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范文

时间:2023-09-23 20:22:42

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篇1

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也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既是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各项指标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这充分表明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居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居民对自己健康状况做出判断的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居民合理就医能力,以及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能力。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卫生部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于2008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常住人口,回收问卷79542份。并于去年年底公布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状况表现如下: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从健康素养的3方面内容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

总体健康素养和三个方面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①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②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及以上年龄组;③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本次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在地域分布中,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7.03%、7.67%和5.23%。可能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文体和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同时受各种条件限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广泛深入开展,因此农村居民在健康科学观念的形成、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基本医疗技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偏低。

低龄和高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年龄在55~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其中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为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健康能力,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健康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提高,这与中国居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的科学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关系基本一致,表明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前提条件。同时,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

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基本医疗素养次之。

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人口比例均呈现:①东、中部地区居民高于西部地区居民;②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③男性高于女性;④55岁以下居民高于55岁以上者,除慢性病预防素养外,25~34年龄段的居民具备其他4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最高;⑤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也越高。

1.具备科学的健康观是基础和前提――具备科学的健康观,是驱动人们进一步获取健康相关信息,主动采纳健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本调查在科学健康观中,居民对于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知晓率较高,表明居民的科学健康观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心理健康、不歧视病残人员的正确认知偏低,这反映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精神疾患以及伤残患者的歧视态度和疏离的行为。随着精神健康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关注精神心理健康,增强社会大众对此的正确认知态度应成为健康素养普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传染病预防素养中免疫接种认知度较高,但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知较低――长期以来,传染病防控一直是我国医学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及计划免疫,对控制消灭曾经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计划免疫的宣传深入人心,因此居民对于免疫接种方面的正确认知普遍较高,这充分显示长期持续地普及教育对于健康素养的提高作用显著。调查发现,对于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种常见生物(简称“四害”)分别传播的疾病种类认知(即“四害”可以传播哪些疾病)相当低,仅为3.28%。

3.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消耗国家巨大医疗卫生费用的重点问题。本调查中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仅为4.66%。

4.急救技能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安全急救素养中,只有17.28%和27.05%的调查对象了解骨折伤员的处置和急救止血方法。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采取正确合理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我国居民在急救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由此可见,中国居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最低,具体表现在居民对“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成年人牛奶日摄入量”、“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对“肥胖的正确认识”等的认知程度较低。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列倒数第二位,表现为居民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认识药品说明书”、“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较低。

相关链接

对肥胖的正确认识

1.成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

2.成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

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

1.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长期服用安眠药、止痛药具有成瘾性。

认识药品说明书

1.标有OTC标志的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自行使用,其他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会识别药品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能使用。

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

健康人每天应小于6克。

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

1.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

2.苍蝇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

3.老鼠可以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和鼠疫;

4.蟑螂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

骨折伤员的处置

1.在对骨折伤员进行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先固定骨折部位,不要在现场进行复位;

2.如果伤势严重,应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内容

2007年,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目前的测评内容基于我国的健康素养66条的要点,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基本的健康相关信息,因此将测评问题回答正确率达到80%作为具备健康素养的标准。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相关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充分证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平台,以学校、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也离不开居民个人的努力。通过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广大城乡居民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合理利用身边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篇2

也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坏习惯。当你一旦发现,或别人给你指出,你能放弃,并把这种思想勇于改掉,这是一种智慧,也是改变一生命运的起点。优秀行为的养成,要靠平时的素养。具有素养的人,善于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历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都十分重视习惯与修养,并作为修身养性,健身益寿的重要法则。《内经》总结人能“尽其天年”的原因时指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说明良好的行为与修养,不仅是构成身心和谐的基石,也符合自然和人体生理规律,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清代著名医家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人的行为与习惯对自己的一生,对疾病的发生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美国成年男子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合理饮食并经常锻炼,其寿命可延长10年。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不少人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没有或根本不想用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而是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挥霍健康,透支生命。

常言说“习惯成自然”,这话有一定道理。无论是什么样的习惯都是平素逐渐养成的。一个人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与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那种“喝酒不怕醉,跳舞不怕累,打起麻将不瞌睡,只图痛快不后悔”,这样的人,只会造成早逝的不良后果。某君嗜烟如命,好多人劝他改改这个习惯,以免伤害身体,他不以为然,并扬言“要我戒烟比戒饭还难”,后来这人得了肺癌,医生说是吸烟造成的。因是早期还能手术治疗,出院后,饭没有戒,倒是把烟戒掉了。

一个人能否摆脱不良行为和习惯,关键在于对待行为的认识和决心。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段故事:一天,许多人坐在一起争论说:“习惯比人还强,一经养成就难以克服,抽烟就是一个例证”。可是保尔却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应该让习惯支配人。”说完,他从口边慢慢拿下烟卷,把它揉成碎末,轻轻地宣称:“从今以后我决不抽烟,不克服自己坏习惯的人一文不值。”从此,保尔真的就戒掉了抽烟的习惯。这个事例告诉人们,人完全有力量去挣脱不良习惯的束缚。

人类的各种行为和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不良行为可以在实践中纠正,可以在学习中净化。西汉文学家刘向有句千古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可以潜移默化,净化道德,提升人格,滋补智慧,它可以医治短视症、贪婪症、自私症、偏狭症……当然,书和药品一样,有良药和毒药之分。应该像选择朋友一样,选择好书,远离坏书,使您在学习中思想、人格、行为更加完美、更健全。

反省,也是一种修养方法。克服不良的行为,纠正不好的习惯,追求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反省。要随时反省自我,不反省,就会糊里糊涂过日子。从反省的意义上说,在反省中心灵得到净化,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命运。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每天“四问”是一种很好的反省的方法,值得人们借鉴。这“四问”是: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习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反省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但是,反省需要勇气。善于反省者,当发现自己思想上有了毒瘤的时候,就能毫不客气地将其割掉,毫无宽容之心。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与其在反省中颓废,不如在反省中奋起。明代养生家高濂说:“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又说:“一念之非即止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注意加强道德修养,可以保持五志(即肝志为怒,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的平和,身上元气充沛,有利于健康长寿。有些人不重视行为与修养,吸烟成癖,酗酒成性,通宵达旦的夜生活,婚外,易怒、嫉妒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由此而带来各种行为异常、精神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正悄悄地向这些人袭来,切不可小视。江苏省卫生厅首次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9.55%,每100人中不到10人具备健康素养,略高于全国6.48%的平均水平,健康素养水平城市高于农村。

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国卫生部指出,当今世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科学家把这类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并指出在我国影响国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一般的变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卫生部长陈竺在《健康66条》序言中说:“现在依然是‘谈癌色变’的时代,至今还没有令癌症药到病除的良方。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烟草雾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因此立志戒烟,就会大大降低肺癌等多种癌症患病的风险。”他还指出: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已经成为人民健康的大敌。患者不仅个人痛苦,也使家庭因长期医疗费用而不胜负担,同时耗费大量的资源。其实疾病的发生,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起居无序、饮食无节、烟酒无量、运动无时等,都是慢性病的重要病因。他告诫人们:摒弃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就无从肆虐。

健康素养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素养;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c)-131-02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1]。2008年1月,卫生部3号公告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称“健康素养”)。为全面落实公告的基本精神和各项要求,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将“健康素养”作为2008年度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思想上提高对“健康素养”的认识程度,从工作上加强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力度,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1 具体做法

1.1 提高思想认识

应该重视“健康素养”宣传普及。2008年1月,卫生部3号公告后,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学习,又积极派人员参加了上级举办的“健康素养”培训班,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讨论,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专业技能。通过本次的学习讨论,专业人员认识到“健康素养”是中国健康教育工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需要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健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宣传健康素养,全力以赴做好“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这就为开展“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打下了思想基础。据了解,区、市、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部门,还专门印制了数万份“健康素养”宣传单,发放到辖区内的社区、学校、企业、医院,力求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普及到辖区的每一处人群。在本年度大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讲座活动中,重点安排了宣传介绍“健康素养”的专题讲座内容。讲座开展了20场,受教人数近4 000人。

1.2 树立创新思维

应该扩大“健康素养”的覆盖面。2008年5月12日是大连辖区普兰店市吴姑城举办庙会的日子,这天约有20万人到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与普兰店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利用庙会人群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在现场悬挂两条横幅――“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放多种宣传资料和数块宣传板,引来游客驻足观看。专业人员围绕“健康素养66条”现场组织开展了健康素养知识有奖问答,并为答对者发放了纪念品。此次活动在宣传“健康素养”的同时,还宣传了慢性病、传染病、烟草危害、碘缺乏病等相关科普知识,并结合当时的手足口病疫情,发放了“行动起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等多种宣传单、小册子及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宣传品20 000份,效果良好。

2 讨论

2.1 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保健的先导,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低收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2]。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改变群众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知识宣传方面,始终缺乏统一的宣传内容,导致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在开展宣传教育时没有遵循的标准,几乎都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宣传主题来确定内容,这就使全面了解和掌握受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健康素养”的,是在吸收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地维护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它有益于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增进公民健康素质,经专家反复研究、反复筛选而确定的“健康素养”虽然只有66条,但在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健康教育工作者乃至医务工作者必须把“健康素养”的传播普及当作己任,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努力加以实践,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2 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健康素养”

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应当坚持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原则。健康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这些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健康素养”的传播之中。其原则应该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社会力量,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采取专题、专栏、讲座、橱窗、宣传版、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2009年,“健康素养”公告后,国家举办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仪式,国家卫生部编印了多种公民健康素养书刊,各地也纷纷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开展宣传工作,为健康素养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但其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宣传,深入开展普及,努力扩大覆盖面,力求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普及到全区的每一处人群,并通过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从这个意义说,健康素养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应长期坚持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全民族的健康。因此,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着眼点和主要任务,必须长期坚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健康素养宣传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坚持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期性,就要加强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工作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协调与安排,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创造良好氛围。坚持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期性,就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中,大力弘扬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以建设健康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健康街道、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为平台,并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活动,有计划地向群众宣传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强化广大群众的健康生活意识。坚持宣传普及的长期性,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予以督促,可以采用经验总结、学术讨论、检查评比、考试竞赛、效果评价等方法检测宣传学习的效果。特别是效果评价,是健康教育工作长期形成并卓有成效的一种科学评价方法。通过效果评价,掌握效果最佳的宣传方法,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保证健康素养的宣传落到实处,推动群众自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66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健康素养篇4

1、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1.1定义

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体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最终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向个体或者群体传播、传授和普及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并且自愿学习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使其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患病、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最终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作为传播和传授对象,针对其身心发育的特点、学习的环境以及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与健康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良好的健康素养又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1.2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具备健康素养,运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和增进健康,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健康行动能力,学生终有一天要进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健康行动能力才能自觉抵制不利于健康的因素的影响,尽最大限度的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二是使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相整合,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环境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当为健康素养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最为理想的环境,增强学校健康教育的说服力。

2、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存在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在师资、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有些地区缺少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保健师;有些地区的学校根本没有健康教育方面支出的经费;有些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卫生条件极差。

2.2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是,直到现在,所培养的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极少,而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也是极少。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也大多由体育教师、校医务室人员或者其他科任老师代替,直接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质量低下,草草了事。

2.3教学形式单一,教材不够完善

在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方面,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和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疲于应对,缺乏兴趣,难以引起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难以对教师和学生起到参考和指引作用。

2.4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展情况的评价仅限于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这就直接导致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限于书面试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健康教育书面成绩高而实际健康状况差的尴尬局面。

3、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

3.1将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标志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学校积极开展和深化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工作应当摆脱传统的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体育教学地位和作用,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传授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通过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实践以及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

3.2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对于学校健康教育方面师资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医务室员工、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迅速加强其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其次,应加强师范院校在健康教育专业方面的培养力度。

3.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材质量

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学校健康教育课堂上比较有趣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或是兴趣点相投的内容,融入健康教育知识,将学校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兴趣。在学校健康教育的教材方面,国家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地区特色,制定相对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引作用。

3.4积极探索学校健康教育的经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健康素养篇5

科学素质走出曲线图

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走出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图。2008年,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1%。2010年,随着大量人口特别是郊区务农人口并入浦东,这一数字降低到14.8%。

近两年来,浦东新区科协从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培育科普品牌入手,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促进科普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浦东新区科协在全国率先推行地区性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制定并出台了《浦东新区社区科普工作评估办法》,通过第三方跟踪评估和激励措施,引导社区科普向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发展。经过引导激励,街镇科普经费投入逐年递增,社区科普活动迅速扩张。

此外,浦东新区科协还通过市区联动、区镇联合、社会合作,培育形成了“浦东新区科技节”,“浦东新区群众科普文艺展演”,“浦东院士科普讲坛”,“浦东小院士评选”,“科普达人秀”,“院士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多个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吸引和带动了大批市民爱科学、学科学、讲

科学。

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上,浦东新区科协也大幅提升力度。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共有科普教育基地54家,其中部级18家、市级24家,形成以上海科技馆为龙头,专业场馆、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科技企业展示馆等多元并重的科普教育基地网络,使得科普变得更加常态化。

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素质。在新出炉的报告中,浦东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升至16.2%。

“健康养生”最受欢迎

据悉,浦东新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始于2004年,每两年举行一次,由浦东新区科协组织实施,旨在对公众的科学素质状况进行摸底,了解公众科学素质的变化规律,倾听公众对科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公众的科技生活服务。

此次调查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计算机程序对本区15岁以上的公众进行抽样。整个调查样本分布于12个街道和23个镇,共回收有效问卷1800份。调查内容除了基本的科学素质调查外,还包括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喜欢哪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场所等等。

在众多分指标中,浦东新区公众科学生活能力达标率相对较高,为55.8%,也就是说公众对科普知识的应用更为注重,有超过半数的公众基本具备了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健康生活、安全生活、便捷生活、文明生活的能力。

调查还显示,公众对科普活动形式及内容总的印象是“满意”及“较满意”,分别为37.66%和59.49%,表示“不满意”的只有2.85%。其中,公众对浦东新区科普活动印象最好或最深的分别是健康养生、食品安全、低碳环保,比例分别为49.05%、21.47%和13.76%。

健康素养篇6

【关键词】学生;健康素养;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53-01

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健康的能力[1]。2008年卫生部《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2],本研究依托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项目在丹东地区组织实施,于2010年开展了全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首先随机抽取1个区和1个县,分别作为城市和农村调查点,然后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从每个样本区、县各抽取1所中学,抽取全部初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调查337名学生。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国家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201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包括个人情况、健康知识、行为习惯、健康技能和知识获取途径等五个部分。采取无记名、自填方式进行,答完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1.3数据分析 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37人,城市149人,农村188人;男154人,女183人;调查对象民族以汉族为主,占40.9%。

2.2 健康素养总体结果

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见表1,除基本技能外,城市初中生素养水平均高于农村(P

3讨论

3.1 健康素养是一种集健康知识、理念、技能与行为为一体的综合状态,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促进健康,我市初中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8.1%,低于全国初中生的35.5%[3]。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学校历来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投入少但容易取得好效果的理想场所。已经有研究表明学校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4]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小学生所应具备的健康素养内容纳入学校健康教。

3.2 本研究表明我市初中生具备健康素养程度分布不均,除基本技能素养外,城市初中生素养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在5类健康问题素养方面,除慢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方面无差异,其他健康问题也表现为城市远远高于农村。可能与农村经济、交通落后,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原因有关。在性别方面,表现为基本技能素养,科学健康观和安全与急救方面素养,女学生高于男学生,可能提示女生在学校接受健康教育方面比男生的依从性、可塑性相对要强。初中生在5类健康问题素养方面也表现分布不均,慢病防治、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仅为3.6%、3.0%,这反映了丹东市初中生在这些方面的缺欠,提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这几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第3号,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3] 郭帅军,余小鸣,王璐等. 我国初中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37-39.

健康素养篇7

【关键词】 健康素养;居民;调查结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8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市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流动至各市的人口,均为干预工作覆盖的目标人群。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位15-69岁(年满15周岁,不满70周岁)的城乡常住居民,包括在监测范围内居住或寄宿达6个月以上的亲戚朋友、工作保姆以及其他外来人口。长期在外工作、学习的家庭成员,如果在外时间超过6个月,则不纳入本次入户调查的范围。

1.2 抽样方法 根据江苏省级健康素养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和样本推断总体的原则,确定被监测家庭户,利用KISH表方法确定最终的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统一采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的调查,如实准确地记录调查结果。

1.3 统计方法 以江苏省健康素养统计标准为分析依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双机录入,校验确保数据无错误后,采用sas9.1.3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按国家健康素养统计分析方法[2],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及标准化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11户家庭,其中男性998人占49.6%,女性1013名占50.4%;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文化程度分布以中学为主,初中和高中分别占了35.6%和16.3%,小学文化程度为24.6%。平均年龄为46.39(46.94±13.47)岁,最大69周岁,最小15周岁;家庭常住人口数3.18人(3.18±1.387);家庭平均年收入在45651.36元。

2.2 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扬州市2012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7.4。其中基本知识和观念素养水平为33.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为16.3,基本技能22.4。年龄越大,健康素养水平越低,r=-0.174(p

2.3 健康素养水平在人群三间分布情况分析 见表1、表2。

2.4 扬州市2012年度居民不同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居民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为25.9,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3.5,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12.5,比以往有所提升,但依然是所有维度中最低的,安全急救素养水平最高为61.1,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是13.4。

2.5 扬州市不同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在三间分布情况 见表3、表4。

2.6 扬州市居民2012年度对66个健康素养知识点测评指标正确认知度总体健康素养总体认知度(知识知晓率)为68.74%。其中男性为70.32%,女性为66.76%,各知识点认知度水平最高的是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认知度为95.60%,最低的是关于骨质疏松的问题,全部答对的只有2.5%。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市、区县、街道乡镇多层次、多维度的干预活动,干预内容紧紧围绕健康素养66条,同时融入了公共卫生及疾病控制中的各项健康素养相关内容,本市利用电视、广播、平面、立体等各种媒体宣传健康素养知识与疾病技能,全市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

健康素养定义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3],因此具备健康素养能力是个人拥有健康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和根本目标。本次调查监测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市2012年度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分值越高,这项调查结果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相同,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低文化水平与低收入人群的关注度,提高薄弱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而慢病防治知识素养水平较低,应大力提高居民其防病知识,开发新型的适合扬州市实际情况的干预方式和传播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世兰,常磊,曹荣祥.2010年扬州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7(1):126(4):1-3.

[2]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司.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09:9-10.

健康素养篇8

据某地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为13.8%,熟悉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并且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此结果虽高于全国2008年调查平均水平,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人口比例为21.1%;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口比例为25.3%;具备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为13.3%。

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农村(城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17.3%,农村居民为11.5%);男性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低于女性(男性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10.3%,女性为16.0%);随着文化程度和年收入的增加,具备健康素养比例有所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55~64岁、65~69岁年龄组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9.6%和7.1%。

此外,根据所调查的内容,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将涉及的问题分成了5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并对这5类健康问题的相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居民具备各类相关健康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54.9%、慢性病预防素养24.2%、传染病预防素养21.6%、科学健康观16.9%、基本医疗素养6.2%。

解答生活中的6个不知道

不知道牛奶的钙含量高于骨头汤。人们一般认为喝骨头汤能够防骨质疏松,但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特别不适合老年人食用。

不知道药盒上“OTC”标志的正确含义。OTC为非处方药,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

不知道自身器官的功能及作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肝脏、脾脏的正确位置及作用不知晓,对于自身的疾病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知道结核病有哪些传播途径。我国是结核病大国,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结核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都会释放出很多带结核杆菌的飞沫,若易感者吸入了这种飞沫,即可被感染。肺结核病人如果把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肺内也可引起传染。

不知道如何运动才科学。运动场地要平坦,运动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空气对流。不要在饥饿或饱餐后马上运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有特殊需要或者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人参加身体活动应首先征求专业人员的建议。运动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终生,偶尔剧烈运动比“暴饮暴食”的危害更大。

上一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范文 下一篇:光伏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