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1 18:04:03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只有你200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市药管中心上半年业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药管中心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药品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现将上半年主要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中心注重党建和业务融合促进,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强化药耗供应保障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药品惠民政策,在市医保局领导下,强化考核督导,完成市属公立医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配送合同续签工作,认真做好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监管工作,有力保障市属八家公立医院临床需求。

(一)国家集采药品按期落地,及时落实集采药品联动降价政策。第四批国家集采药品在市属公立医院于5月9日起开始执行,第一批(第二年)、第二批(第二年)、第三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采购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截至目前(6月21日),我市采购国家集采药品(省平台数据))累计达3684万元,按照平均降幅(56%)计算,采购金额减少2063万元,按照报销比例60%计算,为患者节约资金825.2万元,为医保节约资金1237.8万元。

(二)推进省谈判议价结果和国家医保谈判药政策落地,执行市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带量采购结果。根据省局要求,今年继续执行省抗癌谈判药13种抗癌药中的7种,截至目前我市采购省抗癌谈判药累计193.83万元。按照《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执行2020年安徽省临床常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结果的通知》(皖医保秘〔2021〕3号)要求,按期执行60个临床常用药品的省谈判议价结果,全市已采购1057.53万元。推进国谈药品政策落地。根据省平台数据,我市医疗机构今年已采购国家医保谈判药5816万元,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今年1-6月累计采购74种短缺药品、急抢救药等保供稳价药品609.4万元,实现了供应顺,价格稳的既定目标。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布置督导市属公立医院全面执行国家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和继续落实2020年省两批四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全部零差率销售,严格落实惠民政策。2021年1月至5月28日市属公立医院采购中选产品金额为1212.54 万元(采购数据为医院提供),按平均降幅推算让利节约3020.34万元。

(四)积极推进全省血液透析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对各级公立医院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生产企业、配送企业、临床专家座谈会,赴宁波市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听取企业、医院管理者和临床一线专家的意见建议,切实掌握和了解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配送、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征求意见,不断完善血液透析器集中带量采购方案,目前方案已进入公示征求意见阶段。

三、加强药耗款结算管理,积极化解欠款难题

(一)加强药品高值耗材款结算管理。认真完成药品、高值耗材“进、销、存”环节账务处理工作,做好与公立医院财务科及药品耗材配送企业核对往来账工作,按照合同要求和国家政策及时支付药品耗材款。2021年1-5月份,市直八家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销售收入4.06亿元,其中:药品销售收入3.71亿元,耗材销售收入3584.47万元。

(二)多措并举,积极化解欠款难题。充分运用考核和激励约束等手段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增值服务费分配制度,对欠款严重的医院严格执行“现款现货”制度,进一步加强药品高值医用耗材款催缴工作力度,积极化解公立医院债务,解决配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四、强化制度建设,坚持考核与信息化监管双管齐下,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一是不断完善健全工作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文件附表报送格式的通知》、《市药管中心关于印发市属公立医院关于临时采购药品管理操作细则的通知》、《市药管中心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市属公立医院执行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市属公立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动态调整常态化工作的通知》等工作制度,对公立医院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临时采购工作、药品带量采购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结合药品价格合理形成机制在实践一年多来的情况,积极向市局提交公立医院药价合理形成建议。

二是加强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配送企业月度考核工作,按季度对市属八家公立医院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现场检查。监督检查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网上采购计划及“两票制”的执行情况,了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供应情况,核对药品库存数据,重点检查“17+13+X”抗癌药、“4+7”国家集采药品网上采购及使用情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医院和配送企业及时整改。

三是充分利用省集采平台和市药品供应链系统,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情况开展动态监管。每月核对供应链系统与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数据,积极和省集采中心联系,完成药品供应链系统临采模块与省药品采购系统的对接匹配,切实保障监管数据准确有效。

四是认真做好药品目录在供应链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工作,完成第四批国家集采目录和市药品供应链的匹配工作;完成2021年1-6月省平台反馈及药品科药品采购目录维护共计793个品规,其中国家医保谈判降价49个品种,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安徽)相关药品联动降价21个品种。四是积极参与公立医院年度目标考核,扎实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配送月度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管理,充分运用激励作用,把集中采购工作推深做实。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2

自2009年我国推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以来,众多医药企业纷纷从不同的方向展开了自我救赎行动,而并购、整合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资本特征之一。在这场浩大的兼并重组运动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无疑是佼佼者。回顾国药集团的发展历程,坚持“以贸做大、以工做优、以科做强”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外并购重组和对内资源整合的快速发展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借鉴意义。

一、以贸做大,放眼全球

国药集团的核心业务是医药物流分销业务。为铺展更大的平台,2003年引入战略投资者——上海复兴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者组建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控股)。新的国药控股自成立以后,国药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整合,包括调整公司内部治理机构、改革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实行一体化运作等重大举措。2009年9月23日正式挂牌香港联交所,IPO募集资金更是高达100亿港元,这些都为以后抢占终端市场、建造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网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国内分销网络

2011年4月,国药控股以配股的方式集资约34亿元,用于扩大医药分销及零售网络。充足的现金流和开拓的理念将国药集团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此后,国药集团不断出手对全国范围内的医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其中就包括兼并宁夏医药集团和新疆医药集团两个大型企业,在全国各个省市新设、收购了100多个营销网点等等。2012年,国药集团投资控股了“1健康网”,准备打造销售保健品的网络平台。

此外,由于在中国的药品市场上,医院和药店销售份额比例为4:1左右,因此,医院对于医药企业的战略部署有着重大的意义,2013年6月,集团成立了国药中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集中管理其五家医院,扩充医院销售渠道。2013年7月,国药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国药集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向国内第一家B2B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浙江珍诚医药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进一步拓展其在网络销售的渠道。经过多年的布局,截至2013年12月,国药集团的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176个地级以上城市,14万家行业客户,三级医院覆盖率达95%;拥有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和近300家分销中心。

(二)拓展海外发展平台

2010年10月,国药集团并购了大型央企——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出服”),“中出服”原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是国有大型综合性国际经贸企业。公司以商品经营、服务经营和资产资本经营为主营业务,与数家国际著名跨国企业有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经营网络更是遍布全国各省市并远涉欧、美、亚、非诸多国家。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主营医药及相关产品的实业投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分销,曾连续15年跻身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医药界开展贸易合作的重要桥梁。并购“中出服”以后,国药集团将其与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和原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中国医药卫生技术进出口公司整合在一起,组成新的“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总公司。

整合阶段,国药集团通过对集团内现有的国际经营资源进行分析,确立了以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为主、打造国际贸易与海外实业板块、构筑国际经营一体化平台的战略目标。2012年,国药国际与美国伯克利先进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合作联盟,该公司是一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物材料公司,其生产的Ostetic骨科植入式生物材料系列产品在仿生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均具有全球领先技术。国药国际今后将独家总经销Ostetic骨科植入式生物材料系列产品,很好地贯彻了集团的“整体做大、单元做专、局部领先”战略要求。此后,国药国际将继续承担集团加快发展医药卫生国际化业务,加快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步伐。

二、以工做优,提升短板

制药工业一直是国药集团的短板。过去几年中,国药集团的制药业务收入仅占营业总收入约10%。为了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2004年以来,国药集团制定了多项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整合有效推进了制药工业板块的发展。

(一) 多品种并行发展

2004年,国药集团以1.87亿元收购了广东最大的医药集团—一致药业。2005年11月,正式开始对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新龙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柳州有限公司和国药控股南宁有限公司“两广运营一体化”的全面整合。几年后,国药集团又以收购和增资的形式重组并购了苏州万庆(2008年)、哈尔滨百达(2009年)、山西奇威达(2010年)和阿拉宾度子公司(2011年),加强生产抗感染药的优势,并顺利完成在抗生素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实现了部分药剂产品的上下游对接。2010年并购吉林一心制药有限公司,成功进入肿瘤制药领域。“十一五”期间顺利完成了24个工业项目的重组,建立了从原料药、中间体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的六大成产基地。2012年12月,又投资控股现代阳光体检公司,首度进军体检业,全力推进医疗健康产业平台建设。至此,国药集团已是集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健康产品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疗集团。

2013年3月,国药集团成功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盈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盈天药业致力于传统中药二次开发、现代中药制剂等产品的发展,拥有从传统中药到现代制药的全部剂型,其中多个产品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专利保护品种、优质优价品种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产品销售遍布全国,甚至远销国外。此次成功收购,为国药集团在现代中药领域上添上浓重的一笔,促进了集团中成药产业领域的发展。

(二) 进军生物医药领域

随着化学新药创制难度不断增大,生物技术药物已逐步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是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增速的两倍以上。2009年9月,国药集团又成功并购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组成了新的国药集团。并购后,中生集团在国内疫苗市场、血液制品和诊断试剂三类生物制剂的制造和销售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在依托国药集团的资金优势和国际化资本运营的经验基础上,强化并发展了生物制药领域,促进了我国生物制药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10月,由中生成都公司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得到全球市场“通行证”的疫苗产品。201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国药集团旗下主营医药商业的上市公司国药股份、国药一致(000028.SZ),净利润率分别为4.1%和2.6%;而专注生物制药和诊断试剂的天坛生物,净利润率则高达24.9%。至此,国药集团对中生业务的整合已初见成效,不仅发挥了自身全国医药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的优势,更是发挥了中生集团生物制药的优势,有力推动了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

三、以科做强,创新求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的企业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将创新市场化的科研能力。

国药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其广阔的医药流通分销网络和强大的生产基地是毋庸置疑的,但与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相比,其产品研发能力还很弱。2010年11月,国药集团重组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立了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为主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科研大院和技术创新基地,旗下有多个制药公司,是我国医药行业内应用研究能力最强的科研机构之一,为中国整个化学药行业贡献了约50%的技术来源。

新成立的研究总院打造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药集团的研发核心平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拥有两名工程院院士和几千名科学家,每年研发投入更是占到制造板块收入的5%-6%,极大地增强了国药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2010年和2011年,国药集团分别向两家海外跨国公司以1000万美元和600万美元的作价出售了两项技术。对于我国长期从国外进口购买技术而言,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医药科研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四、对医药企业转型的启示

(一)顺应改革趋势

国药控股上市以前,国内共有1.3万余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80%以上企业的经营规模低于1亿元,前三家(国药、上药和华润)的总市场份额约20%。而在美国,三大医药批发企业麦克森药物批发(MCK)、卡迪纳医药(CAH)、美源伯根(ABC),占据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医药商业网络急需整合。2010年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国药控股在关键时刻的上市融资,为以后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分销配送及零售网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1年,国药控股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成为国内第一家销售额超千亿的医药流通配送企业。不得不说,国药集团在顺应改革趋势,在改革前沿的道路上表现得比其他企业优秀得多,对我国医药行业在产业调整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二)开展有效并购

近几年来,我国医药产业一直处于持续的快速增长阶段,逐渐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技术型的产业,不管是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抑或是销售渠道的扩充,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医药企业通过有效地并购,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领域,在优势领域中做强,另一方面可以扩充市场覆盖率,获得规模效应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竞争,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效应。此外,通过有效地并购还可以将并购企业优秀的管理制度和其他资源注入被并购企业之中,使得大量规模较小、缺乏资金来源或者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集中起来,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个医药行业的利润。

(三)重视整合协同效应

国药集团虽然经历了多次并购和重组以及战略调整,促进了业态转型升级,但面对市场变化和诱惑,始终坚持以“医药”为根本的发展模式,不搞时兴产业、副业,这在当今的大型企业中并不常见。从以终端为王的医药网络发展模式,到工业与科研相互促进,再到贸、工、科一体化发展,以此为基础,所有的并购重组和整合都是紧紧围绕医药产业的总体布局,正是这种专注才使得国药在短时间内不断优化了资产的存量结构,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如果说并购是一个企业在短期内做大的有效方式,那么并购后有效地整合则是企业做强的必要条件。整合效率低下,不仅不能将并购方的经营优势渗透到被并购方,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反而还会令并购方背上沉重的负担,因为整合不利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件不胜枚举。在这一点上,国药集团迅速有效的整合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学习。2009—2010年,在拿下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和中出服集团之后,国药对这三家大型央企的重组和整合受到业界的称赞。从组织结构到市场业务、人力资源、文化等多方面,国药集团迅速推进被并购企业和资源的整合,尤其是整合中最难把控的文化整合,被国资委领导评价是所有整合里最成功的典范。整合之后,国药集团对外形成了统一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对内则形成更加科学的规划性和系统性,整体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要求

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中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法则的商业贿赂行为,使医院的从业人员普遍受到深刻的法制、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廉洁从业的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断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同时,在工作中注意维护医院的稳定,保持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结合运用先教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立足医院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的集中学习,逐步建立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向先进典型学习,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三是深入开展争创“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和“人民满意医院、人民满意科室、人民满意医生”活动,切实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增强干部职工职业责任和使命感,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四是加强警示教育,促进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八条行业纪律”和省卫生厅“五不准规定”,自觉抵制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纪行为。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严格规范诊疗和收费行为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药物滥用的问题。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禁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超标收费、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等不规范收费现象。严格实行全成本核算,彻底杜绝与收入挂钩的分配机制,积极探索以医德医风、医技水平、服务质量和数量相结合的绩效分配机制。继续推进药品、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工作。

(三)切实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

坚决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医院的从业人员普遍受到教育,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廉洁从医的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建立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治理重点

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严重破坏正常医药购销秩序的问题,主要是:

(一)医院有关人员,在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及其他经营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回扣的行为;

(二)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临床活动中,收受药品、设备、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或提成的行为;

(三)有关人员在接受药品、设备、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不按照行政事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私设小金库、用于私分的行为;

(四)医院有关人员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的行为;

(五)医院有关人员利用权力,在医药购销领域和工程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的行为。

(六)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收费,乱收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七)医务人员开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收受或索要病人财物等违规违纪行为。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如发现药品、设备、耗材等生产,经销企业和经销人员的行贿线索,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纪检监察、检察和工商等有关部门认真查处。同时要建立行贿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并及时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两年内取消其参加药品、设备、耗材招投标的资格,医疗机构不得采购其产品。

四、方法步骤

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医院主要对2001年以来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主要分为组织准备、动员教育、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检查总结三个阶段。

(一)组织准备和动员教育阶段(2006年5月31日前)

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卫生部“八条行业纪律”和省卫生厅“五不准规定”和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有关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部署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制定好治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抓好落实。一是举行签字活动,医院制定《拒收红包、回扣承诺书》,全体职工签名。二是全体党支部向全体医务工作者发起坚决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倡议书。三是重温在职人员廉洁行医的有关规定。四是组织全院职工观看医德医风警示录。五是通过医院简报、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有重点进行报道,突出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情况。同时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学习省、市、区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部署要求和卫生部、省卫生厅的《实施意见》,使广大医务人员认清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治理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自纠(2006年6月)

对照市卫生局《实施方案》和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对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自查自纠,摸清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掌握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研究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的特点、规律及发生原因。重点是对药品购销和使用环节、医用耗材的购销和使用环节、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医院的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自查自纠。

要对2001年以来医药购销中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在全面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科学、切实可行的自查自纠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医院自查和科室自查同步进行,科室要写出书面自查报告。要认真摸清底数,掌握所涉及的人员等基本情况。要坚持原则,严肃对待,防止走过场,特别是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重点岗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要深入检查,不掩不盖,实事求是查摆存在的问题。要正确把握政策,对自查出的问题,要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等予以区别对待。对情节较轻的,以批评教育和纠正错误为主,可免予处分;对情节较重,但能主动说清问题,认识错误,并主动上缴所收钱物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情节较重,经组织帮助后能说清问题,认识错误,并上缴所收钱物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从轻或减轻处分;对情节较重,经组织帮助仍不交代问题、不上缴所收钱物,或者顶风违纪的,一经查实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整改提高阶段(2006年7月至8月)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要将专项治理与纠风工作紧密结合,与规范医院管理紧密结合,与树立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密结合,重在建立健全防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要在全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增强广大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树立廉洁行医、依法执业和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风气。要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健全内部的人事、财务、采购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行为。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堵塞漏洞,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

(四)检查总结阶段

医院及各科室对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工作进行总结,接受上级有关部门检查。

五、加强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要实行治理工作责任。医院成立以院长、党支部书记文茂森任组长,副院长李豫川、副院长、副书记苟中富任副组长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治理办公室。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

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区卫生局的部署,建立领导责任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精心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工作。要严格报告制度,一个月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书面向市、区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专项治理办公室报告,主动与检察、工商、审计等机关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重要情况和大案要案要及时报告。

(三)深入研究,强化指导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深层次原因,在政策、法律和工作三个层面上研究提出治理的具体思路和对策,及时研究解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总结和推广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确保专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严肃纪律,加强督查

治理商业贿赂是中央、省、市的重要工作部署,医院全体从业人员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专项治理办公室要对全院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各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贯穿专项工作全过程。

(五)规范行为,严格纪律

根据巴州卫发[2006]58号文件要求,必须遵循:

1、严禁经济收入与业务挂钩。各医疗机构严禁把医院的经济收入与科室业务挂钩。要坚决纠正医院给各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经济收入指标的错误作法,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可实行“五定一奖”的管理办法,“五定”即:医院给各科室“定人员岗位、定工定出勤时间、定质量指标、定工作任务”;“一奖”即:“超质量指标、工作任务科室奖励”。未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可实行百分制评分考核办法,即把医护质量、出勤时间、工作任务等考核内容,按百分制每月考核一次,根据考核评分乘以应得工资奖金,即为当月实得工资奖金额。

2、严格规范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能同医疗服务收费挂钩,要改变医务人员工资核算办法,要纠正把诊费收入、各种检查费、药品挂钩费等服务收入作为医务人员核定工资依据的错误作法,严禁开单提成。在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时,既要奖勤罚懒,又要考虑工作岗位不同的特殊性;既要向业务骨干倾斜,又要兼顾大多数职工利益。

3、严禁科室承包和医生开单提成。各医疗机构内的业务科室一律不准搞承包经营,已搞承包经营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其伸点门诊一律统收统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具的各种检查单,一律不准给医生提成,更不准收入不缴医院,科室私设小金库,一经查实,按商业贿赂和贪污处理。

4、严格执行药品器械招标采购。要认真执行国家对药品采购的有关规定,药品一律实行网上招标采购或在有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跟标或按市场价格采购。各医院要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在院务会领导下,药事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医院药品采购、新药准入等工作,院长不得兼任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

5、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申报制度。各医疗机构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中,必须按卫生部、省卫生厅规定,先论证,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乡镇卫生院购置1万元以上、中心卫生院购置3万元以上、区级医疗卫生单位购置5万元以上设备的必须报卫生局审查批准,报政府采购中心采购。

6、严禁医务人员留职停薪。各国有、集体医疗机构的在编人员,必须在岗在位,一律不得搞留职停薪。已留职停薪人员,单位必须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回单位工作,凡不愿回单位的,可劝其辞职,在规定时间内拒不回单位工作,或不假外出的,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予以除名。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4

通过开展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形成监管合力,规范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入非法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任务

药品监管部门要以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为重点品种,以流通环节为重点环节,建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购销管理五项规定,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培训活动,强化日常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规范购销行为,建立五项管理规定

1.建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采购台账。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采购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时,应按药品GSP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从即日起,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单独建立购进和验收记录,利用计算机管理的应每月单独打印成册。同时应完成当前库存情况的登记造册。

2.建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批发销售档案。药品批发企业应建立销售档案,严格审核客户资质,加强票据管理,落实出库复核以及流向追踪管理,严禁使用现金进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交易。对一次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50件以上的,应及时报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建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零售台账。药品零售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专册登记销售信息,登记的内容包括:购买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以及所售药品名称、规格、销售数量、生产企业、生产批号、销售日期、营业员姓名等。零售台账要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应当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4.设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销售专柜。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设置专柜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严禁开架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本店销售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目录。

5.严格凭身份证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零售企业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时,应当查验购买者身份证件,并登记其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零售企业要对购买人身份证号等信息保密,不得作为他用。单位剂量麻黄碱类药物含量大于30mg(不含30mg)的复方制剂,列入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管理,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销售上述药品。除处方药按处方剂量销售外,其他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

(二)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要对辖区内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企业的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对药品批发企业,重点检查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的审核及留存情况、销售票据管理和结算资金流向情况以及药品进货验收情况,结合药品电子监管网,重点核查药品销售的真实流向。发现药品销售流向异常时,应当立即监督企业暂停销售,并请药品流入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协查。对药品零售企业,重点检查企业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单次销售限量规定,查验、登记购买者身份证件等情况。

2.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监督检查,发现市场销售出现异常的,要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对违反规定销售造成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入非法渠道的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开展警示教育,做好宣传工作

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组织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认清当前我国的形势,了解违规销售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

各药品零售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在店堂显著位置张贴本店销售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品种目录,消费者举报投诉电话“12331”,以及相应提示用语和宣传材料等,如“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请主动出示身份证件”、“单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等。各药品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做好向消费者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时间安排

2013年9月至12月。

1、研究部署,制定方案。(9月20日前):要认真研究部署我市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通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辖区相关药品经营企业组织进行宣传发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规定,规范经营行为,张贴宣传标语。

2、自查整改,规范行为。(9月30日前):各企业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建立并完善采购台账、销售档案、零售台账专册等,设置销售专柜,张贴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目录和宣传标语。

3、全面核查,现场督导。(10月至11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集中监管力量,扎实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全部相关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涉及企业逐一检查梳理。要实地检查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五项管理规定建立及落实情况。现场检查要形成检查记录。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5

 

各区、县(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确保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安全有效、品质良好、型号适宜、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长沙市2021年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  月  日

 

 

长沙市2021年医用低值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关于印发2017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函〔2017〕249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供应保障体系,满足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求,保障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安全有效、品质良好、型号适宜、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为推动我市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带量采购工作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坚持集中采购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坚持产品质量优先、科学评价、价格合理;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三)采购组织

1、采购组织机构: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由市医保局牵头组织实施。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医保局负责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对采购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市卫健委负责对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管理,指导督促医疗机构落实集中挂网采购和做好货款结算。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对申报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加大对申报品种的检查力度。

2、采购服务机构:湖南鑫卫医药电子商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购服务机构在市医保局的监督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全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服务工作;对生产、经营企业所报资料进行初筛,对有疑问的提请市市场监管局进行核实;负责自主研发、运营、维护、更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低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和交易系统和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医用低值耗材数据标准化服务;受理市医保局交办的投诉处理工作,对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反映的采购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于超出自身职权范围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医保局协调处理;未经市医保局同意,不得随意增减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的品种。

3、采购人: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含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及血站),鼓励军队医院、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的原则参加。采购人负责从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采购平台采购临床所用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内部管控制度;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及时与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生产、配送企业按合同规定时限结算货款;自觉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及时反映网上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在采购过程中不能收受回扣或者取得其他不正当利益,如发现生产、配送企业在集中采购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及时举报。

4、投标人:即申报企业,指在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获得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授权的全国一级企业(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国内总商视同为生产企业)。

投标人应在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工作中按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按照医疗卫生机构需求,按时按质按量供货。

二、招采范围

(一)招标范围

除以下两类由省医保局统一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以外的所有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均在此次招采范围。

1、十三大类(血管介入、骨科材料、神经外科、结构心脏病、非血管介入、起搏器、电生理类、吻合器、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人工器官组织、疝修补、口腔、眼科);

2、文件规定由省医保局统一组织进行集中采购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如新冠肺炎核酸检验试剂等)。

(二)采购目录

本次采购目录类别:基础卫生材料、医用高分子制品、注射穿刺类材料、止血防粘连材料、功能性敷料、中医类材料、美容整形矫形器具类耗材、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消毒类及相关、检验试剂(包括专机专用试剂)等,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制定采购目录。

(三)质量层次划分

本采购方案将采购目录产品划分为国产产品(含港澳台产品)和进口产品两个质量层次。

三、工作流程

本次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分为前期准备(确定招标范围、采购目录)、网上公告、产品申报、投标报价、资料审核、开标解密、议价谈判、评选入围候选产品、采购人对入围候选产品价格确认、报批入围候选产品、公示中选结果、正式执行中选结果等。

(一)网上公告

在市医保局官网(ybj.changsha.gov.cn)和采购平台(xvmec.com)上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招标采购公告,公告期不少于20日。

(二)产品申报

1、申报时间。申报材料截止时间按公告时间,服务机构在规定截止时间后不再受理申报材料。因不可抗力原因,可酌情延长材料递交截止时间。

2、申报条件。(1)国内生产企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国内总商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2)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无有关部门查实并公布的违法违规记录,商业信誉良好;(3)具有持续生产、保障供应申报产品的能力。(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3、申报材料。生产(经营)企业提交的所有文件材料及往来函电均使用中文(外文资料必须提供相应的中文翻译文本)。申报企业必须按要求及规定格式提供资料,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合法,资质证明材料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文件为准。申报企业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可以修改或撤回申报材料;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后,企业不得对其申报材料做任何修改。

(1)企业资料:①国内生产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授权书》、《申报承诺函》、《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②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全国总商作为申报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授权书》、《申报承诺函》、《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复印件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由生产企业出具的授权证明或协议书。

(2)产品资料:①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明文件及附件(复印件),一般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卫消字批准文件、属药品管理的检验试剂为药品批准文件;②专利、质量相关的部级产品相关的科学或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③执行特定质量标准和价格的证明材料;④专机专用的产品需提供医疗机构相关证明材料。

4、网上申报。申报企业在服务机构门户网站购买标书和领取操作用户名、密码。在产品申报截止时间前,申报企业应登录产品网上申报系统,对拟参加本次集中招标采购的产品进行网上申报。

(三)资料审核

采购服务机构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初筛,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初筛结果进行审核。申报材料缺失的,采购服务机构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企业补齐,在规定期限内申报企业未提供补充资料的,审核不通过。申报企业及申报产品的有效资质证明文件,均以相关行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为准。

审核结果通过采购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日。公示期间,经举报查实申报企业有提供虚假证明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

(四)投标报价

申报企业应当熟悉网上报价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上的报价系统对审核合格的申报产品进行报价。报价要求:(1)申报企业报价必须按照系统实际申报的产品进行报价,报价前务必仔细核对报价单位,因报价单位错误导致报价错误的,由申报企业自行承担相应责任。(2)同生产企业同一产品的不同规格、型号、包装并不同价的需单独申报价格。(3)产品存在单独的附件或组件(指可以单独计价销售或使用的最小医疗器械构成或部件,一个注册证允许多个组件),报价时以附件组件为产品单位报价。(4)申报企业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产品生产成本价报价,不得进行串通报价、恶意竞争,不得在采购周期内擅自涨价。(5)申报企业所有品规报价一旦确认并中选,不得申请取消。(6)申报产品价格包含配送费用及其它所有税费在内的货架交货价,即申报企业对采购人的实际供应价。(7)报价不得为负数或0,逾期未报价的产品视为主动放弃。(8)报价使用货币为人民币,单位为元,报价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9)每种产品只允许有一个报价,任何有选择的报价将不予接受。(10)所有申报品种报价不得高于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省内其他市州以及周边省市地区最近一轮中标价和本市采购人最近两年实际采购最低价。

(五)开标解密

1、申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对申报产品进行远程解密,逾期未提交报价、未远程解密的产品,视为放弃。

2、采购服务机构将成功远程开标解密的产品和价格汇总公示至采购平台,采购人按要求在采购平台汇总表中填写本单位实际采购产品的最低价格和采购数量等内容(填报的计价单位需与采购平台汇总表中的一致),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确认后,在规定时间内报市医保局。

(六)议价谈判

1、按照公平公正、专业为主、个人自愿等原则,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从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专家库中分层分类随机抽取专家组成本次集中招标评标(议价)专家组,参与价格谈判、综合评审等工作。评审专家抽取按照专业对口、公平选用、人数适量、严格保密等要求进行(见附件1)。每个评标室均需配备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指定的监督人员一名。

2、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组与申报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专家组根据采购人反馈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使用情况对成功远程解密的产品进行价格谈判。对于谈判不成功的产品或议定价格有异议的产品,专家组可提出相关意见。

(七)入围候选品种

1、按子目录下的商品包确定入围候选商品包。商品包是为了保证产品系列的完整性,将同一个生产企业的同一注册证、同一功能品种、同一材质、多个型号规格的产品进行组合,商品包是组套的集合。组套是由一个组件或多个组件配套组合,共同完成某项诊疗项目的产品组合,当单个组件不能单独完成某项诊疗项目时,必须与其他组件配套形成组套使用,组套是组件的集合。

2、所有产品谈判结束后,对于谈判成功的产品,专家组根据商品包产品的综合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使用安全性和简便性、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企业服务、企业信誉等)定性评价和横向比较,通过系统进行投票表决,根据评审入围规则按得票数从高到低选择入围商品包,被选中的商品包里的所有产品暂时纳入入围候选产品。

商品包的评审入围规则:

序号

商品包数(个)

入围商品包数(个)

1

3个以下(含3个)

1-3个

2

4-5

3个

3

6-8

5个

4

9-10

7个

5

11-15

9个

6

16-20

14个

7

21-30

18个

8

31以上

25个

依据以上评审入围规则,评审专家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适当增减入围候选商品包个数。由于专机专用试剂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以及相同品规的数量较少,因此专机专用目录下的所有产品原则上不参照以上规则,尽量考虑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要。

3、评审专家确定入围候选商品包后,再将商品包里的所有产品全部展开并且按价格由低到高方式排序,由评审专家根据以下原则适当调整,确定入围候选产品:未入围商品包但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临床需要的产品可以增选为入围候选品种;高于历史中标价、历史采购价或其它地市的中标价的入围候选产品,以及没有参考价的入围候选产品,可以对比同层次的同类产品价格,由评审专家综合考虑决定产品是否入围。

4、符合如下规则的非商品包的其它申报产品为入围候选品种,专家组根据产品的综合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使用安全性和简便性、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企业服务、企业信誉等)定性评价和横向比较,通过系统进行投票表决,根据评审入围规则按得票数从高到低选择入围产品。

序号

产品数(个)

入围产品数

1

7个以下(含7个)

1-4

2

8-15个(含15个)

7

3

15个以上

10

(八)采购人对入围候选品种和价格反馈确认

将通过价格谈判和综合评审确定的入围候选品种汇总后反馈给采购人充分征求意见,同时要求各采购人在规定时限内,对入围候选有异议的品种及价格提出具体意见,并附真实有效证明材料;根据采购人对入围候选产品提出合理的价格异议,由专家组继续与申报企业进行价格谈判,通过继续谈判达不到专家组要求,作未入围处理。

(九)入围候选品种及价格公示

1、通过专家组最终确定的入围候选品种及价格,经市医保局审批后,通过采购平台进行公示。结果公示7日,公示期内接受各方质疑和申诉。对公示期无异议的产品,在采购平台上公布执行。

2、经举报查实,申报企业有以下情形的,取消其挂网资格:

(1)申报企业产品入围价格高于省内其他市州最近一轮中标价的;

(2)有非法促销、商业贿赂行为的;

(3)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恶意报价竞标造成入围品种不能保证正常供应、扰乱招投标和市场秩序以及被执法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欺诈行为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对于检测系统所对应的同品牌专机专用耗材的名称、规格、型号、采购价格等信息上报后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予以公示,采购人按低价原则采购公示的品种。

(十)采购、配送与回款

1、采购。采购人应与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采购人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应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实行网上采购,严禁跨月补单。

2、配送。中选企业或者配送企业对采购人的订单应及时确认并配送。(1)结果公布后的10个工作日内,中选企业通过平台确定自己或委托配送企业负责产品的配送,采购人应选择经中选企业授权的配送企业进行配送。(2)采购人应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订单相对集中;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应按购销合同的约定,保证采购人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的及时配送;配送企业不得因采购人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规模小、路程远拒绝配送。(3)经采购人投诉,采购中选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产品,因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原因连续2个月配送率低于60%的(按产品金额计算),由医疗保障部门约谈,经约谈仍不能整改到位的,取消该产品挂网资格。

3、回款。采购人应严格桉照购销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及时回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60日。

(十一)采购周期内品种及价格调整

1、在采购周期内,如有技术质量价格更优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新产品上市,或多家采购人急需增补品种的,可根据《关于规范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备案流程的通知》(长医保发[2020]69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备案增补。

2、在采购周期内,如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中选品种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由采购人提交书面申请(附3家以上其他采购人的意见),市医保局认为确有必要的,可组织专家与中选企业谈判,合理调整价格。

四、监督管理

(一)坚持阳光采购,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医药集中采购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对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各阶段质疑、投诉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医保局提交,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市医疗保障局组织专家或由相关部门核查、论证后予以回复、处理。

(二)建立、完善医药购销失信惩戒和市场清退制度。对生产、配送企业在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恶意诬告、相互串通报价,中选后拒不签订购销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对入围后的品种无正当理由进行撤标、擅自涨价或变相涨价、擅自提供采购目录外产品替代中选产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捆绑销售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函询、约谈、通报、直至取消资格、列入不良记录、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列入不良记录的生产企业,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挂网资格,自取消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参加本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原与我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购销合同终止;对列入不良记录的配送企业,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配送资格,一年内不得参与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的配送工作。市医保局将根据《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湘医保发﹝2020﹞54号)规定,将失信企业纳入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

(三)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的监督管理。采购服务机构、采购人、申报企业、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在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必须参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四)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对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发现工作人员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五、附则

参加本次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生产、配送企业及其他相关方当事人,适用本实施方案。

采购周期暂定为二年,采购周期内如遇国家、省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变化,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本实施方案自之日起执行,本次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有关公告和信息通过市医保局官网或湖南鑫卫医药电子商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站向社会。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6

查管结合,摸清情况

“以查促管,查管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稽查思路,为我们现阶段稽查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做好这一特殊意义的专项检查,我们一改过去“查管独立,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在县局的协调下,多次与税源管理单位城区所、农村所举行联席会议,交换信息、讨论工作方式、提出工作意见、协调工作矛盾,并组织名稽查骨干人员积极参入管理单位月份组织的税源调查工作。摸清了全县医药行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状况,为下一步检查实施及以查促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我县医药行业纳税人共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某县医药总公司,辖中药材门市部、药品器材批发公司两个非独立核算部门,以及城关个非独立核算零售部,农村个承包经营配送网点。二是供销社个承包门市部。三是户个体经部。县医药总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其两个非独立核算部门主要从事批发业务,其零售部、配送网点主要从事零售业务,供销社承包门市部、个体户主要从事零售业务。

二、医药行业经营特点

医药行业经营的业务有药品批发、零售两种类型,药品批发、零售不同的经营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医药总公司经营特点:一是流通渠道单一,我县医药批发主渠道是县医药总公司,该公司是我县唯一具有医药批发资格的企业,批发药品占其经营业务量的以上。二是经营品种繁杂,药品品种多,常规经营品种达数千种。三是购销量大,库存变动大,资金周转迅速。四是财务核算健全,县医药总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较规范。药品批发全部纳入微机管理。

个体零售经营特点:一是经营户数多,有县医药总公司下属门市部、个体或承包网点,遍部全县,销售对象主要是终端消费者;二是购进药品量小、批次多、库存少。由于从县医药总公司进货便利,很少大批量购进,周转快、库存变动不大;三是财务核算不健全。县医药总公司下属门市部是非独立核算报帐制单位,其销售未纳入微机管理,反映的销售受一定人为因素影响。个人和承包门市部均未建帐核算。

精心组织,稳步实施

在摸清全县医药行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状况后,我们经过认真讨论分析,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确立了三步走的稽查方案。

第一步,根据行业特点,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三“点”重点稽查,重点剖析。月日至月日,组织精兵强将,分成三组,同时进驻医药总公司、个体经营户胡某、供销社承包门市部熊某三个代表意义的“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通过深挖细琢,层层剥笋。

在县医药总公司进行检查中,稽查人员通过帐务检查初步发现了涂改过的进项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万元等问题,但为达到预期目的,稽查人员并没有拘泥于帐务检查,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事事盘根究底,如进项税发票付款情况直接检查到银行对帐单、出纳日记帐;抽查了两个零售部两个月份的销售台帐;药品、器材批发抽查了两个月的销售出库单,并与销售发票、微机库存管理数据、仓库保管帐进行了认真核对。对重点问题还核对了公司会议记录,检查出了该公司对乡镇卫生院回扣少计销项税、零售部迟报收入等问题。

在个体经营户胡某和供销社承包门市部熊某检查中,稽查人员实地盘点了商品库存,查阅了部分进货单据和相关费用票据,询问了经营情况及纳税情况,并通过多种方法测算了其销售收入,基本确定了其××年销售情况和偷税数额。

第二步,调查取证,全面固定证据。通过对三个“点”的重点剖析,逐步梳理出一些主要疑点,月至月日期间,兵分三路,一路到武汉新琪安公司,一路到某卫生院、某卫生院,一路到县医药总公司,进行调查取证。

县医药总公司近万元的购进货物来源于武汉新琪安公司,取得的所有进项发票均为手工票,并有部分发票有涂改现象,通过到武汉新琪安公司调查取证,落实情况如下:

⒈当地税务机关证明,度,由于武汉市国税局微机报税卡数量有限,一直未为该公司批准使用微机开票系统,手工发票全部正常,不存在虚开。

⒉通过有关单证核对发现,该公司发票金额、收款金额、出库单金额完全一致,不存在不一致情况。医药总公司财务帐反映发票涂改与付款金额不一致现象,与新琪安无关,主要是其内部管理漏洞造成。主要原因是采购人员为关系户代购货物,医药总公司按实际验收入库货物付款,余款由采购人员自己支付。采购人员为关系户胡承志等代购货物万元。

⒊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双方的《购销协议》,发现了医药总公司根据协议××年取得返利万元,取得返还利润未入帐,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

通过对某卫生院、某卫生院帐务调查,发现医药总公司××年返回给乡镇卫生院利润通过收到的未入帐返还利润列支,进一步证实了医药总公司存在未入帐收入。

通过对医药总公司出库单逐份统计,调查落实了个个体性质的医药门市部的主要购进金额,由于从县医药总公司进货便利,很少大批量购进,周转快、库存变动不大,根据《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按以购定销并加的利润率推算其销售额。其中医药总公司配送网点购进金额推算销售额如下:

顺号

名称

购进药品金额

推算销售收入

合计

第三步,专项检查全面铺开,逐户攻克。通过前期的摸底及调查取证,在基层税务所的配合下统一行动,月日至月日,集中力量对全县医药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逐户攻克。目前,户已经查结,另有户正在实施中。

在检查中,稽查人员始终注意与税源管理人员加强联系,共同商量对策,查找漏洞。在保证稽查质量的同时,对税源管理的漏洞及问题及时收集证据,仔细记录,为后期向税源管理单位提出《以查促管报告》提供材料。

提出建议,以查促管

通过检查,我县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偷逃税现象严重。作为处于县医药行业主导地位的县医药总公司,受市场放开影响,从年到年,各门市部实行大承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税源监控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从年收回各门市部承包、实行统一核算后,年到年,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申报年销售收入均在至万元之间,分别缴纳增值税万元和万元;年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之后,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手段,年、年分别缴纳增值税万元和万元。但从年该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万元这个数据来看,如果按照××年的税收负担率计算,应纳税款约万元。

(二)税负不公平。一是医药总公司税负与个体门店税负不均衡,××年医药总公司查帐征收,税负率,个体门店双定征收,综合税负率;二是不同地区供销社承包门店与个体门店税负不均衡,如余集所户均月税负元,某所户均月税负元;三是税负畸轻畸重,且普遍较轻、不均衡,某医药门市部年销售额万元以上,某医药门市部销售额万元左右,而两家月均税负都是元,绝大部分个体和承包门店申报及税务机关定税都低于实际应纳税额。

(三)管理有漏洞。一是申报资料报送不全,未按规定要求报送购销合同复印件,使税收管理机关不能全面了解经营情况,对个体户的主渠道进货情况不清楚;二是该公司购销货大量使用现金,现金收支手续不规范,对医药行业购销货物普遍存在的回扣现象不能很好的控制;三是该公司以出库单为记帐依据,出库单未编号,为少记收入或迟记收入提供可能,仅对卫生院批发药品开具发票,而出库单日期与开票日期存在差异,控管不严。个体方面:一是管理粗放,没有及时监督个体大户建帐,对业户经营情况变化了解不够,调整税负不及时。如上石桥医药门市部年开业,当年核定月税负元,到年该户年进货量万元,月定税额仍然是元;二是管理观念落后,没有很好的利用医药总公司对个体批发的合同及现成数据,评估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三是对供销社承包门店管理偏松,供销社承包门店普遍低于个体业户。

月日,县局组织召开稽查、管理单位协调会,稽查局在会上通报了检查情况和《稽查建议书》,集中评估了本次以查促管专项检查的效果,讨论了医药行业管理的整改措施,并进一步讨论了医药行业分类管理的具体方案。主要稽查建议如下:

⒈加强医药公司的申报管理和征前审核,在申报征收环节及时发现一些问题。

⒉加强医药公司的财务监控,对未申报购销合同、结算起点以上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出库单未编号、发票使用不规范等情况应限期改正。

⒊发挥纳税评估系统的作用,防止企业人为调整造成零负未申报。取消医药零售个体业户“双定”管理方式,实行一般申报管理,在要求医药公司每月提供销售给零售个体业户的销售数据的基础上,把零售个体业户的纳税情况纳入纳税评估,实时监控个体业户的申报情况。

⒋大力推行医药行业个体建帐。

⒌我国即将对药品经营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管理,该标准对药品经营者从硬件(设备、设施)到软件(技术、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医药流通领域的运作将逐步规范,建议以此为契机在药品零售环节强制推行防伪税控收款机管理。

达到目的,成效显著

通过周密细致的部署,有条不紊的开展检查,本次医药行业的专项检查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摸索出一条“以查促管,查管结合”的新路子。通过本次专项检查,使我们由以前对“以查促管,查管结合”只是一个概念性认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对检查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边实施、边改进,边协商,为进一步做好“以查促管”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

(二)为税源管理单位纳税评估和分类管理提供了素材。在我们检查过程中,管理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我们的现成数据和方法,探索出了医药行业纳税评估和分类管理的新路子,并已初见成效,月份以来,全县医药行业零负未申报率下降为,个体税负大幅提升,该行业增值税申报入库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不含查补),增幅达,引起市局高度重视,管理部门总结的经验材料《摸规律分类评估医药征管见成效》,市局将在全市推广。

(三)堵塞了征管漏洞,增加了税收收入。截止目前,全县医药行业专项检查共查补税款元,罚款元。有力的打击了偷逃税行为,堵塞漏洞,增加了税收收入。

(四)平衡了行业税负,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本次专项检查,医药行业虽然整体税负有所提高,但有效平衡了医药总公司与个体之间、个体业户之间税负,改变了过去税负苦乐不均现象,杜绝了税款征收核定的随意性,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得到了绝大多数纳税人的理解和好评。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内蒙药厂 供应链总周期时间 分析

1.灰色关联度

灰关联是指事物之间的不确定关联,或系统因子之间因子对主行为之间的不确定关联[1]。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系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对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它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及速度等指标的相对性。如果两者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度大;反之,两者关联度就小。可见,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只有弄清楚系统或因素间的这种关联关系,才能对系统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潜在因素,哪些是优势而哪些是劣势。因此说,灰色因素间的关联度分析,实质上是灰色系统分析、预测,以及把握问题主要方向的基础。

2.内蒙药厂的供应链总周期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供应链时间是从供应链接受订单到产品交到顾客手中并转换成现金所用的时间。由于资金和资源是与订单相对应的,所以,只有从对产品设计到原材料、组件的安排,再从生产过程、出厂、运输到最终顾客及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从顾客手中“换回钞票”[2]。

为了研究供应链周转时间,我们对以内蒙的四家制药厂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所组成的供应链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调研与数据的收集,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制药企业的供应链总周期时间各阶段时间的划分与分布。这四家企业是内蒙重点中成药的生产基地,都于2004年前后通过了GMP认证,其生产规模巨大,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列内蒙首位,并拥有众多知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年销售额达上亿元。这四家企业目前一般都拥有立体仓库和平面仓库两个,用于存放全部成品和原材料。仓库的占地面积近千平米,高9.5m,库存容量可达4万件左右。出于商业保密,在这里隐去内蒙这4家制药企业真实名称,分别用一厂,二厂,三厂和四厂表示,并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下面列出的是内蒙某4家制药企业的供应链总周期时间统计数据(有些数据做了科学处理),如下表所示:

内蒙某4家制药企业的供应链总周期时间统计数据(时间单位:天)

3.结论

此结论表明: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和库存周期是供应链时间管理中关注的焦点[3],也就是说,对供应链进行时间压缩的焦点应该是在供应链中的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和库存周期之上,而对原材料运输环节和成品运输进行时间挖掘的潜力比较小。这个结论具有现实上的管理意义,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实例证明。原材料的库存影响最大,然后是原材料的采购,接下来是成品的销售等。所以企业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原材料、库存、采购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春花.供应链的时间压缩策略[J].价值工程,2005.7.

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药品流通;质量风险;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09-02

药品具有商品属性,需经过生产、质量验收、贮存、销售后才能为患者所用,一旦上述各个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患者用药安全[1]。因此在药品流通过程中相关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对药物进行管理、监督,以确保用药安全,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也应对各自负责的药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药品流通中的常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 药品流通环节现存问题分析

1.1 采购

采购合格的原材料、包材是药品生产的基础。目前,在药企中负责采购的人员往往不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其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单薄,在采购过程中往往更关注价格,甚至通过非法渠道低价采购或伪造账目,从而影响药品质量、令企业蒙受损失。

1.2 质量验收

药品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贮存环节,而目前部分药企对药品质量验收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缺乏规范的检验操作要求、缺乏真实的验收结果三个方面[2],这也是验收环节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

1.3 药品贮存

温度、湿度等贮存条件对药品的性能影响较大,而部分药企的药品贮存条件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如储存设备不能满足储存要求、缺乏定期维护、库房卫生状况及温湿度不达标等[3],上述缺陷均能对药品性能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造成一定风险。

1.4 药品销售

药品的销售环节同样存在风险,主要包括违规经营、药品销售管理不善、药品非法销售等;违规经营包括药品“挂靠”、“走票”、“作假账”等;药品销售管理不善是指对药品的销售对象、使用情况、售后事宜、物流信息缺乏质量追踪和记录;非法销售是指在销售任务压力下,将药品销售给非法组织、不具有购买资质的厂家或个人。

2 药品流通环节质量风险管理

2.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药品采购、验收、贮存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登记制度;建立生产、检验的标准操作流程;通过培训、考核等举措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药品售后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使不良反应事件及药品流向的追溯成为可能,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对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可控性。

2.2 建立药品流通信息监控平台

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将药品物流信息(采购信息、验收材料、生产记录、药品出入库登记记录、药品销售对象信息、药品售后信息等)及时提交至药品监管部门,使药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同时保证药品流通环节的规范性。

2.3 落实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企业内部对药品流通各环节进行定期审计,对于偏差事件,应举行专题会议深入剖析,对责任人应依据国家法律、企业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将从业人员对药品流通环节所造成的风险控制至最低水平。

3 重点药品质量风险管理

重点药品是指医疗机构所用药品中较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具有较高质量风险、具有较高操作要求、价格昂贵的一类药品,具体包括冷链药品、管制类药品等[4],企业应特别重视对于这类药品流通过程的风险管理。冷链药品一般包括生物类制品、血液制品等,由于该类药品对于储存和运输的温度具有特殊要求,若发生断电、设备故障可导致冷链药品变质、变性,因此,应设定相关应急预案,如采用冰袋辅助方式保持库温、及时转移药品等,而对于温度不能满足冷藏要求的,则应停止供货、返库[5]。管制类药品则包括、毒性药品、品等,在这类药品的流通过程中,应特别加强采购、贮存和销售环节的监控,如采取双人双锁管理制度[6]等,以保证药品流通合法性及用药安全。

4 小结

保证药品流通中的药品安全是患者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药品生产企业从业者应遵守的法律底线。药品流通各个环节与患者生命健康、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从企业自身做起,详细分析药品采购、验收、储存、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助于保证药品安全。实际上,目前在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销售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药品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药品流通环节缺乏规范的检验操作要求、缺乏真实的验收结果、贮存条件不达标、违规经营、违法销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药品流通信息监控平台、落实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于重点药品质量的风险管理等措施,有助于保证药品流通的合法性、安全性、可控性,值得在药品管理工作中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施能进, 王刚.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在医院药房的实践[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12):1000-1002.

[2]李俊, 陈绍成.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药房, 2016, 27(3):289-291.

[3]张镭, 毕宏焱, 解丽娜, 等. 综合应用Delphi法, 风险矩阵法与Borda序值法评估医院病区药品管理风险[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2):29-33.

[4]曾繁典.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与药物警戒实践[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3, 22(3):140-143.

[5]谢丽云, 段利忠, 卢奇, 等. 城乡药品流通模式的利弊分析与思考[J]. 医药导报, 2013, 32(10): 1388-1391.

上一篇:小微企业回头看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企业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