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4 20:19:27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管理

1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比作大脑,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好比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企业通过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简单的核算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那么基于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与实时发生业务处理、管理控制相分割的传统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将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那么,建立在企业信息管理化下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化系统”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是一个能与业务协同处理,能实时进行数据处理,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它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随时利用账表一体化产生业务执行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信息生成和传递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财务职能与企业各环节的密切联系。使企业的信息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2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现行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2.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使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2.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2.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大量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2.5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

3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运用了电算化系统的企业,只是解决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进一步提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实施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既上会计电算化,也搞信息网络平台,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是分离的,不相干的,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3.2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行业所运用的电算化软件版本种类多样化,系统开发与应用平台不相兼容,系统结构复杂化。为数不少的企业所运用的电算化系统大多是软件单机版,跟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往往是脱节的。一些企业实行了核算的网络化管理,但没有与整个管理平台连接起来;从而为信息一体化的推进增加了难度。

3.3安全性问题是顺利实施网络会计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垃圾文件泛滥成灾,网络黑客充斥其间的时代。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泄露、破坏和遗失。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色INTERNET传递,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等安全问题,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3.4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相应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管理,不仅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问题。

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必将为企业今后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元略。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财务与会计,2000,(4)。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2

摘要: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不确定性加大等问题,会计论文可以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

据测算,到2013年我国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近40亿元人民币,2007年-2013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20%,而这种信息化就包含了会计信息化。如此快速的信息化速度必然会对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企业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必须科学应对才能在享受信息化的益处的同时化解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文件,企业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目标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在传统的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由人工完成,但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将会计信息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使得内部控制的方式、范围、内容等都发生了改变或者进行了调整,这既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机遇,同时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1.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机遇

首先,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由原来的顺序控制转变为并行控制,即可以在财会业务处理过程中或者处理后实施控制,而不必按照传统模式按照业务流程在账簿处理完毕后进行控制,使得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大为增加。其次,内部控制的方式多元化,在信息化条件下,各种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得内部控制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用使得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内部控制不必一定要到现场查证,或者采取查询账簿的方式来进行,增加了控制方法与手段。再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可以大量的利用计算机软件预设模块进行数据处理,而不必通过手工进行计算,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从而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

2.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

首先,从内部控制的对象来看,相比于传统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从单纯的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计算机同时的控制,这种控制对象的增多无疑会加大内部控制的风险。其次,从控制的内容来看,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对账、核查凭证等方式来进行,但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上述内容外,内部控制还必须对财务软件中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安全性等进行控制,在现代存储、摄像技术发达的前提下,内部控制的难度加大。再次,从内部控制环境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不再简单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可能拓展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甚至是外部宏观环境,因为这都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控制环境复杂化。

以集团公司为例,在控股子公司模式下,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完全的控制权,通过财会部门的信息化,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可以实现完全的控制。这一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时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母子公司之间的沟通,这就突破了传统内部控制模式中的地域空间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另一方面,不同的控股子公司之间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比较,发现某一子公司财务异动行为,从而更好的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

同一控股股东、联营公司、参股公司是企业所不具有控制权的,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不同于控股子公司,一方面,由于不具有控制权,为保护不同股东的利益,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难以实现实时对接,企业内部控制更多的是依靠审计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完成,从这种意义上讲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难以起到大的作用。但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的规范下属公司的财务行为,能够为实施财务检查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对于内部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不仅面临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人才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1.信息化使得内部控制不确定性加大

从内部控制的流程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首先,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将财务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这种人工输入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由于人工容易出现失误,以及输入过程中难以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等问题,从而使得数据输入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次,由于现代计算机安全技术特别是网络安全技术还无法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百分之百的安全,并且在这种互联网状态下各种人为的失误很容易将会计信息泄露且不容易被察觉,但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都保存在这种信息系统中,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非常完善才能有效的防范这种风险,而目前还尚未完全达到这种状态。再次,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明确不同权限的方式来掌握和更改会计信息,但一方面这种口令可能被泄露,另一方面上级可以对下级的财务信息进行更改且不会留下痕迹也使得责任难以划分,这就使得整个内部控制的风险较大。

2.信息化使得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位问题

首先,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可能更多的是对财务软件或者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账务进行核查,在此情况下,部分财会人员可能疏于对原始凭证,属于对账务发生事实的了解,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其次,在信息化条件下,一般认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会出现错误,这就使得财会人员过于相信“机器”的力量,从而对部分数据疏于复核,或者没有与现实中的账务进行核对,但信息系统内部通过各种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子条目没有选入或者说查询条件出现差错等都有可能导致结果上的问题,这也可能使得内部控制出现缺位。

3.内部控制的外部条

--> 件还有待优化

首先,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信息化要求相关人才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能够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并经过专门的培训,能够全面的掌握财务软件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操作,但现有的人才一方面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他们对新的会计制度、国家最新颁布的法规条例等不太清楚,也难以用于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实践上不足,对企业内部各种新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甚熟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其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其次,从内部控制的环境来看,当前企业更多的是注重会计业务的处理,注重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此外,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也相对不够,这都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会计信息化背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会计信息化服务的供应商,要通过有效的参考服务供应商的以往信用记录,市场份额等指标,确定服务供应商在信息安全、信息软件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等情况合理的选择信息服务供应商,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奠定基础。其次,要注重内部控制氛围的营造,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帮助财会人员树立内部控制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再次,要强化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要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帮助财会人员甚至全体能够接触到财务信息的人员树立一种风险意识,让其了解到任何信息的泄露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从而帮助其树立风险意识。

2.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完善内部授权制度,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通过完善授权的方式,授权后业务处理的职责划分等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以此避免出现职责不分甚至等行为。其次,要完善岗位职责分配。对于信息化条件下财会系统的管理员、操作员、数据审核人员以及后台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必须明确,以此来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可靠,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再次,要严格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于会计业务处理,必须明确账簿的建立、经济活动事实资料的记载等会计行为的流程,以此为事后的监督检查提供保障。

3.强化监督检查

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会活动进行分类,并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程度、风险的大小决定是否引入审计部门进行全程监督,以此来加强内部控制的力量。其次,要强化日常监管活动,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完善对会计凭证等资料的审查制度,避免出现监管不严或者监管随意性大等问题,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丽群.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20): / 57-59.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3

会计信息化起源于1954年,美国通用公司最先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在这一时期,会计信息化正处于开端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而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开端则比较落后,在1978年才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而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从财务软件的自主开发、内部共享发展为商品化,从单纯的记录型软件到多元化的管理型软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发展的速度也正不断加快。在我国,未来的会计信息化趋势也向着成熟化、多元化、智能化不断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企业只注重会计信息化的结果,而忽视了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即高素质的、能够匹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现今的大部分企业当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在一些素质方面存在着欠缺。现今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在拥有高超的会计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其拥有对于现代化设备及技术的掌握。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进行调研即可得知,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无法同时达到以上两种要求,会计业务能力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往往年龄也相对较大,对于会计信息化所要求掌握的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均比较落后;而对于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度较高的年轻的会计人员来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较短,相关经验欠缺,也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所提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管理制度较为滞后

由于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发展速度较快,许多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同时,都忽视了对于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简单的更新软件、设备,它对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有相对应的要求,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特点。但观察现今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所相适应的制度大多不够完善,甚至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和混乱。具体表现如,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模糊,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没有相关规范,而大多数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在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并不能与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相匹配;在软件技术方面,系统维护、软件的使用与管理等等都存在着欠缺,而在软件的安全性方面,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三)会计信息保密性较低

会计信息化改革了原本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对于会计信息的拷贝、复制都非常方便,而先进轻便的电子传输储存设备也代替了传统厚重的纸笔,携带方便轻巧。而这些特点在为现今的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大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同时为会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形成了威胁。并且,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于网络技术的利用,加之现今一直没有被解决和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许多财务软件并没有足够安全的程序和措施保护信息安全,很容易被黑客所破解袭击,进而造成重要的财务数据被盗取、修改或抹失,最终为企业造成重大的、无法挽回和估量的损失。

(四)会计信息共享性低

会计信息化的一大优点即为信息传递、共享十分方便快捷,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效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现今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都并没有实现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享,会计只是作为独立在企业中的一部门,其相关信息无法通过网络与相关金融机构如税务部门、银行、财政部门等共享,也无法在企业内部便捷共享。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环境背景有关,也与我国现今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相对落后有关。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来说,会计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沟通,对于会计信息的交流形成了阻碍,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

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相关高素质人才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吸收高素质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加强投入,使得企业能够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以推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投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中,要注重规范性、针对性,结合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培训,为企业储备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企业要针对自身具体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缺失,并针对所出现的缺失进行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制度的完善工作中,要着重注意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契合,相关制度要全面具体,注重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如对于会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在整体的企业管理体系方面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适应,使得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增加;而在软件使用、维护和管理方面,要有的放矢的对于相关工作流程规范进行具体规定,减少在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漏洞和误差的机会。

(三)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措施

在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只从企业角度单方面做出努力还是不够的,要经过社会各界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达到最终目的。在国家的角度,要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给试图窃取、破坏相关会计信息的不法分子以震慑,使他们的犯罪成本增加,从而不敢轻易妄为;在社会的角度,也要大力宣传诚信诚实,公平竞争的良好风气,在道德层面对侵犯会计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谴责,减少类似犯罪;而在企业的角度,加强会计相关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规范性管理则是相当有必要的,能够有效的增加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加强研发会计信息化技术

会计信息化若想实现相关信息的全面共享,就要从企业内外两部分因素着手开始建设。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方面来说,要着重加强财务软件的相关功能建设和设计,通过网络便捷的信息传输、共享技术,实现与各财务部门如银行、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的交流,做到及时沟通适当的财务信息;而从企业的内部角度来说,要打破会计部门独立于整个管理系统的状态,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共享到各类企业生产运行所需共享的环节,使得企业在生产管理时,能够及时、方便的做到信息共享、查询和提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今天,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都非常明显。而在现今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大多数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有关,难以避免会出现许多发展速度与发展状态不符的问题。而针对会计信息化工作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注重把握其根本症结,采用具体实际的解决对策来化解问题,从而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程,进而完成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完成度越高,就越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会计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4

(一)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在当前的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管理工作大多依赖于人工管理来完成,这种管理方式,不仅管理工作效率会受到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无法时刻保持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其管理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个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工作分为多项内容,其不仅包括了企业项目预算,人力资源的管理、材料采购管理、资金支出管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一定数量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才能够完成管理工作。而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就能够有效缩减集团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降低每个环节的管理运行成本,并且减轻可能因为工作人员工作状态而带来的影响,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确保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提升集团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利用人工进行管理,在集团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容易受到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降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一直以来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对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不是很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很难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实现企业会计的管理信息化,就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首先,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构建而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很少会出现工作失误。并且,在当前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即使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失误,管理系统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提示,由工作人员及时决,将影响降至最低。其次,随着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以及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管理还会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实现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率的有效对策

(一)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就当前的社会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形式,并且,经过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这对于集团企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所以说,作为一个企业,就应该积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资金力量并不是很充足的中小型建集团企业而言,为了避免因为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资金过大而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还可以通过系统分级构建的方式来逐步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在实现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完善系统功能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其中不但涵盖了企业项目预算,人力资源的管理、材料采购管理、资金支出管理,还包括企业材料购进管理、费用管理以及年终结算管理等。在这些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在对集团企业会计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管理系统功能实施有效改进和完善,防止系统功能出现相互制约性。

(三)重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系统软件更新

依照集团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的特性,不同集团企业应该建立起不一样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有针对性对自身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软件是整个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实现的基础,要是集团企业软件资源不足,即使拥有优秀的硬件资源,也很难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性。所以说,为了不断加强集团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企业就应该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其能够满足管理难度越来越高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更好的促进集团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对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中我们了解到,会计信息化是当前集团企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集团企业中实施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合理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企业采用分权独立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体系上表现出信息的准确性过低,汇总的效率较为低下的状况,因此有效的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5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 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

[5]何日胜.“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B.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健全与完善,管理会计在其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如责任会计、全面预算、标准成本等)解决好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信息资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据调查,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中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以全面预算为例,南京大学会计学系2000年初起对我国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的现状及其作用的调查报告表明,尽管有94.4%的企业认为全面预算较生产经营计划更具科学性,但企业预算管理尚存在很多认识与实务上的盲区,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子预算(如资本支出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除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企业对管理会计运用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基础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制约

会计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环境因素是导致会计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因之一。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运作中也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这些环境中,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法律环境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信息的规范化程度等;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管理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方法。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只有立足于企业和环境并在变化的环境中研究管理会计,才能使管理会计充分运用于企业实际中。

(二)信息基础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制约

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建立在信息自由流动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信息基础,或者没有合理的信息供给渠道,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可见,信息基础是管理会计实务赖以生存的土壤。通常,信息基础受多方因素制约:1、信息无偿假设,即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资料是建立在信息无偿取得基础之上的(即交易成本为零),而现实中企业必须以高昂的代价取得所需的信息资料。2、信息计量与整理难度大。主观上,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在理论上是先进、科学的,但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客观上,管理会计处理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也同样制约了信息的计量与整理。3、信息滞后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所收集的信息在及时性、全面性上都无法适应经营管理者决策、控制的需要,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三)制度基础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制约

企业制度包括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组织制度、财务制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完善性,它规范了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企业制度的作用与管理会计是相通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管理会计运用的有效性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基础之上,然而,在我国,约有65%左右的企业在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企业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来,企业文化与管理会计运用及其运用效率不相关,事实上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邯钢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如责任会计等)加强内部管理,从内部挖潜,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在“利企兴企”的企业文化基础上,以此提高职工责任感、使命感、敬业感。

(四)素质基础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制约

管理会计是人造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在运用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的因素(如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等)的制约。其中,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管理会计运用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我国从业会计人员总体素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1、知识层次低。全国1200多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20%。2、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中多数人属于记账、算账型,而缺乏管理会计专门人员。3、职业水准不高。总之企业会计人员以现有的业务素质是绝对难以胜任管理会计工作的。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环境基础建设

环境基础建设是企业生存的土壤,是制约企业管理会计充分发挥运用的根本动因。因此,当务之急是构建适应管理会计普遍运用的环境基础。其基本思路是:(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环境,强化市场观念。这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充分运用的根本所在。(2)建立健全管理会计法规体系,强化管理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规范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提供法律依据。(3)加强管理会计道德规范建设,健全企业内部制衡机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借助MIS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大多数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时,在信息收集、整理、计算、分析等方面都会遇到一系列难题。为此,企业应借助MIS。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伴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而产生和发展的。作为MIS的关键技术之一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一个面向企业外部系统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在企业内外部系统中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共享,通过物流、人物、资金流、信息流等程序模块对企业内外部系统中的所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ERP凭借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以及信息集成的“系统性”、“完整性”,必然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上述难题,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入ERP为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无可估量的,但是,由于ERP系统的构建是企业的一项巨大工程,其人、财、物力资源和时间耗用之多,是许多企业无法承受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科学决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运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系统工程,它的构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外部的人为赋予,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发生成的,代表企业整体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将长期作用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积极的企业文化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使员工产生共同愿景,并促使员工自觉地向着企业既定的统一目标努力;而消极的文化将助长员工的惰性,必将导致企业的消亡。因此,企业当务之急是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与市场机制相符合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制度(如海尔文化),为企业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提高管理者素质,优化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结构

管理会计之所以未能在企业中充分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自身和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对此,一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理论水平,彻底改变管理者重会计管理、轻管理会计的思想,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运用扫清障碍。二是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使其逐步从记账算账型人才向经营管理型人才转换,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从实际操作入手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局限在纯管理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上,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其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之间人为地筑起一道厚厚的屏障,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及。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应立足企业实际,对现有管理会计理论(如预测方法、决策方法、预算管理、责任控制方法等)进行恰当的修正,以达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这样,管理会计理论才能为企业普遍接受,才能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7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第一,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基础要件。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其中会计信息化建设正是一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二,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财务会计职能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企业财务会计职能十分复杂,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就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可行性而言,软件方面,我国财务软件自20世纪90年代便已步入商品化阶段,企业管理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会计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中。而在硬件方面,各种高速度的CPU、海量的存储空间以及先进的VPN等设备的出现,不仅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在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完善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议与思考

(一)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要从整体规范化的角度来建设会计信息化,就必须从战略高度将其纳入企业的文化体系建设中去。首先,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对整个企业决策的重要性,要把会计信息应用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实现决策的有效化。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层次认识和思考,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在电脑上安装几个财务软件就足够的,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业务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健全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理论研究到会计实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对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全面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在这次重大的变革中,我们要做到从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制度完善上深入做好工作。

第一,深入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相关专业人员要结合实践应用不断深入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相关主管部门要将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给予充分重视,并从制度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要把握好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问题的研究上,不断深入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

第二,会计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因此从建设初期开始就必须做好相应的规划,协调和管理。要健全完善会计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法治环境,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事业的稳步有序发展。最后,为实现信息共享与传输还应该建立和维护实时、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信息化化最早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中,以计算机设备代替人工记账,既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实际上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企业中会计部门的组织变革和人员的重新分工,也为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提升起到了催化作用。会计信息化要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为其储备人才资源。主管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各项培训,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创造条件,只有提高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四)增强财务软件通用性和标准性

1.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系统操作环境由操作过程和系统维护两个方面构成。通过严格完整的操作规程即形成一套信息化系统文件来实现对操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操作规程中应明确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的职责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完善企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为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配备专门人员维护和保养机器设备,同时为了保护会计运行程序和数据的安全,要严格禁止非相关人员进人机房。

2.使用正确的记账凭证软件

为了确保电子数据是原始信息,企业要使用正确的记账凭证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会计原始凭证数据在审核无误后,企业应该选择正确的记账凭证软件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记账凭证一旦生成任何人都不得修改,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化原始凭证的真实可靠。

3.加大通用会计软件的研发力度

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应注重会计软件尤其是通用财务软件的研发力度。为解决现有的财务软件可以人为的通过数据库系统直接操作数据这一问题,可以在应用系统中建立文件修改检查系统,在检测体系的监控下,如果发现文件一旦被修改就可以及时提醒用户注意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五)加快网络安全的建设进程

信息化带来的最大便捷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带来了另一隐患问题,即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时,其前提就是加快网络安全的建设进程,各企业要做好网络安全维护,为会计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共享做好防护。企业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强化内部网路安全:一是制定信息系统授权访问和身份认证制度,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一些网络病毒及其他问题的产生。二是设置密码访问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双重防盗。三是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培训,深造的方式,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四是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从企业内部细节着手,减少外来威胁因素,加强自身内部的抵御和防护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更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安全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情报.2011(06).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篇8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1 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 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 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3.1 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3.2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3.3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

为学术机构冠名以会计信息化并非文字游戏,学术机构担负着对本学术圈内学术研究正确引导的重任,学术机构的命名体现着时代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水平。因此,适时转换名称是学术机构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实践工作。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以新的视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构架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疑难病例护理护士长总结范文 下一篇:icu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