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4 16:38:15

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范文第1篇

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会计专业在总体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具体确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子目标。

(一)关于职业道德素质

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起点,让学生最终达到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分为六个层次:

1.职业道德的基准。它是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包括: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思想,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作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一般社会公德等。

2.会计职业的情操。包括:热爱会计本职工作、安心会计本职工作和乐于会计本职工作等。

3.会计职业的态度。包括认真、仔细、诚实、守信、公正(道)、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4.会计职业的责任。包括:对待会计工作的责任心(感),会计职责的履行(尤其是讲原则,讲方法),奉献社会的精神,正确的荣誉观等。

5.会计职业的作风。包括:循规蹈矩、实事求是、当“家”节俭、服务耐心、讲求效率和效益等。

6.会计职业的纪律。包括遵纪守法、保守机密、清正廉洁和自警自律等。

(二)关于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它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包括较广的人文社会通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

2.品质,即做人的基本品质,包括诚实、正直、心胸坦荡、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

3.态度,即做人的基本态度,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人的基本关系(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三)关于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会计技能操作和会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组织和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四)关于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体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有的体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根据四个子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人才的市场定位,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观,分别确定骨干学科及必要学科的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从事相应职业群和相关职业群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

二、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决定精神,要想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素质会计人才,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使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成了职业中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的必然要求。

三、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会计教育方式是灌输式,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查。强调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际,能考试而不会应用。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极少得到体现。

在这种会计教学模式下,许多中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很难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反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会计技能的整体掌握;缺乏对新生业务的思考和应变能力;对独立进行财会工作缺乏信心;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乏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等等。

通过反复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会计岗位的需求,同时结合市场需要,应特别突出以下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1.熟知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规程。

2.具有熟练的财经基本技能(珠算、点钞、计算器使用、数字书写等)。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

4.具有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掌握主要的分析和预测方法。

5.具有运用有关法规和制度进行经济监督的能力。

6.具有分析研究企业经营成果,运用理财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纳税技巧,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和管理规律,具有基本的税收筹划和内部审计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

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重心。提倡学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未来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以素质为主体,突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以上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岗位针对性训练,加强实务案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围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学习包,并扩充会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校本教材。

2.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托,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与能力”培训。即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努力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教学,以任务、项目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性。

其次要提倡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素质型人才培养,就是把教育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通俗地说,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创新思维。素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以往人才的培养。它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整体,素质型人才培养还强调将知识“内化”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它不只是着眼于学习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从而追求“学了就用,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使学生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因此,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同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

(二)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稳固的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能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专业教学情景。研究课堂专业情景对教学的影响。情景的创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知识的建构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专业情境,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巧妙地带入特定的事件环境中,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体会、归纳、综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综合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如我校的“金点子”会计记账中心就使学生亲临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财务和会计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处理方式,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同样的操作资料,就会随着学生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再者可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条件。

1.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2.教师通过业余自学,考取与所教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资格。

3.专业教师(含专业基础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最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应首先掌握。

4.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搞调查研究,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指导实训、实践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付复杂变化环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会计实务、财务分析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学义《论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会计之友》2007年第1期

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会计之友》2000年第10期

3.吴永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考》《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

4.庞长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探讨》《财会研究》2006年第1期

5.王永生《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财会通讯》2007年第9期

摘要: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该目标的确立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为前题,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来具体确立。该目标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会计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协同创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技工院校协同创新主要是指技工院校内部各个学科、各个专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学校外部跨区域、跨国界和其他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形成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在这种互动关系模式下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办学管理。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岗位实习限定性因素多、会计实训演练环节计划和实际存在落差等方面。为此,怎样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成为有关教育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协同创新背景下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在坚持社会需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需求下,学校和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师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最带限度上发挥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有时,在资源互补的同时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

二、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一)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形式的校企合作一般是在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之后进行。通过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和自己所学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对应的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另外,顶岗实习有时候还会作为一种形式的毕业实习,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这样的毕业实习,学生能够和合作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岗位实习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训场地支持,学校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反馈能够了解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而为其之后的毕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企业,弥补学生自身学习的薄弱。

(二)会计实训基地的打造校企合作一般会选择进行会计实训演练操作,为学生的实训演练提供完善的会计专业实验室,具体包括会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演练室、会计审计实训室、会计财务软件实训室等。在实训室内能够实现模拟化演练,在向学生提供日常化的模拟财会资料之后,让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做账,模拟真实的缴税、税务筹划等行为。校企合作下会计实训基地的打造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出资,专门打造学校专属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训基地内部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细节到企业的会计运行模式。通过这样实训基地的打造能够帮助技工院校培养更多社会适应型人才。另外一种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

(三)双师型队伍的打造在现阶段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和学校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教师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在企业进行挂职训练,作为企业的临时兼职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能够将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收获和见闻带回学校,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在技工院校打造这种双师型队伍能够丰富完善技工院校会计教师队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实习限制因素多企业发展在接收会计专业实习学生,在指导企业学生工作的时候会涉及到企业会计资料的保密问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核心部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为此,要求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严格保守企业财务信息秘密。岗位实习学生的出现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带来了制约,由此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接收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即时接收了会计学生,在具体工作操作中也是为会计学生安排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任务。

(二)会计实训演练环节与真实业务存在差距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锻炼。但是现阶段,企业在企业会计岗位从事的学习工作内容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实际训练室内操作工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业务形式,而实际生活中会计岗位运作发展会出现和教材案例不同的业务。由此导致学生尽管了解教学案例的操作流程,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操作。同时,会计操作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在校会计学习需要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不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

(三)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现阶段,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会计专业的发展安排了相应的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获得校企合作双赢发展。一些技工院校在财会专业开设的内部还实行了对任课教师的实务操作考核,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在教学中做好将教材知识内容和企业发展实际联机。但是就目前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来看,大多数的财会教师虽都是高学历,但是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在技工院校财务教学管理中真正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少。另外,加上现阶段技工院校生源充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基本没有时间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四、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完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管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技工院校会计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是受校企合作起步较晚、现处于探索阶段的影响。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应用下提升会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校企合作教学双赢的良好效果。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学校和企业能够严格遵照。在校企合作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应用制度的要求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发挥各方应用的责任,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在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在要求企业、学校、学生遵守一定的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强调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在不犯错误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学生个人会计实践操作能力。

(二)发展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会计专业岗位性质决定会计专业人才工作所针对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涉及到多个行业。为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技工院校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会计实训工作,包括工商企业的会计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建设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通过多种形式和多个部门的会计训练,让学生更全面的接受会计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发展的社会适应性。

(三)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校企合作背景下,技工院校发展一般应用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短期的具有教学经验的人员来学校任教。在兼职聘任下,教师很少出现不按时上课和待遇纠纷问题,促进了会计专业建设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推行。同时,技工院校还需要完善教师引进制度,引进高规格的企业实践人才来校任教,对于从企业中聘用的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教师聘用和激励制度,从而为教师指导教学、促进会计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会计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化的工作。在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下,为了更好的促进协同创新背景下校企合作会计课程的深化发展,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分析校企合作会计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优化校企合作会计课程体系,从而为会计行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月.校企合作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431.

[2]黄盈盈,熊智.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6(14):67-70.

[3]刘娟.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6.

[4]王燕.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297.

[5]郭艳峰.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5(09):241-242.

[6]严寒,翟培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61.

会计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培训;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我国会计职业的执业质量和会计培训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会计专业培训的特点,适时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培养适应新经济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途径。

一、会计专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

(二)实践教学环境和形式单一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

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

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

(五)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

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会计专业培训质量的途径

(一)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

(二)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

(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更新快,会计知识也随之更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使学员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2、刘天明.试论我国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3、林德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5(50).

会计专业范文第4篇

一、会计专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

(二)实践教学环境和形式单一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

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

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

(五)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

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会计专业培训质量的途径

(一)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

(二)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

(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会计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岗实训

一、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不足

(一)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的认知教学内容

在现有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直接以文字性材料来叙述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学生直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完全无法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怎样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交纳税款等业务,也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1]。对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高频率发生的业务,在实训中应详尽介绍其办理流程,然而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几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忽略了实际办理流程,这使得学生缺乏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二)缺乏会计相关岗位的角色认知教育

学生毕业后走上具体的会计岗位,如出纳、材料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等。但是,在现有的会计实训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学生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缺乏角色模拟,在实训中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从所学知识中自行梳理有关内容。

(三)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

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序时日记账及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期末对账、结账后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认知并能准确处理各种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处理原始凭证时,甚至不需细看原始凭证上的联次,只要一看凭证的颜色,就能正确地判断出这张原始凭证所代表的基本业务内容。因此在实训中理应向学生展示各种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并详尽介绍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以及审核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从记账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环节,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造成了实训与实际的脱节。

(四)缺乏手工、电算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内容

据笔者了解,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手工账和电算账都是同步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人员手工核算的工作量,另外也可以将手工账和电算账进行相互验证,起到查错、纠错的作用。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一般都会安排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内容,而且,多数都是在学生用一套资料完成手工账之后,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手工账和电算账的不同步,使实训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二、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岗分群实训教学的构建

(一)实训中,将实习小组分为3个实习群,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同时满足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能力的需要

1.关于实习群

(1)企业群:企业群中包括若干工业模拟企业和若干商业模拟企业,每个模拟企业除了涉及企业内部业务之外,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还会涉及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实习群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学生通过在模拟企业中的实习,可以真实感受到自己是经济链条中的一环,是推动经济业务发生的本体。

(2)税务群:税务群中包括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主要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3)银行群:银行群中包括若干模拟银行,分别为企业群和税务群中不同的主体的开户银行,主要办理各种银行同城、异地结算业务和人民币现金的存取业务,同时,定期为各个客户发放银行对账单。

2.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将企业群、税务群、银行群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企业群中模拟企业内部发生的存、取、贷款业务或者模拟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银行结算业务,由模拟企业中相应岗位的实习学生填制相关的票据,送到企业的开户行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涉及税务方面的业务,由实习学生分别在税务群中的模拟国税局或模拟地税局办理。通过企业、税务、银行之间形成的这种业务链,3个实习群能够在业务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能够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培养办理银行业务、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

(二)实习群中设置会计核算相关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1.企业群中模拟企业的岗位设置

(1)财务科长: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部分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支票的签发以及银行结算业务;负责涉及货币资金业务的记账凭证的编制;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结账、核对等工作。

(4)业务员:按实验要求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传递各种凭证等。

2.税务群中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的岗位设置

由于在一个核算期间内,涉税业务量不是很大,出于充实学生实习业务量的考虑,因此在实训中简化税务群中岗位的设置,在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中分别设置两个岗位:

(1)税务员:主要负责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2)记账员:负责登记简单的流水账。

3.银行群中模拟银行的岗位设置

(1)会计主管: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办理存、取、贷款业务以及银行转账业务。

学生通过在相关岗位上的角色实习,能够在具体掌握某一个岗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不同业务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牵制,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的实训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实习群中有的岗位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狭窄,如出纳岗位;有的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宽泛,如会计主管、业务员等,在组织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这两类职业岗位,并在实训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轮岗,使学生既能获得单一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又能获得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机会[2]。

(三)使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和审核技能,进而深入理解经济业务的本质

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训[3],特别是实训项目中所需原始凭证,尽量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单据一致。对于借款单、内部调拨单、工资表等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对于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不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则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单据的样式进行印制。实训中所需的原始凭证,事先由实习指导老师准备好,依照业务周期,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岗位,每5天发放一次,同时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审核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原始凭证有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借由原始凭证的发放控制学生的实习进度,有利于需要数据共享的实习小组保持数据传递的同步性。

学生收到原始凭证后,开始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训教材填制原始凭证,在群内部或者跨群传递原始凭证,对自制和外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的技能,而且还能够深入理解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内容。由于原始凭证起到推动实习进程的作用,因而指导老师必须对发放给学生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多发或者提前发放原始凭证,对学生填写错误的原始凭证要及时回收和换发,同时还应当为填写错误的学生个别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正确填写方法。

(四)手工账和电算账同时运作,形成手工账和电算账一体化实训

每个实习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按照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会计电算化岗位。学生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以后,一边完成手工账,一边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手工账和电算账不同步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也能够在核查每个实习小组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判断。

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相当少。应当说,这种综合实训在今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中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从软、硬件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建立手工、电算一体化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心;编写适合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群分岗实训的教材;根据实训教材收集和整理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培养或者聘任高水平的实训指导老师等。这些工作将是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的重要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剑盛.高职会计技能培养的瓶颈[J].职教论坛,2005,(2):53.

[2]王希旗.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6.

会计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服务外包 职教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96-02

引言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于服务外包问题较为关注,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大多侧重于理论和模式的探讨。陈伟(2008)研究过国内职业培训与服务外包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试图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那些缺乏规范管理的培训机构,建立与学校合作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他所关注的是研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1]。吴国新等人(2008)基于外包理论,新建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较好地帮助企业解释服务外包带来的众多效应和优势[2]。武力超博士(2009)从交易成本学派、委托―关系学派和不完全契约关系学派等角度,在经济学范畴内详细地阐述了外包的研究方向[3]。

相比之下,对国家外包政策及其外包政策的应用方面,却研究得不够深入。在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商务部出台的“千百十工程”项目为校企合作中服务外包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该项服务外包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含大专)增加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商资发[2006]556号)。由此,结合国内职业教育推行基于过程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改已经呈现出“做、学、教”一体的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校方教学“分段”、“分环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职教培养过程的层次性。而服务外包企业方可以基于所需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这是校企合作中服务外包关系存在可能性。

一、相关理论支撑

从早期经济学角度,“外包”行为可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理论(Adam.Smith,1776)解析。由于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内部某些业务可以委托外部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完成,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这是企业“外包”的经济含义。

1.从委托―关系学派和交易成本学派的角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委托关系存在的“专业化”优势,直接将教学过程延伸到校外的实践环节之中,以利于校企之间资源互补,共同承担培养某专业毕业生或完成其他教学培训任务。另一方面,校企双方是否形成委托―关系,还取决于彼此间交易成本的大小。企业选择外包方式经营某项业务的前提是,交易的内部成本大于外部成本(Ronald.Coase)。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可选择适当的委托人,采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式,双方分别进行某一教学环节的专门培训。可见,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校企间是否产生服务外包行为的原因。当校企交易活动的市场成本大于(校或企)内部交易成本时,则该项活动应全部或部分地在校或企各自身内部进行,不必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否则就应在校或企的外部进行,即校企双方可以选择外包的做法。

2.从资源理论和合作教育理论角度。由于在教育范畴内的某些资源稀缺,采用知识流程外包(KPO)的方式,学校发展可以将其教学业务流程中的实践环节外包,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如校外具有操作经验的专业化“师资”承接实习、实训任务,进行一种更加有效率的师资资源配置,实现校企服务外包双赢型的合作[5]。

因此,从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看,基于过程性职教教学的模式,决定了服务外包的可能性。职教学院可以择优选取授课的主体,专门从事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深入研究,因为“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姜大源),从理论上说,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是以就业的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因此,校企之间存在构建“手脑联动,学做合一”的空间。

二、职教会计专业实施“服务外包”的可行性

工学结合,作为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需要“订单式”将校企之间的教学需求关系统一起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某一专业知识可以分解成为数个知识点或环节,这些知识的传授形式,并不局限于传统普教的方式,而是突出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的同步性,最大程度地使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两个过程一体化。这是实施“服务外包”基本前提。

1.从资源理论角度,学校人才培养可以利用服务外包的政策优势,建立与外包企业合作关系,选择性地享用外部资源,培养技能型毕业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以财会专业培养为例:服务外包的本质是:充分利用企事业业务往来形成的原始资料,培养学生处理财务的实际能力。会计专业课程分解成四个主要模块,即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专业实习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每个模块配置若干门相应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学生的应用、实习和拓展教学委托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弥补“双师型”教学团队不足的问题。

2.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可以使学校推行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更具有可操作性。众所周知,现代职教大多采用典型的“2+1”制。财会专业究竟如何改革,才能够体现出“2+1”的基本特征。一般地说,传统型财会专业教学表现为:教师课堂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课外顶岗实习实训为辅,并且,实践环节时间较短、内容繁杂,看不懂“流水账”实习的全过程,更达不到深度强化专业难点实习的目的。这是“知行”脱节的学科型模式,即使最简单的“时间”要求,也满足不了“以年计”会计年度的实习需要。

现代职教“2+1”制,为知行一体提供了可能性。“1”年的实习时间,客观上符合会计年度周期,使实习者能够在长达一年的真实岗位操作中,实践所学的相关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可以弥补职教会计类学生培养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的劣势。

3.实训服务外包符合职教改革“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培养方式和目标。主要体现:根据学生特长,校企双方选择的培训对象,能够接受某一项目或环节的专门训练,循序展开,逐渐得到全过程教学实践性培养;由于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考试、考核及评价成绩,可以相互替代,学生在“1”年的时间里,能够熟练掌握服务外包企业中的账务处理流程。

采取服务外包企业参与职教会计专业教学的方式,使校企结合、零距离教学的改革成为可能。从技能培养与就业机会相对接的角度,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和有效衔接,使工学结合、零距离就业(最短距离)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另类教育:离就业最近的教育。

三、职教财会专业“服务外包”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般地说,服务外包所涉及的内容和对象,是校企合作双方商榷的结果。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与山东某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例(以下简称工职院、事务所),学院委托事务所选拔部分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作为服务外包的培训对象,从事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主要从事记账、审计、会计咨询等业务。

1.从浅层次分析,作为服务外包企业,该事务所是鲁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省三A级企业,能够提供近千家企业的就业空间,是会计专业学生理想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工职院被选拔为服务外包培训的10人,通过了笔试、面试,却不愿参与外包方式就业。除了工资太低和其他保障缺失这些表面原因外,有必要研究该现象背后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便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从深层次分析,按照校企合作的要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应该直接与企业合作、对接,而不应将服务外包建立在“第三方”参与的基础上。学院与事务所的联合培训,实际上是两个具有“同质”职能机构之间的合作。简单地比较两个不同的价值链:工职院―事务所―实体企业三个节点形成的价值链,工职院―实体企业两个节点形成的价值链。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因为“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在专项资金一定的约束下,三方的共赢关系,要比两方的共赢关系复杂得多。

3.校企会计专业“服务外包”失败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双方选择服务外包对象产生了错位。校企合作挑选定岗就业的准毕业生时,是择优,还是择劣?这个问题实质上反映出双方利用外包对象目的的不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只是借助定岗实习的形式,无偿或低成本使用学生廉价劳动力,这有悖于服务外包的目的,服务外包是运用资金资源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是利用服务外包形式创造双方的收益。因此,应该把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出发点。

总之,一般情况下,企业出于工作安全性、行业特殊性等风险控制方面的因素考虑,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工作。学生如果能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可以得到承包方更大程度的认可和资源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财会类专业实训服务外包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

[2]吴国新.上海物流服务外包发展的模式、对策及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08,(2).

[3]武力超.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6).

会计专业范文第7篇

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提供的会计专业实习。

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那我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下面是通过这次财务实习中领悟到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财务的特点和积累。

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以前。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其次。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

漏账、错账的更正,会计的实践中。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会计专业范文第8篇

一、目前在会计模拟综合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模拟实训的资料“过于虚假”。比如:外来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开具单位的公章,取得银行汇票没有先到银行鉴定真伪等等,影响了会计实训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达不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

2.会计模拟实习内容涉及企业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及会计操作流程的来龙去脉不完全了解,感到无从下手。比如产品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结转等,一定的操作难度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3.会计模拟实训中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了会计监督,容易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或淡化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只会经济业务处理,而不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牵制关系,这样的会计是不合格的。

4.实训教学实验的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

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我们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二、财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实训的改进措施

1.选好一套有代表性的、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造就学生特点的实验资料。

通过比较,我们建立了的、三个会计模拟室,收集了百余种仿真原始凭证,经济业务覆盖面广,代表性强,重复量少。为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由学生身兼数“职”,亲自尝试出纳员、材料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财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每一具体工作,以及经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实习教师通过正确提示,指引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处理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而且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掌握了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正确理解了企业与政府、供应商、投资人、债权人、中介机构的关系,提高了模拟的兴趣和工作效率。

2.采用手把手模拟教学形式,循序渐进,易学易用。

探索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将整个实习实训过程分两大块:一块是岗位认识课程;另一块是模拟企业账务处理。岗位认识课程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明白企业实际中会计岗位的设立与各种岗位之间的联系,理解实训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的连贯性和相关性。例如我校在会计实训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填报各种原始凭证。第二块模拟企业账务处理详细地演示了某企业一个月账务处理情况(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填制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报表的填写采用集中、分散、参观等不同形式全面系统地安排,通过真实的操作使学生增长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实训始终。

首先通过模拟实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和方法等,将所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我们在整个实训中,不论从会计科目的应用、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强化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4.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活动。

会计专业范文第9篇

在就业导向、岗位需要、能力、素质并重、优化协调原则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序化,构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行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原有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操作、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出纳实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实务、会计法规、税收法规与纳税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重构后的课程体系由职业素养与规范篇、超市篇、经贸公司篇、旅游酒店篇、房地产开发篇、建筑施工篇、木材加工篇、设备制造篇、政府、事业单位篇构成。

二、创新了教学模式

课改后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将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全面实现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将传统条件下由教师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及业务提示的被动受教式教学模式,改为主动获取式教学模式。现以制造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设备制造篇为例,说明一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向学生播放制造业经营过程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对制造业的经营全过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2)学生分组讨论会计工作的核算关键点。(3)师生共同探究会计核算方法。(4)先由学生提出核算中所需的原始单据及相关数据,后由师生共同完善。(5)导师按学生要求提供相应资料,由学生自行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从而完成手工会计处理。导师随时指导,提出学生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共同总结、归纳出正确的业务处理。(6)设备制造篇课程结束后,由导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与探讨,找出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由企业对学生的业务考核。(7)导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任务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岗位胜任程度以及企业对学生的考核等几方面完成对学生进行的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综合评价。

三、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保障体系

1、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课程,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工作过程,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能力本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以实现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课题组各位任课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相继出现在课堂。项目教学法是我们在授课过程普遍采用的方法。按照项目化课程设计中所设计的项目与任务在设定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施,做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对岗位工作了解、熟悉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评价方式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全凭期末的一张试卷。且这种评价,也单单是教师的评价,其实,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非常必要,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评价,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坏,不是通过生产商的自检决定的,最有发言权是我们“产品”的“消费者”—用人单位,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你的产品才能畅销。因此多方面的评价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完整性。4、课程实施条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为导向。因此,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5、教师执教能力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不再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了解各行业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才能更好地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中去。

会计专业范文第10篇

您好!

我是职业技术学校即将要毕业的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对贵公司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并对会计这个工作岗位抱有极大的兴趣,十分乐意为贵公司的发展了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经历了2年的职校生活,清楚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走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心中理想.谨向各位上级领导作一次个人自我介绍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期间,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取得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

在2年的中专生涯中,我刻苦学习,力求上进,直凭着“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的准则,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为之奋斗,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我在校期间主修:《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统计学基础》、《税收基础》《会计成本》《商品流通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珠算与点钞》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也理解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单卧知道只掌握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是不够的。真正的要把会计学精学透很难,会计知识更新的很快,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和国际接轨,会计的变化很大,所以,我会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并考取了相关证书(见随附)以证明我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校期间,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取得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在假期实践的工作中,使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

尊敬的公司领导,如果我能喜获你的常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贵公司的过去我来为及参与;但贵公司的未来,我愿意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我期待您的佳音。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我的求职简历,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上一篇:会计专业毕业范文 下一篇:会计专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