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22 18:24:21

生态文明教案

生态文明教案篇1

1.为生态经济建设服务。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档案部门应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档案工作服务生态经济,要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一、二、三产业等方面,提供档案信息的优质服务。一是建立生态农业档案工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服务。要把握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和布局的各个环节,做好有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按照为大农业服务的思路,在为农、牧、渔各业的调整和优化改革上全方位地做好服务。要在大力发展小户养殖、海洋捕捞、蔬菜瓜果、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建立和利用档案,为培育优势品种,提高生态农业效益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二是建立生态工业档案工作,为发展现代化新型工业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上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档案部门应当在总结原有科技档案工作和企业档案工作为工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沿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新工业领域档案工作。密切关注和跟踪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方面建档,并且收集整理和建立健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方面的档案。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档案。充分利用上述各种档案信息,分析和掌握具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发展规律,在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设投入,风电开发,而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不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中,改造传统产业,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建立服务业档案工作,为发展生态服务业服务。档案部门应当密切关注构建现代商贸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档案建立情况,并就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建立健全档案,使档案工作为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2.为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基础性工作。档案部门应将档案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密切关注积极植树造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饮用水保护、开发与整治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近年来,应当把档案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档案工作要在为推进工程节能减排服务上加大力度,做好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方面形成的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档案。二是档案工作在推进结构节能减排服务上加大力度,在深入开展档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利用档案为提高化工行业整治,提高各类化工集聚区的污染集中处理能力服务。同时,积极利用植树造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饮用水保护、开发与整治等方面档案材料,开展生态环境档案编研工作,汇集有关生态文明材料汇编,主动为决策者、科研人员以及实际工作人员提供翔实、系统的生态信息。

3.为生态文化建设服务。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建立健全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档案,加强生态文化档案工作。在这方面,应切实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生态教育档案工作。建立健全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档案。把生态教育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生动素材,为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服务。同时,要着力建好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培训方面的档案,作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骨干队伍业务水平的历史记录和参考材料。二是建立生态科普活动档案工作。跟踪收集和征集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形成的档案。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相结合,建设集生态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档案工作。三是建立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建设档案。围绕公众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活动,建立记载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情况的档案,努力为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服务。

二、档案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方式和手段

1.开拓服务思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考档案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问题,积极扩展思路。既要考虑城市,档案工作如何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服务,也要考虑乡村,档案工作如何为 “三农”中的生态文明服务;既要考虑先进的市县、经济开发区,档案工作如何为提高先进的市县、经济开发区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也要考虑落后的地区,档案工作如何为贫困县区、林区、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既要考虑人,档案工作如何为人的生存、生活和人类的发展服务,也要考虑自然,档案工作如何为改善自然环境,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发展服务。总之,我们必须善于用放眼全局、放眼未来的崭新的战略眼光思考问题,树立做好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创新的观念。

2.更新服务方式。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行业各有特色,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发展不平衡,档案工作应根据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服务。要改变传统的档案服务利用方法。各级档案馆要将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和征集进馆,办好面向社会开放的展厅、展室和展馆,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放,以激发他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热情和觉悟。各级综合档案馆还应当利用现行文件中心,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服务。

3.创新服务手段。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加强电子文件的广泛利用和服务。要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目的,利用全方位、多渠道档案信息网络,采取高效、快捷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可采取现场勘查、问卷调查、档案数据资料统计等多种方式,开展档案工作为生态文化建设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档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规律,增强档案工作为生态经济服务,为解决能源消耗增长等生态环境恶化服务,增强为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用电子化、网络化存储和传输档案信息,提高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依法服务。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实施常态执法,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要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档案行政执法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服务和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档案执法体系,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档案纳入档案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为建立并完善严把生态文明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生态文明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提供服务。

生态文明教案篇2

【关键词】 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动态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1-01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nurse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long-term training programs.Methods Archiving clear scope,focusing on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aterials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Result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were improved.Conclusion There was imported function o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standardization,dynamic file management,and it is good for promote health and continue development.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群众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加强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丰富和更新护理人员专业内涵,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中,突出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明确归档范围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材料构成和形式不同于其他档案,在建立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中,参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规定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1 永久性材料

1.1.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本院制定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方案,反映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的各类材料。

1.1.2 本院举办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讲义、音像资料、照片及培训教育资料、主讲人及参加学习情况等有关资料。

1.1.3 护理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及学时记录。

1.1.4 护理人员每学年参加培训的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IC卡登记表,动态管理资料及学分登记表。

1.1.5 护理人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1.2 30年保管材料

1.2.1 应届及新进护理人员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考试成绩单。

1.2.2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年度考核等级表。

1.2.3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

1.3 10年保管材料

1.3.1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自学计划、学历教育等材料。

1.3.2 本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自编教材,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试用期培训、进修期培训等资料。

2 注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1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收集

2.1.1 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兼职档案人员要强化档案意识,增强建档责任心,对工作中产生的档案做到随时收集,定期将随时分散收集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进行集中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无缺。

2.1.2 注重归档质量,加强对资料的甄别和鉴定,切实将反映本单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资料归档。

2.1.3 注重动态管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客观反映医院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现状,便于护理管理部门从宏观上掌握护理人员接受新知识的变化过程,要求档案必须真实反映护理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貌和动态变化,从而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最直接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依据。

2.2 对管理类材料的整理 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制定的文件、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花名册、登记表、培训资料、讲义等,按照文书档案整理的要求整理归档,装订组卷。

2.3 对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整理 实行一人一盒一档,按件用线装订,以工号为序编制案卷号和目录,卷内包括个人工作学习简历和学历教育材料,继续教育证书(培训证明)及审验证明和培训材料,自学培训计划和培训考试试卷及成绩等,学术论文和科研材料。按照文书档案的整理要求编制卷内目录,整理立卷。

2.4 对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中形成的照片、音像、声像及光盘按照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归档。

3 充分发挥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作用

生态文明教案篇3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课程教学;生态意识;大学生

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急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方向。在党的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明确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重大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要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生态文明观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的生态文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进学生身边的案例,对案例逐一深度分析并予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成为危机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对生态危机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带入感,对生态危机意识有更强的生活感官。让学生通过生态学的课程学习,切实感受到生态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学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二、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在通过案例强化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科角度和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掌握生态危机发生与防治的背后机理。学生只有对生态危机有了科学认知,才能形成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态危机的发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构建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思考生态危机防治的具体措施。生态学课程老师通过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机理,来让学生从理性上对生态危机有深层次的认知,进而通过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来帮助其形成生态意识。

三、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

“落地”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学课程老师应更加注重将学生所形成的生态学意识转为日常行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态素质。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践行生态文明的载体与路径,我们可以做的、可以结合的还有很多。在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予以“落地”,要更多地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生态理念,把生态意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

生态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躲避的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普遍不深刻。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态危机的立体宣传,将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答、辩论、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叠加效应,深化对生态意识的认知与落实。

五、整合各方资源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过程复杂而曲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课堂、学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形成合力。一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要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同时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与平台,要更多地利用教育载体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二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路径尚未健全,高校应加强制定与有效引导,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三是强化多媒体运用于社会监督,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与监督作用。四是及时抓取和把握社会主流思想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结合,如在慈善、植树等活动中开创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主题活动,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借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六、结语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的培育是必经之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尤为关键。本文对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认知升级、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孙丹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崔晓芳.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4]杨淑萍,马玉香,奚秀梅.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环保教育课堂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3,160.

[5]黄云峰.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D].重庆:西南大学,2015.

生态文明教案篇4

根据《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暨生态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以及《2012年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任务》要求,2012年教育系统生态环境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区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创建市环保模范学校、省绿色学校为载体,不断提升环境教育品位,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环境意识,进一步推进我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

一、工作目标

1.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扎实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策划编写区环境教育读本或绘本,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

2.完成1~2个省绿色学校和3个市环保模范学校创建,积极开展部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3.按要求做好相应档案、台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完善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档案资料。

二、具体要求

1.进一步强化对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的领导

各学校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发挥学校生态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对生态环境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作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使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力争我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再上新台阶。

2.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氛围

各学校要紧密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学校特色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要重视营造生态环境教育的浓厚氛围,在全体师生中认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提倡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和文明习惯,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的环保知识,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方法与能力。要组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通过主题鲜明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开创“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提高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实效

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各类生态环境教育系列活动,注重创新活动载体,营造活动氛围,重视活动效果,在系列活动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以增强中小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生态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2)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3、12”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系列活动。

(3)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根据《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和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教育理念,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并将此纳入班级的常规管理。

(4)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要以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之一,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获得生态环保科学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5.进一步推进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区“绿色学校”、“环保模范学校”创建活动,引领更多学校积极参与省、市各级环境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硬件、师资条件和环境特点等方面的特色,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找准切入点,确立突破口,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环境教育特色,并以环保特色活动的引领与辐射来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同时各校要注重实施创建计划的基础工作,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以满足生态环保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为更高层次的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制订2012年区教育系统生态教育实施意见(3月)

2.开展“世界水日”节水主题宣传(3月)

3.确定2011年申报市环保模范学校名单(4月)

4.开展市环保模范学校创建单位培训(5月)

5.开展“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教育活动(6月)

6.组织少先队小干部参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低碳馆(10月)

7.着手策划编写区环境教育读本(11——12月)

生态文明教案篇5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动态生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1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教师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教学情境为契机,及时引导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教学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开放性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信息层出不穷,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且会转瞬即逝,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细细地揣摩、认真地判断,及时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推动教学进行的生成性资源。

所谓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能够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教学应以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为起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可以分为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的反应状态、发展变化状态和学习效果等。

1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

学习的准备状态是指教师开始正式教学以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认知、兴趣、积极性以及学生自身特定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等。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对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通过有意的观察和清晰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获得一定的判断,从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案例1]:

预备铃声响了,我站在教室门口准备上课,一切按部就班,今天要学的内容是“化学平衡”。学生们正在教室里议论纷纷:“化学上所讲的平衡状态与物理上所讲的平衡状态好象不一样啊!”;“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什么意思?”;“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什么平衡混合物中各成份的浓度就保持不变了呢?”;“假如是合成氨反应,那么以N2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与以H2表示的逆反应速率相等时,那此时合成氨反应是否就处于平衡状态呢?”;“为什么在定义里要强调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呢?”……。听了学生们的议论,对于如何更好地上这节课,我心中更有数了。

在案例中,教师在等待上课的短暂的时间内,通过对学生课前活动状态的留心观察和对学生讨论话题的认真倾听,获得了有关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理解、困惑、问题、要求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感觉的困难来调整教学策略,上好课起到了很大的指示作用,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也学得格外轻松。

2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反应状态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学习反应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与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学过程中其他作用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应状态,这些状态可以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反应状态是学生与课堂教学因素发生互动的重要表现,虽然这种反应不一定总是正面的、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消极的课堂突发事件,但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并加以巧妙的利用,有时也可以成为促进教学的有利因素,有可能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使教学更有效果。

[案例2]HClO的漂白作用的教学片断实录:

必修1(人教版p84)实验4-4氯水的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根据实验4-4、实验4-5,可得出真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干燥的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这时突然有学生插嘴道:“不一定,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的有盐酸和次氯酸两种物质,说不定是盐酸具有漂白性呢。”旁边有同学说:“盐酸不可能具有漂白性,这在初中所学的性质中没有提到过。”前面的学生随即反问:“在初中我们也没有学习过盐酸具有还原性啊。”这时学生的眼睛都注视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我没有立即对盐酸是否具有漂白性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盐酸是否具有漂白性,经过思考与讨论,有同学问答:可以将盐酸滴到红色布条上,看布条是否褪色。经过实验,确证了盐酸并无漂白性,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新制的氯水或潮湿的氯气中真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

本案例中,学生的个人观点“盐酸可能具有漂白性”就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应该说,它的出现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方向,出乎教师的意料,但教师巧妙地为学生“点拨导航”,使教学朝着更佳的轨迹前行。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容易被我们简单否定或“立马裁决”的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探究,可以使课堂柳暗花明,锦上添花。

3及时捕捉学生的发展变化状态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变化状态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在认知、体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前的变化状态。这种变化状态不仅仅只表现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水平,而应该是个体的全面发展。现展观强调要用更为全面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哪怕一点点的发展与变化,而不是片面、狭隘和静止不动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总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发展变化状态就是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面对处于时时发展变化中的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需要加以关注,清晰地认识、理解、把握和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3]二氧化硅化学式得出的教学片断实录:

现行高中教材给出二氧化硅晶体的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硅原子和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硅原子周围结合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跟2个硅原子相结合,从而得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SiO2。这时有学生补充说也可以根据立体结构中的最小环:6个氧原子与6个硅原子所形成的12元环分析,每个Si原子被12个环共用,每个O原子被6个环共用,故每个环实际占用Si原子为6×1/12,占用O原子为6×1/6,Si与O原子个数为1∶2。另外也有同学补充说可由在资料中看到的二氧化硅晶体的平面结构(如图2)来分析:取其中最小一个重复结构单位(如图2中的圆),其中的Si原子有1个,O原子有4×1/2=2个,Si与O原子个数为1∶2。我在表扬这些学生的好学精神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追问道:“针对二氧化硅晶体的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示方法哪个更为准确地反应了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呢?”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图1较为准确,图2的平面结构应是图1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我又问道:“那么图1的空间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进一步对空间结构模型分析,发现每个硅原子与周围的四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每个氧原子又处在由另一个硅原子为中心的一个正四面体上,这些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彼此联结的立体网状结构,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硅原子晶体。最后加以小结:因此目前教材中使用图1来表示二氧化硅晶体的空间结构模型则更形象和准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案例中,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自发吹来的“东风”,迎面而上、顺水推舟,把捕捉到的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转化新教学的“生长点”,生长出新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基点”,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知识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思想以及思维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解和语言表达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是错误,这很正常,因为错误本身就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和接纳,会大大减少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其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究意识被压抑甚至于被扼杀,这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成性资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出错,作为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转变成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情感与态度发展和价值观发展的新的教学资源。

[案例4]SO42-的检验(高三复习)教学片断实录:

师:怎样检验未知溶液中有SO42-?

生甲:待测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生乙:待测液 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

生丙:待测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生丁:待测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师:上述四位同学所说的方案是否都可行?应当注意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什么性质。

生戊:甲方案不行,当溶液中存在Ag+时,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生己:丁方案好象也不行,因为当待测液中存在SO32-时,会产生BaSO3白色沉淀,加HCl酸化,BaSO3在酸性条件下会被NO3-氧化成BaSO4,沉淀不会溶解。

师:先加盐酸酸化,可以排除掉Ag+、CO32-、SO32-、PO43-等干扰性离子,再加Ba2+,若此时产生白色沉淀,才能证明该待测液中存在SO42-。

在本案例中,虽然学生甲与乙、丙与丁所述方案中差别仅仅是在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但得到的结论却大不一样,它充分暴露出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所存在的不足与偏差,作为教师迅速捕捉到了学生鲜活的错误资源,及时引导学生对错误思路进行审查、纠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到处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当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的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可以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需要炼就天才般的眼睛,认真挖掘课堂中所生成的资源,同时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处理课堂教学,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生态文明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知识群;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72-02

案例教学是1870年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的。案例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运用于普通教育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地理学科也已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许多老师明显地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感到迷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仅对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体会。

一、案例选取实施的原则

地理案例的选编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地理案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

当教师为某一教学内容选取案例时,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相关地理事件,因此选取教学案例必顺要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取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得出预期的地理规律、结论,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件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同时案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新奇的,应该恰当地联系热点问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地理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有关地理的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要做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2内容的丰富和完整性

内容丰富、相对完整的地理教学案例,从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都应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使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提供的案例必须真实,来自地理事实,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一般教师会把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实例作为例子讲述给学生,如果把这个例子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案例的突出特征,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地理教学案例。

3情境性和可读性原则

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可读性强的地理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因为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案例必须精选。那

种“信手拈来”的案例,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均难以符合要求。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如果只在素材和内容上引入案例,而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沿袭传统模式,必然进入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讲”和“授”变得不再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所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换。

(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因为多数情况下,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之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解决方略。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辨,另一方面自己要积极思索,运用“知识群”的相应理论,就学生观点进行研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即所谓的“教学相长”。

(2)学生自主学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采用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能把课程中相互分割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看到其内在的联系,透过表面现象探寻其本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透彻并能灵活运用。

(3)问题的探究。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地理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规律的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在呈现方式上,可采用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在呈现时机上,地理案例可在讲解地理知识点时呈现,或在某一章节教学之前或中间呈现。不同的地理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时间和方式。

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再次,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对于部分有典型意义的重要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分析评价报告。对于学生独到的观点,只要符合教学“知识群”体系的基本原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要强求和教师思路的一致。即使是对基本理论有所突破,只要其思想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并自成逻辑,能自圆其说,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创新、进取的精神比一些具体的所谓知识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发言,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并进而形成今后的工作习惯和人生哲学。

四、案例教学考核的实施

1.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集中于期末。学生的学业成绩通常就是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至于学生平时的综合素质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业评价中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具体做法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学生平时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为主,包括案例分析阅读资料等准备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发言过程、神态及表现、观点的正确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通常过于注重“静态测试”,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从而导致学生看重对各“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理解。这样往往造就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业评价只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因此,必须对这种静态测试方法进行改革,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使用案例教学为尝试把平时完成的课程作业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因为通过案例研究学习某个地理原理或理解某个地理问题,无须死记硬背,所以可以把学生平时完成的案例研究的课程作业,作为最终考试的一部分。静态题占50%,着重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动态题占50%或更大的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甚至也可设计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群”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的形式可依据各门地理课程的具体情况,既可闭卷考试,也可开卷考试;既可笔试,也可口试或实际操作。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死学”变为“活学”,由死记硬背的机器回归到具有灵性和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它与其他教学方式一起构成地理教学方法体系。地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更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这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德魁,阊定军.高职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生态文明教案篇7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学校档案则是代表学校的文明发展进程,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从学校档案开始研究,详细阐述了学校档案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作用,为促进高档案馆能够更好的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学校档案;校园文化;作用

学校档案包括学校的教学内容、学校建设情况和学校财务管理情况等具体内容资料,具体形式包含了文字、音频、视频、图表等等,通过学校档案的完整记录,能够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完美展现了出来,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瑰宝,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权威性的证明[1]。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主要通过校园建筑建设、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校园绿化情况等物化状态下的呈现出来。学校通过树立校风校纪和校园精神文化等形式,提升校园舆论的积极正面性,让校园生活告别物质性,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并且通过将物质文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师生的行为艺术进行融合[2]。利用学校档案内容引导校园文化的正规化、健康化发挥在那,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快速建设,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学校的未来发展形式,并且完善自身的心态管理,提高服务意识[3]。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下四种问题,需要克服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1.1狭隘的工作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不用关心学校的其他方面,努力做不好学校资料的整理、搜集和汇编工作,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管理工作上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1.2拘束的工作心态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过于固步自封,加重了自己的精神负担,认为档案资料保管责任重大,需要严格保密,所以在工作中无法放开心态,工作意识保守,严格管理档案信息,大大的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使用率。

1.3事不关己的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保证档案的正常收录、整理,不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去关心校园文化建设,将自己隔绝与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范围之外。

1.4愧不如人的心态

在工作中,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单纯是一项服务类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学校所分配的任务,自己没有能力成为校园文化管理的一份子,学校领导也不会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也不会知道自己的默默付出,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问题,学校领导应该积极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信心,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优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阅学校的所有档案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产品,促进校园文化理论依据,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大局观,和校园文化管理的参与性,科学完善了校园管理制度。

2档案管理工作规划到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内

学校通过制定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监管制度,并且将当管理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肯定档案信息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鼓励学校的线管部门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内容,提升学校档案利用率[4]。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定,有效形成档案信息开发的内容,通过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有效拓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完善校园文化的具体规划,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管理中,给予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

3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列入到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范围

为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展,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促进档案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发展项目和信息服务内容,有效促进学校档案发展,需要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档案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通过学校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将优秀校友照片制作成荣誉墙,提升学生的目标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校园文化内容鼓励学生探索学校的档案信息内容,加强学生对于学校历史的了解,并且促进学生对于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课题进行查阅,加强档案信息资料的数据反馈,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档案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完善校园文化思想的传播。

4明确档案信息开发责任

让档案管理工作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寻找到校园文化创建目标,通过创建校园文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目标的设立,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借鉴性学习办法,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内容落实搭配具体部门和具体个人,通过细化目标,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度[5]。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学校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划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细节进行划分,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内容划分到直接负责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内容,促进学校档案资源的科学利用。

5加强学校间的交流

不同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不同的,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于学校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建立共同交流的档案信息资源使用平台,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师之间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发展。学校间的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中能够快速提取到档案资源的深刻理论内涵和实践技能,并且精准的定位了学校文化层次,有效将档案资源有效运用到实际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档案资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学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学校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时间,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不同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和优秀的文化内涵,有效将档案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创建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指导理论。

6结束语

学校档案是校园优良传统的传承,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文化氛围、改善师生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楠,赵清秀.如何发挥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4(3).

[2]李春琦.如何有效发挥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求知导刊,2016(7):31-31.

[3]任蕾润.发挥学校档案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6):261-261.

[4]潘廷将,陈艳宁,黄凤妮.试论档案管理与学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发挥[J].中国科技博览,2013(34):563-563.

[5]陈美容.试论学校档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9):183-184.

生态文明教案篇8

Abstrac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oftware testing,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software testing courses,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ase teaching effect and current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duces a relatively suitable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course case base.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案例库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oftware testing;case base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17-0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作为它们灵魂的软件,其智能度和复杂度也越来越高,更由于网络和智能手持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软件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件测试就是为了保证其质量的有力法宝。目前,软件测试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学校重视,很多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作为一个高职的新兴专业,此专业教学内容新、课程案例少,教学资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制作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课程案例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及从业人员特点

软件测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测试不只是测试的执行,它包括从测试计划的制定到测试结束后测试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活动,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设计性和实践性。要学好软件测试课程,满足从事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业务能力方面,从业人员需要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文档编写能力,测试用例设计能力,还需要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基本过程和特征,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个人素质方面,从业人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有团队合作的沟通意识和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且具有缺陷预防意识,同时还要细心、耐心。

1.2 软件测试技术教材现状

目前,面向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技术的教材,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仍然偏重理论知识掌握,很多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大部分教材案例旧,与时代脱节,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材中关于实践的设计相对少,与市场上的软件测试岗位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差距较大,而且教学案例简单,学生没有完整的测试思路。

1.3 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加之近几年北京生源减少,高职的录取分数更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控制力差,对于学习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201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2班开设软件测试前的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之前学习过的程序开发基础掌握差强人意,文档编写能力弱,理论知识掌握较差。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 案例库建设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应用,而应用是为了尽快走向工作岗位,借鉴招聘网站中招聘软件测试岗位的需求,找准目前企业需求的方向,调研测试公司的实际操作流程,再参考测试培训公司的讲课模式,讲课案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才能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案例。

2.1 案例库建设原则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而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理论的学习效果差。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掌握是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性原则,由此,案例库建设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规范性:案例的建设要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技术规范。②新颖性:案例库的建设要在充分调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选取,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③学科性:能与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④连续性:时代在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学生的兴趣点也不断改变,案例库的建设应该与时代同步发展。

2.2 案例库建设模型

以案例库建设原则为指导,结合课程知识点,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企业需求,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开发出适合当前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案例,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

2.3 案例库建设举例

由于网络及电商的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常态,现在的学生几乎都参与网购,尤其是双11、618、各大节日时各电商的促销,更是把网购推向高峰。针对这一现象,在讲到黑盒测试中状态迁移方法的时候,打开某购物网站,与学生一起回顾网购经历,从选择产品,加入购物车,清空购物车,提交订单,撤销订单,结算,退换货等流程,引导学生把这些步骤作为一种状态,再按照实际操作过程,与学生一起分析各种状态之间的到达情况,做出状态迁移表。

作为购物买家,只是处理自己的相关信息,流程相对简单。而作为卖家,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很多,面对的是所有购买本商店商品的买家,所以卖家对订单及相关信息的处理才是业务的关键。由此,在学生自己购物流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为卖家身份来处理信息,并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模拟买家与卖家,统计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活动有多少种,怎样才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合理。例如,取消订单在何时买家能操作,何时后不能取消,退款、退换货的申请与处理,都让同学们在模拟中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找出所有的状态点,再分析各种状态之间的关系,在如表1购物网站订单信息状态基础迁移表所示(X表示不可达,?处需要学生讨论完成)的基础上补充并完成状态迁移表(表中可添加新状态),并进一步按照状态迁移图设计方法,做出状态迁移图,设计出完整测试用例,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案例讲解完成。

3 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201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2班为调查和测试对象,以讲解状态迁移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本的例子注意力整体上比较散,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与学生一起打开购物网站,一起回顾购物流程时,发现学生明显比较感兴趣,参与度很高,尤其是分模拟角色在处理退款与退换货时在热烈的讨论中完成了各个状态的设定,并顺利完成了状态迁移图和测试用例的设计。在随堂抽查中,发现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状态迁移图方法的精髓,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4 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新兴事物的出现,学生的兴趣点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案例库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淘汰不适合的案例,增加新的适合的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田明君,张月,吕俊燕.《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1).

[2]董玉坤.“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3]郑小蓉.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6(20).

[4]刘卫东.论软件测试技术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

上一篇:指数函数教案范文 下一篇:女娲造人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