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员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2 02:13:04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1

关键词:服装设计部门 设计总监 管理职能 重要性

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立足于激烈市场竞争的根本和前提。大到一个企业组织,小到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其管理行为都随处可见。对于服装企业而言,设计部门无疑是企业的“心脏”,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源头。那么如何让这颗“心脏”更加健康和有力的跳动,管理理论的科学应用就是关键。

一、设计部门的人员配置

服装企业设计部门人员结构图从上至下为: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助理、打版师、样衣师。在大型的服装企业里,设计总监同时也是首席设计师,既负责设计部的人员管理又负责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纵向上看,设计总监统领着设计师、打版师、样衣师,设计师又领导着其手下的设计助理。横向上看,设计师、设计助理、打版师和样衣师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设计总监作为设计部门的领导,必须指挥、带领、引导手下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努力,协调各职能人员之间的关系,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激励员工。

二、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领导职能发挥的必要性

服装企业设计部门的所有工作就是设计研发新的服装产品,而设计总监无疑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要谈设计部门管理的必要性,其根本就是谈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设计总监领导职能发挥的必要性。在开发新的设计时,只有设计总监发挥领导者的管理职能才能更好的实现设计构想。

(一)决策职能

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因为决策无处不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既包括在确定条件下做的决策又包括在不确定条件下做的风险决策。那么在服装设计部门最基础的决策就是设计方案的确立和设计人员的选拔。

1、设计方案的确立和细节的定夺。

在新的设计产品立案之初,市场调研部门都会将诸如流行趋势、市场定位、预期消费群调查以及产品相关等大量信息汇总到设计部门,就是需要设计部门根据这些要求拿出设计方案。面对纷繁的信息,设计总监必须抽丝剥茧,理出清晰的设计概念,拿出设计主题,并将其绘制成设计草图。再交由手下的设计师将设计草图的各方面,如款式结构的合理性、面料的选用、色彩的搭配、配饰的设计、图案的搭配等各个方面加以完善。然后,设计总监对设计师反馈回来的细节方案进行定夺和选择,将偏离主题的设计驳回。设计总监是这艘设计大船的舵手,只有他才能决定航行的方向,有了他的决策“水手们”(众设计师)才不至于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或者说是才不会群龙无首。

2、对设计人员的选拨

设计总监犹如伯乐,他要慧眼识人、知人善任,将手下设计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将擅长结构、工艺的设计师安排在款式设计岗位上,将对图案有造诣的人安排在图案的收集与设计上,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二)指挥控制职能

设计总监将设计任务分配到各职能人员手中,并驾驭住整个设计团队随时监督其行为不超出设计主题范围。

优秀的领导者并不需要凡事亲历亲为,优秀的设计总监也是如此,他会将设计任务合理分配到手下各职能人员的手中,像一个乐队指挥一般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不同的是指挥是用表情和动作,而设计总监是用制度策略和语言。让各部门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艺术设计组织部门这种指挥和控制是相当必须的,因为设计师群体是一个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群,因其具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所以才能设计出激动人心的作品。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会不自觉的过分沉浸于自己的理念里,出现与设计主题偏离或是没有考虑顾客接受度的过于理想主义的设计。此时,设计总监发挥其控制职能,将偏离主题的设计拉回到主题上,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损失。设计总监的控制还能使任务按时完成,避免设计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沉浸于设计而忽略了完成任务的期限。

(三)协调职能

设计总监要将手下的各职能员工更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就必须发挥协调职能。设计团队的各成员之间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设计都相当看重,这就难免出现成员间的矛盾和摩擦。这时需要设计总监像师长一样用或温和或严厉的方式加以调和,制止矛盾升华,影响设计工作。

优秀的管理者还会在矛盾产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如组织工作以外的员工活动等以增进员工间的理解和配合。

(四)激励职能

激励就是用富有激情的言语或行动鼓励或鞭策员工。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的精神作用是极其强大的。对员工的激励又表现在两个方面:对达到目的的激励和遭受挫折的激励。当员工有好的想法和设计出现时,设计总监会鼓励,其方式有:当众表扬、晋升职位、发放奖金,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的认同,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处于挫折中的员工鞭策其不要放弃的斗志,让他能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员工,大多数都是由于热爱才选择的这个行业,而服装行业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能够在这样高强度的行业里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真的热爱这个工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根据这个原理和从业人员的特征,设计总监对这两种情况的激励都会从企业对其的期望值,及他自身价值未满足等积极方面入手,达到好的激励效果。

服装企业的“心脏”是设计部门,而这个“心脏”的主动脉是设计总监,只有设计总监领导职能很好的发挥,才能使设计部门的工作更有效率,设计出优秀的产品,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晓刚.服装设计师书[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9.4,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课程

高职院校很多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轨过来,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缺少高职教育经验,学科研究、教学组织、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等先天不足。尤其是服装专业主要参照本科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运作。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忽视服装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其人才培养几乎无特色可言。市场对高职的旺盛人才需求一度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服装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反思。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就业,它的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技能特色。服装专业包括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服装工程、服装制作等多种方向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服装企业和社会个体服装经营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扎实的个人发展的艺术设计基础,又要满足服装企业的各种需求。从就业为导向和职教的科学视角出发,基于高职服装专业的环境与设备进行探索和实践,尝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服装专业人才,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的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进行改革的可行性较大的探索方案。

1 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理论依据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工学交替”模式的先例。德国生产手艺精湛得益于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卓有成效的“双元制”培训制度已成为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典型的“双元制”培训有几个基本要素,实行工读交替式培训和学习,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约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每一职业岗位群的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它注重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偏重于应用技术、实践教学,高度密切与企业的配合。双元制在实训实习中大量、广泛地被众多国家采用,充分说明它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结构性转变的结合,而这恰恰是中国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软肋——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脱钩。要构建一个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工读紧密结合,多制度全方位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航的柔性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2 工读交替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模式解析

工学交替模式的“工”就是具体参与真实的项目,所谓的真实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真正要做的项目、企业真正想做的项目和企业潜在的项目以及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帮企业创新设计的)项目。相对来说,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更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社会、学校和教师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工学交替”模式对学生培养的基本思路为“学习”和“工作”相结合,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结合本地优势确定专业方向,明确办学定位,以岗位群细分专业而每个行业和产业都有大量的技术岗位群,例如:服装行业既有从事流行信息分析的情报人员又有品牌策划的策划人员,还有服装开发人员、服装生产加工人员、服装营销人员等等,这样就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也为专业的目标定位提供了依据。经过对行业和产业的技术岗位群的分析,可以找准专业所针对的岗位,从而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就是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实验设计创新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

2、2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式构建的具体方案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课程体系的建立,强调的是科学性和统一性,是以现有社会岗位需求作为主要前提。

(1)服装专业“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从岗位能力出发,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以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在服装专业中,全部推行以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依据,围绕岗位能力进行课程的设置。如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服装行业的服装设计师、纸样师、跟单人员等,因此,通过对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纸样师、跟单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将其能力进行分解,以对应的课程来体现各能力模块,从而构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仅仅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经过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差不多90%以一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提出了要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连招聘推销员、业务员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这无疑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模块化的课程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要有体现企业最为强调的要求——工作经验,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课程体系总规划:根据工学交替模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先设置课程,再分配学时。课程设置分为几个环节。在总体思路上实行“共同技能平台+小专门化方向进阶”,逐步实现统筹的“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进阶”分流教学,组建核心能力课程群。①设置大平台的专门化课程体系。大专业平台下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大专业平台课程就是国家行业准入的上岗技能证的获得的需要。比如服装制版师、服装缝纫工、服装设计师,都分初级、中级、高级。②大平台方向课程和专业分方向进阶课程建设。这里的平台方向课程指为服装专业的专项核心技能,也就是职业技能岗位普遍需要了解并掌握的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当学生完成大平台基础课程教学后,进入第二平台教学——平台方向课,进行服装专业专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实践课程中,主要有两大概念课题需要实施,一是实用课程综合实践,主要是项目实用技能的训练;二是行业实习,是为了课程内容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和分方向进阶的需要。其带有研究性质的项目实践,主要目标是挖掘“创新思维”。分方向进阶课程完全进入工作室,在真实的工作室环境中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这一阶段更加注重教学实践,运用实际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完成能力”。③该模式的课程课时规划也要做相应调整。以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专业课程为例,第一年(基础理论与技能课程):必修课(应用文写作、英语、马哲、绘画基础、服装史,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作工艺,选修课(企业文化、字体设计、手工工艺、款式平面图绘制);第二年(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必修课(服装结构、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材料、服装机械、服装企业管理、服装营销与外贸、行业实习);选修课(立体裁剪、社交礼仪、外贸英语等);第三年(方向进阶课程设置),必修课(实训、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毕业设计,行业实习),选修课(国画、绘画、高级制作工艺、高级服装制版等)。该模式学制为3年:将每一学年分为3个学期,其中前两学期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学期在企业集中实践或顶岗工作。该模式具有3个特征:一是上学交替进行;二是两个长学期集中理论学习,其间可根据需要组织实践;三是每学年两个长学期一般分别授课约1928周,短学期一般实践4~8周,其实践学时或学分所占总学时或学分的比例大约为35%~50%,该模式适用于应用性、操作性不很强的专业。具体课时分配见表1。

2、3 硬件设施和“双师型”师资的保障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空间与设施的保障;二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摒弃以“教”与“学”为主要框架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有效的实践场地和环境——这是硬件设施的保障。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外的各种教学可能上,更多的适合艺术设计教学规律的“非课堂教学”的“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会得到重视和实践。

实践教学空间的保障是指真实的学习用的工作环境,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一是要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行,这是培养高职艺术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二是教学实训设施设备的保障即能进行实践操作的与企业接轨的新型设备和设施。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必须要与企业接轨,满足平台教学和方向进阶的需要。保证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另一特色就是强调行业实习,也就是校外实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市场中进行磨练,接受社会的检验,缩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行业实习设置可以概括为“两进两出”,时间安排在第二平台分方向课程结束时,也就是第四学期结束前四周;分专业方向进阶第六学期结束前十周。第一次进人企业实习是为了解艺术设计行业相关能力素质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实践中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进阶目标。第二次外出进人企业实习,进行了方向进阶的综合培养,这一次主要是为就业服务,把能力培养进行社会实践的综合运用,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要做到行业实习不流于形式,校外行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跟踪管理制度极为重要。

由于服装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对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关键要素,其中对教师的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师资来源主要是服装专业教育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约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另外20%是由聘请企业或行业从业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和兼职老师,由于学历、学位、职称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教师的综合软实力仍然停留在只懂理论不熟悉技能的瓶颈上。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保障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必须采取一系列师资队伍改革方案,解决教师队伍现存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走进企业门,提高动手能力;走进校门,提升学历;走出国门,开拓创造力。

总之,通过探讨分析,构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消除现行的高职服装专业的弊端和偏差,培养出服装业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田美玲,服装专业全景式实践教学的探讨[J],教学研究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3

一、机构

年初完成了新设建国路支行、北戴河支行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完成新设支行银监分局及人民银行准入工作,取得了两家支行准入批复、金融许可证及金融机构代码证;服务于两家支行在2月1日隆重开业;配合总行、供应商、审计单位,完成开发区支行、昌黎支行、和平大街支行、森林逸城支行装修工程审计工作,并对审计后的工程尾款进行及时支付;同时根据总行新设支行费用额度下拨时间节点,第一时间对新设北戴河支行、建国路支行各工程项目进行资产建卡及支付结算,包括设计、造价、监理、装修、家具、空调、室外标牌、室内标识、楼顶大字等不少于19项工程内容,保证封账前完成本阶段工程款支付进程;组织一次全辖各机构室外门头检修、清洗工作,保障对外形象及宣传效果,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指导、协助辖内支行的日常维修及工程施工工作,包括LED安全拆除、外立面美化、屋顶防水、肯德基门门阻安装、室内装修项目维修、室外标牌维修、玻璃幕墙更换等等,同时完成了北戴河支行、建国路支行空闲区域装修改造工程;上半年根据总行对办公用房面积及用途的整改改造要求,完成分行总经理办公室面积改造事项,保证了分行办公用房使用情况的依法合规;12月初,接总行对分行辖内所有网点的智能化网点微改造工程项目工作任务,在其他异地分行未进行装修改造施工前,完成了辖内所有支行基础面装修改造施工工作,因总行整体对后期装修材料的订购时间把控因素,目前我分行的装修改造工作暂且停滞,等待灯具及铝板到货后加班加点迅速安装,力求年底圆满完成装修改造工程任务。

二、重要证照

2018年,完成了全辖8家机构2017年度企业信息年报公示工作;完成全辖9家机构2018年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及金融机构代码证信息验证自查工作,完成了9家机构金融机构代码证年检工作;新变更分行、森林逸城支行负责人信息,及时向人行提供申请变更材料,顺利完成了金融机构信息的及时更新;完成了分行及森林逸城支行营业执照更新换证工作,同时应总行财富部要求,增加分行、森林逸城支行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辖内网点重要证照保管及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检查覆盖率100%,规范分支机构证照公示、保管、使用情况;在妥善保管分行重要证照,严格监督分行证照合规使用的前提下,提供证照原件外借33次,提供证照复印件使用200余次,共计800余份,所有使用行为均依据有效审批文件,登记外接台帐,保证证照原件按期、无损归还;上半年,迎接总行对分行重要证照现场检查,检查结果合规无误,获得总行通报认可。

三、纪检监察

2018年,按上级单位及监管部门要求,定期开展相关案件防控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员工行为排查、员工思想谈话、案防年度责任状的签订、员工行为承诺书得签订、员工违规积分、案防警示教育、案防分析会、2017年案防工作总结、办公用房面积自查清理整改、营业区域办公用房违规使用情况自查、案件(风险)信息处置工作排查梳理、公务用车情况自查回头看、法定假日纠四风违规情况检查、防范非法集资工作排查及宣传月活动、整治市场乱象、合规文化建设、扫黑除恶排查、“百日排查”、分支机构设立合规自查、纪委监督责任报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银监分局专项员工行为排查、案防合规文化建设活动、银监分局民主评议工作、人民银行纪检实地检查、等等一系列纪检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季度“飞行检查”、“案件风险排查”专项排查活动8次 ;全年报送相关报告、统计表、物化资料约50余份,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单位和外部监管部门的案防工作要求;在迎接银监分局整治市场乱象的工作检查中,汇报我行案件防控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赢得了监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的认可,同时我分行创建案防合规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申报工作,被市银监分局选为推荐单位向省银监分局提交了评优申请。

四、后勤保障

(一)行政值班

按照总行工作要求,整治、规范值班行政工作,各节日期间加强监察力度,严格相关要求,保障分行大楼安全运营;按月编辑值班安排并及时下发,统筹值班人员换班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保证值班工作不漏岗、空岗;改善值班环境,变更值班室位置,同时,本年度为值班人员采购发放值班必需品,提升员工良好工作感受。

(二)工装

统计新入职员工明细,按季度报送2018年工装采购请示,完成新入职员工首次工装配备申请工作,完成分行到总行工装集中采购线上申请审批流程;本年度与总行行政管理部充分沟通,争取到分行部门新下支行人员的工装采购资格,同时,2季度完成分行部门人员采购工装工作,并申请完成新版制式领带的采购与发放,保障了分行整体对外形象的统一、专业、规范。

(三)环境卫生

不定期对分行保洁服务人员召开工作提升督导会,即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督导保洁人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改善,不定期巡查各区域环境卫生清理及保持情况,随时随地对不合格的环境卫生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并复查,不定期组织要求开展全行大扫除活动;上半年,利用“清明”、“五一”假期,加班完成分行地毯清洗及沙发清洗专项保洁项目,完成办公用房办公书柜采购安装项目,为营业部采购更新绿植,并要求保洁人员按护养要求协助开展日常绿植护养工作。其他方面,分行大楼设立单独吸烟室,禁止公共区域吸烟行为。增加值班室床上用品、沙发盖帘清洗频率。办公秩序及合理性布置方面,重新规划并集中设定支行办公工位,保证合理分区办公。一系列的工作安排,力求营造合理、舒适、整洁、健康的办公环境。

(四)服务督查

2018年2季度起,依据分行相关服务标准及要求,开展支行(营业部)服务质量督查工作,利用查看录像回放的形式,对各机构一楼营业室员工对外服务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将检查结果编辑成文于每日班后在微信工作群进行通报;2018年9月,制定了辖内支行(营业部)按月全覆盖检查计划,明确检查要求,并编辑成检查表作为依据开展对辖内支行(营业部)服务质量的督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服务、案防、安保、消防、重要证照等内容,主要利用实地检查、录像回放等方式,对各机构对外服务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月度覆盖率达到100%。通过一系列提高内控管理及服务水平的督导措施,辖内各机构内控、服务质量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12月总行下发的2018年服务检查整改通报中,我分行员工着装规范、现金柜员服务行为、理财经理服务行为排名均第一,总体排名位列全行第五名。

五、工作提升

应继续增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了解分行整体运行状态;同时,由于办公室工作事务繁琐、杂乱,工作需加强持之以恒的心态,在多项工作交叉且急需办理时,还需明确、捋顺工作步骤,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4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

,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福绵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福绵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福绵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福绵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福绵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福绵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福绵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福绵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显示,现有的企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过于单调,不利于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该拓宽培养渠道,如使员工得到专业机构培训或进入院校进修等。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5

【关键词】理实一体 服装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9-02

安德森(Anderson,1982)、史蒂芬森(Stevenson,1994)、皮肯思(Perkin,1993等人根据知识的内化程度和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划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Presitonal or declarative or 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倾向性知识(dispositional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这类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理解和记忆;陈序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主体的活动,是多次实践的结果;倾向性知识决定前两类知识的创造、学习和运用,主要通过个人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把程序性知识放在优先位置,偏重实践和应用的内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在实践中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教学平台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 案例背景

《服装设计基础》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项目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分解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服装设计中点、线面和体的运用。通过前期服装设计的相关课程:《“点”石成金――服装设计中“点”的运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点的基础知识及运用的初步内容。下一步,就是由“点”入手,汇集成“线”,用“线”进行服装的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如下:

二、 教学程序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就本节教学案例而言,

其教学程序可以按照教师活动、工作任务、学生活动三条主导线索而进行。

三、 案例描述

(一) 项目回顾。引领学生回顾前阶段学习的《“点”石成金――服装设计中“点”的运用》的内容,并回放学生上阶段设计作品。

(二) 情境导入,引领工作任务。播放一段服装设计大师Iris van Herpen的时装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设计师是如何用不同形式的“线”来体现服装的美感的。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思考老师的提示语,并逐步进入课堂角色,初步感知线的设计。

(三) 提出本节课工作任务。在学生欣赏Iris van Herpen的时装秀的同时,通过模特的穿着,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以“线”作为造型手段的表现手法。学生欣赏图片,并通

过直观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工作任务:校服装设计工作室接到一批新的订单,客户需要定制一批舞蹈演员的时装。所以工作室的同学需要运用“线”为元素的设计手法,为舞蹈演员进行创意服装设计。

(四) 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可以分析理解为对“线”元素的概念、形态、构成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把相关知识点在服装设计的实例中实施的一次任务。并依托技能大赛项目“款式拓展设计”,把工作任务分解成四项子任务来学习、掌握和实施。

(五) 案例讲解

(六) 分组合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指导学生解决以下内容:

1.小组分工协作是否协调、合理

2. 工作任务实施的切入点是否合理可行

3. 工作中的思考、疑问是否得以解决

4. 工作目标是否达成

5. 检查学生填写工作任务单。

在解决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逐步掌握了课堂的重点;在实践中体现出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批舞蹈演员的时装。所以工作室的同学需要运用“线”为元素的设计手法,为舞蹈演员进行创意服装设计。

(七) 多元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并在线连线企业设计师进行作品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最佳表达奖。并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1. 教师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本节重、难点,并总结“线”元素在服装设计的设计应用时的注意点。总结本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过程性表现,激励学生以职业要求和技能大赛为标杆,继续努力!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反思,评价,促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2. 学生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展示作品,讨论、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相互补充。

3. 承上启下:本节课以技能大赛项目“款式拓展设计”为依托,通过优秀大赛作品的欣赏分析,使学生看到目标。并为下阶段的课程《服装款式造型设计》做好铺垫。

四、教学后记

(一)教学设计。本教学案例是项目课程《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突出了教学重点,充分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做、学结合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互动设计采用工作任务的引领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渲染作用,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关于 “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综合运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实施。本模块引入“舞之缠绕秀” 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导入企业、教师、个人三方的评价机制和“技能大赛标杆引领”模块,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策略、有方向的进行教学实施,很好体现出师生、校企的双向互动。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声”、“光”、“色”一体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资源整合,以学生分组合作、理论联系实践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出知识――能力的灵动迁移,同时突出本模块的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实现最大程度生动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效果。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教学情境的设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精神,同时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反证理论,是最佳的自主学习的模式,避免的理论学习的僵化和教条,也免于理论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使课堂更加灵动和丰富。

(四)学生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主动学习和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小组合作、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体现出最大呈度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团队成员也显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这也很好的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雪峰.构建“一体四翼”式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 2009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6

转眼间,一年就这么结束了。有时候时间过的速度连你自己都无法掌握,只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吃饭、睡觉,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我一年来是辛勤工作过来的,为了公司的业绩,我一直十分努力。在年末的时候,我要写出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让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新的一年得到继续的发挥和努力。

我在四车间工作,岗位是统计,负责本车间人员的考勤、所生产品种的成本核算、包装材料的领取制表以及奖金、劳保的发放工作,自199*年开始从事本岗位以来,每年都能按照领导的安排准确、及时地完成任务。为了将本职工作做好,我于200*年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会计大专学历,并每年按时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00*年对我公司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公司完成了搬迁、复产、认证工作,工作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我车间是拥有近170人的大车间,人员多,设备多,生产品种多,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又太少,因此,我没有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简单的报报出勤、做做成本,而是主动的将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做一点。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我今年的工作情况:

一、 公司于年初完成了搬迁、复产、改造工程。这期间大多数员工放假,只有办公室、班组长及部分生产骨干上班,面对新落成的诺大厂房,我们不怕苦,不叫累,清理垃圾,安装设备,为尽快复产作准备。我们从没休过公休日,就连元旦也一天未休,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在大家的努力下,仅用20天便恢复了生产,并于4月份顺利通过gmp认证,这其中也有我的汗水和功劳。

二、 我车间拥有员工17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临时工,由于身份性质,临时工流动性很大,甚至有些人才来两三天就不干了,还得重新补充员工,每一名新员工报到后,我都及时做好出勤记录,收好押金,将工作服、工作鞋等劳保品发放到个人手中,以便他们及时上岗,不耽误生产。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将生产所需的各种辅料、包装物制表,交供运班组领料,及时领取就餐卡,以保证职工按时就餐,对于各班组所需清洁剂、清洁工具、备品备件等做到随时领取随时发放,我从未因这些工作平常、繁琐而不尽心尽力。每月的月末是我最忙的时候,我将车间所有人员的考勤进行整理,经主任审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将各种材料领用单据等整理登帐,进行成本核算,将报表上报财务部,并保证报表资料准确,数据正确,上报及时。

三、 我车间共有大小设备多台套,有进口的,有国产的,现在产量大,所有设备几乎都是全负荷运转,甚至有些设备是超负荷运转,因此出现故障在所难免。我及时将维修工提出的所需备件做成采购计划,由主管领导批复后送交职能部门,并随时与职能部门联系物品到货情况。

四、 我车间主要生产两个剂型,胶囊和口服液,共计7个品种。剂型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胶囊是固体制剂,在我车间要经过制粒、胶囊灌装、铝塑包装、封袋、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入库,完成生产过程。口服液是液体口服制剂,在我车间经过配剂、灭菌、过滤、灌装、灯检、包装后入库,完成生产。我要求自己对车间生产的所有品种的工艺流程都有所了解,掌握各品种的原辅料及包材的领用量和消耗。

以上是我对今年工作的简单总结,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也请领导和同志们进行监督和指导。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7

[关键词] 中职服装专业 职业生涯教育 教学思路

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贯穿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适应为标准、发展为目标,在教学模式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服装专业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实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本人在从教十年中,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培养也在不断的摸索与改进,现把教学实践具体的形式和过程整理如下。

一、入学后的职业生涯教育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刚刚接触到服装专业初期,仍处于瞢钝状态,所以,服装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一般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为易,在学生基本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

首先,自我分析。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潜能,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

具体的策略是用量表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如表达能力强的适合做服装企业中营销人员;创作能力强的适合做设计人员等。

其次,市场调研,师生一起对市场调查与分析对于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服装消费市场和企业的调研本质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进行服装社会调研的主要方式以及实践应用,采用了对服装市场、服装企业的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服装市场调研的基本步骤是:

1.调研主题的确定、选择最佳的调研方式

调研的主题主要是:服装消费市场中工作人员的种类;服装企业中工作人员的种类以及他们的职业特征和需要。调研方式可设计为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厂进行重点调查,对他们服装厂工作人员的数量、种类、职业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对服装市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调查,以及对各类服装进行分析调查。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座谈、专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在遵守问卷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结论分析:(1)外贸服装企业工作人员种类;(2)各类服装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3)当地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4)服装企业各工种的工资待遇及现有素质情况;等等。

2.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和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一起进行岗位分析,让学生对服装企业岗位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企业岗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企业部门划分: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生产车间)、整烫包装车间、销售部门。

各部门需要的工作人员种类:

业务部门:业务主管、业务员、驾驶员等。

技术部门:技术主观(部门经理)、打样师(样板师)、样衣工、裁剪工、检验员、小烫员、放码员、工艺单编写员等;

生产部门:厂长、车间主任、小组长、缝纫车工、小烫工、质检员;

整烫包装车间:部门经理、大烫员、订扣员、质检员、贴标员、装袋员、装箱员、统计员等。

销售部门:店长、店员、收银员等。

其次,通过调研更明确各工种的素质要求,对职业发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对调研的公众举例如下:

职业――服装制版师

职责:利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方法,惊醒各种不同服种及款式服装的结构与版型设计。

工作任务:根据服装工艺要求进行制版。

(1)理解客户提供的资料,掌握新款的工艺及客户的要求,进行服装结构分析;(2)利用平面裁剪方法或立体裁剪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做出结构制图准确,部位标识清楚,避免车工在缝制过程中出现误差;(3)所制样衣必须经模特试穿,负责人确认,如样衣某道工序或部位不符工艺包装车间客户要求,必须及时更正纸样;(4)对难度较高的头版样,先用面料试样,再修改纸样,以确保样衣的准确性;(5)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CAD技术完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样板缩放等工

业用样板设计工作。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制版工艺,具备基本的服装制图技能;(2)熟悉各类服装面料特性,能领会服装设计师的基本设计意图;(3)基本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服装设计、制图软件;(4)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对服装制版工作投入,善于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实际工作技能。

以上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可以称为始学教育,让学生热爱本专业、了解服装专业、学习优秀毕业生、结合自己开始确定人生奋斗的方向,是学习好本专业,成为服装职业人的基础。学生在参与中热情极高,他们改变了原来单纯理解服装从业人员的想法,认识到了服装专业的兴旺和发达,看到了希望。

二、进入工作室中的职业实践

在学生明确自己成长方向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培养设计,包括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是什么,我想成为的服装专业职业人需要那些技能?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基础知识、形成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职业抉择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职业生涯设计过程辅导,重点辅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即勾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蓝图;职业生涯设计向现实转化的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中,专业教育应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把服装教学设计为工作室模式,针对学生的爱好、选择和基础,把学科分为: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制作工作室,服装制版工作室。同时在进入工作室学习时,教师要协助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指导他们在中职阶段完成要学习的学业,掌握该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如,想成为服装工艺师的学生,第一阶段首先他要完成的是三个工作室里所有必选的项目,然后在第二阶段重点进入服装制作工作室里完成这个工作室里限选项目,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本工作室里的任选项目。这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结合自己的兴趣、基础、自身条件,学习到自己最想学习的东西,培养成为自己最有可能成为的人才。

三、走出工作室后的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就业零距离的重要保证。中等服装专业学生在走出学校服装工作室后,主要是顶岗实习,这个环节我们坚持要做到校企合作、建立制度、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充分征求合作办学领导小组企业方的意见,企业从培养目标层次、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实习生综合素质要求等方面给与具体指导性意见,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最大程度上的实现对接。

服装设计员工总结篇8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承担着为现代工业化服装企业培养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要求学生掌握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方法和成衣生产工艺技术,能独立完成服装设计构思、效果图绘画、服装工业样板制作、编写工艺流程,具备成衣制作的基本能力,熟悉成衣生产组织与管理,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掌握理论与实践技能。服装专业传统的教学设置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服装设计与工艺设计脱节,结构与工艺分离,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的学习也仅限于课本知识,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进入时尚产业的服装企业,面对产品频频更新,学生遇到专业技术问题茫然,无从下手,解决问题死板,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二、依据服装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1.与服装行业专家依据服装行业真实岗位群进行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交流确定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的岗位群为成衣缝制人员、工艺师、板型师、跟单员、质检员、生产管理人员与服装专业买手等,根据不同的岗位具体分析从事工作应具备的能力。

2.依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开发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围绕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把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成衣生产工艺等课程设置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成衣生产工艺是对原有服装制图、服装工艺、服装工业化生产与管理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注重实践环节,与传统服装工艺相比,不只是将衣片缝制成服装的工艺,而是从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及成衣整理、包装结束全过程工艺,是工业化成衣生产的方式方法。它是现代服装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培养现代服装企业需要、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具备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实战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等作为本课的前导课程,后续服装高级定制课程,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以典型性成衣生产项目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流水式成衣生产项目,学习内容工作化,学以致用。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构建阶梯式生产项目,将教学内容融入每一生产项目,每一项目都是一完整的企业典型流水线作业,通过工作程序梳理、任务分析归纳,把流水线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情景,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组织教学,在各环节突出“理实”同步化教学模式,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用,三年不离生产线,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工作过程,内容由简到精,逐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级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生产线管理人员、成衣板型师、工艺师、裁剪师、服装跟单员、成衣检验员等相关服装技术岗位的基本技术和职业能力并从中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实现无忧就业。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1.校企共育的教育观

校企合作成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共同开发学生工作岗位、典型工作项目,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生产项目实施前进行岗位招聘,学生竞争上岗,在公司里各司其职,在企业环境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管理和监控教学运行,将企业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同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工”代“学”,工学合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就业做准备,为企业储备员工,实现就业零适应。

2.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课程教学遵循“确定任务、计划、实施、评价、总结归档”的循环式“行动”序列过程,师生置身于职业情境中,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在工作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知识。工作过程中实施监控,出现问题及时反馈调整。在这种特殊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作为实施工作的行动主体,在解决实际成衣生产问题时具有独立计划、实施、评价和总结能力,能够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服装专业知识体系。

3.流水线过程导向的课程观

以成衣流水生产线工作过程为教学设计依据,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体系课程,强调的是在成衣流水线生产过程中获取自我建构隐性知识———流水线上的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学生在流水线的生产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实现“理实”同步化教学。

4.基于企业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多元化质量观与评价观

参照职业资格“服装设计定制工等级考核大纲”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自觉地置身于国家职业标准,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多方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建立包含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记录、工作结果等内容的记录,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按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常规教学考核评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方评价(客户评价、企业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做出公平、公正、合理、全面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五、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四位一体”教学法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按照企业车间布置方式建立校内实训室,通过企业项目生产,营造企业岗位真实情境,以教师与技师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实现“理实”同步化教学。

2.教师示范演示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演示样衣制作方法,传授技能操作技巧及问题处理方法,学生跟做,举一反三,通过流水线生产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3.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法

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生产过程、工作业绩、产品,教师、学生、客户、企业专家参与评价,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教学成果。考核评价方法:学生的最终成绩(100%)=工作态度(30%)+工作业绩(40%)+知识(30%)。(1)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针对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对学生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记录按业绩进行考核。(2)对整个项目生产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项目生产过程中学生分组组织,班组之间进行竞赛,通过日产表、总生产表记录情况对比找差距、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与制作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3)多元化评价方式:企业专家评价———针对工作过程及生产产品做出指导性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客户评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做出评价;教师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的好的方面,并指出不足的方面,引起学生注意,督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改正;学生自评———通过自评,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评价,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

4.“赛、证”并驾齐驱的教学法

定期开展院级专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部级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上进心、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优化教学。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使学生获取服装CAD证书与服装设计定制工证书,为学生上岗提供可能。

上一篇: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安全生产检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