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03:26:19

汉字教学论文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2.汉字教学的现状。现代汉字教学,应该贴近教学对象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对象可分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上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学生。后者虽然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会说汉语,而且日语和韩语在语系上跟汉语没有亲属关系。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和韩国学生学习汉字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日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会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国常用汉字,撇开读音不谈,这对他们学习汉语词汇会有一定帮助。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汉字的字义在借用汉字时跟中国汉字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负面效用,有名的例子是:日本的“手纸”相当于汉语的“信”,汉语的“点心”则相当于韩国的“午饭”。从学习汉字的角度,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肯定要比汉字文化圈外的学生容易得多,但是必须指出,三个国家的汉字分别记录的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而日本、韩国学生在学习中国汉字时都应该把汉字当作外语外文来学习,不这样是学不好汉语的。事实上,也许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日本和韩国学生并没有因为认得汉字的优势而一定比欧美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口头表达方面。

当然,学习繁富复杂的汉字,对于年过20的欧美学生而言也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若要记忆更是苦不堪言。据我所知,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汉字教学,作出了较好的安排。在初级阶段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汉字课,布置汉字书写练习。到了中级阶段,则把汉字教学置于课文教学之中,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汉字的字义;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也会产生弊端,以词汇教学取代汉字教学。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上面,关注的是词语和语法教学,汉字只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忽视汉字的教学。所以,有人说,所谓汉字教学只是初级阶段才有,到了中级之后就不知不觉地被取消了,很难说还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我认为,汉字教学应该贯彻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当学生看到“美不胜收”时,首先是查看英语翻译:Somanybeautifulthingsthatonesimplycan''''ttakethemallin.或者morebeautythaonecan''''ttakein.他们是从英语翻译来了解该成语的含义,却不大理会这一成语四个汉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他们通常从图形上认读汉字,摄取汉字的形体图像,疏于记忆,如果教师不作特别强调和提示,学生们很难分辨汉字的部件和笔画,因此写起来常常丢三落四。通常的情况是,各校一年级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但许多人浅尝辄止,遇有困难就半途而废。“经过十年寒窗生活以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攀登硕士或博士的高峰。”(柯彼德,1997)据我所知,即使这些佼佼者,他们的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是用汉语写就的,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语。他们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离所谓“语言通”“文化通”和“中国通”还有相当的距离,“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柯彼德,1997)他们对汉字往往缺乏审断能力,不能分辨“浃、挟、狭、铗,挡、档、裆,买、卖、实,没、设,讷、纳、呐、衲,募、幕、蓦、慕、暮,卷、券”等等,所以动起笔来常常出错;打出来的文字也错得离奇。这就是当前的汉字教学情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层面上,有人从本体论出发,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符号是可以跟本体分离的。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结构主义者JohnDeFrancis,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中级汉语读本》《高级汉语读本》就分为拼音本和汉字本两种。他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对于那些只想学习会话单项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汉字。这种看法和做法曾流行于欧美。这种看法也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学生,他们普遍地存在着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从哲学层面上说,我以为语言先于文字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某种语言一旦拥有了文字,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像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对汉语的反作用尤其明显,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是汉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语,保留了古代圣贤的语录,保留了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格言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格式,并把它们中的一些成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汉字与汉语简直难解难分。一个外国学生,如果真的要学好汉语,成为汉语方面的高级人才,我想,不学习、掌握汉字简直是不可能的,把汉语学习跟汉字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汉字已经成为汉语特定的组成部分,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汉语;若要学好汉语,必须得学习汉字。

在操作层面上,有人从同源论出发,认为汉字就是汉文化,在教汉字时往往大讲汉字的源流嬗变、文化考察、风俗探源、书法艺术欣赏等等。如果如此理解汉字教学,人们就可以这样讲授“茶”字:“茶”在《说文·草部》中为“荼”:“荼,苦荼也,从草余声。同都切。”据大徐本注:“此即今之茶字。”然后引证《广韵》:“宅如切,平麻澄。”再论“茶”字三种写法“茶、梌、荼”,根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注解:从草,当作“茶”,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梌”,其字出自《本草》;草木并,当作“荼”,其字出自《尔雅》。再解释“茶”的民俗含义:“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如三茶六礼,受茶。”明陈耀文《天中记·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清平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行什么财礼?下什么茶?”再讲茶的种类,茶的功能,茶具、茶道等等。讲者用心良苦,努力在弘扬汉字文化,听者如坠入云雾之中,一无所获。难道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吗?当然不是。正确的方法是,讲清“茶”的形、音、义,告诉学生“茶”字的用法和写法。还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比如“红茶、绿茶、新茶、陈茶,茶馆、茶道、茶点”等,并且隔三差五地考考学生们记住了没有。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认为,只有在理念上和操作上取得一致的看法,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3.现代汉字不同于古代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现代汉字虽是古代汉字的发展,但是经隶变后的汉字形体已经由圆而直,大幅度地丧失了以形示义的功能,汉字已逐渐脱离了图画的意味,变成了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汉字成熟的标志。传统的“六书”理论虽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比如,“六书”中的象形字“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具有象形的特质,变成了记号字。“日”字在“晴、明、旦、昏、晒、晖、晨、暗”中只是意符。“六书”中的指示字,如“凹、凸、丫、一、二、三”在现代汉字中却已成了象形字。在简化字中又出现了许多新会意字,如“宝、笔、尘、粜、籴、泪、灭、灶”等等。古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如“江、河、打、布、刻、蛇、霜、逃、醉”等在现代汉字中已变成半意符、半记号字。在“六书”中有些形声字已与今义不同,如“骗”:《集韵》匹羡切。《字略》:“骗,跃上马也。”现指“欺骗”意。“特”,《说文解字》:“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徒得切。”“牛父”即“公牛”,现指“特别,特殊”义,意符和声符均发生变化,成了合体记号字。汉字教学,虽然古今不能截然分开,但在观念上必须区分古今汉字。

4.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汉字教学是实用科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汉字知识,但并不是把这些知识统统都要倒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于汉字教学之中;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选中切合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讲练,形象而直观地分层级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现代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一个汉字均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形、音可以变化,但基本字义一般不变。如:“女”,《说文解字》:“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现代汉字“女”字形由篆而隶而楷,但基本字义不变。很多由“女”组成的合体字仅《说文》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个。“女”作为基本语素,可组成多字结,前置如“女儿、女方、女工、女皇、女人、女色、女士、女强人”等等,“女”也可后置,如“处女、闺女、、美女、少女”等等。记住一个“女”,就可以认知由“女”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关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是何等重要!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有3500个。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作了适当的微调,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共计2905个,可以据此编写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至于是否要把2905个汉字再分成“复用式掌握”或者“领会式掌握”,这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

其次,解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整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字中的独体字多半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示字。前者如“人、手、水、火、日、月、禾、田、井、虫、止”等,后者如“甘、方、七、八、上、下、本、末”;有些合成字是经简化后而进入独体字,如“龙、专、门、书、卫”等。现代汉字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会意字和形声字:前者如“休、林、男、旅、盖、析”等,后者如“芽、理、简、案、沐、际、盛”等;少数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燕、鱼、泉、阜”,后者如“亦”。(苏培成,1994,pp.70)应该让学生知道,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解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应该指出,在造字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苏培成,1994,pp.81)所以,应该特别强调,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也不能没有方法,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应该向没有背诵习惯的欧美学生反复说明,反复强调!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字形,是汉字基本结构单位。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地、和、对、好、动、园”等是两个部件,“想、娶、树、坐、渠、谢”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燥、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麓、臂”等是六个部件,“憨、鳞”等是七个部件,“齉”是八个部件。部件与部件的组合是分层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附图(略)“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可称为末级部件。末级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一个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构造和正确地书写汉字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讲授现代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通用字中最小的汉字只有一画,如“一、乙”等,最多的是36画,如“齉”字。其中以9画字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如果把提归入横,捺归入点,钩归入折,汉字基本笔形有五类:横,竖,撇,点,折;并有26个派生笔形。(参见苏培成,1994,pp.59)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1.先横后竖:十、干、丰;2.先撇后捺:八、人、入;3.先上后下:三、京、高;4.先左后右:川、衍、做;5.先外后内:月、匀、同;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7.先进去后关门:回、目、国。教授汉字时,教师始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反复默写,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6.汉字教学的方法。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而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汉字等级大纲》需要另订汉字教学计划。母语的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学习者已会说汉语后再学汉字,其教学顺序是从字词,学字难和学词易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后者是学习者既不会汉语也不识汉字,其教学顺序则相反,是从词字,学汉字和学词是同步进行的。(参见刘英林等,1995,pp.19)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把汉语的词汇教学和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我以为这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担心,如果安排不妥,只注意词汇教学,就会影响汉字的掌握。汉字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要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应该制定汉字教学计划,把《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所列的甲级字、乙级字、丙级字和丁级字具体化,也就是要制定一个怎样分别实现上述各级字目标的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是:列出一份汉字教学计划,列出汉字教学点,确定每一课应教的重点汉字,并将这些汉字醒目地印在课本的显著位置。就像JohnDeFrancis在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汉字本)等教材中所做的那样,每一课都用方框列出一组汉字,放在课文的右上角,以供学生读写、记忆。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

其次,在这份汉字教学计划中,应该分层次地列出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常用合体字,精选例字,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精当地解析这些例字的字形(部件、笔画、笔形和笔顺)、构造(意符、声符、记号及其变体)和理据,以利学生认知和记忆。据本人统计,在甲级800个字中,有独体字137个,约占5.7%。如“八、白、百、半、办、包、本、必、不、布、才、长、厂、丁、车、成、大、单、当、刀、电、东、儿、二、发、反、方、飞、丰、夫、干、个、工、广、互、户、几、己、见、斤、火、九、开、口、乐、立、力、了、六、录、写、买、毛、么、门、米、母、内、年、牛、农、女、片、平、七、其、气、千、目、求、去、人、日、三、色、上、少、声、生、十、史、示、事、手、术、束、水、四、太、无、头、万、为、文、五、午、西、习、系、下、先、小、辛、羊、也、页、业、一、衣、已、以、义、永、尤、有、友、右、鱼、元、月、云、再、在、占、正、之、中、主、子、自、走、足、左”。这些独体字,一般使用频率很高,构字能力也很强。比如,学会了“木”与“白”,就很容易理解“柏”:“木”是意符,“白”是声符,也容易理解“材”“杆”等等,具有认知意义。在解释汉字字义时,不宜把一个字的所有义项一古脑儿全教给学生,因为他们领会不了,应该分层地进行,先教基本的常用义,再教派生义,用逐步积累、不断加深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一个汉字的主要义项和基本用法。实践证明:解析汉字的部件及其意符和声符对于理解和记忆合体字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分析现代汉字的结构也是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统计表明,现代汉字的构成方法主要是形声字,约占90%,会意次之,象形极少。这跟《说文解字》相似:《说文》共收9353个小篆,其中形声字7967个,约占85%。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声字教学上面。由于语言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形声字有三种情况:1.狭义形声字,如“湖、榆、恼、疤、搬、苞、枫、陲、俘、荷、狮、铜、谓、锌、洲、株、砖、肤、护、惊、态、钟、桩、油、娶、驷”等;2.广义形声字,如“江、河”;3.半意符半记号字,如“缺、刻、蛇、霜、逃、醉、灿、础、灯、炉、拥”等。除狭义形声字外,学习者都需要特别记忆,避免字读半边的类推错误。从现代汉字学的观点,由于篆书隶化而楷,古代的象形字已变为独体记号字,如“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如能适当作些溯源分析,有助于了解这些字符的涵义,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但不宜离题万里。我不赞成在讲现代汉字时,过分渲染汉字的象形特征,因为这不是现代汉字的本质,也不符合事实,即使在《说文》中也只有象形字364个,仅占3.8%。在教学中,偶而也可采用“戏说汉字”的办法,使人一笑也是效果,但是不能成为析字的主要方法。因为它既不能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也无助于理性地认知汉字、记忆汉字。

第四,对比结构异同,区别易淆之字。汉语是一个庞大的字符集。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语素,不同语素则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汉字的方块形体限制了汉字的构造,一个汉字与另一个汉字只能靠部件、笔画、横竖、长短、位置等来加以区别,这就给汉字造成纷繁复杂的局面。初学者常常不易分辨。从字形方面分析,常见易淆的情况有:多横少点:亨享,兔免;上长下短:未末,士、土;左同右异:扰、拢,伧、伦;左异右同:课、棵、裸;上同下异:暮、幕,简、筒;下同上异:籍、藉;外同内异:遣、遗,圆、圜;左右相同,中间有别:辨、辩、瓣。从字义方面分析,因理据和用法而引起的混淆有:字义理解不准:(国)事、(国)是;很、狠;用法分辨不清:作(法)、做(法),分(子)、份(子)等等。从书写方面分析,容易出错的是:笔画增损,笔形失准,笔顺颠倒,部件易位,偏旁窜乱,间架不匀,以及由于形似、音近或义近导致写错别字。(石定果,1997)由于打印不便,恕不一一例举。经验表明,当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汉字,在认读或书写时出现混淆或错误时,教师如能进行结构、字义和用法方面的对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之,对外汉字教学,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书写汉字都至为重要。应该重视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编制一份对外汉字教学大纲,详列汉字教学点;应该讲究汉字教学方法;应该编写一套能够体现《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教材。这应该成为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孟柱忆《韩国汉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同[1]。

[3]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同[1]。

[4]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同[1]。

[5]安子介《汉字的再认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6]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同[5]。

[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9]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

[10]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钟秋生《华文教育错误字辨析》,新加坡华文研究会,1990。

[12]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

[13]刘英林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所谓买卖婚,就是把女子当做货物,用其它的财物交换以作为自己的妻妾的一种婚姻方式。“嫁”这个字就形象的反映了这一婚姻方式。在古代,女子的婚嫁,是以男女家庭不平等为前提而成为事实的。《汉字简史》认为“:嫁”得名于“贾””沽”“购”,而“贾“”沽”“购”都有买卖之意。《说文》:“贾,市也”。“市”就是买卖。“沽”亦为买卖之意,《墨子•公孟》“:当为子沽酒。”成语“沽名钓誉”“、待价而沽”里的“沽”也是买卖之意。“购”的意思则是重金收买。而且,在先秦“,嫁”字确实有“卖”义。《战国策•西周》“:臣恐齐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嫁之齐”就是卖给齐国。可见“,嫁”表现了古代的买卖婚俗。正是因为有了买卖的性质,所以就产生了嫁女的补偿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女人的高低贵贱之分。

二、从“姑“”舅”看表亲婚婚俗

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我们都知道,“舅”是指母亲的弟兄,“姑”是指父亲的姐妹。但是在古代的文献中,“舅”“姑”这个称谓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古代,这两个称谓不仅指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弟兄,它还可以指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这是妻子对婆婆的称呼.除了公婆这两种称谓外“,姑”字还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为出生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成辞受帝衣中密诏,当诛曹公。”理论上说,舅姑表婚有三种基本形式。从男子的角度来说,一种是与父亲的姐妹的女儿结婚,一种是与母亲的兄弟的女儿结婚,还有一种最普遍的是双向的姑舅从表婚,即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结婚,这个女子既时他父亲姐妹的女儿,又是他母亲兄弟的女儿。产生这种婚姻的原因并不是一代产生的,而是上一代的婚姻也是从表婚产生的。在有些地方,这三种形式不一定并存,但它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有一定的遗存,如云南沧源侗族中就曾经十分盛行双向交错从表婚。

三、汉字婚俗文化的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就显得略有不同,这就显示出了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差别性的选择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教师应体现出动态性。所谓的“材”就是指的学生,学生是活动的,变化的,因此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体现出整体性。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针对个别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而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班级的文化能力。第三,教师应体现出阶段性。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质的飞跃,当不同的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时,教师就应该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的很好:“事异则备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些方面来看,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进行区别性教学显得很有必要。

(二)循序渐进

对教师来说,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婚俗文化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人的认识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婚俗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的教学节奏。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教学生们进行汉字的书写,如:“婚”“嫁”“娶”等等。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以后,教师开始逐步地对学生们讲解这些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这些文化知识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个缓冲的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保持客观中立态度的原则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要用客观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强国,婚俗文化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给学生讲授婚俗文化知识时,不应该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卖弄、炫耀,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在讲解婚俗文化的特点时,应该客观地去讲解,不能私自夹杂个人的感彩。教师更不能私自评价其他国家婚俗文化的优劣,这样容易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以后的婚俗文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也应该尽量避开,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语言教学,它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语言的灌输,还要注重文化的讲解,真正做到语言和文化不分家。尽管我国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暂,但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文章前面总结的文化教学的原则也许并不能面面俱到,但这也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类型和学习情境来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识字 激趣 提高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现在将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

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 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 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 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 “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4. 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6.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CAI课件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兴趣。我通过课件演示教懂、教活,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活。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比较法、折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乐意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识字大王”。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手段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自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轻松步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师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授课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语言的正确表达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教师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普通话表达出来,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只有听懂和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才能进行互动交流,掌握所学知识。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不规范(如用方言授课)、表达不清楚,学生听不懂,就有可能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而且因为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必要时还要有一些肢体语言,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正确含义。

二、板书设计力求简洁、字体清晰

板书可以强化记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现在虽然普及多媒体教学,但是系统性、条理性的板书必不可少,没有板书学生对关键词印象不深,导致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失误,

生物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双语教学中生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如学生把“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把“应激性”写成“应急性”;把“自养型”写成“自氧型”;等等。出现知识性错误难以正确表达语言文字的正确含义。而且,板书的汉字应该规范、清晰,还要具有系统性条理性,有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另外,板书不能出现用符号代替文字、或者用不恰当的简缩化学式。

三、运用生物术语授课,举例说明加以理解

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如“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渗透作用”等等,但是由于语言不通造成的严重影响,双语班学生对于一些生物专用术语不能正确阅读和理解,无法进行正确的表达与交流,常常出现口语、俗语的现象,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当然也可以采用代替语言的图片、视频、甚至动作、表情等来表达,以助于学生理解专业术语。这样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指导学生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是指导课前预习对知识初步理解;二是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概念、一些重点的部分,要求原句、原话的阅读加深理解;三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也能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五、“表达与交流”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也相互交流,在不断地“听”、“说”中,巩固所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可以让学生做适量的笔记和练习,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对汉语言的理解,对汉字结构的识记。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黎德良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柳潭乡易婆塘村五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也是村里唯一的理发师。他从小喜欢往父亲的理发店跑,听父辈们神聊古代风流才子。父辈们夸唐伯虎字画如何如何了得,让黎德良好生羡慕。

从此,黎德良做作业时开始留意自己写字的一笔一画,上小学中年级后开始用毛笔做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黎德良的字一天天在长进,老师的表扬,父亲的鼓励、赞许,使他深受鼓舞。

初中毕业后,黎德良在家门口帮村里写宣传标语,县文化馆的一位周老师下乡路过,看他小小年纪写字的神态很夸张,就驻足观看,连连称赞:“了不得!”随即给予点评和指导。黎德良第一次得到行家指点,心里特别高兴。

1985年,高三第一学期,黎德良得了一场大病,辍学养病一年多。等病痊愈后,同学有的上大学,有的当兵。乡小学、初中招民办老师,他放弃了报名,等想明白后机会已经错过,于是只能当农民,一干就是6年。

1991年,黎德良在杂志上看到一个书法比赛信息,于是报名参加大赛,获得优秀奖,虽然没有多大物质奖励,却重新唤起他对书法的热情。

书法改变命运

1992年,黎德良南下广东打工。他学历不高,但因写得一手好字,顺利进入广州增城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部经理,人生第一次让黎德良尝到书法带给他的甜头。

1993年,黎德良凭借广告设计的经验和一手好字,跳槽到中山市金利达手袋厂,专门负责手袋外形及装饰图案设计。他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大胆运用书法艺术元素,图案设计搭配得体美观,深得客户好评,也深受老板器重,工薪待遇水涨船高。

黎德良在金利达手袋厂干了11年,优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却让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2003年3月,广东爆发“非典”疫情,工厂订单锐减,厂里无事可干,人又不能外出,无聊之下,黎德良又想到练字来打发时间。

黎德良浏览书法网站,一个叫彭洪顺的名字映入眼帘,他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回忆几天,他终于想起,彭洪顺是1991年与自己一起获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者。

以前,黎德良与彭洪顺的书法处在同一起跑线上,10年过去,彭洪顺已经是书法家了,自己还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受到极大震撼。从此,黎德良下定决心,要在书法领域干出点名堂来。

外资企业,白天工作强度大,晚上经常加班很晚。黎德良不管加班多晚,每天坚持练字一到两小时;一个月难得有一天公休,黎德良泡在古籍书店,读名家字帖、名家书论,买名家名帖摹写;他利用午休时间将自己写的书法作品传到书法网站,与同行相互交流学习。这一年,黎德良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书写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03年,黎德良分别在“六天杯”、“凤凰杯”、“九赛杯”书法系列大赛中获一等奖,更增加了他的信心。

为理想义无反顾

2004年,黎德良作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放弃金利达手袋厂优厚的待遇,从事书法教学。在金利达手袋厂每月有近万元的薪水,工作稳定,老板器重,还准备提拔他当厂长。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妻子不赞成、工友不理解、朋友不支持。老板得知黎德良要辞职,从香港赶回来,几次三番找他谈话、挽留,都没能动摇黎德良的决心。

在朋友的介绍下,黎德良到中山纪念中学担任书法教师。书法教学没有教育参考和教材,没有现成教学模式,却给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黎德良一边进行书法教学理论探索,一边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态度。当他得知同学们都有想把字写好的强烈愿望,黎德良决定先解决好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在以后的书法教学中,黎德良使用传统的临、摹、描等方法,效果不明显,学生对此还产生依赖,练习时很难全神贯注。黎德良又想到传统的米字格,但对于书法初学者,米字格对字形的把握有困难。

他反复琢磨,米字格是正方形通用格,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在方格上做些处理,把正方形变成书写起来容易把握的字形。他选取几个较为简单的字,如主、头等,根据字形设计多边形外框并写上范字复制给每个学生,首先给学生做了讲解与示范,经过几个课时的训练,班上95%的学生掌握了15个字形并能脱格书写。

获得初步成功,黎德良对此进行总结和分析,每个汉字除了有各自外形特点,也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如何掌握汉字的内部结构是书写好汉字的关键。于是,黎德良又对字形格加以改进,在格子内部对关键笔画的起笔与收笔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又复制给学生训练,一堂课下来学生个个感觉很好,说格子很实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检验后,黎德良设计了常用的3700个汉字的习字格并定型。给习字格取了个名字――轮廓定位习字格。其作用:一、下笔准确,练思互动,培养书写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一字一格,针对性强,书写者在练字过程中对字形特点掌握快速、记忆深刻,对字格不会产生依赖性,增强自信心;三、通过准确重复练习,纠正书写者写字大小不一、散架、笔画不到位的毛病。2008年,轮廓定位习字格获国家专利。

与此同时,黎德良在书法教学理论的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发表了书法教学论文《黄金分割律在汉字结构比例中的应用》和《合体字各部向心运动变化规律》。其中《合体字各部向心运动变化规律》,获得书法教学论文奖。

2007年,黎德良离开中山到珠海。在珠海市的20多所学校担任书法课教师,推广普及轮廓定位格,使更多学生受益,也得到所在学校的认可和好评。为了让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习字者“心存美字,出手不凡”,黎德良根据《黄金分割律在汉字结构比例中的应用》的理论又设计了黄金比例格,习字者在黄金比例格中练字,充分掌握汉字结构中各部位的黄金比例,写出来的字美观大方、经久耐看。同时黎德良将自己书写的规范汉字字库重新用黄金比例格逐字检视,凡不符合黄金比例的全部重新书写。

黎德良在书法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认可。2007年,黎德良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并被该委员会推举为全国书法教师培训讲师,担任这两个职务不是荣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让孩子学好书法写好汉字

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书法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书法界的业内人士特别是专门从事书法教育的人士,黎德良内心非常焦虑,自己的人生得益于书法,从事书法教育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书法将来能够受益。可如今书法教育的现状,使黎德良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方面孩子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没有合适的书法教程和教材,学校也没有写字教育课,孩子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书法培训,可这些培训费不正规,开销也大。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学得起,学得好”是落实“书写要从娃娃抓起”的关键所在,黎德良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免费进行书法网络视频教学。

2008年初冬时节,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黎德良给老同学们讲述自己的设想,很多同学不以为然。同学张瑜,也是书法爱好者,求职路上有着和黎德良相似的经历。他因字写得好,被提拔到管理2500多人的工厂当厂长,2000年10月起自己办厂。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张瑜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听了黎德良的设想,一拍即合。广州某大学汽车系主任王盛良也乐于加盟,3人在酒店谈了一个通宵,把黎德良的设想确定下来。

2008年11月底,黎德良举家先行回老家。12月底,张瑜关掉工厂也举家回到老家。不到一个月,黎德良就制定好方案,三套视频教程:书法理论教程、小学语文必写生字精练教程、其他学生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分级精练教程;两套视频配套教材:《东方明珠小学同步生字精练丛书》、《东方明珠分级精练丛书》投入紧张的制作。黎德良对教学视频进行精心设计:一、教学中加入轻柔的背景音乐创造轻松学习环境:二、针对小朋友比较专注动态事物的特点设计动漫教学;三、逐字讲解,由浅入深;四、逐字示范。

2009年5月9日,黎德良开通免费视频教学网(www.省略),完成书法理论教程的视频录制及合成。

2009年9月30日,《东方明珠小学同步生字精练丛书》、《东方明珠分级精练丛书》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 加强组织建设,注重长效管理

写字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确保写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马爱武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老师为成员的写字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写字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研究制定了《写字教学工作三年总体规划》、《写字教育工作要求》、《写字教育考核细则》等管理机制,加强写字教学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写字工作在我校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 打造墨香校园,激发写字兴趣

为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打造墨香校园,几年来,我校投人大量资金用于写字硬软件的建设,每班配置了电子白板和作品展示栏。学校积极开展了“五名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将名书法家、名书法作品张贴于学校的橱窗走廊上。步人大厅,“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醒目标语,时时提醒着每一位学生写好字,每一位老师育好人。漫步楼道,一幅幅精美的师生书法作品、亲子共写作品映入眼帘,踏进书法工作室,同学们在临摹台上挥毫泼墨。在散发墨香的氛围中,学生受到良好熏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

推进写字特色建设,队伍建设是保障。我校连续几年聘请市书法协会专家来校为教师作书法基本功专题指导,给每位老师配备了笔、墨、纸、新型魔术米字格等练字工具和材料,要求教师每日练字,不断加强教师自基本功训练。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写字基本功培训,开展各项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通过几年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力深厚、专业过硬的教师梯队。

四. 落实写字课程,加强写字教学

学校开齐开足写字课,选派教学能力强,写字基本功过硬的教师担任写字课的教学工作。为提高写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重点练好“教学指导功”,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看、练、评、赏”的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爱写字。二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技巧,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字。三是训练学生练字,做到“三会”、“三心”、“三常”:一会用眼,细心观摩,经常观察;二会用脑,专心研究,经常思考;三会用手,耐心不苟,经常练字。坚持提高写字技巧与审美教育、品性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同时,加强语文学科课和写字课的整合,将知识融会贯通。学校要求各科老师齐抓共管,规范书写汉字,让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学习习惯。

五.开张丰富活动,注重提高实

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激其趣,收其效,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是抓好午间习字的开展,巩固学生写字课中的练习内容,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二是抓好书法兴趣班训练,增加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素养;三是抓好各类主题活动,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表现方法,增强学生利用书法表现美的能力。

“红杏一枝催春来,引出新绿万千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学生的整体写字质量大幅提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领导的肯定。学校被授予“武汉市书法实验学校”的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写字教学骨干教师,多次荣获教师团体书法比赛市级一、二等奖,杨润芝老师参加武汉市写字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宋立、罗俊等教师的写字教学论文多次荣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学生积极参加武汉市“大江杯”书法竞赛、规范汉字书写比赛,300余人获得市一、二、三等奖。关于我校“写字教育”的特色,也被《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多次报道,我校写字的育人功能体现明显,为学生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汉字;汉字教学;对外汉字教学

一、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自1958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对外汉语教学”既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指现在风靡全世界的汉语教学,同时也包括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对外汉字教学”是仿造“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称,卞觉非(1999)认为“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让目的语为汉语的学生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教学不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讲清汉字的音、形、义,帮助学生读写汉字,学习和掌握汉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公认的教学难点。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载体和符号,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汉文化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新的认识,并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全面认识,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基础。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对其进行了分类综述,以期总结成果、展望未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1.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性的理论探讨

原北京语言学院(现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两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先生(1999)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出发,提出“建立书面语言教学系统是改革汉字和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和“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更加明确地从理论上确立了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为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教学建立独立的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

胡文华在其著作《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一书中,从古到今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汉字如何体现汉语的需要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2.对外汉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对外汉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始于20世纪后期。上世纪70年代,有关学者就进行过题名为“直接用汉字教语音和汉字教学提前”的实验,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一开始就教汉字和直接用汉字教语音是可能的”(吕必松,1990年)。这项实验应该是关于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的最早探索,它的意义在于对后来学界关于“单独开设汉字课”提法提供了启发。最近几年,学者们就“单独开设汉字课,使用专门的对外汉字教学教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汉字教学的理论系统也逐步完善起来。然而最早为对外汉字教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是吕必松先生。他在其著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有关汉字教学的基本准则和方法。这些准则和方法至今仍对教学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文华在其著作《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汉字教学的理念。

(1)要充分考虑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以及汉字本身特点。具体有以下几层意思:

①厘清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对汉字教学理念的形成尤为重要。她认为汉字与汉语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我们现在用的《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这些字典的存在,证明汉字不是单纯的记录符号,是词典无法替代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书面语教学,汉字的教学应该首当其冲。②熟悉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能使汉字教学抓住要害。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字形以表意为主。在进行汉字字形认知时,往往要以部件为主,因为部件蕴含着一定的汉字音义信息,并且部件对汉字构形层次的分析十分重要。

(2)要分析和总结学生学习汉字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学生很难掌握汉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结合得太紧密了,学生如果理解了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种种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就已经了解了汉语思维方式的一些特点,了解了汉语书面语中语素或单音词的一些特点。

3.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1)重视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潘先军(2005)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层次性,认识到了这种层次性并依据不同的层次的特点开展教学,融不同理论流派、多类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实用的汉字教学,达到汉字不再成为汉语学习拦路虎的良好效果”。

(2)重视汉字的理据性。李宝贵(2005)认为汉字具有理据性,汉字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比如“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用它代表“树多”的意思。“湖”两个偏旁,一个表义,一个表音。这样的字都体现出了汉字的理据性。“依照汉字的理据性去教学,特别是利用汉字中大量的形声字义、音提示去认知、理解、记忆汉字,是很好的办法。”

4.郭圣林和梁社会(2006)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汉文化圈和非汉文化圈的留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个原则体现为在汉字教学中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的顺序逐渐展开施教。

(3)“音义结合,形成系统”。由于汉字中大部分是汉字,在教学形声字时,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讨

对外汉字教学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教”和“学”。因此,对于具体教学实践中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1.从形体入手加强对外汉字教学

尤浩杰(2003)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通过实验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认为“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高频汉字的加工只经历笔画和整字两个层次,对低频汉字的加工则经历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且他们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序列加工而非平行加工;汉字的独体、包围、横向、纵向四种结构类型中,横向结构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种结构类型”。由此提出了关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分阶段假设。

兰碧仙(2010)认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类型,要重点讲授有形可依、有音可类推的汉字部件,让留学生树立起形、音、义等类的概念”。这样对于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自我辨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2006)将“充分利用语料库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客观反映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现象,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各项专题研究提供一个以大量真实文本和原始字形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并倡导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基于数据库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类型、频率与分布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了促进汉字理论研究与汉字教学实践良性互动的目的,从而也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2.注重汉字部件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吕振华(2009)强调牢固树立“部件意识”有助于很好地破解汉字教学的难题。“在处理一个个汉字的时候,以部件为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借鉴汉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的构形规律,把‘部件’意识渗透到不同类型的汉字中去,让汉字构形的理据作为学习者掌握汉字的‘支点’和‘把手’”。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不仅汉语语言教师要树立“部件意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部件意识”,并且要区分不同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起始阶段就能通过培养“部件意识”尽快熟悉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崔永华(1997)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并从对外汉字教学的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所使用的汉字以及构成这些汉字的部件,说明了利用汉字部件进行汉字教学的可行性及相关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讲,对外汉字教学主要有笔画教授、部件教授和整字教授三种方法,由于整字教授对于汉语初学者难度太大,而笔画教授又显得过于零碎,因此,部件教授成了相比较之下最理想的教授方式。崔永华通过“分析依据――假设――运用心理学理论的分析讨论”三个步骤,认为部件教学是可行的,但是也存在适用条件。

四、对外汉字教学汉字习得研究

江新、柳燕梅(2004)通过分别研究拼音文字学习者、表意文字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错误类型以及23名外国学生在自然写作中出现的汉字书写错误类型,探讨了汉字书写法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书 写错误中错字比别字多,但随着识字量增加,被试汉字书写中的错字错误减少,而 别字错误增多。②在全体汉字书写错误中,由字形相似导致的错误多于由字音 相似导致的错误,但随着识字量增加,被试汉字书写中的字形错误减少,而字音错误增多。在别字错误中字形和字音错误也存在类似的趋势。”

陈慧、王魁京(2001)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验研究来了解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情况,并对不同汉语水平学生识别形声字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外国学生学习形声字的阶段性。最后得出结论:“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加工形声字的特点与本民族语文学习者加工形声字的特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外国学生能较快意识到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作用(学习汉语约半年左右),同时也能较快地意识到形声字声旁的局限性(学习汉语一年左右),但他们对形声字进一步精细加工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语境效应不显著,主要是因为他们心理词典里的储存物是以词的形式存在的。”

肖奚强(2002)将外国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成系统的偏误和不成系统的失误,并且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分析对象进行精心的甄别和筛选,将那些彼此孤立的、不具有语言习得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的失误排除出去,而分析那些成系统的、有规律地联系着的偏误。这样的分析从理论上说,可以发现语言的习得规律并深化我们的认识;从实践上说,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教学。”

李香平(2008)对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进行了研究,认为高级班汉字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构形规律基础性知识;书写、认读、识记等技巧性知识;有关汉字历史、文化等扩展性知识”。高级班汉字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字形、音、意的内部网络,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真正掌握汉字系统;培养和提高学习、运用汉字的能力”。高级班汉字教材中汉字知识编选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五、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未来展望

杨丹珠(2009)认为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字教学论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比例很低。在教学方面,很多汉字教学还只是附着在综合课里随文识字,没有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更多的汉字练习只能是学生在课下独自完成。即使在部分开课单位,汉字教学也缺乏总体设计,更缺乏适应的教材,尤其是对汉字教学法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来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偏旁分析法,部件分析法,图表教授法,汉语拼音注音识字法,汉字构词、组词法,结合例字教授法。”

卢(2008)从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作者认为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是硬件设施跟不上,传授方式单一,汉字课教材与其他课教材不配套,老师用的教材也与学生用的不一样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多媒体方式和传统方式结合授课;增加、错开安排时间;学生的学习起步时间应基本一致;教材应与其他课配套,师生的教材应相同。”

李大遂(2007)对对外汉字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作者以第五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为界点,总结了在此之前与之后的对外汉字教学特点,并对对外汉字教学前瞻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将逐渐展开;字音和字义的教学与研究将受到重视;不同层次的独立的汉字课将迅速发展;汉字形音义系统性及其在教学上利用的研究将得到深入;外国留学生汉字认知规律研究将进一步加强;继续尝试编写以汉字教学为纲的基础汉语教材并付诸实验。”

参考文献:

[1] 李蕊:对外汉语教学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8,(9)

[2] 彭聃龄:汉字认知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

[4]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2005,(2)

[5] 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1)

[6] 郭圣林、梁社会:谈对外汉字教学的几个原则[J].教学研究,2006,(3)

[7] 丁晴:论对外汉字教学的确定性和情趣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8]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9] 兰碧仙:从现代汉字的结构类型看对外汉字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10]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4)

[11] 吕振华: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意识[J].经营管理者,2009(21)

[12]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3]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14] 乔璐璐:对外汉字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15] 杨冰郁、石凯民:‘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4)

[16] 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7

[17] 马舒琦: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 徐彩华: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19] 王丽、朱宏:认知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字教学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0]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21]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22]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23] 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4] 杨丹珠: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9(12)

[25] 卢:对外汉字教学现状与应对措施[J].2008(5)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长期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打好识字、识词的基础,为学生的读写创造条件;要重视语文教学纵横交错的联系,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把字、词、句、段、篇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教学的单一性;要积极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不仅要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训练,而且要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学会“运思”,养成“多思、乐思、善思”的习惯。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多思整体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特例除外)。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时,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孤立的字和词,而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小学生年龄小,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不成熟,一方面有较强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满足于一知半解, 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入门,必须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途径,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尝到学习的快乐,满足心理需要。

三、实验研究的价值及策略

本次教改实验研究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出发,以思维为中心,以多思为主线,以乐思、善思、学好语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多思”和“整体”两个层面:一是将“多思”教学引入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通过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理性的认识过程;二是突破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以单项为主的格局,采取从整体入手,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三线并举,综合改革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识字教学。以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和为低年级学生提早读写打好学语文的基础为目标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解决了以下问题:①落实了在低年级(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和先识的字群。②落实了识字教学的新程序,如先教什么、后教什么。③落实了识字教学科学化,以“集中识字”为主,兼容“字理”“溯源”“韵文”识字教学法,在实验中让学生科学地、理性地分析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识字的巩固率。

2.阅读教学。为了克服低年段阅读教学高段化,我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重点进行词、句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语言文字的精要。通过“多思”教学,着力于指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优化思维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感性材料和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凭借思维能力,主动去获取学习的成功和自身的发展。

3.习作教学(说话、写话)。为了克服低年段习作内容稀缺问题,我们加强了有顺序、有系统,由易到难的顺序训练,解决了学生“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提早做好了习作教学的起步训练。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侧重于“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学会“运思”,既要扩散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注重构思习作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方法。

根据“多思理论”和“整体性”原则,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实验研究总的策略是: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整体改革的方向、内容及目标,用“多思教学”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目标的达成。

四、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实验研究分为两大阶段和两大重点进行。第一大阶段重点是识字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为目标。“以需引思”“以趣诱思”是其主要教学特征;第二大阶段重点是习作(说话、写话)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为目标,“以疑激思”“以难促思”为主要教学特征。“阅读”教学作为衔接“识字”教学和“说、写(写作)”教学两个阶段的纽带,为“巩固识字”和“习作积累”服务。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其中二年级上册为两个阶段的过渡,时间定为2007年9月~2009年2月):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兼顾阅读教学。本阶段的实验研究具体目标及程序是:集中大量识字。确定小学低年级(第一学段)识字总量为2 800~3 000个常用汉字,除去原教材中的1 600~1 800个汉字,实际增识1 000~1 200个常用汉字。低年级在两年内基本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以后为复习巩固阶段。要求做到“低要保底”(认识1 600~1 800个“课标”要求的识字量)“上不封顶”(多识不限),识写分流,增识不写。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后直接转入韵文阅读训练,为说、写进行积累。同时,在本阶段还要做好以下工作:制订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措施,建立实验领导机构,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编写实验补充校本教材。同时,明确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即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将“三思训练”(要思、多思、善思)作为实验的主要改革内容,把识字教学与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理据,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其中一年级下册为两个阶段的过渡,时间定于2009年2月~2010年9月):以读、说、写为教学重点。本阶段确定的研究目标及程序是:“识字、阅读、习作”三线并举,提早读写,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突出重点,简化教学,加强整合,重视阅读积累、感悟和熏陶是本阶段教学的主要特征。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尚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低、条理性差”的现状,将思维训练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是实验的主要任务。

五、实验研究的实践及成果

(一)重建识字教学的新程序

我们改变过去先用三到四周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然后进行识字教学的传统教法,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重新调整了识字教学的顺序。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期,认识2 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掌握与此有关的更多知识,其生理上完全能够承受。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近些年也曾进行集中识字实验,学生在两年内识字2 500个已有先例。为了及早发展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提早进入读写,在低年级主张基本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2 500~2 8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为学生自主识字创造必要的条件。因为汉字是有规律的,只要顺其规律,即可化难为易。比如汉字形成的规律是:先笔画少的,后笔画多的;先结构简单的,后结构复杂的;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只要顺应汉字的这些固有规律来进行教学,就会一顺百顺,势如破竹。我们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掌握汉字笔画、笔顺规则后,再掌握200~300个汉字部件(偏旁部首、基本字),同时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然后进行普通教材中的随课文识字和识字补充教材的集中识字教学。(如下图)

(二)构建了“多思”整体教学模式

1.构建“六重三结合”识字教学模式。“六重三结合”识字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是:①重字形、重理据,坚持字理、溯源教学相结合。②重字音、重字义,坚持音义教学相结合。③重个体、重系统,坚持举一反三,学一个带一组的集中、分散识字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做到“形难重形,音难重音,义难重义”,根据生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形、音、义教学的重点。对于笔画繁多,笔顺难记,字形几经演变(简化),已经完全失去构字理据,难以从字形上分析构字规律的汉字,可作为“字形”教学的重点;对于受地方方言影响较难认读的翘舌音、唇齿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字以及多音字,可作为“字音”教学的重点;对于义项繁多、生僻、抽象的生字,可作为“字义”教学的重点。如果发现个别生字“形、音、义”都比较难的,可根据“学情”灵活处理。

现将“六重三结合”识字教学的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第一,重字形,重理据,坚持字理、溯源相结合。以“脑”字为例:

师:“头脑”的“脑”字,“月”字旁左边加“ ”,我们前面通过学习偏旁部首已经知道“月”与“肉”有关;而“ ”的繁体是“ ”,“”表示丝绒之类的东西。那么,“脑”字可以怎样识记呢?

生1:“月”表示“肉月旁”,右边“ ”上边像头发,“ ”内把“文”放,文化知识里面装的就是“脑”字。

师:形义结合得很好,大家再想想还可以怎样记?

生2:“肉月旁”,右边“山”无竖,文字里边住,学习文化多动脑,才能记得住。

师:说得合情合理,记住了字形,又记住了字义。

生3:“脑”字“肉月旁”,右边“文”字装满“ ”(筐),科学文化学得多,脑子聪明不会错。

师:能联系课文来识记“脑”字。“脑”字的繁体是“ ”。“鸟巢”“辎重”都有“”,“鸟巢”表示巢中有“羽毛”,“辎重”是军车上有部队的戎装,所以都用“”表示。“脑”本义指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是“脑”。它是思维器官,用心想实为用脑想;脑是肉体的一部分,所以又用“肉月旁”表示。同学们能根据“月”和“ ”的形义结合起来理解“脑”字的“形”和“义”,并说出脑子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好。

第二,重字音、重字义,坚持形音义相结合。我们要求在识字教学中务必做到:首先要读准字音,然后才能找到字义;理解字义,才能找到字形(这就是运用字典、词典进行音序查字法的操作过程)。同时,也是形音义相结合的识字过程和思维训练过程。现以“钻”(多音)字为例,教学步骤如下:

1.正音。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字的读音规律和字义的不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如:

师:哪个同学说说这两组用“钻”字组成的词语读音的不同点和形、义的不同点?

生1:两组词语都有一个“钻”字,“钻”是“金”字旁,表示与金属有关。

生2:第一组词语都有表示动作的意思,第二组词语都表示物体的名称。

生3:表示动作的词语读“zuān”(钻);表示名称的词语都读“zuàn”(钻)。

师:同学们观察分析得很正确。(zuān 钻)多用于打眼子,造窟窿,有穿过或向深度钻的意思,(zuàn 钻)多用于打眼子的工具和物体的名称。今后大家在阅读时,应注意读准字音。

2.释义。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每一个生字用得准确,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字义上。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解字义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确定字义。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从字典、词典中查出“钻”字的字义分别有“①用尖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造成窟窿;②穿过;③钻研;④指钻营(谋求私利);⑤打眼的工具;⑥指钻石”等6个义项。接着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3个句子:

①你能不能从洞里钻过去,先要用尺子量一量。

②这台钻塔竖得真高啊!

③请你帮我在这块玉的上方钻一个眼子,好用红线把它挂起来。

师:这3个句子中都有一个“钻”字,它们分别在以上句子中的确切含义是哪一项?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

生1:第①句话中的“钻”是穿过、进入的意思。

生2:第②句话中的“钻”是钻塔的“钻”,意思是打眼用的大型设备(名称)。

生3:第③句话中的“钻”是用尖锐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打成眼子的意思。

以上教学,让学生结合字、词的具体环境“正其音”“释其义”,通过分析揣摩,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生字读音,理解字义,通过思维去学习和识记生字,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三,重个体,重系统,坚持集中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每个汉字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相关的汉字构建成不同的系统。所以,科学的识字教学,既要把握单字的理据,又要把握好该字的连带系统,其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字,多识字,记得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做好单字理据的个体突破;二是把握该字的连带系统,做到“举一形而统众形”“学一个而带一群”。最后,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进行正音、朗读、释义,把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结合起来。

例如,我们使用的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是分散识字教材。尽管如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强调生字的整合性。整合是为了把分散识字变为局部集中识字,力争做到“部首归类”“基本字带字”。我们的原则是“能带就带、能靠就靠、能联就联、能比就比”。现仍以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课为例:本课生字共21个,其中要求会认13个、会写8个。整合如下:

(1)部首归类:突破“脑”字的形、义教学,可带出“肥、肿、脸、胡”等字,还可联系“狡猾”进行教学;突破“钻”的音、义教学,又可带出“镜”字。

(2)以“义”相联:(把)胡(子)刮(干)净(小猫)刮胡(子)(先抹上)肥皂(才能)刮(干)净。(以上带出的字为本课生字。)

通过以上的“带”和“联”就整合了13个生字进行集中教学,其余未能整合的就放到课文中进行分散教学。在实验中我们兼容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两大优势,既运用了“集中识字”汉字学的部首系统,带出相关的一组字,又突出了随文分散识字的特点,将字与词、句、段、篇相融,有利于理解字义的优点,发挥了汉字的系统作用,大大加快了识字进度和识记能力。

2.构建了以“多思”为主线的识字、阅读、习作三线并举的教学模式。“三线并举”的教学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以识字为重点抓好综合训练,整体提高;二是克服单纯的机械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把思维的方法、途径、过程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见下图)

3.突出学生为主体,渗透思维训练的“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三制”,即每节课40分钟里,“课内预习,师生互动教学,课内训练”各占1/3时间。

A.教学模式要求:第1课时

①目标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表达顺序)。②内容步骤:第一,破题读文(包括解析题目、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及文章背景介绍)。第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落实预习要求(感知课文大意)。第三,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全文,理清叙述脉络)。第四,朗读课文,交流整体感知。第五,再读课文,品评词句、感悟、体会思想感情。第六,总结全文,比较阅读,领会表达方法,落实语言训练重点。

B.教学模式要求:第2课时

①目标任务: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②内容步骤: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第1课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第二,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第三,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设计课中预设。第四,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并以问题(质疑)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种学习方法)。第五,回归整体,赏读课文或积累语言,或将文章写法迁移进行综合小练笔。

(三)各种实验指标凸显实验的优越性

经过两年的实验,通过对一、二年级实验班共587名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平均写字量、平均课外阅读量、平均写话字数(篇)等方面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识字量、写字量方面远远高出课标提出的低年段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优秀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超过了3 000字,会写的字超过1 500个,80%的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已完成小学六年的识字量,且会写1 300~1 500个常用高频字。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识字量的增加,为学生提前阅读提供了保证,实验班的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量也大大超出了课标的规定。大量的识字、阅读,促进了学生说、写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二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能熟练地说话、写话,能用学过的词语写通顺、完整、意思连贯的一句话、一段话,还能根据图意或要求写出字数在400字左右的作文。

此外,通过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检测,阅读成绩及作文成绩对比,我们同样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表达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生。学生普遍充满了主动识字、阅读、表达的激情和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非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活跃,心智发展更加迅速,各方面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在实验中,学生掌握了许多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增强了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的兴趣,识字量大大增加。大量的识字为阅读打下了基础,丰富的阅读积累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语文能力整体得到了提升。

随着课题实验深入、有序地开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得以不断转变、更新,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得以形成,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丰厚的成果。近三年来,36名实验教师共有86篇教学论文在各级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10篇论文在各级教学刊物上发表。谭晓帆、廖丽华、王晓英等教师在自治区、市(区)举行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

通过近三年来的改革实验,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改革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教改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各学科考试成绩稳居同类学校前列。语文教学彻底告别了“塌腰”现象,学生告别了繁重的课外作业,个人兴趣和特长得到全面发展,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实验成果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关注,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欢迎!学校于2009年5月和2010年6月先后两次就该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向家长进行展示。一、二、三年级近千名实验班学生在家长和社会媒体的监督下,现场进行识字、阅读、作文展示。家长现场抽检孩子的识字、阅读成果,当堂出题让学生写话,要求40分钟内完成。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在30分钟内交卷,学生最多能写出800字,最少能写出400字左右语句通顺、具体、连贯的习作,学生书写字迹工整,基本不用拼音代替汉字。展示会上还展示了42本实验班学生优秀作文集和学生优秀习作板报。实验的显著效果以及丰硕的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许多兄弟学校的领导看到实验带来的变化而深受启发、鼓舞,纷纷表示要把这些好的教改经验带回去学习、研究、推广。

(责编 欧孔群)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

教育技术应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汉语教学和研究。一方面,面向国际大视野的汉语教师,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新生事物历来有尝试和探索的热情;另一方面,走向世界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都将面临各类技术环境支持的汉语教学。因此,在当下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讨论汉语教育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纵观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理论问题的探讨,还是对教学应用和相关技术等实践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成果都是令人瞩目的。本文以敏感词为特征分析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相关文献,与世界教育技术现状和趋势对比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世界教育技术发展同样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论文数量和总体走势与世界潮流相一致,在理论研究、相关技术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内容基本吻合;汉语教学教育技术研究有强烈的学科特色;汉语教育技术应加强理论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特别是站在教学设计的角度统领汉语教育技术向纵深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以及教学实验研究。目前,关于汉语教学主题标引工作,我们所能查阅到的权威参考资料是许维翰、杨金香编《世界汉语教学主题词表》(1993),显然该资料中反映的汉语教学研究面貌已经不能适应二十年之后当今对外汉语学科发展的形势。任立清(2001)提出过修订设想,但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进一步的研究结果。由于没有可用和适用的汉语教学叙词、术语,以及表达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系表,本研究只得通过自拟的方式,并称之为“筛选词”,用来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对于全面和准确了解更多信息有一定难度,这是我们感到遗憾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认识到通过利用叙词的研究方法进行文献分析,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了解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历程,也可以从共时的角度观察相关学科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和清醒地认识到本学科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不足和努力方向。这对学科建设、促进和推动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特别期待汉语教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尽快开展本领域叙词和词间关系研究,并动态报告研究成果。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识字激趣提高效率

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6.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7.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上一篇:教学教研论文范文 下一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