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1:05:08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1

1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之处

1.1课程设置不够理想从内容上看,课程的实用性、前沿性不强,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形式上看,由于工程硕士是一种在职教育,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除在学校本部教学点上课外,同时更多会在校外教学点(或基地)集中授课,从而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教材上看,其在前沿性、实用性方面尚有欠缺,甚至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针对性差。

1.2信息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工程硕士在生源的年龄、职业背景、工作年限以及大学阶段受信息素质教育情况等不尽相同,信息素质现状表现出明显差异性。[1]有的在大学阶段学习过《科技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有的接受过信息素质的相关内容培训;有的仅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有些年龄较大的在职工程硕士甚至对信息素质相关内容一无所知。总体来看,工程硕士对信息的敏感意识普遍不强,信息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1.3表现出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工程硕士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联系紧密,职业需求的目标性强,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明确。同样,工程硕士的信息素质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学科专业性,他们对本工程领域的信息表现出了极强的需求倾向。这在年龄偏大、已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验经验的在职工程硕士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4应用性是根本要求工程硕士教育是为了培养其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某一工程领域或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实施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连学位论文都要有工程技术背景。因此,基于工程实践的应用性是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5对信息源需求的多样性解决工程实践难题就是创新的过程。在这个工程中,占有信息并将其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行交流,获得同行专家的经验、理论指导等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正式途径获取信息,尤其是获取规范标准、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通过吸收消化将其变为自己的知识,实现创新的目的。可见,工程硕士所需信息源不仅仅是图书馆购买的各类文献,他们需要的信息类型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要广泛得多。

2对学位论文教学的调查

工程硕士生要兼顾工作、家庭及学习,负担很重,时间不够用,这个矛盾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是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学位论文环节。学位论文是指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其对格式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是研究生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说是研究生本人带有总结性的学习成果,也是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实的工程硕士学习中,学位论文环节的矛盾特别明显。我们从上海交通大学夏天娟的论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2]中可以看到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工程硕士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位论文选题认为“困难”和“有点困难”的超过一半,认为“较容易”和“很容易”的共约占40%。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要求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创新性。如何把握工程硕士论文的理论性、创新性及实用性,是导师、学生及管理部门普遍感觉到困难的问题。

2.2学校导师的作用反映学校导师对论文指导“有作用”和“很有作用”的人数约占90%,远高于企业导师。在双导师制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是有明确分工的,学校导师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负主要责任。但是由于工程硕士生是在职攻读学位,学校导师与其联系和交流的时间有限。

2.3学位论文成果在企业的应用学位论文成果在企业“已应用”和“正准备应用”的分别为51.7%和5.6%,共占近60%;而“由于计划改变,单位近期不一定用”的约占30.9%;“其他”为11.8%。企业为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研究提供实验支持,同时学位论文成果应用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对工程硕士生和企业是双赢的结果。

2.4学位论文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学位论文写作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46.4%的调查对象认为完成学位论文对工作能力提升“有帮助”,认为“很有帮助”的占17.5%,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位论文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3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做到保证学生学业的完成,同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我们提出了基于学位论文的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其贯穿于工程硕士教育的整个过程。

3.1合理实用的课程设置

3.1.1教学内容信息素养教育要培养工程硕士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应当考虑到工程硕士的生源变化,其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比如早期的工程硕士生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开设课程,如今的学生在本科时已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再需要此类课程。另一方面,虽然基础理论不会变,但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实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应当跟进这些新变化,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浓缩的精华,是对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性、总结性作用的难点和重点。

3.1.2人员结构和教材图书馆应该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同时他们还应协助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为工程硕士提供参考文献来源,指导他们熟悉各种资源,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获取和提炼符合需要的信息。对于教材建设,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各工程硕士专业领域都在积极进行,很多培养院校也很重视工程硕士的教材改革。另外,研究生的教学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本身,还应鼓励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补充一些讲义,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参考资料。

3.2利用网络实现教学辅助

3.2.1建立学生交流平台工程硕士生是在职读书,在校时间很少,又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面对面交流时间少。利用网络建立沟通交流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开发针对不动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课件,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及专题讲座,使之成为大家互动交流、相互学习、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此,本馆自主研发了网上“自导式”信息用户系统、文献检索课“自导式”教学系统,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自助式学习系统,方便了广大师生。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孤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利用学科导航模块列举信息源在图书馆网站的显著位置设置学科导航模块列举信息源。列举信息源要做到求全、求专、求精的高度统一,不能拘泥于图书馆已有的或仅仅是著名的数据库、网站等,要杜绝孤立地讲解具体数据库的使用、具体文献类型的特点等做法,应对各类资源进行分析、比较,按照评价标准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结使用各类资源时要注意的问题;重视总结如何选择信息源,针对不同的问题,懂得从哪里获得最佳信息,强调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培养,综合比较信息的筛选、分析、整理等各种方法,强调培养将搜集的信息批判性地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能力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网络信息咨询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高校图书馆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咨询工作应全面了解掌握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了解工程硕士的需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馆藏资源优势,将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加以结合,以网络技术(可以通过QQ、邮件、电话等方式)为手段,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努力提高信息咨询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硕士。

3.2.4利用网络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图书馆应该采取讲座、培训等方式完善工程硕士的检索技能。由于工程硕士是在职教育,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课堂来解决该项问题。利用网络课堂开展的数据库培训专题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听课时间,对于某些内容感到难懂的,一次没有掌握,可以再次选听,直到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掌握检索的技巧。一般来说,图书馆应该开设“开题讲座”、“课题查新”、“信息分析”、“毕业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来满足工程硕士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

3.3加强导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不同于大多数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标准,其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内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其中的一部分,或工程技术类或应用基础研究。在选题阶段,多数工程硕士生感到选题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硕士生的经验和知识面比较有限,如果这时导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工作内容以及所在企业的生产实际,帮助学生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有利于形成适宜的学位论文课题。此外,应该加强工程硕士与学校导师的学术交流活动,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工程硕士生参加导师所指导的工学研究生的研讨等活动。

3.4学位论文模拟教学法

教师应在讲授文献检索课程的最后,设计一个比较复杂、与学生所学工程领域尽量相关的问题,作为具体教学案例,整个查找信息的过程应围绕解决这个问题来进行。让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知道如何制定检索策略,如何巧妙地综合运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教学内容应涉及信息检索的各个方面,如同时讲授一次文献的获取、科研课题检索实例及策略技巧等,使工程硕士阶段能够具备综合而全面的信息检索技能。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种由全面到具体、由总体到个体的教学思路,对工程硕士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5信息道德的培养

作为信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道德,也是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即培养网络信息利用者的信息道德意识与道德责任感,使其养成文明的信息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其信息道德判断、选择的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与传统伦理相比较,信息道德更加注重“慎独”[3]。在网络环境下,既要做到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的鉴别能力,又要做到道德自律,要结合现实中有关知识产权争端或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和报道,强调信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4结论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2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信息系统试运行以后,科技处人员对试点院系科研成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最终结果的审核上,抓住了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有效降低了错漏率,提高了科研成果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系统试运行以后 科技处人员对试点院系科研成果的管理 体现在最终结果的审核上

【本页关键词】论文写作 期刊征稿 论文投稿

【正文】

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 降低了成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科研成果管理的质量。信息系统试运行以后,科技处人员对试点院系科研成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最终结果的审核上,抓住了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有效降低了错漏率,提高了科研成果管理的质量。第二, 通过用户自服务,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率。现在教师在家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输入、提交自己成果信息,不用专门到科技处进行提交。通过用户自主服务,提高了教师对于成果管理工作的满意率。第三,统计决策功能加强,支持学校领导决策。信息系统支持根据各种自定义的标准进行信息系统的统计、查询与汇总。可以很方便地满足学校领导决策层对于科研成果统计结果的信息需求。信息系统有效支持了学校领导的决策。3 相关应用经验高校作为智力资源的集中地,应该成为信息化应用的先行者。但应用虽多,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却并不多。科研成果管理平台应用虽小,但其中折射出来的高校信息化中的经验仍然具有相当价值。(1)领导带头,积极应用信息化工程一直被称为“一把手”工程,领导的作用对于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和运行作用非常关键。在成果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科技处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推动系统的应用。此外,在教师中的推广,主要抓好具有一定影响的重量级教授的应用,通过他们的积极应用推动系统推广应用。(2)以优化的流程为基础信息化并不是传统手工工作的“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实施必须以优化后的流程为基础。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面向信息系统应用的流程优化工作。通过减少、合并和共享一些流程,达到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科研管理流程优化。(3)做简单、实用的系统在系统规划和开发过程中,科技处和软件公司项目组将“做简单、实用的信息系统”放在首位,在界面、稳健性方面做足功夫,保证系统的简单、实用。

4 进一步应用的展望信息化应用在科研成果管理职能应用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工作,同时,只有相关的工作领域进行信息化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对于高校科研管理的贡献。在新的规划中,对于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拓展。第一,与科研项目管理、学科建设进行整合,形成对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在成果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信息需要来自项目管理、学科建设等职能的配合,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科研工作信息化的价值实现。第二,向外拓展,推动科研成果的宣传与转化。由于科研成果管理采用B / S 架构,因此很容易将相关成果到互联网上,形成学校层面的“科研成果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宣传学校的科研成果,促进相关成果的转化。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详细可登陆"中国期刊网" 查询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 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该理论往往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以及工作模式来解释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加工和记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这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让一度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排除在主流心理学研究之外的记忆、信息加工等课题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并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发展。目前,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类: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侧重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而研究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加涅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吸取、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的相关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学习层次理论

加涅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加涅的这一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已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各种知识能力累积的过程。

2.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由于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即教学目标的分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是其教学设计观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3.学习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的典型模式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见图1),外界环境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到达感觉记录器,进入感觉记录器的信息通过复述、精细加工,部分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进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经过编码,信息以编码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里,当信息需要使用时,通过检索,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信息被提取后,有的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有的又回到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合适的则通向反应发生器,反之,回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再次提取。除此以外,该模型还有两个部分,即执行控制和预期,这两个部分影响着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加工模式中的重要结构,其中执行控制(认知策略)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预期(动机)起着学习定向作用。

从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出,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加涅将学习的过程分为8个阶段(见图2),各阶段设有相对应的教学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内部加工,这种加工是在外部教学指导下的学生内部加工过程。因此,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

加涅依据其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9个部分: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二、启示

加涅的学习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关于学习的观点以及教学设计的模型对于如何安排教学,意义深远。其理论揭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加涅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始终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教学事件,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并做出反馈。可见,加涅所提倡的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50-251.317.

[2]郭斯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

[3]陆静.加涅的学习理论及其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06,21(3):13-17.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情监控与引导

当今是网络自媒体时代,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具有发言权。网民手持一智能手机,注册一帐号,就能在各大论坛贴吧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这种便捷的信息交互的方式使网络焕发出巨大能量。而在享受“自媒体”给予我们信息快速交流、互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在传播负面信息时,容易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损害相关企业部门单位声誉,对网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重大影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实力、才培养成就,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负面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对学校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文章主要总结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作部近一年来对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其他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时作参考。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为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提高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于2014年4月成立网络工作部,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设专职干事一名,专门监控网络舆情安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

一、明确网络工作部主要职责

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是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重庆工程职院网络工作部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四个方面:

1.负责收集、研判、跟踪、处置重大舆情,做好监测、引导、处置的记录等备案工作

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是网络工作部的第一要务,它对舆情的发展方向和对校方影响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研判,有利于我们把握舆情处理的主动权。做好相关记录,是跟踪网络舆情工作开展有效性检验和编写舆情简报的依据,也是总结工作经验方法的数据支撑。日常工作中要实时记录收集到的舆情信息、处置方法、引导侧重点等信息。

2.协调各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和处置工作

高职院系网络舆情主体是学校师生。这个群体通过网络对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社会焦点难点问题、时政问题以及有关校园社会和校园管理等与自己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表达意见、表明态度、宣泄情绪。其中,与师生紧密相关的学校管理等制度和方法往往最受关注,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网络工作部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了解事实及解决方案,以便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3.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记录备案工作,编制《网络舆情简报》

为确保舆情畅通,领导及时掌握舆情,已形成了常规情况下每月编制1期网络舆情简报、发生重大舆情时根据情况编制简报的舆情汇报制度。

4.负责管理网络舆情工作小组,指导信息员开展网络舆情回复、跟帖工作

因网络的普及、信息受众广且复杂、信息传播迅速,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需要信息员的辅助。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网络工作部的重要职责。

二、抓重点监控对象,规范监控和引导流程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舆情监控的重点网站和论坛

网络上的论坛社区数如细沙,无法统计。不可能浏览每个论坛的帖子内容,从海量信息里找到学校相关的舆情信息。通过调查总结,把师生常活跃在线的网站论坛列为监控的重点对象,将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2.规范舆情监控流程和要点

规范监控流程和操作要点,使网络舆情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重庆工程职院基本形成了“上班时间网络工作干事每半小时刷一遍重点监控网站和论坛、非上班时间每小时刷一遍,同时使用监控软件协助监测”的工作方式。另外,由教师信息员队伍和学生工作小组协助网络干事收集线上线下舆情,及时报告舆情,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

3.规范舆情宣传引导流程

对于舆情的宣传引导,具体的做法是:

(1)监测到重大网络舆情后,在第一时间向部门负责人报告,作出初步研判和处置建议,请示分管校领导确定处理意见,若分管领导没法明确处理意见的,向党委书记和学校校长汇报,由校领导共同讨论做出处理批示。

(2)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判和分析。干事负责在第一时间找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工作小组予以答复;对师生正当的利益诉求,加强网上引导和网下疏导,推动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予以说明,防止问题扩大化;对因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及时相关信息,澄清事实,消除误解。

(3)对复杂或涉及流程较多、调查或处理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调查结论的舆情,在当日内作出说明,后根据事实调查进展情况,采取梯度信息的办法,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影响。

三、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宽学生反映诉求的平台

学校重视教师信息员队伍和学生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的建设。目前,学校正式聘任了教师信息员31名,由最熟悉学生工作情况的各二级学院学生科长和职能部门办公室主任或网络工作骨干兼任;学生工作小组骨干成员共15名,主要由学生新闻中心骨干、班长代表和学校百度贴吧舆论领袖组成。

加强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校内定期培训、校外观摩调研的方式来提高队伍的信息监控引导能力。目前,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信息员培训,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生工作小组会议,培训舆论引导技巧,讨论近期可能发生的舆情事件,提高其对敏感信息的捕抓能力。同时通过组建教师信息员群组和学生工作小组群,方便线上交流,及时收集舆论信息和组织回帖引导宣传。

同时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全校班长群、学生会干部群。其中,班长群里有教务、后勤、学生处、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学生有疑问或诉求可直接在群里咨询相关负责老师,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学校有如停水、停电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通知,可快速在群里发信息,通过班长,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各班同学,确保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

四、借助网络传播网络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礼仪

网络无界限、传播迅速,具有巨大能量。在我们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出现舆情进行引导和解决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其来传播校园文化,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礼仪,弘扬正能量。借助学生最活跃的学校百度贴吧,每月在百度贴吧上发起2个有关“美丽青春校园”、“活力校园生活”“追梦工程人”“大工程深藏功与名”,宣扬大学生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教学育人理念、人才培养成就,营造正面的网络舆论环境。同时通过“网络文明礼仪”话题或转帖与网络文明相关的反面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做理性网民。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电路 就业 学习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方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要有坚实的数学知识,同时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学习很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还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加入一些电路,基于计算机进行实验,对操作能力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例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通过计算机建立小型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求学生喜欢思考问题,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的信息化,大多数行业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员,工资是非常高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例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和开发一些电子和通讯设备,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和开发各种相关软件和硬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就要求有充足的经验和知识,还可以继续学习成为教师,从事科研,等。中国IT行业开始了将近十年,很年轻。人们总是高度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朝阳产业。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很多同学为了能踏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而挤破了头,努力向这一目标奋进,有些人出于兴趣,有些是为了谋生而掌握一项技能,还有的是希望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目标

与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的火爆相比,近年来,人们对这个专业的选择趋于一个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学生和父母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有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在毕业前掌握下列知识和技能。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掌握电子电器类维修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装接焊接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高度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具有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与调试基本能力。

三、就业展望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1.电子系统方向(原雷达工程专业)

本专业方向依托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雷达 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面向雷达和通信等行业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子系统设计能 力,掌握雷达、通信等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和系统控制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可以从事雷达、导航、通信、制导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 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2. 信息处理方向(原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方向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 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处理研究和开发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理论研究及其信息处理的软、 硬件设计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 业生可以从事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 科的硕士研究生。

3.空天电子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宽口径专业方向,面向航天电 子信息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微波遥感及其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设计能力,掌握空间电子 信息传输与处理、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可从事空间科学与应 用和航天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 研究生。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

向依托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天线与微波技术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面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天线、微波、电波传 播和电磁兼容的设计、仿真及测量能力,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与微波技术、电磁 兼容原理与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可从事天线、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其应 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四、结语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6

    r>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4-02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直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良好专业素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自2001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新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开始,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了十年。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信息安全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而且,由于各个高校的特色专业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研究主要从学科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领域,而且其内涵在随着信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归纳起来,信息安全专业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多学科交叉。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熟练、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专业素养高。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养。这样才可能到一些很重要的部门承担信息安全工作;系统工程。鉴于“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木桶原则,绝不可忽视法律、管理、教育的作用;整体性和底层性的特点。从整体、底层硬件方面系统采取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二、教学体系建设

    1.学科设置。信息安全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仅对信息进行保密(保密性)发展到防止信息被篡改(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从而涉及到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所以,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也随着其研究重点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在学科设置方面,信息安全仅仅是高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信息安全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二级学科。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之下的,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而设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之下的,一般是以通信和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高校将信息安全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高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信息安全专业设在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充分利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通信保密方面的专业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考虑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特点,提出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求覆盖的领域知识面宽。美英等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有层次性。有的院校将课程分为两类课程,即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基础课程开设了密码学、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管理与评估、数据库安全、网络攻防技术;特色课程开设了安全编程技术、信息犯罪、网络协议安全性分析、计算机/网络取证、无线网络安全等。而有些院校将课程分为技术、管理、安全三大核心或者是技术、策略、健康和管理四大核心。而在国内,由于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二级学科开设在不同的一级学科之间,因此课程设置差别很大。如“数字信号处理”“编码理论基础”“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信息网络基础”等科目则使得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更倾向于密码学和通信安全;而“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嵌入式系统”“Windows分析与应用”等科目使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定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上。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相应的信息安全专业。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课程设置为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保持了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等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设置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和网络安全技术,同时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方面设立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   课程。这种三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从事信息安全、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规避就业风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由于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算法分析基础,因此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包括了“算法设计与分析”“组合数学”“网络计算和高效算法”“计算数论”和“计算机数学”等基

    础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密码学、入侵检测、信息论等专业课程,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上海电力学院结合自己特色明显的电力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同时兼顾电力信息技术、电子、通信、数学、物理、电力信息网等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不仅要有合理完备的理论课程体系,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信息安全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由于信息安全实验大多比较复杂,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也较多,而目前的教学条件通常很难满足大量学生并发进行实验。因此,有的高校采用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可以有效减少实验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点对于要频繁进行恶意代码实验的信息安全实验来说至关重要;而有的高效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实训项目和毕业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采取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有的高校将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人文社会科学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工程技术实践及综合实践四类规划;有的研究针对信息安全的专业实验设置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试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基础验证实验约占总学时的40%,内容与理论课内容相衔接,且相对固定;综合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4.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研究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更新快、教材知识相对滞后等特点,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出“参与式”的教学手段。首先提出具体问题,然后推荐一系列参考资料,教师从研究思路和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最后请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阐述。这种互动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实践性很强的入侵检测技术课程,如果按通常的注入式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还是不能建立网络攻防的完整体系。但是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到更多他感兴趣的攻防内容,从而在理解和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知识和技术后自主搭建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扫描攻击实验,查看和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而针对密码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是结合实际应用来进行阐述。例如RSA算法在网上银行,数字证书等方面的应用。还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研究者还提出将工程化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教师给出一个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和知识点进行联系;然后结合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最后要求学生选用一种仿真工具进行实现。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软件工程中的一些系统开发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一些研究者比较强调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互动。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开展信息安全专业工程硕士教育,因为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本科生工作之后从事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信息安全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进一步的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5.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安全专业虽然与传统计算机、通信、电子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所以,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要涉及到信息学科的多个领域及物理等基础学科,同时还要了解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关注最新安全动态,当然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必备的。因此,信息安全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出国研修是很好的进修途径。另外,可以考虑以区域为纽带,建立信息安全交流平台,实现共享机制,请信息安全方面的大家、名家做一些讲座,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教师。

    6.教材建设。目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材很多,但是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写的过于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和实际结合紧密的典型案例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信息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学生无法运用现有知识完整解释安全现象;有的教材操作性很强,但是理论性不够通俗,这样学生还是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另外,由于没有系统、完整的信息安全领域   教材,课程标准之间、教材内容之间重叠现象非常严重。不但与传统课程内容有重叠现象,而且专业课程之间也有明显的重叠现象。例如,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了入侵检测和病毒方面的介绍,与入侵检测和病毒原理课程相互重叠。又比如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评估中有关于标准的介绍,而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中又涵盖了相关内容等。因此,迫切需要有

    组织地编写一套系统、完整的信息安全专业教材。教材既有通俗的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性,同时包含一些信息安全典型事故分析,这样才能辅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信息论 编码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007-01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信息有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之分。《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书中大多讨论的是关于狭义信息的最基本的理论,内容所涉及生活和工业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信号滤波和预测、统计检测和估计、移动通信、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社会学等等有关信息的问题。信息论与编码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人结合3年的信息论课程的授课经验,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

1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1 所需准备大量的基础课程,知识量大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涉及大量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等。这些数学知识本身比较复杂、抽象,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对繁杂的数学定理及其推理感到抽象和枯燥,比较难以接受,进而形成畏难情绪。而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储备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之后,还需要掌握一些通信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这方面的薄弱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觉得穿插生硬,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1.2 概念抽象,证明推导过程复杂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中大量的概率论的知识和随机过程的知识,比如马氏链的稳定的极限熵,香农极限的推导过程,信道定理推导过程中的大量不等式证明都使得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更像纯数学理论,一直在做逻辑证明。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因为不熟悉的数学知识丧失学习动力,因此在学习中适当加入实例和计算机模拟算法更能贴近学生的思维。

1.3 教材所限,不可体现实际应用

信息论与编码的教材通常先引入各种定义,比如信息、信源熵、信道容量等等,然后提出性质,定理,仍然是“定义,定理,例题,练习”老套路的数学逻辑模式,没有合适的引入和应用。即使后面的信源编码,压缩编码如此思路明确的算法,也没有结合计算机进行数值试验,使得整个课堂教授乏味难懂。如何优化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增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合于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教师一直需要努力的目标。

2 理论教学的改革方法

根据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特点,应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掌握香农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强调可与实践结合的章节的重要讲解,譬如离散信源编码,离散信道信道容量求解。减少纯粹的定理推导证明,并通过简洁的实例使得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公式和定理表达的内容。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和当前的信息技术如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与通信领域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又能有兴趣学习相对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

除了相应的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尽量减少黑板带来的大量证明推导的板书时间,展现多媒体授课的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加课程内容的信息量。但也要努力克服多媒体长时间的视觉疲劳而有重点的停顿和强调,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3 实验教学的引入

信息论与编码的本身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来源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课程,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结果可视化,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促进理论教学。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项目,即针对一个实验,给出由易到难阶梯式的任务要求,鼓励引导学生一级级攻克。但实验内容必须精选和优化,适合不同专业的需要。首先有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信源熵的计算等;其次是设计性实验,对给定的离散信源进行Huffman编码、费诺编码等,这些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物信息专业的学生进行。最后是综合性的实验,搭建一个包括信源、信源编译码器、信道、信道编译码器等各模块在内的仿真通信系统。此实验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

近些年为了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需要,大学都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主要选取了MATLAB软件作为实验平台。相对于传统的C语言,MATLAB语言简单易懂,其特有的工具箱可以对编程进行辅助。另外MATLAB可以实现动态建模与仿真,因此MATLAB软件在信息论与编码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中用到大量的矩阵计算,比如信道容量的计算、线性分组码等,因此选择MATLAB软件作为实验平台非常适合课程自身特点。

4 结语

本文总结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讨论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见解,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和实验环节都需要的改进之处,对该课程教学的模式进行了一定创新。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探索还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中前进,争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信息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傅祖芸,赵建中.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刘莺,胡剑伟.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班优化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35).

[4] 向良军,刘东华,雷菁.信息论与编码系列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4).

信息通信工程论文篇8

摘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中过滤器理论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2007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过滤器模型;口译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目的是揭示如何认识世界,人的大脑如何储存知识、解决问题。它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面貌,在现今同领域研究中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本文选取其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浅谈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及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2007,3页),核心是揭示认识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理论影响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1世纪50年代中期,是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956年若干专家学者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些学者和专家包括: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的加工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分析,随后Goodnow、Bruner和Austins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例外还包括Newell 和Simon。等人。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认识心理学兴起以来,对许多心理学分支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在对心理过程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前在普通心理学忽略的如:表征、记忆结构、认知策略等得以恢复或体现。另外,认知心理学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三、过滤器理论及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过滤器模型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 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因为自身信息容量有限,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后,首先完成信息过滤,部分信息得以保存并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则不过滤阻断在外,被人遗忘。Broadbent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则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也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1959)称为单通道模型。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的。

2.过滤器模型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口译又名口头翻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的方式,以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通过分析该口译定义,不难发现口译过程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过程;信息通过 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 这五个阶段完成交换目的。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不难发现,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理论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期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首先Broadbent认为,外界信息量大,加之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能否接收到有效信息而记录下来。下面是两段口译资料及笔记

举例1.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big deficit between France and England and between France and Canada.Would you explain whether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rade deficits,and what France policies towards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 deficits are? We think you are adopting double standards.

过滤并记录的notes: 赤 F & UK

F & CAN ? 区

?F pol

双标//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倩对信息进行记录的情况,面对信息量大且求在有限时间避免遗忘。为了记录到有效信息,译员首先在听的过程中滤掉发言人话语中的次重要词、重点记录下事件发生的主体,关键动词。然后过滤掉言语中重叠部分,以达到不重负记录以节省时间。其余被过滤掉的信息则部分属侧重要信息,

其次,以上通过笔记记录下来的信息处于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则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译员头脑中和重复笔记中,其他部分则被遗忘。因此口译的难度就体现在译员应在短时间内进行记录和复述,单复述过后信息则迅速衰退。另外在口译过程中过滤器的又一功能体现在语言的转换中。

举例2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公司及全体员工,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董事长先生和美国的同行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Notes:1st

公司

成员

个人

chair

从以上两个口译过程不难发现,译员采用中、英文和符号等方式记录,单最后呈现的则是目标语一种语言,这一过程译员仍使用了过滤器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陈述。这一过程近似等同于信息的贮存和识别。Broadbent认为: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于波段开关,信息存在不同的通道阶段。在口译的最后表达阶段,过滤器打开最后一个波段,译员完成语言识别和目标语的转换。

四、结论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期中报告“开窗”实验、相加因素法和本文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过滤器模型理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口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口译实践在现今社会长足发展的今天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过滤器模型理论和其后来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06.

[2] 梅德明.通用口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汪安圣,王.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平.认知心理学理论与词汇记忆教学策略[J ].临沧师范高专科学校学报,2008(3)

上一篇: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微生物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