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0 14:41:21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高等舞蹈教育;重庆大学;科学发展观;定位与思考

中国的舞蹈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上百万年,从原始人类的前艺术活动期就出现光彩,无论是击石附石的先民兽舞还是奴隶专职的纪功之乐,或是后来封建社会的唐舞、宋舞,都是舞蹈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舞蹈的教育在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大儒精神还是乡里百姓的自娱自乐都是舞蹈教育的需要,从汉代的乐府到唐代的梨园都对当时的舞蹈起着推动和历史的保留作用。历史发展至今,舞蹈的传承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幼儿社区教育,都呈现着我国舞蹈教育市场的多元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轨迹。同时,在兴办高等舞蹈教育的时候,也有很多院校没有清楚的教育定位,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与思考,致使舞蹈的市场环境出现种种困境,也给我们这些从事舞蹈教育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因此,我们从求本溯源开始,找到源流看问题,理清历史的脉络,重整属于我们的舞蹈和教育。

一、我国舞蹈教育的溯源

我国正规的专业型舞蹈教育始于建国初期,五十多年来,我国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是沿着这一单纯专业型,职业型的教育体制在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从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业型舞蹈教育系统。

回顾、探索我们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思考专业型舞蹈教育的现状,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冷静客观地直面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点我们在急速发展中所产生的浮躁,无疑对我们如何深化舞蹈教育的改革、提高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谈起。

中专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

1978年以前,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仅限中专教育。全国有5所专属的中专舞蹈学校及各省市的艺术学校中设有舞蹈学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舞蹈艺术人才的急切需求,中专舞蹈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专舞蹈教育是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工程不坚实,势必会上延,严重影响到高等舞蹈教育。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是无法构建我们这座舞蹈教育系统大厦的,高等舞蹈教育离开了基础教育,有如“空中楼阁”,这也是本文为什么在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研讨上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说起。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约近十年时间的“过热期”,当时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众多的以舞蹈教育为主的艺校和舞校。尽管名目繁多、体制各异,其实无非是国办中专的扩招,及民办艺校的大量建立。而各校居然都是生源济济,门庭若市。可惜“好景”不长,三、五年后,生源递减,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专校很快就终止办学了。

二、现代教育的几个发展误区

究其原因是多种的:有迅猛发展中教育部门宏观管理失控;有当时教育市场商业化思潮的影响;有用办学获取经济效益的驱使;有社会的浮躁和家长对舞蹈教育认知的误区等等。总之是我们在发展前进中的一种失误。然而这种失误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信誉下降,造成生源递减。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与创收,采取不计学生的专业条件,降低生源质量。超出教学能力的扩招,国办校有之,民办校更为严重。

2.学制的混乱:有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六年制不等,入学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小学五、六年年级,初中初一、初二,个别甚至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3.教材杂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师资质量急待提高。

4.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度缺乏:我国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法的规定,现阶段实施九年制国民义务教育,而中专舞蹈毕业生,如实地讲,大多数学生其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尚达不到九年义务制国民教育的水准,这一点是让人触目惊心的。

三、专业型高等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标志着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向上延伸,形成高、中相接的舞蹈教育系统。当时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高等舞蹈教育学府。紧随其后,我们一些综合性艺术院校也相继设立了大学专科过渡到本科的舞蹈学系。进入90年代,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民办大学也设立了舞蹈教育学系。我国专业型的高等舞蹈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我们高等舞蹈教育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目前高等舞蹈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队伍,他们大都是近年来高等舞蹈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北京舞蹈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这一点也突出了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教育中的领军地位和重要作用),他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是专业教育一线的骨干力量。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技能过于单一,综合文化知识及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们是一批宝贵的资源,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综合知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高等舞蹈教育学生培养问题

我们呼吁教育部门要规范中等舞蹈基础教育,同时更应关注已经低文化进入大学,受高等舞蹈教育学生的培养问题,使他们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舞蹈专业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这些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入学时大多数年龄偏小,平均约在十六七岁,天真烂漫、形象靓丽、思想单纯,热爱舞蹈。今天的舞蹈大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未读完就来到艺校或者舞校,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再考大学,正所谓“自幼学舞,一日出师”,一个没有读几年书的小孩,正值青春年少爱玩的年龄,即使走入管理严苛的中专,也大都“弃文从舞”,从思想上和文化划清了界限,反正我就是跳舞的,只要跳好舞,练好功我就可以上大学、当演员,有的还不乏当明星。追求的是做舞蹈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展现亮丽的青春。他们崇拜“杨丽萍”“黄豆豆”,对专业老师很敬畏,认为舞蹈就是技能技巧与技法,整日踢腿下腰,跳跃翻腾,苦累都能忍受,但一进入文化及理论的学习就感到头疼,因体力的消耗打开书本犹如催眠。教育对文化的忽视是文化教育的根源所在,导致大学的文化考试只需两百分,可悲可叹。

对这些学生的培养,要不同于普通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长。首先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文化理论学习习惯,在入学教育阶段,设立专业导论课,结合他们的自身情况,深入简出地讲解舞蹈本体及舞蹈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树立他们正确的文艺观,让他们对舞蹈是文化及文化形态有初步的认识,在公共课和理论课上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尽量把较为深难的理论通俗化。从诱导兴趣入手逐渐由浅入深。

在这一细致培养过程之中,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作用尤为关键,我们的青年专业教师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有着“重技轻文”的思想倾向,在他们实际的工作中,对文化基础的薄弱导致工作的困境也深有体会,那么由他们直接参与到这一培养过程中,以自身的实例教育学生,师生互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应成为专业教学与文化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纽带。

这一培养过程是细致和艰辛的,也是长期的,我们期盼着中专基础教育的规范会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等舞蹈教学的科研中。那时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才会有“质”的提高与真正的发展。

四、重庆大学舞蹈系的成功经验与挑战

重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的教育部直属大学。重庆大学舞蹈系成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舞蹈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确立我们对舞蹈本体及社会功能与作用的认知。舞蹈不单纯是技能技巧与技法,它是文化、文化形态。舞蹈艺术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艺术不仅是供人们欣赏,更是人们自身直接参与的艺术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外延与扩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我们不单纯是为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舞蹈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有综合文化素质,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舞蹈艺术工作者,他们可从事演艺,也可从事专业型、普及型的舞蹈教育工作,及企事业文化与社区公共文化工作。

我们以继承、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专业基础课程,把舞蹈编导与剧目课结合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公共课与基础理论课上依托重庆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与良好的学风与学习氛围,强化综合性文化理论知识。在选修课上对现代舞、体育舞蹈与流行舞蹈,做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在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课的实施中,强调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文艺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先不能说现在一下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就其学习方法和指导思想必须确立,这是原则的问题,摆脱旧有的学舞蹈只跳舞不学习的陋习。

对于中国舞蹈的学习必须站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上对待,然后联系性地杂融百家之所长,对于舞蹈的学习不能只就舞蹈论舞蹈,在舞蹈的发展中必然与其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给,应该对于相关领域给予重视,除此,随着舞蹈学科的科学性进程,也逐渐有了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比如说《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物力学》《舞蹈概论》《舞蹈人物速写》《舞蹈形态学》以及各种审美、思想上的研究及史料研究,舞蹈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该设立以上若干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给予支撑,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对疑难点,以及学科命题充分分析和整理,向研究型人才有所倾斜和兼顾。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高校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创新地提出将高校舞蹈教育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对接的模式。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这种对接模式使舞蹈教育者同时又是学习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舞蹈教师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舞蹈教育;课外艺术活动;教学革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89-03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对接模式,来源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发展对于舞蹈人才多样化多元化的客观要求,立足于高校舞蹈教学,探索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对接的模式和路径,既必要又紧迫,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唯有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教学方式,转向社会大众群体,加强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并积极地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活动、艺术教育活动、教学实践活动中间去。一、两者对接模式含义与可行性(一)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对接含义高校的舞蹈教育事业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为它在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发展和事业推进中展现出无可取代的力量。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和中小学开始意识到舞蹈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对舞蹈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有了更高的标杆,同时,对舞蹈教育事业也愈加重视。中小学课外的艺术活动,是指艺术教师们通过额外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艺术的兴趣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对接是以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导向,来探索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结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构建出一种崭新的、高效的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和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对接模式。其一,“学师结合”模式。高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小学进行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是辅导老师又是学习者。其二,“校校结合”模式。高校根据课程设置聘请中小学一线老师来上《中小学艺术教学法课》等实践课程。(二)对接模式可行性分析怀化学院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我院承担的“国培计划”教育,不仅加强了中小学舞蹈教育师资力量的进一步优化,并且当地方上的中小学舞蹈教师来我院进行集体化的舞蹈教育教学培训时,我院也会召集大量的舞蹈实习生或者应届毕业生进入中小学的课堂,为离校的老师代班代课,进行“顶岗”实习。这样不仅使更多的实习生可以提前进入到学校教学得到锻炼,也可以为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打下基础。怀化学院舞蹈教研室一直在舞蹈普修课程的改革上进行研究,曾经多次召开过教学改革的研讨会,也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是在当地一些中小学进行对接实践。至今,学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的调整,将由单一的形体训练,恰当加入一些其它舞种的学习以及实践课程。只有通过对接模式的建立才能使高校的舞蹈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使他们向复合型全能型人才靠拢。二、对接模式实行的必要性分析(一)高校舞蹈现状问题第一,大部分高校过度地重视舞蹈专业课程教育,进而忽视了学生有关艺术思维的培养。由于有些学校过分地把教育重心放在学生的专业舞蹈课程教育上,对其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过分地寻求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的方法,在舞蹈理论课程中只偏重于学生的舞蹈技术技巧的提升,以致于舞蹈学生只会简简单单地掌握了某项舞蹈技能,而更为重要的艺术思维却严重欠缺。第二,高校舞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落后。作为舞蹈教师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教授一些舞蹈技巧给学生,在指引大学生培养艺术思维方面能力较弱,那么其综合素质素养就不会高,不足以撑起整个课堂,舞蹈课程的教学就成为了机械呆板的学习舞蹈技能的地方。如果在学生的舞蹈学习期间缺失了不竭的动力与激情,课堂教学就会毫无生机与活力。如果只是简间单单地教授学生一些舞蹈技能,在指引大学生培养艺术思维方面的能力较弱,那么学生也只是学习和教授舞蹈的机器。只有通过与中小学艺术活动对接才能为教学带来活力,注入一股清流活水,重唤生机。第三,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模式的落后体现在当老师教授完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后,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是粗糙地加工模仿,或者简单乏味地重复。因为大多数高校所开展的舞蹈教学课程所面向都是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舞蹈基本功薄弱。那么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当舞蹈教师不能手把手一对一的进行教学,就会发生学生动作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导致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渐渐丧失掉对学习舞蹈的兴趣,老师也就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进入了一种不和谐的教育模式的恶性循环中去。对接模式的实施将使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教导者,不仅能够带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培养一名具有责任心的舞蹈教师打下了基础。(二)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稀缺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圈里,尽管许多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对艺术类师资力量需求十分的巨大,但很多的中小学的艺术建设、艺术设施仍旧落后,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艺术教师,更不用单论舞蹈教师。更有甚者,一名艺术类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同时担任舞蹈,美术,音乐老师。然而每年都有大量的艺术类毕业生涌入社会潮流中去,他们却并没有参与到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教学中间去。(三)舞蹈教学中的难题首先,缺乏统一的教材,并且教材的更新非常缓慢。许多学校不是套用舞蹈专业学院的教材,就是直接自己直接动手,简单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他们大学里学生的情况来编写教材,这就导致了市面上许多舞蹈教学教材伪劣性的泛滥,尤其是它们使用的随意性造成了教学的不严谨,教师态度的不端正,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课程难以维继。大多数的舞蹈专业学生压根就没有正确又规范的教材可参照对比,一般情况是老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丧失和剥夺了舞蹈教材的基础功能。而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手中没有规范的教材对自己的所学进行整理和回顾,对于复习十分的不利。其次,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般只要学生能够大致地作出相应的动作,没有产生过分明显的错误,舞蹈教学就大功告成。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完成课堂上的任务,但在课堂下他们对舞蹈动作的分析理解和讲述形容能力却十分低下,不利于学生艺术思维及艺术创造的发展。唯有亲身实践过后才能真正地体会出舞蹈中的韵味。(四)社会现实的需求随着时展与进步,我国的大众教育和全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而社会对高素质高水准的舞蹈教师的需求也更为迫切,那么也就为高校的舞蹈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高校的舞蹈教育事业在未来需要提高办学理念,适应社会大众们对其的高要求高标准。高校的舞蹈教育事业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为它在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发展和事业推进中展现出无可取代的力量。而我国普通中小学和高校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全方位素质教育中所产生的基础作用,对舞蹈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上心。三、对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一)通过联合举办文艺交流活动,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文艺交流活动的举行将使大量的实习生进入到中小学,进而通过对中小学师生的舞蹈编排和活动中节目的设计,使更多的中小学师生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能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活动是以高校舞蹈教育的师生为主,中小学舞蹈师生为辅,这样既活跃了校园的文化,又加强了高校舞蹈教育与中小学的联系与互动,提升了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经验,同时对中小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熏陶,使更多的中小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爱上舞蹈。(二)高校舞蹈学生可与中小学进行长期的舞蹈教育兼职加强对应用型全能型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使大量的舞蹈教育者走进中小学,并通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带动中小学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和资金投入,将建立起高校舞蹈教育者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使国家的舞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舞蹈教育人才。(三)继续深化“国培计划”教育,优化中小学师资力量高校舞蹈教育的革新作为“国培计划”的一部分,怀化学院自启动的“国培计划”以来,就通过召集人员统一培训和远距离大规模的教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大量地方的中小学舞蹈教师展开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进一步优化了中小学舞蹈教育师资力量的。在对地方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中和相结合的培训同时,将派出大量实习生走进中小学对在训教师的教育岗位进行了“顶岗”,这样将使更多的实习生走进中小学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国培计划”自从实施以来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随着“国培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将会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高校舞蹈教育也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空间。(四)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制定培养目标作为怀化学院舞蹈教育者,了解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与敏捷艺术思维的师范人才比培养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作为怀化学院舞蹈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师范性的教育特征,寻找与创建更为合理、科学、有效、实践性强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教材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有所取舍,在此过程中怀化学院舞蹈教育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主要办学目标不变,应当以师范性教育为主导地位,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舞蹈教师,再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挖掘办学潜力,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舞蹈教育人才。(五)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专业课与理论课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把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实践与理论课程的相互交流,相互印证,相互融合才能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教育实践课展开与中小学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对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实地教学,应用于舞蹈编导,口述教学等实践性课程,强调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有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对舞蹈教学基本形式,提高教学能力。(六)优化教材,与时俱进要建设一套有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通常情况下,一些适合自身舞蹈教学方法编制而成的教材往往不能适合大部分学生,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设计。所以编写出一套涵盖全面的教材就不能只是改编几部课程教材或是重新写几部而已,而是要结合本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整体化的设计,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材也要随时更新,让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能跟上我国教育事业的脚步。四、结束语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对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对接模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外活动编排能力、课堂的控制能力、对先进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时代所需的优秀教师。参考文献:[1]黄忠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2]吴丽萍.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3]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4]孟慧.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2(20).[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6]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7]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覃 嫔,女,硕士,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教学。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3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访问法、整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8所小学、6所中学的师生进行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访问与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中小学受到相关的师资力量较缺乏、体育装备及设施较为落后、相关的教育部门对此类课程的开展并不重视,为促进其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引进体育舞蹈专业教育人才,并努力提高相关人才的教学素质,以轻松愉快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秦皇岛市 中小学 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由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它是以人们自身的形体动作作为物质手段,通过身体活动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不仅充满了生命活力的韵律,而且具有消遣、娱乐、健身、竞技、审美的文化价值。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生活的不断改变,体育舞蹈迅速在全国传播并推广开来。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传入河北省秦皇岛市,90年代末,逐渐进入中小学校园,成为了中小学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

一、秦皇岛市中小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一)秦皇岛市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舞蹈认识程度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对体育舞蹈课程非常了解的学生非常少,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

(二)秦皇岛市中小学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的动机

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秦皇岛市中小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分别是父母的意愿、得到认可、自身喜欢和虚荣心。由于父母的意愿儿去学习体育舞蹈的中小学学生在这四种动机中是人数最多的,这对学生学习会产生负面作用。

(三)学生对体育舞蹈老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与学生相处沟通不多,教师如果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知道学生真正的需要,学生不仅是需要学技术,他们对理论需求也很大,需要教师给予相应准确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发展情况。

(四)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具体内容设置

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学范围很广,但教授的舞种较少,学生在舞蹈学习上,会出现学习的舞蹈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体育舞蹈课程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体育舞蹈更具普遍性、流行性、实用性和自娱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以达到健身、健美、健心为一体的目的。

二、影响秦皇岛市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体育舞蹈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教师在舞蹈能力、音乐素养以及身体素质和实践教学经验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课程在秦皇岛市体育舞蹈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秦皇岛市的体育舞蹈教师非常有限,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担任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有73.17%是非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大多数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有的教师是经过一段短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而有的体育舞蹈教师则是从其他艺术类专业转行过来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专业水平很低,在中小学中与体育舞蹈为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26.83%,人数非常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的推广与实施。

此外,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兴趣,如果说教师本身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功底不够扎实,那么在体育舞蹈动作的展示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误区,这样就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更没有办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办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上面有所突破。

三、结论与建议

(一)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向学生教授体育舞蹈

中小学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应该是快乐的,学校不应该仅仅只是单纯地以严肃、僵化的说教或“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舞蹈动作,而是应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舞蹈的动作及相关知识。以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为目标,并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独特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彰显出体育舞蹈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体育舞蹈”、“体育舞蹈的内涵”、“为什么要学习体育舞蹈”等相关问题,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不断完善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培养体育舞蹈专业教育人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秦皇岛市中小学体育舞蹈推广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首先是要重点培养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让他们尽早成为今后的栋梁。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不断调整与优化师资结构,有利于不断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其次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然后还要重视教师的全面性,体育舞蹈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全面发展,不断向国际体育舞蹈教师模式接轨;最后是要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重视教师的质量,严格把关考核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体育舞蹈人才,丰富体育舞蹈专业,让体育舞蹈教育在秦皇岛市中的每一所中小学兴盛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05(3):48-49.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原则;积极作用;教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拉丁舞作为一种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它在实际教学中既具有体育运动的特征同时又具备有舞蹈项目的艺术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拉丁舞的教学培训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原则以及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积极作用、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1.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原则

1.1 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内容包含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理论以及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其中,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指在理论讲解以及课堂讨论或者教学作业完成等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基础知识以及舞蹈特征、内容、发展、相关体育舞蹈专业基础知识内容和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与掌握。而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技术部分教学实践的开展就是指通过专门的实践训练以及专业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舞蹈动作以及方法要领进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拉丁舞的正确身姿,进行优美身姿的塑造与身体素质的加强。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技术部分教学实践中应将技术部分的教学与拉丁舞的理论教学进行结合教授,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技术知识同时加深对于拉丁舞理论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培养学生拉丁舞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后就是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能力教学部分,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知识、技术以及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这一部分的拉丁舞教学开展中应注意结合拉丁舞自身的特征,并将拉丁舞的理论以及技术部分的教学相互结合,加强对于学生拉丁舞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对于学生拉丁舞自学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在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相关技能、动作、方法等,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学习兴趣与相关品质精神,最关键的就是应使学生具备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相关灵活实用能力。

1.2 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原则

体育舞蹈拉丁舞是一种具有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的共同特征的特殊舞蹈形式,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相关的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学习的自觉性相互结合,并注意在在拉丁舞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学习自觉性的结合情况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培养学生对于拉丁舞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开展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实践。其次,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将直观与思维相互结合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并且舞蹈教学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因此在进行拉丁舞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拉丁舞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学生拉丁舞知识技能的培养。最后,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注意对于学生拉丁舞知识技能掌握进行巩固与提高,以在实现拉丁舞教学的价值与学生各方面综合技能的提升。

2.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拉丁舞是一种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艺术形式,因此,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学习就同样具有体育锻炼与舞蹈艺术的双重作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开展或者是进行拉丁舞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体育舞蹈拉丁舞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对于塑造优美的身姿与自身形象气质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体育舞蹈拉丁舞还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方法

3.1 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技能形成分析

体育舞蹈拉丁舞是一项集体育运动与舞蹈形式相统一的舞蹈艺术,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技能掌握。在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过程中,拉丁舞技能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对于拉丁舞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对于拉丁舞技能的改进和提高阶段以及对于拉丁舞技能的巩固和自如运用阶段。在拉丁舞技能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对于拉丁舞技能的学习以及内容掌握重心也不相同,比如在拉丁舞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学生的学习重心就是对于拉丁舞动作方法的粗略掌握,防止出现错误舞蹈动作;而拉丁舞技能的改进提高阶段则需要学生对于拉丁舞的动作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掌握,最后一个阶段就需要学生对于拉丁舞技能进行熟练掌握与自如运用了。

3.2 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方法

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对于拉丁舞技能的掌握运用,培养学生拉丁舞综合能力与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完整法、分解法与语言法、观察法和练习法等。其中,完整法拉丁舞教学就是指通过对于拉丁舞动作技能的完整教学实现学生对于拉丁舞技能掌握与运用;而分解法拉丁舞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拉丁舞的动作技能进行分解讲解与分解示范等,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使用语言法拉丁舞教学就是指教师将拉丁舞的动作技能或者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口令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教授。除此之外,在拉丁舞教学中还有观察法与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分别是在学生对拉丁舞动作技能的观看与练习中进行拉丁舞教学的开展。

4.结语

总之,体育舞蹈拉丁舞是一种集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形式特征相结合的舞蹈艺术,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体育舞蹈拉丁舞的特征,在遵循拉丁舞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注意拉丁舞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实现对于学生拉丁舞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珊.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若干问题探索[J].西部大开发.2010(1)

[2]刘蓉,陈琴.影响高校双人拉丁舞教学因素分析及单人拉丁舞教学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

[3]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姜小平.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5

一、中小学舞蹈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得以提升,竞争愈发激烈,中小学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中小学生年纪较小,是养成性格和品德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对中小学进行合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优美的动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由此可见舞蹈对于中小学德育渗透的重要价值。然而,纵然舞蹈教学有这些实用的价值,舞蹈教学在中小学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为一般,这也是需要改善的。

二、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一直是实行高考制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或者是学生家长,最为重视的就是学生的书面成绩,十二年寒窗苦读也更多的是为了考取一个理想的学校。重视书面成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弊端,过于重视书面成绩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号。分析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之中,中小学舞蹈教学经过研究表明对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意志和品格是有益的,然而,受到的重视程度却并不够,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舞蹈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教授中小学生既定的舞蹈动作,让中小学生空有一身舞蹈技巧,却未能较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所在,由此而来的学习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

舞蹈的类型多种多样,且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而来的。舞蹈的种类包括民族舞,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实际上,舞蹈也是对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传承,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传统的民族精神与当今时代完美融合。然而,纵观当前现状,中小学舞蹈教学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还明显不够,教师在教授舞蹈之前甚至很少会让学生去了解舞蹈的文化背景以及舞蹈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后期更好地学习舞蹈造成了不利影响。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一板一眼的动作,动作即使标准,但也缺少了文化与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评价学生舞蹈水平的标准也是着眼于学生的舞蹈技巧方面,对于学生在演绎舞蹈时表现出来的张力和内涵关注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更为关注动作的技巧,而忽视了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由此而来的舞蹈空有外表之美而并无内涵。

三、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改进方法

(一)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应该强化中小学生的坚韧品格

在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舞蹈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意识到舞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优美的身形和气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尽管舞蹈是十分优美的,然而,对于舞蹈动作的练习还是较为艰苦的过程,能够克服学习舞蹈面临的重重困难坚持下来,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耐力和良好的品格。学习舞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的困难,同时也包括身体层面的伤害,心理上需要有面对挑战困难的勇气,身体上因为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可能身体会受到伤害,肉体上会有真实的痛感,更有甚者会造成身体很大程度的伤害。在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而坚韧的意志力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这将会成为伴随一生的财富。

(二)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应该强化中小学生的团队精神

舞蹈分为单人舞和集体舞,单人舞中舞者需要完成自己的动作,而在集体舞中,舞者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动作,也要充分考虑并配合其他合作者的动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为完美地完成优美的舞蹈作品。由此可见,舞蹈之中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应该从中小学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团队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反之,如果没有集体观念,对于舞蹈是十分不利的,即使个人的动作再完美,如果没有其他成员的配合,大家不能齐心协力,那也无法完成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懂得集体和团队的重要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从实践方面让学生身体力行,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之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且以小组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此一来,学生不仅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同时也能够心系他人,为团队的荣誉贡献力量。

(三)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应该强化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

舞蹈的精神内涵是不可忽视的,经过漫长时间的沉淀与传承,舞蹈从久远的历史时代之中焕发新的生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我们在关注舞蹈的欣赏属性的同时,应该密切传承和发扬舞蹈的精神属性。我们当前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此刻的和平和美好生活都是前人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在珍惜当前美好生活的同时,应该对爱国革命情怀进行发扬和传承,不能因为处于和平时代,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是非观念较差,在幼年、少年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培养和教育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应该运用好舞蹈这一强有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爱国精神,相比书本上的死记硬背,通过舞蹈进行爱国精神的培养将更为有效。比如,舞蹈中有很多故事情节可以复原我们苦难的民族记忆,让学生在感受到民族苦难的同时体会到美好生活的不易,有一颗更为爱国的心;也可以通过对我国伟大民族伟大历史歌颂的舞蹈,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穿民族背景知识,并且介绍舞蹈的历史和背景,让学生不仅学到舞蹈技能,同时能真正领悟其内涵,并被舞蹈的精神内涵所感染。

四、结语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全面智能发展 不可缺少 作用 意义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智能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过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近20年来,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门的学科教学中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都强调本学科对促进其他学科能力的作用,同时注重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使本学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教育。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些智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非常广泛的。在教育上,一方面应当根据个人的能力发展的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当改变以前的不同学科分别以特定的智能发展为目标的分工模式,转向各个学科都围绕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这一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优秀的舞蹈教育传统

首先就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性而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有关中国上古时代的舞蹈教育记载已屡见史籍。《史记五帝记》言舜时“以夔为典乐教樨子……诗言意,歌长言,身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论,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记载在《竹书纪年》中得以印证。《竹书纪年》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即远在舜的时代,已经在官方学校里对贵族子弟实施万舞教育。万舞,乃是一种以干羽为舞具的宫廷乐舞。因此,至少在舜的时代,我国已经在学校中实施了乐舞教育。至周初时,舞蹈教育已成定制,且蔚为大观。当时,对不同年龄的学童,在教学内容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十有三年,学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礼记内则》)并且依周礼的规范,在不同时令阶段,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凡必学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有序。”(《通典卷53》序)就是周代官办之学校。如果说,周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弟子才有机会“习舞”的话,则孔子在唇枪舌剑末所办之私学,在其所教弟子所习之“六艺”中,也同样充实有乐舞教育的内容。《晏子春秋》中载孔子“歌鼓舞以聚徒”,以歌舞形式聚众多门徒弟子,足见歌舞教育在其时社会下层民众中也是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同时,也证实了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代文化氛围内,舞蹈教育也是普通平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舞蹈教育的缺失

就中国的舞蹈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是对少数将来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甚至在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其他艺术教育更是为零,又何来舞蹈教育。就算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重视普及舞蹈教育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智能,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例如,舞蹈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这些都显现了舞蹈智能的发展不仅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专家认为:在舞蹈和舞蹈教育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及与此相连的独特的情绪体验。舞蹈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学心,扩展表达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舞蹈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世界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制;一类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在美国,自上世纪以来,小学、中学、大学里都普遍设有学生所必修的舞蹈课程,且教学目标明确,自成体系。1994年美国公布的《2000年教育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规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统括为艺术科,成为同语言、数学等诸学科并立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科的各门课程从小学伊始,一直延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舞蹈是必修课。艺术课程每周所占学时,各校稍有不同。在我们所看到的学校里,少的有三学时,多的达五学时。”(郭明达:《世界艺术教育》第23页)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几乎均设有舞蹈学科。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体系中,舞蹈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更被视为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美化人、优化人的重要教育手段,具有了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学科地位。毫无疑问,这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道德文明素质、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文明人格都是大有益处的。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则强调并致力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某些学者称之为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而封闭的舞蹈教育子系统。这一机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并强化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舞蹈专门人才。这种舞蹈教育主要是通过中等专业教育予以实施。如俄罗斯最为著名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所舞蹈学校,招收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十岁儿童入学,学制分别为八至九年。在这类舞蹈学校里,学生们要学习完全部小学、中学的文化课程,并同时要学习舞蹈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而在其他音乐、戏剧等高等学校里,学生则专攻教育、编导和部分史论专业。这类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体制,其宗旨在于对舞蹈本身艺术价值的探求和提升。并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确实培养出诸如巴甫洛娃、卡萨文娜、谢苗诺娃、扎哈罗夫、乌兰诺娃等一批闻名于世的杰出舞蹈家,对世界芭蕾艺术贡献卓著。

四、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未来展望

进行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两个舞蹈剧目或舞蹈技巧,而是为了在学习中得到技能。许多人认为舞蹈仅仅是步骤与姿势的简单记忆,学习它产生不了什么更深远的意义。那到底舞蹈对于青少年有什么直接意义?从美的角度出发,可以列举下列几条:

(1)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艰苦、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培养;

(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

(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

(5)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6)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7)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

(8)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办事能力;

(9)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舞蹈教育的各个方面。

学习和认知的结果不仅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学生被引导到一条金色的发现之路。教育不是事实和技巧的堆砌。将科学等其他学科融会到美学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能力,同时也给予认知完整性。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和体验,学生会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出生时的手舞足蹈开始,生命就有了它的活力。身体本身是不能与情感、知识、社会所分离的,舞蹈教育正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构成人的完整性。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有一项技能可能会帮助一个学生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这项技能或许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

虽然我们的舞蹈普及教育还并未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些中小学甚至高校已开始填补这一空白。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就曾经先后报道了北京二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名校舞蹈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着,至少这一教育形式的新变化已日益浮出了水面。 本文来自职称论文网

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笔者比较倾向于恢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舞蹈教育传统,即对受教育者,从幼儿教育开始,直到高等教育,实施普遍而正规有序的舞蹈教育,将舞蹈作为一门既健美人的体魄,又陶冶人的性情;既阐扬人的艺术个性特点,又培育人的集体团队理念的独立学科,郑重列入国民教育系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育既名正言顺又理直气壮地登上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占有本应占有的教育领域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 徐尔充 欧建平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于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4]《舞蹈教育学》吕艺生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7

校外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家 舞蹈艺术家 社会活动家

校外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美的追求,促进全民健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外舞蹈教育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单纯的舞蹈家,而是通过舞蹈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其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各种能力。

一、懂教育,是舞蹈教育家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方式、方法,还要掌握校外教育的特殊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活动。

1.做会学习的教育家。我认真研读各种教育方面的书籍,找到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拜读金融经济、现代管理和成功人士成长史记类的书籍,了解社会现状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学生不光学会了舞蹈方面的知识,还通过舞蹈学习体会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习惯在舞蹈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

2.做研究型教育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北京市校外舞蹈教研组进行《在舞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时,我创编了体现传统文化、有原生态底蕴,又有创新、符合现代审美的《家人喜》;在区教研室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校外小组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提高了舞蹈小组活动的效率。

3.做有人格魅力、丰富学识的教育家。我曾利用角色转换方法,转换心态去做一名学生,体会学生的直觉感受,去寻找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授课方法。从自己亲身的社会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并且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到的教学中去。

4.做智慧型教育家。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我学习了《全脑通速记法》,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和方法。例如,记忆英语单词是通过记住词根词缀,从而推测含此类词根词缀的新词的意思,加以强化记忆。我将这种方法借鉴到舞蹈教学中。在教舞蹈《家人喜》的动作时,将其中骨干动作按动作元素进行分解,找到其中类似词根的部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然后,再组合起来,加以演绎。这样,学生的学习速度及动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5.做校外教育家。校外舞蹈教育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开放性。在舞蹈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在充分了解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遵循校外舞蹈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校外舞蹈教学辅导纲目》,自编普及教材和特色教材,使我指导的校外舞蹈小组活动充满了活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校外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要有特长,是艺术家

校外舞蹈老师,不仅应具备全面的舞蹈专业素质和技能,掌握不同民族、国家、风格特点的舞蹈,还要掌握新的编舞技法和舞台灯光、服装设计等舞蹈专业要素,更应具备舞蹈创编的功夫。校外舞蹈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教学,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要实现这一跨越,就应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大量功课。

校外舞蹈工作,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舞蹈培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舞蹈培训是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现成果的平台。在培训中,教师所传授的理念是先进的、知识是前卫的、方法是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需要舞蹈作品,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

近年来,我创作了很多儿童舞蹈作品。如舞蹈《戏中戏》,表现的是现代的孩子学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慷慨气概,体现女子当自强的时代特征。这个作品既表现了童真童趣,又继承了优秀传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院隆荫培先生在《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形式——1998年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舞蹈会有观后》一文中称赞《戏中戏》是十分不错的舞蹈作品。我选择了体现佤族原生态风格的舞蹈,将动作、编排和舞台调度都赋予现代内涵,编创了群舞《家人喜》, 2009年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11年全国小荷风采展演获“小荷新秀奖”,并出版了光盘。还有体现学生与环境共同成长的《快乐的芭蕉林》、把传统藏族韵味和与风靡世界的踢踏舞风格结合一起的作品《雪域高原我的家》都获得校外艺术节一等奖。《哪吒》等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等等。

三、校外舞蹈教师要有社会活动组织能力,是社会活动家

随着当今交流活动的日益丰富,各种社区公益演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国际青少年公益文化交流活动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校外教师必须具有社会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校外舞蹈教育的优势,我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舞蹈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

每年年初,我都对全年的活动做出策划。了解国内外演出、比赛的日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安排,选择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

首先,我遵循尊重家长、学生的原则,把各类演出、比赛的消息告诉每个家长,学生自愿报名后再排练。其次,遵循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还要保证演出质量。我对排练时间、教授进度和方法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平时的授课中教授舞蹈的骨干动作,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然后,对参加演出的同学找出时间进行联排,这样就提高了效率。而且如果有学生出现特殊情况,则有人替补上场。最后,活动结束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表演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进行量化总结,为将来组织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我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及时发现人才,为高等的舞蹈教育提供储备力量。在活动中,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发现舞蹈表演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个性突出的地方。针对他们的不同优势,提供机会加以培养。例如,针对舞蹈表演能力强的学生编排独舞;应急反应快、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在群舞分组时特意安排他负责小组的一些事情,锻炼、提升他这方面的能力。

我还根据校外舞蹈活动多、规模大的特性,组织家长舞蹈社团,为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我利用休息时间,免费教家长学习舞蹈动作。让家长了解舞蹈的知识、学习过程的和方法,对舞蹈产生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辅导。

多年校外舞蹈教育的实践,我在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使自己成为新型的校外舞蹈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但对舞蹈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辅导的舞蹈组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外兴趣小组;辅导的舞蹈《家人喜》获全国小荷风采“小荷新秀奖”;辅导的舞蹈《小小手 建乐园》获全国青少年社会公益展演金奖;辅导的舞蹈《快乐的芭蕉林》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哪吒》等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CAI 多媒体;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

多媒体课件一直主要用于理论或文化教学课程中,如何将这种课件方式用于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使得实践教学与课件能有机结合是笔者近些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2013年借助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运动解剖学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运用研究》,笔者主要负责图形图像及课件技术方面的主要操作。正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能大幅度提高教授理论知识的效率,能清晰地将解剖学知识展示给学生,也使笔者进一步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模式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CAI在全球各类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已经得到了各界认可。舞蹈教学中也已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更多是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记录与回放,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仅停留在舞蹈表面形态观摩、模仿学习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制作CAI多媒体课件与舞蹈实践课堂教学结合,在舞蹈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丰富舞蹈教学言传身教的单一教学方式,值得研究与思考。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的利与弊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利弊分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程是所有舞蹈专业方向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目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的方式有:中国舞训练、芭蕾舞训练、现代舞训练。传统舞蹈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授。这种教学模式能将身体运动的过程、用力方法、肌肉伸展位置等一些细节直接示范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动作技术模仿,能直接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倾向于动作模仿、队形编排,而忽略了或无暇告知学生这些动作技术产生的缘由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只注重外在的模仿,而不知其产生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训练过程中的枯燥、艰辛产生厌倦,而发展到舞蹈表演时,他们亦会更多追求动作技术外在形式,而不知该如何体现舞蹈文化内涵。从课堂教学的呈现看,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没有课件的,大都是备课教案(如图1),这与其它理论课程有些不同。其它理论课程的教学除了有教案之外,还需将教案编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能够耳朵听课同时还能直观丰富多彩的课件,促进了课堂的生动性与有趣性。

可以说,电子影像设备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是舞蹈CAI教学模式的发展雏形,我们使用摄像机录制舞蹈教学视频,并且回放给师生观看,早期的珍贵影像成为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这些影像的制作工艺复杂,一旦制作完成就无法更改,无法随时加入教师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与领悟要点,理论文字描述较少,现实使用中往往成为记录动作的机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舞蹈基本功课程采用CAI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的舞蹈基本功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面对广大有提高“素质教育”需求的广大学子及舞蹈爱好者,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我们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笔者以《舞蹈解剖学》基本功课为例,将CAI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践课堂中有如下一些变化: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得到提高。以往对于舞蹈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再配合书籍和解剖图给学生们观看。常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语言嗦等问题。如果遇上低班学生,他们年龄小,语言理解力不强,大多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忘记了最初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缘由。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件中图形化的界面形象、直观地传达舞蹈身体解剖学的具体部位、作用及功能等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再配合学生的身体动作示范,及对知识重点的强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身体动作的用力点、速度及容易损伤等方面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形象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累积与信息化操作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3D人体模型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人体结构,随时变换角度,加强了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累积与提升。如果教师对人体解剖结构都不熟悉,又如何能教给学生?因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通过学习和制作,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为舞蹈基本功教学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实际效果,也将成为取代传统教案的一个全新的媒介。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和身体动作示范结合在一起,为今后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为舞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模型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CAI技术在舞蹈基本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CAI技术在舞蹈实践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解剖学的相关课程提炼加工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实践过程中应用的软件有Power Point、Photo Shop、3D body等软件,通过截图,标注等手段突出了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形象地将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需要说明的是,《舞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不是取代教师的教学,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运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部分还处于平面阶段,3D技术的应用所占比重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开发。

1.CAI在舞蹈课程中应用的现状。相对于其他学科,CAI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就显得比较少,而在艺术教育中除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是以CAI为主之外,CAI在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教育中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应用得就比较少,尤其是在实践课堂,基本上还没有CAI教学手段的应用。CAI在舞蹈课堂教学应用比较少的主要缘由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缺失,目前我国的舞蹈实训教室基本上没有配备CAI教学环境,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视频的观看和模仿,没有充分发挥CAI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人才的缺乏,当下舞蹈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属于言传身教,而且舞蹈课程主要以训练为主,因此广大舞蹈教师都忽略了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相互制约的因素导致了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舞蹈基本功教学引进CAI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时展,单一的舞蹈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才的发展需要了。舞蹈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文化,这文化既有基础的学科知识了解,更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提升学生实际素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而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将枯燥、晦涩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模式传送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易懂、易接受。

(二)CAI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著名舞蹈艺术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曾说道:“中国专业舞蹈的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兴起“素质教育”的浪潮,从普通中小学到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和必修课。“在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2] 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舞蹈教育的推广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训练的效率也会更高。CAI教学模式在舞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必将打破舞蹈教育“言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2.为舞蹈课程网络化打下基础。目前,舞蹈实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少,但是当前,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舞蹈亦需要与时俱进。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力开展地网络课程和舞蹈远程教学模式,而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则为大面积普及舞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必然会成为舞蹈教育新的增长点。

三、关于启动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构想

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不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同时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其主要特点有:1)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2)基元性与可积性;3)开放性,自繁殖性;4)继承性与发展性;5)技术标准规范性;6)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

目前舞蹈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是以不可编辑的视频影像为主,属于高度集成的多媒体课件,是编制者按照其教学思路组织起来的前后连贯的教学课件,课件发行后不可修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和封闭性。但是如果我们建设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积件库,制作碎片化的舞蹈课件,今后在使用 CAI教学模式时除了可以使用这些传统课件之外,还可以由教师随时进行高效率的编辑、修改、增加、自由组合库内资源。

然而,由于舞蹈教学课件的缺乏,制作舞蹈教学课件的人才较少,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舞蹈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提高舞蹈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最终建设一个基于积件思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舞蹈教学资源库。笔者有以下一些构想:

1、建构舞蹈积件素材库。舞蹈积件库是整个资源库的核心,研究如何让舞蹈教学资源碎片化,以便于使用者积累和自由组合。另外,构建积件库需要普遍提高舞蹈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课件制作能力,因此,还需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经常组织培训与进修学习。

2、搭建积件组合平台。有了积件库作为支撑,如何方便地将库内资源组合成为一堂课还需要搭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积件组合平台,以方便教师们的组织教学内容,丰富舞蹈教学的内涵。

3、制定积件使用管理规则。为了促进积件库内容的积累,设立一定的资源库准入门槛,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可以防止使用者只拿取不增添的坏习惯。良好的使用管理规则不仅可以有效统计出积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价值,还能提高教师们制作积件素材的积极性,让教师们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结语

通过将CAI多媒体课件放入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理论知识带入实践课堂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而多媒体教学环境(CAI)应该在舞蹈实训课堂成为标准配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是舞蹈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探索舞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下一定基础。在当前网络教育大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推动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交叉结合必将成为我们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②周雅俐.发挥舞蹈艺术魅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剧作家,2008(05):130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从课件到积件: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上) [J] .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1998(01)

[2]于淼淼.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D/OL].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8)

[3]罗冬梅、刘桂华、董荣药.《运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3(03)

[4]陈新.运动解剖学CAI 课件图像素材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5]高红娜.舞蹈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OL].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

[6]何维杰、常蕤、马志.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学中应机械工业[J].高教研究, 2002(01)

上一篇: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