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0:23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1

我来自**市**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作以下工作汇报,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回顾这些年我县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抓基础,高起点建立健全基层计生服务网络

针对过去乡镇村组基层计生服务组织,普遍存在的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和服务能力弱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围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专业人员培训、药具管理、免费发放任务,按照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规范服务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和设备,大力提升基层计生服务人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2009年,我们积极协调争取国债资金建设项目,在4个农村中心镇建起了高标准的计生服务大楼,2009年又确定5个乡镇进行了计生服务所房屋的改扩建工作,所有新建和在建的计生服务所,都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一次性达到各项要求。在抓好乡镇服务所建设的同时,我们对村组服务组织也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全县86个行政村,村村健全了“育龄妇女之家”,460个村民小组,组组确定了责任心较强的计划生育宣传员,使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七年来县站投入乡镇计生服务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已达到25万多元。为了提升基层服务所的医疗设备、服务条件和技术水平,我们还狠抓了医疗诊断、治疗设施的配套和更新换代工作,共投入设备配套资金180万元,为每个乡镇计生服务所配备了乳腺诊断仪、乳腺治疗仪、妇科治疗仪、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显微镜、供氧设备、手术床、无影灯等基本医疗设备。为了方便基层计生服务人员开展服务工作,县计生服务站还拿出资金3600多元,为乡镇服务所安装了独立的通讯电话,并给每个工作人员配发了服装、听诊器、血压表等医疗器械。通过抓基础、抓配套、使全县基层计生服务所的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二是抓培训,大力提高各级计生技术人员和宣传服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近年来,县计生服务站先后选派8名医务工作者,到省内外医疗机构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深造,每年我们还邀请有关医疗专家,来县站开展现场医疗手术示范培训活动。在市县范围内,我们主动与其它医疗单位搞好协作关系,遇到医疗技术难题,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前来现场开展指导和帮助,在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三是抓服务,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四是抓管理,不断提高县乡计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管理水平

在加强管理中,我们统一健全完善了“会诊、转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把群众的利益和医疗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治疗程序和制度规定要求操作。在医疗用药中,严把质量关,做到统一采购,统一登记,计生站为全县第一家药品零库存单位,无浪费、无过期药品,连续6年被县药品食品监督局定为合格药房。县计生服务站扩大医疗服务范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确

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标准,连续7年口腔没有收挂号费,连续5年没有向患者及育妇收取暧费,连续6年被县物价部门定为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连续4年在县委年度考核中在全县52个事业单位中被确定为成绩突出的单位。在治疗检查中也严格控制检查项目,不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同时,我们还坚持每月一次的质量考核工作,有专门的质量考核小组,查医疗文书书写、查医疗设备运转、维修、卫生等,查患者就诊记录,查治疗用药等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给予扣分、经济处理。在对基层服务所的业务管理中,我们结合各项服务工作,定期走访基层群众,多听取群众对计生服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定基层服务所工作的首要标准。每年我们还召开2次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议,既听取意见、建议,又帮助解决好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县各级计生服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中,受到了一致好评。

五是抓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计生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受到了省人口委**主任及各位领导和县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厚爱,也得了同行们的理解、支持,同时也倾注了全体职工的心血,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县计生服务站全体医护人员向多年来一直支持关心**计生服务站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2

【摘要】执业医师考试组织过程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公共关系,运用公共关系中管理的技巧,组织者对外如何做到主动联系,对内如何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在对内和对外之间怎样准确无误地、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以至于达到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树立形象、创造信誉、提高美誉度,展示公共关系策划在执业医师考试组织中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公共关系 执业医师考试 策划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54

医院作为我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湖北考区荆州考点的考试基地,每年7月迎来一年一度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以下简称执医考试)。由于执医考试间隔为一年,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如何避免经验性和盲目性的不利影响,在对内和对外之间怎样准确无误地、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以至于达到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树立形象、创造信誉、提高美誉度,这就需要公共关系在执业医师考试组织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1]为此医院自2012年将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要素整合到执医考试组织工作中来,整理了一套科学思路,保障了部级考试的圆满实施。[2]

1将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要素贯穿到执业医师考试组织中去

公共关系策划是策划者为实现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行动方案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思维全过程。[3]

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要素有多项,医院在考试组织中整合其中的6个要素,建立考试筹备构架,辅助相应的流程图(图1),并按上述要素来实施。

1.1确立目标公共关系策划必须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国家针对执业考试都有相应的工作目标,考试基地的组织者只需朝这个目标再努力就行。

1.2界定公众在公共关系策划中必须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认定那些是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关注和影响的目标公众。[4]

通过2年的实践,组织者把目标公众界定为:第一、领导层。领导层包括医院的领导层和考点的领导层,只有内外二个层面对考试的重视,在组织工作中才会得到充分的支持。第二、考官层。考官是考试标准的重要实施者,在保障考试公平、公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服务层。执业考试的操作部分共分为三站。每站的内容不同,涵盖笔试、动手操作、计算机考试,有助于考试顺利进行。第四、保障层。此层的工作人员主要在考场的准备、器械的准备以及宣传内容的准备方面发挥作用。第五,考生层。他们是考试的主力军。

1.3项目设计所谓项目,指围绕公共关系目标而确定在不同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

1.3.1内容设计执业医师考试本身已经确定了具体项目,其考试共分为三站,每站的考试侧重点不同。第一站以笔试为主,从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两个方面,通过笔试来考查考生的临床分析和判读能力;第二站为技能操作,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站为计算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阅片能力、听诊能力以及伦理学知识。

1.3.2宣传层面围绕考试要求和目标,以及结合考试基地相应每站考试的考生位置、抽签顺序、考试分组等内容,需要将上述内容向考生进行公示,使其了解执业医师考试在考点是如何具体实施的。为此组织者围绕相应的内容制作有图片和文字的宣传展示架,并在人群密集活动场所宣传展示。

1.3.3通知手段设计如何针对考官层、服务层、保障层及时有效的传达、收集相关信息,这是个不小的问题。医院工作忙,人员相对紧张,三类人将考试组织工作中的不同要求和信息有针对性向这三类人进行通知。为此,组织者结合医院实际,创建全方位、多渠道的通知方式。即海报通知、内网通知、短信电话通知、书面通知等手段,使各类信息有针对性的到对应的人群中去,保证考试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1.3.4标示、标牌的设计每个考站都需要标示,考站内的房间需要标牌,考试路线也需要标示。针对这些,组织者结合自身医院的文化特色,依靠宣传部门共同协商来进行设计,使其清晰、规范、简洁,给考生营造出一种轻松、严肃的氛围。

1.4时空选择考试的时间是确定的,考生、考场和器械等物品准备是有具体要求的,那么如何充分选择时间和空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考官层、服务层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层面直接关系到考试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组织者在考试前针对考官和服务人员进行多批次的培训和演练,使其熟悉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1.5编制预算执医考试的费用主要集中在宣传制作费、考官工作费用、考官和服务人员的餐饮费上,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是组织者的目标。针对宣传制作费,组织者开列出详细的开支预算清单,针对考官工作费用,组织者根据考生人数、考试时间确定靠站分组情况,再按分组的情况合理设置考官和服务人员并列出具体清单。

1.6人员分工再好的策划,也需要人员完成,执医考试是医院乃至全市的大事,考场准备前要有相应的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前期准备,考试中,每个考站有相应的负责人,负责站内和各站之间的协调、管理,院部层面有相应的院领导负责协调。考后,有专人对考试资料进行汇总、上报,在整个考试组织中,考试基地是全院动员、分工到科、责任到人。

2成效和体会

2.1成效将公共关系策划基本要素整合到执医考试的组织中来,直接树立了部级考试的严谨性、严肃性,同时保证了考试公平、公正、公开的顺利进行,也使得考试基地的考务工作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2.2体会科学管理之父指出:“管理人员的首要责任就是把过去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传统知识、技能和诀窍集中起来,并主动记录下来,然后将他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使之标准化。”[5]近2年来,公共关系策划应用到执医考试组织工作中来,就是组织者泰勒名言的最好诠释。

公共关系策划在执业医师考试组织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得益于考试基地内部同事之间的良好公共关系。它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基础和出发点。[6]

3总结

执医考试相对时间跨度大、细节多,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光凭经验组织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全,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有悖于部级考试的严肃性,把公共关系策划要素整合到执医考试中来,既是对组织者实际工作的指导又提高了组织者的管理水平,避免了单纯靠经验带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目前组织者也只是对公共关系策划的初步运用,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它用好、用实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燕清,陈德. 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技巧[J].现代医院,2005, 5(6):115-116.

[2]李瑞,吴宇彤,朱弘.医院改扩建工程拆迁项目之公共关系实践[J].中国医院,2011,5:48-49.

[3]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94-203.

[4]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等.医院年度教育科研会议策划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39-141.

[5]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 .7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47.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3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注重医疗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忽略财务管理工作。国家财政补贴、医疗卫生服务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不存在资金问题,自然,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忽略财务管理工作,盲目选聘会计工作人员,缺少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忽略财务管理,相应的工作水平落后。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整。因财务医疗卫生机构自身忽略财务管理,也不关心收支情况,时常出现违法行为。例如,在报销环节,即便没有凭证,只要领导口头交代,便能从会计人员手中自由支出现金。另外,不完整性在会计以及出纳工作中也有所体现。最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经营杂乱无章,无法准确掌控经营情况。

3.盲目投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经费自结能力一般,即便是日常薪资发放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种条件下,部分机构无视自身具体情况,盲目投资,这对于本就羸弱的经营状况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4.财务监督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无法全面落实相关制度标准中的内容,进而财务监督不到位。还有一部分财会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财务监管有如空壳。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与改进策略

1.预算管理。

1.1预算编制。

1.1.1支出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对于人员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社会保障以及薪资政策等编制计算。对于药品与材料的支出参照总业务量、工作计划等编制计算。对于其它经费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平均支出标准、总业务量等编制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借助收入评判支出、收入和支出平衡的原则。对于财政补贴基础建设支出应参照相关文件和资料编制计算。

1.1.2收入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因此,核算医疗收入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功能定位、服务范畴、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看病需求、技术与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系统考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实时关注药品作价政策。可参照以往门诊业务量、住院业务量和增长率,科学预算本年各项收入,还可依据计划门诊数量、计划人均收费水平,合理预算门诊收入,依据计划病床所用天数、计划人均收费水平,科学预算计算收入。

1.2预算执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审批后的预算是评判核算工作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履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落实预算工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增加收入,降低支出,增强预算束缚力,掌控预算实施情况,科学分析预算收入实施率以及支出执行率,加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在年终应科学分析预算实施情况,对比预算收支和实际收支,合理评判预算实施效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2.资产负债管理。

2.1净资产管理。固定基金、专项基金、国家财政补贴剩余、事业基金以及没有填补的亏损构成了净资产,加强净资产管理,全面协调安排,充分利用,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2.2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包含货币资金、日常存货、代收款额、预付款额等多项内容。日常存货是指低值易耗品、药品等,它是具体的事物,可为医疗卫生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并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

2.2.1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应坚持计划采购、灵活周转、供需结合、定额管理的原则,核实物资数量和金额,保证充足的储备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充分利用库存资产,减小库存定额,缩减资金占用率,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

2.2.2加强待收款额、预付款额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待收款额,缩减收款时间,针对代收款额开展合理的账龄分析,有效催收,降低坏账损失程度。

2.2.3特定设备、一般设备、建筑物和其余公共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在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有所提升,其定资产提升幅度较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分配固定资产,协同财务部门针对固定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切实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健全性,并科学分析固定资产使用,规避限制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收支结余管理。

3.1支出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支出、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支出和其它构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出。在支出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开支、认真核算的原则。在支出活动中应严格参照相应标准,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卫生服务的重担,其中卫生服务主要包含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针对这两种服务进行相应核算,对于不属于这两种服务支出的,可将其列入到待摊支出行列中,再参照科学的标准将其分解到以上两种服务支出的具体科目中,摊销时遵循关联性、经济成本效益关联以及重要性原则。

3.2收入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收入主要包含医疗服务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上级部门资助收入和其它。在收入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及时收缴、严格合算的原则。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基本药物采用零差率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品收入,且动摇了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新财务会计制度,撤消了药品收入一级具体科目,并将其列入到医疗收入中来核算。医疗卫生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应严格遵循国家物价政策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参照相关标准收取看病费用,并按时结算,坚持今日发生,今日入账的原则。财政补贴包含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设备采购补贴、人力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在接受财政补贴时,确定补贴事项,清晰界定基本与项目支出补贴,并认真开展会计核算。

3.3收支结余管理。收支结余从字面上来理解便是日常支出与收入抵消后的剩余额项,主要包含日常业务结余以及政府补贴结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结余应参照相关规定列入单位预算。在这一过程应注意,对于结余中规定某种用途的不对其进行结余,而没有规定用途的部分在为正数时,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用作事业和专项基金,若为负数,则应从事业基金中挪用进行补充,不再分配。

三、结语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财会工作日益凸显,并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其工作重心已经从原来的会计核算逐渐转向财务管理。为满足新的时展需求,我们应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分析和监控,科学分析,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新医改目标。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创新

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减缓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个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站的具体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现在计划生育工作一线的实际要求,优质服务被提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所以,为了进一步的巩固工作成果,提高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开始着力创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在传统上,我们通常是单纯以政策是否执行到位为工作是否达到目的的衡量标准,这就往往造成了工作人员无法从群众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服务方式简单陈旧,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管理粗放甚至以罚代管的现象。在对待群众时,也并不是采取服务的态度而是用居高临下的管理者的姿态,态度傲慢、语言生硬、手段粗暴。以这样的服务手段、方式和态度去进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常造成群众与工作人员的意见甚至肢体冲突,让群众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也就不稀奇了。可想而知,群众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必将受到阻碍。所以,作为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在原来工作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群众乐于接受我们的服务。

下面,笔者就对基层计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具体做法提几点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知情选择权

1.1 提高宣传广度 以往我镇的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对象覆盖面十分狭窄,仅仅包括登记在册的已婚适龄妇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的人口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对象也就要在常住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上,将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男性及未婚人群纳入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范围,让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服务。

1.2 加大宣传深度 而对于常规的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方面,为了能够有效的指导育龄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避孕方法,我们计生工作人员可以加强随访服务,也就是根据以掌握的登记情况,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深入到育龄群众的家中,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将以前仅限于节育方面的随访内容向到生育、节育、不育全方位的指导和建议,实现避孕和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的宣传教育、咨询辅导、身体检查以及跟踪随访的一条龙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1.3 创新宣传方式 在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宣传方式的创新。除了一般性,日常性的宣传工作,如印发有关“生殖健康”、“知情选择”和“婚育指南”等等形成系列的科普知识宣传单和宣传册和制作宣传展板、绘制墙标、树立公益广告牌、出动宣传车等基础手段之外,还可以利用乡镇特色的文化大院、文化大集或乡镇广播等丰富宣传形式。

2 多部门协同工作,保证计生工作顺利进行

以往的计生工作一般都是靠着计生不能孤军奋战搞服务,几个相关部门也各自为政,无不往来。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实现为人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在计生工作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以计生部门为中心,找准各个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接合点,在统一的组织和调配下,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计生工作的进行。

2.1 加强与医疗部门配合,全面保障妇女权益 计生工作首先要借助的就是医疗卫生部门在人员、技术和设备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十分熟悉和了解等方面的优势,与计生部门在人员网络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两者优势互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共同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医疗人员要随计生部门深入基层为育龄群众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查体服务,并根据身体检查的结果,为已婚的育龄妇女建立一对一的生殖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电子化管理,落实跟踪服务。对查出妇科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加以治疗,对那些内部便在现场治疗的,可以采取为其发放联系卡的方式,持卡就可享受到市级医疗机构的优惠、规范的治疗服务。

2.2 加强与民政部门配合,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除了和工作职能联系最紧密的医疗部门做好联动之外,与民政部门的协同工作也是计生部门应该着力做好的。例如,计生部门可以和民政部门共同建立一个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奖励制度,并协助社会保障机构逐步完善养老保障机制,以消除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以及为了让已婚的育龄妇女都可以得到免费的生殖健康检查以及保健服务,切实的减轻甚至消除群众负担,计生部门在与民政部门协商之后,可以着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医疗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然后,在医疗卫生单位按国家成文规定减半收取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对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按合作医疗的规定对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近性报销。这样,不仅仅保障了育龄群众生殖健康,还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自然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总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需要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想方设法的下大力气去落实,我们一定要加快做好计生工作的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创新,使计生工作能够尽快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豫湘马海根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03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2]芦琳赵玉英潘丽艳栾卫民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09创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5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对北京市某医科高校本科生做的一项关于“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点。这份调查的样本为2009年7月前在校的本科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包括基础、临床、预防等七个专业)。结果显示,大中型城市依然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区,仅16.3%的调查对象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其余均表示不愿意。如果要求毕业后去基层工作2年,则93.5%的学生愿意,其中74.0%学生提出,希望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顺利地回到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并希望这样的经历能成为其更好发展的资本。

基层医疗卫生的建设情况关系到整个这一成败,然而在医改的关键阶段,却出现了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教育界与医疗界专家一致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招生规划、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与国家政策支持之间环环相扣,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医学生就业难和基层卫生发展慢之间的恶性循环。

调查

近九成医学生认为医生工作压力大

调查显示,38.5%的医学生认为医生晋升空间大,84.0%认为医生工作稳定,47.3%认为医生社会地位较高。另47.0%认为工作环境差,89.3%认为工作压力大。但对毕业后就业前景,各年级学生持不同的观点(见表1)。一名预防医学系同学对记者表示“比较没信心”,不一定从事对口职业,且他并不十分看好专业学习对于未来就业的贡献。

分析

执业环境和培养规划 影响医学生就业态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对调查结果不觉得奇怪。他认为,在如今的环境下培养一名医生是比较困难的事。无论是选择做医生还是不选择做医生,均会涉及与此相关的很多背景:一方面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是医生待遇的现实状况。从这些角度加以考量,医学生的选择必然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于是有人会选择做医药代表,有人会选择做医生。

此外,钟南山认为,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影响医学生就业倾向,那就是很多学医的人原本并不热爱医学,仅是因为分数、调剂等原因,阴差阳错步入医学殿堂,心中自然难有对医学的热爱。

近年来,医学院校的扩招政策使医学生数量猛增,导致大量人才“屯留”。医疗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医学生数量增长的步伐,因此导致了医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缺乏信心,也影响了他们对对口专业的看法。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熊卫红认为,这恰是我国医学行业中教育、就业配套措施不完备、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姜可伟介绍,在国外,无论是对医学学历教育还是专科医师培养,在数量上都会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详细测算。如美国,每年根据测算专科医生数量,再浮动10%的比例上报政府部门并最终决定招生人数。而我国没有这样的数据统计,几乎100%的医学院校都在盲目扩招,没有人考虑医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实现就业。

事实上,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大学生毕业都是“包分配”,所以各行业对就业人数也是有规划的,医学生也不例外。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一切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外”招生逐渐比“计划内”多了起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认为,这种招生模式必将改变,尤其是医学专业,未来仍将回归“计划招生”的模式。

调查

过半学生期望年薪9万~20万元

调查显示,有10.3%的学生期望年薪低于3万元,17.7%的理想工作年薪低于9万元,另有29.3%的理想年薪高于20万元(见表2)。但国内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跟踪调查显示,截止到2009年9月,全国医学本科签约平均月薪为2 045元。

分析

医务人员低薪酬待遇不容回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王家骥教授认为,调查中医学生对薪酬的要求的确有些“好高骛远”。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医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并没有实践经验,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学科,一名医学生要想成功地转化为医生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用人单位在选择人员的时候也多倾向于成熟型的人才。刚毕业医学生的薪资待遇低也是很正常的。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医务人员的低薪酬待遇是不能回避的。据姜可伟介绍,台湾主治医师2007年的平均月薪折合人民币10万元。“台湾医学毕业生从走出学校的薪酬就要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高3倍以上。这样一方面能有效杜绝医生的灰色收入;另一方面,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我认为医生的薪金就应该比其他职业高,且越是不发达地区,其薪酬就应该越高。”

理想薪酬和现实收入差距很大,这只是医学生改行的一个原因,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镜认为,另一原因在于,目前医生执业环境不尽如人意。中国医师协会连续几年所做的相关调研显示,医生的孩子绝大多数不愿意从医,因为他们看到了父母的辛劳,且可能还得不到人的尊重。杨镜认为,工资只是一个方面,执业环境才是医学生更关注的内容。

调查

90%以上学生愿意有基层工作经历

总体样本结果显示,仅16.3%调查对象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其余均表示不愿意。如果要求毕业后去基层工作2年,则93.5%的学生愿意,但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见图1。

分析

基层对医学生吸引力不够

熊卫红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发展前景对医学生吸引力都不够;而“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念,更是无形中将基层医务人员的地位和价值置于大医院之下。

并且,刚刚毕业的医学生进入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其面对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前景也有所不同。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陈远芳告诉记者,在大医院,医生提高快、发展快。并且大医院的人才结构、学术科研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是基层医院所不可比拟的。同样是年轻医生,但因为分在了大医院,在三级查房制度的呵护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们所承担的医疗责任自然很小,而得到的锻炼却很多。即使是一些在大医院司空见惯的疾病,基层医院的医生也常面临检查设备不齐全而无法检查的困境,困难、压力可想而知。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在医疗技术条件及人员待遇方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医学生不愿到基层工作,而没有优秀人才致力于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基层更难具有吸引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会给对我国医学生的就业和基层卫生的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学校应强化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红漫教授建议国家切实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基层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而学校要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在附属三级医院设置培训基地,作为向基层输出卫生人才的出口,并定期为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培训机会;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岗位聘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的考核指标,使在基层工作的学生有机会回到城市;提供适当物质奖励与减免学费等优惠。

同时,要提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认知能力,避免因认识误区而放弃,减少医学人才浪费。要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西部基层医疗工作,真正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亲身感受当地人民的医疗水平。开设基层工作技能的选修课程,传授基层工作的基本技能,在有代表性的基层机构设立实习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基层挂职,让他们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和特点,帮助学生理性择业。

王红漫认为,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择业:第一是收集基层医疗机构就业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在校生以供充分考虑,同时对已到基层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共享调查结果,使在校生获取更直接的信息;第二是信息的反馈和指导,与已赴基层的毕业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适当帮助,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落实现行优惠政策。

缩小各级层医院差距 国家应有所作为

王家骥认为,众多医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还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大城市大医院的工资收入水平高,未来发展空间大,而在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工资水平,还是执业规划等诸多方面都没有保障,他们在基层会感觉没有“奔头和希望”,尽管新医改之后,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过去几十年“欠账太多”,政府投入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本身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顽疾”势必影响到医学毕业生择业观。

事实上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为基层盖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等,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都没有根本改变基层的医疗卫生环境,杨镜认为这是因为缺乏长期的保障机制。“尽管目前,由于靠近城市,硬件设备、发展机遇、福利待遇都有所改善,有不少医学人才愿意去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执业。但是如果城乡差距过大,仅用行政命令的方法驱使人才去基层不是长久之计。”杨镜说。

为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并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王家骥认为国家应该给经济发展较弱及农村地区给予特殊津贴补助,采取津贴制,给予基层医疗机构特殊照顾,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而熊卫红则建议,国家能出资免费培训一批医学生专门到基层工作,并从执业环境和规划中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在基层稳下来,扎下去。

与熊卫红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大庆,他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例子――传教士医生,即国家免费提供上医学院的机会,毕业后以相应的服务回报社会,服务一段时间后仍可以再次选择。这样让人才流动起来,鼓励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6

一、摸清家底,高点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制定规划是科学调研、理清思路、凝聚共识的过程。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和自治区医改办部署,广西卫生厅会同广西社科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共同开展七大专项课题研究,全面调查医卫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发现了全区医卫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欠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失衡,基层人才匮乏,具有执业资格技术人员吸引难、留住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广西卫生厅牵头研究编制了《广西医药卫生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区卫生人才十年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医卫人才发展“抓领军、抓急需、抓薄弱”的思路,设计了一批具有实用性、创新性、攻坚性的重大人才工程,初步形成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的人才建设体系,为全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医卫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蓝图。

二、针对问题,高效实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卫生厅在实施卫生人才规划的指引下,针对基层医卫人才匮乏、“引留”难和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立行立改,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一是抓领军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实施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争取到2020年培育15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30名具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90名具有较大发展潜能和培养前景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进培养了41名学科带头人,培育了41个医学重点(建设)学科。二是抓当前特需,解决地方临床一线难题。根据全区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技术人才工作负荷、医患供需缺口,争取财政经费4000多万元,重点加强儿科、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产科、急诊医学、重症医学、血液净化等七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仅2013年就从全区75个县选派450名医生到获得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实践培训,安排80名县级医生到自治区脑科医院跟班学习,为全区450个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培训1名中医民族医师承人员。三是抓薄弱环节,缓解基层医卫人才不足状况。利用“三支一扶”优惠政策,引导高校医学毕业生下基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配合,每年面向全国医科院校选拔200名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支医”。实施“定向订单助培”工程,近三年通过全国高考招收950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就读广西四所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充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2014年将启动全科医师特岗计划,鼓励全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广泛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组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万名人才服务基层、万场培训下基层等活动,对全区28个部级贫困县168家乡镇卫生院安排医疗队定点帮扶,全面提升基层医卫人才综合能力。

三、创新机制,健全体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7

您提出的关于“合理布局医疗优质资源,让百姓都能轻松就医”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为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卫生局根据国家政策,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3年来,共筹措资金4.5亿多元(其中中央资金2.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6亿元),对9个县医院(含中医院)、4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982个行政村卫生室、2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达标改造并配置了部分基本医疗设备。截止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还有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年还将为每个县医院配备400-50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起动基层监督体系和农村120急救体系建设。这些项目完工后,以“县医院为龙头,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即将形成。

二是有效配置整合医疗资源。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正在积极推动现有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和重组,整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从年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正在积极实施《市优势医院倍增发展计划(-2013)》及《市优势医院倍增发展实施意见》。11家优势医院3年实现床位倍增,总体床位达到10700张。既科大一附院在新区核心区建成1所12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新区拓展区新建1所12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妇儿保健中心新区新建分院,项目均已开工。原城市区则根据实际需要对8所三级医院进行改扩建。中心医院、市一中医院项目已竣工,科大二附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东方医院、市二中医院、正骨医院倍增项目正在建设中。倍增计划完成后,将形成洛河以北城区东、中、西,新区核心区、拓展区五个区域,组建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辐射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集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分级医疗、上下联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根据省卫生厅部署,正在实施省卫生人才“51111”工程。既:采取定向培养和在职学习深造等方式,用5年时间,有计划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0名研究生,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本科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专科生,将全省10万名注册乡村医生全部免费进修轮训一遍。这项工作从年开始,正在按计划逐年实施。抓好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年组织三级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乡镇卫生院派驻一定数量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管理、护理、医技人员,指导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县级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

基层医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0 改革的背景

0.1 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回顾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深入地研究医学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下文将简单回顾20多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走过的道路,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大学中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如何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机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开始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于1990年成立了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文科计算机教育指导小组。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全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以指导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按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的教学。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l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0.2 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将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初步教育,这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3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尤为密切。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覆盖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医学”与“信息学”交叉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医学信息学科学。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考虑。

当前国际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学信息化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电子病历、药品信息、医学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医学观念和理论如循证医学等正在崛起。这些变化给传统的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医学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医学统计、护理医学、医学技术、药剂、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医学院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高速度、高效率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在高专(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医学高专(高职)人才是医学教育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通过考察以上三个方面的背景,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多数内容,没有体现医学特色;

(2)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3)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高专(高职)教育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学知识是医学高专(高职)学生必须补充的新知识。

1 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将不同起点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个教学进度上课,最后组织统一的教学考试,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1.1 教学管理

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是带领新生参观医院,了解计算机在医院中的作用,了解作为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今后的工作环境。通过网络让学生寻找计算机与医学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将帮助学生完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有新的计划,教师将继续给予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一份教学大纲、一份教学授课计划;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提供:一份教学大纲、一份导提纲、一份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份教学实验一体化实施计划。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学期末举行统一的教学考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按学习目标组织各种考核,主要是能力考核。

1.2 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计算机基础和医疗信息化整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中考虑问题。

我们将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分为6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应用模拟医生工作站写电子病历、如何统计、整理电子病历。

第2个层次为初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浏览医学图像(图像的局部放大、去噪、提高图像质量)。

第3个层次为中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养生、保健、防病的知识栏目的创立)。

第4个层次为高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 开发或改善电子病历处理系统(开发一个模拟系统或一个专病病历分析)。

第5个层次为超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制成一个辨证的数据库。广泛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和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及经验,再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整理为“系统方案”。在应用时,由计算机辨出证型)。

第6个层次为专家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系统。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医院参观、网络平台讨论后与教师一起制定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个性化学习计划,但本科生毕业前必需达到第2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他层次的学习。

1.3 教学方式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打的局面,让课堂集中授课面变得少而精。

(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

(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之因原则”即因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1.4 教学方法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

(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

(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

(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

(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1.5 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通过在线研讨,构建学习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的平台。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进一步改革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2.1 明确医学信息学含义、研究范畴和了解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含义:医学信息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的领域:由于医疗卫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医学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化中,其研究范畴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效果、效率、效力并降低医疗支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法国,医学信息学是一种医学专业。1993年开始设立了这一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教师协会推荐,在医学院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讲授30学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此建议得到大约三分之二医学院校的响应。

在德国,职业学校和大学提供很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大多数医学院校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一般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来进行。海德堡大学和Heilbronn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他院校也提供有关的信息学教学,例如LIibeck学。医学信息学培训由大学、私人的教育机构和新建立的医学信息学学院提供给医师和医学信息员。

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这些教学计划主要面向医生。高级职业教学机构也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在荷兰,由大学、高职教学机构以及私人教学机构提供这些课程给医疗管理人员、护士和医生。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培训董事会(National Heal ServiceTraining Directorate)iE在建立适当的教学和培训计划以支持实施有关信息处理和信息科技的新的IT基础构架。

在丹麦,技术性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生物医学技术的培养机会。Aaiborg大学、丹麦医院协会、丹麦卫生和护理研究学会正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学教学计划框架。此教学计划成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主要运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

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越来越普及。学生可在大学后几年的课程里选修医学信息学。从70年代末开设,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希望得到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的学生可在NIH利用几个星期的实习时间完成这些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也提供给其他医务工作者,例如牙医、兽医、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放射学技术员。护理信息学学术团体也在积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的运用。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

2.2 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

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对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按医学教学模式,即:“理论――见习――归纳――实习”进行。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分层次、分模块,从实用出发,缩短工作岗位与学校教学的距离。

上一篇:中医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眼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