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小学

时间:2022-06-15 04:31:18

大学、小学

10年前,光明日报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副标题为:一群中国孩子在美国夏令营里的成长故事。2004年,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了一本《大学有问题》。这些都说明,当下热议的教育话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可最近全国一些小学对所谓差生的“冷暴力”,如西安的绿领巾,包头红校服,山东三色作业本,浙江慈溪三个男孩子因为不守纪律,被要求脱了裤子在操场上跑,冷上加冷,反映出目前对孩子的培养存在极端非理。

关键是感觉,生活中对一件事老感觉不对,就应该找找错在哪儿。北京亦庄天华路派出所的拘留室高悬8个大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是对成年人的警醒。改错在现实社会往往是孩子们的专利,考试的最大意义就是“找出错误”,如果都是满分,那么出题的老师就快下岗了。改错的过程似乎就是想证明大人永远都是对的,孩子最痛苦最抬不起头的时候,是他们最快乐最崇高的时候。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经典案例,无疑是“孟母三迁”。为了孩子有出息,守寡的妈妈终于找到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成就了一段佳话和一个圣人。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择校热中也有不少“现代孟母”,但其过程离不开一个钱字。进品牌小学掏5万10万心甘情愿,租房买房不在话下,乐了拿名校说事的房屋中介和地产商。进去后,为了自己孩儿不吃亏、能得到偏爱,还要充分调动资源去“照顾”校长老师班主任。以前,逢年过节吃个饭送个礼,现在恨不得一星期一次,明的影响不好就来暗的,五花八门。小学生能学习多少知识暂且不说,从小就被这种金钱物质“开路”的恶化环境污染了,想逃避都不容易。

孩子是无辜的,过在大人,当然这类事主要发生在那些所谓成功有钱的城市人身上。而在社会底层的平民打工子弟小学和乡村小学中,面临的是教育资源差,学生生活困难。最近,海派清口大师周立波携夫人一行赴云南离丽江不远的山区小学“扶贫”,海拔3000多米,走了七八个小时的险路。他在微博里感叹:“我给孩子们带去了近2吨的食品及物资!但以后怎么办呢?他们一个月只有40斤肉,只能吃两顿。这次给他们送去了600余斤肉类制品,希望能让他们解解馋!可怜的孩子呀!”

前一段央视“走基层”,播了全国很多贫困地区小学校的情况,让人潸然泪下。反省一下,冷静想想那些为了虚荣心,在世界上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儿。这些片子反复多放放,就是最好的宣传。

再说说北京打工子弟学校。2011年8月的消息,300多所,除63所有办学许可证外,其余都被认为是非法办学。学校老师工资低于农民工的工资,平均每月只有1000元~1400元,而且还没有寒暑假。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与公办小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按道理都应该享受国家义务教育呀。我们的那些代表委员们该提提案了,建议国家在全国农民工集中的地方统一规划办学,让孩子都能在父母身边读书。孩子首先是国家的,国家富裕就要把钱花在他们身上,谁也没意见。

著名文化学者杨东平早年写过一本很有名的《城市季风》,他长期关注教育问题。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已经成为国家法律。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学校相对均衡,一是规则公平、公开、透明。而现实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造成学校间的巨大差距,所谓名校公然违背《义务教育法》,把“共建”“点招”“推优”变成敛财拉关系的“好办法”。名校的什么提前掐尖的“占坑班” “奥数班”,完全扼杀了少年儿童的天性,扭曲纯净的心灵,留下无法摆脱的阴影。小学本应是快乐学习、自然成长,我们大人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害孩子,陷入了“群体无意识”的状态。

对中学已经无语,学生老师家长忙来忙去都为一件事――高考出高分。其他都是虚的假的,能上一所好大学就行。可我们的大学又能好到哪儿去?最近,大学又出现一些吸引眼球又令人无法释怀的事情:北京电影学院一个学生因为争执就把校园的环卫工人打死,学校解释是互殴;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立了“雅典娜”“女娲”两个远古神话中的女神雕像,可面孔是学院郭姓、李姓两位校董模样;中山大学对进入校园拍婚纱照的人收费,押金5000元,每小时3000元~4500元不等;贵州一些大学边上有了为学生服务的“鸳鸯浴”……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大学精神道德层面的确出了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大学采取高度集权管理,校长是官员,学校行政化。改革开放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左的痕迹,但主流价值观没有问题。现在,不仅学生思想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思想混乱、行为低俗,除了抓权捞钱,什么都不重要了。

1984年,北师大毕业前夕,我曾到北京汇文中学实习。20多年了,对这个学校的事总有几分关心。它过去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1926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文学硕士、波士顿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的高凤山先生,就任汇文归属中国后的第一任校长。上任不久,他提出7条“全人教育”宗旨:一、增进身体健康;二、涵养审美情操;三、增殖职业知能;四、预备升学基础;五、练习善用闲暇;六、学做良好公民;七、养成高尚品德。我想说的是,如果现在的大学能治好这几条,乱七八糟的事也会少些吧。

2012年,北京9所高校将免试招收香港学生。为帮助特区政府缓解升学压力,就不用参加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只看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而且入学后可申请免修军训和政治理论课,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学生相同。这件事值得推敲。其一,我们的大学名校都是国家办的,往深了说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建的。高考有不少问题,可规则是基本公平,一考定终身。有的学生复读几年,就为上个好学校。香港学生不参加高考就入学,对内地学子不公平。你到美国上大学不参加美国“高考”行吗?其二,香港人收入远远高于内地人,收学费一样又占了便宜。其三,他们可以不参加学生军训,免上政治理论课。这些国家的要求对他们不好吗?在接受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上,香港孩子既然愿意在内地求学,就应该和我们的孩子一样。

信仰需要灌输,道德需要身教。小女在美国念高中,开始去的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什么都好,老师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不遗余力,慈爱有加。可每天都有《圣经》课,学了还要思考问题做作业,每周学生集体去教堂。真是接受不了,只好转学。当年,北京汇文中学的《圣经》课是必修课,高凤山校长开始把它变成选修课,后来把它废除。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固执的一面,没办法。

上一篇:藏“龙” 第1期 下一篇:丢不起那人买得起那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