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6 15:16:38

养老院活动总结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1

在众多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年保健操长者参与积极性较高,有手指操、回春医疗保健操以及长者自发组织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目前形成早操锻炼形式有两种:院内护工、社工带领及长者自发组织,形成锻炼地点有3处:各楼层公共区域、一楼大厅及庭外花园。每天5到6位长者参与太极拳锻炼,每天约40位长者参与各楼层早操锻炼。目前院内长者已经形成早锻炼的习惯。

养老院长者特色兴趣小组活动有手语舞、老歌一起唱、老年课堂、手工DIY等四类。手语舞及老歌一起唱为八月份新增活动,由志愿者平台的老师执教,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由于疫情防控缘故,截止到10月底养老院暂停外来志愿者服务。目前成果如下:手语舞开课10次,累计参与人次约78人,长者学习了《中华民族》、《生命之河》、《感恩的心》等手语舞,其中6位老人在八月份院内的七夕活动中成功表演手语舞《中华民族》。老歌一起唱开课10次,参与人次累计约82人。长者学习了《送君》、《十五的月亮》等老歌,共10首,其中5首长者可以表演唱。老年课堂开设的专题课程有:糖尿病知识讲座、痛风知识讲座、夏季预防中暑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心脑血管疾病预防5项课程。累计参与长者约140人。手工课为十一月新增课程,由养老院社工带领,目前成果如下:累计参与长者约20人,长者收获了瓶盖口子粘贴画、纽扣花等作品数十余件。

自2019年底养老院成立以来参与、组织的各大主题活动或大型活动:

开业以来组织主题活动共计12场,参与人次305人

2020年1月1日联合“东望”志愿者开展“庆元旦、迎新年”包饺子活动,参与长者4人,志愿者陪老人聊天、包饺子、做按摩;

2020年3月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工作人员参与给老人整理内务、公益理发,参与长者人次5人;

2020年6月21日开展父亲节慰问活动,给院内每位老人鲜花、送祝福,活动参与长者30人;

2020年6月25日联合沈巷村委志愿者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活动参与长者10人;

2020年7月1日“学四史、观看四史音乐会”活动,宝山电视台来拍摄并采访百岁老人,当天晚上在宝山电视台播出,活动参与长者40人;

2020年7月9日,联合“名仁”苏打水、中交浚阳、宝山供销社青年志愿者开展“教老人玩手机”活动,新闻信息在各大媒体平台,活动参与长者40人;

2020年8月1日,长者生日会,参与人次20人;

2020年8月25日联合“东望”志愿者平台开展七夕演出活动,参与长者35人;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慰问活动,参与长者5人;

2020年9月28日,“迎中秋、庆国庆暨老人生日会”活动,各大媒体现场采访并报道,活动参与长者35人;

2020年10月25日,重阳节手工马赛克杯垫活动,参与长者35人;

2020年10月30日,万圣节party暨生日会,参与长者35人;

2020年11月26日,感恩节活动暨生日会,参与长者30人;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2

一、形成合力,把敬老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来抓

一是整合资源,群策群力,确保总体规划上规模。为了改变我省敬老院建设与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让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我省充分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加大投入,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五保供养“敬老工程”,有重点、分批次地新建、改(扩)建敬老院。我们采取省市县财政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相关部门扶持一点、民政部门补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省级集中三年的福利公益金2亿多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按新建住房每平方米120元,改(扩)建每平方米6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各地政府纷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敬老院建设资金近15亿元,社会捐助资金和实物3000多万元。近三年来,全省共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100所,建筑面积达156.3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0万余张。敬老院居住条件的改善,使五保集中供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2003年的25%提高到2006年的70%。吉安市、宜春市的集中供养率已达到80%,万安、上高、定南等县达到了85%。

二是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确保配套设施上台阶。为了保障敬老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敬老院建设“八个一”的总目标(即一块菜地、一个果园、一口鱼塘、一笼鸡鸭、一栏生猪、一片绿地、一个活动室、一个服务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医务室和一个沼气池。各地政府按照总目标,无偿划拨土地、山林、水田给敬老院。目前,全省敬老院总占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生产基地1万多亩(包括耕地、山林、鱼塘)。新建和改建的敬老院统一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许多敬老院还配备了电扇、电视机。通过对敬老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为老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是树立典型,全面推进,确保整体水平上档次。为整体推进全省敬老院建设工作,我们通过树立上高县敬老院硬件建设典型,宣传万安县敬老院管理服务的好经验,起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在全省掀起了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热潮。各地政府纷纷将敬老院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统一研究、部署和考评,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做到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分院设计,一大批“选址生态化、布局人性化、格调民俗化”的敬老院矗立在赣鄱大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以人为本,把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来抓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供养标准。我省先后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其中每人每年200元统筹作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房维修基金。同时,建立了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人数由2003年的16万多增加到2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五保供养资金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下开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分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二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各地把发展院办经济摆上敬老院自我保障、改善老人生活的重要位置,大多数敬老院做到了“鸡、鸭、鱼、肉、蔬菜”基本自给自足,并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有的地方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将菜地、鱼塘等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增加院办经济收入。2006年,全省敬老院庭院经济收入达到4574万元。通过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全省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做到了“天天有荤菜,月月有零花钱”。

三是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满足生活需求。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满足五保对象医疗、娱乐、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时,重点解决农村五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采取“提前介入、住院救助、出院结算”的办法;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限额由6000元提高到10000元;救助病种由6种扩大到12种;并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五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敬老院添置健身、娱乐设备,组织老人开展唱歌、跳健身操等文体活动。如,上高县组织全县敬老院文艺汇演,年过花甲的老人纷纷登台表演,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建章立制,把强化服务作为加强敬老院建设的着力点来抓

一是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省民政厅制定下发了《**省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规范》和《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意见》,对敬老院的基本建设、院务管理、等级评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全省各地采取积极措施,从建班子、立规章、抓培训、搞奖惩等措施入手,狠抓了敬老院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着力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服务亲情化,精心安排膳食菜谱,提高伙食营养标准;制作老人生日表上墙,组织全院人员为老人祝寿;与基层卫生站建立密切联系,做好在院老人日常疾病的预防的诊治工作。建立院务管理和服务人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广泛开展了“星级敬老院”和“优秀服务人员”评比表彰活动,切实增强服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人员养老保障机制,有的地方把敬老院院长的工资待遇与工作成绩挂钩,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制度,为连续聘满六年的敬老院院长办理社保,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志愿者与在院老人结对服务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农村特殊困难群体。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3

为落实市政府五保供养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敬老院及散居五保供养安全管理年”为主题,强化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方法,着力提升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全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工作形势稳定,全力促进全区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体制机制、管理本领、管理效能和安全管理队伍等五项建设,达到“九安全”:即设施安全、用电安全、用水安全、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行为安全、住宿安全,最终实现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全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形势持续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责任,建立机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明确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要坚持五保对象安全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会事务办主任、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落实具体职责。建立健全各级各层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加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由乡镇与区民政局签订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各敬老院与乡镇签订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各村与乡镇签订散居五保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对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安全管理工作实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制度,确保落实

一是要有紧急处置预案。各乡镇要按《市区敬老院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文件要求,建立完善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领导机构及职责、安全事故责任及处理程序等。

二是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市区敬老院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要求,建立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院内、室内、消防、食品、疾病、用电、锅炉使用安全管理等。

三是要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各乡镇根据实际,设置门卫、院内、室内、消防、食品、疾病、用电、锅炉使用等各安全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到人,确保层层抓落实。

四是要落实散居五保供养“三项制度”。各乡镇必须克服“重集中供养、轻分散供养”的倾向。在今年内,各乡镇务必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即:五保对象年审制度、巡视走访制度、包保责任制和监护制度。特别是每个五保对象要落实1个包保责任人或1个监护人(无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五保对象落实监护人),各乡镇要建立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监护人台卡,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切实维护散居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三)搞好排查,杜绝隐患

一是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各乡镇要以安全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搞好安全应急演练;对散居五保对象落实“防高温、防雷击、防水淹、防火、防盗、防跌、防走失、防食物中毒、防流感、防传染”等十防措施。

二是落实敬老院“三设置”要求。即在敬老院内重点部位按要求设置灭火器、设置安全通道、设置应急照明灯。

三是拉网排查杜绝安全隐患。各乡镇要在6月底以前组织人员对本乡镇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对象住房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并做好排查记录,落实整改措施。敬老院要实现“三杜绝”:即杜绝用电用火(吸烟)安全隐患、杜绝饮食卫生安全隐患、杜绝老人外出安全隐患。区民政局在7月份会同消防、安监等部门对全区敬老院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四)建好队伍,抓好培训

一是抓好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队伍建设和培训。各乡镇要多渠道、宽视野的选拔人才,将政治素质好、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敢于负责、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同志选任到敬老院院长的岗位。同时,区民政局将在区福利服务中心、西眉敬老院建立敬老院院长培训基地,拟于8-9月份对全区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进行一轮培训,并将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好敬老院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并将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加强安全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管理本领、管理效能及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一年每个岗位不低于两次的安全演练。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学习阶段(6月1日-15日)。各乡镇认真组织学习市局《通知》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良好氛围。

(二)方案制定阶段(6月15日-6月30日)。各乡镇按照安全管理年活动目标,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六个一”工作为载体,制定工作方案。

(三)全面推进阶段(7月1日-8月31日)。各乡镇落实敬老院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要集中人力、物力,对各敬老院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实效,继续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整改提高阶段(9月1日-11月30日)。各乡镇要将在开展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改工作工作方案,并从解决瓶颈性问题着手,按计划、按步骤,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五)检查总结阶段(12月1日-2013年1月15日)。各乡镇社会事务办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区民政局对在此次活动中探索出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在全区积极推广应用,更好地巩固“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成果。同时区民政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乡镇开展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量化打分的方式。检查结果将由区政府通报,得分最后一名,要向区民政局提交整改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本“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能职责见遂安民政〔2013〕65号文件)。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明确职责。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进行分工,把“敬老院安全管理年”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分解下达,明确职责,不留死角,充分调动积极性,分阶段、分目标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大力宣传,接受监督。要大力宣传、鼓励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和基层群众参与到“敬老院安全管理年”的各项活动中来,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举报制度,接受并认真处理相关举报,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对敬老院安全管理管理工作的监督。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老龄化趋势;养老建筑设计;实践

1国内的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便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按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由于中国长达数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的出生率持续下降,由1952年的37‰降至2014年的12.37‰,已经低于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由1960年的43岁提升至2012年的75岁。在未来的5~20年内,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催生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推动养老等多个产业迅速扩张发展。

2国内的养老产业现状及政策导向

2.1目前国内的养老方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目前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约96%的老年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探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机构养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2.2政府的养老政策

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里明确提出医养结合,需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里提出医养结合两大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

2.3目前国内的养老产业状况

目前来看,我国养老地产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政策引导、人口结构、消费能力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来说,养老地产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基本形成了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前进入该领域的房地产企业,包括绿城、融创、万科、保利、远洋、绿地正荣等。这些企业虽然不乏较为成熟的养老业态,但尚未找到能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国内鲜有成功案例。养老产业的核心在于养老服务,而国内大多数资本对养老产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养老概念卖房,更关注怎么从房地产开发挣钱,而忽略了养老服务本身。单纯养老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养老事业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医养与房地产结合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等高科技手段、加强社区医疗、养老院等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医院延伸服务等,有助于我国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升。

3青岛路乐•国宾台设计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近期设计完成的一个养老项目———青岛路乐•国宾台医养中心。

3.1项目概况和设计理念

青岛路乐•国宾台是新加坡AJA集团在青岛打造的首席新加坡国际医疗养老生活区,选址于大珠山国家风景区内,项目坐落于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大珠山脚下,临山观海,周边环境宜人无污染,是天然的大型氧吧。紧邻公共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更传承了琅琊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是历史知名的寻仙问道、长生不老之地。与喧嚣保持距离,而又未超出重点医疗机构急救范围。占地69亩,总建筑面积达107,374m2,涵盖养老公寓、康复医院、人才公寓以及科研办公四大主力产品,包含医疗、康复、养老三大板块。路乐•国宾台提出医疗养老社区四大特色,医疗养老服务、居家康复护理养老、朋友圈式共同生活、退而不休的全新生活。(1)居家养老:感应开关灯、洗手间扶手等适老化配套,精装修家居风格,居家养老,消除对传统“圈住式”养老院的恐惧(2)完善的医疗体系:新加坡医疗康复护理体系,康复医院和医疗中心确保紧急救护功能;享受医生、护士、生活管家的三重服务。(3)携友为邻老有所乐:和好朋友一起来疗养和生活,为您的朋友圈提供各种便利,办摄影展,乘游艇钓鱼,房车旅行等,彻底解决老年孤独问题(4)退而不休office理念老有所为:配有会议室和办公室及秘书团队,为您提供商务空间和服务,提倡退而不休;设有艺术学院,佛堂和教堂,琴房和KTV,健身房,游泳池等服务设施,全方位的丰富退休生活。

3.2总平面设计

项目由一个康复医院、科研办公楼、人才公寓和3栋康复楼组成。地块中部已建1万m2两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将改为康复医院使用。地块西部布置一栋17层的康复楼A和7层的康复楼B,地块右部比邻大学园西路,布置有11层的科研办公楼和10层的人才公寓,康复医院南面,布置有7层的康复楼C。建筑群中部,围合成宽阔的中央绿地花园和活动空间。中央公共园林绿地-花园台阶观景平台-半公共的庭院绿化等分级绿化,形成多层次的主体景观效果。附以石材挡墙与草坪放坡,并强调建筑的垂直绿化。中央花园,布置有景观水池和喷泉,小桥连廊,以及篮球、羽毛球等健身活动场地,为小区内提供休闲散步、娱乐健身的活动。项目设置了3个车行出入口,沿北侧道路布置有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东南侧沿大学园西路也设置有一次入口,科研办公楼和人才公寓之间也设置有人行入口,也作为紧急时的消防车通道。沿用地红线内侧设置有6m宽的环形车道,作为小区内各建筑物的交通后勤运输和消防车通道,道路边尽量布置室外生态停车位。

3.3平面设计

本建筑群体充分体现康复医疗、高新技术健康产业所反应的建筑布局和形象特征,以康复单元和细胞概念为支撑,创造出优美流畅的建筑平面系统及空间环境,并充分尊重用地环境和周边景观。建筑群体以折线围合为建筑主要的布局脉络,既分且合,交相辉映。康复医院为1万m2两层厂房改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局部加以三层,作为画廊展览活动用房,中间设置天井,以利于内部采光通风。一层设置门诊和康复病房,配置了康复医疗所需门诊科室和体检诊疗,以及各种理疗治疗室和厨房餐厅等。二楼为病房和办公室,以及护士站等配套用房。设有4部楼梯、6部电梯,(其中2部是担架梯,一部污物电梯,一部观光梯;设有主入口和4个辅助出入口,交通流线清楚简洁,洁污分流。各功能用房分区明确,减少干扰,便于管理。室内注重整体大空间的完整性与纯粹性,天井除利于内部采光通风外,并为这个大尺度建筑内部提供一个生态景观花园,和休闲散心的医疗康复环境。科研办公楼位于地块的东北角,为一个11层建筑,折线形建筑平面,为科研、办公、研发实验之用,在一、二楼还有设备展示、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厅及健身房等配套用房。东南角的人才公寓是公司为高科技人才及专家打造的筑巢引凤的公寓。首层为医疗设备展示大厅,二层为老年大学的各种教室和活动室,3~10层为标准公寓套间。人才公寓与科研办公楼在二层处从空中连接,使空间连续,造型连贯紧凑。康复楼有A、B、C三栋,其中A栋为17层的高层建筑,B、C栋为7层楼房。皆为折线型内廊式平面,各栋皆以内走道组织交通,走道两侧布置康复病房。康复单元皆布置于良好的朝向,满足大寒日2h的日照。康复公寓以套间式为主,功能齐备,面向高端客户。各栋各层皆设有1~2个护士站,以及配套的值班、药品、准备室、洗衣、开水、污物间等,还设有空中花园,活动交互空间。在首层皆设有入口大堂,和接待服务中心,以及餐厅,架空活动场地等,在B栋首层,设计有大型厨房和餐厅,为康复病人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各栋楼皆设有担架电梯,楼梯的设置满足疏散及袋形走道的要求。空中花园的设置,营造出立体绿化空间。各个部分的内部庭院也均可环绕贯通,使总体的空间绵延不绝,以体现其张驰有致之独特空间感受。

3.4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思路源于对甲方的企业性质与企业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城市风貌,城市形象的总体协调。形象设计以现代、高效、简洁为原则。医院立面采用对称构图,在长方形的体量上进行块面、片状表皮墙面的几何划分,通过凹凸对比,虚实对比,独特、简洁,有力,创造出富有时代感又不失亲切的医疗建筑形象。建筑高层与低层相结合,在整体的折线构图上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沉稳大气,形象饱满,色彩以米色为主,外墙材质为涂料、玻璃幕墙、局部石材,等通过大气的建筑体量布置、立体的构成、考究的细部线角,打造出既精致又大方,既高雅又温馨的医疗康复大楼。该项目设计,既有现代简约特色,又具有震撼的群体建筑风貌。将为当地的人文景观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康复养老的建筑形象。

4结语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养老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必由之路。借助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等高科技手段、加强社区医疗、养老院等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医院延伸服务等,有助于我国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未来10年,养老医养产业一定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机体能力下降;失能老人;无障碍设施;隔震设计

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养护院是未来老人养老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设计规划老年人养护院生活居住环境时,需在设计中加入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的使用需求,总结出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休闲、疗养康复空间的设计要点,以让老人习惯和喜欢养护院的生活方式,为老人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环境。

1 我国养护院建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受老龄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达到70多个,全球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1%,而就我国而言,老年人口的基数较大,增长速度也较为迅速,加之“空巢”老人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高龄化形势严峻,致使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巨增。其次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色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加之我国养老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力度也不全面,使得老人对去养护院生活存在排斥现象,认为这是一种无依无靠的落魄感,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简陋、护理服务滞后、医疗设备严重陈旧,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养护院传统单一的封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对养护院建筑的期望。另外新时代的养护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人无依无靠,单纯的寻求养老环境,而是老人在老年生活中为寻求生活乐趣,享受晚年生活的居所,所以养护院的设计应满足老人生理要求的同时,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老人心理变化,将养护院建设成集约式且绿色节能的形式,从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

2.1 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

养护院选址宜在交通便利的城区周边,且在整体布局上一般采用半围合式布局,其要求建筑沿道路和北(南)侧布置,以围合成一个内向型庭院,而南(北)侧需留出大量空地,以作为室外活动空间及庭院绿化,而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可保证居住用房的日照需求,另一方面可使住宿^远离道路,保证老人的睡眠休息不受外界干扰,并可为内部院落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同时将公共用房置于两排住宿区之间,可缩短交通距离,方便老人的使用。其次内庭院可让老年人充分享受阳光、接触自然,另外宽敞的活动空间可以成为安全的娱乐、锻炼场所。

2.2 基本用房的设计和组成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养护院的基础构成来说,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到老人的护理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现代老年人居住建筑要体现三位一体的设计:“宾馆室管理、医院室护理、亲情室服务”三者兼顾的管理理念。一般来说,老年养护院用房由类组成:1.入住服务用房、2.生活用房、3. 医疗服务用房、4.康复用房、5.娱乐用房、6.社会工作用房、7.行政办公用房、8.附属用房。其中:

①入住服务用房

入住服务区域主要由:接待服务厅、入住登记、健康评估、值班室等构成;

②生活用房

生活居住区域主要由:居室、亲情居室、会见聊天室、护理值班室、淋浴间、养护餐厅、配餐间组成,其中居室内应含有生活阳台及无障碍卫生间,居室也应细分为单人间、夫妻间或多人间;

③医疗服务用房

医疗服务区域主要由:诊疗室、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抢救室、药房、消毒室、临终关怀室、医护办公室等组成,医疗服务区是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救助、全科门诊、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档案等专业医疗服务功能的全天候重要组成机构,在配备完善医疗设备的同时也应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师护理团队,满足老年人各种突发的应急状况。

④康复用房

康复区域主要由: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组成,主要满足老年人日常护理用房。

⑤娱乐用房

娱乐区域主要由:影视厅、室、室内体育设施室、书画室、亲情网络室、室内游泳馆等组成,高档次的养护院还可开设老年大学、花卉水培基地、业余爱好兴趣小组等其他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力求让老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与满足,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⑥社会工作用房

社会工作区域主要由: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多功能厅等组成;

⑦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区域需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财务室、档案室、培训室等办公配套用房

⑧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区域需包括:洗衣房、超市、理发室、接待室、餐厅、厨房、公共浴室、设备用房及库房等组成。其次从养护院的实施规模和性质来说,可以配置护理病房、多功能区域及殡葬等区域,同时养护院的功能设计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并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及老年公寓的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养老公寓的分区。

2.3 建筑风格与色彩应用

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主要应以宁静和谐为主,均要努力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其次根据调查得知,由于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对于色彩的感觉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从医院研究得知发现: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枯竭,对于波长较短的颜色,如绿色、紫色、蓝色的识别能力在下降,而对于波长较长的颜色,例如红色、橙色、白色的识别能力还没明显的下降。因此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当较多的使用这类色彩,例如檐口部位可用白色压顶,以形成连贯的线脚,迎合老年人内心的淡泊、宁静、祥和的心理特征,给老人以亲切感。

2.4 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建筑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分类进行相应建筑设计,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群的视力水平、听力困难、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的因素,导致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及操作失误较多,反应能力及事故救险能力较弱,因此老年人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做蜂鸣器及户外报警装置,在居室、浴室、卫生间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以及在床头设呼叫信号装置,必要时可设感应装置,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其次标志设计应当比较简单易懂,以能够引导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老人,使他们能够方便的使用建筑当中的各个功能。在字体的选择上应当清晰简明,并且针对养护院的特殊情况,应当选择重点信息进行突出,在传达上应当尽量缩减文字的量,以便于老年人更加快捷的了解内容,同时标志的文字及背景色对老年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设计的字体应当与背景色有亮度的差异,使标志更加的明显。

3 老年养护院室内设计

3.1 无障碍设计

养护院的服务对象均为老年人,并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养护院的室内设计可沿建筑长边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内走廊设置双层扶手,以方便老人和轮椅使用者,拐弯处墙面阳角宜做成圆弧或切角,建筑物内灭火器和标识板等突出物均嵌墙安装以保证扶手连贯性,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其次室内交通空间总体上可采用无障碍设计,并通过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楼梯等措施,保证交通上的无障碍设计,其中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尺寸必须满足搬运担架所需最小尺寸,轿厢侧壁需安装适宜轮椅使用者高度的操作板,轿厢门宜设观察窗,另外居室门扇可采用子母门,门洞尺寸均控制在1300mm,实际门扇尺寸不小于1200mm,平时只开启母门,而在子门关闭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开启母门的轮椅空间。另外凡老人进出的空间应设凹室,门扇均要设置不小于350高的金属护门板,以防止轮椅直接碰撞门扇,而地面尽量采用防滑材料,有高差的位置,包括楼梯踏步处,需采用明显的异色条做提醒,以防踩空危险,并且居室内的卫生间与居室之间应不设置高差,但需在卫生间入口处设置截水沟,以防止卫生间水进入居室及方便轮椅进出。无障碍卫生间内的所有盥洗、卫生设备均应为可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无障碍装置。

3.2 建筑设备细节设计

首先要提高室内的照明水平,在整体上保证房间的明亮,以方便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其需采用特别的设计,通过光的反射作用照亮房间,以避免灯光直接刺激老人的眼睛,同时其可通过设计夜视灯,避免老人夜间起床摔倒。其次要采用舒适的、顾及老人活动特征的室内家具,如采用推拉或旋转式的壁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藏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老人做出过多的弯腰、踮脚等动作,并且应使放置餐具壁橱的高度与视线相平,以方便老人使用。其次给排水配件、管材应使用自动化程度高、流量控制方便、低噪的卫生洁具。老年人室内采暖系统不宜设置为散热器,有条件时宜采用地暖或空调系统。

3.3 隔震设计

养o院的服务对象均为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能力下降,因此在遭遇意外状况及突发事件时自救或施救能力较弱,《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在“5.12”特大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具备医疗用房的建筑需采用基础隔震设计的要求,故在新建老年人建筑时需做基础隔震设计,对于养护院隔震设计而言,基础隔震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如果发生地震较大的情况隔震结构发生作用时,隔震层出现变形,但是上部结构自震周期增大、出现刚体平动,从而减小了地震危害,有效提升老年人建筑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含量。

4 总结

总之,在养护院的设计当中,应当将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作为设计基础,将功能区域的设计作于养护院建设的重点,同时还要关注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变化,从无障碍设计、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建筑设备细节设计、以及隔震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关于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的几点启示[J].山西建筑,2017(03).

[2]张树君.适老化居住建筑研究[J].住宅产业,2014(08).

[3]《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

[4]《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民发(2001)24号.

[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6]《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8]《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T 50437-2007.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6

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年底前覆盖全国10%的县(市、区、旗),到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占中国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对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用再为养老发愁的广大人口将撬动庞大规模的养老产业。

据专家测算,全国1.59亿老年人口可牵动1万亿元规模的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软肋”,中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亟待激活。

国未富,民先老

2006年8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表明,中国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对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该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

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这一比率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经过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惊人。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当然,出生率下降不会马上与人口老龄化联系在一起。中国目前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15至65岁的“生产年龄人口”仍在增加。这一人口比率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增长潜力。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从普遍经验来看,如果对人口结构问题应对得当,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就可以赶上发达国家,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吸纳年轻人的劳动力市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几乎实现了完全就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口红利的作用。

那么,中国会怎样呢?从人口构成来看,人口红利期始于1965年至197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由于生产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人口将在2015年转为减少。日本的人口红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结束,而中国大陆也像韩国和台湾地区一样,预计在2015年左右结束。

但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至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4000美元。换言之,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之前,人口红利就将结束。

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商机巨大

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朱凤泊认为,老龄人口的增多一方面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产生老龄的消费需求,比如对医疗、生活照料、老年住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催生一个新的产业――老龄产业,而养老产业即老人在哪儿养老、如何养老等问题在整个老龄产业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除了市场的需求,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也是养老产业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4-2-1”的家庭结构模式日渐成为了主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让他们专心忙事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放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开始选择住进养老院。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副主任麻凤利说,老年群体是“夕阳人群”,但养老产业却是“朝阳产业”。养老产业不仅指服装、拐杖等单个商品,还包括养老机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需求大、供给小;产品门类少、层次低等“软肋”,远不能满足老年群体消费需求。如美国专门生产老年用品的厂家有1000多家,一把老年人乘坐的轮椅就有上百种,中国则很少。

专家指出,养老产业是个龙头产业,不仅能够带动老年用品、餐饮、医疗、房地产等产业,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彩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仅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中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目前全国各地公办养老院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悉,在上海某养老院,一些老人没等到床位就已去世了。

在政府的鼓励下和市场前景的吸引下,民办养老机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有数字表明,北京市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仅在2005-2007年两年期间,民办养老院仅北京市朝阳区就新开了十多家。

据统计,以前民办养老院开业了5-6年,入住率才能达到70%-80%,但是现在开业两年,入住率就能达到70%-80%。

养老机构:政府管得多,服务得少

然而,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却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养老资源紧缺,服务水平低下,体制机制滞后等矛盾相当突出。

据浙江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她创办的养老公寓是当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试点,但在创办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婆婆太多”,受计划经济下几十年老习惯的影响,有些部门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事,不可能社会化,怀疑企业参与这些事是“动机有问题”,因此处处设防。他们办起事来,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一家一家地跑,还常常碰壁。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都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民办养老院还处于投资阶段,有的靠租用的民房仓库、对闲置房屋进行改建,存在环境差、设施陈旧简陋的问题。建筑设计不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如楼梯过陡过窄,或者只有单面扶手等,且往往因缺乏资金无力改建或因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建。另外,民办养老院的服务相对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理员往往服务七八个甚至十几个老人,使老人无法得到精心照料。

银行对养老机构不“感冒”

融资难亦是经营养老院的困难所在。由于养老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多、成本回收慢、短期内很难盈利的特点,必然决定了投资商和银行对它不“感冒”。

据北京圣泽峰老年公寓院长杜士勇说,自己以前的积蓄是他经营养老院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这种局面直到5年以后才可能好转。因为像他们这样规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提供床位300张)的养老院,一般要经营5-6年才能盈利,目前他们的收入仅够支付员工的工资。

还有就是高风险和无保障。其风险主要是由他们所服务的特殊人群决定的,一般来讲,老年人具有骨质疏松、抵抗力和身体素质下降等特点,属于高危人群,在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

所谓无保障,就是一旦老人出了问题将由谁负责或者说在哪种情况下谁承担什么责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据了解,养老机构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合同文本,甚至在有些方面法律还存在着一些空白,有时遇到纠纷连律师都不知如何解决。

杜士勇说,有时老人纯属意外事故,但是养老院不得不承担起全部责任,而且这不仅仅是赔钱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养老院的声誉和评比,严重的还会被吊销营业执照。在高风险和无保障的重压下,经营养老院一定要小心谨慎、面面俱到。

从业人员缺乏是目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应达到3%,如果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下限,按照入住老人和护理人员3∶1计算,仅养老护理一项,中国就需要150万名护理人员,但是目前中国只有30万从业人员,其中只有2万人具有从业资格证。可见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不仅从业人员严重缺乏,而且整个养老机构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比较低。

养老机构拿地困难

此外,房价的上涨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

有关人士表示,过去养老机构得以发展,原因之一是在房价较低的时候抓住了机遇。但由于兴办养老福利机构是微利或无利行业,随着房价的不断提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福利事业越来越难。

2000年,上海新建桥企业集团董事长周星增计划收购南汇镇一家一直无法开业的养老院,结果遭到捐赠者的反对而流产。自此周星增的养老院计划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陷入了漫长的找地阶段”。

上海非常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院,但是有心大规模投资养老院的社会资本首先在拿地环节就遇到困难。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土地是稀缺资源,批给房地产商,马上就有一大笔收入;批成工业用地,马上就有税收;批给养老院,什么现成好处都没有。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7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暨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会,其目的是结合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市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会精神,加强我县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和敬老院管理水平。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对前段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认真开展五保排查,实现应保尽保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为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安岳县民政局、安岳县财政局、安岳县监察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摸底调查活动的通知》,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从7月16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我们历时108天,对全县69个乡镇9942户五保对象和73791名特困群众进行了全面排查、登记。通过严格的逐户调查,全县现有五保供养对象9797名,占农村总人口的7‰,新增五保对象1373人,取消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1518人(含死亡对象)。

1、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三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摸底调查活动领导小组”,即以县民政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救灾救济股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摸底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局职工实行包片责任制,每组成员负责2个原管委辖区;各乡镇民政与社事办(综合办)认真负责,狠抓摸底调查工作。二是政策落实。这次排查严格以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为依据,接受群众监督,既杜绝了以资金定五保数字,以数字定五保人头的做法,又防止了少数地方违背政策将不符合条件的村民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现象。三是督查落实。在认真搞好排查的同时,针对群众有异议的对象,组织工作组进村入社现场评议,直到群众满意。我局对五保供养对象超过总人口10‰的11个乡镇进行了解剖调查,取消了不符合政策的对象享受五保供养金。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四个清楚”。民政局下发专门文件进行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步骤。同时,我们还通过县法制宣传展版、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申请条件、申报程序及申请所需相关资料等内容,让群众知晓五保供养条件、供养标准、供养方式、供养内容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3、强化排查质量,严格把好“四关”。为强化排查质量,在排查过程中,我们采取访、问、查、核四结合的办法,严格把好四关。一是把好对象关。严格将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三种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纳入五保供养对象。二是把好政策解释关。凡涉及到五保供养工作的相关政策咨询及矛盾调处等,全县上下统一口径,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解释,既做到咨询群众明白,又能按政策规定办事。三是把好审核审批关。排查工作严格按照本人自愿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组织实施。对不符合条件,没有经过评审或群众有异议以及没有调查人签字的,严格实行复查制。在经过复查后,对符合条件的方可办理审批手续,使五保供养管理更严格、科学,更公正、透明。四是把好接待关。县民政局开通了一部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开,方便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并安排1名同志专职负责处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举报接待工作,对群众的举报、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二)扎实推进敬老院建设,提高供养水平

2005年底,全县共有农村总人口139.08万人,农村已纳入五保供养的人数为9896名,占农村人口的7.12‰,其中,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的581人(含五保集居点128人),集中供养率为5.9%。全县有敬老院49所,共有床位807张,床位利用率56.13%;五保集居点13个,床位134张,床位利用率95.6%。敬老院建筑总面积为16048m2,集居点建筑总面积为2216m2。2006年,全县修建五保集居住点15处,新建、改造和维修敬老院18所(含省市项目5所),新增床位715张,可入住五保人员715人。2007年,全县修建五保集居住点12处,新建、改造和维修敬老院13所(含省市项目1所),新增床位507张,可入住五保人员507人。通过两年来的建设,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县农村已纳入五保供养的人数为9797名,占农村总人口的7‰,其中,农村敬老院可入住2163人(含五保集居点400人),集中供养率可达到22.1%。由于敬老院内部设施无法按时到位、个别乡镇敬老院未及时组织五保老人入住等原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1138人,床位利用率仅52.6%;全县还有19个乡镇无敬老院(即石桥铺镇、石鼓乡、人和乡、天马乡、来凤乡、悦来乡、云丰乡、东胜乡、毛家镇、坪河乡、永顺镇、横庙乡、高升乡、瑞云乡、两板桥镇、协和乡、天林镇、大埝乡、朝阳乡)。

近年来,县政府为新(改、扩)建的农村敬老院和五保聚居点统一购置了彩电、洗衣机、床、衣柜、书桌、被套、蚊帐、开水瓶等日常生活用品。各乡镇党委、政府在抓好敬老院硬件建设的同时,还狠抓了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院长负责制,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二是抓好自我创收,各乡镇敬老院都动员工作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开展种菜、养殖和加工等劳动,使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丰富了日常生活,又增加了敬老院的经济收入,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三是努力改善老人善食条件,坚持做到花样翻新,饭菜可口,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四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各乡镇敬老院经常有学生、文艺演出队、企事业单位、机关等社会各界人士对老年人开展无偿服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县龙台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省二级敬老院。今年,我县林凤镇敬老院正积极争创省一级敬老院,姚市镇敬老院、通贤镇敬老院正积极争创省二级敬老院。同时县社会福利院也正在实施扩建,可增加80个床位。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县的五保供养工作,仍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个别乡镇五保供养对象不准确,供养标准未按规定发放;全县集中供养率偏低,现有敬老院床位利用率低;敬老院建设资金不足,敬老院空白乡镇多;多数乡镇敬老院管理、护理人员未落实,敬老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急需我们加以解决。

二、落实政策,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一)健全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审批制度

1、明确对象范围,坚持申报程序。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三无”对象),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具体的五保供养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无儿无女,鳏寡孤独的“三无对象”;二是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无儿无女,鳏寡孤独的“三无对象”,并且取得县残联批准的一级和二级肢残、盲残、智残和精神病一级《残疾证》的;三是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父无母,无法定抚养、扶养人(或法定抚养、扶养人无抚养、扶养能力)的;正在学校读书的,可供养至读书结束。

符合以上五保对象条件的,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民政局审批。新增五保对象每年审批一次,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从次年1月开始兑现五保供养金。

2、坚持“八个严禁”,推行阳光五保。各乡镇要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把所有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坚决禁止瞒报、谎报、错报、漏报。在审批五保对象时务必坚持“八个严禁”,即严禁将不符合法定年龄的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严禁将有独女远嫁他方的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严禁将农村有女的特困户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严禁将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和临时救济政策混淆使用;严禁将不是规定范围内的“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严禁将超过法定年龄又没在校读书的继续纳入五保供养;严禁将属于供养范围的残疾人而没有《残疾证》的纳入五保供养;严禁将不愿意当五保户本人没有申请的纳入五保供养。五保供养对象实行台帐管理,每年12月各乡镇民政与社会事务(综合)办对本辖区五保供养对象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并上报县民政局,对病故、迁出或身体康复等不再需要保障的要予以注销。要坚持把五保供养工作作为乡镇政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二)统一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县农村五保供养金标准为: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为每人每月160元(现以提高到175元/人.月);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为每人每月80元,无地的散居五保老人另由本社群众提供粮食600斤。

(三)坚持五保供养资金财政保障

我县继续实行五保供养经费(不含住房方面的费用)统一由县级管理,纳入“县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县财政局每月要将五保供养金拨付到各乡镇民政经费专户,各乡镇民政与社会事务(综合)办负责造具享受供养的五保对象花名册,由乡镇信用社实行按月上卡直发,五保户每月直接到指定信用社领取供养金。五保供养经费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对截留、挪用和违规使用农村五保供养金的,一经查实,将按有关法规、政策从严处理。

(四)认真做好散居五保供养工作

对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实行“扶助代养”制度,由村民委员会、受委托的扶养人和五保对象签订“扶助代养”协议,确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服务责任制和帮扶措施。散居农村的五保老人由其家族、本院子或本社健壮人员扶助和供养,以解决五保老人生病期间的起居、饮食、请医拿药以及负责挑水、打米等重体力劳动,随时给予精神慰藉和生活关照。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五保老人去世后,其家庭财产和林木柴山归扶助供养者所有。有关村民委员会、扶助代养人员要与散居五保户签订扶助代养协议书,明确权利、义务。要加强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服务,村委会对散居五保供养对象的服务负有主要责任,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对散居五保户的住房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一是对散居五保户身体状况较好、有一定劳动能力、住房条件一般的,可采取给予一定的资金进行房屋维修;二是对散居五保户身体状况较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房屋已成危房,可采取以社或以村为单位,利用闲置资产修建五保定居点进行安置;三是对身体状况较差、自理能力弱、住房已成危房的,可安置到敬老院安享晚年。

(五)搞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医疗救助

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围,应由个人缴纳的“参合费”由县民政局资助。因患大病经新型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有困难并影响基本生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县民政局根据“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审核的应报销的医疗费总额,减去该医疗中心已报销部分,剩余金额再按《安岳县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标准给予救助。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后的剩余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解决,切实解决五保老人看病难问题。

三、明确任务,积极搞好农村敬老院建设

(一)明确建设任务

根据省、市政府安排,我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以2005年底为基数,2006年底达到15%;2007年底要提高到20%以上,到2010年底要达到35%以上,力争突破40%;近五年我县还需要维修改造(扩建)敬老院35所,改建敬老院12所,新建敬老院19所,新建五保集居点120所,新增床位3660张,新增入住五保对象3660人。其中:2008年拟新(改、扩)建敬老院6所,维修敬老院6所,新建10个五保集居点,新增床位350张,新增入住五保对象350人。2009年拟新(改、扩)建敬老院6所,维修敬老院5所,新建10个五保集居点,新增床位450张,新增入住五保对象450人。2010年拟新(改、扩)建敬老院8所,维修敬老院5所,新建10个五保集居点,新增床位450张,新增入住五保对象450人。经排查,通过改造能作村五保集居点使用的闲置村小85所。各乡镇要认真搞好规划,在三年内达到每个乡镇有一所敬老院和五保集居点,力争2010年末实现乡乡镇镇建有敬老院。

(二)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的途径

各乡镇政府要认真组织农村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和集居点,把现有空闲的床位住齐住满。要对敬老院闲置的房屋打紧安排,增加床位多住人员;同时,要对敬老院或五保集居点现住有的房间进行清理,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每间房间现住一人变为住两人或多人,以此提高敬老院和五保集居点的利用率,减少投入。无敬老院的乡镇要积极筹资新建敬老院或五保聚居点,要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改造成敬老院,对现有敬老院规模过小的要有条件的扩建;要重点加大五保集居点的建设力度,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村小,改造成五保集居点。

(三)扎实搞好农村敬老院和五保集居点建设

1、敬老院和集居点建设标准。新建敬老院床位不少于40张/所,面积不少于480m2;改扩建的敬老院床位不少于30张/所,面积不少于360m2;新建五保集居点床位不少于10张/所,面积不少于150m2。新建、改建、扩建农村敬老院要按每个入住人员不低于12平方米,新建五保集居点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要住得下、分得开、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符合卫生标准、符合建筑质量安全有关规定。

农村敬老院和五保集居点的内部设施要求:每个五保老人具备“六有”,即:有一张床(带棕垫)、有一个衣柜、有一张桌子(书桌)、有棉被、有蚊帐、有开水瓶,每处敬老院配置一台彩电、一台洗衣机,每处集居点配置一台彩电,农村敬老院有适度的绿化带和活动场所,要有蔬菜地和畜禽养殖场地。

2、编制计划,落实经费。每年初,由各乡镇上报新建、改建、扩建、改造、维修敬老院和改造闲置村小为五保集居点的计划,由县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提出建议上报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当年敬老院和五保集居点的建设任务。被确定新建、改建、扩建、改造敬老院的乡镇,要编制专题项目报告书报县财政局进行投资评审,确定投资规模。一旦确定建设投资规模,严禁任何单位超标。为规范管理,敬老院和集居点的室内设施由县民政局编制采购计划,经县政府批准后由县采购中心统一购制。

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敬老院建设的主体。各乡镇要加大敬老院的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敬老院建设。要广泛发动党团员、干部、民兵及广大群众捐款捐物、帮工帮料、投工投劳。

3、积极实施好今年五保聚居行动。今年,全县将新建、改建农村敬老院7所,维修敬老院6所,新建五保集居点12处,新增床位507张,确保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20%以上。2月,我局组织人员对申报敬老院、五保集居点建设的乡镇进行调查核实,确保选址科学合理。3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下达2007年农村五保集居点和敬老院建设计划的通知》(即安府办发〔2007〕17号)。对敬老院、五保集居点建设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进行投资评审,由发改部门立项。4月18-20日,县民政局与财政局一起到有建设任务的乡镇实地进行投资评审,核定了该项建设工程的投入资金。4月25日,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农村五保集居工程和敬老院建设项目工作”动员会,就此项工作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截止2007年10月底,农村五保集居工程完成11处,新建、改建敬老院完成5所,维修敬老院完成5所。11月30日,市县敬老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检查验收,对敬老院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影响全县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大局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并在新闻媒体曝光。

(四)明确优惠政策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敬老院建设(含新、改、扩建)和五保集居点建设,涉及规划和建设部门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及其它行政性收费全免、设计费按低限减半收取,房管部门收取的费用(含工本费)全免,国土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含工本费)全免,林业部门收取的费用(含工本费)全免;涉及水务、电力、卫生防疫等部门应收取的各种规费(包括工本费、手续费等),按“灾后重建”的有关规定一律免收并简化各种手续;涉及税务部门的税收按有关规定执行。每个敬老院或集居点的沼气池建设纳入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四、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农村敬老院服务水平

要全面提高农村敬老院的服务水平,应突出“五抓”:

(一)抓敬老院的服务

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我们不能等敬老院建设好以后再来提这个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克服“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因为敬老院扩建、新建完成以后,入住老人数将从581人提高到3660人。三千多名老年人进了敬老院,我们单单把敬老院盖好是不够的,必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实现“一个提升,五个变化”。“一个提升”就是要全面提升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改变五保老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面貌。“五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要衣食无忧。改变过去五保老人供养资金到位难、日常生活料理难这样的情况,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日三餐要荤素搭配,保证生活稳定。第二个变化是居住条件要改善。低矮、阴暗、破旧的房子必须改造,敬老院的房子必须宽敞、明亮、整洁、舒适。要设有电视房、娱乐室,居室内要统一配置生活用品,建好厕所。要把发展沼气和改厕、改圈、改厨结合起来。第三个变化是要老有所医。过去五保老人医疗基本上没有保障,小病拖、大病捱。要积极联合卫生部门兴办敬老院的小诊所,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人管,或者和附近的小诊所联合。要把农村医疗救助优先用于五保对象,优先用于居住于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优先为五保老人交纳新型医疗合作费用,解决好老人的看病问题。第四个变化是要消除五保老人的心理孤独。五保老人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交流,心理孤独。我们要利用敬老院这个阵地,把它变成一个大家庭,让五保老年人们从一个封闭的个体融入到一个相对开放的大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娱乐、学习、劳动,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增强对生活的信心。第五个变化是要老有所为。因为五保老人相当一部分还有劳动能力,应该根据老人的自身状况和特点、特长,把他们分别编入生产、生活互帮互助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劳动,参加文娱活动,种花种草,学习琴棋书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在参与劳动和学习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充实了生活、增加了收入、增进了团结、体现了价值,实现老有所为。

(二)抓队伍建设

1.坚持敬老院院务自主管理,实行院务自治。敬老院应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经敬老院入住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供养人员不得少于二分之一。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服务、膳食管理、生产经营、环境卫生、安全保卫、财务管理等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内重要事宜,监督、检查院长和护理人员工作。

2.选好配强敬老院院长和护理人员。要选择政治素质高、为人正直公道,尊老爱老、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较好的服务态度,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担任敬老院院长和护理人员。鼓励乡镇社会事务中心干部、敬老院所在村社的干部兼任管(护)理人员。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敬老院都配齐管(护)理人员。一是明确管(护)理人员的配备人数:入住10—30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配管(护)理人员1名;入住31—50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配管(护)理人员2名;入住51—80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配管(护)理人员3名。二是严格管(护)理人员聘请程序。对拟聘请的农村敬老院管(护)理人员由乡镇民政与社会事务(综合)办向敬老院推荐,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县劳社局共同审定,再由敬老院与聘请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协议签订。各乡镇敬老院未经县上批准不得聘请管护人员,管护人员名单必须在今年11月20日前报县民政局救济股。三是给予敬老院管(护)理人员每人每月误工补助400元,所需经费县财政承担70%,乡镇政府承担30%。四是建立健全敬老院管(护)理人员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敬老院工作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完善岗位职责,按岗定人、按岗定责。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敬老院院长、护理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和半年信任度测评。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者连续两次信任度测评达不到60%以上供养对象信任的敬老院院长和护理人员,应予解除劳务关系。

(三)抓制度建设

1.敬老院实行“统一财务、统一伙食、统一活动、统一劳动、统一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统一财务就是每月的五保供养金要以敬老院为总账户管理,除统一发给供养人员“零用钱”外(零用钱20元/人.月),不得将供养金发给个人;统一伙食就是敬老院统一煮饭、入住人员统一用餐,不得出现入住人员单独煮饭现象;统一活动就是由敬老院统一组织学习、锻炼身体、开展文体等活动;统一劳动就是由敬老院统一组织开展适合供养人员身体状况的生产、经营等劳动,对参加劳动的给予一定的补助;统一管理就是由敬老院对供养人员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内部事务等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乡镇敬老院实行“五统一”管理问题,在今年12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我局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不实行“五统一管理”的乡镇敬老院。县上对管护人员不解决经费,对敬老院不安排资金。

2.要建立健全敬老院日常管理制度。各乡镇民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五保对象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本人和敬老院双方签定入院协议,对象入住后敬老院应当为其建立档案卡片。所有敬老院都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膳食管理、生产经营管理、文体活动管理、卫生管理、安全保卫、护理服务、请销假等院务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设立医务室,解决五保老人医疗难问题。

3.注重发扬供养对象主人翁精神。制定并完善院民守则,明确供养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组织供养对象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院务管理、生产经营和文体活动,丰富其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倡导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风尚,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探索供养对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供养对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和室内卫生包干区,建立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责任制。做到敬老院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院容院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统一有序,住房亮堂无灰无味,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主管理规章健全,无任何安全事故。

(四)抓等级创建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使敬老院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管理。根据省民政厅的要求,省里制定了等级敬老院标准,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农村敬老院中普遍开展等级管理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收代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等级达标的“标准”比较全面,要求比较高。还达到省上规定的敬老院标准,经验收由省上给予补助奖励。因此,各乡(镇)要认真分析本地敬老院的具体现状,根据各自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认真开展这一工作。通过开展创建,力争到2010年全县的中心镇(原区所在地的镇)达到一级敬老院,部分建制乡镇达到二级敬老院标准。

(五)抓院办经济

大力发展敬老院院办经济是改善院民生活,提高敬老院自我发展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和安排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报酬。各地要在落实好国家供养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敬老院创新思路,发展生产,以副补院,力争蔬菜、副食品自给,并获取一定的生产、经营收入,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生活水平。

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

养老院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社区养老;医养结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孝道的国家, 古语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将养而亲不待”。年老者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主席在第十二次全国人大闭幕会上也重申了“中国梦”的内涵 ,其中提到要 让人民生活幸福,这幸福就包括了年老者晚年生活的幸福。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且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高。推进“医养结合”对上海应对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上海老龄化现状

来自《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人,增长6.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比上年增加了13.43万人,增长5.2%。此外,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比上年增加了5.10万人,增长3.0%;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5.32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2%,占总人口的5.2%;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5.3%;但占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总人口比重从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上海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2014年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总量26.36万人。上海快速老龄化的特征持续显现。此外,2014年,本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2.29岁,其中男性80.04岁,女性84.59岁。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82岁以上。100岁及以上老人1631人,其中男性395人,女性1236人;比上年增加了224人,增长15.9%;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从9.8人增加到11.3人,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上海百岁老人增加快速、长寿城市特征突显。根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达到540万人。"十三五"期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平稳增长,平均每年约增长0.82万人,但从中长期变动来看,人口高龄化将不断加深。”

2“医养结合”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在家庭养老以及普通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一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所谓“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所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即需要明析以下三个问题,即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是哪些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什么。 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主要面向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供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是相比于普通的养老机构增加的服务项目,也是其最重要的服务内容。医养结合的服务人员也需要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护理员。

3社区能承担医养服务的主体机构

目前上海的医养机构,一边是一床难求,一边是门可罗雀,两种现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一床难求的医养机构一般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老年护理院,社区医养机构一般设备完善,大多位于老人或其亲属居住地附近。而门可罗雀的养老机构特点是距离市中心较远,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住前一种医养机构无疑是很方便的,那么后一种医养机构就会给住市中心的居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在住养老期间,老人生病了,后一种医养机构的劣势更高凸显出来了,家属去探望也好,送医也好,各方面成本更大。为了避免一床难求的情况,必须加大对社区医养机构的扶持和投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社区开展受限制的主要问题是承担主体机构的条件限制。首先,社区中社会养老机构大多只能满足老人生活需求,在满足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等特殊老人群体的医疗需求方面做得欠缺。受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医养结合服务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其次,标准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比较完善的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但由于其还承担“六位一体”,“家庭医生”等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人员经费的限制,无法提供医养结合所需的人力资源。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数一般为几十张,对社区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老人来说是杯水车薪。那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来提供专业医疗支撑,社区养老机构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的联合主体就是平衡资源最好方式了。

4社区卫生信息化与医养结合

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全市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机构已做到互联互通,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系统,诊疗活动数据分析也已经在多个区县部署实施。普陀区已建立了区域心电的诊断中心,正着手建立区域PACS诊断中心和区域临检中心,预计可在2015年内完成。在此背景下,如果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加一级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组成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

4.1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将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专用网络联系起来,并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一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资源共享,来缓解社区医养资源的矛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容纳不下的医养结合服务老人,可以由社区养老机构收纳。社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只负责采集数据,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将数据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有资质的医师来进行诊断,有疑问的还可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二三级医院的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治。例如,社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可以熟练掌握心电采集仪器的操作。他可通过床边的心电采集仪采集在床老人的心电图像并传输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电医师可根据接收的图像进行诊断该老人是否有必要进行干预,如果中心医师有疑问还可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传图像到二三级医院的心电诊断中心,由那里的专家来作出最终的判断。这样的话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资源的紧缺矛盾,也可以降低对社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同时减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医生来回奔波和采集的工作量,为一些可能的突发状况赢得了时间,更有二三级医院专家进行保驾护航,可谓一举数得。

4.2随着上海市各个区县临检和PACS诊断中心的不断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大幅减少医养老人往返二三级医院的次数。例如,社区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老人有某些疾病的症状出现,需抽血检验某些指标,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备检验这些指标的条件。通常情况下,需要将老人送至二三级医院抽血检验,等结果出来后由家属再去检验医院拿取报告,排队交于相关医师诊断。如果实现社区养老机构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那么就可以直接生成检验标本条码,由区域临检中心的物流将标本送至有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当检验结果生成后,由社区医生直接调用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传回社区养老机构。整个过程中医养结合的老人和家属一次也不用跑二三级医院排队等候,大大减轻了老人和家属的负担。

4.3目前通过养老机构提供场地,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由医院提供设备和药品等,并派出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内建立门诊部实现医养结合的例子在全国已有不少。这种方式在模式上比较好地实现了医疗与养护的无缝对接,但是往往这种养老机构都是针对高端人群的小范围项目,而且收取的费用一般都比较高昂,而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则无法惠及。而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后,就使社区养老机构内发生的规范费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保进行结算在路径上得到了保证。使政府在费用政策的操作性大大增强了,也可以惠及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

4.4建立了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医学编码,可以将不同的疾病编辑制作成电子化的医养临床路径知识库,社区养老机构的系统可自动为医养老人提供最优质的医养方案。还可以实现社区养老机构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直接将医养老人的健康数据直接记录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该老人的健康档案中。使居民健康档案的记录实现从居民出生至居民死亡的全覆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结合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进行医养结合模式的建立,将给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养老服务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医养结合也是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一件实事。总之,希望上海市能在医养结合这方面在全国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我们期待医养结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12,01.

[2]上海统计年鉴,2014.

[3]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2014.

上一篇:观摩课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