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29 21:53:37

新闻心得体会

新闻心得体会篇1

今年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著名的“八荣八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它为我们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和美丑的标准及界限,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广大群众优化道德风尚的迫切要求。俗话说,天下万事,舆论先行。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和时代的先行者,不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八荣八耻”,在社会上形成知荣明耻的良好舆论氛围,更应身体力行,以“八荣八耻”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努力成为荣辱观教育的践行者和楷模。

“八荣八耻”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立与止”。观“八荣八耻”中的“八荣”,不难看出,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一个很普通的标准,这“八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需要的一种东西,我们曾经都以这些优良的传统为荣。这“八荣”,也与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相吻合,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细化和活化。对照“八荣八耻”,笔者以为,作为时代先行者的新闻工作者,要写好新闻报道,弘扬社会正气,先得自己做好人。新闻工作者自己连人都做不好,要写出好文章难上加难。而做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荣明辱,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平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荣辱修养,多接受先进的、科学的、人性化的荣辱熏陶,进而表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如果新闻工作者自己光喜欢用荣辱观的手电筒照别人,而唯独不喜欢照自己,光想让别人忏悔,不想让自己反省,这样的新闻工作者即使报道写得再好,也是个没有境界的新闻工作者。

众所周知,新闻工作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除了传递信息和知识的功能,它更多的是承担着宣传和教育的工作,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者、宣传者必须先受教育,然后才能去教育人、引导人。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具体实践者和操作者,理所当然地要以“八荣八耻”作对照物,因为这是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既是一个普通人,同时在思想境界和道德风尚方面又要高于常人。因为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弄潮儿,《中国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中,就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等项规定。故此,新闻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八荣八耻”是弘扬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保证。《论语》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否则,社会各个领域将难以和谐起来,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变得缓慢,特有的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的完全强盛也将难以实现。

如今,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趋向多元化,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美丑不辨的现象和不守道德、不守信用、不讲礼仪的行为,这股歪风侵蚀着我国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构成了社会前进中的不和谐音符,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更令人痛心的是,这股歪风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新闻队伍,造成了一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出现了某种程度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君不见,在新闻实践中,一小部分新闻工作者丧失了起码的荣辱观,不断逾越学术和道德的底线,屡屡作出违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事来。鉴于此,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以“八荣八耻”为比照,才能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见,“八荣八耻”是弘扬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保证。

“八荣八耻”是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目标。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要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正在学习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照树立和践行荣辱观的要求,用“八荣八耻”教育广大新闻工作者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报道,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寻找最有力的新闻事实,以最贴近受众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新闻的价值取向之中。

大家知道,由于新闻文化体制的改革,目前很多新闻媒体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编人员是合同制甚至是临时聘用的,在这些人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被雇佣思想,认为反正是临时工,做好做坏也一样,大不了到时候拍屁股走人。于是,有不少人就采用打球的办法,屡屡犯规,干出了不少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事。因此,如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就成了新闻界的一大课题。而“八荣八耻”较好地、及时地为研究这一课题、攻克这一顽症提供了有力武器。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中的“严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崇尚敬业奉献,保持清正廉洁,不以稿谋私;注重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倡导团结合作,不要恶性竞争;做到有错必纠,不要知错不改”等无一不与“八荣八耻”相关联。所以,“八荣八耻”成了我们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目标。

新闻心得体会篇2

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重要指导方针。同志强调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尤其在,新闻宣传工作能不能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是看能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把促进新闻宣传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导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办好党报的第一要务是把握好舆论导向。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实反复证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一点上,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任何动摇、不能有丝毫含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旗帜,科学发展观是新闻宣传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特点是新闻宣传发展的路径。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舆论导向能力,认真履行党报职责,引领社会舆论。自拉萨事件以来,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体地体现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等方面。《日报》深入宣传发展稳定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揭批达赖的谎言,讴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时期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宣传报道,积极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选题得当,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切中要害,从感情上、内容上、语言上贴近群众,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引导了社会舆论,推动了实际工作,为社会局势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党报在引导舆论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报纸影响力,扩大报纸覆盖面。同时要讲究宣传艺术,把握时机,讲究分寸,不刮风、不炒作,把好关、把好度,正确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形成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好传统,形成把宣传科学发展观与新闻规律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形成与时俱进不断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从而推动我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栏目带动版面,努力提高整体策划能力

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必然空洞;没有好栏目,报纸也难以创立自己的品牌。栏目与版面取决于整体策划能力,所以,栏目和版面设置是否得当可以体现出整体策划能力如何。

近年来,《日报》在栏目设置、版面规划和报纸的整体策划方面注重专题报道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版面的感染力。《日报》在拉萨事件之后的系列大型策划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旗帜鲜明反分列 坚定不移抓发展》和《团结稳定是福 分列动乱是祸》等专栏的开辟在坚持揭露真相、愤怒声讨、教育群众的基础上,围绕区党委开展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工作安排,抓住要害揭批达赖、抓住要点宣传成就、抓住热点引导舆论、抓住主题营造氛围,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宣传报道,使广大干部、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反分列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更加坚定、旗帜更加鲜明,自觉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增强与达赖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些成功的尝试展现了版面、栏目和稿件三级策划相得益彰。

《日报》的整体策划在保持党报庄重、大气风格的前提下,力求体现大方、明快、醒目、多彩的时代感。阶段性的重大活动精心策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报道也倾注全力。目前,《日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内容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设栏目,在一版和二版分别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栏目。副刊阳光周末等版面的栏目设置既围绕主题又突出该版的特色,内容与时俱进,图片处置适当,整体版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绝大部分策划在版面中体现、在栏目中落实,大部分宣传报道都以独特的视角、独家报道和资料的整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根本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要求,也是学习实践活动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以贴近实际为出发点,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贴近实际,就是要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使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以贴近生活为切入点,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更好地融入生活、引导生活。以贴近群众为落脚点,一切从科学发展的观点出发。贴近群众,就是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日报》在三贴近方面镜头经常对准群众,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善于挖掘群众语言,用鲜活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敢于报道,又能够把握,既了解来龙去脉,又分析前因后果,从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解开思想的疙瘩、用生活中的小事阐明深刻的道理,使干部、农牧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发展观、接受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注重报业科学发展,搞好报社统筹兼顾。学习是基础,发展是主题,实践是关键。实践中注重学以致用,发展中体现统筹兼顾。新闻宣传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时要集思广益,社党委领导班子在关键时刻要清醒,决策要科学,处理问题更要稳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好的创意,要充分肯定好的策划,要完善一些以前不够完善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全社尊重人才、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相为报社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

新闻心得体会篇3

单位本来非男性成员是凤毛麟角,而且更令人沮丧的是早已花落别家。现在来了美女实习生,当然是气氛不可同日而语。此前上峰有交代,要带好实习生,多给予帮助。近日承蒙领导照顾,让我负责我们这个小部门,现在我理解了这个负责的含义,就是指比别人多干活多操心但不会给你多薪水,不管怎么样,要我负责,当然要“准确领会,认真贯彻”上峰交的任务,尽量将两人带好。

到今天,新闻系的美女实习生到单位已经三天了。上峰指示,下午开会,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大家汇报一下各自带的实习生三天来的实习情况,第二个是总结汇报情况,针对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

上峰要求大家谈谈各自带的实习生的实习状况。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三天来美女实习生的情况,总结出四点体会。

第一,实习生的嘴很甜,美女实习生的嘴更甜,而新闻系出来的美女实习生的嘴就没的说了。左一个师兄,右一个老师,好像才毕业不到一年的我俨然是伟大导师一样。记得第一天她就问我,叫你师兄好呢还是老师好,我说,我既不是“师”又看起来不是很老,千万别叫老师,她紧跟就说,那就叫你师兄了,我没有纠正,就算默认了。尽管被才比自己低两届的小师妹用上尊称叫来叫去,自己心里惶惶然,知道以自己资历还远远不够给自己的小师妹做指导,但是还是有一点高兴,好像人心都一个样,喜欢被人捧。

第二,在实习生的眼里,实习单位永远充满着的是各类问题。你随便问问,这两天你自己感觉怎么样?他们总能侃侃而谈,提出一大堆问题来,比如说,你们的氛围太沉闷了,你们的工作方式比较落后……。但当你问他们,那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们又说不出“怎么办”来。新人都是这样,在短暂了解后容易打碎一样旧的东西,但对于重建新的东西没有思考。记得我刚到单位的时候,也同样尖锐的向老同志们提出过各类问题,后来我在工作中发现,这些问题在我当时看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当我置身于其中时,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应该由自己去考虑的问题了。我也相信,我的这一发现,同样会在他们的身上在一年或者两年后的到体验。

第三,美女实习生的实习工作都很会出新意,让你感觉耳目一新。这是我的一大发现,第一次装模作样地按照上峰指示指导实习生,我发现美女实习生的想法很多,做起事情来非常有新意。我都不得不在心里边记下她的一下创新点。规律性的工作会使人的创新机能和劲头消磨掉,很可怕,看到小师妹花样翻新的实习工作,还没年轻怎么感觉老了?

第四,美女实习生的桌子很干净,这一点没有一个男同胞拿出自己怀疑的眼光。本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不得不对照一下自己的桌子,都春天了,尽管天天沙尘,但是看到美女实习生的干净,自己万般无奈也得收拾收拾了。

新闻心得体会篇4

周二参加了台里组织的反腐倡廉影片学习会,观看了****两地的六个反面教材,深有体会。**,一个党培养的领导干部,一个人民警察,一个公司老总,本应老实做人,踏实工作,为人民服务,但却因为钱或色的诱惑,踏上不归路,葬送前程,甚至有人丢了性命。**的两男一女,同样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当中丧失党性人性,疯狂敛财,花天酒地。

看了这一系列的事件,触动很深,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做人和工作的原则。

干活要拿钱,但干的是正当的活儿,拿的是正当的钱。从小,我就受到这样的教育,不是自己的不拿,和自己无关的不要。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台里的领导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发财的就不要来电视台工作。”这句话到现在还一直记在心中。(其实当时人家讲的应该是:“想发财就不要当记者”,因为电视台还是有很多人发财了,一线记者靠正常工作发财难。)

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自己立得正,才能保证做出的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作为一个节目的负责人,自己做出榜样了,才能带着兄弟们去干好活儿;作为**电视台的一份子,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建筑**电视台的高楼大厦,当好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不爱喊口号,因为说得再好听也不如实在做事,踏实做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不负自己,不负现在干的这份工作。

新闻心得体会篇5

2009年对于##公司来说,是任务饱满、担子沉重、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一年,百忙之中,公司能组织此次培训学习,就是为了让来自各基层的通讯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写作功底,通过深入生活,及时报道华电员工亮点,为和谐发展工作作贡献。

##公司调研员、新闻宣传工作的老前辈“赵延盾”书记在“怎样发现新闻”的讲座中谈到,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所谓新闻就是写新近发生的真实事情,无论写事写人,口子不要开得太大,在实际写作中,一定要明白目前面临什么,重点宣传什么,结合公司实际来写。做宣传一定要对症下药,结合实际讲真话,实事求是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接着,华电##公司政工部专责李强就通讯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进行了面对面地授课、交流与沟通。他在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中,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他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即便可以写,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时代特色,也不贴近生活。写新闻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平时多读书多读报纸,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政治思想修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以读者的视线、敏锐的观察力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向新闻报道撰写得好的通讯员学习,不断分析案例,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

其实学会写文章,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事,正如李强所说:“好文章,不是讲会的,是练会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笔端却刚刚开始……。

新闻心得体会篇6

1 电视新闻媒体采编工作的不足

1.电视新闻真实性不足。新闻具有真实性是其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如果新闻节目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带有欺骗性,观众就会有被愚弄的感觉,甚至有些新闻会误导群众,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导致电视新闻没有群众的支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最终被社会摒弃。但是一些小的新闻媒体专业性不强,经常摸不透观众真正的心理需求,所以为了满足其中一些观众的好奇心理,经常将一些低俗信息的新闻呈现出来,还有经常夸大其词,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误导观众。这些媒体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但却没有稳定的群众基础支持,最后也只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做出具有真实性的新闻迫在眉睫,这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电视新闻内容缺乏深度。从每天的新闻中可以看出,很多的新闻内容都具有类似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准确的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从中看到的全是文字和数字,内容没有层次感。这类新闻不仅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还可能导致群众对新闻失去了兴趣。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们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去了解新闻发生的过程,而是对结果更感兴趣。所以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内容剪辑时,应该追求的是题材新颖、内容简洁和描述得当。但现在的新闻内容多数冗杂,不能让观众一眼就知道其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对新闻节目失去了信心。

3.电视新闻时效性较差。在21世纪,我国的新媒体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新闻的时效性使其具有巨大价值的重要因素,时间就是价值。人们都希望自己第一时间知道社会发展的动态,但是新闻的时效性跟不上观众的心理需求。无论一个新闻事件多么重要,与知名度较高的人士有关系,它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为了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很多新闻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徐宝璜先生在它的著作《新闻学》就强调过新闻传播应该具有实时性,事情一旦发生,应该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让观众及时了解经过,一条新闻如果报道及时将价值连城,若过时就没有任何价值。

2 将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相结合

1.关注社会焦点,解决受众实际问题。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报道应该着重关注社会焦点问题,从实际出发,为广大群众解决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社会应该如何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新闻工作者可以将弱势群体受到不平等对待做为报道的素材,为大众提供一个方向,在不使其自尊受挫的同时,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但是有些新闻采编人员确实表面了解这个群体,不能提出方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在某些报道中会出现让受众觉得有歧视的感?X,这些现象都是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所以新闻工作者应提高自觉性,利用舆论监督,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并持续跟踪,帮助受众更好的解决问题。

2.将电视新闻可靠程度提高。随着市场不断变化,传统电视新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所以为了巩固电视新闻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应该将新闻真实性作为重中之重,及时获取相关资讯。同时,在对新闻剪辑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应深入了解事件的真实性,判断采访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准确,这样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达到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的目的,加快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稳定快速的发展。

3.实事求是,将受众做为出发点。如果新闻的价值没有被受众认可,那么电视新闻的生命力也没有完全被体现出来,只有报道出来的新闻被受众接受,才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应走访各个地方,与受众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提出对电视新闻的看法和建议,帮助新闻媒体更好的完善自己。同时还可以在节目组穿插一些专家意见,满足受众不同需求,学会思考,积极与新媒体进行互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3 结论

新闻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主旋律 新闻舆论 传播力

今年的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些论述凸显出强烈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意识。在全国人民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新闻宣传要谨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偏颇、不偏激,让主旋律意识扎根人心,发挥积极、深入、持久的引领效应。

“主旋律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新闻观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它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色彩和时代思想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它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在记录和传达各种消息信息的同时,更要将新闻的人民性、群众性和社会性,放在重要位置。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新闻取向应该是:是人民最关心的,而不是人民币最关心的;是群众和社会最关心的,而不是媒体的经济效应、商业效应最关心的;是健康向上的舆论效应和积极价值观,而不是窥视隐私、贩卖丑恶等庸俗价值观。当新闻所关注的多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新闻舆论才能释放出激情和感染力,成为群众的“精神食粮”,让人们在国家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奋斗。

因此,要让主旋律意识成为新闻职业“底线”。首先,我们要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人民新闻观的最好的标杆,将人民的情感基点当作主旋律意识最好的评判标准,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以人民为创作中心”。其次,新闻传播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摆脱“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我情绪纾解,摆脱对个别现象的选择性、娱乐化解读,走向广阔社会、苍生大地,为推动整个社会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协同一致的向心力、求同存异的包容力作出积极的引领。第三,媒体宣传、舆论宣传要保有始终如一的新闻正义感。市场社会物欲横流,不少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容易受到金钱和特殊利益集团的收买,在新闻需要和金钱需要、职业良心需要和利润需要之间出现迷失,让新闻媒体应该坚守的主旋律意识蜕变为有偿新闻、放大丑恶和不足等等,扭曲了新闻规律。因此,媒体及从业人员要战胜物质化诱惑,胸有正义,让新闻的良心、新闻的正义感高高飘扬。

主旋律意识让“中国故事”、国家软实力得到更精彩的呈现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需要考察经济总量,更需要考察文化总量、道德总量、价值总量等文化软实力。有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和沉淀,才更能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卓越和坚强。

在当前的舆论宣传格局中,仍然存在着“西强我弱”的态势,这就使得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优势、价值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宣传。据统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合众国际社每天发出的新闻信息量约占整个世界全部发稿量的80%。西方50家大型媒体跨国公司占领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就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80%的内容来自美国。中国鲜有话语优势和传播优势,这和我们当下的国际地位、文化大国的形象不够匹配,也让我们的文化受到西方价值模式的挤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说:“中国文化要有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现代化形象,媒体在进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的同时,更要有深度弘扬主旋律意识,将那些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好故事、好桥段、好作风、好人物等,及时传播出去。我们更要多研究国际传播和舆论特点,多进行与时俱进的媒体融合,多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语言和宣传特色方面下工夫,让舆论传播产生强烈的国际效应、现代化特色。好的新闻作品和精彩的故事,是优雅的中国形象的最好见证。这样的新闻、故事多了,走进了更多人的心中,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必将是一个欣欣向荣、气象更新的现代化中国。

主旋律意识让新闻的脊梁意识得到积极凸显

舆论宣传、信息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流动,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传播。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应该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党和人民的立场营造主流的舆论气场。

媒体要通过形象化的舆论宣传,将抽象深奥的宏观理论,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生活故事,给公众带来价值统一。我们倡导生活化的朴素语言,应将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新闻语言,给群众带来有益的精神营养。媒体更要练就一双善于挖掘美、发现美的眼睛,把大街小巷、工厂社区的感动故事、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事迹进行轰轰烈烈的传播,把真善美的人格和道德养成送到千家万户。媒体还要站在公平公正、拨乱反正、拨云见日的精神高度,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和不足,比如见利忘义、精神冷漠、性情自私、践踏诚信、蹂躏公德等行为进行严厉抨击,倡导一种激浊扬清、引人向上、心怀正义的日常生活规范和社会公德。

“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媒体宣传的是正能量、真善美,生活环境、社会氛围的优雅和玲珑,人心深处真善美的因子就能被充分激活,人性中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激情澎湃的释放,让社会发展、精神和道德发展告别不足,走向优雅;告别自私,走向博爱;告别丑陋,走向高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社会价值发展走向新的领地!

弘扬主旋律是对个性化传播、自媒体传播、多元化传播的必要的价值廓清和提升

当下是网络社会、价值多元社会,“大众麦克风”的出现以及快捷传播容易出现“信息垃圾”,弄出假新闻和谣言。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引发热议的“上海姑娘去江西新闻”等被证明是假新闻等。另外,还有各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似的浮躁宣讲、口水讨论等,给公众带来不小的价值误导。这时候,作为权威媒体、专业化精神体现的传统主流媒体就应该及时发声,通过对主旋律的积极传播,纠正由此带来的价值混乱;通过主旋律的健康清明,净化不良观念和舆论污染。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性的焦点事件,主流媒体更应该做有态度的传播者,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廓清迷雾、严谨求证的基础上,释疑解惑、去伪存真、扶正祛邪、弘善笞恶,以责任赢得信任,给公众提供经得起考验的新闻舆论,让新闻报道成为价值的引领、精神的灯塔。

那么,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何为?

首先,以仁心说。新闻舆论是信息的流通,也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观念,会给社会发展、人心和谐、公众士气带来感染和推动。那些充满了仁爱之心、体恤之情、朴素的公共情怀的舆论宣传,总能成为精神世界的一团火焰,带来无形的温暖、价值的凝聚;那些责任心不够强、娱乐化倾向和庸俗化气息太多的宣传,则会给精神道德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假新闻”“标题党”等会污染清明的“舆论空气”,降低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因此,新闻工作者和舆论报道要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心怀仁心,从爱出发,“泛爱众而亲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上下相亲谓之仁”,善于并且始终站在爱社会、爱家庭、爱责任和勇于担当的高度书写新闻,传达信息。仁是真诚、善良和优雅的起点,仁是化解和过滤偏执情绪、“有色眼镜”的最好“良药”,新闻宣传被爱包围,文字就会变得柔软有弹性,“帮忙而不添乱、担当而不避责、尽职而不越位、切实而不表面”,让世道人心和社会发展,更有温润的春天的气息。

其次,以学心听。新闻报道是对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是对社会、精神的深层挖掘和升华,因此,新闻工作者和舆论报道更要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谨认真、善于倾听的职业底线和精神:注重电话采访,更注重基层采访;注重采访当事人,更注重采访旁观者和新闻事实见证人;重视网络信息传播,更注重过滤掉其中的泡沫成分;注重独立思考,更注重善于倾听。每一个新闻报道和细节,完成的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信息收集和加工,反映的是客观、准确、全景的素描,充满了对真相和真理的敬畏,富含兢兢业业的慎独意识。新闻工作者应不盲从,不追风,不迷失,有定力,把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大众,发挥积极有效的导向引领。

第三,以公心辩。这里的“公心”,强调的更是新闻正义感、不避锋芒、求真务实的新闻t望者的公共角色。舆论报道和新闻采写只有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谋划问题,不因为追求所谓的媒体经济效益而疏忽了新闻操守,不因为追求所谓的“新闻有偿”而遗忘了新闻良心,不因为所谓的自我情绪化而没了新闻担当,更不因为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收视率崇拜”而扔掉从业底线。新闻选择点应始终站在公共利益需要、公平发展需要、国家利益需要,说话发言应像范长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像邹韬奋“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浮名牵引,“在众声喧哗中允中守直、在利益诱惑下激浊扬清”,新闻发言和书写才能更有硬度、有态度、有情怀,无形中完成重要的价值统一、观念融合。

当然,弘扬主旋律意识绝对不是不让报道负面新闻、社会阴暗面,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时不是为了追求刺激、放大丑恶,甚至刻意制造眼球效应、收视率崇拜,而是需要善于将所谓的“危机”转化为“机遇”,将“不足”当作向前发展的“台阶”,将抱怨和牢骚转化为心平气和,“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主旋律是一个音乐学名词,也叫主部,“是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副旋律、副部。为了让主旋律意识和音乐主体得到深入彰显,媒体的宣传需要对副部旋律进行描画和书写,让它配合主部旋律完成音乐形象的深度刻画。

总之,新闻工作者要树立主旋律意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积极的担当。

新闻心得体会篇8

当今社会,电视媒介在经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电视新闻产业如何变化和革新,都应当将观众的心理需求分析作为工作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编辑水平,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受到受众需求、受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分析有助于广大新闻编辑人员寻求新的工作思路,从而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编辑水平,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更多更好地电视新闻信息。

1 广大受众群体对电视新闻编辑的需求分析

1.1 信息性

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信息量出现爆炸式增长,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希望了解到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无法脱离社会独立生活,因此,信息性需求是人们的共同特性。电视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应当将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到人们面前,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1]。人们在自身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做出浏览新闻的行为,而阅读新闻的过程是人们提高自己新闻储备量,寻求心理安全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新闻事件可对当前的生活状况进行判断并预期未来的生活状态,因此,信息性是人们对电视新闻编辑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需求。

1.2 时效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学习效率超过其他人,那么在信息的获取方面也希望及时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体现自己掌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向别人讲述来获得满足感和主动权,这就是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最具时效性的新闻可以使人们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为适应这种变化做好准备工作。因此,时效性是仅次于信息性的第二大受众需求,具备时效性的电视新闻也更具竞争力,可以更好地吸引社会群体的关注[2]。

1.3 审美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求美好的事物,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也能借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及欣赏能力,因此,审美性是人们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当人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时,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以至于忘掉身后的烦恼从而一心一意关注眼前的事物。由此可见,审美性不仅是人们精神层次上的主观追求,更是人们“趋利避害”本能意识的一种体

现[3-4]。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善于抓住这一受众需求,使电视新闻作品在具备基本新闻特性的同时更具审美性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

1.4 新异性

社会上充斥着的大量信息使得人们在阅读新闻之前需要作出选择,只有那些具有新异性的新闻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新异性不仅体现在新闻内容上,更体现在新闻形式上,只有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和浏览新闻。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规则物体的求知欲望要远远弱于对不规则物体的兴趣,因为规则物体尚属于人们的认知范畴,只需看一眼即可了解它的其他部分,但是不规则物体已超过人们的认知界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其独特之处。从这个角度讲,具备新异性的电视新闻本身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

2 基于受众需求角度创新电视新闻编辑

2.1 创新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是电视新闻的核心部分,也是观众获得信息的重要载体,为满足信息性受众需求,首先应当在新闻内容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在组织新闻内容时,一方面应当保证内容的通俗易懂,易被观众理解,避免出现晦涩难懂的语言。在新闻形式上应当注意社会新闻和会议新闻的搭配协调,在会议新闻中注意解说的专业性,在社会新闻中尽量使用口语化并保证音频、视频的连续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增加电视新闻的含量,内容的增多并不意味要一一播放所有的内容,而应当合理筛选高质量的新闻,传递给受众群体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2.2 提高新闻时效性

时效性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受众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新闻事件的及时获取需要整个团队的协调配合。新闻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新闻资讯采访当事人,应当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增加自己随时采访、编辑突发时间的能力。此外,还有打造一只富有奉献精神和战斗力的新闻采编队伍,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采访和编辑工作,及时为受众群体提供新鲜的新闻事件。一个完整新闻报道的制作需要记者、摄影、后期处理、文字播报等多个岗位职责的协调配合,各岗位应当在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及时反馈整合的信息,便于编辑人员尽早完成相关报道的文字编辑工作[5]。

2.3 提高新闻审美性

审美性是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的另一要求,同时也是电视新闻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在为受众群体带来新鲜新闻事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视觉上的协调,在新闻播报声音中适当插入记者采访声音以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此外,还应当不断美化电视新闻画面,注意屏幕文字的符号搭配和色彩搭配,使受众群体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

2.4 创新新闻形式

新闻形式的创新一方面需要融合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将这些形式符号应用到电视新闻中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观看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字制作、动画模拟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应当善于运用各种数字技术,使新闻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做新闻的旁观者,而是希望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去,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当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增加互动环节,如在电视新闻中增添网友评论等,使新闻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能反映群体心声。

3 结论

上一篇:担当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车间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