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9 17:34:02

情商教育论文

情商教育论文篇1

情商是从智商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能力,情商教育就是情商的培养、积淀和发展。情商教育有三大理论基础,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情绪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

情商;情商教育;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6202

情商是从智商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能力,情商和智商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中两大相对独立的领域。情商教育就是情商的培养、积淀和发展的渗透过程。情商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其有三大理论基础,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情绪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应纳入情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情商。

1情商

1.1情商的内涵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智力”的简称,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管理、排解外来压力、调控心理平衡的一种能力,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范畴。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首先提出了“情感智商”的概念,并定义情感智商为“个人监控自己及他人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号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5年美国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撰写了《情感智商》一书,对情商理论作了更全面、系统而又通俗化的阐释。按照丹尼尔・戈尔曼的解释,情商包含五种能力:(1)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2)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3)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4)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5)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情商主要是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管理,是反映人的“内在精神和动力质量”的品质因素。

1.2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情商”与智力的概念不同。智商(IQ)是智力商数的简称,主要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的理性能力。智力越高,智商就越高。情商(EQ)是情绪智力的简称,情商是从智商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能力,情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

智商和情商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中两大相对独立的领域,二者相辅相成。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智商是基础,情商能够促进智商的开发,为智商的发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智商与情商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获得成功。

智商和情商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智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智商主要得自遗传。而情商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则更多地来自后天培养,情商是可以通过教育逐步提高和完善的。

2情商教育

2.1情商教育的内涵

情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以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教育。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教授在国内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指出:“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大学期间要完成四件事情,才能是成功的。一是学会学习的方法;二是造就动手的能力;三是学会与人相处;四是知道自己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钱教授讲座中,学会与人相处其实就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早就动手的能力和对个体自我的管力、控制、激励等情商的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情商教育,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使学生形成一种持续的学习力。通过情绪情感的感染及影响,使学生置于身心愉悦的氛围,在更深、更广和更远的层次上,激发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坚韧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顽强不息的竞争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及高品位的人格魅力等优秀个性。

2.2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情商,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情商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在智商发展的同时,提升并充实学生内心的情绪情感世界,使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地情感和心理世界,从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养合格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情商教育指引方向,使情商教育向符合社会主流的方向发展。情商教育贯穿于学校思想教育始终,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因此,学校教育应把情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情商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又发挥情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保障作用。

3情商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能够指导行动的方向,同时行动的结果又影响到理论的总结。我们首先应明确情商教育的理论基础,才能在逐步完善中使情商教育不断科学化。情商教育有三大理论基础,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情绪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进行情商奇偶碍于的理论来源。

3.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指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以一种完全彻底的方式,实现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中知识、技能、才能属于智商的范畴,个性、素养、心理、情感等属于情商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的发展的最高价值体现,它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恰当满足。

情商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在智商发展的同时,提升并充实学生内心的情绪情感世界,使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地情感和心理世界,从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它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手段,加强情商培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情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它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延伸。

3.2情绪心理学理论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动力性和系统性的,能够帮助个体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基本心理过程。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情绪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身心健康的调节者,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学会驾驭情绪,使其对我们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情绪在人类的各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的道路是复杂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人们的生活随时都伴随着情绪,人们会体验到生活美满、事业成功的欢乐,也会体验到疾病和挫折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这些都会影响着人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驾驭情绪,使其对我们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是对传统的学习理论的批判与发展,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影响学习者的因素不仅有来自外部的,而更为重要的影响则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情绪情感、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育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情绪、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因而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珐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需要学习者共同合作学习。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情商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情商水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高情商的学生。

当代大学生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高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大学期间如没有形成良好的情商,将不利于今后的就业。高校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何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加强情商教育。

参考文献

[1]尼尔.戈尔曼,耿文秀译.情感智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克里斯汀,韦尔丁,尧俊芳译.情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方成智,唐烈琼,聂志成.心理与情商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许晟,黄双根.论高校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5]南晓磊.旅游专业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6]李章琼.浅淡大学生的情商教育[J].教育探索,2011,(12).

[7]何绍纯,高岩,王旭飞.德商・智商・情商教育-成长的源泉[M].哈尔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8]董雪.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9]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情商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前置任务;小组讨论;情景表演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5-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是否显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对商务类知识接触甚少,普遍对专业课程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如何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生本教育”理念提供了有益参考。生本教育理念改变了往日“填鸭式”的“以师为本”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自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生本教育理念与中职专业课教学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重组课堂角色定位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尤其重要。作为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师本模式”,要树立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关心、热爱、欣赏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生命实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教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在于引导。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善于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学生的优点放大,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功欲,使其能扬长避短、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成为独特个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二、布置前置任务,培养自学能力

前置任务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降低专业课学习的难度。在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商务英语听说》第13单元中的《LESSON 27》有关网上购物的听力前,通过课前布置前置任务——了解网上购物或电子商务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力练习前,请每组代表介绍和分享他们的搜索成果,例如有关网上购物流程、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类型等内容,使全班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魅力所在。

三、开展小组讨论,展现集体智慧

郭教授曾指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问是头脑中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自己对自己讨论的结果。而学习者基本是讨论者。”[1]讨论是生本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在合作中学会做事与共处。

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后,即可开展小组讨论。如上所述的《LESSON 27》网上购物课,学生介绍完电子商务概况后,开展分组讨论与电脑有关问题,如对电脑的了解、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好不好等。组内讨论结束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请个别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作出补充。通过组际间精彩观点大碰撞,学生学会了倾听和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学习中,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学生学习被动。“自学-探究-合作”的生本模式让学生分组自学,每人分工协作探究其中的难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英语函电》第五课中的一句“...our buyers...find your price much too high”中画线部分单词的意思为例,大部分学生直接译为“发现”,教师通过点拨后,学生受到启发采用它的引申意“认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自学能力、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及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团结合作精神得到培养,讨论结果也凸显了集体的无穷智慧。

四、再现情景,活用语言

以生为本的课堂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教材,充分认识各章节的联系,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灵活再现商务情景,提高教学效果。情景再现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在教学中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由于商务英语是商务场合使用的英语,因此,在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若能再现商务场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显著。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缩短学习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学生会更容易适应日后工作岗位的需求。那么,如何再现这些商务情景呢?

1.课文情景导入。课文情景导入是教师导入课文时所创设的一个情景。它对学生开始学习时能不能够立刻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可用图片、故事、提问等方法来创设情景。一般说来,提问法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把几种方法相结合,更自然地导入课文情景。如做《LESSON 27》一课的听力时,通过把听力的对话引申为教师一次亲身经历,然后联系课中情景提问设疑,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2.通过耳听感受课文情景,理解课文大意。学生带着老师的疑问,饶有兴趣的倾听,掌握听力原文的大意。

3.利用课文现有材料,对部分词汇和句型进行情景扩展。如学词组“short of”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造句,在学生的实例展现中,有些学生拿出一个仅有几毛钱的钱包对学生说:“I'm very hungry.I want to have lunch,but I'm short of money.How poor I am.”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就轻易而正确地理解并运用了这词组。

4.通过耳听口读模仿课文的情景对话。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后跟读听力原文,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跟读几次后,表演该对话情景,学以致用。

5.通过观看录像或电影片段体验课文情景。在教完《LESSON 17——AT THE RESTAURANT》一课后,在练习口语前让学生观看《走遍美国》中关于餐馆就餐的录像,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就餐情景,为下一步创设商务情景活用英语交流做铺垫。

6.创设听说情景。结合之前的视听内容,按照该主题设计相应的商务场景,让学生分角色地进行表演。如在餐馆就餐的话题,设计以下两个情景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1)生活情景:你和好朋友约好到肯德基庆祝生日,点你们喜欢吃的食物。(2)商务情景:你是某公司的大老板,在餐馆请客户吃饭,准备边吃边谈生意。

7.多形式激励学生表演情景。教师可把平时课堂表演次数登记好,并纳入期末学生总评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或把情景表演融入单元测验或期末考试成绩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各种商务场合,为日后的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中听说情景再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时“敢说、乐说、会说”,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都有赖于生本理念的运用。

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2]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本教育的终极目标或许就在于此——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情商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化自信

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为了使我国电子商务继续发展壮大,不仅需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等道德素养。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是我国未来电子商务事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挖掘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领并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育德育人同向同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因此,充分把握好机遇期就需要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特点开展创新型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就需要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拥有文化自信,更需要带着普惠的思想帮助别人,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但是现状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更加强调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严重的重育“才”轻育“德”的现象。在此模式下,学生专业素养虽不断提高,人文家国情怀持续减少。因此,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合理嵌入思政要素,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进行价值引导,才能培养出有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自我决定理论以一种动态、转化的视角看待动机,并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可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该理论指出当外部环境提供正向支持性的信息,个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动机的内化过程就会被启动,最终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体的某种特定行为。自我决定理论既强调个体动机自主性的重要性,又指出外部环境对自主性的影响,这给予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外部环境使得学生形成受控动机,而后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实施满足学生的三个基本需求激发受控动机内化,最终形成自主性动机,形成具有自主性和持续性的思政学习行为。因此,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和课堂组织方法设计中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以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合理嵌入思政元素,实现“才”与“德”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最终达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

1.1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分析并建立电子商务专业课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联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继续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拟从下层面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联系。

1.1.1创新精神电子商务自产生之初到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商务模式、物流配送模式、在线支付方式等经历多次更新升级,新的模式代表着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也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空间。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进步、完善,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在电子商务的运营、服务、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是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电子商务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分析电子商务模式以及供应链的创新与更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2家国情怀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振兴乡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成为重要手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美团等都参与扶贫项目,投入大量物力与人力并取得了成效。在电子商务领域,“家国情怀”体现了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物流管理》《商务模式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分析农村物流、生鲜物流、农村电商模式等内容过程中利用案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命运融合在一起。

1.1.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它展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伦理与价值取向。首先,相对于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的无纸化办公、仓储和办公空间的减少、供应链的缩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能耗。其次,电子商务也推出了闲鱼、转转等平台,推动了二手市场的发展,延长商品的使用。这些体现了电子商务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统一。但是,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为了实现低成本并高效益的物流而大量使用纸质包装,这些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供应链绿色流程再造,推广使用循环包装袋、环保快递箱等,提高资源复用率。因此,在《电子商务概论》和《物流管理》课程中可以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1.2以学生为本,教师是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的自主性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当外部环境提供正向支持性的信息,个体的三种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动机的内化过程就会被启动。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本,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群体特色,了解他们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期望和诉求;同时,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把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价值的引领者,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意识,在各项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关注道德教育资源,把德育教育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依据基于上文提出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本文依照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2.1明确课程中的思政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确立的思政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思政目标的确定确立了价值塑造在课程中的地位,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合理安排有机融合;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从外部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动机,为进一步结合教学过程的实施实现动机的内化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通常,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确定有关价值引领方面的目标,将此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目标。例如,对于“运筹学”,运筹学学科起源于并发展与西方国家,但是,运筹学思想的应用在我国古代并不罕见,如我国的《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体现着运筹学的思想。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可以确定思政目标为:发现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筹学思想。

2.2多样化教学方式,知行合一

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可采用问题驱动或者案例驱动,将理论知识点和思政资源融合其中,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探究式学习。以“电子商务概论”中的“订单履行与物流配送”内容为例,在讲授时以京东农村电商为案例,介绍京东电商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分析农村电商的困境,以及京东如何解决商流和物流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将物流配送的基本知识在讨论中传授与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结合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设立相关专题,组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沿知识,并撰写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点评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梳理内嵌的知识点并探讨思政元素,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以上文提到的“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筹学”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立专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书籍(《孙子兵法》等),通过学生分组报告将我国古代运筹学的思想与近现代运筹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了解。

2.3用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思政效果

以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不能以数量化的成绩化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纳入考核体系,实行全方位考核。对于思政内容的考核,应避免学生以应试化的态度学习,重点度量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在此过程可利用心理学领域的方法。依据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利用问卷或实验等方法设计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理论知识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更为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反映学生成长情况,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以上文中“电子商务概论”中的“订单履行与物流配送”中确立的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为思政目标为例,可采用以下方式考核。首先,利用国内外被验证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测量量表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在课程的始末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分析课程前后学生的变化,以此来衡量课程效果。

3总结

情商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情商理论;继续教育;应用

收稿日期:2006―05―16

作者简介:尉德芳(1965-),男,陕西蒲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讲师。

王良平(1972-),男,安徽含山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

一、情商理论

“情商”这一术语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John Mayer)正式提出,英文为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意为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情感智商。1990年,沙洛维、梅耶把情商描述为三种能力;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体验去实现计划、追求成功的能力。

把“情商"这一学术成果以通俗化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出版《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该书迅速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

由于戈尔曼《情感智力》是一本通俗读物,没有严格的理论体系,更不用说可以用来编制量表的效度与信度了。因此受到的批评最多。1998年他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一书中宣称回到心理理论家的位置,自己潜心研究该理论的结构,着手编制情智量表或委托其他人研究量表的效度及信度。

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商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情感、情绪控制管理的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它比人的智力更能决定人的成功和命运。情绪智商高的人,能清醒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能敏锐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能充分而完善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多种能力,包括他的天赋智力和高度支配多种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的能力。人,总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他的情感、情绪、心理活动所支配的。人的一切行为包括他的智力发挥状态都受到情感、情绪、心理活动的巨大影响。因此,重要的是受其控制的人能够自觉而有效地反控制它们,使其稳定而富于激情,使其健康而积极向上,使其坚忍不拔而又能宽容开阔。这就是人的情绪智商所面对的任务。

由于戈尔曼对情感智商的分类通俗并显含糊,且他所描述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因而受到多方的批评与责难。在这种情况下,沙洛维和梅耶1996年对自己原先的理论进行了修订。他们认为,原先对情感智商的认识主要针对情绪的知觉与调节能力两方面,少了对情绪进行思考的能力。修订后的情感智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

2.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

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二)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1. 情绪思维的引导能力;

2.情绪思维生动鲜明地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

3.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4.情绪状态对特定问题解决所具有的促进能力。

(三)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

2.理解情绪所传达意义的能力;

3.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4.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

(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

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3.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

在对情感智商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之后,沙洛维和梅耶终于为情感智商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结构,对情感智商的内涵作出了全面的概括。①

二、情商理论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继续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情商理论的提出,为在继续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广阔的空间。情商概念的提出,拓展了智力的内涵,促使人们对认识和情绪及其交互作用开始重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情商理论所概括的能力要求,学校通过对学生情商的开发和培养,可以达到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情商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开辟了新的教学空间。

学校心理辅导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活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因素,相对忽略了情感、动机、兴趣、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因而也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从而导致了教育的低效甚至失败。具体而言,可利用同感与移情、倾听与沟通、期待与诱导等作为有效地辅导和教育策略。

(二)在提高继续教育工作者素质方面的应用

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人无疑需要具有较高的情商,因为这一职业有其特殊之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继续教育工作只有以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才能发挥职业作用、实现职业价值。对继续教育工作者的情商要求具体如下:

一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能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观条件。要想给人以精神上的前进动力,不仅取决于说理教育的理性力量,还与继续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情绪状态有关。积极的情绪能给人以鼓舞和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会给工作对象带来负面影响。设想一下,如果继续教育工作者自身性格孤僻、情绪恶劣,还怎么可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

二要能够及时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这是做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只有敏感细致、见微知著,时刻把工作对象的喜怒哀乐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才有可能去理顺情绪、疏通思想、化解矛盾。

三要能营造和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适应别人的情绪。俗话说“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性",继续教育工作的内容决定了教育者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必须有结交各种人、团结各种人、与各种人交流的雅量,切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搞小圈子和亲亲疏疏,更不能有唯我正确的“霸气"和唯我独尊的“官气"。

所以,从情商理论的角度来看,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门业务性很强的科学工作,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选,除了要加强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应当把高情商作为一项基本的职业素质来看待。②

(三)在情商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情商与智商的互补性

情商与智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无论是智商或情商存在缺陷都很难成功。一味信奉智商,或者一味崇拜情商,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就像右脑革命最终强调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互补作用一样,对传统智力概念进行革新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情商与智商的互补作用,使二者在人生事业中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只有在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能调动个体的全部能量,从而促进实践的有效进行。鉴于左脑唯我独尊与智商决定一切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重视智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智商只能直接预示课堂成绩或学术成功的可能性,当人生之路离学业领域分叉越来越远时,智商的预测效能也就越来越微弱。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情感能力,窒息了人的创造性,现在要大声疾呼的是,提高情绪智力意识,从教育入手,大力培养情绪智力,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建立情商-智商作用的互补模式。实际上,人类的每一个决策都要同时接受感性与理性的指引,而感性则更直接。情绪对理性思考的干扰或促进是人人都有的切身体验,积极情绪催人奋发,消极情绪令人沮丧,工作的效力、成败大相径庭。情绪智力促进智力成就、智力因素的增强,而文化修养的提高又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调控。情商与智商或情感与理性两者只有同步发展,处于动态平衡,人们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受人欢迎与尊敬,成为成功的社会角色。〔3〕

注 释:

①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比较教育研究,2003.6

②本书编委会编.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情商教育论文篇5

摘 要:中职德育要实现德育目标,体现德育价值,必须以实现德育课每一课的德育生长为基础,在德育课程中确定德育生长点,综合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德育生长点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本文认为,德育生长点不是一种点缀,而应该成为政治课堂中的主角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中职德育;德育生长点;品德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03-03

德育生长点是以德育课程为基础,镶嵌在其中的能引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共鸣,从而提高道德品质的内容。只有实现每一课的德育生长,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故此,在每一课中寻找德育生长点,利用体验教学法等方法和形式,激起学生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上的共鸣,让德育生长点成长起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育生长点的确立

德育生长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一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参考中,明确提及的,如在《商品和货币》框题中指出的“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德育目标。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如在《商品和货币》中确定的“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并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

德育生长点确定后,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德育生长点的内涵。例如,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中,教师必须首先确定,何谓正确的金钱观?其次,作为中职学生,在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之前,对待金钱应该持什么态度?第三,成为职业劳动者后,拥有了自己的劳动收入,对待金钱又应该持什么态度?通过对社会名人当中坚持质朴生活的例子进行介绍,提出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应该是中国人的道德基因,应当传承下去。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品德成长

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很多,例如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德育生长点的实现,达到令学生品德成长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下面就以《商品和货币》(2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一)设计思路和方法选择

“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基本知识、货币的基本知识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属于经济常识范畴,既要学生掌握常识,又需要确立德育生长点,实现德育成长。笔者认为,商品部分的德育成长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商品、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货币部分的德育成长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功观。

为达到以上目的,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结合设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二)活动准备与实施

1.活动准备

本课为2个课时,准备的活动有:商品的自述、辩论赛。

“商品的自述”活动设计:以学习小组(6~8人一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扮演成一件商品,以自述的方式讲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在生活中我们对该商品应抱有何种态度。商品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对象,诸如手机、电脑游戏、零食、书籍、潮流服装、饭堂餐饮等。各小组以抽签的方式得到一件商品的自述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该商品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产生的价值等内容。

“辩论赛”活动设计:辩题――正方: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该辩题曾是往届大专辩论赛的决赛辩题。之所以采用辩论的活动形式,是因为辩论能将真理越辩越明,并且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关注;而确定此辩题的理由则是:该辩题与货币的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激烈的论辩后,主动接受正确的金钱观。为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应将辩题提前告知学生,并辅导学生进行辩论准备。

2.活动实施

“商品的自述”活动环节:教师导入,确定各小组代表人选――学生代表扮演并“自述”――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师小结。活动安排在教师讲授完商品的含义等内容之后。

“辩论赛”活动环节:教师导入,按课前安排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辩论――成员小结――优秀辩手颁奖――学生总结――教师小结。活动安排在教师讲授完货币的定义和基本职能等内容之后。

每一次活动,需要让学生先发言,先评论,应让学生主动进行表达,并且畅所欲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在学生展示和辩论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为活动小结中的点评做准备。

・教学教法・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绽放

(三)德育生长点的绽放

1.正确认识商品、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尊重人的劳动、尊重劳动价值

通过“商品的自述”这一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使学生主动接受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一概念,并由此生发出以下德育内涵:①商品是物质的,是客观的,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诞生,是不具有主观意识的;②商品是人类智力和体力的结晶,任何商品都应该珍惜;③商品既然反映人类劳动的价值,那么就应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首先自己就不能参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这是对自己智力和体力的不尊重。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功观

通过“辩论赛”这一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赛前准备、赛中激智等方式,使学生以主角、参与者的身份获得正确的金钱观:①金钱是商品社会的流通手段、商品的价值尺度;②金钱购买的是商品,不能购买的东西还有很多:生命、时间、青春、家庭和睦、学习能力等,说明金钱在很多事情上是无能为力的;③金钱本身不具有好或坏的特性,是人内心的贪欲使人走向道德和法律的边缘;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爱之有节。通过对金钱观的深化,教师提示学生,衡量人生成功与否不应该局限于拥有财富的多少,成功的定义应该多元,应该具体,应该个性。

以上德育生长点拓展出来的内容,可以称之为一种绽放。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拓展,这种拓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共鸣为特点,除了教师设计的拓展内容,学生肯定还有更具智慧的课堂生成,通过主动参与,学生的智识、情感都被点燃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分小组活动的情况,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自评

组评

师评

①对小组工作的态度和贡献

A.在小组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小组工作中,为小组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B.能关心小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较好地完成分内工作

C.偶尔关心小组工作,有时能提点建议,但是不够主动

D.对小组工作不闻不问,如同局外人

②对个人承担的任务

A.能圆满地完成分给的任务

B.基本完成分给的任务

C.勉强完成分给的任务

D.没有完成分给的任务

③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

A.能主动与小组成员沟通,主动关心合作者,善于作出必要的让步

B.偶尔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对别人关心不够,能作出必要的让步

C.经常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很少关心别人,很少作出让步

D.一直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从不关心别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④品德成长情况

A.能将课堂上自己的正确品德观念,主动实践在生活中

B.能发表正确品德观念,并在生活中基本做到

C.错误观念得到纠正,但还没有体现在行动中

D.不认为自己观念错误,我行我素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确定了德育生长点。为了通过德育生长点实现品德成长的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和学生一起体验价值观、道德观的共鸣,这就是德育生长点的绽放。教师根据设定的德育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起了德育“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对评价表中学生品德成长状况的评价,来反映课堂的实效,也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让德育生长点绽放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了德育生长点成为教师空洞的说教。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德育生长点的发掘,要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德育绽放,必须在设计时就深思熟虑。这不仅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还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使学生既学得知识,又获得品德的成长。

活动设计不是花哨的点缀,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环节,活动设计应该围绕着德育生长点开展。设计前要思考:每一个活动是怎样让德育生长点绽放的?如何让学生的德育成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德育生长点是每一课的德育目标,绽放是对目标的细化和拓展,德育生长点必须成为教学设计或者教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都绽放”教学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都绽放这种教学理念,确立了德育为先的地位,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一种改进,是针对中职生德育课困境作出的有利调整。德育生长点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德育课堂中的主角和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道德意识成熟的人,才能驾驭先进的技能,进而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也只有品德正直、善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带来和谐,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实现百年期待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3]刘旭东.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4]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5]全.教学系统对话机制的生成与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6(11).

情商教育论文篇6

20世纪中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始于哲学、文艺与建筑领域,随后席卷到政治、社会、经济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受其影响,作为各学科综合交叉的教育与管理领域也出现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教育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及师生关系等诸多领域都与传统教育不同,强调针对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交互体验式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来说,传统的商科教育凸显对未来商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灌输,以打造能够高效地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使命,却淡化对学生的伦理与人格教育。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经典的工商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推崇理性主义,片面追求效率和利润,将人的情感和伦理因素边缘化。在1959年出版的《未来的里程碑———关于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一书中,德鲁克在管理界率先使用了“后现代”概念,他提出了后现代世界变革的四个里程碑,其中第四个里程碑就是教育。他认为,后现代是一个“教育大爆炸的时代”,后现代社会的教育应使人回归到精神价值上来,倡导将信仰作为医治现代社会诸多疾病的良方,倡导信仰在后现代世界的公司中的重要性。而在目前的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则充斥了功利主义导向和唯科学论,将伦理价值观等规定着未来工商管理人才行动方向的重要维度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体系予以边缘化。后现代主义者猛烈批判这种教育观,主张恢复情感、伦理、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管理中的地位,并将伦理等社会性因素推演到管理决策的核心地带。根据后现代主义者的主张,工商管理学科应该强化和凸显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商科专业类学生未来走向职场,面临诸多经济诱惑,极易在物质财富诱惑中丧失管理原则。此外,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商业伦理教育还能极大地改善整个社会的伦理氛围。由工业技术和实用主义观念冲击,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伦理与信任危机,而企业是商业伦理培育的基本单元,对商学院学生强化商业伦理教育可以提高被教育者的伦理问题识别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及伦理判断能力,进而影响整个商业生态的伦理氛围,引领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由于特定的历史与政策原因,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功利主义导向更为严重。在扩招的背景下,各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过分重视管理知识、操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商业伦理教育。调查表明,在对我国115个高校样本的统计中,仅有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将商业伦理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另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18所高校将商业伦理类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管理伦理学”、“企业伦理学”、“商业伦理学”“、营销伦理”、“领导伦理”和“会计伦理”等。此外,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商业伦理教育类的教研教改论文和课题也十分少见,从“中国知网”获得的数据看,从2008年到2013年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上以“商业伦理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只有7篇,而且主要聚焦于国外商业伦理教育以及我国MBA学生商业伦理教学,涉及的范围十分有限。最后,我国商业伦理方面的专门师资特别匮乏,很多教师都是商科出身,对伦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欠缺,未经系统化的商业伦理教育就直接走向岗位,致使商业伦理教学效果不佳。

二、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的国外经验

与国内不同,西方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历来比较重视商业伦理教育。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影响下,欧美高校教育者认为,企业应该对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公众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负责,培养有责任心的未来企业经营者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目标,因而,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应该将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研究设计等各方面纳入必要的伦理议题。美国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委员会,将商业伦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集中负责处理企业内外部的伦理道德事务,并有详细和规范的伦理道德培训计划。与此对应,欧美高校在课程设置、研究机构和评价机制方面均有比较健全的商业伦理教育体系。统计表明,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就都开设了“决策与伦理价值”等商业伦理学课程,西方商业伦理研究机构达到300多个,专业刊物达15种之多,相关教材和专著数千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商学院还专门组建了工商伦理系。美国的商业伦理教育以培育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伦理议题敏感度为目标。未来的管理者事实上并非欠缺伦理精神,而是受传统“经济人”假设影响,往往在商业议题上对伦理问题缺乏认知和麻木不觉。商业伦理教学要帮助工商管理类学生认识到商业和社会需求、人类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对商业的是非曲直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塑造有道德意识和责任心的商业管理人员;其次,在技能层面,提高学生在经济绩效和商业伦理的两难困境中合理进行决策的能力。最后,鼓励工商管理类教师参与商业伦理研究,进而对商业实践伦理水平的提升储备知识力量。美国商业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伦理教学内容,一方面教授商业伦理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使学生认知到商业与伦理的本质联系,剖析市场与企业的伦理学基础;另一方面,讨论具体的商业伦理案例,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伦理决策水平,相关研究者将不断出现的商业丑闻和由于伦理问题引起的商业危机事件编进教材,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开发学生处理商业伦理问题的技巧。在美国,商业伦理教学是一项倍受重视的系统工程,商业伦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专职教师或企业高级管理者提供的讲座,分组讨论的案例教学,灵活生动的故事,选择典型素材进行视频播放,围绕商业伦理认知而撰写的成长日记,以及走进现场的实践教学。这些方法从理论认知、实践观察、模拟体验、人生成长等各个层面强化学生对商业伦理的认识和学习。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和教育者探索商业伦理的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合作学习法、现场调查法、经历分享法、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法、道德模型运行法等教学方法。在各种商业伦理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方法在美国商学院伦理教育中倍受青睐,该方面有利于借鉴各种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现实情境中塑造德能兼备的商业人才。如麻省理工的斯隆管理学院将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因素介绍到课堂案例的研讨之中,启发学生重点讨论“历史、环境与伦理”等商业伦理问题,提高学生们运用伦理进行商业判断的能力。

三、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途径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认为,知识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普适性和中立性,基于理性主义、中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事假定教师及其知识的权威性,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行动者,而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重新诠释和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创造者和讲授者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观中立,难以规避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特殊价值偏好,因而教师不可能是真理的代言人,也不应被视为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因而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在怀疑和批判中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充分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特征以及知识传递和传授中主观诠释、体验的重构意义,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工商管理学科的商业伦理教学更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色彩,需要进行一场基础性的教学模式改革。伦理的传授和传递与相对客观、中立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截然不同,其价值色彩浓重,而价值和文化的传授不能强迫而只能是被认同,因而在商业伦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更弱,只能扮演一种辅角色。依照这种理念,未来工商管理学科的商业伦理教学应该尝试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路径:其一,师生角色转换,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商业伦理教师在商业知识方面具有丰富的积累,但不表明他同时是一位卓越的商业伦理实践者,因而商业伦理教育要破解教师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角色,主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平等群体中的一员,教师只不过是这些平等者接触商业伦理理论与案例的首席解说者和故事讲述者,同时扮演参考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通过协商对话启迪或提高学生对商业伦理议题的敏感性。其二,回归事件,还原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教学的使命是让知识在回归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应对生活事件的智慧与能力,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基于生活事件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商业伦理教育应该把教学视为“即兴创作”“、情境再现”和“社会交往”体验过程,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直面利润与伦理冲突的能力,将商业伦理教学视为关于师生关于伦理议题的一种特殊体验技术。其三,启动自主学习机制,商业伦理教学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建构的自组织过程。商业伦理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对商业情境的理解中建构伦理的意义以在两难的管理困境中合理进行决策,这本质上是学生对商业知识和伦理知识的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和综合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供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情境,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自我理解、自主学习,对商业伦理的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商业伦理教学本质是教师参与的学生在真实性的任务驱动下进行操作性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其间,教师提供有关商业和管理目的的价值观冲突,使学生从各种选择困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创造性增长。

四、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改革的政策建议

1.建议各商科院校开设商业伦理方面的必修课程。

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反映在教学环节关键的就是开设什么课程,以及该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扭转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商业伦理教育薄弱的形势,首先要从课程设置上重视商业伦理。统计显示,在被调研的10所港澳台大学中,有7所大学将商业伦理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且这些课程高达6个学分,在商业院学生课程体系中占有较高比例。加强我国商业伦理教学改革,必须要开设商业伦理课必修课,提高商业伦理在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课程中的地位。具体来说,这些课程的内容体系可以十分丰富和多样,如“商业的道德判断”、“管理伦理”、“会计伦理准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打造高水平的商业伦理师资队伍。

尽管在后现代教育观看来,教师仅仅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而非权威控制者,但教师对于商业伦理教学效果的影响仍然是第一位的。商业伦理与普通工商管理课程的不同在于,商业伦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知识,又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商科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有极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尚没有商业伦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兼有商科和伦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很少。只有伦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可能缺乏对商业常识和企业经营的理解而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只有商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可能缺乏哲学、伦理学基础而使教学内容专注于表面问题而不能使学生真正接触伦理精神的本质和掌握伦理分析方法。其次,作为跨学科的新兴课程,是商业伦理从业教师付出与收获往往难成正比,无论是在课程申报还是上,商业伦理学都面临严重的困境,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功利主义的导向下,优质的师资力量很少会投入到商业伦理的教学和科研之中。由此,高校需要支持商业伦理科研研究,呼吁有相关基础的各学科学者加入到商业伦理的教学研究行列之中,组建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并提供各种资源保障,打造优质的商业伦理师资队伍。

3.创新多样化的商业伦理教学方法。

如前文所述,商业伦理与其他课程的重要不同在于,需要回归到事件之中,让学生作为参与者身临其境进行自我创造。因而商业伦理的教学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经济效用与伦理道德结合,面向商业伦理难题与行动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放弃原来以自我为主导和权威的讲座式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辩论、案例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与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以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伦理困境和教授座谈,与学生互动,启发和传递商业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力。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供商业伦理教育的资源保障。

由于商业伦理教育的内在性,往往相关投入很大而见效很慢,加强商业伦理教学,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引导更多的优质师资力量投入商业伦理教学和科研行列。商业伦理建设的功效关涉到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个国家伦理水平的提升,不能单单以简单的经济绩效汇报来评估其价值,商学院应该重新估计和修订商科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标准,在刊物级别认定、教学科研奖励和职称评审方面适当倾斜,唯有这样才真正能够提高教师投入商业伦理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其次,在将商业伦理学列为工商管理类主干课程的同时,在教学资源方面也应该对商业伦理有所倾斜,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和开设模范课程,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往来联系,保证商业伦理教学有较为充分的资金与资源。

情商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 要: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高职院校近几年来把职业技能的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忽视或无视学生的情商的培养。本文从情商解读入手,讨论了高职院校情商培养的内容和途径,强调了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传统教育中不重视道德培养、情绪智力培养的弊端逐渐显现,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智商高能力低”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职业技能教育逐渐深入人心。这也同时出现了一些职业技能院校过分的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即智商的培养,而忽视甚至有的学校无视学生情商的培养,这使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大打折扣,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同时要加强他们情商的教育。

一、情商解读

情商一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普遍流行。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认为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定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那么情商是什么呢?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以往众多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表了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有一组品质跟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没有关系,且这种品质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可以对个人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产生惊人的效果。他把这组品质叫做“情商”。

这组品质包括:

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当下的情感情绪以及它们的缘由。

自我调节:即使碰到了困难,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我激励:面对挫折能坚持努力。

有同理心: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及立场。

社会技能:通过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感受,与人和睦相处。

二、情商教育对于高职教育的意义

情商教育无论是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还是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其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21世纪,生活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硬技能已经不够用了,雇主会要求雇员有高品质的“软技能”,如: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有效地领导团队;促进他人的进步和管理他人的知识;自我成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认知(思考)能力;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活力;积极处理批评和困境的能力;在危机中保持冷静的能力;做决定时,有理解和接受他人有效观点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软技能”的培养往往被学校的教育所忽略。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理性回归,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毕竟目前的就业大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些院校还缩减或取消了人文学科的教学。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恐怕是一个误区。

高职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一个社会人的教育。高职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不仅应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应是身心健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完成各项任务,因此情商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内容是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塑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说的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的情商。高职学校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情商教育内容也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决定。

(一)开学之初的情商教育

由于现今的高考制度,大部分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高考中的分数都不理想,而他们往往刚来到学校都存在着自卑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得过且过想法。所以我们情商教育的第一部分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佩楚斯卡 克拉克森说过“生活中没有失败一说,任何事情都是成功的,它们都是可学习的经验。”受到知识、背景和意识的限制,自己确实已经尽力做到最好,就不要再去责备和愤恨过去。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过去有多少成功或者有多少失意都应该将它忘却,这是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

怎样开启他们自信之门呢?

开学之初的可以组织一些讲座,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引发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出盲目学习的误区,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发挥老师的作用。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人生引导者。每个学生他们和老师接触的时间远远要高于其他人。作为有专业背景的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信。其次,要发挥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了解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的学生,为他们排解困难,建立他们的自信。

要发挥学生干部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稳定学习阶段的情商教育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步入正常的轨道。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时期进入系统学习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比如:文学、艺术、哲学、人际交往与沟通、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情商教育。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同理心。

调节力指用你的情感来适应压力和逆境。调节力是一种适应压力、困境、创伤和悲剧的能力。面对任何混乱的场面都能保持镇定,心理生理维持一个健康的功能状态。调节能力有助于处理生活中暂时的混乱,接受混乱带来的挑战。调节力不是要压抑情绪,或者干脆没有情绪。调节力要求更加清晰地理解和管理这种情感。有了调节力,就能在失落、压力、创伤和其他挑战中坚持住。它能帮助人储备内在资源,在挑战和困难中存活下来。

为什么需要动力?人不能总依赖别人来鼓励自己。一个人需要朋友的时候,朋友就会在他身边,这个人是幸运的,但是他不能总指望朋友。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要靠自己解决。有动力才能实现目标。动力鼓励人们去接受机遇和挑战。学生也需要动力对生活做出规划,找到更广阔的方向。意志力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光靠意志力做事情是最困难的。相反,挖掘思想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改掉坏习惯,建立新习惯,这样才能更容易、更快回归正轨,少花很多精力。

同理心一般都被定义为认识、观察和直接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心通常指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在内心体验别人的看法和情绪。经证实,同理心是积极人际关系的奠基石,它能激发人的动力。能感受和欣赏别人的情绪,我们就更能站在别人角度做事,帮助和支持他们。

在进行系统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我们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教育。不仅要各个专业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还要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的实验室。通过广播和校园网等载体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组织实践训练教育

情商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实践训练可以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如美国主要是以“自我训练班”为主,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体验个人及人际互动中发生的感觉。与自我训练相关的课程名目繁多,诸如“社会发展”、“人生技能”、“社会与情感课程”及“个人智能”等。

实践训练还可以以各式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可以是学习活动、课内外的游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定或帮助他们设定不同的目标,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磨练一定的品质,从而达到提升情商的目的。在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事先认清目标的习惯,增强其行动自觉性。其次,学生在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样的困难,反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一种非凡的抗冲击力,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耐挫力。再次,在活动中一次次遇到困难,一次次克服困难的体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坚韧性,并体验到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一次次的团体合作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

这一阶段我们的高职学生就要面临就业。为了高职学生顺利就业,首先,要加强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心理准备、创业的知识技能准备、创业的情感准备等。其次,要教育学生有角色转换意识,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

丹尼尔·戈尔曼说“情商比智商以及任何职业能力都更重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不应该仅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上的复合;还应是情商与智商的复合;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复合。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紧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情商。情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于后天培养。我们相信,我们的高职院校只有认识到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深入挖掘它的内涵,不断改进我们的情商教育,努力培养和提高我们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那么,德才兼备、人格完善的高职学生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会脱颖而出,被社会接受、认可,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西武 《哈佛情商课》新世界出版社.

情商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 教学行动 快乐教育 大学商务英语 教学情境

一、研究背景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在1854年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在英国教育界普遍受到师生的欢迎。我国对快乐教学法的研究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并且主要集中在对儿童和中小学生人群方面。

语言教学活动是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这种情感和乐趣对英语教学成效的推动尤其重要。而课本中蕴含的这种情感和乐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它,使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能力的动力。如果没有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将快乐教育引进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自然大学商务英语也需要借助快乐教育的方式,增强教学成效。笔者参阅了大量快乐教学法的研究文献,发现快乐教学法的研究范围比较小,研究者的研究出发点与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更多停留在一种设想阶段。另外,研究者强调学生接受多于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的快乐情境创设。

在基于快乐教育的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行动研究课题中,有几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1)商务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种类如何设定。(2)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究竟对双方有什么意义,如何正确操作。(3)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成效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必然联系。(4)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以至于最后的解决问题,快乐教育的情境创设怎么进行。

本课题旨在通过创设各种愉快的教学情境,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在进行各种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通过不断反复的研究、试验,创设一种适合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商务交流技能。而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结合时代信息,不断反思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在他们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良好教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教”与“乐学”是孔子最先提倡的教育思想,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我国“快乐教育”这一提法,始自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国内外对快乐教育的研究学者比较多,但国内对快乐教育(快乐教学)的研究涉面比较狭窄,延伸的深度还不够。然后在实践方面,全国各地的小学中涌现了一批推行快乐教育和快乐学习成功的学校,比如1987年首先提出和实施愉快教育的上海第一师范附小,继该校后,不少学校也相继了愉快教育的实验,各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有实施了“愉快教育,全面发展”的整体改革实验的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给孩子欢乐的童年为主题,走入愉快教育行列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等。

但是,对大学阶段课程的快乐教育研究数量极少,更别说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的快乐教育了。并且这极少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处于一种设想阶段,没有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各种教学情境的设计也不尽合理,也就是说,研究者把教师放在一个想当然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对快乐教育的效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本课题采用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快乐教育的情境创设,在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记忆一些乏味的单词,学生根本没了解商务情境对话,跨文化交流应注意的禁忌等方面,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郑敏,陈凤兰,2000),不断改善教学情境创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的目的,同时针对他们的个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在这个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教学设计

本课题拟从2010学年开始,选取丽水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英语本科1班和2班为实验样本,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时间设定为2个月,1班为实验班,2班为参照班。对1班学生授课时,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直观情境、合作情境、问题情境等,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商务英语的学习中来。对2班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不采用快乐教学法,也不对课堂进行情境创设。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丽水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60名学生。1班和2班学生的英语成绩相当,优、良、中、差分布均衡。在同样起点上,有利于分析实验后两班的变化,同时两个班实验一段时间后让学生交流,收集不同班级对快乐教育中各种情境创设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参与快乐教育的学生与不参与的学生之间看法的差异,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同时对不完善的情境创设进行改善。

2.数据收集与处理

①数据收集。通过设置调查问卷,收集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兴趣所在;采用与学生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学生对快乐教育方式的看法;将两个班学生集中进行讨论,收集学生对快乐教育的建议;实验一周后,收集实验班对快乐教育方法及形式的意见和建议;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验,分析试卷中的主要错误。

②数据处理。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归类,对占据比例比较大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分析、考虑;对测验试卷中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分析,辅之以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分析正在实行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的缺点;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修正正在进行教学方法,根据后期的变化,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3.研究经费预算

带网络的电脑一台——已有资源

打印机一台——700元

录音机一部——300元

相关文献购置及复印、扫描费用——500元

合计:1500元

参考文献:

[1]冯克诚.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

[2]郑敏,陈凤兰.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31-436.

[3]李炯英.行动研究:概述、理据及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134-138.

[4]唐玲.实现“快乐教育”要跨越的几个障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8-59,62.

[5]朱运朝.快乐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7.

[6]赵春美,郑燕燕.快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07(11):47-48.

上一篇:全科医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医学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