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2:19:35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启功先生曾是书协主席,又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般世人都以书画大师和大鉴定家目之。但如果详读先生撰述,他学术之渊深、涉猎之广博、鉴定之精审,特别是研究的旨趣、目标,是远非“书画大师”和“大鉴赏家”的称号所能概括的。

“书画鉴定”对一般收藏家而言,主要是判定真伪问题,但如从学术角度而言,则是解决书法史、绘画史的基本素材,以便形成正确的艺术史的问题。所以同是“书画鉴定”,从学术研究角度与从实用角度出发,在性质、深度和水平上是大不相同的。启功先生对古文字学、经学、史学、古典文学、哲学、宗教诸方面均有深入研究,且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礼仪民俗、戏曲小说,本人又是书法、绘画大师,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鉴赏眼光,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与艺术鉴赏相结合的基础上,从整理、充实中国书法、绘画发展史的高度,有目的地去考订若干古代书法绘画上的重要实物和关键性的历史公案,取得卓越成就。

启功先生数十年来的大量研究工作和撰述,如《兰亭帖考》、《论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考》、《平复帖说并释文》、《山水画南北宗说辨》、《戾家考》、《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古代字体论稿》等,都是围绕着为书法史、绘画史建立科学性的材料基础和廓清伪史料这一总的目标而进行的,所研究都是些重大问题和著名的历史公案,但举证充分,说理透彻,故虽考证极其精密而始终坚持基本宗旨。

《兰亭帖考》是启功先生在书法史研究上的力作。论文把现存之唐摹本、唐宋临本、定武本石刻、历代传刻本、伪造本按系统逐一归类,化繁为简,并重点就定武本、唐临本、唐摹本三类详加论述。指出神龙本行距前松后紧,中有浓淡墨改定加字之处具有草稿特点,保存兰亭帖原本面貌最完整。此文对兰亭帖的流传经过和现存实物做了周密的分析和历史性总结,是研究兰亭序的重要成果。

对旧题唐张旭草书四帖真实年代的考定是启功先生学识与目力结合、鉴定水平高出时辈的又一例证。此帖宋人、明人先后题为晋谢灵运和唐张旭书,现代又被人大力宣扬,号称张旭传世名迹。启功先生从书风判断它应为宋人所书,他通过对帖中文字逐句逐字进行研究,发现诗中避宋讳“玄”字,而讳玄字始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有力地证明了此帖是北宋佚名人的草书佳作,先后被宋人、明人强加以谢灵运、张旭之伪名,变真迹为伪物。他语重心长地规劝当代鉴定家们要为人民负责,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学那些“宁可要古而伪,不肯要近而真”的古代帝王、商贾和“好事家”。

《〈平复帖〉说并释文》是启功先生研究传世最古法书西晋陆机书《平复帖》的力作。此帖文字前人都没有能通释,因为此帖首尾完整,所释还必须文义可通,并可与史传相合。先生详考史传、本集、总集,兼及魏晋典籍,除完整之字外,连残损的五个字中也有三个字据文义及史传推释出。并对帖中提到的这三个人与陆机的交游加以考证,从帖文内容上也证明此帖确出于陆机之手。这是只有靠多方面的学识和高度的鉴赏能力相结合才能做到的。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教学;技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90-01

美术是学生了解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课程。国画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中国古代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教师引导同学分享历史文化,积极参与本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不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艺术技能的提高。国画教育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内容单一枯燥,绘画技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创造性和艺术天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如何将小学生国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其潜能,发展和张扬小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画出能够充分表达其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画,从而让他们更广泛、深入地了解美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成为国画教学实践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结合实际,善于引导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实际能力选择国画教材,初期以讲授小学生容易接受并能通过简单联系加以掌握的国画技术。针对国画知识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注意转换成对于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教学。同时需要注重国画的审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必要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体验美感,增强兴趣

教师利用简单的国画技法为学生展现国画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例如在国画课程开始前,教师利用画笔勾勒简单的水墨线条,形成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国画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化内涵。又如,教师在绘画开始前为学生展示调和水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国画的独特美,勾起小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国画兴趣练习,使学生在兴致高昂时加以练习。

三、掌握技能,训练技巧

学好国画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国画基本技能的训练。首先是绘画中的握笔姿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训练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这对于学生国画绘画的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是训练学生笔墨技巧,用笔技巧主要是创作中的毛笔绘画方法及蘸墨方法,用墨技巧则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不同墨色的差异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笔墨技巧所塑造的国画艺术效果。

四、学会鉴赏,热爱国画

学会鉴赏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国画教学中,对国画的品鉴是更高层次的国画学习,美术教师在国画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学习历史上国画大师的作品,在欣赏中不仅开阔了小学生艺术品鉴的层次,增加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不仅如此,对国画的鉴赏更是对我国民族穿透文化瑰宝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欣赏名家作品,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由此更加热爱国画学习。

五、小结

国画博大精深,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加强小学生国画教育,将会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因此,教师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发挥小学生的个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新,让小学生热衷于学习和表现国画,并使其创新精神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李媛.小学国画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作者简介: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旅游审美概论》是一部赏心悦目的教科书。开卷之前,先从教材封面说起,南开大学出版社编辑别具匠心的封面设计便先引人入胜:“飞马踏燕”眺望“学海之舟”的上部构图,告诉你这是一本关于旅游的教科书;“大树”立于“文海”(由文字组成的涟漪)之上的右部构图寓意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只有基于文化的旅游之树方可枝繁叶茂,生命长青;“专家讲课”的朱红印章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风韵;封面题记“旅游是审美的散步,审美是旅游的精魂”可谓点睛之笔,使你感受到“诗情画意”的内容扑面而来!

阅读了曹诗图教授《旅游审美概论》之后,感受颇深,获益良多,不敢妄作评论,唯怕挂一漏万,有失偏颇。故用读书心得的方式将该书特点概括之。

一、教材编写方式的先进性

以往的教科书多在科学性、规范性与严谨性上下功夫,故严肃有余、几无活泼已成教科书的通病。曹诗图教授编著的《旅游审美概论》一改以往教科书编写的风格,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这“四性”紧密结合并把旅游文化与旅游审美有机地融合于教科书中,这是该教材的先进性之所在。深挖旅游审美的科学与文化内涵,以“审美是旅游的精魂”为宗旨贯穿于全书中;全书各章前有“学习导引”、“学习目的”、“学习重点”,章后有“复习思考题”、“阅读材料”及“案例阅读”等,规范、系统、全面;教材编写遵循“旅游审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主要旅游景观与文化艺术门类的审美原理与实践――旅游开发、旅游服务(导游、酒店)等审美实践”的逻辑与思路,内容安排层层递进,从自然风光的赏鉴到人文、艺术、社会、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审美,红线串珠,一气呵成;教材选材独具慧眼,用材精当。仅以案例和阅读材料而言,如中国古典园林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古典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的大作《说园》,堪称美文;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北京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赏析》一文,颇具代表性;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著名书法家沈鹏的作品;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著名画家范曾和吴冠中的作品;中国传统音乐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民族器乐大师阿炳的作品《二泉映月》;民俗文化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文豪沈从文的作品《过节和观灯》的部分内容;旅游服务审美一章中的饭店审美选用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香山饭店,等等,可谓眼界高远,精品荟萃。教材图文并茂,全书精选插图140幅,件件堪称精品,幅幅赏心悦目。文字表达准确、生动、精彩,读之朗朗上口,有脍炙人口之感。该书读来如坐春风,形同“审美散步”,完全是一种愉悦享受,自然能引导学生寓学于乐。曹诗图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著书20多部,并多有创新。如先后出版的《社会发展地理学概论》、《长江三峡学概论》、《旅游哲学概论》等都是填补学科空白的力作,不少著作与教材获奖。《旅游审美概论》的出版,又开创了教科书编写方式的新风格,实在可喜可贺。笔者以为,目前像这种优秀的教科书,实在是罕见,其先进价值和启示作用不可低估。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

此段文字与前者可能有部分重复之嫌,但这里旨在强调教科书的艺术性。整个人类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界的同仁们都认识到科学与艺术互通共融,因此素质教育已是全球的共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要求文理兼容,学文科的应懂点理科,读理科的应学点文科与艺术的东西。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论,人体的左脑(逻辑思维)与右脑(形象思维)应同时开发,这将有利于人的智力充分发挥。以往多数教科书总以科学的严肃性为由,忽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往往把教科书条文化,内容生硬,读之味同嚼蜡,令学习者望而生畏。《旅游审美概论》这部教科书掀开了一窗清风,以艺术的笔调彰显科学的活力。例如作者在鉴赏中国传统建筑时,生动概括各类建筑为:古城建筑――“华夏文明的缩影”、宫廷建筑――“传统建筑的典范”、陵园建筑――“永恒的归宿”、寺庙建筑――“红尘世界的倒影”、石窟建筑――“宗教与艺术的殿堂”、古塔建筑――“装点山河的神笔”、桥梁建筑――“力与美的交融”、民间建筑――“地域环境的镜子”等等,其中文字叙述更是引人入胜,把一件件古枯的东西活现于读者面前,引导读者把中国传统建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建筑审美中统一起来。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只有两者的会合方可达到顶峰。众所周知20世纪苏美的“星际空间”之争,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前苏联滞后,而1957年前苏联把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空――开创了人类的“星际空间时代”。美国为之汗颜,故在1963年由哈佛大学进行了20多年、花费1亿美元的《零点项目》的研究,其研究结论是: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俄罗斯在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方面均领先于美国,这期间俄罗斯出了大批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单就绘画方面,有人说19世纪如果美国能推出10幅世界名画,那么俄罗斯就能推出100幅。实践证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互补互促,共同完成整体思维过程。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极力主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因此,教科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当是时代新的要求。

三、旅游审美内容的丰厚性

《旅游审美概论》教材共分为旅游审美概述、自然风景与审美观赏、中国古典园林与审美观赏、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欣赏、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中国传统音乐与审美欣赏、中国饮食文化与审美欣赏、民俗文化与旅游审美、旅游开发与审美、旅游服务与审美12章。囊括自然、人文、艺术、社会各类旅游资源的审美以及旅游开发审美与旅游服务审美,旅游审美的对象无所不包,可谓旅游审美的“大观园”与“全频道”。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点与审美原理,还重点阐述了审美鉴赏方法。关于审美鉴赏,作者总结了自然风景审美的24字诀,中国园林审美的7点方法,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6大要点,中国书法鉴赏的5个要领,等等,旨在引导读者在旅游审美领域自由漫步,寻幽探微,洞悉真谛,品味生活。

雄伟的山峰、澎湃的大海、蜿蜒的江河、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漠……凝聚于作者的笔端,诗画一般的语言给读者展现出自然风光的天地之大美;一方园林、一栋建筑、一尊雕塑、一贴书法、一幅绘画、一曲音乐在作者的笔下又是如此的精美鲜活。如雕塑审美中,书中列举“五台山南禅寺的唐塑――天王和女菩萨两手相携,眼神相接,递送秋波……”,雕塑的微妙微俏,评论的入木三分,旨在引导读者在鉴赏雕塑的神韵之美中悟出唐代文化“是一种博大、开放的时代文化。”又如在书法审美中,教材中写道: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在于它与中国文化之道紧密相连。书法家作书的创造过程,观赏者欣赏书法的过程,也是深刻领悟中国文化之道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宇宙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对非质实而虚灵的气的模拟,用笔墨的浓淡、枯润、虚实和周流的运转的书法来表现最令人体悟了。所谓“气脉不断”、“笔断意连”乃至“气韵”,都是因中国文化“气”的性质而具有一种较高的境界。总之,中国书法是由文字、书写工具和文化思想综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文笔充满哲理与诗意,内涵深厚,意蕴深远,可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宏微巨细尽在书中。

四、时空纵横的整合性

《旅游审美概论》教材编写具有时空结合的大视野,将旅游审美进行了纵向的历史比较和横向的中西比较。如中国造园艺术、传统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历史发展演变等内容,较好地体现了审美的时间观。全书12章中除了旅游审美概述、中国书法、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等章节外,各章都进行了中西审美的比较,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比较内容颇具深广度,观点正确,见解独到。其足见作者融汇中西的学术功底。有的章节如音乐、园林、建筑、饮食等审美,还进行了区域分析,阐述了地域风格之美,具有旅游审美的空间观,并突出了旅游的异地性特点。无疑只有在洞悉文化史和比较文化的基础上并把握旅游本质的前提下方可作出如此全方位的精到比较,进行旅游审美时空纵横的整合,其“究时空之际,通审美之变”的境界甚为难得。

该书美中不足之处是有些章节的审美特色还有待挖掘和完善,如自然风景的审美(多种感官的通感体验)与文化艺术的审美(主要依赖于视觉与听觉)的主要区别在理论上未能很好阐明等。此外,书中的部分图片排版的图幅有些偏小。建议在再版或重印是予以改进,使该书更加完美。

总之,《旅游审美概论》是一部赏心悦目的比较完美的旅游教科书。曹诗图教授在教科书编写的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较先前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文化与审美》(该书十分畅销,至今已出版第三版并多次重印)有新的提高,在教材编写的探索上又迈出可喜的步伐。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功莫大焉,该书冠以“专家讲课”,可谓名副其实。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外美术史教学 艺术专业学生 艺术教育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中外美术史课不仅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非艺术专业学生热衷的公选课,更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内涵的重要阵地。中外美术史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外艺术的发展历程,更能通过欣赏大量的杰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了解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较高的鉴赏能力。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中外美术史教学的开展可以唤起学生对艺术生活的追求,通过精美的图片、经典的艺术片段等,对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传承,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背景、作品背后的故事,开拓眼界。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全方位提高他们在视觉、听觉、肢体语言等方面的鉴别能力。

(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

在当代的高等教育中应该秉承传统,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而鉴赏古代的经典艺术就是最好的途径,中国古代艺术中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因而中国的艺术教育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鉴赏,学生不但能了解古代的经典艺术作品,而且能懂得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博爱之仁等,从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

艺术教育的功效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技术无法取代的,它赋予人大智大慧,使科学更具人性的光辉,推动科学发展。欧洲的近代史开始于文艺复兴,它是以杰出的艺术家为象征的,随之而来的才是科学的空前繁荣。开设艺术的鉴赏课程将艺术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心灵自由、心情放松、情绪饱满、积极向上,消除学习中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扩展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中外美术史教学多数以老师的讲述为主,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供学生鉴赏。往往是图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老师极力将较多的内容一股脑地倒灌给学生,课堂上互动少,有时老师的讲解一厢情愿,缺乏说服力,将原本内容丰富的课讲得枯燥无味,学生麻木地被动接受。高校的现状是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专业规模也日益强大,专业方向越分越细,学生的素质也有较大差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发挥最大能效。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中外美术史可以在绘画技法专业课之外,系统地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画家及作品状况,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鉴赏能力。中外美术史课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素质的改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中外美术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科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对各门课程浅尝辄止,对学科之外的内容知之甚少。如艺术史这一块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只学工业设计发展史,建筑专业的学生只学建筑发展史,学科更加专业化,但同时也少了知识拓展的空间。我认为学习中外美术史对于传统美术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它对学生艺术内涵的整体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有助于学生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法融为一体地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像当代设计师靳尚谊,他的作品极具个人特色,既有浓浓的中国味,又不失现代感。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通,对中国文化的运用使他的设计独树一帜。现在有一些新型艺术学科的学生对传统的艺术史知之甚少,比如动画专业的学生一进校门就一头扎进了动画绘制技法的训练当中,从纸上绘画到电脑制作,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毕业时各个都能独立制作动画片,但是他们是否真的不需要传统艺术的熏陶呢?当然不是,如中国早期的动画长片《齐天大圣》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除了故事引人入胜外,其中的动画人物设计得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想象力。人物的造型和色彩都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中国民间的传统图案运用其中,使画面精致华丽,堪称经典。如果不是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也很难画出这样的画面。所以,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对于艺术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对艺术类学生的整体素质、内在涵养、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提升作用。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的灿烂的发展史。如果一个人的绘画技法很高明,但是对历史上的名家名作知之甚少,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出色的画匠,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学校、老师、学生都要重视中外艺术史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而且要多向其它系科的学生多多开设这门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学习,这对整个校园的文化内涵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高校的史论实际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史论教师缺乏,有的根本没有专门的史论老师,史论课由绘画或设计老师兼上,这些老师缺乏对艺术史深层次的研究,他们可能对不同画家及流派的作品很熟悉,但大多以画论画,流于表面上的介绍、讲解,同时他们也有专业的局限性,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事件形成的原因,不能将艺术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相联系,不能将艺术的本质揭示出来,不能将中外艺术的整个发展脉络作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等。这样的后果就是老师讲不好,学生听不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专攻各有不同。对于学校来说,尽量配备几名专职的美术史论教师,让他们教授一门或几门在学术上密切相关的课程,尽量创造条件,使他们学有所长,在学术上有所研究,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中外美术史的教学通常用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课堂上互动少,气氛不活跃,学生学得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现在的史论课堂大多都是大量的幻灯片加上教师的讲述,更像是看图说话,老师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不能产生共鸣,教学形式非常单一,课堂上很少互动,课后也很少有作业。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幅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流派、画家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我认为在中外美术史的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将内容提前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先通过查找、整理、归纳等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讲、老师听,集体总结的方法,让学生们充分积极地参与到学科的学习中,给他们各抒己见的机会,大家共同探讨,从中发现新的亮点,将压力变成动力,创造一个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

最后,大多数的中外美术史课没有很多的作业,结束的时候也往往以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了结。这样学生往往学得没有压力,精神上不重视,学习效果差。我觉得中外史论课是艺术系学生少有的非绘画性的课程,而艺术类学生的笔下功夫通常比较薄弱,有的同学想法很多,但是写不出来,容易犯论文的选题过大而且空泛、遣词造句不准确、文章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中外史论课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写,这样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文章了解学生的见解。老师可以分阶段提供一些命题供学生选择性研究,或者由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命题,教师提供帮助完成。最后要让学生既写出符合学术规范,又能够对艺术作出准确判断、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以上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值得研究、创新,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真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丽新.美术史教学改革的思考.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12.

[2]张敢.艺术史论.装饰,2007-7.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教学模式;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60—01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其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艺术素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美术鉴赏”成为了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这既为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广大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要想顺利开展鉴赏教学,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可通过阅读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并经常参观美术馆、书画院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美术信息;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点,学会鉴赏,学会评论,并积极思考,应在与他人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来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利用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式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而且也使教学模式从 “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三、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深学生鉴赏理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鉴赏某一件美术作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加深他们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运用美术术语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是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前提。如,在进行中国现代绘画作品鉴赏时,以著名油画《父亲》为例,教师可在上课之前,把临摹好的一张《父亲》的素描挂在教室中,通过形象的画面,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后适时地为学生介绍相关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所表现的内容和技法特点等,使他们感到该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并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感人的父子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父亲的苦和累,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做,则激发了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学生 自身素质 艺术素养 自身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要求

当今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矛盾、抗争和变革的世界。处于这个历史时空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也正以多元的价值追求和空前的形态变化策应着汹涌澎湃的文化冲突、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起伏跌宕的艺术思潮。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在时代的文化大潮和中华民族后代的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与生存关系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兴盛;继承与创新,所以,无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教育者,还是学者,都必须担负起这个传统文化体系的研究工作和教育改革,以便使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当代性具有更为正确的理性分析。

审视20世纪以来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其生存的境遇几经沉浮,在近代内外交困的中国政治现状中,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深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状况则是废除传统,质疑教育。于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教育开始模仿西式教育而进行素描、色彩等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根本被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这一状况的改变也殃及了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艺术上有着真知灼见的进步艺术家们并没有为之而消沉,他们主张“以15世纪以前的中国画”为体,“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这一理论来继续着中国画教育的“新文化美术”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传统水墨为载体的中国画教育,开始以抵制既有的被神圣化了的创造方法为标志的“85美术思潮”为教学主体思想。

面对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致力于解决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和意义,为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廓清艺术发展思路作一份贡献。

2 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

传统绘画思想是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鞭辟入里,博大精深。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基于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对教师培养好学生的使命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传统艺术教学中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进行精心设计,其具体参照表1。从举措一览表中可见,评价内容从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两方面来展开。其中,评价项目包括多读书、广闻见、有胸襟、勤习苦四项;评价方法包括静态分析、形成性评价、动态分析、终结性评价四种。静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艺术论文写作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论文写作水平),艺术批评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水平(广闻见:即通过多读多看多听所思考来提高艺术批评水平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能力),道家哲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创作的融合(有胸襟:即找出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的互补之处来加以融合),作业数量及艺术作品质量的通过率(勤习苦:即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艺术作品质量),即在特定时空现实状态下的评价为静态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动态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注意学生的发展,动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文化水平),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方面(广闻见:即通过多看多听增强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的能力),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有胸襟: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加大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专业技能水平(勤习苦:即通过勤奋苦练促进专业技能的增长)。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①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所学生需读的书有:古今论画之书(如各种画论等书籍)、金石碑帖、古人诗歌、笔记小说四部分;开阔学生的见闻:文人之神悟(意境)、作家之绳墨(规矩)、习俗之移人(群众需要)、师传之墨守、气质之褊弊、家法之渊源、物理之探究(造化与事物之规律)、地壤之区分(所居地区山川之不同);加大学生的胸襟:不贪浮华、轻视图财、心无俗忧、自拟先哲(以前贤为榜样);培养学生的品德;朝夕染翰(早晚练习作画)、多观名迹、着意临摹、到处写生、力祛褊弊(努力除去褊狭陈旧的成见)。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对教学结果作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②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体现鉴定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考。③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增加学生的勤习苦练:考察学生素质、学养、格调、文化、境界的综合,实现量的积累;考察学生吸收、继承、体悟、理解、分析的艺术学习态度之综合能力;考察学生人格魅力、执着精神、谦虚为学的思想品德及行为操守;考察学生学习兴趣、眼界、技能及创新的个人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一览表可见:传统艺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赋予高等艺术学生的时代新要求。在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现当代社会,各种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学生学习艺术传统必然会很好地廓清艺术发展的思路,同时更好地对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正确的鉴赏,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艺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艺术技能的学习中重视传统文化及绘画理论的学习,能很好地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注释

①②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动漫专业 审美素质 审美能力 审美创造

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观察美、认识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审美素质的优劣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高低。动漫设计是“朝阳”产业,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画和漫画。

一、通过美术鉴赏,提高动漫专业动漫专业的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动漫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美术鉴赏》课来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和审美再创造的能力。

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包括动漫专业的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感知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也有后天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同一物象,为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结果,是因为他们的审美感知的差异。例如秀才和卖烧饼的农夫他们同时看到月亮,秀才会被月亮的审美特征所吸引,处境生情地吟诗感伤,而卖烧饼则会联想到他要卖的烧饼怎么还没卖完。这就说明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的审美感知是千差万别的。动漫设计的审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

首先,我们应通过提高同学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理解动漫设计的内容美的真正内涵,内容美的内涵很宽泛,有社会美、精神美等,主要是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内容美不仅仅指你表现的人或物是美的就可以了,关键是你表现的主题是否是向上向善的。毕加索的一幅油画表现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妇,仍然很美很震撼,这是一种凄美,又凝聚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比很媚俗的性感的女体可能更触动人的心灵。因此,动漫设计要注重内容美的表现,创意上要弘扬社会向善向上的主旋律,中国的许多动画片都是表达惩恶扬善主题的,比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九色鹿》弘扬的就是善良和正义终究会战胜阴险和邪恶,九色鹿出于善心救了溺水人,而溺水人后来在利欲的驱使下,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九色鹿据理力争,说服了国王,赢得了正义。这样的动画片是以一种视觉语言诉说正义和善良之美。因此,动漫设计的教学要注重创作内容美的表现,选择内容和主题健康的作品让同学来欣赏,使动漫专业的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创意理念。现在有些动漫专业的学生喜欢在动画作品中表现血腥和暴力,这是应该坚决制止的。弘扬动漫创作的内容美决定了我国动漫设计的品位和精神境界,所以,高校教师应倡导动漫专业学生在动漫设计中凸显内容美。

其次,美学是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核心的科学。美学是有关认识美和创造美的科学,能提高人文素质。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素质,许多学校开设了美育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于高校动漫专业学生而言,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动漫产品的审美品位的高低。因此,美术鉴赏是动漫设计专业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美术鉴赏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审美客体美术作品可以把欣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审美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知识及艺术修养拓展艺术形象的内涵,使艺术形象更饱满,更具内涵。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审美再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美、美感和艺术是美学的重要问题,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方法,美术作品欣赏得越多,审美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操千曲而后晓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美术鉴赏是将抽象的审美理念通俗化的重要途径,因为直观的美术作品可以将抽象的审美理念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学的理论是抽象的,其中有关优美和崇高的解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作品比较提高欣赏能力最有效果。比如,将有关维纳斯的作品在一起比较鉴赏,以便充分理解优美和崇高的含义。“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这种审美典范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审美理想,《米罗斯岛的维纳斯》的震慑力来源于雕塑的优美和崇高,她的形体的曲线是有韵律感的,螺旋上升中又寻求着力的均衡,表象既有西方女性的活力四射,又有东方女性的内敛和矜持。上身的和下身衣裙形成和含蓄的对比,人们看到这一雕塑,已经忘却它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感到它的温度感和生命力。相比之下,《克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虽然自然优美,但缺少活力与生气;《昔兰尼的阿芙罗底德》虽然竭尽全力地表现女性的人体美,丰满的肌体婀娜多姿,但妩媚有余,端庄不足;《巴特列的阿芙罗底德》妩媚迷人、朦胧含蓄,内在的灵性与睿智却微乎其微。它们只能给人以兴趣的玩味、纯粹的感性的形式美,这也是它们与《米罗斯岛的维纳斯》的天壤之别。通过作品比较,学生懂得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区别,明确真正的艺术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的真正内涵,理解美学中的抽象理论,并将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美术鉴赏紧密相连,使美学不再是玄学,而是指导人们艺术实践的重要学科,美学理论也成为对各艺术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作品比较进行教学,动漫专业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比较才有鉴别。”马克思曾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欣赏艺术作品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因此,多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作品比较分析,使美学中的深奥理论形象化,使动漫专业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认识掌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因为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并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知识及艺术修养,从艺术作品中获得不断更新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这无疑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好美学的重要方法,更是使美学理论成为指导艺术实践的关键。美学教学还应该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这样才具有强烈的美感和审美再创造的可能性。因此,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动漫专业学生理解美学中所讲的三大核心问题:美、美感和艺术。因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术鉴赏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对现实即美术作品的一种审美关系,而对于这一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动漫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普通高校的审美教学,进行作品比较的范围很大,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在当前审美教育中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动漫专业的同学表现动漫设计的构型美

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构型美。美术作品的构型包括以线构形和以面构形两种形式,对于动漫设计专业学生来讲,这两种形式都应理解它们的审美特征并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创作动漫角色。

理解以线构形和以面构形两种构型形式的不同审美特征。

第一,以线构型具有浓厚的东方情结和中国元素,因为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线造型,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是有意味的形式:画家通过线条的长短、曲直、疏密、起伏来表现画家的心境和对生命的体验,甚至可以表现他们对社会的评价。比如:坡的《枯木竹石图》就是利用粗犷的曲直对比强烈的线条来表现怪石和枯树,从而抒发他磊落不平的心境和疾恶如仇的人生范式。我国初唐“画圣”吴道子的线条更是随心流转,在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中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态,天王的威风凛凛,皇后的端庄秀丽,侍女们的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表现火光的流动。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具有无穷的生命活力,创造了意味深长的意境。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发扬中国绘画线条的表现魅力,创作具有浓厚中国情结和彰显中国元素的动漫设计作品,例如,用方直的线条来表现刚毅坚强的性格,用柔和的曲线来表现温顺善良的性格。

第二,从事水墨动画设计的学生应掌握运用中国线条的独特韵味。通过线的流转,墨色的浓淡表现不同的意境。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成功运用中国画线条来构型的成功例证。

三、启发动漫专业的同学展示动漫设计的色彩美

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应巧妙运用色彩美。色彩在动漫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动画片中色彩缤纷的《九色鹿》记忆犹新,对色彩鲜艳的《挪扎闹海》难以忘怀,都是色彩留给观众的余味无穷的艺术表现。中国动漫创作非常注重色彩的装饰美,在装饰色彩的表现中,可以打破常规色彩的约束,随意创作,比如土地可以不是土黄而是蓝色,天空可以不是蓝色而是黄色,根据场景意境表现和角色塑造的需要主观地表现色彩。中国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息息相关,譬如,在中国的京剧艺术中白色象征阴险狡诈,黑色代表忠诚正直,红色代表刚烈勇敢,中国动画片中角色的色彩设计也运用了这样的色彩象征意义,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就是成功的例证。动漫设计专业学生要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现特征,在具体的场景和角色塑造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选择恰当的色彩表现,比如表现阴森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场景需要用蓝、绿等冷色来表现,表现欣喜热闹的场景应用红、黄等暖色来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是通过美术鉴赏还是表现动漫设计的构形美和色彩美,目的都是让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在欣赏美和创作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我国动漫设计的审美品位,丰富动漫设计的艺术表现技法,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双.动漫产品的价值延伸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1).

[2]贾秀清,孟宁.解析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2009.

[3]沈华根.论“美术片”时代画家对动画创作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1.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师;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的青少年群体,那么我们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美术教学工作,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只有先充实自己,才有资格教学生,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越强,自信心也就越强,学生才更敬仰你,尊重你,反之,则怀疑你的能力。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只有严格还是不够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还要具备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艺术功底以及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多种综合能力,正可谓:树人先树己,若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他的工作连接着美术教育和美术课题研究这两个版块。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高中美术教师的工作思维如果单纯局限在教学,那新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就缺少相应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新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绘画艺术

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2.撰写美术研究论文

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3.涉猎广博的知识

美术研究论文,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懂得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吸取文化教育的多方信息,善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善于吸收他人思想当中有价值的艺术观点。一代绘画奇才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涉猎广博、独立创新的大画家。他的画作之所以美得无与伦比,是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绘画便是这种综合的研究能力的展现。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这些广播的知识,无不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掌握多媒体技术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二、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教学形势所淘汰。首先,教师要有宏观的艺术鉴赏理念,具备较高的绘画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有较新的艺术观念,熟悉经典的绘画风格。其次,要有敏锐地艺术感受力,能对学生的作品迅速做出准确的专业评价和指导。再次,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对学生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遇到的难题,并使之有所提高。

三、 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要求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之楷模”,是现代化文明的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崇敬,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大环境下,好多具有美术功底的工作者,都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美术功底而在广告设计、美术装潢等方面发了财。而在学校里一手执教鞭仍旧清贫的教师们则不免觉得自己有些吃亏,对于工作逐渐出现懈怠心理。然而,这不是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所应该有的心理,教师应该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美术教师应当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师。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画家们之间是需要通过欣赏各自的作品以及对美术的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每一位画家是否能够具备这种对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见解,都是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引并教导的,美术教师自身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学生对于绘画作品能够有自身独到的鉴赏力以及创作力。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9篇

1.PBL的产生

关于PBL的起源暂无权威定论,但从西方国家能找到一些雏形与根源。其最早的历史脉络可以上溯至16世纪,以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为代表的从业者认为他们和传统的工匠不同,他们的工作是有“艺术性”的,需要将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相结合,并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习得技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师徒间传授技能。所有有志于进入这一行业的学徒都要接受设计的挑战,其创作的作品被称为“project”,即今天PBL的原型。这种项目思维在西方的美术高校招生考试中体现得非常集中:在英美等国家的“美术高考”中,“答卷”主要以项目主题的作品实物、作品集等形式呈现,与中国绘画考卷形式形成明显差异。还有一些学者认为:“PBL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以卢梭、佩西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者。他们指出:传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发展、教育和生活的影响和关联。1918年,美国学者克伯屈在吸收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之后,首先应用了项目学习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行动程度密切相关,这为PBL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近半个世纪以来,PBL作为重要的教学理论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种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并不断获得深化和发展。与克伯屈相比,当前国际主流的PBL更强调对设计思路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在项目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可以引发关键能力的跨情境迁移。

2.PBL的概念

美国PBL研究学者苏西博斯和约翰拉尔默将PBL定义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强化学习效果[2]。真正的PBL要满足五大标准,即今天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的八大“黄金准则”。学界目前对PBL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对PBL主要有以下几个称谓:“项目化学习”“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理论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并对其有所发展。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念一直被认为是项目式学习的理论起源,他提出的“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三中心论”,体现了他重视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坚决反对教师的权威性。而戴维库伯在汲取杜威的经验主义和皮亚杰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完整的“体验式学习圈”是体验学习模型的代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PBL中都得到了体现。

二、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美术PBL相关文献分析

1.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作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进行文献分析

笔者以主题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由于目前PBL的中文译名并未统一,故分别以“项目式/化学习”“项目式/化教学”“PBL+美术”作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搜索。通过精确匹配检索获得的三种搜索结果大致相当,其中“项目式学习+美术”的结果最多,为103篇,这符合目前大部分研究者的语言使用习惯。笔者以“项目(空格)学习+美术”为关键词兼容以上几种表述差异,搜索到202篇文章,涵盖了目标文献的收录。经过仔细甄别搜索结果,笔者筛选出真正关联的文献79篇,相关数据分析如下。(1)PBL文献研究趋势分析2013年以前相关文献年发表量在2篇以下,2013至2019年在10篇以下,2018年后呈陡坡式上涨。笔者认为,增长原因或与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3](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有关。在《意见》颁布后,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都开始加强对PBL的实践。笔者以“语、数、英等其他学科+PBL”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其他学科的搜索结果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意见》的颁布对PBL研究的兴起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2)文献研究主题和分布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为“项目式教学”“教学应用”“教学设计”,以及结合具体专业如“工艺美术”“陶艺”等开展的实践案例研究。(3)文献的引用和转载量指标下载量排名前十五的相关文献时间段分布在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数据与文献发表趋势相吻合。截至2022年6月1日,下载数量超过500次的为11篇,其中7篇为硕士学位论文。仅有上海师范大学沈朱佳的硕士学位论文《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画说校园”与“疫情防护服”项目为例》下载量超过2000次。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师范高校的学术敏感度。在引用频率上,暂无文章被引用数量超过50次。基础教育阶段的文章引用次数大都在10次以下。文献引用数与下载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研究的质量层次和质量。(4)文献资源类型、研究人员结构和地域分布在文献资源类型上,相关文献以总结性论文、案例式论文为主要形式,暂无综述、调查报告等其他类型文献。在文献来源上,以《美术教育研究》期刊收录最多,共有8篇文献,占比10.12%;在研究机构上,以上海师范大学最多,共发文5篇,占比5.55%。从研究人员结构看,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引用和下载量最多的是硕士学位论文。发文作者地域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中小学、师范大学,但并未形成显著的成果聚集地域特征。(5)在科研课题项目方面美术PBL获基金项目共7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5项,上海市1项。其中上海市顾超发表课题成果2项,其余发表成果数量均为1项,无论是基金数量、成果质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注意的是,由于2019年国内开始美术PBL的相关研究,PBL的实际课题基金立项远不止7项,如,广东省就有其他立项。考虑到立项程序的滞后性,因此2021到2022年新立项的课题仍未在中国知网中体现。总体而言,美术PBL研究的数量与质量仍处于比较初始的水平。(6)研究学段分布相关研究学段以中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为主,小学段文献为24篇,占30.39%;初中段12篇,占比15.18%;高中段6篇,占比7.59%;其余为中职、跨学段文献。高中学段PBL文献中,3篇为美术鉴赏主题研究;万方数据的9篇文献中有5篇与鉴赏模块相关,其余为核心素养、创意思维、教法等主题的研究。可见,高中美术教育群体数量不在少数,但相关PBL研究数量较少。

2.其他数据库搜索结果概况分析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中以同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仅得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顾超的论文1篇,可见国内还比较缺乏高质量的高中美术PBL文献。在万方数据库中以同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589项数据,其中学术论文562篇,收录篇数为中国知网的2.5倍。从文献发表数量趋势看,相关主题发文峰值出现在2019年,共97篇,占比17.17%。虽然万方数据库关于高中美术PBL相关文献的收录数与中国知网不同,但是整体趋势相似。在文献来源上,同样是以《美术教育研究》为最,收录共85篇,占比15.04%,其余均在7篇以下。在发文机构上,以中国美术学院的16篇最多,占2.86%;上海师范大学9篇,排在第5位,可见上海师范大学文献质量更优。另外,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虽然在资源类型、学科结构、研究人员、学段分布上与中国知网的数量不同,但是在比例和发表数量趋势上与其类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更多,但是下载大多在100次以内,引用率也要远低于中国知网。

3.数据分析小结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国内高中美术PBL整体研究现状:美术PBL的整体研究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集群和较显著的地域特征,仍没有突出的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美术学科对教研的重视程度、科研力量不如文化学科。部分美术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与技法训练,教科研意识比较单薄,相关教研有一定的滞后性。PBL在文化课中尚未取得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美术学科中的实践不足亦是情理之中。其次,未形成实施美术PBL的大环境。如果学校与教师层级难以达成统一形式的美术PBL实施环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与“以学为中心的PBL”就难以进行有效转化,容易产生教学观、学习观的矛盾,使PBL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PBL作为一种高投入的项目,缺乏师生的全身心投入、课时等基础保障,难免流于形式,成果也无从谈起。再次,高中美术学科开展PBL的指导不足,未形成规范。目前,在国内能购买到的PBL相关书籍多为外国译著,如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的《项目式教学》、阿卡西娅M.沃伦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等。而夏雪梅主编的《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丛书》可以说是目前推广最普遍的指导读本,但其中《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并没有关于高中美术类PBL的案例。第一部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第二部分“多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章节中虽融合了美术学科素养,但是篇幅较短,影响并不大。张丰等主编的《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交通工具狂想曲——基于有效合作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在拼图任务与汽车外观设计中融合了美术跨学科素养[4],但是案例仍不是集中讨论高中美术PBL。目前美术PBL指导多从其他学科的成熟项目中借鉴学习,缺乏一定的深度与有效性。学会灵活从其他学科和学段中汲取经验,将成为高中美术教师开展PBL应具备的重要教研能力。最后,PBL实施的激励机制并未形成,部分教师缺乏从原有模式转化到PBL的动力,往往停留在观赏他人课堂的层面,缺乏自我实施的动力。

三、高中美术PBL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PBL研究的重要价值,PBL是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绝佳教学载体。目前国内高中美术PBL的研究大多处于对其他学科单节课或单元课的模仿阶段,未从大概念视角、结合育人目标等更大的框架进行实践研究。在小学、初中阶段,美术PBL研究方向多为“+劳动教育”“+非遗”“+传统文化”“+双减”“+作业设计”等。对于高中而言,在模块课和艺考教学主题的学情下,高中美术PBL将围绕此凸显以下发展的趋势。第一,PBL或将成为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佳助力之一。虽然早期PBL应用并非从美术学科开始,但其他学科PBL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来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如,在艺考培训中通过实施PBL,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推进,提升学生解决绘画问题的能力,融合学科单元知识,达到深度学习迁移的目的。PBL将成为美术课堂改革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第二,跨学段、跨学科的高中美术PBL将成为热点之一。尹少淳在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强调:“新课标为什么从‘美术课标’改为‘艺术’,这是新时代学科融合、世界交流的需要,是从‘知识学习’到‘素养习得’的转化。”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工具使知识的获取空前便捷,同时对人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知识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在涉及中国古典绘画的鉴赏中,已经越来越强调融合文史甚至戏剧音乐知识进行赏析,这是时展使然。第三,高中学段PBL意识觉醒,将形成高中特有的形式和特点。高中美术教学与小学、初中、高校等有明显差异,难以生搬硬套其他学段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在项目实施中主动搜索、处理材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更强,随着项目落地和研究的深入,高中美术PBL研究将凸显鲜明的学段特点。第四,鉴赏主题的PBL案例实践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研究的主旋律,其他主题的高中美术PBL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美术模块课虽多,但推行多年以来,由于硬件、师资、课时等的限制,一直由鉴赏模块承担着重担。从发表数据可知,高中PBL关于鉴赏的研究就占半壁江山。目前的高中美术教研活动也是以此为主。另外,“学科素养”“艺考”“传统文化(非遗)”“作业设计”等主题的美术PBL研究与应用也会得到关注。据笔者观察,2021—2022年间,广州市、深圳市就举办过多次以PBL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如2022年3月18日,深圳市初中美术省级教研基地举办的深圳市2022年中小学美术改革线上交流研讨活动,其中“CEAP”项目式学习美术作业改革案例虽是初中课例,但吸引了很多高中的教师观摩,相信很快会引出一批高中美术PBL相关项目。第五,促进美术PBL实施的措施将更多元化和常态化。首先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的内驱力,是促进高中美术PBL实施的第一动力。其次是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促进高中美术PBL实施主要的外部因素。再次,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美术PBL实施的激励措施将不断加强,如,大力开展关于PBL的主题教研、培训活动,在各级规划课题中增加PBL专项或将PBL作为选题指南的重要部分,广泛的教育研究将促进PBL的推进。最后,随着其他学科PBL研究结出硕果,其成功经验的推广将不断辐射到美术学科,进一步推动高中美术PBL的实践。当下是美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年代,在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的语境下,PBL对当下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高中阶段美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广大教育者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走出舒适区,借PBL开拓美育新思路,在教学中直面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PBL的方式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美术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婧.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设计应用——以《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2.

[2](美)苏西博斯,(美)约翰拉尔默.项目式教学[M].周华杰,陆颖,唐玥,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23)[2023-02-01].

[4]张丰,管光海.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中国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10篇

古文选本很多,笔者挑选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选本作为参考,同时同顾人选和曾入选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试图从中发现问题,以供大家研究。几种选本是: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新编》,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文观止》,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国学名篇鉴赏辞典》。语文教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为据。

一、先秦文章选编建议

《周易》:《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17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篇目:无。作为群经之首,建议必修课本选人3至5则。

《尚书》:《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7篇。中学语文教材选人篇目:无。建议选修课本选人《盘庚》(上)。

《孝经》:《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18章。中学语文教材选人篇日:无。“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材中不应缺席,建议必修课本选入开宗明义章第一、纪孝行章第十、广至德章第十三、谏诤章第十五。

《商君书》:《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5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篇目:无。建议选修课本选入《更法》。

《左传》:《古文观止》选了34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13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9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5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4篇。现人选和曾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是《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崤之战》《子鱼论战》《官之奇谏假道》。选文精当。

《国语》:《古文观止》选了11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5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3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3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3篇。现人选和曾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是《勾践灭吴》《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选文精当。建议必修课本选入《里革断罟匡君》,理由是古人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此得到体现。

《战国策》:《古文观止》选了14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11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9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8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6篇。现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选文精当。建议必修课本选入《颜斤蜀说齐王》,理由是表现了古代士人的独立人格,这在古代殊为可贵。

《礼记》:《古文观止》选了6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6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6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5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2篇。中学语文教材以前未曾选入,是个遗憾(小学选过《苛政猛于虎也》,课改后选修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人《大学》《中庸》)。建议必修课本选入《礼运》和《学记》中的片段,理由是:前者勾画了“大同”和“小康”的蓝图,影响巨大,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即出于此;后者论述教与学的规律,富有启发意义。

《老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3篇。中学语文教材以前未曾选入,实为遗憾。课改后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入《老子》(五则),《先秦诸子选读》选入《有无相生》,是一个突破。

《论语》:《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6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3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2篇。现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是《六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选文精当。

《孙子》:《古文鉴赏大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各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选人《谋攻》。

《墨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3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公输》《兼爱》。

《列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2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愚公移山》。

《管子》:《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3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篇日:无。建议选修课本选入《牧民》。

《孟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7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6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5篇。中学语文教材选人《齐桓晋文之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数量偏多。

《庄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7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4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4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3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庖丁解牛》《秋水》《逍遥游》。建议取消《逍遥游》,难度过大。

《晏子春秋》:《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2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晏子使楚》。

《荀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2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2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l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劝学》。苟子是儒家集大成者,只有l篇,数量偏少。

《韩非子》:《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7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4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五蠹》《扁鹊见蔡桓公》。建议初中适当增加短小片段,同时注意“储说”这种文体对后世的影响。

《吕氏春秋》:《古文鉴赏大辞典》和《古文鉴赏辞典》选了2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察今》,可适当增加。

以上是先秦文章,它们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源头,学生多学一点有好处。人选课本的情况总起来看是恰当的。也有美中不足,比如忽略了《周易》《尚书》和《孝经》。这三部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二、秦汉文章选编建议

李斯:《谏逐客书》,中学语文教材未选。建议入选选修课本。

贾谊:《中华古文观止》选了4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了4篇,《古文签赏辞典》选了3篇,《古文观止》选了2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2篇。现人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日是《过秦论》《论积贮疏》。选文精当。

《史记》与《汉书》:《古文观止》选了l5篇,《古文鉴赏辞典》选了14篇,《古文签赏大辞典》选了11篇,《中华古文观止》选了10篇,《古文观止新编》选了7篇。现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是《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报任安书》《周亚夫军细柳》《汉书・苏武传》,选文精当。

毛亨:《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未选。建议选修课本选人《毛诗序》。

许慎:《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1篇。中学语文教材未选。建议选修课本选人《说文解字・叙》(节选)。

王充:《国学名篇鉴赏辞典》选了2篇。中学语文教材未选。建议选修课本选人《论死》。

汉代文章首推司马迁,所以历来教科书《史记》入选篇目居多,理所应当。赋是汉代真正有代表性的文体,各家选本都选了一部分,然而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乎没有,是个遗憾。建议必修课本选入王粲《登楼赋》和赵壹《刺世疾邪赋》。建议选修课本增加《毛诗序》和《说文解字・叙》。汉代经学盛行,出现了《淮南子》《新序》《说苑》《韩诗外传》《论衡》等著作,建议选修课本选入几个短篇,另外《汉书・朱买臣传》也可以人选。

三、六朝文章选编建议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六朝文章有《前出师表》《陈情表》《隆中对》《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三峡》《后汉书・张衡传》,各家选本也都选人。建议选入《文心雕龙》(片段)、谢庄《月赋》、《颜氏家训・勉学》和宇文护《报母书》。除此之外,《国学名篇鉴赏辞典》中曹丕《典论・论文》、王羲之《书论》、萧统《文选・序》、谢赫《古画品录・序》、钟嵘《诗品・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等文章,也可以考虑人选选修课本,以扩展传统文化的覆盖面。

四、隋唐文章选编建议

唐代文章首推韩愈、柳宗元,《古文鉴赏辞典》选韩文33篇、柳文21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韩文19篇、柳文17篇,《古文观止》选韩文24篇、柳文11篇,《古文观止新编》选韩文14篇、柳文II篇,《中华古文观止》选韩文12篇、柳文10篇,数量十分可观。现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韩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原毁》,柳文有《捕蛇者说》《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推荐韩愈《进学解》和柳宗元《愚溪对》《敌戒》入选必修课本。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唐代文章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陋室铭》《阿房官赋》,都很精当。建议选修课本选入李华的《吊古战场》,该文的战争观颇有价值。另外,《国学名篇鉴赏辞典》中陆法言《切韵・序》、王通《中说・王道》、孙过庭《书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荆浩《笔法记》等文章,也可以考虑入选选修模块。

五、宋代文章选编建议

宋代文章首推欧阳修、苏轼。《古文鉴赏辞典》选欧文20篇、苏文28篇,《古文观止》选欧文13篇、苏文17篇,《古文鉴赏大辞典》选欧文10篇、苏文17篇,《中华古文观止》选欧文10篇、苏文11篇,《古文观止新编》选欧文8篇、苏文11篇,数量十分可观。现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欧文篇目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文篇目有《石钟山记》《日喻》《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数量偏少。可以入选的还应有欧阳修《泷冈阡表》《秋声赋》,苏轼《留侯沦》《后赤壁赋》等。宋代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还有范仲淹《岳阳楼记》、苏洵《六国论》、司马光《赤壁之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都很精当。建议选修课本选入王若虚的《焚驴记》,理由是:绝妙的批判讽刺艺术。另外,《国学名篇鉴赏辞典》中郭熙《临泉高致・山水训》、张载《西铭》,建议选入选修模块。

六、明、清文章选编建议

明、清优秀文章的代表不像唐、宋集中于几个人,而是比较分散。以上几种古文选本也很不统一,各有所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明、清文章经典弱化的倾向。仅就入选和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看,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卖柑者言》、高启《书博鸡者事》、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袁宏道《虎丘记》、魏学ァ逗酥奂恰贰⒄裴贰逗心亭看雪》、张溥《五人墓碑记》、黄宗羲《原君》《柳敬亭传》、李渔《芙蕖》、林嗣环《口技》、魏禧《大铁椎传》、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彭端淑《为学》、全祖望《梅花岭记》、袁枚《黄生借书说》、姚鼐《登泰山记》、洪亮吉《治平篇》、龚白珍《病梅馆记》。以上所选总体是精当的,但变动较大,时上时下,很不固定。课改后高中“必修”模块中明、清散文一篇不收,似觉不妥。笔者认为,除了上面的篇目外,另有几篇不应忽略,它们是:刘蓉《习惯说》,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李贽《童心说》,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表现出可贵的科学精神;吴敏树《说钓》,幽默讽刺,写法巧妙,颇得文章真谛;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是一篇指导读书的好文章。另外,《国学名篇鉴赏辞典》中顾炎武《正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柏庐《治家格言》、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等文章,建议选入选修模块。

上一篇:美术作品鉴赏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国艺术鉴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