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6:35:35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基本情况

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从20**年开始起步,至今大致走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会计委派制工作在山西省由下而上,由点到面,梯次前进的过程。

20**年10月,山西省忻州地区保德县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会计局,揭开了全省会计委派制改革的第一页。对全县会计人员实行了按行业、性质分类的归口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任命制;对国有工商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会计聘任制;对县、乡(镇)集体企业及自收自支单位,实行了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保德县会计委派制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以后会计委派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发展阶段(20**年-20**年8月)

山西省运城地区绛县于20**年成立了由县长兼主任,纪检书记、组织部长兼副主任,组织、人事、编办、劳动、财政、审计部门组成的会计管理委员会,对全县的会计管理实行了"一统四改"。"统一"即统一会计制度,全县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两则"、"两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国家及全省统一的法规制度。"四改":一是改单位会计为政府会计,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管理;二是改单向考核为双向考核,确立目标责任制;三是改无责上岗为抵押上岗;四是委派会计的工资改为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实施以后,效果也很明显。

吕梁地区兴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和出纳实行了委派制,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了财务总监,对私营、乡镇企业实行了审查制度,农村财务实行了"村财乡管"。

临汾地区汾西县成立了县人民政府会计管理办公室,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有、集体、个体等各类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对人员少、业务量小的单位实行了"联会制"。洪洞县将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统一划归了财政局,其业务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工资、奖金及其它福利待遇,均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

太原市尖草坪区把会计委派制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村(街)办企业,对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量小、人员编制少的单位实行"联会制",或由一个会计机构负责几个单位的会计事项。

在此阶段,山西省的两个地方也开始了行动,一个阳泉市,制定出台了《阳泉市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另一个就是忻州地区,在总结保德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忻州的实际,于20**年5月初作出了在全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决定,制定出台了《忻州地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和《忻州地区会计委派实施细则》,对实施会计委派的指导思想、方式步骤、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使用、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全区地、县两级的委派工作迅速展开。在这一阶段,全省有29个县市区全推开了这项工作,试点工作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会计委派制运作方式。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堂学习风格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改革 破解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难题的探索 完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高专教师课堂行为改变的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泉州市区高职高专院校影视欣赏课调查报告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是针对云南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了实证性调查,调查对象是除云南工商学院外云南省高职院校中开设有会计类专业的部分院校、用人单位及已经毕业的学生,调查内容是关于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调查结果如实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因而其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一直致力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2011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第一学期在18个教学周内安排了9周实习实训课程(每周课时8节)。在云南工商学院进行教改的立项阶段,我们选择性地对一部分和我们有同层次同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学生进行了外校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昆明市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和用人单位。具体包括了各校在校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

2. 调查方法。这次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于在校学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主要采用询问法;对于兄弟院校相关的老师及领导、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相关的专家采取访谈法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归纳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2个大的方面,即培养目标和实训教学情况,基本反映了我院学生及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现状。

第一部分: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发现50%的学生觉得学校对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2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有无培养目标,只有30%学生觉得培养目标明确。

关于专业课的教学目标,58%的学生觉得为了通过期末考试,30%认为培养专业能力,12%认为两者兼顾。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学校并不明确,或至少说明学校并没有明确地告知学生,让他们目标明确化。

第二部分:会计实训教学

通过对以下12 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

(1)关于实训课的课堂教学,60%的学生反映实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

(2)关于实训课堂的侧重点,45%的人认为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认为是实际操作方法的占到了40%,只有15%的人认为是理论联系实际岗位,可见近一半的人认为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差不大。

(3)关于实训课老师和学生的地位,22%的人认为做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48%的人认为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4)关于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手段的调查,70%的人反映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可见教学手段依然很落后。当然,在这里可能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至少说明了教学手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5)关于会计实训课程设置在会计课程中所占比重,75%的人认为实训课占的比重小,只有10%的人认为占比重大,15%的人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所占比重相当,可见实训课程比重依然没有加大,或者还不够大,没有能达到学生的要求。

(6)关于现在会计课程开设顺序,30%的人选择了实训课与理论课同步开设;45%人选择实训课在相同内容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结束后开设;23%选择实训课在全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开设。

(7)关于会计实训课教学方式,77%的人选择了仿真和半仿真,可见在实训教学方式方面学校也在不断地改进,然而不管是仿真还是半仿真,和真实的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肯定还是有差距的。

(8)关于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法,52%的人觉得老师是照本宣科;只有7%的人认为是从实际出发总结出理论知识。可见,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在实际案例教学上要加强。

(9)关于会计实训课老师采用的教学内容,80%的人选择了课本内容,只有5%的人认为是实际岗位需要,可见实训教学内容很多采用纯粹的课本教学,那么这个教材是否真正有效呢?是否能够紧密联系和反映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真技能呢?还值得深思。

(10)关于学校对于实训时间的安排,68%的人选择了在临毕业时安排,只有2%的人选择了随时安排,20%的人认为学校没有进行实训安排,10%的人选择了统一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这种没有实训安排或者一刀切的实训安排表显然不够合理,特别是对于会计特殊岗位的考虑,一般单位不会轻易地接受学生实训,所以只有在社会上企业处于旺季或是繁忙的时候才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那么就要求学校要灵活机动地安排实训时间,然而,现实中却不是这样。

(11)关于会计实训课的考评方式,57%的人选择了纯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试,28%的人选择了纯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考核,15%的人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可见对于实训课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一张试卷测定,显然不合理。

(12)关于学习会计实训课的兴趣,70%的人选择了一般或没有兴趣,只有30%的人兴趣浓厚,这样悬殊的比例对于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说明我们的会计实训教学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可见会计实训教学总体上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还需大力改革,加以完善。通过实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手段、时间安排、考核的方式等多角度调查研究发现,实训教学基本上还是理论教学的翻版,没有进行实质的革新,导致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

三、研究的难点及局限性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专业认知实习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2.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技能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4.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部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2013年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学院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我院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从考评主体方面,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都纳入考评主体的范畴中来,区分校内外实训的评价主体,同时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将实践教学的多个参与方都纳入考评体系中来;二是从考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学生提交的实验成果,也要关注其实验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三是从考核形式方面,将小组作业、口试、成果展示、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技能比赛等形式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考评中来;四是从考核方式方面,将原有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调整为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在综合仿真实验和轮岗开放实验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会计作为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承担。这些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因此,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水平。然而,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企业高层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各层次的会计工作需要。甚至有人认为,高等学校仅完成了学生的一般基本素质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仅仅是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学生实际会计技能的培养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差甚远。

企业及其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这个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新华网2004年2月24日的文章:“会计专业为何遭遇‘寒冬’?没有经验被拒之门外”,从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动手能力要强。从有关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喜欢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会计人才。就这种需求而言,我国目前的高校会计教育基本无法满足,因为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

对于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和会计教育的缺陷,很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我批评,需求单位更是认为会计专业的高校教育失败。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但也认为应当辩证地分析这种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才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包括那些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很多人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连起码的会计实务操作都不会,又怎么能教给学生实践经验呢?表1的调研结果就是很好的佐证: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务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见。如果详细考证对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断,恐怕还有很多学生基于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来生动地讲解教学内容所致。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这是很多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意见,也反映了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实际状态。由于论述较多且比较全面,在此不再赘述。

三、培养体制的缺陷

看看现在和过去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一般仅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实习教学环节。由于某些原因,现在很少有企业或单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很多情况下要靠教师的私人关系和学生自身关系寻找实习单位。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见表2):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有教学单位安排的实习仅占32.19%,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的则占34.08%,高出了由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单位落实不易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一)实习目的无法实现

主要表现在实习学生很难接触实习单位的实际会计操作。笔者是1986年毕业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时被分配到所在行业的一个处级单位,时间为45天。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业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所属单位接收本部门院校学生实习,备有专门的拨款项目,名称为:学生实习经费。所以,很多行业内部单位大都愿意接受部属高校学生实习。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对会计凭证的取得、编制、审核、凭证流转、过账、对账、汇总、报表编制、文件归档等会计业务流程,都有较为完整的操作,且有经验丰富的实习师傅给予指导,因此,实习效果良好,基本可以满足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与此相反,目前很多实习学生即使艰难地找到了实习单位,也很难接触到所在单位的实际意义上的整个会计流程,不要说实际执行记账、过账、报表编制等核心业务,就连填写正式凭证的机会都很少。2003年,笔者为某高校指导毕业生专业实习40人,能够亲手执行凭证填写、记账、过账、编制报表的学生不过5、6人,仅占参加实习学生总数的15%;能够查阅公司今年会计记录资料的有18人,占45%。目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已不再欢迎,也很少配备较强的指导队伍,即使是拿非正式凭证、账簿、报表的训练,也得不到丰富经验的会计师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根本看不到所在单位的真实账册,仅仅是通过观察增加感性认识而已。如此实习,怎么能达到实习计划设定的目标与要求呢?

(二)教师或教学单位对实习过程的掌握和控制不够

过去我们毕业实习时一般有指导教师随行指导,实习单位还选派较有经验的师傅给予随时点拨,能使学生学到现实的会计流程和业务处理要点;而现在多数实习很难有教师陪伴,因为现在会计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调,还有大量的教师承担非毕业生的会计教学工作,很多高校的专业实习学生是由专门的辅导员进行掌控的,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的合理指导。

(三)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识和被动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对专业实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过程而实习,为了拿到必需的学分而实习,缺乏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沟通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尽可能地参与实习单位相关会计业务或活动的欲望,为了度过实习时间而应付了事。

(四)实习单位的选择相对固定,可接触的业务类型单一

由于时间有限等原因外,一般地,实习单位基本贯彻“从一而终”的思想,不论实习单位规模大小、业务繁简、性质如何,仅在其确定的单位或会计部门完成实习。而在大型企业中,仅应收账款会计就有3至4人,如果仅在应收账款会计岗位上实习,其业务的单一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及其流程,可能得到的经验和技能仍显单调、匮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会计教学的实习环节效果不佳。这一点也可通过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分析得到合理的印证(如表3):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中可以看出,认为实习效果很好或较好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总体的31.82%,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39.93%,认为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学生占28.25%。调查结果显示的状态虽然不是很差,但还是说明实习环节存在需要大力改进的方面。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作为调查对象的是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比较先进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该专业发展的顶级水平。如果将全国所有会计专业教育均纳入考察范围,笔者相信,这一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四、实际需求和高校教育供给的矛盾

任何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从高等学校得到他们需要且能很快胜任岗位的人才,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需求心理存在偏差,也不现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高等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继续和提升,也是专业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所完成的专业教育到底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理论教育和实务技能训练如何协调?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要完全达到各种企业和组织的会计人才需求标准是很困难的

因为企业及其组织的类型和性质千差万别,各自的会计事项和财务规范以及组织目标也存在很大差距。就企业会计而言,尽管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但行业差别仍然存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要想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差异性需求是不现实的。

(二)高校会计教育,特别是我国专业教育仍然继续着素质教育的历程

不仅开展专业教学,还为学生的未来提升和全面适应社会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不论是具体的财务管理、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会计专业,还是审计、注册会计专门化专业,都在素质教育、拓展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时间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专业方向教育受到冲击。

(三)笔者认为,虽然会计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绝不应该仅就会计技能而开展教学,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业开拓能力的提高。表4显示的学生选择基本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表4的选择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完全统一,个人期望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可能完全满足需求方的个别需求,高校教育还是要根据基本的目标定位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

五、新需求、新矛盾

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必须面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管理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理念与原则、技术与方法以及管理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管理手段智能化、系统化程度的飞跃性提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网络资源的投入、应用范围及其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生成、财务信息传递等业务的处理介质、作业程序及关键控制环节与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从而导致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多方面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组织成员的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在知识结构、实务技能等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信息技术和应变能力。据调查,某公司由于建设ERP系统,导致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部分管理人员被迫离开原来的岗位。分析得知,造成会计人员被大量分离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由于系统的引入,计算机智能化系统部分代替了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对会计来说,会计凭证录入、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生成等繁重的手工工作,已经大部分由智能化系统自动完成,对一般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某公司实施ERP系统后,会计岗位人员数量下降到原来的40%,一半以上的会计人员不得不离开会计岗位。

(二)现有会计人员的软件应用水平无法达到智能化系统要求的程度

据我们了解,现在有部分高校会计教育增设了信息系统课程,少数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教育水平还很高,对会计软件、ERP等基本原理和技能也展开了教学程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教育还没有进行满足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教育,有的仅仅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连基本的实践环节都没有。这样的教育状况,如何能够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呢?

以上分析,是笔者根据有关调查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实务能力培养缺陷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有识之士合理把握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水平。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政治课 教学过程与目标结合 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长期以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都觉得该课程理论性太强,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与实践结合,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是我们政治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该课程的教学不仅是把理论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该课程的理论形成的方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在学习掌握该课程理论的同时解决好与专业课结合的实际问题。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理论教学目的要明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作为政治教师应把握正确课程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掌握该课程基本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学习,奠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弄清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更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懂得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关心政治,学习政治,参与政治,也就是要告诉并让学生懂得政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无处不住,而且作用并影响着上至国家、民族,下至家庭、人生的命运,政治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政治专业融合 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政治和专业课,不关联,重专业轻政治,“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政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内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分析,做好与专业的结合。第一,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一是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主要的是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弄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在授课时,一方面,把该课程的理论原理给学生讲清楚,联系所教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理论:譬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掌握自己专业课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际。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课前查资料,弄清当今社会对会计专业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们可以引出问题:当下所学会计专业的在我国现状如何,要求学生的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教会学生实事求是,用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要立足本专业的实际,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在中国化的精髓,这一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理论成果。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很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出问题让学生一起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课前查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理论教学与专业很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成长

当下的政治教学必须发挥实践教学的有效作用,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近年来,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譬如:《每周要闻》、调查报告等,从学生所做的实践调查情况分析:《每周要闻》部分学生还是很认真的,并做了适当的点评,还有自己的感想,部分学生不认真;调查报告,可以说大多数同学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自己的东西。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我们的实践教学可以不换方式,换个内容。使实践教学不再脱离实际,而是结合学生实际做专业调查形成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一是内容的调整。我们平常要学生做的《每周要闻》,对其内容做适当调整,主旨不变:关注国内外、校内外大事;侧重点是:要求学生多关注与本专业(会电)专业、行业、以及关于本院系相关专业重大要闻和国家政策,了解学院对本专业(会电专业)、经管学院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思路等,要求该班团支书每周收一次,签名,写日期,对好的要闻做评论,每个月做一次小结,评选好的要闻,给予鼓励并加分。强化社会调查学习。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内容的要求:标题:《关于本专业(会电)就业前景(或现状)的调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可以利用已有《每周要闻》的相关资料,利用周末参加大中专院校举办招聘会、关注各大媒体关于就业的报道以及网络上近几年关于本专业的就业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1)自己所学专业就业优势所在;(2)本专业在就业中的不利因素;(3)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4)自己离社会需求的差距;(5)如何适合市场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学生能更好的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二是与二级学院联合,设立评审组,组员由教师、优秀学生担任,设立奖项,评出优秀调查报告,并给予奖励,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服务专业。

综上所述,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如何与专业融合,必须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相结合,正真做到教学为专业发展服务。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实践;思考

一、引言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然而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而言,由于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运行情况知之甚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企业运作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认识、理解抽象的会计专业术语,激发学生对会计的主动学习性与探究兴趣,让枯燥的会计教学生动而有趣,是关系会计教学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实践证明收效甚微。那么能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自由灵活、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会计课外教学,来辅助完善会计的教学目的呢;如何设计会计的课外教学内容,又如何实施,能否有效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会计教育者去实践与探索。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等。这些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都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教学,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看,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兴趣和主动学习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入门课程会计学原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此,笔者于2007年上半年,对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展了课外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会计课外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思路,以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未来会计职业竞争力。

二、《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开展从理论上讲是否有效,笔者分别从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和教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热情和主动性。

(一)会计学原理的基础课地位会计学原理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入门课程,其不仅是使学生对会计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后续相关课程的主动学习性。很多学校的会计教育改革中,首先改革的课程就是会计学原理。因为,第一门会计基础课不仅对未来会计专业人员很重要,对于以后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讲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了解整个企业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了解会计的功能和会计报告的特性;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观念;了解会计报告对政府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贡献。会计学原理作为基础课程,主要是阐述如何以会计的方法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及报告企业管理层受托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运作,用会计术语将其描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而领会这六大会计要素所蕴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两大基本等式的作用;其次是用会计的记账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来记录这六大会计要素所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动;最后,利用借贷记账法和会计技术(如手工操作技术和电算化操作技术),将企业零星的经济活动原始数据加工汇总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会计学原理课程教与学的成效性,关系着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探究兴趣,对会计这门国际商业语言的理解、把握和熟练运用。然而单纯的课堂抽象教学很难让学生去领会会计的精髓和培养其学习兴趣,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会计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初次接触会计的新鲜感与好奇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刚开始都带着对会计的新鲜感和好奇之心而学。但若仅仅是单纯的、枯燥的、抽象的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其探究兴趣。而形式多样的《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却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发展为主动学习和探究会计这门社会科学的奥秘。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师而言,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都非常娴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关于这方面的教改文章也非常多,但大多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探讨,却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改革。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且具有灵活性,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也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三、《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践分析

会计的课外教学是充分利用学生(也包括教师)的课余时间而展开的一系列有关的会计教辅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会计兴趣与热情,从而使会计的“教”与“学”都生动起来,而不是单纯又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笔者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实践对象,进行了课外教学的尝试,初步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一)《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内容设计与实施作为初次尝试,笔者在《会计学原理》的课外教学实践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容并予以实施:一是命题调研。众所周知,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训练学生毕业后即成为专业人员,而是使学生具有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能力。会计教育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有三个方面,包括沟通技能、知识技能以及人际能力。即学生不能只会念书,还要具有沟通的技能、企业管理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等,同时,对专业还要有认同感(汤湘希,2003)。会计是以货币计量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资金运动。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围绕着资金的收付而产生,对企业而言,资金的核算与管理非常重要。那么,企业的资金收付行为在实务中究竟是如何运作的,通过什么方式加以控制,涉及哪些单据,基于此笔者作了如下命题设计:关于企业资金的收付流程调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五一长假,自行成立调研小组,自行选择企业,不拘形式开展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其次,批阅报告后,每次利用课堂十分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教师点评。这一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来看,大多理顺了企业资金的收付流程,并都收集复印了相关的原始单据、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资料。从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资金流转的感性认识和对相关单据的熟悉以及会计数据的传递流程和披露形式。二是参观企业的经济活动流程。会计学原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会计反映,一般都是以制造

业为例进行阐述。因为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最为全面和复杂,主要涉及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衔接和运作的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确制造业企业的经济运转,会计又是如何对这一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的呢,会计究竟对利益相关者有多大的功效,它在企业管理中究竟占据何等地位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而且课堂教学是分步进行的,学生很难有完整的概念框架。学习完之后,对制造业经济活动流程的会计反映仍是分散的,难以理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对经济业务性质的准确判断,且大都停留在对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分析上,无法理解这些会计数据究竟有何意义。因此,笔者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办企业――华农乳品厂作为参观对象,并要求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华农乳品厂是生产酸奶、纯奶、甜牛奶等产品的小型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对初学会计的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流程非常有帮助。参观内容主要围绕生产过程而展开,进而了解其上游环节――供应过程和下游环节――销售过程。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思考,每一环节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及其传递程序,财务部门是如何对整个经济活动流程加以反映和控制的,以及对企业而言会计所扮演的角色有何重要性。从学生的现场参观热情、提交的调查报告及课堂交流讨论来看,这种“眼见为实”、“身临其境”的体验,非常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制造业企业经济活动流程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运转框架,更深刻地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认识到自身专业的未来竞争力,极大地激发了对会计学习的兴趣,这些效果都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三是直观真实的会计档案。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些理论专业术语,在实务中是如何体现,这就涉及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相关会计档案的知识。它们的外观形式、装订与归档虽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模拟仿真实验进行,但企业真实会计档案的直观课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和整体会计档案观的建立。然而,会计档案是企业的重要保管资料,涉及到商业秘密,一般是不予外借和随便查阅的。笔者也是在带领学生对华农乳品厂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参观时,让一少部分学生直观了企业会计档案的外观、装订与归档,并进行了适当的讲解,旨在让此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原理综合实验中起示范教学的作用。从学生的综合会计原理实验结果看,直观企业真实会计档案的这部分学生,确实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学生普遍较好地掌握了会计档案的知识和应用。

(二)《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笔者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学生、教师的自由课余时间,开展了三项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人公地位。并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都不是就会计论会计,要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命题调研过程中,刚布置命题及要求时,学生都叫苦连天,害怕企业拒绝接受调查,无法完成任务。这表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与磨练。而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迫使学生必须与社会联系,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取得企业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让学生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如何将调查搜集的资料形成书面文档,进行客观评价和探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总而言之,笔者所开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外教学,实践证明其实施结果是有一定成效的,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会计兴趣和主动探究性,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进而丰富了会计教学的灵活与生动。

四、《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如何进行会计教学,如何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一直都是会计教育者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较为关注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却忽视了教学的另一面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直较为重视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还是师资的配置以及领导的重视等方面都体现了这・点。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抽象的专业术语生动起来,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从笔者所开展的《会计学原理》课外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和思考:

(一)课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师生比例会计课外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成效,需要教师对课外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悉心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合作需要恰当的师生比例。就笔者的实践情况看,是1个老师面对130个学生,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教师对课外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和积极性,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课外教学的实施效果,可能导致课外教学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会计课外教学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针对每门会计课程的特点设计课外教学的内容,设计时应坚持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又相对灵活的原则,以使课外教学能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提高会计教学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部分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作为老师助教,以解决师生比例的矛盾。

(二)课外教学内容的实施与教师队伍建设会计课外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坚持:首先,落实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和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同外界的联系,时时关注社会的会计热点问题和前言问题,激发教师的主动学习性与不断探究会计问题的动力。其次,在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上,除了鼓励教师主动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外,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同一些具备合作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定期派送教师到这些单位担任一段时间的专职会计,这种临时性转岗由于是全身心投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陈玉荣,2007)。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在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且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会计高管人员,补充完善会计教师队伍。最后,在当前教育界,虽然各个高校均提倡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但事实上是重科研轻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应给予会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奖励,在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三)会计课外教学基地的建立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本科生而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课外教学内容的设计大都涉及到实践内容,如何寻求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是会计课外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必然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这笔费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是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的。任何单位都会涉及会计工作。基于会计工作的广泛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建立会计的课外教学基地:一是高校财务处与校办企业。加强同本校财务处与校办企业的沟通,通过学生小组调查、参观以及聘请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及会计人员作专题讲座等形式,可以让学生熟悉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运行差异,相关原始单据的设计和传递流程,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等。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相对于企业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且拥有大

量丰富的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档案,这为开展会计课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方面可以在上半年安排高年级学生作为助手参与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真实的审计档案作为开展《审计学》课程课外教学的资源。三是银行、证券公司、工商及税务部门的营业厅。这些公开场所可以让学生自行前往调查了解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及相关单据、投资流程、企业开业与注销流程及纳税申报流程等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性认识,充分认识到在社会整个经济活动运行中会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四是其他企事业单位。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寻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完成会计课外教学的内容。

(四)搭便车行为在笔者进行的两次课外教学实践中,都要求每10个学生为一组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其目的一方面想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为了减轻教师的批阅量。然而从其效果看,每组都是部分同学认真参与,而另一部分同学偷懒。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这种免费搭便车的行为,有待深思。首先,必须明确造成搭便车行为的根源,是这种分组机制的不合理还是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笔者认为,师生比例的不合理是其根源之一,每个团队人数应以3~5人较佳。而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帮助、沟通、鼓励加以协调。其次,通过赋予教师工作量和给予助教报酬或认定学生学分,以提高教师或助教的主动监督、跟踪指导职能,同时以学分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强化学生间的相互督促,以降低搭便车行为。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单项课程实验

单项课程实验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我院目前已开设《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实验》等单项课程实验,这些实验侧重于强化学生对单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知,通过观察与验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会计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进而为后续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专业技能实验

专业技能实验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信息系统与实训》、《电算化会计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等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点钞、珠算等会计手工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能够熟练使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达到手工与电算化并行。此外,通过ERP沙盘模拟,以分组对抗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会计在企业经营中与营销、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的关系,有助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综合仿真实验

综合仿真实验是在单项课程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基础上开设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我院现已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和《审计综合模拟实验》两门综合仿真实验课程,所采用的实验资料均是课程组教师根据企业实际资料整理编制而成。

4.轮岗开放实验

轮岗开放实验是针对不同学生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会计岗位的个性化需求所开设的一门自主性综合实验。这门实验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特别,学生可以在学院的会计开放实验室中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行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外贸企业),由学生自由结成实验小组,自主安排岗位分工,自主完成实验内容。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专业认知实习

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

2.专业社会实践

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技能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

“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

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部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2013年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我院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从考评主体方面,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都纳入考评主体的范畴中来,区分校内外实训的评价主体,同时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将实践教学的多个参与方都纳入考评体系中来;二是从考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学生提交的实验成果,也要关注其实验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三是从考核形式方面,将小组作业、口试、成果展示、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技能比赛等形式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考评中来;四是从考核方式方面,将原有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调整为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在综合仿真实验和轮岗开放实验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建立思路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会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由于会计学科的部分专业技术知识更多地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够较好地掌握,只有经过实践教学,在足够的练习之后,会计专业的学生才能透彻地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原则。会计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在会计学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的基本途径,是会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部分。实践性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对已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检阅、修正当前形成的理论体系,培养会计学专业思维,树立职业伦理道德观念。与此同时,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利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科技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

第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要求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会计专业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这也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为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要加强学生在会计职业方面的判断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性知识上,同时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性技能训练,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总课程中的比重。

第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低下,需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而言,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会计实务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当前的教学中没有科学的启发式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上缺乏批判性思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自主解决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学校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观念滞后。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活动中,还是以教师板书等常规手段进行教学,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的设置上较多地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偏离。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思路

(一)在会计教育中体现人才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以就业为向导,培养满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要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知识全面且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理念

与普通高中与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与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来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其教学内容需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应当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建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性技能培养,将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所学能够胜任社会岗位。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转变传统模式下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在会计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作用是提供学生与教师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地位,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讨论式以及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

(四)多样化教学形式

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任务,让学生了解企业中会计处理模式的实际情况,例如让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在增加学生与社会交流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日后所要就业的岗位的直观印象。社会调查可根据其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对被调查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解,让学生对会计组织机构的岗位分工、处理会计信息的流程以及具体会计业务的核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其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当前社会上会计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调查报告的编写。在被调查单位的帮助下,学生完成调查表的填写,并以调查结果为根据进行初步分析。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上时事热点的思考,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形成。

(五)加强信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手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对会计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能够丰富授课内容,计算机以及先进财务软件的应用还能够提高会计教学的教学设施水平。

(六)规范课程考核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使以往“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同时,教学过程在教学效果评判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的模式已经难以在新模式中适用。建立综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以及实践技能掌握等多元评价标准则十分必要。

(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训基地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校内的模拟室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其必要的基本设施,建立实训基地才能够保障实践性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顺利进行,尤其是当前社会对于会计行业从业者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的技能学习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明显缺乏的现状,需要学校完善实训基地这一基本建设。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从业者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需要投放更多的注意力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瑞梅.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7).

[2]郑中文.大力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3]张惠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2).

[4]程春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03).

[5]王印芳.关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4).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我国会计人员市场需求趋势及分析

(一)需求趋势。2009年4月2日,由前程无忧(Nasdaq.JOBS)和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开展的《经济危机下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今天调查报告。报告说,在未来12个月里,约有1/3的企业将调整其财会管理队伍,绝大多数把“成本控制”和“紧缩预算”作为维持运营的主要手段,他们要求财务部门率先根据成本和投资的变化采取行动,制定可行的应变计划。为此,不少雇主(365家受访雇主中有322家)表示会在2009年招聘财会人员,但以经理层级、内控主管/经理、审计/税务/保险、内控总监、资金总监为主,基本核算会计、出纳等传统会计人员并不在招聘之列。

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总监、《人力资本》主编杨勤女士,对目前国内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做出分析并指出:“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中、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市场供不应求,存在很大缺口。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

(二)需求分析

1、会计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中、高级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大。从调查报告中不难发现,目前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员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竞争的对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财务人才。

2、需求岗位发生变化。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岗位需求情况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岗位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核算的岗位需求,需求岗位由核算型向决策性转变。

3、会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变化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财务人员要具备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

(2)广泛的知识面。除了要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知识,并能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与应用。调查报告中明确写道:企业雇主提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人才,需要具备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财会人员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给领导出谋划策;还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企业外部进行广泛的联系。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团队精神及职业道德,能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与分析,并能够承受竞争风险,增强挫折承受的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向注重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化,为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的存在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2种形式存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因本人从事中职的会计教育工作,对中职会计教育比较熟悉,特用中职的会计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中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岗位差、工资低、操作技能水平低、社会竞争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仅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突出专业知识,强调理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关学科整合运用、职业规划与定位等方面培养不够,严重与社会环境脱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1、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现行的中职会计教育仍注重“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把传授未来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放在教学首位。据调查,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凸显会计专业的特征,无法满足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2、技能训练相对缺乏。中职学校会计教学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实践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操作技能普遍较差。据调查,中职毕业生大多从事着技能含量低的岗位:核算员、出纳、收银、销售等;而审计、税务、决策分析等岗位基本无人涉及。

3、没有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规划与职业判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内容划入中职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没有开课、授课。结果造成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学生易自卑、消沉、自暴自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4、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中职会计在专业课程上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收;而管理会计、统计、市场经济、报表分析、审计、财政法规、财经职业道德、法律等相关学科并没有开设,知识内容相对匮乏,不够综合,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就无法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中职毕业生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但是却看不懂报表,对报表信息不能分析,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明显的突显出来,而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学校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教育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我校于2008年9月初至12月,对财务会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做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财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表现。

1、对知识的需求表现

2、

对社会能力的需求表现

3、对实践能力的需求表现

四、我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方向。从会计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实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和谐发展;开设专业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理论运用到本学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形成兼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能力,树立既有益于个人发展也奉献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教育改革的创新

1、会计专业教育目的的创新。会计的职能由以核算、监督为主向以预测、决策为主转变,会计专业教育目的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决策型。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兼具管理、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的手段由原来的“赶鸭式、满堂灌”教学转向“以生为本”的模拟实训教学。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社会竞争力;利用情景模拟教学,营造企业氛围,促进人际交往,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模拟教学,增强学生压力感,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

3、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已不单单指原来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并把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规、法律等知识纳入会计教学体系中,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层面,由“专才”向“通才”转型,融合多学科知识,应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4、会计专业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观念中的会计只是一种“簿记式会计”,簿记问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记账、算账和报账被认为是会计的唯一职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并不只是局限于会计核算,而更多的趋向于分析、管理与决策等功能。因此,中职的会计专业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除了要注重培养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相关知识,扩宽知识视野;此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能力,使他们成为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措施——引入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

在中职的会计教育中引进ERP沙盘模拟实验,将会计核算置于其中,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和理论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1 ERP沙盘模拟实验介绍。ERP沙盘通过借助沙盘模具,将企业引入课堂,把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模拟的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活动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连接在一起,以全面性、系统性的经济业务在模拟训练中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实地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通过沙盘模拟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对企业的模拟运作中领悟企业经营的本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掌握企业管理实战技能,锻炼学生的全局观以及对企业管理的规划运作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ERP沙盘模拟实验内容。一般涉及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3方面。贯穿着财务、管理、营销、商务、人力资源、心理学等跨专业、跨学科知识。

(1)财务方面: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核算,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等知识。

(2)税收、财务管理、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方面:税收筹划、纳税申报、投资决策、财务指标计算及分析、企业业绩考评分析、市场调查及定位等知识。

(3)管理决策方面: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会计政策制定、会计制度选择、会计核算体系确定、人员职责权限划分等知识。

(4)人力资源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建设、员工激励政策建设等知识。

(5)心理学方面:职业道德、人生价值、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知识。

(6)其他方面:计算机应用、法律、英语等知识。

3 ERP沙盘模拟操作流程。首先,演练开始,老师先介绍沙盘演练的知识、技能体系、然后介绍经营环境、市场信息、阐述竞争规则。让学生搞清楚生产厂房、生产线、产品结构与加工费用、产品研发、新市场进入、资格认证、融资等基本设置与规则。

第二,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n组,分别代表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每组5—6人,每个人担任企业的一个角色,包括CEO、CFO、生产总监、销售总监、人事总监、财务会计人员等,并规定岗位角色的权限与职责。

第三,分配ERP沙盘模拟所需的启用资金,初始年限,每一企业的资金设置相同,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竞争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获得的信息对企业外部环境做详细的分析、研究市场容量、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再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来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然后逐步制定市场决策、产品决策、营销决策、生产管理决策、财务决策,形成各项具体经营计划。

第四,开始企业ERP沙盘模拟。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及具体经营计划,各小组制定广告宣传策略,投放资金并进行市场订单选择,然后,根据订单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物料采购、生产线配置、研发投入、生产制造、销售、ISO认证、融资投资等,年末进行经营状况与业绩评估,录入综合管理费用、利润表、资产负债等表等;总结并分析经营状况,制订新一年的经营计划。并循环反复,直至6轮结束。

4 实施ERP沙盘模拟的注意事项。第一,模拟中的每一企业都是完全竞争企业,一旦企业的权益为零或小于零,企业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即企业破产,则参与该企业营运的学生退出竞争。

第二,每一年经营结束,各方都要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成败原因,进行必要的企业战略调整;并对模拟运作步骤及结果进行记录,反映模拟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总结模拟的感受;各小组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竞争对手的优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模拟为主,教师不直接参与模拟操作,但在不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模拟实验有序进行。模拟前,扮演调动者及组织者;模拟中,扮演观察者及引导者;模拟结束后,扮演教练员及分析总结员。

第四,当遇到经营中的各种典型问题,同学们须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素质,并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利用集体力量分析及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与规划。

5 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具体安排

(1)课程设置。在学习了《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实现对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其后续课程是在各生产企业的项岗实习。

(2)课时安排。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停课2周,专门用于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

ERP沙盘实验的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实训的任务展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和“学”统一于“做”。本课程总学时数为50,具体安排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上,除此之外,还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指导,特安排了10学时用于“交互式总结”,此环节分为学生自我点评和老师点评2部分,要求学生寻求原因、总结经验及感受,教师全面点评及运用知识分析模拟盘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手段。本课程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沙盘实践操作,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处处“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首位,一改传统的“师为本,生为辅”的教学理念,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

(4)教学设施。以财会模拟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主要的教学地方,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室和讨论室。

(5)课程考核。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特以过程考核作为评分方法,重实践轻理论。评分标准:模拟训练过程的营运成果70%,步骤记录、问题分析及感受总结10%,过程表现(如团队合作、职业判断等内容)20%,加总计分。

6 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瓶颈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能力素质模型;挑战杯;就业竞争力

注:本文由第九期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资助(立项号:2014047)

一、课题研究背景

虽说2014年麦可思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从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来看,会计学和土木工程专业较高,但各地区情况并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企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据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基本上都有长期招聘的需求。但是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最为稀缺,初级会计已经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又逐渐增加,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为此,学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入手,构建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模型,以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正当我们思考这一选题时,恰逢“挑战杯”赛事报名参赛。所以,我们决定将“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研究”作为我们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60 万人,2012年为 680 万人,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727万人,2015年749万人,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然而,会计专业学生较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而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而被拒之门外。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专业知识教育,往往忽视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

2.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调查

本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实地调查结果和网络招聘信息为辅助,如在大学生招聘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如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光谷体育馆等),也通过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进行网上调查,总结出招聘单位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要求,从而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随后走访曾是“挑战杯”获奖选手的会计行业人士,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找到“挑战杯”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之间的关系。

3.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目前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主要从就业角度,研究会计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应用素质、沟通与团队素质、适应与拓展素质。但对各项素质的重要性未给出相应的权重。也有人提出利用统计软件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这 3 个维度进行权重设置,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素质,特别是其专业知识,然而也未有具体的说明。还有人描述出各种能力素质的分值数据,可是没有研究哪些能力素质分值高,哪些能力素质分值低。总之,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本课题根据岗位群中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找出哪些能力素质所占分值更高,“挑战杯”对这些能力素质是如何影响的,以及对哪些素质能力加强的程度更深。

三、课题研究成果

a)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分析数据。通过权威新闻媒体、调查咨询机构等途径查找有关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基础数据资料。查阅相关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高校图书馆等),得到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情况。同时,专门设计调查问题(关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和“挑战杯”的调查问卷),直面调查研究主体,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包括网上50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问卷423份。武汉地区高校众多,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据全国首位,招聘单位自然也是很多的。我们在大学生应聘地点与招聘单位及大学生交流,进行实地调研,与相关人员深入探讨分析以获得更为直接、实际的数据资料和信息。通过制定并发放调查问卷,对身边同学进行调查分析,也利用网络与外地大学生沟通,特别关注了“挑战杯”获奖选手毕业去向。

b)建立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主要是问卷的统计分析和走访,结合数据库资料,形成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见表1)。

c)“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

根据对参加过“挑战杯”大学生的采访,特别是自身组织参加“挑战杯”情况,研究“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影响(见表2)。研究发现,“挑战杯”是一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知识物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进而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创业计划大赛中,由于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日益广泛,会计专业学生的参与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通过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进行公司战略及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财务分析,从而判定项目的可行性,这对该项目最终的顺利实施与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专业技能方面,“挑战杯”对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审核能力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挑战杯”能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束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得出“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的研究结果,经过发表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会计专业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增强他们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挑战杯”涉及面广,影响大,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大学生可借助参加“挑战杯”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整个方案的设计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分析整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和财务信息,可提高自身专业学习的应用能力以及其他如沟通、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他们也可就此自己创业。因此,此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玉娟.会计人员素质模型构成简论.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53.

[2]董莉平,刘胜达,宋海涛.服务外包人员产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财会通讯,2011(02):42-43.

作者简介:

上一篇:空调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女装市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