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8 06:05:43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共性问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使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基层学校的教师该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呢?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的学习过程理论认为,学习者对新知识注意后,进入到工作记忆,同时激活已有知识,而后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巩固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最终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梅耶的学习过程理论和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各种最佳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哪一种理念、哪一种模式都不能离开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绝对不可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两个“依据”,以个人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出发,在现有条件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创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过程”、遗忘规律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生成共性问题——精讲——课堂总结——课堂训练——个人总结”的以“解决共性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解决共性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发现个性问题”环节为前提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更是发现个性问题的过程。学生一旦对新课内容有了属于自己的问题,那么课堂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一定要确保预习任务(内容、方法与过程、目标)具体化,预习结果明确化,时间分配的科学化。学生只有在这样的预习要求下才能实现真正的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即“个性问题”。因此,没有形成个性问题的预习是无效预习。其次是根据对教材的学习填写必要的预学案(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以检测预学的效果。最后是总结整理环节,即对已经学会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技能要总结;对未知点要列出,形成个性问题。

二、“议”是由“个性问题”过渡到“共性问题”的主要渠道

学生通过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并相互帮助、探究加以解决,小组内都不明白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共性问题”了。教师要参加几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并不断地对全班就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讨论进行观察,在讨论、观察和针对性的提问中诊断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而明确课堂精讲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上对学生能够准确地加以诊断,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中教材的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广,加之高考试题难度逐年增大的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显得异常重要

教师在完全清楚学生的共性问题后,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必要的精讲和引导,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精讲环节不能用时过长。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切不可因“不放心”学生而一讲到底。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索会的不讲,同学互相研讨会的不讲。

四、课堂总结和课堂训练环节

教师精讲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总结。这种总结不单是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而且还要对学生预习、讨论的内容也要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扩充知识内容。这也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通过预习、合作、教师讲解,能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际“行为”是学生学完某一块儿知识之后迫切需要验证的事情,因此,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然后当堂订正答案,有必要的话可进行组内再讨论。

五、每节课要给学生一两分钟的个人总结时间

学生通过个人总结或笔记整理,才会明确课后需要强化记忆的和强化训练的内容。一堂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很少布置“一刀切”的课后作业,真正意义上的课后作业应该是有层次要求的,它是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学习领域,而不是单纯的课后任务。因此,学生通过个人总结,才会明确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和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而进行强化训练的内容。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 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策略;反思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36-04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多,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即使教师不断降低试题难度,仍会出现50%左右的不及格学生。如果任由这一现象蔓延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高等数学基础,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力驱动。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煤炭类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把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困难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9月入学的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等20个煤炭类工科专业,42个班级共1682名一年级新生。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围绕入学新生学习基础情况,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策略与习惯,学习投入与主动性等四个维度设置调查项目。入学新生学习基础情况由2013级工科新生高考数学成绩和数学基础知识测试成绩两个指标构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策略与习惯、学习时间与主动性。调查问卷表由12个选择题构成,包括:学习高数课程的目的、高数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数课程的兴趣、高数课程难吗;在高数课前预习吗、你在完成作业前进行课后复习吗、对待教师批阅后的作业怎样处理、对待没有学懂的内容如何处理;每周用于高数课程的学习时间、每次完成课后作业需要的时间、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教材中的其他题做了多少、每章结束后是自己进行总结还是等教师总结等。

(三)调查方法

从学校招生办公室查阅2013级学生录取表格,用Matlab7.0软件对学院工科专业新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2013级工科专业新生高考入学平均分、总分标准差、数学单科平均分、数学单科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以测试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公式、基本运算和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为目标,编制新生数学基础知识测试试卷。在学校每一个工科专业随机选取一个班学生,共计20个教学班进行测试,了解这些新生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安排在学生经历了一段高等数学课程学习后进行。由任课教师在每班按学号随机抽取10名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420份,回收有效问卷表364份,有效率86.7%。

二、调查结果统计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至表5。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入学新生学习基础情况

表1显示,学校2013级工科专业新生高考入学平均分267.3分,数学单科平均分68.5分。将这些数据与高考总分750分、数学总分150分比较,不难发现学校工科专业新生的生源现状。如果仅从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就得出工科专业新生不具备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则有失偏颇。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考命题在逐步加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试题的比例,但仍然不能改变高考与生俱来的选拔。为此,围绕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最为基本的要求编制测试试卷,对该校工科专业新生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测试。表2显示,80~100分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12.3%,61~80分学生占46.7%,表明超过10%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课程学习,接近60%学生具备课程学习的基础。

(二)学习目的与动机

表3关于高数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统计结果中,选择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的学生不足45%,提高数学能力的学生仅有11.2%;而选择应对考试的学生高达78.9%,选择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同等重要以及比专业课重要的学生总数则超过60%。这些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对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定位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数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自身的专业偏好,脱离学生基础现实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赋予数学课程无限作用与功能;另一方面,还必须坚守高等数学课程必需具有的奠定后继课程够用的数学基础、搭建终身学习必需的数学平台、培养高职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等三项功能。

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难度的调查中,选择“很喜欢”占总数的13.7%、“不难”占12.9%,“没有兴趣”占22.7%、“很难”占21.8%。数据表明,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自我感受与兴趣程度呈正相关。自我效能理论指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到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期望的影响[1]。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对困难的态度,学习的努力和坚持程度,行为效率和归因方式,学业任务的完成和学业成就。在基本学习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学生自我效能感显得更加重要,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

(三)学习策略与习惯

表4关于学习习惯与策略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分别占学生总数的11.3%、23.5%,偶尔预习、复习分别为54.6%、57.4%,没有预习、复习分别为34.1%、19.1%。对待教师批改过作业进行修改后总结的仅为16.7%,跟随课堂讲评修改的为48.6%,只关心对错、不修改两项之和为34.7%,对待不懂内容放任自流的为24.7%。这些数据表明,超过80%的学生还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没有建立起与大学自主学习、自我求知、合作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同时缺乏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接近1/4的学生在渺茫和困惑中迷失自己,放弃了对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适应性转换,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对付压力,制定并坚持执行学习计划,建立与课程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策略成为承担入学新生教学任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四)学习时间与主动性

表5显示,有近60%的学生能在0.5~1.5小时的正常时间段内完成一次课后作业。这与新生数学基础知识测试中所获得的接近60%学生具备课程学习基础的结论相吻合。但是32.6%的学生在0.5小时以内完成课后作业则明显与学生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以上结果与“21.6%的学生每周用于课后学习的时间几乎为零”相比对,不难发现,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相当严重的抄袭现象。在学习时间方面,仅有25.3%的学生每周用于课后学习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公共基础课程提出“必需、够用”的总体要求,参照《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内外学时比为1∶2”的建议,将高职数学课程课内外学时比调整为1∶1,学生用于数学课程学习的时间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指出:某种行动的动机强度与投入在该行动上的时间线性相关[3]。学生高数课程学习投入与主动性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动机强度较低。

四、调查启示

(一)注重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机衔接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4]。同样,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每位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在高中阶段建立的数学知识基础,在单元教学前及时增补相关教学内容,弥补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缺失。此外,由于高等数学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初等数学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上完成由精确到近似,由有限到无限的转变,并最终通过极限的方法实现由近视到精确的回归。这就要求教师以真实问题设计典型教学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学生对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的过渡。

(二)帮助学生建立与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策略

在高中阶段,对一个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练习、考核、总复习等方式反复训练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各种形式的监督无处不在,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后,随着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呈现出课时少、信息量大、内容跨度大的特征。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课程的总学时在100~120学时之间,工科专业对课程要求则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指引尤为重要。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核心在于掌握以上教学内容的数学符号系统,以及解题能力和方法,而不是复杂的运算技巧。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与教师的互动学习,课后与同学的互助学习。通过不懈地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问题作业修改、章节系统归纳等基本学习环节,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师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学习过程监管,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结果进行自我回顾、分析、评价和提炼。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觉、主动的反省,进而形成对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描述,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反思性学习,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自身思维素质的养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2]杨慧卿.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8(2):15-20.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袁芳.理工科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及教学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1(2):132-135.

Survey on Learning Status of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Shaanxi Energ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the Case

NIU Xi-wu

(Shaanxi Energ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tudy for students of a higher number of basic vocational colleges, purpose and motivation, strategies and habits, investment and initia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that the main reason there is poor learning difficulties learning habits, and lack of investment and initiative. Accordingly,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d higher mathematics organic convergenc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s to adapt,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earning.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3

本研究以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为个案,旨在分析该课程讨论区社会互的现状与交互质量。研究结果显示:MOOC课程讨论区讨论话题广泛,但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教学管理类的主题也受到学习者的关注;MOOC课程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互动;该课程学习者的社会互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从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主讲教师、课程助教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加强论坛发帖管理,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改善和提高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互质量。

【关键词】 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互;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3―0039―06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其开放性、大规模、社会性等特点,赢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然而,和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样,其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显得尤为重要。MOOC课程讨论区作为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场所,成为评价MOOC课程社会互的重要方面。

一、远程教育中的社会互文献综述

最早提出社会互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著名学者托尼・贝茨(Tony Bates),他认为社会互是指两个或多个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1]。社会互是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互的特点与规律、交互质量、交互策略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领域。

王爱梅等人认为基于网络的社会互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开放性、文本特性、持久性和对技术及任务的依赖性[2];李良等人通过交互密度来区分积极参与者与消极参与者,并对两者的社会互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积极参与者的交互在认知行为的层次上要高于消极参与者[3]。社会互质量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陈丽以远程教师培训中的在线讨论为例,采用古纳瓦德纳(Gunawardena)提出的交互分析模型来分析学习者间社会互的质量,发现核心参与者的兴趣和水平决定了其他学习者社会互的方向与水 平[4];李良、胡晶对网络教育培训课程中学习者社会互水平进行研究,得出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交互水平较低等结论[5]。针对社会互中出现的交互质量较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陈丽和伊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互策略框架[6][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通过改善交互氛围、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等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社会互出现的问题[8][9][10]。目前,国内关于社会互评价方面的研究,多为借鉴国外已有的评价体系来展开,如亨利(Henri)的分析框架、加里森(Garrison)的批判性思维四阶段模型、古纳瓦德纳的交互分析模型等。熊秋娥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社会互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异步社会互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维度和53个二级指标[11]。

国内关于社会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发现已有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电大的教学平台、网络论坛以及其他虚拟学习社区,而以MOOC课程讨论区交互为研究对象的较少。目前,关于MOOC交互的研究主要包括交互机制[12]、交互网络结构特征[13]、交互影响距离[14]、主题交互模型[15]等方面。但对MOOC课程讨论区中社会互质量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MOOC课程讨论区中社会互的现状以及质量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课程之一“财务分析与决策”为研究对象。该课程于2014年3月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开课,主讲教师为清华大学的肖星教授。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十章,课时10周。该课程一上线就吸引了万名学子的追捧,报名学习人数多达43,765人。由于第一期的成功,该课程于2015年3月9日再次登录学堂在线。截至2015年7月1日,该课程的讨论区已有682条讨论主题,共有4,452条讨论记录,话题讨论范围涵盖比较广。因此,本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的文本内容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讨论主题、帖子回复数量、发帖者的角色等方面对讨论区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借鉴古纳瓦德纳的交互分析模型对该课程讨论区的交互质量进行分析。

(三)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而得, R=n×K / [1+(n-1)×K][16]。其中,R为信度,n为评判人的数量,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计算公式为K=2×M/(N1+N2)(M为评判人完全同意的类目数,N1为第一位评判人分析的类目数,N2为第二位评判人分析的类目数)。研究内容分别由两位作者独立编码,然后通过计算可知,在数量化分析阶段,该研究的信度约为0.921;在交互质量分析阶段,信度约为0.917。两次分析的信度均大于0.90,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分析结果可以为研究所用。

三、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互数量分析

1. 讨论主题统计分析

“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主要由讨论标题、发帖人员类型、回复数量以及讨论内容等部分组成。标题是对帖子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本部分将每一条标题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暂不考虑帖子里具体的回复内容),共得到682个讨论主题。借鉴已有研究的类目分析方法,本研究将MOOC课程讨论区的主题类目分为课程学习类、教学管理类、MOOC平台使用类和日常交流类。通过对682个讨论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到表1。

(1)MOOC课程学习者讨论话题广泛,但主要以课程学习类为主

MOOC课程学习的讨论话题涉及课程学习类、教学管理类、MOOC平台使用类、日常交流类和闲聊灌水类。课程学习类帖子数量为390个,占比57.18%,其中由教师或社区助教的帖子数量为15个。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能够较主动地在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其发帖内容多以知识点的探讨、作业疑难问题的解答为主,这说明MOOC课程学习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学术话题,讨论内容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展开。

(2)教学管理类主题也受到MOOC课程学习者的关注

教学管理类的帖子总数为173个,占比25.36%,其讨论内容涉及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管理、证书申请等话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MOOC课程本身的特点相关,MOOC课程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而且还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这就涉及有关考试安排、成绩管理、证书申请等相关讨论主题;二是与学习者参加MOOC课程学习动力――获得证书密切相关。

(3)MOOC课程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

日常交流类帖子总数为68条,占比9.97%。虽然这类帖子与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但却有助于维持和增强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机,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巩固。然而,学习者对此类帖子的关注度较低,如:用户名为“PingGai”的学习者发帖称由于自己选修多门网上课程,害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对该帖回复的仅有两名学习者,且回复内容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鼓励。闲聊灌水类的帖子总数为10个,占比1.47%,说明该课程学习论坛的有效使用率较高。

(4)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的互动

有关MOOC平台如何使用一类的帖子共出现51次,占比7.49%,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注册账号、作业互评功能的使用、手机客户端无法做练习、网速慢、视频无字幕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学习者较差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学习者后续的学习与交流。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 学习者参加课程学习未经相关培训,对MOOC平台的相关功能不熟悉;② 与我国目前的网络技术水平有关。这些都是日后网络课程建设者应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2. 帖子回复数量统计分析

通过对所有帖子主题的回复数量(由于帖子标题后面显示的回复数量n包含标题在内,因此所有帖子的回复数量实为n-1)与发帖者角色的统计得出表2与表3。

由表2和表3可知:

(1)发帖者的角色是影响帖子受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

讨论区帖子回复数在10人以上的帖子总数为45个,其中有36个是由教师或社区助教的,帖子的回复总数高达3,514条,平均每个帖子回复数为97.61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课程学习者的帖子总数为642个,而其回复总数却只有933条,平均每个帖子回复数为1.45个。结合表2可知,课程学习者发帖中有171个帖子没有回应,占总帖子数的25.07%;回复人数为1的帖子总数为288,占总帖子的42.23%。只有极少数的帖子回复人数超过6个人。这说明由教师或社区助教的帖子受到课程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由课程学习者的帖子则容易被其他课程学习者忽视。

(2)MOOC课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

由表2可知,74.93%的帖子能得到教师、社区助教或其他课程学习者的回复,没有得到回复的帖子总数占25.07%。经过对帖子主题的分析可知,其中询问考试安排、成绩以及证书申请相关情况的较多,而关于这些问题的公告在课程主页的课程信息板块和论坛置顶帖子中均有详细解答。这说明部分课程学习者不熟悉课程主页的相关功能,没有认真阅读相关帖子的说明,从而造成大量重复帖的出现。

(3)MOOC课程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的人数较少

由表3可以推算出参与课程讨论的次数为4,452次,而报名参与本课程学习的人数多达43,765人,参与课程讨论的学习者数量占总人数的10.17%。这充分说明大多数的MOOC课程学习者都扮演隐客的角色,他们以浏览信息为主,很少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只有极少数学习者扮演活跃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主动就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课程论坛的建设和新知识的建构有较大的贡献。

(二)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互质量分析

本研究采用古纳瓦德纳提出的交互分析模型,他将基于网络的异步交互分为五个阶段(详见表4),这五个阶段可以反映和解释社会互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关系[17]。

由于本部分主要考察讨论区的社会互质量,因此仅对390个课程学习主题类帖子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每个帖子回复的数量以及长度均不相同,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多种不同的交互类型和层次,也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阶段,因此对讨论内容进行意义单元划分,共得到2,280个意义单元。意义单元代表单一的思想或观点,是一段内容中表达一个单一信息的单元[18]。以用户名为“ccy229165”的回帖为例:“不太明白同学你说的成本具体指什么?我的理解是你的意思是说差异化需要更多的研发和设计的支出吗?(意义单元1,属于第一阶段中的相互询问、回答以澄清描述的问题)这个应该是计入某一期的费用里面的,而不会直接分摊到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里的,所以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应该没有那么大。”(意义单元2,属于第二阶段提出替代假设、观点)

通过对2,280个意义单元(其中有121个意义单元不属于研究范畴,这些意义单元多为寒暄、求助以及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等)的分析得出表4。由表4可知该课程讨论区中有1,093个(占比47.94%)意义单元属于社会互质量的第一阶段,其表现形式多为学习者A提出问题,学习者B就该问题进行描述回答,学习者C对学习者B的观点表示认同,如:

“7.5课后习题:总资产周转率提高,而净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保持不变。怎么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提问者:qixueyu)

总资产周转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增加,净利润率不变,则总资产报酬率增加。权益乘数和资产负债率同方向变动,资产负债率不变,则权益乘数不变。因为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不变,总资产报酬率增加,则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回复者:yanel)

楼上强大,正解。(回复者:XiaozhangDuan)

高人啊,佩服!(回复者:sunxiaowu)”[19]

属于第二阶段――学习者之间发现和分析各种思想、概念和观点不一致的地方――的意义单元有707个,占总数的31.01%。相较于第一阶段,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师生之间的交互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开始注重对概念、观点等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激烈讨论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属于第三阶段的意义单元共有237个,占比10.39%。除此之外,属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意义单元分别有85个和37个,占比3.73%和1.62%。这说明该课程学习者中只有极少数的讨论能够达到知识建构的高级阶段。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课程学习者自身的学识、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有关。该课程定位于研究生课程,然而在选修条件中却没有对选修者做出任何的硬性要求[20]。

总体上来说,该课程讨论区的社会互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该课程的课程评价方式为练习及作业占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成绩的50%,而对于学习者是否参与课程讨论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作者查阅了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的课程评价方式,许多课程都对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一)”要求课后讨论占成绩的30%;浙江大学“管理概论”要求学习者参加课程讨论,发言(贴)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另一方面,问题类型多为良构问题,学习者的思维局限于问题本身。良构问题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习者的思维受限于问题本身,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也仅限于你问我答的形式,很少涉及辩论、协商、建构等高级思维形式。如:

学习者“Gogogo_皮卡丘”问:“营业外收入属于什么?”

老师“summer_dan”回答:“利润表的收入项目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21]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文本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可知:该课程讨论区有广泛的讨论主题,但主要以课程学习内容为主;教学管理类主题也受到课程学习者的关注;学习者之间情感交流较少;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的互动;发帖者的角色是影响帖子受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但由于对课程主页相关功能不熟悉、未阅读已有帖子等原因造成大量重复帖的出现;参与讨论人数较少以及社会互质量较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完善讨论区社会互的现状与质量: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在网络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凝聚力和群体感,促进网上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23]。学习共同体的两个基本功能是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24]。学习者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分享知识与信息,不仅能完成课程学习,也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并逐渐形成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在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之间就课程学习、情感问题相互讨论、相互鼓励,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二)充分发挥主讲教师或课程助教的引导作用,鼓励隐客、非积极参与者主动参与课程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更乐意参与教师组织的讨论话题,这就要求主讲教师或课程助教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① 及时回复学习者的提问;②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采用专题讨论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加入讨论;③ 以鼓励、肯定为主,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④ 增加情感讨论的话题,缩短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建立健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课程评价方式在参考作业完成率和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如当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上注册时应为每个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若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发起话题讨论、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能激发更多学习者参与话题讨论时应得到一定的积分并详细记录在学习档案中,最终将积分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

(四)加强论坛发帖管理,减少重复帖的数量

尽管课程论坛中已经具备帖子置顶、搜索等功能,但仍然不能很好解决大量重复帖的出现,重复帖的出现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① 不利于主讲教师或者助教及时回复问题;② 造成其他学习者在查看、搜索已有帖子时浪费更多的时间;③ 某种程度上造成论坛出现“死帖”的现象;④ 容易导致论坛低层次的互动,不利于课程论坛的长远发展。

平台建设者或者课程提供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重复帖的数量:① 制定发帖规则,并将发帖规则置于论坛的首页顶部。要求发帖者在发帖之前必须阅读相关说明,严格按照发帖制度帖子。② 增加帖子审核的功能;③ 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对于违反发帖规则的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 姚芳芳.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互环境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王爱梅,杨小勤,王爱义. 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互特点的研究[J]. 继续教育,2006,(07):56-58.

[3] 李良,乔海英,王淑平. 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者社会互特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07):48-53.

[4] 陈丽. 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7):19-22.

[5] 李良,胡晶. 网络培训中社会互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5-8.

[6] 陈丽,仝艳蕊. 远程学习中社会互策略和方法[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8):14-17、78.

[7] 尹洁. 促进远程学习中社会互策略的研究[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25-29.

[8] 李远航,王子平. 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互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09):75-77.

[9]谢莹. 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社会互研究――以MOOC学院为例[D]. 云南师范大学,2014.

[10] 乔海英,封红梅. 远程教育类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互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32-34.

[11] 熊秋娥. 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5.

[12] 王璐. 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机制[A].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 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7.

[13] 徐彬,张昱,李封,杨丹. MOOC课程论坛中学习者论坛交互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15,(15):23-26、35.

[14] 杨彬,夏志鹏. MOOC中的交互影响距离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1-4.

[15]石博,何楚,卓桐,徐新. 慕课教学中基于局部社区发现的主题交互模型[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06):1724-1727.

[16] 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 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5,(02):25-31.

[17] 曹良亮,陈丽. 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02):12-16、25、78.

[18] 李彤彤,马秀峰. 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09):26-32.

[19][21] 《财务分析与决策》. 讨论区[EB/OL]. [2015-07-24]. http:///courses/course-v1:TsinghuaX+80512073X_2015_2+2015_T2/discussion/forum/

[20] MOOC学院. 《财务分析与决策》简介[EB/OL]. [2015-07-23]. http:///course/605/%E8%B4%A2%E5%8A%A1%E5%88%86%E6%9E%90%E4%B8%8E%E5%86%B3%E7%AD%96/

[22]王陆,杨惠,白继芳.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4):31-34.

[23] 王海东,丁兴富.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9-32.

[24] 孙娟. 网络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互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5-08-04

定稿日期:2015-11-23

作者简介:.曹传东,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832003)。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及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与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引 言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1-2]。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 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 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4-5]。

2.2 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 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 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 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习总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学习报告。

3.3 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 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 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4.结 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本文所论及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试卷成绩分布及综合评定的及格率,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考核方式改革开启了我校数学专业及公共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先河,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和研讨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所教的课程建设成学生能学,学生爱学;老师能教,老师爱教的精品课程。并将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单伟等,概率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高教理论与实践[J],2009.3

[2]谭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考核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4]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X).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参与性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自身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规律,总结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管理理论与汽车维修知识的有机结合体。

一、中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状态分析

1、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

中职学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年龄心智都还不足以过深的学习企业管理这门有较高难度的课程。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学习,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去掉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重点教授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汽车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际动手为主的技术型专业,根据汽修专业特点对课程知识选择性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传统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还比较滞后,仍有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的。部分较有实力的学校引入了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加入了带图片、带声像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不过,企业管理是门实战型很强的课程,学生光靠看,听的接受方式,学习效果仍然无法达到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入有效的参与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边实战,边学习,力争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本课程教法进行整体设计——“分组企业经营模拟”贯穿全程

本文首先从宏观入手,对整门课程教法进行设计。第一步,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为:采购、库存、生产、质量、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七大块,后续的教学将会围绕着七大块内容循序展开。第二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分为3~4组),每组扮演一家汽车行业相关的企业。同时,要求组中的每个同学都要扮演一个实际企业中的员工角色。按照自愿和推选的原则选出以下角色:CEO1名,生产技术总监1名,质检员1~2名,生产技术员4名,会计1名,销售代表1名。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岗位和工作职责。接着在CEO的带领下确定公司的名称,经营口号,商标,模拟注册流程正式成立企业。虚拟企业经营这个教学方式将会贯穿本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三、参与性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阶段的运用

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如果人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成人学习记忆力金字塔(如图1)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本课程中引入参与性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作者接下来讨论参与性教学方法在课程学习各个阶段的运用情况。

1、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

游戏教学法对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有很高的要求。为此,作者参照中国SIYB创业培训项目游戏设计,针对本门课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了两个游戏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需4个课时。在学习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三部分内容后引入游戏模块一。游戏一包含采购、生产、质检、销售与资金回笼几个环节。在游戏中每组各模拟一个企业,每位组员各模拟一个企业职员,最终经营效益最好的一组获胜。通过游戏模块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的基本周期,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在学习完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两部分内容后引入游戏模块二。游戏二除了包含了游戏一的教学环节外,还加入了合约谈判、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库存、销售技巧几个环节。游戏中对每组的企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戏的可玩性和知识性更强。通过游戏二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谈判技巧,深入体会市场的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了解良好的库存管理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每个游戏模块结束后均要求企业CEO做经营情况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剖析游戏中所反映的教学内容。

2、讨论法的运用

讨论法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点评,是讨论法运用的基本步骤。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开阔,表达欲望得到满足。讨论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议题的要有质量,包括议题提出的时机合理,有吸引力和针对性。另外课堂整体状况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场面控制和时间控制,避免出现失控。最后教师要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先是各组企业代表的总结发言(代表不固定,轮换以保证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然后是教师的总结点评。教师点评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切中关键。

3、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角色扮演是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受试者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本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的,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若干个相关的虚拟场景,提出问题和矛盾。学生以各自在的“企业”为单位对选到的虚拟场景进行角色分配,表演细节分析,矛盾和问题解决方法讨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小品等方式的表演。表演以场景重现逼真,矛盾与问题反应深刻,解决问题的方法清晰,表演生动逼真为优胜。同样,表演结束后评选出优胜组,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练习法的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作者在财务管理部分内容学习时采用此种教学法。财务知识浩繁而难学,中职学生依靠本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可能掌握太深入的财务知识。因此,本门课程在财务管理学习上定位为了解财务基本知识,会做基本的财务表,如销售计划统计表、现金流量表、销售与利润统计表等。

财务管理学习涉及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计算。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练习中,以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练习中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财务表的做法。

教无常法,学无定法。参与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是教师教学前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组织引导,切中要害的总结点评是成功运用参与性教学方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国艳.浅析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企业家天地,2010,125.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翻转课堂 分析解读 方法策略

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讲解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的教学理念已经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课堂学习。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尝试教师终于寻找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因为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电脑与信息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实现在家里或者利用移动设备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便利性使教师可以很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以下就是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所总结的翻转课堂教学的三种有效措施。

一、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划分自主学习的范围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翻转课堂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情况反馈、教师引导这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虽然为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还是应该给学生划分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才能变得有效。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划分好学习的范围,因为学生个性的不同,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进度都会不同,这样就会给教师的教学造成困难。笔者觉得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建立翻转课堂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范围。比如,在学习《实数》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认真学习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知识,至于实数部分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笔者给学生布置范围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注重认真学习。

二、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

小组学习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激烈的碰撞之后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实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自己的学习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每个人对实数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许多学生之前不明白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具体定义,但是课堂讨论之后学生的理解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理解能力之外,小组学习的开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长期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实施小组学习之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讨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不会受到抑制,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与一元一次方程组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当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每一个人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

三、教师需要注重在翻转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翻转课堂的第三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课堂总结是翻转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学习的知识,学生就很难形成一个数学知识框架。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课堂主体的身份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总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的掌握数学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笔者在学生学习、讨论完之后进行课堂总结,笔者采用的是引导式教学方法,由P者提出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框架,然后笔者在罗列框架的时候会提问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定义或者特点,这样笔者就完成了在总结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成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是新时代非常高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独特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从根本上把握数学学习的特点。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教师需要注重提高翻转课堂三个过程的教学效率,通过帮助学生规定学习的范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以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总结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蔡金法. 数学教育学概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2] 王世容.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 基础教育,2013.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7

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忙差生。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潜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以下是整理的历史教学经验心得总结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学经验心得总结一

本学期,本人任教八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作为教八年级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忙差生。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潜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本人任八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我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用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历史教学经验心得总结二

古人以史为镜,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对于历史老师来说,历史教学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兴趣,感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照着书本读书。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 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历史教学经验心得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我没有急于求成,总是给学生鼓励,对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围绕“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学好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等主题开展教研,完成主体教研文章撰写。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本学期完成20节的听课任务。在教学公开周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七、履行骨干教师职责,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制定结对子计划,互相听课评课,本学期有明显提高,本人听了许老师9节课,而许老师听了我10节课。通过结对子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也认识到结对子是双向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较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八、有计划举行单元测试。本学期积极收集单元试卷,做到每单元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期末练习卷也进行测试,并进行详细讲评。期中考试是四校联考,对比认识教学差距,促进良性竞争。

九、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本学期参加20__年“初中教师岗位培训班”学习、“__教育接力”活动、名师讲堂等。

十、存在的不足是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对课标要求不能较好把握,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老师讲得多,提问学生偏少。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不敢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理;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每一节课的课后小结,尤其是本章知识点的总结,是对本节课乃至本章知识的提炼概括。通过课堂小结及本章知识内容总结,学生可以对本节课以及本单元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有比较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适恰当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做高度提炼和升华,同时也能够完善整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为下一节新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初二物理课程是起始课程,课程内容更具有一定的科普性、趣味性,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学生对物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中,缺乏科学的、合理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注意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利用课堂小结部分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链,不断地深入和完善知识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统整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近教学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指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的。这就意味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认知结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或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内化作用达到新知识的生成建构。

在初二物理(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的刚开始教学中,我就刻意地在每一节的课堂小结部分渗透知识的建构,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例如第一节《声音是什么》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最后课堂小结时,我就利用知识链的形式将我讲的所有内容在课后做了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如下图所示。

首次采用知识链的形式做课堂小结,学生的反应比较好,在与他们交流沟通中我发现他们都比较认可这种方式,觉得这种方式很有利于他们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建立有效的连贯的知识链。接着在第二节《声音的三要素》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主知识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影响振动的因素——振幅和频率。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分别学习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声音的,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总结出这两个因素分别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从而使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层次地体会到第一节课课后小结的知识链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深深体会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存在着不足,还可以继续的深入化、明确化、完整化,就好像是光秃秃的树干开始慢慢地分支和发芽,长成茂密的丛林去寻求更广阔的天地。随着我们所学的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简到繁,知识链也在慢慢地开枝散叶,我们的知识体系会不断的庞大。第二节课课后小结,借助已有的知识链,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先联系,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图所示。

新的知识体系的再次建构,学生都非常欣喜,他们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整体、完善的知识体系了。这时候,在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来提问,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我们喜欢听到的声音和我们不喜欢听到的声音,还存在着动听的、令人愉悦的声音以及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那么是不是我们还可以对声音进行分类呢?除此之外,我们人耳是不是能听到所有的声音呢?是否存在我们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呢?这样前面所建构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再继续地开枝,继续的明细化,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以及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而这两节的课后小结我只引导学生完成了当节课的知识链构建,而没有把它们归属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利用这种建构知识链的方式自己试图总结本章内容,建构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系统的本章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第一章声现象的所有内容,完善自我认知结构,使得自我认知结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

从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来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和掌握了利用建构主义来总结知识的方法,已经可以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知识体系。而学生利用这个知识体系来分点、分层次复习非常的有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采用建构主义观来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将新知识、新概念、新规律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感知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建构自我认知结构体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建构中学习,在总结中建构,将其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进行意义建构,不断生成和完善新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永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书明.建构主义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建构指导[J].湖南中学物理,2011.

上一篇: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 下一篇:课后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