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2-10 13:25:26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1

【关键词】网络资源;优势;英语教学;优化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以其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信息库,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加工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开辟了有效的途径。英语作为全球第一通用语言充当着信息时代人类跨国界,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工具,网络使得英语教学者、学习者能够跨越国界限制,同英美国家人士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者用英语交流思想;网络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信息资源,增加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英语教学的空间,优化了英语教学。本文拟根据教学实践的体验,谈谈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将人类教育带进了“电子教育”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有与时代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可交流教学体会,传递教学信息,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可参加讨论,就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英语知识及教学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交流,了解国外英语教学动态。网络也为师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电子邮件等,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材料,这种相互传递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亲自答复;有些则可用平时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找出相关文章,发给学生,既节省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之需;有时还可采取群发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网络就像纽带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2、网络资源有助于丰富备课资源和课堂教学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存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教学网页、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杂志等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教学素材,还展现了一些我们未曾涉及、未曾料想的领域。以前,教师备课时,除了工具书外,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图书馆藏书量是有限的,有些教学资料查不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备课时,首先会打开电脑上网,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收集合适的教学材料,满足备课之需,充实自己的教学。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渠道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素材,这些资源多出自英语本族人之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鲜活、自然生动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选用些网上生动直观的画面、丰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又给学生以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到英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图文并茂的声象信息刺激,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把文中的词和句与事物和情景在脑中了直接的接受,强化了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的语感及对词汇语句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可弥补教材的内容,可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3、网络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学生理解听读资料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精心设计网络课件,然后向学生明示一下学习任务,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使用校园网络资源,为互动式学习创设了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合作的成果,并由学生参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学会合作分享,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4、网络资源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好中差兼顾,而应用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跟着课件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借助画面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读的遍数,然后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好学生拼写出单词,中等生听音选词,后进生看词、听音圈出单词。在扩展、巩固词汇环节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扩展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在线英语广播和影视节目等网络听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大多可以进行下载或点播。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节目,从这些网站上学生可以收听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中外影视网站上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学生既可欣赏其中优美的情节,又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作必要的修改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除了课堂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听力训练,如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另外,网络的发展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例如,在网上聊天室交流,交谈双方都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更加主动、流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走出羞于开口、自卑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获取丰富语言知识和材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更大量、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外语环境不太好的中国人获得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为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读物以及网络,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英语,从而使网络信息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一种重要来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使阅读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对英语材料有透彻的理解。但要注意仔细选材,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因难度太高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惧怕;网络上一些信息材料可直接用,有些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教学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情景进行写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电子邮件微信QQ等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写作交流,也可通过笔友网站,指导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网上写作实验室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和样稿。但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光盘、磁带、网站及课本中的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网络资源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网络操作技术。网络化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教科书,还要有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才能成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2、忌喧宾夺主。网络资源是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现教材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编写而成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替代教材的地位。

3、忌无目的滥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漫游,就会在网络探寻中迷失方向,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分清真假美丑,明辨是非。

总之,随着网络及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引起教学方式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教学网络化向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教师首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掌握资源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检索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以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3]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2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后备人才,深入开展中英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工科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前沿学科,英语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中融入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材料的研究、发展与生产具有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功能材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现在的材料类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知识,这也将为今后研究工作、研究生实验、科研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融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为适应功能材料的全球化发展,功能材料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学习中逐步地接触、熟悉、掌握一些常见材料、表征设备的专业英文术语。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一般小班授课,人数较少,理论内容也较少,重点比较突出,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英文词汇。因此,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在相对简单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的必要性如下:其一,为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奠定科研学习基础。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日常设备的专业术语,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以及英文类专业文章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融入双语教学,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理解,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材料类相关词汇,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功能材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适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新材料的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英文术语,在毕业生找工作面试阶段,才能够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及时把握,顺利通过面试。其三,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优势。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材料类的大型企业均走国际化路线,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会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如何开展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

1.实验指导书的选择和编写。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应用性和现展性。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实验的指导书也应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首先在专业实验课的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国内外比较受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同时,还需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实时改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讲义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中文版讲义中适当加入重点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实验题目和关键词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表示。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地开展,逐步地加大实验教材中的英文比例。

2.学生应逐步撰写英文版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进行前,应鼓励学生通过翻译软件,自主将中文讲义改写成英文的预习报告。在翻译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义中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所熟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生所提交的英文预习报告,检查是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认真书写,是否有偷工减料、抄袭、乱写等行为,并对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错误语法加以修改。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首先,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这五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动态的课件演示和英汉双语的课件背景图文并茂地传输给学生,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难点问题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过程的改变。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采用中文中穿插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和差异。随着实验课程的逐步开展,逐渐加大中英文的比例,每次实验时强化讲解过的重点词汇,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已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双语沟通,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或专业词汇阐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英语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新材料的发展,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材料的英文名称。课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文记法,比如实验材料、实验结论、单位、坐标等,陌生的词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加强学生记忆。

4.英文报告的批改及考核方式。教师对英文版实验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将批改后的英文实验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总结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在实验课中进行纠正。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试卷考试,实验成绩更注重平时的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通过课上的师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可基本掌握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其实验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相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汇总,由专业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对优秀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等级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奖项鼓励,增加学生英文学习的动力。

三、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首先,学生对双语学习缺乏信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不过关,主要是对专业英文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文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功能材料的发展迅速且全球性强,缺乏专业词汇,会导致学生在职场上碰壁。其次,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存在差异,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逐步地增加英文的比例。初始阶段,增加学生的材料类专业英文词汇量,课堂上反复地重复专业词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地在实验中增加难度。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讲义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要根据内容适当的增加英文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困难,编写适合的功能材料专业双语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材料类的快速发展,掌握全球化特点。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把握世界材料的最新发展,又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这就对教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具有潜质的教师提供英文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结语

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国际化的人才竞争,我们也必须走向国际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主要针对于基础材料或新材料的功能进行测定,新材料的发展与时俱进,又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中,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 课程实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定义大致可归结为如下三类:1.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一个内涵是教材与方法的内在连续性,第二个内涵是目标与手段的内在连续性。

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统一和联系,包括:第一,内在的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离开了教学,课程实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内在机制;课程实施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视野。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体现不同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高职师生的充分肯定。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的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均应达到A级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要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

A级: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B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3.听力

A级: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B级: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4.口语

A级: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B: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5.阅读

A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语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B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书等,理解基本正确。6.写作

A级: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理解基本正确。

B级: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7.翻译(英译汉)

A级:能借助词典讲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

B级:能借助词典讲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的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体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应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和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针对性的导读讲解与引导学生学习构建语言体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外语教学规律。最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会从真实的语言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锻炼自学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在英语教学应尽量使用英语,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养成用简短的英语句子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堂上创设一种英语会话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参与性较高,兴趣浓厚,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就能更好地巩固、加深、拓宽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口语比赛、演讲比赛,或者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等等……

因此,为了弥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着将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运用进来。通过网络、多媒体包括各种磁带、光盘为学生创设信息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整体语言教学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全世界范围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从2004年开始进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推广,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权威的汉语教材和规范的教学渠道,迄今已有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近300个孔子学堂遍布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学习汉语和接触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然而,随着高校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兴起,来华进行短期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大幅度增长趋势。交流生们或在国内略微接触过汉语学习,或对汉语一窍不通,进入中国高校后必然要面对系统化的学习。由于高校间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期汉语培训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国际汉语推广的进程。

一、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特点

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先后承担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乌克兰等国的国际交流生汉语培训任务,共对18位来自7个国家的交流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对外汉语学习者(尤指进行过海外汉语学习和来华长期进修等形式的学生)相比,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的学习动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凸显,海外学校出于商务目的,相继开设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已有109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或相关课程,迄今已有四千多万学生。除了在海外接受汉语教学外,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来到中国,进入高校汉语专业,系统地学习汉语知识。因此,无论是孔子学院的海外学生,还是前来中国专业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除了出于对汉语的兴趣之外,也或多或少受着求职、求学等因素的影响。

与上述两类学习者不同的是,国际交流生通过国际间高校特定交流项目前来中国,自愿报名并承担费用。18位受访者在回答“选择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因”时,16位选择“出于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所致”,只有2位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交流生的学习动机更为自发,源自内部的学习需求使得其更为自主地接受信息并配合教学的开展。

2.明确的学习目的

国际交流生通常抱着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希望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掌握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和汉语基本规则,为今后是否系统地学习汉语进行评估和反思,而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成绩在其回国后能作为学分互认所用。

3.迫切的学习需求

国际交流生进入陌生的汉语语言环境中,需要迅速掌握汉语“生存语言”才能应对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相对孤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缺乏足够的外界帮助,交流生只能靠自己的语言能力完成各类日常生活任务。因此,他们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自发地学习汉语。

4.灵活的授课模式

在笔者所调查的四个国际交流生项目中,有共计2人的德国团、共计5人的意大利团、共计5人的乌克兰团和共计10人的非洲团。国际交流生代表团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30人,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执行。

二、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存在的问题

短期汉语培训作为新兴项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

1.不分级别的分班形式

交流生项目周期较短,通常独立成班,由专门教师授课。学习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相距甚大,教学难以兼顾个体性和整体性。

2.缺乏规范性的教学内容

交流生项目难成规律,通常由接收他们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所用教材也各不相同。例如,浙江大学开设汉语听说课、读写课及中华文化课,周学时为21学时,并辅以每周4学时的文化考察,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之路》系列教材;而浙江传媒学院设有综合汉语、汉语听力课和汉语口语课,周学时为16学时,其余课程则由交换生自主选择进行旁听,采用杨寄洲编著的《汉语教程》系列。两校在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编排、语言知识的侧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3.流动的教师队伍

国际交流生项目通常由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承担授课任务,教学层次和课程并不固定,存在不稳定性和较大的流动性。相关教师除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常规教学和科研任务,难以对交流生的教学倾注过多精力。

4.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关于“对教学中最不满意的部分”,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难以运用于日常交际,此类观点在初级班更为普遍。教学过于聚焦拼音与音调的练习和纠错,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不具备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交流生回国前依然不能掌握最为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不得不说是这一培训项目的最大讽刺。关于调查中“最希望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一项,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汉字和日常交际用语,而这些部分在初级阶段的培训中甚至未曾涉及。部分项目采用拼音授课,学习者缺乏对汉字的直观认识,难以建立对汉语的记忆图式。

三、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改进对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整体语言教学关于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内容真实性等原则,与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教学初衷契合,可以做以下探索。

1.以交流生为本确定班级形式和授课模式

国际交流生通常依托于高校相关学院,以项目为单位独立成班。由于原有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成班难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理解性输入。根据汉语水平和学习侧重合理分班,兼顾普遍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输入材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也可安排本校学生作为一对一的语伴辅助学习,既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在合作学习中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交流生的生存恐惧感和学习焦虑感。根据古德曼教授“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理念,同步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考虑到交流生汉语水平所限,初级读写课可以辅以拼音,但汉字必须同时出现。

2.延伸教学场地,加强文化体验

交流生来到中国,除了想了解和学习汉语外,对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是具有浓厚兴趣。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意见和思想的交流而习得的。因此,交流生必须“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到真实语境中。课堂教学之外的文化考察和文化体验必不可少,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品尝中国食物、参观文化展览、游览风景名胜,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走近中华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文化观摩中,学习者将不可避免地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沟通,也会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教师一方面围绕文化观摩进行语言教学,设置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练习;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文化知识的讲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直观地传输给交流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堂交际力求真实有效

虚假交际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最易出现也是阻碍学习者获取二语思维的最大障碍。要想进行真实有效的课堂交际,首先要从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入手。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教学材料,报纸、广告、影视作品,甚至菜单、路标等,只要是母语者在汉语环境下日常接触和使用的材料,加以选择和必要的编排,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呈现给交流生们。通过这些地道的目的语输入,可以快速培养交流生的汉语思维,提高他们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兼顾交流生来到中国之后所遇问题或困难的顺序,譬如钱币兑换、问路、点餐、游览、报警之类的章节进行优先安排。

从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择取教学材料外,同时还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多元化语音。诚然,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采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授,但交流生学习汉语后却将面临形形掺杂各地方言的汉语。所以,在用标准音进行教授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多元化语音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4.探索新型的评价和测验方式

交流生项目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若以常规的考试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既不可行,也不合理。探索适合交流生项目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关乎整体语言教学的内涵建设。

交流生个人档案制管理可以作为短期汉语培训新型评价的探索。在培训初始,教师除了备注必要的基本信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注交流生的原有汉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随着培训班的开展,个人档案中及时收纳交流生的各项课堂演示、作业习作、文化观摩等,根据课堂教学和文化体验时时更新。个人档案直观体现交流生的学习动态,也是教师根据个体学习特征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力依据。交流生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将根据教师整理过后的个人档案进行综合考量,每次练习和活动的表现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入最终成绩,并结合个人原有汉语水平,得到综合后的评价结果。

5.整合师资,规范大纲

过于流动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限制。国际交流生项目应着力形成固定的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师精于因材施教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遍性和国际交流生的特殊性,制定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短期汉语培训确立指导性思想和教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培养,提升其根据学习者特色编排和选择教学主题和材料的能力,鼓励教师从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中寻求教学素材。

笔者坚信,通过汉语的研究和教师的实践,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力量,丰富授课形式,规范教学大纲,建立适合国际交流生的评估制度,必将会使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迈向新的发展,从而使汉语国际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情境教学;师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263-02

前言:

高中语文是高中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可知,其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并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行为予以密切关注,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和体验。由此可见,加强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从而促使其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体验教学及其特征

体验教学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观摩或再现,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教学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环境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体验,从而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和学习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体验教学的特征可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三维教学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教学方式。体验教学对学生体验的独特价值尤为重视,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相比,其更加强调体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其内心对学习的体验和认可,而非传统意义上对知识的记忆或理解,即体验教学是基于学生心智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体验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建出同时符合学生成长经历和教学要求的情境,在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既可以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可以是同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由此可见,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与他人沟通的综合能力[2]。最后,在三维教学方面,体验教学在三维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理解上。通过体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以此提高其对显性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在体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增加交流与沟通,增加学生关于生活的实践能力,即隐性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1.构建和谐氛围,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是为学生提供良好语文阅读环境的关键。对维持学生动机的两类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其分别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建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怀,进而帮助其消除因失败而产生的恐惧,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自愿求知,不断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也必须通过构建自由、民主的和谐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敞开心灵,真正做到对阅读材料所蕴含思想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全面体验,形成与教师的共鸣[3]。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不仅需要做知识的领路者,而且还应成为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关于语文阅读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教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通过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学生关于各类问题解决办法的寻求予以正确引导,在使学生真正了解教师良好初衷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其次,需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培养。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关系着其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方向,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讲解时,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促使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并产生相对积极的学习情感,从根本上激发其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提升语文阅读水平[4]。

2.情境创设,增强学生体验。注重情境创设,加强学生体验是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出符合阅读内容的具体情境,以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将阅读文字转化成富有想象力的生动画面,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交流、提高阅读感受和激发其阅读体验的目的。还需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还应对教学节奏进行准确把握,以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体验,并帮助其仔细品位阅读细节,将内心最真实的阅读体验表达出来[5]。以高中阅读材料《我的母亲》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并选出学生高度认同的精彩语句,如:“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母亲做事丝毫不敷衍,就连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6]。”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对母亲动作和日常生活刻画,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和聆听,从而准确地描绘出母亲勤劳的形象,通过自我感悟和体验,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父亲的神态和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时,教师还需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准确把握学生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唤起其个人体验。

3.加强阅读,激发学生感悟。加强阅读,进而激发学生感悟是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成果的关键措施。对语文阅读进行分析可知,其大都以不同的形式将蕴含在其中的生活感悟或人生哲理予以表达,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个体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本着“以读为主”的理念,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通过强化阅读过程,使学生充分感悟到阅读材料的内涵,使其在获取丰富阅读信息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哲理,从根本上激发其阅读兴趣,获得生活感悟。以《守财奴》这一阅读材料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自主阅读和引导阅读的时间,使学生既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有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阅读,从而帮助其更高地对材料中的任务形象进行鉴赏和分析。此外,还应以积极构建创意阅读的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人物形象的印象。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在令学生自主阅读后,根据葛朗台的人物形象进行角色身份的转换,并以朋友的身份向“葛朗台”予以忠告。由于学生个体关于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不同,从而给出的忠告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教师还可进行创意设计,即构建其基于学生自我体验的“葛朗台人物形象评价角”,使学生将其关于葛朗台的意见和忠告写入其中,在提高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感受阅读带给其自身的快乐[7]。

4.加强沟通,互学互助。加强沟通,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学互助是体验式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效果的有效方法。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应从阅读内容出发,建立起同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尽可能关于某个阅读观点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建立起基于阅读材料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得以相互传递,使学生和教师在碰撞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对体验的回应,进一步提高其对阅读材料中所蕴含人生哲理的认知水平。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主动寻找与学生建立对话的机会,并在正确引导阅读对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如课程进度、课堂时间等,给予学生阅读体验的自由讨论权,通过对学生体验进行点拨,以平等、开放的对话方式加强师生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以《父亲的病》这篇阅读材料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对两次“父亲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这一举动的体验进行阐述,从而获知学生关于这一举动的想法,例如,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文中“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厉害”,从而体现了父亲对名医叶天士和陈莲河逐渐失去了信心,故而产生了“沉思”和“摇头”的举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父亲是因两位“名医”所开药材过于昂贵,而担负不起费用方才摇头。根据学生对“父亲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行为的体验和感知,教师亦可将自身的观点予以表达,同时,对学生所提观点进行点拨,以此来形成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产生关于阅读材料的共鸣,从整体上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结论:

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体验教学的概念与特点进行论述和分析,进而从构建和谐氛围,加强学习动机培养、情境创设,增强学生体验以及加强阅读,激发学生感悟和加强沟通,互学互助等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体验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体验。可见,未来加强体验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余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1(12):37-41.

[2]朱月雄.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14,07(06):77.

[3]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11):81-83.

[4]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01):54-57.

[5]曹国庆.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10(19):41-43.

[6]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2,06:48-50.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6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突出民主交往方式,提升生态课堂质量。课堂交往方式,主要指师生的交往方式,也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很显然,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突出平等学习、构建生态课堂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只有角色上的差别,只有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没有人格上的不平等。教师要由“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不断探讨和交流,加深了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

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更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生态课堂氛围。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赏识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平等交往,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多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不挫伤其积极性。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转差促优。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视野期待,语文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认知经验、情感、智慧和灵性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只要当学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聘, 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主动建构,才能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才会充满鲜活和灵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认真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教学评价全面客观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能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生态课堂的本质追求就是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师生共同发展、彰显生命本色。量化评价只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失去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被固定在表格中,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生命的丰富性则泯于其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型为更多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各时期的进步状况。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 生活化 语言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传统的语言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提问时却有很多孩子不感兴趣,以致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讲一遍故事——提一些问题——作一次小结”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顺利地控制教学纪律,幼儿不会过于兴奋,课堂气氛“安静”,但是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提问偏于故事重复内容,以致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新课程将语言教学活动渗透到了主题活动中,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让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的语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语言教学真正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幼儿的生活过程、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也都不可避免地与语言打交道。向幼儿进行初步的语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事物的需求。既然语言教学来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如果语言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则必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个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关联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用词,使幼儿的词语符合语法,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说话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动作,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语言化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语言教学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要让幼儿开口讲,就要让幼儿愿意“讲”。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玩”的环节,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避免不了语言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中能得到语言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不喜欢,不参加。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不会拒绝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玩”环节,孩子都不会拒绝。

2.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个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和主题活动开展有机地结合,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境,寓语言教学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大声地说。

3.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利用材料开展语言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境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开展“交流”的平台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创造“娃娃家”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发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戏情节中与游戏者交流,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大班的“理发店”中,教师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洗发、剪发、做头饰等游戏工具,让幼儿有材料摆弄,并在材料摆弄和幼儿游戏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游戏间的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对话的平台,让幼儿“讲”,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能得到提高。

4.在区角游戏中创设表达的情境。

结合不同活动区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但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还与同伴互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人合作,区角有利于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动区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

(二)在生活环节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造幼儿学习、运用和构建语言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来园和离园,如厕,喝水,起床,进餐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语言教育。如来园的时候,注重与幼儿个体交流,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多运用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三)提供“才艺展示会”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语言。

2012年我带的是大班,发现大班的孩子的表达表现能力不尽如人意,常常出现揪衣服、伸舌头、双臂夹紧、身体僵硬等焦虑、紧张的体态,于是我想从故事入手,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提高表达表现能力。有了想法后,我就立即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先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待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后在小组内讲述,再逐步过渡到在全班故事会上讲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孩子不够自信,有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鼓励、怎么引导就是不肯开口讲故事。于是我调整方案,把“故事会”改成“才艺展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最拿手的才艺,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认同。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我与孩子商讨,与家长沟通,以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来。孩子在表演中得到了自信,愿意张开嘴和同伴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酒店管理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0202

酒店是一个向全世界的旅游、商务出差、探亲访友等人士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行业,其接待对象及服务流程具有很强的国际性。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一线员工要具备与外籍顾客顺利交流的能力;作为管理者要具备学习国外著名酒店管理思想的语言基础。基于酒店行业就业环境对英语水平的高要求,决定了高校在开设酒店管理相关课程时要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专业英语技能,而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母语和另一种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本文指的非母语特指英语。

1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决定必须实施双语教学

酒店行业是以向顾客提供服务为主的行业,本行业强调员工娴熟的业务技能和提供给顾客优质服务的服务精神。酒店行业此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开设酒店管理课程时,应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的平衡,即在保证学生具备酒店业管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能够服务于一线的操作技能与心里素质。而同时酒店业客源市场的国际化,使得酒店英语成为学生应具备的较为重要的一项业务技能。笔者在安排学生去酒店实习及跟酒店相关负责人交流时,也获悉了我国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在招聘人才时对英语口语的重视。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酒店管理课程时应用双语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2酒店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资源支持

双语教学,即强调用两种语言(本文指英语和汉语)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讲解,又强调双向性,即授课教师与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课堂知识的交流、问题的探讨。因此,一方面,它要求教师能正确而流利的用英语这种语言媒介传达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与心里愿望,使得教与学都能运用自如。双语教学期望达到的课堂目的对我们在各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1教师资源

教师是实现双语教学最为关键的要素。具备良好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一方面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讲授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参与学生互动;另一方面,他们具备所教授课程的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能用英语流利而准确的表达专业知识。具体到酒店管理课程,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旅游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历背景外,还要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但现实是,我们很多高校在开设酒店管理双语教学课程时,遇到了教师资源短缺的瓶颈。据笔者了解,很多高校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要么请英语专业的教师授课,要么去酒店请培训师授课。前者只有语言而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学到了英语而跟酒店无关;后者有专业知识技能但语言水平跟不上,最终学生习得了技能而无表达能力。这样看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兼具专业知识与语言水平于一身的教师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教学资料资源

教学资料资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工具。教学资料包括教材资料,课堂辅助资料及其他用途的资料等。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教与学都能实现效率的基础。课堂辅助资料包括课堂讨论话题资料,案例资料,学生知识运用的习题资料等。具体到酒店管理课程,诸如像如何处理客人投诉,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对客服务流程等知识,需要教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来补充教材,以期学生能对课程知识牢固掌握,并能运用自如。

2.3设备设施资源

酒店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除了对英语和专业知识背景的要求外,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设施才能有效的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比如,教师讲授前厅操作系统时需要借助于实验室安装的前厅软件系统来讲解;讲授客房预订、接待、收银等知识时需要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等设备;讲授客房铺床及清理业务流程时,则需要到客房实验室借助于实物现场讲解。有了这些设备设施资源的支持,才能使原本抽象的课堂内容用具体的实物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也使原本记忆困难的专业英语术语及对话变得轻松可记。

3酒店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酒店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和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同行探讨。

3.1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操性课程,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理论性课程,如Hospitality management,此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了解酒店及住宿业,开设此类课程,更多的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世界酒店业的发展动态,管理理论、思想及方法等。因此,此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教材教案是基础,案例讨论是手段,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是考核方式之一,当然教师的流利而准确的讲解是关键。而针对实操性课程,比如前厅预订、接待、收银、餐饮服务等内容,教师讲解是基础,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是关键,贯穿于其中的是设计成功的双语练习蓝本。

编写成功的教案,可以使教师的课堂讲授条理清晰,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传播载体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比如设计形象生动的Power Point课件可以增强课堂的视觉效应,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具体到课堂讲授过程,要注意中英文的结合。对于专业术语,比如菜肴名称,客房设备用品名称等宜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解,以便于学生记忆;对于课程中的难点,要适时用中解释。双语教学是在一个课堂上同时用两种语言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本身是件有趣但又有些艰巨的任务,因此,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外,还要求融入感情并充满激情,让学生能够通过授课教师的课堂切身的体会到这种学习的乐趣。

3.2教材选用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依托,教材好坏直接关乎到双语教学的成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不同性质的酒店管理课程宜采用不同的教材组合方案。

(1)理论性课程。众所周知,欧美的酒店业发展引领了当今世界酒店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作为硬件的建筑实体设计、客房设备设施利用及布局,还是作为软件的酒店管理方法及服务理念等方面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因此,选取酒店业成功地区的英文原版教材是明智之举,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思想,了解到世界酒店业的最新动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有必要再辅助于一本国内优秀规划教材。总结起来,针对酒店管理理论性课程宜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为主体,国内优秀规划教材为辅助的模式,即“1+1”的教材选用模式。

(2)实操性课程。同样抱着学习国外先进酒店管理思想的目的,并且使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加专业和国际化,一本英文原版教材是不能少的。但考虑到本国的实际特点和特殊国情,一本更能反映本国酒店管理实务的教材也是必备的,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仲秋节,国际原版教材可能没有反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而一本普通的国内酒店实务的教材就会有关于中秋节酒店月饼销售、仲秋宴会餐台预订等实操性内容的知识。与此同时,针对实操性内容的广泛性,应多渠道的收集各类信息以补充课堂,比如利用互联网、借助多媒体等。因此,实操性课程的教材选取应是“2+1”的模式,即,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优秀教材,并补充其他资料。

3.3学生学习

双语教学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努力,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双语教学方法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阶梯式”的鼓励学习法。

(1)培养学习兴趣阶段。学生接触双语教学之初,难免会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知识接受上的困难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加之确实有部分同学英文水平有限,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所以,缺乏学习的兴趣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要盲目赶进度,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目的激励法,向学生灌输酒店对从业人员英语水平的高要求,告知学生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具备这样的从业资格,反复灌输,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学好它的必要性。同时,采用过渡式的双语教学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调整课堂进度,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兴趣。并在班级里实行以强带弱的帮带制,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带3-4名学生,逐渐在班级里形成双语学习的氛围。

(2)鼓励交流阶段。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案例分析及讨论主题,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自由而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到如何处理由于酒店超额预订导致预订客人不能住宿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场景及对白,并通过一定的考核制度激励学生用英语来表演。

上一篇:巡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