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5:15:53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服装设计不只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更体现了艺术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较为明显,设计过程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趋势。人们在对服装进行审美的同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有更好的素养,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得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要对服装设计的学生进行培养,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其创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服装设计环节,去凸显创新理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有着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让自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共存感。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时,需要对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还要侧重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追踪溯源法。

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中,有些理论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其实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需要比较好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正其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比较明显。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实践背景比较浓厚,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该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便没有办法对服装设计理论进行比较实际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底蕴的忽视,将会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之上,去激发灵感,从而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果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仅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同时还要向学生积极介绍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其他书刊。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艺术,为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通过高雅艺术的接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对审美艺术以及相应的设计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学生有朝一日从事实践工作也能够受益良多。

(2)身临其境法。

我们知道,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服装设计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也是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对面料进行识别和设计,同时还要掌握多种裁缝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缝纫等等,唯有不断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并且自如的运用起来。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如果要运用在实践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服装设计理论则没有这样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而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根据相关经验表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关注一些不常为人发现之处,从而深刻体会服装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各种想象,不仅考虑充分考虑已知领域,更对已知领域进行突破,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创意可以反映在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题材创意,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等都需要进行突破。针对服装造型等等,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则可以从中性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等方面进行创意设想。总而言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去考虑服装主题以及服装造型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完善创意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还应当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鸣。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与时代和时尚接轨的服装设计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够单纯依靠课本,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予以灌输。需要教师亲自设计课堂活动与课堂内容,同学生之间进行较为密切的协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从教学的地位进行把握,使得学生个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对服装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兼顾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同时不断提高其创造和思维能力。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新的要求也在不断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按照学生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处理,对主题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情境融合、通俗易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服装在当今的时尚潮流界,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件商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侧面展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特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以便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设计理念。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锻炼自己对时尚的洞察力和美好事物的审视力。从服装的本质出发,还要教育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结构骨架和技术技能,在设计中充分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品质内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其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开门砖,只有对美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为美丽的骨架填充灵魂、增添“血肉”,才能够使服装完美地展示出来。服装设计不仅包含了视觉训练、艺术造型,还应该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服装设计图时,每一个线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触,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婉转,充满了韵律感。冷暖色彩的搭配,赋予了服装设计以灵魂,每一种色彩都把人们的轻快明朗或深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对于色彩的发挥,充分展示了服装所带给我们的特有色彩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色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锻炼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

让学生对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造型和结构剪裁相结合,就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结构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准备阶段,只有对所要设计的服装有所构思,才能够进行服装设计。而剪裁是对准备阶段的延续,两点同时具备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服装。利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独立的创造精神,再经过丰富的思维加工,就可使服装在视觉上和品质上有较好的体现。只依赖于图纸上的绘画效果图,不能够把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融入进去,这种设计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为服装设计既有艺术设计,也有技术设计,这就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容易产生学习的偏差,倾向于喜欢艺术设计的,可能就会忽略技术设计;倾向于技术设计的,也可能会忽略艺术设计,进而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统一。

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还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素材,把结构剪裁加入进去,让学生能平衡发展,让学生在现有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了解服装结构的原理、剪裁技巧,根据设计理念,灵活地对服装构造进行修饰,锻炼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这二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浅析和探究。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2017年图形图像专业调研报告

根据《湖北省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xx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xx年翻一番。在第五章中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在第五章(十四)别提出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服务企业,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系统设计和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实现社会化供给、专业化分工。通过校企联办、企业冠名等方式,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能力。

在此前提下,我们信息工程系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研室6名教师对本专业从行业发展现状和背景、专业人才的需求、具体工人任务、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如下:

一、专业背景调研

1、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层出不穷,以其简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商品的模型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企业的VI设计、网站设计、宣传设计;影视中的情景设计,动画设计、动画特效设计;摄影中的相片处理、图像合成、建筑行业中建筑图纸的绘制、效果图的制作、家居设计及室内外装潢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机械工业中零部件的模型设计、教学中的课件设计与教学素材设计制作等。

平面设计师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职业,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涉及面广泛且发展迅速,同时也是其它各设计门类(如网页设计)的基石。平面设计师的薪金待遇位于国内高收入职位的前10名。它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与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等。

中华英才网的9月上半月职业需求数据表明,网页设计人才需求呈现上涨趋势,在该项统计中,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继续以10.8%的比例把持领先位置,互联网人才以9.3%的比例居次席,IT服务类人才以8.8%的比例位列第三。在IT服务类的细分职位中,Flash设计师,广告设计师,网页美工设计师等研发类职业占到了行业总需求的50%以上。

根据国家人事部门的权威统计,有成的年轻人希望成为设计专业人才,室内设计是最理想的选择,前三个原因依次是看好产业前景、薪资待遇高与工作比较灵活。室内设计师职业欣欣向荣。

近年来,买房、装修,已经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繁荣,人才需求自然旺盛。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单,只愁没人。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好室内装饰设计师良好的职业前景,纷纷加入到室内设计师的行业。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而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训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出现较大缺口。

2、专业人才的需求

根据20xx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图象分会年会报告信息,全球图形图像在工业与商业领域的应用,在20xx年度估计价值总量将达到1087亿美元,而到20xx年将达到1711亿美元,累计年增长率约为9%。据了解,目前国内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所需的人才远远超过百万人之多,仅网页设计领域达到10万人左右。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技术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图形图像专业应用技术人才缺口在30万人以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

为满足社会对图形图像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从事影视、广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相关行业图形图像技术人员,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在20xx年共同推出全国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证书考试,该项考试每年5月和11月分别考试一次。从这一点也说明国家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行业的重视以及社会对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你在商场或大街消费购物时,可能不需要走100米就会有人塞给你一张报纸或宣传单,一天下来,你拿到得宣传单恐怕要以公斤来计量。你可曾想到,其中包含了多少商机和就业机会,每一张或每一本张宣传单都要专业人员去设计和制作,这就是图形图像制作。从平面和和广告设计的方向来说,我国图形图像专业应用技术人才缺口在30万人以上,其中还不包括大量业余和兼职的图形设计人员。

从目前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有较大网页设计人才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机关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就了人才和培训的巨大需求。我们目前正在实施政

府上网工程,现如今政府网站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 2000 余个地 ( 局 ) 级以上政府机关上网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县 ( 处 ) 级以下政府机关上网单位数量将更加庞大。粗略统计,实现上网的政府机关不足政府机关总数的 5% ,已经实现政府机关上网的数量超过 1 万个。全国政府网站待建设的需求将不少于 15 万个。保守估计每个政府网站的人按照 2 人计算,从业人员约 2 万人。未来从业总需求将不少于 30 万人。

二是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目前全国已有企业网站 18 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 1 人计算从业人员共 18 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不足全部企业的 5% ,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还要大幅度的上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需求将不少于 100 万人。

三是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 42.5 万人,未来 10 年潜在人才需求在 135 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 13.5 万人。

从目前来说,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广告公司、图形图像设计公司和网络网站设计公司规模可能不会很大,一个就业点所需要的专业人员不会很多,一名或两三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是必然的,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专业人才需求、工作岗位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本专业6名教师主要对武汉及周边地区30家企业、十几个往届毕业生、十场招聘会进行了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调研过程主要采用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电话调研、网络调研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内容主要是本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等,最后对调研结果分析如下表1:

表1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三、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发展目标和思路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湖北省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专业定位,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学院和本系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和内涵建设,创造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环境。

总体建设目标:到20xx年,形成协调发展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学生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专业水平较高,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力争在五年内建设成为湖北省重点示范专业。

(1) 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湖北省及中部地区各类IT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编辑、网页美工、网页管理与维护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网页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数据库管理、动态网页设计等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思想品德高尚,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与时俱进、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专业基础扎实,语言、数学、外语、计算机操作与文字输入、美术、政治法律素养等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能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过硬;所有专业

方向须全部通过全国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一级,每专业方向须获得一项国内或国际高级专业认证;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能够适应工作转移或岗位转换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为依据,以上级文件和相关科研成果为指导,以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为借鉴,以全国高职总体教学大纲为蓝本,以各教研室为最基本的教改单位,组织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整合、修改、补充和完善,以形成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相适应的完整而富有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语、数、外、政)、专业基础课(平面、色彩、立体、计算机基础)、专业核心课(平面设计);第二学年:二维动画和网页(FLASH、DW、div+CSS)、三维动画和影视多媒体(3D、多媒体技术);第三学年: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结合考证培训,以集中短期为主;通过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毕业论文为综合水平考察。

(3)扩大教学规模,加快教学改革。

扩展专业发展方向,每年人数达150-200人,在20xx年左右图形图像专业学生人数达300人的规模。国家十一五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加上全系和全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专业招生是完全可能的。

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和产学结合,努力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融合,进一步结合全国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等级考试、国内或国际平面、动画和多媒体的认证,逐步提高办学层次。

(4)广泛实现就业专业化。

广泛联系专业的广告、数码、装饰、网站、动画、多媒体、影视公司以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实现更专业,层次更高的就业。

力争创办图形图像多媒体开发公司,直接让学生与市场接轨,并鼓励引导学生创业。

(5)大力改善实验和实训条件,着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①逐步建设多个专业实验室 ,如平面设计实验室、素描、色彩与创意设计室等。 ②广泛建设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具体建设目标和规划如下:

在武汉市联系5-10个实习基地:湖北知音传媒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九九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喻通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

在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分别成立实习基地(须进一步联系)

(6)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结合日常教学,总结教学成果,撰并发表教学论文,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发表一篇以上较高水平学术论文。

广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建设精品课程,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建设两门院级精品课程。

(7)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和规划如下: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我理解,“特色高中”的“特色”主要还是学生的特色,打造特色学校的关键是培养有特色的学生。一所学校建设得再好,课程的种类再多,如果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学生不能从中受益,也不能称之为学校的特色。历经60年的积淀与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是线性的,而应该是立体的,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坚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为此,在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特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着力建设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了“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的“雏形”。我们发展“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教育特色,不仅是为了形成较高的办学品质,把学校办成内涵厚重、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真正受益。

如何理解您提到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

■“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特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前提。素质教育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优势,我们决心创办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艺术素养为龙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特色学校。强化学生的技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自立意识、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个人生活角度看,劳动是立身之本,而技术是立身的保障。从学生发展来看,开展技术教育,体会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技术课程是对学生实施技术教育的重要途经。《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我校多年坚持为学生开设技术课程的实践经历和育人成果,充分证明了技术课程是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不可或缺。

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人的发展会催动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而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来自人自身的修养。我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当然,如果某些学生在艺术上很有天赋和潜能并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学生也可能将来从事艺术职业,在艺术上有所作为。总之,通过提升艺术素养,修心养性、享受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当前,虽然应试教育思想有所弱化,但将技术、艺术等课程提到这样高度的学校并不多见,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我校也曾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曾为开设劳技、美术等课程在痛苦中徘徊。但是,令人忧虑的学生综合素质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是线性的,而应该是立体的,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是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人的个性的全面丰富和完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实施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本质上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的才能,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对全面发展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深刻体会到“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重要作用,体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理念的时代价值。实践表明,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会生活”的重要实现方式,是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教育形式,是为“人尽其才”提供的良好基础训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我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天津市第一批部级示范性高中。我们始终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技术课、艺术课与文化课并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以科研为引领,促进技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不但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且在培养学生技术、艺术素养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构建了特色学校的雏形。

我们提出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办学特色,不单是技术学科教师和艺术学科教师的事,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参与;不单是几个兴趣小组和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事,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只有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只有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才会成为有特色的学校。

学校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技术立身、艺术修心”?请您具体谈一谈。

■一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学校课程管理者转变观念,变“领导”为“指导”和“服务”;其次,做好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再次,我们立足本校具体情况,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例如,在铜版画藏书票模块教学中请来天津美术学院沈延祥教授,讲民间美术时请民间艺人传授制作技巧,铜管乐社团请来天津交响乐团八位优秀乐手来校指导。

二是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实际状况,我们开发了多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多样的,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指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课程目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教材,强化课程管理,重视课程实施与评价。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从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等方面逐一把关,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监督与管理。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开发并实施了技术类如《服装欣赏与结构设计》,艺术类如《陶艺与泥塑》,科学类如《趣味魔术》,健康类如《家庭保健》,综合实践类如《家政课堂》等30门校本课程。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真正实现教师的教研是“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达到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其次,立足课堂,狠抓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其中包括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骨干教师作课评课、教学沙龙、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最后,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从单纯的量化转向质、量的结合。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学处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促进教师的反思和发展。

四是加强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学科教师人人成为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我们尊重教师个性,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创造专业培训机会,发展教师特色,搭建发展平台。我们分别请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教授、《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教育部技术课标组组长顾建军、天津市教科院教授王敏勤等多位专家来校讲座;我们也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例如,美术、音乐教师参加北师大相关专业的暑期培训;部分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培训;通用技术处全体教师参加2012年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观摩北京市高中生创意设计大赛。

五是投入财力,加强技术教育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建设。配齐、配好教学中必要的设施和器材,配备教学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实验室、工作室的管理,为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到现在为止,技术教育中心已完成十五间“项目型”特色技术实践室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已完善六个美术工作室、四个音乐工作室、一个机器人工作室,建设了一个国学馆,一个外文阅览室和一个高端学术交流报告厅。同时,我们还由工作室领衔人精心设计并实施工作室与对应楼道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彰显工作室的文化特征。

六是开辟多种渠道,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平台。我们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保证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18岁成人仪式、迎新年文艺联欢会,与考入大学或参加工作的校友对话、交流。此外,我们组建铜管乐团、合唱团、藏族学生舞蹈团、机器人DIY、电子爱好者、服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今后,我们还将创建“青少年科技发明研究院”“青少年艺术研究院”,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刚才我们在参观学校的工作室和技术实践室时,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学校在“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目前,附中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初具规模,成为天津市“265工程”技术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基地。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站、香港大公网、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教育报》、《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多次对我校特色高中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介绍。一年来,技术和艺术教育课程覆盖学校2010级至2012级高中生共1362人、2161人次。不仅学生的技术、艺术素养培养初显成效,而且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坚定了全校师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在技术教育方面,依托技术实践室的资源,基本形成了以技术实践为特征的学习项目结构和必修与选修相呼应的课程设置框架。学生的学习成果经过后期优化,“A字型椅”设计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担架救护八足机器人”和“木流牛马步行机器人”作品获得2012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一等奖。通过丰富的技术设计实践活动,学生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所设计的“秋之韵校园装”“运动会DV集锦”“班班说书海报”“USB风扇调速器”“防丢报警器”等方案向我们展现了青少年的创造热情和能力。与此同时,技术课教师队伍整体实现专业发展,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3篇、杂志发表3篇,2人被评为科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通用技术教研组被评为河西区学科育人先进集体,学校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编写了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软件》中的“家庭与生活技术”模块并制成电子平台资源光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杂志刊登了我校技术课教师多篇文章,3名教师被评为年度优秀作者。

在艺术教育方面,依托工作室欣赏、实践、创作的功能,充分关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走班上课,建立学生社团,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气质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学生也表现出很强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艺社团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中学生社团标兵;学生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藏书票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参加天津市剪纸比赛,获一、二等奖;班的原生态歌舞表演《次仁拉索》获得全市中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音乐剧《DO RE MI》《白雪公主》分获一、二等奖。在这个平台上,加速了艺术课教师专业发展。两名教师代表天津市参加教育部基教司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录像课评比,取得优异成绩。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预设触发语;预设的特征;可分析性因素

AStudyofPresupposition-triggers

Abstract:Thepapertriestofindthepresupposition-triggersfromthesemanticsandpragmaticslevelofthelanguage.Thenonthebaseoftheaboveanalysis,itgivesoutthefeaturesofpresupposition.Italsopointsoutthegreatsignificanceoftellingfromthepresupposition-triggerstocommunication.

Keywords:presupposition-triggers;featuresofpresupposition;analyzablefactors

一、导语

预设(presupposition)是自然语言逻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由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Frege于19世纪末提出,近年来已成为逻辑学与语言学共同关注的研究范畴之一。

最开始的预设研究可追溯到P.F.Strawson(1950)在哲学方面闻名的攻击Russel的有定描述的观点。因为在他之后预设被引入研究,预设的概念很复杂,一个世纪以来,仍然没有形成公认的一致的定义。在语言学界和哲学界,预设现象开始被认为是有定描述的(Frege1892;Strawson1950)即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总是指向客观实体,否定一个句子或命题,预设现象仍不受影响。后来预设很快被扩展到各种句法结构和词汇的研究(Horn,1969;LciparskyandKiparsky1970;Fillmore1971;Kaottnnen1971)。例如:I’msorryJohnisnothere.句中的预设有’Johnisnothere’,而且这点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在20世纪70年代前学者们都把研究范围限制在真值条件的语义学。1970年之后,出现了语用学,打开了研究预设的门,语用预设的概念是Stalnaker(1975)提出的。

我们一般都认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方面。比如,作为句子的‘TheKingofFranceisbald.’和‘TheKingofFranceisbald’。当分析其语义预设时,我们从句子的语义、逻辑等出发,可以得到“ThereisakinginFrance”,这就是其语义预设,而不管其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也不管其命题为真为假。从语用方面进行分析,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比如“请关门!”这一句子就预设了1)门开着,2)发话人希望关上门,3)受话人有能力关上门,4)发话人有资格使受话人关门,假如缺乏任何一项条件这句话都难以成立。可见语用预设对语境具有依靠性。可见,单有语义预设是不够的,语用预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语义预设更重要,引入语用预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预设触发语

在分析句子的预设时,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就是“预设触发语”,又叫“前提触发语”,是产生预设的特定语词。如“小明又迟到了”、“他后悔买了这本书”,前一句的预设是“小明曾经迟到”,后一句是“他买了这本书”,其中词语“又”、“后悔”就是预设的触发因素,即“预设触发语”。常见的预设触发语有各类动词、限定性或修饰性的词语、各类句型等。这是语义层面上的预设触发语,根据它们辨识预设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同时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预设触发语的不同,这就是语用层面上的预设触发语了。正是因为有预设触发语的存在,使得语句不偏离也照样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2.1语义预设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语义预设,其触发语形式主要反映在一些词、句子、句型等方面。语言学家发现,一些特定的词、句式和语调核心经常能够产生预设效果,这些能作为预设基础的词项或表层结构形式被称为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s)。尤尔将它们称之为潜在预设指示语(indicatorsofpotentialpresupposition)。列文森从卡图南在《预设现象》(presuppositionalPhenomenon)一书中所收集的31种预设触发语中挑出了其中的13种,何自然在其《语用学讲稿》中把触发语分为3大类,即动词类(含蓄动词、叙实类动词和谓语形容词、状态变化动词、评价动词)、重复词和附加语、短语和从句。如:

A各类动词

a.含蓄动词(implicativeverbs)manage,forget等。例如:

(4)Hemanagedtogettheticket.&Hetriedtogettheticket.(表示预设)

b.叙实动词(factiveverbs)regret,realize,know,还包括beaware,beodd,besorrythat,beproudthat,beindifferentthat,begladthat,besadthat等词语。例如:

(5)Johnrealizedthathehadmadeamistake.&Johnmadeamistake.

c.谓语形容词(adjective)

评论性的形容词和副词(commentaryadjectivesandadverbs)往往预设说话人所持的观点或看法,如good,bad,lucky,fortunate,happily,innocently,wonderful等

(6)Itiswonderfulthatyoucanbecomeawareoftheseexperiences.&Youcanbecomeawareoftheseexperiences.

d.状态变化动词(change-of-stateverbs)stop,begin,continue等。例如:

(7)Hestoppedsmokingcigars.&Hehadbeensmokingcigars.

e.评价动词(verbsofjudging)criticize,charge,accuse等。例如:

(8)PeteraccusedSmithofforgery.&Peterthinksthatforgeryisbad.

B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如表定指描写的词a,the,another,either,only,’s属格以及表重复的词again等。例如:

(8)Johngotmarriedlastweek.&ThereexistedapersoncalledJohn.

C短语或分句。包括时间短语或分句,比较短语或分句,非真实条件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分裂句,带重音成分的隐性分裂句,疑问句等。例如:

(9)Afterhisfatherdied,hesteppedintoalargefortune.&Hisfatherdied.

(10)Yourhouseresemblesours.&Wehaveahouse.

注:‘&’后为前句预设的信息。

以上

的词、短语、结构为英语中的一些常见预设触发语形式。汉语中的预设触发语与英语的大致相同,通过使用这些预设触发语来产生预设,不但节省篇幅,而且能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2.2语用预设

2.2.1语调的预设

在口头言语交际中,语调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就是信息中心的所在。但是,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是受预设制约的,重音是随着预设的变化而转移的。如“小王打了小张”,假如重读“小王”,则是以“有人打了小张”为预设的,说话人以“小王”为信息中心,告诉听话人打小张的是小王而不是别人;假如重读“小张”,则“小王打了某人”是句子的预设,说话人以“小张”为信息中心,是告诉听话人小王打的人是小张;假如重读“打”,则句子的预设为“小王和小张之间发生了某事”,说话人以“打”为信息中心,告诉听话人小王是打了小张而不是对小张干了别的事情。以上表明,语调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音的位移变化是根据不同的预设而变化的。

2.2.2词语位次

再来看看词语位次是如何影响句子的预设,英汉语中有些词具有聚焦的作用,可以出现在语句中的不同位置上,预设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句子的意思也随着预设的变化而变化。如“老李连这件事都知道”和“连老李都知道这件事”,根据“连”字在句中的位置,前一句的信息中心是“这件事”,而后一句的信息中心则是“老李”。因此,前一句的预设是“老李知道某件事”,说话人要告诉听话人,老李除了知道别的事之外,还知道这件事;后一句是以“某人知道这件事”为预设的,说话人以“老李”为信息中心来说明除别人外,还有老李知道这件事。

2.2.3句法手段或语序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预设,利用句法手段或语序的调整来达到突显信息的目的。在汉语中的“是..的”式和“..的是..”式,“itis…that/who…”强调结构中,焦点信息总是紧跟在“是”或“is”字之后的部分。句子“小李昨天去了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预设而变换为如下几个强调句:(1)昨天去图书馆的是小李;(2)小李是昨天去图书馆的;(3)小李昨天去的是图书馆;(4)小李昨天是去图书馆,而不是去干别的事了。从(1)到(4),信息中心均为“是”字后面的成分。在(1)中,信息中心是“小李”,(1)的预设是“有人昨天去了图书馆”,说话人要告诉听话人,是“小李”而不是别人昨天去了图书馆;在(2)中信息中心是“昨天”,(2)是以“小李在某天去了图书馆”为预设的,说话人在(2)中告诉听话人小李是在“昨天”而不是在别的时间去的图书馆;(3)突出的信息中心是“图书馆”,其预设为“小李昨天去了某地”,(3)说的是小李昨天是去了图书馆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4)的信息中心是“去图书馆”这件事,因而,(4)的预设是“小李昨天做了一件事”,说话人在(4)中以“去图书馆”这件事情为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是,小李昨天是去了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借书)而不是去干别的事去了。

由上可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传递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来突出信息,交际者心目中总有着某种预设。除了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预设触发语之外,语篇也往往利用预设来达到连贯的目的,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篇幅。那么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2.2.4预设触发语的歧义分析

预设是指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假如在预设方面说话人与听者形成了共同场,这时就不会产生误解,否则将产生歧义。

1.“姐姐又买了一条裙子”,对“又”可以有两种理解:a.姐姐已经买了一条裙子,然后又买了一条裙子;b.姐姐已经买了一件衬衣(或其他衣服),又买了一条裙子。这两种不同的理解是由于它们各自预设的不同而引起的,前一种理解的预设是“姐姐已经买了一条裙子”,后一种理解是以“姐姐已经买了一件除裙子以外的衣服”为前提的。

2.“网上也可买空调”,同样也可以有两种理解:a.别处可以买空调,网上也可买空调b.网上可以买别的家电,也可买空调。之所以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是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同的预设基础上。a的预设是“别的地方可以买空调”,b的预设是“网上可以买别的家电”。看来,预设不同,对句意的理解也会截然不同。

带有标记性的句式,如强调句:itis/was…that…的预设,因在前的因果句Because/Since…,…等。

除了以上在句子中会产生歧义以外,在语篇中预设有时也会造成歧义。如:

乞丐向一位老太太讨饭吃,老太太问道:“你吃不吃隔夜饭?”

“吃,当然吃!”

“那么,你明天再来吧!”

上面的幽默中老太太的语用预设为:老太太有隔夜的饭。老太太利用“隔夜”这个词的歧义,预设为明天晚上她才有隔夜饭,作者妙用了双关语,读后令人感觉十分幽默诙谐。

三、预设的特征

预设具有如下特征:(1)预设总是蕴藏在现存语句的内层,而不是明确、直接地表达出来。如“他终于来了”,这个句子的预设是“他应该来了”和“他早就到了”,但它们并不是句中直接表达的意思,而是人们透过句子的表层根据逻辑语义而分析出来的。(3)

1.预设的共同性

预设是双方都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背景知识。如“钱钟书是《围城》的作者”,这个句子的预设有“存在着钱钟书这个人”、“存在着《围城》这本书”和“钱钟书和《围城》有某种关系”,像这种无争议的信息是交际双方都知道并承认的。

2.预设的单向性

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所谓单向性是发话人在谈话中自己单方面作出的,并没有与受话人进行协商,这是相对语用预设本身而言的。在受话人没有接到信息之前,语用预设只相对于发话人而存在。受话人接到信息之后,可以推断说话人的预设。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谈论双方才建立共同的知识,予以补充和修正。当交际受阻时,才可能需要明示前提,即说话者的预设。

甲:你这人真够阿Q的!

乙:阿Q?

听到甲说阿Q,乙不知所云,是因为他不知道甲所说的阿Q是什么意思,或者他不知道甲指的是自己的哪一点,所以才要求甲明示。

3.预设的隐蔽性

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说话人说话时会有新信息。新信息不但可以以话语的形式存在,还可以以预设的形式存在。只是在进行交际时

浅议预设触发语(3)

作者:教学论文,来源:互联网,时间:2009-05-1105:44:19发表评论

摘要: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出发找出英汉语中预设触发语,并分析其特征,最后指出识别出他们对成功交际的重大意义。预设触发语;预设的特征;可分析性因素AStudyofPresupposition-triggersAbstract:Thepapertriestofindthepresupposition-triggersfromthesemanticsandpragmaticslevelofthelanguage.Then

说话者故意将预设设置为背景,使听话者不是那么轻易察觉。

说话人可以提出“假预设”,即说话人提出的前提或背景不一定存在,这种预设经常出现于法庭或警察盘问嫌疑犯时使用,当其不为真时听者会立即否定;从预设中推导言外之意。

如:A:你有没有打过人?

B:没有。

A:那你偷人家东西又没有被抓过?

B:没有,不对,我压根没有偷过人家东西。

A的第二次发问就含有一个预设:B偷过别人东西。A一时没反应过来,假如答“没有”其实就是肯定了A的预设,当反应过来后立即对A的蓄意假设予以否定。

再比如,“下次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二月三十吧。”很明显,这是个假命题,说话人都知道的二月只有28天,显然是在委婉的拒绝下次见面的邀请。以上我们可以得知预设具有隐蔽性,经常表现为技巧性的谈话,使听话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

4.预设的可撤销性

预设的还有一特点是其可撤消性。一句话中虽然存在叙实动词、状态变化动词、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等标志预设存在的预设触发语,但由于语境中的某种语言或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原来的预设不复存在。

如:A:您儿子好可爱啊!

B:我还没结婚呢!

从以上对话的预设触发语“儿子”中我们得知A预设了“B有儿子”,然后这一预设随着交际的进行而被B撤销了,B的话语中蕴含着“这不是我儿子,我还没结婚”这样一个意思。

5.顺应性

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大基本属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言的选择与使用本身就是对交际语境的一种顺应,即顺应受众的情感和理念等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社交因素以及时空等物理因素,以期达到目的。预设触发语要用得恰到好处,就必须具有顺应性特征。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因素。如:

四、对预设有影响的可分析性因素

预设具有以上诸多特征,而且进行会话或理解理解的都是主体人,所以它还具有主观性、社会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交际时预设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干扰项,这里我们仅分析一些对预设有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方方面面,种类繁多。

1.国别对预设的影响

“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刚开始被引入汉语时被改成“条条道路通长安”。在这句翻译当中,“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中预设了每个人都知道罗马这样一个地方,而在中文译者心中可不是这样的,作者无法预设每个人都知道罗马,所以只能将罗马改为大家都熟悉的长安。随着人们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罗马,了解罗马,也知道这条谚语的由来,所以大家又接受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的翻译。这里通过预设触发语“罗马”“长安”分别预设了说明大家都熟知的两个国度的地名。

2.性别对预设的影响

由于人们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性别文化来理解异性的言语行为,误解甚至冲突便难以避免。贾玉新提到如下例子来说明此现象。Roseann和Drew是同事,在一次服装设计表演的讨论会上,在Drew发表意见时Roseann一直点头并不时说一些类似“mm”,“um”,"yes”等口头语。当Drew讲完自己的意见征求Roseann的看法时Roseann说道,“Ireallydon’tthinkthatplanwillselltheproduct”(“我认为这个主意根本不会赚钱”)。听到这句话,Drew感到很困惑,他反问到“ThenwhywereyouagreeingthewholetimeIpresentedmyidea?”。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在此上这个事例中我们能看出Roseann作为一名女性,她理所当然的预设了大家遵守的礼貌原则。而对于这一预设,显然Drew是没有注重到也不领情的。所以这里才造成了交际的失败。

3.年龄对预设的影响

年龄是话语交际中一个要考虑的很重要因素。不同的年龄段可能有不同的知识建构,当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交际时,就有可能产生误解,我们一般把它称之为代沟。究其本质也是预设不同所导致的。看下面这段对话就知道了,

母亲:刚才上哪去了?

女儿:上网。

母亲:上网。那又是什么?

女儿:上网就是上网嘛。

母亲: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后不许去了。

由于母亲对网络这一新事物知之甚少,因此在女儿的回答“上网”在母亲的认知环境里找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预设就无从产生。而对于女儿来说,上网是件人人都知道的普遍认知,因而瞧不起母亲的无知,也就不愿意解释“上网就是上网嘛!”。在她所接触的群体中上网不是个新概念,她预设了听话人了解上网。

4.场合对预设的影响

(王先生和宗先生在餐馆里共用午餐)

王先生:要一个酸菜鱼。

服务员(边说边记录):好。酸菜鱼。

宗先生:什么鱼?

服务员:酸菜鱼。

宗先生:我是问什么鱼做的?

服务员:噢,是鲩鱼。

以上这个对话中,宗先生在餐馆里问的“什么鱼?”本身就是个歧义句,可以指菜名也可以指鱼的种类。宗先生和服务员的分别有不同的预设从而导致了交际的失败。

鉴于其影响因素繁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此处仅希望说明影响预设的因素诸多,我们要处处留心,注重分析来不断通过预设触发语来挖掘话语的蕴涵意义,从而能了解并欣赏话语的幽默。

结论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总是存在着预设。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话语的背景知识。预设不是句子本身的预设,而是说话人的预设。预设触发语是表象的、潜在的预设的语言表达,是说话者表达预设的语言手段。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语境也可以触发预设,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信念态度、知识水平会促使说话人选用最合适最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语调,以传递最为相关的信息。因此,在交际中,言语活动的双方都要正确传递、把握和理解双方的真正意图,获得最为准确的信息,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爱群.预设的触发语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06,Vol.23,77-81

2.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33-435

4.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9,87-119

5.王文博.预设的认知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Vol.35,34-39

6.Levison,S.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上一篇:传统民族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装饰艺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