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8 02:47:46

警务培训总结

警务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警察培训 质量测评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Police Training Course in Police Colleges

JIANG Kefang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for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needl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policemen, even we can say that it is a lifeline ofeducation, how to build a police college police training brand beac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on-the-job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view of research statu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expounds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tent of four module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WeChat.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1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研究现状与评述

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普通高校质量测评,也主要是突出“教学方面”的质量测评,只有极少数研究是单独针对公安院校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的,例如通过阐述建立和健全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论述测评分析体系的建立,又或是列举了测评体系应该坚持的原则,并列举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基于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综合性的|量测评体系的研究,即不单纯局限于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测评,而是针对教师授课质量、接待服务质量、后勤保障质量和组织管理质量相结合的质量测评体系。

2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当前,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数量逐年增多,培训任务逐年加重,公安部和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对公安民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愈加重视,来公安院校培训已经成为每个公安民警工作后的必修课。那么作为公安院校中的领头羊,如何办好警察培训班,如何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警察培训之路,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警察培训的师资队伍和专家队伍,如何在办好警察培训班的同时树立“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理念”,都离不开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它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使授课教师的每一项能力水平都从测评体系中得到科学严谨的分析与评价,它能逐步完善目前仍然缺失的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从而使警察培训班更好地贴近公安实战和基层工作,更好地适应公安部关于全警素质层次提升的理念,打响出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班的知名度,打造在职警察培训的品质。所以,建立科学、有效且严谨的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成为当前警察培训的重中之重。

3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的特殊性

(1)培训学员的特殊性。参加警察培训班的学员与学院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不同,他们全部来自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公安民警,有着非常丰富的公安实战经验和基层办案经验,他们不仅需要学习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对更加前沿、先进,更加贴近公安工作的办案手段、技术手段有强烈的学习诉求。

(2)授课教师的特殊性。给在职警察培训班授课,必须建立独立的师资队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分开。由于参训学员的特殊性,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公安基层锻炼的经验,即有丰富的公安实战经历。否则,给在职公安民警授课时无法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内容就成了“纸上谈兵”。这样不仅使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毫无说服力和可信度,更使学院的警察培训班失去培训的意义。

(3)培训班的特殊性。在职警察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不同,在职警察培训班是以培训学员为主体,学员由普通高等教育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办学的公安院校要树立精细化的服务意识,不仅要从教学授课方面下功夫,更要从日常后勤保障、组织管理和对培训班学员的服务上下功夫。

(4)授课内容的特殊性。在职警察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应以实验课、实践课、案例分析课、学术研讨课、交流座谈课为主,以理论教学课、基础知识课为辅。授课方法应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应用于实践课,实践课回归于理论课。这样,既能保证学员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基础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

4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的网络平台支撑

当前,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关于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的质量测评不能还停留在给培训学员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让学员填写问卷,回收问卷,然后人工统计测评结果。这样的测评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测评统计也无法达到精准无误,测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和信服力。所以笔者开创了与时俱进的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微信平台测评的方法,利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信来达到测评目的。

首先,利用第三方软件“麦客”平台,创立“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公众号”和测评内容的微信链接,设定好测评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测评的回收问卷数量、每个微信号只能评价一次、培训班自然信息和班主任信息等。其次,每个来培训的班级建立“微信群”,这样不仅方便全国各地培训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方便学院下发各项通知,更方便在微信群中发放测评链接并倡导学员认真客观地做测评。最后,利用第三方软件“麦客”自动生成统计结果,再利用EXCEL表格计算出测评分数及排名,统计好每位学员的测评建议和意见。

5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评价模版的建立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的评价模版必须科学规范、有效严谨,必须从在职警察培训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来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学院对警察培训班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学院对警察培训班打造的理念等,严格遵循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及相适应的原则,主要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模块,模版建立如下:

模块一:精确打分。此模块主要以百分制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细致分为以下几点:

(1)教师的姓名、职称、职务及授课题目。

(2)教师授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授课内容是否科学严谨,对于公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量够不够多,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授课的内容是否贴近公安实践,是否能够适应公安基层工作的需求,课件、视频、案例分析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够体现出当前公安最新最前沿的办案理念和手段等。

(3)教师授课的教学水平。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气氛活跃能力,是否能够良好地带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启发学员并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否能够根据培训班层次和学员层次因材施教,课件的使用方法是否适当等。

(4)教师授课的教学态度。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是否为人师表,讲课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遵守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定,是否有能力驾驭课堂并维持好课堂纪律等。

模块一共分为以上四项评价内容,分项分数和总分均以百分制进行打分。其中,教师授课的课程内容设计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教师授课的教学水平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教师授课的教学态度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即:总分=课程内容设计*40%+教学水平*30%+教学态度*30%。总分保留小数点两位,并对所有授课教师的总分进行排名。

模块二:模糊评价。此模块主要以授课教师是否能够胜任警察培训班教学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细致分为以下几点:

(1)胜任;(2)基本胜任;(3)不胜任。

模块二的测评结果不计入教师授课的总分排名,而是用于某一教师职称评选的参考和警察培训班教师末淘汰的参考。在设计时有过三个候选方案。即:满意和不满意;好和不好;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三种。以满意度做测评一段时间后发现,绝大多数学员在填写问卷时,都会填写“满意”,除非授课教师对授课教师极其不满意才会填写“不满意”。这样无法在满意度中拉开评价层次,使模糊评价失去意义。而用“好和不好”的评价方法意在如果某位教师多次被评价为“不好”,那么他将失去给在职警察培训班授课的资格。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跟满意度一致,都存在无法拉开评价层次的问题。最终,选择了“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的模糊评价方法。首先,这种说法更加确切,更加适应授课教师是否能够担任在职警察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是否有足够的公安实战知识和经验来授课。其次,增加了“基本胜任”这个折中的选项,学员在对某位教师不甚满意时,在不愿意给出极端评价时,可以选择“基本胜任”。通过测评实践发现,这个评价方法完全可以达到模糊评价的目的,会有大量的学员选择“基本胜任”,这样,通过“基本胜任”的评价数量,可以作为评价一名教师是否胜任在职警察培训班教学工作的参考标准。

模块三:综合评价。此模块主要针对在职警察培训班培训教学、培训班的报到和接待服务方面、培训的住宿餐饮方面和培训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评价。此模块主要以百分制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整体教学质量、负责报到和接待服务的工作人员,学院的宿舍和食堂等后勤保障服务和带班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分别进行打分。分数标准如下:(1)单项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2)单项总分在80分―89分为良好。(3)单项总分在70分―79分为及格。(4)单项总分在60分―69分为不及格。

模块四:文字评价。此模块主要是让培训学员对整个培训的教学、培训班的报到和接待服务方面、培训的住宿餐饮方面和培训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文字性的评价,即提出对培训班的建议和意见。测评后,整合此模块的评价内容,反馈给被评价的各个教学系部、后勤部门、管理部门及学院领导,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和诉求,进行合理有效地整顿,同时开展部门间的座谈会,互相交流经,及时沟通,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班的办班方法。

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质量测评体系对于整个公安院校的成人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这套体系正处于不断探索和积极实践中,将通过更多的测评实践和测评结果分析,不断改进测评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警察培训班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佳.论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的建立[J].科技信息,2012.

警务培训总结篇2

第一章执勤工作

第一条认真抓好反恐防暴处突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处置工作中必须遵循全局性、合法性、系统性、安全性的处置原则,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第二条勤务组织领导:根据市局总体方案,按照勤务的规模、任务、警力部署、时间、要求和规定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由支队长任组长,支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正职为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三条执行安全警卫、安全保卫勤务、反恐防暴处突、处置突发、巡逻等勤务,按照支队党委成员分工原则,实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领导责任制。

第四条勤务指挥系统实行市局指挥中心、支队指挥室两级指挥。勤务信息传递由支队现场执勤单位及时将执勤情况上报支队指挥室,由指挥室收集、掌握执勤动态,及时上报市局指挥中心,并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命令。

第五条各大队领导必须熟记市局、支队对各类情况的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亲临现场。

第六条在处置工作中做到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树立支队整体观念,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坚强的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讲究策略方法,注意文明执勤。

第七条执行各类勤务,必须保证武器装备和车辆的良好性能。保证人员、车辆满员在位。

第八条接到出警命令,按照预案迅速到达现场,按照指令及时准确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明确任务职责,做好警力部署、现场控制、果断处置的准备工作。在处置过程中,注意讲究政策、策略,做到教育疏导。

第九条执勤中保持警容严整,精神饱满,做到准时到位,纪律严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十条执勤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细心观察,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机动灵活,做到坚持原则不呆板,方法灵活有界限。

第十一条执勤中,执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离岗,严守纪律,恪守职责,确保执勤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十二条执勤中遇有重大情况和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不得擅自处置,并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和命令。

第十三条严格遵守各项勤务制度,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严明的组织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确保勤务圆满完成,树立良好的特警形象。

第十四条执勤中违反勤务规定,追究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武器装备管理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做到“动枪先验枪、用枪必擦枪”。

第十六条民警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

第十七条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务用枪管理制度,警务处为支队公务用枪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

第十八条必须明确武器装备的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使用、交接、保养、出入库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三铁一器”、双人双锁、双进双出和责任追究制度,有专人二十四小时值守,保证随时领用枪支。

第十九条公务用枪实行集中保管,由专人负责领退枪支和登记工作。定期清点整理,检查枪支弹药,及时向支队主管部门报告弹药保管、领用和消耗情况。

第二十条熟练掌握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做到勤检查,勤擦拭,会使用、会分解结合、会保养,确保武器装备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二十一条在实弹训练中,必须严格执行射击场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第一,做好武器装备的防护和射击场的分工负责。

第二十二条为加强武器装备的管理,警务处每月对各大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两次检查,并在每周擦枪日活动中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三条非警务活动严禁携带、使用枪支,不得携带枪支饮酒,非工作需要不得携带枪支进入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第二十四条在执行使用枪支任务中,由枪支管理专人负责办理出库登记,使用后必须立即入库并填写入库登记

第二十五条发生违规使用枪支案件和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其它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所配枪支单位发现枪支有损坏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枪支损害部位及损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库、分柜存放。

第三章执法工作

第二十八条为提高我支队防暴处突、处置暴力恐怖案件、突发性事件、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的能力,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任务,更好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人民警察法》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支队实际制定执法工作规范。

第二十九条执法范围及方式

(一)各大队在巡逻执勤中发现的和群众扭送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要作好登记及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二)各单位在处置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中,要依照《人民警察法》、《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采取响应的方法处置。

(三)各大队在工作中接受上级交办的案件时,要按照《乌鲁木齐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办理。

第三十条执法监督与案件审批程序

(一)支队的执

法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各单位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二)各大队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三)未经支队领导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协助其他单位查处案件或帮助其他单位抓捕犯罪嫌疑人员。

(四)各单位办理案件要严格审批程序,按照市局的要求,逐级进行审核。

第三十一条其它规定

(一)在办案中能要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二)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讯问和询问要到位、证据固定要及时、文书制作要规范。

(三)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严禁民警随意执法。

特警支队正规化建设规范之四

教育训练工作规范

第一章教育培训

第一条基本原则

(一)确保质量的原则。教育培训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基础抓起,要不断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二)服务工作的原则。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立足于队伍基本素质的实际,立足于工作的实际,做到民警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以此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三)分级培训的原则。支队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支队政治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大队、中队两极负责,分级培训。

(四)全员参与原则。支队民警必须人人接受培训,各单位必须保证民警定期接受培训。树立人人培训,终身培训的思想

第二条教育培训的内容。

(一)警衔晋升培训。按照公安厅和市局的要求,安排本单位不同衔级民警进行脱产培训。

(二)专项业务培训。对本单位全体民警进行知识更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掌握法律法规和执法操作重点和业务知识,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

(三)各级领导培训。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第三条培训的主要方法

(一)课堂讲解法。针对培训的内容,聘请有关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到我单位进行现场授课,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解答民警问题。

(二)案例研讨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参加学习的民警进行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找出不足,提高民警实际的水平。

(三)实际操作法。组织民警对学习培训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参观学习法。组织民警到优秀的单位和场所参观,请先进模范人物介绍经验、报告事迹,参加法院有影响的案件旁听。

第四条培训工作制度

(一)教育培训工作要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支队的各种培训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考试,并进行末尾淘汰。

(二)教育培训要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支队的培训要实行逐级请假和“三级管理”(中队、大队、支队)的请假制度。

(三)教育培训要落实奖惩制度。支队的每期培训结束后要根据学员表现,评出优秀学员并进行表彰奖励。民警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未取得相关培训证的,年底不得评功受奖,并扣除当月的出勤奖。

(四)培训要建立培训档案,把培训情况纳入队伍管理当中,教育培训结果于民警的提拔使用相挂钩。

第二章训练

第一条为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特警支队民警的训练工作正规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条训练的目的是提高特警支队的整体素质,把特警支队民警培养成为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第三条特警支队训练包括初级训练、专业训练和实战训练。

第四条特警支队人民警察训练坚持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警务实战服务。

第五条特警支队人民警察必须保证每个人民警察接受训练。

第六条特警支队训练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第七条特警支队警务部门是训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管理训练工作。

主要职责:

(一)制定训练计划、标准、规章制度,组织编发训练的研讨。

(二)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组织训练工作。

(三)组织评估训练工作效果。

(四)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其他临时训练。

第八条初级训练是对特警支队新录用、调入人员的训练。

第九条经考试录用或者从非公安机关调入公安机关人员,初级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

第十条初级训练统一执行公安部政治部制定的训练大纲。

第八条所列人员初级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公安业务基础知识、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其中,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的时间,不少于训练总课时的50%。

第十一条专业训练是特警支队警务实战所需要的技能要求进行的训练。

第十二条专业训练内容和方式由警务处和业务大队共同确定。

第十三条根据新颁布的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实施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训练组织开展知识技能更新训练。知识技能更新训练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专业训练结合实施。

第十四条实战训练是特警支队业务大队根据案例及情况想定进行反复演练的训练。

第十五条根据训练任务的需要,建设训练基地。

第十六条加强训练基地的正规化建设,保证其能够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

第十七条根据训练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参加训练的人民警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和试题编制内容,根据训练种类由警务部门确定。

第十八条对全部或者主要课程(科目)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复训或者补训。专业训练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训练课程(科目)进行考核。

考试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相关考试结合进行。

警务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公安;在职警察;教育培训;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树林(1962―),男,辽宁辽阳市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公安管理系副教授。现从事公安在职警察教育培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防范等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5-0034-04

在职警察培训是一项着眼于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用公安教育托起公安工作的明天”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实战需要,结合队伍实际,加强在职警察教育培训,通过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

一、转变公安教育培训理念,提高培训目标的实效性

提高在职警察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首先应是思想观念的及时转变与更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的公安教育受公安民警文化结构层次普遍偏低的影响,在民警教育培训方面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由此形成了公安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形成自己的公安实战特色,而盲目向社会一般学历教育看齐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模式。随着民警一般知识进修渠道的多样化和向社会公开招考人民警察制度的普遍实行,基层公安民警的学历水平已经趋向能够基本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形势的发展,社会治安状况日益严峻,民警的实战技能和战术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距离实际公安工作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使公安教育培训更好地为公安现实斗争和队伍建设服务,在职警察教育培训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实现“两个转变”:在宏观上要实现“应急式培训”向“制度化培训”的转变,在微观上要实现培训教学从注重理论知识到注重实战技能的转变,自觉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警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从上到下、从组织部门到参训民警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都要真正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要求的基本手段。要站在公安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培训理念,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行为的做法,大力加强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把教育培训工作与等级化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目标责任制中,年底与其他业务工作一样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取消评优资格,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培训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趋向。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使得每一个公安民警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都能得到履行警察职责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体能、技能、战术、心理等全方位的培训,从而增强民警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实战本领,达到实战技能培训的目的。使得人民警察在具体工作中,一要确保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生命安全,二要注重改变警察形象,让人民群众满意。公安实战时常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能否将教育培训内容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时刻关注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并把握其规律性,成为衡量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工作者是否合格和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与时俱进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的理性思维方法是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官素质的新要求。

(三)树立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公安教育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既然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就要遵守教育基本规律,并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指导公安教育培训。这就要求培训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认真研究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个人要求和能力差异,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效益。在实施“三个必训”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也不能把它当作工作目标来完成,而应该把它与民警的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把首任和上岗必训与岗位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民警培训工作由短期的应急性培训变成终身的注重素质全面发展的培训,使计划性、指向性为主的选调培训方式变成宏观管理与自主选择有机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安教育培训的最大优势,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知识的取得,能力的形成贯穿其终身,特别是学历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显得更为直接和有效,而学历后的教育注重知识的运用,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制订本行业从业者的从业资格标准和人才梯队的不同规格,才能使本行业处于领先和不败之地,公安民警是一支大队伍,它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培训工作。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培养、挖掘、发展每一个民警的警务技能,完善职业道德,树立忠实于法律的政治品格,关系每一个民警的进步和发展,也关系整个队伍的战斗力。确立终身教育培训和提高培训层次思想,努力实现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从终结性、一次性培训向终身性、持续性培训发展,从较低层次的理论培训向较高层次的理论与技能综合培训发展。从地级培训学校到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应形成不同职级不同衔级的训练内容体系――初、中、高级警官职业能力训练内容的“金字塔”。如初级警官对法律、公安业务、基础理论方面,要求应知应会,熟练运用,特别是在警务技能方面,要具备拉得出来,打得出色的基本素质,中级警官要求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在具备前者的基础上要有较强的决策、指挥能力;对高级警官要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决策能力等。具体内容要充分细化,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使我们的训练工作层次合理,结构坚实,内容科学,充分显现为警务实战服务的实效性。

二、精心选择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培训内容的选择是提高公安民警在职培训质量的关键。公安民警在职培训的内容,应适应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在职民警的整体素质和更加贴近实战需要为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总的要求应该是水平高、内容新、联系实际紧密,突出其针对性、实用性,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在培训内容上以实用为主。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在职培训的内容的基本要求,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化、动态化、严峻化的需要。在职民警培训内容突出实用性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开设一些新的培训科目、设置新的培训内容是势在必行的。

(二)按照实战需要,根据警种、岗位、年龄、职位、知识水平等,对民警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民警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要推行“分警种、小班化”,改“大灶”为“小灶”的培训模式,实施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帮助民警掌握实战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岗位核心能力,努力实现教育培训从“学科为中心”向“能力为中心”,从“课堂为中心”向“现场为中心”,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转变。要改革培训教学方法,变课堂讲授为操作传授,大量引入案例和情景教学,提高培训人员的体能技能素质、应变能力和处置危难险急情况的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红外线模拟射击教学、查缉战术仿真模拟现场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培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率,并将该项指标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估检测标准之中,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培训中注重对公安实际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探讨和研究,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亮点。因为在职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从理论上探讨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一些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焦点、热点问题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时出现。如公安管理的体制问题、各种犯罪的新特点、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良好社会治安状况的需要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新的培训内容,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从而提高整个公安实际工作的效益,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对新知识、新信息的介绍和传播,这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又一有效措施。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公安民警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种艰巨任务,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必须努力掌握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介绍新知识、传播新信息,是提高公安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民警在职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有关新知识、新信息,使接受培训者在完成培训任务的过程中尽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在职民警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策略和方法的实效性

有了好的培训内容,还必须要有好的培训载体支撑。在职民警的培训必须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和途径。这是因为,公安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人才;同时,公安工作的每个岗位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些不同的岗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公安工作的有机统一整体。为公安实际工作服务的民警在职培训工作,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警种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与途径,培训更多的适用人才和技能,促进公安工作健康有序、协调一致的开展。在在职培训中,应注意克服和改变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单调、对培训人员搞“一刀切”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在职民警培训模式应以突出实战特色为基础。提高民警培训的实效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开展合作办学。根据公安院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坚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可以跨省、跨地区举办培训班,充分发挥两地的教学优势和公安实践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省会城市高校的资源优势,聘请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公安机关的优秀领导骨干到校开设专题讲座。

(二)全面推行专题教学模式。内容旧、教材老一直是困扰培训的老大难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全面推行专题教学,制定活页教材,做到专题常新,教材常变。每年定期对教学专题进行分析评估,淘汰旧专题,补充新专题,调整充实新资料、新成果,同时也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打造精品专题的能力。

(三)坚持教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学院组织教学科研骨干对公安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并将其及时转化为教学专题,鼓励具备培训任职资格的教师,时刻关注国内外警察培训发展的新动态,把握我国治安形势的新变化,密切结合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申报调研课题。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入手,采取多种调研形式,让在职民警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学校来学习讨论,然后由教师综合讲解,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又把学校学到的经验和理论用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应急反应及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培训工作要尽量避免抽象理论多、业务技能少,照本宣科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等问题。真正从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推广启发式、研讨式教学,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战演练教学,努力把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五)灵活应用战训合一模式。在强化集中封闭训练的同时,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值班备勤和处突防暴等实战任务,使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业务知识技能直接得到实战的迅速检验,实战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在培训中及时研究,从而真正拉近教学与实战的距离,实现教学与实战的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达到了“战训合一,以训促战”的目的。

(六)深度提问式模式。这种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受训民警传递理论知识时可以运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不断地向受训民警提出开放式问题,以促使大家进行思考,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通常情况下,开放式问题的设计一般围绕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新的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运用开放式问题,促使受训民警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加以理解,最后由受训者加以概括和提升。二是公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用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受训民警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问式方法的运用,除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设计出一些启发受训民警进行深层思考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根据受训民警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进行深度发问,激发受训民警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由于受训民警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问题被一次次反复地提出,问题中的症结和疑点一次次清晰地呈现出来,充分调动了受训民警关注该问题的积极性,也引起了大家对解决该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轮接一轮的新问题会被不断地提出,可以将探讨该问题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七)案例分析式模式。案例,又称个案、实例、事例等,它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个具有一定意义的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民警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受训民警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案例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地模仿历史,而是通过案例研究获得感性认识或间接经验,加深对公安工作规律的认识和了解。选择与培训课题相适应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学习,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能够加深受训民警对培训课题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其探索公安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并为如何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在案例分析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受训民警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案例法由于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容易引起受训民警的学习兴趣。

(八)模拟演练式模式。这是一种设置一定的情景,组织受训民警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实际公安工作中的具体活动,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情景模拟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正式的表演,它通过受训民警亲自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扮演各种实际工作中的角色,站在情景设定的有关人员的立场上看问题,去体验有关人员的感情,或者去体验有关人员在特定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为。这种模拟训练把受训民警带入一个虚拟的假定情景中,人为制造种种复杂疑难的情节,让受训民警去面对困难、矛盾和冲突,独自去处理、解决矛盾,培养受训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列举一些更加具体、细致的表演行为,总结出整个学习的要点,帮助受训民警掌握在特定情景中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练式教学方法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一个较有效的平台。在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理论联系实际,多表现为教师为讲清某一理论观点而举几个具体实例作为证明,其效果与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从实际中反思、总结出的理论升华的演练式教学方法相差甚远。

(九)探讨研究式模式。探讨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受训民警围绕公安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或者是就某类具体的工作方法展开讨论,并形成研讨成果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探究活动的组织,培养受训民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究的成果或者成为今后领导决策的依据,或者作为先进工作方法的汇集,对于推广经验,树立典型是一种很好的人才管理辅助手段。探究式教学方法一般按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要充分参与、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交流中,受训民警不仅互相探讨基本的工作思路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手段,而且,大家彼此也在交流着个人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相互交流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增强受训民警的自信心和与人交流、当众表达、自主决策的能力。学员通过分享控制课堂讲授内容及培训进程的责任,既实现了“学即所需”,又体现了自我价值,从整体上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四、加强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培训效果的实效性

为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培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国家公务员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切实组织落实“三个必训”,保证民警按要求培训等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地进行,并由追求培训数量向培训质量转变。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考核验收培训效果。

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制度。要建立民警培训档案,对民警参加培训的日期、内容和考核成绩进行登记建档,以此减少和避免重复培训、漏训等现象发生,也为科学地制定培训规划提供准确的依据。并对民警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警务技能、法律法规等科目,每年组织一次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参加培训以及参加何种培训。民警培训工作应作为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考核结合年度工作考核一并进行。考核采取检查培训记录、抽查民警个人情况等形式;重点检查培训质量和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要严格采取各种奖惩措施,激发民警的参训热情。要细化和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民警培训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并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同时,将考核结果同民警个人的晋职晋衔、岗位调整、工资待遇、考核评优等挂钩,引入竞争机制。在每次培训中,对考核成绩不合格或培训期间组织纪律作风散漫、有违纪违规的民警,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或重新参加培训。从而激发民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警务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新警察岗前培训胜任力

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重要职责,加强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是确保监狱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格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推动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新警察的培训是监狱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目前全国有女犯监狱(即关押对象为女性罪犯的监狱)30余所,从事直接管理女性罪犯的女狱警数万人。由于女犯监狱女警察职业性别的特殊性,对调入女犯监狱的警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则显得犹为重要。本文以某女子监狱为例,通过对女犯监狱新警察近年岗前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对女犯监狱新警察现状及成因分析,在引入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思考并建立一个更为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

一、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女犯监狱新警察

近年,监狱的新警察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通过公务员招录程序录入的新警,他们中包含有高校应届毕业生、已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这类新警在职业特性上的一个共同点是此前未有从事监狱工作的经验,对监狱的认识只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对自己将要在监狱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清楚、不了解。二是从公安系统或其他行政单位调入的警察,这类新警与新录用公务员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外,一样对监狱工作仅有感性认识。三是从其他监狱调入的警察,由于监狱管理工作的特性,在男犯押犯单位工作的女警察是不直接参与对罪犯的管理和教育的,这类新警进入女犯监狱工作后,要面临新的工作要求和模式。

对于女性罪犯押犯单位而言,由于要担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职责,因此,所有不具备直接管理女性罪犯工作经验的警察都应定义为新警。

(二)新警培训目标的确定

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新员工培训又称为岗前教育、入职培训、上岗引导等,是公共部门为新进工作人员所专门设计并实施的培训,目的在于让新进工作人员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遵从新的工作规则和程序,并尽早为组织实现绩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功能是以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其任务是为了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

在此前提下,女犯监狱新警察的教育培训目标应定义为,以实现监狱的功能和任务为目的,让新警察树立警察意识和职业精神,尽快实现警察的角色转变;尽快掌握监狱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在身心状态方面,要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实现职业性别的角色转变。

(三)相关理论简述

1、胜任素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了胜任力素质及其相关理论,他认为胜任力由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5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同时,他将从事某项工作最低应该具备的能力称为基准性能力;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能力。国内学者认为,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胜任素质理论的引入,可以更为客观的衡量新警察的培训效果,并为建立系统、合理、有效的新警培训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2、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指公共部门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改善工作人员的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共组织的发展和员工

的成长。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培训,时间较短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使培训对象获得当前工作应掌的某种知识技巧的行为,能使组织在短期内收益。(2)教育,时间较长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使教育对象在能力、品德及态度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的活动,着眼于服务组织的长期目标。(3)开发,对组织认定为具有某项潜能的员工,为其未来发展而进行的正规教育、在职实践以及个性和能力的测评等活动,服务于组织的长远目标。其中的“培训”与本文试图探讨的新警察培训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女犯监狱的新警察培训工作应当以实现监狱的功能与任务为目的,以警察岗位胜任力标准为指向,在科学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新警察培训模式。

二、新警察培训现状

(一)广西女子监狱新警察培训情况综述

近10年来,广西女子监狱新调入警察约170人,来自于监狱系统的约88人,新招录(含定向委培)约60人,系统外调入约22人。这些新警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参加由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主办,由警官学校负责具体实施的为期三个月的初任培训。在初任培训结束回到各自监狱单位后,监狱在这些新警正式上岗前都要经历以下两种形式的新警察培训:

1、岗位“传、帮、带”。作为监狱历来的传统,新警察在正式分配到各个监区后,都会由监区教导员为每名新警指定一名或多名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作为其“导师”,在到岗后的一个月内,新警察不单独行使执法权,不计入“三大现场”值勤警力,不单独找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等。一个月内,由“导师”负责对新警察言传身教,帮助其尽快适应监狱工作环境,尽快熟悉工作职责,尽快掌握基本业务技能。岗位“传、帮、带”有效的起到了新警察上岗教育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导师”的不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标准不一、效果不佳等现象。

2、集中脱产培训。由监狱教育培训部门统一组织新警察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利用监狱师资进行教学,内容以监狱历史、各项规章制度、监管改造业务知识、警体技能和传统教育为主,其中监狱历史和传统教育是最具监狱特色的培训内容。监狱历史课程大多由监狱主要领导和离退休的老领导进行讲授,内容包括了对监狱创业初期的内外环境的回顾,对监狱先进人物事迹的介绍,对监狱现状的介绍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传统教育则是组织新警外出到条件艰苦的监狱参观,到女子监狱的历史押犯点参观等形式,让新警直观的感受监狱工作的艰苦与责任,有效的促进了新警迅速调整心态以适应监狱工作的严格要求。

但由于新警调入时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加之监狱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不少新警在调入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参加监狱的集中脱产培训,未能在正式上岗执法前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监狱对新警察的集中脱产培训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警察心理援助发挥辅助作用。广西女子监狱于2010年正式启用了警察心理援助中心,在完善心理调节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监狱以心理援助中心为依托,成立了警察心理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例如读书会、心情分享座谈、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警察特别是在职业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新警察调整身心状态。目前该监狱警察心理援助中心运行三年来,逐渐积累和探索了一套警察心理支援机制,为新警上岗前后的心理调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新警察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新招录公务员存在的问题。一是心理适应性相对较弱。对监狱工作的现状由理想到现实的心理落差较大。有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择业者报考监狱警察职位是出于对警察职业的向往和对公务员身份的认同,对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工作的强度没有理性认识,从而导致上岗一段时间后,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二是工作经验欠缺,缺乏应对挫折的经验。近年新招录的公务员大多为应届毕业生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受家庭全方面的照顾较好,经受挫折磨练相对较少,在面对需要管理的形形各类罪犯时,往往难以较好应对各种大小挫折。三是岗位知识欠缺。虽然新招录警察都具备一定的学力,在全日制教育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较广泛的多元知识,但对于在监狱工作中随时需要运用的心理咨询、管理教育、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相对欠缺。

2、从监狱系统外单位调入人员存在的问题。这类新警察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接触监狱工作较少,对监狱工作了解不多,与新招录公务员一样存在心理适应性弱和岗位知识欠缺的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新警由于有了上一职业的较为长期的从业经验,在心理上存在功能固着,因而转变职业角色的过程中相对新公务员更慢。此外,由于与上一职业有了对比,监狱工作的巨大压力、重大的监管责任等让这类新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平衡,甚至最后不得不辞职。

3、从监狱系统其他男犯监狱调入人员存在的问题。这类新警不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且对监狱工作比较了解。但由于此前在男犯未从事直接管理罪犯的工作,一是对个别教育、现场管理、狱情收集等专业性强的业务技能并不掌握;二是对女犯的特点不甚了解,因而在从事对女犯进行管理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也常会遇到不少问题。

4、女性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冲突导致的问题。由于女性的性别角色,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较男性而言担负着更多照顾家庭、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具体事项,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女犯监狱警察这一职业角色,又需要她24小时备勤、时刻关注分管的罪犯、投入大量精力确保监管安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等。在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冲击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和帮助,大部分新警察需要花较长时间调整,甚至部分人一直无法适应这样的冲突,最后只能选择离职。

5、岗前教育或岗前引导效果不明显引发的问题。当前所有新警察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参加由省(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组织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到3个月不等的全脱产培训。通过这样的集中培训,一是为新警察的职业角色转变创造了条件。二是帮助他们掌握监狱基本知识,熟悉常规业务,初步具备上岗执法条件。但目前的岗前培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时间较短,不及香港的五分之一,不到新加坡的七分之一,相当于法国的十二分之一和英国的二十四分之一。二是培训内容更新慢。特别涉及新形势下监狱应急处置、网络舆情应对、物防技防新举措新突破等方面内容较少。三是机制不健全。目前尚未出台新警察岗前培训的规范性文件,一些规定或要求例如司法部下发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下发的教育培训要点等文件中。对新警察到单位后的实地岗前培训更是没有明确要求。以上存在问题使得新警察的岗前教育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很好满足监狱工作对新警察的期望和需要。

三、新警察教育培训模式探究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提出,要大力提高监狱警察队伍“六种能力”,即大力提高执法能力,大力提高教育改造能力,大力提高维护监所安全稳定能力,大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提高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大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司法部印发的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要使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

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要进一步增强。围绕司法部提出的对监狱警察队伍能力的要求,结合广西女子监狱新警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运用胜任素质理论及相关技术对女犯监狱新警察岗前培训分析,尝试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

(一)基于胜任素质的女犯监狱新警察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监狱工作对警察的能力要求,建立女犯监狱警察胜任力模型,并以此模型作为新警察培训的指南,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达到引导、规范、渗透的目标,为监狱输送合格的执法者。

1、设定目标并收集数据。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找到那些保证产生高绩效的素质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所谓的高绩效,要清楚界定高绩效的各类目标的要求和行为表现。确定绩优标准可以通过分析职位说明书或者其他书面资料来获得,但更为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以那些出色胜任工作的员工为标准,利用行为访谈技术来获取建立绩优素质模型的各项数据。对于监狱工作而言,结合已经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在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分析的同时,对绩效分数高和获得优秀表彰称号的警察进行行为访谈,从中获取初步的关键行为描述、知识、技能和特质的描述。通过问卷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对监狱领导、中层领导进行调查,收集决策层对各个岗位应具备素质、能力、技能等行为的期望。

这一步骤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各种分析和访谈技术,收集关于胜任岗位的警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和应采取的行为的大量描述词汇。

2、胜任力素质模型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在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对提取的素质进行分类、阐述和命名,建立一个最初步的素质模型框架。框架建立后,需要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框架内各项要素的程度、各个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还要再次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及在实际评估中的应用来逐步验证素质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不断的修改,最终建立起某一岗位的素质模型。就监狱工作而言,根据监狱岗位的大致划分,可建立政治工作岗位模型、管理教育岗位模型、生产经营岗位模型、行政后勤岗位模型,并可进一步细分。

(二)女犯监狱新警察培训的实施环节

1、培训课程设计。新警培训课程的设计是培训的重点环节,培训课程的设计应遵循针对性、系统性、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针对女犯监狱新警察的特点和在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的消除产生问题的因素。课程设计可围绕新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三大方面展开。

例如,由于对监狱警察职业理想的设定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新警普遍存在心态不平衡问题,课程应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监狱历史变迁、职业道德培育、心理调节等内容。针对业务知识技能缺乏,则应在一定量的理论课程外设置更多的实践操作内容。对于女犯监狱新警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特别需要重视的内容,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有助于女犯监狱新警察尽快实现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平衡,有助于舒缓女性的职业焦虑的家庭焦虑,帮助女新警尽快达到岗位执法要求,胜任岗位职责。

总之,培训课程的设计应建立在对培训需求的科学了解基础之上。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培训需求分析的理论及技术,结合监狱在新警培训中的实际情况,对培训需求进行信息采集、分析,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设计指导。

2、培训方法选择以及培训周期的安排。培训方法从形式上可分为静态培训与动态培训,从开放性上可分为封闭式课堂培训和开放式培训,从课程上可分为案例教学与知识传授,从培训课件上可分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于监狱新警察培训来说,培训方法的选择应以集中学习为主,以案例教学为主,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特别是应当安排多所监狱的实地学习,让新警在正式走上执法岗位前多接触几所监狱的工作环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融入今后的新集体。

在培训的周期的安排方面,可借鉴英国新警培训的分层阶段性培训安排法,第一阶段由省(自治区)级监狱管理局组织培训,对新警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监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警察实用技能(含体能训练、警械具使用、格斗术等);第二阶段由用人单位组织上岗前的集中脱产培训,对新警进行监狱文化教育(了解监狱历史、传承、精神)、监狱规章制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熟悉监狱工作环境等;第三阶段由新警所在监区教导员负责指定老警察对其进行“传帮带”的教育。其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三阶段中所有师资都应由至少省(自治区)以上级别的监狱管理部门组织专门的培训,使新警培训的师资水平相对一致且符合监狱总体工作的需求。

3、新警察培训的评估与管理。每一阶段新警察培训结束后,培训业务部门及人事管理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将反馈的信息运用到对培训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方法等方面的调整。评估的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就胜任力模型的要素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新警培训的效果。

在新警培训的管理过程中,每一阶段由相应的培训组织者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阶段的培训过程中,监狱培训业务部门、新警所在监区教导员以及新警的“导师”要共同对新警培训过程施加影响,而不是各自为政,这需要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四、结语

新警培训对监狱警察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监狱警察队伍的稳定性和总体素质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在总结以往女犯监狱新警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女犯监狱女警察胜任力素质模型,并以此为指南建立一个一个分级分阶段的新警培训模式。尽管影响监狱新警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这一模式目前看来还略显稚嫩,但相信今后在培训实践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思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监狱劳教单位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必定能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新警培训模式,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实现创新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艳.浅议英国新警培训的新模式.[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王瑞丰.江苏监狱劳教系统社会招录与警校招录新警排序模式对比分析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报,2011(6)

[3]卜金波;周寿民;张家利.论新警培训应实现的三大转变.[J].警官论坛,

[4]余蕊娅.对云南省监狱警察初任培训工作的思考——以青年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J].社科纵横,2011(3)

[5]王大伟.新警察专业化论——第五次警务革命向何处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6)

[6]邢书力.女新警初任培训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1(8)

[7]万希.上岗引导:新员工培训的关键一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7)

[8]陈丽娴.新员工培训也要“打持久战”——浅谈新员工培训的岗前与岗后.[J].科技资讯,2006(27)

[9]李芳.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2011(4)[10]郜向新.新员工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17)

[11]张伟强.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8)

警务培训总结篇5

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一)、提高民警的素质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二)、机制与管理水平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警务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教育训练;素质能力;实战需要;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民警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稳定,因此只有通过发展教育训练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的实战培训,才能全面提升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推进各项公安工作顺利进行。公安教育训练是兴警之基,强警之要。近年来,秦皇岛港公安局按照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公安局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素质强警战略,强力推进教育训练工作,积极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为全面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素质保障和人才支持。

一、凝聚共识,全警重训,全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

2008年以来,秦皇岛港公安局连续完成抢运电煤保卫、奥运安保、国庆六十周年安保、世博安保等一系列任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并被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和交通运输部公安局多次表扬和奖励。回顾队伍的变化和攻坚克难能力的提高,很重要一点经验就是坚持狠抓教育训练工作,提升队伍素质。

教育训练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公安保卫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提升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公安部孟建柱部长多次强调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确提出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为公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秦皇岛港公安局一直高度重视教育训练工作,以“忠诚铸警、从严治训、战训合一、练精兵”为目标,始终坚持把教育训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绩之后,局党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扩大已有教育训练成果,进一步抓好教育训练工作,是当前全面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这种考虑,局党委于2011年初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教育训练工作规划,坚持以教育训练的创新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局属各单位按照局党委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推动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将教育训练工作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在推动教育训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意识、长远建设意识和齐抓共管意识。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正视差距与不足,将教育训练作为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事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并优先解决教育训练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训练工作,明确努力目标,坚持打牢基础,充分发挥全警智慧,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形成全警推动教育训练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贴近实际,服务实战,着力提升民警教育训练工作质量效能

(一)紧跟公安工作发展趋势,科学谋划教育训练工作坚持服务公安实战,是教育训练工作的生命线

当前,秦皇岛港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时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港口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港口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秦皇岛港公安局结合不同警种工作实际,瞄准实战需求,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先后开展了警卫知识、反恐防暴、处置、网上技战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等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工作能力和实战水平。此外,定期与港口所属单位开展演习,模拟案发现场,统一调度,诸警协同,整体联动,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作战能力。

(二)找准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提升教育训练水平

秦皇岛港公安局始终把强化教育训练作为提升全局民警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更新理念,制定标准,完善形式,变“纸上谈兵”为“实战练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结合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特点,紧紧围绕转变执法理念、公安业务和实战需要,要求机关民警做到“站着能说、坐着能写、下基层能指导工作”,一线民警要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不断丰富教育训练的内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有效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使教育训练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结合重大公安专项工作,加强教育训练课题研究

秦皇岛港公安局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推动教育训练工作,将开展重大公安专项工作的实战经验引入教育训练领域,确保教育训练工作紧贴警务发展、适应实战需要。在2008年奥运安保前,对执行安保任务的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综合体能、警务战术、实战技能、心理健康、社会常识等一系列综合培训,同时进行了警务英语、媒体新闻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在加强系统培训的同时,及时总结和研究教育训练成果,将奥运安保成功经验转化为民警日常教育训练的鲜活教案,配以基础理论在全局民警范围内推广,有力推动了教育训练课程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训练质量和效能。近年来,秦皇岛港公安局结合电煤运输安全保卫、世博安保、暑期警卫等重大警务战役的成功经验,开展重点训练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了教育训练为实战工作服务。

(四)立足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提升教育训练实效

当前面临的各项公安保卫工作日益艰巨而繁重,港口企业和职工群众对公安机关期望值日益攀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民警还存在着素质不高、技能不强、业务不精、执法不规范、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教育训练工作必须从适应工作需要出发,将着力点放在工作实际问题上,通过有效举措,努力解决训用脱节、用非所训的问题,在公安实战中找到新源泉、获取新动力。为此,秦皇岛港公安局立足于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查找根源,分析成因,制定合理对策,全力予以解决,通过开展“学业务、比技能、强素质、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综合业务大讲堂,进一步提高了民警应对处置能力、履职尽责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和令行禁止能力。

三、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基础建设

基础保障工作,是抓好教育训练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助推教育训练工作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秦皇岛港公安局充分借助秦皇岛港经济快速发展,港口集团和上级公安机关对公安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契机,大力抓好公安教育训练的基础建设。

(一)加强教育训练投入

高度重视教育训练工作,保证教育训练工作专项资金的落实,为教育训练工作的有力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港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开展各项外培、内训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二)加强教育基地建设

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遴选适宜环境作为教育基地用房,合理设计布局,努力实现功能最大化,学习借鉴港航公安机关及地方公安机关先进经验和做法,查漏补缺,完善硬件教学设施,配齐日常维护管理人员,以专业化推进教育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承办局内各类培训34场,接受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

(三)加强兼职小教员队伍建设

为扎实推进教育训练工作科学发展,局党委广纳人才,建立“能干会讲”的兼职小教员队伍,完善《兼职小教员管理办法》,分级建立信息库,详细记录小教员的业务专长,提高小教员队伍管理水平。注重从业务骨干和年轻民警中择优挑选一些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民警充实到小教员队伍中来,并根据小教员自身特点,积极创造培训机会,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教学素养和授课水平,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培训模式,确保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四)加强培训机制建设

近年来,秦皇岛港公安局教育训练机制不断健全,现已步入“全局谋划、专人指导、定期检查、考核评比”的良性工作轨道。硬件水平得到提高,兼职小教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开展日常岗位练兵和年度集中脱产培训、集中强化训练,考核评比机制逐步健全,民警开展自学自练的热情高涨,队伍精神面貌有较大改观,队伍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同时,秦皇岛港公安局着力推进训考分离和不合格复训制度,定期开展考试、考核,将民警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对所在单位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对不合格民警进行补考、复训,促进专业训练岗位化、基础训练普及化、体能训练经常化。围绕公安中心工作,举办了各类民警专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公安一线民警的能力水平。此外,结合青年民警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青年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警师带警徒”活动,按照一年跟着干、二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的具体要求,建立新警转正考察制度,加强对新警成长的跟踪考评,从源头抓好民警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载体,争创优势,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训练品牌

改革创新是增强公安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质量和效能的不竭动力。要紧紧围绕服务水运经济发展,推动正规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推陈出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训练品牌。

(一)创新培训交流机制

秦皇岛港公安局立足秦皇岛港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民警实际业务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大力创新培训交流机制,进一步扩大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借助强有力的社会资源为教育训练工作服务。2008年以来,先后邀请公安高等院校教师、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部门精英,以政治理论、公安业务等内容为重点,对民警进行培训授课,提升了民警的综合素质能力。组织业务骨干赴中国刑警学院集中学习,选送优秀民警赴地方高等院校深造,全方位接受专业化培训和正规化管理,在丰富培训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训练工作的针对性。此外,以交通公安警务合作为依托,加强与各港航公安机关及地方公安机关的学习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互通有无,提高了教育训练工作的实效性。

(二)创新培训模式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秦皇岛港公安局逐步形成了贴近实战、针对性强、形式活、周期短、工学矛盾少、效果明显的培训模式。在培训的组织安排上,体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培训的时间、形式、方法、内容、场所上合理变换,不拘形式,充分调动了民警参与的积极性。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地考虑民警自身文化基础,凸显针对性。在培训成果的检验上,强化考试考核和奖惩措施的落实,使民警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三)创新“战训合一”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发展,“战训合一”训练模式适应基层,深入警心,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如何向“战训合一”训练模式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争创公安实战训练新优势,是十分现实的问题。秦皇岛港公安局在全面总结“战训合一、轮值轮训”成果的同时,结合基层单位实际,围绕“优化警力配置、创新勤务模式、适应动态警务”的要求,以创新组织管理、指挥调度、综合作战等方面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在提升基层队伍应战能力、创新基层勤务运行机制上谋发展,进一步打造“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的训练品牌。

五、结语

面对公安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做好教育训练工作,任重而道远。秦皇岛港公安局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措施,全面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实现新跨越,为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素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峙浩.浅析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2]章晓麟,李星.我国公安教育训练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警务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 伊拉克 警察队伍 教育训练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这场战争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带给了我们多方面启示和思考。

一、伊拉克警察力量的历史

伊拉克警察力量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根据伊拉克第72号警察法令,第一支警察力量始建于1920年,并于1921年由伊拉克内务部正式组建。1922年内务部任命了该警察旅的第一任警察长官和成员。1927年伊拉克与英国合作开展联合警察培训。几年以后,伊拉克代表团继续访问英格兰,参加高级警察培训。当时的伊拉克警察力量是一种民事力量,类似民事警队,直到1970年被伊拉克复兴党(Ba’ath)政权军事化,其政党成员绝大部分是逊尼派。自此以后,警察就与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紧密联系起来。在西方视角下,这些警察在过去三十年里还不算是最糟的人权侵犯者,却是最直接可见的侵害者。警察当时不是萨达姆最喜爱的安全力量,结果,他们的待遇很低,缺乏必要培训,使他们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腐败滋生,进一步破坏公众对他们的信心和信任。

在伊拉克社会复兴党政权统治时期,伊拉克有两个层次的国内安全机构。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向总统秘书处报告的安全机构,包括伊拉克情报局(Mukhabarat)、特别安全组织、整体安全保卫部、萨达姆敢死队、复兴党自卫队和特别共和国卫队。第二个层次由伊拉克内务部领导,包括警察总保安部、交通警察总保安部、国防保安部、公民与移民警察保安部、巴格达警察学院,以及警察高等教育学院。国防部负责边防卫队的运作,但边防卫队的行政、供给和管理由伊拉克内务部负责。伊拉克内务部直接控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应急警察部队,用于平息国内动荡。警察总长官指挥巴格达的警察总保安部总部,以及全国17个行政州的警察保安部。警察总长官以下设四个副长官,分别负责重大机构保护(铁路警察、石油保护、电力保护、检查哨岗、国防部卫队、机场卫队、大使馆卫队等)、技术与开发、金融与行政管理、犯罪事务行动等。

州警察保安部的组织比较简单,由卫队(负责重大机构保护)、犯罪与应急警察部队保安部等机构组成。总部以下是地方保安部,各自具有其警察局和派出所。警察局长由巴格达的伊拉克内务部任命,在省内受州长或市长指挥,两者都应是资深复兴党成员。尽管当时已有当地警察进行治安管理,所有警务文件(如逮捕报告)都要向巴格达总部递交复印件,说明当时的巴格达对省级警力控制很严格。

伊拉克内务部安全力量包含交通警察部,负责车辆登记、颁发驾驶证件和交通控制。国防保安部负责消防服务和自然灾害处理。公民与移民保安部负责国民身份卡和出生、死亡、墓葬、结婚和离婚登记。边境警察局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分支部门:海关警察、边境警察、和边境卫队。边境警察负责边境巡逻,边境卫队则负责保护进入伊拉克的十大要塞,以及之间的264个边境警察局。

二、培训与待遇

伊拉克警察分为三个层次:非委任警官、助理警官和普通警官,非委任警官所受的正式教育较少,通常只具有初级教育背景,被聘用后他们在本省内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项目进行训练。各省之间的培训标准和持续时间略有不同,这种培训结束后,这些非委任警察就开始负责警方与伊拉克民众的绝大部分日常接触。非委任警察最先处理民众的报警,负责处理民事争端,维持公共秩序。

助理警察需完成中等学校教育,通常毕业于警察高等中学,然后接受警察职业培训。他们通常在伊拉克警察队伍中被任命担任各种行政职务,只负责监管严重犯罪,他们的义务是协助普通警官的行政工作。

普通警官一般是中级学校的毕业生,进而在巴格达警察专业学院继续学习,经历三年的正规教育。完成职业培训后,警察们将获得相当于警察科学的学士学位,只是他们的课程内容大多是军事纪律和训练。从警察专业学院毕业后,警察们通常被分配到指定地区的职位终身服务。这些人首先被任命为二等中尉,可以每四年申请晋级。晋级的标准是资历、记录良好、专业训练,以及参加晋级上尉的书面考试。这些警察可以在巴格达的警察高等发展学院进修课程,做科学研究,然后授予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但是他们的教育机制中没有传统的督导管理和员工培训与拓展项目。

伊拉克警察队伍以前不能吸引高素质人员,因为警察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军人要低,所以待遇和可用资源较差。他们的待遇(包括奖金)是最低级别人员为每月80000第纳尔(50澳元),最高级别的少将的待遇是每月185000第纳尔(112澳元)。目前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伊拉克目前就业机会很少。律师、医生和教育业人员等一大批专业人员蜂拥而至加入警队。当经济改善时,这些人有可能离开警队。在伊拉克学院培训期间,起用的许多翻译人员是具有资格证的教师、律师和宠物医师,目前翻译人员比仍然保留原职业的人获得的收入更高。一般警察除了获得底薪,还能得到参加行动的风险义务工资,带薪病假的时间没有限制,但是请病假就没有风险工资。

三、伊拉克国民警察局的组成

目前伊拉克警察力量可以分为三个分支:伊拉克警察局(IPS)、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及其他支撑力量。伊拉克警察局(IPS)是一支着装正规部队,负责伊拉克城市的日常巡逻,以及应急事务处理。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是一支准军事化警察力量,介于警察与军队之间,负责处理IPS无法处理的事务,但又不像伊拉克军队那样正规处理国内事件。在紧急情况下,IPS可以要求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参与处理。其他支撑力量包括负责保卫伊拉克边境和入境处的边境执法局、负责监狱管理的伊拉克监狱局及负责保护伊政府拥有的建筑物的设施保护局。

伊拉克国民警察局于2006年3月按照第383/31号备忘录组建。伊拉克内务部特别警察的四个单位组合成现在的伊拉克国民警察局。这四个单位是:第一公共秩序旅;第二公共秩序旅;紧急情况反应小组;第八特别警察机动旅。现存的国民警察局于2004年建立,用来满足应对紧急情况的需要。它是介于警察和军队之间的桥梁力量,可以在警察没有执法功能或没有警察的情况下用来重建法治功能。随着伊拉克警队的培训和发展,这种需求已经越来越少了。

四、伊拉克警察队伍面临的问题

改革后的伊拉克警察队伍面临很多危险,警察成了伊拉克国内外各种反对新政府势力的攻击目标。2005年12月24日,伊拉克内务部长哲瓦德(Jawad Al Bolani)宣布,自美国为首的入侵事件以来,已有12000名伊拉克警察因公殉职。而在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4日间,数以千计的警察死于伊拉克国内的反叛分子、国外的各种枪击和自杀式炸弹事件,还有来自友军的误射炮火。但是由于伊拉克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来事这种工作。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许多人在警察招募站外排队时被叛乱分子的自杀式炸弹或汽车炸弹杀死。同时,叛乱分子因各种动机,以各种面目渗透到伊拉克警察队伍中,使他们能利用警察获得的优先情报、训练和武器装备。许多警局被这些人袭击、炸毁、抢夺武器、被反政府武装占据。很多警察因此逃离岗位,还有的脱下制服,将他们的枪口对准曾训练他们的美国人,还有些警察即使离岗也逃脱不了被人袭击的命运。

由于伊拉克国内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伊拉克警察队伍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2006年美国国会了一项人权报告,指责伊拉克警察的大量暴行,伊拉克新政府于2006年10月解散第八警察旅,因为该旅与一些宗派间的“死亡中队”有牵连,该组织绑架了22名罐头加工厂工人,并杀害其中的7人。警察们不但没有打击这个“死亡中队”,还纵容默许他们这样做。这个被解散的警察旅成员后来被转移到美国的军事基地接受警察职业“再次教育”,其他警察队伍从此开始受到内部的严密调查(Al Pessin)。

伊拉克通过战后的警察机构改革,将原来那支腐败无为的军事化警察队伍彻底解散,重新建立起了一支相对高效的民事准军事警察力量,这种先破后立的大胆改革师从西方民主制,是对萨达姆时期警察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警用非致命性武器上的改革及警察角色上的改革体现了警察的平民化色彩,而警察力量的平民化更是现代警务改革的大方向之一;严格的学警培训制度和警衔等级制度使警察队伍更加专业化、正规化;新政府近年来聘用了大量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多位警官充任教官,试图借西方民主制度的东风提高伊拉克国家警察培训水准。

然而,这种“民主改造”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目前伊拉克境内的混乱使先前改革成了一种隔靴搔痒,对时局起不到根本性稳定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带来的诸如恐怖主义渗入、宗派冲突复杂化等各种“后遗症”。二是从伊拉克国内的情况看,始终困扰伊拉克的宗派冲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伊拉克国内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三派之间,以及其他各派内部依然在权力纷争、石油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此外,伊拉克周边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而对伊拉克局势施加了不同影响。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举行议会选举,没有党派获得过半议席。由于各派分歧明显,新政府在大选过去近四个多月后仍未成立。政治僵局下,伊拉克近来密集发生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警察更成了重要袭击目标。还要强调的是,即便伊拉克如美国所说的那样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其长远的历史和宗教传统烙刻出来的民族特征不是一场战争和一次改革就可以洗去的,盲目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伊拉克国内的混乱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修・戴弗雷姆,苏珊娜・斯帝芬,陈晓济.后伊拉克战争警务:叛乱、民间警察和社会重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4月.

[2]Bensahel, Nora; Oliker, Olga; Crane, Keith; Brennan,Richard R.Jr.;Gregg,Heather S..After Saddam:Prewar Planning and the Occupation of Iraq[M].Rand Corporation.2008.

[3]Brian Knowlton (March 9,2006).Iraqi Police Are Tied to Abuses and Deaths,U.S. Review Finds[N].The New York Times.Retrieved 2016-02-23.

[4]Iraq: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2005[R].U.S.Department of State.March 8,2006.Retrieved2016-02-23.

[5]Jim Randle (October 14,2007).Study Finds Iraqi National Police Ineffective in Combating Terrorism[N].VOA News. Retrieved 2015-12-03.

警务培训总结篇8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个人入警培训自我鉴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今天,是我非常难忘的日子。在***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我与其他127名新录用的同学一道穿上了人名警察的制服。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参加***市人民警察交巡警的考试、面试到录取,一直到跨进警校参加培训,都再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爱与帮助,我们将备感珍惜。记得,我们新警班开班典礼,***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对我们的教诲,要求我们能真正的成为成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的人民警察,我们将铭记在心。

今天,我们新警班的培训已经进入第三单元。前两个单元,在***武警支队的武警战士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队列和体能的训练,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一单元训练结束时,我们新警班101名学员进行了队列会操表演,当掌声响起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掌声给予了我们鼓励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尚有很多的不足,只有更加刻苦地努力训练 ,才能更好地提高,使自己早日进入角色,做好这份光荣的职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在第二单元,我们还聆听了***著名文化人士、原副市长老师,***市公安局人事处处长,110指挥中心主任等上级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熟悉了公安工作的政治理论、公安队伍的基本情况、***的发展形势及一部分法律法规知识。这些内容让我们收获良多,更为我们在精神上、思想上如何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警校,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科学的教育计划与管理,人性化与潜移默化的示范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学员会组织的“五小练兵”、周末晚会和“班务生活会”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员们的组织活动能力,而且增强了学员之间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贴在一起。新警班队长同志不仅仅是一位教员,更像一位兄长,每天抽出时间与我们谈心,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倾听我们的声音,真诚地帮助我们,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无私的与我们分享,他的付出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尊敬。还有我们的徐队,虽然训练时不苟言笑,但平时和我们说话时非常和气,晚上查房时总是提醒我们注意保暖,不要着凉。教务科王勇科长今年40多岁了,但每次攻防动作课时总是亲力亲为,看到他一套拳一套解脱擒敌动作下来早已额头冒汗,每每如此心底总升起一股暖意,那刺骨的北风也变得温柔起来!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员亲如兄弟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能做的只有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刻苦训练,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此次训练,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要说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政委、我们的科长,还有我们这101颗赤子之心!

培训学习即将结束,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不断的努力,与时俱进,才能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曾经我们是军中英豪,我相信我们也会成为警界的精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以下是

上一篇:造价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培训结课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