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0 12:34:13

警务化管理论文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1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端木正.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11).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2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端木正.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11).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虽然国际关税壁垒的逐步削减导致了市场范围的国际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自由度,扩大了获利空间。但是大量涌现的国内外竞争者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财务状况的稳定受到威胁,公司的良好公众形象将受到极大影响。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在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侧重预警分析机制指标的分析,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该观点没有看到预警分析机制还包括模型分析。

另外一种观点是突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风险的控制功能,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该观点忽视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其他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笔者从第三种观点出发,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进行某些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但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和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一旦公司经营处于非常状况,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同时在体系框架上将财务预警组织、信息、分析、管理子系统并列,不能充分反应财务危机的三个阶段,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根据公司财务危机的潜伏、发作、恶化三个过程,从而建立一套对应于危机过程的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运作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公司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出现异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遭受巨大损失。财务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能够适时、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先进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市场参与方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能起到报警器的作用,提醒有关市场参与方的注意。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除了要建立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还必须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财务评价体系和财务分析机制正好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证监部门就必须利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给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也要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监督上市公司增强风险意识,采取对付或化解风险的措施。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其根源是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将导致周期性的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随着旧理财模式向新理财理念的转变,企业理财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以权衡理论、成本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财务理论又成为当今财务预警理论的重要来源。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这也符合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防患于未然。因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两大技术支撑系统。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以前的研究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下分为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对每个机制的运行都作了较为合理的阐述,但忽略了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的逻辑过程,仅将这些机制罗列出来,没有体现组织的行为人角色,同时没有注意到后面三项职能机制的先后逻辑关系。因此,笔者根据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定引起财务危机的周期性这一原理,注意到财务危机可以分为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财务危机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潜伏期要注意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发作期要准确分析财务指标数据,利用模型预测危机发作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防治工作;恶化期要迅速启动危机管理专门小组,及时化解财务危机。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4.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要做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为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能从相对开放的信息资源库中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企业经营数据。这自然要求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地配备信息专业人员及软、硬件设备, 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预警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危机分析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危机分析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影响财务危机分析的一般有两个因素: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临界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应该实施应急的计划。

这一阶段的预警分析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诊断机制。面对财务层面的危机信号,应探寻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真实根源,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或是销售质量的下降、自身管理薄弱。

4.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反应迅速的危机管理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性的保证。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风险补救和改进方案,旨在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直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处理。当财务危机已经恶化时,企业领导人和财务人员不能胆怯、畏缩,应该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及时分析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诊断,全力扭转财务局面。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其次,寻求过渡时期的资产支援。分析问题之所在,主动说明目前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渡难关。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 吸取教训, 制定重整方案。其做法为: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更换高级领导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改善生产程序;改善行销方式等。

4.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成员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时,需要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前提,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

这个组织必须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它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应该有一个日常组织和一个特设组织:前者负责财务危机各阶段的日常事务,如危机潜伏期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危机发作期财务的指标和模型的分析、危机恶化期财务管理方案的实施;后者是针对财务恶化期而特设的,专门负责财务危机处理全过程,以果断、迅速、准确、有效的化解危机。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组织管理警队文化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警队文化,对提升公安机关的软实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警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文化的含义主要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模式,良好的文化能够全面增强企业和组织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和组织可持续发展,文化管理可以说是当今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高境界。公安机关作为我国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织,完全可以借鉴先进的文化管理研究成果,科学构建警队文化,通过文化管理推动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一)我国警队文化建设的实践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其性质决定了警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外在形象等写作论文方面的特点。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公安机关已逐步形成了以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相继颁布了《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公安部于2004年制定了《2004—200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又于2007年施行《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和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正规化管理提供了制度标准。在外在形象方面,公安机关通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参与抗灾行动、开展社区警务以及举办警察开放日等警民互动活动,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在具体的实践中,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少各有特色的警队文化品牌,诸如漳州110、枫桥经验、任长霞精神等,尤其是1995年得到同志亲笔题词褒奖的济南交警精神,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53·从组织管理学角度看警队文化建设更成为济南的一个城市名片。但是,这些品牌多是对某个地区、某个警种或某个民警的奉献精神的渲染和褒扬,不是有意识的全面的警队文化建设。(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警队文化建设的经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四次警务革命的洗礼,在警察文化的建设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是高度重视组织价值观。美国警察非常重视荣誉感的培养,以向生活、工作和访问这里的人们提供最高质量的警务服务为宗旨,强化正直、尊重、贡献和卓越的价值观,这与警察作为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定位相符,也能加深群众对警察形象的正面了解,提高对警队的信赖度和满意度。①二是保证警察的权益与发展。英国《警察法》强调警察代表组织在维护警察权益方面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国的警察联合会代表警察队伍中绝大多数警察,在提高警察福利、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警务效率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重视公共沟通与服务。欧美发达国家有社会机构进行警察满意度调查,使得公众对警务工作具有极强的导向监督作用,警察面对媒体采访具有专业水准。例如:香港与内地文化同源,又是公认的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香港警察文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健全的体系,六、七十年代贪污歪风盛行,警务人员价值观混乱,甚至屡有违法行为发生,治安秩序受到严重的威胁,一度民怨较大。随着廉政公署的建立,香港政府加大了反贪打击力度,警队秩序逐渐正规。尤其是自1994年开始,香港警队突出文化建设,在全体警务人员中展开了警察价值观大讨论。围绕警察到底如何定位,警队上下争论了三年,也研究了三年,最后形成了以服务为本、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警察价值理念,并将其内涵进一步延伸为一个抱负(使香港继续成为世界最安全及稳定的地区之一)、七个目标(维护法纪,维持治安,防止及侦破罪案,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市民及其他机构维持紧密合作和联系,凡事全力以赴、力求做得最好,维持市民对警队的信心)、八项价值观(正直诚实的品格,尊重市民及警队成员的个人权利,以公正、无私和体谅的态度去处事和对人,承担责任及接受问责,专业精神,致力提供优质服务达到精益求精,尽量配合环境的转变,对内、对外均维持有效的沟通)。围绕此理念,香港警队不断推广服务文化,引导警员实践警队价值观,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展“警察开放日”等一系列警民互动活动,加强媒体宣传和与民众沟通。通过十年努力,香港警队终于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民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②(三)我国公安机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警队文化建设的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公安机关体系性体系性强(如香港形成了以“服务为本、精益求精”为统领的警察文化体系)体系性弱(虽然全国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但各地较为系统的建设还比较少见)价值观养成注重实用,充分论证,可行性强号召式,缺乏警队特征,重形象,操作性不强制度决策形成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可持续自上而下,单向推行,阶段性强公共形象树立整体形象,沟通服务意识强着重典型塑造,沟通互动和服务意识尚需加强以上是我国公安机关警队文化建设实践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警察文化建设先进经验相比较的情况列表,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对内,警队文化是一种内生型向心力,具有凝聚功能。《孙子兵法·计篇》云“上下同欲者胜”,比起薪水、职级、规定,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当正确的警察价值观取得警察群体的认同后,会引导警察个体的行为取向,使其符合组织所确定的整体目标,从而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而且这种凝聚力更具持续性。良好的警队文化可以为警察提供家的归属感,能够缓·54·公安研究2008年第11期(总第169期)解民警身心压力,使民警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动力。2·对外,警队文化建设具有形象塑造优势。开放的警队文化取向能够赢得市民的支持,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邀请群众参与互动,这对拓宽公安工作的视角和途径,展示民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斗风貌,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多方沟通,获得民心,赢得信誉,铸造品牌,从而构筑良性的执法环境。3·警队文化建设一定要有目标、有规划、有体系。香港警方以“服务为本,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警察价值理念及一个抱负、七个目标、八项价值观的警队文化,是整个警队经过三年论证十年实践才形成的比较完善的体系,所以能够得到广泛、持久的认同。

二、当前警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一)价值之惑一是共同价值观与民警个体价值观结合效果不甚理想。在上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公安机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建设过于追求形式,形式大于内容,方法单一,无法同民警的实际经验和个人追求相结合,无法深入民警内心。二是警察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在警队盛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拜金主义的盛行,造成了当前警队中存在消极的警察亚文化。(二)体制之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增强企业凝聚力,往往是通过激励实现的。当前,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大、人数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专业技术民警的工作成果很难被社会认同。行政职位与待遇和职责的挂钩,会逐步导致领导权力强化、民警职责弱化的局面,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断层,导致越来越浓厚的官僚文化。加之当前警务工作的繁重及执法环境的恶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逐渐养成做多错多的观念。(三)环境之压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了社会矛盾凸显,各类违法刑事案件高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线民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往往难以缓解,极易使民警的精神、行为出现偏差。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使得公安机关无法系统开展警队文化建设。(四)主体之失由于公安机关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半军事化性质,在队伍管理中方法生硬,手段简单化、模式化,在对警察文化建设中,也流行从上往下的灌输和推行,民警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五)学习之困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推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变革,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共识。公安民警除了希望职级和薪水的提升以外,也希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提升。但由于缺少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文化素质提升有限,导致一些民警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学习意识和转化学习的能力,对新知识、新形势较少关注与思考,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就会丧失工作动力。

三、建设以人为本警队文化体系的初步构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新时期战略布局中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个人发展最大程度同组织利益结合起来,就是以人为本,也是解决当前公安警营文化困局的关键。同时,在对警营文化进行建构时,可以借鉴企业组织文化分·55·从组织管理学角度看警队文化建设层理论,从四个层次上考虑:精神层(核心层)、制度层(中间层)、行为层(表层)和社会层(文化的对外传播)。这四层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以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③(一)核心层:寻求警察个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统一把以人为本贯彻到警察文化建设中就是以警察为本,把每位警察看作是具有事业心和荣誉感,有丰富情感和多方面需求的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全国公安机关以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各地公安机关,可以尝试根据本地实际,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寻求操作性强而又有地方特色的警营价值观。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实行股份制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公安机关,也只有将个人的发展同组织统一在一起才能够有个人的成功,应逐步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工作目标,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在警营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通过警察文化的创新和建设,确立完善激励机制,借助各种激励方式,把民警个人的奋斗同警察组织发展结合起来,激发民警的荣誉感、自豪感,使警察职业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从而强化职业认同,提高工作绩效。逐步消除警察亚文化,清除特权思想、徇私枉法等不良观念。(二)制度层:在管理体制上充分考虑个体的发展一是在人事制度上,《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一次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建立了充分体现公安特色的公安民警职务序列,在人事制度上给各个岗位的民警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各地公安机关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施行。近来深圳市凭借自身先发优势和经济实力已经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力图从人事制度上突破,增强警营活力。二是在保障制度上,现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设有相应的部门(如政治处),近两年又都成立了警察协会,可以加强同社会、企业的交流合作,多渠道为民警谋福利,也应逐步增加各地公安机关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保护的功能,通过建立完善民警权利维护机制、心理疏导机制等,给民警营造一个家的感觉。三是决策机制上,提升民警的参与度,重大问题让民警加入讨论,通过期刊、网站或论坛在民警中广泛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民警的参与意识,诚心诚意地倾听民警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广大民警对领导决策的认知程度,这样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定期公开财务管理、评先创优、人事变动、工资调整、岗位考核等民警关心的问题,消除民警的疑虑,增强民警的信任。(三)行为层:建立学习型警队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来,学习型组织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重视。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所言:“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④围绕公安中心工作,结合“三基”工程建设,抓好警营文化活动,将知识、能力的提升作为活动的宗旨,自然地沟通民警的思想和感情,焕发民警整体的能动精神,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生命的意义。可以尝试从“六个一”活动入手建设学习型警队文化:出好一本期刊,通过期刊传达警队的核心价值理念,并通过丰富的栏目设置吸引人气,尽量让更多的民警参与创作投稿,提高民警的写作能力,体裁题材可以多样化,并适当给予奖励或稿酬,提高积极性。建好一条长廊,充分发掘警队的历史文化元素,营造警队氛围,凝聚警心。现在国内有的地区建设了警察博物馆,通过警察历史溯源、各国警察风采、警察作品展示,增加民警对警队的认同感。办好一个网站,包括对外网站,并能够切实为群众解疑答惑,强化与公众的沟通能力,改善警民关系,鼓励广大民警积极参与维护,提升外网的点击率。在公安内部网为民警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通过BBS、警察博客等形式,多方面展示警察的能力。设好一个论坛,在警队中设专家论坛,邀请各类大家名家发表演讲,拓宽视野,提升警队的理论素养。搞好一次比赛,举办体育、文艺、书画、歌曲、设计等各类竞赛、比赛,让警队中拥有特长的民警找到发挥的机会,比如多组织体育·56·公安研究2008年第11期(总第169期)比赛活动,将酒桌文化引导为球场文化,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意志品质。演好一台晚会,尝试自己编、导、演,自己组织乐队。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展示风采、培养兴趣、缓解压力,挤压减少一些民警的不良嗜好。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注重生活实际。警察文化建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亲情化、人性化。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用文艺的形式明理、怡情,充分调动民警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民警的自我教育能力。二是注重长期坚持。任何文化品牌的培育成型都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经费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民警参与外出学习培训或读书的机会有限,通过以上几个方法,民警积极参与,成为常态之后定能有所收获,在文化素质上得到提高。(四)社会层:改善警察公共形象,建立良性互动形象定位的偏差在最近这些年也始终困惑着公安工作,“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导致了警察职责的过滥过泛,从而带来一定角色窘迫。因此,在警察形象的塑造上,应当在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基础上,寻求提供公共服务的准确定位与切入点,减少不必要的职责,使民警有精力服务社区、走进群众,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公安文化不是孤立的,应积极与外界呼应;服务是互动沟通的前提,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人民群众就会愿意为公安机关提供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要引导民警参加社会公益、互助互动活动,培养民警的媒体公关和公众沟通意识,强化民警的作风与纪律养成,最大程度优化民警的公众形象。

注释:

①石子坚·美国警察管理体制与执法规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②香港警察文化建设启示录·法制日报·2004·4·25

③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企业文化·人民出版社·2006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 电力通信;监控;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新兴业务对终端通信接入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给电力系统提供提供可靠安全实时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服务,电力通信网发展迅速,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和设备的维护日趋复杂,同时对通信网的监控管理需求向面向业务转变,电力通信专业管理向智能化转变。为了满足现有通信网络运行管理需求,提出了配电网监控管理平台的概念。

1 模块组成

根据电力通信网的组网结构,在遵循网络层次结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本设计能够实现在统一的界面下对个厂家、多个技术体制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监视,实现实时的告警分析和故障处理。

1.1 接入网告警集中监视模块

告警集中监视应包括告警分类、告警采集、告警过滤、告警显示、告警操作(确认、清除)、告警提示、告警查询、告警状态计算等功能。

告警分类。按专业对告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EPON网络、工业以太网 、无线公网无线专网、PLC业务。

告警采集。完成原始告警信息的采集、分类、标准化和存储。告警采集包括告警采集、告警标准化和告警存储。告警采集指从设备接口、网管接口及智能采集器中采集出原始告警信息。告警标准化指对告警信息进行标准化(告警原因翻译、告警等级重定义、告警格式转换等)。告警存储指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告警过滤。通过制定合理的告警过滤规则,从大量告警中屏蔽用户不关心的告警,从而有效防止告警风暴。告警过滤包括告警过滤规则定制、告警过滤规则应用。告警过滤规则定制对告警等级、告警原因、告警所属设备、告警关联业务等制定相应的过滤规则,并存储到过滤规则库。告警过滤规则应用指对实时接收的告警按照规则库中相匹配的规则进行过滤,对于过滤掉的告警信息只存储到数据库,不在监视视图中展现。

1.2 接入网运行状态监视

结合各类通信网络和通信业务,采集各类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告警信息、性能信息和配置信息,实时计算网络运行状态,通过EPON网络拓扑图、光缆网络拓扑、工业以太网网络拓扑、无线公网网络拓扑、无线专网网络拓扑、PLC网络拓扑、业务网络拓扑、设备面板图进行直观展现。

EPON网络拓扑图。以EPON网络组织图的形式实时展现整个EPON通信网络的连接关系、设备运行状态和网络运行状态。显示重点节点和关联的智能设备信息(OLT、ONU等)以及其上承载的业务信息,并实时反映发生的告警信息。

光缆网络拓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显示光缆网设施的实际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物理连接关系,实时反映当前光缆网的运行状态。提取资源预警的相关数据在光缆网络拓扑反映当前光缆利用率的预警信息。通过与光缆监测系统进行互联,提取光缆相关故障信息,在网络拓扑上进行故障定位,实时反映故障信息。根据光缆两端传输设备的告警信息,通过分析在光缆拓扑上反映光缆的运行状态。

业务网络拓扑。基于矢量图形显示业务网络的连接关系和电路承载关系,实时反映当前业务状态。针对通信部门内电视电话会议、行政交换、调度交换等系统的监视,实时反映各业务设备与网络的状态情况。

设备面板图。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与设备配置完全吻合的面板图,能够真实表现设备组成情况及设备端口位置,并且通过各种不同颜色反映设备及端口状态。

1.3 接入网性能管理

EPON性能量:光功率,误码率,流量等。

PLC量:误码率等。

以太网交换机量:网络延时,误码率等。

性能信息采集管理。对性能信息的采集进行配置。包括采集任务管理,其中采集时间、采集周期、采集对象由用户自行设置。

性能信息处理。根据系统数据模型从数据采集中提取相应的性能信息,经过标准化后存储至关系数据库中。

性能信息查询统计。针对传输段、网络链路、设备等通过组合条件以图表方式提供实时和历史的性能信息查询与统计。

2 接入网业务监视

在配用电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告警风暴数据的应对策略,包括实时处理效率;报文均衡方式(分包、冲突等待);告警核对(同步)及批量展现方式等是关键核心技术。电网通信业务监视通过对纵联网络保护、高级配电自动化、储能站监测管理、分布式能源站SCADA、AGC、AVC控制、分布式能源站负荷预测、智能电表(台区集中点)、负荷需求控制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信息等电网通信业务的监视与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具体包括业务网络展现,业务告警管理,业务故障管理等。

3 结论

本系统设计通过制定完整、统一的北向接口标准,为通信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部署提供稳定、准确的数据源支持。系统支持对未来各种先进配电通信网技术体制的统一接入支持,并能通过扩展,实现以及与EPON之外的其他技术体制的数据交互,实现监视、控制等高级功能,实现智能化应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远东,唐云善,施健.省地集中式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12,33(232):10-14.

[2]俞弦,施健,唐云善,焦群.郭经红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223):101-105.

[3]杨斌,张大华,谢迎军.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88-93.

[4]唐云善,等.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通信学会信息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

[5]鲍建飞.新一代电力通信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1,36(318):68-69.

[6]刘国军,等.智能配用电综合网管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12,36(1):12-17.

[7]唐云善,等.新一代电力通信集中监控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10.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6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

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改革中运用,很快扩展到欧美各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以社区警务战略为主的第四次警务改革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休斯顿警察局首先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也纷纷实行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战略认为社会是产生犯罪的根源,抑制犯罪的主力军也在社会。警察的社会公仆角色重新占领上风,警察在回归社会的同时,其打击犯罪的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次改革以警察科学理论的反思与突破为先导,以社区警务为主要内容,以全社会的力量打击与预防犯罪为重点,追求历史上“自我警务”、“人人皆警”的传统模式,形成主动提前式警务风格。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和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绝不仅仅是在时间上重合那么简单,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在于官僚制问题重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各国财政赤字增加,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和无法维系,影响经济发展;新技术革命使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高效、灵活、透明的政府型态;经济全球化要求西方政府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背景在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汽车、车载无线电台和电话这三项科技成果在警务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普及,警务工作以快速反应机制与模式为取向。但与此同时,警察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以及专业化的倾向,使得警察在许多社区内出现了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这种孤立随着60年代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而变得更加明显,民众与警方之间矛盾加剧,造成民众对警方的信心危机。为此,警方不得不对单纯追求警务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警务机制进行反思,试图改变已恶化的警民关系及以案件为中心的被动反应式警务,使警察回归社区,依靠公众,预防犯罪,重塑警民关系①。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背景都与之前过多的强调行政专业化、技术化有关,行政上的官僚制和警务上的专业化使得政府和警察疏远了公众,拉大了与公众的距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和犯罪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以“顾客导向”为重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改善警民关系为重要内容的社区警务战略就应运而生了。

社区警务运动是涉及警察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一场综合性改革实践,在组织内部,以管理主义为指导原则,倡导合理授权,实行参与管理,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方式;在组织外部,以公共选择理论为指针,寻求建立警民之间同伴关系,试图通过警民携手合作,共同鉴别影响社区品质的问题,进一步找出问题的根源,再由警察与群众共谋解决对策,达成增进整个社区治安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西方各国社区警务改革体现了对经济、效率与效益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追求,包含了警察组织内部企业化,外部市场化、社会化等改革内容,蕴涵了管理主义、公共选择、社会控制等理论原则,是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警察部门改革属于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新公共管理浪潮冲击下各国都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造,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众需求的强调与社区警务对公众安全需求的重视是一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中包括有社区警务战略的思想。

二、社区警务战略改革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部分

作为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深刻影响了各国公共部门的变革,警察部门自然也深受其影响,奥斯本和戴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部门改革的十大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③。

在新公共管理之前的传统公共行政强调行政的专业化和官僚等级制,新公共管理运动则重视“顾客导向”,即要求政府站在公众立场思考,把公众看作最宝贵的资源,通过直接与公众互动,了解公众需求,针对公众需求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公众创造利益和价值,并尽可能地减少公众成本,通过多元化、便捷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获取公众的最大满意度,并以公众的满意作为政府的基本目标。④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以社区为导向,即以社区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一方面是警察立足于社区,以提供全方位的警勤服务为先导,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治理日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一方面是强调以防为主原则,社区警务的着力点在预防犯罪上。注重社区预防、控制犯罪机制的建设,与公众共同寻找分析和解决滋生犯罪的各种隐患,还社区以安宁⑤。

从社区警务战略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社区警务要求警察要立足于社区,依靠社区社会化力量进行警务工作,这与顾客导向中充分重视公众需求,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重视社区内的社会化力量的特点是一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种种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政府困境及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按照该理论,政府警察部门的作用是有限的,社会治安管理的主体不只是警察部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组织也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按照国家和社会的分离,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公域和私域的调整,不同的治安管理主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对象,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警察部门将本不属于自己或者自己无力独自承担的更多职责分担给其它社会组织和公众,只做他们不能做、做不好的事情,如对多发性抢劫、等恶性案件的场所进行深夜巡逻等,单凭公民个人的资源不能解决,互相联合又不太可能,应该由政府的警察部门负责。

其次,虽然治安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提供者,但不是惟一提供者,不排除利用市场的手段由其他社会力量来提供。即在治安产品的提供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部分治安产品的生产向社会开放,以契约的方式(如治安承包)引入多元生产主体,营造一个竞争的局面,以提高公共治安产品提供的效率,竞争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效率,萨瓦斯的研究表明,公营部门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平均比承包商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高出35%—95%。这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全部由国家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警察的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都可以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的。

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对警察工作而言,警务社会化同样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运作,警察机关、警务工作和警务改革不应该只强调其特殊性而固守旧法。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基础之一就是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控制犯罪的责任也在社会,有效地遏制犯罪必须全社会参与,只靠警察想要有效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西方警学家认为,对于控制犯罪来说,“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的一部分,刑事司法系统又是政府的一部分,而政府不过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已”,“只有动员社会和公众参与,才能有效地控制犯罪”,这种深刻的认识是实施社区警务改革所依据的主要理念之一⑥。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对当前实施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战略和警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1.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众,供养政府及其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纳税人有获得治安服务的权利,政府有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治安服务的义务。所以,基本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所需的资金来源,应当由政府提供,政府不应也无力大包大揽。2.对于基本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社团、企业甚至公民个人来提供。如私人戒毒所、治安承包责任制、社区矫治机构,甚至象西方一些国家的私人监狱制度,都值得借鉴。3.个人或者组织希望获得额外的、特别的警务保障和治安服务,如私人保镖,物业保安服务等,则个人或者组织理所当然的应当自己付费。4.鼓励警务“私有化”,即以商业运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服务并收取报酬获得收益⑦。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社区警务战略都强调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不只是巧合,实际上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政府警察部门的具体实践。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社区警务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从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以来,尽管有着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各种批评和质疑,但是无疑新公共管理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成效。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开始,新公共管理运动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这场运动对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成效显著: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不同程度解决了发达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回应了在全球化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为:(1)降低政府财政支出和行政成本。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85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8.5%。政府实施了一个计划以重新获得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政,弥合财政分裂的状况。他们在3年内消除了赤字,实现了连续6年的预算平衡。通过运用具有高度透明性和参与性的模式,政府实现了减少20%开支的目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增强能力的行政目标。(2)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政府自觉地把管理职能定位在是管理的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这样就超脱于具体事务之外,集中精力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对一些能够外包的公共事务,可以让一些NGO机构去做。同时政府通过授权和分解责任,引入激励机制,对人员实行聘任或合同制,大大缓和了政府内部管理的紧张,用成绩来决定升迁去留,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行政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国家公民对政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办事拖沓的印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人类管理历史上的突破。人们的印象中,一提行政管理,就会和官僚体制,和组织制度,和人事管理、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联系起来。这股新运动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实践,它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乃至管理科学和政策研究,还有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引入公共管理中,为人类管理文明的历史涂了一笔重彩⑧。作为政府改革的一部分,社区警务战略也受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指导和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对警察部门改革和社会治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最早开展社区警务战略的美国休斯顿警察局为例,休斯敦警察局实施社区警务,收到了显著效果,休斯敦的治安态势迅速好转,警察局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由于按社区分配警力,使全局的警力分配发生了战略性的大转移。由于社区警务是以社区为范围的,使休斯顿警察局的工作有了扎实的地域基础。由于社区警察固定在社区范围内负责不大的具体区域,这同以往美国按专业分配警力无法熟悉公众的情形不同,社区警察几乎熟悉社区内的每一位成员由于社区警察树立了犯罪是社会现象、解决犯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理念,社区警察把社区居民真正地视为社区的主人,增加了依靠社区公众、服务于社区公众的自觉性。由于社区内的居民有更多的时间同社区警察一道工作,公众对社区警察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加了感情,密切了关系。由于深入地宣传社区警务,社区居民把社区安全视为自己分内的事情,增加了关心治安、主动参与治安的积极性,出现了警民携手共创良好社区环境的氛围。由于同社区居民一起商讨治安大计,共同对付不安定的各种因素,接触多了,亲眼所见,居民逐渐确信警方是关心公众安全的,增加了居民对警方的信任,导致了居民对警方更大的支持。由于警民齐心协力共创社区安宁环境,改变了以往警察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警察的信心大为增强。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警察意识 培育方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安院校学生是公安机关的宝贵人才资源,其警察职业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公安事业的兴衰。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通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日益频繁,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更加明显,给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公安事业兴旺发达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分析、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紧抓住学生警察意识培育这条“生命线”,进一步探索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育工作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保持坚定的政治本色,铸就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为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

二、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引导力。

坚持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教法改革为重点、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努力使其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精心编写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教师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制度,积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经费,为课程建设、教师社会实践和考察、图书资料置等提供保障;将形势政策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列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报告会制度,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问题做辅导报告。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吸引力。

要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健康向上的区队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搭建平台;重视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校园,为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按照出精品、树品牌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节、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大型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制度,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学术文化底蕴,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认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警察意识、爱校荣校等专题教育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治理念教育、警察职业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贯穿于各类文化和集会活动中;紧紧围绕公安院校特色,大力扶植学生艺术团,使之成为学校的形象品牌,积极推进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认真搞好校园歌曲创作活动,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

(三)进一步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断提高校园网络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渗透力。

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整合校内网络资源,重点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门户网站;着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时代旋律,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制作并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让校园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流媒介,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拓宽网络信息收集渠道,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善于把各方面获得的零散、孤立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和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有效疏导负面情绪;灵活运用微信、微博、QQ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倾听学生心声,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服务力。

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生师比4000:1配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和学生积极分子为辅助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心理测评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辅导、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人民警察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处理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沟通、情绪调控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律的健全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预防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并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从而形成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团组织在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明确学生党员标准,规范发展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影响一片;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教育,端正入党动机,实现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坚持和完善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督促学生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强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和研究生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六)M一步加强警务化管理,不断提高警务化管理在警察意识培育工作中的规范力。

按照人民警察的要求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通过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以胜任未来的公安工作;深入探索警务化管理的新特点、新思路和新途径,找准严格警务化管理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结合点,努力实现警务化管理内容的程序化、制度的规范化、方法的科学化和任务的目标化;根据学生在校期间认识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坚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以警察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层次教育,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全过程;广大干部教师要成为自觉遵守警务化各项规定的模范,承担对学生进行警务化管理的责任。学工干部要深入到课堂、食堂和学生宿舍,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警务化管理全面贯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环节;根据警务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学习和业余时间,为学生的休息、娱乐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工干部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促成学生全面进步,使警务化管理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根本保证。

(七)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警察意识培育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要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学生管理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骨干力量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加大对学生管理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力度,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目标和“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落实培养措施,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不同方面的行家里手,真正实现由普通学生工作干部向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转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保持清正廉洁、恪守职业道德、强化管理监督,在学生关注的学生干部任用、推优入党、各级奖助学金推选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出色工作业绩赢得广大学生的爱戴与尊重。

参考文献:

[1]赵远,叶清D.从警察意识养成视角探索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规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4).

[2]王光森.警察院校大学生警察意识培养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 比较警察教育 研究体系 基本理论问题

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含义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一般把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提出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作为学科创建的开始。比较警察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和警察教育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历史更加短暂,对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警察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整体来看,学术界罕见关于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体系的努力,对该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研究方法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以致于比较警察教育在当前看来更像是一种研究方法或是一种研究思路,而不是一种理论体系。

从我国警察教育实际出发,比较警察教育研究可定义如下:从建设和发展我国警察教育出发,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警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国外警察教育制度和模式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及其中国化问题,找出世界警察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改革和发展我国警察教育的借鉴。这种结合本国警察教育发展要求而展开的对外国警察教育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对本国警察教育制度和自身教育工作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对外国警察教育制度的了解,有选择地吸取其有用的经验,为本国警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译介或描述国外警察教育的基本现状:二是就某个国家的警察教育或某些专题进行中外比较,提出借鉴性意见或启发性建议;三是系统地提出比较警察教育的理论体系。整体看来,学术界关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研究占了绝大多数,而第三层次的研究则极为少见。

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要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的完整体系,首先必须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就更谈不上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体系了。比较警察教育目前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比较警察教育的定性和特征问题。

关于比较教育的定性,教育学界普遍认为,比较教育并不只是研究外国教育,它是评价、分析外国的教育实质,从而更清楚地分析对比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或者说是研究当前世界教育理论和教学、教育发展中的共同的和特有的特征及趋势,并解释他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以及他们各民族的特性。比较警察教育亦是如此。

关于比较警察教育的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跨国性或国际性。比较警察教育主要不是研究单独一个国家的教育,它是跨国性的,即研究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国家的警察教育与培训状况。为此,比较警察教育的起点是必须对比较对象国的教育有正确的了解,要对每个国家的警察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2.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一定警察教育体制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各国警察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就必须结合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此,研究者就需要具备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今天的警察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只靠单一的方法、单一的研究和单一的学科是不可能研究透彻的,必须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

3.可比性。指我们在研究中提出来考察的问题或因素应该是真正可比较的。比较警察教育的研究,首先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比较。其次,对同一问题要在对等的水平上进行比较。

4.现实性。比较警察教育从时间观点上看,应是以现在为重心,以现行警察教育为主要对象的。警察教育史对警察教育变化发展的研究,是从时间上和纵的关系上进行考查,而比较警察教育是以现在为中心,从空间上和横的关系上进行研究。这一点正如比较法学把有关过去的法的比较研究排除于外一样。

二是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的成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比较警察教育研究要走向成熟和深入,必须解决方法论问题。我国警察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应包括三个层次:

在第一层次的方法论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将它作为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基本指南。

在第二层次的方法论上,必须坚持区域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以问题研究为主的方法论。充分认识到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而问题研究则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具体而言,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国家的警察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警察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按照比较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专题比较就是把各国同一类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例如把各国的警察教育行政管理、中等警察教育、高等警察教育以及各级警察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各科教学法等问题分别排列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各国的特点和共同趋势。由于教育现象极其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比较研究一般从专题比较开始为宜。所谓综合比较是对国际警察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警察教育培训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警察教育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传统等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在第三层次的方法论即具体方法上,要坚持多种方法并用的原则。除了因素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两种主要方法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统计法、历史法、社会学的方法等。比较研究的方法决定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纷繁复杂就决定了必须坚持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的使用是比较警察教育走向科学化的开端,是通过说明形成各国教育制度和性质的诸因素,以达到真正理解外国教育的目的的方法。辩证因素分析法认为通过内发因素和外发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制度就像生物体一样,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定过程。比较分析法是最能代表比较研究的方法,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记述,即通过运用地图表示法、图表法等方法,对比较对象国的警察教育作详细的记述,客观而全面地描述其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二是解释,即对所记述的教育事实,用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观点进行充分的研究,说明事实所包含的意义。三是并置,即将记述和解释的教育事实,分类整理,按可能比较的形式并置,设定一些比较项目,对事实加以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定的假说。四是比较,即通过同时比较,详细证明并置阶段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合理。

三是确定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问题。

这是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起点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警察教育制度的比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警察教育都是相对独立于普通教育而自成体系的。警察教育由警察行政机关负责,在学校设置与教师配备、经费划拨与使用、招生与分配、教学与考试、学位授予等方面一般均不受普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制约。

(二)警察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各国的警察教育管理体制因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集中管理制,即中央和地方的警察教育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警察行政部门设置专司教育培养的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警察教育。

第二种是分散管理制,即中央与地方警察机关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地方警察教育只接受地方政府或地方警察机关的领导。

第三种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既保持中央警察机关对全国警察教育的领导,又实行地方警察教育接受地方政府或地方警察机关领导的双重管理体制。

(三)警察教育模式的比较

各国警察教育主要有警察职业教育和警察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主要是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警察工作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这种模式不计学历,也不授予专业学位。后一种模式是除上述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的培训之外,还要进行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即警察职业教育与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这种教育模式与相应的学历、学位挂钩。

(四)警察院校比较

不管警察教育体制和模式如何不同,世界各国都把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警察院校作为警察教育训练的主要基地。警察院校列入警察机关编制,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入学即入警,具有警察身份,享受警察待遇,同时身着警服,必要时可外出参与警务活动。

(五)警察教育内容、方法的比较

综合来看,世界各国警察教育的内容均强调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为实践服务。其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在教学中注意讲授警察实务工作中的最新情况和问题。二是加强模拟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三是安排学生到警察实务部门进行实习,边工作,边学习,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六)警察学历的比较

世界各国招录警察普遍都有学历要求,大多数国家要求新招录的警察必须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文凭,有的警种则要求具有大学学历。各国还十分注重提高警察文化层次,培养警察学硕士、博士。

(七)警察录用、晋升的比较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点,世界多数国家实行警察录用、晋升教育的一体化管理。所有新警察的录用和在职警察的晋升都必须在警察院校进行严格的正规化教育,未经教育培训的人不能当警察,在职警察也不得晋升。

(八)警察教师队伍的比较

在警察教师队伍的配备方面,各国都十分重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警察教育的质量。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严格挑选教师,挑选有丰富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优秀警官来担任专业教师。二是多配备警察实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兼职教师。三是实行教师双向交流,警察院校的教师与警察实务部门的警官要经常进行交流,以确保教学不脱离实际。四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进修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五是教师待遇提高。

比较警察教育对象和基本内容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的研究有明确的范围和逻辑线索,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不知所以,难以下手。除了学术界已有研究中确定的某些专题,如警察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模式、警察院校等作为研究内容的做法以外,还可进行一些横断的综合比较研究,如世界初级警察教育比较、中级警察教育比较、高级警察教育比较、警察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比较研究,甚至还可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如世界警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等。在比较研究的单位上,也可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如可加强有关民族、文化区域、宗教区域内的警察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

总之,就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整体上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今后学术界应注意吸取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在解决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警察教育的特点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比较警察教育研究提供指南,为公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恩涛.世界警察教育概览[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陈东升.公安教育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3]王大伟,付有志.世界警察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4]王彦吉,杨鸣.中外刑事警察教育训练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5]曾忠恕.美国警务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6]王大伟.欧美警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事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古琴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