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9 07:46:51

数学研修总结

数学研修总结篇1

各级领导对这次研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做好远程研修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更有效探讨分散学习教学管理的方法,鹿寨教研室于8月15日下午召开参加远程培训的各学科班主任、简报编写组成员会议,会议讨论并确定了对于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班主任工作要求,并对分散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班主任分组进行 深入的探讨,各班主任积极发言,为培训顺利开展献计献策,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想上和工作环节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班级分4个小组学习,小组 长“网上检查,电话督促”的工作方法,为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工作顺利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紧接着在8月19日下午,初中0602班40多位学员怀着喜悦的心情聚在实验中学会议室召开了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动员大会。会上,班主任详细讲解了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随后,学员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大家分担着存在的困难、分享着能参加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的喜悦。最后大家表示,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一切困难, 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上网、电话、聊天等途径及时了解各学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在后阶段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分别给学校领导打电话督促其完成作业,至学习结束我们班全体学员基本都按规定完成了作业(有三个特例除外—这三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转到其他科目的培训)。对好的现象给予及时表扬,如罗晓萍老师作为我们班的简报编辑员,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自己觉得自己在简报的编辑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未掌握好,觉得自己所编辑的简报与别人的还有一些差距,于是联系到上一期的简报编辑,利用暑假最后两天时间不远几十公里赶到县城向那位老师请教,回到家后还自己不断地练习排版、编 辑图片等等,正是有了她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简报才能多次进入课程简报中的简报揽胜。

指导老师梁华亮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对我们学员的作业及时的批改和鼓励,促使我们班的学员学习热情一直高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员尽管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停电、电脑上不了网、电脑不够用、遇上上级的各种检查、出差等等,但我们的学员都能想尽办法解决,有的从乡下专程到县城上网学习,有的白天没办法进 行学习,就利用深夜时间进行学习,有的甚至买电脑上网专程为远研学习,研修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陶玉莲老师在班级交流中说到“越是缺少监督的学习,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员们种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和精神真的很令我们感动,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罗晓萍、冯爱英、邓剑、韦水兰、陆汉华等。

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班主任的跟踪学习,学员们的主动,在研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状态、教学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多次得到专家组的好评。 在这个知识舞动的平台上,我们所有参加研修的学员们累并快乐着!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明天!

数学研修总结篇2

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包茹华认为,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这次携手,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创新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高远、更广阔的平台。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今天,南岸区与吴正宪工作站的跨地域合作,到底创新了什么?又会给名师工作室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异地联手:系统设计名师工作站研修模式

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携手,源自于该区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愿景引领下,南岸致力于从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教学智慧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通过“1+5+N”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工作室成员组成的“1”,带动远郊区县的5个小学数学团队,影响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教师,乃至众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南岸区教委经过研究,决定引入这一创新的研修模式。2013年9月,南岸区教委与吴正宪老师协商,筹备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2013年12月25日,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双方协商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为南岸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工作站研修周期为三年,成员在区内遴选,最终确定包括7名核心成员在内的34名成员。遵循总站工作与分站工作协同,网络研修与现场研修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结合的原则,分为筹备研修、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成果总结四个阶段,以多维指导、跟岗研修、异步研修、展示交流的模式开展工作。

多维指导――每学期邀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导师或核心成员到南岸区指导工作站工作1次(每次活动历时两天),工作形式包括专题调研、专题讲座(讲学)、指导成员汇报课、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跟岗研修――南岸区工作站每学期遴选4~6名成员到北京工作站跟岗研修一周。

异步研修――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研修网络,形成异步研修模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7位核心成员(每个成员引领一个学区,引领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辐射)34位骨干教师(每个成员带动一个校点,带动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射)全区小学数学教师。

展示交流――由总站为南岸区工作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每学年推荐2~3名成员,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较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上课或交流。

理论研修:读书交流开启智慧大门

2014年1月,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全体成员领到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三本书。自此,工作站理论研修阶段正式开启――学习吴正宪的教育理念、专业品质、课堂实践和教学策略。

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数学教师怎样说课――巧在设计》《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重在实施》等书籍,也成了理论研修阶段成员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成员们一至两个月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总共持续近一年。工作站一共分为六个研修小组,采取先小组内交流,再各组代表在全体成员读书会上交流的形式,此后各小组分别形成交流记录和学习体会。

南坪实验小学金卫老师对《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爱不释手。他说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吴正宪老师一路走来的思索娓娓道来,给自己很大触动。他总结出“热爱是前提、实践是基础、学习是保证、反思是关键”的名师成长路径。

网络研修,也是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19日,南岸区工作站网络班正式开班。成员们在3月至6月期间内,参加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师发展研修课程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以自主研修的方式学习吴正宪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以及八种特色课堂。

对专业理念、方法的学习,增长了成员们的智慧,也打开了走向儿童数学教育的大门。

实践研修:多地联合教研全面碰撞思想火花

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的实践研修阶段,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以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自我成长和辐射他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工作站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研修活动,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吴正宪、张秋爽、刘延革、贾福录等名师们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以及同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的精神。

2016年9月13日下午,吴正宪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带来了一堂《小数除法》课。她尝试引导孩子们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分余数问题,首先从“分钱”说起,慢慢过渡到“分水果”,继而再“分绳子”,最后到分计数单位,让孩子们在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中深刻理解小数除法算理。“切记将数学教学‘成人化’,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都要合理引导,将童真童趣引入课堂。”

不少成员观察到,吴正宪的课堂并无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更多的是简单明了的板书。她强调,要在板书设计上,梳理本堂课的“问题串”,画出“问题生成树”,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一致性。

数学研修总结篇3

本方案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现状和本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和分析,确定此次调研的问题和目的。然后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自身情况和目标人才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确定相关资料分析方法。最后通过调研方案的实施和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得出调研报告,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背景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截至2016年11月底,山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55667辆。而且这两年多,山西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190辆左右。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 1450414辆,当年新车注册190874辆,注销登记17066辆。

2017年山西全省GDP为1497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快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7831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2443元,下降8.1%;转移净收入6667元,增长16.2%;财产净收入2190元,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5462元,增长5%;经营净收入2824元,增长3.4%;转移净收入2337元,增长16.9%;财产净收入164元,增长10%。

太原市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836家。

随着我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增长16.36%,个人拥有的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对汽车维护和修理的需求增加。

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增加,汽车维修由机械修理为主稍带一些简单电路检修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许多汽车维修设备生产厂家推出最新的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为机动车维修行业注入了高科技成分。有了这些专用的检测仪,就可以方便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问题

由于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对未知的汽车市场人才需求,需要确认汽修专业的现状情况,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1.掌握目前我县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了解并掌握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

3.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交流,寻求与企业的深层次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4.提高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

5.锻炼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

6.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工作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7.确定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方法是:

(1)对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2)组织调研本专业的专业现状;

(3)确定针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调研的范围;

(4)确定采样调查的企业;

(5)设计调查问卷(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6)执行问卷调查。

五.调研设计

(一)调研总体情况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主体为刚毕业的毕业生20人以上,企业5家以上,一线员工10人以上,一线管理人员10人以上以及部分中职院校。其中一线管理人员包含:

(1) 本地区4S店、维修厂等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 本地区汽车汽修厂或4S店,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实地现场观察、考察。

(2)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访谈(见企业负责人访谈记录表)。

(3)发放调查问卷(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4)网上搜索、书籍、报刊、杂志查阅。

(二)问卷设计

1.问卷类型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消费群体和辅助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的问卷包括对汽修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和对企业员工发放的问卷两种类型,其中对毕业生发放的问卷采取自填式,对企业员工的问卷以自填式和访谈代填式为主。

2.设计原则

(1)内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要言简意赅,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要通俗易懂,问卷内容不宜过多。

(2)便于回答。针对毕业生或针对企业员工面访调查,不宜耽误他人过多时间而影响到受访者的生活、休息,因此问卷以封闭式的打钩题为主。

(3)目的性明确。问卷的问题应该覆盖本次调研的4个研究目标,从而保证问卷信息的有效性。

3.问卷结构

问卷内容包含:标题、说明、调研内容和被访者项目

六.现场工作以及资料收集

(一)调研人员构成及安排

1.调研人员安排:此次调研工作将本小组各相关人员联合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1)组 长:张丽凤(负责编制调研计划、设计调研用表、召开调研会议、控制调研进度、检查评估调研质量、统编调研报告)。

(2)副组长:范常盛(负责落实调研计划、汇总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进行费用报销)。

(3)成 员: 彭亮、李赟、梁卫强、田振芳、 靳炜、 叶美桃、王秀林、王金仙、乔露露、吕旭(负责行业企业调研、 简单分析调研资料)。

本次调研共有调查员12名。为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具体人员及其工作安排如下:

(1)调研一小组:5人,分别是范常盛、彭亮、田振芳、叶美桃、王秀林(范常盛为调研一组组长)负责调研问卷的设计与修改、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工作及最终的数据处理和制定调研报告等工作。

(2)调研二小组:5人,分别是张丽凤、梁卫强、李赟、靳炜、乔露露(张丽凤任调研二组组长)负责调研人员的培训、实地调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3)调研一小组和调研二小组10名调查员以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负责10家以上企业实地调研。

(4)吕旭、王金仙等2名调查员以汽修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电话、网络、面访等方式,负责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发放不少于50份调查问卷。

(二)资料收集

调研所需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有项目技术小组人员负责整理收集,收集方向和范围为:汽修专业现状资料,人才需求资料,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机构的统计资料等。

七.调研要求

1.人员要求:

所有调查人员,外出调查时要穿校服(没有校服的要求着装正统),要体现学校精神、展现文明风采,绝不能有损害学校声誉的言行举止。

本次调研工作意义重大,任务重、时间紧,各位成员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随机应变,确保调研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2.质量要求:

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予以指导。

在调研中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普遍调查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检验调查结束的问卷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可否补救。

访谈时要注意内容的详细记录(如有必要可录音,供后续整理)。

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解的形式。书面报告将对调研问卷中的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以便对专业建设以及企业前期的市场准备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书面报告结构包括:封面、目录、概要、调研目的、调研过程、结论和建议、附录。其中结论和建议是报告的核心部分。

九.情况、费用和时间

(一)企业情况

本次实地调研的企业主要有10家,具体名册如下:

序号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具体地址

调研时间

1

2018.1.10~1.31

2

2018.1.10~1.31

3

2018.1.10~1.31

4

2018.1.10~1.31

5

2018.1.10~1.31

6

2018.1.10~1.31

7

2018.1.10~1.31

8

2018.1.10~1.31

9

2018.1.10~1.31

10

2018.1.10~1.31

11

2018.1.10~1.3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费用预算

本次调研的费用预算主要用于调研人员培训和调研活动开展两方面。具体费用安排如下:

项目

细项

费用(元)

时间(天)

参与人数

合计(元)

问卷设计及印刷

问卷设计

400

4

3

500

问卷印刷

1000*0.1

人员培训

场地及组织

400/天

3

20

1200

人员费用

加班补贴

60/人/天

7

20

20000

交通补贴

5/人/天

伙食

10/人/天

杂项

项目备用

1000

——

——

1000

总计(元)

——

——

——

——

21700

(三)时间安排

项 目

时 间

负责人员

内 容

调研问卷的设计、修改

2016/5/5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试调研后的问卷修改

人员培训及前期准备

2016/5/6-5/18

1.调研人员的培训

2.调研问卷的印刷

调研工作开展

2016/5/20-2016/5/31

调研人员按安排各自开展调研工作

数据统计与调研报告

2016/6/1-2016/6/8

对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十.调研工作计划

序号

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调研方式

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

调研人员

调研材料

1

对汽修专业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能力、专业现状、专业课程、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

查阅、收集、分类、汇总

书籍:

网络:

2016/4/20-2016/4/25

书籍、网络

2

对收集汇总材料进行分析及确认调研对象

对汽修专业的资料进行专家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研范围

讨论、分析、查找、确认调研范围

汽修专业毕业生范围

企业范围

2016/4/28

专业汇总材料、毕业生名单、企业名单

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制作

针对总结的汽修专业的所需研究内容对毕业生及相关企业的人员制定调查问卷表

设计、制作

1.《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2016/5/5

电子、纸质调研表格

4

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

对调研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培训

分工、培训

调研相关人员

2016/5/6-

2016/5/18

调研表格

调研形象

访谈内容

5

对汽修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专业课程、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对母校的教学建议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

2016/5/20-2016/5/3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6

对企业进行调研

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访谈

企业一线员工、一线管理人员、人事访谈、总监访谈

2016/5/20-2016/5/31

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7

调研表格收集、分类、汇总

收集毕业生以及企业的调研表,访谈纪录及调研照片

收集、分类、汇总

1.调研相关表格

2.访谈记录

3.调研照片

2016/6/5-

2016/6/7

1.《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表》

2.《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3.《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跟踪情况调查表》

4.访谈记录

5.调研照片

8

分别对调研表格内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相关调研表格和访谈记录

分析、讨论、总结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2016/6/10-2016/6/1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9

写调研报告初稿

写《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初稿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16-2016/6/2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10

本专业教师讨论记录及总结

针对本次调研和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讨论、总结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25-2016/6/28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5.调研报告初稿

11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1-

2016/7/2

以上有效材料

12

专家讨论记录及总结

职教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进行汽修专业头脑风暴、讨论和总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讨论、总结

本专业材料调研报告及有效材料

2016/7/3

调研报告及专业教师讨论材料及相关资料

13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5-

2016/7/10

以上有效材料

14

方案论证、学校审定和定稿

组织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学校审定,和最后的定稿

论证、审定、定稿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2016/7/11-2016/7/18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十一.企业访谈提纲

(一)企业访谈简介

企业访谈旨在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本调研内容如下:

1.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分布;

2.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升迁经历;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4. 企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二)访谈提纲

获悉贵单位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独到的见解和阶段性的成果,特我们前来拜访调研与学习,希望能得到一定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感谢您的分享!具体访谈问题如下:

【人才结构类】

1.贵单位的岗位(群)设置是怎样的?即有哪些岗位分布?

2. 贵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依据什么标准或规范?

2. 请简单谈谈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包括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3. 未来三年,贵单位最需要的是哪(几)类人才?

【人才现状类】

1.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主要来自于哪些途径?专业对口的占比多少?

2.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缺乏(或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哪方面的技能?

3. 您希望应聘人员在就业前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状况?请举出3-4个结合具体任务的能力描述。

【人才管理制度类】

数学研修总结篇4

弱化修饰词使用频率研究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17个弱化修饰词在CJ和EJ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是具有可比性的。在CJ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弱化修饰词为rather,enough,almost和relatively,其中折中词rather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544次,占17个弱化修饰词出现总频数的36%;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弱化修饰词占出现总频数的70%。在EJ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弱化修饰词为rather,relatively,slightly和somewhat,其中近似词almost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118次;折中词rather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570次,占17个弱化修饰词出现总频数的36%,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弱化修饰词占出现总频数的71%。

通过计算log-likelihood值,可以看出17个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里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log-likelihood=1.545E2a,p=0.000<0.05)。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两个语料库中折中词rather和减弱词relatively的使用频数都很高,说明这两个词是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的常用词,而最低程度词barely和scarcely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数明显低于其他弱化修饰词,说明了这两个词并不常用于期刊论文写作中。此外本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论文写作中过多的使用了折中词e-nough和近似词almost,而少用了减弱词slightly;英语本族语学生在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减弱词somewhat的频数相当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两倍。笔者随后通过log-likelihood值的计算来对比每个弱化修饰词在语料库里的出现频率,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使用上显著性高于英语本族语学生;而在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的使用上显著性低于英语本族语学生。以almost一词为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almost的频数为168次,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学生的使用频数,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梁茂成(2005)的研究中也发现由于almost一词的中英文用法一致,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容易过多使用它,他同时还指出另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超用almost的原因在于这个词是在英语课堂里最早被教与学的,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习惯于在他们的写作中使用这个词。

弱化修饰词搭配研究结果与分析在研究了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里的出现频数之后,笔者选择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八个弱化修饰词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进行搭配研究。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CJ语料库里出现了80种搭配,而在EJ语料库里出现的搭配只有63种,也就是说在CJ语料库里的搭配词比EJ语料库里多出了27%,由此可见,英语本族语学生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的使用了弱化修饰词搭配。通过分别对比每个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的搭配情况可以看到,almost一词倾向与表示整体性概念的词语搭配,如exclusively;本族语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经常使用“virtually+identical”这个搭配,而这一特点并没有在中国期刊论文库中找到;英语本族语学生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写作中都经常使用enough搭配,这表明了enough搭配在学术写作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词语结构;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alittle常与表示否定的词语搭配,如unhappy,shy,uncomfortable;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用slightly修饰比较级的形容词和表示肯定意义的词语,如superior,smaller,lower,high-er,larger,better,different;在CJ语料库中大多数与relatively搭配的词是描述性的形容词与副词,如low,weak,short,easy,high等,这一点同EJ语料库中的情况相同;此外在CJ语料库中somewhat的搭配词没有显示出相应的语义特点(见表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本族语学生的期刊论文写作中对于弱化修饰词的使用是有固定的语义和语法特点的,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一些弱化修饰词搭配的特点掌握和运用的很好,但在学术写作中还是会超用或少用一些搭配,英语本族语学生在学术写作中通常会直接选用一些简单但合适的形容词,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用一些弱化修饰词来修饰形容词、副词以掩盖自己的词汇缺乏,另一个中国学习者超用一些弱化修饰词的原因则是他们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者不能准确的理解某些弱化修饰词的语义域。

较好地运用弱化修饰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调节语句中的词语表达程度。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弱化修饰词fairly,slightly,hardly,merely的教学,指导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正确的使用rather,enough,almost,relatively。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弱化修饰词搭配的使用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样会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地道地用英语进行表达。中国英语学习者也应当在英语课堂内外增加自己的语言输入,减少在母语环境下,母语对英语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钰琼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数学研修总结篇5

摘 要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列间隙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局部义齿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技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8.89%;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照组7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满意率91.67%,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牙列间隙 正畸 应用价值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orthodontic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repair

Zhang Gui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ongguang County,Hebei 061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rthodontic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repair.Methods:72 patients with teeth clearance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tial dentur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22%,it was higher than 88.89%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7 cases were in the control group,2 cases we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67%.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eeth clearance;Orthodontic treatment;Application value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收治牙列间隙患者72例,探讨正畸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采取组间对比形式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牙列间隙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19~51岁,平均(43±2.5)岁。以上患者均属于自愿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在同意书上签字。

方法:对照组接受局部义齿治疗方案。实施前,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局部义齿治疗法,告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可提高疗效。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医护人员为患者介绍正畸治疗技术的治疗目的以及预期疗效,提高患者对正畸治疗技术的认知水平。对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患者满意率=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行t检验,P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口腔修复所应用的正畸治疗技术被视为对牙列间隙具有辅助作用的方法。其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治疗目的:①确保患者基牙平行。对牙列间隙患者实施口腔修复之前,必须确认其基牙的就位道是否处于平行状态,若观察到基牙倾斜,医师于牙体预备过程中需对基牙周边的牙体组织予以切削,通常切削部分即可。针对基牙倾斜度较大的患者,难以顺利进行修复,此时应用正畸治疗技术,利于基牙保持竖直状态,便于医师顺利开展修复治疗[1,2]。②牙弓间的牙齿分布必须具备理想性。在患者牙弓内部,牙弓间的牙齿如分布缺乏理想性,则极有可能会影响修复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医师于修复前采用具备辅助治疗的正畸治疗技术将间隙关闭或在原基础上加以开拓,可为下一环节进行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因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及发病诱因均存在差异,为全面获取患者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及期望获得怎样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采用正畸治疗技术应对牙列间隙,修复前需制定综合性修复方案,而方案的制定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行X线扫描,于患者头颅侧位、口内根尖以及口腔全景等处进行拍摄,经医学影像检查获取患者病情特点,后予以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正畸治疗的综合性修复方案[3,4]。

本次研究,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证实我院对72例牙列间隙患者开展局部义齿治疗方案或正畸治疗方案具有显著可比性,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正畸治疗技术值得在口腔修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志贤,程志伟.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484-485.

2 韦祖印.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1-132.

3 胡蕾蕾,滕聿峰,杨茜.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7-58.

4 谢晓秋,王林,王阿明,等.专家系统在口腔正畸等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315-319.

数学研修总结篇6

关键词:油茶;采穗圃;修剪

中图分类号:S6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83-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油茶高产无性系科技扩繁示范(桂科转10100017-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南宁市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采穗圃属南坡,坡度15°,面积4600m2。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北纬22°56′。海拔高95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600~1800h,年均气温约21.6℃,≥10℃的活动积温为7000℃,最低温-1.5℃,最高温39.4℃。年均降雨量1347.2mm,年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pH值4.5~6。[1]

采穗圃在全面完成修剪任务后,进行除草、畦面翻新土壤、施肥、淋透水、防病虫害工作。施肥量为150克/株,以氮为主,配合施磷、钾肥,在阴雨天或下雨前,于植株树冠滴水线范围开沟施下,试验期间共施肥2次,分别为2010年10月、2011年1月。采穗圃安装有喷淋系统,视天气干旱情况可以随时淋水,土壤保持适宜湿度状态。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研究材料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岑软2号、3号[1]混种的密植采穗圃,采用岑软2号、3号的扦插苗种植,定值时间为2004年3月,定值前起畦,畦高10~15cm,畦面宽1.5m,畦间距80cm,每畦上种植3行,株行距为40cm×40cm,经过多次移植,保存率为45.1%。

2.2 实验设计

从采穗圃中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母树24株,分别2种修剪方式,其中一种修剪方式为目前广西普遍采用的采穗圃母树修剪方式,将其设置为对照。另一种修剪方式是强度修剪方式,在对照的基础上,将母树叶片再修剪去2/3。每种修剪方式设4株试验树,重复3次,每种修剪方式共设12株试验树,分别编号,做好位置记录,用于开展修剪方法试验。[2][3]

2.3 试验方法

结合生产实际,将修剪时间定为2010年10月19日。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修剪后的母树地径,计数每株母树保留叶片数,用卷尺测量修剪后母树株高。3个月后,即次年1月底,当最先萌发的芽条已经成熟,可以进行嫁接时,用卷尺测量穗条长度并计数试验株全株的≧15cm的穗条的穗条数,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穗条基径,计数≧15cm穗条芽个数,根据测量值,采用Microsoft Exce计算穗条总数、穗条基径合计数、穗条基径平均数、穗条总长度、穗条长度平均值、穗条芽总个数、穗条芽个数平均值。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用以比较2种修剪方式,究竟是哪种修剪方式萌生出穗条多且优质,在同样的经营管理水平下,哪种修剪方式经济效益更高。

2.2.1 强度修剪方式 随机选取4株做试验株,修剪方式为剪去内膛枝、交叉枝、细弱枝、病虫枝、下垂枝,只保留健壮枝条,顶端平截,保留2~3级分支,保留下来的叶片稀少,枝条老熟、健壮,细枝少。重复3次。

2.2.2 对照修剪方式 随机选取4株做试验株,修剪方式为顶端平截,剪去病虫枝、部分交叉枝、部分重叠枝、影响作业的外沿枝,短截下垂枝,基本上只是矮化、平截母树而已,保留较多的细枝、叶片。重复3次。

4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试验前,强度修剪方式所随机选取的12株试验株,在保留株高、地径方面与对照修剪方式所随机选取的12株试验株无显著差异,但是2种修剪方式在保留叶片方面有显著差异,而且是极显著差异。修剪后,萌发的新芽经过3个月生长,测定≧15㎝老熟或半老熟穗条,即可以用于作为接穗的穗条长度时,比较2种修剪方式,在穗条总数、穗条基径合计数、穗条基径平均数、穗条总长度、穗条长度平均值、穗条芽总个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穗条芽个数平均值有显著差异,而且是极显著差异。

根据表3,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方差分析显示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强度修剪方式在穗条总数、穗条基径合计数、穗条基径平均数、穗条总长度、穗条芽总个数方面都比对照修剪方式大,只是在穗条长度平均值上比对照修剪方式略小。

在岑软2号、岑软3号密植采穗圃秋季修剪中,强度修剪方式明显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修剪方式,采用强度修剪方式所萌生的穗条,在3个月后,平均每株穗条总数是30.42条,比对照修剪方式的25.17条多出5.25条,即每株多萌生出20.9%的穗条,且穗条芽个数平均值每穗条平均比对照修剪方式多1.64个芽,即多萌生出22.8%的芽。

参考文献

[1] 何应会,马锦林等.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和特性研究.广西林业科学[J].2009(38)4:212-217.

[2] 苏广鑫,徐建民等.湿加松F2代采穗圃修剪促萌试验.广东林业科技[J].2009,25(2):40-43.

[3] 李开祥,张乃燕等.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配合力研究.广西林业科学[J].2009(38)1:4-7.

数学研修总结篇7

【关 键 词】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庆市綦江区以建设“重庆市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借力“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坚持把提升工程纳入全员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提升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小学教师共计7550人,其中学前教育183人,小学教师3327人,初中教师有2534人,高中教师有1506人。农村小学教师有25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有2027人,占初中教师的80%;农村高中教师的人数为386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5.6%。全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人数为497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5.9%。30岁以下教师1302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7.2%;36~50岁的教师48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9%。2014年,在国培计划(2014)――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混合培训中,綦江区按照市教委、国培办要求,统一部署、强化管理,以“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为主题,把国培计划和区级培训规划结合、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活动实施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研修成果与专业成长相结合,共组织46所学校、2605名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全区远程培训上线率、学习率、合格率全部100%;线下集中研修共有1350名教师参训,培训机构全部认定为合格。区教委为提高培训实效,对参训学员集中组织统一考试,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和考试成绩,评出线上远程研修优秀学员339人,线下集中研修优秀学员159人。

二、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作法

1. 建立工程推进机制。綦江区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区教委成立了以教委主任为组长、分管教师培训的教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区基教科、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科所、区技装中心的有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区教委把提升工程成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提升工程的实施。

2. 切实搞好培训需求调研。2014年4月12日至20日、7月2日至4日,在面上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所学校、2个学区、1个教研单位和1个培训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考核机制。收集到的主要意见归纳起来有:希望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渴望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培训动漫制作,教会教师运用各种常用软件;采用“菜单式”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培训内容;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深入基层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一线教师疑难等。

3. 分批整校推进实施。綦江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共106所,区教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分三批完成全区7550名教师提升工程的学习。2014年11月18日,第一批选择46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学科全部教师参加提升工程80学时的线上远程研修学习,在参加线上研修的2605人中遴选1350人参加线下5天的集中研修学习。

4. 集中培训分段进行。由于线下集中研修时间紧、任务重、工学矛盾特别突出,綦江区采取2天区集中培训、2天校本研修实践、1天作品评比交流表彰的模式,打造优秀作品,即“2+2+1”模式。区集中的2天采取先大班后小班的模式进行培训,大班采取的是由信息技术专家作“技术为我所用 教学因我而变”、“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小班的时候每个班级由班主任、坊主和教研员组成3人团队,进行分班破冰活动、部署线下研修任务、分组讨论、展示作业及教学设计,打磨作品、小组展示、选定作品方向。校本研修的2天,要求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修改、打磨、完善并提交作品。最后1天研讨交流、分享展示、完善成果、评比表彰。

5. 建立分类激励机制。具体做法是与綦江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相结合,通过线下研修、作品打磨,每校推荐线上参训人数10%的优秀作品提交到区里,区里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30%,每个积30分,二等奖占30%,每个积20分,三等奖占40%,每个积10分。根据学校参训人数获奖的平均积分和工作坊内学员获奖积分的人平分进行排名,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一等奖8所、二等奖12所、三等奖8所和对坊主、教研员考核定等。

6. 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綦江区教委每周一通报上周各个工作坊和学校教师参加线上研修的情况,促进学校和工作坊的坊主督促学员参加学习。通报的量标主要有参训率、学习率、每个学校教师参训成绩的人平分排名、工作坊内学员参训成绩的人平分的排名、全区2600名教师到每期通报统计截止时间成绩排名等。区教委共进行了六次通报,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校长、坊主和教研员督促教师参加线上学习的主动性。

7. 高度重视成果物化。培训过程中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围绕打磨优秀作品,汇总提炼物化成果的思路开展工作。对各种提升工程的文件、通知、方案,线上研修的成绩表、线下集中培训研修手册、考勤册、线下研修小组交流研讨记录表、成果打磨登记表等、考核结果、学校总结、优秀作品等,分类组卷,建立提升工程的专卷,有利于对提升工程实施的总结和提炼。

三、提升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

1. 获得学校领导理解,有效克服了工学矛盾。本批培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期末复习考试,工学矛盾突出,但由于区教委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学校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培训前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动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提升工程实施后,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充分理解,使得很多学校的校长主动地为教师想办法、想措施,鼓励教师圆满完成提升工程的培训。

2. 采用混合培训模式,取得丰硕培训成果。由于本次培训采用的是混合培训模式,课程资源丰富,教师感觉很实用,加之又采用了任务驱动培训,完全颠覆了教师过去对远程培训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的典型案例。通过培训,增强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征集出来的优秀作品有270件,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97人,三等奖148人。

3. 赢得各校大力支持,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工程的实施,在学校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每周看学情通报,对本校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

4. 打造了一批指导专家队伍,为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綦江区以项目制的形式,按照一定比例结构,整合区内外教师培训、教研、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名师组成的60名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较强的提升工程实施教学研修和培训能力,承担对綦江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策划、指导、管理、交流和监测,将极大地推动綦江区下阶段提升工程的开展。

5. 任务驱动,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注重在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后,让参训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参训者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最后,参训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委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提升工程培训考试。

6. 顶层设计、行政推动是关键。由于提升工程的实施时间紧,工学矛盾特别突出。因此,顶层设计上,坚持分批整校全学科推进,有利于学校配合开展培训;行政推动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行政主导、分校组织、项目推进;方案设计上,坚持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以行政推动为主的提升工程的培训,体现了较强的“刚性”色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 网络平台设计和选择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选择一家网络平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手段实现教师自主学习、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国教师研修网课程和功能的设计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参训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学校以及参训教师强烈要求延长网上学习的资源延迟关闭的时间,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

四、实施提升工程实施的挑战

数学研修总结篇8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fully grasp the quality of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land, especiall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 levels for every county in the better precision scale evaluation. Taking X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or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rtition of grade cells, selection of factors, division of grades in the factors method, compares it with the modification method,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ts usage in factors method grading from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农用地定级;因素法;修正法;对比分析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factors method;modification method;comparative analysis

0 引言

农用地又名农业用地,指的是直接抑或是间接的被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以使得土地易发生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构成还有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参照,在行政区范围内所进行的农用地质量评定。就我国已经完成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而言,农用地分等工作是在全国农用地整体系统内部的相对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它主要就全国农用地整体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行了测算与把握,并没有针对各县域的具体土地环境条件进行更深入详细地状况指标考虑,而最终将各县域内部的土地综合质量差异级别精确地核算出来。因此,全面掌握县域层次上的农用地质量状况,特别是在更好精度尺度上评价得出针对具体县域耕地质量状况的有关农用地级别差异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依照,有有三种较为常用的农用地定级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下面对其进行分别说明:以土地的利用需要为具体参照,对其相应的因素进行选择和分析,确定各因素体系及权重,以此对农用地级别进行相应的评定,这种方法是因素法;基于农用地自然指数上,对其土地利用和经济以及自然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系数修正分等成果,以此来进行农用地级别的评定,这个方法是修正法;选定已知参照标准样地,通过比较计算各种因素而评价土地质量并评定级别,这种方法是样地法。

为深入理解因素法在农用地定级中的可行性,本文以山区X县(以下简称“研究对象”)为例,分别采用因素法和修正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选定定级山区农用地的最优的方法。

1 研究区域概略

研究的区域为云南省的东北部,属高原山地地区,依据土地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土地总面积369551.33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140348.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98%;园地138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8%;林地1608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53%。

2 运用因素法定级

2.1 定级单元划分 以实际资料的情况以及《农用地定级规程》要求为参照,此农用定级所使用的是1:10000的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满足农用地定级的精度要求,采用地块法划分定级单元,将面积较小的图斑进行地类合并,处理后共划分出19361个定级单元。

2.2 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根据定级因素确定原则,由于研究对象农用地分等成果已经针对耕地考虑过有关温度、降水量、剖面模型、土壤PH值等指标且计算了土地利用和经济指数,为了更好地与分等成果进行有效衔接,可通过直接采用农用地分等结果作为因素参与计算来结合特尔菲法以及成对比较法来分析(保留分等中没有进行考虑的却实际上影响了农用地级别因素和在满足定级精度要求之下),具体见表1。

2.3 定级因子指标化处理 以每个因素因子对于农用地质量的影响作用方式为参照,选择适当的赋分函数模型对应编制“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对15个因素因子分别进行其作用分值的计算,再结合定级单元进行空间叠加与关联处理,即可得到各个定级单元的相对于定级因子的相应得分。所有因素因子量化和作用分值的计算工作均采用GIS空间处理完成。

2.4 计算定级指数 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计算定级指数有加权求和法、限制系数法以及几何平均法等几种方法。

以研究对象的状况为参照,该定级指数计算选定加权求和法。计算的公式为:Hi=■wj・fij

其中: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为Hi;定级单元编号为i;定级因素因子编号为j;第j个定级因素因子权重为wj;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为fij。

选用GIS空间叠加还有空间统计汇总功能在计算机中实现,经处理后得到19361个农用地定级单元中,定级指数最大值为86.03,最小值为38.13。

2.5 级别划分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的要求,选择总分频率曲线法来对研究对象定级范围当中的农用地的级别进行划分。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各单元定级指数,利用计算机数据统计功能并绘图。可以得出,有三处频率曲线较为明显的突变处,从统计意义上可以认为突变处所对应的横坐标分值即可作为土地定级的临界点,即可将研究对象农用地划分为四个级别,如图1所示。

开展各级别面积统计和汇总工作的基础是研究对象耕地面积,统计汇总后各级别的面积统计还有结构如表2。

3 修正法定级

基于农用地自然指数上,对其土地利用和经济以及自然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系数修正分等成果,以此来进行农用地级别的评定,这个方法便是修正法。

3.1 分等成果 研究对象农用地分等选取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障碍层距地表深度、排水条件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以及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等)、无霜期等指标作为分等因子,分等成果质量等别指数分布于Ⅳ至Ⅸ等,其中水田分布在Ⅳ、Ⅶ、Ⅷ、Ⅸ等,分别占全县农用地的0.2%、0.004%、0.08%、0.15%;水浇地分布于Ⅷ、Ⅸ等,分别占全县农用地的0.004%、0.1%;旱地分布在Ⅳ、Ⅴ、Ⅵ、Ⅶ、Ⅷ、Ⅸ等,分别占全县农用地的3.9%、1.4%、0.17%、15.12%、74.67%、4.2%。

3.2 修正因素、因子及权重的确定及量化 修正法定级修正因素参照研究对象的状况,将那些明显影响了区域土地级别效应的因子进行选择和提取,针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条件,对土地区位因素进行选择和提取,将土地利用状况因素还有耕作便利条件作为修正因素。在进行权重的确定时,分三轮来实行因素的选择还有权重计算,分值结果满足统计分析方法的收敛性要求:

可以将修正因素因子指标的量化为这些类型:

点状因素因子以及线状因素因子和面状因素因子。点状因素因子以及线状因素因子可以经由指数衰减抑或是线性衰减来进行量化而面状可经由直接抑或是间接指标量化。

3.3 定级指数计算 选取修正法来对进行研究对象农用地的定级指数的运算,对于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进行修正:Hi=Ui*Pli*m1*Pfi*m2*Pwi*m3

在上述的公式当中,第i个单元的定级指数是Hi;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是Ui,第i个单元土地区位修正系数是Pli;第i个单元耕作便利修正因素是Pfi;第i个单元土地利用状况修正系数是Pwi;区域内第i个单元是i;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是m1、m2、m3。

3.4 级别划分 将每个分等评价单元的自然等指数等加以利用,经由区位以及耕作便利条件还有土地利用状况的修正,进行定级指数的运算。因为研究对象农用地自然质量这些指数在626-1770间,便选用等间距法划分级别(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参照),把研究区域农用地划分为四级。

4 比较及分析因素法与修正法

4.1 成果比较分析

4.1.1 对比分析定级面积分布 如图2所示的对比图是依照因素法以及修正法的各级别面积相对比率而制成的,可以得出,因素法级别面积比率分布基本成正态分布,修正法级别面积比率分布具有不稳定性,从而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可知,因素法比较合理。由此可见,对于同一农用地,运用不同的定级方法进行定级,所分析出的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4.1.2 对比分析定级级别验证 在上述定级实例分析验证中,随机选择20个样点,以同地区优质样地为标准,根据专家经验及县志等历史资料判断农用地等级级别,分别对因素法和修正法定级结果进行验证,验证后16个样点与因素法定级结果相吻合,18个与修正法定级结果相吻合。

4.2 方法比较分析

4.2.1 比较分析定级原则 因素法是选取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所选取的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变化区间较大。修正法是通过宏观分析,对农用地自然等指数进行区位、耕作便利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修正,计算定级单元的土地质量差异指标,以此实现农用地定级。

4.2.2 比较分析定级特点 因素法定级的特点在于独立性强,体系相对来说具有独立性,易于操作。修正法定级特点是与分等成果的衔接性好,但受等别指数的制约性大,且分等成果与定级要求往往不在同一比例尺精度要求,尺度转换的误差不便于控制。

4.2.3 比较分析定级因素 因素法定级不受农用地分等的影响,而修正法定级是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定级时只需要增加部分自然因素及区位、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因素,但对没有分等成果的山区定级来说,繁琐程度远大于因素法。

4.2.4 比较分析定级成本 鉴于因素法定级是与农用地分等的衔接运用,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相比较建立在农用地分等成果上的修正法而言,若需要在某一未知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农用地定级工作,不论是在数据采集、野外勘测还是室内资料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都大大减少成本的投入比例。研究对象两种方法的成本控制分析对比见表4。

设该研究对象的农用地定级工作成本费为100万元,根据表4影响因素权重关系,选择因素法和修正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工作,可以计算出研究对象农用地定级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成本分别为42万元和60万元。因此,可以看出,研究对象选择因素法进行山区农用地定级比修正法更加节约成本。

5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修正法定级虽然能够很好地与分等成果衔接,但由于山区农用地环境比较复杂,受等别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只适用于已具备分等成果的地区。因素法定级在山区农用地定级中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定级工作中,兼顾与分等成果运用衔接,将分等指数作为定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根据其它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因素等实际情况,定级结果具有现实性。因此,因素法定级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山区农用地定级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TDT100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S].农用地定级规程,2003.

[2]邱健旺.农用地定级方法研究探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04.

[3]罗璇,等.农用地定级中样地法和修正法的比较研究―以上高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4]温修春.运用样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相关问题分析探讨[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

上一篇:返岗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语文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