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联范文

时间:2023-11-15 08:37:36

汉字对联

汉字对联篇1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赋予了我们伟大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当人类产生了语言,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文化才更好地被传承,被记载。本文通过对春联、行业联、婚联等对联的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探究,旨在揭示中国汉字文化的丰厚内涵。 

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对联;对联 

一、从春联看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明初,由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某年除夕,他传下圣旨,要求官员、百姓各家各户都要贴上一副春联。此外,朱元璋还亲笔给学工陶安等人题赠春联。皇帝的重视,使得写春联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换门神,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过去一到过年,街上就看到现场挥毫泼墨卖春联的临时摊位了。清人沈太侔在《春明采风志》里描述北京过年前卖春联的情形说:“塾师学长,多卖对联者。预先贴报‘书春墨庄’、‘借纸学书’、‘点染年华’等语,于铺肆前,高桌红毡,炭盆墨盏,纵笔大书门联横披。”由此可见旧时贴春联的盛况。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多用大红纸书写,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门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贴,确实能显示一派盎然春色。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联是欢度春节用的对联,其主要内容是写吉利喜庆的话,情调、风格是喜气洋洋,春意盎然,表现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新生活的憧憬。春联的作法:第一,春联的内容要写吉利喜庆的话。因此,像死、亡、凶、伤、悲等字不能用,甚至这些字的同音字都要避免,不可掉以轻心。第二,写吉利话要注意分寸,做到恰如其分,不要流于浮夸。如大家都熟悉的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在一家小餐馆或小卖部,就不免给人以虚夸不实之感,如果用在百货公司就合适了。第三,不要用一些现成的套话、大话、空话。第四,春联的内容要新鲜,体现出时代精神。像“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种用了好几个世纪的春联,自然谈不上体现时代精神了。 

春联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汉字在应用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简洁的字,简洁的形式,却传神的体现出了人们在新年伊始对来年寄托的深厚祝福。贴春联、写春联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做法,也是我们保持了千年的风俗习惯,与此可见春联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重要地位。 

二、从行业联了解我国的社会行业文化 

现如今,社会中涌现出来了各式各样的行业,其形式之广,种类之繁多,无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形形色色的行业服务于我们现在高端的社会生活,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最强有力的帮助。许多行业我们非常熟知,还有些我们也许陌生,但是通过他们特有的环境和装饰,会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行业对联的张挂也许就会带来这种效果。 

行业联指的是各行各业的专用联,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某一类行业通用,如商业通用联;另一类是某一行业专用或独家专用。行业联写作要求概括地说,就是两点:第一,内容要切合某一专门行业。在这个前提下,内容可以有各自的侧重点——有的侧重宣传经营宗旨,说明本行业的重要性;有的夸自家的货色好、手艺精,服务周到;有的抒发职业自豪感;有的是对某行业的赞美;有的突出该行业的重要作用;有的表现职业道德等等。如: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宣传粮食的重要和粮食工作的重要意义);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这是眼镜店联,是说眼镜的良好功能);饭热菜香迎客早、桌洁杯净映春红(这是饭店联,侧重表明该店服务态度好);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是理发店联,很明显抒发了职业自豪感)。第二,写作行业联,还要注意思想性。如酒店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与广州陶陶居酒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两联虽同为酒店联,但前者写的歪歪倒倒的醉汉形象,毫无美感可言,后者告诉人们,饮酒不可过量,那些过量饮酒的人往往浪费光阴,甚至贻误公事。 

曾经见过这样的对联,如:“弦中参妙理韵出高山流水;笛里寄深情曲追白雪阳春。”以及“和声鸣盛世曲奏阳春白雪;鼓乐庆升平音知流水高山”这两幅对联给人们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似乎把大家带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你在其中幻想着聆听大自然歌唱的美妙,其实,这是乐器店门口的行业联,可真是用意深刻呀。还有一副是:“远求海内珍藏本锦绣成文原非我有,快读人间未见书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不难看出 ,它是张贴在书店门口的对联,那种磅礴的气势似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预示这里就是黄金屋。因为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从婚联看中国的婚俗文化 

在我国,婚姻被喻为是人生中头等的大喜事。可见,婚俗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喜”。不论现在的新人以多么罕见、翻新的形式结婚,但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亘古不变的传统风俗就是贴婚联,剪喜字。这些为的就是给新人带来吉祥的祝福。 

婚联是娶亲嫁女的专用联。婚联多贴在大门上,也有贴在洞房门或妆台上的。婚联在艺术上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鱼、水、花、鸟、月、珠等美好的事物,来比喻男亲女爱,婚姻美满。从内容上讲,就是要用欢欣的语气,祝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互相关爱,共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创光辉灿烂的未来。如:红梅并蒂相映美、矫燕双飞共比高。写作婚联应当注意:第一,内容上,要避免旧时的婚姻由天定的迷信思想,像“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之类;也不要宣传多子多福的不正确的幸福观。第二,用词当然可以亦庄亦谐,但应该文雅,不可庸俗,不可恶谑。第三,写作婚联,最好能结合时令或新婚夫妇的职业来写,这样更能切时、切人,使办婚事的人家看后感到十分亲切。 

有些婚联就十分新颖,和气。如:四川一座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合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一副贺联云:“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又如: 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在是神来之笔。 

(四)从挽联看中国的丧礼文化 

“白马素车挥别泪 看山兴悲愁碧汉”;“绿水青山悲旧迹;落花啼鸟泣化身”。从这两副挽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生者在怀念往生者时的痛楚,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专用的对联,作挽联要在“挽”字上做文章。其内容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学艺的造诣,或表彰死者的情操,或叙明他对社会的影响。 

挽联写作方法是:第一,称颂逝者的功业的品德,应当恰如其分,不可拔高溢美。第二,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和套话、空话,以免因辞掩意。第三,挽联内容在称颂逝者的业绩和美德的同时,必须抒发哀思,否则,挽联就和寿联没有区别了。第四,内容涉及死者与哀挽者关系的挽联,要注意用字造句,才能写得有特色,亲切有味。如;女婿挽岳父联:公不少留 风木伤心分半子、吾将安仰 音容回首隔重泉;挽联不仅饱含了人们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着生者无限的思念。人们还以挽联来抚慰许多为国献身、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亡灵,以次寄托崇敬和思恋。 

汉字对联篇2

关键词:汉字课堂教学初级中高级

汉字是非汉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提高他们习得汉字的效率,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从而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汉语水平基础的非汉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汉字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原则也应该是不同的。本文将从初级和中高级两个阶段分别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方法。

一、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重点放在语音、句型及语法操练上,虽然交际功能很重要,可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外国学生,即使语音不好,语法不通,可他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就能交际。比如他去买水,只需说“水”一个字,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他就能买到水,交际就完成了。特别对于欧美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的语音形式和字型不相匹配,这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如果在他们的初学阶段我们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重要性,不对汉字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所以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识写分开、多识少写

针对“识读”、“会写”两种要求,应采取“识”、“写”分流分层教学的策略,对外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应以“先识后写、多识少写”为原则。

“识”是“写”的基础,在学生对完全不同于自己母语记录符号的“汉字”有了熟识和直观的形象感知后,他们会更愿意学写这些字,所以要“先识后写”。而那些要求会写会用的“必写字”,一定要先进入“识”的范围,对“必写字”而言,“识、写”实际是“合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识别要经历两个阶段——视觉对汉字形体信息整合阶段,形体信息与语义、语音、语法等不同信息凝合阶段。影响汉字识别的形体因素有来自构形的、有来自形体复现频次的等多种。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在“先识后写”的前后步骤中做到“复现”那些“必写字”。

而“多识少写”则有利于增强留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因为“识”和“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目标,“识”较之“写”容易。以学习英语为例,人们虽然不能保证将自己认识的英文单词一个字母不错地全写对,却能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和理解出来。而且即便是母语为汉语或英语的人,他们在写作和阅读中对文字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写作时要求完全掌握这些字词的写法用法,阅读时则可以在记忆模糊的情况下通过具体语境的提示获取信息,所以“写对”较之“识对”要难得多,而实际上许多信息只要求会识读,并不要求会写。从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多数学生学习汉字只是想获得以汉字为媒介的信息,比如看中文书报、电视、电影等,而不是用汉字写作。

“多识”有利于留学生尽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激发留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进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少写”既符合留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学习思维方式,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指导。

(二)识用结合

学习汉字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具体地说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个汉字能构成多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词语中,学生可能就不认识这个词,例如我们教学中就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认识“其实”的“实”,认识“现在”的“现”,却不认识“实现”这个词;认识“地方”的“地”,“知道”的“道”,却不认识“地道”等。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个新汉字时,一定会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即将汉字与其对应的记录功能联系起来;而因为汉字构词的多义性,使得教师也常用一个词语来回答某个字的意思。神经语言学实验表明,词更应该是大脑词库中的基本语言单位。常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实践也表明,汉字的认读和识记与词句的使用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避免汉字独立教学带来的暂时脱离语言交际的缺点。学生习得汉字的认知图式主要为“字——词(句)——义——字”,所以,在汉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联系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进行识、记、用的教学,即应做到“字不离词句”。

二、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

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由初级阶段的重视字形的教学转变为重视汉字本身承载的意义的教学,充分考虑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发挥意义这一要素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恰当地利用汉字形符和汉字本身的表意功能以及系联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

(一)发挥形符的表意作用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兼表音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有2522个形声字,占72.1%,而在这2522个形声字中,形符的有效表意率达到83%;在汉字等级大纲中2908个汉字,有1920个是形声字,占所列汉字的62.1%。可见在学习形声字时,抓住形声字的特点,恰当地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能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形符推测意义所属,是学习的重点。比如:“水”表示与水有关,像“江”、“河”、“湖”;“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系,像“提”、“拎”、“打”等。了解了形符,对汉字意义的认识也就会清楚明确,同时学生阅读时遇到生词,也可以根据偏旁和上下文大体推测出这个汉字的意思,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根据形符提示该字的意义类属,有利于形近字的辨别,比如:“拥”、“佣”、“涌”、“踊”等字的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通过形符可以明白造字理据,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用手抱,所以是“拥”字;仆人是人,所以是“佣”;水冒出来,所以是“涌”;向上跳要用脚,所以用“踊”。类似的例子很多,都可以通过形符来辨别。

(二)加强语素义的分析与应用

汉字是语素的形体,一个汉字念出来就是一个音节,语素与汉字有对应的关系。加强汉字教学,势必要提及语素教学,尤其到了中高级阶段。在较高级阶段,概念性的同音异义(不同汉字)词,如果缺乏具有别义功能的汉字的支持,学习者就会增加非常多的记忆负担,从而陷入记忆的而无法自拔。而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记忆、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利用系联法建立汉字网络

到了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重视汉字规律和汉字理据性的集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系联法主要是指通过对汉字形符、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系联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感受汉字的理据,总结汉字的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联法主要包括形的系联和声的系联两种。

所谓形的系联就是利用汉字形体的可分析特点,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例如利用形符“草”为线索,可以系联出“花”、“菜”、“茶”、“药”、“荔”、“苔”等,这些字都和草有关;而且根据形符的概括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形体,深入理解汉字所记录的词义。例如“聪”有聪明、听力敏锐等意思,但哪个是其本意,通过形符是“耳”可以推测出“聪”的本意为听力好,听力敏锐,而聪明是其引申义;通过形符的分析还有助于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汉语汉字。

所谓声的系联就是指把分属不同部首的同声符字系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并利用声符在标识字音的作用,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汉字。例如:以声符“方”为线索可以系联出声韵皆同的汉字,像“芳”、“放”、“防”、“房”等。

但是运用系联法教学也需要注意,对于容易造成混淆的汉字不要强行系联,因为有些形符与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今已经不容易辨别,例如:“联”、“耻”、“植”等字就不易给学生追根溯源,那样不但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俊羽.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重要性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2]冯凌宇.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若干问题.[J].长江学术.2010(1)

[3]刘建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4(8)

[4]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6]乔玉雪.“字本位”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7]秦建文.“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8]王颖.对外汉语教学之汉字教学新论—对英美学习者的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2007(3)

[9]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J].汉语学报.2006(2)

汉字对联篇3

(一)是定位双重编码理论的要求

心理学家佩维奥于1969年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加工系统:一个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另一个是以意象为基础的加工系统。意象系统专门表征和加工非语言的物体和事件,它由相互具有联想关系的意象表征组成;而言语系统表征和加工言语信息,由相互联系的言语表征组成。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原则是: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语言的本质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系统,是通过发声和听觉来传递信息的。记录这一音、义结合系统的文字使语言能够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拼音文字能够比较真实地还原所记录语言的声音,虽然是视觉符号,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变化的声音符号,本质上仍然是听觉的符号。汉字的字形几乎是直接和字义发生联系的,本身就能成为一套系统,由于不直接和字音发生联系,使得这套独特的汉字符号系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视觉符号系统。这套视觉符号系统与音、义结合的听觉系统连接,就形成了独特的汉字系统。汉字的这两套系统准确地契合了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如果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突出视觉的、表象的因素,加上适合的言语的表征,即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就能更好地促进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

(二)认知负荷理论的要求

Sweller等人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当某种知识(或图式)含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元素时,这些知识将加重认知负荷,此时就需要通过外部认知或者关联认知来促进知识的学习。汉字能力包含了形、音、义三个方面,且汉字字形包含了诸如笔画、笔顺、结构等内部因素,这三个因素内部又包括诸如相交、相离及上下、左右等关系。这些因素使得汉字的认知过程占用了较多的工作记忆容量,此时就必须调整汉字的呈现方式以促进汉字的学习。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汉字的学习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介(多感觉通路)呈现形式等多种方法来设法规避工作记忆的有限性,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恰是一种能够调动多感觉通路的最恰当的方法。

二、对外汉字教学中多媒体的具体应用

汉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即知道某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怎么读(建立形、音之间的联系)、怎么写(记住字形)。根据上述双重编码理论,汉字实质上是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的统一;又由于汉字本身的内部认知因素太多,就必须调动其他的外部因素等来促进汉字教学,多媒体恰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媒体展示

汉字的方法展示是汉字教学的第一步,是建立汉字形、音、义联系的开始。展示汉字时,不仅要呈现字形、字音,还要呈现字义,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这两个通道来加强记忆。在展示阶段应以静态展示为主,尽量在一个版面内展示汉字的字形和声音,结合实物提示字义。因为在用多媒体展示时,空间和时间接近,调用双通道能够促进记忆。作为智力技能学习的第一步,展示的作用在于让学习者辨别汉字的内部构造,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而其作为动作技能的开始,同样是认知汉字的字形。例如:展示“花”时要同时出现字形、图像、拼音,还要加上读音。展示字形可采用静态分解,例如将“花”字拆分成“艹”和“化”进行展示。

(二)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的教学包括字音的教学、字义的教学和字形的教学。一般的汉字或者入门阶段的汉字读音可以采用直接领读、展示拼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对于形声字,可以借助声符的帮助,让学生掌握字音。例如:一般情况下,在初级阶段就会学“从”字,之后才会接触到“丛”字,因此,在字音的教学中就可以将“从”显示为不同的颜色以提示字音。此外,还可以通过已学汉字中的声符来帮助记忆新字的音,例如:“花”字学习得比较早,而“化”或“华”稍后才接触,学习时可将“花”字同时显现并将“化”变换颜色以提示字音。这样,新字字音不仅是声音的单一通道,而且有了用于提示声音的旧字的视觉符号的刺激,两种编码同时发挥作用。字义教学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动画等方式进行,因为汉字本身是表意的文字,可以通过还原汉字造字时的理据、汉字演变等方式予以呈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古人造字时的原生语境(原始情境),从追溯汉字字源入手,对汉字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揭示其形体结构的内在机理,建立形、音、义的有机联系,从而完成汉字的识记。例如:“羊”的字义教学就可以采用原生语境再现的方式,用图片分别展示“羊”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体的字体演变过程,联系羊的形象进行教学。字形教学是汉字教学最大的难点,汉语难学通常指的是汉字字形的难认、难记、难写。通过多媒体来讲解汉字是突破难点的一条便捷的道路。讲解汉字是对作为智力技能的汉字能力进行办事规则的讲述以及作为动作技能的汉字技能进行动作的分解。对汉字字形能力的掌握不是从笔画到部件、到汉字的建构过程,而是一个从整字到部件、到笔画的分解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拆分的部件,能够初步建立部件联结的意识。例如:对于“美”字的字形教学,可将“美”先拆分成“羊”和“大”,“大”再拆分成“一”和“人”。对于一些形声字最好依据声旁和形旁的类别进行拆分,这样能起到提示意义类属和声音的作用,而且还能了解其结构,例如:“花”字拆分成形旁“艹”字和声旁“化”,引导学生认识部件之间的联系,建立汉字的结构意识。这种逐步分解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书写这种动作技能的基本规则,建立起各部分之间的联结,为见字自动拆分打下基础。独体字,特别是常用独体字是对外汉语教学初期建立字感的重点。因为留学生对汉字的字形缺乏感性认识,没有笔画概念,分不清字与字之间的细微差别。结构简单、笔画数少、意义清晰的独体字恰能担当这个重任。多媒体图示法能够很好地展示笔画、意义,例如:在展示“口”字时,可同时显示“口”的图片,同时展示“口”字的笔画顺序。不少初级阶段的学生将“口”写成一个不规则的“”,原因就是没有笔画意识。通过上述笔画的拆分,学生就能初步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一直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笔顺是关系到汉字正确书写、美观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汉字能力的基础。传统的黑板板书笔顺主要靠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笔顺在不同位置线性地分别叠加笔画,最后形成汉字,是一种分步骤展示;还有一种是在同一位置分步书写汉字,最后形成一个汉字。前一种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笔顺,但难以树立汉字结构意识;后一种方法便于建立结构意识,但难以显示笔顺。动画技术出现以后,汉字的笔顺就能在同一位置上分步呈现,不仅能暂停,让学习者仔细思考,还可以反复地观看。

(三)多媒体辅助汉字练习

多媒体可以较好地辅助汉字字音、字义、字形的练习。例如:字义与字形的练习可以采用实物与汉字匹配的方式,如同时显示“桃”、“鸟”、“梨”、“狗”的汉字和实物图片,然后做连线练习。字形的练习是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汉字通过展示、分解、联结以后也只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映像,多媒体技术通过调用多种通道促进了对汉字的记忆,但是,在传统多媒体辅助练习中却只能练习汉字的再认。例如:给出一个读音,然后在显示出来的汉字中选择正确的汉字,给出“zhǔ”的读音,然后在显示的“王、主、玉”当中选择正确的字,这个练习主要是锻炼学生对汉字细微差别的辨认能力。随着数位板和手写输入板的出现,多媒体技术只能练习再认、不能练习重现的难点被打破了。通过手写板,学生能够在相关软件的协助下检查自己的笔画、笔顺、结构等因素。在练习的过程中,相关软件不断地对汉字书写过程进行监控、反馈,而且这种反馈是即时的反馈,这种练习最终能够使汉字的书写达到自动化的阶段。汉字的练习不仅是汉字本身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汉字应用的练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唯一的交际场所是教室,教师无法提供一个真正的交际环境。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学习平台,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创造和培养。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使课堂交际的真实性得以实现。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到处都能见到汉字,在课堂上呈现那些身边随处可见的、常用的汉字,能够给学生较强烈的刺激,以帮助其记忆。例如:可以进行看招牌图片认汉字的练习,课前让学生拍摄一些常见的商店招牌、道路指示牌等,在课堂上一起认读。由于学生拍摄的图片都是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招牌、标示牌,通过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再现日常生活情景,给汉字的识记、再认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真实的语境。这种汉字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字的外在认知负荷,能够将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集中在汉字的内部因素上,提高汉字字形的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是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合理利用多媒体能够促进汉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汉字对联篇4

【论文摘要】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也是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求准、求深、求广、求活、求趣是应对当下汉字教学的现实策略。

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这样说,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练,这种凝练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不大。现在通过对汉字进行文化信息分析,复演前人关于汉字的理解,捕捉汉字原始造义与今天汉字所记录的语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今人关于汉字的认识,分析解读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把他运用于汉字教学,无疑对改进当前的汉字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要在汉字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运用好汉字文化信息分析,并不是没有一定难度的,如分析汉字构形就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推源、考证的具体方法。利用字的构形去分析文化信息,必须同时借鉴考古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学生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一种艰深的隔膜感,更何况很多汉字几经简化,时移字异,出现了无理可寻的记号字,教学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就容易导致学生学起来发惜,教师教起来也倍感吃力的情况。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因字制宜、因字施教,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求准

从古至今人们对汉字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很多时候往往对同一字有不同的解释,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选择科学性强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解释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汉字教学中,进行解说前要认真比较,慎重择优,遵循汉字文化信息确定性原则,给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结构分析法,这是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运用于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对“臣”字的解析现行的大致有五种:第一,许慎《说文解字》“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第二,王鸽《说文句读》:“金刻作,是人跪拜之形。”

第三,章炳麟《文始》:“臣者本俘虏及诸罪人给事为奴,故象屈服之形。共形当横作‘”,臾缚伏地,前象分头,中象手足对缚著地,后象民,以下两胫束缚,故不分也。”第四,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臣字本象纵目形,纵目人乃少数民族的一种。典籍也称之为竖目。”古文字以横目为目,纵目为臣。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被俘虏的纵目人为家内奴隶,后来既引伸为奴隶的泛称,一又引伸为臣僚之臣的泛称。”第五,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对此,经分析可采用郭沫若的说法,因为:第一,这种说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己得到不少文字学家的承认。第二,这种说法宜直观教学,简单易授。第三,便于知识的迁移,照顾到文字的系统性;明白了“臣”表示立起来的眼睛,那么“卧”就可以理解了,“卜”字在“卧”字中,就是“人”字变形,人在站立或坐时,眼睛是平的,在侧而躺着时,眼睛就是立起来的了,所以“卧”表示人躺或趴着的意思。

(二)求深

求深是指从微观角度分析汉字本身形体,深入浅出解释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在体验直观思考、理性求证的过程中识字,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技巧,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会用自己的大脑识字。求深的内容具体是指对汉字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字形的识记,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形科学的分类解构,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探寻汉字形体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如朱姓人讲到自己的姓时常说“撇未朱”,而“朱”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原来这个“朱”字是指一棵树,树干上特意有一个笔画或一点“”,是从这种树干上获取一种红的颜色,后来把这个字作为姓氏,同时“朱”的红色意义也由此生发出来,直到现在,红色伴随着中国人的一生,仍是我们汉民族长期保持的传统。这样的讲解,注意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教师用丰富的史料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形辨义;又通过对形义联系中的文化蕴涵的分析,用文化蕴涵去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反过来再去巩固字形。让学生跟着教师用自己的认识复演造字之初造字者的深意,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字怎么写,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由一生二,由二而三,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字多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

(三)求广

汉字教学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如果只注重一点,而不及其他,势必会使学生有单薄的感觉,因此,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的知识量得到扩充。求广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精讲一个汉字时,在时间及知识量允许的情况下由这个字联想到与这个字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汉字作较全面的介绍。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蕴涵着先民 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汉字让人产生联想,反过来讲汉字本身就是联想的结晶,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这对强化识字效果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如对“一”字的学习,在中学学生面对很多词语中的不同的“一”手足无措时,可 以适当扩展他们对“一”的认识。“一”字,不仅仅是表示数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甚至是深刻的含义。古人认为先有数字,然后才有其他文字,所以《说文解字》把“一”字列为全书的第一个字。“一”的数字,不用一竖而是一横表示,也反映了古人的文化意识。在古人的观念里,“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极生两仪。一,磅礴始结之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表示横连东西南北极远的地区。古人还认为,“一”字还包含着宇宙起源的意思。《说文解字》第一页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一致的,认为“一”是宇宙生成以前的混沌形式。清人桂馥的《说文义证》,旁征博引,用了近1500个字来解释“一”字,还觉得意犹未尽。求广的另一层意思则是由对一个简单的汉字的学习联想到其他的汉字,即注意汉字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找到要学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网络,从而慢慢把握常用字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了合理的汉字知识结构。如教学中可以一个母体字为核心,把同族字组合在一起,找出字形的联系、字音的类聚和字义的类推,这样可以简化识字过程,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如以“假”为母体字,同族字有虾(简化字)、暇、瑕、霞,在意义上都与“自”有联系,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学生就容易记住。另外,在教学中可尽可能使前一个字的学习为后一个字做好认知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像滚雪球似的增加识字量。选字上,尽量挑选那些理据性强,结构简单的高频字作为学习的对象,对一时很难理解的高频字则可以通过加注拼音以及重复出现的方法先让学生来熟悉。又如为了弥补汉字表音度低这一缺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学一个声旁时,可以把由这个声旁构成的同音字全列出来和学生见见面,不要求理解记忆但读音不一致的字则要加大强调并且要求记忆,因为读音不一致的汉字数量远小于读音一致的汉字,这也是一种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方法。

(四)求活

一直以来,无论是求深还是求广,前提都是遵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但要注意:利用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进行汉字教学,是把文字学中一些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材料引入到汉字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纯粹讲授文字学,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面对生活的课堂,不能忽视汉字文化信息分析的动态生成性,只要对汉字的教学有用处,能自圆其说,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发明也行,求一个活字。如解析“愁”字,“愁人心上秋”可以,“古代农民秋天的心境—发愁怎样过冬”也行:又如解析“章”字,即可以采用民间析字法直接拆分为“立早章”,也可按照文字学研究的成果解析为“音十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为音乐,“十”有终止义,音乐终止便为一个乐章。“坡”“波”从形声字角度分析可以,学古代王安石趣拆为“土之皮”“水之皮”亦无不可。对对象认知的具体和抽象,感性和智性的活性理解还可融在对汉字的形体分析之中。如“休”字是单人旁加一个“木”字构成,“木”代表的是树,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而“体”则是单人旁加一个“本”字,意思是说,人最根本的就是身体,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了一切。又如“昧”字是左边一个“日”字,右边一个“未”字组合而成,太阳未出来,大地昏暗,昏暗中看不清楚东西,不清楚就是糊涂,这也就是“昧”的意思。“味”是张开嘴还未吃,先尝尝味道。这些帮助记忆字形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教师为学生,甚至是学生为自己提供更多记忆方式的选择。而对有争议的解字方法,教师可以姑妄说之,学生亦可姑妄听之。

(五)求趣

汉字对联篇5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书面语的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结合汉字的特点和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汉字教学水平。

http://

关键词 :汉字;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79-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我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NGJGH20140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但是,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数量庞大,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在留学生的眼里,就像一幅幅“难懂的画”,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一个个障碍后,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汉字既承载着文化,又作用于文化,创造着文化。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却一直保留至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深入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疑会大大加速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字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汉字教学明显落后于口语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汉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复杂,难认难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难题,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汉字教学。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口语教学,强化会话训练,而忽视汉字读写。有的学校只在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3课时的汉字课,从第二学期以后就不再安排汉字课了;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也不安排汉字课,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众所周知,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要想掌握常用汉字,至少也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呢?汉字教学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也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教师素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从事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受过对外汉字教学的专门培训,从理论上缺乏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特点的认识,也不了解国外进行汉字教学的情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说,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外语教学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人认为,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第一位的,汉字是第二位的,因此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于是普遍出现了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

除此之外,没有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也致使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突出汉字理论教学,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国内的汉字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汉字的认知是从形象入手的,汉字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需要反复地感觉刺激,反复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要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首先从宏观上要加强汉字理论研究,掌握汉字特点;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汉字教学水平。其次从微观上,可以尝试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理教学法

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字规律。字理教学法也叫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的方法”。②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汉字这一构造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汉字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虽然象形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但汉字业已形成的据义构形的方法和表意的部件系统,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使据形识义成为可能。

字理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那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象形字如:“人”像侧立的人形,“木”像一棵树,“果”像树上结的果实。指事字如:“本”在“木”下加一符号指树底下的根,“刃”在“刀”上加一符号指刀最锋利的部分。会意字如:“涉”从“水”从“步”表示徒步过河,“休”通过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明”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表示明亮。

通过汉字的理据性来教学汉字,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和汉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二)系联识字法

系联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系联识字法,就是指在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系联识字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利用系联法去认知、理解、记忆形声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以“氵”为意符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湖”“流”“溯”等;以“扌”为意符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推”“拉”“提”“抓”等。再如以“里”为声符的字,多读为“li”,如“理”“锂”“鲤”“俚”等;以“皇”为声符的字,多读为“huang”,如“煌”“潢”“簧”“璜”等。

实践证明,系联识字法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使留学生认识到,汉字虽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也不是一盘散沙,其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汉字还是比较容易学会的。二是运用系联识字法,避免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孤立识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法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记录了汉语中的词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代先民在创造汉字时,采用什么形象,选用哪些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他们要通过汉字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等。今天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就能反观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③

汉字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但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摆在对外汉字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文化导入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汉字笔画繁杂确实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独特造型与它象征的东方古老文明对西方人来说颇具新奇感和吸引力”。④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不但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注 释:

①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1-72.

②戴汝潜.汉字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53.

③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202.

④石定果,万业鑫.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http://

参考文献:

〔1〕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3〕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4〕李宝贵.汉字理据性和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1).

汉字对联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 汉字 教学

一、根据汉字特点进行教学

汉字不易学,主要是由汉字的本质特点导致的。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齐的整体概念。构造较为繁琐,以形声为关键数目不少,又因为长久以来汉字的变迁经历,不少汉字的注解于之前的注解截然相反。这便要求大家依照汉字的本质和外国人的根本处境展开教学。应该追求“词本位”和“字本位”哪一种,要求大家依照根本境况去挑选。且因为汉字的形声字是关键点,这代表对形声字的探索能增强外国人对汉字的理解。大家应完全施展形声字的功能展开教学。

二、要注重文化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

大相径庭的知识境遇中,汉字教学的关注点也有差异。特别要关注的是前面所设涉及的日本与韩国的留学生,因为我过与日本及韩国都处在“亚洲文化圈”,日本韩国对汉字的组成等了解的相对好些,而还应该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语言接收中的改变。而面对欧美留学生比方说芬兰等地的留学生他们也许对汉字的标准要求等注意事项尤为敏锐。如汉字“友”的手写体,芬兰等地学生也许会针对其末尾下笔的捺和横撇中间有没有交接进行交流辩论。这便要求对外汉语老师在教学之时重视下笔的标准要求。

三、将书写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之时,因为汉字教学自身有相当大的困难性,假若没有联系实际实验,同学们就会更加感觉味同嚼蜡。大家在进行教学活动之时应将汉字教学同平日的生活体验联系到一起,应使留学生完全理解汉字在平日生活体验里的关键性。不少留学生掌握汉语的目的之时能听会说,而忽略读与写的重要性。所以大家进行汉字教学活动时应全力联系实际体验使同学们理解汉字关键之处。

四、把握教学重点,注重教学方法

汉字教学应重视方式,积极组织同学们运用听、说、读、写去加深课上的掌握。讲授字词的同时应结合案例等实施联系与接收。不然汉字教学就会散乱无章,无法抓住关键点。然而更应该重视的是,因为进行汉字教学活动时要联系到的文化领域很宽,不少学生就会对部分字词的注解、语义的适用范围等有很深的不解,从而加深询问。这便要求老师掌握好课上学生的要求,避免将汉字课当做精读课去上。教学老师准备上课内容时应多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字词、语法,如此做法能够降低课中同学们提出疑惑的概率,进一步推动汉字教学完善的展开。

五、坚持汉字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进行汉字教学活动之时,老师需要重视汉字的标准要求。由于汉字自来包含的本质造成汉字的杂乱无章,所以进行教学活动时老师最应该重视的是书写的标准要求。尤其是在黑板上写字时,应精确依据要求去写以防给同学们带来汉字无规矩性的想法。在借助课件展开教学期间,不可放弃板书,尤其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特别要求老师的正确书写方式。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应关注到部分汉字的挑选,部分应该记忆,部分只要认读即可。用汉字拼词组句是应重视同学们的理解水准与接收程度,避免让同学们在掌握汉字时遇到不必要的问题。

六、将汉字与中华文化相结合,提高汉字课堂趣味性

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时可利用不同种类的方式增强课上同学们的乐趣,增强同学们课上踊跃性。比方说借助交流、情景效仿等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口语。汉字的掌握富含高度的实际实验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运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方式,使留学生加入教学活动里。就汉字而言,可在全部教学活动里交替加入部分实践行为,去增强学习速率,加强同学们对汉字的把握。进行“汉字和剪纸艺术”“汉字和书法艺术”“汉字和篆刻艺术”等实践行为使学生全部加入进来,让其深切体验到汉字的笔画组织,由这类行为增强同学们对学过知识的掌握,体验我国知识蕴含的特色。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键步骤。即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于当代的教学过程里具有相当的教学地位,而且在践行为里还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依旧还有不少地方有待改善,很多大学更加不可能特意创办汉字课堂,却仅仅是将汉字归纳至精读以及读写课上。即使这种做法并不是毫无道理,然而这样可能导致汉字应该保留的地位下降,因此而忽略了汉字的关键性。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对对外汉语教学展开探索,持续创新,冲破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障碍,进一步将汉字的功能施展到极致。

汉字对联篇7

(一)、逐步培养学习者的汉字意识,并适时进行归纳讲解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受到记忆材料在编码时的组织方式的影响,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有内在理据可循的记忆方式。其中一种有效的材料组织方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群集记忆的方式。教到合体字的时候,注意对每一个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应当重视在汉字的层级上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汉字多了,头脑里就会既有整体汉字字形,又有汉字的意义和组合关系,自然就会发现有很多模块经常出现在汉字构造中。这时就可以把学过的汉字简单归纳一下,并且把这些汉字的常见意义解说一下,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不是偶然巧合才组合在一起的,汉字也不是由杂乱无章的笔画随意堆砌起来的,而是由某些有意义的结构参与构成的。

例如,“忄(心)”这个汉字,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会学到,比较早的是“您”字,老师把这个字分解为“你”和“心”。再往后面,学生会碰到“快”“想”等,这时就可以告诉学生“忄(心)”是一个结构,它可以表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而且它只能出现在字的左边。其中“忄”是“心”的变体。以后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再看见带有这个汉字的汉字就可以猜到它大致表示的意义范畴了。

再如初级班的学生会碰到“汉语”这个词,我们知道,“讠”在汉语中构字能力比较强,像“说”、“认”、“识”、“记”这样的字经常出现在初级阶段的教学课本里,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点有意识地将“语”分为“讠”和“吾”,在黑板上板书时,可以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当以后遇到上面举出的汉字就可以告诉学生“讠”是一个比较常见而且实用的结构,它表示与口、与语言有关。随着学习的推进,学习到的这种汉字逐渐增多了就可以把它们归纳起来,集体讲解。

(二)、运用汉字知识,帮助学习者识读汉字,纠正书写偏误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复述的方式会影响记忆的好坏。对于长时记忆,应该采用精加工的方式,即努力把要记忆的信息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进行编码。这样才能导致高水平的回忆。汉字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就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具体到操作层次上就是:教学生记汉字的时候,用汉字这一中介将汉字拆分,注意汉字的意义并识记,然后再组合回来,重复进行几次这样的过程。

比如有的学生会把“板、柜”写成“忄反、忄巨”,这是因为学生对于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还不知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木”和“忄”分别归为一类,告诉学生汉字“木”是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刚才那样的错误了。当然要注意,在初级阶段,这种表义汉字的具体含义,教师不宜讲得过多、过细,也不宜作过多的扩展,否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的负担,而且由于他们对于汉字的特点还不是掌握得很清楚,教授太多的有意义的汉字,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假象:所有的汉字汉字都是有意义的。于是一旦有遇到一个不认识的汉字就会断章取义地猜想这个整字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如果这种意识在头脑中固化了,汉字教学将面临着一个难题,因为并不是每个汉字的意义都可以讲出一个所以然来。

(三)、注意采取多种形象生动而又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对于一些象形字或者会意字,教师可以展示它们在古代的形体,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就调用信息输入的各种通道,强化信息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可以将常用的汉字制成小卡片,一面写汉字的形体,一面写上该汉字表示的意义或提示的读音。上课前,教师必然要先准备好课上所要教的汉字,要教那些汉字,由此,教师可以据此决定带上哪些卡片。在课堂上,讲到某个汉字、某个汉字时,就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展示给学生看。比如,教“欢”字时,先在黑板上写下“又”,然后把“欠”这个卡片用手持着,放在“又”的右边。如果学生的印象还不是很深刻,就在黑板上写“冫”,同样把“欠”放在右边,这样就可以构成学生学过的“次”字,这样学生们就对这种汉字构字法有很明确的认识,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二、中高级阶段中汉字的学习

(一)、注意引导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汉字知识

一旦学生在头脑中有了关于汉字“汉字”这一概念,建立起一个语义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后遇到生词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调用其中的信息,刺激整个网络,努力在这里找到联结,如果没有,就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联结。

1、猜测字义

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汉字,就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对新学到的汉字自己进行类推。对此,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猜测字义。还是以“忄”为例,教“快”字。教师先让学生注意到左边的部分,让他们回忆以前是怎么解释这个结构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联想庆祝生日会的时候的祝愿词, 那么自然而然就是“快乐”的意思了。

2、猜测字音

这主要是指注意利用表音汉字的示音作用。不管是直接示音还是间接示音,对学习者都会有帮助。比如,学生学过“包子”的“包”,现在碰到了生字“饱”,就可以像猜测字义一样,让学生注意到“包”这个汉字,然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联想积极猜测。这样不仅强化了对这个字的读音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这个汉字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选择性地讲解某些汉字的来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于汉字理据性的认识

很多汉字都是由理据可循的,给学生介绍一些汉字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形,会使得汉字教学课堂生动起来。比如可以向学生展示“马”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楷书,一直演化到现在的字形。还可以从汉字在古代的形体入手,给学生介绍一些它们是怎么有了现在的意义的。比如汉字“又”在古文字中表示“手”,如“取、友”,这类字多了,“又”就成了一个表义汉字。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还可以教授汉字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日后教学,一举两得。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要有限度的。

(三)、引导学习者逐步建立起汉字汉字系统的整体知识

汉字对联篇8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有如下图所示:

语音……语义

(虚线表示间接性)

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另外,如上文所述,汉字是以表义为中心的,所以它又具有开放性特征。一个形体,在汉语中,不仅仅允许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方言中取不同的读音而获得同一意义,甚至还可以为语音系统与汉语迥异的其他民族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所借用。

由于汉字的表义性功能是体现在形音义一体化上,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这与语素是音义结合体这一特点是相吻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称做“读书识字”,我以为这正说到了点子上。问题还不仅仅到此,关键是在于识字就能读书上。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语句构造是依赖语义勾联起来的。我们只要从掌握汉字的字形入手,了解了一个个汉字的音也就懂得一个个汉字的义,同时从这些串联成句的字义中又可领会出句义、文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在一个“悟”上。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悟”的背后的语言人文主义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因此,研究汉字和语法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述三个方面是我们在探索中获得的几点认识。

其一,汉字的表义性适应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我们知道,语言的组合序列有如一条长链,链链相扣,环环相接,其间每个语词乃至每个汉字都是语言中的一个链子。在汉语中,这种链式序列可以允许人们根据需要取去某些链子(语词)而不影响达意,其衔接处可以完好如初。所以说,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恰恰表现在意合性上。意达而词之多寡可随意增删。神经病理语言学实验表明,人们记忆句子和理解句子,并不记忆句子的形式。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加工处理的不是语音,而是语言所运载的信息,即语义。汉字的缺点是与语音联系不紧,但它在对于字义的理解上显然优于拼音文字。因为汉字的规律就是文字形式与概念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拼音文字的字形是以代表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连缀而成的,人们在掌握字母和拼法之后,一般可读出字(词)音来,如果其意义正好是在口语中已熟悉了的,他也可以同时明白词义。但在一些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也常常出现会拼、会读而不知句子含义的“语义性失读症”。然而,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服从于语义,表现出语义,因此,学习汉语的人很少出现能读音而不理解意义的现象。这就是说汉字具有知音解义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力地支持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汉语语法表达中的重意义支点,轻形式配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汉字的这种表义性征。句子中的语词弹性现象主要地体现在汉字上。汉字的块状和可拼合性为汉语语法的“随表达意图穿插开合,随修辞语境增省显隐”〔2〕和以意义支点为中心的表达意识提供了丰厚条件。

其二,汉字的单音节语素性质适应了句法中的韵律需求。汉语作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背景的民族语文,其注重韵律的特点是这样的明显,它不但讲究句子的抑扬顿挫铺排,而且还讲究句子音节的多寡对应。一般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汉语的词,在古代以单音节为主,字即是词。在现代,汉语词汇已向双音化发展,古汉语的词延传到现代大多降级为语素,因此,字又相当于语素。虽然如此,但传统的文化征性并没有因此消失。汉语语素具有灵活性,它可以根据需要而随时升格(还原)为词。据统计,汉字中仍能独立成词的约有2000字,在现代汉语日常生活的语料中,这些作为词而独立运用的字,其出现率为61%。至于那些不成词的实语素,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成词。例如,在“夹道迎接”、“双喜临门”、“拥被而卧”中的“道”、“临”、“拥”这些字都是词,它们体现的正是字所代表的意义。另外,由于汉字的表义性,使得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在表达中既可选择单字(单音节)形式也可选择复字(双音节)形式,从而有效地调节了语言的节奏,使句子的结构匀称,音节配合和谐。如“学校”可说“校”,“月亮”可说成“月”,“时候”可说作“时”,“开始”可说为“始”,“工厂”可简作“厂”等等。有时根据表达需要,多音节词还可以随意拆合,依赖汉字表义特性加以运用,使字(语素)升格为词。如“青春痘”一词可以拆成两个词,“我们要青春,不要痘”(广告语)就是一例。汉语的对偶句对音节的选择更是显示了汉民族语言文化的传统——汉字对组词成句的特有作用。这方面行家已有诸多论述,不在这里赘述了。

其三,汉字的块状整体认知适应了汉语语法的整体认知特征。汉人的思维观在于注重整体性。人体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思维偏重于大脑右半球。而右脑主管的能力正是具体性的能力,综合性的能力,类推性的能力,空间性的能力,直觉性的能力和整体性的能力。〔3 〕这些特点在汉语言文化中表现很突出。例如,汉人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令人由个体、局部想到整体、全貌。汉人对汉字的理解也是抓住整体轮廓。汉字是一种高形差度的文字,印刷模糊,残缺笔画部件,甚至遮去一半字体,仍能认读。这对于拼音文字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由此,我们联想到近年来有人提出的汉字上的“识繁写简”问题。这个提法适合不适合当前的实际需要,我们不妄加评论。但有一点,“识繁写简”是符合汉民族整体认知的文化心理的。在这方面,有许多人有过亲身体验。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在识字上就有这么一个特点,用繁体字印刷的古典作品,他们阅读下来几乎没有问题,但如果请他们写几个字,可就为难了。这里面说明了这么一种现象——他们能读能认繁体字,但无法书写出来。他们在认字时是运用整体认知原则的。这种整体认知在汉语语法中也有许多表现。从现行语法观看,有些句子是属于成分残缺的,但人们在阅读理解时并不困难。例如,“自行车下坡请减速!”“一个孩子好!”这些句子用现行语法理论都很难给予合适的分析。但在交际中却是达意的好句子。因为人们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句子的,而不是像印欧语一样从形式入手去理解内容的。更有趣的是下面这两句话词序不同,意思竟然相同,交际者从来不引起误解: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闺女一样,

│儿媳对我也像亲妈一样。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亲妈一样,

儿媳对我也像闺女一样。

让外国人理解,就不明白“闺女”换“亲妈”,意思怎么还会相同呢?其实这儿正好充分体现了汉人所具有的抓意义支点——“我对儿媳”、“儿媳对我”,从而进行整体领悟的能力。从上述分析可见,汉人在认识汉字和汉语语法上具有一种通约性。这也是汉字之所以从创始以来几千年而不废的原因之一。从中亦可看出汉语语法之不重形式而重意合的民族文化传统。

由此,我们还可以推论,假如有朝一日汉字的方块形体改为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汉语语法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化,走上形态特征的道路。因为汉字的见形识义、识音解义、以意义为重心的特点和汉语语法具有十分深刻的共通性,汉字为汉语语法特点的存在提供了诸多方便。

从目前来看,汉字与语言的关系在字音、字义方面已经有许多成果,但在汉字和汉语语法的关系上尚属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希望这个领域今后越来越引人注视,会有更多的同仁参与探索、挖掘其间规律,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字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那么,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注:

〔1〕拙文《论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载《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P4—6。

〔2〕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P461。

上一篇:毕业感言范文 下一篇:黄渤获奖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