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9:50:17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管理部门往往局限于职责分工,各管一块,“自扫门前雪”,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信息不对称、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因为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经费管理,财务部门不熟悉项目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不掌握项目的资产状况,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导致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造成了管理上的“空白点”。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及成果管理等,对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缺乏监督。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日常核算,不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处理层面。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单位资产的实物管理,但科研用仪器设备大多由项目组自行保管使用,资产管理部门往往对科研资产家底不清、情况不明,难以审核购置科研设备的必要性,难以防止科研设备重复购置,难以实现科研设备的充分共享,更难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实现重大科研设备对社会开放。

二、科研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滞后,未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目前,科研项目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即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对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决算审计,基本不参与项目过程监管。由于介入滞后,审计没有充分发挥“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职能和风险防范作用,无法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科研经费的合规高效使用。有些问题已形成既定事实,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浪费。

(二)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单一

在审计范围上,科研项目审计侧重经费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查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重视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经费使用效益监督。在审计方式上,主要采用账项基础的审计模式,对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项目实施等环节监督不到位,对经费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关注度不够。由于审计范围狭窄,不够全面,面对科研项目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部门在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上存在薄弱环节,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三)审计深度不够,审计流于形式

科研机构的审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科研项目相关专业知识,对科研管理的专业判断不足,影响了科研项目审计的权威性。审计深度不够,主要还是停留在经费收支层面的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费支出合规性、会计核算规范性等政策性、技术性层面,在管理层面对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不够,难以形成针对性强的管理建议书,难以通过审计推动科研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三、科研项目审计新模式

(一)推进审计转型,提升审计层次

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职能上应该兼具管理和服务的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推进审计转型,就是要在开展科研经费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审计,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把审计与服务融为一体,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提升审计层次,就是要在审计工作模式上将审计关口前移,推动审计范围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二)创新审计工作,优化审计程序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是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就科研项目审计而言,创新审计工作,重点是要落实管理审计理念,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业务核对、控制测试、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审计监督与管理评价促使科研项目管理沿着健康和增加价值的方向运行。优化审计程序就是要分阶段有序开展管理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认真研究梳理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分类总结归纳,绘制管理业务流程图,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管理控制关键点编制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注重加强过程把控,采取与科研人员访谈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科研管理流程执行情况及管理部门的履责情况,对科研业务总体管理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在审计报告阶段,全面复核审计结果,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恰当、建议可行。

(三)推动内控完善,发挥监督服务新职能

内部控制是科研机构内部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对于保障运转、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体系不应一成不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控制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改变,应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规律的深入了解而不断完善。在科研项目管理开展之初开展科研项目管理审计,有助于构建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此后坚持开展科研项目管理审计,对现有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使其趋于健全有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将审计监督融入科研管理体系,以防范管理风险为目的,以完善内部控制为抓手,对科研管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等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优化建议。

(四)加强协同监督,打造“大监督”格局

加强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梳理业务流程,共同查找风险点,共同商议风险防控举措,共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有效的协同监督机制,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充分发挥项目管理职能,从预算编制开始,充分考虑预算可执行、可操作性,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预算编制审核制度。财务部门发挥经费管理职能,加强对项目经费的动态管理,严格项目合同、项目预算的审核,重点关注经费支出的相关性、经济合理性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发挥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实现对科研项目各阶段全过程的有力管控。通过建立管理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可以进行有效的协同监督,形成科研项目的闭环管理,避免“管理空白点”和“监督盲点”。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一般科研项目管理内容

一般意义上,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收尾、项目评估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九大管理领域,主体领域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4个辅助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还有一项综合管理即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科研项目作为一类特殊项目,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项目管理内容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涉及领导层、管理层、课题负责人、科研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2核科研项目管理特征分析

核科研项目管理在管理领域基本框架之外,还应突出强调4个方面。

2.1创新管理

创新是对科研项目产出物的要求之一,这种创新既包括发现或发明获得的成果,又包括成果的应用推广。

2.2知识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是知识产品,科研项目的群体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因此科研管理理念变革、科研研究过程、科研能力提升、以及科研产品管理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2.3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科研项目管控难度很大,较一般工程管理而言在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风险。

2.4安全保密管理

科研工作一般是行业中先进知识成果的密集领域,由于核行业本身的敏感性以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安全、保密管理在核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特征是核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由于科研项目管理在知识领域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科研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知识产品以及核科研安全保密特殊要求等特征,导致一般项目管理的时间、费用、质量的管理目标,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核行业基础科研项目管理中由于技术和知识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因此,在进度、费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对核科研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更高要求。

3核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重点结合核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1)计划进度管理: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加强对时间进度的严格控制,要求管理层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并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2)知识管理:核科研项目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课题专家及科研人员应最先了解并跟踪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此外,过去的问题和经验也应作为一种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3)成果鉴定与评价:科研项目成果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及第三方机构科研查新工作,为项目的新颖性及科研水平提供权威、客观的说明和论证。(4)安全保密:核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对安全保密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信息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方面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安全保障。(5)针对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以及风险模拟、预警、预测等,从而有效降低/规避项目风险。(6)应当为科研院所领导层及时提供所需的项目相关信息,用于辅助领导层决策。

二、信息化在核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总体框架核行业科研管理

框架应以项目中心为核心管理目标,结合PMP项目管理的精髓,围绕核科研项目特征突出关键需求点,为各类用户提供更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引导和控制,为核行业科研院所真正实现清晰化的项目管理提供强大支撑。表现层:直接面向科研用户,包括内部科研决策/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第三方机构用户。通过表现层规范信息化应用入口,对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层:按照应用模块灵活配置,各应用模块独立进行分工协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接收客户来自表现层的请求,在应用层这里进行处理。应用层具有分布式的结构设计。支撑层:也是逻辑事务层,各种业务应用逻辑都包含在支撑层模块中,采用组件技术进行开发,每个应用组件的运行、策略、事务处理在应用服务器上,相互独立,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数据层:主要包括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及其所存储管理的企业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各个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逻辑模式和权限许可,有关用户调阅或者组合分析,形成业务管理或者管理决策信息。

2应用层功能划分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涉及人员的分类,将总体框架的应用层功能划分为3层,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2.1决策层应用

主要包括:报表查询、风险分析、综合性分析,由科研院所领导决策层使用。(1)报表查询:为领导层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提供各类报表,使领导层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了解项目情况,辅助决策;(2)风险分析:对项目风险进行智能化分析、模拟、预测,为如何规避/降低风险的决策提供支持;(3)综合性分析:通过数据转换、多维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为领导层提供包含与项目、合同、财务等有关的深层次、综合性信息。

2.2管理层应用

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保密、人力管理、采购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价、科研查新、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主要由科研项目管理层人员使用。(1)计划管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订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订工期进度计划。(2)进度控制:科研项目进度控制跟踪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项目工期计划进行进度分析,识别可能或已经影响进度的任务或因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进度控制。(3)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4)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5)安全保密:作为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包括了对安全保密相关的人员、设备/介质、文档资料、制度规范、网络等的保密管理。(6)人力管理:包含人员档案、培训管理、病事假管理、电脑考勤、绩效考评、薪资计算、出差外出、人员任务管理以及相关报表。(7)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而进行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等活动。(8)风险控制: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控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包括科研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等过程。(9)项目评价:该功能由参与评审的外部专家使用。这里的项目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即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进行评价。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难以用完全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需要结合定性的同行专家评审法和定量的指标评价法来进行。包括同行专家信息管理、评价准备、评价过程管理、评价结果记录等。(10)科研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根据《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报告)的过程。包括科研查新机构信息管理、查新结果及报告管理等内容。(11)业务流程:是指贯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证明周期的以流程方式执行的各项工作,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到项目评估收尾的各项审批流程。(12)文档管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Word、Excel、Pdf、图片等各类文档,都可以按照项目的关系,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并执行相应的文档授权管理。

2.3执行层应用

主要包括:知识管理、问题管理、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由科研项目组的科研专业人员使用。业务流程与文档管理两项功能与管理层相同。(1)知识管理:科研项目,无论其产品还是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对于知识的管理与共享有很高的需求。知识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管理、论文论著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获奖信息管理、著作权管理、域名管理。(2)问题管理:科研工作的知识性决定了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知识/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共享这些问题处理经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经验转化为单位的知识库管理,包括问题、问题回答、问题统计与查询等。

三、小结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核行业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孤立,要结合核科研院所的组织、过程、资源及人员大环境,从组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做好核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信息化依赖于管理又助力于管理。没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的支撑,信息化注定只是华而不实。只有在信息化与管理两方面找到最佳契合点,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涉外;农业项目;管理;拓展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的世界性流动已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农业种质资源“引进来”或“走出去”是有效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与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考察访问等活动也日益频繁。目前,国内很多农业科研院所与国外农业部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长期稳定地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的今天,与国外组织、机构开展积极稳妥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给农业科研院所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农业科研引进先进理念,提高学术水平。

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在21世纪面临各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加强科技外事工作,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做好科技外事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把握机遇,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长期、稳定地开展国际合作与科技援外工作,是当前地市级涉外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涉外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及涉外科研人员除了与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外,还应与其他一切可能合作的国内外机构联系,特别是在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方面,渠道和网络的拓展显得特别重要。在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及拓展研究中,对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是关键,成果供需对接是基础,寻找项目源来拓展项目是核心所在。

1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的管理

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声誉、形象和地位。外事管理人员必须透彻认识外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应的职能,从宏观上把握外事工作的整体功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组织管理手段,对每个工作环节做出合理规划,以建立运转效能最佳的外事管理机构。抓好涉外农业项目管理,促进科技外事工作健康发展[2]。

1.1涉外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涉外管理工作通常由院、所长直接领导,院、所科研管理处全面负责,承担所有的对外交往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科研院所外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同各有关业务部门一起完成各项外事任务。主要的外事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根据本所科研发展战略,制定外事工作相应的具体政策和工作计划,使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并服务于科研和生产;组织安排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各种培训班及科技合作、洽谈等,并负责外国专家的接待工作;按有关政策规定审批、选派每年公派出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科技考察、培训、进修、执行国际合作项目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出国手续(护照、签证);负责国际合作项目及长期或短期在科研院所工作、培训、交流、考察、访问等的外国专家、学者的管理工作。

1.2制定行之有效的外事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作为地市一级的农业科研院所如何使外事管理工作能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大胆进取,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促进交流、合作工作的不断发展,为科研院所的科研和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当中一是要靠科研院所的正确指导,二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三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令必行,有错必纠,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外事管理水平和外事服务质量。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国家的外事法律法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外事工作管理办法》。在今后的外事管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该办法执行。

1.3抓住重点涉外科研项目和关键工作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服务,作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外事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服务职责,并对项目文件进行跟踪搜集和管理,使得重点项目和关键工作环节能够顺利完成,保质保量地完成国际合作和科技援外任务。

1.4做好保密和安全工作,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强化涉外科研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性技术秘密、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性机密等绝不允许在工作和交往中丧失原则,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必须提高科技人员这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要时刻警觉在涉外合作中避免此类失误。

1.5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众所周知,美国的科技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在历史上曾经有世界各地高精尖人才向其转移[4]。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对优秀的科技人才的管理绝不容忽视。所以在外事管理体制工作中,应注意科技人员在涉外研究中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爱国爱所爱家乡的观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他们的心留在单位,避免人才的流失。[论文网]

2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的拓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3]。与国外组织、机构开展积极稳妥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给农业科研院所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外事工作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现行政策法规也鼓励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要想真正全面开展并做好科技外事工作,需要在各方面不断努力,积极寻找项目源来拓展涉外农业科研项目,长期稳定地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2.1把握机遇,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国际合作和科技援外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所在加入WTO等新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五”期间我所除继续承担中国-越南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及新型农机具在东盟(越南)示范应用外,还承担了商务部批准的中国援助瓦努阿图农业技术项目(一期、二期),开展种植水稻、蔬菜方面的技术培训,在瓦国成功试种了水稻、蔬菜,受到了瓦国政府农业部、中国商务部、驻瓦大使馆的好评,极大地提升了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已经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一方面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多边、双边和民间的合作,同瓦努阿图农业部,越南南定省、河西省等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长期友好合作协议,争取更多的援外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间、民间及专家往来等形式继续寻找合作研究项目,从而保证涉外农业项目可持续良好的发展。

2.2立足自身科研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科技援外工作,提高科研生产的总体水平。在外事管理工作中外事管理人员除加强科研人员的这一意识外,还加大了宣传力度,并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并支持各研究室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与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有着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1996年开始,我所下属企业盐城名特优农副产品开发公司通过边境贸易形式,与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有着业务上的往来。2003~2005年我所承担科技部中越长期合作项目“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在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的试验田进行。2004年,我所与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合作执行了“设施栽培蔬菜、花卉在越南的示范应用”项目,在越南南定省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所多次派人前往南定省进行水稻栽培和育种的技术指导。2005年7月,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派技术人员来我所学习水稻育种和制种技术,为期2个月,中心经理阮文还先生也来江苏进行农业考察,希望和中方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2005年12月,“杂交稻新品种及新型农机具在越南示范应用”项目被江苏省科技厅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获准立项,同年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执行期两年。因双方的合作基础良好,目前双方又有了新的农业合作意向,新一轮的合作又将要展开。通过合作,能带动江苏杂交稻种向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的出口,使我所的科技成果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3促进科技外事和外经贸相结合,把科技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必须打破关起门来搞科研的被动局面,不但在科研方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且要充分利用外事渠道,发展外经贸合作。农业科研单位应突出自己的科技特色,发展外向型科技产业,在促进技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引进外资,创办和发展技术和贸易,加大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力度,使科研与开发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努力促成合作。

多年的实践证明,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促成,但最重要的是先有投入,合作后才有回报。一是精力的投入。科技人员选准了合作意向后,就要努力实现意向中的合作,这就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比如,宣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借用科技论坛、座谈会、会等展示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让国外同行相信你是一个高明的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展示会、洽谈会、恳谈会、招标会等场合和活动展示课题的先进性,招揽外国同行涉足于共同的课题之中。二是资金的投入。我国的经济状况虽不如发达国家,但有时候缺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人才,这类情况,要借用外脑,就应在借用条件上予以优惠,以吸引外脑介入[5]。三是感情的投入。即和外国人交朋友,或借助于同学、亲属或其他关系,使他们投身于我国的科研工作中,把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咏梅.省级农科院科技外事管理工作之我见[J].农业科技管理,2000,(6):50~51.

[2]周汝芹,右春山,葛兆健,等.试论地市级农业科研外事工作的管理与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152~154.

[3]戴良整.试论高校外事工作的发展与管理[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6(4):116~118.

[4]宋晓晶.论新时期高校外事的管理工作[J].怀化学院学报,2004,23(6):140~142.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范围、组织、进度、质量等,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并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对于科研项目而言,除了一般的项目管理要素和特点外,还包括以下几点不可忽略的要素。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是一个工作系统执行的过程,从项目申请开始、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鉴定检验、合同验收、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归档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二、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特点

通常在项目实施初期,管理者会通过下达科研项目实施计划的方法,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初步的安排,项目承担单位需尽量按照工作计划安排实施。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风险,导致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和节点完成。通过管理经验来看,科研项目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探索性:科研项目的目的在于探索未知,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任何科研项目无不处于探索之中。第二,创造性:创造各种新知识(新概念、新思想、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材料、新方法)是科研项目的本质要求。第三,不确定性:科研项目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其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研项目自身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的有限性,所以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性。(1)零部件设计。对于半导体分立器件而言,随着国外禁运及国家元器件国产化需求趋势,下达的科研项目基本都是替代国外产品的国产化项目,在进行产品研制时,不仅电参数需与国外一致,国外产品大多为塑料封装或者是灌封结构,产品的外形封装也要求与国外相同,必须达到完全替代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产品开发时,研制单位不仅需对产品电参数特性进行研发攻关,在所使用的零部件方面,也需要重新开发设计。而许多零部件开模设计需与零件厂商协商,一般均需要6~10个月才能完成,但项目整体的研制周期仅有12~20个月,仅零件设计就花费了一半的时间,导致项目实施过程受阻。(2)测试检验方法。同前面提到的一样,在进行国产化替代项目研制时,用户往往要求产品测试和检验方法均需与国外产品美军标详细规范一致,但国内目前仍有许多参数无法进行测试,且按照国内常规标准也不需要进行测试。为了保证用户使用,虽然一些电参数不影响用户使用该器件,但用户要求必须进行测试的参数,工厂不仅要按照国内的测试要求对基本电参数测试,还要四处寻找可进行特殊参数测试的机构对这些参数进行摸底,导致产品测试检验周期较长,根据经验,一个产品的测试摸底周期在12~14个月,严重影响了项目研制周期。第四,表述困难与隐性: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的行为、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以及成果表述存在一定困难。研究人员的行为及产出不能用衡量一般项目员工的产出和工资等方法来测度。科研项目的成果并不直接,不同于一般项目那样有直接的工程进度或直接可用经济单位计量的效益,科研项目的成果是隐性的。

三、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企业发展。企业的成长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也关系到区域和国家的经济能力的增加。企业的成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企业的发展问题,也试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现实中,企业的成长表现出各种形式,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科技项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往往是决定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还在不断地改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是决定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可增长的内部资源和能力方面,通过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来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高新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密切地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情况,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时,要特别注重研发部门的设立,要配置专业的研发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科研项目进行对接与展开研发工作,这是企业科研项目能够取得成就,实现企业科技进步的组织保障与人力资源保障,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能力及人力资源所发挥出的作用是一种有特别核心竞争力专业的结构。会产生一种与组织成长与组织结构产生互动的关系,由于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的专业配置,可让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科技研发优势。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结构与人员的动态变化,可实现企业组织的静态到动态的有效的变化,同时实现组织的柔性发展。

2、科研项目管理就是在科研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借助信息平台对科研进行的团队建设、流程设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活动。如果把知识看作是科学研究过程的一个不断发展的“流”,并跟踪剖析这个只是发展的过程。随着研究进程的深入,研究过程不断地提高和深化,直至得出最终的产品。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研究过程能用来产生最终产品,也可以用来产生另一个研究过程。科研的过程由一系列功能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整个科研过程可以看作一条复杂的知识、信息通道,这条通道包括内部与外部的知识链接与沟通。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团队的组织能力与市场、科研的有效链接,在这一复杂得多阶段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形成有效的科研成果。而科研管理就是要确定科研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体系结构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设计合理高效的科研流程,借助合适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科研团队高效工作,用绩效管理调动科研团队的积极性,用风险管理控制科研风险,用成本管理使科研在成本预算范围内完成科研工作,用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科研管理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而且学会把事情做好。衡量科研管理优劣的三个关键指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果推广是希望做得好(即质量高)、做得快(即时间少)而且能实现经济效益。如果出现三者难以同时兼得的情况,那么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质量、时间、成本之间的复杂关系,判断孰重孰轻,给出优化和折中的措施。

四、个人心得体会

本人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两年的时间,从中也得到了不少的领悟,科研项目是国家给予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的一个支撑,在经费上和技术上均对企业有较大的帮助,企业通过国家的支持,借助科研项目的成果研究,扩展到其他的系列产品上,不仅提高了收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还积累了经验。通过项目管理,使项目完成率有所提升,但仍有不少需完善的环节。我认为企业的“科研项目”应以人为本,提升科研项目执行者的个人意识及工作理念。之所以将“人”作为项目整个实施的重点,是因为“人”是整个项目的执行者,贯穿于整个项目,人的能动性和个人工作理念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不像是院校机关和研究机构,更多的精力是花费在生产供货上,对于科研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明显的不足,往往技术人员为了生产奖励、工厂利润等因素都会将“生产供货”摆在第一位,而“科研”就显得极为次要,以“生产优先”的态度进行“科研”,使得科研项目变成了有时间才能做的事情,大多技术员也是想着科研没有利润,也不能带给他们多少收益,忽略科研的实际意义。反之,在生产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产品失效问题,难道没有人往“科研”方面着手,通过“科研”,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其实应该与科研项目并行,加强技术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理解和热爱,加大对科技研究人员的奖励程度,让科研为生产服务,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稳更快。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整形外科 科研管理 持续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经过近60年的发展,整形外科医院逐渐形成设有普通整形外科、现代整形美容外科以及十余个特色中心的专科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近10年来,医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卫计委等重点课题100多项。医院注重医疗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在以出生缺陷疾病研究、创伤畸形修复研究为重点的、结合三维数字化技术及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等多学科参与、跨学科交汇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体系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提高整形外科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促进整形外科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与其他外科学科相比,由于专科的特性,整形外科科学研究显得明显不足。现在以2010-2014年期间的课题中标情况、情况、科技成果获奖以及专利授权情况(所有数据都有中标通知、中奖通知和页为依据)为模本,来了解医院整体科研实力。如何更好地保持整形外科专科特色,把握医院科研发展的未来趋势,值得科研管理部门深思和探讨。

一、医院科研产出情况分析

2010-2014年科研基金中标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得出:整形外科医院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分别承担课题10项、11项、19项、26项、22项;对应的资助金额也从2010年的498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122万元,相对增长率达到125%。即从整体上讲,整形外科医院各年的中标课题数和资助金额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4年的资助金额数相对上年增长速度最快,然而,课题中标数却比2013年有所减少。课题中标数由2010年的10项,逐年增长,最高是2013年,达到了26项。

但从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来讲,2010年到2014年期间,平均资助金额在19-51万之间。由于2014年整形外科医院中标卫计委公益行业专项课题1项,且资助金额达到672万元,致使全年资助金额和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在历年中最高。

2010-2014中标课题来源及其经费情况。整形外科医院中标课题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医科院、省部委(教育部、人事部)的课题。具体见表2所示。从2010-2014期间中标课题来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整形外科医院在此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科院项目的中标课题数总体差不多;各类来源的项目资助金额总体上北京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为主力,且呈较稳态势;项目资助金额最少的是省部委的课题。医科院课题的中标数和资助金额数在近三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其他来源的课题中标数与资助金额表现不稳定。

2010-2014年课题投中标分析-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因为北京市科委、卫生局、各省部委、医科院的课题都是限额申报,只有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是自由申请,故而,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较能全面反映整形外科医院申请项目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整形外科医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投中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投标数上升趋势明显。另外,除2011年的中标数从2010年的5项降到了3项以外,在2012-2014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中标数呈现相对平稳趋势。中标率分别为0.28、O.14、O.21、0.22、0.13。作为部级科研经费重要渠道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因其支持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医院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鼓励的项目之一[1]。

2010-2014年情况。在医学领域,科技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

标志[2],因此,分析情况也能体现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状况,具体情况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以核心期刊和被SCI收录的论文为主, 总数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为272篇;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也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为77篇,以2014年为最高,达到90篇。

2010-2014年科技成果与专利情况。科研成果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在从事与各科学技术

领域,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有计划的活动时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技术水平或实际应用价值的成功结果[3],专利和成果都是检验科技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4],2010-2014年整形外科医院的科技成果与专利的情况详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期间,只有1项科技成果奖,专利50项,数量不多,这两个方面是医院科研工作中非常薄弱的地方,需要重点加以关注,亟待加强推动。

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2010-2014年科研产出分析,可以看出整形外科医院科研产出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但科技成果申请工作呈现“休眠”期。如何在紧紧围绕整形外科这个专科特色,继续保持科研产出数量稳中有升,实现科技成果“零突破”呢?医学科技进步是促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质量,是形成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主要途径[5]。而在管理上究竟还需要做哪些举措来带动和改进?

(一)专科特色下的科研状况及管理

重医疗,轻科研。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人员绝大多数为临床医生,均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造成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时间上的矛盾[6],再加上医院重视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和业务收入,科研意识薄弱[7],缺乏科研的自觉性,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再者,整形外科不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疾病领域之内,经过多年研究积累,若想在科研上有所创新,只能在出生缺陷疾病、创伤畸形修复等方面结合现在新兴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有时,临床医生在创新点上难以把握,隧难有科研产出产生。虽然每年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申报,但中标率却始终难尽人意[8],致使科研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科研产出数量有限,日久对科研工作就失去了信心。

科研管理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科研管理承担着对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的责任,科研管理能力体现在制定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评价、科研交流等过程[9]。科研管理部门针对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现况,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之外,还定期聘请资深专家以讲座、研讨、一对一指导等形式进行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学等方面的辅导,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撰写申请书的质量,促进相关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注重对科研骨干实行分层次使用,各司其职,各尽其长[10]。如鼓励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各类科学基金项目,引导他们在SCI收录期刊和“中华”系列杂志发表文章。对35周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则积极引导他们申报各类青年基金,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水平,促进科研人才逐渐成长。我们将继续落实医院现有政策和制度,大力推行科研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理质量,引入PDCA循环,对科研项目实施动态管理,保证科研项目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 [11.12],力争使科研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之中。

(二)加大科研条件和奖励投入,搭建科研基础平台

为进一步调动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奖励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对于中标的院外基金项目予以5%的奖励,而对国家自然基金的奖励提高到10%,并给予50%的基金配套;对发表的论文论著、授权专利,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再者,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人员、设备、经费和环境等多因素支持的复杂性智力劳动,没有经费支持的科学研究可谓步履维艰、寸步难行[13]。医院依托院外基金项目配套经费,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中心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动物室改建,搭建科研基础平台,使研究中心基本能满足医院的研究需要。持续增加院所基金项目投入,尤其着重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为医院做好科研人才储备。巩固和发展院所专科特色优势,为支持更多成熟的科研设想和项目,拿出更高水平的项目向院外基金任务竞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人才的快速成长

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的主导思想,通过“优青计划”将一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立志献身医院建设的优秀青年人才送到国外学习,医院每年资助12万/人,归国后,再通过“ 优青接力计划”以10万/项,资助科研项目,使他们加速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医院每年给予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学术交流经费(副教授0.8万元/年,教授1万元/年),鼓励他们以整形外科龙头地位的超前思维来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同时鼓励中青年专家走上国际讲台,向国内外同行展示医院技术创新理念和方法,顺便扩大医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并且,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医院院讲学,举办学术讲座或座谈,使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控,实现科技成果“零突破”

根据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课题中标后,随即进入立项管理,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研究所有事宜,按任务书计划开始研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将与之相关的课题负责人职责、事务性工作程序、原始记录本下发给他们,并对他们进行在研项目事务性工作培训。同时加强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过程管理,加强对项目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助项目组顺利实施项目,并及时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做好科研成果的储备[14]。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提醒课题负责人对技术类、能够形成产业化的成果,要先申请专利,再发表文章;对于基础研究类、不能成产业化的成果,可发表文章[15]。对完成较好的科研项目,则重点加以关注,引导他们按照科技成果申报要求做好科研产出的积累和推广应用,为科技成果申报打下基础。争取实现科技成果的“零突破”。

总之,针对整形外科医院的专科特色,科研管理工作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上传下达”简单被动的局面,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为科研人员提供尽可能便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为推动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工作顺利向前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秀芬,吕长胜,王春梅,王存敏.院所基金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科研发展的影响[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4):249-250.

[2] 刘光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现状分析.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3] 梁敏乐观主义者.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11.

[4] 黄毓文,柳青,吴少林,等.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4):225-227.

[5] 惠文,张晓琨,张旭,等.“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管理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3):293-295.

[6] 李琦,沈佚葳,刘福全.三级医院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N].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

[7] 刘淑芸.基层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3):170-171.

[8]. 张旭,李钰铭, 徐静,等.实施精细化科研管理 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2):239-240.

[9] 林海,周逸兴,周建云,等.创新科研人员的管理提升研究型医院水平[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4,7(2):95-97.

[10] 陆雁,邓艳,黄利华.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科研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5):481-483.

[11] 李琳,肖诚.细化科研项目管理助推医院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4):438-440.

[12] 叶斌,王晓稼,吴国萍.PDCA循环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4):60-63.

[13] 郑庄,安字,冯丹妹,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1):11-13.

[14] 吴海丽.科研项目中期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有关办法的实施[J].医学信息,2014,27(10):20.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科研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增加较快,教师的科研内容较为复杂,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了合理的推动教师队伍的科研建设,设计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科研信息的查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

J2EE B/S 科研信息 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高校科研现状,造成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 在当前形式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1、技术介绍

1.1 J2EE 简介

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模型,比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模型更有优势。J2EE的应用编程模型(J2EE Blueprints)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基于J2EE多层应用的文档和实例套件的体系模型,简化了这项复杂的工作。它被开发人员用作设计和优化组件,以便开发人员从策略上对开发工作进行分工;J2EE平台是运行J2EE应用的标准环境,由J2EE部署规范(一套所有J2EE平台产品都必须支持的标准)、IETF标准集和CORBA标准组成。最新的J2EE平台还添加了JavaBean组件模型。开发人员可以利用JavaBean组件模型来自定义Java类实例,并可通过已定义的事件访问Java类。

1.2 B/S(Browser/Server)结构简介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来实现,极少部分事物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提供了可能。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

2、系统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各种科研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存储等,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科研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快速打印出科研信息报表,系统能及时为学校提供科研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制定科研计划;分析科研计划及合同完成情况,实现对科研任务、科研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完成科研工作量的计算、统计、审核;构建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实现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管理及登录系统时的权限分配。

3、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统计查询、系统设置、用户管理六大模块。各模块之间并非各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从而使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所设计的功能。

3.1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浏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浏览(按单位个人、按项目类别和按项目来源)。

项目统计报表: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查询,查询的数据可以导出到Excel表中,也可生成报表直接打印或导出为Word、PDF等格式用于排版和编辑。

项目查询:主要是对上传项目、论文等进行登记和浏览等管理。

3.2成果管理模块

成果浏览:主要是方便用户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浏览,也可实现成果的简单统计,可分为两种方式(成果的分类方式和单位个人方式)。 

成果登记:用户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管理论文、相关证书图片的上传等,可以分为(论文登记窗口、获奖登记窗口、著作登记窗口、鉴定登记窗口、专利登记窗口、软件登记窗口)。  成果入库:主要是实现对各二级单位登记成果的二级审核入库工作,可将审核过的内容永久加入到数据库中。 

成果统计报表:该功能设计了多种成果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将查询的数据以Excel、PDF、Word格式导出或直接生成表报打印。

3. 3 经费管理模块

经费设置:用户可以登记项目经费的拨入和拨出,同时提醒项目的主持人经费已拨入和拨出。 经费浏览:该功能实现对单位个人所属项目的经费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经费统计报表:该功能实现用户统计项目的经费,可以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4 统计查询模块

查询项目: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项目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查询成果: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成果(论文、获奖、鉴定、著作、专利、软件登记)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科研工作量:该功能主要是为了统计某个单位个人的科研情况(项目、成果),既可以查询全部数据,也可以指定某个时间段进行查询。可以将结果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5 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初始化:对系统数据进行清零处理。 

代码维护:对项目代码、类别代码、学院代码等进行维护和管理。 

人员库维护:增加人员、删除人员等。 

权限设置:对项目权限、统计权限、成果权限等进行设置。

3. 6 用户管理模块

添加用户:添加新的用户。 

修改用户:对用户进行密码等修改。 

删除用户:删除用户。 

用户登录:对用户的登录进行管理

4、系统的用户管理

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资源的访问入口,用户只需从门户系统中选择正确的角色登录,即可漫游访问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中集成的所属权限下的各种信息资源和管理系统。用户登录后即可显示用户有权访问的业务系统,用户可直接访问相关的功能,获得项目数据,而无需在系统中重新登录。 系统有2种不同角色:教师、管理员,不同角色可做不同的操作。

4.1教师登录:可以浏览、查看管理中的所有信息、可以编辑个人信息,可以浏览、查看所在学院信息和学院中所有教研室信息,可以浏览、查看、编辑本人的项目、项目工作量信息,申报项目、项目经费,浏览查看本人成果、成果获奖信息,申报成果、成果经费。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科研管理 现状分析 提高措施

随着高校逐渐由教学型为主向教学科研复合型过渡,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水平与科研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全校科研工作的安排和效率,有时还会对相关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担任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经历,找出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现状

(一)工作模式。

为了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我国很多高校对科研工作都采用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制。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在学校党政领导下,设立科研处(一般分为科技处和社科处,分别负责理工科院系和文科院系),直接与国家、地方各级计划部门、科学基金会联系,掌握计划下达、外来经费的管理信息,把握学校的科研管理文件和政策;院级科研管理部门在院长负责下,设有科研秘书,负责具体工作,如各种项目的申请、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申请及本院系科研工作者科研档案的采集、汇总等。

(二)科研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

1.院系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素质培养表现重视不够。

学校科研工作全面下放,但下属院系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有些学校负责科研的职能部门都是在各二级学院(系)的办公室,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分院而言,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平时工作繁忙,很难静下心细细研读学校科研管理政策、条例及院系科研人员的档案等,他们仅仅起到上情下达、统计上报、填填表格、汇总材料的作用,很难真正实施和发挥科技管理的职能。

有些高校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科研秘书,但大多是非管理专业人员,专业型人才多,复合型管理人才少,一般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管理的业务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对上级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管理方法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熟练的管理技能,造成办事效率低,成效不显著。

2.下达工作不太及时。

(1)科技处下发通知中有些申报条件存在二义性,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难以理解一时无法向相关科研人员传达,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和凝聚力量,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很多高校在几个学科相近的系的基础上,整合成新的学院。科研秘书对各个学科的特殊性不太了解,对本学院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甚至学科专业等不够熟悉,难以将有关科研任务信息及时传递给更合适的相关人员,从而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3.上传工作有时不符合要求。

当科研秘书按照要求可下达完通知后,进入接收相关科研材料并整理、上报科技处的阶段时,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科研人员没有认真研读具体通知,有些项目申报有很多限制,科研秘书没有将每项要求体现在通知上,一些科研工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准备,上交材料时才发现自己不符合条件。

(2)部分科研人员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规范。以一年一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为例,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的申报,但有时由于科研人员的多次更改,经常会出现提交的纸质版与电子版的版本号不一致,导致申报困难。

(3)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十分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和批准,将重心偏向于高层次的立项,而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忽视科研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力度不够,项目延期问题越来越突出,个别教师在执行项目的进程中存在敷衍了事、草草结题的现象。

二、提高科研院校二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1.增设专职科研秘书岗位。

科研秘书主要负责组织学院教师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协调项目实施;组织科研成果申报;处理科研工作日常事务,包括计划任务的通知落实、档案的整理、项目的常规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管理、科研设备管理及协助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工作内容繁多,院系应该设置专门的科研秘书,有利于各司其职,把工作做精、做细,以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

2.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学院科研工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科研管理具有业务性强和事务性多的性质,要求比较高。首先,要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性工作能力。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有计划、系统的科技管理岗位培训,如定期举办各类有关科研申报、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等专业培训班、研讨会。此外,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文书处理和写作能力;增强协调和社交能力,做好内部事务的管家;增强对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建立和使用数据库和网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形势发展,更好地为科研管理服务。

3.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缩小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对在科技管理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设立优秀管理奖进行表扬。对提出管理创新举措并取得实效或发表高水平管理论文的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引进合理的竞争和流动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实现合理流动,淘汰缺乏责任心、办事推诿拖沓的人员。

(二)建立科学化科研管理体系。

1.时序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有自己的流程或时序,每年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审批都有时间要求。申报过程也需经过成果鉴定评审、报奖、申请专利等程序。有些环节的时间性非常强,要求科研秘书在平日工作中,注重积累,根据往年的申报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比如按照申报月份)提供一个申报时间表,让科研工作者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把握每次机会,在竞争中取胜,达到预期的目的。

2.信息化管理。

科研管理过程中,信息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灵敏、准确、有力的信息支撑,有效的科学管理就无从谈起。以前因为二级院系数据、资源库的不完善,每次在申报一些重大项目的时候都要重新整理相关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和相关成果材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级学院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系(院)内成员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成果使用或转让的情况、获奖纪录及各种科研活动的纪录(包括较大的实验、各类研讨班、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的纪录),此外还应包括与外单位及学术交流或学术合作(包括产研结合)等内容。可建立一个资源库,将科研人员所获得的一些成果确认后扫描,最终转化成PDF格式,进入资源库,通过查看科研资源库确认科研人员的成果。

3.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科研管理制度,学院应建立相应的二级科研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每年分解下达的科研目标,根据本院的学科发展状况、资源配置情况,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个学科团队、每一位教师,让他们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团队到个人,实施目标管理,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按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以保证学校科研目标的实现。在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在学院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学院可以建立院系分学术委员会,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发挥指导和咨询作用,对限项申报的一些科研项目进行决策、论证和协调,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在学院建立学科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保证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学科团队积极申报科研研究平台,利用平台资源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科团队和个人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转化为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

(三)加强科研项目全程管理。

1.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包括研究工作结题总结、和专著的出版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各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中所处的阶段不同,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科研秘书要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学校科技处,认真执行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制度,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科研经费,提高绩效,注重科研成果管理。

2.避免项目延期,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另一方面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要按时提醒科研人员严格按照任务书执行,在科研人员中做好宣传工作,克服“重申报,轻研究”的思想观念。

(四)校院两级共同努力,加强科研团队的合作与建设

学校科研管理应重在管理中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要创新管理理念,调整学院科研管理方面的权限设置,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在放权过程中,明确校院二级管理责任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院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院各类形式的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充分发挥学院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作用。通过院级科研管理的协调、沟通,加强课题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使课题组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敢于承担自己不同难度的课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争取重大项目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荣梅.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改革与实践总结与反思——以浙师大数理信息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57-60.

[2]潘端莲.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园地,2012(9):111-112.

[3]田珍.关于高校科研管理观念变革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1(18):110-112.

[4]徐虹.加强科研校院二级管理的体会和思考[J]科技信息,2008(35):57-60.

[5]周文胜,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5-68.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科研管理

医院是科学研究问题提出和科学研究成果应用的场所,医院在转化医学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国家倡导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医院的科研发展将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虽然医院拥有大量高学历、具备科研素质的专业人才条件,但工作仍以临床为主体,科学研究开展力度不够,优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受限,开展高水平研究难度大。所以如何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对医院科研管理提出了挑战。PDCA循环作为质量改进不可或缺的工具,应用于医院科研管理中,将会对医院科研质量提升、转化医学发展提供帮助。

1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包括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置)4个阶段,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3~5],它是对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一种科学总结,是提高每一过程质量到提高总体质量的往复循环。它包括了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1.1 PDCA的四个阶段 ①P阶段:即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②D阶段:即执行阶段,实施制定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强调在执行措施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③C阶段:即检查阶段,对照计划内容,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④A阶段:即总结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标准、规程或制度;发现新的问题,反馈到下一循环P阶段进行解决。

1.2PDCA的八个步骤 PDCA的八个步骤是四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②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③找出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④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进计划;⑤执行所制订的计划;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的情况;⑦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提炼上升为"标准";⑧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

2医院科研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

在国家倡导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发展大背景下,应大力满足临床一线人才对科研存在迫切需求,提高项目基金支持率,促进个体发展、学科建设和医院科研发展。运用PDCA循环对科研管理进行完善和提升,将构建一线人才和项目招标机构之间的桥梁,弥补人才和科技政策之间"接口"缺失,实现医院科技实力的提升。

2.1 P计划 发现问题:医院作为疾病临床治疗单位,在科研课题申请过程中,科研课题申请不足,缺乏相关科研合作机构,科研成果保护不足等情问题时常出现。

分析原因:①临床工作人员因临务繁杂,对科技政策、项目申请要求关注度不足;②缺乏相应的科研合作机构,对课题中涉及的基础科研问题不能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③对科研成果专利分配政策了解不充分,申报不及时,造成科研成果丢失。

主要因素:①科研政策培训不足②缺乏科研合作机构③科研成果保护不足。

制定改进计划:①对科研人员进行分层分组,对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②对不同科研项目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和基本要求,进行相关科研人员集中培训;③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举办科研交流会;④完善科研激励制度,促进科研成果申报。

2.2 D执行

2.2.1建立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科研分组和分层动态管理,对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①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青年项目组:男性

对于不同项目申请要求,通知符合的申请者并进行申请指导:鼓励青年项目组申报青年项目;第一层次人员鼓励申报院级、局级项目;第二层次人员鼓励申报局级、省部级项目;第三层次人员鼓励申报省部级、部级项目。意义在于建立人才梯队,合理配置项目申请名额,提高单位中标率,给年轻和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才提供更多机会,调动其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2.2.2对不同项目重点支持方向和基本要求进行集中培训 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充分了解不同项目的重点支持方向和基本要求,并将科研管理与临床医学等诸多相关学科融会贯通。项目开始申报前1个月组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项目申请指导,在项目申请期间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相关申请内容进行审核,对有潜力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申请指导,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

2.2.3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举办科研交流会 引进PUBMED、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平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置资料查询室、图书馆、电子查阅室,便于科研人员查询相关专业最前沿热点,发现新的学科方向及创新点。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举办科研交流会,将项目申请经验、注意事项、新的科研方法进行沟通交流。

2.2.4完善科研激励制度,促进科研成果申报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一个医院科研教学及技术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将本院职工以本单位作为研究单位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中华核心和SCI收录文章,以及申报的专利、成果、奖项等,进行相关费用医院报销福利政策。并进行年终统计,根据医院制定的奖励制度,由科教、财务两个科室制定奖励计划进行奖励。与院内职称晋升挂钩,在上级部门统一要求的基础条件上,进行量化和细化,对专业期刊、核心期刊、专利、著作等由低到高赋予不同的分值,总和后的分值计入晋升成绩,形成人事晋升促进科研产出、科研人才发展的管理机制。

2.3 C检查 统计全院实施科研管理PDCA循环方式以来的课题立项数、科研经费数、发表文章数。

2.3.1医院科研立项项目在新的科研管理方式促进下,2008年至2014年科研立项项目逐年递增,平均增幅为26%,另外至2014年承担或合作的"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21项。

2.3.2随着申请课题的逐年递增,到账科研经费也随着逐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率为26.5%,2014年共到账经费为3478万元。

2.3.3论文数量间接反映了课题项目完成情况,数量持续增长,平均增幅为16.2%,且质量也持续提高,SCI数持续增加,2013年、2014年发表SCI论文数较2011年、2012年增长近2.3倍。

2.3.4我院科研实力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我院学科平台建设的发展。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成功搭建了"临床疾病资源库平台";与国内、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佑安-牛津临床研究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卡尔加里大学联合肝病研究所";于2011年获批了"艾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乙型肝炎与肝癌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2015年又成功获批了"传染病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讨论

我院是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医院,现拥有开放病床710张,承接着北京市、全国传染病、相关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患者的收治工作。以"服务患者"为宗旨,在相关传染病临床治疗工作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大力拓展科研工作,搭建起国际化高新医药科技临床与转化医学高端平台。科研处以医院发展思路为指导,引进先进的"PDCA循环"管理理念,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的发展。以申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培训,对科研人才实行动态分层管理,在不断完善的7年中,科研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

从我院科研管理部门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和科研成果分析,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科研管理中,促进了医院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临床与科研之间转化医学的发展,提升了医院的科研实力和科技竞争力。"PDCA循环"管理理念不只适用于科研管理,也适用于医院其它业务,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对医院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国内医院转化医学发展动态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53.

[2]杨莉.我院加强科研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949.

[3]吴世木.PDCA循环在检验与临床沟通中的应用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44.

[4]叶斌.PDCA循环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60.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作者简介:谭德荣(196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9-01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3]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4]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四、结束语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形式和论文选题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把好选题关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并根据以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经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思考,给出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采用的几种模式。这些论文模式符合各专业领域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赵海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3]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4]刘思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7-02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竞争日趋激烈,一家医院要在强手如林的医疗行业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走依靠技术进步,强化质量管理,更新职工的思想观念,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开辟医院服务新领域,才能实现医院的跨跃式发展。

1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医院品牌

1.1 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医院管理内涵,挖掘现有潜力,以规范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1.1.1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规范医疗行为“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院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行医原则,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三级甲等”口腔医院的标准,建立、健全口腔诊疗技术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医疗纠纷预案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存档制度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根据口腔医疗独立操作的特点,建立、健全口腔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以根管治疗、修复、正畸等几类常见病为质控点,加大医疗质量监控力度,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从制度上保证医疗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1.2 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医院赢得更多的患者,医院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医院要真正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医护人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患者。同时,医院要改进服务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技术如网络预约挂号、预约病房、检验项目条形码等项目,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1]。

1.2 加大技术创新步伐,凝炼特色品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2.1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口腔医院品牌建设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技术制高点,医院要加大对开展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新技术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对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具有较好前瞻性和发展前景的学科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调动口腔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挖掘临床科室潜力,加快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步伐,填补技术空白。同时,要创造条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医院和专业骨干的影响力,以及品牌效应,增强专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实力。

1.2.2 做好医院品牌策划和宣传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塑造一个深得患者信赖的品牌已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医院要建立一套以品牌为先导的营销策略,要策划出广州医学院口腔品牌特色,有自己的个性,避免与其他口腔专科医院雷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传媒特别是网络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地宣传医院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项目、知名专家、教授等,给患者和职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认知,使更多患者了解医院,熟知医院,增强患者的归属感,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和认知度[2]。

1.3 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加快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医院一定要坚持“科教兴院”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抓好科研项目管理,给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加快科研课题的申报,力争省级以上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有新的突破;加大对发表SCI论文、高级别(部级)课题的奖励力度,为完成重大课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和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进一步扩大本院的对外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把本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口腔医院[3]。

1.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口腔服务网点

充分利用本院分布于广州市各区域卫生所的资源优势,逐步在各卫生所开设口腔门诊,做出口腔特色,形成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服务、统一质量的口腔门诊网点,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2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要素,是最革命的要素,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医院事业的发展靠的是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医院的硬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人才队伍匮乏已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关心、爱护、尊重人才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

2.1 实施人才立院战略,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医院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必需一大批高层次医疗、科研型人才,才能提高医院的总体实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医院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是从铁路企业医院转制过来的实际情况,坚持“用好现在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引进特需人才”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口腔专业的人才引进,并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多方式的培养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出谋献策。

2.1.1 加快人才引进力度,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口腔医学平台的搭建,口腔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医院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要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大胆创新,以搭建完善的口腔医学平台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出击,尽快引进具有较高学术地位,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医学理念和先进医疗技术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来带动医院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给学科带头人在继续教育、薪酬、住房和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2.1.2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技术骨干和各类紧缺人才。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引进具有技术专长的实用型人才和较高学术造诣的科研型人才及素质较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断充实医院的人才队伍,搭建一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人才梯队,为医院注入新的活力,推进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同步提高。

2.2 多措并举培养人才,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2.2.1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选送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深造,使之尽快成为医院及学科领域的权威,从而带动口腔医学各个学科发展。

2.2.2 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有前途的青年医师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尽快成为业务技术骨干。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事关医院的生存关键。医院的硬平台建设固然重要,但这些硬件建设都是在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发挥作用,如果人的思想意识不强,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发展蓝图都不会自动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根据本院是从综合性医院转制成为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重视低年资、低职称医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于原来不是口腔专业的人员要让他们转型学习,给予他们再就业的机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医院的建设作贡献。力争在5年内本院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的突破和提高,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支撑[4]。

2.2.3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聘任口腔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作为医院的特聘专家,定期到医院坐诊,发挥专家、名医的辐射效应,并通过传、帮、带作用,带动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

3 突破传统思路,培育竞争意识

人的行为必然要受观念的支配。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行为方式。因此,医院党组织必须要超前引导,主动服务,讲求实效,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1 抓理论教育,为转变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理论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及未来的发展。只有掌握科学的理论,才能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促进医院跨跃式发展。由于本院是从铁路企业医院转制过来成为一家高等院校附属医院,长期以来,受到铁路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职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主性,不注重研究市场需求变化的信息以及如何主动抢占医疗市场,挖掘潜在市场。因此,医院要加强对职工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教育,强化职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培育职工具有竞争观念,使大家认识到“错过机遇是罪人,不争不抢是庸人”,使职工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使职工认识到只有全院职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破解医院发展难题,从而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观念,自觉把个人力量溶于医院建设中来,实现医院的跨跃式发展。

3.2 抓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转变观念发挥示范效应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言行对群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医院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为政清廉,不贪不占,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威望。其次,要有开拓创新的思路。医院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专业化要求比较高,懂专业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是对医院领导班子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医院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退”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发挥后发的优势,大胆创新,把握医疗市场的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建立学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若雯.人性化服务是提升医院品牌的深层次的内容[J].医院管理论坛,2009,21(10):8-11.

[2]王富珍.创新医院文化引领改革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2009,21(10):44-47.

[3]周洪柱,胥雪冬.医院变革过程中的医疗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9, 21(10):26-30.

[4]李建萍,李鸽伶,林建新.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9,21(10):33-36.

上一篇:生产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内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