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6 19:43:17

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警察;警务化管理

当今社会,警察,时时刻刻承担着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使命,人民安全,公安系于一半。而警校,年年月月肩负着为国家的警察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的任务。警校通过对军事化管理的学习,创建一套警务化管理模式。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及教育方法,顺应社会与人民的需要,让一名刚刚从高考战场上退下的懵懂的孩子,通过四年的历练,迅速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共和国警官。可见,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的长期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警察的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身为一名警校生,在警务化管理下的生活中。性格及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在一步步地发生改变。通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切身体会。逐渐发现警务化管理正一天天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名学员的个性。因为我们选择的是公安大学,因为选择的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更因为未来的我们承担着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使命。所以我们应该毫无意见地接受最严格的管理,坚持不懈地磨练最坚强的品质。

警务化管理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的成功的管理模式,实行这一管理模式也是预备警察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警务化管理是对我们警校学子的素质的养成教育。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着“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对每一名预备警官进行统一作息、统一操课、统一着装、统一内务,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培养我们严格的纪律性与警察职业素养。从性质上说,警察,是介于军人与人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而警务化管理正是介于军事化管理和普通大学管理模式之间的一种管理体系。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它通过对警校学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营造一个团结活泼、严谨有序、张弛有度,令行禁止的校园氛围,提高学员的警察素质的培养。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并不等同于全封闭式管理。它将学警有机地结合,实行校局互动,能够让我们在实践锻炼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每一名警校学子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搭建了良好平台。我们同样能够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学习公安前辈的工作方法,这十分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警察职业技能。

刚入学的时候,大部分人对于学校的警务化管理都有多多少少的抵触情绪。从不满,到妥协,到麻木,到服从,到习惯。这正是由一名普通的学生向一名合格的警校生的转型,亦是在警务化管理下的警察意识的培养过程。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逐渐明白,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是为了锻炼我们坚强的意志以及培养严谨的纪律意识,这是身为一名人民警察,所必需的品质。而且通过反复的政治性学习和忠诚意识的培养,逐渐地培养了我们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

随着在学校的一天天的生活,每天的整理内务,听从指挥,上课,训练,走队列。看似重复且枯燥的生活,也开始因为思想的转变而愈发地精彩。我们开始对于学校的警务化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警务化管理对于我们每个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在加强对我们每一名学员的警察意识的培养方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要将我们培养成适应时展的共和国预备警官,因此我们从入校的那天开始,就受到警察理念、警察思想的熏陶。日复一日,我们逐渐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警察意识、培养自己的警察气质。在老师与领导的教育下,我们更加坚定自己人民警察的立场。其次,纵观所有学员,实行警务化管理,让我们能够始终保持优良的职业作风和严格的纪律性。相信经过长期的警务化管理,能够让这样一套管理理念深入我们每一位警校学子的骨髓。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自主的保持自己的纪律性,坚守“忠诚,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形成忠诚、坚毅、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警察品格。

但警务化管理也存在一定弊端。从现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来看,这种管理模式趋于重管理而轻学习。我们每日的生活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效果,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状态。每天清晨的训练与队列使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然而兴奋之后紧接着就是抑制,于是导致了进入课堂后精神萎靡的现象。另一方面,时时刻刻受人管制的我们疏于对自己管理能力的培养,一直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循环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管、卡、压的管理方式造成我们思想和行动上的依赖,弱化了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由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弱化延伸到了学习自觉性的弱化。一旦不受人管制后,很可能变成脱缰的野马。再者,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可能导致部分心理脆弱的学员的心理问题。然则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万事都有其两面性。事实证明,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公安类人才,足以见其利大于弊,瑕不掩瑜。警务化管理的重心还是学生,因此,我们每一名学子在该管理下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个性发展;刚柔并济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06-02

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多年来,公安院校用警务化管理的管理方式为公安队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给公安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治安环境日益复杂的动态变化,学生个性的成长以及公安院校学生从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就业的变化,其作用是否还能适应公安现实需求,这些都需要认真的研究。

一、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公安高校起步较晚,绝大部分学校是在原政法干校或公安干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办学初期由于没有学生管理经验,照搬军事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实行军事化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安高校唯一的学生管理模式。

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其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等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公安院校逐步形成了一种紧张、有序、严肃、令行禁止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警务化管理彰显其特色,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二、警务化管理的优势及弊端分析

(一)警务化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性。公安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公安干警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性,警务化管理通过反复的政治学习以及忠诚意识的培养,强化了学生政治上的坚定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公安院校一贯实行“从严治警”的方针,通过统一作息、统一操课、统一着装、统一内务,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纪律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公安院校一贯采取公安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公安业务的实践相结合教学管理方式,通过公安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公安理论知识,通过在公安部门相关单位的实习提高其业务实践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的公安业务能力和警察品质。

4.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方便管理。警务化管理实行大队―中队―区队的层级管理,在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学管干部,其中大队和中队两个级别是专职教师管理,区队是由学生干部来管理,并且每个级别的管理人员人数相对于普通院校来说要多,而且学管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学生中间,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进步的作用。

(二)警务化管理的弊端

1.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民警察后备人才的基地,它的培养方向带有定向性质。毫无疑问,公安院校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在全校实行警务化管理。“从严治警”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意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弱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队列操课、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等载体来体现,并且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来贯彻落实。这种管理方式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管理方式,只要按照规定、按照队长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样学生只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循环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管、卡、压的管理方式弱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学生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依赖,并且由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弱化延伸到了学习自觉性的弱化,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管理轻学习。一日生活制度中的队列训练、早操集合和整理内务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意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状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队列训练、早操集合和整理内务一是占用了学生很多学习时间,学生每天为这些任务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二是早操集合让学生的大脑在一大清早就处于兴奋紧张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大脑高度兴奋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抑制。这些必然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实际效果。

4.缺乏弹性

首先,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激烈碰撞,社会各种思潮及利益观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在公安队伍中出现了不少行为,如何在学校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给警务化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和新问题。其次,公安院校学生从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就业的变化,需要学校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工作,而这些都是公安院校之前所欠缺的。同时学生中的攀比现象、心里失衡等问题是靠机械的警务化管理是无法解决的。

三、加强警务化管理的途径

对比警务化管理的优势和弊端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加强警务化管理的重心在于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警务化管理服从教学,同时要突出公安特色,在具体方法上要注意刚柔并济。

(一)警务化管理要以学生为主

首先,公安工作面临的治安形势呈现出动态化趋势,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必须要有特殊的心理品质,如应变能力强、反应迅速,并且在完成任务时往往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突出其个性,而不应简单地强调其共性。学校应在坚持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例如多组织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次,要树立管理是服务学生的理念,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更多地要从学生的发展方面来考虑,以达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统一。这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参与管理,比如可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管理者的苦衷,在主动管理中他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警务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可对警务化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而可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二)警务化管理要服务于教学

公安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其毕竟是学校,教学任务应该是第一位的,管理工作应该围绕教学展开,服务于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管理。管理是通过制度约束,教学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管理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两者都有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所以管理工作不只是学管干部的任务,授课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责任也有育人的责任。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学管干部要加强和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警务化管理要突出公安特色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地方,其具有鲜明的公安职业特色。坚定的政治性、强烈的警察意识、严明的纪律观念是一名合格的预备警官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

首先,牢固树立学生坚定的政治性。警察是国家工作人员,掌握着国家的公权力,在政治思想上一定要过硬,所以在警务化管理中要体现政治建警,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懂得何谓忠诚、何谓责任,进而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信念。

其次,牢固树立学生献身公安事业的信念。通过日常的管理和训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做警察,明确警察的责任、使命感和神圣感,使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警察意识。

再次,牢固树立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念。公安院校要继续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警务化管理细则。同时要宽严结合,由他律转为自律,并将这种纪律意识转化为学生不自觉的行为。

(四)警务化管理要刚柔结合

警务化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制度的约束上,应进行全面管理,刚柔结合,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提高学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警务化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制度的约束上,不仅要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还要运用思想教育、激励等多种手段,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生心理的变化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警察意识。这些都需要综合能力强、自身素质过硬、具有个人魅力的人才能担当起重任。因此学管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具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学管干部要能通过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能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规律,增强警务化管理的预见性,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学管干部不仅要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还要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实现由单纯的经验管理型学管干部向教学管理型、服务管理型、科学管理型学管干部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具有人格魅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决定管理者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两方面,权力因素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职位、级别,非权力因素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能力的水平状况,非权力影响力往往更广泛、更持久。因此衡量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标准更倾向于是否具有非权力影响力,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在这方面更注重的是学管干部的情商、价值观、道德品质,以情育人、以德服人,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推动校园警察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生存软环境以及和谐共存的精神生态环境,这就决定了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2]。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学术氛围的综合反映。公安院校要建设具有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富有浓厚警察职业特色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进而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

四、结语

新时期要加强警务化管理、创新警务化管理,使公安院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成为学生向往的世界一流的警察院校,为公安工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林,余鸣.警务化管理刍议[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沟通;道德教育自我修养

2003年全国公安工作第二十次会议指出,公安院校要参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与军事化管理一样,警务化管理试图通过三种主要的方式即《内务条令》管生活、《纪律条令》管行为、《队列条令》管训练,最终实现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风。下面是笔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可亲人

1、注重调查研究,以“十必谈”为抓手把握与学生沟通的契机

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发言权”,而正确的调查结果就来自我们细致平凡的工作。为此,我按照公安部提出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要求,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当前思想状况,对管理的态度等等,努力做到“四知四熟悉”(知道学生去哪里了,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管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特点,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处处做有心人,时时作观察家,把敏锐的目光延伸到学生活动的每一点,每一处,注意一日生活秩序的每一个环节,善于从学生细微的行为表现中窥探其心灵的奥秘和隐情,才能“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教育的适当契机。契机,就是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时刻。教育中把握了契机,就等于掌握了与学生沟通的“关键”环节。学院提出的“十必谈”就是把握契机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实质在于学生发生各种变化时(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无论是学习的还是生活中的,无论是行动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要及时地“谈”,恳切地“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必须善于捕捉和选择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教育的最佳时间,或给学生雪中送炭,或给学生扬鞭催马,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风起于青萍之末”,只要以“十必谈”为工作抓手,有效把握与学生沟通的契机,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业余专长,构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师生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当学生出现违纪或思想产生波动和情绪时,在办公室教室等地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所收效果往往甚微,沟通需要寻求更适合的场所。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为此,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余专长,带领学生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下棋、一起……在这么多的文体活动中,这么多的互动平台上,我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情趣爱好、意志品格、性格特征,我们双方都增进了了解和理解,我对他们的谈话就会有的放矢,直中靶心。同时,竞技体育运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磨砺,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增进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不但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球友、棋友、知心朋友,可谓“亦师亦友”。只有是朋友,学生才会主动向你反映情况,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操场上,马路边,饭堂里,网络中,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无处不在。久而久之,我就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知心人,在校园里最可亲的人。

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学生的引路人

“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公安教育也不例外。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合格人民警察的重任,而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培养什么样素质的警察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现。所以道德教育成为公安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和落脚点,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已被列入警务化管理规定的重要内容。“立身做人”是我们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管理教育过程中,必须告诉学生首先要成人。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就成不了才;或者说你即使成了才,也不会是一个好人。我们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瑞卿曾经说过,公安人员更要学做人,做好人,还要做好人的代表。也说过:“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能深刻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少数学生抱着没老师监督和管理的侥幸心理,上课开会早退的,室外训练开溜的,参加集体活动缺席的。这些学生认为自己违反了校纪而又没有受到纪律的惩罚,感觉到沾沾自喜,甚至耻笑那些遵守纪律的同学太迂。针对这种情况,我引用《论语》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来教育他们。孔子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喜欢钻小空子。我通过古人讲的这些哲理来告诉学生要“以做一个守法度的君子为荣,以做钻空子的小人为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如:有些学生自觉性自律性较差,老师在场督促的时候,他们大声地读书,辛勤地记录。一旦脱离老师的视线,就拼命地玩耍。所以,我经常用古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来勉励学生。“慎独”的意思是说“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有情操、有修养、能自律、坦荡的人!新晨:

三、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做学生前进路上的表率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端正的师风和良好的师范,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直接、最深远的教育与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能找到老师的影子,教师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比如警容风纪,比如内务卫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做到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身作则,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搞好警务化管理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民卫士。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学生;个性发展

一、重视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1.1警务化管理的意义公安院校是为我国的人民警察培养后备人才的院校,作为武装性质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各个公安院校一定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整个人民警察队伍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在各个公安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对我国公安院校的长期发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提高我国人民警察的总体水平有重要意义。

1.2警务化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警务化管理对于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要培养适应时展的预备人民警察,因此他们从入校的那天起就受到警察理念,警察思想的熏陶,这样的环境下使学员更能够塑造出学员的警察意识,使他们更能够坚定自己人民警察的立场。实行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员始终保持优良的职业作风和保持严格的纪律性,经过长期的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自主的保持自己的纪律性,形成了忠诚、坚毅、吃苦耐劳的警察品格。这是警察院校与其他普通院校在管理方面的最大的不同点。公安院校有其行业特点,所以在警察院校进行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在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员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有时候,学员的个性发展违背了警务化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学员的个性发展服从于院校的警务化管理,要让警务化管理去约束学员的个性发展,没有警务化管理的个性发展,就会使学员失去严明的纪律性,失去警务化管理的意义。

二、正确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与警务化管理的辩证关系

2.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它通过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校园环境,提高学员的警察素质的培养。这种管理模式并不等同于封闭办学。我校长期以来通过开放办学,使得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明显提高。我校与多个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深圳。通过实行学警结合,校局互动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实践锻炼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搭建平台。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学习公安人员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警察职业技能的提升。

2.2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严明的纪律,强调集体行为的统一规范,强调制度条例的约束等,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彰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现代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需要创新机制,将纪律的规范性、行动的统一性、行为的约束性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队列操课、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等载体来体现,并且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来贯彻落实。在某种程度上,警务化管理容易导致学生自我管理的弱化。因此,学校在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中,十分注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警务化管理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团委和各大队建立了如督察队等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警务化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警务化管理中体现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确学习目的,自觉性更强,更能有效地自觉进行警察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其次,积极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精力有宣泄之道身心有释放之所。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发挥之地,同时自身的组织策划宣传发动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言语表达文字写作特长技能等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调动提高。

2.3社会发展、竞争激烈、学业压力、艰苦警训等带来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面前易感到更大压力,以至违反规章,所以我们在严格在警务化管理同时,建立关怀、人文管理意识。管理要有针对性,要深入学生内心,同时把学生看作是同学、朋友进行平等交流、对话。让学生从管理中学会服从,学会尊重人,学会处事的方法原则,这不是不讲管理原则,而是严格管理的另一面。学生从学校接受到管理严格无情的一面,又接受到管理宽怀感性的一面。

在公安院校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更要充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坚持警务化管理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在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是对立而是完全可以统一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他不仅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智能素质、社科人文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机制,在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中培养创新能力,适应培养公安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卓.从几件小事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研究,2007,(10).

[2]裴仁昌.也谈警务化管理与学生发展.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韦志兆.论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胡宇南.浅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4).

[5]陈小冰.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第21卷第6期.

[6]黄信明,夏德慧.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诌议.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第003卷.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5篇

一、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内涵

1、基本涵义。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项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的革命。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网格化管理的借鉴、迁移和延伸,即以网格警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囤警网格,建立起“权责明确、条线清晰、节节相连、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覆盖全面”的值勤模式,实行“定格、定点、定人、定责”,通过强化单元网格的巡查防控,加强值班民警对监区的管理能力,对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有效掌控管理区,压降罪犯违规率,提高改造绩效。

2、理论涵义。效能是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根本特征。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即以警务效能为导向,彰显三项特质:一是职责细化到员。优秀的管理者 + 无所事事的员工 = 管理事倍功半。这一公式揭示了“人尽其责,各尽所能”的效能管理真义。按照江苏监狱系统执法标准化的要求,监区现场带班须要1名带班领导,2-4主副班民警,1-2名以上机动班民警。针对每班警力增多,而分工模糊,职责过粗的状况,每个警务网格可设“四大员”(狱情信息员、监管安全员、教育矫治员、劳动管理员),实行“区”“格”划分,“警”“员”挂钩,建立“网格民警职责分工图系”,从顶层设计上保证效能管理到位。二是警力优势互补。配置网格警力,贯彻“能岗匹配,结构互补”的理念,注重年龄、经验、能力、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的有机合成,网格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工作目标与个人需求关系,发挥“互补聚力增效”的功能。三是运作规范高效。践行现代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推动网格化管理,实现值勤流程再造。围绕岗位目标责任制,构建“效能矩阵”:在每个值勤环节上列出责任人,将单元、工序、名称与履职具体内容、要求、目标、责任人合在一起;在现场管理、业务处理、功能协调等方面确定统一规则,实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推动实现工作跟着规范走,责任跟着履职走。

二、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安全来自监区、效益出自车间”,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无疑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其模式要凸显“管区网格化、用警集约化、执法规范化、反应灵敏化、考核信息化”的效能管理特征。

1、网格化设置警区。押犯监区按照生产型和功能型监区,合理设置网格警区。以试点监狱为例,生产型监区按照生产特点、厂房布局和罪犯构成,原则上每条生产线为一个警务网格,每个监区设4-5个警务网格,分别为__监区第x警务网格,每个网格区域 60名左右罪犯(不同网格区域罪犯可统一制订不同的标识)。功能型监区按照不同的功能性特点、监管区域和罪犯构成,合理设置警务网格。如后勤监区以罪犯的工种、改造任务和劳动场所作为划分依据,分为菜组、烧制、服务、水电维修、瓦辅、卫生等 6 个网格警区。遇有监内维修和基建任务,须建立临时网格。

2、集约化配置警力。在试点实验中,每个网格警区按照“1+1+4”配置警力,即:每个“网格”由1名挂钩监区领导、1名网格长、4名网格民警组成,网格民警分别担任狱情信息员、监管安全员、教育矫治员、劳动管理员,“网格四员”在业务上由监区条线专职民警指导。监区在班次安排时,每个网格安排一名民警在班,“四员”相互错开,保证同一班次中“四员”齐备。在带值班时,“四大员”承担当班期间全监区的相应职能,以实现防控“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

3、规范化定置职责。按照执法管理标准化、监管安全精细化管理等要求,细化网格内岗位职责、责任制度、岗位规范和工作流程,并将之统一制板上墙、设栏上网,予以明示,使民警形成清晰的时间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概念,力求“岗位零隐患,制度零折扣,执法零缺陷,履职零差错”。挂钩监区领导,对警区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调配当班警力,合理布置任务,协调处理值班时各项事务。网格长,专司警区的监管、改造、生产和民警管理工作,由其提出网格内罪犯考核、奖惩建议,提出网格内民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建议。网格民警,履行带值班职责,严格落实直接管理和“走动式”管理,同时,狱情信息员负责当班信件收发、亲情电话复听监听、视频监控回放、重点人员动态排摸等项工作;监管安全员负责当班监管设施、重点部位、劳动工具使用管理和检查;教育矫治员负责当班罪犯主题教育、矛盾排查化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劳动管理员负责当班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项工作。

4、灵敏化处置狱情。根据网格内出现问题的易难、轻重、缓急程度,分别制定处置流程,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妥善解决,避免问题发酵升级。对一般性狱情,网格民警负责现场处理,做好登记记载;对需协调的狱情,网格民警现场受理,并向监区值班领导汇报协调处理;对突发性狱情,网格民警立即报告监区值班领导,监区值班领导组织紧急处理,网格民警现场跟踪;对需审批报告的狱情,网格民警负责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向网格长报告,由网格长报监区领导审批,遇紧急情况,由网格民警直接向监区领导报告审批。

5、信息化明置考核。试点实验中,监狱在内网设立监区警务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分为通知通告、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等四个栏目,分别按照监狱、党总支部(公司)、监区设定管理进入权限。监区由每日值班领导将当班期间网格内考核情况录入系统,主要有:网格民警履职及分管工作完成情况,各网格警戒设施与劳动工具检查情况,重点人头及内控对象表现情况,罪犯改造秩序情况,个别教育及心理矫治情况,及时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情况, 生产进度及产品质量完成情况,被监狱或督察组查到的问题或通报表扬情况,视频督查检查情况等。监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对所属网格的具体考核办法,监管安全方面参照监狱 4A 等级评估考核办法,生产劳动参照公司生产管理办法,对民警及时兑现考核,各监区每月对所属网格进行排序考核,监狱则常态化开展“复线”督查考核。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对网格动态性划分等级,科学规范地兑现绩效考核,以此警示和激励网格单元深化整改,推进工作,并且考核结果与每月值勤标兵评比挂钩,每年开展评比表彰优秀网格、优秀网格长活动,优先提拔担任网格长的科级后备人才。

三、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实证

在“建设现代监狱、推动领先发展、服务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将网格警区作为监狱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从根本处强化效能导向,对深化现代警务改革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证明,网格化警务管理较之粗放型监区警务模式,更能体现“集约、规范、精细、效率”的效能管理原则。

一是由单兵值勤向协同值勤转变。在同等警力状况下,传统监区警务模式中的民警各自为战,分工不清,职责交叉,效率低下;而网格化警务模式,则有效地整合了警力资源,横向取长补短,“四员”联勤配合,纵向条线分工,“四员”各司其职,实现了警务效能的叠加增长。网格化警务的协同优势在于警、格、区“同心运转”,围绕监区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下达到网格、网格民警,作为网格民警不能孤立地履行包干、包教、包管理的职责,要有“一盘棋”思想,还得依靠挂钩监区领导、网格长和同班次其他网格民警的支持、配合,使个体履职与网格、监区的运行节奏合拍,岗位目标与整体目标相一致。

二是由静态防控向动态防控转变。传统监区警务模式,由于职责、事权、程序不清不明,民警带班时扎推聊天,到岗不尽责,造成一方面监区领导管不过来,另一方面值班民警多而又不愿管、不想管,值勤运行轨迹近乎静态。网格化警务以管理信息平台和现场监控系统为依托,实行“监区领导控面,网格长管线,四员分工包点”的巡查巡防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能力;在网格管理单元,民警更加重视罪犯的个别教育,耳目、信息员的作用得到放大,及时收集掌握各类基础性、源头性狱情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监区的覆盖率显然增大;这种“就近式防控,动态化值勤”,便于民警有效防范重点人员和重要部位,一旦发生问题就能迅即响应,迅即处置。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警务化 刚柔相济 管理模式

公安院校是我国人民警察培养后备人才的院校,它的任务在于培养合格的预备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的性质、职能和要求决定了人民警察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而作为为公安机关教育培养和输送公安事业高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公安院校奉行“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特色管理方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警务化管理。在警务化管理的实践中,比较注重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相对欠缺。然而,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管理,只有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警务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目前,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最突出的管理模式,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根据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依照有关警察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遵循“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警务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理性科学管理,是通过规章制度搭建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通过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真正落实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警务化管理的新发展。

(一)警务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1.加强管理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没有规范化管理,没有规章制度,管理就会无序,行为无法协调一致,所以,警务化管理在公安院校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它促进了公安院校管理规范化。

2.促进行为规范化。规章制度贯穿于警务化管理的整个过程,要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确定性,必须有规章制度做依据。警务化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和自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贯彻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3.管理效果明显化。警务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便于规范组织管理活动,有利于促进管理对象的行为,以达到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警容严谨化,使得管理效果明显化。由于警务化管理所依据的规章制度明确,执行的组织机构严密,再加上统一果断的领导,所以使管理活动具有执行速度快、实施效果佳的明显优势。

(二)警务化管理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警务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缺陷性:

1.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制约。警务化管理常常把管理对象理性化,不重视管理对象非理性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对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缺少自由、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管理上一味强调统一、共性,忽视了管理对象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管理对象容易心生厌倦消极对抗。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把管理对象置于对立面,警务化管理往往过多强调它的管理职能,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因此长期在强制管理下,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并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厌倦和消极对抗。

3.容易使管理僵化缺乏活力。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理性的管理风格,使警务化管理很难做得恰到好处,有时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轻服务的现象,约束限制性过多,主动教育、超前教育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单纯地通过过多地制度来警务化管理,实施对学生的强制服从教育,结果只能事倍功半,严重的会激化矛盾,造成僵化和呆板。

二、警务化管理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应有机结合

(一)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何谓刚性管理?它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组织权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去约束、控制、规范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等特点。??在社会管理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在人们自律意识和工作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组织中,在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工作标准容易量化、创造性要求较低的组织中,这种管理方法还是不可缺少的。

1.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便于规范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言行举止,以维持组织所要求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秩序。(2)能使组织成员的行动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贯彻上级决定和领导指示反映迅速。(3)便于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分配内部各种资源,缓和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使突出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4)工作标准清楚、明确,工作量便于细化考核,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2.刚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使被管理者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缺少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制约。(2)不管理解与否都要执行,会使被管理者表面上服从,内心抵触,在有监督有检查时教条照办,在无监督无检查时消极对抗。(3)管理者容易与被管理者发生利益冲突,不利于营造组织内部的和谐氛围。(4)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会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行为,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它依靠说沟通、理解、协商、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依靠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依靠组织成员在内心上对组织目标及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服从,依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知识才能、丰富情感等非权力影响力,来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

1.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被管理者受到尊重、关心和信任,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被管理者心情舒畅,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在特质和创新能力(3)民主协商,平等交流,认真倾听被管理者的心声,努力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4)人文关怀,宽以待人,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2.柔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单纯的柔性管理往往在素质低劣、自觉性较差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2)由于柔性管理具有效果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单一的柔性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完成紧急任务的需要。(3)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单一的柔性管理解决不了各种利益矛盾,也无法控制和协调组织成员的部分行为。

总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管理方法,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管理者应该依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来选择两种管理模式结合的方式和重点,刚柔结合,将柔性寓于刚性之中,刚性之中又处处体现出柔性来。

(三)公安院校要在具有刚性管理性质的警务化管理方式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理念

公安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教育培养对象的身份是大学生,管理应当遵循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共同规律和共同要求,认真研究公安院校的“个性”,探索寻求公安院校管理工作中应有的特殊的东西。倘若公安院校在警务化管理中仅仅依靠刚性管理的方法,不考虑公安院校的“个性”特点,管理对象的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组织纪律性提高了,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制约;倘若公安院校采取类似普通高校那种注重柔性管理模式,学生个性自由是发扬了,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作风、人格等方面则可能不健全完善。所以,在警务化管理中,我们既要“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方法,又要“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应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的本质出发考虑,寻求共同点,调和矛盾,构造和谐管理模式。

三、刚柔相济警务化管理的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本,是关于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从学校领导到一般职工,从学校行政部门到系部最基层单位,从教学到后勤管理,都要转变过去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使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刚柔相济的警务化管理需要以学生为本。学校要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必须探讨和建立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的管理体系。??警务化管理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一切为学生利益作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刚柔相济的警务化管理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生活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意尊重、了解、关心学生的需求,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应重视对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每个学生自己个性和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还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更加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主发展和提高。

(二)强化政治教育的优先性

公安院校的学生兼有未来警察和大学生双重特征。公安院校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公安工作具有政治性、艰苦性、复杂性和社会示范性等特点,必须具备适应这一工作需要的具有警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内涵的健全完善的人格。

公安院校应将学生培养成健全的、完整的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公安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伴随警务化管理的各种活动进行渗透,并贯穿于警务化管理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热情,明确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献身公安事业的信念。学生从高中跨入公安院校大门之初,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还很稚嫩,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公安院校要紧抓这一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和塑造公安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措施和途径应该有很多,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应当将其作为作为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首要路径。??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理想信念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想结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技能和吃苦奉献精神。在关注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师德立范,将健全人格教育贯穿于公安教育的始终,培养出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和队伍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

注释:

??林培朗.论公安院校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公安教育.2006(8).37.

??郑其绪.柔性管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2.

??程琳.以学生为本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 人性化教育 有机统一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15-02

我国的公安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处在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公安教育中,学生管理占着很大的比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整个学生管理中,警务化管理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情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学生管理中只强调单一的警务化管理显然是不科学的。笔者从事警务化管理工作,对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有着深刻的体会,一直试图寻找既符合公安院校管理的特殊性,又能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此,笔者对警务化管理与人性化教育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希望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和管理思路有一定的改善。

一、警务化管理

(一)警务化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的重要标志,是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质的直接表现。所谓警务化,从通俗的意义来讲就是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准则和规范,包括各种文化和制度。警务化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通过教育管理者,建立学生规范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规定学生严格的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集合会操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诸多方面。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高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公安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1]

(二)警务化管理的局限性

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公安教育的创新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变化,警务化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强、个性突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个体荣誉感。而警务化管理强调单一管理,靠行政命令和处分手段从上而下地“压”学生,这些都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

1.共性多于个性

以“整齐划一”为特征的警务化管理作为当前公安高校普遍实行的模式,管理学生的出发点就是“限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规章制度。尽管必要的规章制度不可缺少,但是忽视引导就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并导致他们创造性、独立性的缺乏,不利于他们个体的身心发展。这种学生管理模式背离了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现代教育趋势。[2]

2.被动管理多于自主管理

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对着装、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等载体来体现,并且通过队里和处里常规性的检查来贯彻执行,往往过多地强调“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纪律性。但同时也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检查,被动地应付规章,勉强服从,很大程度地在思想和行动上产生了依赖性。[3]

3.强制管理多于说服教育

学生进入公安院校首先受到的教育就是服从意识,下级服从上级,这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在平时的工作和交流中,教育工作者总是给学生高高在上的印象,这样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导致教师的错误决定,学生也敢怒不敢言,长时间的积累,会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人性化教育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话。公安院校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全面地发展。[4]

(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人,是公安院校最重要的资源。人性化管理即依从人性发展状况来加强管理,发挥人力的重要作用,尊重人的尊严价值。[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6]前两个层次,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满足,但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现在普遍大学生所缺少的,他们希望被老师和同学们爱,更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尊重,就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柔性化”的管理

柔性化管理是与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相对应,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柔性化管理应该是以服务、沟通、引导、激励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自觉意识,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

(三)感恩教育

公安院校应重视感恩教育,在管理中加强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要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让学生认识到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是来自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给予、国家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及老师的教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使学生从容地面对平时的学习、人际交往以及日后的工作。

三、警务化管理与人性化教育的有机统一

缺乏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会让学生放任自流,不利于形成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缺失了作为警察必备的职业素养。实行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优良的职业作风和保持严格的纪律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利于自觉形成“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警察品格。在公安学院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很多的烦恼和困扰,甚至有时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他们需要教育管理者关心和帮助,鞭策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更多的温暖和理解。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中,教育管理者引领学生前进。

警务化管理与人性化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笔者认为只有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只有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公安和社会所需要的国家栋梁之才,才能实现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谈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道路[J].辽宁警专学报,2011(05).

[2]林中浩.对公安高校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的探讨[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05).

[3]杨帆,蔡蓓.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培养研究[J].华章,2012(18).

[4]老士翠.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教育[J].职业技术,2011(9).

[5]王丽丽.人性化管理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分析[J].科教导刊,2011(01).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8篇

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合格预备警官重要使命,因此跟地方院校比较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2003年11月,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了提高全国公安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此次会议明确公安队伍要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做到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同时进一步明确,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同时制定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全国公安院校由此正式步入规范化的警务化管理阶段,这对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合格预备警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值得深入探讨:

一、何为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规定,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规范的、以“四严”为管理要求,以“四化”为管理目标。它要求被管理者要有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良好养成,做到教学生活秩序井然。其管理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校全体学生中形成遵章守纪,令行禁止,吃苦耐劳,政治坚定,爱岗敬业的作风,培养学生的执行、服从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2003年11月,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了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同时制定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标准,主要从规范学生起床、洗漱、参加早操、就餐、课前集合、上下课、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点名、紧急集合、值勤等操课活动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整齐划一的规范和约束,并对不符合规范的予以惩戒。

二、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是警察院校的特色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基于培养高度忠诚和绝对服从的人民警察队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分别被置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位置上,管理者严格依据《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人民警察着装规定》、《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对被管理者进行严格管理,并要求被管理者绝对服从。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一入学就被告知自己将来可能是警察队伍的一员,要时刻以一名合格预备警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因为将来可能承担的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管理,磨炼出最坚强的品质。如果现在的各项纪律都不能遵守,如何能保证自己以后永远权力之后权为民所用;如何保证自己在巨大的利益或是诱惑面前,不会犯下错误。此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简单,管理方式单纯,对于当今高校以90后为主,个体意识突出、个人色彩明确、个性特征鲜明,难以用统一的、协调一致的条条框框约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这种管理模式简单而有效,身处集体中的个人很容易被整个集体所带动,所感染,甚至裹挟。作为一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强烈的集体意识、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明的纪律观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之一的警务化管理的弊端

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对公安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信息化,更加强调个性色彩和主体意识的今天,警务化管理比可避免的存在一定弊端,这些弊端也客观上影响了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警务化管理的显示效果:

1.管理面过宽,管理度过严,管理方法过于单一,管理手段过于单纯。一方面过于强调警务化管理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一方面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集体意识,忽视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与普通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比较起来,公安院校学生很多视野狭窄、思维呆板、创新力不够。

2.警务化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警务化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警务化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队伍基本能够适应警务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警务化管理效果的有效发挥,同时也降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部2003

[2]《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2000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大学生学生管理,警察院校学生管理

一、警务化管理概念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培养高素质预备警察的管理教学目标所形成的管理模式。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在学生管理中推行警务化管理最初是因为公安院校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学生管理工作无现成模式可循,“我国的警察和军队同宗同源,公安院校的不少领导和教职员工最早的职业都是军人,在学生管理甚至教育训练中,采用军事化方式是最顺手自然的。同时,警察和军队又都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这种性质认同心理又大大强化了在公安院校的学生工作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信念。”与军事化管理一样,警务化管理试图通过三种主要的方式即《内务条令》管生活、《纪律条令》管行为、《队列条令》管训练,最终实现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风。

二、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它是当代警察院校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今入校的学生都是90后大学生,他们的素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趋向个人主义,缺乏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组织纪律性,这就给我们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加之,这些年警校的扩招、升格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如何加强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呢?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警务化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措施,不断创新发展,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使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始终充满活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它是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警务机关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下,以及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刑事犯罪案件发案率逐渐上升,更多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警务机关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警务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警务专门人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未来。警察院校是人民警察成长的摇篮和培训的重要基地,造就大批高素质、高标准的警务专门人才是当前警察院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3、它是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由单一办学模式向多样化办学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们警察院校的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警察院校学生的良好的警容风纪,正常的一日生活制度,整洁的宿舍内务,良好的教室学习情况,以及精神饱满不仅反映了一所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水平,也反映了一所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的水平。

三、警务化管理意义:

1.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警务化管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警察职业素质和警察意识,为今后的从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显著特点是严明的纪律,强调集体行为的统一规范。我校警务化管理将纪律的规范性、行动的统一性、行为的约束性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队列操课、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警容风纪等载体来体现,并且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来贯彻落实。

3.警务化管理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易于管理。我校警务化管理实行大队―中队―区队的层级管理,在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学管干部,其中大队和中队两个级别是专职教师管理,区队是由学生干部来管理,并且每个级别的管理人员人数相对于普通院校来说要多,而且学管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学生中间,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进步的作用

四、警务化管理有利于学生从警职业素质的培养

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专业技能、文化理论、身体素质等方面,警察类院校对警察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通过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警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素养。

(一)警务化管理对学生政治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特殊而光荣的使命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服务社会、听党指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政治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是警察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坚持把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通过入学教育、军训、班会、舆论宣传,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队列会操、内务检查、值班站岗等多种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在课堂学习中也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精品“马列课程”对学生加强政治观念和政策理论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意识,牢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警务化管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关系

警务化管理模式有效的将学风建设与课堂纪律结合起来,将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各项表彰、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点名制度、课堂抽查点名和晚就寝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加强警务化管理一方面是树立以练为战的思想。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人民警察履行使命将随时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为克敌制胜,必须练就过硬的擒敌技能和本领。第二方面是强化技能训练。练出警力,练出精兵。针对实战需要,在提高警务技能和应变本领的训练上加大力度,着重进行擒敌格斗、盘查缉捕、解救人质等项目的训练,加强对紧急处置突发性事件、暴力性案件的应变演练。练就一身扎实过硬的擒敌技能,关键时刻就能冲得上。

(三)警务化管理的育人本质与宗旨

警察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是为政法、监狱、劳教系统输送各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基地。警察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和特殊的学校性质与任务,决定了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作为这种特殊人才培养模式核心体现的警务化管理,本质上必然是为培养未来高素质警察服务的,育人是其根本宗旨,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是其内在的本质。显然,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职业教育,就是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警务化管理,以人民警察的标准来要求警校学生,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观念,训练他们的警察作风,打造他们的警察形象,塑造他们警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实现警察教育和警察岗位、警校学生角色和人民警察角色的“无缝对接”。

总之,警务化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的警察类院校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实施,为培养优秀的预备人民警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预备警官未来从警的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培养了警察大学生从警的基本素养,也能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是警察院校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发展、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察类院校一定能在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钟新宏,张成.警务化管理模式与学生奎体性问题探讨[J].政法学刊,2002,(2):87-89.

[2]贾海军.当前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警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9):117-119.

[3]吴诚,罗旭.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与其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2009,(25):63-65

[4]石林,余鸣.警务化管理刍议[J].河南警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警务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90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95-01

当前,新进入公安院校的本科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90后一般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①作为未来公安事业的接班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社会变迁,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进步的特殊时代,其具备许多优良品质:敢于竞争,朝气蓬勃。然而另一方面,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又表现出其他一些特点。正确认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警务化管理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纪律作风以及形成职业思维等方面发挥重大积极作用。

一、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受现代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成熟。实际上,他们的心理依赖还很强,具体到行为上往往是盲目的,抗挫、抗压能力差。90后是在享受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最早的一代,是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渴望独立,具有叛逆意识,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自我意识很强,集体意识相对缺乏。

(二)情感特点

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情感表达意识强烈,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情感控制较差,理性情感较为薄弱。一方面,他们渴望在警务化管理的集体生活中能够被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接受自己。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过分强调自我,忽视其他成员的感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浮躁风气的现实情况影响到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情感:荣誉感强,但躁动不安、遇事不冷静,情感控制和表达能力较差,虚荣心强。很多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都在经历恋爱或有恋爱经历,在处理情感问题时,他们往往任性、简单,缺乏相技巧。

(三)思维特点

受现代社会海量信息爆棚以及强大的竞争压力的影响,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比以往大学生更有危机意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往往比90前大学生更为独到。他们在讨论社会热点时观点独具、逻辑严密,善于表达,但存在着过分强迫自己用“社会人”的身份思考的现象过分夸大成人世界的规则。

二、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警务化管理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警务化管理思路是适应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新变化的关键

我们讲“以人为本”,并非全盘否定原有的警务化管理,而是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建立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更加体现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让学生变“必须服从”为“愿意服从”。②撒旦法警务化管理虽然是具有半军事化管理性质的管理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警务化管理是生硬的命令与服从性质的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获得人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要想完成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任务,其警务化管理的相关管理活动都应遵循90后大学生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调整警务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营造大队、中队乃至区队的“特色文化”与寝室文化,增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环境对于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倡导的是一种集体主义与集体荣誉感,针对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渴望“接受”与“被接受”的心理特点,学管干部应该开拓思路,开展建设营造大队、中队乃至区队的“特色文化”与寝室文化的相关活动,提高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个体对集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团结、和谐与崇尚荣誉的文化认同。

(三)创造思路与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切实加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前苏联青年问题专家科恩曾指出:“青年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及价值,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③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后备警察力量的重要人才储备基地,培养具有过硬政治作风的专门人才是适应当前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公安院校应该主动创造思路与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开展有利于90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相关活动:继续巩固原有的课堂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营造氛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平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深入实践,参加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中磨练与砥砺自我

参与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是一件相当耗费人的体力和精力的艰巨任务,在实际安保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克服这些困难没有过硬的纪律作风是不可能,这也从侧面为公安院校检验和修正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在校警务化管理的纪律意识养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氛围、大环境。公安院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校外接受实践的磨砺与考验。

注释:

①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②胡滨亭.论警务化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上一篇:化学新课程范文 下一篇:基层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