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35

全科医学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1篇

1•1调查对象:全国28个省的全科医学培训机构。

1•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回收28份。问卷内容涉及省级中心建设、开展培训情况和相关工作等3个方面,共列举33个问题。

2结果

2•1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建设情况

2•1•1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建立情况:截至2002年底,在28个省份中已有25个省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占89•3%。另外还有1个省已经开始起步,2个省尚未列入议事日程。

2•1•2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临床培训基地中有88•5%的是建立在二级以上医院,7•7%的是建立在社区医院(见表1)(26个省的数据,包括已起步的省,下同)。

2•1•3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社区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社区培训基地有42•4%的是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4%的是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2•2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2•1有65•4%的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同时拥有理论课、临床课、社区实习3种师资,19•3%的中心仅拥有理论课师资。

2•2•2承担培训的主要师资来源: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有19个省为本机构的师资,有7个中心聘请了校外师资及国外师资参与培训工作。

2•2•3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师资接受全科医学培训情况:有1个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未接受过培训,6个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100%的师资接受过培训。

2•3开展培训情况

2•3•1培训类型及培训人数:各省均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全科医学培训,2002年共培训各类人员20915人。

2•3•2计划完成转岗培训情况:26个省中17个省预计到2005年可以完成转岗培训,6个省明确表示到2005年不能完成转岗培训。

2•3•3培训教材使用情况:在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中各省使用培训教材情况。

2•4其他工作

2•4•1培训中心日常经费来源:省级培训中心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主管行政部门、挂靠单位、举办培训班、社会资助等方面。其中有18个省培训中心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2•4•2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的颁发单位:各省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的颁发单位有所不同。

2•4•3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开展培训遇到的前3位的困难是:(1)培训经费不足,不能保证学员的学习和差旅费;(2)无配套政策,无论在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职称晋升还是培训后待遇问题方面均无相应的政策,导致学员学习无动力;(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培训需求。

3讨论

3•1培训中心及网络建设情况:根据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关于“逐步建立起以部级培训中心为龙头,各省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培训网络”的要求[1],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各省均建立了相应的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为推动全国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还有一些省份尚未列入工作计划中,这必将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

3•2师资队伍建设:各省培训中心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全体师资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仅有6个省,其他省份均有部分师资尚未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有近20%的省份一半以上的师资未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利用这样的师资开展培训显然很难胜任岗位的要求,也是造成全科医学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目前缺乏对全科医学师资资格认定和管理的措施,亦没有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这是造成目前师资队伍管理混乱、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师资队伍是确保培训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是教育培训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建议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师资资格认定和管理的办法[2],对师资的组成、培训、资格认定和管理做出明确的规定,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质量。

3•3培训情况:已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省均按照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但在培训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3•3•1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不规范: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深圳等地进展较快,培训工作开展顺利,而一些边远地区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尚未开展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的省市中,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考试考核、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培训时间仅为2~3天;有的地方仅开展理论培训而未开展临床实践或社区实践,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合格的师资,缺乏对培训质量的监督管理。

3•3•2培训与职称考试相脱节:目前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统一考试的制度,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得中级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但此类考试并未与全科医学培训接轨,考试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考试内容也与培训内容相脱节,因此,大部分在职在岗人员忽视培训工作,仅通过复习理论知识应付考试,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并未达到要求。管理制度上的不协调严重阻碍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3•3•3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目前,对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在上岗、晋升、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培训不培训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有些人员参加了培训但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造成培训不足与人员浪费的现象并存。

3•3•4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有18个省培训中心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但面对大量在岗人员转型培训任务和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培训经费仍显得十分不足。在调查中有15个省培训中心认为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是开展培训遇到的最大困难,部分地区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致使一些医师无法参加培训。

3•3•5培训教材不统一:卫生部科教司组织全国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全国全科医学培训规划教材,并推荐各地使用。调查显示,仅有46•2%的省使用了规划教材,38•5%的省使用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质量较高的教材,但有些教材编者对全科医学一知半解,既没有认真研究过国内外全科医学教材,又没有亲身实践,仅靠东抄西抄,致使培训教材质量大打折扣。有的省在开展培训中没有培训教材,培训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2篇

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起步较晚、水平低、缺少经验。因此,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科学安排、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使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尽快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1培训计划。

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取决于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模式。国外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1]。从美国、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即学生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再经过2~3年左右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经考试合格后,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北欧芬兰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除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学历教育[2]。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管理体制、培训经费、职称和待遇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的是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和岗位培训。而岗位培训是现阶段的重点[3]。由于在岗培训的时间短,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一定的总学时数,以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2)开设的培训课目应避免与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相重复。应包括一些新的课程如社会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临终关怀学、医患沟通学和相关的人文学科等。(3)根据我国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适当增加部分课程的学时数。从近日上海市对某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医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58•5%;认为中医药有必要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人口总数的2•9%。因此,为了使医务人员受训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为社区的居民诊病治病,中医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此外还应增加老年医学、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生物全息诊疗学及临终关怀学等课程学时数。(4)应安排社区实习,时间为8~10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训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全科医学培训教材,除了预防医学、社区保健和康复医学教材外,还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增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如社区卫生管理学、社区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根据这样的课程编写合适的教材。(2)实用性原则。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3)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应及时反应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适当的原则。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内容要精选,字数不易太多。(5)综合平衡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要考虑到综合平衡,不能重临床而轻预防、保健、康复,反之,也不能重预防、保健、康复而轻临床。(6)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不仅要使受训的医务人员掌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协调的技巧,使其培训后尽快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出版了几套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科医师培训规划系列教材”、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

1•3培训基地。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刚起步,由于人员、资金及政策配套等问题,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国有1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4],但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这不仅给全科医学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实践,而且会影响受训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目前,从我省已申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医学院校情况看,大多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定、规范的见习点和实习点。本文认为可分两步去解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见习和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保证见习与实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如人员素质要求及配比、营业面积(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机器设备等)、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

1•4师资培养。

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开展较晚,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而且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既没有受过全科医学的理论培训,又缺乏社区卫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很难保证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卫生厅对省内全科医学培训院校进行了考核,并对承担《全科医学总论》的教师进行了资格认定,这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2)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迟缓以及全科医学教师“半路出家”的经历所限,使得全科医学教师的临床经验先天不足。

(3)缺乏必要的现代电脑网络化教学知识。因此,就目前的状况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全科医学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帮助其建立全面、正确的全科医学观。其次,组织、安排全科医学教师定期参加社区的卫生服务实践。全科医学主干课的教师必须深入社区,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就很难向学生传达全面准确的全科医学思想。加强全科医学培训教师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三是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四是加快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五是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从事全科医学主干课的培训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及职称评定。

1•5教学设施。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70-02

全科医学是一门融疾病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种临床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其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为家庭、病人、社区、健康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要解决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1]。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几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和具体要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编写出版和翻译了多部国内外有关教材,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全科医师培训,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建设,使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就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谈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

根据卫生部规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是脱产学习方式,需要经过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33个月的医院大科轮转,12个月的社区实践,培训合格后经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晋升为全科医师。这就是说培养一个全科医师除在校系统学习外,大约还需要4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于一个从医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来说,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实在太重了。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作者认为应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采用多途径、多模式培训全科医师,下面几种思路值得思考和探讨。

二、本科生式培训

高等医学院校应将本科生作为将来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来重点培训。所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公卫等特殊专业除外)均应纳入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按照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案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临床实习的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者在毕业时除发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还应发《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生结业后无特殊情况者,应由劳动就业部门一律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站点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基地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经省(区)统一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社区基地培训合格证书》,经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获得《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将上述各有关证书报省(区)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就可颁发给《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授课、重复实习、重复考试,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减轻了学员压力,节约了教育资源,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可在较短时间内为基层社区输送大量人才,有利于加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在职免费式培训。浙江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他们在理论培训方面安排了以自学为主、短期集中培训为辅,由省学计划与大纲,材建设、统一命题范围,考试实行自由选择方法,考教分离,全省统考;临床实践在标准培训基地完成,4年一周期,其中大科轮转2年,专业培训2年,临床能力采用统一综合水平测试。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广大社区医生在本地区就近接受到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

2.自学考试式培训。这是学习借鉴国家自学考试的一种模式,对现有执业医师采取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实践标准、统一命题考试,每年报考几门,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不受年龄、学历限制,每3-4年一周期,各门考试都过关合格者,可发给《理论培训合格证书》。在此期间,根据临床实习要求,分期接受严格而规范化的临床培训并取得《临床培训合格证书》,学员结业时,上述有关证书报省(区)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颁发《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以自学为主,不影响正常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降低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门槛,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给所有相关执业医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参加培训及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

全科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要想建立和实施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合格师资。要聘请高校和临床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分别参与全科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带教。选聘经过规范化培训,并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全科医师担当社区实践的带教师。建立师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各类师资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成绩突出者应受到表彰奖励,考评不合格者可随时解聘;加强全科医学学术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交流,不定期组织师资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教学,同时要加强针对性教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失地进行培训,保证学员学一点、一点、用一点。(2)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课堂讲授,尽可能调动学员的兴趣,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成人培训特点,教学方法应充分涵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自助培训、播放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

2.落实完善有关配套政策。(1)做好全科医师晋升工作。全科医师仍属于卫生技术职称系列的一个学科,所以应和现有卫生技术系列衔接配套,并及时认真地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晋升工作。(2)重视和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这些地区工作艰辛、环境恶劣,缺医少药状况相当严重。所以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对这一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扶持力度;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快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缺医少药、因病致穷的落后状况。

总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深信,只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一定会飞快地遍布全国城乡各地。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的全与专[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

[2]虞建荣,邓文海,张华达.以“在职免费”方式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创新思路[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0,13(4).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住院医师;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1]。1995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成果显著。2007年,卫生部下发了“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3]。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全科医师培训的成熟经验,研究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策略,逐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和主管人员的调查,分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的实际情况,从中分析和研究改善培养制度的有效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今来自6家培训医院共45名参加了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的主管人员。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问卷法、文献分析法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情况。②对主管培训的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分析学员和医院的培训需求。2 结 果

2.1 全科医师在我国的现状 当前我国全科医师数量严重稀缺,“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配置标准”,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一定的比例,2-3名每万名居民。城镇居民按6亿统计,城市社区约需全科医师16万人。按照1所社区卫生院每年需要2名全科医师,3年大约需要为卫生院培训12万名全科医师。根据卫生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要求,在万名居民中大约需要护士4名,全科医师5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

2.2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很多师资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教学,指导学员无法用全科医学的方法和思维,经常不自觉地就会用生物医学的模式来进行讨论,而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存在很大的区别。

2.3 全科医师培训需要大量经费支持 全科医师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全科医师培训的质量。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3 讨 论

3.1 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继续再教育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很多全科医师平均学历非常低,分别为大专(30%)和中专(11%)学历”,全科医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全科医学的培训与教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一项长期政策。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规范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的目标,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培训的教材师资要合格。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制度逐渐完善,最终才能使得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全科医师。

3.2 完善培训社区和医院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参加全科医师的培训,导致培训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需要培训医院加强师资建设,这方面三级医院的培训师资优势限制,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基础深厚,但教师的教学意识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培训积极性,社区和医院可以通过将带教成绩与奖金,与医师晋级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培训基地或者医院的师资力量必须加强重视,将发展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作为基地发展的重要任务,严格审核社区师资准入制度,对于培训基地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定期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3.3 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扶持 促进全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必须严格规范全科医师培训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全科医师的待遇、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医疗风险,考核标准、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要完善,对于优秀人才要提高福利待遇,以免人才流失,保证全可科医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科医师的任职资格制度要改良和完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费不足将会导致全科医师培训质量不高。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3.4 必须改善教育环境,逐步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 进行临床实践,受训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设施和患者,良好的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保证出色完成培训目标。

3.5 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的质量决定了培训的成败 很多研究机构,学校为了完善培训条件,组织很多相关人员积极编写全科医师的教材,但是我们研究分析,这些教材内容相似,结构单调,内容乏善可陈,可读性不强,水平不高。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编写成功与否事关重大,决定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全科医师培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全科医师的培训需要由专门人才、权威机构组织编写,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若蛟,高志宏.关于当前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几点看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38.

[2] 左云霞,刘进.建立我国麻醉学专业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108-111.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急救;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6―02

急救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医学模拟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优势突出[1]。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教学培训模式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4名,年龄在25~45岁,男性36名,女性28名。将64名全科医师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组(S组,n=32);传统教学组(C组,n=32)。两组学员的教学均由麻醉学急救培训教师完成,两组教师针对两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间无差异。

1.2 实施方法

模拟教学组(S组)采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将模拟教学组的32人随机分为4个急救小组,每组8人。学员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流程和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观看完成后进入医学模拟场景教学阶段。复苏操作在多功能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内容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急救,在模拟急救中,1组练习时另3组成员在旁观摩,急救中及结束后培训老师对每组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总结。

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授及练习的教学方式,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教学录像,以上内容与模拟教学组相同,最后在多功能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1.3 培训效果评定

培训成绩:以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开始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每次考核内容相同。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每项50分,满分共100分。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由学员按照授课满意度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基本操作能力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满分60分,每项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P

2 结果

模拟教学组(S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的考核成绩情况:培训开始前S组(54.16±3.11)与C组(52.24±3.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S组(91.14±8.33)成绩高于C组(78.4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全国的全科医师普遍学历偏低,理论与临床技能欠全面,其数量和质量均急待提高[2]。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尤其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挽救社区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意义非凡[3]。而急救技术是一项强调理论与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并综合运用的技能,对医师的急救意识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科医师学员在急救技术方面接触较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培训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本研究的模拟场景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培训法,预设病人心肺骤停的急救场景,学员模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反复演练,主动参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各种潜能,尤其适用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技能培训课程。本项研究中,在经过相同的理论讲解后,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学员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经过实践操作训练后,采用模拟场景培训学员成绩升高更明显,且在培训效果的问卷评分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综上,模拟场景教学在全科医师的急救技术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在其他全科医师基本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可考虑采用模拟场景的医学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Lee Gordon D, Scalese RJ. 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Teach 2005; 27: 10-28.

[2] 景汇泉, 李君, 孟群.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0): 1036-1038.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的场所,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全科医生培养应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全科医生教育实践性较强,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在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进行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轮转,进一步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并掌握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2 不断完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基本建设

我院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等;合理使用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学设备、教室、图书室、住宿条件、学员食堂,以及必要的教学设施;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与性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具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条件。

3 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质量

3.1明确培训目标 全科医生培训是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多发病、常见病等医疗问题能力为核心,达到"熟临床、懂公卫、具人文、会管理"的培养目标[2]。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正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学员进行培训。我国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师资是以三甲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或二级学科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治疑难重症,在服务对象、模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与全科医师相当有很大差异[3]。我院通过选派优秀的临床教师参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培训内容,了解国家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政策,掌握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培训重点、带教方法以及规范化培训项目评估方法等,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全科医生培训带教理念,掌握全科医生的带教方法。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组织全科医生师资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定位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3强化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县、市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学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低、参与继续再教育机会少,普通存在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应用欠缺的问题,全科医生学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3]。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生诊疗操作指南》,我院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表》,确定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区消毒辅巾;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换药;清创术;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脓肿的切开、伤口引流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术,灌肠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常用急救技术;家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通过整合三级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采用小组教学,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规范学员的操作,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反复的训练,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3.4规范临床轮转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考试合格后,学员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学员在各科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入临床实训,在临床轮转阶段进一步掌握各项技能。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学员情况,制定《全医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计划》、《全医医生临床培训科室轮转表》、《全医医生临床培训实践考核手册》,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教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教学工作,检查学员临床轮转进度、实纲完成情况。组织同学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班、学术讲座,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接触不常见的病种或临床操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5]。

3.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投入500万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及装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外科模拟手术室、诊断学模拟实验室、妇产科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操作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9大类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构建包括远程视频示教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全科医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体模型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开展全科医生教学活动;远程视频示教系统是将会诊的网络平台、手术室直播平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示范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可让几十名学员在线清楚地观摩到临床教师的诊疗过程、教学影像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切换临床教学科室和内容,与学员进行双向对话和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6]。

3.6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表》,教学培训模式及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真正有效评估全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建立整合式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7],将学员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辅助检查读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见疾病诊断处理能力、急诊急救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对全科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多面性的综合评价,明确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A):3275-3277.

[3]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全科医学临床基地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2011,40(12):1239-1240.

[4]缪希松,龙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2924-2926.

[5]郑骄阳,刘志民,朱梁,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3-124.

[6]何志宏,韩bb,张磊磊,等.信息技术在全科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A):2981-2984.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7篇

>> 超声医学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探索 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CBL教学法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探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在检验科的规范化培训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医学史教育的思考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浅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导师制的探讨 可视喉镜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应用 EBM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概述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影像教学改革的研究 Portfolio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初探 运用OSCE和SP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综合技能提高的探索及实践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 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33(18):192-194.

[17] 赵玉群.以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9):6-8.

[18] 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

[19] 王金志.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20(3):92-93.

[20] 徐宁.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6, 14(9):97-100.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8篇

一、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背景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我市从**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市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97个,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社区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在职卫生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3.80%)。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对这些转岗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我市卫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做法和体会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起步较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对大量的培训需求,如何在较短时期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面临的首要新课题。为此,我市在对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基础上,根据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现状,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

我市及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科教处;并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社区全科医学培训及科技交流”工作组;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1、开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培训(1996-1999年)

2、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和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2000-2001年)

此外,为积极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我市在国内率先开办了2期中医师全科医学培训班。

(二)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年,我市被正式作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分别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穗卫基[**]2号)和《**市**-2010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我市各区(县级市)在**-**年期间重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对已经转岗并已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从**年起对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取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后才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县以下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师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到**年底完成农村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全科医学轮训工作。从2008年起逐步转入以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非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均需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我市市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这些规划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开展,截至**年12月31日,已有5940人完成和正在参加培训,超额完成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规定的岗位培训任务。

(三)充分利用**地区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抓好全科医学教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建设

为推进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了《**市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基本要求》,在各单位申报及组织专家审定的基础上确定了首批三种类型的**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基地:一是以具备医学或护理类专业本科或专科教学条件的医药院校为主体,以培训全科医学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5个,二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主体,以培训临床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基地”23个,三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培训社区卫生实践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13个。

同时利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医学院、**省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学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市和各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建立了由215位专家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并对所有入选的师资进行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由于组建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师资队伍,逐步规范了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证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

(四)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

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涉及面广,而且我市13个区(县级市)的经济水平、医学教育与卫生资源差异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计划、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以及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对全市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依靠政府支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并形成了两种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即一是全程委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二是在区(县级市)卫生学校或医院设立教学点共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在培训学员集中的区(县级市)设立教学点,由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共同管理。教学点所在的区卫生局协调安排培训名额,教学点所在卫生学校或医院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和学员管理,我市批准设立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选派师资和考核验收。这种模式学员就学方便,区(县级市)卫生局主管人员可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

(五)加大投入,建立试题库与教案库

我们率先在全国建立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试题库与教案库,强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规范,确实提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质量。

(六)积极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学历教育

**医学院通过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全日制本科和成人业余本科学历教育,在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促进了我市全科医学培训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为我市下一阶段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师资问题。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开始较晚,无法快速组建一支合格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目前只能依靠专科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仍然是当前全科医师培训的当务之急。

2、目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还比较低。为了保证全科医师的高质量和高素质,可考虑采取“分流培训”,将学历层次低的人员转岗培训为社区所需要的医疗卫生辅助人员。

3、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与评估,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将培训效果和效益的评价同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需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制定并完善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全科医师资格注册制度,并将全科医师的培训、管理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师选择全科医师职业。

2、联合**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如**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并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师职业,进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三)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9篇

谁是未来全科医学发展的主力军?毋庸赘言“人才”――全科专科医师。200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将开展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与之相关的是,日前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提出,各大医学院校探索增设全科医学临床二级学科、鼓励大型综合医院增设全科医学科室等。

有关专家表示,这一文件的预示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公共卫生院系单独培养,转化为医学临床院系、公共卫生院系等机构协作完成,而全科医学的培训重点也将转向临床技能实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见图1)。培养体系转变正是为打造一支优秀社区医疗队伍做准备,而全科专科医师也将成为医疗服务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背景

全科医师也是专科医师

现阶段,许多人认为,全科是与专科相对的学科,而全科医师的技术水平更是不如专科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秉辉教授指出,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造成了公众对全科医师的不信任。

杨秉辉表示,全科医学是归属于专科医学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专科医学的分支。例如,心血管专科、肛肠专科等,全科也可以称为“全科专科”,而服务在其中的医务人员理应称为“全科专科医师”。

据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贾明艳介绍,这一概念在2005年就获得了认可。当时,学术界对服务于社区医疗的医务人员培训项目提出多种命名,如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培养等,但最终命名为“全科专科医师培养”。

“这就意味着全科医师培养被纳入到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全科医师被承认为专科医师,《规划》中提出将全科医学归为临床二级学科,无疑佐证了这一事实。”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解释说,所有的专科医师毕业后都需要经过3年住院医师培训,以提高临床能力诊疗水平。而住院医师培养包括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全科医学已经归属于临床二级学科,也就是所谓的普通专科,所以全科专科医师将按照普通专科培养体系进行培养(普通专科培训一般为3年;亚专科培训在完成普通专科培训的基础上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一般为2~4年)。

从2005年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确立至今,该培养模式已经经历了5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的部级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4家。其中,除外,其他省市区均已建成省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在全国已经普遍开花。

陆君表示,尽管目前能够通过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人数还很少,但就个体而言,个个都是社区医疗行业的“精英”。有数据显示,自北京市开展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以来,每年输出的人才中,有70%将成为社区医疗行业的骨干分子。今年是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大面积推广的关键性一年,全科专科医师培养是为社区医疗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解读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较多,大体分为四种模式:岗位培训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全科医学学历教育;还有一种是与国际惯用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再经过3年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共计8年,这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模式。

“其中,8年培养出全科专科医师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在全科医学被纳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通过这一模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这也是今后十年的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全科医学系教授路孝琴表示。那么,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全科专科医师?

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一大特点在于设置了培训准入门槛。目前,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师多为在岗医师通过转岗培训或岗位培训而成。由于岗位培训没有入口,在岗医师又多为大专学历,基础教育较为薄弱,而岗位培训时间短又使得其临床基本技能较差,整体队伍水平不高,百姓不认可。陆君指出,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在准入上就与其他培训有所区别,只有经过5年临床本科教育的医学生才能够报名参加在基地的培训,这就保证了培训出来的全科专科医师是“精英中的精英”。

3年 用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经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医学生如果选定全科工作方向,就必须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郭爱民教授介绍,“这3年的培养包括全科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见表1)、临床培训基地轮转(见表2)、社区独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训练。培训结束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成为全科医师。”

路孝琴进一步阐述到,在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中,理论知识还包含医患关系、医学法律等相关人文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体现实用性,以社区常见案例为主。此外,以前社区没有科研课题,但如今明确了全科专科医师的地位,全科学科要保证能与其它专科发展同步,全科专科医师也需要做科研。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学习都是在培训前期完成,而是可以由各基地调整,安排在社区培训时进行。

一些医学生表示,在大医院轮转期间科室太多,抓不到重点。对此,路孝琴表示,临床培训基地轮转是让学生重点掌握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防治原则,为在社区工作打下基础。为了对临床实践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安排将大医院轮转与社区实践在时间上结合起来,如每轮转一个月在社区待一天,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梳理。

据悉,全科专科医师模式是和国际接轨的,大多数国家培养全科专科医师的时间是3~5年,有的国家如加拿大设有两套方案,面向农村培养的全科专科医师培训时间是3年,面向城市的则是2年,因为身处城市的全科专科医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多。

26 个月 在大医院轮转

《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全科医学归为临床二级学科,即为临床学科其工作的侧重点也将是承担医疗服务。台湾联新国际医院院长张焕帧表示,任何医疗机构都比不上三级医院的诊疗能力强,这就需要三级医院在培养全科专科医师中起作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室。

“但应注意的是,全科专科医师需要掌握全科医学的思维,切忌受专科医学思维的局限。”郭爱民强调,在大医院轮转的26个月,全科专科医师难免会受到专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影响。因此,全科专科医师在大医院轮转后,还需回到社区医疗机构接受技能操作培训。只有将大医院临床工作经验结合社区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医师才是真正的全科专科医师。

贾明艳指出,打造一名全科专科医师需要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协作。试想,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中,既有年轻人,又有老人;既有妇女,又有儿童,涉及多个临床学科,依靠单一学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决定了全科专科医师需要在大医院重点学科进行至少2年轮转培训,获得较为规范的临床诊疗经验。

三级医院设全科医学科正是起到培训全科专科医师的作用,此外,全科医学科的设立对大医院与社区诊疗接轨也大有帮助。陆君指出,只有大医院设置了全科医学科,才能实现双向转诊,全科专科医师在往大医院转患者时,可以较快找到对应的科室,而三级医院的患者下转时,也可以与全科专科医师有较好的沟通,才不会盲目地把患者随便“扔出去”。

张焕帧告诉记者,全世界多数全科医学行业的专家认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必须要依赖大医院,也只有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协作,全科医师才能担当“守门人”的职责。目前,台湾所有大型医疗机构上半日都不开专科门诊,而是开设全科门诊,只有到下半日才有专科门诊,看专科门诊的所有患者都必须由上午的全科门诊下转。

影响

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的健康守门人

数据显示,几乎90%就医人群的医疗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然而,现在在社区工作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的几率比大医院相对较高,百姓不愿去看病,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体系的建立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而经过全科专科医师培养的全科医学人才临床技能得到提高,可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作用。

陆君介绍,针对罕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培训后,全科专科医师对诊疗罕见病、多发病都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独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只有全科医生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才能把患者留在基层,使基层医疗机构起到‘网底’的作用。最终达到合理诊疗的布局――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治疗,疑难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在社区将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地开展起来。

伴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培训学时有所增长,人力、物力较以往也有很大的增幅,这会不会影响医学生选择进入全科医生的行列呢?

“这是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贾明艳说,美国全科医生和其他专科医师每年规范化培训的名额是由国家进行分配的,如神外医师由于需要的素质较高,规范化培训名额少,需竞聘才能获得培训名额,而家庭医生(及全科医生)培训名额较多,收入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培训前后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在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前的收入可能是3万~4万美元,培训后可能达到10万~15万美元/年。

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在欧美等国已早有先例。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杜亚平以德国的医学教育为例。在德国,医学教育年制为6年,学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淘汰率为40%~50%,毕业后还需接受5年的全科专科化过程。获得资格证书后,全科医生才允许在社区开业。一名全科医生在一个固定社区连续工作十几年是很常见的。正因为这种连续,使他们不断追求服务质量。德国的患者看全科门诊,保险公司偿付100%,而如果直接看专科医师,则只偿付80%(经全科医师转诊的患者除外),给全科医生收入以保障。数据显示,德国患者对全科医生服务的总满意度达95.4%。

全科医学培训范文第10篇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n th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ese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training status of our country, and made detailed analysis from educ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funding of domestic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dentifie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zzles, ma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关键词: 全科医师;培训;研究新进展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training;new advances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326-02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美国的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目前都已经十分成熟,全科医生的培养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主要为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医疗人才。它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提高了医学人才素质,目前全科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美国由于建立了全科(家庭)医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了保障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全科医学在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全科医生的培训都已经十分成熟。

1966年,英联邦启动了第一个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我国香港特区于1985年开始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我国台湾地区在1987年开始办理家庭医学科专科医师甄审工作。继美国之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也启动了全科(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1 我国目前全科医师培养现状

我国正式提出全科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入全科医学已经有20多年历史,然而进展缓慢、甚至是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①我国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独立的全科医学专业,尚未形成一支专职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大部分是由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师和临床专科兼职教师,承担全科医学教学工作的,目前,医学院校建立独立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为数并不多。②我国的一些专业人士不知道全科医生应该如何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认为在中国“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非常模糊,对全科医生的工作范畴以及全科医生应该如何开展不甚了解。③全科医生工作环境一般,不能足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设施、设备水平严重落后。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不愿意在小医院就诊,认为全科医生看不了大病,对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并不十分理解。

我2000年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科医学的发展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应逐步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我国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由于开始时间上的滞后和长期以来对全科医学不重视和观念上的偏见,使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将应该有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2011年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7.8万名。2008年9月对34个专科基地中的15个基地展开了调查。全科专科基地的医院级,大部分是三级甲等医院。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全科专科医师培训情况及专科基地建设情况,15家参加调查的基地中有3家没有起动规范化培训,不同的省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些医院中哪些科室来承担管理这些工作各不一样,招生人数113人,其生活费的补贴各省情况也不同。

2 我国目前全科医师培养体系与模式分析

2000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应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核心,并且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等。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中规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4年,具体包括33个月的临床各科轮转,3个月的理论学习,12个月的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北京、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开展了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003年由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立题,进行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准入和管理制度的研究。目前理论研究结束,确定了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开始进行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全科医学作为18个普通专科之一,纳入到试点。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制度与模式,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师制度和基地管理进行研究。因为起步晚,各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所以才导致以前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1 全科医学医学院教育体系分析 培养全科医师的必要前提.是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由于教育部尚未把全科医学相关教育纳入必修课,学校仅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相关教育。为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探索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尤其是医学院校全科医师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1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全科教育尚未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发展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全科医师已被纳入医师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居住社区化,是使这些地区全科教育 “先走一步”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地方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全科概念。无锡市是2008年才开始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截止2012年3月,无锡才产生首批29名获得《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全科医师。由此可见,无锡地区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社区实践基地均在建设与发展中,全科医师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

2.1.2 学科定位尚存在分歧 《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全科医学作为未来我国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但国家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全国统考制度和国务院学位专业目录中,尚无全科医学教学的教育的内容,培训一考试一录用相脱节的情况制约了全科医学的推广,这种政策冲突对于在职和本科学生的职业选择无疑提供了混乱的信号。

2.2 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分析 2011年7月7日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即将把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全科医生培养的“5+3”模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基层卫生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对于彻底改变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落后局面、真正实现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 “医改”构想,无疑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高度。“5+3”模式在现阶段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为他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层卫生事业的现状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新“医改”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投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资源属于稀缺的阶段。然而这些由“5+3”模式培养的全科医师一定想学以致用;同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必须讲究其经济效益,在目前这种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导致全科医师职业思想不稳定,最终这些“大菩萨”势必会离开这些“小庙”。

“5+3”模式等同于临床医学生的“本硕连读”。就目前大医院的医生的薪酬来看,如果是“本硕连读”留在大医院得到的报酬相对要高许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支付的报酬距离全科医生的期望较远。付出的高培训成本,希望有一个好的回报,这是可以理解的。面对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失衡中找到平衡心理预期与社会价值观的 “支点”,毕业生到大医院或其他机构另谋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出路,找到平衡心理预期与社会价值观的“支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全科医生的大量流失。

2.3 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管理现状分析 培训基地分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审查、批准认可后,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备案,分别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我国的全科医师培训应该使受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解决能力,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人才保证。

但是目前各培训基地在如下几个问题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如医院是否将全科医师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是否有全科医师培训制度和细则,培训经费管理是否有相应制度、有没有专门管理部门,师资队伍是否健全,培训老师是否有相应的资质等。许多培训基地对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方面不够明确;对全科医学、全科医师的概念不明确。

2.4 全科医师培养经费分析 培训经费不足是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科医师教育培训的一个瓶颈问题。为了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确保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培训人员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会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补助,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培训经费。各类培训基地将被给予一定基地建设经费。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原则上享受所在单位发放的工资和福利,培训经费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按比例承担;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由受培训人员自理,用人单位可酌情补助。但是关于培养经费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全国各地也不能完成一致,因为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所以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全科医师培养经费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金进.关于新员工培训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孙莉娟.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1.

上一篇:畜牧业市场规模范文 下一篇:气象灾害防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