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我叫申沂鑫,今年七岁了,我在祁县第三小学上小学一年级,我的家在乔家大院宿舍,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姐姐。妈妈在农机公司上班,爸爸在小韩中学当教师。我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武老师。一个是康老师。武老师是教语文的,康老师是教数学。她们很善良,我有几个好朋友她们是:王晶锐、安姗,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愿意成为我的好朋友吗?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39-01
小学品德教学,旨在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公民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对于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下列心得。
一年级小学生,刚接触思想品德的理论教育,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势必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要想使教学策略行之有效,必须先激发小学生的浓厚兴趣,只有“兴趣先行”,才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得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得以逐步深化,使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得以正确指导,道德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年纪小,喜爱活动,模仿能力强,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以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带领小学生学习《坐立走有精神》这一章节时,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作示范动作,带着小学生跟着学,如果教师因为自身的客观原因,坐,立,走方面不够“有精神”,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短片,让学生比较哪一种“坐、立、走”方式比较标准,哪些“坐、立、走”姿势看起来不雅,并向小学生强调从小加强“坐立走”自我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分辨“是非”,产生“坐立走有精神”的强烈动机,激发了小学生如何做到“坐立走有精神”的强烈兴趣。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可以创造条件邀请解放军或警察现场“演示”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向小学生说明做到“坐、立、走有精神”的基本要领,带领小学生分解动作进行模仿学习并强化训练,并进一步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此外,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成为一种习惯时,他们的“坐、立、走”必将和解放军叔叔和警察叔叔一样看起来非常有精神,引导小学生把课堂学习的内容满腔热情地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去,换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指导了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组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兴趣容易激发,但是,持续力却不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要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得学生能在持续的学习热情中,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拉拉手交朋友》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作用,同时,也要作为合作者,融入学生之中,首先,教师要组织同学们自我介绍,在组织学生自我介绍之前,教师先给学生作个自我介绍内容的示范:“我的名子叫什么?我今年多大了?我有什么爱好和特长?”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作一下自我特长的展示表演,比如唱歌和朗诵等,并鼓励学生们在作自我介绍中也要这么做。然后,组织小学生们依次作自我介绍,并作才艺表演。对于表现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及时提出表扬,让同学们为他们鼓掌,对于胆怯、内向,表达不畅的小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消除他们对于陌生的集体和环境的排斥感和恐惧感,为了让学生们互相之间消除陌生感,还可以组织小学生们进行互相喊名子游戏,在一唤一答中,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小学生们感受到新集体新环境中的快乐,此外,师生可以合作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充当“老鹰”,小学生们充当“小鸡”,也可以让其中一个小学生充当“老鹰”,老师充当其中一只“小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在做游戏过程中的身体接触和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更加融洽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引导学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生品德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他们需要关爱》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使得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种种不便,加深小学生的亲身感受,使小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残疾人,并从行动上主动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帕蒙上眼睛,指定他们找出教科书和笔,或指定其中一个学生顺着教师的声音走到讲台上来,拿黑板擦,当蒙上眼睛的小学生找不到方向和物品时,要鼓励其他小学生给“盲人”提供帮助,并指导学生如何给予“盲人”正确和有效的帮助。通过指导小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让小学生明白盲人的艰难,并知道如何帮助他们,从而一方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也真正教会小学生如何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话;创新教学
【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工具,其主要特点是交际和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却忽视了这一特点,将语文课纯粹作为识字、拼音、阅读和作文的课程,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略了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理念。为此,本文和同仁们一起探讨语文课上留给学生说话的时间,消除孩子们的畏惧、害羞心理,让孩子们敢说、会说,让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识字教学和阅读、写作打下基础,更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说话”的必要性
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迈进了小学的校园,一切对它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在全新的环境里,他们多数带着恐惧的面孔、流露出恐惧的神情;校园里见到老师和同学不打招呼、不说话,低着头走开;课堂上除了跟读、齐读,自己不敢独自发言,未曾开口心先慌、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的现象令老师们担忧……引导孩子们开口说话、启发他们善于表达和交流。说话、交际是语文课的前提和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阅读、写作奠定基础。并且,课堂上留给学生说话的时间,也是构建活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二、谈话法,激发孩子们说话的积极性
学期开始,切莫急于上语文课进入教学的主题,而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熟悉小学生活,了解一年级和幼儿园的不同,了解读书、写字时的正确姿势等,都是“说话”的素材。
如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前,教师的独特的自我介绍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介绍自己,而走出“敢说”、“乐说”的第一步。“小朋友们好,站在大家面前的是漂亮/帅气十足的语文老师,你们喜欢我这位语文老师吗?我姓……,我兴趣爱好很多,和你们一样,喜欢唱歌、跳舞、游戏、看动画片,以后课间咱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好不好?有时间和大家一起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爱探险的多拉》……于是学生们又说出许多他们喜爱的动画片的名字来,并且,语文课上的拘谨、小心翼翼、害羞等早就不见了踪影。
趁此机会,何不让他们自我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呢?于是,“哪位小朋友先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期待、鼓励的目光洒向教师的各个角落,同学们高举小手,争先恐后,按耐不住自己想表现的心理,有的直接站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们推开了“说话”的大门。
三、课前小演讲,促其多说。
一节课,每一位学生都发言,介绍自己、说说朋友和家人,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活动的开展,应该贯穿到教学的始终,每一节语文课前,留给学生5、6分钟“说话”的时间,让他们说说自己和朋友、聊聊家人和学校、话话亲人和学习、谈谈自己的爱好、背背自己会背的儿歌、古诗词等,介绍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了解身边发生的事等,都可以解决学生们“说什么”的问题,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善于开口交流和表达,对于不曾开口脸先红的同学,教师的耐心等待、激励的眼神、信任的微笑、鼓励的话语都可以让给他们自信十足,害羞之感荡然无存。
当然,课前小演讲,应注意引导学生说什么、怎么说,有时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材,也可以由教师命题,如“下一节课的演讲内容是展示古诗词的背诵”,无疑,课后,小朋友们背诵古诗词的热情顿时升温,为语文学习的阅读、古诗词的欣赏、发展语言素养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创造了条件。
四、让说话课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都开设了说话课,可是真正上说话课的有几人?都把说话课作为习字课、自习课的居多,显然,这种做法与课程标准相去甚远,忽视了说话课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说话课,结合教材内容,上实上好每一节说话课。
如一年级上的第一个说话练习是“介绍自己”,要求完整说一段话,包括自己叫什么、多大了、家中几口人、爸爸和妈妈是做什么的等。
显然,第一个说话课,要说那么多内容,也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引导他们一个个说,如先说叫什么、再说多大了……这样的引导,培养孩子们说话连贯的习惯。一位学生这样介绍自己,“我叫刘涛,6岁半了,家中有4个人,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上高三,准备考北大,爸爸是上班的,妈妈是做饭的”话音一落,同学们哄堂大笑,“哈哈,妈妈是做饭的!”我示意学生们不要取笑,问刘涛,你家中四个人,怎么只说了爸爸、妈妈和哥哥,那个呢?同学们再一次笑声溢满了课堂。再问“你怎么说你妈妈是做饭的?妈妈不是老师吗?”“是啊,可是,我不喜欢当老师的妈妈,整天忙,顾不上我们,我就喜欢天天为我们做好吃的妈妈”
听了这些话,我心头一颤,是啊,孩子说的是真心话呀,那我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看我呀,也希望妈妈为他多想点、多做点好吃的,把爱给他吧。
这节课,不仅孩子们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从中受益匪浅,显然,这节说话课,为以后孩子们的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课后,让各自精彩的发言写成一段话,出了一期“作文展”,当然,不会写的汉字用拼音代替,孩子们的汉字加拼音的第一篇处女作,成为我们教室的最靓丽的天地。
“说话”、“写话”是语文学习的双翼,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上好说话课势在必行,将有益于语文教学,推动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让“说话”课不仅仅呆在课程表上,应走进语文课,让其发出耀眼的光,让学生在“说话”中表达自己、相互交流,让“说话”在语文课堂永远溢彩流光,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魏世华 小学语文说话能力的训练形式及实践探索 [J] 都市家教,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一年级;第一节课;室内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2
1 前言
刚从幼儿园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很陌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需要适应学生,而学生需要适应新学校的一切。对学生来说,他们是不容易的。当老师初次见到学生,第一节课一般上室内课,教师应该怎样做,能让一年级的孩子快速理解老师的要求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有的采取命令式严厉的措施,眼神就可以让学生服服帖帖,而有的老师温文尔雅,游刃有余,再或者经验不足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开学第一天放学时,笔者随意问邻班的一个孩子:“第一节体育课学到了什么呀?”她直接回答:“我听不明白老师说的意思,所以也没有学到什么。”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表达方式而造成的结果,致使笔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有的老师很严厉,说一不二,学生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看起来效果很好,却失去了体育课应有的活力。时常,笔者考虑,如何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明白教师的意图呢?第一节体育课到底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呢?怎样发出指令,学生才能快速配合呢?从笔者实操几个班的对比来看,与孩子换一种方式沟通,体育课上常用的口令不必一步到位,让孩子在规则简单的游戏过程中,理解教师的指令。
2 首节室内体育课“三部曲”
2.1 幽默地竖立第一印象
既然是与一年级的小朋友接触,首先是竖立“孩子王”的第一印象,既能让孩子可以亲近你,又能让孩子敬畏你。因此,教师要在儿童化的言行与威严的形象之间不断随意转化。例如,教师的自我介绍动漫化,把自己比作学生熟知的某一个领袖动漫形象,让孩子记住教师特点的同时又感觉幽默。当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时,又得树立严肃的形象。教师在点名认识学生时,应该向学生投去赞赏的眼神,特别是答“到”声音洪亮且表现自信的学生,对个别胆怯的学生要帮其树立自信。把教师比作“变相怪杰”不为过。
2.2 缓慢地建立课堂常规
最近,微信朋友圈上热传台湾作家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开篇是这样写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细细品味,教育孩子是“慢”的艺术。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有很多,第一节课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能讲完通用的常规,只怕孩子们也记不住那么多,因此还不如少讲,只讲一二即可。其一,课前准备需要强调,服装要求与课前如厕;其二,建立师生默认的统一指令以集中注意力,如击掌三次,学生跟着击掌三次,然后成立正姿势站端正。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一课,正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往后的课堂,再逐一让学生明确更多的体育课堂常规要求。
2.3 有趣地树立服从意识
体育课中的口令,如同指挥军队一样,令行禁止。可是,我们面对的是6岁的孩子。况且,在这样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背景下,太过正统,起初恐怕会“吓”到孩子。严肃命令式的口令让孩子感到紧张,那么在“快乐体育”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将口令游戏化。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指令游戏,听到“1”――起立、“2”――坐下、“3”――左跨一步、“4”――右跨一步。为了降低噪音,要求学生在做出反应时,尽量不要把桌椅弄响。用数字代替后,孩子如同游戏般地快速反应。简单地进行几次,对反应快速准确的学生加以表扬,以唤醒其他不够投入的学生。当学生熟练后,教师有意“误导”学生以调动情绪,使其更加无精神压力地集中注意力。例如,“1”之后又叫“1”,部分学生会坐下,这时课堂充满欢快的笑声。当教师要求学生听清数字时,教室里会格外安静,他们会猜老师会叫什么呢?同样地,喊“3”的同时教师指向学生的右边,课堂氛围又上来了。让学生来充当指令者,又有一番景象。当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能集中注意的时候,老师可以开始讲解示范立正的要求,这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中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当孩子们知道如何站好时,要求听到“1”即是立正站姿,很自然,学生就学会了立正的要求。学生有些躁动时,对数字游戏提出别样的要求,进而让孩子保持新鲜感。比如,做错或者反应慢的同学为大家表演节目。
3 结束语
2009年,意味着我已经在世上活了13年了,暮然回首,我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幼儿园...从小妈妈给我剪短发,老师认为我是男孩。音乐课时,关老师教我去弹琴,我不愿意,便用了一计“阎王爷下雨"(嚎啕大哭)老师那我没这值得安慰我:好吧,今天先不练了!“天气由阵雨转晴”(停止哭闹)!稀里糊涂的直接由中班转为小学一年级(小时总生病,妈妈认为是细菌多)!
小学...我的性格从娘肚里出来就是‘内向’。不敢想外人表露自己的情感!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们作自我介绍,到我时,班级里静的连根针掉地下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不知是大脑错乱还是...我竟然大哭起来!弄得老师不知所措,只得让我坐下准备,一会再说。时间飞快,我迷迷糊糊混到五年级,那时,在办理不算焦点人物,只有几个固定的好朋友。快毕业时,老师对我们说了很多,每个人也都留下了离别的泪!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分开就不知道何时再见面了! “咔嚓”相机闪了一下,给五年四班留下了一个全家福!我们走出了母校,各奔一方!
中学...应该是分两个阶段。先说在黑河,学习不算拔尖,但也是中上,在班里也不是很受人注意,但也不让人讨厌,人缘还不错!再说在天津,我在黑河上到初一,妈妈决定让我去天津,因为那里考大学分数线较低,冬天天气也比较好。在那里,我打了翻身仗,不再是蜷缩在角落里的一只小蚂蚁,第一学期,我考了班里第7名,也获得了新校友们的信任,也产生了我前进的动力。接着,我当了文明礼仪小标兵,又当了班干部,接着又当了团员。当然,我不能骄傲,因为我最差的理科总是在及格边缘徘徊,所以,要努力...在班里,也获得一个外号,叫“爱哭鬼”(并没有恶意),至于获得称号的原因,不便透露 .
高中,大学...那是一个未知数x,等待着我去探索,我只知道,我不能再做角落里的小蚂蚁!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一年级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环节。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多次实践与反思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敢说、想说、要说。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又加上步入新的环境,他们大都显得胆小,不敢再众目睽睽之下说话。因此,我在开始就给孩子营造一个敢说、爱说的氛围和良好的交际情景,训练他们大胆开口说话。我首先向孩子们自我介绍:“我叫XXX,今年XX岁,我喜欢......,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语言交际,然后我顺势利导说:“谁愿意像老师一样勇敢的自我介绍一下,让老师和同学们记住你啊?”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想说话了。开始,声音很小,也不连贯,我亲切地提醒他们:“如果你们的声音再大点,再连贯些,你们就更棒了,不信,再试试。”渐渐地,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同学们送出夸奖进步的掌声也多了。第一次口语交际课就这样在掌声与欢呼声中结束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也从此被唤醒了,他们都期盼着下次口语交际课。
二、把口语交际融于活动中
孩子们在校内参加的活动很丰富多彩,如庆“六一”、庆“国庆”、“新年联欢”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都是口语交际的好素材。如果老师很好把握,在活动前提出注意要领、活动中适时指导整理语言,活动后提供机会进行口语交际,学生都会很感兴趣,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口语交际“尽在精彩中”。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课外也有很多快乐、开心的事,只要老师给予指导,孩子们就会说个不停。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也会在其中得到升华。
三、精心设计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尝到其中的快乐。
教材中有很多口语交际的内容,我每次都精心准备,细心设计,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完成。如口语交际《拼一拼》,我先在黑板上把教材中的图拼上,学生观察,我拼一步,学生说一步,并及时板书: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再在每一个小环节板书相应的关键词,接着让学生按条理说话。再让学生自己拼图,在小组内交流拼图过程。然后选出代表上台讲拼图过程,由同学评出拼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并给佩戴上小红花。在动手玩一玩、动口说一说的游戏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了孩子们说的兴趣,并提高了说的技巧及方法。
四、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拼音教学,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说话训练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拼音教学课堂变得有趣、活跃。如我在教学K时,组了一个词“蝌蚪”,让学生说说:“蝌蚪生活在哪儿,那里还有什么”?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自然又说出了许多鱼的名字,他们又说又比划个不停,完全沉浸在小鱼的世界,自己好像变成了小蝌蚪。
2、把握识字教学,在组词、扩句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组词、再用词说句子。如一年级下册教材《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有个生字“瓜”,我让学生组词,学生组出了“瓜子”、“香瓜”、“瓜果”等词,再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说话。学生有的说:“香瓜——爷爷家每年都种香瓜。”还有的学生觉得这些都不喜欢,我就允许他用本课最喜欢的字组词,然后再说一句话。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都特别浓。简单的识字教学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提高了说话能力。除此之外,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巧用教材中的插图,训练学生说话有序、具体的能力。
新版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基本每课都有插图,一定要充分运用好插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观察之后,再连起来说一说图意。在同学说的同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说出好的地方及不足,这样不但说的同学得到了锻炼,而且听的同学也有所收获。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生动,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说话能力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4、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
借助朗读课文教学,训练学生说话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并带有感情色彩。如我在教学《小鸡种稻子》一文中,说话的角色有小鸡与小猫、小鸭、小猪等,我要求学生读出符合不同角色的语气。指导小鸡问小鸭、小猫、小猪的话“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要求学生读出恳求、商量的语气;小鸭、小猪、小猫都分别说了不同的理由,都不肯种,指导学生读出懒惰、傲慢的语气。开始学生读的不理想,我就示范,直到读好为止。我还用分角色读、朗读、赛读等方法,让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已达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哎哟哟,晴妹子。你这又是哪一出呀?”雅岚说。
“哼!死雅岚,不可以叫我‘妹’,要叫‘姐’。你姐我这叫创意,懂不?ok?”
“就是,雅岚。你总是看扁人。”梦婷插了一句话。
“喂!你这人怎么一点素质都没有呀!没看见我在和晴子说话吗?”雅岚不屑的说。
“切!我怎么就不能说话了,you不服?不服的话用胶布把我嘴封上呀!”
……
哎呀!各位帅哥美女,不好意思哈,忘了自我介绍。
好,现在言归正传。
各位,你们好!本大小姐就是出的厨房,下的厅堂,能文能武,身怀绝技的白晓晴,就读于重庆某中学。“童鞋们”都叫我“晴子”。我:标准身材,是“童鞋们”、老师们、亲人们的开心果。同时,我还有一个光荣称号“和事佬”。
嘿嘿!你一定想问为什么?这还得从我那两个好朋友说起……
好朋友之一:余梦婷。是一位美眉。上初中后结识的。什么事都为我着想,因此我很感动。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长得也蛮good的,身边不乏追求者。可我没有的啦!这一点让我有点小嫉妒。
好朋友之二:金雅岚。异性朋友。他和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同桌。初中是同班同学,唉!我想这就是缘分吧!咳咳!现在聊聊正事,金雅岚、金雅岚,你听他的名字,或许就觉得他是一位大~帅哥。嘿嘿,不好意思,你错了。他是一个大~胖子,不过,胖的蛮可爱的。
唯一不足的是,他和梦婷是“死对头”,每次都要我去劝说才ok。所以说,本大小姐就是名副其实的“和事佬”
补记: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七)班颜xx爸爸颜xx,惠州马安人,大家也可以直接叫我——xx。今晚,非常荣幸有机会上台来跟大家学习交流!
今天,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母亲节!所以,祝各位在座的宝妈们以及全天下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你们辛苦了!!
一个和睦、幸福、有爱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这也跟她( 他)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为人处世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如果要我分享一些心得,我就特别强调“尊重”二字,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对老师的尊重,对别人感受的尊重。礼貌是无法要求出来的,孩子只会接受自己尊敬、新来的父母熏陶和影响,通过模仿来吸收,最终内化成行为习惯。建议多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绘本等孩子能接受的形式,而不是说教。
再提到学习方面,我们身为家长,跟老师教学工作的配合、交流也至关重要!
记得上一学期的家长会,我当时还默默坐在一个角落里,一直耐心地听着、学习着,而且还在听完后继续跟老师、家长朋友们交流。那一次真的受益匪浅,发现了文华身上以及自身的很多不足,也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时文华刚上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还摸不着什么头绪,学习也有些吃力,文华妈妈也如摸着石头走路般辅导着她的课后学习。用文华妈妈的话说:“我们也是在跟着孩子在重新读小学一年级课程”。孩子要学,家长更要学。孩子学的是课程知识,家长学的是辅导方法。其实,但只要用心,相信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评估一个孩子,而是以“是否有进步”、“是否扎实掌握了基础知识”来衡量孩子学得怎么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只追求“高分”,分数当然重要,毕竟我们还是“应试教育”环境;但我觉得如过度追求分数,这样对于孩子的学习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变得“功利”起来,这样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不利,每位家长也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今后变得“高分低能”吧?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所以,追求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要让他们懂得自觉学习、且懂得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这个尤其重要。
上次家长会通过老师了解到,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会更紧张,特别的是语文,更要扎实掌握,如果连拼音都不熟,对今后的学习都会有影响。如果说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那最好的学习就是阅读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 分享一个绝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已一去不复返而且忘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于人以及人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细微的,但也是颠覆性的。
这次家长会,我是带着几个学校问题来的,想好好地跟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探讨学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罗列,准备接下来排队请教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