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02 14:03:02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1

强化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年初,镇妇联联合镇社区教育中心举办首期“农村妇女网上行”基础技能培训班,全镇各村(社区)的28名农村妇女参加了培训,并获得了证书。15年年末底,组织了25名农村妇女开展第二期“农村妇女网上行”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妇女群众网络技能操作水平。整合资源优势,镇妇联联合镇计生办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通过“人际沟通和咨询技巧”、“科技公共服务”等知识讲座,进一步强化基层广大妇女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综合素质,增强服务履职能力。

注重和谐家庭思想教育建设。3月6日,和谐家庭村(社区)行专题讲座走进__。__市巾帼律师志愿团团长、江苏世纪天合律师事务所的张翼律师结合自己及身边的事例,为全镇60多位基层妇女干部讲述了如何营建和谐家庭、和谐家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在家庭文化工作上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媳”事迹宣讲活动,共营和谐社会氛围。__月30日,举办“我身边的最美家庭”事迹宣讲活动,向辖区内妇女同胞__市“最美家庭”__家庭和__镇“最美家庭”__、__、__等家庭的感人事迹。__月27日,开展__镇“最美媳妇”暨好婆媳事迹宣讲活动。通过宣讲,弘扬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引领全镇家庭树立良好家风,促进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开展市、镇两级“最美媳妇”寻访活动,共掀真善美学习热潮。为进一步深化“最美家庭”寻访活动,开展了寻访__市、__镇“最美媳妇”活动。依托基层“妇女儿童之家”, 组织发动群众,把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社会影响大的“最美媳妇”推荐到市妇联、镇妇联,把寻访过程变成树立、宣传、学习典型的过程,形成“人人有孝心、人人行善举、人人争孝星”的良好氛围。__社区__被评为“__市最美媳妇”提名奖。通过组织发动,__村__等8位妇女代表获得镇级“最美媳妇”,结合“婆媳情深·共创和谐”主题活动进行了表彰和事迹宣讲,进一步在全镇掀起真善美的学习热潮。

开展家庭文化节分会场活动,共谱和谐家庭之曲。举办了“竞展家庭风采,助力和美__”亲子趣味赛,吸引了20多户家庭参赛,通过嘟嘴传吸管、二人三足、玉兔蹦蹦跳等家庭亲子趣味项目,体现我镇家庭和谐美满、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联合计生举办“亲子同乐,创意无限”面具制作大赛,15个家庭争分夺秒,画画、剪纸、贴图,分工合作,亲子同乐、气氛融融,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邀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柴建农专家为0-3岁200多位婴幼儿家长授课,结合临床从科学合理喂养、良好习惯养成、注重能力培养、早期安全教育、如何增强体质以及常见儿科疾病家庭护理等六个方面,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提高家长育儿经验,使科学育儿的早教理念深入每位家长心中。

开展“绿化庭院、美化家园”争创活动,共建绿色生态之家。结合镇部级卫生镇复审,发动妇女、家庭积极参与“美丽镇村”建设。吕志里等10户家庭获选2015年度__市“美丽庭院”荣誉称号。推荐__社区吴志明、王庄中心幼儿园丁晓亚家庭参选“苏州市绿色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传递爱心,助力贫困学生。积极营造爱心助学的社会氛围,开展“心系蓝天·情系__”“8·26”爱心助学活动,第七建筑党支部、中讯航天绝缘材料党支部爱心捐助,向12位贫困学生送上了每人500元的助学金,并组织贫困学生参加DIY油画活动,助力贫困学生正常学习,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传递文明,关爱流动儿童。为帮助流动儿童更快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融入__,11月-12月,镇妇联联合__中心小学启动“兰花伴我成长”流动儿童融入__增能行动社会化项目,对学校20名流动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依托“学唱方言歌”《__好地方》、“牵一下小小手”、“品一出兰花戏”、“观一回__新貌”亲子活动、“当一回志愿者”、“我心中的__”绘画比赛等活动,切实让流动儿童家庭般的温暖,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

传递正能量,维护妇儿权益。2015年镇妇联共接待各类来信来访15件,答复率100%,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受理__市人民法院少年庭民事案件未成年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2

在县中楼镇,提起一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最让四邻八方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是一家子女个个成材的成功经历和那种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四个儿女个个成材

全家有7口人,一个老母亲,四个儿女。她精心培育子女成才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堪称为教子有方、精心育才的典范。她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心胸坦荡,忠诚老实,要善于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有疾恶如仇的爱憎分明的感情,不与坏人为伍,不参与“黄、赌、毒”等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犯罪活动。不要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与同学交往中,他常常这样告诫孩子,对于学习落后或品行差的学生,不要冷落他们,不要蔑视他们,要主动与之交往,诚恳地帮助他们找出自身的闪光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良好的家教和学校教育,四个儿女相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儿子陈维斌今年39岁,92年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完博士后,在西亚图大学任教两年后去波士顿一科研单位,从事生物化学研究,38篇。

大女儿陈维芹,今年36岁,山东文心正律师所副主任,县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主任,县唯一女执业律师。现在县法律援助中心承担全县法律援助工作。共为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是全县网历年办理援助案件最多的执业律师。多次被评为“省妇女维权先进个人”、“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荣誉。

二儿陈维武今年33岁,89年考入北京中医大学,在校学生会任学习部长,94年毕业后在科技大学读研,现在北京市奇正藏药集团新产品市场部任医学经理。

二女儿陈晓燕今年27岁,1996年考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学生会副主席,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后被厦门市选用到厦门邮电纵横集团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提任市场部经理,同年又考取厦门大学业余读研,任学习班长。

教子有方的事迹在全乡被传为佳话,成为各个家庭学习的榜样。

为圆老人金銮殿之梦

的婆婆今年已经93岁了,多年来她为老人生活的愉快、身体保健积极努力,群众称她为“大孝媳”。为了照顾老人方便,她始终和老人住在一起,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子女在父母的影响和潜移默化下,也非常孝敬老人,以老人生活的欢乐为欢乐,一切围绕老人的喜爱转。大女儿在县城,相对离家近一些,每年不断地为家中送吃送喝送保养精品,每到初冬就把祖母接到县城过冬,春暖才回家。

“十一”期间,老人在看电视“庆国庆”场景时说:天安门真漂亮,北京的金銮殿真美,这是皇帝当时坐的地方吗?是真的吗?慈禧太后坐的地方也是这样的吗?看到老人这份期盼的神情,她立即决定带婆婆到北京去看看,但老人毕竟已92岁高龄,身体是否吃的消,撑的住?他及时与儿女们商量,儿女们都非常赞同。大女儿为确保安全,专门将奶奶接到医院进行全面查体,在奶奶身体健康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为奶奶购买了轮椅、氧气袋,并与从医的女婿请假一起陪同父亲将奶奶送到北京,到北京后,儿子也请假专车拉着老人看天安门,游览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所到之处轮椅不能推的地方,都由儿孙背着,用二十天的时间,带老人看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老人所到之处儿孙相拥的情景,使很多游客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特别是老人那双见证历史的小脚及精神矍烁、容光焕发的笑容引来很多游客争先恐后与她合影,回来后老人高兴的逢人就说:北京真大真美啊,真好看啊!我逛了北京,该看的我都看了,过去皇帝吃的我都尝了,是我这么好的儿孙、媳妇让我圆了金銮殿之梦,我真幸福啊!

夫妻同唱文明进步歌

一直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陈常禄同志在教育战线40多年。在职期间多次被评为省优秀优秀教师,地区职工劳动模范。丈夫退休后,她看到有村里很多人还摆脱不了贫困,于是劝说丈夫回农村居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做一名帮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她先后订阅并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二百本之多,与丈夫同耕同种,二亩承包地成为本村的高产样板田。助人为乐是他夫妻俩感到最开心的事情。他们积极向邻里们推广传授科技种田知识,推广良种,被村民亲切的称为“种地行家”,“农技站长”。她积极带领二十多户村民饲养长毛兔,并帮助丈夫编写了《怎样才能饲养好长毛兔》一书,发给村民,指导村民饲养,使每户均年创收近万元。县畜牧局印发了他编写的《怎样才能饲养好长毛兔》一书,畜牧专家对此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3

增城市小楼镇腊圃村妇代会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妇女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带领全村妇女脱贫奔康致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培训,提高妇女致富意识。腊圃村妇代会以增加农村妇女收入为主线,以科技培训为核心,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帮扶农村妇女劳动转移就业,不断深化“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定期邀请增城、广州专家到村委上技术课,为了增强妇女的信心,村妇代会还组织了村里的妇女骨干十多人到东莞、广州、顺德等地参观学习,让她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说服村“两委”干部和自己一起率先搞起了种养致富,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妇女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共同致富之路。

二、创办优秀妇女文化学校,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感受到科技知识的重要性。为此,腊圃村妇代会于1996年率先成立了小楼镇第一批村级优秀妇女文化学校,并与此为阵地,向全村妇女宣传家庭教育,农业实用科技、卫生保健、家庭美德等方面知识,根据妇女年龄的特点,每季度定期组织妇女学习新婚期、育儿期、更年期等有关知识,利用妇女文化学校阵地印发农技科普知识10000多份下发给农户,妇代会还积极发动本村妇女参加“绿色证书”培训和一专多能培训,定期聘请广州、增城等有关农技专家深入农户,现场指导农户种植冬瓜技术和优质水稻管理等技术知识。

三、积极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多年来,妇代会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村中的孤儿、五保老人及单亲特困家庭,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利用各种节假日对她们进行上门看望和慰问活动,以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还发动了本村妇女骨干开展了“邻帮邻,富帮贫、富裕扶持贫困户”的帮扶活动。此外,妇代会还认真做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积极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4

xx,男,出生于1980年5月,中专文化,县乡村委炉前组人。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他身上从小就有一股坚韧不屈的劲。

母亲袁之美早在七年前患有精神分裂症,后经南昌、吉安、本县等多家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起居、穿衣、大小便等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经常走失。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妻子郭玉霞照顾母亲就像照料小孩一样,特别是近三年来连洗脸、穿衣都不会,每天早晚端水帮母亲洗脸、洗脚。晚上还要服侍她上床睡觉,为了怕母亲着凉半年还要半夜起床帮她盖被子。夫妻俩还要定期帮母亲洗澡、换衣,一日三餐端饭菜喂给母亲吃。每天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八年来,他孝敬老人,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村里亲朋邻居的一致好评。

为了生计,夫妻除了照顾母亲还种植了20亩烤烟,地里农活很忙。每天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还要照顾母亲,几次母亲离家出走,不顾白天黑夜,骑着摩托车到处找母亲。因为母亲娘家是本乡娄屋得村东坑组人,她每次离家出走的方向就是往娄屋得村方向。因为峡水线路段改扩建,容易迷失方向。今年正月的一天,母亲又是离家出走,走到宋家就分错了路,夫妻俩在寻找母亲过程中听宋家有一村民说一位精神不正常的女人朝吴家老敬老院方向去了。全家人在路上一直找不到人,大家都很焦急,再加上天又下着小雨,大家都担心母亲会有危险,到快天黑时才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在树林里哭叫。此时的夫妻已经是全身湿透了,但是母亲找到了就是好的,夫妻俩把母亲带回家帮她洗澡,换好衣服,却一点也没有责备母亲。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5

导读:事迹材料范文,妇联干部优秀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海量范文供你参考:××同志,女,36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镇妇联主席,是一位普通的

××同志,女,36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镇妇联主席,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妇联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xxxx”的重要思想,一心一意为妇女群众谋利益,甘当帮助妇女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期妇联干部的光辉篇章,生动体现了党的基层妇联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了妇联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时代风采.

一、一心为民公朴情.参加工作13年,××一直视广大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妇女,甘做人民的“孺子牛”.自xx年接任镇妇联工作以来,她凭着一腔热血,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媳妇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撒向96平方公里的××镇千家万户中,把妇联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妇女的心坎上,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公朴的品格,谱写了一曲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水库移民村,人多地少,发展资源不足.通过走访了解,××认为该村妇女想致富,可利用近靠××公路的便利条件,在发展食用菌种植和特色养殖上做文章.于是她在该村召开了全体妇女大会,选中妇女××、××等6名妇女作榜样,进行示范带动,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六名妇女不仅全部收回了成本,而且有三名同志年收超过了8千万.××在xx年荣获了××市“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们的带动下,该村先后有124名妇女搞起了食用菌种植,现已成为拉动××镇经济增长的一大龙头产业. 本文来自

二、群众冷暖挂心间.××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平凡而伟大.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做的实事好事,件件贴近老百姓,桩桩为了老百姓,把妇女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的妇女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以实际行动为××镇妇女干部树立了典范.

××镇××村××夫妇长期关系紧张,几次闹离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连续20天蹲点××家,与他们夫妻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了两人离婚的内在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辛勤有余,致富无路.为了忙使他们走上致富路,××同志认真帮他们分析了农村消费水平,和他们俩人的目前的优势项目,把他家发家致富的点子选在了养豆牙上.没有启动资金,××从自己家拿来1000元现金作为××俩口子致富项目的启动资金;没有销路,××又积极帮他们联系机关单位食堂和县城饭店.硬是靠××帮助,才使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得到了新生,使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庭,成为了今年的“星级文明家庭”.

三、完善镇村妇联网络.为切实把全镇妇联工作扎实搞好,在××同志积极推进妇联工作网络化、本地化、具体化,组织全镇妇女干部,开展了“学、练、创”活动,以此活跃局面、提升水平、推进工作.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6

XX,男,汉族,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7年7月,XX姜庄乡来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一、用活基层战斗堡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了主题党日“1+5+N”党员工作法,并建立来坡村微信公众平台,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以正能量形式传达给来坡村微信群中。

二、扶贫先扶志,变“输血”为“造血”。结合贫困户积分管理方案,多次组织贫困户召开“志智双扶”座谈会,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整治来坡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三、办实事、惠民生、赢民心。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先后投入XXX多万对来坡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完成了村内外道路硬化工作;向帮扶单位争取7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栽种绿化树、安装村内路灯等。

四、找准发展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到亳州实地考察中药材丹参。建立中药材丹参种植技术交流微信群,让亳州技术人员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知道,并与亳州种植合作社制定回收方案,解决中药材出售难问题。

五、提升治理水平。开展来坡村第一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挖掘了典型,树立了典型,彰显榜样的力量;完成村内外道路路肩平整工作,并栽种白日菊花卉。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7

最近刚刚收官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宣言》虽然未能续写前作《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传奇,但在排行榜上仍列前位。而眼下正在热播的《离婚前规则》、《宝贝战争》中,婆媳/婆妈依然大战荧屏。除了前面提到的三部之外,2012年已经播出了超过十部婆媳题材电视剧,比如《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婆婆也是妈》《哎呀妈妈》、《婚巢》、《大家庭》、《夫妻那些事》、《小夫妻时代》、《浪漫向左婚姻向右》等等,很多婆媳剧还试图从单纯的“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中突围,配以其他情节线,比如有混搭谍战的《肉中刺》,混搭军旅的《成长》,混搭职场的《婆媳拼图》,混搭悬疑的《幸福在招手》,还有混搭农村改革大历史的《婆媳大事》等等。2012年可谓婆媳剧花样百出的一年,但也盛极而衰。8月,各媒体就报道了广电总局要求“从明年起宫斗剧、家斗剧、翻拍剧、游戏以及网络小说改编题材均不得在卫视荧屏播出”的传闻,虽然后来官方出面辟谣,但可见上述题材的泛滥已招致市场反感。无论编导如何搜肠刮肚,婆媳剧作为家庭伦理剧的亚类型已经呈现耗竭之势——多数剧目情节趋同,写来写去就那几桩事;演员班底单调,演来演去就那几个人。难怪近日《文艺报》发表评论,疾呼“‘婆媳斗’电视剧同质化严重,荧屏需要温情天”。尽管今年《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丈母娘来了》、《岳母的幸福生活》、《新女婿时代》、《前妻车站》、《媳妇的美好宣言》等剧将岳母岳父女婿公公甚至前妻都卷入,“婆媳斗”升级为“全家斗”,但路数如出一辙,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以致《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虽然大受好评,但导演余淳仍预测,此类剧的寿命“最多再有半年”。据媒体报道,明年“婆媳斗法的电视剧已经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80后生儿育女热”。

“婆媳剧”缘何火热荧屏

新世纪“婆媳剧”屡掀热潮,但絮絮叨叨数百集看下来,大致可以用某门户网站总结的固定套路来概述——结婚必遭反对,婆媳必定成仇,小三必定出现,离婚必定复婚;婆婆必定恶,媳妇必定娇,儿子必定弱。如此雷同,但婆媳剧依然成风,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婆媳关系一直是中国道德与伦理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面向。这一点在中国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古典的《孔雀东南飞》、《钗头凤》、《红楼梦》,到现代的《疯妇》、《原野》、《呼兰河传》、《金锁记》、《寒夜》乃至当代的《玫瑰门》、《燕赵悲歌》等塑造了一长串经典婆媳形象,建立了中国独特的“婆媳文学”传统。“婆媳剧”的生产与接受都深受这一文化传统影响。

二是,家庭伦理剧是中国大陆电视剧中历史最久、发展最完善的类型之一。自1979年湖南电视台的《爸爸病危》开始,家庭伦理剧一直备受本土观众追捧,1980年代的《篱笆·女人和狗》、1990年代的《渴望》更是创下了超过90%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收视率,成为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孽债》、《咱爸咱妈》、《婆婆媳妇和小姑》、《牵手》、《亲情树》、《老大的幸福》等更是进一步夯实了这一类型的观众基础。而且自1980年代开始从境外引进的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也是占比重最高的,影响最久远的。比如日本电视剧《阿信》、《血疑》,墨西哥的《卞卡》,台湾的《星星知我心》(广义上说,琼瑶的言情剧也可纳入家庭伦理剧)以及长寿剧《再见阿郎》,香港的《流氓大亨》、《义不容情》,新加坡的《人在旅途》以及韩国的《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等都曾让一代又一代的大陆观众痴迷。超过九成的家庭伦理剧中包括婆媳关系的线索,这些剧同样成为二十一世纪初大陆“婆媳剧”的丰富养料,有的甚至就是直接改编自境外电视剧,比如《娘家的故事》就是改编自台湾的《娘家》。

三是,尽管大陆的电视台改制转轨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探索,但毫无疑问各级电视台就体制而言仍属国家所有,归国家所管,因此广电总局的行政命令依然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三十四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这一意见被简称为“限娱令”,此令一颁,多家卫视的娱乐节目面临取消,为填补时间空档,电视剧成了香饽饽,据说各卫视纷纷提高购剧投入。江苏卫视曾预计2012年投入十亿元购买电视剧,并将黄金档的电视剧播放量增加30%,将近一千集。但2011年底,广电总局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会上提出的《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管理意见》中要求省级卫视2013年现实题材播出占比达到40%以上;宫廷穿越剧严管,历史剧不得篡改历史;限娱令下电视剧不得泛娱乐化;扶植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2013年播出占比为15%。这些意见又使得一大批“穿越”、“宫斗”、“网游”之类的电视剧不是胎死腹中就是无法上星播出,投资肯定无法收回。婆婆妈妈媳妇,三个女人的一台戏相对而言,政治风险小,安全系数高,又符合“现实题材”这一要求。就生产而言,婆媳剧大多是室内剧,投入小但利润高。据制作方透露,“婆媳剧的成本一般在四五十万元一集,而电视台往往愿意出到六七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购买,《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售价更是达到近百万元一集”。这些都是“婆媳剧”蜂拥而至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力。

四是,互联网空间与文化的发展为新世纪“婆媳剧”注入了新元素。“天涯”、“猫扑”等知名论坛都有专供吐槽“婆媳关系”的板块,热帖不断。很多女性网站也都经常推出“婆媳”方面的专题。比如太平洋亲子网就曾经推出“与恶婆婆过招要以智取胜”的专题,列举了血型、攻心、美食、电视剧等多种招数。《双面胶》、《婆婆来了》、《裸婚时代》都是根据风靡一时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因此多数现代婆媳剧的目标观众群锁定在与网络小说读者群相重合的都市白领女性以及主妇群体。为了取悦这一受众群体,野蛮落伍专制霸道的婆婆与时尚现代自信独立的媳妇成为固定搭配。

“婆媳剧”的意识形态

尽管“婆媳剧”被认为是“格局小”、“气度小”的剧种,但在发挥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方面却并不逊于那些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正剧,只是这种建构常常隐匿于“婆婆妈妈”背后,成为某种“隐形书写”。

首先,“婆媳剧”通过家长里短、一地鸡毛式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将日常生活琐碎化、非政治化。按照夏洛特·布鲁斯登的观点,肥皂剧的意识形态问题与“个人生活”相关联,“正是由于它对个人领域的关注与评价,公共领域才得到了再现”。借用此言,婆媳剧通过再现婆媳关系这一“个人生活”议题,再现了“社会生活”。但这种再现是不完全的,满眼望去,尽是夫妻吵架、兄弟操戈、婆妈大战,家庭矛盾似乎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事实上,婆媳矛盾的突出与和解,在屏(现)的同时却更进一步(遮)蔽了社会现实。婆媳剧中最酷烈的两部《双面胶》与《婆婆来了》中上海媳妇与东北婆婆、北京媳妇与外省乡下婆婆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除了源于生活习惯、情感取向、价值观、人生观的诸多差异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阶级差异。亚平的父母是牡丹江不景气的工厂(提前)退休的工人,丽娟的父母虽说也只是上海的普通市民,但仅凭上海人的身份就足以藐视亚平父母。毕竟上海和牡丹江的房价就不好比。市场经济高速跃进过程中对农民、工人的体制性忽视与结构性剥夺使得城乡、南北的地区差异日益扩大。2012年9月15日,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内地城乡居民收入比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已经超过十年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因为0.4是国际公认的预警线。2010年新华社的研究员就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资源分配基本尘埃落定,过度财富牢牢地掌控在少数人手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中国1%的最富有的家庭可能拥有超过这个国家累积财富的40%以上。所谓“富二代”、“官二代”的指称也表明了财富、权力的世袭已是公开的事实。所谓“屌丝逆袭”因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也颇具黑色幽默的自嘲与解构效果。比如,《双面胶》中的李亚平与《婆婆来了》中的王传志都是通过高考进入上海、北京的“凤凰男”,如果是在1980年代,他们还可以像邱华栋小说中的外省青年那样站在香山顶上,大喊一句“北京,我来了”;重现一下巴尔扎克笔下拉斯蒂涅在巴黎站稳脚跟、走向“辉煌”的人生轨迹。但在今天,李亚平王传志们面对国际大都市全球领先的高房价,他们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底气。说什么征服,能在这里有个落脚地都是奢望。就像《裸婚时代》中工人子弟刘易阳自述的“大学毕业找工作,我是削尖了脑袋想找那些挣得多的,能让我买得起房,买得起车,能让我堂堂正正地把童佳倩娶进门。可是就算我拼了命,我也赶不上这房价涨的速度”。

幸运的是,李亚平王传志的媳妇都是当地人,都在娘家的大力支持下拥有了婚房。王传志这个早上三点起床去菜市场背菜、在食堂吃免费汤的勤工俭学的农家贫困子弟,一毕业结婚就住进了媳妇娘家陪送的三层小楼,惹来同学们的无比羡慕。住进媳妇家房子的“凤凰男”对媳妇百依百顺,洗脚捏背,端茶倒水。因此,尽管占有优势的娘家无一例外强烈反对,但“性格好”、“会疼人”的上进“凤凰男”还是成功地抓住了大上海大北京姑娘的心。反讽的是,剧情的发展却是娘家的反对一一应验。比如《双面胶》中丽娟妈的担忧——“这个人哪,要家境没家境,要背景没背景,我们女儿嫁给他,肯定是要吃苦头的,你看那些乡下人,以后有的好来折腾的,甩都甩不掉。”事实上,正是亚平爸妈搬来上海同住以及亚平姐姐向丽娟借钱直接导致亚平与丽娟婚姻的破裂。

而《婆婆来了》中何琳小姨与她之间的对话也颇具典型性——

“他们家的条件怎么能跟咱们家的条件比呢,王传志这个人再优秀,可是你想想他那一大家子人以后你怎么相处啊?”

“我是嫁给王传志,又不是嫁给他们家的人,以后他们在农村过他们的,我们在城里过我们的,井水不犯河水。”

“你想得太简单了,那逢年过节的时候你不去老家,老家的人你能不让人来?”

“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这些我已经跟王传志约法三章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他答应了?”

“答应了。”

“他现在是答应了,人家娘要来住个十天半月的,怎么着,才住三天你能撵人家走?”

“那大不了我搬回来,让他们母子俩一起住好了。”

“琳琳,你恋爱的时候没头脑,以后后悔都来不及。”

后来,不仅婆婆来了,大哥大嫂妹妹侄女全都来了,何琳的三层小洋房瞬间变成农家小院,小姨的预言句句变成现实。这样的剧情安排无非是确认了丽娟妈与何琳小姨所表述的社会偏见,并固化了阶级差异意识。值得补充的是,《婆婆来了》中男性旁白始终对传志一家带有鲜明的嘲弄口吻,对传志全家人的塑造都相当漫画化,对二十一世纪的农村人的认知停留在1980年代(比如没见过马桶,没坐过电梯)。在丽娟与何琳终于陷入长辈曾经预示的“可怕”的终日与“乡下人”纠缠的“地狱”般的生活之中后,她们选择抽身离开——离婚,并重返她们的阶级。而且她们在婚姻破裂前,都曾歇斯底里地大喊,让丈夫和他的亲戚们“从我的房子里滚出去”。面对城里小姐理直气壮的咆哮,“凤凰男”无路可走,无一例外地采取了暴力,扑向妻子,拳脚相向。这样的行径不仅使得从前的“性格好”变成一种伪饰,也坐实了妈妈姨妈们对“北方男人”、“农村人”粗野的指认。在小说中,丽娟被亚平失手打死;何琳最终与传志离婚,而且收回了她的房产,让丈夫与他的农村亲人在北京彻底无家可归。而电视剧的结尾温和许多,两对夫妻最终都达成和解。但是因为亚平爸妈的死亡,传志妈卖肾进而变成老年痴呆才最终换回城里媳妇的谅解。对于“凤凰男”而言,和解的代价是巨大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那个大喊“我考上公务员了”,然后就认为自己可以给心爱的人(包括妻子包括母亲)幸福的王传志也一去不返。可以想象,如果婚姻能够继续,重新获得家庭的“凤凰男”,必定会变得现实,变得犬儒。他们不再雄心勃勃,不再志得意满,以为他们留在了大城市,就可以拯救全家人。他们开始认同全部主流社会的逻辑,包括那些歧视他们出身的阶级偏见。

其次,婆媳剧重构了“核心家庭”伦理,通过“国民媳妇”、“国民婆婆”形象的塑造,建立了新的性别规训机制。海清、姚芊羽、马伊俐等演员塑造的媳妇如出一辙,白净娇小,温柔可人,乖巧伶俐,又带一点任性撒娇的“野蛮女友”味道。而且,相比以前的刘慧芳、枣花等荧屏经典媳妇,新世纪婆媳剧中的媳妇被人们称为“有姿色、有资产、有知识”的“3Z媳妇”。但无论是多么“白富美”的女孩子,结了婚,就要恪守“媳妇之道”,即孝敬公婆,服侍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哪一条没做到都会引起婆家的不满。《双面胶》中的丽娟让老公倒杯水,婆婆立即侧目。《婆婆来了》中的小雅、《夫妻那些事》中的林君都因为生育难而遭婆婆厌弃。多数婆婆都会挑剔媳妇不懂勤俭持家。除了《婆婆》中徐秀林所演绎的任劳任怨、一心奉献的“刘慧芳版”婆婆之外,新世纪婆媳剧中几乎没什么美好婆婆的形象。其实《双面胶》、《婆婆来了》中两个“最恶”的婆婆也都有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朴实一面,但在电视剧的逻辑中,婆婆做家务带孩子基本成常理,否则会遭到媳妇的指责。在这里,对媳妇的规训来自婆婆,对婆婆的规训来自媳妇。婆媳斗法,实质是同性内部的彼此压抑。而他们挥举的是同一把尚方宝剑,即男权文化的传统与逻辑。婆媳剧中无论岳父、公公还是丈夫都非常孱弱,比如《双面胶》中的丽娟爸爸,《婆媳拼图》中马腾腾的爸爸,而李亚平、王传志、方鸿俊(《婆婆来了》)、马腾腾、范亮(《媳妇是怎样炼成的》)、李伟大(《婆婆也是妈》)等丈夫无论事业是否成功,在妈妈面前都是一个“孩子”形象,不断被妈妈胎化。新世纪的婆媳剧大多将婆媳之间的争夺简单地弗洛伊德化,煞有介事地制造种种俄狄浦斯元素。《婆婆来了》中小雅的婆婆生硬地介入儿子的婚姻,儿子的婚房中每样东西都是三件,连度蜜月都要三人行。小说中还有更夸张的描写,比如婆婆每晚都要借口害怕来睡到儿子媳妇的床上,于是小雅就整晚握住儿子的,“能抓住的也就只有它了”;最终小雅被婆婆逼得跳楼而死。《婆婆也是妈》中李伟大背着媳妇跟妈妈撒娇说,“媳妇可以娶好几个,妈妈就一个,不可替代。你不是说我还没断奶吗,你不在我身边我不是得饿死了”。一旁的姐姐看不顺眼,说“以后儿媳妇进门了,你俩别这么搂搂抱抱的,容易让人误会”。而且这些婆媳剧中很多婆婆都是寡妇,被过度溺爱的孤儿与超级强势的寡母是常见类型。但是这种弗洛伊德式的浅薄庸俗的呈现,并不能有效解释婆妈大战,更加无法解释《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毛豆豆的两个婆婆——余味的生母与继母——之间的战争。表面上看,似乎男权式微,所以三个女人成了一台戏,成了主角。但事实上,女人之所以“粉墨登场”,使出浑身解数,是因为男人是编导、观众。她们要争夺男性的注视,男性的认可,男性的支持。只有获得这些,才能获得更多男性所掌握的资源。男权已经不必直接出场,因为男权逻辑已经被婆—妈—媳三种女性角色深深内在化。越贴合男权视域下“女人”形象的,越能获得男权的认可,也就越能分享男权的碎片。毛豆豆、毛绒绒两个不吵不闹、温柔可爱的“美好媳妇”,尽管老公对她们呵护有加,满口甜言蜜语,但事实上她们对于家庭中的大事并没有决策权。比如余味要盘下老板的影楼自己经营,这么重要的事情他未同豆豆商量就自己签下合同,而豆豆也并未表示质疑。从《双面胶》、《婆婆来了》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媳妇的美好宣言》的重要转变在于苦情与打闹不见了,只剩下一些无关痛痒的小调侃、小误会,婆媳剧日益喜剧化。虽然婆媳依然针锋相对,但丈夫们不再像亚平、传志们那般悲苦凄惨,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一些小伎俩就能化解女人之间的矛盾。这些“高情商”的新好男人成为荧屏新宠。劳拉·穆尔维在《家里家外的情节剧》中提到,在电视里,“内部世界——家庭、性态、情感——和外部世界之间,持续的张力得以舒解”:情节剧原本的基点是,公开地、戏剧化地表现私人感情;当它借家庭化媒介——电视——被人消费时,就完全被家庭同化了。当我们在家中观看家庭伦理剧的时候,电视内外的空间区隔常常被模糊。电视内外正在上演或即将上演同样的情节剧。因此婆媳剧热播的时候,常常看到“婆媳矛盾激化”、“年轻一族恐婚”的新闻或调查。简·费尔说,“肥皂剧的主要梦想从来就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家庭”。但《双面胶》一类的婆媳剧在某种程度上书写的却是这种梦想的难以实现,这当然与“和谐社会”的官方理念相违背。广电总局、《人民日报》、《文艺报》等都曾要求减少“打打闹闹”的家庭剧的生产与播放。除了官方干预之外,这种和谐婆媳剧的出现似乎在表明,婆媳斗争只有美好男人出现才能化解,从某种程度上解构了婆媳大战荧屏时种种“女性主义”的解读。

事实上,婆—妈—媳争夺的不仅仅是对男人的影响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影响权获得更多的经济与资源的支配权。小到日常开支大到房产金融投资,尤其是更关乎生存的养老资源的争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养老制度的不完善与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越是低阶层越可能“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唯一的指望与依靠是儿女。婆婆对“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担忧从来不仅仅是情感与心理上的,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如果媳妇来自一个高阶层家庭,那么婆婆的“养儿防老”的期待将更加难以实现,因为儿子必须大量借重媳妇的资源才能实现这种期待,所以,就必然演变成婆媳之间的争夺。新世纪的婆媳剧中之所以恶婆婆扎堆,就是因为婆婆试图争夺本不属于她的资源,比如《婆婆来了》中传志妈在儿子婚姻破裂的时候,还盘算着抢占一套小房为自己在北京留个落脚地。而将底层婆婆妖魔化,事实上遮蔽了养老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重症。而且将家族观念、男尊女卑、勤俭持家等传统都视作婆婆落后、守旧的前现代性必然携带的特征,而自信独立追求个性与自由、向往中产阶级核心家庭的媳妇则被视作试图将丈夫从前现代传统中拯救出来的力量,无论拯救是否成功,媳妇都成为正义的、积极的力量代表。在性别秩序与阶级秩序的纠葛中,乡下婆婆处于两种秩序的弱势,这一群体被妖魔化,恰恰表明两种秩序运转如常。

从“宫斗”到“家斗”

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国”,中国电视剧产量达到一万五千集,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四十集左右。而在2012年,中国的电视剧产量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仅秋季交易会就展出一万五千万集。然而事实上,全国的电视台一年播放的总量也就三千集至五千集。制片人李珑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市场上每年拍的电视剧70%是赔钱的,这70%当中很大一部分一直压在仓库。而在剩余的30%中也并不是都是稳赚不赔,其中约20%是不赚不赔,只有10%左右是赚钱的。在如此过剩的电视剧生产中,能够进入消费领域的三成剧作又过度集中于少数类型,这毫无疑问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操控直接相关。

从“宫斗”到“家斗”,从后妃到婆媳,女人们争夺的仍然是男人。无论女性如何处心积虑或运筹帷幄,但大历史是男性书写的,尽管男性可以不出现,但江山仍然是皇帝的,事业仍然是丈夫的。他们永远属于公共领域,而女人被固定在私人领域(后宫或家庭)。但公共领域的斗争,尤其是关于政治的、路线的斗争的言说是有禁忌的,所以大历史越来越少地被书写,即使被书写也往往会采取私人化的策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白鹿原》为什么简化成了“田小娥艳史”。与宫斗一样,大宅门、小家庭以及职场中的各种斗、各种虐,构成了我们视野中的全部“政治”图景,真正的“政治”被消解了。

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篇8

??大发哥9岁丧父,随后母亲改嫁,他成了一个孤儿。父亲看他可怜,就把他留在身边做服务员,到了征兵年龄后又把他送到了部队,退伍后他被安排在易县变电站工作,当时变电站经济效益不好,父亲就想法把他调回曲阳安排在曲阳县社的货运站上班,以后父亲又张罗着帮大发哥娶上媳妇成了个家。

??大发哥对父亲感恩不尽,视父母为再生父母,视我们兄妹几个为同胞兄妹。

??至今,哥哥只要提到大发哥就会提起第一次见大发哥的情景,那时长哥哥10来岁的大发哥刚从部队转业回来,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穿着一身军装,看到哥哥时他感到特别亲,拿着一个面包愣往哥哥手里塞。

??大发哥第一次带着未进门的嫂子到我家时,拉着站在门口的哥哥问哥哥喜欢不喜欢他身后的那个女人,还说如果喜欢以后就该叫她嫂嫂,当时的哥哥还是个10来岁的小孩子,当然什么也不会说,只会冲着大发哥他们傻傻地笑。

??79年父亲从曲阳往回调,临走时一些人以未处理清一些文革的遗留问题为借口向父亲挑衅,是大发哥象铁塔一样日夜守侯在父亲身边寸步不离,还特别直白地对那些人群发话说:“谁要和我安叔过不去,我就和他拼命!”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八几年(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大发哥带着嫂子来我家时,在村口碰见了奶奶,奶奶问他并肩走的女人是谁,大发哥爽朗地回答:“是我媳妇。”当时的农村还很封建,两口子出门都是一前一后,而男人称媳妇也是“俺们家里”,就是大发哥的一句“是我媳妇”被我们村的人当作笑料在街头巷尾传了好长时间。

??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县社工作越来越不好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不好。只是一个小工人的大发哥从来不求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天天喝,一喝就是一斤左右,偏偏嫂子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一年到头药不离口,大发哥微薄的收入支撑一个家,生活条件日渐拮据。父亲生前每每提到曲阳最不放心也最惦念的就是大发哥,因为父亲知道大发哥的光景不好过。

??92年父亲得癌症在石家庄做完手术后,特别想回他工作26年的第二故乡——曲阳看看,和树和哥联系好后,是大发哥和永国哥把父亲从石家庄医院接回曲阳住了一夜,圆了父亲的曲阳情。93年父亲去世,大发哥爬在父亲灵前泣不成声,和我们一起叩拜,一起整夜守灵。

??95年,哥哥回曲阳时到大发哥家里住了一宿,大发哥坐在炕头上把跟随父亲时照的照片摆了一炕,从他认识父亲开始讲起,和哥哥整整唠叨了一宿,一夜未曾合眼。当时大发哥已经下岗,整天串村卖烟丝挣两块钱维持生活。临走时,哥哥把身上仅有的200块钱塞进了坚决推辞的大发哥手里。

??最后一次见大发哥是2000年在保定江城客车站,在车站等曲阳车的大发哥看到也在等车的我和大姐时,拉着我和大姐的一人一只手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还不住的用衣袖擦眼泪,他要乘坐的曲阳车要走了,但他却没上车,坚持说要把我和大姐先送上车他再做下一趟车走。那时得过脑血栓的大发哥刚刚病愈,说话还有些不太利索。

??在2005年一个冬日的夜晚,大发哥一个人在他独居的小屋里悄悄地走了,等大家第二天发现的时候,大发哥的身体已经冰凉。大发哥一定是心绞痛的老毛病突然病发疼痛而死的,他走时一定很难受,因为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时,屋里有折腾过的痕迹,地上的铁炉子也被他蹬倒了。

??看着大发哥的遗体,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满了双脸,看着大发哥居住着的简陋小屋,我的心象刀割一样疼。一直都知道大发哥生活条件不好,但我万万没想到大发哥居住的房屋竟然还是土坯房木格窗,我为自己没能在大发哥生前为他做点什么而感到懊恼不已。

??大发哥是个平平凡凡的人,一生享受着简简单单的快乐;大发哥的一生是坎坷的,一辈子也没享过什么大福;大发哥是忠厚的,一生谨记父亲当年的教诲:“老老实实地工作,本本份份地做人。”

??大发哥,我还想拉着你的手听你讲父亲当年的旧事,大发哥,你走得太匆忙了,就没给小妹留一个见你活面的机会,大发哥,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小妹在这儿为你祈祷了……

上一篇: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家庭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