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9 07:48:19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1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内容如下: 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一、从企业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上看战略成本管理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些观点反映出不同学者在对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认识上的不同,所划分的阶段也有所不同。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观点有:(1)按近、现代历史分期的方法划分为原始或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三个阶段;(2)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依据划分为企业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三个阶段;(3)按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的程度划分为标准成本管理时代、本量利分析和直接成本计算时代、作业成本计算时代和市场驱动成本时代;(4)按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划分为以事后分析利用成本信息为主的阶段、以事中控制为主的阶段、以事前控制为主的阶段和战略成本管理阶段四个阶段。 对于成本管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1)关于按近、现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比较几种观点,对原始或早期成本会计阶段时间的确定是一致的,都是1880~1920年,但在第二和第三个成本会计阶段的时间确定上则有所不同。如对第二阶段的时间确定,一种观点认为是1920-1950年,另一种观点认为是1920~1945年。确定1950年或1945年的依据是什么?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关于早期的成本管理或成本会计。一般认为,早期的成本管理只是事后进行成本计算,没有事前和事中的成本管理,或者说没有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实际上早期的成本管理有事前和事中管理的内容。早期的事前成本管理是管理者依据经验、事先确定目标和不同时期实际成本比较所确定的差异进行的,事中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监工的监控进行的。(3)关于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依据的划分。现在有学者认为在科学管理阶段与现代管理阶段之间还有一个近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70年代),在成本管理的科学管理阶段与现代管理阶段之间还有没有必要加上一个近代管理阶段呢?(4)关于按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程度的划分。这种划分很难反映出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对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要考虑三点:(1)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2)每一阶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3)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统一的发展特征。考虑这三点,可以将企业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初级成本管理阶段:初级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的阶段(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2)中级成本管理阶段:中级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战术管理重于战略管理的阶段(20世纪20~70年代);(3)高级成本管理阶段:成本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并重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初级成本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是简单的成本管理。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的形成与结束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是1885年H.梅特卡夫(H.Metchcalfe)的《制造成本》一书问世,一是1919年在美国和英国成立了成本管理的社会组织。 2.中级成本管理阶段:中级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战术管理重于战略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是较为复杂和较为成熟的成本管理,经历了半个世纪,开始于标准成本法和预算控制法(1922年麦金西的《预算控制》一书问世)的产生和应用,结束于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体系的全面形成。在这一阶段有几个值得说明的重要内容。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内容如下: 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一、从企业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上看战略成本管理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些观点反映出不同学者在对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认识上的不同,所划分的阶段也有所不同。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观点有:(1)按近、现代历史分期的方法划分为原始或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三个阶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2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简称SCM)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亦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下文针对战略成本管理及主要方法发表言论,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论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为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我们归纳了以下三种SCM的分析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法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 2.纵向价值链分析 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著地影响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团整体兼并峨铁厂、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重组后占峨铁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通过调整,峨铁的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又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对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而言,则有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其销售费用亦大幅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并购了长钢股份,为峨铁打开了销路。这一重组并购搞活了三家劣势国有企业。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纵向价值链分析,就是产业结构的分析,这对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时如何选择人口及占有哪些部分,以及在现有市场中外包、并购、整合等策略的制定都有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3.横向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基本工具,也是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比如通过对企业自身各经营环节的成本测算,不同成本额的公司可采用不同的竞争方式,面对成本较高但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可采用低成本策略,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使得规模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公司在主干公司的压力下能够求得生存与发展;而相对于成本较低的竞争对手,可运用差异性战略,注重提高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而非盲目地进行价格战,使自身在面临价格低廉的小公司挑战时,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简称SCM)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亦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整个循环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3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是在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生产为导向、侧重战术性决策等缺陷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侧重战略性决策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再将重点放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上,通过揉合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最后对其在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上的应用作了说明,总结了该方法的现实意义。一、基本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一)价值链分析法。这种方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连接起来的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也就是说,价值链并不是独立活动的汇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各项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即某项活动进行的方式影响其他活动的成本与效率。按照企业活动的空间范围,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可见,价值链分析以战略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为对象,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间平台。(二)成本动因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美国著名会计学教授卡普兰等所倡导的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先进制造企业成功应用,结果发现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成本扭曲问题,而且它提供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虽然,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概念,但并不专属于作业成本计算法模式。因为从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来看,成本动因不仅包括这一模式下围绕企业的作业概念展开的、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而且包括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这两个层次的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全面地把握其成本动态,并发掘有效路径来获取成本优势。(三)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有关的支出和收入进行确认和量化(现金流量分析)的一门技术。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从产品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期间内发生的成本,其内容可从生产者、市场、社会、用户等视角界定,其中基于用户视角的生命周期成本为全生命周期成本,它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用户满意目标相一致,通常将全生命周期成本按时间序列分为生产时段的生产者成本和消费时段的消费者成本。但这种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二时段分类未包括对生产者成本具有决定意义的供应者成本,无法与纵向价值链的供应商、企业、用户三个空间相匹配,因此需要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向前延伸至供应时段的供应者成本。我国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一般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地位相联系来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成本优势”。笔者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于企业对其内外部的环境适应和调整,以培养和巩固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从关系企业长远利益的各方面着手分析,不仅仅努力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还要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把握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的高度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以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二、作业成本法对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量的增长以及其复杂性的增加都要求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沟通管理,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企业的发展步伐。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战略管理信息是多维度的,它跨越了历史、现在和未来。就会计主体而论,它不仅仅涉及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还包括了其竞争对手的内外部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处理信息的同时也要首先考虑成本问题——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战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但是各有侧重点和不足之处,具有互补性。一是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提供成本管理的框架,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4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战略成本管理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课题。本文拟从战略成本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的关系来阐述笔者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问题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由于成本管理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日益创新,当今成本管理思想正经历着战略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发展阶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和成本动因分析。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企业的“软资源”管理和“软资源至上”观念,而“软资源”主要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就像企业的中枢神经,人力资本就像企业的骨骼,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血液,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就会导致“瓶颈效应”。如何探索出战略成本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以使更好地把握战略成本管理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战略成本管理应加强知识资本管理 众所周知,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资本形态。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的资本形态,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就必须学会用战略的眼光去开发、运营和管理知识资本,使战略成本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密切结合,从而以较低成本的知识资本来获得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合理选择企业在知识资本上的竞争优势,即进行战略定位决策。在获得知识资本的过程中,存在三种基本战略去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我们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知识资本上的优势,标新立异战略要求我们就客户广泛重视的知识资本在行业内独树一帜,目标集聚战略则要求我们在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上获得知识资本的竞争优势。实施三种基本战略所需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做出最优的权衡。其次,进行知识资本的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分析、买方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以便判断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最后,分析引起知识资本发生的一系列作业,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加强知识资本的战略成本管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战略成本管理应突出人力资本管理 人力资本学说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兹提出的,之后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兴起;人力资本管理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人力资本指的是蕴含于人自身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是以入本身为载体的,不能脱离劳动者而独立发挥作用。由于人力资本本身的上述特殊本质,因此奠定了其在知识经济中成本管理方面的主导地位。 与以往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同,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发生转移,人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和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子,离开人的作用的发挥,各种物质资本、无形资本和信息资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本就是第一生产力。既然人力资本是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切实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 我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就是要抛弃过去一味强调重物力成本而轻人力成本的旧观念。“人本管理”的思想应该深化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成本管理的思想从事中事后管理同事前管理转移,由下游管理向上游管理转移;将人力资本成本控制的空间延伸到产品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总之,我们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个性发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实现于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全员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做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5

摘 要 优化销售流程、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创新广告推广模式是保持房地产销售成本领先的重要战略。在销售流程优化上讲究模板型与时效型并举、均衡发展与共同提高;人力资源成本节约上注重职位设计,把好人员招聘“入口”关、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提高人力效益、建立培训体系,使员工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新广告推广模式上建立广告效果监控体系,提高广告投入效益、跳出旧框框,寻找新思路等措施来确立房地产销售的成本领先优势。 关键词 销售流程 人力资源 广告推广 1 销售流程优化销售流程贯穿于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快速运作、毫不脱节,才会真正地提高生产效益。房地产销售流程中主要环节包括:承接销售项目、项目整体策划、销售准备、销售策划、公开销售、签署买卖合同、合同处理、执行合同、办理售楼手续等大项。而每一个大项又包含5个以上的小项,如果包括产权办理,就更为复杂。每一个项目衔接的好坏,或办事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效率。为此,要想进一步完善整个销售流程,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模板型与时效型并举 工业化的大生产,其效率绝对高于手工操作。而工业化大生产的精髓就是规范化操作与标准化生产,即在流水线上按模板化程序进行操作,而这个程序是经过许多优秀的公司或许多年的优秀经验提炼而出的,它必然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流程。销售部门同样可以推行模板化程序,即建立一整套ISO质量体系,并按照质量体系进行常规运作与管理。这就象要做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就必须做一个标准的模子一样。它是整个企业的基础建设,这部分的投入非常必要。 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体系,把每个流程模式化出来,这只等于是出了个粗坯。这个粗坯,一定要经过打磨才能变得精细而完美。这就要剔除一些影响效率并无关大局的不必要部分,才能加速流程,节约资源。对销售部门来说,即在销售流程中强调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常规处理过多次的事务,就按标准程序办事,不用事事请示。而且更要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就如人们常说的警察多了会塞车一样,中间环节过多,就会滋生互相推委责任,劲往几处使等等流程痼瘤,长此以往必定象癌变一样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个单元,而对整个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为此,销售流程必须是模式型与时效型并举的。不讲时效,死搬硬套的模式,是僵化的模式,非但提不高效率,反而会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而透不过气来。但如果只讲时效,不讲模式,就会如脱缰野马,跑了许多冤枉路,而达不到既定目标。 1.2 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在销售流程中的每个岗位都是互动的,某一个岗位功力较弱,都会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效率。也正如经济学中所论述的“木桶效应”一样,必须要调动一切资源去加长那个短的木板,以避免“水土流失”。这就要求在销售流程中注重每个岗位的均衡发展,实现销售流程的共同优化。2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实践上,个别房地产的人力资源成本超过了总成本的50%。为此,一些企业曾尝试以裁员或减薪来降低成本,但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却很少。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工作绩效受到了损害,而且还不断有职员对所承受的压力及工作负担发出抱怨。 2.1 注重职位设计,把好人员招聘“入口”关 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曾谈到撤消、调整工作乃是削减成本的最有效方法,而且是惟一可能通过其自身变革来产生持久效果的成本节约方法。房地产销售部门流程复杂、岗位多,一个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为此在岗位的设置上,一是要防止以人定岗,以避免机构快速臃肿。二是如前文所述,要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如果等“胖了”再减肥,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后患无穷。 房地产销售部门直接面对市场,工作压力大,对“绩效”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也是流动性最大的一个部门。特别是销售管理及营销策划人员,更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就为企业的招聘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6

首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行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行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在高强度的竞争中建立自身的优势,企业必须实施高效的成本管理。而影响企业的竞争成本归根结底是战略成本,在生产中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其建立成熟的成本管理体制,这也是企业参与现代商业竞争做出的必然选择。现代成本管理意味着在员工、过程、生产环节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产品价值的管理,也是经济效益的管理。过去的成本管理仅仅在微观范围内研究成本,这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战略成本管理将其研究的方向转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这一方向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更加准确地决定未来的经营模式。再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进步。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成本的降低上,也就是尽可能地进行节约,而现代的成本管理将其转变为用最少的支出来换取最多的利益输入,为赢得利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来说,两者概念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成本降低是没有限度的,后者将该限度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升级,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选择需要遵从企业的竞争策略,成本管理需要以整个企业的经营为指导方向。最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竞争环境,企业与市场竞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辅相成,也相互约束,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使其自身更好地坚持局部尊重整体的理念,眼前利益服从未来利益的理念,尽快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更新和升级,以最快速度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策略

当前,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尚未能够完全得到实施,一些政策和环境上的不足仍然存在。政府应当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在低碳经济下,需要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进行重新的解读,由此衍生出内涵和意义与以往均不同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即将低碳理念贯穿到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始终,扩大了成本核算、控制、考核和规划的时间跨度和应用范围。现阶段,我国在低碳经济中发展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立法方面目前已经有了雏形,但尚未成熟。从现有的法律体系来说,不同类型与种类的条例数量众多,但各种法律条例之间的关系却不紧密。一些制度虽在局部上初具规模,但是配套的制度仍然十分缺乏,这给相关法律的执行造成诸多限制。另外,我国当前在能源的管理上具有多方力量分散管理的特点,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在工作上容易因为利益冲突或者责任模糊等问题产生能源管理工作执行效率低下的现象。总的来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需要健全的政策环境,积极用法律为自身的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鼓励新型低碳技术的发明创造;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在政策给予实现低碳排放的企业资金上的扶持和税收上的优惠,对其生产中的能源消耗进行一定的补贴。另外,还可以对企业在低碳生产方面的银行信贷、低碳产品的采购商进行不同程度的支持,鼓励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只有如此,才能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动成本动因研究,强化价值链解析

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进行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是控制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低碳经济视域下,碳成本已经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体系当中,所以,企业必须考虑碳成本动因,碳成本动因决定了发生多大的成本,包括资源消耗多少、碳排放因环境污染所需支付的费用等。进行碳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成本,并且企业价值链分析具有了崭新的内容和意义,企业价值链是指创造价值活动的完整链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低碳经济市场地位的确立,消费者会更加关注产品的绿色化和低碳性,产品的价值也不再单纯是指产品功能的货币化描述。这意味着,企业不仅局限于低碳化生产和低碳化服务,还要求企业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实施碳成本的有效控制,充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同时,碳成本控制需要借助碳成本动因分析,从价值链中研究碳足迹,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货物运输、产品仓储和终端销售等,整个流程均要对碳排放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加强内外部分析,明确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分析

要求企业对内部、外部环境进行严谨的分析之后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确定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竞争战略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所在,竞争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的产品由于低成本属性使得其可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产品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具有独特价值功能的产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考虑低碳的因素;同时,低碳产品本身就意味着差异化,满足客户要求,履行社会责任。虽然在短期来看,实施低碳模式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压力,但从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来分析,它能够给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企业应主动应对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完成从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型,这也将成为有识企业的共同选择。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当前全球出现的气候变暖和恶化现象。当然,低碳经济的出现也给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足、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不匹配、成本信息核算不够准确等诸多方面。所以,企业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更多地为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应用最佳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7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简称SCM)指 会计 人员运用专门 方法 提供 企业 本身及竞争对手的 分析 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亦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为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我们归纳了以下三种SCM的分析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法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 2.纵向价值链分析 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著地 影响 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团整体兼并峨铁厂、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重组后占峨铁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通过调整,峨铁的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 经济 ,又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对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而言,则有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其销售费用亦大幅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并购了长钢股份,为峨铁打开了销路。这一重组并购搞活了三家劣势国有企业。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纵向价值链分析,就是产业结构的分析,这对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时如何选择人口及占有哪些部分,以及在现有市场中外包、并购、整合等策略的制定都有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3.横向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基本工具,也是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比如通过对企业自身各经营环节的成本测算,不同成本额的公司可采用不同的竞争方式,面对成本较高但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可采用低成本策略,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使得规模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公司在主干公司的压力下能够求得生存与 发展 ;而相对于成本较低的竞争对手,可运用差异性战略,注重提高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而非盲目地进行价格战,使自身在面临价格低廉的小公司挑战时,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强势——弱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 从竞争角度看,对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篇8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yCostManage?鄄ment即SCM)是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管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管理体系与方法。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战略(罗宾·库帕)。

在对战略成本管理内容的划分上,1992年JohnK·Shank和VijayGovin?鄄darejin在《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分为三部分:一是战略定位。即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这应该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二是价值链分析。即将企业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种种活动,系统地连接成链状集合体,对其中的价值流动进行分析。三是成本动因分析。即对引发或推动成本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2价值链分析应当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或枢纽

价值链的含义。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迈克尔·波特(MichaelO·E·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有三个含义:第一,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如原材料供应的计划性、及时性和协调性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有密切的联系;第二,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如售后服务这项活动,如果企业密切注意顾客所需或做好售后服务,都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从而带来无形价值;第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1价值链分析应当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

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认识:任何一个企业(企业的分部或业务单元)可基于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的基本战略来开发市场竞争优势。但无论在直观上还是在理论上,竞争优势最终来源于:①在同等的成本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如标新立异);②在较低成本下为顾客提供同等的价值(如成本领先)。归根结底,为买方创造超过成本的价值是任何基本战略的目标。可见,竞争优势根本取决于企业如何管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创造作业。因而,在特定的战略框架下,有效的成本管理需要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更广泛的成本管理空间。企业从上游供应商获取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售给下游企业或者用户,这些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作业形成了企业价值链。价值作业和价值链分析是决定顾客价值能否提升或成本能否降低的核心,是认识企业现有和潜在的成本行为与经营歧异性的源泉,是从战略性相关角度对企业成本空间的合理分解与有机链接。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价值链分析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传统管理会计将成本空间集中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视野始于企业支付购买,止于企业对外销售,其着眼点在于购买与销售之间生产制造的增值最大化。从战略观出发,其缺陷在于:在采购之后开始成本管理与控制失去了与供应商开发关系的种种机会,以销售作为成本管理的终端导致与顾客关系开发机会的丧失,事实上与顾客、供应商关系的开发同等重要。对顾客使用成本的明确关注可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准确有效的产品定位,开发出低使用成本产品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竞争战略把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供应商不仅拥有生产和交付企业所必须的外购输入的价值链(上游价值),而且他们的价值链和成本行为对企业的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地位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企业产品通过许多分销渠道(渠道价值链)到达买方手中。分销渠道的活动既影响买方也影响企业本身的活动,企业产品最终成为买方价值链的输入部分(企业的下游价值即买方的上游价值)。企业和其产品在买方价值链中的作用,决定了买方的需求。所以,战略导向下的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取决于对企业自身所参与和控制的企业价值链的理解,而且取决于对企业的供应商和买方,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买方的买方的价值链的理解、区分与协调。

2.2价值链分析集中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动态性及纵向的一体性。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改变过去那种静态的以单一企业为考虑对象的成本管理方式。不应象传统成本管理那样简单以一个时期的成本收益来作为企业监控的重点,而应从更广的一个范围上面去予以考虑。现在看来是投入成本过大的项目,将来可能带来丰厚的收益。目前可能是较高收益,将来可能成本会上升。应该从更长的时间序列上考虑成本问题,核心是要能够让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另外,现代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组织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日益密切。往往上下游企业的兴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成本管理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了,还应该考虑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成本的变动及其带来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价格越便宜越好,这样自己可以压低成本,但如果上游企业没有了合理的利润,可能会使它退出或者倒闭,这样会对自己的材料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另外企业都希望自己给下游企业的产品价格越高越好,但这无疑会加大下游企业的成本。如果下游企业不能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本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就会断裂。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体系,对本企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成本管理的特色就是不计一时一家的成本得失,从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内考虑企业相关成本,核心是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先决条件。

3价值链分析的分类及应用

3.1产业价值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产业从最初原材料的开发到产品的最终消费,形成一系列不同价值作业的结合———产业价值链,产业中任何一个企业居于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每一企业既是供方又是买方。区分每一环节的成本、收入和相应资产配置以计算每一价值作业的经济效益(资产报酬率),有助于了解每一环节对应的供方与买方的力量,有助于企业明确开发与供方、买方关系的途径,以减少成本、增加歧异性或二者兼顾,从而为产业中不同层次的竞争企业赋予了潜在的战略意义。

3.2企业价值链分析

企业价值链显示了总价值是由价值作业和毛利构成,价值作业可分为两大类型:主要作业和支持性作业。主要作业包括:①采购;②制造;③产品发送;④市场营销;⑤售后服务。支持性作业包括:①技术开发;②人力资源管理;③基础管理,包括具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质量管理等。价值链是由价值作业的内部关系、作业之间的关系联结而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联系使得各价值作业进行的方式与成本相互影响(如高质量原料可减少售后服务)。企业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价值作业内部、作业之间关系的开发,推进各个价值作业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3.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超越其所在的产业价值链。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它要么是一个完全整合型企业、部分整合型企业、或者单一化企业,彼此互为竞争对手。对于完全整合型企业,通过将内部转移价格调整为市价,评估产业价值每一环节的资产报酬率,以做出自制或购买的战略选择。对于部分整合型企业,可以确定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的可能性。每个企业面对一系列不同的竞争者(完全整合、部分整合、单一化企业),只有了解整个价值链和调节价值作业的成本动因,才能进行有效竞争。

综上所述,价值链分析强调了利润增加或降低成本的四个方面:①同供方关系;②同买方关系;③企业内业务单元价值链之间的联系;④业务单元价值链内的过程联系。

在价值链分析的应用中应注意价值链分析的步骤和核心: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1)识别价值链,判断价值活动的内容。要分清出究竟价值活动的环节是发生在采购环节,还是生产,抑或是销售环节。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提高还是因为劳动成本的变动。

(2)判定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这要求我们能把相关的价值活动进行区分,哪些是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是企业外部的相关价值活动;哪些是由于上下游企业的变动引起的成本变动,哪些是由于竞争对手引起的成本。

(3)通过控制成本动因或重构价值链,制定降低成本的战略;针对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才能制订不同的成本降低方案。

(4)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分解价值活动的过程一般在业务单元范围内进行,分解的原则通常为:具有不同的经济性;对经营的差异性产生潜在的影响;在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或比例成长较快。

上一篇:初级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班干部精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