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1 10:05:11

会计技术

会计技术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documents researching the character of accounting, including naturality, sociality, technicality, science property, system property, information property and behavior property. Yet there isn't the document researching the accounting technology belongs to which type of technology. The document summarizes the conception of technology, considers the accounting technology doesn't belong to narrow sense technology, but belongs to broad sense technology. The document analyses the profit directionality of the accounting technology. The document also discriminates between the accounting technology and the accounting approach.

关键词: 广义技术;会计技术;会计方法

Key words: Broad Sense Technology;Accounting Technology;Accounting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F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45-02

0 引言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乔治·O·梅在《财务会计》中明确指出:“会计是一门艺术(art),而不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的、多种用途的艺术(art)。”[1]①朱培英认为:“新时代的会计概念可以理解为:“会计是商品经济社会里处理财务信息和利用财务信息管理经济的技术。”[2]近现代以来,会计的科学性、信息性、系统性等属性日益突出,但会计仍然具有鲜明的技术属性和丰富的技术内容。然而,鲜有论者探讨内涵丰富的技术如何包括会计技术,会计技术的特性及其与会计方法的区别。本文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明晰技术与会计技术的逻辑关系。

1 从广义技术到会计技术

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总结西方学术界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时指出:“技术的现有解释多种多样,如把技术说成是‘感觉运动技巧’(费布里曼提出)、‘应用科学’(本奇提出)、‘设计’(工程师们自己提出的)、‘效能’(巴文克和斯考利莫斯提出)、‘理性有效行为’(埃卢尔提出)、‘中间方法’(贾斯珀斯提出)、‘以经济为目的的方法’(古特尔—奥特林费尔德和其他经济学家提出)、‘实现社会目的的手段’(贾维尔提出)、‘适应人类需要的环境控制’(卡本特提出)、‘对能的追求’(芒福德和斯潘格勒提出)、‘实现工人格式塔心理的手段’(琼格提出)、‘实现任何超自然自我概念的方式’(奥特加提出)、‘人的解放’(迈希恩和马可费森提出)、‘自发救助’(布里克曼提出)、‘超验形式的发明和具体的实现’(德塞尔提出)、‘迫使自然暴露本质的手段’(黑德格提出)等等,这些解释在字面上都明显不同。但即使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定义,其中每一种定义──这样假设是合理的──都在技术的普遍含义上揭示了某些真实方面,但却又都是暗中运用有限的几个中心点。因此,关于这些解释的真假常常要看这个狭窄观点的排他性而定。”[3]247米切姆的这一略显累赘的综述也很不全面,至少没有涵盖东方学者对技术的不同见解,以及近几十年来新出现的不同技术定义,也未包括此后米切姆本人所给出的技术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技术概念是对纷繁复杂的技术现象抽象与概括的结果,然而技术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使用混乱的基本概念。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揭示它反映对象的特有或本质属性,由上可知技术的定义众多,这些定义可以大致归入狭义界定和广义界定两大类。

狭义技术界定有多种表现形态,国内 “有代表性的、新一代狭义技术定义,认为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3]244这一狭义技术定义所给出的技术边界比较明确,即把技术仅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不超出自然界。然而该界定把管理技术、社会调查技术、教育技术、会计技术等众多直接服务于主体精神活动和/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而不是人工自然)的众多技术形态排除在技术概念范畴之外,不能反映人们对技术的普遍认识,从而使“会计是技术”成为伪命题。

在诸多广义技术界定中,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述习惯等出发,笔者更认同:“技术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围绕‘如何有效地实现目的’的现实课题,主体后天不断创造和应用的目的性活动序列或方式。这里的‘序列’是指目的性活动的诸动作、目的、环节等要素,按空间顺序组织在一起的行列或样式,以及按时间次序协调动作、依次展开的程序。序列是技术的核心或灵魂,可理解为技术进化论者眼中的‘縻母(memes)’。实体形态的工具、设备等既是目的性活动序列的载体或表现形式,也是进一步建构新技术系统的预制件。这里的‘主体’限定,把技术与动物本能、自然运动机制等区别开来,体现了技术的属人性特点。”[4]28从其广义技术界定出发,王伯鲁认为除自然技术以外还存在人文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其中“社会技术以集团为中心,重在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转,全面实现社会的多层次需求。”[4]77会计技术以官厅(政府)、社会经济组织、家庭等为服务对象,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等,表现为生产、存储、传输、分析、控制和利用相关经济数据信息。从时间上会计技术可分为古代(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出版前)、近代(149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等阶段(郭道扬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历史演进分为四个阶段[5]);从工具形态分类可分为手工会计技术和工业会计技术(典型代表是电算化会计技术);现代会计管理系统从技术内容上可分为会计核算技术/方法(一般认为现代会计核算技术/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控制技术/方法、会计检查技术/方法、会计分析技术/方法、会计监督技术/方法、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技术/方法等,这些主要是现代会计技术的流程技术形态。而会计技术的人工物技术形态体现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储存会计数据的硬盘、软盘等。可见,会计技术是典型的社会技术。

综上所述,可列示图1。

总之,会计技术是以官厅(政府)、社会经济组织、家庭等为服务对象,为实现经济效益等目的而形成的生产、存储、传输、分析、控制和利用相关经济数据信息的社会技术。

2 会计技术是一种“经济”技术——利润指向的技术

会计技术与生俱来即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在经济行为中产生,服务并反作用于经济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性。会计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发明和创造,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被改进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资金/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利润的追求。显见,所有会计技术均是 “经济”技术,近现代会计技术更体现为利润指向的技术,这是会计技术尤其是近现代会计技术的显著特征。如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杜邦系统分析法(The Du Pont System)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为解决企业集团的经营和投资问题于1919年首创的,该方法在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末成立的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Stewart Co.)更是将EVA(Ec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注册为商标,成为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创造者和商标持有人,也是其最重要的推动者,从而使该体系在中外企业得以迅速推行。可见,企业等经济组织日益成为会计技术的研究者、创造者、推广者、受益者,会计技术的经济性不断增强。

3 会计技术与会计方法

历史地看,会计现象是逐渐从原始记录计量行为中分离、发展而来的,相关的技术方法等逐渐拥有了技术的形态。如前所述,会计技术表现为流程技术与人工物技术两种基本形态,前者即会计方法,即“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所运用的技术方法”[6]。后者表现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储存会计数据的硬盘、软盘等。会计方法是会计技术的一部分,是会计技术中“软”的部分,主要体现为程序、循环、惯例等;除了会计方法之外,会计技术还包括“硬”的部分,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储存会计数据的硬盘、软盘等。会计技术是属概念/上位概念,会计方法是种概念/下位概念,二者是属种关系。

注释:

①art;technology;skill;technique均可指人类在实践中的技巧,此处应理解为技艺。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杜兴强,章永奎等.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朱培英.会计基础理论与技术[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3]转引自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知识出版社,1987年.

[4]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M].科学出版社,2006年.

[5]参见郭道扬.会计史教程:历史·现时·未来.第三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会计技术范文第2篇

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会计技术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也促进了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

1.1会计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作出的合理假定,具体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其中会计主体是对空间范围所作的假定,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对时间的界定,货币计量是对环境所作的假定。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利于正确地计算与分配特定主体的经营成果,这为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提供了空间范围;同时会计分期这一假设也决定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会是长期的,而只能是暂时的。

1.2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原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等。由于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受以上会计原则的约束和指导的,所以报表使用者通过报表获得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与实际情况有误差的。例如:在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下,投资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企业的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而报表使用者更希望知道的是重置成本,所以就会出现误差。

1.3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从接受原始信息开始到加工完成最终信息,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会计事项的确认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第一步,主要解决的是“是否应该记录,何时记录,如何记录的问题。”会计计量是对经过会计确认的交易或事项,运用货币单位衡量、计算和分配金额及其关系,以便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能被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对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如果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模式,那么核算的结果也不同。

2硬件载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对会计进行定义,是把会计作为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储存信息主要通过书写,这样存储的信息很有限。在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存储需要的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

健全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是发展会计技术的重要保证。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包括会计法律法规、电算化网络管理制度以及网络犯罪法规制度等;从企业层面上主要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技术的操作与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的安全保密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会计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企业可以引进各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并且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防火墙、加密技术等方式来确保系统安全。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好会计信息的备份工作,防止会计信息的丢失。

2.3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基于电算化核算的普遍实施,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非常熟悉计算机操作。所以,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企业可以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来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历史发展轨迹后,才能更好地发展把握未来,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会计技术范文第3篇

在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它的技术层面(技术方法)上。这种做法,在这一新兴学科的奠基和成形阶段,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这一新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框架就可能建立不起来。

可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为了使它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发展,使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不能只停留在它的技术层面、而必须把它提高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

众所周知,在会计领域,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并不是死的数字,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怎样形成和使用,关系到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的利害、得失甚至前途命运。①

可见,会计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通过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收集、加工、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要使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

人类社会的文化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其中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深层次的认识,是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的基石,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着他的最终追求和判别是非的标准,并由此而形成特定的行为取向。因而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都是由价值观所驱动的。例如,一个人如果确立了这样的价值观:不愿意辛勤劳动而又要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在道德上就会损人利已;在行为上当这不到目的(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得不到实现)而又别无其他选择时,就可能挺而走险,甚至谋财害命。在会计文献上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即“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语言”。当然,它不是原始的语言,而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字与数字、图表相结合的语言。但语言(不管是口头上的或书面上的)都只是思维的外壳,它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和传递人们一定的思想文化内容——包括有关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会计的功能,不管会计文献上有多少种说法,归根到底,是行为功能(behavinndfunction)。会计的技术方法不管如何复杂、先进,如果它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就不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任何实际作用。而要使会计的行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不是单纯靠研究它的技术方法所能奏效的,还必须深入研究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使会计研究的技术观和社会文化观相结合。

更具体一点说,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如果在价值观上要通过“以权扰数”,达到“以数谋官”、“以数谋位”的目标,并为此而要求会计部门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那他们在道德上就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在行为上就会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②。这样的会计问题,就不是单纯依靠改进会计的技术方法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探索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社会大环境中,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无异于舍本而逐末。

二、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③

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增长,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吸收成为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成本数据,以实现成本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法能够解决折旧费用的计算和产品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在其起始阶段,这种计算是在帐外进行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由帐外计算转入帐内计算,使成本的形成、积累与结转,纳入复式簿记的框架,从而标志着成本会计的正式诞生。成本会计向纵深发展,是从原始的实际成本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初期,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来,形成独特的标准成本系统。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十分可贵的。

2.本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④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虽可视为管理会计形成的一个起点,并成为至今流行的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仅此一项还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直接相联系的。从本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所谓战后期,战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特点,促进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正是现代管理科学适应新的情况提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新的指导方针,并由此而促成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简括地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要地位。其中“决策会计”是以长、短决策的效益评价为核心,而计划(预算)则是决策所选定的有关方案的加工、汇总。“执行会计”是以责任会计为核心,着重于对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

从技术层面看,经过较长期的实践,管理会计所用的多样化的技术方法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更趋成熟和定型化了,它主要包括成本性态与本一量一利分析;决策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的划分和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对比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案评价方法和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差异分析方法;存货的计划与控制方法;成本可控性的划分、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及其在责任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现代数学方法(如数学分析、数学规划、数理统计和矩阵代数等)的广泛应用等。上述方法可总称为分析性方法,其多样化和复杂程度,比财务会计所用的较为简单的描述性方法显现出更鲜明的特色。

从总体上看,一门学科的技术层面可以看作是它的“硬件”,而相应的社会文化观可看作是它的“软件”,后者是前者的灵魂和生命。任何技术方法的应用,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作指导,将无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管理会计自然也是如此。

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的具体论证

1.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⑤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首先是决策,决策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职能。因而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所形成的管理会计,也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

经过较长期的实践,在“决策会计”领域所形成的对决策(无论是短期经营决策或长期投资决策)方案效益的评价方法是相当丰富而多样化的。但其具体运用,在决策程序中首先必须正确解决好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问题。

现代管理科学从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把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二是决策支持系统;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管理人员也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是决策人员;二是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人员。会计人员作为信息专家,是属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

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系统的关系,实质上是“谋”与“断”的关系,即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前者最终进行科学决策而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谋”。“断”相对分开、相互协作,是现代决策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决策体制最早是由军事科学提出来的。因为大量的战争实践和无数血的教训充分证明:不通过参谋部具体掌握各有关方面大量的军事情报(信息),据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各种科学可行的作战方案,然后由司令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中选取在一定条件下最可行的作战方案,要打胜仗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参谋部的“多谋”,就不会有司令部的“善断”,没有参谋部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司令部的决胜千里。因而现代军事科学十分重视参谋机构(人员)的作用。这种由军事科学确立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很快被推广应用到现代社会经济领域中来,并在经济管理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在决策程序中正确处理好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决策支持系统的“多谋”与决策系统的“善断”的关系。其中“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林现科学化。这是意味着:”善断“必须以”多谋“为基础,否则,决策的科学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任何单位决策系统的领导人,即使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明智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主动、积极地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建言、献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即诚心诚意地鼓励他们讲真话,独立自主地发表意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使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关键所在。反之,如果决策系统中的领导人没有优良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不仅不让决策支持系统中学有专长的专家独立自主地、客观地发表意见,反而要求他们以某种形式的所谓科学论证来为自己的既定框框(长官意志)服务,使之披上科学的外衣,就会产生更大的迷惑性,则这样的论证比不论证更坏。由此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就不可避免。

因此,决策程序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人的道德情操,对决策的成败,比相关的技术方法重要得多。

2.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及其贯彻执行)必须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

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对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决策会计所定决策目标的具体化与协调化,又是对决策目标的贯彻执行落实责任与指导行为的重要规范。

也就是:预算管理首先要对按决策程序所定的决策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的全面预算,以集中反映整个企业在该时期内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促进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为此,就要进行指标分解,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使它们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井以责任预算所规定的目标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各个“责任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通过“责任会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剖析,从实际完成情况和预定目标的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经营业绩,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确保决策所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由此可见,预算管理的技术方法,通过较长期的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趋于定型化了。问题在于它的社会文化层面。

实践证明: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群体行为,工作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越强,群体对预算目标的认同感就越强,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取得的效果就越差。群体动力充分发挥的最高境界是使之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即使每一个职工目标一致,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全力拼搏、奋勇争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能取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集体成果。要使预算管理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在企业管理的权力结构上,必须遵循新兴起的“产业民主运动”(IndustrialDemocracyMovement)的精神,作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变革,从原来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式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式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知情权和发言权,即坚持员工本位原则,以员工满意作为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以促进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广大员工的自主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

据此,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总预算指标的分解、落实,必须充分尊重下级预算执行者的独立自主精神,由过去从上而下颁发“强加性的分预算”改变为由广大员工亲自参与制定而形成“参与性分预算”。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分预算的执行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把所制定的有关分预算的执行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借以充分调动他们完成预定目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预算的贯彻执行应当使执行者彼此之间从各自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互承诺,形成相互遵循的权、责关系,并具体化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内部契约关系,以此作为各自的行为规范。从而使预算执行者在其运作中,形成一种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并依据一套动态追踪式的瞬时信息网络,相互予以沟通,如若发现任何“失衡”现象,即及时据以纠正,以保持组织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与动态平衡,从下而上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上所述,是在预算管理领域,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使管理会计的行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之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发展的鲜明体现。

[注释]

①杨时展教授曾提出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参见《杨时展论文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P181.

②参见余绪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剖析》,(财会月刊》,1996年第8期。

③参见余绪缨:《纵论现代会计的形成与发展》,《财会月刊》,1993年第6期。

④参见余绪缨:《管理会计》(修订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的第1章和第10章。

⑤参见余绪缨:《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认识》,《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会计学专号》。

[参考文献]

余绪缨:《论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经济学家》(双月刊),1998年第1期

会计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技术 会计信息质量 发展

一、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1、会计技术的涵义及特征

会计技术是指生成会计信息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两个大方面,硬技术与软技术,硬技术是指生成会计信息所需要的硬件条件,如:算盘、计算机,软技术是指用于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规则等。从会计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会计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手写簿记系统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相比与手写簿记系统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还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会计技术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会计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生成的,一门技术的产生,一定是以一定的科学为基础,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会计技术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技术,而是由众多会计与非会计原理结合而成的。②会计技术随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改变,会计技术必然会不断的创新新技术,并将各领域的高科技运用与会计信息处理当中,只有这样,会计技术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③会计技术是提高会计信息的手段,各种技术的产生必定是为了解决各类问题,而会计技术的生成就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特征

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不同的学者对其的看法不同。朱兰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程度;克劳斯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满足会计准则的程度。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前者从用户的角度,而后者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定义的。而根据国际化组织于1994年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规定,会计信息是满足各种需求能力的总和,包括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也是观点各异,其中比较权威的观点是建立与美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上的,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

3、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亏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类需求者的质量要求,与会计技术直接相关;而会计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变量,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由此可见,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这就如同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到底是供给产生了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了供给,这并不是绝对了,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正效应

(1)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因此,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及时性、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从会计技术的软件方面来说,传统的单式薄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收集处理与会计主体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并未涉及其他行业的信息,并且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便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此可见单式簿记并不能预测企业将来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信息,缺乏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然而这些不足之处都可以通过复式簿记法来解决,复式簿记对各种杂乱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从而生产出能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经济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由此可见,会计技术从单式簿记发展到复式簿记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都有提高作用。从会计技术的硬件方面来说,计算机系统对于会计信息处理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相较于手工会计处理信息的单一、繁杂、慢速度,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于会计信息处理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理大数据,还增加了数据收集、处理的多样性,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因此,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提高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核性与无偏性上,从会计技术的软件方面来说,单式记账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其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这种记账方法造成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联系,没有相互平衡的联系,不能全面地、相互联系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真实性。而复式记账与其相比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对每笔业务要至少在两个账户中作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的记帐,并对每笔业务在至少两个账户中作双重登记,以相等金额在至少两个账户中记录,可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核性与无偏性。从会计技术的硬件方面来说,手工会计使得会计信息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经常存在各种无意识计算错漏,从而使结果误差偏大,而并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条件下,计算机能在数据输入正确的条件下保证信息处理的正确性,无论会计信息数据有多大的量,计算机都能精确的处理。由此可见,会计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核性都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3)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分为两个方面: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与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单式簿记由于全国各行业的账本设置不一致,从而很难进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比较,而复式簿记不同,它是根据权威机构的统一核算原则来要求确定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不要说是国内各企业,全球各企业之间也可以相互比较。此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各类程序,可管理者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会计方法来进行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比较,电算化系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一贯性,便于调整年度会计信息,使其可比性与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4)可理解性

会计核算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容,和会计报告应当清楚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传统的手工除了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外,还附有各种注解,使得非专业的人对报表的理解十分困难,然而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具有很好的会计素养,由此可见传统的手工会计对会计信息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手工财务报告以信息数据的形式输出,使报表更加简洁易懂,具有很好的自我解释效果。

2、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效应

尽管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会计技术信息的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泄露造成了安全隐患,现代网络技术尤为发达,各类病毒盛行,而且存在很多黑客这类专门以非法盗窃资料为生的群体存在,他们恶意攻击信息系统,破坏数据并使整个系统瘫痪,这些均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带来的威胁,而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非常的复杂,需要各类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处理,由于处理程序过多,若没有过硬的技术素养,便容易出现也会进一步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此外,计算机系统存在自身瘫痪问题,从而造成数据丢失或者程序受损,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也会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影响。认为破坏会计信息是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负效应,公司内部人员非法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机密,并将其买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以上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整个社会福利状况得到威胁,因此,这类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积极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引进各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为会计信息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进行严格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此外,定期的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一旦出现问题,不管问题是大是小,是否当前会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隐患,都应该及时维修处理。为会计信息做好备份,以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信息的丢失。

(2)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

我国对于在会计信息泄露的处罚及责任归咎等方面的法律系统还有多方面的缺失,为了打击犯罪份子,增加其犯罪的成本,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宏观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参与国际安全协议等。建立这些管理制度, 可以通过惩治网络违法操作黑客,有效防止网络犯罪,并加强对上市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管理, 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企业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其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需要其对计算机操作十分熟悉。由此可见,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开设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必修课来增加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亦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开设来为员工开放视野,增加其见识。除此而外,企业还可以引进新型高素质财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高素质人才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平均水平,还能够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给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提供榜样、进行辅导工作。

三、未来会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1、获取会计信息途径的改变

在未来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环境下,为满足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决策的需求,会计信息的获取方式会变得多样化,企业在各个部门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存储于集成的数据库,使得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从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企业会计系统还可通过网络,将会计信息到各部门的企业内部网页上,使会计信息公开化。另外,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将更具个性化、更便捷的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信息的质量,方便经营者决策。

2、数据处理规范化

未来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将会大层面的提高,在企业决策方面,为了决策的准备性与时效性,对于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将会更加的规范。会计技术人员根据高层领导的需求,对会计实务的处理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降低了各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比较,而对会计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加以报告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也是未来会计的又一发展方向。

3、会计计量单位多元化

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中国大陆迎来了许多的外资企业,而且许多中国本土企业也走出了国门,而这种状况会伴随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因此,会计信息处理时的计量单位将会采用各种币种来计量,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信息的运算量。而且,根据现在的形式发展,今后的财务信息将对企业决策方面有更大的影响,而这些决策都会涉及到与不同企业之间的业绩比较方面,此时的比较企业来自于全球各地,各个企业的会计计量单位不同,这也造成了会计信息计算的负担。由此可见,未来会计技术将朝着会计计量单位统一化方向发展。

四、结论

为了满足未来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技术将要越发成熟,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成本效益、可理解性各个特征上体现,从而全面位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会计网络化信息处理也会给企业的信息泄露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发展会计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程颖慧,王爱霞,段铸.会计准则与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经月刊,2005,10

[2]郭新蕙.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及策略[J].中国商界,2009;9

[3]朱琳.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J].2011;11

[4]李建华.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企业研究,2007;9

[5]马京华.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05;3

[6]郑树旺.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新思考[J].辽宁财税,2000;11

[7]黎立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证实分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9;12

[8]尚晓峰.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0

会计技术范文第5篇

所谓的会计技术,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软技术与硬技术。根据会计发展的历程看来,会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是电子数据的处理技术和手写簿记系统的技术处理。而会计的软技术指的是在会计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会计的硬技术则指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所要运用到的一些硬件系统。例如,计算机和算盘。会计技术经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对会计现今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在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运用会计技术,能够很快的满足人们对技术的需求。同时,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各种技术同时运用的今天,会计技术的运用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现今的会计技术运用已经极为频繁。

二、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联系

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某一方面而言依赖于会计技术的发展。在会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同时还要满足会计信息的各种质量的要求。会计技术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会计技术不断地发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这充分说明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关系。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同时获得发展。

三、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如何影响,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分析。

(一)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相互促进的效应

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者之间影响: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首先,所谓的相关性指的是企业在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时应当要求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相关的联系,有助于企业对实际情况的评估与预测。在给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根据当时的会计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应具有反馈的价值,同时还应符合预测性和及时性。从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应用会计的硬技术才能够做到相关的信息处理,给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使用价值。因此,可以看出,会计技术的发展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其次,企业在使用会计信息时必须保证其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因为企业是根据会计信息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的。那么,其所使用的信息应当是可靠地。在使用会计技术的过程中,会计技术的软技术在实用中会出现各种的弊端,因此,在这时应用会计技术硬技术中的计算机。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的储存数据,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使得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最后就是可比性。对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通常指两方面的会计信息,同一个企业不同信息的比较和不同企业间相同信息的比较,这两者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这其中同样运用了会计技术中的硬技术。会计信息的比较,可以保证一致性。

(二)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间的限制性

会计技术跟随着科技技术,每天都在不同程度的更新。因此,在会计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储存的信息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技术破坏,病毒的侵袭,都是会计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产品。在会计技术接受这些挑战的同时,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相同程度接受着挑战。会计技术本身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其联系紧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相关决策。

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相关对策

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当注意一下的几点。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利用法律的手段保障会计技术运用的安全性,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加强会计技术环境的监督。对会计技术的操作环境进行合理的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措施之一。第三,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从专业的领域保证会计技术,从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会计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极为广泛,其不仅是一个企业在技术发展上的体现,同时还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相互之间影响,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

会计技术范文第6篇

1、正面影响

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正面影响包括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四方面。发展会计技术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同企业通过相关会计政策的采取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与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可比,以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为手段,来确保会计核算指标的相互可比性。利用相关会计技术使企业按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要求来提供合适的会计信息,帮助投资者等来全面评价和分析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会计技术由传统的单式簿记转变到复式簿记,对于企业管理的预测与反馈价值有着极大的提高作用。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以信息数据的形式将手工财务报告输出,增强报表的简洁性,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清楚会计报告内容,便于使用者全面理解与正确使用。发展会计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复式记账的方式要求每项会计业务都要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重复登记,便于账户记录结果的试算平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输入各项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确保大量信息数据输入的精确无误性,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2、负面影响

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双面影响作用,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诸多的正面影响,但是它同样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会计技术的应用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这就为会计技术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泄露。现代网络技术在应用中滋生了许多网络病毒,很多专门以盗取企业资料为生的黑客群体直接威胁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她们通过恶意系统的构建来破坏企业信息数据,导致企业会计系统瘫痪,将会严重损害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它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各种系统程序,如果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素养,在处理繁多的程序时,很容易出现漏洞而为会计信息质量带来安全隐患。另外,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瘫痪问题,很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程序被破坏的现象。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保密性问题。在发展会计技术时,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到会计技术中的负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为会计事业服务。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发展会计技术,应当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宏观管理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宏观管理制度包括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电算化网络管理制度以及网络犯罪法规等制度,国家通过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技术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安全保密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企业中发展会计技术,必须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会计人员应当自觉地转变传统的会计知识结构,适应计算机网络会计。在汇总各类会计信息时,合理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系统数据库来编制各项财务报告,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会计系统,善于解析和拓展系统,为企业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具有职业敏感性,他们更容易感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要鼓励会计人员参与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活动中,组织会计人员相互交流与讨论,为财会人员安排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等必修课,使之熟练掌握必要的财会知识。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责任心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意识,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对于发展会计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系统管理与维护、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控制以及计算机病毒预防等制度的建立,来确保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健康运行。在发展会计技术时,企业要对各个层次采取安全控制措施,通过综合安全体系的建立来增强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建立网络防火墙、添加加密技术等的方式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此外,企业还要安排相关人员来定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发现计算机硬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维修处理。企业要做好会计信息的备份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造成重要会计信息的丢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会计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完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使之更好地体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等,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会计技术范文第7篇

第一,司法会计技术可以用来查实、审核犯罪线索和举报材料,为确定立案侦查提供依据。公安机关担负着繁重的侦查任务,尤其是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大部分是由公安机关来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与普通的(或传统的)刑事犯罪案件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受理立案时,往往无明显的犯罪现场可供勘查、检验。因此,是否需要立案侦查往往难以确定。而经济犯罪行为,大多会涉及到财务会计业务,财务会计业务和财务会计行为一般均会被记录在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中。因此,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对于受理的线索和举报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运用司法会计技术对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或帐目进行检查,便可查实是否存在犯罪事实,是否需要立案侦查。如在偷税案件的立案审查中,可运用司法会计技术检验有关纳税申报资料和相关的帐目,核实经营情况、利润情况,便可查明是否存在偷税行为,是否需要立案侦查。

第二、司法会计技术可以为公安机关发现、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线索和证据。刑事侦查原理说明,任何犯罪都必留痕迹。由于会计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犯罪行为必然会在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中留下犯罪痕迹,犯罪痕迹中蕴含着大量的犯罪信息,因此,侦查人员通过查帐、查物,便可从财务会计资料中发现有关的犯罪线索和犯罪事实,并可提取记录着犯罪行为的财务会计资料作为证据,以证实和揭露犯罪行为。如在职务侵占犯罪案件或挪用资金的犯罪案件中,侦查人员通过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验证,便可证明嫌疑资金的运动轨迹和真实运用情况,以便查明犯罪行为人侵占和挪用的犯罪事实。

第三、司法会计技术可以为公安机关鉴别、固定证据,为诉讼提供科学的结论。在刑事侦查实践中,对于案件中的有关事实,公安机关必须收集、审查与案件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在通过查帐所收集到的有关财务会计资料中,有些财务会计资料可以直观地反映有关的案件事实,如收付款的单据可以直观地反映货币的收付情况。而有一些财务会计资料却往往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案件事实,如对财务会计行为和财务会计业务的会计处理,则往往涉及到技术性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司法会计鉴定来鉴别和确认,以揭示其具体的财务会计含义,以便证实有关案件事实。如对单位走私案件,往往需要通过司法会计鉴定对走私物品的金额和走私牟利收入进行鉴别确认,从而为及时、正确地处理案件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

第四,对有关证据进行审查,为案件的正确处理提供帮助。司法会计技术因其科学性、专业性而常被作为审查其他证据的技术手段。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会遇到有关的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经济合同以及有关的票据、卡证等,对这些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或财务会计行为的证据资料进行审查判断,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可以通过运用司法会计技术对其进行审查,以查明这些资料是否科学、客观、真实,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以便给案件的及时正确处理提供帮助。

会计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技术;多维会计技术;数据库技术

会计技术,是指会计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或技术手段,是指有关会计信息的生产、存储、传递、处理、显示、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会计技术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

历史上,会计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刻记记事、结绳记事等原始计量记录时代,用算盘作为运算工具、用笔墨在凭证和账簿上登记的手工操作阶段。后来随着复式簿记法逐渐被广泛采用,成本计算、折旧计算、财产估价等会计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单纯靠手工操作逐渐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一些生产机械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如计算器、卡片穿孔机、机械化制表机等被应用到数据处理技术上来,出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会计操作,使会计操作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

后来,随着会计的进一步被重视,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会计数据提供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手工操作或机械化核算己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必须用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现代化数据处理手段来代替。因此,到了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一出现,很快就被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进入了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阶段,这是会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硬技术的发展过程

会计硬技术通常是指会计操作技术,其发展过程包括手工操作技术阶段、机械化操作技术阶段和电算化操作技术阶段。

(一)手工操作技术阶段

包括原始计量记录和书写记录两个阶段,原始计量记录包括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等,是人类会计发展的起源。后来出现了刻记记事,刻记记事方法的产生,是原始会计进展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当人类进入纸张、文字和书写的文明时代,便开始使用纸张、笔墨来处理凭证、账簿和报表。

(二)机械化操作技术阶段

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分工和相互联系也日趋复杂,单纯靠手工操作逐渐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机械化操作是在人工和机械的共同控制下,运用穿孔机、验孔机、卡片分类机、卡片整理机、制表打印机等各种机械来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可节省人力和核算费用。

(三)电算化操作技术阶段

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处理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电算化会计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人机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引起了会计学科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的重大转变,并带动着经济管理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带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会计的工作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会计软技术的发展过程

会计软技术一般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其发展过程包括单式簿记阶段、复式簿记阶段、多维会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阶段。

(一)单式簿记阶段

单式簿记的会计凭证经历了从经济凭证发展到原始凭证这两个阶段。

我国自西周时期开始使用经济凭证,这种凭证在财务收支活动中仅起一般经济凭证的作用,而尚未同账面记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状况持续到春秋时期。

原始凭证的使用始于战国时代,终于清朝末年。这种原始凭证不仅可以作为财物出入库的依据,还是会计人员登记账目的依据,并且还有了保管制度。

在整个单式簿记方法体系中,结算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式簿记结算方法经历了盘点结算法、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三个时期。单式会计报告在我国经历了两个阶段,西周到汉代使用的是文字叙述式会计报告,而唐代至明清使用的则是文字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会计思想与会计行为,而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出现了官厅会计,而民间会计的出现,则是更晚的事情了。

(二)复式簿记阶段

随着商业的日益复杂化,不完全复式簿记也逐渐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一些国家也都发展了自己的复式簿记方法,中国有自己的传统簿记,其渊源甚古。

传统的中国单式簿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其当时的先进水平,足令今天的中国人自豪,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缓慢地向复式簿记前进。我国复式簿记的表现形式是四脚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即清朝乾隆到嘉庆年间。

(三)多维会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阶段

1、多维会计技术。对不同的用户来说,信息的需求会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同时存在着许多差异,使用者之间不同的利益关系是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信息的需求因差异而呈现多样性: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管理质量、预测未来、评价财务状况、认定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判断风险与不确定性、合理配置资源、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合法性、确认对社会的贡献等等。用户在使用信息上也存在差异,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不同的信息类型的重新组合又可能产生不同的偏好。现实需求的多样性与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又使会计信息多元化成为可能,而会计信息多元化将会更加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2、数据库技术。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因此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理,是计算机应用中令人关注的课题。数据库系统就是人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所达到的成果。数据库是具有一定结构、经正规定义并集中控制的相关数据结合。数据库系统以增加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扩展性、独立性和完整性为目标,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控制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套软件,它主要提供了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具有数据库的定义、建立、修改和控制等功能,还具有数据查询、报表编制、数据定义的修改、数据更新的能力。用户对数据库内容的存取与更新都必须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之下进行。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崔春.网络环境下数据库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张超.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3、陈飞.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4、马京华.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5、宰华东.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05.

*本文为2008年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会计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会计 核算形式

Abstract : In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how do they change which are the species and format of the book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oks and the accounting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is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小型数据库的会计核算形式分析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

(1)步同科目汇总表。

(2)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

(3)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

(4)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2.大型数据库会计核算形式分析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处理过程非常简单。整个核算的起点仍然是从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开始,所不同的是,记账是即时进行的,记帐凭证形成的同时各种帐簿也已产生,即记帐凭证文件既是记账凭证又是账簿。记账凭证文件包含了本会计期间所有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年累计金额,其内部关系同明细表,科目是按业务发生日期的顺序排列的,只要有新的科目记入,就会在记账凭证文件中逐笔登记该科目的发生额,同时将金额累计到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响应科目的余额,这样,就可以据会计人员的要求在凭证文件中得到每一科目任一时刻的动态信息,形成所谓的账簿,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均能很便捷的即时产生,如果与网上银行连接,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的银行资金信息,从而实现从桌面财务迈向网络财务的目标。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使会计工具和介质由算盘到键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将使会计核算模式继续发生更大的变化。

会计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会计技术 会计信息 信息质量 技术发展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技术加工而成,因对相同事物的处理方式不同,使得从同一信息源中得到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精准、及时,以及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需求者的各项要求,同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会计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会计技术需要不断将高新技术成果融入会计信息之中,因而会计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本文针对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技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

会计信息需要通过会计技术采集与处理程序后向信息客户进行及时反馈,如在企业做决策时就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信息客户的经济决策保持密切联系,进而帮助企业对所有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将来的发展情形进行预测。从中可以看出,会计技术对推动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征。与此同时,会计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推动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比性以及可靠性。企业经过会计技术处理的会计信息必须安全可靠,如此才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可存储的相关数据量愈来愈丰富,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比以往的手写簿记好很多。

(二)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作用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对企业而言都具有双面作用,同样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一些负面作用。从一定角度去讲,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会计技术的应用基础,这位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即易于泄露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网络病毒,各种以窃取企业信息资料为生的计算机网络黑客,对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类群体通过构建恶意系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破坏,致使企业会计系统陷入瘫痪状态,这会让企业会计信息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带有鲜明的复杂性特征,其需要技术过硬的相关人员对各种系统的复杂程序进行处理,如果相关技术人员没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则在处理一系列复杂程序时,就比较容易出现系统漏洞问题,进而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面临安全隐患。

二、会计技术发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法律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泄露会计信息的责任归咎与处罚等法律制度还存在多方面的漏洞。因此,为惩治相关犯罪分子,加大有关犯罪罪行的成本,必须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国际安全协议、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外部管理制度等。[1]通过构建这一系列会计信息管理制度,能够通过惩治相关违法操作的黑客,对有关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防止。同时还可以强化对上市的诸多商品化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高效管理,进而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正常运行。

(二)加强会计人员信息技能培训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发展,会计人员的技能、知识等必须要向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方向转变。在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背景下,企业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与系统中的数据库对用户所需要的各种财务报告进行编制,因而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解析与拓展相关系统所输出的会计信息,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的重要决策中,为基层职员与经理的业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具备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拥有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所以,当前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与提升财会人员的转恶业知识,强化其安全与责任意识,熟知相关学科的知识,持续延伸自己的视野范围,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网络化信息系统安全控制

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降低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病毒危害以及系统资源风险等。企业必须从软件管理、硬件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维护管理、系统环境管理、资料保护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而从制度方面确保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企业还要在技术方面对会计信息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多层次的、综合的安全体系。比如,在企业外部与内部的网络接口处要建立相应的防火墙;运用加密技术保护公共网络中的信息传输,预防电子窃听;运用数字签名技术对用户身份、相关数据等进行验证,最大程度保证网络环境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

三、展望未来的会计技术发展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计量单位的统一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在我国进行投资,同时走出国门的本土企业也日益增多,且这种状况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愈演愈烈。所以,处理会计信息所用的计量单位――币种必将越来越多,而这也毫无疑问地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运算量。另外,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财务信息对企业决策而言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且这一系列决策还会牵涉到诸多企业之间的相关业绩比较,此时多样化的计量单位则会增加会计信息的计算负担。从中可以看出,未来的会计技术必将会朝着统一化的计量单位发展,而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随着越来越高。

(二)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

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个企业为满足经营管理方面的需要,而采取不尽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处理相关会计实务。显然,这种状况会大大降低各个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另外,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的相关会计信息数据更要具备时效性与准备性的标准。所以,逐步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处理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会计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企业将来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与标准,会计技术必须不断进步与发展,发展空间也需不断拓宽。会计技术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影响,可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体现,进而全方位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从宏观视角去看,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如网络化的信息处理在给企业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信息泄露方面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推动会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为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

[作者简介:李爱霞(1982―),女,河南浚县人,本科,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参考文献

[1] 任金丹,苟建华.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技术结构对会计模式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2(33).

上一篇:高校宿舍管理范文 下一篇:科研诚信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