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学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3:17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 和谐 舆论环境 方法

[作者简介]贾彦彬(1980-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信息科科长,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方法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B338)、201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优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学生占比为25.1%,其数量在所有网民中居首位。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接近饱和。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崛起和社会信息的日益透明化,作为高校校园重要信息传播载体的校园网,已经成为师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覆盖高校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领域。

同志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着力加强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建设网络舆论危机的监管机制,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的明确地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涵、影响、特征和引导策略进行研究,对维护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涵

网络舆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多数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笔者认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是主要依托学校相关网站、微博等网络载体传播的大学生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学术争鸣、校园改革、招生就业、师德师风、学生管理等方面展开。广大师生围绕某一事件或观点,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表达自身看法,探讨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经过热烈的讨论往往会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形成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论。在高校中,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粘合剂,又是师生交流思想、建言献策的传声筒,还是解疑释惑、消除误会的减压阀,为高校师生各种思潮和论点进行碰撞和交流的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影响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形成,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影响,在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网络舆论普遍特性的同时,还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主体的情绪化与理性化

在校园论坛上,经常会看到关于情感、就业、毕业、学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讨论。大学生思维活跃,又敢于表达和质疑,往往把网络言论作为一种彰显个性的方式,对于颠覆性、煽动性的言论容易盲目跟风,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智已发育得比较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初步形成,法制意识较强,行为上趋于理性。

(二)内容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青年学子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他们在网上关注和讨论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元化的。具体来说,大至世界风云、国家政策、学术争鸣、突发事件,小到校园生活的教学运行、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切身相关的焦点问题。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良莠不齐,这常使网络舆论呈现出混乱无序、缺乏权威、浮躁多变的复杂性。

(三)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高校是社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他们的言论对整个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有组织地在网络上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经过论坛反复跟帖或微博转发,就会产生所谓的“议程设置”效果,引起师生对此话题的高度关注,成为高校校园乃至社会上的共同话题,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四)过程的互动性与可控性

在校园网络的各种平台之上,广大师生可以发表自身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自身见解,实现彼此的互动交流。一旦有舆论危机突发性事件发生,学校也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关措施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适时引导和控制。学校还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热点和校园情绪,从而实现校园网络舆论的可控性。

基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上述特点,其对于高校的和谐发展具有“双刃剑”作用。一方面,校园网络为师生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空间。高校领导借此窗口洞察民意,广大师生通过网络言论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往往容易对网上良莠不齐、繁杂多变的信息难辨真伪,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利用学生的血气方刚和辨识力薄弱进行渗透和煽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破坏正常的校园秩序。对此,我们应该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与办法,就可以在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工作中赢得主动。

三、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方法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高尚的精神陶冶人

优化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基础应该是高校自身的和谐发展。高校只有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倡导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中作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民主、科学,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传道解惑、启迪思想、指导实践、净化心灵,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土壤,为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筑牢基础。

(二)推进精品主题网站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主流媒体

高校应加强以大学新闻网为核心的一批精品主流网站建设,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搭建良好的舆论平台,努力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突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服务性,与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

1.高校新闻网。校园新闻网代表学校的官方声音,具有其特殊性和权威性,所刊载的报道题材和事件都将成为校园师生关注的焦点,同时对其他网络平台的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新闻网应站在时展的需要和高校和谐发展的大局高度,对校园的大众媒体和丰富信息进行严格和慎重的筛选,不断提高其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2.辅导员博客网。充分发挥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功能,建好“辅导员博客网”等师生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辅导员通过对自己的博客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不断提高博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形成了师生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此类平台的建设,为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疏导焦虑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3.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校园BBS对高校师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表达诉求的平台,有些高校为避免出现对学校不利的舆论,没有开通此类平台,殊不知这样会使相关舆论在其他非官方的各种网络论坛,更加不利于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构建。因此,各高校应当建立校园官方BBS,并努力搭建好这个广大师生和学校互动的平台,营造开放、公平、包容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4.校园官方微博。高校微博对于规章制度、宣传最新发展成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引导校园舆论方向等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充分把握校园微博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平台,将微博、更新和评论工作列入舆论引导工作体系,以便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工作。

(三)创新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评论员的重要作用

面对当前的高校舆论新形势,建立一个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应成立高校网络舆论协调领导小组,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制。具体工作由校党委宣传部统领,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和谐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园网络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问题,保证校园网络技术层面的安全平稳运行。其次,应按照教育部和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网络中心等部门和学生骨干中聘任网络评论员,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把握住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按照高校党委的指示精神,主动对非理性公众舆论进行整合,及时对不实言论进行澄清和批驳,促成正面舆论的形成,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路人”。

(四)建立健全高校应对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应急机制,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因其特有的情绪性、复杂性、突然性和群众性,经常容易引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因此,应建立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新闻制度。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需要依托于完善的信息制度。及时、公开、透明、畅通的信息渠道能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舆论主体的非理性言行,进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对于不实的网络言论,不应只是简单的删除和堵塞,而应迅速理清事件真相并及时权威声音进行反馈。针对紧急网络舆论事件,应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会或网络最新情况和动态,使不实舆论在第一时间得到澄清和更正。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合力,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五)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将网络伦理道德内容融入大学课堂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共同思路是“少干预,重自律”。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教学内容,促进网络伦理学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让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进而增强青年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及在网络舆论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六)开展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营造健康、互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举办各种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网络学术沙龙、网页设计大赛、网络辩论赛、网络虚拟炒股大赛、IT应用技能竞赛等。通过组织网络文化活动,不仅大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网络安全知识,还在参与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排解和疏导学习压力,对引导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海.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2).

[2]陈德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5).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15-01

作者简介:汪雯,女,1990年9月29日生,汉族,重庆人。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摘要:

网络舆论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民意力量,给政府的应对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论证的主题,不管是引导理论研究还是具体措施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展开,都带有鲜明的学科角度特色。所以本文在进行综述的时候,选取了学科视角来将研究的角度划分,进而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调控;学科角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民的增加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上参与公共事件的民众越来越多,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民意力量,给政府的应对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我们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议政一方面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例如福建厦门PX 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重庆王立军事件等。另一方面,也存在非理性化和极端化情况的出现,恶意煽动民意,带来众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众多学者研究论证的主题,且研究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大部分的学者从网络舆论的特点出发,强调从法律、技术与道德3个方面进行,但大多停留在理论与原则层面,没有深入的具体系统的措施阐述。也有部分学者涉及到具体措施,比如学者陈隽提到在网络突发事件后,可以删除掉各种歪曲信息,安插网络卧底等,但这些措施的提及多出自于对现实情况反馈,即从已知结果反推措施,没有一个系统的逻辑将其统领,难以针对未知情况的防范。

其实不管是引导理论研究还是具体措施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展开,都带有鲜明的学科角度特色。所以本文在进行综述的时候,选取了学科视角来将研究的角度进行划分,一方面希望能管中窥豹,一看目前的网络舆论引导调控研究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学科视角来加以研究。

1行政学角度

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从思路到对策,针对当前现实提出政府在舆论引导中该有的作为。学者郭旭从政府对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思考出发,提出网络政治舆论引导既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还在于国际间政治舆论的较量。而政府在其中不仅要掌握引导网络舆论的主动权还要变“堵”为“导”,以“正视”代替“回避”,进行方向性的转变。学者李斌从本质出发,认为网络舆论危机造成政府的行政危机是由于政府作为或官员行为引发的网络负面舆论膨胀造成政府信任危机和权力危机,政府应该是应对网络危机的主要力量。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善后三个方面。其中危机预警主要包括建立焦点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和完善行政信息公开的平台机制,危机应对则从舆论引导、重建信任和媒体政策3个方面入手。

2法学角度

可以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法治建设。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网络传播迅速普及之际,就已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条例。97年以来,,《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十项网络法规先后出台,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网络法治监管的力度是在逐年加强,但是比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国外的网络立法现状,我国的网络法治还是比较落后。主要的问题,李永彩认为网络执法思路不对,执法主体众多,不能做到有效问责。同时立法的层级不够,缺乏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根本大法。而林凌针对网络舆论的合法性问题,认为引导主体缺失,媒体和受众的过度解读公共事件是其原因。他认为有效的解决措施,一是明确网络主体的权责,建立联动与问责机制。二是依法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信息的合法性。

总结起来,从法律角度看网络舆论的调控,大部分学者的思路是,加大立法层级,网络主体依法权责统一,事后问责机制的建立。

3新闻传播学角度

现如今媒体愈加多元化,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意见表达平台,媒体的监督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张健,诸利琴等将现代新闻体系结构概括为一个四元结构:新闻媒体本身,政治主体,受众群体,其它经济利益体。他们引进美国的“新闻执政”概念,指出运用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将新闻执政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体现,即大力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只有把握舆论主动权,学习驾驭网络这一新的舆论场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和“麦克风时代”开辟新的传播战场,变单向的宣传为双向的互动。以陈隽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引导网络舆论,就是要建立起专门的新闻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在软硬件,口径上做好准备工作,利用官方媒体主动实现信息公开。同时还指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的互动交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调整思路和策略技巧,充分发挥专业“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作用。

4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学角度对于直接的网络干预的研究不多,多的是运用社会学观点为其提供干预的理论基础。主要指用社会学的理论对网络舆论的特征进行了定义。如杨亚伟,陈志宏等基于风险社会的研究理论,指出短期迅速扩散、信息不对称和公信力缺失造成的谣言四起、群体极化现象以及负面效应的“蝴蝶效应”是其特征。风险社会既是网络突发事件的诱因又同时给针对性的引导提供了思路。再如杨志军等总结出,网络舆论的公共能量场有四个主要的负面问题,一为“意见领袖”的鼓呼,诱发“群体极化”现象。二为“集体无意识”发挥压倒性作用,削弱个性。三为“沉迷的螺旋桨”效应对群体成员产生心理压迫,在知觉、判断、认识上出现从众现象,失去正确判断能力。四为,网络“首因效应”,倾向于认定先发表的信息。这些负面问题的归根到底还是基于网民与网站经营者隐匿人格的叛逆虚拟心理和道德的缺失。

6其它视角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民主;马克思主义;规则;实践

网络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种便利生活的工具,还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方式。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实现电子化办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现民主,都是网络发挥的积极功效。近期,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纷纷在网上露面,与广大网民进行零距离接触。比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网络等媒体发表公开信,征求省内外朋友对江西发展的建言和意见。此外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全市三级法院共46名院长同时向社会公布了各自的个人电子邮箱,网民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各级法院院长直接对话。海南省澄迈县委发文,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每两天至少一次登录县党政网,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等等。政府工作的网络公开是在网络条件下对民主治理手段的一种发展。

一、网络条件下的基本特点

网络当前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就是一个便捷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以及休闲娱乐的工具。网络的兴起大大变革了传统的的交往模式,网络的通联通过将不同端口的接入者纳入网络平台之上,凭空创造出了一个“聚居”存在的“社会”。网络的便捷与普及给使用网络的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也给网络交往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网络成为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开放的网络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信息充斥和流行,互联网络的使用主体难免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接受各种信息。在以网络为交往和工作平台的领域,因信息非对称环境下的传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断涌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普及化为网络民主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此同时网络由于其虚拟性,使得网络民主这一新生的民主形态在社会中必须进行引导。

二、网络民主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其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和观点。其不仅指导者20世纪世界各国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还在国家建设中指导着社会经济建设。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其生命力就在于其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适应其内容。通过方法论和基本观点的手段不断指引社会生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可以得到具体的贯彻与实施。马克思与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要内容,同时,各国在结合本国国情与实践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科学原理发展出来的观点和认识同样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观点本身是理论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不仅克服了理论问题的本身所具有空洞性的弊病,还提升了基于实践总结出来观点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网络是一个平台,网络民主是网络这个虚拟平台所实现的一种具体功能。在这个民主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符合基本道德准则甚至于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在网络民主条件下加强对网络规则的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由此产生了现实的必要性。

三、如何在网络民主条件下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网络基本行为准则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一理论体系下,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发展着的,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进步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共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大厦。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任何时候对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位置,不断从中吸取新的知识营养,从而更好地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导致了网络中的主体不受到社会一般法律规范的约束。这就决定了网络基本行为准则的确实。没有规则的网络是混乱的,没有规则的网络民主也是虚假的民主。必须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内容来构建网络基本行为准则。

(二)网络民主条件下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水平

在网络民主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条件下的再认识与再发展,这是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又一次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方法论。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中还蕴含着方法论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繁荣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人民易于接受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网络民主条件下是新时期条件下的新现象,概也不例外。

网络民主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再认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所谓的再认识就是结合当前网络民主条件下所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寻求新的解决之道和理论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再认识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再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网络民主条件下,其背后的还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个人。这就要求在网络条件下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影响网络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且会对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

[2]李瑞清.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内涵、特征及地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4

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吸收最先进的理论成果,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掌握其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指导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现实情况是,在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多数只是作为附带研究被一些国内学者稍作提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十分有限,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也严重不足。

缺乏专门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跟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成果体系相比差距明显。从研究进展情况来看,对于当前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已成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改进以及构建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且多数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层次缺乏深度的问题,有些研究成果明显存在嫁接和移植的痕迹。至今少有关于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的专著问世,由于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致使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只能在“昏暗”中独自摸索前行。

二、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和切实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此项建设摆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网络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隶属于学校党委或宣传部的运转高效、权责明确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专门机构,统一规划校园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相关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设立网络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整体财政资金预算,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文化队伍在人才选拔、学习培训、职称评聘、福利待遇、业务考核方面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鼓励网络工作人员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生活,开展日常教学和调查研究工作,并给与政策和资金方面的相关支持。

进一步抓好落实和检查,切实保障队伍建设所需要的人员编制、必要经费和配套设备,尤其是是确保专职工作干部和人员的力量。并把建设的成效逐步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关心、各级职能部门相互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高素质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高校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三、结束语

建立健全专职网络文化队伍的人员选拔和资格准入制度。前文提到高校网络文化队伍的特点是专兼结合,但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和灵活必须是专职工作人员,即专职从事高校网络文化研究和建设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它的整体素质事关网络文化工作的成效和建设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要严格做好选拔任用工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此来造就队伍的高水平、高素质。对不具备专业资格、不符合从业标准者,一律不准进入专职网络文化队伍行列,坚决杜绝不讲专业和职业的要求随意进出的现象。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5

关键词: 《网络营销》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体系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全球化趋势的到来,网络营销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各个行业渗透。网络营销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的学科,它作为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相融的新兴交叉学科,不仅涉及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安全性、标准化、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国际贸易、经济学甚至法律问题。

一、《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

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与应用,传统营销理论与互联网环境结合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网络营销的工作流程和常用工具,具备利用不同的互联网工具和网络营销方法进行网络策划推广和网络促销的能力。该课程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在培养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从事网络推广员、网络调研员、网络促销员等职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基础。

《网络营销》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的延伸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直接感受网络营销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真正融会贯通,同时训练学生的实际商务运作技能。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网络营销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同时网络营销还是一门极其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科,而通常的情况是,大多数网络营销教师是市场营销或计算机专业教师,没有交叉性,同时本身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长此以往,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学生得不到综合的训练。

2.理论教学方面:教材更新慢,建设滞后。

网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行千里”,因此网络营销课程是内容发展变化较快的一门课程,这种特点对网络营销教材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问题是:较材的更新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导致一些淘汰的教学内容和软件仍然出现在教材中,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给课堂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实践教学方面:实践环境脱离实际。

现有的网络营销实践系统通过营造模拟商业环境,训练学生掌握各种网络营销方法,基本为虚拟实践系统,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市场运作能力,因此目前的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实验软件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考核方式方面:以理论考试为主,导向不明确。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理论考试为主,培养学生的识记背诵能力,而网络营销的本质——动手实践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时不注重实践,只注重理论的结果。导致理论脱离实践,学生觉得没有学到有用、实用的东西。

三、《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1.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1)选取合适的教材。《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选取教材时,要偏向于实战的教材。我校《网络营销》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大三的学生开设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在网络营销的教材选取时要倾向于实战型的教材。

(2)丰富案例体系。首先要根据本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体系,把国内外优秀的教材内容补充到教案中,其次要建立案例库,注意与课程相关的热门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形成完整的课程案例,将这些案例运用到相应章节的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2.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层次与高度。

(1)搭建虚拟实验平台,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高校在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在实验平台上,带领学生进行注册域名、E-mail营销、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络广告、网络调研、搜索引擎等实验模块的学习,从而对整个网络营销的流程与层面有全面的把握,为实战与理论的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实验软件是南京奥派开发的网络营销实验软件。

(2)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之后,对学生还应加强实战环节的操作。我校教研组针对大三的市场营销学生开展了以下实战校企合作。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天山杯”新疆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在大赛中与阿里巴巴、淘宝、苏宁云商、联通、娃哈哈等企业合作,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市场策划、网络互动营销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项目教学法。在实验环节和实战环节,主要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该项目要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行动有直接关系;有规定的时间,且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讨论法。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及防患意外的准备;整个讨论要紧扣主题;指导教师应注意控制和调动现场气氛;讨论中要注意收集各发言人的意见,讨论后应进行总结和回顾。讨论法存在一定的风险,指导教师有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3)案例分析法。从教学角度看,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以案例故事导入课程内容,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践练习共同进行。通过案例故事,归纳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要重点阐述基本理论,介绍各种网络营销的特点,分析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吸引力因素、网络营销功能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网络营销管理、研究和规划开发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英.《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01).

[2]刘军.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0(17).

[3]周迁云.在《网络营销》教学中培养创业策划能力的实践[J].决策管理,2008(3).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导学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79―03

网络教育中,学习平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接口。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学习平台应用的质量对能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在网络教育中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探讨。

一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拥有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教育有以下特点:

师生分离。在网络教育中,学生不再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计算机、学习平台、教学资料和网络课程等。学生大多数时间只是看到教师的“录像”和在论坛上的留言。

学生自学为主。由于没有教师面授,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讨论和交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教师导学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讲授为主转向导学为主。导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学生按教师事先编好的教材,学习指南进行学习。同时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多维教学。网络教育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可以进行立体化教学。学习资源可以多样化。有学习平台提供的网络课件,题库,教案库等,也可以有来自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和来自学生中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追求人际、人机、人网的三维动态立体教学。实现网授与面授相结合;在线学习与线外学习相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等。

二 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

我校05年引进了Blackborld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活动。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以浏览器/服务器(B/S)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门户技术、数据库和信息集成技术等为基础,以声、像、图、文等多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平台集文本、图象及视频、音频、动画为一体,可以实现教师在线授课,在线测验,在线答疑,同步和异步讨论,批改作业、学习跟踪、学习统计、虚拟课堂、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和包括十几种题型的题库等功能。可进行知识管理和学习,教学跟踪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平台的讨论交流论坛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目前我校平台用户已经4万多,平台上课程有1000多门。平台成为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院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学生都围绕着平台。平台成了大家联系的桥梁,交互的接口。

三 教学平台的门户

门户是对教学管理实施的重要部分。Blackboard门户社区平台为我们进行门户管理提供了方便。我们目前建立的网络教育学院门户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教育学院选项卡:包括我的课程、网院通知模块、学习调查模块、网络学习指南、学生常见技术问题解答和网院主页的链接等。

网络教育学院社区选项卡:机构讨论板里面有自2006年3月以来的每个学期和学生互动的论坛、有教学问题交流区、教务问题交流区、和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2008年3月统计帖子总数有1万多。

另外在组织社区,我们建立了所有网络教育学院22个专业和50个学习中心的组织。

网院教师之家选项卡:这个栏目只有有关教师能看到,有课件制作工作站、培训专栏、公告专栏和交流园地等。

我们还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需求,创建了一些组织。如教务管理组织、教学管理组织、学习中心管理组织等。

四 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

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年龄特征,大多利用业余时间上平台学习。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导学和服务支持。

1 远程学习指南

网络教育在教与学上时、空分离的特点,要求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治能力。但是,目前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有的工作繁忙,有的缺乏网络学习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比,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自治能力,“远程学习指南”就是这样一门对网院学生进行导学的课程。

《远程学习指南》课程,对所有新生开放。课程有下列栏目:

教学通知,有教学管理的教师的教学方面的通知。

管理规定,有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中山大学授予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等。

学习指导,有远程学习指南文档,远程教育导学课件,学习平台操作指南文档,相关插件下载等。

专业信息,有网院22个专业的信息。

专业导学,有每个专业的导学课件。

教学计划,有每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

表格下载,有各种表格下载,如免修申请表、重修申请表等。

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等。

教学问答,有常见教学问题解答,平台常见技术问题解答等。

2 网院学生常见问题(FAQ)

网院学生住在校外,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家里上网。网络什么情况都有。有的用电信网、网通、联通、铁通、XX宽频、XX宽带等。情况比较复杂。

网院学生特别文科学生,有的不熟悉电脑和网络,经常打电话来咨询。我们将一些常见问题整理成FAO,放在平台上。

网院学生常见的问题(FAQ),内容有:

平台运行条件。有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课件的浏览要求。

检测网络故障的一些命令。如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Traced命令的使用方法。

影响网络速度的几个因素和测量网络速度的工具。

故障分类。将故障进行分类,有网络、电脑和系统软件等客户端问题,平台应用和课程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教务问题,课程作业问题等。

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提供各类故障的解决办法等。

3 学生交流论坛

为了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下列论坛:

课程论坛:每个课程里面都有。交流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每周至少有三个时间段在学习平台上解答问题,教师也会在课程论坛中组织课程问题的讨论。

由学科教师管理。

教学问题交流区:交流教学安排、辅导答疑、作业、网络课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教务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平台帐号、考试、成绩、学籍(含休学、复学、转中心、转专业等)、毕业等方面的问题。教务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学习平台使用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信息与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解答。

学生交流区:学习中心同学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区,也是学习中心各种信息的地方。由学习中心教学管理人员负责。

4 教务管理组织

我们还建立了《教务管理》组织,在教务管理组织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如分年级、分专业等。

教务管理组织有下列栏目:

学籍管理,有学籍管理方面的规定。

考务工作,有考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考试安排,考场安排等。

成绩查询,有成绩查询系统。

统考信息,有统考信息和相关规定。

毕业与学位,有相关条例,毕业生信息采集.学位英语,主干课程考试等。

表格下载,各种表格下载。

讨论板,有交流论坛。

五 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网院没有教师编制,教师都是聘请的学校各个院系的教师,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依托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办学。但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面授转为网授

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概念也起了变化,包括了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集合组成的一个团体

为了完成教师的转型,我们利用《远程教学指南》课程,对教师进行指导。远程教学指南课程有下列栏目:

管理文件,有教育部远程教育管理文件,学校远程教育管理文件等。

教师培训,有我们编写的主讲教师工作手册,课件录制规范和指南,教学辅导工作培训文件,中山大学现代远程平台培训,学期教学辅导工作安排及要求等。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远教会议,有远程教育会议资料。

远教研究,有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质量,国际视野,网络课程建设等。

远教网站,有相关网站的链接。

交流园地,有交流论坛。

网院对教师也有一些管理规定。如辅导答疑规定:每周至少三次登陆学习平台进行辅导答疑,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组织两次关于课程问题的讨论或案例分析。和作业规定: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在线作业,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等。网院有专门的巡教巡学人员。

六 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

校外学习中心是接受学校的委托,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

学习中心分布在全省各地,利用平台把它们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建立的《学习中心管理》组织,存放与学习中心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学习中心进行交流的地方。栏目有:

管理文件,有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培训资料,有教学管理培训资料,学习支持服务培训资料,技术人员培训资料等。

资料下载,有相关的资料下载。

交流天地,有交流论坛。

七 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规范统一

网络课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依托平台来建立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其讲授型课件由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统一制作和上传,制定了统一规范。

考虑到网院学生分散性、业余性的特征,缺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机会。他们全靠平台提供信息。所以平台上的东西都要规范化。要让他们一上平台就能够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界面都力求统一。

网院课程的五个统一:

课程规范统一

讲授型课件制作统一

课程论坛形式统一

在线作业形式统一

注册管理由学院统一

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选派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技术。从而使网络课程建设从技术上得到保障。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都建设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充分利用该平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如讨论板、虚拟课堂、小组等。

3 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我们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刑事诉讼法原理》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运用了系统工程框架、对象导向框架和法治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借鉴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综合集成多种与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制度、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教师与学生等资源,形成具有整体学习与交流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展示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例如“模拟法庭”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凸显以设立学习目标为核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内容,依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需要分阶段完成3篇指定的课程综述、调查或研究小论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平台上整合了大量的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和统计学软件的学习使用。利用各种搜索、论坛、博客、调查、电子邮件、虚拟课堂、聊天室等为课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学习的选题研究报告和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阶段多任务的教学,解答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特别组织了课程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增进了学生的协作和交流。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设计。生物信息学本身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兴学科。模式生物测序工作的高速增长,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指数增长,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注定该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便及时跟上研究工作前进的步伐。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平台上共建课程的探索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辅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实践创作式学习、资源开发式学习等新型学习,追求立体化教学效果。借助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材料和内容,由师生共建资源库,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在Blackborld学习系统上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学习的专业平台。

八 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网络教育的特点,教学平台的门户,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了论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方法,更好地利用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来进行导学。

参考文献

[1]彭晓南,吴平,郭清顺.网络教学平台的门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增刊:67―70.

[2]何淼,彭晓南.生物信息学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初探[A]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本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一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改革论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38―43.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7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平台 不同流向人才 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中明确要求,必须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人才市场的不同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严重局势,许多高等学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使得大学生择业观念现实化,人才流向多样化。例如一些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择业思路初步形成了四个流向:考研深造型、应用技术型、中学任教型和改行跳槽型。不同的趋向和追求,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素质、功底和广泛的适应性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与感悟,进而渴望在校期间能够通过某一特定方式例如撰写毕业论文来凝练竞争优势,提升创业才干,把自己打造得更为“牛气”一些,业已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共鸣心声。这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面临着挑战与压力,既被寄予了厚望又被赋予了重任,所以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彰显鲜明特色和蕴蓄深厚内涵。显而易见,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过程和论文质量,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将会产生非常深远(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如何才能把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过程变成培养学生成熟与成才的过程呢?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以现代化网络为载体的毕业论文(设计)平台,用以培养不同流向人才的自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课题,并就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一、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选题不当甚至是不会选题。相当一部分毕业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价值性和可行性。有些论文的选题过大,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有些论文选题过窄,没有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2)内容平淡。论文内容平淡一般,多是罗列别家之说,缺乏自己的创新点。

(3)论证不严密。有些毕业论文观点模糊,而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中没有逻辑分析、归纳与综合,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4)不会使用参考文献。有的学生热衷于写综述,但却不会使用参考文献,即使引用也多是较为陈旧的专著和材料,未能反映出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趋势。

(5)格式不规范。许多学生不遵守论文用纸格式、字体、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编号等要求,不重视前言、附录及结尾部分等整体结构,严重影响论文质量。

2.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目的不明确。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与学业水平和学位证书之间有何关系,毕业论文与自己的未来发展之间有何联系,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并不清楚,因而重视程度不够。

(2)论文选题较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部署较晚,很多部门都是在第8学期开学才进行安排,频繁的任务加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考研复试,使学生没有良好的心态、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撰写毕业论文。

(3)导师指导不力。导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得与学生见几次面,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无论是对学生论文选题方向的把握、选题价值的审查,还是科学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导师只能疲于应付。

(4)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文献检索与应用能力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学生信息素质不高,没有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些学生的网络检索方法比较单一、低级,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无从下手,浏览时间不少但获取的信息有限。

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的模块化构成及其功能

1.网络平台的概念

网络平台,又称网络支持平台,既包括承载网络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运行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高校中的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图书馆、教职工住宅、学生宿舍等场合,网络平台非常普及。

2.网络平台的模块化构成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全面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必须把质量意识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为了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我们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主线,以培养不同流向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现有的实验室网络为基础,构建了由学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型、中学执教型、其他择业型等四大模块组成的网络平台。

(1)学术研究型。为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提供的一种环境,或者说是几个网络数据库。其中包含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资料,与考研方向密切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资料,以及一些课题资料和与此相关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2)应用技术型。为毕业后准备到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司、研究所等上岗就业的学生准备的数据资料库。理工科类侧重于实验技能、技术设计、工艺流程等实用技术资料,文史科类则侧重于计算机使用、管理科学及与其专业相关的文档资料。

(3)中学执教型。为准备到中学任教的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其中有教育理念、新课改标准、教学技能、中学教师素质、教育科学研究等相关资料。

(4)其他择业型。为毕业后打算从事其他工作(例如有的想参军,有的想支边,有的想当村官,有的想考公务员)的学生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源。

3.网络平台的功能

(1)信息提供功能。根据模块的不同特点,提供有关信息,学生可以在此领域内比较方便地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既避免盲目性,又节省时间。

(2)师生互动功能。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相互协商、相互讨论、相互沟通。甚至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师在实验室、办公室或者在家里,都可以相互交换信息。

(3)论文评阅功能。在论文上交之后,导师和评阅小组可以对论文进行评审。

(4)管理功能。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科学管理,方便论文的借阅、抽查和验收等工作。

(5)远程服务功能。为毕业离校的学生保留的一片网络空间。毕业生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仍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母校永远是他们的大本营。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分段实施与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初选阶段

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学生除了公共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已经呈现出分流趋势。从这学期开始,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安排网络平台知识讲座,同时在网络上公示导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让学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初选阶段。此举旨在唤醒学生的自适应意识,当学生的流向确定后,初步培养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和在“海选”中择定课题类型与范围的能力。

2.题目正选阶段

经过一个学期的酝酿、调研,到大三第二学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进入正选阶段。此时学生、导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双向选择予以确定并适时举行开题报告。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师生感到彼此不适,还可妥善予以调整。此举旨在实现个性发展、优生优培,培养学生清醒认识自己进而优选课题的能力。此后学生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分别进入到实验室、研究所或相关单位获取信息,锻炼实战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阶段

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阶段。在这一学期开初,要求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由导师签字认可。任务书的基本内容为:论文题目;论文(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论文将要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撰写论文的进度安排等项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此举意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4.毕业论文(设计)评审阶段

学生的毕业论文(电子稿)上交后,由导师组成的评审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阅,以确定论文能否进行答辩。若未达到要求,将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并限时返回修改稿,这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空条件。

5.答辩阶段

对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纸质文本)组织答辩,进而评定论文成绩。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答辩能力、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6.后期督查与评优阶段

利用网络平台,学院组织督查组对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按比例随机抽查、验收,并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盲审盲评(隐去导师姓名和学生姓名进行审阅和评选)。这样既可以发现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体现评优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犹如电脑系统中的“防火墙”,牢牢地把住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口。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后续化――延伸、拓展、再发展阶段

许多毕业生在到达新的工作单位后,由于环境、条件、任务和工作性质的改变,进行科研倍感困难。有的迫于无奈只好放弃,也有的跑回母校进行求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网络平台继续为毕业生保留了绿色通道,特别是他们的课题(自然科学研究或者教育科学研究)若与毕业论文相近或相关,那他们的科研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这实质上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后续化――延伸、拓展、再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毕业论文(设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五、总结与展望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充分发挥了高校得天独厚的网络平台优势,使得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论文水平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了锻炼,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凸显了如下主要特征。

一是学生掌握了撰写毕业论文基本功。无论是从定题、立意到论文的整体结构,还是参考文献的引用乃至文本格式,都体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创新化,为他们以后进行文字写作工作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二是学生增强了特色创新意识。他们清醒地知道,唯有注重特色,加大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既是跟着导师做学问搞研究的过程,更是砺炼自己成长成才的过程。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学科前沿动态,敢于向高峰冲刺。如有些学生论文选题是导师的子课题,他们发挥自己的理论特长,敢于创新思维,05级就有4名学生在SCI二区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再如有些学生论文选题是教育科学方面的内容,他们利用到中学支教的机会,一边教学一边进行调研。利用网络资源信息,结合中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已有数篇在《物理教学》等杂志上。所有这些支撑材料,既是能力的表征,又意味着绿灯亮光,发展道路与就业渠道畅通。

三是学生强化了信息资源意识,他们主动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进行了铺垫。

但在此项工作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主要是论文的重复率问题。由于引用资源相对集中,从论文题目到章节段落,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重复率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必须给导师与学生讲清楚,并且通过文献检测系统软件给予警示,以杜绝抄袭、剽窃和假冒等不良行为,确保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诚信度。

总而言之,积极加大网络平台的利用和开发力度,强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用,对于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乃至教学和科研等项工作,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白薇,常晓明,杨胜强等.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陈友华,丁远坤,高华等.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3]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4]逄玉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8

论文摘要:时网络教育的研究,现在还相当薄弱。只有理论研究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教育学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 %,学生评分占60 % ,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

1.制定严格的上课纪律。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上课,不能随意调课、缺课。对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至少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好补课时间。对随意缺课又不安排补课的,要扣除要奖金。设立学生投诉电话,加强学生对教师上课出勤的监督。

2.制定严格的对教学过程的约束制度要设立专门的教务员,负责安排并督导每门课的值机答疑时间及答疑情况,个别教师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答疑时间的,需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另外的时间答疑。在网上设立对任课教师的评分栏目,全部由学生在网上评分来评定教师网上答疑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时常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其学习动态,鼓励并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上一篇:计算机新导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纺织工程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