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2 11:16:36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塑造 光伏企业 企业文化 思考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长基因来自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它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快速,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能够对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行业特点,主要对如何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思考。

一、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光伏技术企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它始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全过程。目前,光伏技术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各企业间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上的相对滞后是一个长期的矛盾,这就迫使光伏技术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发展水平,鼓舞企业员工精益求精、奋发工作,为光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二)是光伏技术企业打造品牌、不断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光伏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总体还处在初级产品供应链阶段,尚未真正形成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价值链,产业协同效益还不能充分发挥。在产业结构的发展上,光伏技术与其它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产品的规模效益、技术优势、创新优势还未充分体现。在管理机制上,适应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管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一体化管控能力亟待提升。在竞争对手上,随着国内众多光伏企业进入该产业,其竞争对手正在从国内的国有企业扩大到其它行业的优秀外资、民营等企业,从事光伏产业的诸多企业需要从管理机制、市场反应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使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光伏技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与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把光伏企业的战略思路贯穿和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从而推动光伏产业名牌企业的发展。

(三)是提高光伏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光伏企业提出了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领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管理者应以凝炼企业文化来提升光伏企业的软实力,有效地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文化来促进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伏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企业存在着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企业的规模、性质、层次和条件基础不同,企业的经营者及员工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也各有不同。所以,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独具自身特点的光伏技术企业文化品牌,这是光伏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文化,开展对光伏技术产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及宣传,将会对国内光伏技术企业文化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国家发展环境层面

目前,根据国家发展环境的变化看,宏观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处在主导上升周期,这为光伏技术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保障。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对能源和新能源的刚性需求必然增加,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技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条件。

(二)企业发展环境层面

随着国家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鼓励煤电联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光伏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顺应和契合了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形势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战略调整的形势发展需要,即以做强做优为目标,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流域性发展企业向区域性综合能源企业、从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员工发展环境层面

光伏技术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从其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来看,呈现的共同特点是员工人数多且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员工个体的文化背景、职业经历、文化理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员工的诉求、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各光伏技术企业间的薪酬待遇、管控模式各不相同,其各种文化冲突难以避免。光伏技术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同应用,也使员工队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光伏技术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必须结合本行业以及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融合,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员工转变观念,摒弃陈旧思维,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实践中,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中,树立企业诚信的社会信誉及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员工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地成长。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工作习惯。所以,光伏技术企业塑造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实现员工价值的现实需要。

三、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者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在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设计、提炼和形成企业愿景、使命、精神、核心价值观及各种理念过程中,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植在企业文化中,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以人为本体现了光伏技术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着眼于员工的全面发展,让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明确的价值观,对本职岗位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生活有高尚的情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进步、共发展。

(二)结合实际原则

每个光伏技术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其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基础等等都有所不同,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各光伏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紧紧围绕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三)注重执行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在创业建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这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影响企业战略规划和科学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执行力是企业培养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是将企业的战略流程、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员工的岗位流程合理进行运用,以达到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改进。光伏技术企业在塑造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中要坚持文化的建设。

四、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和机制建立

(一)实施方法

1.构建体系

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光伏技术企业要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状况以及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战略为依据,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组织机构。主要遵循的原则:一是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层次要清晰。坚持“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各方配合,全员参与”的原则,着力构建“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即以企业一把手责任制为主体,分管领导和具体实施的部门负责人为主线,以其他部门负责人和部室员工落实执行为基础单位。二是责任明确。对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岗位人员,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岗位职责以及各机构与岗位的相互关系,在企业上下建立起跨部门、多层级的矩阵式工作网络,配备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形成领导倡导、全员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企业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奠定组织基础。三是流程完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运作的关键程序,通过管理程序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2.总体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起草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围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使本企业内各机构与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宣贯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要求等,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有目标、有步骤、有培训、有载体、有活动、有资金、有激励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设定、组织实施、考核反馈的闭环管理运行模式,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是企业执行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必要条件。企业要设置专人负责企业系统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根据企业领导干部及负责该项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成员,制定制度建设总体框架,明确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使制度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框架、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作为工作考核、先进评比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文化建设工作制度。

4.提炼升华

要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炼形成以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系。深入挖掘具有光伏技术特色的企业文化特质元素,提炼文化要素和表述语,做到本企业与国内光伏产业集群理念体系一脉相承,深度融合和特色鲜明。统一员工行为规范,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施本企业制度、流程的规范梳理、调整工作,修订和完善符合光伏技术企业员工岗位特点的具体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认真做好本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宣贯和落地工作。在完成对本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设计策划工作后,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等进行诊断分析和实证,最终完成企业精神等价值理念的提炼,确定厂旗、厂歌及其它视觉系统标识等。

5.开展活动

以培训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舆论宣传为阵地,全面开展全民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宣贯及推进活动。

一是抓好培训与宣贯。通过集中培训、会议座谈、专题讲座、通报、专栏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进行有效地培训与宣贯,使广大员工学习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高度认知和认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企业内部媒体,积极营造宣传、贯彻企业理念的浓厚氛围,促使员工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执行,为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和实施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设计和印制《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宣传片》等资料,并下发到企业各部门进行学习和宣传。精选企业文化标语口号或相关宣传用语,在企业办公场所、生产作业场所、服务窗口等场所醒目的位置展示企业的文化精髓,使其合理而巧妙地融入工作环境中。统一将本企业的企业名称、标识及相关文化元素在办公系统、生产作业系统、员工着装系统等系统中进行规范化地导入和应用,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牢固树立起来。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传播。管理者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每年坚持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开展一个贯穿全年的员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企业庆典、文体活动、演讲、论坛、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有奖征文、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纵深开展,提升企业形象,加深社会各方对本企业的印象,让员工思想意识与企业年度奋斗目标同步跟进。

四是树立企业楷模,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每年都要通过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工作者、“党员先锋号”、“技术尖子”、“岗位能手”、“岗位带头人”等多种形式的评选,注重发掘企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员工。成立宣讲团,将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案例化,增进先进事迹感染力和企业文化亲和力,以此诠释本企业的文化理念,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

(二)机制建立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光伏技术企业新形成的管理制度就是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积淀。“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系统管理工程,是检查企业经营管理者、各部门以及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内部控制机制是法治,企业文化建设是德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光伏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光伏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效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一是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二是突出内部控制重点,三是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四是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五是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2.建立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管理者注重从“机制、环境、事业”三方面聚集各类人才。牢固树立“人人皆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激励机制。通过工作绩效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择优上岗机制,实现人才价值的最佳体现。企业本着聚集高端核心人才、稳定骨干人才的原则,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区别岗位差别,体现岗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值,建立以综合绩效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坚持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形成凭实际能力得到使用、凭业绩贡献确定报酬的人才脱颖机制,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其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

3.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自觉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各类人才积极搭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训及锻炼成长的平台,满足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及知识更新的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各个层次、不同工种的员工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为有效培养人才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各类层次的员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为员工成才搭建“星”平台。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通过在员工中坚持不懈地开展一系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并不断吸收其他企业的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同时,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4.建立对标树标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需要先进典型的作用。企业既要通过对标形式不断地向国内光伏技术行业的其他先进企业进行学习、改进和提升,还要立足企业内部,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典型,要把那些最能集中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规范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先进,对员工队伍极具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通过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挖掘和立体式宣传,不断充实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展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使员工从模范人物身上切身体会到企业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企业良好氛围,鼓舞和激励广大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为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正红.核心实力[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 韩伟严.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框架

一、知识产权计划

知识产权计划,就是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所处市场领域特点,根据企业本身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特点。在考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对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有计划的分阶段区分企业对知识产权所采用的具体管理投入,依此更有针对性的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管理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同时又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高新知识产权的发展计划必须跟定企业的具体现状而定。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是企业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以及各方面的企业发展规划以后制定出来的。因此,在考虑企业知识产权计划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明确了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始终贯彻的企业文化。如佳能的“我们将以领先技术创造出最优秀的产品,我们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柯达的“人人都会用”等美好的企业愿景和企业文化。由此可见,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就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次,根据这类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特点,为企业的高新技术制定相应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发展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以及坚持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尽量的抓住每一个知识产权的发展时机,将知识产权计划作为企业的整体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制定和落实。

(二)寻找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机会对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他们的知识产权发展机会都比较多。因为高新企业的立足之本就是产品中的高科技含量。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做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的相关规划。同时积极进行高新技术科研的创新研发工作,对于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依此逐渐调整企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都有其一定的目标和备选方案。而对于具体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的选择,要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方向以及外部的企业整体发展趋势等,选择更为适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因此,客观详细的分析企业的内部知识产权发展条件和外部的知识产权发展需求,对企业正确的进行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全面评估知识产权计划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给出了知识产权计划的几种选择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对着几个知识产权发展备选方案进行评估。首先成立专家小组,利用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或者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理论意义上的综合评估。在组成专家小组人员的选择上,可以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一些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科研部门等多个部门优秀人才,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企业其他运作模式的培训以及对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的一些培训。然后组成专家小组对备案进行企业各个领域不同专业角度的详细评估。主要的评估形式首先采用无记名投票式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发展备选方案的初步选择,然后把这些投票结果进行集体汇总。对投票汇总出来的各个备选方案的评估结果再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之后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剩下一个最为合适的知识产权发展方案。同时在知识产权发展计划选择问题上,企业领导阶层的远见卓识同样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我国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是由一些有着独到见解的企业家进行大胆的尝试创新而大获成功的。然而这种类似于冒险尝试态度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本身的收益和商业风险是成正比的。

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产业,都有专门的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知识产权部门。而这类部门可以根据其具体机构构成进行分类:首先是总部集中管理的知识产权分部;其次是知识产权部与技术部结合进行管理;最后是法律部门的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实际中,由于知识产权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企业都采取总部集中管理的管理方法。例如国外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都属于总公司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经理进行统一管辖。这类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整个企业的管理机构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技术部和经营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发展运行核心。而同时与生产部和财政部一起组成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核心。

(一)IBM知识产权的管理IBM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就是第一种情况。企业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总机构。而在管理总部之下还设立有专门的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主要负责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事务,而专利部主要负责与企业知识产权有关的专利类管理事务。企业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采取的是中央集中式管理制度。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总部统一进行企业内部所有知识产权的管理事务。如在企业内部出现的总公司或分公司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以及其他成果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归企业总部所有,牵涉的这类情况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有企业总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处理。而保障这种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合法性的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签署的关于类似情况处理规范合同“有关信息、发明及著作物同意书”。同时IBM各个子企业也要同企业总部签订“综合技术协助契约”。通过这两种协议的共同制约,详细而规范的规定了协议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以这样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进行企业内部的所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而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内部所有知识产权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的知识产权类无形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

(二)华为知识产权的管理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形式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在华为公司的内部,主要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公司内部大小知识产权的专业专职机构“知识产权总部”。而且华为公司对该部门的资源倾斜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非常的明显。在知识产权总部中,有专门的从公司管理高层挑选出来的适合指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在这个部门领导之下,还细分为多个不同功用的科室。

三、对于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管理

(一)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管理企业中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研发经过都是,有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才进行了夜以继日的工作付出换来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固然重要,但作为这类知识产权的研发者们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如,我国的华为公司,管理部门中的知识产权总部就要负责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员的管理工作。如负责为这类知识产权人才的选拔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人才科研方向,和企业内部的高新技术顶尖的专门人才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通过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研发人员素质的严格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效率。

(二)对企业内部普通人员的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单单靠专职的高新技术研发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始终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应该对企业内部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一些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措施。比如说,对企业内部的普通工作人员的企业高新技术贡献,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依此来调动企业的普通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四、结论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首先要对企业内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发展进行科学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计划;其次,要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行更为规范的企业合同和管理措施方面的优化;最后要重视企业内部相关知识产权人才的管理工作,同时提高企业内所有员工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发展意识。依此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效率,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郭炜.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高新技术企业合约设计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

[2]赵娜.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谭文武.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心理养护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3

沈鼓的离心压缩机、离心鼓风机、大型通风机等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科研、石油、化工、冶金、矿山、轻纺和环保工业等各个领域,产品大部分是为国家重点工程配套。自1952年成为风机专业制造企业以来,已生产各种风机13.6万台,有3000多台风机产品销往25个国家和地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沈鼓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先后有60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有9种产品被认定为部级新产品,主导产品被评为国家机械工业名牌产品。1990年被国家确定为“863'’高科技自动化领域CIMS工程重点示范企业;1994年被确定为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获得沈阳市科技振兴奖;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确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沈阳市首批“双创新”示范企业;2000年被确定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沈鼓的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目前均居全国风机行业领先地位。

一、引进与自行开发并举,技术创新结硕果

沈鼓人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就不能发展,甚至无法生存。在强烈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支配下,沈鼓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坚持引进与自行开发并重,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创新资源,研制出一个又一个树民族工业丰碑的精品名品,实现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零的突破,使企业成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离心压缩机国产化基地。

沈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我国较早进行技术引进的企业之一。20多年来,根据市场的需求,沈鼓共引进了6个国家的11项先进风机设计、制造技术。对于引进的技术,沈鼓不是照搬照套,而是通过消化、吸收,吃透其原理,掌握其核心,举一反三,进行不断的开发创新。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沈鼓每年投资上千万元用于技术更新和开发新技术,在压缩机气体动力学、转子动力学、传热学等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关键技术得到了及时更新与发展,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沈鼓在1976年引进意大利新比隆公司MCL、BCL、PCL三个系列离心压缩机设计、制造及检验技术基础上,自行开发了三元叶轮的设计和流场分析程序,代替了引进程序,明显提高了叶轮设计水平;开发了六个系列近千个基本级,效率平均提高了3-5%;运用当代领先的理论"LKZX"方程开发了气体的热力参数计算程序,超过了世界同类厂家应用的软件技术。

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沈鼓的产品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已接近国际同类厂家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继成功研制大庆石化公司年产48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组后,今年又从上海金山传来捷报――为该公司年产70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一次试车成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成功开发研制出第一台“西气东输”长输管线压缩机;成功开发研制出国防用特殊介质(硫化氢)压缩机等一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压缩机组。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的技术引进与白行开发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技术创新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完善科研开发体系,发挥技术中心的核心作用

技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沈鼓历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完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同时,通过重组、优化、创新与发展使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了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核心功能的综合型组织。新重组的企业技术中心,涵盖了股份公司、通风公司的设计研发部门、工艺部门全部科研设计工艺人员,还设立大连、西安两个分中心,是一个多层次、跨地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突出了技术中心对企业科研开发的战略调控功能。

为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核心作用,2001年又在技术中心研发部设立了科技特区,在科技特区管理办法中规定,一类新产品和重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经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推荐并报技术中心主任批准确定为重大技术创新课题项目,才能进入科技特区,其余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凡进入科技特区的课题组成员,都享受特殊津贴。

除此之外,还设有相对独立的、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的北方电脑公司和自控公司,分别进行计算机软件和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使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更加科学,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核心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

三、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力

新的体制建立了,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好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新体制的作用。企业以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为核心,以分配制度为杠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活了科技群体,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示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中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沈鼓壮大的基石作用。

1、引入竞争机制,为科技人员创造奋发向上的环境

一是实行聘任制。这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重要手段,主要依据科技人员工作绩效,采取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的办法,聘任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艺研究岗位的技术人员,被聘任人员与厂签订《岗位责任承包同书》,明确规定了期间承担完成的科研新产品开发任务。

二是建立非领导职务制。制定了《行政职务等级管理制度》,开展处级、副处级、主任、副主任、主管、科员等评选活动,评选比例高于管理线比例,并与工资、奖金、住房、福利挂钩,一年一评,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教授级高工制。参照国家有关教授高级工程师的任职资格条件,制订《关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聘期内有关待遇问题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建立教授级高工制。被评选上的教授级高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上承担重任,在生活中给予优厚待遇(如可人住三室两厅住房),激励他们发挥技术创新和学术发展的带头人作用。

四是从优秀的科技人员中培养、选拔领导干部。积极大胆地从科技人员中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年富力强、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派,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技人员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近年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几乎全部来自工程技术人员。

2、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建立学位津贴制。为吸引和稳定大批有才、有识之士共谋企业发展之路,特设学位津贴,学士学位每人每月发津贴200元,硕士学位每人每月发津贴400元,博士学位每人每月发津贴1000元。这项制度的实施,对吸引人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为企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二是建立技术津贴。打破年龄和资历界限,主要依据贡献大小、成果多少,评选优秀科技人员,对评选出的优秀专家每人每月发津贴800元,优秀专业带头人每人每月发津贴600元,优秀技术骨干每人每月发津贴400元等。全厂共评选优秀专家20人,优秀专业带头人38人,优秀技术骨干66人。这些人作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奖。制订了《技术创新项目奖励管理规定》,对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市场营销、质量攻关和技术改进等承包项目,根据承包合同进行奖励。对进入科技特区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待技术项目完成后,由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鉴定,确定项目等级和奖励标准。其中,新产品一等奖可以得到3―10万元的奖励,技术难题攻关一等奖可以得到1―5万元的奖励,质量攻关一等奖可以得到0.3―1万元的奖励,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按利润总额的0.5―8%提取奖金,主要完成人奖金不低于总数的60―70%,并由总经理亲自颁发嘉奖令、证书及奖金。有效地激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增添了强大动力。

3、利用博士后工作站优势,发挥博士后作用

沈鼓集团公司为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发挥好博士后的作用,采取按企业确定的科研攻关课题选拔引进博士后的办法,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级科技人才,从事风机前沿课题的开发研究,并对进入博土后工作站从事课题研究的博士后,按项目承包合同计算报酬,每月以津贴形式预支4000元。从而,使离心压缩机气动设计技术有重大突破,不但明显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保持了产品技术的先进性、领先性,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制周期。

四、注重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培育学习型组织

沈鼓之所以能够较好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不断地完善对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同时,非常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学习、知识更新,把科技人员团队创建成学习型组织。在这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型”教育。

1、针对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提高型”教育

推进技术创新,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的技术创新骨干和带头人。沈鼓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著名公司培训、学习、考察;并多次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沈鼓举办新技术、新科学、新知识的讲座;选派数十名技术人员赴上海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已培养硕士生十余名;结合技术发展需要每年选送2―3名年青的优秀技术人员,带课题到大学深造。近五年,出国专门从事技术培训达120余人次,经过这些途径培养的科技人员,无论是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上,还是在与外国产品合作生产中都发挥出了关键性作用。

2、针对新知识薄弱的状况,进行“更新型”教育

沈鼓为提高科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在国内举办新技术、新科学培训班,对各类技术人员进行多种专业技术培训,系统补充专业和理论知识;鼓励并资助成人自学;利用与各大院校密切联系及技术合作,结合新产品开发和科研项目等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2001年委托西安交通大学开办了压缩机设计班,培训沈鼓选送的24名设计人员。近五年,我们在国内共培训各类人员1500余人次。通过“更新型”教育,使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3、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复合型”教育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为适应这种要求,沈鼓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培训;对专业管理人员开展产品技术讲座,培养机电一体化、机械与计算机、管理与计算机等复合型、多学科专业人才,达到工程技术人员懂管理,管理人员懂技术。通过复合型教育,很多人知识结构得到完善,研究视野更加宽阔,工作效率更加快捷,获得成果更为突出。同时,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五、关心科技人员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较好地满足科技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沈鼓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成就荣誉等不同方面和层次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以达到预期目的。

1、改善住房条件,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后顾之忧

目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都住进了双室,并有3/4住进了三居室;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次性给予一定的安家费。为员工建立了娱乐室、乒乓球室、音像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使科技人员能安居乐业。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满意的工作条件

为使科技人员专心于创造才能的发挥,沈鼓对科技人员集中的设计部、研发部、制造部的工作环境进行了改造,为每名科技人员配备了先进的电脑,极大地方便了科技人员的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评选推荐相结合,大张旗鼓地表彰科技工作者

沈鼓每年进行优秀科技人员评选活动,在集团公司科技大会上隆重表彰奖励。积极向省市推荐评选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工程”优秀科技人员人选,目前有4人当选为百名优秀科技人员,35人当选为千名优秀科技人员,3人当选省优秀科技青年,1人当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技术装备)突出贡献者。在宣传和树立企业整体形象的同时,也大大增强科技人员个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并带动了其他科技人员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4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背景

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可持续型、知识型产业的号召,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张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都受到高度重视。中石油的“国际化人才千年培养计划”就是一项很好的培训战略。很早以前国外的发达国家就认识到员工的培训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很多先进的管理和培训模式。如今各国都对的能源高度重视,石油企业面对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因此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而企业员工培训则成为了企业提升员工素质最有效的方式。

二、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员工目前工作状况和技能水平的衡量,参照员工岗位所需知识、技术、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员工职业成长的需要,发现和总结员工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可能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内容的工作。

第一,石油企业员工培训的特点。

过去因为石油企业涉及专业广,人员多,加之对培训的需求分析工作重视不足,培训项目计划大都是粗放型的,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资源浪费。很多的分析只是表面事情,效率低下且目的性比较差。

同时,作为国家控股的重点企业,石油企业地位重要。而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企业的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有针对性提出员工个人培训需要,通过相关专业部门的汇总分析,科学合理组织实施培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有的放矢,还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员工的个体分析,石油企业的工作人员,结构复杂,技术范围广,专业性强,必需进行针对性分析。对于管理者而言,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业绩报告,管理方法和业务能力的考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分析调查。对于操作技能人员主要是相关岗位操作规范、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岗位知识技能、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等的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员工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分析调查,形成员工个人的信息档案和个人培训需求计划。

企业的组织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进行定位,根据服务市场的需求、生产产品所要具备的技术和科技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等,从安全、语言、管理、技术、设备、企业发展与规划等系统提出企业培训总体方向、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从而确定企业总的培训需求计划。

岗位分析,众所周知,石油企业是个技能尖端的产业。很多岗位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只有通过对岗位的安全、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拓展等全方位的系统分析,针对岗位建立本岗位应该达到的标准,形成岗位培训矩阵。

第三,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企业保持竞争力,员工的培训就要尤为关键。通过该分析,找出管理和工作的弱项。然后对症下药,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一方面能及时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还能节约培训工作的成本。

三、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矩阵,是为了员工能直观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岗位的技能和知识要求,知道相关培训条件和培训项目的先后顺序,把各个岗位和所需培训项目用矩阵的形式横纵分置。更先进一些的培训矩阵还可以提出每一项培训内容应该达到的培训学时、掌握程度等。

此外还应该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和员工的年度能力评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培训需求矩阵。此外,由于石油企业属于高端技术产业,企业很可能涉及到很多海外业务或外籍员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海外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外籍员工的文化背景,同时充分结合企业文化,制定出符合这些业务和外籍人士的培训项目计划。

企业要深刻意识到,保持企业的永久活力,必需不断加强各层次员工的培训。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合理的培训项目计划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先决条件。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5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

一是坚持领导成员学习制度。面对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与环境的变化,班子成员清醒地看到现任领导集体在科学决策、领导艺术、内部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与企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首先需要领导班子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科学的管理理念,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常年坚持每周中高层干部集中学习日制度,并与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以此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

二是引领**全体员工建设“学习型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晓曦针对企业管理、生产中的细节问题,要求领导成员认真阅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同时将此书推荐给全公司员工学习,并写出学习心得,以促进各自的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围绕能力的提升,该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全员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指导思想,工作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开展培训。班子成员再忙都要在事前安排好工作参加培训。该企业的系统培训制度与培训形式已成为企业文化的特色之一。

三是学以致用,富有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意识更加深刻。班子成员在思想上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更加注重跨越发展,促进**“二次创业”;更加注重集约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打造百年品牌、成就长寿企业”的信念更加坚定。由于思想上的不断升华,现任领导集体确立了“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药和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之一,使公司的主营品种在市场上占据前三名位置”的奋斗目标,规划到“十一五”期末,集团总销售收入确保50亿元,力争60亿元,争取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更加自觉。据统计,仅XX年,企业为员工缴纳各类统筹资金达2111万元,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个;积极组织慈善捐款、扶贫助学以及党员结对帮扶社区困难户等活动。

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打造“开拓型”领导班子适时调整领导班子,保持平稳过度。近年来,**为适应企业加快发展的需要,先后有4名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另将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中层干部推荐到集团公司领导岗位上,班子整体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现任领导班子中9名同志均为中共党员,均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班子平均年龄47岁,这为企业新一轮的强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领导层密切关注和科学分析市场形势的变化,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近年来,集团用于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的投入,每年有4亿元之多。他们在新区建设、新品开发、工程技改等方面没有发生过大的决策失误,投资的项目和产品基本做到了新上一个、成功一个,推进了二次创业的进程。去年,新区共组织实施了11项技改项目,热电、烧碱、氯化苯、环氧等装置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新区一期工程建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强化战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公司领导班子组织编制了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明晰了技术创新思路和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加快推进现有品种技术进步。去年共完成或阶段性完成新品开发项目29项、中试项目8项,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研发产品做到了开发一批、产业化一批、储备一批,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部级、5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有11个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创成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增强跨越发展、“二次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按照在扬州化工园区新建**新区的战略部署,借助沿江区位优势,构建新的发展平台,**领导带领**员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新区一期工程目前已竣工投产,成功地实现了新世纪初走出运河、融入长江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二期工程,并着手规划三期工程,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再建一座新**。

不断提升**的社会形象。领导层在经营工作中始终恪守“重义守信”的经营理念,凡事重声誉、讲信用,公司多年保持了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获得省建行“特级资信企业”称号。公司建立完善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不断推动**品牌建设。“**”商标是国家著名商标,农药产品“吡虫啉”获中国名

牌产品称号,“二氯苯”等产品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协作型”领导班子

**集团的班子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用原则维护团结,靠制度加强协作,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更趋规范。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领导班子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组织实施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建立安全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培育全员环保意识,公司投入450万元,组织开展了清污分流和清洁生产工作。围绕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落实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品链,去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3.5,原材料消耗实绩同比节约1852万元。另一方面,加强节水、节电、节汽、节冷技术新成果的运用,在员工中积极开展“双增双节、双革四新”活动,推动节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去年,万元产值能耗达1.45吨标煤,同比下降8.2,余热资源利用率达85,水循环利用率达91.1。推进集团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已经完成了从国有独资公司到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目前国有资本为52.8,**的员工、骨干和经营层拥有47.2的股权,从产权关系上构建了新的责任、权利、义务关系。

坚持三项制度改革不停步。公司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劳动用工上是阶梯用工、分级待岗、末位淘汰;在日常工作中,推行岗薪工资系数动态考核,其收入分配水平坚持与社会价值、企业效益挂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开展员工持证上岗、年度业务技能考试、考核工作;建立内部“赛马”机制,聘用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

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务实型”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素质。一是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晓曦经常对员工说: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就看你是不是把厂里的事当家里的事来办。在**员工的眼里,他们的老总没有架子,往人堆里一站,外人还真认不出哪个是领导。班子成员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是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一次,**有个车间突然发生氨气泄露,赶到现场的消防员一时也找不出泄露的阀门,危急时刻,总经理程晓曦赶了过来,他穿过消防车喷出的水墙,一头冲进装置,快速地转动几个关键部位的阀门,险情随即被排除了。《2》

二是走进群众中,干在群众前的领导作风。面对**实施“退城进园”的决定,当时也有不同声音,一些员工认为企业一年有两千万的利润,“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没必要大折腾”。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晓曦深入员工中去反复讲道理、做工作:“**老厂位于扬州老城区古运河边的宝塔湾,‘螺蛳壳’里已经做不出‘大道场’,着眼于长远利益,我们的眼界要放得再宽些、再高些,发展的路上不进则退,认准的事,就得做下去。”在化工园区两个新公司的建设与新品调试期间,其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的领导连续数日不休息,与干部员工一道坚守在生产现场,靠前指挥,及时解决问题。平时,新区工程项目工作现场也经常见到多位老总的身影。

三是倡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遵守廉洁从业规定。在**,车间办公室、操作室最早装上了空调,而行政管理部门暖气、空调开关时间,却有严格规定;一个年销售30多亿的大厂,办公楼却很简朴。该企业领导班子并没有因企业多年盈利而丢失艰苦奋斗的传统。他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执行公司《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层以上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及实施办法》等廉政制度条规,严格审批制度,加大企务公开力度,每年向职代会报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实施比价采购、公开招标、效能监察,为企业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有效预防了职务违纪行为。

四是形成干群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新风。领导层关心员工生活,注重保障和改善员工生活福利待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联系点,了解下情,每年确定并实施为员工办实事项目。在收入分配上,除稳步提高员工岗薪工资外,去年还先后上调了工龄工资、营养费标准,员工收入已连续18年高于市平均收入30。此外,XX年通过组织实施职工医疗互助,发放医疗互助金20万元,向39人发放特困补助金7.25万元,慰问劳模、患病等员工551人次,发放慰问金7.46万元,还办理了71人次的购建房补贴,发放补贴100万元。今年初,该公司被表彰为“扬州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先进单位”。

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合力型”领导班子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6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预见性、前瞻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具有残酷的竞争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有些企业失败了,出局了。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作为企业机制设置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工作,尽管人员在减少,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特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企业发展的兴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个人修养、个人素质还是文化水平,往往都是比较高的。他们不但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有较强的洞察能力。他们不但善于理性的看待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能够认真研究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这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政策依据,使企业避免受盲目行为和决策失误的影响,为企业赢得更大效益。

2.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大政方针和企业管理模式出台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进行深刻的研究。把企业战略决策置于全国经济大局之中,甚至于世界经济结构之中去思考、去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必然具有预见性、前瞻性,协助企业高管层作出正确的决策来保证企业持续的发展方向。一旦企业决策确定下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处于被动而是主动出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力度。深入到基层,广泛而深刻的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做到超前预测,提前分析事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其针对性。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传统的与现代的方式、方法,激发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排除不利的干扰,合情合理地协助行政领导解决好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应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意愿,认真考虑尽可能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使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荣誉感和归属感。市场经济需要文化的激励、推动和支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这张牌,强调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企业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作用就建立在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上。它是企业传递下来的特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无形的,又是能动的,时刻在企业活动中、经济行为中发挥其影响力和作用力。

2.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是长期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形成并不断总结出来的精髓,是从广大员工特别是企业每个时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中闪烁于时代光彩品质的凝聚,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伟大的脊梁。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认真地总结出符合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得到企业的认可、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化作一种激励力量、共同信奉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这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是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生产潜能,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爱企业精神转化为自觉的经济行为,从而使企业获得第一生产要素的内涵式的增长。这种企业精神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励员工的士气与和潜能,它会带来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种巨大的潜能,宛如欲将喷发的火山,一旦喷发出来,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创建,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强项,牢牢把握它为企业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企业整体素质的高低,一般表现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劳动者的能力、技术水平和精神素质。所以企业整体素质的核心是员工的素质。

企业决策再好、企业目标再辉煌,总是需要人去实现的,员工素质的高低是实现执行能力高低的关键。如果忽视人的素质培养,那将会严重地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持续提升企业总的执行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企业中的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因为他们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庞大运行机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看来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是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尽可能挖掘他们的自身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说送金送银不如送技能。

1.积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适应不断深化的改革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员工转变观念这一课题。我们要经常性地向员工讲解党和国家改革的大政方针,讲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员工的观念由旧变新、由传统向现代、由片面到全面的逐步转化的过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实际中加速这种思想转化进程的助推器。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深入广泛地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员工的价值观。

2.提高员工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先进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过去的技术水平已远远不适应当今迅猛发展的科技高度。比如当年耀县水泥厂的三台老湿法回转窑在那个年代是世界级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可是相隔50余年后,已经被更加先进的干法生产线所取代;过去烧成车间的看火工拿着看火镜穿梭于窑前,而今烧成车间的窑操工坐在宽敞明亮的中央控制室内,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控制大窑的运行。同时还利用窑内低温进行余热发电,在过去这是无法想象的。这对于传统的水泥工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先进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水泥旋窑还是消除生活垃圾最好的设备,这更是不可想象的,它将解决世界性的生活垃圾处理这一难题。如果让我们的员工还停留在原来的技术水平上,而不去提高、不去更新,就会使之失去饭碗,这才是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员工理论和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竞赛和各种技术改造活动,使更多的员工参与其中,增强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水平。我们要积极参与并配合技术部门的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对现代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强劲的引擎,创新会激发员工的潜能,从中掌握更先进的科技水平。

3.以人为本,加大员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实践员工的自我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绝不是一句空话,要想让员工热爱企业,首先企业应该爱每一位员工;要想让员工热爱企业,就必须做到让员工对企业有所爱才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企业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但如何才能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首要的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想方设法的满足员工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需求,提高员工的满足程度。让广大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对企业重大决策具有话语权。使员工知情、知理、知道目标、知道办法,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变少数人的行为为多数人的行为,一旦企业员工的建议被企业采纳,那么员工发挥积极的创造性是惊人的。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熟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广度,而且也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焦点和热点,帮助企业决策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运用自身优势。通过媒体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报纸书刊,宣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决策,创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先进典型和劳动模范,总结典型经验。加大文学艺术创作,出版更多更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作家、诗人、画家和艺术家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从单纯经营行为转化为文化的、理性的、哲学的新型企业,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悲观变为乐观,从无所适从变的大有作为,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加强;改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灵魂,更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对建筑施工来说,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能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必须以科学扎实的技术管理为基础。

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涵义

建筑企业对一系列技术组织进行管理的所有工作,总称为施工技术管理,它属于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的基础管理之一,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期、质量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必须在多技术的交叉和多工种的协同下才能顺利了完成,它必须符合各项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国家标注和地方标准。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合理运用管理职能、科学使用管理方法开展技术工作,使建筑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将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有机起来,在合理使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技术工种的前提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使工程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有利于对作业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优化施工方案;有利于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效益;有利于技术研究和改革的开展、经验的总结和施工方法的创新。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管理。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后阶段。

1、施工准备阶段

这段时间段的管理主要是对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如材料组织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等)等资料进行分析和调查。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应该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为它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施工阶段

这个阶段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审核分析既定的和正在实施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分析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的原因,同时提出方案进行合理处理;管理施工过程中各层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和技术变更情况等。

3、工程竣工后阶段

这个阶段的管理主要是归纳总结施工技术资料,包括对竣工验收和竣工文件等进行管理。建筑企业可以从工程竣工厚的技术管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提高对每建筑施工技术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水平。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从事建筑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为数不少的资深建筑企业拥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储备,但效益却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强烈的技术管理意识,更谈不上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而一些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甚至没有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这些原因导致这些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方面的缺陷,它们在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处被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五、加强和改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建筑企业如果想分得一杯羹、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十分重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强和改善企业自身在施工管理方面的措施,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前期管理工作。

建筑企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该将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人员组织起来,详细了解建筑工程的特点并进行详细分析,切实把握施工的具体条件以及工程必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等情况。然后将编制参与人员进行分工、明确职责,对设计编制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进而度设计文件进行汇总和修缮,认真核对设计图尺寸,设计上如有问题要及时消除。最后,将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查到的施工现场等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提出对设计进行改进的意见、方法和措施。

2、对企业的各项施工技术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并认真贯彻执行。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各级施工技术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必须职责明确,通过专门的分级管理项目经理和技术管理总工程师的设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位、责任和权利。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图纸会审制度落到实处,做好做到位,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基础变更、技术交底、工程质量评定和检测、施工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它为技术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提供重要保障。

3、强化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到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验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以及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等,如果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作出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强化对工程技术文件的管理。

工程技术文件有利于企业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有利于工程的正常进度。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对前后工程间和各分项工程间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还要重视对业内资料、施工技术总结和竣工文件的管理。

5、注重培训与选拔技术管理人才。

若要想提高自身对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建筑企业不可缺少大批优秀技术管理人才。首先,建筑企业要对技术管理人家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将技术交流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日常化,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结束语】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施工技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的效果。没有严格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系统技术管理体系,任何一项工程的质量都难达到要求,也很难令用户满意。因而,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意义有一个系统的、充分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对管理措施进行创新和优化并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唯其如此,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证,才能打造出放心工程、良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付立国.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9) .

[2] 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 科技信息,2010(15).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篇8

1.管理现状。随着社会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装机容量也开始不断地增大,这带动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以往陈旧的思想和制度,而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社会各行业也都在不断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改革,就会导致电力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无法与社会接轨,国有电力企业也将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2.阻碍原因。阻碍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结下来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员工团队不稳定:首先,电力施工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并且工作还容易遇到危险,所以施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吸引人才。再者,由于国有施工企业的员工人数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虽然企业保证员工人数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为企业降低正本从而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行,但是,这就使得企业一些具有经验和技术的老员工也无法留在企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人才发展。

2.2企业效益不高:员工在看重一个企业发展的同时,同样也会考虑企业的福利待遇,但是电力施工企业普遍福利待遇都不算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通常都会有一些需要收款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导致电力施工企业的效益无法提高,员工的工资没有提高也没有有效的保障。因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还导致施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更新施工设备和技术,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就导致电力施工企业无法发展,不能创造经济收益,造成了一个死循环的局面。另一方面,设备的陈旧还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使员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2.3安全措施不完善:同样的,因为设备的老化严重,会导致员工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还会降低工程的进行效率,拖长工期,而工期的拖长会造成员工进行长期的加班,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健康,还会导致员工因为身体极度疲劳而导致的危险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因为电力施工企业还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如果参与员工的技术能力不能保障,也会为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2.4缺乏员工培训:因为电力施工工程的难度比较大,而且有不少施工环境都比较偏远并且艰苦,为了员工能够适应这样的工作的环境,应该定期为员工组织培训,除了培训员工的技术知识,为企业注入全新的技术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电力施工这份工作对于全社会人民的贡献。

二、如何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1.企业内部。要想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对整个企业的内部进行改革。企业要根据市场的环境以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对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并不能照样全搬,应该将管理模式的优点总结出来,在保留企业原本的部门和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到自身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管理层在对企业职工进行招聘时,要重点关注应聘职工的技术素养和知识水平,做到从选拔人才的最初时刻就筛选出对企业有利的人才。在拥有了优秀员工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不能松懈对员工的培养,企业应该对员工定期组织培训,除了培养员工的技术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员工积极对待工作,激励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身价值。

2.企业体制。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改革之后,还要改革企业的体制。首先企业要吸取先进的体制特点,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内容建立一体化的企业体制,将企业各部门紧密地联系起来,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能够在一体化的体制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员工福利以及工资待遇,只有使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形成正比,才能够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刺激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不应该仅在工作表现上为员工设立奖励机制,应该鼓励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鼓励员工在企业中互相监督,避免不利于企业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使员工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督促员工自身保持良好的责任感。

3.制定计划。在企业内部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是阶段性的,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计划,计划可以是对项目的预想,也可以是对收益的预想。比如企业可以制定在短期内需要接多少个项目,将这些项目都加入到计划中,也可以计划企业在短期内应该有多少的收益,这样制定计划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工作效率。这是企业整体的计划,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每个部门制定阶段性计划,如果部门在这段期间内有很好的表现或者超额完成了计划,公司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对于长期的计划,企业可以制定为需要企业向怎样先进的方向发展,或者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有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看到发展的希望,从而为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仅提高了员工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还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4.成本问题。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将往年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投入较多的部分,考虑能否通过一些办法缩短这方面的开支,还可以建立一个对财政情况进行专门管理的部门,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由于财务环节存在漏洞造成的资金短缺情况。在降低成本的时候,有一些是不能减少的,比如职工的福利待遇以及施工所要用到的设备的投入,因为这些投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项目成果,所以不能在这些方面进行降低。

5.加强管理。对电力施工企业内部体制和部门的设定进行改革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对每个部门进行责任的细分,这样可以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负责人,从而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下降,也无法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即时的更改和分析,导致企业在遇到困难时无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除了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加强之外,还应该对企业外部加强管理,这就体现在对电力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改善。只有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深切的改革,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才能在生存中求发展,达到发展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企业生产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