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范文

时间:2023-03-11 08:24:55

服装行业

服装行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06(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04(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00(4)

8姜涛.我国服装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丝绸,2006(2)

服装行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06(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04(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00(4)

8姜涛.我国服装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丝绸,2006(2)

服装行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PPG;ITAT;Kappa

玛格丽塔在《什么是管理》一书中指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如何赚钱的故事。1997年10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之一罗伯森・斯蒂文曾这样解释“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这个例子简单明了的解释了商业模式的内涵。

伴随CPI持续创新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服装支出占比从9%增长到12%,服装行业的持续增长消费吸引上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服装行业怎样给投资者带来价值和利益,这背后蕴藏着一个个令人去探寻的商业模式。

一、PPG的商业模式――网络卖衬衫

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称,2007年网购用户已购商品种类统计中,服装鞋帽类以50.1%的份额占据第一。而PPG曾一度创下国内衬衫销售记录,而且带来了令服装业内巨头们恐慌的PPG风暴。

(一)PPG商业模式的创新

PPG的商业模式和戴尔的商业模式相似的,只不过戴尔卖的是电脑,PPG卖的是服装。PPG没有工厂,没有车间,自己也不生产衬衣,而是将自己品牌的生产交给长江三角洲的七家合作企业贴牌生产,PPG负责产品质量管理,然后通过无店铺的在线直销和呼叫中心方式将产品交给消费者,PPG自己不负责送货,把物流环节也外包出去。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成功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

PPG制胜的法宝一是价格,价格往往是最敏感的因素,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当互联网被作为一种营销中介推向市场时,低价就成为了它先天的属性,PPG的第一板斧就以99元打破了雅戈尔们一直笼罩在人们心里的男士衬衫底线。二是广告。依靠大量广告投入,快速进入市场并树立品牌,进而提升销售规模。

(二)PPG商业模式的短板

今天网络卖衬衫的急先锋PPG日渐风雨飘摇,其实早在或立之初就埋下了隐患。

1、商业模式不稳。PPG从成立之初只有两个人负责产品采购,没有建立过硬的产品质量控制部门,缺失了产品质量的控制,从OEM厂商开始,就埋下了质量的隐患,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当花费金钱与心情下单寄来的产品,却发现要么这不合适,要么那不合适……这样只能吓走顾客,根本不可能奢望回头客。相比较而言,雅戈尔、海螺衬衫等积极进入这一产业的传统服饰企业,他们有自己的采购、设计团队和生产线,比找人代工的PPG后劲更足,他们的成功将会改变这个产业的格局。PPG的后来者VANCL(凡客诚品)后来居上,成立了专门的产品不,从选纱、织布、后整理直到服装加工,亲自挑选每一步供应商,并在重大工序上由自己的员工驻厂监督完成,在VANCL500人的公司架构中,产品部员工为50人,而未来还会继续扩大。

2、广告负担过重。PPG的快速崛起一度依赖于其在全国铺天盖地的平面广告,满大街都能看到听到PPG的广告,上亿的广告投入在迅速打响品牌的同时,也给PPG带来庞大的成本压力。当收益与投放不能形成高比例增长时,人们便在媒体上看到PPG的信息由广告变为广告欠账通知单。相比而言,VANCL通过更廉价更灵活的广告方式吸引消费者。在网络媒体广告投放的深度、广度和准度棋高一招。VANCL以全国最大的三大主流门户旗帜广告实现面的覆盖,以工薪阶层人群最集中,使用最频繁的主流社区、论坛以及即时通信工具实现重点目标人群的深度渗透,还有借助搜索引擎的内容广告对零散签字客户进行广撒网的捕捞。据统计,但就站点流量这个指标,VANCL的客流量高出PPG6-9倍。而另一项更有效的就是大规模的网络联盟营销。VANCL采用按效果收费的互联网分成广告取代传统广告,这种方式通过网站卖出一件衬衫便给与其大约20%的分成。这样的品牌推广力度也许在初期弱于PPG,但大大削减了推广费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VANCL实现了与销售从百万到千万直至数千万的跨越,而广告投入大大低于PPG。

二、ITAT的商业模式――经营铁三角

ITAT是一家销售二、三线服装品牌,价格相对低廉的服装连锁卖场。然而,凭借其铁三角模式的创新型,吸引多方资本上亿美元,在2007年疯狂扩张,到2008年5月包括会员店、会员俱乐部、Fash-ionITAT3种形式的ITAT门店已达788家。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

(一)ITAT商业模式的创新

ITAT的创始人欧通国年轻时便开始经营服装生意,长期在服装第一线经验积累使他发现中国服装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库存产品需要继续找到一个出货的路径。同时他又发现中国市场中有很多的商业物业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他开始着手创立I-TAT国际品牌服装会员连锁企业,用量贩式来卖衣服,以此消化遍及中国各地的存量服装。

2004年9月开设首家会员店,旨在整合国内服装生产厂家过剩产能和商业地产过剩资源,形成“服装生产商-I-TAT-商业地产商”的铁三角联盟利益共同体。ITAT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整合资源。整合了生产资源和商业地产资源,实现工厂直销、会员制、自选自购三合一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全新购物体验。具体而言,ITAT进驻商场并不像传统租赁一样预付租金,而是将销售额与商场分成;同时ITAT实行零货款战略,先不付货款,而是将销售额与供应商分成。其中服装生产商分享销售收入的58-62%,店面业主分享10-15%,剩下的部分归ITAT。也就是说,除了店员费用、ERP系统建设费用、店铺日常费用等支出外,ITAT将“空手道”玩到极致。

(二)ITAT商业模式的短板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商业模式,I-TAT的铁三角也是亦然。

首先,ITAT模式解决的是生产商的库存,因此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其次,ITAT开店的地址必定不在当前的繁华地段,因此要吸引消费者来购物,就一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再次,铁三角关系能否稳固关键取决于销售额的大小。做好了大家都有份,但若销售没上去,厂商得到的是大量库存,商业地产损失的是机会成本。现在,ITAT在全国近800家门店,大部分门庭冷落,营运能力难以承受这两方面对他的愿望。

三、“Kappa”(背靠背)商业模式――国际品牌中国制造

日前,主营运动服饰的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获2008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十强,2007年10月动向在香港成功上市,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值得深思的是李宁用15年完成的资本积累,中国动向用Kappa这个国际品牌,只用不到3年就完成了。

(一)Kappa商业模式的创新

Kappa最初在中国以意大利产品为主导,其品牌推广思路延续意大利市场的发展模式,定位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等正面地在专业体育路线作战,在定价等各方面与对手看齐,但在专业性上不敌阿迪达斯和耐克,产品雷同以及品牌号召力有限,很快败下阵。

2005年9月中国动向成立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买断和上市。中国动向为KAPPA提供从定位、研发、推广、销售、渠道的全面解决方案。动向的商业模式很独特:

1、盈利模式的创新。动向没有选择用十几年时间再造一个品牌。而将品牌买断下来,将品牌管理、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经营环节作为企业主攻的方向。有关数字显示,中国运动时尚用品市场近年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向划时代地开创出“以中国市场整合国际著名品牌、以国际品牌统领全球研发设计力量”的创新商业模式,即国际品牌中国制造,使得Kappa一夜间成为内地青年一代眼中时尚动感的代名词。

2、品牌风格的转型:弱化体育色彩,增加时尚内涵。不再照搬意大利风格,而是在体育和时尚之间的空白点开辟兰海,走“运动时尚路线”,高薪聘请Kappa韩国设计总监,放弃专业体育路线转型为另一条路――用时尚化的产品和品牌定位来赢取大众的消费市场。买断品牌,定位运动时尚的差异化策略,使Kappa在2006年销售额一举突破10亿元,全国专卖店超过1400家,成为泛体育用品行业的黑马。

(二)Kappa商业模式的短板

中国动向买断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Kappa在中国内地和日本的Kappa品牌的全部权益,Kappa在全球的“三张牌照”中国动向拿到两张,剩余一张在意大利。所以未能成为Kappa品牌的全球拥有者。

服装行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业;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化

现代服装行业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强大的服装业信息网络、专业化的生产运作模式和高效率的服装配送系统,提高服装流通频率、降低服装企业库存成本并完善服装配送服务。

一、国内外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比较

许多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将物流作为又一利润源泉,不仅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行业物流解决方案,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而且还通过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集中管理库存,缩短了产品上线周期,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整合了供应链系统。

德国第一大品牌BOSS公司在储存数千种服装的近万平米仓储空间里,仅雇用了6名工人通过现代化信息仓储物流,为企业节约了库存成本;意大利贝纳通集团自2002年起在全球的生产工厂、物流中心和业务场地采用了SAPAFS(SAP服装与制鞋行业解决方案)来优化其整个供应链组织,员工可以全面了解并监控从设计流程到店铺货架的整个供应链,并对消费需求做出快速响应;NIKE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拥有三层货架仓库和自动补货体系的225万平方英尺配送中心,设计最高日工作量为75万件;在欧洲也将原有20多个仓库合并成荷兰Meerhout的一个配送中心,通过一流的物流设施、物流软件及RF数据通讯,将产品迅速运往欧洲和中东各地。

与国际上先进服装企业相比,我国服装物流发展还存有一定差距。如许多服装公司物流成本高居不下,过路费、仓库租金、物流运作不当造成的赔偿费、货物丢失造成的损失费等的攀升导致了服装企业每年有1/3,严重者甚至可能有1/2的利润都被侵蚀掉。另外又由于市场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导致了采购—生产—销售计划的不良衔接,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库存持有成本高、配送频率低、滞销货补货调剂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以雅戈尔分公司/市场部的库存数据为例,在平均周转库存约为4,100万元前提下,安全库存却高达为67,800万元(且不考虑库龄2年以上的待置库存)。

由于来自国际服装业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认识到,由于服装产品的季节性、循环性和易贬值性等市场特性,需要具有高度反应机制的物流系统来支持。从原料采购、敏捷生产,再到产成品配送销售,都需要依托一条紧密合作的供应链体系来完成,只有通过能够加快反应速度,提高要货满意率,减少库存成本的物流运作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的发展瓶颈

(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装行业的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由于物流标准的制定多涉及到目标利益不同的许多部门,他们大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各自的物流标准,阻碍了统一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使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物流环节都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了物流效率普遍低下。如中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却形形,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这就增加了服装企业的出口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由于服装产业物流运作属小批量、多款式且季节性要求严格,因此物流配送的快速及时就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物流目标。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配送服务尚处于零散和无序状态,当需要出货时,很多企业都临时组建或者雇用车队来进行运输配送,这不仅容易导致货物送达不及时,也常容易发生货物丢失或由于出货仓促标签和货物不匹配等问题。有些企业想尝试将物流业务外包,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物流配送业务,但由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不够完善,管理理念欠缺,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硬件设施也都不够完备;更有甚者,一个大型的服装企业运用第三方进行物流活动的成本常常比自营还要高。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公司不得不自己进行物流活动,这就使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非主营业务的物流环节,造成了企业资源不能集中发挥作用。

三、对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的展望

(一)信息化将在服装业物流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服装企业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应根据销售和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和调拨。对于有数家专卖店或代销点的服装企业,仅依靠手工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地进行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快速反应"的存货补充成为现实。如全国160多家雅戈尔分公司都已建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管理;一些国内外知名IT厂商如Oracle、用友等也都纷纷针对服装企业推出不断改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愈来愈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能的满足客户需要。有些企业还将物流信息化作为企业运作中的一件战略性武器来实施,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有效的物流战略应体现为更快捷、更有效、更准确,服装业物流的要求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采取了物流外包的方式,将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进行运作。由于服装行业的主要关注点是产品生命周期和对客户市场的反应速度,通过第三方物流,服装企业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改善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产品缩短上市时间,加快产品生命周期循环。目前已有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采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物流环节运作,平均提高效率达42%。

针对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各个服装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供选择(主要针对服装行业),详见表1。

由于服装行业物流最看重的是效率和反应速度,因此企业选择的第三方首先必须能在服务效率上有所保证。

由传统国企变身而来的第三方,虽然他们拥有完善的网络系统,但由于目前管理不够完善、人员素质不高且效率低下,因此距离需快速反应的服装业要求来说尚有一定距离。

私人和合资第三方,由于他们大都是在吸取了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经验后建立起来的,服务水平较高,基本能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快速响应的需求且雇用成本较低。但由于他们的资金实力有限、服务具有区域性,因此只适合区域性服装企业,对于业务范围较广的服装企业,就存在一定局限性。

企业内部的物流公司,受母公司的影响巨大且接受来自外部的请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不适宜作为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对象。

一些国外知名的外资物流企业,由于他们拥有较长时间的专业经验、网络丰富、设备先进、资金雄厚,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因此单从技术、人才、效率的角度来讲,信誉良好的外资公司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但由于他们毕竟是来自海外,比起国内企业,他们缺乏庞大的物流网络系统且物流成本较高,这些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表1

传统国企

第三方物流

合资企业

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

第三方物流

外资企业

第三方物流

优势

大型国企;运输网络发达和仓储资产雄厚;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良好

私人或合资企业;业务地域性强;效率较高

具有专长,主要为企业自身服务;网络覆盖性较好

有很强的海外网络,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与国际物流客户有良好关系;资金雄厚

劣势

人员冗余、效率低、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固定资产有限;对市场扩张缺乏财务支持

难以吸引外部客户;战略和未来发展受到母公司极大影响

在中国缺少网络系统,业务量有限且成本较高

代表

中远、中外运、中国海运

宝供物流、大通物流

TNT、马士基、美集、英运

四、结语

从长远来看,我国服装行业的物流发展拥有良好前景。我们应借助全球服装加工基地和采购中心的优势,不断优化和整合现有的服装供应链系统,不断提高服装业物流的运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使我国服装企业尽快摆脱传统的小作坊、低水准作业模式,向着国际化、高标准的先进服装企业挺进。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刘蕾.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服装行业范文第5篇

在9月25日至28日举办的2013年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期间,专为使用软性材料的行业提供整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力克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帮助这些转向混合业务模式的服装企业成功转型。

应对混合业务模式的挑战

为了说明传统服装生产企业该如何转型为真正的时尚品牌,力克了题为《正在改变的中国市场格局》的白皮书。该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如何促使服装生产企业将重心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转向新兴的专业领域,如设计和产品开发,以及先进的技术如何为这一转型提供支持。

来自力克的资料称,中国的时尚市场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大量的服装制造商开始发展自己的设计业务,开展零售业务,并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使得时尚行业竞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力克大中华区总裁安德烈亚斯(Andreas Kim)认为,由于中国拥有大量的服装生产企业,因此混合业务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服装行业的主流业务模式,而且我国有可能会出现顶级的时尚品牌。

但力克首席执行官丹尼尔(Daniel Harari)说:“这是个艰难的过程。”他指出,现在中国有超过1.1万家时装公司,总收入高达1250亿元。其中,前100位的时尚品牌所占份额超过30%,他预计这种品牌集中趋势未来还会加强。 “在这样一个品牌集中的市场上,只有那些通过协作及使用信息技术,如3D虚拟原型、一体化设计及开发平台解决方案等,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的时尚品牌能够获得成功。”丹尼尔说。

在丹尼尔看来,力克的关键价值在于能够为时尚企业提供从计划、设计、开发、剪裁、工业化生产到组装的全流程的咨询培训服务和解决方案。安德烈亚斯进一步解释说,作为时尚行业技术领导者,力克对时尚行业的深刻了解能为中国时尚行业客户带来可观的效益。

从LV经验看转型的关键

丹尼尔介绍,力克从2005年开始思考应该为用户提供智慧型的服务,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解决方案中后,再提交给用户。这个解决方案指的是涵盖了力克以PLM为核心的所有产品的力克时尚平台。力克时尚平台包含规划室、设计室、全尺寸样品室、开发及生产室和精益剪裁室。

安德烈亚斯认为,混合业务模式应该关注四个关键元素:客户价值主张、利润公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其中,客户价值主张指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解决根本性问题,了解客户的全部需求并满足其需求;利润公式指的是如何在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价值;关键资源指的是实现价值主张所需的资产,如人才、技术、产品、品牌/知识产权和渠道/零售设施;关键流程指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复制并扩大规模的经营管理流程。

丹尼尔介绍,力克能够针对以上四个要素帮助客户做好混合业务模式。力克首先会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然后利用自身的技术,包括PLM、裁剪房技术等,帮助客户落实变更;最后在系统落实到位后,力克通过软件系统帮助客户收集实时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

作为力克最大的客户之一,国际知名时尚品牌LV(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在过去5年中已经从力克智慧型服务中收益。而LV采用的也是混合业务模式。丹尼尔介绍,力克给LV带来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以前LV的不同产品要由不同工厂来生产,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力克帮助LV进行调整后,LV在同一家工厂就能同时进行多个工艺,使得同一家工厂就能生产LV的任何一种产品。

其次,将原来独立运作的设计团队和生产团队整合起来。生产团队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设计团队都能马上加入进来帮助生产团队解决问题。

再次,力克还帮助LV克服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LV使用的皮革和其他面料更加丰富,从而丰富了产品线和款式,生产更加高端的产品,创造更高的利润。

最后,在人才方面,力克还帮助原来只擅长艺术设计和概念设计的LV设计人员更好地将设计理念转化成商品,从而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质。

服装行业范文第6篇

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换届改选大会日前假座名仕街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席时平主持。

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戴自毅秘书长做了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改说明,金建华副会长代表四届理事会做了财务情况说明。大会投票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选举席时平为会长,席会长同时宣布由戴自毅担任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

戴秘书长表示,第四届理事会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市经济团体联合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会长、理事和会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社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指导方向,认真履行“服务、代表、自律、协调”的职能,为行业经济的平稳转型和都市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五年的实践也使我们深切体会到突出服务职能,才能提升协会的凝聚力:坚持规范行业,才能提高协会的战斗力:推进产业发展,才能增强协会的生命力。协会新届理事会将与时俱进,继续改革创新突破,行使好服务、代表、自律、协调四大基本职能:进步贴近会员企业的需求,提升服务能力:进步创建学习型协会,改善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适应态势发展的需要:进步在“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协会的工作完善提高。新届的五年也是上海服装行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将面临新的更多的挑战,新届理事会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以服装品牌研究、培育、传播、交易、推广为核心的服务平台。协会拟联合“尚街”、“名仕街”等创意园区,建设以服装品牌研究、培育、传播、交易、推广为核心的服务平台,并努力在品牌研究、品牌集聚、品牌培育、金融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性的服务模式,通过服务推动品牌建设,通过服务与基金共同推动品牌的资本化,目标是实现五年累计提升300-400个服装品牌,内贸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适应上海地区服装日益时尚化、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要求。继续与其它机构组织办好“节周展”(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和MODA

SHANGHAI(时尚品牌展),并不断提升档次、质量、实现各项活动的良性联动,为上海乃至全球服装品牌提供个展示、贸易对接的平台。为将上海打造成为品牌荟萃、市场活跃、消费集聚、活动突出的“国际创意时尚之都”做出努力。继续加强协会其它各项服务建设,进步夯实服务功能。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和许多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进步提升服务功能,要进步加强行业调研,深入走访企业,从间接服务方式向直接服务方式转变。继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协会秘书处成为学习型、创新性、实干型的办事机构,努力承担起新时期协会工作的新任务。

在当天的会议上,上海服装行业协会还分别与上海名仕街、东华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为审定通过的首批高级服装设计师颁发了证书。

服装行业范文第7篇

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

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飞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

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

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寻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

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恰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最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

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量、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

*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销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销售收入等。协会也已将“销售利润率”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之后对企业进行考评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行业发展负重前行。

*6年,受到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土地资源成本飙升、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可谓负担累累。

由于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都有较为正确的预期,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签订外贸合同过程中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分担升值的时间差损失。人民币升值6%,将挤占到普通的外贸加工型企业30%-50%的利润,对于议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通过客户分担升值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正面作用,企业正在适应开放的汇率制度,尽管行业总体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但升值也无情地淘汰了一些不规范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小企业,使国内竞争相对趋于公平。同时,人民币升值刺激了我国服装行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6年上半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配套,导致配额市场混乱、配额价格大起大落,大量配额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配额的使用效率和企业利益。下半年,政府调整政策,协议招标替代公开招标等措施较为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投机,配额市场逐步规范,配额使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年多的动荡也导致了一部份订单的流失。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6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

(三)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

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均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回100以上。这正是我国服装市场全面提升的直接体现。

根据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市消费都在向高一层次消费模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目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四)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5-*6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多年外贸贴牌经验的积累,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OEM向ODM转变。

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多年来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一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OEM向O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6年CHI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可见一斑。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格局。

2、“品牌走出去”步伐加快。

*5-*6年,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澳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地区市场的通路。

服装行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服装经济;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01

0 引言

石狮市是全国闻名的百强县级市同时也是著名的服装名城,其生产的服装内销全国各地外销欧洲、中东;在国内、国际上都享有美名。先进的服装产业模式、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是石狮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关键因素。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服装业亦是如此。没有好的设计,没有紧跟国际潮流的步伐,一t的批量生产烂大街的粗糙成衣,这样的企业是一定会被淘汰的。近10年来的石狮服装业,缺乏创新,失去市场号召力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不管是当地政府、企业甚至是普通居民都对这一趋势感到焦虑。面对当下这一窘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文章将简单的介绍石狮服装业发展早期与成熟发展阶段并借鉴法国时装成功的发展要素,为石狮当地的服装经济提出改革建议。

1 服装业发展雏形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1987年以前,一直隶属于泉州晋江县,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1987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石狮市,为省辖县级市。撤镇建市29年来,石狮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摆脱了贫困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县级地区之一。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成绩,石狮市服装行业的发展是带领致富道路的金钥匙。

石狮地处“风头水尾”这一尴尬的地理位置,耕地面积极为有限,每年台风灾害也频繁发生。显然,简单的农业经济无法维持全家的温饱,一代代石狮人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纷纷到东南亚或香港、澳门讨生活。如今,石狮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80%以上的人家有海外关系。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近30万人。拥有雄厚的海外关系和叶落归根的乡愁是石狮贸易业和服装制造业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外出的海外石狮侨胞通过与家乡长期频繁的联系,把海外先进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带进家乡,渐渐地,无商不富的道理便慢慢地在石狮人民心中扎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带领西方国家发家致富的关键因素,那是欧洲经历了好几百年、好几场革命才演化而来的。改革开放前,全国对于商业还是处保留意见,但石狮人民早在60年代,就利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寄回来的物资开店摆摊,形成以小商贩为主体的商品市场,这就为接下来石狮服装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处于商品短缺时期,市场很小。由于石狮早期服装业的发展在全国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因此商品销路不成问题。华侨回乡带回的洋贷赠品和各种渠道携入的舶来品就已经供不应求了。于是勤奋聪明的石狮人就开始萌生了开厂置业的想法了。1978年,原石狮镇只有一家缝纫店;到了1979后,一些居民就自发利用“三闲”(闲房、闲资、闲人)条件合股创办家庭式小工厂,仿制洋服装投放市场试销,效益见好,于是仿效者就越来越多。随着知名度的打开和产品销路的增加,服装也由舶来品到逐步自产,石狮服装业就这样产生了。

2 发展早期阶段

石狮服装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大部分服装厂没有自己设计的产品,都是走复制路线。服装从款式、材质、色泽等方面基本上模仿“估衣摊”洋贷和“来料加工”产品。1985年以后,一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开始有了大笔大笔收益后,慢慢开始注意到欧洲的服装产业,他们发现欧洲服装业之所以居世界领先地位,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且他们整个服装市场也是十分的规范化和秩序化。于是开始注重产品设计、生产质量和生产率的意识就渐渐的萌生了。这一时期,我国依然处于短缺经济时期,但是由于石狮服装业较早的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于是就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造就了“全国跑石狮”的现象。而石狮服装城的美誉便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石狮服装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工厂越办越多,居民就业率越来越高,石狮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87年,共有大小企业592家(年产值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0家),个体商贩3400多户,与外地联营的各企业164家。外地在石狮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达4万余人,日客流量有3.6万人。并且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市场12个,各类商业和服务网点2801个。

自从1987年批准石狮建市以后,石狮的政策更加灵活,石狮人民更是不予余力,大展拳脚的投入到服装业的发展中来,为石狮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且,早期石狮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资料显示,1988~1992年,是石狮建市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服装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这几年,石狮服装业乃至整个石狮市经济都上了一个台阶。1988年以后,石狮服装业规模迅速扩大;至1991年,全市已拥有庞大的服装及服装配套企业1600多家,其中西服西裤生产企业240家;夹克,女装生产企业431家;童装生产企业165家;鞋帽生产60多家;牛仔系列企业50家;针织内衣系列企业150家;针织漂染企业55家;还拥有纽扣、装饰品等部分服装配件加工企业。1991年全市服装总产量约5000万件(套),产值5亿元,居福建省第一。成为全国闻名的服装生产基地,于是“东方巴黎”的美名成为了这座因纺织服装发展起来的沿海城市的名片。

3 成功发展条件

为什么石狮服装行业能够繁荣发展起来,甚至成为整个石狮市的主导产业,让石狮从一贫如洗的小渔村跃身全国闻名的百强县级市?归根结底,它的兴荣发展离不开其自身有着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当时,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1)关注服装设计。石狮成立了“石狮服装质量研究协会”,聘请设计师设计具有侨乡特色的适销对路新产品,紧跟国际潮流步伐;(2)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率。当时,我国服装生产企业的设备还比较落后,服装生产量少。但是石狮的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在生产能力和质量上就远远领先国内企业;(3)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在服装的计划、款式、面料、规格上形成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服装的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1993年至今,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结束,石狮服装业的发展也进行了调整阶段。在这一时期服装市场上出现了七匹狼、富贵鸟、柒牌、爱登堡、劲霸、帝牌等著名品牌;与此同时,纺织与染整业开始发展起来;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加强,很多企业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与国外著名品牌公司定牌生产、自己设计直接出口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完善的市场体系在石狮这座海滨城市慢慢建立起来,石狮市的经济也是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石狮服装产业之所以可以繁荣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在于较早的利用市场、并且凭借侨胞在海外的流通信息在国内形成了竞争优势、市场开拓早、资金积累较早相对宽裕、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效仿欧美服装流行款式。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杭州、广州等地近几年服装行业发展迅猛,网络电商更是辉煌,其发展势头渐渐盖过石狮服装业。从目前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石狮要想重新夺回“东方巴黎”的美誉,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4 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服装产业品牌创新力度不够,依然处在模仿阶段且绝大多数服装、纺织行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虽然很多企业也成立了设计部门,但是设计的产品依然还是在模仿,就算真的是原创也难以和国际时尚潮流相提并论。由于缺乏高级设计人才,整个服装产业产品不够新颖、时尚。虽然石狮的服装产业在福建省内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全国驰名商标还只有2个,国际知名品牌还没有。尽管服装出口占石狮服装业绝大部分比重但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非常低。各个企业生产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出口的服装主要为中低档产品,主要是因为订单数量多才能够盈利。80年代的石狮企业主要是依靠模仿港台成衣和进口优质面料、引进海外设备提高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地区发展水平也越来越趋于平衡,杭州依靠上海发展起来,而广州既有港口优势也有侨胞优势,因此现在石狮服装产业的这种竞争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2)难以掌控国际流行趋势和忽视先进的管理模式。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充裕的资金难以引进专业的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以至于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够,不重视对信息化的投入。所以整个服装都业还处于“跟风模仿”阶段,市场流行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完全没有创新可言。因为缺乏市场信息的导向,企业难以对市场做出判断和对自己做出准确定位,大多数企业挤在狭小的市场空间内,被动生产销售,整个服装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3)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石狮早期是因为“洋贷市场”发展起来的。建市以后,石狮有重视对市场进行规划建设,但总体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问题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专业市场体系还不完整,大部分服装产品门类没有完整的规划,呈现零散交易服装的现象,地摊交易更是随处可见;二是市场秩序还不规范,服装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没有固定的国外市场和客户,出口率难以提高,不利于石狮服装业的国际化;四是产业发展不平衡,难以做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

(4)行业组织作用的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狮目前共有纺织服装、染整、鞋业、布料、包装印刷、广告业等多个工会或协会。然而,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迟,存在着工会之间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局面,或是工会之间职能分工不明确,个别协会形同虚设。

(5)缺乏专业的人才是石狮市整个服装产业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石狮市服装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3类:一是设计师。对服装业来说,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他们是整个世界潮流的指向标,他们能够设计出美丽服装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没有好的设计师,企业就无法发展。但现在石狮并没有高水准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服装也只是模仿其他服装品牌的款式;二是管理人才,早期石狮服装企业靠的是企业家的敢闯敢干,但是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一旦最高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就会使企业走向毁灭。但是,拥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就会减少决策失误的机率。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应该将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三是外贸人才。因为服装出口是石狮服装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但是具有自营出口能力的企业非常少,钱都给外贸企业赚取了,拥有专业的外贸人才我们的企业就可以和国外客户直接接洽,提高了企业生产的利润。

5 解析法国时装领先全球的秘密

欧洲时装,尤其以法国为代表的时装一直走在世界服装产业的前沿,甚至引领全球时尚潮流。为什么法国可以坐拥这时尚宝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行业发展得早。由于法王路易十四对时装的推崇与喜爱,常常举办宴会、舞会,并根据不同的身份阶级挑选不同的服饰,这极大的宣传了法国的服装。同时并对行业协会进行明确的细分,奠定了合理有序的行业格局。

(2)1868年,随着“高级时装协会”的成立,人们对时装的观念转变,设计师地位的提高,关注时装逐渐成为法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并给予设计师展示作品的大舞台,定期举办高级时装会。

(3)拥有世界一流的服装企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服装企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法国时装也难以在世界服装产业中林立。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如:Louis Vuitton、Dior、Givenchy、YSL、Hermes、Chanel、Chole,就占据了全球顶级奢侈品牌的半壁江山。既给自身带来丰厚的收益也让法国收获国际美名;同时也有了强大的资金保障服装体系在法国继续发展。

(4)政府、媒体对法国时装的支持。政府在制定法规、举办国际时装活动、保护设计师权益和打击假冒伪劣上都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媒体主要指时装记者和时尚编辑,媒体通过时装周把作品呈现给读者,并附上自己对设计师及服装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扩大设计师作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建立设计师声誉及品牌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装编辑和记者作为法国服装文化一部分,起着传播和评价作用。

(5)时装院校为法国培养设计、纺织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著名的有高等时装和技术学院、法国高级时装工会学院、高等服装院校、法国时装学院、法国纺织研究院等等。为法国时装体系输送大量人才,并加强企业和院校的交流合作,定期让学生到名牌企业学习,让学生接触到著名时尚设计师,了解世界时尚潮流风向标。可以说,源源不断的服装人才确保了法国时装行业的不断发展。

6 改革迫在眉睫

借鉴法国服装业成功发展的条件以及结合石狮早期服装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得出结论:石狮整个服装业必须革除当前行业所出现的创新力度不够、市场不够规范等弊端;吸取法国服装业发展的成功历史经验,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让“东方巴黎”的光环重回石狮。因此,我们的服装产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6.1 注重对设计师的培养

时装行业与美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原创设计且受到消费者喜爱,做到能够影响时尚潮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也是石狮服装业目前急需的。所以我们本土的企业,服装协会应该致力于引进这方面的人才。不仅在待遇方面要优越于其他地区也要创造宽松、有序的环境让设计师推广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衣展示。此外,应该定期组织设计师出国深造、学习,让他们时刻都可以保持时尚的敏感度。另外重视对本地院校设计人才的培养,着力引进优质师资力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成立奖学金协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并提供给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调动他们设计的积极性。

6.2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早期石狮服装业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取得了竞争优势,但现在早已不适合市场发展规律。我们的企业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强化高附加值产品,逐渐往成衣、高定方向发展。以质量、价格、技术取胜。而不是靠大量的加工生产来赚取利润;加强品牌形象设计,拓宽市场影响力,极力塑造带有本地特色的著名时装品牌。

6.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假冒伪劣

只有健全的市场体系才可以保障服装产业的良好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的找寻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决策。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可以整顿市场的混乱风气,维护企业、设计师的权益,让原创设计更加的深入人心才可以让本土品牌更好的发展。

6.4 加强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一部热门的韩剧就可以影响整个服装市场新一季度的设计方向,原因就是消费者可以把对电视剧的喜爱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形成强大的购买力。而韩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它在不经意间推动了韩国服装业的发展,使韩国成为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超级服装大国。所以,我们要利用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把文化和服装相结合,通过文化的传播提高石狮服装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熟悉并喜爱石狮本地的服装品牌。

6.5 增强对外交流,扩大服装出口业务

能够在国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石狮整个服装业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之前,只是生产一些低档的服装在国外销售,根本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踏入国外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出口贸易相关方面的人才。慢慢让世界了解石狮服装,也让石狮原创服装走入国际舞台,同其他品牌一样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设计的款式让国外消费者满意,这是石狮整个服装业必须为之努力的。

7 结语

大国的崛起,需要好几代人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够完成;一个地区经济的腾飞,也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石狮服装业近几十年,辉煌过,徘徊过,衰退过;现在正在奋起直追,准备重新开始。作为一名热爱自己家乡的大学生,我坚信石狮市服装业一定可以在改革过后,重新夺回“东方巴黎”的美誉,在国内国外都能成为中国服装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谢立仁.给服装辅料企业建个家――访石狮市服装鞋帽辅料同业公会会长黄文远[J].人物,2008,(45).

[2]李俊鹏.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建设及政府行为研究[J].高校科技,2014,(29).

[3]徐四清.福建省石狮市服装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17-18.

[4]李春虹,赵闻天,潘亚绒等.石狮纺织服装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J].国际商贸探索,2011,(06).

[5]蒋娜.中国服装企业拓展意大利市场的营销渠道探索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

服装行业范文第9篇

二级市场上,森马服饰自2013年初以来已经逐级突破均线压制走出上行行情,而今年4月份开始股价出现小幅度回调,提供较好的买入价格。同时,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向好,并存在未来快速提升的可能。投资者可逢低逐步吸纳,作中线持股策略。

国信证券强调,应该重点关注公司休闲服业务所呈现的积极变化与突破。公司休闲服业务经过近年的大力去库存目前已基本企稳,库存压力逐步缓解,2014 年春夏与秋冬订货会均实现10%左右增速,显示终端信心逐步恢复的积极信号。6.26在天猫森马旗舰店上线的80支全棉衬衫(VDP80),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公司电商策略的重大突破,低倍率背后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网思路的突破,借助自身优质供应链、规模化优势寻求产品性价比最大化,以优质产品+高性价比+明星效应打动消费者,有望成为森马服饰线上发展的重要利器。

据悉,森马服饰此次推出的80 支全棉衬衫(VDP80),在原料、纱线、做工、版型等方面都力求高品质,在签约金秀贤后,此次也将充分利用其在主流消费群体“80 后”、“90 后”中的影响力,为产品销售宣传造势,通过聚焦线上的核心购买群体,降低线上营销成本并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

整体而言,近期一系列的举措表明森马服饰在电商策略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线下库存线上消化的模式已被逐步替代,未来服装产品的线上销售将更多是体现在产品性价比与供应链能力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出公司对于电商模式的变化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通过优质供应链、规模化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倍率产品,其在互联网思路的突破与转变已走在行业前列。

今年以来凡客也已逐步走向产品极致与性价比的互联网经营思路,与凡客不同的是,森马在线下已有较长的经营历史,长期深耕于供应链的建设与完善,拥有强大的规模化的优质供应链能力,而这也将为电商策略的转变提供关键支撑。国信证券认为,服装行业的“小米模式”同样可行,通过共享供应链资源降低中间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品牌核心客群与规模化优势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也是“小米模式”的核心所在。

不过,投资者亦应注意森马服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包括消费环境持续低迷导致休闲服饰增长受阻、门店扩张不达预期、费用增加过快等。

服装行业范文第10篇

当下,这个“绿色”概念已经由最初的理念层面渐渐变为切实可行的一个个具体成果和可以进入采购环节的实用产品。循环经济被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仍是关键,高保型性纤维、凉感纤维+再生纤维成为新潮流……

对于产业发展来讲,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强化技7R创新都是围绕节能减排的具体战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实现低碳经济已不是企业的构想,而是理念的“落地”,并且成为新材料研发的一个主流方向。

“排放权即发展权”这句话近来反复被提及。

可以想见,哥本哈根贝拉会议中心的谈判桌上,是怎样一幕“硝烟弥漫”的情景。正因如此,这场讨论气候的国际会议才受到了超乎寻常的重视。

随着近年来“节能环保”这一全球性话题的兴起,纺织品生产也开始逐渐注重材料回收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从最初的回收棉、回收涤纶纤维,到目前众多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纺织服装行业正一步步探索并实践着“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可循环发展模式。

纺织业,增加了“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产品加工、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生产以及高档地毯、刺绣、抽纱产品生产”。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业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做精、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化学纤维制造业,保留了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新技术化纤生产、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等条目,取消了产能已过剩的氨纶生产,将有利于该行业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而品牌方面更是积极响应,知名运动服装品牌李宁近日推出具有再生环保概念的服装,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回收再生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衣服的回收上,李宁有一个很好的借鉴对象――美国知名户外品牌Patagonia。Paragonia从2005年开始就与帝人集团合作,积极推动衣服的同收再利用计划。他们希望在2010年前实现其产品的完全回收利用,从而使Patagonia每年销售的一百多万件衣服永远存在和被使用。

上一篇:创新工程范文 下一篇:负债融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