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8 02:48:28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1

一、加大教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引进教育产业为主)。

充分王子岛幼儿园、前门小学的示范拉动作用,发挥教育产业拉动房地产、餐饮、服务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各方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引税,筑巢引凤,加大高新科技、无污染企业引进力度,通过长期努力,提高落地生根企业税收,达到工业强镇。

今年**市按照“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方针,通过发展招商引资,完善配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

在“一产做优”上,今年**市将利用好“无疫区、无公害”这块金字招牌,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筹划建设集果蔬保鲜、冰冻、真空包装为一体的**地区果蔬交易加工中心等。

为做大第二产业,今年**市将按照“培育**、做精**、做实**”的思路,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壮大以****为核心的**制造产业集群,以**、**、***为核心的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公司为龙头、***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电器、**科技为核心的机电制造业产业集群。严把环保关,大力支持无污染企业的发展,为此类产业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市今年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今年,**市将围绕打造“阳光**、娱乐之都、品位之城”,推出一些新的亮点,推进****、****、***公园,推出大型实景演出等。全面推动**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全面推广绿色、有机、安全工程

2009年首要问题是解决全镇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问题。首先是要树立绿色有机安全食品战略思路,把09年作为起步年,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形成我镇绿色有机食品镇的框架,打造绿色有机食品镇,围绕农民增收做文章。做好农口日常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农民向绿色、有机产品和产品精装方向发展。

1、形成以食用菌为龙头,绿色有机设施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实施食用菌、蔬菜、花卉。

2、东双营千亩纸皮核桃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干果基地。

3、充分发挥前芮营王光远有机桃拉动示范作用,王光远新引进大桃选果配送流水线。加大农产品的有机认证,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

第一产业坚持战略,全镇上下合力打造绿色、有机、安全食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农产品深加工包装工作力度。

三、整洁、文明、和谐新农村工程

1、整洁家园、提升生活质量

机关干部要完全清楚此项工作、解决群众思想问题,让他们了解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1)、环境整治

根据我镇争创部级环境优美镇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全镇环境建设总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宜居新农村。在“全民动员、整洁家园”成果基础上,着力抓实各项基础建设,使全镇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

1.各行政村环境建设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要与各户、店铺、所在企事业单位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重在落实到位。

2.健全村级环境建设组织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有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有3-5年的发展规划、有专题会议记录,各项基础数据清楚。

3.设立环境建设专题栏目,利用村广播、橱窗广泛深入宣传环境建设的意义要求,做到家喻户晓,村民环境建设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4.村内街巷卫生实行责任制,村干部包片、保洁员包街,责任牌上墙,实行双向奖励机制。(对村干部包片街道达标的给予奖励,对保洁员实行浮动工资)。

5.公路养护人员实行区域管理目标责任制,工资、奖金与工作实效挂钩。

6.镇机关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明确责任,所包村环境建设成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7.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建设,特别是党员、团员、少先队员要起到带头作用,争创党员文明一条街、团员文明一条街、少先队员文明一条街;工会、妇联、民兵等组织也要投入到环境建设中来,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家园的氛围。

(2)、垃圾分类

全镇实行垃圾源头分类,以户为单位,将日常产生的垃圾分五大类存放,定点定时投放到垃圾清运车上:

1、厨余垃圾:菜帮、菜叶、菜根、剩菜剩饭。

2、可再生垃圾:废旧塑料、玻璃、金属物、布料废纸、橡胶。

3、灰土垃圾:主要包括炉灰、扫地土、扫院土、拆炕土等。

4、可燃垃圾:树叶、杂草木屑、花生壳、锯末、刨花。

5、有害垃圾:旧电池、旧电器、旧灯管、旧灯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桶、废农药瓶子。

2、文明和谐

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生共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样道理,我们要建设富裕、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构建和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它砥砺意志、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是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扬起文明、健康、勤俭生活方式的风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四、民生工程

一、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我市将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更改为《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新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如果不参加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到男60岁、女55岁退休时没有200元的老年人的养老金。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目前我镇农村有6221人在参保范围。

二、及时、准确发放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养老金

为保证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养老金顺利发放,及时做好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减工作。保证2009年女56-59周岁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养老金的发放工作,预计有500人需要发放。

三、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工作

为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将进行服装加工、电气焊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任务为580人。

四、做好居民老年人员的医疗参保及报销工作

今年老年人首次实施门诊报销,门诊费200元起伏线最高报销500元,需要有100名老人进行医疗本信息更改。

五、继续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的各项管理及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的审核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发放城镇失业金领取等各项工作。

六、建委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申报工作

上半年对我镇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情况进行摸底,针对他们的自身情况进行核实,符合申报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及时上报。

五、优生优育思想深入人心工程

(1)优生优育观念达到一种共识

以“我与国策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保证50%的青年参加,5月份,将举办一次“我与国策同成长”演讲比赛,选拔各村优秀青年进行演讲比赛,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发对祖国、对社会的美好情怀。

加强人口知识学校的建设与培训。结合区开展“健康千万家,情暖桃乡人”项目,以“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举办知识讲座,培训,保证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年性工作)

继续做好“婚育文明靓桃乡,幸福家庭促和谐”项目的实施。以争创“桃乡新家庭”的六个标准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每村重点打造2个“桃乡新家庭”作为典型户,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争做“桃乡新家庭”活动中来。(3-9月份)

发挥“桃乡小剧团”作用,2009年,要在每个村巡回演出一次,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宣传婚育新风,宣传中央《决定》内容。

(2)奖罚分明

认真落实《条例》规定的各种奖励和优惠政策,现金落实率达100%;加强镇村“三级承诺”制度的推进和落实工作,按着区计生委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和“适当标准,广泛覆盖”的原则,制定“普惠”性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享受乡、村两级的优惠平均不低于150元,并纳入年终考核(全年性工作)。

关注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状况,开展“计生国策注民生工程”,加大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资金、技术的帮扶力度,2009年继续申请扶贫贷款40万元,帮助有能力的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生产,使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6月份)

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对需要关爱的特殊家庭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帮扶方案,积极争取民政、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全年性工作)。

六、素质工程

(1)创造学习型乡镇

第一,广泛发动,营造创建学习型乡镇的良好氛围。

创建学习型乡镇的首要问题,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全镇上下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及科学内涵的认识。为此召开创建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创建安排;在全镇范围召开了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对各村、企业、学校、机关、家庭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多次召开创建工作组会议,听取各分管创建人员汇报,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将全镇上下统一到创建工作中来。同时,利用网站开辟创建园地、镇村广播开辟专题、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

第二,更新观念,切实转换镇村干部角色。

观念决定行动。创建学习型乡镇,需要有学习型领导。领导必须带头转变观念,同时,要引导镇村干部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树立三种新理念:一是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要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将学习融入组织运行,通过学习来实现工作创新,这样学习,是一个把被动接受客观知识变为主动提高内在素质,把学习转化为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使学习的作用从注重知识的积累向更加注重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向转变。

第三,探索方法,确立一种开放互动的学习形式。

1.确立开放的学习形式,有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学习内容更加广泛深入,包括十七大会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机关干部中下发了《责任》、《细节决定成败》、《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并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撰写****字的笔记。

2.确立互动的学习形式。实现学习与实践充分的互相促进,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的程序,使之相互促进。一是分别组织了演讲比赛、座谈会、秧歌比赛,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活跃干群的文化生活,形成对学习型乡镇创建的导向的激励和推进作用。二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专家、教授请进来,把兄弟单位请进来,虚心走出去求学。年初专门组织创建工作小组两次到渤海镇学习创建工作经验;聘请大学教授对镇村干部进行礼仪知识、提高镇村干部执行力、人际沟通与协调等培训。

第四,搭建平台,推动乡镇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

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把村级、家庭、企业、学校、机关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乡镇的基础工作。首先,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这个学习载体。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创建学习乡镇的重要环节。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型领导班子,才能对整个学习型乡镇建设起到导向作用,我们认真贯彻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拓展学习内容,建设学习型班子,以此影响广大干部群众,促进学习型乡镇的创建。其次,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利用每周一集中、周五下午组织机关干部学习《阳光心态》、《情商与影响力》、廉政教育、交通安全等,并组织讨论交流活动;对农民经济组织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种植大户进行经验交流。再次,开辟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为学习型乡镇建设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培育浓厚的学习风气。

第五健全制度,保证学习型乡镇创建顺利进行。

制度带有稳定性、长期性,在各项工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独特的作用。我们除了建立了会议制度、培训制度、信息专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估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外,还完善了原有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村级两位联席会议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量化考核来保障学习的执行和落实。

(2)班子建设

一、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服从全局是乡镇班子团结的基础。

一个乡镇班子,实行集体领导,必须做到与个人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这是实现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和保证。在我们党内,党委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能凌驾于组织和委员之上。在讨论决定问题时,每个班子成员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必须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书记对党委的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每个班子成员都要尊重和支持书记的工作,接受书记的监督和指导。如果没有个人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就会陷入无人负责状态,遇事推诿,互相扯皮,极不协调,只有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工作经历进行合理分工,把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头上,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作为副职要明确职责,正确定位,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合默契,当好助手,不狂尊自大,不超权越权,既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和正职交办的工作,又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如我镇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瞄准一个目标,扭住两个支撑,落实三个保障,实现四个确保,办好十件事实,采取措施。目标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为这个目标努力,无论分管的工作多么重要,都要服从于班子工作的总目标,否则就会造成力量失衡或方向差异,进而损害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损害了班子的团结一致。分工和责任必须明确,班子成员各把一摊,各司其事,为总目标的实现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力争各自分管的工作在全县领先。

二、相互理解,以诚相待,优势互补是乡镇班子团结的前提。

乡镇正职副职之间如同同胞兄弟,是亲如手足的关系,正、副职是事业的需要和分工的不同。一是副职对正职必须信赖、尊重、支持,这种信赖和支持必须是真诚的,出自内心,而不是虚假的,副职的整个工作必须坚持向正职请示汇报,要对正职负责,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信赖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超权,服从而不盲从,分工而不分家,互补而不拆台,副职开诚布公,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遇到正职的意见不全面、不正确时,要敢于直言相谏,以防决策失误,力戒毫无见解,随声附和,要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二是经常谈心,理解勾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和衷共济,维护团结,副职当好正职的合格助手,不互相扯皮,互踢皮球,进一步增强班子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协调关系,当好班长,党委书记是乡镇班子团结的关键。

作为乡镇的“一把手”党委书记,在团结中起着导向和凝聚作用,要当好班长,而不当“家长”,努力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一班人”的一致意见,班长必须抓方向目标,抓重大环节,抓决策、定盘子,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须放权给同事们。决不能事无大小统统管,权无大小统统揽,揽散人心,揽散班子,自己要起好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看人看事要全面、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彩,不从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判是非曲直,不偏听偏信,尤其是在听取的反面意见和处理各种矛盾时,更要有善听逆耳之言,敢饮苦口良药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待人接物,容人容事,宽容而不纵容,确实要有容人之量,爱才之心,用贤之举,不计较个人恩恩怨怨,胸襟开阔,光明磊落,要学会平衡,防止顾此失彼,协调好副职们之间的关系,要切实负起加强团结的责任,对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存在的不利于团结的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作为一名正职要尊重副职,维护和支持副职的工作和威信,凡是分管领导权力范围内的事,一般由分管领导自主处理,不搞“一步到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因人而宜,采取有效的鼓励或批评的方式,不能厚此薄彼,应一视同仁,使他们内心服气,在实际工作中,程度不同的不协调现象,并不罕见,呼应不当、衔接不紧、配合不力,相互扯皮乃至冲撞的情形便时有发生。这便在客观上形成了内耗,削弱了班子的战斗力。

四、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完善制度是乡镇班子团结的根本保证。

团结是领导班子的政治生命,但班子团结并不是一团和气,团结而不战斗,反对团结问题上的庸俗化、表面化,认为团结就是“以和为贵”,这种隐瞒了班子成员真实思想的表面团结发展下去,不仅会使领导班子原则不明,是非不清,也势必造成班子成员口是心非,其结果只能是与团结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要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针对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地进行思想交锋,畅所欲言,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做到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拘泥,在思想交锋与争鸣中求得对问题的统一认识,修正错误,积极整改,从而达到思想上和组织上真正的团结。一是班子必须建有一套有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依靠制度规范权力,依靠制度保证权力的有效运行,防止权力腐败,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集体决策,分工执行。反对拉帮结伙,搞小圈子,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服从大局的正气。二是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在工作中公道正派,正确对待得与失、进与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自重自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始终把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党内团结成为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牢固的团结。三是确实搞好廉政建设,坚持“一支笔”财务审批,副职之间不争权夺利,互相猜疑,领导班子成员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以俭养德,以俭养廉,不占小便宜,公生明,廉生威,取信于民,树好形象。近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分工职责制度、学习制度、集体议事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干部下乡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等有关制度。

七、财政工作是全年工作的重点

1、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协调沟通相关部门、挖掘新的税源增长点,力争完成09年财政收入任务。

2、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坚持勤俭、确保党委、政府的重点项目支出,确保09年财政收支平衡。

3、完成项目库申报工作,按照区财政的安排,对上年度通过财政评审的项目组织落实并且积极上报资金请示,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计划对天井大棚基地以及部分村的田间路项目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扶植。

4、按照上级财政的统一时间要求,完成小麦、玉米夏秋两次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全镇将涉及3000农户次,预计发放粮食补贴资金200万元。

按照上级财政的统一安排部署,完成家电下乡农民补贴相关信息录入、建折立卡、补贴兑现等一系列工作。

5、年初完成参合人员信息核对工作,并做好每月一次的医疗费报销工作。

掌握税收进度,认真做好税收统计和纳税大户税款核对工作,安排筹措资金,保证信誉,及时给予企业扶植政策兑现。

完成镇村所有财政票据的年审和兑换工作。

6、完成政府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日常动态管理,建账立册,保证政府固定资产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2

人口控制思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专利。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就曾描述过20世纪30年代江苏江村村民们自发进行人口控制的情景。在江村,尽管“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对象来利用这些劳动力。由于拥有土地面积有限,能养多少人也有限度,家里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就要分家产。有限的土地如果一分为二,就意味着两个儿子都要贫困”:“通常的办法是溺婴或流产……杀害女婴就更为经常”:“从儿童的总数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16岁以下的儿童总共只有47名,平均每家1.3个”{1}.

费孝通先生描述的江村是中国农村即将面临重大社会变革前的真实写照。自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农村纳入国家政权的直接管辖范围。这在《江村经济》中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可以反映出来。按照国家-社会二分法,这是国家权力不断深入到乡村生活、干预乡村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也是杜赞奇所认为的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进程。但是,这种体制在江村遇到了抵抗,并没有被村民认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村仍处在传统的村民自治中。

不过,这种村民自治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村民自治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宗族势力已逐渐走向衰败,但是新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建立尚待时日。这一结论对我们认识当前村民自治状态下计划生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意在从制度层面剖析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制度性建设意见。

二、村民自治下的村庄与村民

村民自治是作为一种草根民主显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学者由此推导出村民自治的定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物,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

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与改革开放以前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政社合一的管理方式相比,它是在国家政权逐步退出农村过程中,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中加入了法的因素。这必将对村庄与乡镇政权、村庄与村民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村庄与乡镇政权的关系上,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法的意义上讲,村民委员会依法只需对村民及村民大会负责,村民委员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只对本村村民有效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庄与乡镇政权由此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博弈。此中类型繁多,不再列举。但是如何处理乡镇政权与村庄的关系却已不再是可以回避的话题。

从乡镇一方来看,随着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能的增多,需要村民委员会的直接参与,这必然导致对村委会工作的干预,如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普九计划等等。乡镇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律规定相悖,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仍认为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腿”,是自己的行政下属,和过去的隶属关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徐勇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公社解体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济、组织生产,村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也较浓,所以乡政管理较为顺利。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变,乡政管理的职能迅速增多;从中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制定贯彻与分权式改革有关。这种分权除了国家与社会分权外,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分权。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从微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贯彻之际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步发育之时。人民公社解体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村基层干部的谋利意识和行为迅速增长,且得不到相应的约制。分权式改革赋予农村基层干部更大权限,但分权没有与制约相匹配,以致于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运用其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其重要方式就是“搭便车”行为{3}.

在村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焦点在于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及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客观地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使得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通过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也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能够迅速被广大村民认可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参与的热情和如何参与等问题上,村民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存在很多研究者所诟病的农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村民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呈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掌握村庄社会资源的群体,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最直接力量,这些成员包括村庄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任或者已卸任的村干部和党员等;另一部分是普通村民,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少。有研究者举例某乡的选举情况说:“一位原乡党委书记说:”如果我们通知一万个农民到指定的投票点投票,实际到达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多数农民对选举抱无所谓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位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为了确保大多数选民能够参加选举大会,他们不得不给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农民发一天工资。有时候,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还得拿着投票箱分片跑到农民家中,’请‘他们在选票上划几个圈。“{4}

转贴于

三、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政策推动进程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实施主要是由政府起推动作用。所以本文所分析的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基于当前广大村庄的一种实践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学者们基于法理等观念所提出的理想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基层还必须要依靠一套专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来做工作。理想中的“三结合”的状态即“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小家庭相结合”,在农业近几年来增产不增收的现实生活中处境难免有些尴尬。而村民自治在处理乡镇政权、村民之间的关系时,其优势尚待观察,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察制度时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不过,从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的推动进程来看,二者都是我国由政府出面,由上至下逐步推行的。但是,计划生育虽历经坎坷,却因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工作体制。村民自治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的定位等问题未能合理解决,离村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待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似乎仍然处在“普及”阶段。

从发展历史来看,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要早于村民自治制度。以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为标志,“计划生育”一词正式推向社会。1971年以国发51号文件为标志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要求。

1978年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列入了新宪法。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全国人民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着想,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党员、团员和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响应这一号召{5}.1981年,国家设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其职责包括拟定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草案;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等等。从计划生育政策来看,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年,鼓励生育政策阶段。第二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阶段。第三阶段,1960~当今,实施限制生育阶段。其中1980年秋~1984年春,由“晚、稀、少”政策调整为“晚、一孩”政策;1984年春~1991年,完善生育政策,形成地方计划生育条例;1991~当今,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阶段{6}.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7}.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体制可以说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应该注意到,尽管人们的生育行为大多能与法律和政策相吻合,但是人们的生育意愿距离政策要求尚有距离。如有学者1997年在广西资源县和浙江温岭市农村对计划生育户中的育龄妇女做调查时,发现资源县被调查的计划生育户家庭认为“二孩为最理想数”的比例为82.5%,温岭市为69.7%{8}.性别偏好在农村依然普遍存在,计划生育率还有可能出现反弹。弄不好,还会出现80年代初计划生育的强烈反弹事态。

村民自治在理论上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更是一直存在。有人就认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明时期{9}.建国后,我国村民自治的起点应该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总结了各地农村的实践经验,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才正式宣告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制的终结。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生效。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法律意义上完成了村民自治的立法进程。村民自治的实施若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标准来算,那么按民政部有关官员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动阶段,可以说是“普及胜于规范”的阶段。这个阶段从1988年到1992年,不管是真选举还是假选举,村民代表选举还是户代表选举,定下村委会任期开展选举,比说什么都重要。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5年,是“边普及边提高”阶段,到1995年、1996年,程序性的、比较规范的选举在全国就推开了。1996年以后,村委会选举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全国出现了闻名于世的“海选”{10}.但是村民委员会开展民主选举并不能代表一切,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村民选举的制度建设、农村两委的关系(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权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的功能等问题,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都没能说清楚,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方式必将对村民自治带来负面影响。

四、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融合

经过对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历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曾被视为“天下第一难”,但是由于较好地考虑了城乡差别,尊重了农民的利益和意愿,还是能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愈呈下降趋势。村民自治在我国虽然有史可寻,但是受建国后土地改革、建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民自治的基础已基本消失殆尽,村民自治已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源可以借鉴,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村民自治道路探索之中。

笔者在此借用两个对立的概念来描述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间的融合关系:亲和机制与张力机制。亲和机制类似于根本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了制度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张力机制主要反映在制度的功能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功能,张力机制反映的是制度间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一面。

从亲和机制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一,法律日益成为调节国家、集体与个人的主要手段,是村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从人口控制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农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仍然存在。依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1}.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后,人口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村民自治方面看,自1983年起撤销人民公社制后,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由此引发了村民自治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需求。村民委员会直选和实行村民自治,一方面坚持了党的政府对农村的领导,维护了政治权威,同时,由村民直接选举村领导的形式,满足了村民管理自己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村民的支持。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农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

第二,尊重文化传统,重视农民利益。这个也是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共同点,但在当前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农村地区超生现象严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困惑不解,总以农民思想落后等观念来解释。但是如果考虑到农村社区封闭性强的特征,考虑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体系尚未建立的事实,那么,对农民来说多生育一个孩子,确实能减轻养老的负担,确实能够增加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信这些都是80年代计划生育实行“堵大口、开小口”的原因。从管理成本来说,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村民自治要求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其中就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必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三为主”方针的落实(即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这将减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减少寻租行为,有利于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张力机制来看,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时间差问题。计划生育若以1971年国发51号文件为标志开始算起已有30年的历史。村民自治若从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开始实施算起也有13年的历史。但是二者在农村的落实情况不可同日而语。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体系,得到上从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拥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关于人口发展问题的座谈会,研究分析重大问题,制定重大决策和措施{12},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但是村民自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激烈的争议。时至今日,对村民自治仍有很多地方领导并不支持。当前推行的村民自治问题也不少,最关键的是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评价并不高,三农问题突出。有研究者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参与的实践进程明显滞后。对于村级事务,村民缺乏参与感,对于村级干部,村民缺乏信任感,而且村民评价的趋势性变化是越来越低。

这是当前村级组织面临的重要困境。有些村民自治只是走走形式。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导致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将有害于村民自治的进程,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容忍度问题。尽管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主要由政府来推动,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视计划生育为硬控制——每年基层都要向上级汇报计划生育工作,申请生育指标,编制人口计划,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要予以相关处罚。而村民自治则可以视为一种软控制——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村民委员会依法处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包括计划生育工作。那么这两种控制手段应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是通过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协议书,由此来约束村民的生育行为?还是像以前一样,通过简单划一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究竟是计划生育管理程序上的一种调整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恐怕还有待于对村庄集体的再定义与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的进行程度。要实行二者完全的融合,恐怕需要等到户籍制度被打破,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五、村民自治下人口控制的基本设想

应该说,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有潜力可挖。本文所说的基本设想基于在村民自治环境下国家的可能作为,并将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进而将人口控制转到社区控制上来。对社区控制而言,一方面,社区控制具有硬控制和外控制的特性,代表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的“政务”;另一方面,社区是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具有“软控制”和“内控制”的特性,能够唤醒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参与感,可以成为村民自治环境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第一,重视村庄生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村民自治环境下的村民而言,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内,在这个场内,村民们的生育行为有很强的趋同心理。村内文化观念是村民生育选择的重要坐标。与费孝通描述的30年代江村的人口控制不同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正步入小康生活,生儿育女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追求,而是村庄文化氛围的影响。新型生育观念按照国家计生委宣传司所说,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在村落生育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妇女的参与;一是对外来信息的引入。妇女参与有助于改善妇女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有提高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改变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外来信息的引入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有助于更新生育价值观。

第二,消除影响人口控制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个人的生育行为转变为可预期的理性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村民生育的特点是无直接受害人,这极易触发村民的搭便车行为。

特别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就必须增强村民生育选择中的理性选择观念。除了加大对计划生育进行利益导向,还必须提高生育行为的机会成本。当前我国一些政策性的因素事实上是起着刺激人口增长的作用的。有学者就曾分析过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刺激人口增长;而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所有的包干到户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增长的机制得以保留{13}.贵州湄潭试验区为了利于分配固定的耕地给农户,定期重新分配耕地的做法于1987年停止,代之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得多数家庭降低了生育意愿。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采用的是家庭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为辅。事实上起到了鼓励农民多生的效应,对人口的控制极为不利。这也是我们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其他诸如城乡间社会保障的差异等都影响了人口从农村往城市迁移,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控制加大了难度。使得城市化进程减慢,计划生育也随之受影响。但是,这些都是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并非单单依靠村民自治就能解决的,值得我们今后在村民自治中重视。

注:

1费孝通:《江村经济》第44~47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第3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张乐天:“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5赵德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6“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日)。

8周长洪、徐长醒:“农民生育意愿与动机及其成因的调查分析”,《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6期。

9张军:“关于村民自治的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1期。

10王振耀:“中国的村民自治与民主化发展道路”,《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

1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人民日报》2001年3月29日。

12“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0日。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3

一、坚持以育为纲抓培训,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学到真本领

一是高度重视抓部署。20__年省、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周密部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我县村级后备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费、毕业后作用发挥等相关政策、措施。20__年,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方案》(溪发[20__]9号),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整体开展规划之中。

二是明确责任抓落实。针对农村“培养大学生难”的实际,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农业、人事、财政、教育、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组织领导,明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由县委组织部、农业局等单位直接跟踪管理,远程教育班由电大办学点具体承办。同时,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积极配合,教育局、农业局具体负责,共同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组织实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竹溪实际,县财政每年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及时予以协调划拨。为鼓励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学习,县委明确规定学员住宿费由乡镇政府承担,并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补助标准,适当解决学员教材费、学具费、生活费、交通费。对脱产学员,每学期报销两趟差旅费,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对远程教育班学员,按集中授课情况每天补助20元生活费,对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纪检组长参加脱产班培训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由所在村按80%的比例发放。

四是注重实效抓培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培训工作,招好生源是基础,掌握技能是关键。在招生工作上,县委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任务定到村,在摸清每个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下发《竹溪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任务分解表》,分年度逐村下达了招生计划,并提出了每村“只能超额,杜绝缺员”的刚性招生任务,有效保障了学员招得进、不缺员、少流失。在资源配置上,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督促学校加强现代化教学网络硬件建设,开通了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平台、湖北电大远程教育平台、十堰电大远程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实用公文写作、微机操作等内容外,还紧贴农村实际,加强与农林、畜牧、科技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坚持“一村一品,村村有产业”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择课题开展教学活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除集中面授辅导外,还不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选择教学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置授课站点,选派教员深入基层、蹲点授课;把部分教学内容录制成光盘,分发给学员观看学习,确保每名学员都掌握了1-2门农村致富实用技术,真正学到回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09级学员方登正利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到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回乡大力发展“波尔山羊”养殖,年出栏山羊60头,仅此一项创收4万余元。

二、突出以用为本重激励,引导“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能就业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培养。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县委决定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优先作为农村先进分子吸收入党,让大学生农村实用人才在政治上率先“香”起来。4年来,全县先后有230多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40多人通过培养加入了党组织,有138名返乡学员通过换届担任了村“两委”成员,有42人走上了村书记、村主任、村文书或村纪检组长岗位。

二是在技能上培训提高。着眼于农村长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县委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库,按照“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总要求,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突出种植、养殖、加工和运输等产业,依托干部学习“超市”、龙王垭茶场(集团)和水坪镇前进茶场三个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基地,推行“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的培训模式,先后对280多名返乡学员进行就业创业再培训,并针对学员所提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提高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返乡学员的实用技能,使返乡学员真正在本领上“强”起来。县河镇六河村原村委会主任柯昌松,在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培训后,回到老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所创“富尔”牌茶叶俏销山东、浙江等地,年产值达400多万元,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十堰市农民党员‘双带’标兵”、“竹溪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和湖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

三是在选任上予以倾斜。20__年,20__年,在第七、八届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县委、政府积极探索实施“能人治村”战略,注重从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经济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返乡学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当中,择优选拔“一好双强”型实用人才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20__年,县河镇大路沟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肖永林,在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带领群众兴修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引进了3个兴村富民的建设项目。

四是在创业上实施帮扶。为了助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就业创业,县委提出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申报项目的15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给予创业帮扶,规定县直各职能部门结合项目实施需要,主动协调村组集体闲置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流转给项目学员创业对象。组织部、发改、财政、人社、团县委等部门负责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扬帆计划”、“党员创业项目”等相关经费,及时为每个申报批复的项目划拨1-4万元的帮扶资金。农业、畜牧、科技等单位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申报的项目,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技术指导,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引导产业项目规避市场风险。20__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余万元,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启动了创业致富项目。07级学员赵昌明,带头承包茶园300亩,年收入10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__亩,户均茶叶收入过千元。08级学员谭顺勇,看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创办了竹溪县桃花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核桃、竹笋、野生蜂蜜等高山绿色食品,仅20__年实现创收30万元。

三、注重营造氛围抓宣传,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创业有后劲

一是注重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创业,顺应了当前“人人都是创业者”的全民创业时代潮流。近年来,县委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自主创业,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愿望释放出来,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鼓励创业、人人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培育扶持创业典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培育一批有理想、会管理、懂经营、能带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县委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过程中,主动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为广大毕业返乡学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扶持他们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鼓励他们带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优先承包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业技术服务项目,支持他们牵头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创业项目。水坪镇水坪街村08级学员李涛,通过远程教学掌握了适宜本地种植丰产的“山东一号”生姜种植技术,并采取“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的方式,引导全村5个村民小组实施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生姜产业,已逐步将该村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生姜种植专业村。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4

一、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掌握基本情况,

为了尽早制定出三年工作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更好地开展包扶工作,省科技厅包扶工作组同志不顾盛夏酷暑,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工作组同志采取与县乡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走访农户、实地察看等方式,调查了郭正村的自然条件、人口、耕地、山林等基本情况,了解了某村集体经济状况和农民的收入情况,尤其是全村特困户情况,基本了解了全村的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医疗状况等情况,摸清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村“两委”干部、全村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组还急干部群众之所急,实地察看了该村小学的校舍危房、水库、电灌站、南源自然村-河下自然村的公路等急需修建的工程以及县工业园区一批企业。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经过调研,工作组了解到某村委是由原x村委和原x村委于去年年底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班子中存在以下二个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原二个村的班子新近合并,村“两委”班子干部相互之间还缺乏了解,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尚处在磨合阶段。二是村“两委”班子中村支书、村主任都是刚刚走上主要领导岗位,还有一些同志新近才从农民转为村干部身份,村“两委”干部对全行政村情况了解不足,工作没有规划和计划,对全村的经济发展没有思路,工作上尚处在被动状态。为了尽快解决班子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村级“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适应小康示范村建设的要求,工作组在分别找村干部谈心的基础上,于6月8日组织召开了驻村以来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会上,工作组组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村“两委”全体干部讲了加强团结的重要意义,要求他们识大局,想大事,加强团结,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形成互动,尽快形成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要求他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他们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村务公开,切实增强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做到村干部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尽快按上级的要求建立村“两委”干部办事公开栏和村级财务公开栏;要求他们尽快制订出全村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就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水利设施维修、校舍危房改造、公共厕所建设、黄栀子种植开发、村组公路建设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尽快形成一致意见。工作组还针对郭正村党员年龄偏大的情况,提出了要尽快把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发展成党员,尤其是要将村委会的干部发展成为党员,增加村级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会上,村“两委”干部在工作组的启发教育下,纷纷表示一定会按照工作组的要求,加强团结,在村支书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并一致同意开始实施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村委会公厕建设、村务公开栏制作等项目。一个月来,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工作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各项工作都能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尽心竭力办实事

工作组在调研后发现,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全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虽然有7座水库、2座电灌站,但均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蓄水达不到正常水位,提灌能力减弱,大部分农田靠天吃饭,常年易涝易旱,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一直受到严重影响,水利设施的完善对该村的生产和生活显得尤为突出;南源自然村—河下自然村之间的公路坑坑洼洼,黄泥烂路,车辆在雨天难以进出,极大地制约了7个自然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该村某小学是附近7个自然村农民子女就学的唯一选择,但其校舍已成危房,严重威胁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没有场所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村委会没有一个公共厕所,卫生环境较差等等。根据郭正村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经工作组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作为近期帮扶工作的重点。工作组带领县、镇有关部门同志立即着手编制了工程项目申报书,并马不停蹄地走访了省水利厅、省计委、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经工作组与村委会共同研究决定由省科技厅与某村委共建一座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组一方面支持、督促村委利用某村闲置的民房,改造装修;另一方面发动省科技厅厅属各单位捐赠了科技书刊、电教设备及电脑等物品。该中心于7月9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在工作组的支持下,村委会办公楼附近已建起了一座卫生公厕,解决了村干部群众如厕难问题。

为了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工作组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自身的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与村干部一起认真挑选了“黄栀子优质高产技术开发及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向省科技厅申报省级星火计划,争取支持。工作组还与村委会一道反复研究,筛选出10户最困难农户,拟向省科技厅党组提出,由省科技厅机关处室实行“一帮一”扶持,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工作组还积极分别与省农科院和省级部分大医院联系,将于近期邀请一批农业专家和医疗卫生专家到该村进行现场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义诊。

为了改善当地农民生活环境,解决群众生活燃料来源困难等问题,根据群众的要求,经工作组与村委会研究,决定在该村委14个自然村推广应用沼气池建设试点工程。一方面,工作组与村委会组织各村民小组组长到附近乡村参观考察沼气池实施情况,另一方面,工作组积极与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联系,争取到一批沼气燃具,并决定对困难户建设沼气池予以一定的补贴。,

四、抓紧编制包扶工作三年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

某县某镇某村是省科技厅新一轮包扶工作点。为了使包扶工作取得实效,从省科技厅自身的能力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该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工作组在调研和反复征求乡村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15日草拟了省科技厅包扶工作三年目标规划和第一年度工作计划,并向厅领导作了汇报。为了把这个规划做得更完善、更科学、更加切合实际,工作组根据厅领导建议,特邀请省厅处室及厅属单位11位负责人于6月20日到包扶点进行调研指导,请他们根据某村的实际情况把脉问诊,与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某市科技局、某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某镇、某村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起,共商小康示范村建设大计,结合某村的实际情况和省科技厅自身条件,为包扶工作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组根据省科技厅处室及厅属单位领导调研活动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包扶工作三年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报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议讨论。

五、加强学习,严格要求,树立形象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5

我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受组织委派,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我既荣幸又诚惶诚恐。我深知,我肩负着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和殷切的希望。到村后,通过熟悉情况,制定规划,学习经验,已经和大家一起投入到我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今天即将进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值此向同志们汇报工作如下:

一、 通过抓制度建设,关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

关山村党组织建设基础较好,村支委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学习,整体素质很高,我到村后,虚心向他们学习,很快和他们融为一体,经过一年来的共同工作,使我村党组织建设又上新台阶,我村党支部XX年、XX年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五个好党支部”。

具体实施了下列措施:

1、注重学习,提高提高素质。坚持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制定全年党员集体学习计划;实行集体学习签到制,缺席党员登记和跟踪管理制度,并鼓励党员同志坚持自学,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向广大群众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了党员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

2、注重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帐、流动党员外出持证台帐及相关管理跟踪表。每位支委成员分工负责联系,及时了解关心流动党员在外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关心流动党员,为他们就业,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并鼓励流动党员“双向带动”。

3、注重开展为民全程活动。宣传贯彻“三农”政策,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及时地贯彻到村,到户;帮助村民生产致富;关心残疾人的生产和生活,先后和村支两委同志选定了扶持两名聋哑人发展生产,救济一名残疾人危房改造,且扶持、救济资金已经到位。

二、 通过大家努力,关山村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村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村XX年、XX年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这里凝聚着村支两委和各位党员的汗水和心血。

具体落实项目和资金情况是:

1、完成对村部投入15.1万元建设改造工作,优化了我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近期又对村部进行了绿化;

2、投入4.9万元对中心村街心花园进行了整修,投入2.4万元在中心村架设了路灯,近期又争取革命老区资金15万元,修建中心村垃圾填埋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整修了下水道,对中心村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初步改善了中心村面貌,;

3、国家投入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已经完成3.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很好地改善了关山村民进出的交通条件;

5、在县卫生局的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垫定了基础;

6、从县农委争取了100口沼气池工程,即将完工;

7、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投入39万元,铺设了中心村水泥路;中心村至姚关路宽10米长1.3公里沙石路面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宽5米的水泥路面已经完成招标;

8、按照选派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规定,发展集体经济,建成关山村獭兔养殖基地一座,受到省委选派办调研组和县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 村两委精心规划,关山村新农村建设前景喜人。

我村是省级示范村,机遇难得,超纵即逝,近期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但村两委同志一直没有放下手上建设工作,一直没有放下我村的未来三年的规划编制工作,新一届村支两委产生之后,将带领大家共同投入到下列新农村建设之中:

(一)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1、 计划在我村建设日产千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110万元;

2、 计划修通我村八个村民组之间的水泥路工程,投资390万元;

3、 计划兴建我村村级完小,拟建幼儿园一所,以及其他设施,投资180万元;

4、 计划在火车站附近建一个公交停靠站,投资22万元;

5、 计划建设公益性公墓一处,投资60万元;

6、 计划兴建敬老院或五保之家,投资50万元;

7、 计划进一步完善我村广播室,投资10万元;

8、 计划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未来中心村、张湾小区、东郢小区的污水进行整治;

(二) 进一步发展生产

1、 对农田进基本改造,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长远打算,我村计划在东郢村民组、张湾村民组的800亩农田上实行田、林、路、渠四配套农田基本改造,投资80万元;

2、 计划在张湾村民组、东郢村民组开展200亩大棚蔬菜种植,投资60万元;

3、 计划在我村中心村和张湾村民组、东郢村民组建设两个小商品超市,投资30万元;

4、 计划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30万元;

5、 计划组建我村竹木交易合作社,投资50万元。

(三) 进一步改善我村村民文化生活条件,生活富裕了的农民就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有一处融会议、演出、健身、、图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我村计划建一所休闲中心,投资260万元。

以上是我村的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概况。

综上,虽然我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村支两委也为关山村美好的明天提出了设想,但还有许多这方做地不足,还有许多这方没有让群众满意,还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集思广益,不断向村委多提宝贵建议。选派一年多来,我也感到我个人在关山村各项工作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还存在很多错误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也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村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赋予给关山村良好的发展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光明的发展前途,全村人民给予了我们巨大的信任和支持,对我们寄予厚望,让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家园,为关山村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共同努力奋斗!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6

根据县群教办《关于印发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镇党委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

自确定村党支部为我镇软弱涣散党支部以来,我镇不断加大对村的投入力度,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顿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制约村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同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气氛。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启动后,镇党委专门指定片区领导和驻点干部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同时,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到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为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如在5月21日,镇党委邀请县委党校到村委会进行以为内容授课。通过强化学习,提高软弱涣散党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意识,激发软弱涣散党支部书记履行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专题民主生活会筹备情况

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我镇党委切实增强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议质量,采取多种方式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1.学习。针对会议主题,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确定重点学习内容,精心组织全体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的讲话,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规定》、《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通过学习,让领导干部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2.广泛征求意见。下发《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向全镇干部群众广泛征求对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收集整理,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领导班子成员。

3.开展谈心活动。党委主要负责人与每位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干部之间都开展谈心活动,本着增进了解、互相帮助、化解矛盾、加强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坦诚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做到充分交流思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创造有利条件。

4.撰写发言材料。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会议主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对照检查,查找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明确今后改善方向,形成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三)远程教育站点服务情况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镇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灵活、内容生动多样的优势,精心组织,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基层扎实有效开展。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以“带领群众致富、主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性播放致富信息、市场信息和实用技术等农村党员干部看得懂、乐意看的涉农节目,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和领富意愿。今年,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播放致富信息20余期,1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积极谋划致富项目。

二、“四联三问”及“联村帮扶”情况

根据按照县委开展2014年“联村帮扶”工作的部署,现将今年来我镇驻点工作队开展“四联三问”和“联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帮思想,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谋划长远发展。

县委政法委领导班子经常到罗坎村委会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结合罗坎村特点,大力帮扶村民发展益智等林下作物及养牛、养羊、养鹅等短期收入产业。

(二)帮稳定,助推平安农村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县委政法委先后4次配合镇委宣传民主法制教育。做到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防范、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村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及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依法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帮民生、帮发展,配合抓好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委办投入30万元用于镇富美乡村建设,协调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整合资金100万元投入共建村基础设施建设;县编委办到目前为止,共投放鹅苗780只,投入资金7020元,发动农户种植各类冬种经济作物288亩,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在全村委会1200多亩橡胶和700多亩槟榔林中种益智增收;县政法委协调水务局落实水利维修资金20多万元帮助修缮罗坎什空小组约400米水稻田灌溉水渠;同时计划单位出资1.5万元帮助修建罗坎村委会主干道115米排水沟。卫生局已邀请省亿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入资金为三户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计划在6月份开工建设。县渔业局引进海溢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毛西村建立1个10亩左右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

三、农村示范党支部的创建及巩固情况

(一)创建情况

自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以来,我镇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工作领导小组。我镇农村示范党支部是坎茂村党支部,我们结合共建、常模村的特色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共建村发展养龟、养山鸡,常模村发展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制定实际可行的发展计划,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跟进共建村“富美乡村”建设、常模村“生态文明村”建设;镇、村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创建示范党支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成绩好、群众反应好”为创建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二)巩固工作

目前,什卓村重点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什寒村主要以林下益智和铁皮石斛为主要的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做好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什卓村党支部和什寒村党支部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文明户”和“整洁家庭”等活动。并大力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道德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不良观念,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四、农村“两委”大专班、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跟踪培养情况

我镇“两委”大专班学员15人,其中4名已当选为村两委干部,5名发展为中共党员,4名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大专班学员中,女性学员4名,其中2名为两委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49名(5名为镇干部),在参加新农村后,跟踪培养并在换届中当选为村两委干部的有6人,当选为村小组干部的有5人,学员中多数为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7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要求,现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及2007年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工作情况

1、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2006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十屯示范、百屯规划、千屯整治)。重点抓了省、地、市三级试点,其中省级一镇两村:红石镇,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一个地级试点村:常山镇清水村,我市在省市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了试点范围,增加了9个本市级试点村:夹皮沟镇苇沙河村、桦郊乡东柳树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桦树乡平和村、苏密沟乡先锋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红石镇鸡冠砬子村、金沙乡密胜村。

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8516万元,其中国家、省、地级投入3120万元,占总投入的36.7%,本市级投入659万元,占总投入的7.7%,乡镇投入1745万元,占总投入的20.5%,村集体投入88万元,占总投入的1%,农民自筹2904万元,占总投入的34.1%。共修建水泥路238.46公里,砖砌围墙48011延长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合计13963户,建设沼气池442个,围绕“四清”,投工投劳47440个,清理垃圾11454吨,清污泥18734吨,清路障41088延长米,清柴垛2436处。村屯美化、绿化植树31.66万株;新建村级文化室42个,新通有线电视3740户,新装电话3796户。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要求,全市以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了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4.51亿元,二道甸子镇新风村的年加工6万吨糖化秸杆饲料、年出栏1500头育肥牛的金牛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现已育肥牛500头。建设了67个园区(基地),其中黄牛园区34个,优特粮园区11个,中药材园区9个,食用菌园区6个,其它类园区7个,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带动了我市五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优特粮种植面积达5161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36公顷,食用菌达1783.7万袋,黄牛饲养量达18.3万头,林蛙养殖面积达到27.64万公顷。

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对全市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逐镇、逐村、逐社建立了档案。在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同时,认真开展“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示范建设、100个村屯规划和880个村屯整治工作,示范和带动整体工作的扎实开展。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目前全市完成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其中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2、试点村建设推进情况

(1)经济发展方面:试点村在产业发展上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优特粮552公顷、黄牛9064头、中药材409公顷、食用菌17.5万袋、林蛙9783公顷。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等黄牛饲养量都在千头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八道河子镇李家村首冠苗木公司、桦郊乡江山木业、二道甸子镇新风村金牛饲料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5500公顷;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511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665公顷;农田灭鼠4460公顷;生物防螟面积1092公顷;其他新技术推广面积1771公顷。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1个,3391户,占总户数63%。转移劳动力3867人,年人均可实现劳务收入0.8万元。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共投入6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最高达到6500元,最低收入3200元,平均增长幅度18%。最高增长幅27%,最低增长幅14%。12个村集体经济积累总计392万元。

(2)社会发展方面: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学校1个,新建村部1个,新建文化体育广场4个,新建村文化室、活动室6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民达18003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6%。贫困人口比上年降低2.1%。

(3)人口素质方面: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农民职业技能培训905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82%。

(4)生活质量方面:投入资金915万元,改水、改厕、改厨、改圈2464户;建设沼气池325个;新通有线电视447户;新通电话35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5%。砖砌围墙26281延长米,修建水泥路32.4公里,道路硬化率达87%。村村通达到93.4%,屯屯通达到73%,巷道硬化达到87%。

(5)民主法制方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挑选政治思想过硬,遵纪守法,思维超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敢于挑战,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带头人,通过民主测评、选举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13个。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对农民关心的集体积累、财务支出、计划生育指标、土地使用、扶贫救济等焦点问题及时开展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对公益事业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的内容做到一事一议。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提高了农民遵法守法自觉性,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6)资源环境方面:围绕“四清”农民投工投劳7968个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清垃圾4762吨,清污泥6629吨,清路障7372延长米,清柴垛349处,村美化、绿化植树8.5万株。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7)其他方面:按照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要求,全市12个试点村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进行规划编制。现已全部完成,其中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的规划已上报到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规划处。

2006年,省市下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共计210万元。其中:省级试点红石镇100万元、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新风村50万元省级试点八道河子李家村50万元、地级试点常山镇10万元,全部用于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编制。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建设、水利等42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市市直相关部门新农村建设责任分工表》、《××市市直相关部门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计划表》等系列文件,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做了具体安排。二是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市编委以桦编制[2006]73号文件核定了7个事业编制,专门组建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是全省第二个实现定岗、定职、定编市。各乡镇同时按要求也相应地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实现办公网络化。三是引导农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四是加大了督查力度。全年由两办督查室对新农村建设情况督查四次。同时对各试点村镇工作进度情况定期实行“半月报”调度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动态。

2、搞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发动

一是学习引导。06年4月下旬,由我市市委书记朱淳、市委宣传部长孙全仁为团长,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全市12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37人参加组成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县(市)21个考察点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宝贵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班,提高三级基层干部,督查员、指导员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全市共举办各级干部、农民培训班27次,培训3万余人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设新农村建设专题专栏,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创办《××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编制印发宣传标语,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介绍、总结、刊发试点村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已出刊20期。

3、全面调研,科学规划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通知”的精神,首先,我们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179个村880个自然屯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其次,从实际出发,制定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各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城建局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了两个乡镇、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制定,有75个屯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有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4、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

年初,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制定并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市2006年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发展生产,促农增收给予政策扶持,市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门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和各部门也相应地落实了一些扶持政策。夹皮沟镇党委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认真领会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八道河子镇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李家村苗木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已发展苗木60公顷,年内可创产值48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4.73%。市农业局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先后成立市农广校、市农机校、市就业培训中心、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新春美容美发等五个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力培育知识型、创业型、守法型、文明型农民,2006年,通过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年”活动,目前已转移劳动力1,1045人。

5、争取支持,搞好帮扶

一方面,我们经常向省和吉林市包扶部门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主动争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2006年,按照省和吉林市的安排,由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北华大学,吉林市委办公室、吉林市文化局等单位和部门分别包扶我市红石镇、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常山镇清水村。帮扶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科学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深入到所帮扶村镇,对帮扶对象进行资金和物资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689万元。其中省、地级帮扶单位30万元,本市级帮扶单位659万元。省国资委为××市提供28套沼气池模具,价值20万元。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华大学发挥自身在信息、科研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多次深入帮扶村镇进行科技培训,普及科技知识,为农民在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6、突出重点,典型引路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注重从村镇实际出发,因村而异、突出特色,在全市范围内以发展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容镇貌,以村屯环境整治净化美化家园为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引进新建了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已投产。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的建成,带动了新风村黄牛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金沙乡密胜村结合本村实际,建立健全提高农民素质的长效保障机制,先后投入资金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民文化活动室,购进文化活动器材和相关影音资料。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在沼气池建设上我们注重以典型引导,先后两次组织全市各乡镇领导和村书记到公主岭市学习沼气建设经验,在苏密沟乡先锋村进行“一池三改”沼气建设试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全村70户农户中建成了沼气池70个,并投入使用。市政府两次在先锋村召开全市能源建设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沼气建设进程。

四、2007年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

1、抓好调研,明确任务。3月12日-14日,副市长陈辉带领市政府办、农业局、牧业局、财政局等14个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深入各乡镇、街判处道,对2007年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工作进行调研,理清了思路,明确了2007年的重点工作,为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明确了新农村试点村镇。在巩固完善2006年1个省级试点镇和2个省级、1个地级、9个本市级计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7年扩大试点范围,各乡镇(街道)重新落实了一个试点村,试点村总数达到了24个。同时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市初步确定了夹皮沟镇、金沙乡密胜村、横道河子乡荒山村为2007年省级试点镇村,月末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到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2、搞好规划和合村并屯工作。一是村屯规划。07年计划编制完成11个乡镇和50个村的三个规划和一个方案(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试点镇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同时,每个乡镇要抓好1个合村并屯的试点,要求各乡镇要首先拿出合村并屯规划,经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现有的乡镇已着手落实。

3、抓好沿路村屯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计划从2007年6月到9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公路沿线59个村、119个屯开展一次以“四清”、“五改”、“五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青黄贮窖、建无公害示范基地、建现代文明家庭、建生态村屯)为整治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进行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使试点村镇和省市沿线村分别屯达到水泥道路巷巷通,自来水改造户户通,沼气池、青黄贮窖、畜禽圈舍家家建,“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达到绿化美化,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净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

4、集中力量,发展“一村一品”。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依托本村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实施“一村一品”,集中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优势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2007年全市实现“一村一品”的村要达到39个。全市已落实一村一品的村个,涉及到中药材、黄牛、食用菌、优特粮等个产业。

5、加大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讯、××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程度,增强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抓好包扶工作。要继续与省、市包扶单位搞好配合,对包扶的乡镇和试点村加大资金、物资、技术的投入,使试点村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农村村委委工作计划篇8

驻村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3月12日全县创建小康村工作动员大会和县委李文勇书记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县委[2004]14号文《中共平原县委、平原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村的意见》和15号文《关于开展创建小康村工作的实施方案》为目标,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解决“干部为什么要下去,下去以后干什么,下去以后怎么干”这样三个问题。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并确立了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服务一定要到位,帮扶务必要尽力,指导但不能误导”的思路和原则。

二、制定规章制度,驻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打铁先要自身硬”。针对工作组成员长年在机关工作,对“三农”问题不十分熟悉的情况,进村伊始,我们就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驻村工作规章制度,以此约束、规范每个成员的驻村行为,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每周拿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学习,逐步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考勤制度》:坚持真蹲实驻,每天签到,做到“到岗、到位、学习、干事”;《廉洁自律六不准》:突出“一心为民,不准扰民”;《工作守则》:在组长带领下,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制,年底除接受县委组织部考核外,工作组内部进行 工作考评;《党员干部群众联席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工作组成员每人至少联席5—8户农民进行帮扶指导。另外,由一名同志负责详细记录《工作日志》。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驻村工作的规范化,促进了小康村创建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工作组的同志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得到了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誉,展现出优良的整体素质,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树立了机关干部良好的形象。

三、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会议,调查了解“三农”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进村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就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东咸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两个层次的会议,就小康村创建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向村干部和村民传达县委、县政府动员大会精神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就村庄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宅基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状况、村容村貌及绿化美化、村庄卫生环境和卫生室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教育工作、民主法制建设等进行 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实地查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咸村小康村创建工作内容细目表》,共十大项43条,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发挥教育部门职能作用,提高村庄幼教、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质量”的工作重点。创建工作做到了思路明确、开局有序、有的放矢。

四、制定《东咸村小康村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排出日程表。

为确保小康村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 ,驻村工作组在腰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充分酝酿、磋商,并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在村庄原来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咸村小康村创建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内容涉及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十个方面,明确了工作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工作

共4页,当前第1页1 目标、任务职责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应采取的措施,排定了工作日程和完成时限。

五、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按照计划和实施方案,件件抓好落实。

工作组本着“服务、帮扶、指导,一切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宗旨,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做到“农民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在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支能够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队伍。在工作组的指导协调下,配齐配强了以党支部书记咸德军为核心的七人组成的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建立健全了村“两委”《工作职责》、《学习制度》等,对村级班子进行了4次“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整顿,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培训班,主要进行了十六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和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县委中心工作的集中培训。村级班子素质高、能力强、人心齐,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同时健全完善了青年、妇女、民兵、计生、治保等组织,各组织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有计划、有措施,工作扎实主动,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通过实施环村林网建设工程,基本建成高标准的绿化风景带。3月20日至4月初,驻村工作组协助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围村林”建设,在东至中心干渠、南到老水沟、西至西咸村界、北到后槐村地界的环村区域,新植树木24000余株,平均每人植树50余株,总植树面积240多亩,林带宽近百米。同时为提高树木成活率,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清挖沟渠,引水浇灌,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于4月8日,在全体村民中开办了一期以“树木管护技术”为主题的培训班,聘请县职业中专的专业教师授课,把农民朋友最需要的农业技术送到他们身边。新植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冬季植树5000余株,超额完成上级的任务,村庄道路及庭院实现了绿化、美化,耕地全部实现林网化,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

(三)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进出道路和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驻村工作组根据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的《2004年小康村创建工作计划》,积极与镇党委、政府配合,在原来村庄道路硬化的基础上,投资近5万元,实施了村庄北大街油面硬化东西联通工程,共硬化路面1400平方米,总长度280米,拆除(搬迁)房屋11间,墙头50米,刨树30多株,于10月26日全部竣工。至此,在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东咸村的进出道路、村内两纵两横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道路两旁修建了盖板沟或管式砖砌沟,达到排水畅通。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两委”班子,搞好有线电视入户建设、电话虚拟网建设和农户自来水工程。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90%以上,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四)以建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两个协会为契机,帮助指导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驻村工作组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小康村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通过调查了解和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了解到东咸村农民历来就有从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的传统,全村90%的家庭从事养猪、养牛、养鸡等,80%的家庭从事以收运棉花为主的运输流通业。以畜牧养殖和多种经营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格局还处于分散状态,规模小,数量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针对这种情况,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酝酿,同时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由村“两委”牵头,面向全体村民于4月上旬建立了“东咸村畜牧养殖协会”和“东咸村运输流通协会”。协会属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互助组织,在村“两委”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工作,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村委会主任任副会长,推选一名养殖大户和一名运输大户任秘书长,吸收所有从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的农民为协会成员。其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发展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经验交流会,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广开门路,交流技术,沟通信息;

共4页,当前第2页2以发展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为重点和依托,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扩大民营经济户数,增加数量,膨胀规模,培植大户和龙头,变一家一户为规模经营,变分散为集中,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两个协会”的建立,村民自觉参与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达到高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大大加快,更多的农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经济田经营和搞外出打工经商上。到目前,村庄1078亩土地,经济田面积达720多亩,粮食作物面积358亩,粮经比例达到1:1.5。从今年3月份到11月份,全村新增工商注册户达46户,达到30.1%,加上原注册工商业户89户,全村已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业户达13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8.2%,基本上达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其中养殖大户11家,运输大户15家,建筑队3个,新购大型农业机械5台,基本实现了耕、播、收全程机械化。全村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53万元,税收增长21%。90%的土地实现了管灌。十月份引进的棉花加工厂一期投入60万元,计划投入120万元,明年七月完工。

(五)加大投入,建好文体大院,丰富群众生活。驻村工作组积极帮助指导村“两委”,按照小康村创建工作计划,对村“文体大院”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并予以资金支持。9月中旬,以村幼儿园为主体,集文体大院、成人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室为一体的综合设施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目前130米的围墙建设已全部完成,同时配备了篮球、乒乓球、锣鼓等文体活动器材。整个工程预计在明年春天全部完成。改扩建后的村文体大院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房屋13间,全部按标准教室建设,能够解决两个幼教班、一个小学一年级共近百名学生读书及满足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县教育局通过驻村工作组先期投入资金近万元,购置了11间房屋所需檩条120多根,对村文体大院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六)以清理“三大堆”为核心,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在村容村貌治理方面,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清理“柴草堆、粪堆、砖土堆”,拆除土坯危房和户厕改造这三个大的方面。目前,“三大堆”已彻底清理完毕,户厕改造已基本完成,粪便全部堆封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拆除土坯危房11间,墙头150多米,村庄的容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必须说明的是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旧的“三大堆”清理完了,新的“三大堆”又会出现,所以整治村容村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这样整治效果才会保持下去。为此,村庄划分了卫生区,实行责任制,包干到户,同时制定了评比细则,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七)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发展卫生事业。东咸村建有一处卫生室,挂牌腰站镇第二卫生院。卫生室建筑面积78平方米,建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工作人员3人。在“非典”期间,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与卫生室联合,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开办了防治“非典”培训班,向村民发放明白纸近三百份,有效地防治了“非典”疫情,受到群众欢迎。我们还随时随地开展婚育新风进村入户教育宣传活动,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上级要求,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同时建立了计生服务和人口学校,积极筹措农民医疗基金,互助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形成。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建立健全了“村民大会”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配备了4名兼职普法宣传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村民守法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个人权益的自觉性增强,村庄社会秩序稳定,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打架斗殴、违法乱纪以及触犯刑律的案件。稳定的社会秩序有效地促进了村庄

共4页,当前第3页3经济的发展,群众安居乐业,齐心协力致富奔小康。

(九)以评选“星级文明户”等为契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在县文明办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下,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于10月1日至6日,在全体村民中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评选“星级文明户”、“青年志愿者”、“巾帼建功模范”、“科技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活动。首先召开了动员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踊跃申请,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评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最后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0户,“青年志愿者”10人、“巾帼建功模范”5人、“科技带头人”10人、“好婆婆”5人、“好媳妇”5人、“好邻居”5对。10月20日正式挂牌授奖,有效期限3年。同时,对村民进行经常性的“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教育,大力整治村风民风,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制定的《村民公约》,除制成图版上墙外,人手一份。通过这些措施和活动,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农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全村无一人习练“法轮功”。

六、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抓好教育工作。

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优势和作用,进村开始,我们联合 腰站镇教管会对村庄的幼教、普教、成教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确定了完善幼儿园建设、建立教室解决小学生出村上学问题,建立成人学校、搞好成人培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杜绝中小学生辍学等三大工作重点。目前,该村有幼儿园一处,设施齐全,配备专职幼儿教师2名,学前一年、学前三年儿童共20人,入园率都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33人,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36人,入学率100%。

文体大院全部建成以后,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成人教育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综合设施,将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出村上学问题和成人教育培训问题。

七、村庄的三大变化。

通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近十个月的时间,东咸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百业兴旺,社会稳定。目前,全村以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为主的特色产业专业户达91户,产值200余万元,人均增收达500元,村庄百业兴旺,社会稳定,农民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二)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封建陋习杜绝。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认识到农民不能光姓农,还要姓工、姓商;二是大老粗不能光耍粗,要学文化、学科技、讲文明、讲礼貌、守法律,做现代新型农民。目前在东咸村打架骂人的没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打牌的没了,学文化学科技的多了。三是农民不能光拼力气,要头脑活、观念新。农民通过学科技,闯市场,懂得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生存与取胜。(三)村庄更干净、更美丽。原来是“泥巴道、三大堆,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是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下雨下雪也不怕,三大堆不见了,代之以碧绿的冬青树,村庄变得更干净、更美了。

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上一篇:村委会群众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村委会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