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感悟范文

时间:2024-04-03 18:13:21

汉字文化感悟

汉字文化感悟篇1

【关键词】语感,形象感,情味感,生成,创设

1.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

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2.在实践中去落实,培养学生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2.1 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2.2 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2.3 释义悟情。

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2.4 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

汉字文化感悟篇2

关键词:感知 感悟 运用

一 、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二、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汉字文化感悟篇3

【关键词】字理析词;优化;阅读教学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字理析词则是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桥梁。所谓的字理析词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进行分析、理解词义。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字理析词,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优化教学效果。

1字理析词让识字写字形象易懂,记忆深刻

以往的识字一般是机械地读、记、看、背,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记不牢,易写错。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就能让学生轻松识字写字,且形象易懂,记忆深刻,大大减少错别字。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有一个词“攀山越岭”需要理解,“攀”是生字,比较难写。我用课件[1]出示“攀”各部件的解释:林字当中的爻字表示树林茂密藤葛交错。大是双手,下面还有一只手,表示许多手。所以攀的本义指众人在林中攀援,引申指攀附之义。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同时体会到詹天佑勘测线路的艰难。又如在教学《松鼠》这篇自读课文时,学生摘抄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把“帽缨”的“帽”写错了,右边上面的部件写成日字。我用字理给他们析解:帽是形声字,从巾,冒声,冒字上面的下框表示帽子的形状,里面的两横表示头发,帽子要做得比头宽才能戴在头上,帽子也不能做得太长,戴上遮住眼睛就看不见事物,所以书写时下框里的两横不能与下框的左右连接,下框不能把目盖住。听完析解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以前我们认为戴帽子是为了遮挡强烈刺眼的日光,所以写成日,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祖国的汉字真神奇!

2字理析词让遣词造句训练有效,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词语的积累,更要关注词语的运用。有些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更易于理解字理,达到音、形、意的巧妙结合,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了生字“飘 、漂”,先让学生想二字的形旁是什么,与什么有关联,再用二字分别造句。如“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和“云朵在空中飘浮。”马上就能区分开。教师还可以把课文生字放在新的句子里、自编的短文里或将课文中的语境进行重组,形成巩固识字的新材料,让孩子在语境中多次复现,突出字的理性。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用上这些字编故事:“天气晴朗,一只青蛙在清清的小河边晒太阳。一只蜻蜓飞过来,眨了眨眼睛,好像叫它一起去捉害虫。请农民伯伯放心,有它们在,庄稼丰收好心情。”引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说话训练,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词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不仅积累词语,而且提高了说话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字理析词让文本解读深入浅出,理解透彻

很多老师以为,字理教学主要是为识字写字服务的,在阅读教学中插入字理知识的讲解,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路。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课题或课文中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进行字理析解,往往会让文本解读深入浅出,理解透彻。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抓课题中的“毁灭”一词,课件展示,

毁是会意字,由“臼、工、殳”[2]三个部件构成,左边上面的“臼”,是舂米的器具。下面的“工”,本义为建筑用的筑杵,引申义是精巧,精致。师问:“上下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石臼做工精致”。右边的“殳”本义为古代掷击用的兵器,凡从殳取义的字皆与掷击、兵器、操持等义有关,如役、殴、段、(杀)等字。师问:“左右合起来什么意思?”学生稍沉思片刻就纷纷举手,指名回答:“精美的石臼被人用兵器猛烈击打,石臼坏了就是毁。”同学们表示赞同。接着用实物演示法析解“灭”字,我点燃一张纸,用铁皮黑板刷压住火,师问:“火怎么了?”“火灭了”“这就是灭字的由来,它也是会意字,上面一横表示能压住火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毁灭的理解(用兵器猛烈击打,还放火烧,就是彻底地消灭)。接着解读文本,出示问题:课文写圆明园被谁彻底地毁灭?是怎样被毁灭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读后让学生说说此时心情。带着无比痛恨之情再读这一自然段。又提问:被毁灭掉的东西有价值吗?如何估量?为什么这样评价?让学生带着喜悦、自豪之情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后,直奔难点: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课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文本解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仇恨侵略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4字理析词让情感渗透潜移默化,滋润心灵

通过对汉字的字理析解,让学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从而油然而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汉字的许多造字规律非常形象而独特,巧妙地利用字理析词,让情感渗透潜移默化,滋润心灵。如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我抓“恍然大悟”一词中的“恍 ” 和 “ 悟 ”[3],运用字理来析词:“恍 ” 和 “ 悟 ” 都是形声字。“恍”的左边像(心脏),右边是“光”,表示光亮,光传播速度快,一下子就到达心脏。“恍然”就是猛然,一下子的意思。“悟”的左边也是像(心脏),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右边是个“吾”,兼表觉悟者。“悟”本义是觉醒、明白。所以“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猛然觉醒,就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吴王恍然大悟什么呢?(吴王明白了螳螂、蝉、黄雀三者的关系,更懂得了自己、楚国和诸侯国的关系,吴王攻打楚国,其实诸侯国就会来攻打吴国。)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他恍然大悟啊?(少年)这少年就这么轻松地一劝说,就能够让吴王打消念头,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啊?(我觉得少年是个机智勇敢的人;我觉得少年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觉得少年能想出这个方法劝说吴王,实在高明,我真佩服他:我觉得少年勇敢爱国……)读了这则寓言,同学们悟出什么道理? 学生自然总结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学生明理做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带领学生应用字理析词,努力挖掘字理知识的潜力,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字理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新思考网字理小屋.

[2]《汉字源流字典》中第277页,第23页,第107页

汉字文化感悟篇4

一、在读书中感悟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多读书可以理解内容,多读书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让学生自由选择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演等;读时让学生尽情展示、相互挑战;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要让学生感悟秋天雨的美及秋天的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齐读、分小组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感悟。可以这样说,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了,那么他对文章的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读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

二、在质疑中感悟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质疑,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因为学生如能质疑,说明学生对课文已有一些感悟,他们想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并寻求别人的帮助。

在教学《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教师在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就质疑:题目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在第二课时的精读阶段时可抓住“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这两句话引导学生质疑: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们“愚”在哪里?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这几个问题把学生从课文的文字表面引入到情境中理解,形成了从字面获得的已知与深层意义的不知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认真地联系课文内容去探究,从而达到有所感悟的目的,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及难点。

三、在交流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交流”就是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悟,并在交流中获得发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时亮出自己的“悟”。

在教学《掌声》一文时,可让学生进行交流:文中共有几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表达些什么?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是掌声让英子鼓起了勇气,是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样的深层感悟是学生在宽松、自主的交流中获得的。

四、在积累中感悟

积累语言不仅能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服务,而且也能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感悟的过程。注意课内外阅读的语言积累,可以使学生从积累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在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查一查、想一想,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去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如教完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后,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近义词中感悟其异同点,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服务。

五、在训练中感悟

随着人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曾经“大红大紫”过的“练习”已经逐渐销声匿迹。的确,过去的语文教学仅把目标指向语言文字训练,把阅读教学搞得支离破碎,确实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我们也不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也是学习语文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训练都是需要的。训练本身并没错,关键是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如《桥》中有个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豹子。教学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训练:(1)比。出示两个句子: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豹子。②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中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让学生比比这两句话的异同。(2)议。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3)悟。从“冲”“揪”“吼”“像只豹子”中能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4)读。有感情地读句子。(5)思。从该句中,你联想到什么?这个教学过程融训练与抒情于一体。通过比、议、悟等形式,学生从中体会到老汉的高贵品质。如此,就把语言学习置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在解读词语、品味语言韵味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发展,实现了语言训练与披文悟意、披文入情为一体。

汉字文化感悟篇5

关键词:习惯 姿势 观察 示范 多元评价

汉字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正确地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从汉字的工具性看,写字是学生学习、生活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写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影响到学生识字、阅读等语文知识的学习;从人文性看,写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及审美情趣起到决策作用。

一、进行写字教学模式探索的背景

通过调查和测试,我们发现部分小学生汉字书写的状况令人堪忧:68.3%的学生书写的字体不够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甚至7.1%的学生错别字连篇。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写字技能的训练;二是学生书写时多数只求完成数量,忽略了书写质量,教师批阅也只注重字的对错,忽视了对汉字书写美观、规范的评价;三是教师对写字教学缺少研究意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将写字内化为自觉行为,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评价能力是我校写字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经过几年探索,总结归纳出“悟――范――练――评――结”五环写字教学模式。

二、“悟――范――练――评――结”五环写字教学模式操作

一环“悟”――读帖认字。读帖是指临摹者在书写前对范字认真观察,将范字形体较清晰地会意于胸的过程。众所周知,小学生写字时常常不会读贴,或对范字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随意性很大。为克服这种盲目性,我们训练学生动笔写字前做到三步走――“看、思、记”: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斜正,每笔每画的起始转折;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琢磨书写中的匀称、平衡、重心、宽松、紧结、窄长、扁平等关系;记下笔画的位置,字的整体布局。通过编制顺口溜、儿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汉字结构特点、书写规律的感性认知。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整体把握”的读帖习惯,体会到了汉字的神韵,积极促进了书写兴趣的培养。

二环“范”――随师会字。教师范写是对学生渗透、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分类施教,其间不断强化笔法指导。

(1)以示范法讲解笔画的书写。教师借简单图示讲解、示范汉字“下笔、行笔、收笔”三步,以投影、板演、师生互动等方式授予学生汉字笔画的提按、转折、轻重、缓急等运笔及执笔方法。

(2)偏旁部首的写法进行分类执教。借助网络视频教学,由浅入深,交替进行。

(3)对字的结构训练,随文进行归类。在读贴意会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执笔运气,触类旁通,把握规律,做到:疏密匀称、大小独具、变化参差、围而不堵、对称平衡、穿插避让、呼应连贯、重心平稳等。

三环“练”――反复写字。练写是学生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为避免反复练写的无效性,结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写字教学“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写字初,就对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执笔方法做到反复指导。类似“身正、肩平、臂开、足安”这样简练的口诀提醒以及“指实掌虚”三指执笔要领的强化,都有助于学生对正确书写姿势的领悟。

实践中发现,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效果,需要教师反复加强对问题个体的指引和训练。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四环“评”――多元辩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否则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乐趣。”

“评”的环节,是激励、是提高。课堂教学中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联动,学期中进行展览、比赛式激励评价,学期末实施“写字等级制”,“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赏字、辩字、写字能力及自主竞争意识。

五环“结”――规律记字。教师利用口诀、要领再次强化认字、写字规律,促使学生将字形了然于胸,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和技巧,着实提高了写字水平。

三、“悟――范――练――评――结”五环写字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在“悟――范――练――评――结”写字教学模式的观照下,学校创设了良好的练字环境,通过开辟班级展示栏、举行写字擂台赛、评选“校级写字小明星”发挥竞争机制等方式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写字潜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做到了写字时坐姿端正,凝神静气,观察细致敏锐,蓄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了写字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字文化感悟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材;语文教学

2016年9月小学一年级更换语文教材,采用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变化,也顺势而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新课堂,希望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教材,跟随新教法,沉浸新课堂,习得新知识。因此,笔者在本文就部编版教材使用感悟进行归纳如下:

一、新教材・五变化

截至目前,全国小学语文使用的教材版本有粤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北京版、语文版、北师大版等,2012年教育部从全国调集了50多位专家,组建语文教材编写组,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进行重新统编,叫部编版教材或示范教材。新教材于2016年9月份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统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编写的目录顺序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 二、课文。

部编版新教材的目录顺序则变更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通过本学期对语文新教材的使用,笔者发现新教材具体变化有五方面:

1.入学后,先学部分基础常用字,然后再学拼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汉字,拼音作为汉字的语言符号,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得很少,所以在教材中换一下顺序,关注学生的需求,先学一些基础的、常用的汉字,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语文学习先挂钩,然后再开始正式学习。

2.第一册识字量从400字减少到300字。在教材的开头篇目中,先学40个常用字,如天、地、人、你、我、他,学生在绘本、童话、电视新闻中经常见到,并不陌生。新教材中增加了常用字的识字比例,减少了学生在生活中不常接触的汉字,也不再是直接学习弧o、e、i、u……了。

3.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带领学生开始课外阅读。在新教材第一单元“入学教育”中,有一幅讨论《西游记》的插图故事,表达了语文学习中对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视,通过看故事、读故事、演故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入学教育”中,首次提到阅读教育,将阅读提升至识字、写字的同等重要地位。

4.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是指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妈,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同辈哥哥姐姐等,不会增加家长的辅导负担。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有的口语化,有的精炼,每个人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故事,养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5.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栏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学生写字不能弱化,应学习写字的规律,观察字的写法,按照笔顺规则,在写字的时候了解字的写法,认真书写。

以一年级新教材上册为例,可以看到整学期教材结构包括我上学了、集中识字(2个单元、10课)、汉语拼音(2个单元、13课)、课文(4个单元、14课)、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梳理出教材组成:导语―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含口语交际),新教材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内容,体现整合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材具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

二、新教法・新课堂

1.入学教育:观察・感受・模仿。入学教育中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有四幅插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语文学习乐趣,了解读书写字正确姿势和书写执笔方法,奠定语文学习好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然后,结合插画内容和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课堂学习常规。通过读书写字姿势插画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姿势,鼓励学生模仿姿势,做好课堂学习起步训练。

2.汉语拼音:情境・语境・规律・游戏・体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插画,让学生观察插画,有机结合字母、音节进行说话训练,在语境中进行拼音学习,训练语言。在插画观察中,学生观察情境图,认识朗读音节和词语,并用音节和词语说话,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同时,在新教材中的字母插画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插画中提示字母音、形、事物体态或形状等,发现插画中字母的形相像的地方,也可以在音节旁的卡通图中观察发现拼音之间的规律,发现鼻韵母组合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学习发音,识记字形。此外,在汉字拼音中,新教材还编写了顺口溜,用顺口溜学习字母,设计游戏巩固字母音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3.识字写字:生活识字・语境识字・自主识字・写字规则・动笔写字・良好习惯。一年级新教材中要求学生识字量为950个,在识字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识字要求,多认少写,扩大识字量,提早阅读,承认学生差异,鼓励W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在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生活识字,依托教材内容,利用好学生生活经验,让生活成为“课堂”进行识字教学,在广告牌、电视、广播中识字,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在生活中进行识字积累;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材料,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通过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去认、去记、去说,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设计阅读竞赛活动、字词游戏,让学生交流识字,或者自己对熟悉的字进行加减变换,在识字的时候,渗透识字方法和知识,学习识字。一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打下写字基础,才能写好字。

4.阅读教学:朗读・交流・感悟・表演・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大声朗读,读懂课文,置身其中,去感悟课文中的人物,读出课文中的角色,读出课文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悟自得。教师对课文中不易读好的句子或长句子,会示范朗读,让学生认真听,学习朗读技术。在朗读后,教师给学生预留时间,去交流、去体验,说一说自己在朗读时对课文的感悟,大胆表达见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朗读思维。教师还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对好词佳句、好篇章的朗读、背诵、积累。教师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设计了表演环节,让学生模仿课文人物的动作、神态,还原课文,在课堂中“动”起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口语交际:情境・话题・美句。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围绕某话题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去对话交际,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动,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记录学生童趣、精彩美句,让学生体验交际成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继而在课堂上、生活中大胆主动说,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新教材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是一本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的好教材,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新教材变化,创新使用新教法建设新课堂,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1]乔德祥.浅谈语文新教材的比较、探究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87-88.

汉字文化感悟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只有搞好识字教学,学生能够识字、认字,我们才能继续进行教学,学生也才能自主的去阅读、写作,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需通过种种方式激发学生保持识字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识记生字。汉字的产生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它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谁都不会否认,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挖掘汉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产生认识更多汉字的愿望,或者激发学生识字的需求,使得学生有强烈的识字愿望,对汉字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都能保证学生识字的持久性。而让课堂充满情趣,既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指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1.游戏――谜语法学汉字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经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做游戏时注意力十分集中,观察力入微,记忆力非常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面对识字教学这一难点时,采用了游戏―猜谜语学汉字的方式。我先说出谜语,然后让学生猜。由于学生不知道这个汉字的读音,在猜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描述把汉字比划出来。最后,我揭晓谜底,并把原因讲给学生。这样学生经历过自己猜想的过程,对于这个汉字的读音、结构和写法就会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汉字“校”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十个人打架,八个人拉,六个人回家把门插。”然后,我提示学生把这些数字拼凑在一起,想象一个汉字,而且这个汉字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学生都非常积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数字组合成不同形式的“字”,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组合成功,但是他们真正参与到了其中,锻炼了语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我说出答案时,学生都恍然大悟,深刻地记住了“校”字的写法。又如,教学“高”字时,我对学生说:“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张开嘴,小口往里跑”;教学“府”字时,我说:“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有个小矮人,只有一寸长”。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很多字都可以谜语的形式教给学生,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的汉字,还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拆分法学汉字

有些汉字我们可以将它拆成基础字和附加一个偏旁或是其他字组成一个新的汉字。我们可以将这些字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字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写出由这个字组成的新的汉字。

例如,“抱”字,它是以“包”字为基础,添上一部分得出的新的汉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包”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然后启发学生找出带有“包”字的汉字。最后以“抱”字为例子,告诉学生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提手旁是与字的含义有关,“包”是与字的读音类似,并启发学生找出类似的汉字,如跑、鲍、饱等字。又如,以“火”字为基础的汉字,我们可先引导学生思考与之音相似,而且由它组成的新的汉字。学生肯定会非常快地想到伙伴的“伙”字,因为音相同,而且添上单人旁,表示伙伴的“伙”字意思指的是人。然后,我们再让学生找出学过的由“火”字组成的其他汉字。在这样拆分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最后的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找出的所有汉字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加以补充,这样才能让拆分法学习汉字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这样拆分法学习汉字,能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让学生亲自感受造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汉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汉字学得更加全面和系统,记忆汉字的记忆也更加简单和轻松了。

3.笔顺口令法学汉字

小学的汉字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汉字的形、生、义等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无误。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汉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笔顺口令法教学生认识和学写汉字。

例如,“卡”字的学习,我这样设计口令:“卡”字如何写?“卡”字这样写:一竖一横一大横,再来一竖加一点。然后,我让学生在写这个汉字的同时默默地念出这个口令。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这个汉字的记忆,也使得学生掌握了书写这个字的正确笔顺。

这种口令法教学法比较简单,只要教师用心编写,每个汉字都能编写出相应的比较流畅的口令。教师再让学生在口令的指导下书写和记忆汉字,就能使学生轻松地将汉字装入自己的脑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汉字。

4.“加减”法学汉字

汉字构成的形式和书写的难易程度虽然不同,但在记忆时还是有一定规律和方法的。在小学高一点的年级教学中,针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经验,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字形。这时学生会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将这些生字与学过的熟悉汉字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记忆就会更加牢固一些。在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前,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学习和记忆新的汉字。例如,“门”字里加个“人”就变成了“闪”,加个“木”就变成了“闲”等;“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电”“白”“申”“由”“旧”等;“丢”字去掉一笔变成了“去”;“太”子去掉一点变成了“大”;“花”字去掉草字头就变成了“化”等等。采用“加减法”教学生学习汉字,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汉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适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三、加强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深情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美。教师也可以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文章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汉字文化感悟篇8

关键词:晨诵;午写;暮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0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68

语文课程重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读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到母语的魅力,爱上语文课。具体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一、晨读激情飞扬,激发语文兴趣

晨诵,也就是晨读。即每天清晨到校,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啾啾的鸟鸣,学生端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用琅琅的读书声演绎一天之计在于晨的美妙,以诵读的形式积累感悟语文的美妙。有的学生按自己的目标、计划自读;有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领读、齐读、自读、对话读、分角色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有的学生配音吟诵。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活跃了晨读气氛,学生兴趣盎然,可在阅读美文中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知识的多少,而在享受读书的乐趣。低年级晨读以图文并茂的儿歌、描写优美、小而精悍的小美文为主,贴近儿童的稚嫩心灵。在朗朗稚气的读书声中,让学生快乐的心灵犹如畅游在蓝蓝的大海中。这样,学生不仅享受了阅读,还把人文关怀渗透进了心灵。如读《轻轻跳》: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学生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知道了要“爱护花草树木”这一人文情怀。中高段晨读主要以优美的散文为主,散文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晨读散文不宜太长应精选优秀精短文,如读琦君的《桂花雨》感悟到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及对故乡的思念;读林海音的《窃读记》读出了窃读的快乐和惧怕,并永远记住了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读许地山的《落花生》跟着作家一起感悟做一个怎样的人,同时在作品中读出自己,用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融入进去诵读文本,认真体悟……另外,教师还可以精选冯骥才、梁晓声、季羡林、李国文、席慕蓉、张晓风、林清玄等作家的精品散文让学生在晨读中激情飞扬,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午写凝聚心神,感知语文奥妙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观其字,知其人”,让学生从小练得一手好字,将受益终身。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午写。写字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种修炼。每天中午到校,琴声悠扬,笔墨飘香,伴着甜美的声音,和着美妙的古筝乐曲,学生开始写字练习。一二年级练写铅笔字,三四五年级练写钢笔字。每次习字不在数量多少,而在质量优劣。从一笔一画入手,循序渐进,力求实效。为鼓励学生认真写汉字,凝聚心神,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写好汉字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写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应该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若教师写字功夫较好这时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若教师的字写的不是很好这时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写字练习,并可以与学生展开比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好。这一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方法:教师可以每天选出写得最好的前三甲张贴于教室板报中,一星期一换;可以组队进行团体追逐赛,每天积累分数,一周算一次总分,看看哪个队获胜;也可以利用做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写好汉字。其次,教师要在午写前开展相关的活动,先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奥妙,如可开展“折腾汉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在写“马首是瞻”这个成语时,教师可先解释一下该词的意思,即古代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形事,现在主要指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者是乐于追随某一人,可见这个“马”很重要。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写这个字,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象形字,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这个字但不是现在的简化字,学生就会写出五花八门的“马”字。教师接着给学生展现这个字最原始的写法以及其演化的进程,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源头,感受到语文的奥妙。

三、暮读沉淀心灵,体悟语文真谛

让学生有兴趣读书,有时间读书,有能力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因此,教师应把存储的理念引进阅读,为每个学生建立了“阅读存折”,将“阅读存折”按照主题进行编排,使每一位学生参照阅读存折中的阅读书目,天天晚上进行自主阅读。这也就是暮读活动。

在阅读中,学生要注意读出自己,即读出与作者的共鸣;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要读出问题,即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要及时批注,积极地与家长或者老师沟通交流,真正的读懂文章。一二年级学生每天坚持读书不少于20分钟。三四五年级每天坚持读书不少于30分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要专心致志的阅读不能够三心二意,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语文教师要根据家长填写的阅读评价,结合学生做的摘录笔记、批注等进行总结反馈,评选“阅读之星”;要引导全家参与,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竞赛,颁发“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证书,评选“书香家庭”。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沉淀自己的心灵,汲取成长的营养。

四、结语

总之,晨诵、午写、暮读活动在校园的积极开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读出自我,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升自己运用母语的能力,在写字练习中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感悟汉字线条的刚毅与柔美,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同时有助于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吴开宗.关于让小学写字教学充满活力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3):152.

上一篇:旅游营销推广方式范文 下一篇: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