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28 13:25:11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1

一、用体育明星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比较崇拜体育明星。体育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对体育明星形成正确认识,明白体育明星之所以成功,多半都是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勤学苦练,最后名扬天下。

例如,我任教的初二级某班的小黄,他非常崇拜体育明星刘翔、姚明,平时喜欢看刘翔、姚明的有关报刊、影视,有时在课堂上也看,结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小黄,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他交谈。我告诉他,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崇拜体育明星没有错,但关键要把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化为学习动力,这样将来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在我的启发鼓励下,小黄以体育明星“永不言败”“永争第一”的誓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真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很快跃居班级前列。当他学习上想偷懒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是我们班上的‘刘翔’,可要加把劲,为全班、全校争光呀!听到这句话,他心里美滋滋的,顿时又鼓起学习的勇气。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能力

1.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体育教学中,教学难度要适中。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训练学生跑步锻炼,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跑球场一圈,但必须每周加跑100米以上,结果全班同学通过训练,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学期坚持下来,我班学生跑步项目成绩列全年级之前。在校运会上取得最好的成绩。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练习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活动,培养他们百折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善于为这些学生加油,鼓励他们拿出勇气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当他们取得胜利的时候,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示范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气氛,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快乐与进步。例如,平时开展小组之间、班际之间的篮球、足球比赛,引导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既要发挥个人作用,更要发挥团体作用。当团队参加比赛获得荣誉时,老师应该充分肯定团体协作的作用。又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利用团队的力量战胜困难。有一次我组织学生野炊,有个同学在路上不小心摔伤后,其他同学自告奋勇,马上背起受伤的同学;有的同学带了美味食品,自己舍不得吃,先让其他同学品尝。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之间深厚友谊,有的同学感动得流下眼泪。

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对学生给予过多的约束、规范,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性,甚至产生叛逆心理。体育教学要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学生自律能力培养。首先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教学如果强迫全班学生统一学习某个体育项目,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反感情绪,但是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练习感兴趣的项目,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提高。其次是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自立、自律训练,体育教学要积极开展各种项目比赛,为拥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培养自立自律精神。再次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平时要求学生早起锻炼,首先我自己每天早上六点多钟便起床,到学校运动场早跑,结果许多学生被我的行为感染,都自觉坚持跟我一起早起锻炼。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 农村 中学生 体育 健康 价值观

1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复杂多变,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基本观点理念不断更新和创建,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以尽快适应社会的多变的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和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加快改革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协调发展,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思想理念骨架已基本构建。二者构筑体育基本思想理念的平台,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容纳90%的体育人口,是体育价值理念平台的基本支柱,是体育事业最活跃的层面。教学改革已将学校体育价值转轨到健康体育思想及理念。新的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已顺利实施,现逐渐构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的基本因子优化组合而成的健康平台。必须研究分析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理念,只有了解学生的价值理念,认识基本规律,才能对学校体育进行科学合理的革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尽管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也不乏其人,但大都集中在城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故此农村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思想、理念及价值观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于发展。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构筑健康思想平台及加快学校体育的改革,从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得提高,作者针对河南省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共同行们商橘。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大量的文献资料。

3.2访谈法

作者依据河南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选择性地对郑州、新郑、开封、洛阳、南阳、商丘、周口、濮阳等地区农村中学生进行访问面谈,了解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取向、及追求。访问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有关教育、心理、哲学、体育等方面专家及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体育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对农村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识基本达到共同趋向。

3.3问卷调查法

3.3.1问卷制订

依据赵冰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所采用日本心理学家高木秀明加腾隆胜修订的价值观测量表及许仲槐《港奥台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的调查量表,结合访谈的实际情况自制调查量表。

3.3.2量表的修订

量表制出后由六个年级的农村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层面来理解修改并提出建议,参考有关专家及优秀体育教师的意见,筛选出十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五种不同的回答态度,制成如下量表。(如表一)

3.3.3效度验

问卷由学生、优秀体育教师及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对其结构和内容较高的评价,故有较高的效度。

3.3.4信度检验

采用重测法,以(男:女)3:2的比例每个年级选五人(共30人)进行间隔三周的两次测试,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法按同意度分别给予5(很同意)、4(同意)、3(一般)、2(不同意)、1(很不同意)分,采用电脑spss系统来统计分析:经方差分析得组间方差f=0 .0574〈 f0.05(1.58)=4.032 ,p>0.05 两次测试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 r=0.8535 表明本问卷有较高的信度。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表一)以下是关于体育价值观的15个问题有五种不同的回答态度,请依据自己理解将认为符合自己的态度挑选出来(在括号内打对号)

表一 (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

3.3.5问卷调查及处理:按比例分层次进行抽样调查(男女比3:2)。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6份,回收率91.2 %,经整理得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92.11%,其中男总252人、女总168人,初(高)210 人= 男126人+女84人 ,将所得问卷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用电脑spss系统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逐渐城镇化、农民逐渐商业化、劳务人群逐渐都市化以及农村旅游业向主题公园、休闲娱乐、渡假保健等发展。近城边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升级,整个学校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大众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吸纳社会资金而向社会开放,逐渐向容经济性、开放性、社会性、大众性、健康性为一体的新型学校体育匡架体系。农村城镇化,由城市到农村,由城镇带农村,既城镇辐射照带农村发展,由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因素共同推动农村体育的结构升级,尤其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影响,以人为本的健康思想筑建了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的新型思想及理念平台。将调查数据整理得如下统计表(比率计算,各题项得分比率=各题项得分和/各题项最高分,男女、年级、初高各自所占比率)。依据学生得分比率80%、70%、60%、60%以下为界分为几个级别来分析论述。 由调查可知农村中学生基本形成了以身体健康为首,、以调节大脑愉悦身心促进智力发展、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等心理健康和培养上进心竞争意识等思想品质健康、中华民族强盛等群体健康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价值为第一级层取向,其得分率均在80%以上, 有很高的肯定态度。表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深根植于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以追求体育活动实现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无拘无束及与同学交往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体育健将拿金牌为国争光的价值取向为第二级层价值观,其得分率均在70%以上。 以满足好玩的心理、塑造健美的身材、展示自己形象及威信为当代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第三级层价值观,而应付体育考试与做体坛明星挣大钱已基本上呈否定态度,分别得分率42.76%、45.24%。依据人数比例计算应付考试项仅有12.67%的人持肯定态度。见表三 年龄性别不同的个体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态度及取向不同,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对农村中学体育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表二(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统计得分率 %)

4.1 第一级层

第一级层价值观取向于肯定态度,得分率均在80%以上,除(1)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肯定度呈上升起势,外其它均呈下降起势(如表四)(1)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体整体呈很高的肯定态度(得分率94.24%),初高中各年级变化不太明显,但是高中94.48%明显高于初中90.38%,性别差异较小,高三男9476%明显高于女9143%。充分表明:随年级增长农村中学生的强身健体意识明显增强,对体健康价值的追求肯定态度加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深植到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中,年龄越大对体育的认识越深刻,对体育强身健体意义的取向越明显,由于男女性别对成熟年龄的影响,导致高三女生对强盛健体意识较高一、二年级及同年级男生低。 (3)、(6)、(7)、(9)、(15)均有不同下降趋势,表明随年龄的增长健康意识明显下降。女高于男,初中尤为明显,女性成熟相对男较早的缘故,男子下降趋势,即初一高一时,农村中学生对调节大脑愉悦心身的价值认识及取向肯定度最高,随时间推移学习压力的增大,考分包袱压弱体育调解大脑、愉悦身心、进化心理及大脑的思想意识,表明农村中学生还处在硬实教育笼罩之中。(6)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得分率在86.10%,初中87.81%高于高中84.38%,整体呈下降趋势,男87.70%高于女83.69%,初中尤其明显。个体越近成熟,心理及思想越复杂,价值越多元化,(女性成熟较早)故肯定度较低。(7)增进上进心-竞争意识得分率82.38%,男女差别显著,男84.52%明显高于女79.17%,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高男最为明显,但是初一女84.29%同高三女77.86%悬殊很大,充分表明生长发育期的女子到高三年级已接近成熟年龄,其思想意识的转变及差距突出,竞争意识的性别差异较强(9)促进中华民族强盛得分率80.86%,肯定态度较高,初中84.57%整体上明显高于高中7 7.14%,初男86.51%高于女81.67%,男子从初一到高三呈下降趋势,初女86.17%高于女77. 14%,毕业年级明显较其它年级(初三75.00%高三74.29%)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农村中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较强,个体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初中生的民族精神明显高于高中,岁年龄的增长,民族精神下降,女较男弱(15)促进智力发展得分率 85.00%,初中 85.81%高于高中84.19%,男85.89%高于女83.69%, 男女从初一至高三呈下降趋势。(1)、(3 )、(6 )、(7 )、(9)、( 15) 体育的健康价值观有良好肯定态度,基本上是男子肯定态度高于女子,除(1)外均有下降趋势,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健康心理及思想的的肯定态度竟成下降趋势(随年龄的增长),

表四(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得分比率详细统计表 %)

虽说体育健康价值已构筑成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坚强骨架,但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健康思想相对于男生较低,这是由男女发育特点、传统思想及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制约的。但其基本骨架正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下衰趋势。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商业化、都市化等因素引导其体育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层面的增宽,对体育价值的取向趋于复杂,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逐呈直接化、现实化,尤其毕业班健康意识及思想明显低于其他年级,而趋于追求直接现实化。

4.2 第二级层价

(4)、(5)、(14)、(12)整体呈较好肯定的态度,得分率均在70%以上。(4 )追求体育活动的随意、自由平等得分率74.52%,高中76.19%高于初中72.86%,女76.31% 高于男73.33%,高中极为明显。说明性别差异在低年级中不显著,而在高中阶段较为明显,男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强于女,随年龄的增长肯定态度基本呈上升趋势,高女79.05%明显高于初女,初三男最低66.67%,高三女最高81.43%,表明年龄越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越强。同时也表明:随年级的增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自由和平等渐减,(尤其女生)越近高考对自由平等越渴求。其将体育活动作为满足自己自由、平等、生活化主要因子,以摆脱紧张乏味的文化科‘打禅静坐’式的束缚及说教。对开放、独立、自主性教育的渴求。(5)追求交往获得良好得人际关系整体得分率78.14%,较好的肯定态度,高中75.81% 低于初中80.48% ,男8……0.08%高于女75.24%,男初一(86.19%)最高,高三(73.33%)最低。女毕业年级最低,高中三个年级中高二(80.00%)最高,初中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来获得良好得人际关系,但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这表明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层面的升高,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增多,毕业年级因升学而无暇顾及交往导致肯定态度下降。由于社会及传统因素的影响,男性对交往的需求明显高于女性。故农村中学生男子对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价值肯定度高于女生,充分显示出其对体育交往价值的渴求,他们追求体育类似社会生活世界的互动、共享、共创的过程式的个体行为互触的、升华、提炼自己的价值。对交往式的人类社会实践教育的肯定及寄以期盼。(14)追求体育活动现实生活感得分率78.38%,较好的肯定态度,高中79.14%高于初中77. 62%,男79.37%高于女76.90%,男初一81.90%最高,高三76.67%最低,初一女82.14%在整个中学阶段最高。整体上男女均呈下降趋势:毕业年级最低,初一年级学生刚脱离儿童时代,对生活充满无限崇尚,必然对现实生活追求强烈,在学校体育科是其学习中的‘社会大世界’故有较高的肯定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思维的发展,知识层面的增宽,对现实生活大世界的追求转移到校外,学习和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肯定态度下降。但是整体上较高的肯定态度,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无尚追求,希望通过类似现实生活的体育活动来体验感受生活,在这一师生共同构筑的生活中展示、实现、超越、提炼、升华自我,使自己能够在将来飞速发展的复杂社会中自如生活。(12)作体育健将-拿金牌为国争光整体得分率74.38%,初中81.33%远高于高中67.43%,男子75.63%高于女子72.50%,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差距为二十几个百分点,随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现实化,感觉到拿金牌希望很渺茫,以便减少了为国增光的趋向。而低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希望和理想,志在四方,为民族为国家着想,为国争光的肯定程度较强。由上所述及表中数字表明,农村中学生不仅健康身心奉为龙头老大,而逐渐转移到追求体育的无拘无束、随意自由平等、现实生活感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方向趋同,均给予较高的肯定态度。农村中学生追求平等,向往自由,期盼现实生活的潇洒自如,希望从书堆中摆脱,从教师的管束中飞翔,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娱乐天地和放纵自己的时机,他们追求在真实的生活中同友好的同学和睦相处,以随意、自由、平等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健康身心及思想,也表现出其对平等教育、交往教育及现实生活教育的追求,对传统教育的大胆挑战。他们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以平等交往的生活方式来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下意识的提高己升华自己,以便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4.3第三级层

(2)、(10)、(11)得分率均在60%以上,基本上为肯定态度。(2)满足好玩的心理需要得分率67.24%,整体上看无明显变化。男68.25%高于女65.71%,男从初一到初三69.9 5%--72.38%--73.33%;从高一到高三61.43%--69.05%--72.38%增长十几个百分点。年龄越大,好玩心理需求越大,知识层面越高,所感觉肩负的担子越重,心理压力越大,越敢于直面现实。越接近毕业压力越大,好玩的心理需要越大,驱动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力也高,故对体育价值趋向于玩的观念也越强。他们希望从学习束缚中解脱出来。(10)塑造健美的身材得分率69.33%,高中71.43%高于初中67.24%,女72.38%高于男67.3 3%,男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初73.37%、 62.86%、 64.76% ;高 68.57%、65.24 %、60.95% 出中无性别差异的现象,高中男67.62% 明显底于女77.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追求升高,女子的爱美之心高于男子,高一对未来报有希望,学习压力也不太大.高三已经出现两极分化,故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11)展示自己-树立形象和威信得分率65.95 %,从整体上看高中67.05% 高于初中64.86%,男67.06 %高于女64.29% , 初中男67.30%高于女61.19%. 高三女69.29% 高于男子63.33%, 女子高三最高,男子高三最低。农村中学生基本上对其持肯定态度,表明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形象和威信有明确的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自我需要加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高三出现女子高于男子的现象,主要是女性对异性的渴求较强(尤其十七、八岁的年龄)。

4.4 持否定态度的级层

(8)、(13)本调查的最低级层,得分率在50%以下,表现为否定态度,由表三可知: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率很低(应付考试12.67% 、 作体育明星挣大钱13.58%)。(8 )应付考试整体得分率42.76%,为否定态度。初中39.24%明显低于高中46.29%,这与高中生参加过中招体育加试有一定关系,男子41.03%低于女子45.36% ,整体上基本呈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体育加试在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理念中地位较低,对体育加试持否定态度,即使毕业生也不将其作为应付考试的价值追求来取向,在他们意识领域中体育作为考试科目应相较低,心理上不接受这一现实,不希望将这一愉悦欢快的科目作为乏味的考试而丧失体育的意义及最理想的价值。(13)做体坛明星挣大钱整体得分率45.24%,持否定态度,初中46.10%整体高于高中44.38% ,男子46.51%稍高于女子43.33%,初中男子无明显变化;高中男子呈下降趋势,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很现实,也体现出农村中学生体育经济意识淡薄,不认从体育的经济化、产业化、商业化观念,这与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直接关系,交通、信息的发展相对较缓也有一定的原因。

5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主要取向于健康价值,追求现实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呈较高的肯定态度;而对满足好玩的心理、追求美感、树立威信、为国争光的价值取向基本肯定;应付考试、作明星挣大钱持否定态度。基本构筑了健康为主体,追求现实生活(自由、平等),获得良好人际关系为主导,满足好玩心理、追求美感、树立威信、为辅的农村中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取向理念平台。 6建议

6.1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依据农村中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的追求及取向主体。

6.2抓住农村中学生对体育现实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及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价值的追求,发挥主导作用,8注意其对合作性、交往性、独立性、自主性、现实生活性的新型教育方式的向往,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学校体育改革。

6.3应考虑其它体育价值观念取向科学、合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润智.教育关系学校场域的要素关系与结构.教育研究.2004.11

(2)赵冰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00.5

(3)张目.青年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许仲槐.港奥台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广州体育学院

(5)李得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

(6)寅生.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84年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7)

(7)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95年10月版 8

(8)李朝栋.现代教育理念知识学反思.教育研究.2004.2 9)

(9)黄济.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96.6 10)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初二年级现象 心理因素 行为表现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153-0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提出:“初二年级现象”,又叫“八年级现象”,是指在初二这个年级段普遍存在的难以管理、难以教育的现象。“初二年级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了初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它是少年走向人生的岔道口,如果缺乏认识、缺乏管理、缺乏引导,少年有可能走向歧途。

一 体育教学中的“初二年级现象”

1.课堂纪律明显下滑

小学及初一年级时,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或请学生做示范时,学生都会跃跃欲试。而到了初二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与教师的正常交流减少,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分组练习时学生会偷偷讲话、打闹,并且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有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与教师发生冲突。

2.课堂效果明显下降

小学及初一年级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比赛,或者语言激励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而初二年级时,学生会对游戏、教学比赛具有选择性,感兴趣的就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消极练习,有的甚至躲在一边。对于教师的鼓励和激励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3.学习态度明显消极

初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初一年级比较相对繁重,体育活动相对减少,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锻炼活动不重要,惰性进一步增强。

二 出现“初二年级体育现象”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初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与新环境的磨合已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的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崇拜和敬畏的神秘感逐渐消失,盲目跟从与不自觉的成分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与要求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并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2.教材因素

目前,初二年级的一些体育教学内容在初一甚至小学阶段就曾学过,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笔者曾将小学及初中各个学期的体育教材进行了对比,并对部分小学和初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即虽然各个年级的体育教材安排得不一样,但由于体育教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每学期都有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无外乎田径、体操、球类,而且水平相似,如不论哪个年级教师在教授快速跑的教材时,都是起跑、加速跑、终点冲刺等教学内容;教授篮球时,都是原地、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等教学内容。

3.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从小学到初中都用一种模式传授教学内容,教学时没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传授,只采用讲解、示范、纠错等教学方法。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纠错,而且大多采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动作技术规范进行练习。学生早已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视觉疲劳”,学习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4.教学因素

现在很多学校的初中体育课以体育中考为指挥棒,体育课都上成了训练课,教学内容都为身体素质训练、体能和体质测试等,学生一点自由选择和活动的空间都没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体育的美好憧憬。

三 应对策略

1.积极引导

应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起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在体育动机指导中强调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锻炼的价值在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理解了体育的作用才会对体育产生深厚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改进教法

在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多层次评价,同时适当调整体育课时间等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当然,体育教学也不应只是一味地跟着学生的兴趣走,而应把学生的体育兴趣从体育教师所教的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让学生对所教的体育项目感兴趣。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初二学生对项目感兴趣的最佳途径是,从体育心理兴趣出发逐步过渡到体育生理兴趣上去。

3.建立制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制定必要的规定比单纯的口头劝说对转变人们的态度更有利。因此,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项目及初二学生对体育的要求,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训练达标。这些规章制度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逐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

4.做好咨询

教师在宣传体育的意义及重要性时,态度要诚恳、友好,要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因为造成“初二年级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所以教师做工作必须要有耐心,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5.家长配合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4

一、转变思路

教育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包括教学改革,自然也包括班级管理,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班级管理要与之相适应。首先就要转变思路,以往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全权包办,学生成了他的副产品,对初中生来讲,很多活跃的因素被束缚,这完全违背教育规律。当今,社会变革很大,人的思想活跃,渴望个性发挥,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家长的素质总体提升,但参差不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矛盾,而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了顶峰,一旦管理不善,会物极必反,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因此,班级管理一定要科学筹划,科学实施,在思想大力转变的情况下,争取让社会、家庭、学生个体关系和谐一致,避免矛盾冲突。

作为班级管理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除了改进日常管理方法,还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交际学、思维模型建立学等,只有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才能有效解决初中生会带来的心理困惑、矛盾冲突等新型问题。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有很高的教育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教师更加强化责任心,善于观察,勤于钻研,懂得积累,逐步探索新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管理策略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思想基础,但要想达到行为目标,最后还要落实到实践,就班级管理来讲,需要更新理论,建立新观念,但更需要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取得经验。

1、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是良好班风建立的思想基础。我们在新型教育模式中,开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但主要指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还很少提到班主任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不能动摇的主体地位,只是他的管理对象,学生应该受到的管理方法要改变。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用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处世态度,思想觉悟。由于初中阶段的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强、好奇心大、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相反也是最容易出现思想偏激、误入歧途的时期,因此,班主任在对初中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刻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营养,仅仅靠说教是不可行的,甚至是徒劳的,好办法就是用行动告诉学生对错真伪。班主任的敬业精神、认真态度,对学生的公平性,甚至说话语气都会给学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就要做到上课准时,言必信,行必果,得到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配合,也会给学生思想品质形成最大的传授。

2、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让班级融为一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有人形容一个班级是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个性不同,需求不一样,但一定要有一致的内容,一定要有融洽的环境。在一个班级,有两个主体,学生和老师,以往的初中班级,班主任是绝对的权威,完全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这个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重新定位。一是仍要确立教师的权威地位,班主任一定要得到尊重和认可,一定能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很大的监管作用;二是要做到师生相对平等,这个“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各司其职,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管作用,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这样的气氛才是科学的、合理的;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因势利导、心平气和,在严格标准要求学生的基础上,不以同一种尺度来对学生进行衡量,要进行个性化的批评指正和耐心辅导。另外,班主任一定要拥有一份关爱学生的爱心,加强感情上的投入,对待学生需要在感情上亲近,用心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在学习上充分指导,做学生的朋友,增强他们热爱生活、融入集体、正视自我、奋发向上的信心,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

3、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助相结合。一个班级有一名班主任,但有几十名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最大限度地管理到位,这是一个大课题。在班级管理中,以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班主任责任心不强,只做例行的管理内容,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也有的班主任,管理偏执,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分寸把握不够,学习上照顾成绩好的多些,纪律上“照顾”顽皮学生多些,性格好的与教师交流多些,存在性格障碍的却被遗忘在角落里,这些都会造成班级管理偏颇,不能形成整体教育效果,不符合普遍教育原理。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方面一定做到普遍性,但在个性化辅导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做到公平、全面,并能下大力气对个性问题进行特殊管理。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5

    1986年和199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govt. of india, 1986&1992)把普及初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放在优先地位。印度《宪法修正案》第83条规定,6-14岁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sadagopal, 2002: p. 1)。在全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印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实施了很多有关全民教育的计划项目(mukundan, 2004)。这些计划项目关注初等教育入学人数和在读人数的增长、学校出勤人数的提高以及受教育者尤其是女童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而且,不仅在邦和地区内部盛行关注学生出席人数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等问题,邦和地区政府也都给予了特殊关注。

    为了加快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印度政府在2001年成立了由总理任主席、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任副主席的“国家初等教育代表团”。在邦一级也成立了由各邦行政长官组成的类似代表团。一些计划和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后,为制定符合宪法授权的教育目标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拓展教育项目(aiep)、初等教育课程更新项目(pecr)和社区参与教育发展活动项目(dacep)。70年代和80年代制订了通向全面发展的初等教育项目,近年来还有andra 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和lok 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等。除此之外,还制订了由中央资助的免费午餐计划,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诸如教室、黑板等最基本教学用品计划,教师教育发展计划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的教育计划。

    比较1950-1951年与1999-2000年国家对初等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看出,自从1950-1951年国家启动经济和社会计划的重大举措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950-1951年                                          1999-2000年

2,100,000所小学有5,380,000名教师                 6,420,000所小学有1,919,000名教师

13,596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85,496名教师               198,000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12,980,000名教师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9,154,000名(注册率达到42.6%)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136,120,000名(注册率达到94.9%)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31,200,000名(注册率为12.7%)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420,650,000名(注册率为58.8%)

     [资料来源: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2005年,第3页]

    另外,印度政府还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聘用了30多万名教师、建造了20多万座校舍,建立了400多个区级教育培训机构,在271个地区实行了初等教育计划,使退学率由1960-1961年的65%减少到1999-2000年的40.3%。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上各种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印度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全民教育计划(ssa),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加速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全面的、覆盖了全国各区的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层面的项目。全民教育计划以为社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为使命,旨在提升学校系统的运作能力。由于一些邦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建立像andra 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lok 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这样的教育项目;另一些邦即使有教育资金,但那些居住在城市贫民区的人们无法从这些教育计划项目中获益,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目标与基本特征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

    全民教育计划是:为普及小学教育而提供的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针对全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需求而做出回应;通过基础教育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机会;使村教育委员会以及地区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管理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母亲委员会,村(组)自治委员会以及其它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小学管理;表达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的一种政治意愿;中央、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为邦政府制定初等教育政策,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提供机会;同扶贫机构和民政部门一起,使全民教育计划体现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

    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在教育担保中心的帮助下,在偏僻地区建立学校,从而使所有偏远地区的适龄学生在2003年前重返校园;到2007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五年小学教育;到2010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八年小学教育;强调“生活教育”,关注小学教育质量满意度;2007年在小学阶段、2010年在初中阶段弥合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距;到2010年力求不让一个小学生辍学。

   

(三)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

    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央和邦一级的机构改革以提高效率和改善由上至下的政策传达体制;持续的财政支持,即中央与邦政府长期的财政支付比例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2002)达到85∶15,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达到75∶25,以后将达到50∶50;通过村教育委员会、地区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其它一些诸如妇女组织等地方团体的有效参与,由社区决定与学校相关的教育事务;以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国家教师教育机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邦教育管理与培训机构以及地区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导,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社区对所有实施情况的监督有着极强的透明度;社区把居住户作为基本单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计划;计划制定的一个主流是对女童的教育给予关注,并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女童教育有专门的论述;注重使在宗教和语言上占少数的族裔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贴近生活,关注“生活教育”;认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关注教师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制定地区小学教育计划(deep)做准备,并能体现出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情况。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结构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目前的教育结构和机制更灵活、更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民教育计划实施机制,从而能够为所有学龄儿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现有教育组织从国家到最基层都有责任实施全民教育计划。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包括: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包括:1、总委员会,在印度总理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hrd)部长任副主席。2、执行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领导。3、初等教育局,由初等教育局秘书领导,并配备7-8名主任、副秘书、教育顾问等。4、学术和技术支持委员会,由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印度教育顾问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小组等组成。

   

(二)邦一级层面

    邦一级主要负责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通常邦政府利用现有不同层级的教育组织结构开展工作,这些组织机构包括:1、邦总管理委员会,由邦行政长官领导。2、邦实施委员会,印度的每个邦都设有邦实施委员会。除一两个邦有独立的邦初等教育计划外,其它各邦都建有并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邦实施委员会由秘书长、教育秘书以及教育专员领导。3、邦项目办公室,通常由教育部长、邦公共教育指导主任领导。然而,在设有初等教育计划的邦,可以利用初等教育计划项目办公室实施全民教育计划。4、学术和技术支持,由邦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scert)、邦教育管理和培训机构(siemat)以及人力资源小组提供,在一些邦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三)地区一级层面

    1、在地区一级层面建立了由zila parishad区的行政首长、主要执行官员以及区地方法官领导下的地区项目计划实施协会。2、教育官员对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负责,而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的一些邦,地区项目办公室也参与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3、学术和技术支持,由区教育机构、区人力资源小组以及其它专业机构完成。

   

(四)街区一级层面

    街区教育官员负责街区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在每个社区划分不同的街区,已经成立了或正在成立的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负责提供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并负责对不同领域的职员进行培训,同时负责为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s)以及学校提供学术帮助。

   

(五)小组一级层面

    大约10-12所学校组成一个小组。像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一样,每个小组已经成立或正在组建在人力资源协调中心(crcc)领导下的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小组人力资源中心通常设在小学校内,并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它负责了解、调查全民教育计划活动的实施情况,并为学校提供面对面的学术帮助,组织开展教师经验交流的学术论坛活动。

   

(六)村、学校一级层面

    在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村教育委员会(vec)、panchayati raj村研究机构(prj)、学校管理委员会(smc)以及家长与教师协会(pat)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    在讨论制定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之前,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重视:第一,每个区应拟定区初等教育计划,参与全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其中包括每个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将要采取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第二,地区对邦政府提供的财政预算有优先使用权。第三,所有由国际上和其它机构提供的资源应体现在计划中。第四,对财政预算的评估应与全民教育计划所涉及的条款紧密相关。

    为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条款和有关规定,体现在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保证入学人数、控制辍学人数以及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等方面。1、成立新学校。邦政府条款规定,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所步行在一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并在大约有300名人口的居住区内建立新学校;如果有足够的小学生源,应提供一所小学高年级学校和两所小学校。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内建立“教育担保中心”(egs),负责管理15-20所学校范围内达到入学年龄又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指派一名兼职教师管理运作此中心。如果学龄儿童的人数超过40名,那么可以再指派一名兼职教师。这样的中心如果经过2到3年的成功运作,可以转制为一所小学校。“教育选择和革新中心”以提升地段人口的教育水平为目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的需要,开展如“弥补小学缺失课程计划”、“重返校园计划”等革新项目。3、教师聘用。在小学每40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这项条款对偏远的宗族部落地区,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小学高年级组每个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如果因为入学人数的增加而需要聘用新教师,应首先得到邦政府的批准;除了全职小学教师外,如果邦政府仍然急需教师,可聘任兼职教师;在每个区聘用新教师之前,应合理安排现有的教师。4、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所有的女童、计划内的适龄儿童以及部落地区的儿童都应得到邦政府提供的免费的教科书。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免费教科书,那么每个孩子每年可以得到150卢比的补偿。5、教学设备。为新学校提供10000卢比的资金;为新成立的小学高年级学校和已经成立的但没有加入“最低教学设备保障项目”的学校提供50000卢比的资金。6、给予学校拨款。每一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每年能获得2000卢比的拨款,用于更新功能失调的学校设备和购置图书。7、给予教师拨款。每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年可获得500卢比的拨款。8、教师培训。有三种全民教育计划所期望的教师培训形式:一是所有的教师能够接受为期20天的在职培训;二是为未经过培训的在职教师提供为期60天的知识更新培训;三是为新教师提供为期30天的上岗培训。此外,如果当地根据实际需要、具有正当理由而希望得到其它形式的培训,可以列入计划中。9、科研、评估和监督。每所学校每年用于与初等教育相关的各个不同层面的科研经费1400卢比,比如创新活动、学校发展以及一些微观计划等项目的开展。10、社区领导培训。计划中提到,每个村可以有8人获得为期2天的培训,并可提供每天30卢比的资金。这样的培训可以由地区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举办。11、特殊教育的需要。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每年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1200卢比,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12、革新。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提供给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革新项目1500000卢比的资金,主要用于儿童早期护理和教育、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女童教育、小学高年级的计算机教育等四方面的研究。1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室、新校舍以及饮水设备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学校、街区以及村组的公共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村和学校一级的建设工程,都在当地社区的协作下完成。此外,每年每所学校还将获得5000卢比用于修缮学校设施。

   

四、为提高初等教育质量所做出的努力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关注更多的是为儿童提供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等方面,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效率和学生取得的成绩缺乏关注。因此,在关注入学人数、防止辍学等方面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上。为此,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一个针对教育质量做出的完整的、全面的计划,提倡通过分权和社区在学校管理和实施中所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学校进行干预。这就意味着干预和实施计划,一方面要关注初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必须携起手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人数增加。

    对全民教育计划有关条例的探讨表明,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各项活动,政府在机遇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以总结为:1、改善学龄儿童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例如改善饮水设施和修缮厕所等条款。2、主要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新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聘任等途径,确保学校所需教师的人数。3、通过重建和改革与教师实际需要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胜任力。4、为了切实提供基于需要的教师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建立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5、计划中实施的课程改革与2000年由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根据地区实际适当修改后而提出的“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框架”相适应。(确保女童和所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享受免费的教材资料,邦和地区一级也要根据环境和实际需要,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保障)全民教育计划号召在地区级层面实施课程改革分权计划。6、关注“生活教育”,使教育贴近生活。7、确保一些有活力的专业机构加入到计划中来,例如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等。8、通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9、强调儿童从早期到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教育。10、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初等教育质量,特别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相关干预,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层面推行教育改革的设想。11、重视科研、文件和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估。12、对全民教育计划的监督指标已经得到认可。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提出了对计划进行监督的战略性指标,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提出了对质量进行监督的适用性指标。在监督过程中,由经邦一级政府认证的专业机构给予帮助和指导。

    由于效率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决定因素,全民教育计划在效率和创建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分权的计划和实施需要能够提供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信息,以确保在各个层面上都形成良好的功能机制。

   

五、结论

    通过努力,全民教育计划最终试图创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的计划,把让6-14岁的儿童接受教育作为计划中的一部分,还规定了改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工作胜任力和对他们进行一线教学指导,进行课程改革,在教育学、教育科研以及革新活动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等内容。

    全民教育计划强调如何使目前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更有意义、有效率以及更加灵活多变。目前,在邦和地区层面已经形成了具体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组织结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地区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等,它们在提升初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

    全民教育计划为每个区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制定初等教育计划和实施地区干预。每个区制定的初等教育计划条例(deeps),就是针对其不同情况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条例规定了建立新学校,为学校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专兼职教师人数,为所有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和女童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为教学提供资金和资料,提供保证学校发展的拨款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全面的教师培训、教研和监督计划,开展革新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管理,对社区领导进行培训以及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体化教育等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还规定了校园建设、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的办公楼建设以及教室、厕所、饮水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内容,并设立基金用于维护学校建设。

  尽管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得到了承认并对难以触及到的群体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今后仍应在“怎样实施”和“如何实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各个机构和个体的能力建设,包括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不同层面的分权管理;同时确保教育担保中心能够吸纳不同层面的儿童,确保他们能够通过与全日制小学的学生们相当的教育革新项目接受教育。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中心的有效的、持续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胜任力。

    为分享共有资源和专业知识,需要加强网络工作机构的建设,因为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可以更直接地帮助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全民教育计划融各方努力与各项计划于一体,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计划。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对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和村级机构进行合作和干预,尤其在地区一级,要促使地区间的项目官员们在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注释:

    ①india, government of. ( 1986a) . national policy on educa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②india, government of. ( 1986b) . programme of ac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③india, government of. ( 1992) . programme of ac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④india, government of. ( 1993) . report of cabe committee 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⑤india, government of. ( 2004) . sarva siksha abhiyan: a programme for universal elementary education; manual for planning and appraisal.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⑥mukundan, m.v. ( 2004) . educ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india' s kerala state.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

    ⑦national counci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ncert) . ( 2005) . modules on quality dimension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under ssa. new delhi: ncert.

    ⑧sadagopal, a. ( 2002)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onstitution( 83[rd] amendment) . bill. frontline vol. 18. no. 26. dec. 22, 2001-jan 04, 2002.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6

一、工作成效

1.学校获奖:学校被评为市书香校园;获市汉字拼写大赛优秀组织奖;2014年县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我镇获初中男子组三等奖,女子组三等奖,小学男子一等奖,小学女子组一等奖;在本期举办的大课间展评活动中,初中获一等奖,小学获二等奖。

参加“三电杯”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县通报表彰;育才路小学课题《小学生自塑•自律•自理•自主教育研究》获县一等奖。中心校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2.教师获奖:获省、市、县、镇等级别的教学大赛奖20多人次;各级示范课40人次;部级说课比赛获奖1人次;获各级教学质量奖150多人次;获各级优秀先进、荣誉称号200多人次;获省、县科研成果奖6人次;参加各级活动比赛获奖262人次;各级指导奖874人次;论文获奖、交流120篇;48篇;指导发表16篇。

3.初中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14级比2013级上升5%,进入全县中等水平,2015级全面摆脱倒5名,2016级比入口成绩上升10%。

二、工作亮点

(一)党建群教工作扎实开展。

我校按照年初党建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了党建和群教工作。中心校党总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了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各片校利用开学初和暑期学习举行了师德承诺宣誓;二是以廉洁行政,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务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学校管理机制运行良好。

我校围绕“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在“抓党风、促政风、转作风”活动期间,以开门纳谏的形式,修订完善了2012年版学校管理制度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职工绩效考核、教职工岗位设置全员聘用、校本培训、财务管理、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学校内设机构调整等16大管理机制。

(三)师德师能更加突显

一是抓“三学三促”活动,学习型教师团队已形成。即,一学政治理论,促大局意识提高;二学大政方针,促服务意识增强;三学业务知识,促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抓教师培训,坚持开展以梯队培训为主要形式,对各个层次的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四)常规管理得以加强

中心校建立了学校常规管理检查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初对各学校上月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中心校从教学常规、德育工作、安全卫生工作、艺术特长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制定了检查细则。进一步规范了全镇学校管理常规的档案建立工作。

(五)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1.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教育。中心校每月安排一个德育活动主题,各校积极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和“建设幸福中国”、“五好小公民”评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以“五小”活动为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五小”作品展评活动。

3.各学校认真开展了艺术及阳光体育活动。育才路小学的韵律操、小学的课间才艺展示,初中的台阶操、城北一小的特色体育技能展示等都各具特色。在本期举办的片区大课间展评活动中,初中获一等奖,小学获二等奖。

(六)教育科研有新进展

1.育才路小学以《绿色教育研究》为龙头,积极推进科研兴校。现有市级课题《绿色教育》,部级子课题《特长教育模式研究》;县级课题《绿色德育“四自”研究》、《小学语文精品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多媒体优化空间与图形教学方法的研究》、《低年级“三自”识字法研究》。其中《绿色教育研究》和《低年级“三自”识字法研究》在县获阶段性成果一等奖。

2.初中的“三层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中考超额完成中心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新突破

1.初中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开拓性的推进“三层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管理层面看:制定实施了教学业绩的捆绑式增长性评价方案与课改过程管理的量化考核细则等重要制度;以学校班级展示平台为主体的课改文化多彩呈现;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进入全县中上水平,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与兄弟学校的初步肯定。从教师层面看:全员确立了以“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课堂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活动主线得到较好体现;教师操控能力整体进步,分层教学、及时评价意识及其激励点拨开始变得自觉与灵动,特别是艺体学科教学也注入了自主合作与展示检测环节。从学生层面看:学习小组的星级激励评价机制基本构建立并运行良好、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展示流畅度明显改善,学习状态与生命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2.全镇小学高年级进行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改革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全面推广“三自”识字教学法,效果明显。

(九)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有新成效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各校紧紧围绕确保全镇学校持续安全稳定这个中心,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按照“再造氛围,夯实基础,创新突破,全面推进,确保目标”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警校共育”,治理周边环境,着力整体联动,排查调处隐患等活动,确保了全镇学校全年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促进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十)学校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目前,育才路小学食堂竣工;土地小学食堂、南京小学通校道路、育才中学教学楼均已竣工;城北一小二期工程已经进入图纸、住建审查阶段,锦丝路小学已按照方案实施征地、招商。

(十一)学前教育有新发展

中心校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与视导。一是把中心园的教育教学管理纳入了全镇的月常规管理,强化管理职能;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园对村办园和私立园的辐射作用,以中心园为龙头,积极开展送教、支教活动。全镇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城北一小二期工程由于征地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

2.村小撤并后,学生上学路程远的问题难以解决。

3.薄弱学学科教师提高慢,学科教师不配套,全镇教师缺编。

4.村小幼儿班办学条件差,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不高。

5.初中教学质量还需提高。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7

组织好高三年级体育会考、初三年级体育中考的工作。把握住健康关、安全关,校医务室做好监督、审查工作,任课体育老师每堂课有考勤,训练有记录,考核测验有成绩,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初三年级体育备课组的老师精心准备,与年级组协商共同制定出《初三年级体育晨练计划》,为初三年级同学提供技术指导。高三体育教师,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高三同学进行指导练习,三月份全体高三同学顺利通过会考。

我校与首都体育学院进行合作,该院派学生到我校实习,我校部分体育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教学指导。这种合作已经进行多年,我校准备与该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如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

在业余训练方面,各位教练员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时间进行训练。高中男篮在200X年8月获得北京青少年锦标赛男子组冠军。200X年12月我校承办了北京市振兴中华杯武术比赛,我校武术队第七次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队克服场地困难,200X年4月参加海淀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男高组100米冠军,并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男初获得跳远冠军,团体总分在我区名列前茅。

为了扩展学生的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新成立集体育、科技为一体的无线电测向运动队,学校给与了很大的支持,他们有信心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课间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校各级领导的关注下,我们强调了学生的集合速度,在体育课上纠正学生的动作细节,课间操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体育生活,是体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我们利用各年级的体育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其中篮球三对三比赛,可自由组队,并可自订个性队名,全校总共有上百个队报名,全部比赛,近千场,同时还有乒乓球及空竹比赛,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

初级教育心得体会篇8

一、做好问题学生的预防工作

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对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教育的有利时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肯定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也不容忽视。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转化后进生的最好方法是学会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从后进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要真正公平地爱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当成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问题学生缺少自信,缺少关爱,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常被冷落,因此,班主任应该多关爱他们,肯定其每一个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心和温暖,然后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让问题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些擅长的事情,多肯定表扬、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很多问题学生比较好动,那么让他们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在为班级争光的同时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要把爱心渗透到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的,班主任要把自己融进学生之中,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学会爱、乐于爱,使后进生在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并得到感化。要把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教育初中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做好问题学生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班主任要设法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围绕法制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法律问题专题讲座、法制辩论会、法制演讲比赛、参观访问法制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现实生活,增长见识,增强抵抗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让学生观看法制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写周记、写小论文、写心得体会等,加深自身的思想认识,促进初中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展相关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如胡总书记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初中生知荣辱、树新风;感恩教育,使初中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做社会的合格公民。通过家长会、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教育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内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消除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因素,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把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不良的思想观念对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得许多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使我们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班主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相关技能后,可以利用班主任自身工作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去,使班主任工作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班主任可以把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走上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及时与老师及家长沟通,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然,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合作,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青春期辅导、业余生活的指导、人际关系辅导等。特别是要针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相应的辅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正确认识早恋问题等,来帮助初中学生顺利适应青春期的成长,预防相关不良行为和问题的产生。由于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多,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把法制宣传资料变成心理辅导的素材,并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如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引以为戒。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只有从学生内在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去寻找预防的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