各种不足,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极强的功能性,能够很好地将一些结构复杂、图文抽象以及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提纲似的教学课件对学生起着很大的辅导作用。在课堂中,教师永远是主角,课件只是辅导性的。但带有提纲性的课件能够形象地勾勒出知识的要点和重点,避免了知识的烦琐和杂乱无章,也能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合理运用教学模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全科医学教学模具的应用,充分发挥出模具教学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全科医学生只能学习接触过的基础病例,而无法深刻理解一些未接触过的病例,这时模具教学就发挥出了作用。模具教学弥补了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尤其是在急救训练和一些临床实体教学、有创性临床操作上,更能凸显出模具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将模具引入全科医学的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操作上的经验和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1.重视理论基础的培训。由于大多数医学生都接受过专科医学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很容易走入专科医学的误区。所以,必须强调全科医学基础教学,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必要时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为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2.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全科医学的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才是学习全科医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全科医学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3.引导观念转变。全科医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注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是它的根本宗旨。学习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是要弄清全科医学的宗旨和内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观念,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照顾和服务。

三、小结

恩格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为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的来对付疾病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系统”。全科医学教育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师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和将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笔者建议应该加大对其的关注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竞,张淑红,吴子信,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眼耳鼻喉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852-853.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全科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10―02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的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方面加强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并从医疗实践出发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2]。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的教育中应用实际诊疗案例来训练学生, 既开拓学生医学思路、视野, 强调了学生开动脑筋, 知识来自医疗实践, 又适应学校集中教育的特点, 是已被大量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3]。

1 案例教学有效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医学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创造性地评价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有利于学生医学意识的形成,达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中的特点,是现代教育的精髓。

传统的医学教学, 医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讲授, 思路完全遵循教材内容。由于没有具体接触和动手处理实际问题, 导致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岗位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完全胜任相关工作。在采用“基本课程加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注重理论讲解和实际应用操作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纽带, 弥补教学的空泛。 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让医学生处在决策中心位置,面对复杂多变的病人信息,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学会迅速作出医疗决策。 案例教学中医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如何作好准备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案例要求各不相同,教学过程的组织也是千变万化。

2 案例教学能够归纳性地研究医疗工作过程

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阐明概念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而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现实的医疗经验或已经出现过的医疗问题。案例教学能够有助于医学生归纳性的全面运用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和伦理、心理、卫生法学等等学科的知识解决医疗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医学生归纳心理综合分析的学习能力。

3 案例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养成有效思维和个性化学习

案例教学更加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医学生始终处于思维兴奋状态,只有双方的积极投人才能够达到学习的效果。并且案例教学能够让医学生从医生、病人、医疗管理机构等不同角度思考医疗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培养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更贴近实际。如何选择全科医学教学中的案例:

3.1 案例要有针对性

用来说明理论的案例首先要有针对性,结合每次课程教科书的内容,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真实的病例和医疗实践,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医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体现全科医学教学的目的,满足教学的要求,案例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将提供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帮助医学生理解基本医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和分析医疗实践中的问题[4]。

3.2案例具有时效性

医学知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医学发展的形势,教师应密切关注医学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医学环境,把富有时代气息的典型时事事例带入课堂,组织医学生就医疗中的的某个重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同学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辨促思,以辨明理,从而引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3.3 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

为了便于医学生理解,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切忌“远、大、空”,应该“近、小、具体”。案例来自于现实医疗活动中,其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其表述要有血有肉,其引用的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让医学生觉得发生在身边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还要注意趣味性、教育性等等。总之,把实际例子贯穿于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论证课本原理,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医学生兴趣、发展医学生抽象思维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应该被大力推广,才能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临床全科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

[1] 赵淑英.全科医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36-38.

[2] 王勤荣.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如何融入全科医学临床教学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3):89-90.

[3] 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3):60-66.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全科医学是一个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全科医学教育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国外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早,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四种教育形式: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满足社区与家庭的基本医疗保健、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尤其适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推广。

1全科医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 法学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全科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典型的临床案例,在教师的教学启示下,引导学生进入问病、查体、 设定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的综合性医学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达到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

2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2.1案例的设计要突出特性

(1)典型性。案例不在大小,关键是看所选案例的内容能否展示全科医学的教学内涵,一个好的案例,必然表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通过案例的展示,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案例的典型性能够达到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快速吸收。

(2)真实性。所谓真实即该案例应当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所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医疗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多样性。选择的案例既可以是正面诊断、防治的范例, 也可以是误诊的案例,既可以是有确切解决方案的案例, 也可以是有争议颇大, 解决方法不唯一的案例。这样多样化的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例误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而导致死亡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案例,它所强调的是腹痛的鉴别诊断,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凸显急腹症与腹外疾病鉴别的重要,使学生的临床思维由局部向整体扩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全科医学工作的丰富复杂性,有助于开扩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广度与深度, 避免产生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固定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能力。

2.2案例的组织实施要科学合理

(1)恰当把握案例使用时机: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对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教学,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的串讲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2)恰当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 根据传授知识、欲解决教学问题不同,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列举案例方式。这些案例较为简单, 能直接说明讲授的理论。列举案例的目的在于揭示现象, 说明问题, 举一反三,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2)讲评案例方式。讲评案例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强调相关规则的运用及医学逻辑推理过程,逐渐形成全科医学思维。(3)讨论案例方式。讨论案例方式是指对某一教学单元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 为了加强学习印象, 巩固学习效果, 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方式。通过对案例的讨论, 让每一位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独立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3)恰当掌控案例教学节奏:着重强调教学时间、内容与形式的掌控。由于学时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进度安排井然有序,还要求教师具有全盘驾驭的能力。要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医学理论素养解析问题,避免就事论事不得要领;课堂分析时,要控制课堂讨论的中心与主线,避免纷纭离题万里,及时提出关键问题,或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向;适时归纳学生的建议或见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观点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还要在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或过于激烈时,适时介入,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讨论时间,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进程,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件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我们就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辽宁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及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学员,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6份。

89%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其带着问题主动地听课,主动地思考;93%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有助于工作实践能力提高;84%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有助于构建整体医学理论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全科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92%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科意识、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满足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同时也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任课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推动教师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和改进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医学事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教师与学生的终生学习理念与习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医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祝善珠.中英美全科医学运行模式的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3):177

[2]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1997)3号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医用化学;教学研究

在全科医学模式下,要求全科医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因此对医学基础课医用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化学的学习,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都是极为重要的。医用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及技能,为医学各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化学基础的情况,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开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性,为医科学生理解生命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围绕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立足于化学为医学服务,即以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平行讲解,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如渗透压与人体电解质平衡关系、缓冲溶液与人体酸碱平衡关系,利用化学知识中的渗透压概念,从医学角度分析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体液平衡等生理现象,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理论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下内容还可以再讲述详细些: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因为这些内容是医学生的后继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教学

医用化学的教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验项目的设置方面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六个实验:“溶液的配制及玻璃仪器的洗涤”、“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测定”、“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实验,“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既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契合,又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有机分子模型的建造”则通过建造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每一现象、问题,都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分析上下功夫,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三、理论教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不愿主动去理解;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多记、多练、多问、多动手、多上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盲目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式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快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四)案例教学

作为医学生,对医学的相关内容自然很感兴趣。如果忽视教材中有关医学知识的讲授,脱离实际,仅仅就化学讲化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强化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联系化学应用于医学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案例的选取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要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要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通过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后还会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隋丽丽,苗丽华,董微,于千.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43-44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全科医学;门诊带教;培训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42;R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1-0118-04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in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education

HUANG Jie XU Jun YU Huijie CAO Weizh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Jiaxing First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in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edu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6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who were trained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8 subject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general practice theory and outpatient diagnosis ability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teach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towards the teaching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timulation of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activation of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enhanc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or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imultation teaching;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teaching; Training experience

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全民健康,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就需要培训出大量合格的全科t生[1-2]。目前全科医生培训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培训过程中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尤其是全科门诊临床实践能力要求更加突出[3]。我院作为部级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基地,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全科门诊轮训中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带教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全科门诊中轮训(均为1个月)的7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名,女46名;年龄18~26岁,平均(22.1±2.4)岁;学历水平:研究生1名,本科22名,专科5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学员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本院全科门诊中有着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编写案例时,以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为依据,编写完成后发放给学员。

对照组学员带教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带教教师讲解相应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及门诊接诊技巧,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期间学员提出问题时,教师给予解答,带教完成后由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自行消化、理解、练习。

实验组学员带教时,采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带教内容:除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轮训及培训内容外,带教老师应结合本院全科医学门诊学员的特点确定带教内容,并以具体的病案为例,融入相应的带教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及接诊技巧,由学员入院开始,应微笑接待、询问学员病情及完成体格检查、总结并做出初步印象、再给出医疗建议等,将整个接诊流程融入到病案讲解中,促进学员良好的掌握相应的技能[4-5];(2)编剧拍摄:带教老师应全面地掌握学员的情况,包括学员在校学习成绩、专长等,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名,分组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在备选的病案中选择1个,教师依照具体的病案,编写情景式模拟教学剧本,剧本中的环节应包含门诊接诊、角色扮演2个部分,设计时,规范性应尽量保证,同时,各个环节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常见错误,以提升学员发现错误的能力,剧本编写完成后,学员自主选择其中的角色,按照剧本设定开展排练工作,排练期间如发现问题,立即对其改正,最终拍摄成视频[6-7];(3)模拟教学:视频拍摄完成后,带教教师可在教学时播放,学员共同观摩视频内容,当播放至经典环节时,视频暂停,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并鼓励学员回答,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员纠正视频中存在的错误,并逐渐的过渡到由学员主动纠错,完成视频观摩后,教师组织学员进行角色互换表演,之后由其他学员评价表演效果,其中有无错误等,最终,教师总结、点评,以便学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8-9]。通过以上训练后再参与到全科门诊临床接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带教结束后全科理论及门诊接诊能力的考核成绩,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学员成绩越好。由带教教师共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员对带教的满意度,包含课堂活跃度、教学方式、带教教师能力3个方面,每项满分均为100分。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标准[10]:学员接受5个维度的评价,分别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5个维度的学员人数达标的,以肯定人数来表示,肯定人数越多,提示教学模式效果越好。构成比=肯定人数/总例数×100%,构成比越大,教学模式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结合本次研究方案的要求,组间对比和组内对比的需要,计量和计数资料进行不同的检验,分别是配对t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临床带教模式对学员的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员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全科理论知识与门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带教完成后,实验组学员理论知识、门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带教满意度比较

由调查结果可知,实验组对课堂活跃度、教学方式及带教教师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全科医疗活动来说,其中心为促使学员身体恢复到健康的水平,或提高机体的健康程度,采取“六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即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11]。随着不断的提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加之老龄化社会,世界各国均已经积极的探索变革医疗保健体系行动,并已经达成共识,对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充分重视。1908年,美国开始建立医学标准化,至1969年,成立了家庭医学委员会,而且第20个医学专科委员会也在同年成立,由此诞生了全科医学专业学科[12]。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系统,该体系属于国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时间比较晚,首次引进全科医学概念的时间为1989年11月。经过4年的发展后,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13]。

鉴于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全科医生,从而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全科医学与全面治疗的意思并不相同,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内科、外科等学科的知识,同时,与学员之间互动时能够熟练的应用全科医学思维方法,为学员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14]。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全科医学门诊临床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全科医学门诊带教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更要注重门诊接诊临床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的提升轮训学员的全科医学服务能力。传统的全科医学带教模式中,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对某个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完成后再进行临床实践,导致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学员学习理论知识,仅是机械性的记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因此,传统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5]。近年来,全科医学带教中开始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此种方式属于新型的带教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贴近临床,通过对类似场景、人物及事件的设计,让学员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接诊技巧,最终实现带教目的[16]。

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学员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本研究中,带教完成后,实验组学员理论知识、T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学员带教时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对照组学员带教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对课堂活跃度、教学方式及带教教师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全科医学门诊带教中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后,可提升教学的参与度,培养学员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及技能的兴趣,促使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带教效果,提高学员的全科医学门诊接诊能力,更好的为居民提供全科医学服务,进一步的增强居民的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 许茗越,吕琳,尹芳,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33-435,449.

[2] 王良君,马洪林,程晓萍.全科医学概论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4(27):102-103.

[3] 王星月,李兰,李双庆,等.以“胜任力为导向、学员为中心”构建全科医学临床师资培训新模式[J].医学教育管理,2015,23(2):118-122.

[4] 马金凤,刘喜文,尼春萍,等.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10(15):1430-1431.

[5] 路陶生,彭丽,李凤云,等.医学学员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轮训带教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13(8):783-785.

[6] 路陶生,刘明哲,崔琳林,等.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8):130,134.

[7] 宁凤兰.轮训护生临床带教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15-17.

[8] 张立威,王家骥,雷毅雄,等.导向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7(7):1135-1137.

[9] 李洁琼,赵欣,辛华.床旁教学协同情景模拟法在护士给药安全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2(5):689-691.

[10] 马维红,李琦,杨丽莎,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 13(25):2787-2789.

[11] 郝佳佳,付小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全科医师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2(8):15-17.

[12] 葛承辉,潘淑慧,章力,等.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在社区全科医学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58-59.

[13] 邵爽,杜娟,赵亚利,等.“案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情景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见习中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48-49.

[14] 陆爱娇,蒋黎.多媒体教学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3(6):639-641.

[15] 吴辉,孙翔,石如玲,等.PBL+L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全科医学,2015, 18(10):1176-1180.

[16] 陆慧芳,梁华珍,梁春梅,等.情景模拟与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364-366.

[17] 唐颖丽.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27-128.

[18] 黎静,古力鲜.马合木提,刘海英,等.PBL-案例-传统整合教学法”在预防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1):90-92.

[19] 林霞,金波,冯亚岚,等.临床法医学教学中“PBL-案例-传统整合教学法”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25(28):162-164.

[20] 王欣,赵文淑,徐琳,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45(1):97-99.

[21] 张淑萍,黄作义,邹春颖,等.PBL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员神经病学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38-39.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全科医学;课程;LBL+TBL教学法;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b)-0114-04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由美国Oklahoma大学Larry Michaelsen教授[1]所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学模式,TBL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先学习教学内容,并与其他学生合作解决问题[2],其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 based leaning,LBL)的不足,可较好地适应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在我国,TBL教学在一些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见习的教学中已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4]。但由于TBL存在课时所限及老师传授内容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对一些较难理解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较差的缺点,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综合应用来提高教学效果[2,5]。目前,在全科医学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中,仍以LBL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较差[6]。

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全科医学实质的把握,真正理解全科医疗诊疗模式,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目的,笔者对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定向班学生开展了LBL+TBL教学法,即针对本门课程中的某一章内容,由教师先使用1/4的时间将本章内容总结性、精炼性讲解,之后在3/4时间内实施TBL教学,结束后通过评估问卷了解学生对LBL+TBL教学法的看法和认同度,为进一步在全科医学概论理论课教学中使用和推广本教学法提供参考,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班的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本次LBL+TBL教学中,按照TBL教学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成6组,每组5~6人。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以问卷形式展开。LBL+TBL试验性教学结束后,立即在该班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团队学习情况、对教师评价、总体评价、TBL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每1个问题后设有5个选项,分别为“完全认同”、“基本认同”、“不清楚”、“基本不认同”、“完全不认同”。由研究者解释和说明相关研究目的及填写方法后发放问卷,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33份调查问卷,回收3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关于LBL+TBL教学法的效果,调查中75%以上的同学完全认同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78%以上的同学完全认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78%以上的同学完全同意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多数学生对此联合教学方法总体评价正向,见表1。同时,学生也提出了该联合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耗时多、使学生负担加重、易忽略学习目标等,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实施教学已成为趋势。在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目前仍以传统的教师主讲为主。在现代化教学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的前提下,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传媒加以辅助,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本研究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TBL教学方法进行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研究,了解了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T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是:①上课前1周发给学生自学要点,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资料。②学生自学,掌握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内容。③课前组建小组,形成团队。④课堂测验,以选择题形式,个人独立完成。⑤课堂测验二,同样的考试题,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⑥应用性练习,小组讨论完成,学生自我总结,代表发言,教师与每组组长打分。⑦总结讲解,主讲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最后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及学习情况。⑧组内互评,各小组内对各成员贡献度互相评分。⑨得分汇总,回收组内互评表,结合之前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及综合应用题讨论结果计算每名学生的个人得分;计算公式为:每名同学个人总得分=个人测试得分+小组测试得分+应用练习得分+互相评价得分,满分100分。⑩学生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相互知识掌握的比较、集体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是TBL的组织者和指导者。TBL的实施使得学生知识得以增长,在主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方面均得到训练[7-8],这与培养全科医生的多方面才能的目的相符。

为避免单纯实施TBL教学法的不足,本研究在TBL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融入了LBL教学形式,即在流程③和④之间加入了占课堂时间近1/4的“教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的内容,将LBL与TBL两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施。LBL结合TBL教学法进行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教授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全科医学更多的思考及理解。

有研究显示,LBL结合TBL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个人学习模式跳出来进入群体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9-11]。本研究对参加LBL+TBL双轨教学模式的学生实施的问卷调查验证了以上结果,超过75%的学生对这种联合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完全认同,认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75%以上的同学也完全认同LBL+TBL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思考意识。LBL+TBL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特有的临床思维能力[12-13]。而沟通与合作恰恰是全科医生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常常要求社区医务人员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融洽的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意识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因此,通过在全科医学理论阶段实施LBL+TBL教学模式对于锻炼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必要。本研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LBL+TBL综合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难题,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是因TBL教学方法的不足所造成[14-16]。如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做较为充分的准备,耗时较长,工作量很大,对于课业繁重的医学生来说,如何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做足功课十分关键;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事先经过系统性的培训,掌握相关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具备高度概括总结及领导组织管理的能力。只有教师与学生的提前准备及良好配合,才能在教学中顺利使用这种综合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LBL+TBL综合教学模式,既避免了LBL灌输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又弥补了单纯使用TBL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系统掌握的缺点,集合了两者之间的优点,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有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协作的能力[17-18],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教学模式,值得在全科医学概论理论授课过程中推广使用。因此,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全科医学实质的把握,真正理解全科医疗诊疗模式,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目的,在全科医学理论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TBL教学模式,优化合理安排LBL与TBL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采纳的教学措施,也是今后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Michaelsen LK,Knight AB,Fink LD,et al.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 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157-171.

[2] 邹外一,罗益锋,高翔,等.LBL与TBL双轨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08-110.

[3] 景玉宏,尹洁,刘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96-98.

[4] 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5] 杨琼,蒋卫红.TBL、LBL+TBL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内科学见习课中的实践与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5):75,85.

[6] 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7] 姜冠潮,周庆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8-9.

[8] 李瑞凤.眼科学教学中TBL法与LBL法的比较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5(28):96-98.

[9] 赵毓芳,王海涛,甄永占,等.LBL+TBL教学法在组胚双语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405, 407.

[10] 钞虹,金佰明,钱学艳,等.TBL教学法培养学生角色转变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432-433.

[11] 谭波涛,潘丽萍,梁红,等.TBL结合LBL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26-127.

[12] 黄永丽,张文玲,刘艳林.TBL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 (7):111-113.

[13] 艾文兵,胡兆华,简道林.T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在中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4):88-90.

[14] 张敏,王艳玲,金艳芳,等.针灸治疗学PBL教学效果观察和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52-154.

[15] 戴建国,黄玉芳,王子妤,等.TBL教学法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13(4):252-254.

[16] 薛浩,朱航,王广义,等.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12):9-10.

[17] 周鹰,刘洪,郝玲,等.PBL教学模式在护理实用人体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35-136,139.

[18] 杨炼红,刘淑琼,许冰,等.TBL联合LBL在神经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87-290.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共生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27-02

Analysis of oral medical courses in clinical medicine(general direction)symbiosis provided teaching

Peng Chun1,Song Jin-lin2

(1.Affiliated Yongchuan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2160,China

2.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14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ong Jin-lin,Email:.

Objective:Clin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necessary oral medical knowledge supplement 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comprehensive,has the good symbiosis. At the same time,in the stomatology clin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should follow the prevention,diagnosis,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principle,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oral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symbiosis

临床医学中全科医生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可避免地面临常见口腔疾患甚至是口颌系统的急症处理。因此,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一般而言,临床医学全科医生的培养正逐步规范为“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再进入临床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根据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全科医师技能标准的规定,并未将口腔医学的技能纳入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设置的共生性。

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环节

1.当前我国人口中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低。高发病率的口腔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在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特别是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更为严重,大量的儿童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由于对口腔卫生的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等知识教育基本为空白,在乳(替)牙期,出现了大量的龋坏、口腔溃疡、牙周疾病等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科医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的职责。

2.因口腔疾病带来的全身的其他疾病患病风险认识不足。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疾病引起的感染和炎症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会加重一些病症。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牙周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会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是牙周病可能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原因。还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正因为对口腔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足,所以在社区人群中对口腔疾病不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知识淡薄,加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对口腔诊疗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有效的分诊和治疗,所以增加全科医师口腔医学课程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3.执业口腔医师严重不足且区域分配不均。执业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专科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据资料统计,受过正规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的口腔医师不超过3万人。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口腔医师的比例,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口腔卫生需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在掌握了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后能有效缓解口腔医师不足的矛盾。

4.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口腔诊断治疗不可或缺。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分布广泛、诊疗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服务比较周全、完善和方便病人就诊的特点。同时,由于90%左右的常见和多发口腔疾病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治疗,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临床全科医生应完成所辖区域内居民日常口腔疾病的治疗,进行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5.口腔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疗特点的需要。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是全科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全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能对常见多种疾病作出预防意见和早期治疗。大多数口腔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而减少患病风险的。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接触人群广泛,覆盖面大的特点,有效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口腔疾病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使社区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口腔卫生知识指导,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早发现和早治疗来治愈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尽可能早的发现社区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并通过病例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诊疗方法。对于不需要专业设备要求的常见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就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完成治疗;对于需要龋坏、牙列缺失、错颌畸形、牙髓疾病等需要专业设备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可以提出转诊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整体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出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医学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通常将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在全科医师的培养中也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设置。

1.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全科医师通过口腔医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腔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全身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全科医师对口腔医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增长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新。

2.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全科医师在将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不能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全科医师预防和发现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从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童口腔学入手,结合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群分布,选择重点内容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讲解内容要根据全科医师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具体的治疗方法等,而是重点讲授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机体功能的影响;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讲授中,除了要讲解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特征:如,牙源性感染,要尽早消除病灶牙对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带来的影响等。此外,增加介绍咀嚼习惯养成和儿童口腔卫生,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3.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画面新颖、注释明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可以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宜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ed,PBL)。PBL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教学体系中,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常见疾病教学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口腔粘膜病”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加以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粘膜这一较特殊部位的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口腔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内口腔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以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保障口腔疾病带来的一些对其他疾病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并不排斥,具有很好的共生性。因此,在建议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适当增加口腔医学部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64-65.

[2]黄实华,徐仙星,郑静,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03):153-155.

[3]李正阳.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7),576-580.

[4]吴王喜.牙周病可能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J].广东牙病防治,2007,(4):192.

[5]滕笛.口腔细菌影响绿脓假单胞菌感染肺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11篇

一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重要性

1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在全科医学概论中包含了大量的全科医学基本方法和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理论内容,对于转变学生的全科思维、增强学生对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以理论为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都较大,枯燥、抽象的理论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具体的角色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在课堂上适应教师的节奏,学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情景模拟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参与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思维和能力[3]。

2 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向的灌输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课堂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消除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更多的空间[4-5]。通过参与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体验医生、患者等不同的角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薄弱之处,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全科医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为了使情景模拟教学法得到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情景模拟的过程要进行设计和组织,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达到更好的情景模拟效果。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又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 准备阶段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的设定,包括选择合适的案例信息、模拟过程的设置等;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在参与情景模拟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考虑,并且做好足够的准备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问;另外,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情景模拟的角色信息收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情景模拟过程的顺利。其次,要对选择的模拟案例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判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案例的趣味性、科学性、角色扮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确保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积极配合。

比如,为了使学生了解作为全科医生如何以家庭为背景开展家庭访视工作,我们选择一个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的中年女性为案例。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状况、查明心理社会问题的症结、明确不遵医嘱的原因等,通过调动家庭资源改善血糖水平、促使病情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全科医学概论的课堂上,我们以此为背景,邀请同学扮演患者本人、患者丈夫、儿女、医生、护士等不同的角色,我们模拟了一次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入户家访工作,上述人员都是参与此次家访的成员。家庭访视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帮助患者本人正确认识糖尿病,合理控制血糖,并且帮助她加强锻炼、控制饮食、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2 实施过程

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模拟的情形,以及所需要的人员配置,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再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本人、患者丈夫、患者儿子、患者女儿、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针对不同的扮演角色制定不同的理论和行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组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掌握水平、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定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有利于保证情景模拟的过程可以顺利展开。完成分组后,由组长对小组内的角色划分和模拟方案进行简单地阐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当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患者本人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以及自己的顾虑和担忧;扮演患者家属的同学则可以表示出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扮演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同学则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消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并且做好日常保健,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地提高生活质量。当小组内一轮模拟完成后,可以由小组成员互相调换自己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不同的角色心理,也可以掌握关键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3 总结和点评

角色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对表演效果给予点评。首先应对表演中的可取之处进行当众表扬并请旁观学生借鉴,比如“刚才这种提问方式能较好地从侧面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等等,这样可以增强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在指出表演中的不足之处时,应提出正面的、建设性的意见,切忌当众批评,而是要鼓励其在将来的实践中表现得更好。

三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体会

本次在我校临床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大胆尝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最后讨论点评中,学生们争相发言,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状态,所以传统课堂教学中单方向的知识灌输方式,无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因此对教学效果必然会产生影响[6]。所以我们考虑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全科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模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处在疲劳状态的大脑活跃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有更多的体会和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促进全科医学概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维红,李琦,李燕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225-226.

[2]马维红,李琦.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我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5(4):4-7.

[3]刘文波,刘楠.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2):68-71.

[4]马维红,李琦,杨丽莎,龙静,黄兆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25):2787-2789.

[5]杜娟,路孝琴,郭爱民,赵亚利,王慧丽.角色扮演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9) :1476-1477.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心肺复苏;医学模拟人;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46-02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也是急诊医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章节。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最大程度保护脏器功能,降低病死率。传统的心肺复苏教学由于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点而使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并且也不允许学生在病例上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心肺复苏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棘手。本课题将中心2010年新引进的两台ECS(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高端医学模拟人系统用于本校全科医学本科班学生心肺复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3年3月―2013年4月,我院2011级全科医学班学生5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模拟人组(28例),2组学生性别、年龄、基础知识、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由硕士具有讲师职称以上教师授课。

2.研究方法。心肺复苏的讲解以《外科学》(第七版)及《2010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教材,教学时数均为8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用理论课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讲解以及示范;模拟人组采用高端医学模拟人进行教学与实践操作:28名同学分为7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分别充当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出心脏骤停情景病例并提出问题,各组同学在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和练习,操作熟练后同学之间进行轮换。

3.测试评分。课程结束,2组学生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测试,并且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操作考核,电脑评分。考试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评价培训效果。

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二、结果

1.考核成绩:对照组和模拟人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1.3±16.2)和(91.6±20.5)分,无统计学意义。利用仿真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后,授课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75.2±18.8)分和(93.7±19.5)分(P0.01)。

2.问卷调查反馈:调查问卷有96.8%的学生对于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满意,97.3%认为应用高端模拟人培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5.9%认为应用模拟人培训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三、讨论

当今医疗工作者面临着迅速的技术更新、患者维权意识提高的大环境下,相当多数的操作项目难以直接在病人身上实施教学,因此模仿并重现临床操作环境的模拟系统成为了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模拟人通过充分模仿人的正常结构与机能、疾病的表现与演变以及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将情景、操作融为一体以实现更为科学化、人性化培养医学生实践的目的,无风险,高可信度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应用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操作安全,可重复:操作者能够将模拟人视为真实的患者,允许出错,并且可以多次操作直到掌握为止。(2)记录和回放:可以通过储存的影像资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讨论和评价。(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在高端模拟人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减少重复,避免遗漏,这与《2010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患者心肺复苏的总体思想是高度一致的。(4)医学培训和考核的标准化:医学模拟教学运用程序语言为教学设置了“黄金标准”,因此用模拟人系统作为考核工具科学而客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高端模拟系统进行考核是决定医学生能否进入临床的一项权威指标。

本研究采用高端模拟人心肺复苏操作量化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进行考评,所有学生对模拟人考试方法的满意度高达90%。本研究表明,利用仿真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后,其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得到显著提高,其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冯悦.我国将建设全科医生制度[J].现代养生,2011,(16):8.

[2]张孝钦,王兴祥,丁晨彦等.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28-829.

[3]李艳,詹华奎,张泉.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2-13.

[4]滕倩倩,郭星君.我国急诊医学亟待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J].海军医学杂志,2005,26(2):177-178.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实验教学与建设专项)项目(2011SYL00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231)

作者简介:黄靓,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技能学教学研究工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情商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政路桥工程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